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刺激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感觉功能障碍的效果观察

合集下载

神经肌肉电刺激辅助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探析

神经肌肉电刺激辅助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探析

m l V S( 1 1 0 . 1 4 - 3 . 3 )m l ,均 为 P< 0 . 0 5 ] 。两组的 A S I A评分 比较 差异无 统计 学意 义 ( P> 0 . 0 5 ) 。两 组均无发 生明显不 良反 应。结论 神 经肌 肉电刺 激辅助 治疗 能明显 改善 脊髓损 伤 N B患者 临床 症状 , 有利 于患者康 复 ,是 一种治疗 N B的好 的辅助疗法。
组 的总有 效 率、2 4 h排 尿 次 数、每 次排 尿 量 、残 余尿 量 方 面 均优 于 常规 组 [ 分别为 9 7 . 2 % V S .
5 5 . 6 % ,( 5 . 1± 1 . 2 )次V S( 8 . 3± 2 . 2 ) 次 ,( 1 8 9 . 9 4 - 1 1 . 4 ) ml V S( 1 4 5 . 3 -1 4 0 . 8 )m l ,( 9 0 . 2± 2 . 4 )
u l a t i o n i n n e u r o g e n i c b l a d d e r( N B )c a u s e d b y s p i n a l c o r d i n j u r y .M e t h o d s S e v e n t y - t w o e a s e s o f N B c a u s e d b y s p i n l a c o r d i n j u y r w e r e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h e e l e c t i r c a l s t i mu l a t i o n g r o u p( n=3 6 )a n d t h e c o n v e n t i o n a l t h e r a p y g r o u p( n:3 6 )r a n d o ml y .T h e c o n v e n t i o n a l t h e r a p y ro g u p r e c e i v e d c o n v e n t i o n a l t h e r a p y , t h e e l e c t i r c l a s t i m u —

电刺激骶神经结合视觉反馈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疗效观察

电刺激骶神经结合视觉反馈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疗效观察

电刺激骶神经结合视觉反馈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疗效观察贾党培;潘一一;李莉【期刊名称】《中国当代医药》【年(卷),期】2010(17)27【摘要】目的:观察电刺激骶神经结合视觉反馈治疗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效果并比较是否优于常规康复疗法.方法:将3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对照组(16例).治疗组采用电刺激骶神经结合视觉反馈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康复方法.结果:治疗组痊愈7例(38.89%),显效5例(27.78%),有效4例(22.22%),无效2例(11.11%),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痊愈4例(25.00%),显效5例(31.25%),有效2例(12.50%),无效5例(31.25%),总有效率为68.7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电刺激骶神经结合视觉反馈治疗SCI后神经源性膀胱疗效优于常规康复疗法.【总页数】3页(P53-55)【作者】贾党培;潘一一;李莉【作者单位】河南省南阳市第九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河南南阳,473065;河南省南阳市第九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河南南阳,473065;河南省南阳市第九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河南南阳,473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5【相关文献】1.体表膀胱及骶神经电刺激联合冷热交替膀胱冲洗法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 [J], 谢静茹;李娇2.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电刺激治疗 [J], 陈国庆3.针灸结合盆骶肌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观察 [J], 朱宁;马奇;张洁;罗强;刘强4.骶神经前根电刺激器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中的研究进展 [J], 王成刚;麻彬5.频电刺激治疗结合视觉反馈排尿训练在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疗效观察 [J], 唐建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膀胱腔内电刺激对神经源性膀胱感觉功能的影响

膀胱腔内电刺激对神经源性膀胱感觉功能的影响
Re e r h Ce tr,Bej n 0 0 8,Ch n sa c n e iig 1 0 6 ia
Ab ta t s r c :Ob e t e To o s r et e e f c s o n r v sc lee t i s i lt n ( VES o ld e e s t n o e r g n e b a — j ci b e v h fe t f it a e ia lc rc tmu a i v o I ) n b a d r s n a i f n u o e i l d o
吴 娟 , 利 民 , 丽 岩 , 光 , 文 立 , 言 合 , 东 , 宗胜 廖 刘 付 梁 鞠 李 熊
[ 要 ] 目的 观察 膀 胱 腔 内 电刺 激 对 神 经 源性 膀胱 感 觉 功 能 的 影 响 。方 法 2 摘 8例 神 经 源性 膀 胱 患 者 进 行 膀 胱 腔 内 电刺 激 治 疗 , 比分 析 治疗 前后 膀 胱 感 觉 功 能 的 变 化 。结 果 治 疗 后 , 7 1 的 患 者膀 胱 感 觉 功 能 得 到 不 同程 度 的 恢 复 , 中 3 . 患 者 初 对 5 . 其 21 始 尿 意 容量 、 烈 尿 意容 量 明显 改 善 , 2 9 患 者 膀 胱 感 觉 功 能 没 有 变 化 。 结 论 对 于 大 多 数 神 经 源 性 膀 胱 患 者 , 胱 腔 内 电刺 激 强 4 . 膀
临 床 治 疗 的主 要 目标 是 保 护 肾 功 能 和 防 止 失 禁 。对 于 大 多 数 逼 尿 肌 无 反 射 的 患 者 , 能 接 受 药 物 治 疗 和 清 只 洁间歇导 尿[ ] 1 。我 们 对 部 分 神 经 源 性 膀 胱 功 能 障 碍 。 的 患 者 采 用 膀 胱 腔 内 电 刺 激 (n r v sc l lcrc i ta eia ee ti si lt n,I t mu ai o VES 治 疗 , 察 其 治 疗 效 果 。 ) 观

