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之语言表达拟写对联、广告(含答案解析,全国通用)-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之语言表达拟写对联、广告(含答
案解析,全国通用)
【答案】
1. D
2. B
3. D
4. B
5. C
6. B
7. B
8. D
9. A 10. A
11. C 12. D 13. A 14. A 15. A
16. A 17. A 18. B 19. B 20. B
21. A 22. B 23. D 24. B 25. B
26. D 27. B
【解析】
1.
选项A:上联把“烟”拆成了“因”和“火”;下联把“柴”拆成了“此”和“木”.是拆字对联.
选项B:上联把“柯”拆成了“木”和“可”;下联把“沙”拆成了“水”和“少”.是拆字对联.
选项C:上联把“切”拆成了“七”和“刀”,把“分”拆成了“八”和“刀”;下联把“冻”和“洒”拆成了“东”“西”和“二点”“三点”.是拆字对联.
选项D:没有拆字现象.
故选:D.
本题考查对对联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了解什么是对联及对联的各种形式.拆字对联即把汉字拆开之后,以一句描述形成的对联,可以拆一个字,两个字,多个字不等.
2.
A、C、D都是有关书法的对联.“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的意思是: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这是一副劝勉联,对联虽浅显易懂,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故选:B.
此题考查的是对联的内容的理解,解答时需要仔细体会对联的内涵.
做好本题需要不断扩大知识面,对著名的对联有一定积累.
3.
首先看语境,“衣锦坊的郑氏宅院里保留着福州城内唯一流传至今的水上戏台,其设计精美,意境雅致.夜晚听戏,更以隔水听音的效果为人所称道”,抓住“夜晚听戏”“隔水听音”,进行判断;然后分析上联的结构,“春暖华堂”中“春”和“华堂”都是名词,“暖”在这里用作动词,“人衣锦”是说人穿着锦绣衣服,其中的“衣”是动词;A选项“管竹琴弦”都是名词,排除;B 选项“婉转莺歌”是偏正短语,“婉转”修饰“莺歌”,排除;C选项“千秋雅调”是偏正短语,“千秋”修饰“雅调”,排除;D选项“月明水榭”中“月”和“水榭”都是名词,“明”是照亮的意思,是动词;“客听歌”中“听”是动词,“客”和“歌”都是名词,结构上与上联相同,而且语意符合背景语境,因此D是正确的.
故选:D.
近年来的中考对联题出现的频率很高,一般是重点考查学生的想象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语
文综合运用能力、以及知识积累能力,题型以主观题为主.拟写对联,既要明确它的主要特点,又要掌握一定的技法,这样就能顺利解答.
拟写对联应把握六大特征:
1.字数相等.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上联称出句,下联称对句.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两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有一字之差.
2.词性相对.上下两联相应位置上的词,词性须相对,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等.
3.结构相应.上下联的句法结构应当一致,如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等等.
4.节奏相合.节奏是由停顿形成的上下两联在哪里停顿,有几处停顿都应当吻合.
5.平仄相谐.古人把上声、去声归为仄声一类,与平声(阴平、阳平)相对.平仄最起码的要求是上联末字必仄,下联末字必平.
6.意义相关.对联的两联之间在内容上必须相互关联,体现一定的逻辑关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4.
上联中表达了明月照耀下,花香缭绕,浮满小院.花香轻盈只能感觉,与“浮”字相称,给人以意境之美,一“送”一“浮”,用语精妙;
A.绿叶红花互文用法,同意并举,不能与上联中的“月送花香”形成对仗;
B.表达了微风轻佛下“斋”前竹影摇曳,朦胧诗意跃然纸上,一“摇”一“到”富有人情味,与上联对仗工整;
C.从词性对仗角度可知,“天明”不能与“小院”形成对仗;
D.从词性对仗角度“萤火”难与“花香”对仗,但“萤火”实写,却少了意境朦胧之美.
故选:B.
此题考察学生对对联的理解、掌握能力.解答此题,要求掌握对联的一些基本知识,如上下联字数相等,语意相关,词句对仗,词性相同,还要注意修辞运用,语境是否符合等方面.解答此题考生要根据上联题意,上联用词,上联结构等多方面,多做揣摸.
5.
仔细阅读对联和年有关,上联写羊年,下联应该写猴年,并且应放在三、四字的位置,观察选项应排除B、D项.根据“呈喜庆”,可知是一个动词加一个名词,所以可以排除A.所以只剩下C项.
故选:C.
