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犯罪

合集下载

计算机犯罪及预防

计算机犯罪及预防

活动
查找资料 什么是黑客?
预防计算机犯罪
开展计算机道德和法制教育 从计算机技术方面加强对计算机犯罪的防 范能力 对计算机系统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 建立对重点部门的督查机制 建立健全打击计算机犯罪的法律、法规及 各种规章制度
计算机犯罪
4. 黑客 黑客已成为一个广泛的社会群体,其主要观点是: 黑客已成为一个广泛的社会群体,其主要观点是: 所有信息都应该免费共享; 所有信息都应该免费共享; 信息无国界, 信息无国界 , 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获取他认为 有必要了解的任何信息; 有必要了解的任何信息; 通往计算机的路不止一条; 通往计算机的路不止一条; 打破计算机集权; 打破计算机集权; 反对国家和政府部门对信息的垄断和封锁。 反对国家和政府部门对信息的垄断和封锁。 黑客的行为会扰乱网络的正常运行,甚至会演变为犯罪。 黑客的行为会扰乱网络的正常运行,甚至会演变为犯罪。
计算机犯罪
电子欺骗技术 电子欺骗技术是一种利用目标网络的信任关系, 电子欺骗技术是一种利用目标网络的信任关系,即 计算机之间的相互信任关系来获取计算机系统非授 权访问的一种方法。如IP地址电子欺骗,就是伪造 权访问的一种方法。 IP地址电子欺骗, 地址电子欺骗 他人的源IP地址, IP地址 他人的源IP地址,其实质就是让一台机器来扮演另 一台机器,籍以达到蒙混过关的目的。 一台机器,籍以达到蒙混过关的目的。入侵者不用 输入用户帐号和口令,就可以侵入目标。 输入用户帐号和口令,就可以侵入目标。 利用扫描器 扫描器是自动检测远程或本地计算机主机安全性弱 点的程序。 点的程序。扫描器是互联网安全领域最出名的破解 工具。 工具。利用扫描器能使行为人不留痕迹地发现远在 他国的一台服务器的安全性的弱点, 他国的一台服务器的安全性的弱点,从而入侵该系 统。

计算机犯罪案例

计算机犯罪案例

计算机犯罪案例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犯罪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计算机犯罪指的是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非法活动,包括黑客攻击、网络诈骗、软件盗版等行为。

这些犯罪行为给我们的个人隐私、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威胁。

本文将介绍一些计算机犯罪案例,以及相关的防范措施。

案例一:黑客攻击在2013年,美国一家大型公司遭遇了一次黑客攻击事件,造成了数以百万计用户的个人信息被泄露。

黑客通过钓鱼邮件诱导公司员工点击恶意链接,成功获取了数据库的管理员权限,并窃取了用户的用户名、密码以及其他个人资料。

此次事件不仅导致了公司声誉的严重受损,还使得数百万用户的个人信息面临泄露风险。

如何防范黑客攻击?首先,公司应该加强网络安全意识,定期对员工进行网络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识别恶意链接和邮件的能力。

其次,部署安全防护措施,比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

最后,强化密码管理,要求员工使用强密码并定期更改密码。

案例二:网络诈骗网络诈骗是指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欺诈活动,从而非法获取他人财产。

2018年,中国警方侦破了一起网络诈骗案,涉案金额高达数亿元。

犯罪分子通过制作虚假的投资平台,诱导受害人投资并承诺高额回报。

一旦受害人投资后,犯罪分子便消失不见,受害人的钱财也无法追回。

如何防范网络诈骗?首先,要提高警惕,不贪图不现实的高回报。

其次,不相信陌生人的承诺,尤其是涉及财务方面的事务。

此外,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不轻易向陌生人泄露个人信息。

案例三:软件盗版软件盗版是指未经软件著作权人授权,擅自复制、传播和使用软件的行为。

近年来,软件盗版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十分普遍。

盗版软件不仅损害了软件开发者的合法权益,还存在着很多潜在的风险。

盗版软件往往携带病毒或恶意程序,一旦用户安装这些软件,就可能导致个人计算机被入侵或个人信息被窃取。

如何防范软件盗版?首先,要加强版权保护意识,购买正版软件并合法使用。

其次,下载软件时要通过官方渠道,避免使用来路不明的软件存储介质。

信息安全法规纯正的计算机犯罪与非纯正的计算机犯罪案例分析

信息安全法规纯正的计算机犯罪与非纯正的计算机犯罪案例分析

信息安全法规纯正的计算机犯罪与非纯正的计算机犯罪案例分析纯正的计算机犯罪是指明确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已被相关法律明确界定为犯罪行为。

非纯正的计算机犯罪则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进行一些不当、不道德或违反个人隐私的行为,虽然可能没有直接违反法律,但依然具有潜在的危险性。

下面分别对这两种类型的计算机犯罪进行案例分析。

纯正的计算机犯罪案例:1. 黑客攻击:2024年,20世纪福克斯遭到黑客攻击,导致电视剧《权力的游戏》(Game of Thrones)的剧本和部分未播放的剧集在被攻击者泄露。

这个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黑客活动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再次被突出。

2. 网络钓鱼:2024年,美国主要供应商家得宝(Home Depot)遭到网络钓鱼攻击,导致用户数据遭到泄露,涉及约5600万张信用卡和5000万个电子邮件地址。

