冰川地貌
冰川地貌组合规律
冰川地貌组合规律
冰川地貌组合规律是指不同类型的冰川地貌在空间上组合分布的规律。
1.冰川前缘地貌和冰川覆盖地貌共存。
冰前缘形成的堆积物和
冰川融水所形成的冰缘湖泊、冲积平原等地貌,常和被冰雪覆盖的冰川内部地貌呈现出共存的特征。
2.谷地冰川和山地冰川常常交错分布。
谷地冰川常常沿山谷层
层展开,而相对单一又短小的山地冰川则常常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区。
3.冰川形态不同,地貌组合也不同。
例如,冰川形成的山地峰、冰山等高峻地貌,通常伴随着冰前缘的湖泊、平原等广阔地貌。
4.水文地貌和冰川地貌也存在一定关系。
冰川融水、雪融水会
形成冰川河流、火山河流、冲积平原等水文地貌。
这些地貌在冰川地貌中的分布也呈现出一定规律。
例如,位于冰川腹地的内流河流水量大、河势陡峭,而位于冰缘的外流河流则常常水位波动很大。
总的来说,冰川地貌组合规律是基于地形型态、气候条件、水文特征等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发展而成的,因此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第五章 冰川地貌
1.冰川的运动是控制冰川活动的基本过程和
能量的来源。运动的形式一般分为重力流 和挤压流、拉张流。 2.运动的特点是: ①速度很慢(但有的冰川有时运动也很快, 速度可达1—10公里/年)。
②冰川的不同部位运动速度不同,边缘运
动速度慢,中间快;表面运动速度快,底
部运动速度慢。 ③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冰川运动速度也不 相同。冰川运动使积累区的冰量得以输出, 并对冰川温度有很大影响。
冰融水从冰川两侧和底部 流到冰川末端,汇成冰前河流。 冰前河流将大量碎屑物质堆积 于终碛堤的外围,形成了顶端 厚、向外变薄的扇形冰水堆积 体,叫做冰水扇。
几个冰水扇相互连接就成 为冰水平原,又名外冲平 原。冰水扇堆积物由分选 中等的沙砾组成,含少量 漂砾,向下游粒径明显变 小,磨圆度显著变好,常 有层理出现但极不规则。
终碛垄的形态不对称,这种不对 称有三方面的表现: ①横剖面不对称,即外坡陡、内 坡缓; ②高度不对称,即内低外高; ③溢出山口的冰川终碛垄往往向 一侧偏转,它表现在东西流向的 冰川上最为明显。终碛垄内侧地 势较低,常积水成湖。
4.鼓丘:它是主要由冰碛物组成 的一种流线型丘陵。平面上呈蛋 形,长轴与冰流方向一致。鼓丘 两坡不对称,迎冰坡陡,背冰坡 缓,一般高度数米至数十米,长 度多为数百米左右。鼓丘内有时 含有基岩核心,形如羊背石,它 局部出露于迎冰坡,或完全被冰 碛物所埋藏。
一、冰蚀地貌
冰蚀地貌主要有冰斗、刃脊、 角峰、冰川谷、羊背石等。
1.冰斗、刃脊、角峰 冰斗:由山地冰川侵蚀而成的三 面环山的围状凹地。冰斗由冰斗 壁、盆底和冰斗出口处的冰槛所 组成。 围谷或冰窖: 当谷地源头有数个 冰斗汇合或冰斗进一步扩展时, 冰槛往往不明显或消失,这种地 貌称围谷或冰窖。
冰川地貌
㈡ 侧碛堤
随着冰川的退却,原聚集在冰川两侧边缘的大量 碎屑物质堆积在地表,形成与冰川流向平行的长条形 冰碛堤岗,叫侧碛堤。
山麓冰川
三、冰川地质作用
㈠ 冰川的运动
任何冰川都有运动速度,一般以年为单位,由 数十米至数百米不等。但有一种冰川能发生周期性 的突然前进,运动速度十分惊人。这种冰川叫波动 冰川,其运动规律不受气候变化控制。
