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比》教学反思

《生活中的比》教学反思
《生活中的比》教学反思

《生活中的比》教学反思

天光小学刘杨

《生活中的比》一课与人教版中的《比的意义》实属同一内容,但从课题反映出:《生活中的比》的生活味浓一些,《比的意义》数学味更为偏重,这是我们对教材的第一印象。比”是我们这册书的重点概念,“生活中的比”是整个章节“比的认识”的开始,这一节课的教学效果会直接影响到后面各节课是否能够顺利有效进行。所以,在课前,张敏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认真揣摩分析了教材,以期课堂上能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学会发现规律,是学生探索数学价值、培养数学应用意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在数学中,要不断的发现,善于总结规律,才能永远进步,获得成功。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及发现规律呢?我们六年级在认真读教材的前提下一致认为:

一、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现在的教学内容也尽量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出发,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生活中的数学,让他们享受着数学给他们带来的亲切。

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发现一些数学规律。选择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典型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和提出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生动有趣的资源。让学生积极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及与同伴进行交流,亲历观察、归纳、猜测、验证、推理等探究发现的全过程,学生不仅发现数学知识,而且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数学思维的能力得到了发展。让他们享受着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的喜悦。

根据以上研讨的理论依据,我们接着进行了本节课的上课、听课---评课---改进---上课---反思这一系列的教学研讨活动,大家积极发言,向主任对年轻教师手把手得教,毫不保留,年纪大的张老师陈老师提出自己的宝贵意见,年轻的张海玉老师更是积极参探讨。张敏老师功底扎实,虚心好学。《比的应用》由张敏老师执教向大家精彩展示了。

在设计前,我们首先对教材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已学过的相关知识基础“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相关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比的认识》的起始课。教材安排了“图片的放大缩小”“速度”“水果价格”三个生活情境去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并在次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深深体会到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性。在备课时我们反复斟酌两个问题:引入比的必要性在“图片的放大缩小”学生能感受得到,但在“速度”“水果价格”两个情境里,学生会认为直接“比速度”“比单价”就可以了,比的必要性不容易体现出来,学生可能感觉没必要用到比。

其次对学生也进行了前测:针对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学习基础以及学习方式方法我都有较全面的了解,他们喜欢探索有趣的、自己熟悉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喜欢探究式、合作式的学习方式;六年级的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的阅读、理解和自学能力。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有意识去设计一些生活中具有趣味性的、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在丰富、有趣的学习情境中逐步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

反思本节课我们认为还是有很多成功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根据实际需要引入比的意义,让学生充分亲历一个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教材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张老师设计了“图形放大缩小”“速度”“水果价钱”等情境,图形放大缩小”引发学生的观察讨论和思考,建立起比的表象,”“速度”“水果价钱”情境抽象概括出比的概念,理解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使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比的意义以及比在生活中的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活动探究,层层深入,抓住了比的本质特征,培养了学生归纳类推能力,初步感知比在生活中的广泛性

2、在引入比的概念后,教师组织学生说一说、写一写。你还能举一些生活中的比吗?教学时给学

生的举列时间不多,但有个学生举出的例子很有代表性:我们篮球场上的比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契机,张老师抓住了,让学生明确:各项比赛中出现的比,是比“相差关系”而不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比“倍数关系”,课堂达到了一个小高潮,效果很不错再由学生说说求比值的方法。比的各部分名称写法教师没有作过多的讲解,而是布置学生自学。求比值时,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得出,我们曾经认真研究认为名称不需要讲解,而求比值学生通过讨论能够得出方法。这一设计在张老师的教学中得到证实还是比较成功的。

3、在练习设计时我们注意了三个层次,一是对新知识加以巩固,二是应用解决问题,三是思维能力扩展

然而,本节课也有许多美中不足的地方:

主要体现在时间分配欠合理,有的地方花时过多导致在探究比,除法.分数的关系是比较仓促,有的作业处理不够到位,比如最后一个判断题:是相同数量比,比值不应该带单位。

我们的思考:

如何做到对教材背后知识的深挖,让自己站在一个高层次的角度去思考、设计自己的教学?例如对本节课,如果在备课对“为什么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比的后续价值在哪里?” 等问题加以深

入思考研究,那么我们所设计出来的教案会更有利于我们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会更有实效性。

我们的感悟:

设计教学时认真解读教材,确定课的教学起点是提高课堂实效性的关键。一节课下来,学生走出课堂到底学会了什么?是为数学内容而教还是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而教?答案是肯定的。学生上课前知道些什么?也就是需要我们做好课前预测和课堂预测工作,在关注每一位学生工作中要落到实处,老师对学生的了解是把握课堂的关键,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应该是有效为教学服务的。另外,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还应该考虑到两个方面:共性目标和提高性目标,立足长远,设计立体的教学结构,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有实效、有生机的课堂。