这个事件揭示了网络钓鱼攻击对用户个人信息的直接威胁。

3.网络病毒:2000年的“爱川茜”病毒是迄今为止在日本造成的规模最大的网络病毒攻击事件,可以导致用户数据损坏和操作系统崩溃。

这个事件对日本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造成了重大影响。

非纯正的计算机犯罪案例:1.骚扰和滥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个人身份信息被滥用用于广告或个人骚扰的行为,可能没有违反法律,但侵犯了用户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安全。

2.偷窥和侵入:通过黑客或恶意软件窥探他人计算机或网络活动,获取个人隐私信息,包括密码、银行信息等。

这种行为对个人隐私构成了潜在威胁。

3.分发非法内容:通过互联网发布或分发色情、虚假或其他非法的内容,可能对社会秩序和道德产生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计算机犯罪既包括纯正的犯罪行为,如黑客攻击和网络钓鱼,也包括非纯正的行为,如滥用个人信息和分发非法内容。

无论是纯正还是非纯正的计算机犯罪,都对社会的信息安全构成了威胁。

因此,相关法规的制定和执行非常重要,以保护个人和企业的信息安全。

计算机犯罪名词解释

计算机犯罪名词解释

计算机犯罪名词解释计算机犯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以外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或者采用其他技术手段,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情节严重的行为。

1、计算机犯罪的主体计算机犯罪的主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一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和单位;另一类是特殊主体,即法律明文规定可以成为计算机犯罪主体的人,如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银行工作人员等,国家规定只有这些人才能进入这个特定的系统而计算机安全系统的技术漏洞又使得这类人容易利用计算机犯罪。

计算机犯罪的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

2、计算机犯罪的客体计算机犯罪的客体是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中的一部分,它与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有所不同。

计算机犯罪主要表现在危害国家安全方面。

3、计算机犯罪的客观方面在客观方面,计算机犯罪表现为违反国家规定,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以外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或者采用其他技术手段,获取该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情节严重的行为。

4、计算机犯罪的主观方面在主观方面,计算机犯罪的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造成的危害结果应当是明知的,即他知道或应当知道所侵害的客体是国家安全。

根据本条的规定,行为人只要实施了上述行为,就构成本罪。

在量刑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但首先必须以上述四个方面查明行为人是否实施了违反国家规定,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以外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或者采用其他技术手段,获取该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情节严重的行为。

5、计算机犯罪的主体认定计算机犯罪的主体包括单位和自然人。

计算机犯罪的主体不限于国家工作人员,如银行工作人员或其他国有企业人员,也包括其他非国家工作人员,如受雇于其他单位、私营企业从事劳动的人员。

6、计算机犯罪的主观方面认定计算机犯罪的主观方面,要注意区别故意和过失。

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计算机犯罪名词解释

计算机犯罪名词解释

计算机犯罪名词解释计算机犯罪是指人们在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时,故意制造和利用各种不良条件,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破坏、干扰,使其无法正常运行,以达到某种犯罪目的的一种行为。

计算机犯罪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有意的作为或者不作为的计算机犯罪,二是计算机犯罪的结果。

计算机犯罪的构成要件: 1、必须有非法控制他人计算机系统的行为; 2、该行为足以危害计算机系统安全; 3、侵害客体是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正常秩序; 4、犯罪主体只能是自然人; 5、行为人须实施了刑法规定的构成要件行为; 6、属于情节严重的行为。

计算机犯罪的种类: 1、故意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2、故意毁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3、故意泄露计算机信息系统中计算机秘密罪4、过失损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5、利用计算机实施金融诈骗罪因此,非法占有计算机信息系统,在本质上即为直接或间接的破坏了计算机信息系统,从而侵害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

这一概念包含三层含义: 1、计算机信息系统必须是已经投入使用并且开始产生效益的系统,所谓开始产生效益,即是指已经由计算机系统发挥出部分功能或作用。

2、该系统必须处于可供人们加以控制之下的状态,这里所说的“控制”,是指操纵、支配、管理、处置等,它是与自然状态下的系统相区别的。

3、控制者具有犯罪意图或者是明知自己的控制行为会造成危害后果,仍然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计算机犯罪特点: 1、未经许可使用他人账号/密码盗取/破坏他人数据/资料; 2、计算机程序是侵害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行为的载体,是计算机犯罪的基本行为。

3、作为计算机犯罪主观方面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实施者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具有非法控制的目的。

所谓“目的”,就是指行为人在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时,想要达到的某种结果,但必须同时具备这样两个条件:一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二是行为人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第二十二章 计算机犯罪

第二十二章 计算机犯罪

第二十二章计算机犯罪【了解知识点】计算机犯罪的发展趋势,计算机犯罪的类型及处罚【掌握知识点】计算机犯罪折衷的定义,计算机犯罪的特点,【重点难点】重点: 1 ,计算机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计算机犯罪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其他类型的犯罪无法比拟的•计算机犯罪严重扰乱了社会治安•计算机犯罪对国家安全造成巨大威胁2 ,计算机犯罪产生的社会条件•计算机资产的形成为计算机犯罪创造了对象条件•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为计算机犯罪提供了特定的犯罪工具•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大规模普及为计算机犯罪提供了主体条件3 ,计算机犯罪急剧增加的原因•计算机安全技术落后于计算机生产、制造和应用技术的发展水平•计算机信息系统本身存在脆弱性•管理意识与管理方法跟不上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法律制度不健全第一节计算机犯罪概述22.1.1计算机犯罪的发展趋势计算机犯罪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也就是说在计算机领域开始进入社会时,就引发了计算机犯罪案件的发生。

