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上课实用演示文稿
合集下载
精品荷塘月色ppt课件75页02可编辑
未名湖畔的园林校园: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核心地带。北京大学原是一 座古代园林,早在金代就成了京郊著名的风景区,同时又是明 清两代封建帝王的“赐园” 。未名湖一带,景色四季变换,一 季一美景,是清代宠臣和珅随着圆明园的营造而开发的淑春 园,另外还有朗润园、蔚秀园、鸣鹤园、镜春园等。
时代背景
1927年7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 革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笼罩了中国大地。 旧时代正在崩溃,新时局尚未到来。知识分 子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生活,但颓丧和 骚动使得他们惶然,看不到前进的方向。
作者在此想躲开恼人的现实,求得短暂 的安宁。可是现实并不允许他去实现自己的 这么一丁点儿的愿望。
古典园林之美: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的建筑具有古典、浪漫的气息。其坐落在清凉山下、 乌龙潭畔,极具古典园林之美。对着正门的大草坪,乃是校区风景 线的精华所在。此外,德风园也是山水汇映,花草共荣,小桥、亭 台、湖水……既有江南园林的含蓄细致,又糅合了高等学府浓浓的 书卷气息与人文精神。
异国情调: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的前身是私立青岛大学,始建于 1924 年。后经国立 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等几个时期的变迁,大学选址 为原德国俾斯麦兵营,校园至今还保留原德国建筑风貌,许多教学 楼均为德式建筑。粗犷的花岗石墙壁,红色筒瓦覆顶,狭长的窗口 饰以美丽的西式图案浮雕,楼内布局至今完好保留原有格局,显得 既古朴典雅,又颇具异国情调。
• 一、知识与技能: • 揣摩优美的艺术语言,赏析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 二、过程与方法: • 理清作品的事物线索和感情线索,析文中之情,赏文中之景,披
文以入情; • 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摹绘比喻、比拟、通感的修辞效果,同时寻
踪文中的美点。 •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感: • 理解作者“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和他追求自由的精神。
《荷塘月色》公开课优秀ppt课件
映 日 荷 花 别
样
红
杨 万 里 《 晓 出 净 慈 寺 送 林 子 方 》
5
周敦颐《爱莲说》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莲而不妖。
6
一
初读课文 解决字词
朗读
7
xiè
pì wěnɡ
煤屑 幽僻 蓊郁
mí niǎo nuó shà 弥望 袅娜 霎时
mò 脉脉
hān cēn cī 酣眠 参差
yuàn xiān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写一个女子对爱人的深刻思念,女子盼郎不至, 外表含蓄而内心浓烈如火
48
关于采莲的场景描写出了一种很自由欢乐的生活。这 一段在过去的高中课本里却是被删去了的。那么我们来 讨论一下,这段文字到底该不该删掉?为什么?
文中,这是在游完荷塘往回走的路上想起的,由荷花 想到采莲,顺理成章。作者开始是不宁静的,为了寻找宁 静来到荷塘,在这里,他的心情获得了一种暂时的愉悦。 但最终他还是没有摆脱烦恼。“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 也没有。”于是作者又回忆历史,描绘了一幅热闹欢快的 景象,以虚衬实, 他引用《采莲赋》,描写采莲时热烈活 泼的生活,本身就说明他因内心的苦闷而产生的对自由快 乐的向往,历史只能想想而已,又记起了《西洲曲》里的 句子,只是“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犹如两幅 画,形成了冷与热、静与动的强烈对比,写出了一个知识 分子内心的矛盾与冲突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想 超脱又无法超脱的万分苦恼的心情。
淡淡的喜悦
40
如流水 静静地泻
薄薄的青雾浮起
实
(月光 )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
塘
乳中洗过一样 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虚
上
的
虽是满月,却有一层淡淡的云
《荷塘月色》ppt课件64张
第3段漫步小路时的感受。 第4段月下荷塘美丽的景色。 第5段荷塘上朦胧淡雅的月色。 第6段荷塘四周的景色。
第7段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 文末段在思乡与遐想中踱回家门。
梳理文意
1、 本文写了朱自清一次怎样的经历?
月下散步
2、 哪一句是全文的文眼呢?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
3、 “颇不宁静”的原因是什么?是不是家里有矛盾?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4段,请同桌讨论,文章第 4段从什么方面来描写荷塘美景,并分析第四段用 了哪些修辞方法来描写景色?有什么作用?
荷叶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比喻 ,将荷叶比作舞女的裙,形象生动的写出了荷叶舒展婀娜,灵 动飘逸的风姿,富于动态美。
荷花
第二,抓静态与动态的结合 ,把荷塘写“活”。而且作者笔下的景物 都是“动”的,“静”不过是动的瞬间表现,动与静相互衬托,表现出 各自不同的美。
第三,抓虚实的结合,写出了散文的神韵。作者通过想象和联想所描 绘出来的景物的特点就是“虚”。对眼前景物客观特点的描绘就是
“实”。
领悟情感: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夜游荷塘,究竟要表达心中的什么呢?
怎样写树影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 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 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 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 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黑影”和“倩影”,明暗掩映,错落有致,反衬月光轻盈荡漾。 “画”一含有人的动作, 仿佛有无形的手在描绘倩影,写出了杨柳的风 姿,富有动感,表现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荷塘上的月色有何特点?运用了哪些技巧? 朦胧淡雅 正面和侧面描写结合、虚实结合
画面四: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6段,作者描写了荷塘四周的 哪些景物,并比较分析第2段和第6段写景的异同?
第7段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 文末段在思乡与遐想中踱回家门。
梳理文意
1、 本文写了朱自清一次怎样的经历?
月下散步
2、 哪一句是全文的文眼呢?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
3、 “颇不宁静”的原因是什么?是不是家里有矛盾?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4段,请同桌讨论,文章第 4段从什么方面来描写荷塘美景,并分析第四段用 了哪些修辞方法来描写景色?有什么作用?
荷叶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比喻 ,将荷叶比作舞女的裙,形象生动的写出了荷叶舒展婀娜,灵 动飘逸的风姿,富于动态美。
荷花
第二,抓静态与动态的结合 ,把荷塘写“活”。而且作者笔下的景物 都是“动”的,“静”不过是动的瞬间表现,动与静相互衬托,表现出 各自不同的美。
第三,抓虚实的结合,写出了散文的神韵。作者通过想象和联想所描 绘出来的景物的特点就是“虚”。对眼前景物客观特点的描绘就是
“实”。
领悟情感: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夜游荷塘,究竟要表达心中的什么呢?
怎样写树影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 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 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 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 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黑影”和“倩影”,明暗掩映,错落有致,反衬月光轻盈荡漾。 “画”一含有人的动作, 仿佛有无形的手在描绘倩影,写出了杨柳的风 姿,富有动感,表现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荷塘上的月色有何特点?运用了哪些技巧? 朦胧淡雅 正面和侧面描写结合、虚实结合
画面四: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6段,作者描写了荷塘四周的 哪些景物,并比较分析第2段和第6段写景的异同?