总之,本节课体现了数学味,趣味性如拳头和脚掌的比。审美性如黄金比,其他生活中的比在本节课中也能充分体现了出来,很好的达到了教学目的。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23.1 旋转和旋转的性质

如图,E 是正方形ABCD 中CD 边上任意一点,以点A 为中心,把△ADE 顺时针旋转9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例题: 练习1 :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D 是BC 上一点, ?ABD 经过旋转后到达?ACE 的位置。(1)旋转中心是哪一点?(2)旋转了多少度? (3)如果M 是AB 的中点,那么经过上述旋 转后,点M 转到了什么位置? E D C B A M . 随堂训练 1.如图a ,△AOB 旋转到△A′OB′的位置.若∠AOA′=90°,则旋转中心是点______.旋转角是______.点A 的对应点是______.线段AB 的对应线段是______.∠B 的对应角是______ ∠BOB′=______. 图 a 图b 2.如图b ,已知△ABC 是直角三角形,∠ ACB=90°,AB=5㎝,BC=3厘米,△ABC 绕点C 逆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到△

DEC,则∠D=______,∠B=______,DE=_______㎝,EC=______㎝,AE=_______㎝三.归纳总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掌握情况) 四.拓展提升: 1.如图1.正方形ABCD中有一点P,把△ABP绕点点B旋转到△CQB,连结PQ,则△PBQ的形状是____________. 2.如图2. P是等边△ABC内一点,△AQC是由△APB旋转所得,则∠PAQ= _______ 中考链接 (2016.深圳)如图边长为1的正方形EFOG绕与之边长相等的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交点O旋转任意角度,求图中重叠部分的面积。(让学生思考、讨论,充分想象,寻求不同的解法) G E F O C A B D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说课稿

《生活中的标志》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领导、老师们大家早上好,我叫***,来自库尔勒市第十一中学,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疆青少年出版社出版的,综合实践活动八年级上册中的主题《生活中的标志》。依据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教学的基本原理,我主要从说教材、说学情、说学法、说教法、结束语这五个方面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与能力教育的一门学科,,主要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符号的世界里:从街头的交通信号灯,到市场里琳琅满目的商标;大到联合国,小到一个学校、银行、企业、社团,都有自己的标志。我们看到,标志与我们的生活关系越来越密切,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认识这些标志,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方便,如避免发生危险,指示、指路等等。 《生活中的标志》这一主题,主要让学生超越文本,认识生活中多种不同的标志,同时了解这些标志的意义,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本领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和情感的满足。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标志并进行分类,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意义及作用,方便自己的生活。 2. 方法与过程目标 通过小组收集有关标志的历史传说、故事等,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分工合作以小组为单位创造性地设计出五种标志,培养学生的想象、创造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探讨交流,在小组活动中完成任务,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重难点 重点:因为标志的强烈实用性,因此确定本课的重点是认识标志,了解标志的意义及作用。 难点:1.会把标志进行分类处理。 2.由于学生绘画水平不同和观察事物的感受不同,所以把难点定为创造性地设计五种标志。

生活中的比教学案例

《生活中的比》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教材第48----50页的内容生活中的比。 教学目标: 1. 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 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 3、初步了解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4. 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重点难点: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会正确求比值。 4、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教师: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我们熟悉的好朋友,大家看看是谁呀?(出示淘气的照片) 师:最近他让他的好朋友笑笑帮他制作了四张照片,可是淘气看了后却说有两张照片和他不像。到底是什么样的照片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教师出示四张照片) 出示淘气的相片。 师:大家仔细观察这几张照片,你发现了什么? 指名学生观察后说。 师:大家和他的意见一样吗?这仅仅是我们观察得出来的结论,有时候并不

能说明问题,大家想不想用数学知识解决这种像与不像的问题?今天我们来一起研究。(设计意图:教师利用生活中的具体情境,先出示图片,再让学生观察着几张照片像不像,通过讨论,然后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主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 1.研究长方形的长与宽之间的关系。 师:首先观察几张照片都是什么形状的? 生:长方形。 师:那么我们就把这几张照片放到方格之中研究。 师:如果我们把一个格子的长度看作1厘米的话,那么长方形A的长是多少厘米,宽是多少? 教师板书。 师:根据这个方法我们把其他的几个长方形的长和宽都表示出来。 接下来那么我们就来研究这几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呢?为了便于研究老师制作了一张表格。 学生观察这张表格表格中都有哪些须要解决的问题呢?以图A为例。 师:A的长是宽的几倍?方法是长除以宽,那么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方法是宽除以长。 分组完成其他长方形的长与宽的关系。 学生分组完成,然后汇报。 师:那么,你从表格中发现了什么? 生:长是宽的1.5倍。 生:宽是长的2分之3。 师:这些算式都有哪些特点呢? 生:都是除法算式 师:都是除法算式。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都是用出发来解决的,请看下面:(教师展示课本中第49页的图片)