电针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临床观察

电针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临床观察

性S C I 3 4例 , 其 中颈 段 S C I 1 1例 , 胸段 S C I 1 5例 , 腰
深 圳市 中医院康 复 中心住 院 5 4例患者 。 纳入 标准 : ( 1 ) 诊 断符 合 美 国 脊髓 损 伤 学 会 2 0 0 0年标 准 ; ( 2 ) 生 命
体 征平 稳 , 病情稳 定 , 可 以开始康 复训 练 ; ( 3 ) 留置 尿管 已拔 除 ; ( 4 ) 冰水试 验 显示 逼尿 肌反射 亢进 。 排 除标 准 :
方法 将患者分为两组 , 均 选 双 肾 俞穴 , 双会 阳穴 , 常 规 针 刺组 予 以常 规 针 刺 治疗 ; 电针 组 采用 电针 疗 法 。 结 果
电针 组 总 体 有 效 率 高 于 常规 针 刺 组 : 尿 流 动 力 学 指 标 比 较治 疗 后 电针 组 对 指标 改善 较 常 规 治 疗 组 明 显 。 结
的 主要 并 发 症 之 一 [ z - . 所 以改善 膀 胱 功 能对 增 强 患 者
上, 负极 在下 , 正极 接 肾俞 , 负极接 会 阳 , 根据 患者 耐受
其 强度 。 调整 电针 仪 的波形 , 可见针 刺部 位肌 肉轻 微 收
缩, 每 日 2次 , 治疗 时 间 2 0 m i n , 5次后 休息 2 d , 2周 为 1 疗 程 ,治疗 以疗 程后 再判 断 治疗 效果 。常规 针 刺组
疗 。现 将结 果报 告如 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0 m i n捻 针 1 次 。每 日 2次 , 2 0 mi n , 5次后休 息 2 d , 2
周为 1 疗程。 l - 3 疗 效 观 察 ( 1 ) 临床 疗 效评 定 标 准 : 即 日排 尿频

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35例临床观察

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35例临床观察

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35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35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配合康复训练,观察患者疗效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治疗后35例患者的膀胱功能均得到改善,其中26例患者症状完全缓解,9例患者症状明显减轻。

治疗过程中无明显并发症发生。

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可取得良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引言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35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男性17例,女性18例,年龄在20-65岁之间,平均年龄45岁。

患者均为脊髓损伤后出现排尿困难、尿失禁等症状,病程在3个月-5年之间。

2. 方法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具体操作如下:在患者腹部、膀胱区域找到相应的穴位,通过特制的电刺激仪器进行电刺激,每次治疗30分钟,每周3次,连续治疗12周。

同时配合进行针灸、按摩、功能训练等康复护理。

3. 观察指标观察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膀胱功能改善情况,包括排尿次数、尿失禁情况、排尿时间等;观察治疗过程中是否出现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经过治疗后,35例患者中膀胱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其中26例患者的症状完全缓解,9例患者症状明显减轻。

在治疗过程中,无明显的并发症发生。

讨论神经源性膀胱是脊髓损伤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常常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

而传统的治疗手段疗效有限,因此需要寻找新的治疗方式来改善患者的症状。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

在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的并发症发生,显示出了较好的安全性。

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但由于本次实验样本少且研究时间较短,还需要开展更多大样本、长期的随访研究来进一步验证本次实验结果。

体表神经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观察

体表神经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观察
El e c t r i c l a S t i mu l a t i o n
L I U Y i , XU Z h e n - i f e , X I A NG n , S H I We i — h u a ,P a n K e ,S H A N G Q i n g — l o n g ,X u L i - x i n (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u t h 0 r J
2 0 1 3年 1 1 月
No v e mb e r . 2 0 1 3
No . 1 l
,x
娥 簟
体 表神 经 电刺激治疗 脊 髓损伤 后 神 经源性膀 胱 的 临床 观 察木
刘 奕, 徐 贞杰 , 向 连 , 石卫华 , 潘 科, 尚青龙 , 徐 立新( 通讯作 者)
( C h o n g q i n g T h r e e G o r g e s C e n t r a l H o s p i t a l ,C h o n g q i n g 4 0 4 0 0 0 ,C h i n a )
【 A 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T o o b s e r v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e f i f c a c y o f s u r f a c e s a c r l a n e ve r a n d t i b i l a n e ve r e l e c t i r c a l s t i m u l a t i o n o n n e u r o g e n i c b l a d d e r w i t h s p i n a l c o r d i n j u r y .Me t h o d s : T h e 2 9 c a s e s o f s p i n l a c o r d i n j u y r p a t i e n t s t h a t me t t h e i n c l u s i o n c i r t e i r a