荷塘月色ppt实用课件216
66、生命有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 伽利略 67、凡是挣扎过来的人都是真金不怕火炼的;任何幻灭都不能动摇他们的信仰:因为他们一开始就知道信仰之路和幸福之路全然不同,而他们是不能选
选择的,只有往这条路走,别的都是死路。这样的自信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养成的。你绝不能以此期待那些十五岁左右的孩子。在得到这个信念之之
5
月光如水
塘 薄雾似纱
中 花叶若梦 黑影斑驳
月 杨柳如画 色 光影似曲
正面 写月
侧面 烘托
泻 浮 洗、笼
画
炼字品味美
照
示例
泻
照——字直白,是如实地写, 不是描绘,淡而无味。另方面 与“如流水一般”不相配,失 去和谐感。
泻——顿时化静态为动态,写 出了月光的流动感。再加上修 饰语“静静地”,准确地写出 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倾泻, 但又是绝无声响地幽静幽美, 这就创造了一个安谧的氛围, 意境相当优美。
色
静
》 的 圆览 四 周型源自结构出家门
不宁静
踱 小 路
寻 宁 静
得宁静
赏月色
观荷塘
课文分析
一(1-3) 夜赏缘起 “心里颇不宁静”
二(4-6) 漫步荷塘 “另有一番样子”
荷塘月色图
月色下的荷塘 荷塘上的月色 荷塘四周月色
水墨荷叶图 光影素淡图 蝉唱蛙鼓图
三(7-8) 回到现实 “到底惦着江南”
引导学生寻找文章中的景物
• 朱自清先生是一个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涌 现出来的知识分子,他信奉民主主义,富有正义 感和同情心,可又与时代斗争的旋涡保持一定的 距离。他只是一个民主型的战士,虽不满现实, 可又缺乏信心和勇气去抗争,只能努力使自己暂 时忘却现实中的一切,结果又无法忘却。作者这 种矛盾的情绪,是一种难以言传的微妙幽深的情 绪。但作者还是惟妙惟肖地“言传”了出来。靠 什么言传呢?靠写景,传朦胧的淡淡的哀愁与喜 悦之情,使我们沉浸在一种苍茫、淡雅、如诗如 画、如梦如幻的朦胧美之中。
《荷塘月色》语文教学PPT课件(5篇)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作家铮铮铁骨, 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中说他“一身重病, 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 族的英雄气概”。他就是写出了《背影》、《绿》 等著名作品的散文大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朱 自清。今天我们学习他的另一篇散文名作《荷塘月 色》。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 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生于江苏东海。1903 年随家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我是扬州人”。
近春园(朱自清《荷塘月色》原址)
荷 花
月下荷塘
采莲图
1、如何理解题目《荷塘月色》
荷塘:指朱自清先生当时任教的北京清华大学清 华园里的荷花池,是本文所要描绘的特定处所。
月色:月光。点明了时间,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 月色是文章描绘的中心,它是作者心目中向往、 追求的和谐宁静的境界。
2、文中哪些段落写了荷塘?在此前 后还写了什么?画出所提及或描写 的事物。
练笔、拟人
层层的叶子中间……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更见风致了 本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袅娜”“羞
涩”“脉脉”这几个词,不仅准确写出了荷花在 月下的形态,而且将花叶拟人化、生命化了,令 人想象到它们仪态万千的娇羞风姿。
通感
通感是一种特殊的修辞。通感是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 听觉、嗅觉、味觉、触觉)通过比喻或形容词沟通起来的 修辞方式。通感就是移觉。例:
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必要规定一个权威性的惟一 答案。而且也正因为如此,《荷塘月色》将成为一首 耐读的朦胧诗,过去、今天和未来的每一位读者会因 年龄、阅历、所处时代等等因素,而从同一篇《荷塘 月色》中读出属于自己的一片荷塘月色。
2、作者从家里出来,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请画出揭示情绪变化的词语,看看作者的 情绪经过了一条怎样的变化轨迹。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 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生于江苏东海。1903 年随家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我是扬州人”。
近春园(朱自清《荷塘月色》原址)
荷 花
月下荷塘
采莲图
1、如何理解题目《荷塘月色》
荷塘:指朱自清先生当时任教的北京清华大学清 华园里的荷花池,是本文所要描绘的特定处所。
月色:月光。点明了时间,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 月色是文章描绘的中心,它是作者心目中向往、 追求的和谐宁静的境界。
2、文中哪些段落写了荷塘?在此前 后还写了什么?画出所提及或描写 的事物。
练笔、拟人
层层的叶子中间……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更见风致了 本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袅娜”“羞
涩”“脉脉”这几个词,不仅准确写出了荷花在 月下的形态,而且将花叶拟人化、生命化了,令 人想象到它们仪态万千的娇羞风姿。
通感
通感是一种特殊的修辞。通感是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 听觉、嗅觉、味觉、触觉)通过比喻或形容词沟通起来的 修辞方式。通感就是移觉。例:
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必要规定一个权威性的惟一 答案。而且也正因为如此,《荷塘月色》将成为一首 耐读的朦胧诗,过去、今天和未来的每一位读者会因 年龄、阅历、所处时代等等因素,而从同一篇《荷塘 月色》中读出属于自己的一片荷塘月色。
2、作者从家里出来,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请画出揭示情绪变化的词语,看看作者的 情绪经过了一条怎样的变化轨迹。
《荷塘月色》(43张PPT)
叙事性散文
写景性散文
抒情性散文
哲理性散文
议论性散文
幽僻(pì) 蓊蓊郁郁(wěng) 踱着(duó) 袅娜(nuó) 脉脉(mò) 酣眠(hān) 敛裾(jū)
课文学习
第贰章
作者的行踪是怎么样?按照作者的行踪,画出反映情感变化的句子和对应的情感归结
思考
浮”写出了雾的轻飘状态,突出了恬静朦胧,一个水气迷蒙、月色轻笼的境界呼之欲出。(而“升”给人腾空而上的感觉,不能妥帖地道出雾的轻柔。)
思考
结构总结
第肆章
文章通过对清华园荷塘月色的细腻描绘,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却又无法超脱现实的复杂心情。作者在对荷塘与月色优美景色的描绘中,暂时获得了心灵的宁静和愉悦,但最终还是回到了现实,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内心的苦闷与彷徨。
自然美的颂扬 人与自然的和谐 生命哲理的思考