生活中常见的盐精品导学案

生活中常见的盐 【学习目标】1.记住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化学式和俗名,并总结出他们各自的用途。2.能说出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会写出简单的方程式。3.通过粗盐提纯,能自己动手进行溶解、过滤和蒸发等操作。 【学习过程】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生活中常见的盐,除了调味用的氯化钠,还有碳酸钠(Na2CO3,俗名纯碱、苏打)、碳酸氢钠(NaHC3O,又叫小苏打)、高锰酸钾 (KMnO4)和大理石(主要成分是CaCO3)等。工业上还常用一种叫亚硝酸钠(NaNO2)的盐,外观与食盐很相似,但是有毒,不能用于烹调。 一、氯化钠 1. 氯化钠对人体的作用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化钠是白色固体,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中性( pH=7)。氯 化钠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Na+和Cl-对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Na+对维持细胞内外正常的水分分布和促进细胞内外物质交换起着主要作用;Cl -是胃液中的主要成分,具 有促生盐酸、帮助消化和增进食欲的作用。所以,人们每天都要摄入一些食盐,但长期食用过多食盐也不利于人体健康。 2. 氯化钠的用途 (1)医疗上用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质量分数为0.9%)。 (2)农业上用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 (3)工业上用氯化钠原料制取化工产品。 (4)生活中用于腌制食品等。 (5)用于使公路上的积雪融化。 (6)是重要的调味品,被称为调味剂(调味品之王)。 (7)是化工原料等。 [ 状元笔记] 医生给病人注射生理盐水,目的就是补充Na+和Cl-,以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 3. 氯化钠在自然界的存在海水、盐湖、盐井和盐矿中都蕴藏着氯化钠。用海水晒盐或用井水、盐湖水 煮盐,都可以使水分蒸发,使食盐溶液得到饱和,再继续蒸发就可以析出食盐晶体,这样得到的食盐含有较多杂质,叫做粗盐。要想得到纯净的食盐,需要提纯。 [ 活动与探究] 实验原理:将粗盐溶解,过滤除去不溶物,再将滤液蒸发结晶。

小学美术——《设计生活标志》说课稿

《设计生活标志》说课稿 一、说教材 《设计生活标志》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美版第八册第4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即尝试从形状与用选的关系,认识设计和工艺的造型、色彩、媒材,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形式原理,甩手绘草图或立体制作的方法表现设计构想,感受设计和工艺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教材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对生活标志的认识与欣赏,掌握标志的用途、特点和基本的设计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为校园设计实用、美观的标志,以提高学生的设计意识及美化生活的能力。新课标对此学段课型的要求是: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由此我制定了如下学习目标: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初步具备了造型、设计、制作能力,但设计易于识别、简洁、美观的标志对他们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课上利用教学课件把各种标志图形直观生动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标志有比较清晰的印象和理解,从而降低知识的难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识别生活中的标志,了解有关标志的文化,初步学习标志的构思、设计要领。 【过程与方法:】 用画或剪贴造型的方法设计班级标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标志的识别、欣赏、研究、启发学生设计、创作生活中、校园中需要的标志,培养学生物以致用的时实践能力和健康向上的情感,提高形象表达力及创作欲望。 艺术来源于生活,就应该服务于生活。另外,有些学生喜欢根据自己想法设计生活标志,但又不知该怎么去表现,需要教师一定的指导,因此我将本课学习重、难点确定如下: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识别标志,了解标志在生活中的作用,学习标志的创作设计方法。 【难点:】 设计的标志易识别,简洁、美观。 五、说教法

生活中的比公开课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比 教学内容:《生活中的比》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 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比在数学 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教 材没有采取给出几个实例,就直接定义“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以系列情 境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本课的教学设计 是“相片的长于宽的比例”“速度与水果价格”等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分体 验生活中的比,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这样的基础上再抽象出比的概念,这样处理更能让学生体验比的意义、价值和引入比的必要性,为今后学习比 的应用,以及比例的知识奠定基础。 学生分析: 有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或使用过比,并有一些相关的活动经验。 但学生对比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因此,教学力求通过具体的材料帮助 学生达成对比的概念的真正理解。学生喜欢探索有趣的、自己熟悉的有挑战 性的问题,喜欢探究的、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 特点和需要,借助多个情境,设计了各种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合作探究,使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背景中逐步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正确读写比,求比值,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体 会比与除法的密切联系和在生活中广泛地应用 (2)能力目标: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概念,理解比的意义; 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3)情感目标:启发学生广泛联系生活实际,充分感受数学知识的美 与乐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

九年级数学旋转学案(学生)