计算机犯罪首先出现在军事领域,然后逐步渗入到科学领域、工程技术领域,进而竞入金融领域和商业领域。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计算机犯罪的发案率更是急剧增长,呈现出社会化趋势。

互联网的开通使的整个社会的信息交流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和国家的边界,利用计算机跨越国界犯罪成为计算机犯罪的另一种新趋势。

22.1.2计算机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计算机犯罪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其他类型的犯罪无法比拟的由于计算机犯罪作案手段隐蔽,一旦发现,常常已造成非常大的损失。

据美国有关专家估计,平均每起计算机犯罪案件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45亿美元。

美国网络犯罪每年造成的损失总额高达上千亿美元。

在我国已发现的计算机犯罪案件中,最高金额也达到了1400万元。

•计算机犯罪严重扰乱了社会治安随着社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依赖的程度越来越大,某些计算机犯罪严重扰乱了社会治安。

被称为黑客的犯罪分子,利用他们娴熟的计算机知识制造的网络恐怖活动,破坏社会秩序,扰乱公民的正常生活。

计算机犯罪的常用方法

计算机犯罪的常用方法

计算机犯罪的常用方法计算机犯罪是指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计算机犯罪的手段也不断更新和演变。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计算机犯罪方法,以及应对这些犯罪的一些建议。

首先,网络钓鱼是一种常见的计算机犯罪手段。

攻击者通过发送虚假的电子邮件或信息,冒充合法的组织或个人,诱骗用户提供个人敏感信息,例如银行账号、密码等。

为了防止落入网络钓鱼的陷阱,用户应该警惕不明身份的邮件或信息,不轻易点击不明链接或下载附件,及时更新操作系统和安全软件,保持安全意识。

其次,恶意软件是计算机犯罪的重要手段。

恶意软件包括计算机病毒、木马、蠕虫等,它们可以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进入计算机系统,并盗取用户信息或控制计算机。

为了防范恶意软件的攻击,用户应该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安全软件,禁用来历不明的文件和软件,不轻易点击不明链接或下载附件,同时注意不要从非官方或不受信任的网站下载软件。

另外,数据泄露是一种严重影响个人隐私安全的计算机犯罪行为。

攻击者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例如身份证号码、银行账号等,然后进行非法活动,如欺诈、盗窃等。

用户应该更加注意个人隐私保护,尽量避免在不安全的网络环境下输入个人敏感信息,定期修改密码,不使用简单的密码,同时可以考虑使用身份验证工具,如双因素认证,来提升账号安全性。

此外,网络攻击是一种常见的计算机犯罪行为。

攻击者通过黑客手段侵入他人计算机系统,进行破坏、窃取信息或者勒索。

为了防范网络攻击,用户应该加强电脑和网络的安全设置,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安全软件,并使用防火墙来阻止非法访问。

此外,定期备份重要数据,并且谨慎使用公共无线网络,避免在不安全的网络环境下进行重要操作。

综上所述,计算机犯罪的常见方法包括网络钓鱼、恶意软件、数据泄露和网络攻击等。

为了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用户应该提高安全意识,警惕不明身份的邮件或信息,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安全软件,避免随意下载不明文件和软件,加强个人隐私保护、使用强密码并定期修改,并加强电脑和网络的安全设置。

计算机犯罪名词解释

计算机犯罪名词解释

计算机犯罪名词解释
所谓计算机犯罪,就是在信息活动领域中,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或计算机信息知识作为手段,或者针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对国家、团体或个人造成危害,依据法律规定,应当予以刑罚处罚的行为。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条规定,关于恶意利用计算机犯罪相关条文
对于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后果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增加的操作,后果严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影响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后果严重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计算机犯罪名词解释

计算机犯罪名词解释

计算机犯罪名词解释计算机犯罪是指以计算机为工具的犯罪,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国纷纷建立计算机安全防范体系。

计算机犯罪是与其他刑事犯罪相比较而存在的一种新的现象,它是与传统犯罪密切联系并存在的,有自己的特点。

从发生的原因来看,计算机犯罪主要是由于公民个人、单位的失误,未按照操作规程使用、管理计算机造成的;由于不懂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规程造成的;由于不能预见到自己的行为会引起危害社会的后果而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的;由于计算机网络存在的安全漏洞造成的。

其中,最主要的是人为原因。

除此之外,技术方面的原因,如硬件或软件缺陷、病毒攻击等,也会造成计算机犯罪。

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计算机犯罪的手段与方法也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特点。

从法律特征来看,计算机犯罪有自己的特点:一是犯罪客体的多样性。

计算机犯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如信息、数据、文件、程序、磁盘等;二是犯罪的隐蔽性。

利用计算机犯罪的隐蔽性,使受害者难以及时地发现犯罪行为,并进行检举揭发,如“黑客”攻击计算机系统;三是犯罪手段的复杂性。

利用计算机犯罪的多样性,不仅能直接对电子计算机进行操作,而且还可通过各种形式来作案,例如:盗窃计算机内的软件、盗取密码,冒充合法身份窃取银行卡号、密码,盗取用户口令等等。

四是犯罪的智能性。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广泛性,犯罪分子不仅善于制造出种类繁多、高科技含量的专门的犯罪工具,而且还借助各种先进的通讯设备,进行远距离的犯罪。