SSP低频电刺激结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疗效观察

SSP低频电刺激结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疗效观察
( 3 5 %) ; A S I A 分 级 B级 1 3例 ( 3 2 . 5 %) , C级 1 4例
药 物 副 作 用 大 等 问题 吸 附式 点 刺 激 低 频 电刺 激
( S S P低 频 电刺 激 )以负 压 吸附 式 棘 状 电极 精 准 定 位 的作 用 方式 . 将超 低 脉 宽 的低 频 电疗 输入 人 体 靶
选取 2 0 1 6年 3月 至 2 0 1 7年 1月 甘 肃 省 中医
院康 复 医 学 科 收 治 的 S C I 导致的 N B患 者 8 0例 为 研 究对 象 。 采 用 随 机数 表 法 随机 分为 治疗 组 ( n = 4 0 )
储 尿和/ 或排 尿 功 能障 碍 ) .进 而产 生 一 系列 下 尿路 症 状 及 并 发 症 的疾 病 总 称 脊 髓 损 伤 ( S C I ) 是 导致 N B的常见 原 因之 一【 ・ 】 。 其 主要 临床 表 现有 尿潴 留 、 尿 失禁 及 尿频 、 尿 急等 症状 , 诱 发泌 尿系 统感 染及 肾功 能异 常[ 2 - 3 1 目前 该病 的治 疗方 法 主要 为膀 胱功 能训 练、 药 物 治疗 、 针灸治疗 、 手 术治 疗 等 , 尚存 在 有 创 、
向治 疗 点 。 并 可模 拟 针 刺 补泻 手 法 。本研 究 通 过 探 讨使用 S S P低 频 电 刺 激 结 合 膀 胱 功 能 训 练 治 疗 N B, 效果满意 , 减少 针刺治疗产 生的创伤 , 现 报 道 如 下
( 3 5 %) , D级 l 3例 (性别 、 S C I 损伤节段及 A S I A分级 比较 差 异无 统 计 学 意 义
张 燕琴 . 李 晓 萍
( 甘 肃 省 中 医 院康 复 科 , 甘肃 兰 州 7 3 0 0 5 0 ) 摘 要 :探 讨 S S P低 频 电 刺激 结 合 膀胱 功 能 训练 治 疗 脊髓 损 伤 致 神经 源 性 膀胱 患 者疗 效 。选取 2 0 1 6年 3月 至 2 0 1 7 年 1 月 甘 肃 省 中 医 院康 复 医学 科 收 治 的 S C I 导致 的 N B患 者 8 O例 为 研究 对 象 , 采 用 随 机数 表法 随机 分 为 治 疗 组 ( n = 4 0 ) 与对 照 组 ( n = - 4 0 ) 。 治 疗组 给 予 S S P低 频 电刺 激 配合 膀 胱 功 能训 练 方 案 . 对 照组 采 用 电针 配 合膀 胱 功 能训 练 ( 3 0 m i r d 次, 1 次/ d , 7 d /  ̄ ] ) , 持 续 3周 。 对 比分 析 两组 患 者 于 治疗 前 和 治疗 后 l O d 、 2 0 d的 日排尿 次 数 、 2 4 h单 次 排尿 量 、 残 余 尿量

电刺激治疗神经肌肉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效果

电刺激治疗神经肌肉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效果

电刺激治疗神经肌肉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效果目的:探讨分析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

方法:我院康复科2012年1月1日-2014年1月1日接收由于脊髓损伤导致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

观察组不但给予常规治疗而且还进行神经肌肉电刺激的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

经过为期8周的一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24h排尿次数、每次排尿量、残余尿量以及ASIA评分。

结果:观察组无论在治愈率还是在24h排尿次数、每次排尿量、残余尿量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的ASIA评分没有明显差异(P>0.05)。

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在治疗脊髓损伤导致的神经源性膀胱疾病具有独特的优势,不仅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而且有利于患者的康复,不失为一种好的治疗方法。

标签:神经肌肉电刺激;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临床疗效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 NB)多见于脊髓损伤引起的并发症,该疾病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痛苦和不便[1-3]。

我院康复科于2012年1月1日-2014年1月1日接收由于脊髓损伤导致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72例,现报告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康复科2012年1月1日-2014年1月1日接收由于脊髓损伤导致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

观察组中男26例,女10例;年龄34-56岁,平均45.1±2.6岁,按Yongchi分类:大脑皮层型17例,脊髓协同型(s型)11例,截瘫型(f型)8例,病程2.1±0.3年;实验组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32-56岁,平均44.4±1.5岁,按Yongchi 分类:大脑皮层型18例,脊髓协同型(s型)12例,截瘫型(f型)6例病程2.2±0.4年。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Yongchi分类以及病程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低频电刺激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效果观察

低频电刺激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效果观察

低频电刺激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效果观察发表时间:2018-02-04T14:08:30.550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24期作者:刘力威[导读] 低频电刺激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排尿情况,并改善患者的膀胱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娄底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科湖南娄底 417000)摘要:目的研究低频电刺激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7年9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

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低频电刺激治疗方式,比较患者治疗前后排尿情况,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膀胱内压力和膀胱容量。

结果患者治疗前排尿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试验组排尿情况更优,数据对比P<0.05。

患者治疗前膀胱内压力和膀胱容量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试验组更优,数据对比P<0.05。

结论低频电刺激集合康复训练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效果显著,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关键词:低频电刺激;康复训练;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治疗效果神经源性膀胱是指控制排尿功能的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受到损害而引起的膀胱尿道功能障碍,患者发病后主要以尿不畅或尿潴留较为常见[1]。

神经源性膀胱的发病原因有很多,其中脑血管意外、颅脑肿瘤和唐脑病等均可导致患者发病。

本研究对低频电刺激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我院2015年1月到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选取8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0例。

对照组男27例,女13例,患者年龄22~73岁,平均年龄(46.52±7.43)岁,患者病程在2~5个月,平均病程(3.16±0.52)个月。

试验组男28例,女12例,患者年龄21~75岁,平均年龄(46.83±7.39)岁,患者病程在1~5个月,平均病程(3.08±0.64)个月。

电刺激骶神经结合视觉反馈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疗效观察

电刺激骶神经结合视觉反馈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疗效观察

w r a d m ydvd dit t a n ru (8c ss, o t l op (6c ss T et n o p sca n res muain eern o l iie o r t t o p 1 ae)cnr u 1 ae) ra n e me g og r . me t u , arl ev t l o r g i t
e(88 %) eec rd 5c ss2 .8 , f c v ae(22 %)n ae(11 %)t a e e t ert w s8 . % i s .9 w r ue , ae(77 %)ef t e4c ss I2 , o2c ss1.l ,o l f ci a a 88 3 ei 2 t f v e 9 n tecnrl ru eoee ae(50 %) e et e5css 1 5 , n ae(25 %)n ae(1 5 ,h o l h o t o prcvrd4c ss2 .0 , f ci ae( . %) ad2css1 . og f v 32 0 , o5css . %)tett 32 a
20 9第7第7
电刺激骶神经结合视觉反馈治疗脊髓损 伤后 神 经源性膀 胱疗效观 察
贾党 培 , 一 一 , 莉 潘 李 ( 南 省南 阳市 第 九人 民 医院康 复 医学科 , 南南 阳 河 河 4 36 ) 7 0 5
【 要】目的 : 摘 观察 电刺 激 骶神 经结 合 视觉 反馈 治疗 脊 髓损 伤 ( C ) 神 经源 性 膀胱 的效 果并 比较是 否 优 于常 规康 复 S IN