### 对生命的思考生命的短暂与美丽:朱自清通过对夏夜荷塘的描写,暗示了生命的短暂和美丽。荷花在月光下绽放,象征着生命的绚烂,即使知道不久将凋谢。### 作品的深层含义和谐共存:作品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鼓励人们在现代社会中寻找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内心世界的探索:朱自清的描写不仅是对外在世界的观察,更是对内心世界的探索。通过与自然的对话,作者表达了对内心平静和自我认知的追求。超越物质的追求:在物质世界中,人们往往追求外在的物质满足。《荷塘月色》提醒人们,精神层面的满足和对美的追求同样重要。哲理与情感的结合:作品中的哲学思考与作者的情感体验紧密结合,展现了一种深刻的情感哲理,引导读者在情感共鸣中进行哲学思考。
作者为什么会“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呢?“颇不宁静”的心情在梦境般的荷塘岸边没有得到排遣,就想靠对古代采莲盛况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怀念来解脱。
写景性散文
抒情性散文
哲理性散文
议论性散文
幽僻(pì) 蓊蓊郁郁(wěng) 踱着(duó) 袅娜(nuó) 脉脉(mò) 酣眠(hān) 敛裾(jū)
课文学习
第贰章
作者的行踪是怎么样?按照作者的行踪,画出反映情感变化的句子和对应的情感归结
思考
浮”写出了雾的轻飘状态,突出了恬静朦胧,一个水气迷蒙、月色轻笼的境界呼之欲出。(而“升”给人腾空而上的感觉,不能妥帖地道出雾的轻柔。)
思考
结构总结
第肆章
文章通过对清华园荷塘月色的细腻描绘,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却又无法超脱现实的复杂心情。作者在对荷塘与月色优美景色的描绘中,暂时获得了心灵的宁静和愉悦,但最终还是回到了现实,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内心的苦闷与彷徨。
自然美的颂扬 人与自然的和谐 生命哲理的思考
### 对生命的思考生命的短暂与美丽:朱自清通过对夏夜荷塘的描写,暗示了生命的短暂和美丽。荷花在月光下绽放,象征着生命的绚烂,即使知道不久将凋谢。### 作品的深层含义和谐共存:作品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鼓励人们在现代社会中寻找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内心世界的探索:朱自清的描写不仅是对外在世界的观察,更是对内心世界的探索。通过与自然的对话,作者表达了对内心平静和自我认知的追求。超越物质的追求:在物质世界中,人们往往追求外在的物质满足。《荷塘月色》提醒人们,精神层面的满足和对美的追求同样重要。哲理与情感的结合:作品中的哲学思考与作者的情感体验紧密结合,展现了一种深刻的情感哲理,引导读者在情感共鸣中进行哲学思考。
作者为什么会“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呢?“颇不宁静”的心情在梦境般的荷塘岸边没有得到排遣,就想靠对古代采莲盛况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怀念来解脱。
学习荷塘月色品味通感之妙详解演示文稿
第3页,共40页。
《荷塘月色》中的通感
➢ 1、通感的概念 通感:是把人的不同种类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
触觉)通过比喻或形容沟通起来的一种修辞方式。即感觉的转 移。
第4页,共40页。
二、教学内容
• 1、点提取 • ① 通感 • 2、点定义 • ①通感:是把人的不同种类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
我看见渺茫的昨日的影子—— 远了,远了。
第8页,共40页。
《爷爷的手杖》 梁小斌
当我闯了祸回头看望,
爷爷天鹅绒般的目光,
深深地埋藏着沉郁的思想
第9页,共40页。
《祝福》 何其芳
青色的夜流荡在花阴如一张琴。 香气是它飘散的歌吟。 我的怀念在飞着,
一双红色的小翅又轻又薄,
但不被网于花香。
第10页,共40页。
像被打通了浑身的经脉似的,麻酥酥的。— —王雪琪
• 清淡的泥土味扑入鼻尖,一缕一缕,仿佛渺
远山岭间的泉水似的。——钟雨璇
• (菠萝)我喜欢它那如青春一般的酸涩而甘 甜的味道。——龙一
第20页,共40页。
• 柳,悄无声息地在盛春中扬起,柳丝垂过 狭长的小径,蜻蜓点水般轻轻拂过恬静的 湖面。——谈铮
• 春柳是最美的舞娘,纤细的腰身随风软摆,
触觉)通过比喻或形容沟通起来的一种修辞方式。即感觉的转 移。 • 3、关键词:感觉/转移
第5页,共40页。
《小泽征尔》 艾青
你的耳朵在侦察
你的眼睛在倾听
你的指挥棒上 跳动着你的神经
第6页,共40页。
《伊利亚特》 荷马
像知了坐在森林中的一棵树上,
倾泻下百合花的声音
第7页,共40页。
《仅存的》 朱自清 发上依稀的残香里,
《荷塘月色》中的通感
➢ 1、通感的概念 通感:是把人的不同种类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
触觉)通过比喻或形容沟通起来的一种修辞方式。即感觉的转 移。
第4页,共40页。
二、教学内容
• 1、点提取 • ① 通感 • 2、点定义 • ①通感:是把人的不同种类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
我看见渺茫的昨日的影子—— 远了,远了。
第8页,共40页。
《爷爷的手杖》 梁小斌
当我闯了祸回头看望,
爷爷天鹅绒般的目光,
深深地埋藏着沉郁的思想
第9页,共40页。
《祝福》 何其芳
青色的夜流荡在花阴如一张琴。 香气是它飘散的歌吟。 我的怀念在飞着,
一双红色的小翅又轻又薄,
但不被网于花香。
第10页,共40页。
像被打通了浑身的经脉似的,麻酥酥的。— —王雪琪
• 清淡的泥土味扑入鼻尖,一缕一缕,仿佛渺
远山岭间的泉水似的。——钟雨璇
• (菠萝)我喜欢它那如青春一般的酸涩而甘 甜的味道。——龙一
第20页,共40页。
• 柳,悄无声息地在盛春中扬起,柳丝垂过 狭长的小径,蜻蜓点水般轻轻拂过恬静的 湖面。——谈铮
• 春柳是最美的舞娘,纤细的腰身随风软摆,
触觉)通过比喻或形容沟通起来的一种修辞方式。即感觉的转 移。 • 3、关键词:感觉/转移
第5页,共40页。
《小泽征尔》 艾青
你的耳朵在侦察
你的眼睛在倾听
你的指挥棒上 跳动着你的神经
第6页,共40页。
《伊利亚特》 荷马
像知了坐在森林中的一棵树上,
倾泻下百合花的声音
第7页,共40页。
《仅存的》 朱自清 发上依稀的残香里,
荷塘月色PPT优秀课件
21
2024/1/25
22
2024/1/25
23
2024/1/25
06
CHAPTER
跨文化对比:东西方园林景观设计差异
24
2024/1/25
注重自然与人的和谐,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强调借景、对景等手法,创造一种天然之趣。
中国园林
强调人工美或几何美,追求对称、均衡和秩序感,常运用轴线、几何形状、雕塑等元素。
17
2024/1/25
绘画
借鉴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意手法,运用色彩的明暗、浓淡来表现荷塘月色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同时,通过线条的粗细、曲直来描绘荷叶、荷花的形态和动态美。
音乐
借鉴中国古典音乐中的优美旋律和节奏,通过PPT中的背景音乐和音效,营造出一种宁静、淡雅的氛围,让读者更加沉浸在荷塘月色的美景中。
荷花的种类与美感
13
2024/1/25
讲解如何通过细腻的光影处理,表现出月光洒在荷塘上的柔和与静谧。
月光的渲染手法
分析月色中蓝、灰等色彩的巧妙搭配,营造出夜晚荷塘的神秘氛围。
月色的色彩运用
探讨如何将月色与荷塘景致相融合,形成一种独特的美学效果。
月夜与荷塘的交融
14
2024/1/25
03
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
探讨如何在现代城市生活中,实现人与自然、人与文化的和谐共生,彰显人类文明的进步。
01
借景抒情手法的运用
阐述作者如何通过荷塘月色的描绘,抒发内心的情感与思考。
02
荷塘月色中的文化意蕴
挖掘荷塘月色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如禅意、诗意等,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
15
2024/1/25
04
CHAPTER
朱自清《荷塘月色》课件
《西洲曲》