23.1 图形的旋转(1) 学习目标: 1.了解旋转及其旋转中心和旋转角的概念,了解旋转对应点的概念及其应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通过复习平移、轴对称的有关概念及性质,从生活中的数学开始,经历观察,产生概念,应用概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旋转及对应点的有关概念及其应用. 学习难点:从活生生的数学中抽出概念. 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下面各题. 1.将如图所示的四边形ABCD平移,使点B的对应点为点D,作出平移后的图形. 2.如图,已知△ABC和直线L,请你画出△ABC关于L的对称图形△A′B′C′. 3.圆是轴对称图形吗?等腰三角形呢?你还能指出其它的吗? (口述)老师点评并总结: (1)平移的有关概念及性质. (2)如何画一个图形关于一条直线(对称轴)?的对称图形并口述它既有的一些性质.(3)什么叫轴对称图形? 二、合作交流: 我们前面已经复习平移等有关内容,生活中是否还有其它运动变化呢?回答是肯定的,下面我们就来研究. 1.请同学们看讲台上的大时钟,有什么在不停地转动?旋绕什么点呢??从现在到下课时钟转了多少度?分针转了多少度?秒针转了多少度? (口答)老师点评:时针、分针、秒针在不停地转动,它们都绕时针的中心.?如果从现在到下课时针转了_______度,分针转了_______度,秒针转了______度. 2.再看我自制的好像风车风轮的玩具,它可以不停地转动.如何转到新的位置? 3.第1、2两题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图形的旋转定义: 旋转中心: 旋转角:

三、应用迁移: 下面我们来运用这些概念来解决一些问题. 例1.如图,如果把钟表的指针看做三角形OAB,它绕O点按顺 时针方向旋转得到△OEF,在这个旋转过程中: (1)旋转中心是什么?旋转角是什么? (2)经过旋转,点A、B分别移动到什么位置? 例2.(学生活动)如图,四边形ABCD、四边形EFGH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1)这个图案可以看做是哪个“基本图案”通过旋转得到的? (2)请画出旋转中心和旋转角. (3)指出,经过旋转,点A、B、C、D分别移到什么位置? 四、巩固练习 教材P56 练习1、2、3. 23.1 图形的旋转(2) 学习目标 理解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理解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理解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掌握以上三个图形的旋转的基本性质的运用.学习重点:图形的旋转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 学习难点:运用操作实验几何得出图形的旋转的三条基本性质. 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老师口问,学生口答. 1.什么叫旋转?什么叫旋转中心?什么叫旋转角? 2.什么叫旋转的对应点? 3.请独立完成下面的题目. 如图,O是六个正三角形的公共顶点,正六边形ABCDEF能否看做是某条线段绕O点旋转若干次所形成的图形? (老师点评)分析:能.看做是一条边(如线段AB)绕O点,按照同一方法连续旋转60°、120°、180°、240°、300°形成的. 二、合作交流: 上面的解题过程中,能否得出什么结论,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A、B、C、D、E、F到O点的距离是否相等?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BOC、∠COD、∠DOE、∠EOF、∠FOA是否相等?

生活中常见的盐 精品导学案

生活中常见的盐 【学习目标】 1.记住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化学式和俗名,并总结出他们各自的用途。 2.能说出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会写出简单的方程式。 3.通过粗盐提纯,能自己动手进行溶解、过滤和蒸发等操作。 【学习过程】 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生活中常见的盐,除了调味用的氯化钠,还有 碳酸钠(Na 2CO 3 ,俗名纯碱、苏打)、碳酸氢钠(NaHCO 3 ,又叫小苏打)、高锰酸钾(KMnO 4 )和 大理石(主要成分是CaCO 3)等。工业上还常用一种叫亚硝酸钠(NaNO 2 )的盐,外观与食盐很 相似,但是有毒,不能用于烹调。 一、氯化钠 1.氯化钠对人体的作用 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化钠是白色固体,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中性(pH=7)。氯化钠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Na+和Cl-对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Na+对维持细胞内外正常的水分分布和促进细胞内外物质交换起着主要作用;Cl-是胃液中的主要成分,具有促生盐酸、帮助消化和增进食欲的作用。所以,人们每天都要摄入一些食盐,但长期食用过多食盐也不利于人体健康。 2.氯化钠的用途 (1)医疗上用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质量分数为0.9%)。 (2)农业上用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 (3)工业上用氯化钠原料制取化工产品。 (4)生活中用于腌制食品等。 (5)用于使公路上的积雪融化。 (6)是重要的调味品,被称为调味剂(调味品之王)。 (7)是化工原料等。 [状元笔记] 医生给病人注射生理盐水,目的就是补充Na+和Cl-,以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 3.氯化钠在自然界的存在 海水、盐湖、盐井和盐矿中都蕴藏着氯化钠。用海水晒盐或用井水、盐湖水煮盐,都可以

