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一第3课宋明理学学案人民版必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课 宋明理学
课标要求]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

.儒学的困境
东汉末年,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
魏晋时期:道教和佛教的广泛传播直接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
.儒学复兴运动
唐代韩愈和李翱提出复兴儒学,其思想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北宋士大夫推崇“尊王攘夷”之旨,批评唐代政治根本弊病是不重儒家的纲常伦理,掀

研习儒经义理的社会风气形成,理学孕育而生。
深层点拨]佛教、道教的兴盛一方面给儒学带来危机,另一方面也给儒学的新生提供了动力


.基础奠定
周敦颐把人与天地万物的本原合而为一,为“理”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了依据。
邵雍重新排列《周易》的六十四卦,试图揭示宇宙规律,进而解释人类命运。
张载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准确表达了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开创了理

.形成:程颢、程颐找到并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其核心是“仁”,形成了囊

深层点拨]理学仍是儒学,是儒学融合佛、道思想而进行的自我完善,成为一种唯心主义哲


.理论体系
理比气更根本,理先于气的理气关系论。
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修养论。

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
.著作: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集为《四书》,并为之注解,从此《四书》

.影响: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了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

深层点拨]程朱理学的核心是“理”或“天理”。程朱理学的根本出发点在于把维护专制统
建立起理学体系,从哲学高度论证专


.陆九渊——心学的开创者
核心思想是“心即理也”,意思是本心即天理。


.王守仁——心学的集大成者

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是“致良知”。
强调“知行合一”来防止伪善流行。
.意义: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理解深化]王守仁的思想核心是“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人天生具有良知,
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这就强调了自

理学兴起的社会背景与原因
.理学兴起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魏晋南北朝时佛教、道教盛行,信徒众多,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
隋朝,儒、道、佛三教合一。
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
儒家学者试图复兴儒学。
.北宋理学兴起的社会原因有哪些?
政治上:北宋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统治者要求通过调整统治思想,以适应唐

经济上:农业、手

工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大规模发展,推动了科学文化的进步。
思想上:是北宋初期思想解放的产物。
右图为明朝丁云鹏的《三教图》。图中的三人从右至左分别是老子、释迦牟尼、孔子。

明)丁云鹏绘《三教图》
图片反映的潮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1)三教合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佛、道出现了融合的趋势;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唐


吸收道家、法家、阴阳家观点
融合佛教、道教思想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程朱理学的内涵有哪些?

伦理道德、三纲五常就是天理,表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存天理,灭人欲。
格物致知,贯通明理,从而达到明德之善的目的。
.陆王心学的思想内涵是什么?
南宋的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提出了“心即理也”的重要命题,主张反省内心就可得

明代的王守仁是心学的集大成者,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的命题,修

朱熹说:“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

王守仁认为心之良知是为圣,圣人之学惟是致此良知而已。自然而致良知者,圣人
勉然而致之者,贤人也;自蔽自昧而不肯致之者,愚不肖者也。愚不肖者虽其弊昧之极,

材料一反映了朱熹的什么基本主张?朱熹提出这些主张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概述材料二的主要主张。
从学问和修养的角度,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主张的不同点。据所学知识,归纳这两种主

(1)①主张:三纲五常即天理;“天理”和“人欲”是根本对立的;人们应克制自己

致良知是个人修养的重要方式;致良知有不同的层次;良知存在于每一个人。
(或重塑儒家
);维护伦理纲常。






宋明理学对儒学的新发展与影响
.宋明理学对儒学的新发展“新”在哪里?
既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指人类社会的原则;既是人类社会的等
也是天理在人间的具体表现。这就把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

.宋明理学的影响是什么?
理学的形成,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理学对我国古代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都产生了重
受到后世历代封建王朝的尊崇,并逐步演变成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后期近

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


程颐:“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是理”;朱熹:“存天理,灭人欲”。
朱熹:“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王守仁:“心即理”、“知行合一”

、“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材料一中的“理”指什么?他们认为“天理”与“人欲”是什么关系?
材料二和材料三中,朱、王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异?
(1)“理”指儒家伦理道德;是对立关系。
朱熹主张“格物致知”,既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王守仁主张“致良知”,即通过自

图示法整体把握宋明时期儒学发展
.泰山名胜之一的红门宫左侧是弥勒院,右侧是元君洞,中间是孔子登临处。这反映出( )
.道教、佛教对儒家的巨大冲击
.儒家正统地位的动摇
.儒家自身的衰落
.三教合一局面
D
从材料信息看,红门宫左、右、中分别是佛教、道教、儒家的象征,反映的是三教合
D项符合题意。
.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深情地引用宋代理学大师张载的一段话:“为天地立心,
( )
.反映了当时学者匡时济世的理想追求
.体现了理学家们关注国计民生的价值取向
.说明理学反对封建专制统治
.说明理学在当时有利于维护社会政局的稳定
C
理学从本质上讲是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服务的。但同时它继承了儒家的“仁”的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
( )
.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
.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
.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
.朱熹的学说更科学
B
本题通过对联的形式提供一个新情景,实际上考查朱熹理学与孔子学说之间的关系。
鼻孔子”反映出他们之间的继承关系,通过朱子高于孔子反映出他们之间的