写一个女子在别离后从春到秋对所爱男子的怀 念。这里引用的是其中四句。诗意是说,这个 女子秋天在南塘采莲,莲花已高过人头,且结 了莲子,她低下头来抚弄着莲子,莲花清得如 水一样,真象她爱怜的男子的心。莲和怜谐音, 莲子,意味着爱恋对方。清如水,比喻她所爱 的人的心地、行为都是光明纯洁的。
朱自清《荷塘月色》课件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 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是由嗅觉转为听觉,“缕缕清香”与“渺茫的歌 声”在时断时续、若有若无、清淡缥缈、沁人心 脾等方面有相似之处。但“渺茫的歌声”不是单 纯的陈述说明,“清香”与“歌声”同属美好的 事物,两个优美的意象叠加在一起,扩大了意境 的内涵,使意境变得更加优美。而且将“清香” 比喻成远处的“歌声”,也烘托出环境的优雅与 宁静。
朱自清《荷塘月色》课件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 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把含苞欲放的荷花喻为“明珠、星星”,形象的 绘出了这一类荷花的特点:明亮、晶莹剔透、闪 烁不定。把袅娜地开着的荷花喻为“刚出浴的美 人”,表现出荷花开放时姿态的优美,色泽的光 滑洁净;
博喻——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
朱自清《荷塘月色》课件
引申提问
作者为何强调月光的淡雅朦胧? 作者已经获得了极致的审美体验,为
何还是不能纾解情绪?
朱自清《荷塘月色》课件
研读第六小节
第六段最后一句两个“热闹”的意思是否相同? 为何用“他们”而不用“它们”?
两个“热闹”不一样,前一个指“蝉声、蛙 声”,后一个是双关,它还指其他人多欢腾的情 况。 “他们”包括了那些追求热闹的人,“它们” 单指物。
朱自清《荷塘月色》课件
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 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走路、说话 都要费很大的力气;还不能如意。心里是一团 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挣扎着,要明 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 (朱自清,1927年9月17日的一封信)
荷塘月色ppt课件(上课)
荷塘月色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xx年xx月xx日
• 荷塘月色简介 • 文章结构分析 • 重点词句解析 • 作品主题探讨 • 作品影响与价值 • 课堂互动环节
目录
01
荷塘月色简介
作者介绍
朱自清
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民主战士,以其散文、随笔、翻译及长篇小说都有深远 的影响。
代表作品
《背影》、《荷塘月色》等。
THANKS
感谢观看
该作品对现代文学的发展和繁荣 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荷塘月色》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 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和人文价值。
《荷塘月色》还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使读者 得到了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净化。
该作品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 ,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生命的真谛, 引发了读者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思考 。
拟人
作者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荷花以人的情感和动作,如“叶子 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通过拟人,使荷花更加生 动有趣。
叠词的运用
• 作者运用叠词来描绘荷花的各种特征,如“曲曲折折的荷塘” 、“田田的叶子”、“亭亭的舞女的裙”等。叠词的运用不仅 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还使描绘更加细腻、形象。
动词、形容词的精妙之处
第四段
描述荷塘中的蛙声和 蝉声,以及它们给作 者带来的感受。
第五段
总结全文,表达作者 对荷塘月色的深深怀 念。
主题思想
01
02
03
主题一
通过对荷塘月色的描绘, 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和赞美。
主题二
通过荷花的形象,表达作 者对高洁、清雅品格的追 求。
主题三
通过荷塘中的蛙声和蝉声 ,表达作者对乡村生活的 向往和怀念。
汇报人:可编辑
xx年xx月xx日
• 荷塘月色简介 • 文章结构分析 • 重点词句解析 • 作品主题探讨 • 作品影响与价值 • 课堂互动环节
目录
01
荷塘月色简介
作者介绍
朱自清
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民主战士,以其散文、随笔、翻译及长篇小说都有深远 的影响。
代表作品
《背影》、《荷塘月色》等。
THANKS
感谢观看
该作品对现代文学的发展和繁荣 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荷塘月色》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 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和人文价值。
《荷塘月色》还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使读者 得到了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净化。
该作品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 ,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生命的真谛, 引发了读者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思考 。
拟人
作者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荷花以人的情感和动作,如“叶子 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通过拟人,使荷花更加生 动有趣。
叠词的运用
• 作者运用叠词来描绘荷花的各种特征,如“曲曲折折的荷塘” 、“田田的叶子”、“亭亭的舞女的裙”等。叠词的运用不仅 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还使描绘更加细腻、形象。
动词、形容词的精妙之处
第四段
描述荷塘中的蛙声和 蝉声,以及它们给作 者带来的感受。
第五段
总结全文,表达作者 对荷塘月色的深深怀 念。
主题思想
01
02
03
主题一
通过对荷塘月色的描绘, 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和赞美。
主题二
通过荷花的形象,表达作 者对高洁、清雅品格的追 求。
主题三
通过荷塘中的蛙声和蝉声 ,表达作者对乡村生活的 向往和怀念。
《荷塘月色》授课课件(33张PPT)
修辞手法 通感
荷叶
月 下 荷 塘
荷花
动 静
荷香
结
合
荷波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 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 青雾( )起在荷塘里。叶子 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 又像笼着青纱的梦。
赏析 第五 段
可否用“照”替代 “泻”,用 “升”替代“浮”呢?