冰川运动速度在冰川的各个部分是不一样的, 较快的是在冰川的中部,由此向上游和下游都逐渐 减薄。冰川通过陡坡常形成冰瀑布,这里运动速度 最快,因拉伸作用,冰面布满裂隙。冰川运动速度 随季节变化,一般夏季快于冬季,日间快于夜晚。
羊背石的发育
羊背石
冰擦痕
磨光面、擦痕
擦痕
磨光面、擦痕
二、冰碛地貌特征
㈠ 冰碛丘陵(基碛丘陵)
在冰川消融后,原来随冰川运行的表碛、中碛 和内碛等都坠落在底碛之上,形成低矮而波状起伏 的冰碛丘陵。它们分布零乱,大小不等,丘陵之间 经常出现宽浅的湖沼洼地。冰碛丘陵的形态和分布 规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冰体消亡前的冰川下伏 地形或冰面起伏形态。冰碛丘陵广泛分布于大陆冰 川作用区,高度可达数十米或数百米,如东欧平原, 北美洲的北部。在大型山岳冰川作用区,也能产生 冰碛丘陵,但规模较小,相对高度由数米至数十米。
㈡ 冰川的侵蚀、搬运和堆积
冰川是一种巨大的侵蚀力。估计冰川的全部侵 蚀力可超过一般河流10~20倍。冰川本身的搬运力 量极为惊人,大陆冰川可以把大片基岩从原地搬走。 山岳冰川的搬运力也不小,喜马拉雅山有的漂砾直 径可达28m,重量可达万吨以上。
冰川的搬运
云南梅里雪山的明永冰川
漂砾
纯粹的冰川是没有什么侵蚀力量的。冰川所 以能侵蚀地表,主要依靠冰中所含的岩石碎块 (冰碛)。冰碛石愈大,刻蚀力量愈大。冰川底 部在滑运过程中不断挫磨冰床,这种作用叫做刨 蚀作用。另外,冰川还有一种掘蚀作用。冰床上 如果有因节理而已松动的岩块,其突出部分能与 冰冻结在一起,冰川向前移动时即把岩块掘出带 走。一条冰川究竟以刨蚀作用为主还是掘蚀作用 为主,将取决于冰床基岩的岩性。花岗岩节理发 育,有利于掘蚀作用的进行。因此,花岗岩地区 冰碛的漂砾特别多而又巨大。
冰川地貌分类
冰川地貌(glacial landform)冰川或称冰河是指大量冰块堆积形成如同河川般的地理景观。
在终年冰封的高山或两极地区,多年的积雪经重力或冰河之间的压力,沿斜坡向下滑形成冰川。
受重力作用而移动的冰河称为山岳冰河或谷冰河,而受冰河之间的压力作用而移动的则称为大陆冰河或冰帽。
两极地区的冰川又名大陆冰川,覆盖范围较广,是冰河时期遗留下来的。
冰川地貌按成因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两类。
现代冰川作用区的冰体部分按形态分为:①大陆冰盖。
面积>50000公里的陆地冰体,如南极冰盖和格陵兰冰盖;②冰帽。
数千公里至50000公里的陆地冰体,规模巨大的山麓冰川和平顶冰川都可发育为冰帽;③山地冰川。
又分为冰斗冰川、悬冰川、谷冰川、平顶冰川和山麓冰川等。
冰川消融可形成冰面河流、冰塔林和表碛丘陵等冰川融蚀地貌。
冰川侵蚀地貌一般分布于冰川上游,即雪线以上位置,形态类型有角峰、刃脊、冰斗、冰坎、冰川槽谷及羊背石、冰川刻槽等磨蚀地貌。
冰川(包括冰水)沉积地貌分布于冰川下游,形态类型包括终碛垅、侧碛垅、冰碛丘陵、冰碛台地、底碛丘陵和底碛平原、鼓丘与漂砾扇,以及由冰水沉积物组成的冰砾阜、蛇形丘、冰水阶地台地和冰水扇等。
大陆冰盖和山地冰川的地貌组合有较大差异。
前者冰体从中心向四周流动,以冰盖前缘广泛发育冰碛(尤其是终碛)、冰水堆积地貌和大面积的冰蚀凹地为特征,没有侧碛垅,只有在孤立的冰原岛山地区才出现冰蚀地貌。
山地冰川受地形限制,与周围基岩接触面大,造成的冰蚀地貌类型众多。