第十五章平移与旋转导学案

八年级数学图形的旋转导学案(A13) 班级姓名 主备人:景伟华审核人:使用人 一自主学习 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事例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它的基本性质。 2.能按要求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3.通过观察、操作等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重点: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它的基本性质。 难点:能按要求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自学导读 一)预习内容:认真阅读课本第 72页到第74 页。 二)知识要点: 1.旋转的概念: 在平面内,将图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 2.旋转角: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都是旋转角。 注意:(1)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角、旋转方向。(2)图形上的每一个点在一次旋转中的三要素都相同。(3)旋转不是在空间内,而是在平面内。(4)旋转方向影响旋转角,旋转角取决于:旋转方向(逆时针还是顺时针);转动角度的大小。 三)尝试练习 1.下列现象属于旋转的是() A摩托车急刹车时向前滑动 B、飞机起飞后冲向天空的过程 C、幸运大转盘转动的过程 D、笔直的铁轨上飞驰而过的火车 2.如图所示,三角形AOB绕O点旋转得到三角形COD,在这个过程中: (1)旋转的中心是什么?旋转角是什么? (2)(经过旋转,点A、B分别移到了什么位置? (3)AO与CO的长有什么关系?BO与DO呢? (4)∠AOC与∠BOD大小有什么关系? 二合作探究展示1:将一图形绕着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700后,再绕着点O逆时针方向旋转1200,这时如果要使图形回到原来的位置,需要将图形绕着点O什么 方向旋转多少度?() A、顺时针方向500 B、逆时针方向500 C、顺时针方向1900 D、 逆时针方向1900 2:如图所示,正六边形ABCDEF能通过一个等边三角形旋转而得到 吗?如果能,请你指出它的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如果不能请你说明理由。

标志设计说课稿-定稿

《标志设计》课程 标志设计 授课人:刘晔虹系(部):建筑艺术系 授课班级:10包装技术设计 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今天的说课课程是《标志设计》,我将从六个方面阐述本课程的教学: 一、课程的基本信息 (一)、授课对象:2010级包装技术与设计专业全体学生。 (二)、学时分配:每周14课时,开设5周,共70课时。 二、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 (一)课程性质:《标志设计》是“包装技术与设计”专业一门专业应用课程。 (二)课程地位:《标志设计》是一门“承前启后”的专业课程,所谓“承前启后”,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1、从时间安排理解,经过一年级和二年级上学期部分专业课程学习,同学们对所学专业已有比较全面的理解,并在理论和技能上有了一定的储备,因此对应用型课程的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和愿望,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2、从课程内容理解,《标志设计》是对一年级所学课程以及二年级所开课程的应用,更是后续核心专业课等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重要基础。本课程以《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图案设计》课程为基础,以《图形创意》、《字体设计》课程为依托,同时以《PHOTOSHOP》、《CORELDRAW》、《ILLUSTRATOR》软件课程为技能,引导学生学会把之前在基础课程的学习中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进入应用型课程的学习。并给后续的《VI设计》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设置作用:如今的社会,经济高度发达,信息量巨大,要求信息的传播快速、准确并能够引人注意。标志是信息传达的载体,在文明历史的发展中,由于其基本的沟通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对信息的传达更直观,印象更为深刻。标志可以打破文字的限制,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取得思想上的沟通。本课程的开设正是培养学生能够适应这一社会的要求,引领学生学会运用专业知识,从创意、草图、正稿,来完成标志设计的全过程。使得学生具备一定的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职业能力。

人教版高一数学《旋转体》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数学《旋转体》导学案班级:姓名: 使用日期: 【课堂探究】 一.【素养培育】 知识点一圆柱、圆锥、圆台 (1)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将矩形旋转一周而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称为 . (2)以直角三角形一直角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将直角三角形旋转一周而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称为 . (3)以直角梯形垂直于底边的腰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将直角梯形旋转一周而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称为 . 思考1:类比棱台,圆台可以看成用平面截圆锥得到的几何体吗? 知识点二旋转体 用类似上述圆柱、圆锥、圆台的形成方式构成的几何体都是旋转体.其中,旋转轴称为旋转体的轴.在轴上的或它的 )称为旋转体的高.垂直于轴的边旋转而成的圆面称为旋转体的 ,不垂直于轴的边旋转而成的曲面称为旋转体的侧面.而且,无论旋转到什么位置,不垂直于轴的边都称为母线.在旋转体中,通过轴的平面所得到的截面通常称为 . 思考2:圆柱、圆锥、圆台的轴截面都有什么几何特征? 目录11.1.5学案序号 课题旋转体课型新授课课时第 2 课时编写人审核人学科联系人签字 学法指导 1.仔细阅读课本,课前自主完成导学案; 2.限时独立完成,书写规范;课上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课标要求 1.认识圆柱、圆锥、圆台、球等旋转体的结构特征,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 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 2.知道球的表面积的计算公式,能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素养达成 通过学习圆柱、圆锥、圆台、球等旋转体的结构特征和表面积的公式,并 且能在现实生活中运用,体现了直观想象、数学运算等核心素养.