( 1 1 ) 总 有 效 率 为 8 .9 , 照 组 痊 愈 4例 (50 % ) 显 效 5例 ( 1 5 , 效 2例 ( 25 % ) 无 效 5例 1. % , 1 88 % 对 2 .0 , 3 . %) 有 2 1. 0 , (1 5 , 3 . %) 总有 效率 为 6 .5 两组 问差 异 有统 计学 意 义 ( < .1。 论 : 2 87 %, P 00 ) 结 电刺 激骶 神经 结合 视觉 反馈 治疗 S I 神 C后 经 源性 膀胱 疗 效优 于 常规康 复 疗法 。

电子脉冲并排尿训练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疗效观察

电子脉冲并排尿训练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疗效观察

2023《电子脉冲并排尿训练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疗效观察》•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目录•研究结果•讨论与结论•参考文献01引言脊髓损伤(SCI)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常常导致神经源性膀胱(NB),进而影响患者的泌尿功能和日常生活质量。

当前,NB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但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背景与意义本研究旨在观察电子脉冲并排尿训练(EPDT)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疗效。

研究方法包括文献回顾、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等。

研究目的与方法研究假设是电子脉冲并排尿训练可以有效地改善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尿动力学参数和泌尿症状。

研究问题包括:1)EPDT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尿动力学参数有何影响?2)EPDT对患者的泌尿症状有何改善?研究假设与问题02文献综述1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概述23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是指由于脊髓损伤引起的膀胱功能障碍,导致排尿困难、尿失禁等症状。

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病因主要包括外伤、感染、肿瘤等,其中外伤是最常见的原因。

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神经通路受损、肌肉萎缩、神经再生不良等因素有关。

03电子脉冲治疗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促进神经再生、改善肌肉萎缩、减轻炎症反应等。

电子脉冲治疗概述01电子脉冲治疗是一种物理治疗方法,通过产生电脉冲刺激肌肉收缩,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促进肌肉恢复。

02电子脉冲治疗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应用广泛,如脊髓损伤、脑卒中、脑外伤等。

排尿训练概述01排尿训练是一种通过行为疗法来改善排尿功能的方法,包括定时排尿、盆底肌肉训练、膀胱功能训练等。

02排尿训练在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中应用广泛,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排尿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03排尿训练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改善神经传导、增强肌肉力量、调整排尿反射等。

电子脉冲并排尿训练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相关研究电子脉冲并排尿训练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相关研究较少,但已有研究表明,电子脉冲并排尿训练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排尿功能和生活质量。

盆底肌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观察

盆底肌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观察
表 1 患者各项检测指标治疗前后 比较 ( x ±S )
质 量 ,经尿 流动 力学检 查 患者 最大尿 流率 、最 大尿 道压 力、最 大 脊髓 损伤 破 坏 了排尿 中枢 的神 经通 路 ,高级 排尿 中枢 不能 正 膀 胱容 积、 充盈 期逼尿 肌压 力 明显 改善 ,结果 同 国内外 多数研 究 常控 制 ,造成 逼尿 肌 和括 约肌 无力 、亢进 以及 二 者之 间协 同功 能 结 果一 致 ,患者 的排尿 功 能 明显提 高,生 存质 量也 随之 改善 。 由 失调 ,形 成神 经源 性 膀胱 。 目前 关 于脊髓 损伤 后 神经 源性 膀胱 的 于 实验选 取样本量 较少 ,需要进 一步扩 大再研 究 。 研 究很 多 ,但 是都 未 取得 实质 性进 展 。关于脊 髓 损伤 患者 的神 经 源性 膀 胱治疗 方 法有 很 多, 目前包 括膀 胱 训练 、 电刺 激 、手术 以
【 关键词 】盆底肌电刺激;神经源性膀胱;脊髓损伤
脊髓 损伤 可造 成损 伤平 面 以下躯 体 的运动 和 ( 或 )感觉 功 能 存在肛 门感觉 清楚 的患者 ,注意询 问患者 感受 ,直至最 大耐受量 。
损 害 ,往往 也会 造成 逼尿 肌 与括约 肌 功能 异常 以及 协 同异常 等 引 治 疗 时 间: 1 次 /日,2 0 m i n /次,5次 /周, 连 续 8周, 刺激 频
2 结果
上 胸段 3 例 ,下 胸段 1 例 :主要 表现 为 排尿 无力 、尿 潴 留、溢 尿
或残 留尿 等 。
经 过连 续治疗 8 周,1 O 例 患者 的排尿 功能 与治疗 前 比较 均有
不 同程 度 的改 善 ,6例 可 以 自行排 尿 :4例 继 续 间歇 导尿 : 1 次

干扰电刺激骶神经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效果分析

干扰电刺激骶神经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效果分析

干扰电刺激骶神经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干扰电刺激骶神经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效果。

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平行对照、自身前后对照及单盲法的临床设计方案,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住院并符合诊断和纳入标准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干扰电刺激骶神经+常规膀胱功能训练),与同期我院住院并符合诊断和纳入标准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常规膀胱功能训练) ,两组进行疗效对比研究,并比较膀胱功能改善时间、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评分值、国际下尿路症状积分、膀胱功能积分、尿失禁的次数、残余尿量。

结果:观察组患者膀胱功能改善时间为(5.21±0.75)d,对照组患者膀胱功能改善时间为(8.89±0.35)d,观察组患者膀胱功能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

观察组患者疗效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

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值、国际下尿路症状积分、膀胱功能积分、尿失禁的次数、残余尿量无显著差异,数据对比P>0.05。

治疗后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值、国际下尿路症状积分、膀胱功能积分、尿失禁的次数、残余尿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