此外,山地冰川地貌的分带性也比大陆冰盖和冰帽的地貌分带性强,有明显的垂直分带和水平分带。
在冰川纵剖面上,从山体中心到冰川外围,依次为角峰——冰斗——冰坎——羊背石——磨光面——底碛平原或丘陵——终碛垅——冰水扇;在横剖面上,从高到低依次为刃脊——槽谷肩——冰蚀崖——侧碛垅——冰床(底碛平原或丘陵)。
山地冰川地貌的发育程度与气候条件、原始地形和新构造运动有关。
在海洋性气候条件下,山地新构造强烈,地形陡峻,则冰蚀作用强盛,冰蚀地貌和冰碛地貌较发育,但因冰期后流水作用较强,破坏较严重;在大陆性气候条件下,地形较和缓,则冰蚀地貌和冰碛地貌发育较差,但后期流水侵蚀弱,冰川地貌易于保存。
第六章冰川地貌
地表形态进行塑造,形成的三面陡峭、一端开口的围椅状洼地。
形成过程:积雪浅洼地 寒冻风化 积雪洼地 气候变冷 粒雪盆地 重 力+压力
重力+流水
作用加强
粒雪→冰川冰
冰斗冰川 冰川冰运动 冰斗 冰蚀作用
冰斗的位置:冰斗盆地的底部高度大致相当与雪线的高度,同一时期形
成的冰斗其高度大体一致。层状冰斗的出现说明该地区发 生过构造运动或气候变迁。
三、冻土地貌
1.雪蚀洼地与山原阶地 2.寒冻风化----重力地貌
石 海: 在寒冻风化作用下,岩石遭受崩解破坏,形成大 片 巨石角砾,堆积在平坦的地面上。
石 河:寒冻风化崩解的砾石,滚落到沟谷里,堆积厚度不 断加大,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整体运动。
石 冰 川:是由尖角岩屑组成,当冰川退缩后在冰斗和U形谷 中的冰碛物,在冻融作用下,顺谷下移的现象。
冰期分级 冰 期 与 间 冰 期:105年
副冰期与副间冰期:104年
寒 冷期与温 暖 期:102-3年
2.第四纪冰期划分
阿尔卑斯山区
Q4 Würm 玉木
Q3 Riss
里斯
Q2 Mindel 民德
Q1 Günz 贡兹
Donau 多瑙
Biber 拜伯
中国
大理 庐山 大姑 鄱阳
3.冰期划分的依据
冻融扰动:因受冻胀挤压而引起的一种土层结构 的塑性变形现象。
冻融泥流:解冻时,融化的水使松散土层具有一 定的可塑性,在重力的作用下而缓慢移动的现象。
二、多年冻土的结构和类型
1.多年冻土的结构
衔 接 多 年 冻土: 不衔接多年冻土: 季 节 冻 土:
2.多年冻土的类型
连片分布的多年冻土: 岛状融区 多年冻土: 岛状分布 多年冻土:
冰川地貌知识点总结
冰川地貌知识点总结
哇塞,今天咱们来聊聊超酷的冰川地貌知识点啊!
你知道吗,冰川就像是大自然的超级雕刻家!比如说,那些巨大的山谷冰川,能把高山雕琢成奇形怪状的模样,就像一个艺术家在精心打造自己的作品。
冰川的运动可神奇了呢!它慢慢地流动,能带走大量的岩石和土壤,这多厉害呀!就好比一辆超级大卡车,不停地搬运东西。
像著名的阿尔卑斯山,不就是在冰川的作用下变得那么壮观嘛!
还有那冰斗,是不是听起来就很特别?它就像是一个大碗,是在山坡上被冰川侵蚀出来的呀。
你可以想象一下,要经过多久才能形成这样一个独特的地貌呀!
冰川作用形成的角峰,那可是高高耸立的,像一个个骄傲的卫士。
这不就跟咱们的长城似的,威严地矗立在那里嘛!
再看看那冰蚀湖,多漂亮呀!湖水清澈见底,周围是被冰川侵蚀过的山峰。
哎呀,就像一面镜子镶嵌在山间。
冰川地貌还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独特的景观呢!我们可以去那里感受大自然的伟大和神奇呀。
这难道不是一件超级棒的事情吗?