“照”字直白,是如实地写,“照”的范 围窄,不能与“流水” 相照应,有点呆板,
树 荷
塘 阿
阴阴乍看 像烟雾般
整 体 的
的
风
四
光
周 树梢 ( 远山 ) 树上 (蝉声 )
树缝 ( 灯光 ) 树下 (蛙声
)
淡淡 喜悦
带门 出去
颇不 现实 宁静 现实
推门 进来 无法 回避
淡淡 哀愁
走在 路上
幽雅 宁静 朦胧
江南 旧俗 惦记 江南
淡淡 喜悦 月下 荷塘
塘上 淡淡 月色 喜悦
塘的 四周
无限 慨叹
《荷塘月色》的语言美
1、丰富多样的修辞之美 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通感等 2、绘声绘形的叠词之美 传神的表现力 节奏鲜明,韵律协调,富有音乐感,充 满诗意 3、恰当精准的练字之美 泻、浮、画等 富有表现力,水乳交融、浑然天成
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嗅其香。
1、月下荷塘的美景使作者获得了片刻的宁静, 但蝉声和蛙声又打破了他内心的宁静,作者 的思绪由理想回到现实,似乎可以收尾,为 什么还要写一段描写古人采莲和记起《西洲
显得不灵泛。不是描绘,淡而无味,失去和 谐感。
一览无余
一个“泻”字,月辉照耀一泻无余之景, 顿时化静态为动态,写出了月光的流动感。 再加上修饰语“静静地”,准确地写出了 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倾泻,但又是绝无声 响地幽静幽美,这就创造了一个安谧的氛 围,意境相当优美。
荷塘月色 课件(共27张PPT).ppt
讨论
从文章中我们能看出作者的情感基调是喜悦的还是哀愁的? 为什么?
关于本文的主旨有如下几种说法,你赞成哪一种?说出自 己的理由。
荷塘月色
不满现实向往光明
这篇散文以“我”夜游荷塘的行踪为线索,从“带上门出 去”写起,到“推门进去”收尾。在夜游荷塘的过程中,作者 时而缓步前行,时而停立凝想,一路上把荷塘周围环境、 荷塘、荷叶和荷花、月光以及远远近近的树木、山色,陆 续呈现在读者面前,读者仿佛跟着他一路去观赏、领略“这 无边的荷香月色”。
我们应该努力去体会作者郁结的烦闷和满怀愁绪无处诉说 的苦衷,把偶然写到的闲情看作是苦情的反衬,才符合文章的 实际,才能真正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姚效先 《<荷>有浓浓的哀愁》
荷塘月色
不消沉 无哀愁
这里流露了爱国知识分子热爱祖国山河的热烈情怀,……这 种感情流露在“独裁代替民主”的逆转时代,更使人觉得诗人对 未来充满希望,并不消沉,并无什么“哀愁”。同时,也流露了 诗人洁身自好、不愿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性。
霎时 琐屑
弥望 脉脉
课堂练习
解释下列词语的意义
幽辟 蓊蓊郁郁 袅娜 凝碧 风致 倩影 艳歌
弥望
脉脉 田田 参差 丰姿 消受
敛裾
课堂练习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 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
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
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
有袅娜地开着的
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通感:
课文分析
人们在描述客观事物给人的感受时,依据生活的逻 辑,把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沟通起来,凭 借各种感觉的相通,互相映照,互相补充,从而具体表 达感受,以增强语言艺术感染力的修辞方法。
《荷塘月色》优秀教案PPT课件
拓展作业
总结词:激发兴趣
详细描述:拓展作业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 自主学习能力。这类作业通常包括阅读相关书籍、搜集资料、制 作手抄报等,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拓展视野,增长知识 。
拓展作业
总结词:提升能力
详细描述:通过完成拓展作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得到提 升。例如,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锻炼信息处理和 筛选能力;在手抄报制作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可 以得到提高。
总结词:写作训练
详细描述:布置与课文相关的写作任务,要求学生模仿课文中的修辞 手法和语言特色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05
总结与反思
总结
知识目标
学生掌握了《荷塘月色》的文学知识 、背景和主题。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分析文章的结构、语言和修 辞手法,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总结
• 情感目标:学生感受到了荷塘月色的美,培养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人文精 神,能够尊重和传承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
02
教学内容
《荷塘月色》的背景介绍
时代背景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社会动荡不安,知识分子在苦闷中寻求出 路,寻求心灵的寄托。
创作背景
朱自清在清华大学任教期间,因不满现实而陷入苦闷,为了排遣 内心的忧愤,他选择了荷塘作为抒发情感的对象。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深入体会《荷塘月 色》的意境和情感。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能够分析《荷塘月色》 的艺术手法和语言特点。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能够欣赏荷塘月色的自然美 和人文美。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荷塘月色 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能够体 会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思 想。
14.2《荷塘月色》课件 (共47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七、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
1、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2、写篇读后感放在周记本上,不少于500字。
写了树色、远山、灯光、蝉声、蛙声。 写景的立足点是写树,描绘了淡月下树木 繁多蓊郁,树色阴暗迷蒙的特点。
原文探究
五、文本研读
朗读《采莲赋》《西洲曲》 思考:作者回家的路上,想到江南采莲的情景有什么 作用?
关于采莲的热闹、嬉戏的情景,进一 步反衬此时此地“荷塘月色”的“静”。 荷塘的美景引动作者内心的乡思,青年男 女美好的情思引发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 往之情。
荷 塘 月 色
描写荷花的诗句:
课前回顾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池》 宋·杨万里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纳凉》 宋·秦观
描写月色的诗句:
课前回顾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唐·李白
朗照:朗,明亮。明察,明鉴的意思。
文章结构: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观景前: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心
境:“颇不宁静”)(欲排烦恼,寻找宁静)
第二部分(2—3 自然段)去荷塘: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行 在小路时的感受。(小径漫步,表达感受) ——淡淡的哀愁
第三部分(4—6自然段)观荷塘:荷塘美丽的景色。/塘中的月色。 /荷塘 四周的景物。 (观景绘景,抒发情感)——淡淡的喜悦。
三、故事背景
三、故事背景
《荷塘月色》作于1927年7月。1925年暑假后,北京清 华学校加办大学部,成立国文系,俞平伯推荐朱自清为该 校教授。8月,朱自清来到北京清华大学任教,此时的他单 独而来,住在清华园的古月堂,家眷仍然留居白马湖。10 月20日,朱自清在《语丝》第48期中发表诗作《我的南 方》,表达对南方的怀念。“我的南方,我的南方,那儿 是山乡水乡!那儿是醉乡梦乡!五年来的彷徨,羽毛般地 飞扬!”此时距离他北大毕业,正好五年。1927年1月,朱 自清接着北来,住在清华园西院,从此定居北京。该年7月 创作了散文《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PowerPoint 演示文稿 说课课件
第5段:重点解析“泻”、“浮”、“笼”
等精彩动词。
第6段:重点句“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
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 的,我什么也没有。” 这里的热闹和上文中的宁静有矛盾吗? (清华园中的荷塘也有喧闹的一面,作者 以情写景选择了宁静的一面排斥了喧闹的
一面)
第7-8段:
《西洲曲》的描写与本文有 何联系?能不能将他删去? (不能删,它与全文的中心保持 一致。作者因为内心的不自由 才有了对自由和快乐的向往, 进一步说明对现实生活的失望, 以至于最后还是发出了“可惜 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
通感
叶:凝碧的波痕:整齐而有节奏的波动
塘上月色
月光:直写
如流水 (静静 泻)
雾 笼洗过,像笼着轻纱的梦
月影:如名曲
通感
平常的自己:想不想、做不做、说 不说都由不得自己。
超出平常的自己:什么都可以想, 什么都可以不想。。。。白天一定 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 可不理。
4.重点解析4—6段 :