结论:采用干扰电刺激骶神经配合常规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干扰电刺激骶神经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效果【关键词】干扰电刺激骶神经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效果Effect of Interfering with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Radial Nerve on Neurogenic Bladder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interfering with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radial nerve on neurogenic bladder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METHODS: This study used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elf-controlled, single-blind clinical design program to select patients with neurogenic bladder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who were hospitalized from January 2016 to January 2019 and met the criteria for diagnosis and inclusion. For example, as an observation group (interfering with electrical stimulationof phrenic nerve + conventional bladder function training), 30 patients with neurogenic bladder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who were hospitalized in our hospital and met the criteria for diagnosis and inclusion as a control group (conventional bladder function training), two The group was compared with the efficacy study, and compared the improvement time of bladder function,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the score of international 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 the score of bladder function, the number of urinary incontinence, and the residual urine volume. RESULTS: The improvement of bladder fun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5.21±0.75) d, and the improvement of bladder function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8.89±0.35) d. The improvement of bladder fun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ata were compared with P<0.05. The efficac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ata were compared with P<0.05.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qualityof life scores, international urinary tract symptoms scores, bladder function scores, urinary incontinence counts, and residual urine volu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The data were compared with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qualityof life score, international urinary tract symptom score, bladder function score, urinary incontinence, and residual urine volum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ata were compared with P<0.05. Conclusion: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interven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the phrenic nerve combined with conventional bladder function training for the treatment of neurogenic bladder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is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Key words] interference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sacral nerve therapy; neurogenic bladder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effect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是常见疾病,临床表现为尿失禁等,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发生后,显著降低患者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生活质量。

针灸联合低频电刺激对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康复的疗效观察

针灸联合低频电刺激对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康复的疗效观察

针灸联合低频电刺激对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康复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分析针灸联合低频电刺激对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恢复效果的影响。

方法收集2016 年8 月至2018 年8 月我院收治的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50 例,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低频电刺激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针灸联合低频电刺激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膀胱功能。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50 %,对照组为72.50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最大排尿量、残余尿量和LUT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针灸联合低频电刺激可有效提高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效果,对于改善患者的膀胱功能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脊髓损伤;针灸;电刺激;神经源性膀胱[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low-frequency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n neurogenic bladder recovery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Collected in August 2016 to August 2018, our hospital of 50 patients with neurogenic bladder caused by spinal cord injury, randomly split as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control group patients with low frequency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reatment,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with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low frequency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reatment,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treatment of bladder function.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was 92.50%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72.50%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maximum urine output, residual urine output and LUTS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P<0.05. Conclusion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combined with low-frequency electrical stimula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neurogenic bladder caused by spinal cord injury.【Key words 】 spinal cord injury; Acupuncture; Electrical stimulation; Neurogenic bladder脊髓损伤是临床常见疾病,病发后患者脊髓的结构和功能均会出现改变,造成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1],神经源性膀胱是脊髓损伤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其主要是由于患者脊髓损伤导致局部神经通路、感觉和运动束神经环路受损,进而导致逼尿肌反射亢进、逼尿肌物理、逼尿-括约肌无法协同等症状,神经源性膀胱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脊髓损伤的康复,因此如何提高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效果是临床关注的重点。

2023神经源性膀胱电、磁刺激治疗

2023神经源性膀胱电、磁刺激治疗

2023神经涌性膀胱电、磁刺激治疗电刺激在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方面,也有一定的疗效。

它主要是通过剌激盆腔组织器官或支配它们的神经纤维和神经中枢,从而对效应器产生直接作用,或对神经通路的活动产生影响,最终改变膀胱尿道的功能状态,改善储尿或排尿功能。

1.祗神经前根电刺激1976年英国Brindley和美国Tanagho将骰神经前根电剌激(sacral anterior rootstimula1t ion, S AR S)技术应用千人体,获得了良好的排尿效果,尤以B rindley电刺激器较为成熟,全世界至2000年底已有2000多例的临床经验。

为了扩大膀胱容量和减轻括约肌的不协调收缩,配合进行祗神经后根切断去传入(de-afferebtation),效果更好。

目前SARS配合完全性祗神经后根切断去传入手术,被认为是治疗SCI患者排尿功能障碍的最理想方法。

支配膀胱逼尿肌的神经支配主要来自S2~4的副交感纤维,尿道括约肌的神经支配主要来自S2~4的躯体运动纤维,两者组成S2~4前根,虽然在出椎间孔后,即分为内侧的盆内脏神经(副交感)和外侧的阴部神经(躯体运动)。

但在椎管内,两者是混合在一起共同走行的,很难将其区别分开。

因此,当对S2~4前根进行电刺激时,不仅激发膀胱逼尿肌的收缩,而且更激发了尿道括约肌的收缩。

尿道括约肌为横纹肌,其剌激阔值远低千膀胱逼尿肌(平滑肌),而收缩速度和收缩强度却远大千逼尿肌。

S AR S排尿的机制正是利用了横纹肌与平滑肌的收缩特性不同,即前者的收、舒反应远较后者为快的特点。

当采用低频率(<SOHz)的方波串剌激时,逼尿肌与括约肌均收缩,且括约肌收缩压力远大千逼尿肌压力,不能发生排尿;停止电剌激后,尿道括约肌立即松弛;但逼尿肌舒张缓慢,在停止电刺激后的一段时间内,仍维持收缩,此时逼尿肌产生的膀胱内压超过括约肌松弛后的尿道内压,逼尿肌即可将尿液逼出体外而发生排尿。

这种排尿方式依赖千逼尿肌和括约肌收缩后舒张的时间差,被特称为刺激后排尿(post-st i mulus voiding 1在低神经前根安放电极有硬膜内和硬膜外两种方法。

神经源性膀胱障碍的电刺激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神经源性膀胱障碍的电刺激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神经源性膀胱障碍的电刺激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摘要】神经源性膀胱主要是由于神经系统出现病变,导致患者膀胱或尿道功能障碍,从而出现下尿路症状及并发症,目前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神经源膀胱患者已经获得早期诊断、治疗与康复,整体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神经源性膀胱是脊髓损伤后常见并发症,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可导致其出现尿道感染、肾盂积水、肾结石、肾衰竭等,患者主要死亡原因就是肾衰竭。