讲了这么多,我觉得冰川地貌真的是大自然给我们的一份超级大礼呀!它们是地球历史的见证者,让我们看到了时间的力量。
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这些珍贵的地貌,让它们能一直存在下去,让更多的人欣赏到它们的美!。
高中地理---冰川地貌及冰缘地貌知识汇总
高中地理---冰川地貌及冰缘地貌知识汇总冰川地貌由冰川的侵蚀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
地球陆地表面有11%的面积为现代冰川覆盖,主要分布在极地、中低纬的高山和高原地区。
第四纪冰期,欧、亚、北美的大陆冰盖连绵分布,曾波及比今日更为宽广的地域,给地表留下了大量冰川遗迹。
冰川是准塑性体,冰川的运动包含内部的运动和底部的滑动两部分,是进行侵蚀、搬运、堆积并塑造各种冰川地貌的动力。
但它不是塑造冰川地貌的唯一动力,是与寒冻、雪蚀、雪崩、流水等各种营力共同作用,才形成了冰川地区的地貌景观。
冰川地貌可分为冰川侵蚀地貌和冰川堆积地貌。
冰川侵蚀地貌是冰川冰中含有不等量的碎屑岩块,在运动过程中对谷底、谷坡的岩石进行压碎、磨蚀、拔蚀等作用,形成一系列冰蚀地貌形态,如形成冰川擦痕、磨光面、羊背石、冰斗、角峰、槽谷、峡湾、岩盆等。
冰川堆积地貌是冰川运动中或者消退后的冰碛物堆积形成的地貌,如终碛垄、侧碛垄、冰碛丘陵、槽碛、鼓丘、蛇形丘、冰砾阜、冰水外冲平原和冰水阶地等。
冰缘地貌由寒冻风化和冻融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
冰缘原意为冰川边缘地区,今一般指无冰川覆盖的气候严寒地区,范围相当于冻土分布区,部分季节冻土区也发育冰缘地貌。
因而冰缘地貌又称冻土地貌。
地表由于气温的年、日变化及相态变化所产生的一系列冻结和融化过程称冰缘作用。
主要有冻胀作用、热融蠕流作用、热融作用、雪蚀作用、风力作用。
冰缘作用形成的主要地貌类型有:石海、石河,多边形土和石环,冰丘和冰锥,热融地貌、雪蚀洼地。
冰川地貌组合有一定的分布规律,从冰川中心到外围由侵蚀地貌过渡到堆积地貌。
山岳冰川地貌按海拔高度可分为:雪线以上为冰斗、角峰、刃脊分布的冰川冰缘作用带;雪线以下至终碛垄为冰川侵蚀- 堆积地貌交错带;最下部为终碛垄、冰川槽谷和冰水平原地带。
地质学知识:冰川地貌的特征与演变
地质学知识:冰川地貌的特征与演变冰川是由积雪或冰川的集合体形成的,它们是大自然中最雄伟和庞大的地质现象之一。
冰川地貌可以在地表上留下各种特征,例如山地上的莫兰,冰前堆石和冰川谷。
本文将探讨冰川地貌的特征以及它们的演变。
冰川地貌的特征莫兰:莫兰是山区的圆形或卵形土丘,由岩石、碎石和泥土构成,通常高度只有几米。
在冰川期间,冰川将岩石和碎石从山上拖拉而下,然后在莫兰周围形成沟槽,这些地貌在冰川期间形成,并且仍然可以在现代冰川上观察到它们。
冰前堆石:冰前堆石是在冰川退却期间形成的岩石或碎石堆。
这是由于冰川重新排列时它不再能够携带巨大的石块,于是它只好放下它们。
冰前堆石很容易被人们看到,因为它们在平坦的地形上突出,通常堆放成锥形或半球形。
冰川谷:冰川谷是通过冰川侵蚀产生的,一般位于靠近山脉的地方。
在冰川运动时,它会将岩石和土壤搬运到远离山脉的地方,使山脉逐渐解脱出来。
这样,在冰川退却后,一个深而宽的冰川谷就会形成。
冰川沉积物:在冰川运动中,冰川携带着土壤和岩石,有时候进行堆积也会形成冰川沉积物,这些沉积物可以呈现为圆形或卵形,称为莫尔。
而且,这些沉积物还可以在水流影响下被再次搬运形成便条状的物质,称为孟托维。
冰川的演变冰川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演变的。
这些演变主要包括:溶冰、冰川侵蚀和堆积以及冰川渐缩和消失。
冰川侵蚀和堆积:在冰川前缘,冰川可以通过携带石块等物质来产生地形侵蚀。
这些侵蚀会改变地形的植被覆盖情况和自然的水流方向。
此外,在侵蚀区域附近可以形成多层次的莫尔以及不规则的沟槽地形。