从危害结果来看,计算机犯罪具有高智能性、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首先,犯罪行为的实施具有很强的智能性。

利用计算机犯罪的这一特点,计算机犯罪嫌疑人不需要经过特殊的教育和训练,就可以完成犯罪活动。

其次,计算机犯罪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犯罪行为实施前没有任何征兆,行为实施后也没有明显的痕迹,只有当受害者发觉被侵害后,才能发现犯罪行为。

另外,犯罪行为在作案后还有极大的复杂性。

由于目前没有专门针对计算机犯罪的特点设置的法律规范,因此,一旦发生计算机犯罪,不同的地区、国家往往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如中国对某些案件的处理是诉讼,美国则是采取民事补偿的方式。

计算机犯罪的构成要件

计算机犯罪的构成要件

计算机犯罪的构成要件1.非法访问:计算机犯罪的第一个构成要件是非法访问。

这包括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进入他人的电脑系统、网络或数据库,并获得他人的信息或资源。

非法访问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实现,如破解密码、入侵网络等。

2.数据篡改:计算机犯罪的第二个构成要件是数据篡改。

这指的是未经许可对他人的数据进行删除、修改、替换等操作,造成他人的信息被篡改、损坏甚至丢失。

数据篡改可以严重影响个人隐私和企业运营,并且可能导致经济损失。

3.网络诈骗:计算机犯罪的第三个构成要件是网络诈骗。

网络诈骗指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欺骗、诱骗他人,以获取他人的财产或个人信息。

网络诈骗手段多种多样,如仿冒网站、钓鱼邮件、虚假广告等,对个人和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信誉危机。

4.软件盗版:计算机犯罪的第四个构成要件是软件盗版。

软件盗版指未经许可复制或分发他人的软件,侵犯软件开发者的知识产权。

盗版行为严重损害了软件开发者的利益,同时也可能使用户面临安全风险,因为盗版软件往往包含恶意代码或漏洞。

5.网络攻击:计算机犯罪的第五个构成要件是网络攻击。

网络攻击包括各种通过网络对他人的系统或数据进行不法侵害的行为,如黑客攻击、拒绝服务攻击、网络蠕虫等。

网络攻击可以导致系统瘫痪、数据泄露、信息安全受损等后果。

6.网络色情:计算机犯罪的第六个构成要件是网络色情。

网络色情指通过互联网传播淫秽、恶俗、淫亵等不良内容,对社会公众产生不良影响。

网络色情不仅侵犯了公民的视觉权益,还可能引起青少年的误导和误用。

以上是计算机犯罪的一些常见构成要件,不同国家和地区对计算机犯罪的界定和处罚有所不同。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犯罪形式也在不断演变和增多,相关法律法规也在逐步完善和修订,以适应新形势下的计算机犯罪形式和挑战。

计算机犯罪的概念

计算机犯罪的概念

计算机犯罪的概念计算机犯罪(computercrime)一词从被人们提出来到现在已经有许多年了,并且得以广泛使用,频繁见诸于报端。

但是计算机犯罪究竟是什么?理论界至今仍然众说纷纭、各有其理,计算机犯罪的内涵仍然模糊不清。

虽然在我国新修订的刑法第285条、286条、287条当中对计算机犯罪作了法律上的规定,但是仍然没有解决计算机犯罪定义的问题。

计算机犯罪作为一类特殊的犯罪,具有其它犯罪所不具有的特点,因此必须对之进行研究,而研究的首要问题就是要解决其概念问题。

只有在明确了其内涵之后,我们才能进行深入的研究。

目前理论界对计算机犯罪的定义虽然有诸多讨论,但在论述过程中往往忽视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到底什么是计算机?在大家看来,计算机似乎是一个很普通的概念,不需要进行特殊的说明。

然而事实上对计算机的定义可以有很多种,因此在讨论计算机犯罪之前我们有必要首先解决计算机概念的问题。

从计算机科学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到,所谓计算机,就是能够按照人们预先编制的程序对信息进行处理的机器,这也就是指计算机硬件。

因此,主板、CPU、内存三者组成的主机就是基本的计算机,主机加上外部设备也是计算机,甚至连单独的CPU也应该被视为计算机,因为它们都符合计算机的定义。

那么在法律上计算机的概念究竟应该是什么呢?单纯的计算机硬件在法律上具有的主要是财物的性质,因此以硬件意义上的计算机为对象的犯罪行为大多可以归入普通的财产犯罪中去,没有必要单独研究之。

现代社会中所说的计算机,事实上指的是“计算机系统(computersystem)”。

所谓计算机系统是指由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紧密结合在一起而构成的系统,这样的系统能够实现一定的自动信息处理功能,为普通使用者提供一定的服务。

在这样的系统中,软件的价值和重要性与硬件相同,甚至远远超过硬件。

这种系统同普通机械装置有了本质上的区别,它具有一定的智能性,这些特征是普通的财物所不具有的。

虽然计算机硬件中也有一些软件成份,例如人们往往在ROM中固化的引导程序等等,但这些程序都是为了实现硬件的基本功能而设计的,可以说是硬件的附属,没有它们硬件就不能相互配合甚至不能发挥作用,因此我们也将它们看作计算机硬件的组成部分。