第4段:删除、替换法体会语言 和谐美。将“曲曲折折”“田 田”“缕缕”“脉脉”等叠词 删去,将比喻、拟人换成一般 描写比较阅读,以突显本文语 言的和谐之美 。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欣赏荷塘月色的幽美,品味文章语言美, 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
(2)、理解作者在动荡的年头彷徨与苦闷中的心 境和作者在特殊年代洁身自好、向往自由美好 生活的情怀。
2、教学难点:
(1)、是学生体会作者寄情于景中 自然流淌出的情感。
(2)、作者写江南采莲旧俗的作用。
3、品读--赏析
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段落仔细 朗读,进行交流 。 (1)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写出了 作者自由的心境)从哪里看出来? (2) 这一段有几个自己?几个荷 塘?(两个自己,两个荷塘)
荷塘月色ppt实用课件225
89、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爱因斯坦 90、成功并不能用一个人达到什么地位来衡量,而是依据他在迈向成功的过程中,到底克服了多少困难和障碍。—— 布克•华盛顿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91、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 托尔斯泰 92、 成功,从失败的土壤中顽强生出。—— 德 国 93、别因为落入了一把牛毛就把一锅奶油泼掉,别因为犯了一点错误就把一生的事业扔掉。—— 蒙 古 94、危险、怀疑和否定之海,围绕着人们小小的岛屿,而信念则鞭策人,使人勇敢面对未知的前途。 —— 泰戈尔 95、论命运如何,人生来就不是野蛮人,也不是乞讨者。人的四周充满真正而高贵的财富—身体与心灵的财富。 —— 霍勒斯•曼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荷塘月色
剪一段时光缓缓流淌 流进了月色中微微荡漾
请朗读这篇文章,概括作者的游踪并找 出文中与游踪相对应的作者直抒胸臆的词句。
明线:游踪
出家门
暗线:情感
颇不宁静
惦江南
赏 没什
四 周
有么 也
的超 自出 己平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荷塘月色
剪一段时光缓缓流淌 流进了月色中微微荡漾
请朗读这篇文章,概括作者的游踪并找 出文中与游踪相对应的作者直抒胸臆的词句。
明线:游踪
出家门
暗线:情感
颇不宁静
惦江南
赏 没什
四 周
有么 也
的超 自出 己平
荷塘月色ppt实用课件256
月 ( 荷花 ) 零星点缀
下
(拟人、博喻)
的 荷 塘
( 荷香 )
缕缕 (通感)
( 荷波 ) 凝碧、颤动 (比喻、拟人)
( 流水 ) 不能见一些 颜色 脉脉
静
上
幽 雅
宁
静
动 下
荷塘月色
关于月亮的诗文: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衬托
衬托
由远及近、由静及动
月下荷塘与荷塘月色都是纯美的,在欣赏这些美 景时作者的心情应该是喜悦的。
但从微弱的路灯光联想到瞌睡人的眼,作者巧 妙地把景的描写回复到人的描写。作者沉浸于荷塘 月色的一片宁静中,但热闹的蝉声和蛙声打破了周 围的宁静,他们的声音惊扰了荷塘和作者的超然、 宁静的境界,最后发出“热闹是隔了树照过来的, 高处丛
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 峭楞楞如鬼一般。
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 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月光如流水 静静
正面 地泻(比喻)
虽是满月,却有
荷
一层淡淡的云,
塘 上 的 月 色
所以不能朗照(比喻)
题解
荷塘:指朱自清先生当时任教的北京清华大 学清华园里的荷花池,是本文所要描绘的特定处 所。
月色:月光。点明了时间,是一个有月亮的 夜晚。月色是文章描绘的中心,它是作者心目中 向往、追求的和谐宁静的境界。
荷
花
莲花 芙蕖 芙蓉 水芝 菡萏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莲,花之君子 者也(周敦颐)
5、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 失去宁静 早已无福消受了。
荷塘月色精美优秀课件
语言风格在文中的体现
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等语句,都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使文章具有极高的 艺术价值。
03 荷塘月色的文学价值
情感表达
情感真挚
荷塘月色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 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 及对人生哲理的感悟,情感真挚 动人。
文化内涵
传统文化底蕴
荷塘月色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儒家思想、 道家哲学等,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
文化传承与创新
荷塘月色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也融入了现代思想观念 和艺术手法,实现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04 荷塘月色的影响与传承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01
02
03
激发创作灵感
荷塘月色的优美景色和深 刻内涵,为后来的文学家 提供了创作灵感,促进了 文学的创新与发展。
荷塘月色的美文价值和深刻内涵,吸 引了众多国际读者和研究者,成为中 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跨领域合作
荷塘月色的影响不仅局限于文学领域 ,还涉及到艺术、音乐、电影等多个 领域,实现了跨领域的合作与传播。
05 荷塘月色与现代生活的联 系
对环境保护的启示
珍惜自然资源
荷塘月色描绘了一幅自然美景, 强调了自然资源的珍贵,提醒人 们要珍惜自然资源,合理利用。
和高雅,月光则象征着美好和希望。这些景物在作者的笔下都具有了深
刻的象征意义,使文章的艺术效果更加突出。
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
运用优美的语言,细腻地描绘景物,使文章具有诗情画意。
语言风格分析
荷塘月色这篇文章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作者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 比等,使文章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作者还运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和修饰语,使景 物的描绘更加细腻、逼真。
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等语句,都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使文章具有极高的 艺术价值。
03 荷塘月色的文学价值
情感表达
情感真挚
荷塘月色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 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 及对人生哲理的感悟,情感真挚 动人。
文化内涵
传统文化底蕴
荷塘月色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儒家思想、 道家哲学等,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
文化传承与创新
荷塘月色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也融入了现代思想观念 和艺术手法,实现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04 荷塘月色的影响与传承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01
02
03
激发创作灵感
荷塘月色的优美景色和深 刻内涵,为后来的文学家 提供了创作灵感,促进了 文学的创新与发展。
荷塘月色的美文价值和深刻内涵,吸 引了众多国际读者和研究者,成为中 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跨领域合作
荷塘月色的影响不仅局限于文学领域 ,还涉及到艺术、音乐、电影等多个 领域,实现了跨领域的合作与传播。
05 荷塘月色与现代生活的联 系
对环境保护的启示
珍惜自然资源
荷塘月色描绘了一幅自然美景, 强调了自然资源的珍贵,提醒人 们要珍惜自然资源,合理利用。
和高雅,月光则象征着美好和希望。这些景物在作者的笔下都具有了深
刻的象征意义,使文章的艺术效果更加突出。
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
运用优美的语言,细腻地描绘景物,使文章具有诗情画意。
语言风格分析
荷塘月色这篇文章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作者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 比等,使文章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作者还运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和修饰语,使景 物的描绘更加细腻、逼真。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荷 第2段 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
塘 第3段 行在小路时的感受。
月
第第4二段部荷分塘(美4 丽—的—景6色)。观赏荷塘月色的美景。(景) 第5段 流泻的月光,塘中的月色。
色 第6段 荷塘四周的景物。(在月下观察、感受到
的第)三部分(7 —— 10) 由联想江南采莲回到现实(情)
第7-9段 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
闪电 凝碧 脉脉
比喻,突出快速 以静写动 拟人,默而有深情
作者怎样描写荷叶?