当冰川退却时,它所携带的沉积物会通过冰川侵蚀和堆积留下许多特征,如河湾、冰帆、岛屿等岩石形态,这些岩石形态在长时间的沉积之后可以形成大片土地,成为冰川区域的重要土地资产。
冰川渐缩和消失:在冰川退缩的同时,热量增加使岩石释放冰下水,形成诺伊斯湖以及河流。
同时,因为冰帆和冰前堆石不再存在,冰川谷成为了社会中的女王地。
总结冰川地貌的特征和演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冰川地貌概念
冰川地貌概念冰川地貌是由冰川运动与地貌形态相互作用的产物,主要包含冰川侵蚀地貌、冰川堆积地貌和冰川作用形成的地貌。
一、冰川侵蚀地貌冰川侵蚀地貌是指由于冰川运动对地表岩石和土壤的侵蚀作用而形成的地貌。
根据冰川侵蚀地貌的形态和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冰斗:是冰川侵蚀地貌中最基本的地貌形态,它是由冰川在凹地或谷地中刻蚀、磨蚀而成的一种三面环山的封闭洼地。
冰斗底部标高较高,积雪较少,有利于登山活动。
2、刃脊:是相邻两个冰斗之间的山脊,由于冰斗侵蚀的作用,两个冰斗之间的山脊呈现出尖锐的刃状,因此称为刃脊。
3、角峰:是由几个冰斗包围的山峰,角峰的顶部有多个尖角,形态各异。
4、悬谷:是因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两坡不对称的谷地,其中坡度较缓的一坡称为“上游坡”,坡度较陡的一坡称为“下游坡”。
5、峡湾: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海岸地貌,它是由古代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长而深的峡湾。
峡湾通常具有陡峭的地形和大量的瀑布、溪流等自然景观。
二、冰川堆积地貌冰川堆积地貌是指由于冰川运动而携带的碎屑物质在冰川退化后沉积而形成的地貌。
根据冰川堆积地貌的形态和特点,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终碛:是冰川运动过程中携带的碎屑物质在冰川末端沉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
它是冰川堆积地貌中最基本的地貌形态之一。
2、侧碛:是冰川两侧形成的堆积体,通常是由多个终碛连接而成。
3、鼓丘:是由终碛物或侧碛物组成的低矮丘陵,其顶部通常较平坦,表面有许多滑坡和泥石流形成的沟槽和纹理。
4、蛇形丘:是由侧碛物组成的狭长形丘陵,其形状类似于蛇,因此称为蛇形丘。
蛇形丘的表面有许多滑坡和泥石流形成的沟槽和纹理。
5、终碛垄:是由终碛物组成的狭长形丘陵或山脊,其走向与原冰川流向基本一致。
终碛垄的两岸较陡峭,表面有许多滑坡和泥石流形成的沟槽和纹理。
6、基岩阶地:是由于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基岩台阶状地形,通常位于河流或湖泊的边缘。
基岩阶地的形成是由于冰川侵蚀过程中基岩被剥离并搬运到河流或湖泊中沉积而形成的。
《冰川地貌》课件
形成过程
01
02
03冰川形成在气候来自冷的地区,降落 的雪经过压实和融化循环 ,最终形成冰川。
侵蚀作用
冰川在运动过程中,通过 冰川底部和两侧对地表岩 石进行侵蚀,形成各种形 态的冰蚀地貌。
搬运与堆积
冰川携带大量岩石碎屑, 在冰川融化后,这些碎屑 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主要特征
形态多样性
冰川地貌形态多样,包括 冰斗、U型谷、冰碛湖、 漂砾等。
在冰川地貌区域设立自然保护 区,限制人类活动,防止破坏
冰川地貌。
制定法律法规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破坏冰 川地貌的行为进行惩罚,提高
违法成本。
加强科研监测
加强冰川地貌的科研监测,及 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环境问题