计算机犯罪概念是什么

计算机犯罪概念是什么

计算机犯罪概念是什么计算机犯罪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手段进行犯罪活动的行为。

计算机犯罪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在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过程中,由于其便捷、高效和隐蔽性等特点,使得计算机犯罪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计算机犯罪可以涉及各个方面,包括网络攻击、网络欺诈、计算机诈骗、网络侵入、数据窃取等。

1.黑客入侵:指未经授权的个人或组织通过网络入侵他人的计算机系统,获取机密信息、破坏计算机系统或者进行其他非法活动。

黑客入侵往往对个人、政府、军事、商业等领域的机密信息构成威胁。

2.病毒和恶意软件:病毒和恶意软件是一种能够自动复制和传播的程序,通过植入计算机系统,破坏或者控制计算机系统的运行。

恶意软件的形式包括病毒、蠕虫、恶意广告软件、键盘记录器等。

病毒和恶意软件可以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系统崩溃、金融损失等问题。

3.网络诈骗:网络诈骗利用了互联网和电子支付等便捷的支付方式来进行欺诈活动。

常见的网络诈骗包括虚假销售、网络交友诈骗、网络银行诈骗等。

诈骗者往往通过伪造网站、发送虚假邮件或者欺骗个人进行非法交易,造成经济损失。

4.数据窃取和身份盗窃:数据窃取指盗取个人或组织的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的敏感信息,如信用卡号码、密码、银行账户信息等。

身份盗窃则是指盗用他人的身份信息来进行非法活动,如申请信用卡、贷款、购买商品等。

这些行为可能导致财产损失、个人隐私泄露等问题。

5.网络色情和网络暴力:通过网络传播猥亵、淫秽或者暴力内容也属于计算机犯罪的范畴。

这些行为不仅违背道德伦理,还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巨大威胁。

为了应对计算机犯罪,各个国家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和政策,建立了专门的执法机构来打击和预防计算机犯罪。

此外,也需要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教育,提高个人和机构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同时,技术手段和法律手段的结合才能更好地应对计算机犯罪的挑战。

总而言之,计算机犯罪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手段进行的非法活动。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犯罪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对社会经济和个人隐私造成了巨大威胁。

计算机犯罪案件的侦查

计算机犯罪案件的侦查

计算机犯罪现场保护易忽略的问题
• • • • 避免计算机进入休眠状态(晃动鼠标或按ctrl键) 防止自毁程序的运行 注意还原卡 计算机系统外部设备,如形形色色的u盘
计算机犯罪案件本地现场的勘查
计算机犯罪的特点
• • • • 行为隐蔽跨地域 案件复杂性,智能化 准备充分,作案过程相对连续 犯罪行为人的专业化强,低龄化,社会形 象有一定的欺骗性 • 社会危害性巨大
二、计算机犯罪案件侦查任务 和原则
(一)计算机犯罪案件侦查的概念: 1、已立计算机犯罪案件侦查 2、涉计算机犯罪案件侦查 3、协助其他犯罪案件侦查
》计算机犯罪现场的外延不易过大
计算机犯罪现场勘查的目的与原则
• 概念:计算机犯罪现场勘查,是指在犯罪现场实施勘验,以提取、固定现场 存留的与犯罪有关的电子数据、电子设备、传统物证和其他信息。 • 计算机犯罪案件现场勘查的目的与原则 1、勘查工作的内容: 本地现场勘查 远程现场勘查 2、现场勘查的目的: 发现案件的侦查线索、排查和定位犯罪嫌疑人、发现证明犯罪的具体事实,取得 和固定合法有效的法庭证据。 3、现场勘查的原则: 传统案件现场勘查的原则;注意计算机系统的复杂性、网络环境的可变因素、电 子数据的易失性和电子数据提取、固定、分析转化的有效性。
计算机犯罪案件的侦查环节
• 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办理计算机犯罪案 件的过程中,依照法律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 关的强制措施。 • 计算机犯罪案件的侦查一般可以分为:制定侦查 工作方案、现场勘查、询问证人和被害人、扣押 证据、搜查、鉴定、辨认、通缉、讯问犯罪嫌疑 人、破案、侦查终结等环节。 • 计算机犯罪案件的侦查,原则上和基本思想上与 传统刑事案件侦查并无根本差别。只在方法、技 术和思路上,有差异。

什么是计算机犯罪

什么是计算机犯罪

1:计算机犯罪1.1计算机犯罪的定义公安部计算机管理监察司给出的定义是:所谓计算机犯罪,就是在信息活动领域中,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或计算机信息知识作为手段,或者针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对国家、团体或个人造成危害,依据法律规定,应当予以刑罚处罚的行为。

计算机犯罪(Computer,Crime)始于60年代,到了80年代、特别是进入90年代在国内外呈愈演愈烈之势。

为了预防和降低计算机犯罪,给计算机犯罪合理的、客观的定性已是当务之急。

但在回答“什么是计算机犯罪”的问题上,理论界众说纷纭。

大致可分为广义说,狭义说和折衷说三类。

1.11计算机犯罪概念三种观点和缺陷分析(一)广义说广义说是根据对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关系的认识来界定计算机犯罪。

所以也称关系说。

较典型的有相关说和滥用说。

相关说认为:计算机犯罪是行为人实施的在主观或客观上涉及到计算机的犯罪。

­西方国家赞成相关说的有许多。

如:美国斯坦福安全研究所高级计算机犯罪研究专家和计算机安全专家唐·B·帕克(Parker)认为:计算机犯罪(Computer Crime)——指在实施犯罪的过程中直接涉及到计算机。