荷 荷叶
亭亭的舞女的裙
叶
比喻
作者怎样描写荷花?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 有袅娜地开着的 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把用来描写女子姿态和神情的词语用在 花身上,这是拟人手法,赋予了物以灵动的 生命力,栩栩如生.
作者怎样描写荷香?
第10段 在思乡与遐想中踱回家门。
明线:游踪(外结构)
作者的行踪:
荷塘四周
小径漫步
心里颇不宁静 独出家门
荷塘四周 惦念江南
月色下的荷塘 荷塘上的月色
暗线:情感(内结构)
由此说,本文的文眼句在哪里?
求宁静
小径
不
宁 静
家
得 宁 静
小径
出宁静
整体把握:
文章“文眼”:“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所谓“文眼”, 就是能反映文章主旨 或主要情感的句子。
荷叶: 田田 荷花: 袅娜 羞涩
荷香: 缕缕 荷波: 凝碧 流水: 脉脉
月光: 静静
青雾: 薄薄
叶子和花:笼着轻纱 斑驳 月影(灌木、杨柳):稀疏
杨柳
丰姿
树梢、远山 隐隐约约
树缝、灯光 没精打采
蝉鸣、蛙声 热闹
讨论:第4段,从修辞、叠词和准确使 用动词任一角度,找出一个精彩的句子 赏析,作者怎样描写这些景物?
月色下的荷塘 作者所要描绘的特定处所。
月色
是文章描绘的中心,它既 是主要描写的景物,又象征着
荷塘上的月色 作者追求的和谐宁静的境界。
暗示写作顺序,即先写:“月色下的 荷塘”,后写“荷塘上的月色”。
思考:找出本文集中描写荷塘月色的 段落,划分课文层次并概括大意。
第1段 独游荷塘的时候、地点和缘由。 第一部(分心(境1 :—“—颇3不)宁交静代”夜)赏荷塘的缘由。(情)
清华园中的荷塘
近春园(朱自清《荷塘月色》原址)
先生长伴荷塘月
检查预习
给下列生字词注音:
Xiè duó wěng niǎo nuó shà 煤屑路 踱步 蓊蓊郁郁 袅 娜 霎时
mí 弥望
qiàn 倩影
mò 脉脉
hān 酣眠
chǔ 独处
cēn cī liǎn jū xì
bó léng
参差 敛裾 空隙 斑驳 峭楞楞
观察顺序:由远及近,自上而下,由静到动
思考:哪些景?景有何特点?
荷叶:弥望,田田,层层 亭亭的舞女的裙
修辞?
荷花:袅娜,羞涩 明珠,星星,美人
荷香:渺茫的歌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荷波:闪电, 凝碧的波痕 流水:脉脉
品一品:比喻.拟人.通感.
叠词:田田.亭亭.层层.缕缕.密密.脉脉.
荷叶 荷花
荷香 荷波 流水
层层 田田 用叠词,突出荷叶多、密
荷塘月色上课实用演示文稿
(优选)荷塘月色上课实用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作家铮铮 铁骨,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中说他 “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 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他 就是写出了《背影》、《绿》等著名作品的 散文大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 今天我们学习他的另一篇散文名作《荷塘月 色》。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 处高楼渺茫的歌声似的。”
把一种感觉的形象转化为另一种
感觉的形象的写法,在修辞学上
称为“通感”(移觉)或“联
觉”。
清 香
( 嗅 觉
相通
歌
( 听
声觉
(似)有似无、时断时续、捉摸不定))
fàn zhà 梵婀玲 乍看
wǎn 宛然
yuàn 妖童媛女
听配乐朗读,说出你对这篇文章的最大感受。
思考:1、如何理解题目《荷塘月色》 2、找出本文集中描写荷塘月色的段落,
划分课文层次并概括大意。
说出你对这篇文章的最大感受。
思考:如何理解题目《荷塘月色》
荷塘
是指作者任教的北京清华
大学清华园里的荷花池,表明
代表性作品有《背影》《桨声
灯影里的秦淮河》《春》《匆
匆》《荷塘月色》《温州的踪
迹》《绿》等,其散文写景委
婉细腻,语言清新秀丽,感情
真挚朴实。有《朱自清文集》. 1948年6月,他签名抗议美国 扶日,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 在严重的营养不良之下,他胃 病复发8月12日于北平病逝。 毛泽东称赞他“表现我们民族 的英雄气概”。
感情基调: 淡淡的哀愁 淡淡的喜悦
第二课时
本节课目标: 1.领略本文画面美。 2.赏析本文语言美。
细读课文,自主探究
讨论:1、本文真正描写荷塘月色的是 哪几段?分组朗读,找出作者分别写了 哪些景物。
讨论:2、从修辞、叠词和准确使用动 词任一角度,找出一个精彩的句子赏析 作者怎样描写这些景物?
4段 月下荷塘 5段 塘上月色 6段 四周景色
荷塘月色
朱自清
采莲图
荷 花
作者简介
走近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 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现代散文 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爱国 知识分子。生于江苏东海县,祖籍 浙江绍兴,自祖父以来定居扬州, 所以自称扬州人。1923 年发表长 诗《毁灭》,1924年出版诗文集 《踪迹》,1925年任清华大学中 文系教授,开始研究古典文学,并 致力于散文创作。 1928年出版散 文集《背影》,成了著名的散文家。
创作背景
本文写于1927年7月,那时作者在清华大 学教书,住清华园西院。文章里描写的荷塘就 在清华园。当时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和 “七·一五”两次反革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 笼罩了中国大地。旧时代正在瓦解,新时局尚 未到来。爱国知识分子朱自清,面对这一黑暗 现实,他悲愤、不满而又陷入对现实无法理解 的苦闷与彷徨之中,这种内心的痛苦与矛盾就 外化为荷塘月色的图景。作者在此想躲开恼人 的现世,求得短暂的安宁,所以写下了《荷塘 月色》这篇文章。
舞女的裙 比喻,以动写静,写出了高而舒展的风姿
袅娜 拟人,饱满的花朵姿态柔美 羞涩 拟人,含苞欲放的娇美情态 明珠 比喻,晶莹剔透地闪光,暗写月光柔和 星星 比喻,忽明忽暗地闪光,暗写月光柔和
美人 比喻,露珠点点、冰清玉洁的美质
渺茫的歌声 通感,将嗅觉形象诉诸听觉, 时断时续,若
有若无,轻淡飘渺,烘托出环境的优雅、宁 静
塘 第3段 行在小路时的感受。
月
第第4二段部荷分塘(美4 丽—的—景6色)。观赏荷塘月色的美景。(景) 第5段 流泻的月光,塘中的月色。
色 第6段 荷塘四周的景物。(在月下观察、感受到
的第)三部分(7 —— 10) 由联想江南采莲回到现实(情)
第7-9段 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
闪电 凝碧 脉脉
比喻,突出快速 以静写动 拟人,默而有深情
作者怎样描写荷叶?