目前主要治疗方式在于药物、间歇导尿术,但仍存在一定不良反应,而电刺激治疗属于良好的物理治疗,效果良好。

【关键词】神经源性膀胱障碍;电刺激;脊髓损伤目前神经源性膀胱主要病因在于脑血管意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可分为医源性及先天性遗传[1]。

正确的诊断是对神经源性膀胱膀胱患者进行康复的前提,首先需要对患者病史收集,并进行神经系统查体,辅助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并判断是否出现输尿管反流的情况[2]。

目前微创治疗不断更新,神经电刺激已经逐渐引起临床重视,不同方式进行神经电刺激取得一定成效,本文通过综述电刺激治疗的疗效,报道如下。

1. 神经源性膀胱分类及临床表现国际上一般根据临床表现与尿流动力学特点制定分类,主要临床表现在于尿急、尿频、排尿困难、压力性尿失禁等,特殊情况下会出现反射性尿失禁、尿意丧失,且还会伴随大便失禁、便秘、肢体瘫痪、会阴部感觉丧失等神经系统症状[3]。

2. 治疗方法2.1 Brindley骶神经前根电刺激(SARS)将Brindley骶神经根刺激器手术放置在S2-4前根,包括植入部分与体外部分,体外控制发出刺激信号,通过电磁感应传递到皮下接收器刺激神经根,刺激时膀胱逼尿肌与括约肌均会出现收缩[4]。

由于括约肌反应较快,刺激停止后括约肌会出现松弛,而膀胱逼尿肌仍持续收缩,使得患者排尿[5]。

通过体外控制器发出信号,植入电极收到信号后产生间歇性电流,刺激骶神经传出纤维,引起尿道括约肌与膀胱逼尿肌收缩,并利用收缩特性诱发反射后排尿,可有效防止其尿路感染,并对患者肾脏起到保护作用。

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疗效观察

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疗效观察

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疗效观察【摘要】:目的通过进行对比实验研究电针用于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是否有不错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实验对象选自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来治疗脊髓损伤导致的神经源性膀胱疾病的人,共筛选出了44人,将他们分为两组,一组是参考组有22人,采用常规的针刺方法进行治疗;另一组是是实验组有22人,采用的是电针治疗的方法。

在治疗期间观察并记录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比较尿动力学相关指标的数值变化情况。

结果采用针刺进行治疗的参考组的疾病治疗效果很明显低于实验组使用的电针组,且差异明显(P<0.05);在对尿动力学相关指数进行确认时发现两组的数值差异较大(P<0.05)。

结论在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疾病时加入电针的治疗方法病患的病情得到了很大的缓解,还能明显改善病患的排尿能力,尽可能的改善了病患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电针;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疗效病患由于某些疾病原因导致损伤了脊髓,引起了身体功能性的障碍,虽然没有致命的情况,但是所引发的并发症会对病患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比如神经源性膀胱,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治疗和控制病情,会对病患及家庭带来比较打的负面影响和不便[1]。

因此本文通过进行对比实验研究电针用于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是否有很好的临床效果,现将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实验对象选自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来我院治疗由于脊髓损伤导致的神经源性膀胱疾病,共筛选出了44人,将他们分为两组,一组是参考组有22人,而另一组是实验组有22人,基础资料见表1。

通过对比两组的常规资料,确认无显著性(P>0.05)差异。

表1 实验对象之间的资料对比分组人数平均年龄(d)性别男女参考组2239±101210实验组2238±111111 P->0.05>0.05>0.051.2 两组的治疗方法对比1.2.1参照组的治疗内容:本组病患使用临床上常用的基础的针刺治疗方法,具体操作为病患需要以侧躺的姿势进行治疗,使用0.3*50mm的只能使用一次的无菌针,使用前进行消毒,取穴关元、气海、中极、曲骨、水道、归来、八髎穴、秩边、长强、肾俞、膀胱俞、L1-L5夹脊穴、足三里、三阴交。

低频电刺激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疗效观察

低频电刺激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疗效观察
I 界最新 医学信 息文摘 2018年第 1 8卷第 21期
87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床研 究
低 频 刺激结合康 复训练治疗 脊髓损伤神 经源性膀 患 者 疗效观 察

¨ 疗斑 跨激 泉 藏 } 冁 衙 )
摘 要 : 目的 探讨低 频电利 激结合康复训练 治疗脊髓 损伤神经源性膀 胱患者的疗效。方 法 选择 我院 42例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 患 者 ,按入 院顺序 分为对 照组与观察组 均 21例 。对照组实施 常规的康 复训练。观察 组则采取 低频电刺 激结合康复训 练。观察两组治疗 后 20d的排尿 情况 以及膀胱 内压力的变化状况。结 果 观察组治疗后 20d的排 尿相 关指标均优于对 照组 (P<O.05)。结 论 低频电刺 激结 合康复 训练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能够取 得较好 临床 疗效。 关 键 词 :脊髓 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低频 电刺激 ;康复训 练;临床疗 效 中 图 分 类 号 : R651.2;R694.5 文 献 标 识 码 :A DOI:10.19613/].cnki.1671—3141.2018.21.064 本文 引 用格 式 : 张坤华 低频 电刺 激结合 康 复训 练 治疗脊 髓 损伤 神经 源性 膀胱 患者 疗效 观 察 [J].世 界最新 医 学信息 文摘 ,2018,l8(21):87,90.
0 引言
神 经 源 悱 膀 胱 足 一 种 膀 胱 尿 道 功 能 的 障 碍 ,是 由于 控 川 排 尿功 能的 {1枢 神经或是周 神经受到损 伤 导致 的 ,常 状 为 尿 潴 留 以 及 尿 不 畅 ,脊 髓 损 伤 也 是 其 常 并 发 症 之 一·… 、患 上此 利-疾病 会给患 行的正 常 卜活 1:作带 米极大 的影 响 ,损 宙其 身心健 康 ,囚此 ,需分析巫 为仃效 的治疗 疗法 12-3] ̄本研 究探 讨 1r低 频 电刺激结 合康 复训 练治疗 脊髓损 伤 冲经 源性膀 胱患 者 的临床疗 效 ,具 体结果 如下