美国总会计学办公室调查联邦调查中计算机犯罪的程度时用了“与计算机有关的犯罪”术语,并将之定义为:故意对政府或个体的私人利益造成损失的行为,这些行为与被实施时所在之系统的设计、使用或操作有关。

日本有学者认为:计算机犯罪是指与计算机相关联的一切反社会行为。

同样,中国持该观点的也很多。

中国政法大学信息技术立法课题组的定义是:“计算机犯罪是指与计算机相关的危害社会并应当处以刑罚的行为。

”贾铁军、常言认为:计算机犯罪(Computer criminal)是指以某种形式直接或间接地与计算机有关的犯罪行为,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新型犯罪。

中国台湾有学者认为:凡犯罪行为系透过计算机之使用本身所造成之损害皆属之(计算机犯罪)。

笔者以为:相关说将计算机犯罪概念过分扩大化,没有体现出计算机犯罪的特质,如罪犯高超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技能、计算机犯罪特有的智能性质等。

计算机犯罪预防

计算机犯罪预防

计算机犯罪预防介绍计算机犯罪是指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犯罪问题也日益突出。

计算机犯罪的危害性非常大,不仅给个人和组织造成经济损失,还可能泄露重要信息,损害国家安全。

因此,一个高效的计算机犯罪预防系统对于保护个人和社会的利益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计算机犯罪形式,分析其危害性,并提出一些计算机犯罪预防的方法和策略。

常见的计算机犯罪形式网络钓鱼网络钓鱼是一种通过伪装成合法机构或个人的电子邮件或网站等形式,诱导用户输入敏感信息的行为。

这些敏感信息可能包括密码、银行账号、信用卡号码等。

网络钓鱼已经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给个人和企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黑客攻击黑客攻击是指通过非法手段侵入他人计算机系统,获取或破坏数据的行为。

黑客攻击可以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会泄露个人隐私和重要机密,对个人和组织的声誉造成严重影响。

数据泄露数据泄露是指未经授权的个人或组织故意或不经意地泄露敏感数据。

数据泄露可能导致个人和组织的隐私暴露,给个人和组织带来严重的经济和声誉损失。

计算机犯罪的危害性计算机犯罪的危害性非常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损失:计算机犯罪给个人和组织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黑客攻击、网络钓鱼和数据泄露等形式的计算机犯罪会导致巨额资金的流失,对个人和企业的正常运营造成严重影响。

2.个人隐私泄露:计算机犯罪行为可能导致个人隐私的泄露。

个人隐私是每个人的重要财产,一旦个人隐私被泄露,会对个人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影响。

3.声誉损失:计算机犯罪行为会对个人和组织的声誉造成严重影响。

一旦个人或组织因为计算机犯罪而受到损害,会给其信任度和形象带来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其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发展。

计算机犯罪预防方法和策略为了有效预防计算机犯罪,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方法和策略:提高用户的安全意识提高用户的安全意识是预防计算机犯罪的重要一环。

用户应该学习如何识别和防范网络钓鱼等常见的计算机犯罪行为,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

计算机犯罪的原因

计算机犯罪的原因

计算机犯罪的原因在当今信息社会中,计算机犯罪已经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

计算机犯罪指的是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非法活动,包括网络攻击、网络盗窃、网络欺诈等行为。

计算机犯罪的背后有许多原因,本文将探讨其中的几个主要原因。

一、技术进步与滞后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计算机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然而,这种技术进步也助长了计算机犯罪的犯罪手段。

一方面,技术的进步提供了更多实施计算机犯罪的工具和方式,比如通过黑客攻击窃取用户隐私、通过网络钓鱼诈骗用户等。

另一方面,技术的滞后使得网络安全的防护措施相对薄弱,缺乏有效的监管和管理,给计算机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经济利益的驱动计算机犯罪往往以经济利益为主要目的。

网络骗局、黑客攻击、网络盗窃等行为背后通常隐藏着获得经济利益的动机。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蓬勃发展,大量的财富在网络上流动,吸引了一些人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从事计算机犯罪。

这些人往往利用技术手段窃取他人的财产,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三、心理因素心理因素也是导致计算机犯罪的原因之一。

有些人出于个人的虚荣心、权力欲望、报复心理等心理动机,而从事计算机犯罪行为。

通过黑客攻击、病毒传播等手段,这些人试图通过损害他人获得自己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计算机犯罪给社会带来了不安全感和恐惧感,破坏了互联网的良性运行环境。

四、缺乏教育和法律意识计算机犯罪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缺乏对计算机安全的教育和法律意识。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工具。

然而,很多人对于计算机安全的认识相对薄弱,对于计算机犯罪的危害有所忽视。

另外,法律对于计算机犯罪的惩治力度也相对较弱,导致许多犯罪分子对于计算机犯罪行为有所轻视。

为了解决计算机犯罪问题,需要从源头上解决这些原因。

首先,技术进步与滞后需要得到平衡,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网络安全防护的水平。

其次,加强对计算机犯罪行为的监管和打击力度,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对计算机犯罪行为进行有效处罚。

计算机犯罪案例分析

计算机犯罪案例分析

计算机犯罪案例分析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计算机犯罪也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计算机犯罪指的是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非法活动或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这些犯罪行为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黑客攻击、网络诈骗、数据盗窃等。