荷 荷叶
亭亭的舞女的裙
叶
比喻
作者怎样描写荷花?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 有袅娜地开着的 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把用来描写女子姿态和神情的词语用在 花身上,这是拟人手法,赋予了物以灵动的 生命力,栩栩如生.
作者怎样描写荷香?
第10段 在思乡与遐想中踱回家门。
明线:游踪(外结构)
作者的行踪:
荷塘四周
小径漫步
心里颇不宁静 独出家门
荷塘四周 惦念江南
月色下的荷塘 荷塘上的月色
暗线:情感(内结构)
由此说,本文的文眼句在哪里?
求宁静
小径
不
宁 静
家
得 宁 静
小径
出宁静
整体把握:
文章“文眼”:“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所谓“文眼”, 就是能反映文章主旨 或主要情感的句子。
荷叶: 田田 荷花: 袅娜 羞涩
荷香: 缕缕 荷波: 凝碧 流水: 脉脉
月光: 静静
青雾: 薄薄
叶子和花:笼着轻纱 斑驳 月影(灌木、杨柳):稀疏
杨柳
丰姿
树梢、远山 隐隐约约
树缝、灯光 没精打采
蝉鸣、蛙声 热闹
讨论:第4段,从修辞、叠词和准确使 用动词任一角度,找出一个精彩的句子 赏析,作者怎样描写这些景物?
月色下的荷塘 作者所要描绘的特定处所。
月色
是文章描绘的中心,它既 是主要描写的景物,又象征着
荷塘上的月色 作者追求的和谐宁静的境界。
暗示写作顺序,即先写:“月色下的 荷塘”,后写“荷塘上的月色”。
思考:找出本文集中描写荷塘月色的 段落,划分课文层次并概括大意。
第1段 独游荷塘的时候、地点和缘由。 第一部(分心(境1 :—“—颇3不)宁交静代”夜)赏荷塘的缘由。(情)
清华园中的荷塘
近春园(朱自清《荷塘月色》原址)
先生长伴荷塘月
检查预习
给下列生字词注音:
Xiè duó wěng niǎo nuó shà 煤屑路 踱步 蓊蓊郁郁 袅 娜 霎时
mí 弥望
qiàn 倩影
mò 脉脉
hān 酣眠
chǔ 独处
cēn cī liǎn jū xì
bó léng
参差 敛裾 空隙 斑驳 峭楞楞
观察顺序:由远及近,自上而下,由静到动
思考:哪些景?景有何特点?
荷叶:弥望,田田,层层 亭亭的舞女的裙
修辞?
荷花:袅娜,羞涩 明珠,星星,美人
荷香:渺茫的歌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荷波:闪电, 凝碧的波痕 流水:脉脉
品一品:比喻.拟人.通感.
叠词:田田.亭亭.层层.缕缕.密密.脉脉.
荷叶 荷花
荷香 荷波 流水
层层 田田 用叠词,突出荷叶多、密
荷塘月色上课实用演示文稿
(优选)荷塘月色上课实用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作家铮铮 铁骨,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中说他 “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 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他 就是写出了《背影》、《绿》等著名作品的 散文大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 今天我们学习他的另一篇散文名作《荷塘月 色》。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 处高楼渺茫的歌声似的。”
把一种感觉的形象转化为另一种
感觉的形象的写法,在修辞学上
称为“通感”(移觉)或“联
觉”。
清 香
( 嗅 觉
相通
歌
( 听
声觉
(似)有似无、时断时续、捉摸不定))
fàn zhà 梵婀玲 乍看
wǎn 宛然
yuàn 妖童媛女
听配乐朗读,说出你对这篇文章的最大感受。
思考:1、如何理解题目《荷塘月色》 2、找出本文集中描写荷塘月色的段落,
划分课文层次并概括大意。
说出你对这篇文章的最大感受。
思考:如何理解题目《荷塘月色》
荷塘
是指作者任教的北京清华
大学清华园里的荷花池,表明
代表性作品有《背影》《桨声
灯影里的秦淮河》《春》《匆
匆》《荷塘月色》《温州的踪
迹》《绿》等,其散文写景委
婉细腻,语言清新秀丽,感情
真挚朴实。有《朱自清文集》. 1948年6月,他签名抗议美国 扶日,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 在严重的营养不良之下,他胃 病复发8月12日于北平病逝。 毛泽东称赞他“表现我们民族 的英雄气概”。
感情基调: 淡淡的哀愁 淡淡的喜悦
第二课时
本节课目标: 1.领略本文画面美。 2.赏析本文语言美。
细读课文,自主探究
讨论:1、本文真正描写荷塘月色的是 哪几段?分组朗读,找出作者分别写了 哪些景物。
讨论:2、从修辞、叠词和准确使用动 词任一角度,找出一个精彩的句子赏析 作者怎样描写这些景物?
4段 月下荷塘 5段 塘上月色 6段 四周景色
荷塘月色
朱自清
采莲图
荷 花
作者简介
走近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 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现代散文 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爱国 知识分子。生于江苏东海县,祖籍 浙江绍兴,自祖父以来定居扬州, 所以自称扬州人。1923 年发表长 诗《毁灭》,1924年出版诗文集 《踪迹》,1925年任清华大学中 文系教授,开始研究古典文学,并 致力于散文创作。 1928年出版散 文集《背影》,成了著名的散文家。
创作背景
本文写于1927年7月,那时作者在清华大 学教书,住清华园西院。文章里描写的荷塘就 在清华园。当时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和 “七·一五”两次反革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 笼罩了中国大地。旧时代正在瓦解,新时局尚 未到来。爱国知识分子朱自清,面对这一黑暗 现实,他悲愤、不满而又陷入对现实无法理解 的苦闷与彷徨之中,这种内心的痛苦与矛盾就 外化为荷塘月色的图景。作者在此想躲开恼人 的现世,求得短暂的安宁,所以写下了《荷塘 月色》这篇文章。
舞女的裙 比喻,以动写静,写出了高而舒展的风姿
袅娜 拟人,饱满的花朵姿态柔美 羞涩 拟人,含苞欲放的娇美情态 明珠 比喻,晶莹剔透地闪光,暗写月光柔和 星星 比喻,忽明忽暗地闪光,暗写月光柔和
美人 比喻,露珠点点、冰清玉洁的美质
渺茫的歌声 通感,将嗅觉形象诉诸听觉, 时断时续,若
有若无,轻淡飘渺,烘托出环境的优雅、宁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