.“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极力宣扬并践行
( )
.程颐B.朱熹C.李贽D.王守仁
D
材料强调人只要心存良知,就能成为圣贤,这是王守仁心学观点。
.程朱理学和王守仁“心学”的共同点是( )
.理气一体,理先气后B.心外无物,心即理也
.纲常伦纪,即为天理D.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C
程朱理学和王守仁“心学”,都主张以三纲五常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以消除人们的私
C项为两者的共同点。A项为程朱理学的基本主张;B、
两项是王守仁心学的主张。
.阅读下列材料:
尝谓三教之大,其不可遗也。行五常、正三纲,得人伦之大体,儒有焉;绝圣弃知,
(宋)智圆
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

王守仁:“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
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


材料一反映了儒学发展的什么特点?
材料二反映了朱熹怎样的主张

?材料三反映了王守仁怎样的思想主张?
结合两则材料,分析朱熹、王守仁的思想为什么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1)儒学吸收佛道思想,形成了新儒学体系——理学。


第(1)问,要扣住“儒有焉”“释有焉”“道有焉”等关键信息。第(2)问,由材料中
(3)问,从他们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严重动摇。直接原因是( )
.儒学已经不再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
.佛教和道教迅速传播
.儒学放弃了自己“仁”“礼”等基本主张
.魏晋南北朝的统治者都是佛教信徒
B
.右图说的是宋代福建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故事。其求教内容最有可
( )
.救国治国之术
.“天理”
.“知行合一”
.“经世致用”
B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有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有
( )
.朱熹B.孟子C.董仲舒D.荀子
A
.右图见于今江西流坑董氏祠堂,围绕此图所发表的议论正确的是( )
②理学对基层社会有着较强的影响力 ③反映了理学
④理学对民族思想人格的塑造曾起过积极作用
.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B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
B项。
.古代某学者曾在白鹿洞书院讲学,后人赞之为:“反躬践实,穷理致知,传二程而分流;
( )
.孟子B.董仲舒C.朱熹D.李贽
C
本题考查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关键信息是“穷理致知”“传二程”,据此可判断应

.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
( )
.“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通过“格物”获得知识
.“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
.“正君心”才能天下平
B
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意在强调通过对一物的探究,获得一物的道理、知识,明
B项。A、C、D三项均在强调伦理道德,可排除。

.《河南程氏遗书》卷二十二中,有一段话:“又问:‘人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
( )
.存天理,灭人欲B.格物致知
.致良知D.发明本心
A
个人修养要以敬畏天理为准则,才能达到圣贤之道。当人的私欲与准则发生冲突时,

.据说,昼夜苦思的王阳明,终于在一个夜梦中豁然开朗,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 )
.圣人托梦B.内心自省
.行万里路D.读万卷书
B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意即每个人在成为圣人的过程中,
从外部事物中求取道德之理是错误的。即“求
B。其他三项均与“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符。
.阅读下列材料:
右图是少林寺内的一座

碑刻拓片,在一个大圆圈内,有一位双手捧“九流混元图”
整幅看上去是佛祖释迦牟尼正面像;若遮住画像一边,左边就是道教圣

右图是中华书局出版的《朱子语类》的书影。该书是朱熹与其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
(1263年)黎靖德以类编排,于咸淳二年(1266年)刊为《朱子语类大全》
卷,即今通行本《朱子语类》。《朱子语类》基本代表了朱熹的思想,内容丰富,析理精
(1473年)陈炜刻本、

朱熹说:“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
朋友岂不是天理?”;“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心之本体,原是个天理,原无非理;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故良知即天理。”
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


材料一反映了社会的哪一发展趋势?这一趋势对儒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朱子语类》为什么会受到长久而广泛的重视呢?
王守仁的“心学”与朱熹理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其实质一样吗?
(1)趋势:三教合一;影响:儒学面临危机,儒学家开始应对思变。
《朱子语类》记载的是朱熹的思想,而朱熹的理学思想自南宋以后逐渐成为官方哲学,

主要区别:求“理”的方法不同,王守仁是“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P13)老聃是中国人,为什么石介说他“自胡来入我中国”?
石介的说法反映了当时的一些儒家学者有意将在文化渊源上原本属于中原的道家之
以贬低道家文化,进一步抬高

.(P14)为什么理学家特别重视寻找“孔颜之乐”?
“孔颜之乐”是指孔子和颜回以追求高远的精神境界为乐,也就是“天理”的核心

.(P15)朱熹的理学思想,在他生前曾被官方诬为“伪学”,而在他死后却被官方奉为儒学

朱熹认为秦汉以来的所有帝王都是无道之君,所以才导致了政治的长期黑暗。提出儒
而且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他的这些观点不能为当时
所以被斥为“伪学”;但是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压抑人们的自然欲
维系专制统治,从根本上

.(P16)今天我们应当怎样看待他(王守仁)的这种观点?
他肯定了文化对于人心影响深远的事实,肯定了精神力量的作用。尽管他在某种意义
但是他的忧虑又是有道理的。实际上,在任何历史时期,都不能否定和


概括比较朱熹和王守仁对待人生修养的不同点。
朱熹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体验“天理”的存在,最终贯通明“理”;王守


我们应当怎样理解王阳明所说的“良知”?
“良知”的说法出自孟子。王守仁借用

“良知”一词,又指出“良知既是天理”,是
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这就强调了自我的主动作用,激励人们
王守仁特别强调“知行合一”、“致良知”,是对朱熹“致知”命题的修正,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