知识点三球 (1)一个半圆绕着它的直径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所形成的曲面称为球面.球面围成的几何体称为球.形成球面的半圆的圆心称为球的球心.连接球面上一点和球心的线段称为球 的 .连接球面上两点且通过球心的线段称为球的 . 球面可以看成空间中到一个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 . (2)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球,截面是一个圆面(圆及其内部).球面被经过球心的平面截得的圆称为球的大圆.被不经过球心的平面截得的圆称为球的小圆. (3)若半径为R的球的一个截面圆半径为r,球心与截面圆的圆心的距离为d,则有 d=22 ,如图. R r (4)如图,把地球看成一个球时,经线就是球面上从北极到南极的半个大圆,赤道是一个大圆.其余的纬线都是小圆.经度(取值区间为[0°,180°]),纬度(取值区间:[0°,90°]). 知识点四球的结构特征 (1)过球心的截面都是全等的大圆面. (2)球心与截面所截得的圆的圆心的连线垂直于截面. (3)球外接于长方体,长方体的顶点均在球面上,长方体的体对角线长等于球的直径. 二.【素养提升】 题型一圆柱、圆锥、圆台等简单旋转体的结构特征 [例1]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过圆柱的两条母线的截面是一个矩形 (B)圆锥过轴的截面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绕它的一条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形成的曲面围成的几何体是圆锥 (D)圆台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圆面 [例2] 直角梯形分别以AB,BC所在直线为轴旋转,试说明所得几何体的形状. 方法技巧: 即时训练1-1:(1)下列几何体是旋转体的是(只填序号).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甘州区上秦镇中心学校管宏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47~50页“生活中的比”。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 的 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 分数的关系。 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教学重点】 1、比的意义。 2、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具准备】 CAI课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说明 智慧是可以分享的,而分享是一种快乐!当你困惑时,你已在思考了;当你在思考时,你已在悄悄成长了! 一、情境引入 (一)出示47页图示 1、出示47页1(1)情境图。教材提供了4名同学的比赛情况,这里4名同学的比赛场数是一样的,都是各赛8场。 学生小组讨论:由于比赛场数相同,你能直接排出他们的名次吗? 2、出示47页1(2)情境图。教材提供了小强和小林两人进行的四次练习的结果,每次比赛场数不同,获胜的场数也不同。 你是怎样想的?与同伴说一说? (二)出示48页图示(2) 教材向学生提供了马拉松选手赛跑的路程和时间的数据,以及某人骑车的路程和时间的数据,让学生体会到比较谁的速度快,实际上就是要算出路程与时间的比,看哪个比值大。 (三)出示48页图示(3) 教材向学生分别提供了三个水果摊位出售苹果的价钱的情况,使学生体会到比较哪个摊位的苹果便宜,实际上就是要算出总价与数量的比,看哪个比值小。通过讨论,为后面学习“比”的知识作铺垫 学生填表。 在引入比的概念后,教师组织学生说一说、写一写。再由学生说说求比值的方法。 学生对比的概念的认识以及比的各部分名称的了解,会求比值等。 引导学生举例说明他们的关系,并小组讨论。 小组合作完成。 小组探究后回答。 对比的有关知识的掌握

5.2 《生活中的透镜》 导学案

《3.2生活中的透镜》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凸透镜成像时,物体到透镜的距离与像大小的关系。 3.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重点难点: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的主要特征;凸透镜所成实像和虚像的特点。 学具准备: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挂图。 学习过程: (二)情景导入: 让大家欣赏一些运动会时拍摄的照片和一段电影视频。同学们都喜欢,顺势提问:那么知不知道照相机和电影放映机的原理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相关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1、照相机 (结合实物、挂图、课本第一自然段)了解照相机的结构及其各部分作用。 讨论交流:①我们所用的照相机拍摄景物时,在胶片上所成的像有什么特点? ②怎样调节,可使胶卷上的像变大? 想想做做:结合教材63页同学们协作动手制作模型照相机。制作方法:在直径较大的圆纸筒一端固定一个凸透镜,在直径较小的图纸筒一端固定半透明塑料薄膜,再把小纸筒有屏幕的一端套入大纸 筒内。 制作完成后,同学们把模型照相机对着室外,并前后拉动直径较小的纸筒,直到在半透明薄膜 上看到室外景物清晰的像,观察所成的像,回答:

(1)像是缩小还是放大? (2) 像是正立还是倒立? (3) 像是虚像还是实像?(可根据进入眼中的光线是否来自像点进行判断) 2、投影仪 (结合实物、课本)了解投影仪的主要构造。 做一做:去掉反光镜,让像直接成在天花板上,观察天花板上像的大小、正倒,并回答:1、使用投影仪时,那段距离是物距;那段距离是像距?物距与像距相比,谁大谁小? 2、物、像哪个大、哪个小? 3、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要满足以上物像大小的关系,物距、像距应有什么样的关系? 4、为了能使人们看到正立的像,投影片应该如何放置? 5、如果希望像变得大一些,而且还要保持清晰,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⑥安装上反光镜的作用是什么?(可再装上反光镜比较一下)

旋转第一节导学案2

《旋转》第一节图形的旋转导学案2 主编人:占利华主审人:文档设计者:设计时间:文档类型: 文库精品文档,欢迎下载使用。Word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放心下载 班级:学号:姓名: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图形旋转的特征,并能初步地加以应用;掌握图形旋转的基本作图。 【过程与方法】 通过感受图形的旋转,使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旋转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欣赏认识旋转变换,运用旋转变换的性质,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重点】 图形旋转的性质的初步应用。 【难点】 旋转变换性质的应用(尤其是作图)。 一、自主学习 (一)复习巩固 1.在平面内,把一个图形绕着某______沿着某个方向转动______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这个点O叫做______,转动的角叫做______.因此,图形的旋转是由______和______决定的. 2.如果图形上的点P经过旋转变为点P′,那么这两点叫做这个旋转的______. 3.如图,△AOB旋转到△A′OB′的位置.若∠AOA′=90°,则旋转中心是点______.旋转角是______.点A的对应点是______.线段AB的对应线段是______.∠B的对应角是______.∠BOB′=______. 3题图 4.如图,△ABC绕着点O旋转到△DEF的位置,则旋转中心是______.旋转角是______.AO=______,AB=______,∠ACB=∠______.

4题图 5.如图,正三角形ABC绕其中心O至少旋转______度,可与其自身重合. 5题图 6.一个平行四边形ABCD,如果绕其对角线的交点O旋转,至少要旋转______度,才可与其自身重合. 7.钟表的运动可以看作是一种旋转现象,那么分针匀速旋转时,它的旋转中心是钟表的旋转轴的轴心,经过45分钟旋转了______度. (二)自主探究 同学们阅读教材58—59页内容,思考: 1、教材中图23. 1—7和图23. 1—8分别是改变旋转中的那些要素而设计的图案? 2、利用旋转设计图案时,基本图形唯一吗?旋转角的度数唯一吗? (三)归纳总结: 1 一般地,可以根据定义得出旋转的以下性质: (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2. 旋转基本概念 (四)、自我尝试: 1.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及一点P. 求作:四边形A′B′C′D′,使得它是由四边形ABCD绕P点顺时针旋转150°得到的.

中班社会《生活中常见的标志》说课稿

中班社会《生活中常见的标志》说课稿 幼儿社会发展特点分析 从年龄特点来看,4-5岁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明显提高,有意行为开始发展,在自我意识方面,他们开始能体验到自己的内在心理活动、情绪情感和行为反应,懂得更多的社会规则、行为规范,并能以他人的要求调控自己的行为,自制能力开始发展。在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逐步认识周围的生活环境,内化社会行为规范,发展适应社会的能力,能在社会活动中形成良好的社会性和个性,有一定的安全意识和规则意识。 目标分析 本活动目标是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涉及到的领域教育目标以及幼儿已有的社会发展水平来预设的,共两个:1.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标志,能按标志的提示进行相关的活动。 2.懂得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能在生活中关注并运用标志。 对目标的分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4-5岁儿童社会领域教育目标中明确指出:“要感受够规则的意义,并能基本遵守规则”,基于此认识,我在设置活动目标时把大多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作为目标制订前提条件。结合幼儿的已有社会经验,通过培养幼儿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标志,按照标志的要求来规范自身行为或影响成人行为,达到人人都为社会出一份力的教育目的,保证幼儿的安全与健康。过程分析 总述:整个教学过程大约用时25分钟。基本流程:以帮助乐乐