本题考查对联,需要注意以下情况:①上下句字数相等.②上下句意思相近或相反,有时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③上下句对应位置的字眼词性相对、结构相同、不重复用字.
做好本题要掌握写对联的基本方法,把握住词性,前后意思的一致,更要多加练习,反复揣摩.
6.
A、C、D都是有关书法的对联.“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的意思是: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这是一副劝勉联,对联虽浅显易懂,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故选:B.
此题考查的是对联的内容的理解,解答时需要仔细体会对联的内涵.
做好本题需要不断扩大知识面,对著名的对联有一定积累.
7.
本题考查拟写新闻标题的能力。
给新闻拟写标题其实质就是对新闻导语的高度概括与归纳。
因此,只要快速而准确地找出新闻话语材料中的导语句(或段),再在此基础上,筛选出有效的要点(或关键)信息,即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既要简明扼要,又要抓住主要内容。
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B项最恰当,故选B。
8.
本题考查学生拟写新闻标题的能力。
拟写标题,就是提取句子的主要信息,既要简明扼要,又要抓住主要内容。
解题时要注意记叙的要素,注意筛选要点,合理取舍,正确找出什么人(物),发生了什么事即可。
这则新闻的标题可以概括为:江西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正式发布。
故选D。
9.
此题考查概括新闻标题。
新闻标题一般在导语中体现,而导语是新闻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本文段第一句话就完整的表述了新闻内容。
由此可概括此则新闻的标题为:北京市教委主办中学生诵读红色经典比赛。
故选A。
10.
此题考查学生拟写标题的能力。
新闻标题,是新闻所报道事件的最简要的概括,因此概括标题,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特别要抓住新闻的导语部分进行概括,因为新闻的导语部分也是新闻事件的简要报道,没有完全展开。
这一则新闻的导语部分在第一节,所以概括第一节内容即可成为此则新闻的标题。
语言简洁即可。
故选A。
11.
标语既要对人们不好的行为有提示、提醒作用,更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得体。
本题A、B、D 三项标语表述都显太生硬,太严厉,缺乏人文情怀,人们感觉肯定会不舒服。
C项以拟人的手法写小草,对人们是善意温情的提醒,表达生动形象,贴切自然,易为人们接受。
故选C。
12.
本题考查拟写新闻标题的能力。
做题时要筛选文段内容要点,进行提炼概括即可。
13.
此题考查学生拟写新闻标题的能力。
新闻标题一般暗含在新闻导语中,新闻导语是新闻的第一句话或者第一段。
解答此题,可抓住信息核心,“谁做了什么”来概括,这是新闻的核心内容。
核心信息应从“共青团中央启动2014‘向上·向善’中国青少年微电影大赛活动”中提取,即“中国青少年微电影大赛启动”,故选A项。
14.
本题考查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说话时要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地位、场合等因素。
B句中小王说自己“百忙之中”去对方那边取回文件,叫对方“恭候”,都是有失礼貌的言辞; C句中他连忙对外屋喊“母亲”,显然不是口语;D句中“目不识丁”的奶奶不可能说出“恒心”、“一曝十寒”等词语。
不符合奶奶的身份。
故选A。
15.
本题考查口语交际和广告语。
对于语言表达的要求是: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这是一道关于语言得体的试题,此类题目可以根据说话的对象与场合的不同,来选择运用敬辞或谦辞,书面语或口语。
B句中“我将于百忙之中”表述不得体;“恭候”一词一般指等候对方的谦词,用在此处不合适。
C句“母亲”是书面语,不宜用于口语表述。
D句中说话不符合人物的身份,奶奶“目不识丁”,却说出“无恒心、一曝十寒”,表达不得体。
只有A句是广告语,用于广告宣传,面对大众,而且巧用“联想”的双关义,非常有吸引力。
16.
本题考查公益广告是否得体。
此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来分析,做出判断。
A“话脏嘴贱"具有贬义,感情色彩不当。
17.
此题考查概括新闻标题。
新闻标题一般在导语中体现,而导语是新闻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本文段第一句话就完整的表述了新闻内容。
由此可概括此则新闻的标题为:北京市教委主办中学生诵读红色经典比赛。
18.