电刺激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感觉功能障碍的临床分析

电刺激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感觉功能障碍的临床分析

电刺激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感觉功能障碍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对应用电刺激技术对患有神经源性膀胱感觉功能障碍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患有神经源性膀胱感觉功能障碍疾病的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7例。

采用常规膀胱功能训练技术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电刺激技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

结果治疗组患者神经源性膀胱感觉功能障碍疾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应用电刺激技术对患有神经源性膀胱感觉功能障碍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电刺激;神经源性膀胱感觉功能障碍;治疗本次对应用电刺激技术对患有神经源性膀胱感觉功能障碍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

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在2014年3月-2016年3月选择我院收治的患有神经源性膀胱感觉功能障碍疾病的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7例。

对照组膀胱感觉功能障碍患病时间1-16个月,平均患病时间(5.1±0.7)个月;患者体重40-75kg,平均体重(53.2±7.6)kg;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年龄29-83岁,平均年龄(56.2±8.4)岁;治疗组膀胱感觉功能障碍患病时间1-19个月,平均患病时间(5.4±0.3)个月;患者体重43-72kg,平均体重(53.6±7.8)kg;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27-88岁,平均年龄(56.1±8.9)岁。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上述相关指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采用常规膀胱功能训练技术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实施常规间歇导尿,每天四次;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电刺激技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1)膀胱腔内电刺激:取仰卧位以后在患者的膀胱腔内部灌注约膀胱容量一半左右的生理盐水,作为导体,将刺激电极经由患者的尿道插入到膀胱腔的内部,采用盆底电生理仪(频率15Hz)实施脉冲刺激,刺激的实际强度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感觉确定,最大工作电流不能够超过20mA,每次治疗持续进行60min,每天治疗一次,计划治疗一个月。

电刺激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感觉功能障碍的效果观察

电刺激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感觉功能障碍的效果观察

分为正常、过敏、减弱、消失,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膀胱感觉
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19.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 ( x-±s )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采用 字2 检
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膀胱感觉变化情况比较
对照组 (n=25) 字2 值
1(4.0) 5.460
0 8.869
12(48.0) 7.193
12(48.0) 3.019
P值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ASIA 评分、初始尿意容量和强烈尿意 容量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ASIA 感觉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初始 尿意容量和强烈尿意容量明显小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 学意义 (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 ASIA 感觉评分、初始尿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Vol.16, No.10 April, 2018
《中外医学研究》第 16 卷 第 10 期(总第 378 期)2018 年 4 月 临床与实践 Linchuangyushijian
意容量及强烈尿意容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 容量及强烈尿意容量明显小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①西双版纳州人民医院 云南 景洪 666100
- 30 -
程。经皮膀胱电刺激治疗:选用 LGT-1000A 力合膀胱仪进行治
疗,于两侧膀胱角、膀胱前后壁各放置 1 个电极片,电压设为
36~70 V,刺激电脉冲频率设为 25~65 Hz,电流强度以不产生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刺激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感觉功能障碍的效果观察目的:观察电刺激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感觉功能障碍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诊治的70例神经源性膀胱感觉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常规治疗者25例为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电刺激治疗者45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SIA感觉评分、初始尿意容量及强烈尿意容量。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膀胱感觉正常、过敏患者所占比率分别为26.7%、2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0,膀胱感觉减弱者所占比率为17.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8.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SIA感觉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初始尿意容量和强烈尿意容量明显小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ASIA感觉评分、初始尿意容量及强烈尿意容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SIA感觉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初始尿意容量及强烈尿意容量明显小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电刺激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感觉功能障碍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膀胱感觉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标签:电刺激;神经源性膀胱;膀胱感觉功能障碍神经源性膀胱感觉功能障碍多由脊髓损伤、累计下尿路神经功能的疾病所致,患者主要表现为尿意消失、尿失禁、排尿困难等症状[1],且可能合并尿路感染、结石、肾积水等表现,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目前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感觉功能障碍多采用药物治疗和间歇导尿膀胱训练的方法,尚无一种标准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为观察电刺激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感觉功能障碍的疗效,选取了70例患者分组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7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接受诊治的70例神经源性膀胱感觉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常规治疗者25例归为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电刺激治疗者45例归为观察组。

观察组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22~52岁,平均(31.8±7.6)岁;病程1~30个月,平均(13.2±5.3)个月;ASIA分级:A级25例,B级10例,C级8例,D级2例;膀胱感觉减弱者25例,膀胱感觉消失者20例。

对照组中男16例,女9例,年龄24~49岁,平均(31.3±7.3)岁;病程1~28个月,平均(13.0±5.2)个月;ASIA分级:A级14例,B级6例,C级4例,D级1例;膀胱感觉减弱者13例,膀胱感觉消失者12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患者近11个月内无泌尿系统感染病史,无合并膀胱感觉过敏、严重植物神经反射亢进、肝炎等传染性疾病、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体内均无起搏器等置入物。

1.2 方法(1)对照组行间歇导尿膀胱训练,4次/d。

(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膀胱腔内电刺激治疗和经皮膀胱电刺激治疗,两种电刺激方法在同一天实施,膀胱腔内电刺激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将容量为膀胱测压容量一半的生理盐水注入到患者膀胱腔内,选用KEYPOINT型盆底电生理仪,经尿道将膀胱刺激电极放置到膀胱腔内,给予频率为15 Hz的电刺激,根据患者感觉调整刺激强度,每次治疗1 h,每周5次,以1个月为一疗程。