。
提高公众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冰 川地貌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
利用方式
旅游开发
利用冰川地貌的独特景观,开 发旅游资源,吸引游客,促进
历史悠久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阿尔卑斯山脉的冰川地貌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数百万年 前。这些冰川在不断地流动和消融中塑造了山脉的地形。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科学研究价值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阿尔卑斯山脉的冰川地貌对于科学家来说具有很高的研究 价值。通过对这里的冰川进行研究,可以了解地球的气候 变化历史。
灭绝或迁移。
促进生物适应
一些生物会适应冰川地貌的变化 ,形成独特的生物种群或生态类
型。
04
冰川地貌的分布与特点
阿尔卑斯山脉冰川地貌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壮丽壮观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最大的山脉之一,拥有广泛的冰川地 貌。这里的冰川在山谷中流淌,形成了壮丽的高山峡谷景 观。
冰川地貌
冰面河
冰面湖
冰 下 河
冰蘑菇
冰墙
冰芽
冰川考察
南极
冰川内部冰洞考察
南极
冰舌
海螺沟冰川冰瀑
冰舌融水
冰舌融水(七一冰川)
高大的冰塔林
珠峰绒布冰川的冰塔林
绒布冰塔林
冰川融水
南极
冰川冰与冰塔林
冰川地貌的类型
冰川地貌按成因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两类。 现代冰川作用区的冰体部分按形态分为: 1、大陆冰盖。面积>50000公里的陆地冰 体,如南极冰盖和格陵兰冰盖; 2、冰帽。数千公里至50000公里的陆地冰 体,规模巨大的山麓冰川和平顶冰川都可 发育为冰帽; 3、山地冰川。又分为冰斗冰川、悬冰川、 谷冰川、平顶冰川和山麓冰川等。
羊背石、冰川磨光面和冰川擦 痕 冰碛地貌 冰水堆积地貌
冰斗冰川
横断山脉
悬冰川
山谷冰川
祁连山冰川
我国冰川地貌分布情况及类型
我国西部高山区发育的现代冰川,按 其活动情况可分为两种:大陆性冰川 (或称冷冰川)、海洋性冰川(或称 暖冰川)。 根据冰川的形态则可分为:冰斗冰川、 悬冰川、山谷冰川、平顶冰川和高原 冰川等。
第七节 冰川地貌
南极冰盖
冰川地貌是指由的侵蚀和 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 也可以说是由冰川作用塑造 的地貌。属于气候地貌范畴。
目录
1概述 2冰川的形成
3冰川地貌的类型
• 2.1冰川的类型 • 2.2冰川的运动 • 2.3冰川的作用
4冰川地貌的组合 5我国冰川地貌分布情况及类型
• 5.1分布情况 • 5.2类型介绍
现存于地球上的冰川地貌可分为古冰 川作用所形成的冰川地貌遗迹和现代 冰川作用所塑造的地貌。
冰川地貌(简单整理)
• 冰川塑造的地貌一般分为: 冰蚀地貌和冰积地貌
• ①平面形态河谷弯曲,槽谷平直;槽谷一般表现 为中上游宽,下游窄 。
• ②横剖面河谷V形,槽谷U形 • ③纵剖面河谷为圆滑曲线,槽谷为陡缓交替的阶
梯状
U 形谷
(3)峡湾
• 峡湾分布在高纬度沿海地区 • 这里沿冰期前河谷发育的山谷冰川,其下游入海
后仍有较强的侵蚀能力,继续刷深、拓宽冰床; 冰期后,受海浸影响,形成两侧平直、崖壁峭拔、 谷底宽阔、深度很大的海湾,称为峡湾。 • 挪威海岸有一个峡湾长达220千米,南美巴塔哥 尼亚海岸的峡湾深度达1288米。
冰 碛 丘 陵
冰蚀地貌