通过对计算机犯罪案例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些犯罪行为的特点和防治方法。

一、黑客攻击案例近年来,黑客攻击成为了计算机犯罪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黑客通过攻击网络系统,获取非法利益或者破坏他人的正常运作。

例如,2013年美国零售巨头塔吉特公司遭到了黑客的攻击,造成了大量信用卡信息泄露。

这次事件直接导致了塔吉特公司的巨额经济损失,并且严重影响了消费者对其的信任度。

黑客攻击的手段多种多样,包括网络钓鱼、拒绝服务攻击等。

为了防止黑客攻击,企业和个人应当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

二、网络诈骗案例网络诈骗也是计算机犯罪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网络诈骗是指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欺诈行为,获取他人财产的非法行为。

例如,2015年中国公安机关侦破了一起特大网络诈骗案,犯罪团伙利用微信朋友圈发布虚假招聘广告,诱使受害人缴纳“入职保证金”,最终骗取大量资金。

网络诈骗手段狡猾,包括假冒网银网站、仿冒公众号等。

为了防止网络诈骗,个人在网络交易过程中应保持警惕,不轻信他人;同时,政府和企业也应加强网络入侵检测和打击网络诈骗的力度。

三、数据盗窃案例数据盗窃也是一个常见的计算机犯罪行为。

数据盗窃是指非法获取、复制或转移他人数据的行为。

例如,2014年美国零售商尼曼·马库斯遭到了一起大规模数据泄露事件,骗子通过黑客手段获取顾客的信用卡信息,并利用其进行盗窃。

这次事件也对尼曼·马库斯造成了巨额经济损失和品牌形象的严重打击。

数据盗窃可通过网络入侵、系统漏洞等手段实施。

为了防止数据盗窃,个人和企业应采取信息安全保护措施,加强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措施,提高数据安全性。

综上所述,计算机犯罪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涉及黑客攻击、网络诈骗、数据盗窃等多个方面。

计算机犯罪手段

计算机犯罪手段

计算机犯罪手段计算机犯罪是指利用计算机或网络技术,违反法律法规,对计算机系统、网络数据、个人隐私等进行非法入侵、破坏、窃取、篡改等行为。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犯罪手段也日益复杂和隐蔽。

本文将就计算机犯罪的几种主要手段进行介绍,并探讨如何防范和打击这些犯罪行为。

一、网络钓鱼网络钓鱼是指通过伪装成合法机构或个人,向用户发送虚假信息引诱其提供个人敏感信息或支付密码,以达到非法获取财产或个人信息的目的。

常见的网络钓鱼手段包括伪造电子邮件、仿冒网站、虚假短信等。

受害者往往因为缺乏网络安全意识,无意中泄露了自己的个人信息,导致其财产遭到损失。

防范网络钓鱼的关键是提高个人网络安全意识。

用户应警惕来自陌生网站或邮件的信息,谨慎对待任何要求提供个人信息或支付密码的请求。

此外,安装有效的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也是保护个人信息的重要手段。

二、网络攻击网络攻击是指通过非法手段侵入他人计算机系统,窃取、破坏或篡改其数据或系统。

常见的网络攻击手段包括病毒、木马、黑客攻击等。

这些攻击手段不仅对个人隐私造成威胁,也对国家的安全和经济稳定带来严重影响。

防范网络攻击需要采取多种手段。

企业和个人用户应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及时修复软件漏洞。

此外,加强密码管理、设置防火墙、使用安全协议等措施也是有效的防范手段。

同时,网络服务提供商和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安全监管和技术防范,提高网络安全水平。

三、网络诈骗网络诈骗是指以虚构事实或夸大事实的方式,通过网络进行欺诈行为,骗取他人财物。

常见的网络诈骗手段包括假冒身份诈骗、假冒网购平台等。

犯罪分子往往利用人们对网络购物和交易的信任,通过虚假宣传、虚假商品等手段骗取个人或企业的财物。

防范网络诈骗需要提高警惕,不轻信陌生人或未经核实的信息。

同时,个人和企业应加强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谨慎选择在线交易平台,不盲目相信低价商品和高额回报的诱惑。

四、数据泄露数据泄露是指个人或企业敏感信息被非法获取并传播的行为。

计算机犯罪案例分析

计算机犯罪案例分析

计算机犯罪案例分析简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计算机犯罪不断增加,给个人、企业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和损失。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实际的计算机犯罪案例,探讨计算机犯罪的类型、影响和对策,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计算机犯罪的危害性以及如何预防和应对。

案例一:银行电子系统被黑客攻击案例描述:某银行的电子系统遭受了一次黑客攻击,黑客通过网络入侵,获取了大量账户和个人信息,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诈骗和非法转账。

该银行损失严重,客户的资金和个人隐私也受到了威胁。

分析:这是一个典型的计算机犯罪案例,黑客利用漏洞入侵银行电子系统并盗取信息。

这种犯罪行为不仅直接造成经济损失,还损害了银行的声誉和客户的信任。

为了防止此类事件发生,银行需要加强网络安全措施,修补系统漏洞,并实施多层次的身份验证机制。

案例二:公司机密泄露事件案例描述:某公司的机密信息被内部员工泄露,导致竞争对手获取了重要商业机密,给公司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信誉损毁。

调查显示,泄密行为是通过员工利用公司内部计算机系统实施的。

分析:这种内部泄密案件在企业中非常常见,员工熟悉公司的内部系统和操作流程,利用这些知识进行犯罪活动。

为了防止内部泄密,公司应建立起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设置权限控制,限制员工对敏感信息的访问,并加强员工教育和监督。