经皮膀胱电刺激治疗:选用LGT-1000A 力合膀胱仪进行治疗,于两侧膀胱角、膀胱前后壁各放置1个电极片,电压设为36~70 V,刺激电脉冲频率设为25~65 Hz,电流强度以不产生痛感为宜,每次治疗40 min,每周5次,以1个月为一疗程。

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采用ASIA美国脊髓损伤协会制定的标准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的膀胱感觉功能进行评价。

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初始尿意容量和强烈尿意容量,初始尿意容量即在膀胱充溢过程中患者最早出现尿意时的膀胱容量;强烈尿意容量即患者出现强烈尿意时的膀胱容量[2-3]。

膀胱感觉根据患者最初排尿感分为正常、过敏、减弱、消失,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膀胱感觉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患者治疗后膀胱感觉变化情况比较治疗后观察组中膀胱感觉正常、过敏者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膀胱感觉减弱者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SIA评分、初始尿意容量和强烈尿意容量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SIA感觉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初始尿意容量和强烈尿意容量明显小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ASIA感觉评分、初始尿意容量及强烈尿意容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SIA感觉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初始尿意容量及强烈尿意容量明显小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脊髓损伤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膀胱或尿道功能障碍,大多数患者会表现逼尿肌反射亢进、逼尿肌与尿道括约肌失调等神经源性膀胱症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易出现膀胱感觉功能、收缩力、稳定性等方面的异常[4],其中膀胱感觉功能障碍最为常见,膀胱感觉是指大脑皮层对下尿路神经信号的感知,这种信号包括尿意、疼痛等,神经源性膀胱感觉功能障碍患者由于膀胱感觉减弱或消失,导致排尿障碍,造成排尿困难、排尿延迟、排空不全等[5],另外患者对膀胱容量的判断也出现障碍,无法在感知到膀胱充盈后排空膀胱,造成膀胱黏膜损伤,甚至导致膀胱肌层损伤[6]。

目前通常采用间歇导尿膀胱訓练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感觉功能障碍,通过使膀胱周期性的扩张和排空,恢复期正常生理状态,但其在治疗尿失禁方面效果不佳[7]。

电刺激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感觉功能障碍在近几年逐渐兴起,诸多研究表明通过电流刺激盆腔组织器官或支配这些组织器官的神经纤维和神经中枢,可影响神经通路活动,进而改变膀胱尿道的功能状态,改善排尿功能[8-9]。

电刺激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手段,以特定形式的电流刺激特定的部位,并不直接作用于靶器官或神经,而是通过间接的神经调节,改善靶器官的功能甚至结构,并在停止治疗后,仍可保留靶器官的部分功能,其普遍应用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治疗,主要是通过刺激盆腔组织器官或支配这些组织器官的神经纤维和神经中枢,对效应器产生直接作用,或影响神经通路活动,进而改变膀胱尿道功能状态,达到改善排尿或储尿功能的目的。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膀胱腔内电刺激及经皮膀胱电刺激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后患者膀胱感觉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ASIA評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高于治疗后的对照组,初始和强烈尿意容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小,且小于治疗后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电刺激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膀胱感觉功能,恢复其对膀胱容量的感知,使其在膀胱安全容量期内排空膀胱,避免了上尿路损伤。

膀胱腔内电刺激主要通过刺激逼尿肌引起膀胱的收缩,调节膀胱功能,促进膀胱感受器与中枢神经系统之间反馈回路的恢复,调节排尿反射的神经通路,改善膀胱感觉神经传导及膀胱壁感受器对压力感知的敏感度,唤醒患者对膀胱容量变化的感知,有助于患者自主根据对膀胱容量的感知进行导尿[10]。

经皮膀胱电刺激通过电流刺激两侧膀胱角、膀胱前后壁处的皮肤,间接刺激骶神经,从而促进膀胱血液循环,激活兴奋性或抑制性神经通路,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有助于改善患者排尿功能障碍症状[11]。

王金宝等[12]在电刺激对神经源性膀胱感觉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研究中得出给予电刺激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初始尿意容量由治疗前的(420±45)ml降低至(254±40)ml,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422±22)ml;强烈尿意容量由治疗前的(550±41)ml降低至(419±80)ml,而对照组治疗后强烈尿意容量不仅没有降低,反而升高,其结果与本次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进一步说明了电刺激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感觉功能障碍的效果优于常规治疗。

综上所述,可知电刺激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感觉功能障碍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膀胱感觉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吴娟,廖利民,万里,等.电刺激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感觉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2,22(12):1059-1062.[2]陈丹阳,朱靖,林忠,等.穴位中频电刺激降低外伤性脊髓损伤尿潴留残余尿量的疗效分析[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7,25(11):23-28.[3]蒋玮,张茂舒,谭波涛,等.盆底肌生物反馈电刺激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4,36(16):1725-1728.[4]蔡西国,钱宝延,曹留拴,等.早期电针联合体表神经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5,37(8):610-613.[5]刘良乐,戴鸣海,汤呈宣,等.电刺激应用于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治疗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7,32(12):1420-1423.[6]陈舜喜,郑家鼎,王宏秀.神经肌肉电刺激辅助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探析[J].新医学,2014,45(1):57-59.[7]窦坤,刘齐贵,王跃力,等.盆底肌电刺激疗法治疗老年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30例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380-381.[8]郎红娟,杜艳玲.电刺激疗法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2017,32(2):155-157.[9]刘奕,漆伟,徐贞杰,等.间歇导尿联合神经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J].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15,35(5):641-643.[10]徐冬梅,刘华,罗菊香,等.以神经肌肉电刺激为主的综合治疗在神经源性膀胱中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5,21(2):97-98.[11]刘强.探析低频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安全性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14):69-71.[12]王金宝,贾亮.电刺激对神经源性膀胱感觉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研究[J/OL].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71):5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