• 1.冰斗,刃脊和角峰 • 冰斗呈半圆形,三面环以陡峭的岩壁,开口处
为一高起的陡坎。冰斗的岩盆的最低高度代表 发育冰川时的雪线高度。刃脊和角峰是冰斗演 化的结果。雅山)
2.槽谷和峡湾
• (1)冰川谷:又称U形谷或槽谷,它的前身大 部分是山地上升前的河谷,以后由冰川切割V形 河谷而成,但两者的地貌特征却显然不同。
杂乱堆积的冰碛物 明永冰川
三、 冰碛地貌
• 冰碛地貌:随着冰川的衰退,冰碛物也就相 应地被堆积下来,形成各种冰碛地貌 。
• 1.冰碛平原、冰碛丘陵 • 冰碛平原指当冰河进入较暖和的地区而消
融后,这些被冰河搬运的碎屑物便产生堆 积,形成冰积地形。(波德平原) • 在冰川消融后,原来随冰川运行的冰碛物, 形成低矮而波状起伏的冰碛丘陵。
冰川与冻土地貌
冰川与冻土地貌冰川与冻土是地球地貌中非常重要的两类地形类型。
他们在地表积累了大量的冰雪和冰冻的土壤,对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具有很大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冰川和冻土地貌的形成过程、分布情况以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冰川是由大量降水在高寒地区堆积而成的巨大冰雪体。
它们形成于地球高纬度地区的山脉和高原上,也有部分形成于高山峡谷中。
冰川的形成需要丰富的降水和低温条件,在这种条件下,积雪逐渐堆积,经过长时间的压缩和变形,最终形成巨大的冰雪体。
冰川有两种主要类型:陆地冰川和海洋冰川。
陆地冰川主要分布在北极和南极地区,它们是由大量的雪和冻土堆积而成的。
海洋冰川则主要分布在极地地区的海域,是由冰山和冰盖的堆积形成的。
冰川的形成和融化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循环,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很大。
冰川地貌是由冰川运动和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
冰川运动是指冰川在山谷和高原上的流动和滑移。
在冰川运动过程中,冰川会带走大量的岩石碎屑和土壤,形成冰碛和冰磨地貌。
冰川侵蚀作用主要包括冰川的领蚀和覆蚀。
冰川的领蚀作用是指冰川通过物理和化学的作用,将地表的岩石碎屑和土壤领走;冰川的覆蚀作用是指冰川通过覆盖和压实作用,改变地表地貌的特征。
冰川地貌的特点是地势陡峭、形态复杂、层次分明。
在高山地区,可以见到很多山谷、冰峰和冰崖,形成了壮丽的冰川地景。
在低海拔地区,冰川的主体已经融化,留下了冰碛和冰川湖泊,形成了广阔的冰碛平原。
冻土是指地下土壤在低温条件下,由于水分的冻结而形成的。
冻土地貌主要分布在地球高纬度地区,如北极地区的阿拉斯加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
冻土地貌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低温和充足的水分,这些条件在高纬度地区比较常见。
冻土地貌有两种主要类型:冻土平原和冻土丘陵。
冻土平原是由冻土和冰碛堆积形成的广阔平原,是冻土地貌中最常见的类型。
冻土丘陵是由冻土的冻结和融化过程形成的,具有起伏不平的表面。
冻土地貌对自然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冻土地貌是水源的重要储存库,可以调节降水的排水速度,减少洪水的发生。
冰川地貌
2、冰川冰
◆降雪→粒雪(一般粒径<1mm,由升华再 结晶作用形成)→ 冰川冰(致密块状,密度 为 0.9 左右,由重压下的重结晶作用生成)。 ◆冰川可成冰、水、汽三相并存状态。在重 力和压力的作用下,冰体向雪线以下地区缓 慢流动,伸出冰舌,形成冰川。 ◆冰川运动的速度为每年几十到几百米不等 (速度大小主要取决于冰床或冰面坡度与冰 川厚度)。
★冰碛丘陵