案例三:个人计算机被勒索软件感染案例描述:个人计算机用户在下载一个看似正常的软件后,却发现自己的计算机被勒索软件感染。

勒索软件限制用户对文件的访问,并要求支付一定金额才能解锁。

这种勒索软件使用户遭受了巨大的经济和心理损失。

分析:个人计算机用户常常因为安全意识不高而成为计算机犯罪的目标。

为了防止勒索软件的感染,用户应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安全软件,不随意下载陌生软件,并保持备份重要文件。

同时,政府和相关机构也应加大对此类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提高对计算机犯罪的法律惩罚力度。

结论:计算机犯罪的类型多种多样,不仅给个人和企业带来经济损失,还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构成威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范计算机犯罪
• 采取道德规范、管理、技术与法律的综合手段 – 管理是关键 • 加强管理措施,如内外网隔离、 安全等级划分、权限分配等
防范计算机犯罪
• 采取道德规范、管理、技术与法律的综合手段 – 技术是卫士 • 在信息网络的各个环节,都有 相应的安全技术,如防火墙、 入侵检测、身份认证等
防范计算机犯罪
技能
• 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名被逮捕 • 我国第一起以该罪名侦察批捕的形式犯罪案

案例2-“熊猫烧香”病毒大案
• 2007年2月12日湖北省公安厅宣布,侦破 “熊猫烧香”病毒案,抓获李某,雷某等 • 李某2006年10月开始制作“熊猫烧香”病
毒,2006年12月开始在网上叫卖该病毒,
共获利23万多元 • 判决:李某犯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判
•采取道德规范、管理、技术与法律的综合手段 –法律是底线 •侵犯了他人、集体和国家 的利益,就要承担相应的 民事责任、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
小结
• 作为学习计算机的大学生,需明晰何事 可做,何事不可做,违法的事不可做。 • 不仅需要做到违法的事情不去做,还要 加强自身防范意识,更不要让别人有机 会侵犯你的权益。
犯罪形式
• (1)是通过信息交换和软件的传递过程,将破坏性病毒附带在信息中传播、 在部分免费辅助软件中附带逻辑炸弹定时引爆、或者在软件程序中设置后门
程序的犯罪。
犯罪形式
• (2)是通过非法手段,针对网络漏洞对网络进行技术入侵,侵入网络后,
主要以偷窥、窃取、更改或者删除计算机信息为目的的犯罪。
犯罪形式
关于计算机犯罪刑法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有三个条款 第287条
●利用计算机实施金融诈骗、盗窃、贪污、挪用公款、窃取国家 秘密或者其他犯罪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定罪处罚
刑法中其他相关规定
第217条规定:
– 以营利为目的,有下列侵犯著作权情形之一,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
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违法 所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并处罚金; – – – – 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文字作品、音乐、电影、电视、录像作 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的; 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术作品的。 ...... ....... 品、计算机软件及其他作品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三,智力挑战网络、游戏人生。
•第四,政治目的
案例1-我国第一例电脑黑客案件
• 1998年6月16日,上海某信息网遭黑客袭击 • 黑客先后入侵8台服务器,破译了大部分工 作人员和500多个合法用户的帐号和密码, 包括超级用户的帐号和密码 • 黑客杨某:国内一著名高校数学研究所计算 数学专业研究生,具有相当高的计算机技术
的位置
防范计算机犯罪
• 采取道德规范、管理、技术与法律的综合手 段
– 伦理与道德规范是基础
• 计算机犯罪不同于传统的犯罪,点几 下鼠标,按几下键盘,可能就会给社
会和他人带来灾难后果,而犯罪的感
觉可能与玩电子游戏没什么差别 • 因此要建立计算机行业伦理与道德规 范,形成良好的计算机行为规则,什 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处有期徒刑4年,其他人分别判处2年6个月、
1年不等。
案例3-17岁少年“混客”网站炸弹

2002年2月黑龙江省公安厅破案, 17岁的重点学校高一学生

病毒爆发现象:修改IE默认主
页,修改注册表,关机甚至破 坏系统环境,格式化硬盘等。 造成电脑瘫痪,数据丢失。

《电脑爱好者》杂志2002年第2
期将其杀伤力排在五星级病毒
之 计 算 机 犯 罪
计算机犯罪
1、法律对计算机违法的定义
2、犯罪形式 3、犯罪原因
4、犯罪举例
5、如何加强意识进行预防 6、小结
关于计算机犯罪刑法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有三个条款
第285条
● 违反国家规定,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 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关于计算机犯罪刑法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有三个条款 第286条
• 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 扰, 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后果严重的,处五年以下 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 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 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增加的操作,后果严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 处罚。 • 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影响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 后果严重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 了解计算机的方方面面,是我们的义务,
我们要真正让计算机在我们的手中合理 有效的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谢谢观看
谢谢观看
Loading… …
• ( 3 )是利用公用信息网络侵吞公共财务,以网络为传播媒体在网上传
播反动言论或实施诈骗和教唆犯罪。
犯罪形式
• (4)是利用现代网络这一载体,实施侮辱、诽谤、恐吓与敲诈勒索犯罪。 • (5)是利用现代网络实施色情影视资料、淫秽物品的传播犯罪。
网络犯罪的原因
•第一,贪图钱财、谋取私利。 •第二,发泄不满、进行报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