①“香酥嫩脆鲜全聚,德寿康宁福满弘”抓住关键词“香酥嫩脆鲜全聚”判断“全聚德”烤鸭;
②“一艺足供天下用,得法多自古人书”抓住关键词“一”“得”“书”判断“一得阁”墨汁;
③“同气同声济世济民,仁心仁术医国医人”抓住关键词“同”“仁心仁术医国医人”判断“同仁堂”医馆;
④“茶香高山云雾质,水甜幽泉霜雪魂”抓住关键词“茶”判断“张一元”茶庄.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联的把握,注意词性一致、语义相关、字数相同.
做本题时注意逐项分析内容,明确突出表现的主题.
19.
A.对仗工稳;
B.根据上联内容“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明确这是顶针联,第五字和第一、第四、第七个字相同,所以下联应为“水牛下水,水没水牛腰”;
C.对仗工稳;
D.对仗工稳;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账的工整把握,注意对联要求:(一)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二)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三)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四)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平:平声字;仄,仄声字,包括上、去、入三声的字).(五)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
做本题时注意顶针修辞的运用.
20.
A.裁缝店;
B.乐器店;
C.理发店;
D.宾馆.
故选:B.
本题考查对联的运用,注意结合提供对联,揣测所用对象.
做本题时注意对联内容的把握.
21.
上联的上句“一粥一饭”中两个“一”,所以考虑选项A和B,下联后半句“物力维艰”与“来处不易”“不易来处”,词性、意思相对,选择A项.
答案:A
本题考查对联的知识,因为给出的对联是填空形式,可以根据给出的部分,利用对联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内容衔接进行判断.
这道题主要考查的是对联的知识,首先注意基本形式,对联上下句字数相等,其次还要注意对联的对应词的词性相同、结构相同,利用这些知识解答即可.
22.
解答这道题,我们要熟知对联的基本知识,对联即对偶,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意义相关,抓住这个特点,我们可以做了,分析上联:联中嵌有三个节气,大寒,霜降,小雪.按照以上要求,选择B.B句中“惊蛰”“春分”“清明”适合这一特点,而且符合对联的特征.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对联的知识.
熟知对联的相关知识对于做对联的题非常关键,注意积累.
23.
A,宣传标语虽然要求达到警诫,告知的目的,但用语要文明,易于被人接受,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此项内容表达,稍显生硬.
B,是否文明,要让人自我感知,“真不文明”用语生硬.
C,宣传标语一般要简洁明了,不宜用长句表达.
D,此句简洁明了,主旨清晰,拟人化的语言易于被人接受.,符合用在“草坪”这一特定场所.
答案:D.
本题要求结合实际,选择合适的标语,解答此题,要注意符合拟写标语的要求,符合适用场所.
解答此题,要从宣传标语本身的特点出发辨析作答.
24.
首先看清题干的基本要求,是要求对联要符合孙伏园先生悼念鲁迅先生的原联;
上联,看对联的第二句“刈野草”,可推知第一处空白该填“踏莽原”,这样可排除A、D两项;再看上联最后一空,结合鲁迅先生的一生,可确定为“一生呐喊”;
故选:B
答案:B
本题考查对联,要求学生熟知对联的基本要求,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
在符合对联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如“刈野草”对应前面的“踏莽原”.
25.
从句子成分看,可看作是一个连动句,有两个动词连用,前半联为主谓宾构成,描绘了一幅月夜美图.由此可判断A、D均不符合;“天明”与“小院“从词性上讲,不搭配;“风摇竹影”可与“月送花香”对仗,“到幽斋”可与“浮小院”对仗,B句最适合.
答案:B.
此题考察学生对对联的理解、掌握能力.解答此题,要求掌握对联的一些基本知识,如语句
对仗,词性相同,还要注意修辞运用,语境是否符合等方面.
解答此题考生要根据上联题意,上联用词,上联句子结构等多方面,多做揣摸.
26.
此题属语言运用题,要填正确下联,首先要明确对联的特点:上下联字数相等,句式一致,意思相近.“商贸繁荣”为主谓结构,则符合要求的只有BD两顶,从意思上看,“商贸”指经济发展,“人文”指文化现象,“繁荣”“繁盛”都是形容词,都是形容发展状况的,所以D项最恰当.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联知识,注意对联要求:(一)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二)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三)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四)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平:平声字;仄,仄声字,包括上、去、入三声的字).(五)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
本题考查学生对联知识,注意根据对联要求,分析上联词性和意义,对出下联.
27.
解答这道题,我们要熟知对联的基本知识,对联即对偶,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意义相关,抓住这个特点,我们可以做了,分析上联:与上联对应呈现这个特点的是B,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对联的知识.
熟知对联的相关知识对于做对联的题非常关键,注意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