在冰川消融后,原来随冰川运行 的表碛、中碛和内碛等都坠落在 底碛之上,形成低矮而波状起伏 的冰碛丘陵。冰碛丘陵广泛分布 于大陆冰川作用区,高度可达数 十米或数百米。
★终碛垄(堤)
当冰川末端补给与消融处于平衡时,冰碛物 就会在冰舌前端堆积成弧形长堤,称为终碛 垄(堤)。山岳冰川终碛垄高度常达百米以 上,但延伸长度较短;大陆冰川终碛垄高度 较低,约数十米,但延伸长度可达数百千米。 终碛垄的横剖面不对称,即外坡陡、内坡缓; 终碛垄的高度不对称,即内低外高。
1、按形成的气候条件分: 海洋性冰川——在海洋性气候下形成的冰川。 气候潮湿,降水多,雪线低,冰川活动强地 质作用明显,侵蚀力强。冰温高也称暖性冰 川。 大陆性动性弱, 地质作用较弱,堆积地形比侵蚀地形发育。 冰温较低为冷性冰川。
按照冰川的形态和规模,可分为大陆 冰川和山岳冰川两大类。 1、大陆冰川又叫大陆冰盖,也称极地 冰盖,简称冰盖,是不受地形约束而 发育的冰川。习惯上把超过50000km2 面积的冰川才当作冰盖。 主要有:南极冰盖(1380万km2); 格陵兰冰盖(170万km2 )。
2、冰川槽谷(冰川谷,U形谷)——冰川侵蚀形成 的谷底。冰川作用大部分仍袭冰覆以前的河流切割 的V形谷地,但与河谷却显然不同,冰川谷平直,宽 阔,谷地平缓,两坡陡立,横剖面呈U型或槽型,故 冰川谷又称U形谷和槽谷。 3、羊背石是基岩受到冰川侵蚀形成的孤立石质鼓包 小丘。常成群分布,远望犹如匍匐的羊群,故称羊 背石。羊背石平面上呈椭圆形,剖面形态两坡不对 称;迎冰流面以磨蚀作用为主,坡度平缓作流线形, 表面留下许多擦痕刻槽、磨光面等痕迹;背流面则 在冻融风化和冰川挖蚀作用下,形成表面坎坷不平 作锯齿状的陡坡。 2、冰碛地貌: 冰碛丘陵、侧碛堤、终碛垄、鼓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冰川地貌
一冰川侵蚀地貌
1 羊背石
羊背石正确的是:
羊背石也叫“羊额石”。
是由冰蚀作用形成的石质小丘,特别在大陆冰川作用区,石质小丘往往与石质洼地、湖盆相伴分布,成群地匍匐于地表,犹如羊群伏在地面上一样,故称羊背石。
它由岩性坚硬的小丘被冰川磨削而成。
顶部浑圆,形似羊背。
具有卵形的基部。
长轴延伸的方向和冰川运动的方向一致。
纵剖面前后不对称:迎冰坡一般较平缓和光滑;背冰坡较陡峻和粗糙。
多数羊背石分布的地区,地面呈波状起伏。
原因是平的一面是磨蚀为主,而陡的一面是挖蚀作用为主,且有洞穴。
羊背石的长轴方向,与冰川运动的方向平行,因而羊背石也可以指示冰川运动的方向
2 冰斗、刃脊和角峰
3 冰川谷和峡湾
(1)冰川谷是冰川作用区最明显的冰蚀地貌类型之一。
典型的形状是槽谷,故亦称冰川槽谷或U形谷。
(2)峡湾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槽谷,为海侵后被淹没的冰川槽谷。
大陆冰盖或岛屿冰帽入海
处常形成很深的峡湾,如挪威西海岸的峡湾十分发育,以风光漪丽闻名于世。
二冰川沉积地貌
1 冰碛垄和冰碛丘陵:
(1)终碛和侧碛是在冰川末端与边沿堆积起来的冰碛
垄,标志着古冰川曾达到的位置和规模。
(2)冰碛丘陵是冰川消失时由冰面、冰内和冰下碎屑
降落到底碛之上,所形成的不规则丘陵地形。
它指示冰
川的停滞或迅速消亡,广泛发育于大陆冰盖地区,高数
十或数百米。
在山岳冰川区其规模较小,中国西藏波密
地区古冰川谷底有冰碛丘陵,最高者为30~40米。
2鼓丘是由冰碛或部分冰水沉积组成的流线型冰川堆积
地形。
平面呈卵形,长轴与冰流方向平行,迎冰面陡而
背冰面缓。
鼓丘的纵剖面形状颇似机翼,是流体中物体
为减少阻力所能采取的最佳形态。
在大陆冰盖地区鼓丘
常成千地密集出现,山岳冰川地区则偶然见到。
槽碛垄
是与鼓丘形成机制类似的长条垄状冰川堆积地形,在鼓丘下游因应力减低,由冰碛集中而成。
中国天山乌鲁木齐河上游和博格多山四工河上游现代冰川的前沿都曾发现近一期形成的槽碛垄,高1米左右,伸延十余米至数十米,清楚地指示冰川的流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