过马路为导题→在互动交流中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安全标志(ppt播放)→熟悉常见的交通标志(视频播放)→幼儿参与活动,自主寻找贴标志→在生活化的游戏中加深标志的理解。整节活动,以幼儿为主体,以生活化的活动为载体,让幼儿根据自身的经验认识标志,并学会使用。活动过程中力求做到首尾呼应,环环相扣,教学思路清晰明确。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层层递进、循序渐进的活动策略来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幼儿自主学习,完成活动任务,实现活动目标,并在此过程中致力于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活动中,我始终扣住“社会性教育”这个要素把握活动重点、突破活动难点。 活动中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情感需要,在导入时以“帮助乐乐过马路”激发幼儿的社会性情感,用自己的经验学着帮助他人,整节活动中也是以“帮助乐乐认识标志”为主线开展的。 在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标志时,以ppt和视频动画的形式展现,动静结合,用最直观、形象的图片激发幼儿兴趣,让幼儿能自主发现,交流经验,获得认知。在选取常见的标志时,也是考虑到幼儿的生活需要和年龄特点,选取了注意信号灯、请走人行横道、小心有电、禁止游泳、安全通道、禁止烟火六个标志。这六个标志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也有可能在中班上学期已经了解过,所以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在哪里见到过这些标志”“它们表示什么意思”进行自主讨论交流。在出示时也是以复习、巩固的形式快速进行的。 在了解完常见的安全标志后,考虑到幼儿的生理特点,在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这一环节,利用网络视频资源,通过幼儿喜欢的动画形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六 比的认识:生活中的比》 公开课导学案_1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P69-71.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各部分的关系,明白比的后项不能是零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4、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及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是六年级的小学生了,在这六年的课堂学习中,小淘气一直伴随着我们,明年我们就要小学毕业了,小淘气想送一些照片给大家留作纪念,你们想看一下吗? 2、课件先出示一张淘气的照片,再出示四张大小不同的照片。 ①小淘气先拿来了一张照片,后来又拿来了四张照片,你们比较一下哪几张和A比较像?哪几张不像?为什么?(照片A、B、D比较像,C、E不像) ②照片像与不像可能与照片的什么有关系? 3、师:照片像与不像与它的长、宽有关系,照片的长、宽有什么关系呢?相信经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一定能找到满意的答案。

二、探究体验,获取新知 (一)揭示比的意义 情境体验:照片为什么很像 我们先来研究为什么照片A、B、D比较像,C、E不像,为了研究方便,我们把这几张照片放在方格纸上 1、课件出示:将A、B、C、D、E五张照片放在方格纸上,观察每张照片的长、宽各是多少? 记录在表格一中 2、学生分组探究:照片的长、宽有什么关系。 出示活动要求:1、按照表格中像与不像的顺序进行研究。 2、研究时,先独立思考,把研究结果填在表格中。 3、研究结束后,同桌交流研究结果和研究方法。 3.学生汇报研究结果。 ①A、B、D每张照片之间的长、宽存在相同的倍数关系;(每张照片的长是宽的1.5倍) ②用除法算式表长是宽的1.5倍关系(6÷4、3÷2、12÷8,板书6÷4) 师:照片A、B、D比较像,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特点?(每张照片的长都是宽的1.5倍或宽是长的2/3) 大家再看照片C、E不像,是因为照片的长、宽和照片A没有相同的倍数关系。 师:比较照片像与不像,可以用除法计算它的长与宽是不是存在相同的倍数关系, 4、讲解: 引导观察板书中的三组除法算式,照片的长与宽的倍数关系用除法计算 ①在数学中,还有一种新的表示两种量相除关系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比。板书:比 ②比如说,照片的长是宽的1.5倍,用6÷4,现在可以说成长与宽的比是6比4,写作6﹕4(板

生活中的旋转教学设计

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3.生活中的旋转 西安高新第一中学曲道鹏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下学期已经学习了“生活中的轴对称”一节,而且在本章的第一节,学生又经历了探索图形平移性质的过程,已经积累了相当的图形变换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八年级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在迅速发展,他们有强烈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愿望,这些对本节的学习都会有帮助。但旋转是三种变换中难度较大的一种,图形也比较复杂,因此,学生对旋转图形的形成过程的理解仍会有一定的困难。 二、教学任务分析 图形的旋转是继平移、轴对称之后的又一种图形基本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变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从学生实际接触、观察到的一些现象出发,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再用理论检验实践,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旋转,进而探索其性质。因此,旋转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树立运动变化观点的良好素材;同时“图形的旋转”也为本章后续学习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做好准备,为今后学习“圆”的知识内容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具体事例认识旋转,理解旋转前后两个图形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经历对生活中与旋转现象有关的图形进行观察、分析、欣赏、以及动手操作、画图等过程,掌握有关画图的操作技能,发展初步的审美能力,增强对图形欣赏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有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观,学到活生生的数学. 重点:类比平移与旋转的异同,掌握旋转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并利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旋转现象. 难点:探索旋转的性质,特别是,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三、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演示俄罗斯方块游戏,构成游戏的模块均是由一个小正方形平移变换而来,通过学生玩游戏,发现除了平移运动之外还有旋转运动.引导学生列举出一些具有旋转现象的生活实例,引出课题:“生活中的旋转”。 向学生展示有关的图片: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老鼠遇险记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老鼠遇险记》 导读:此活动是一个综合性的活动,活动中涉及语言、社会交往方面的内容。适合于大班幼儿,活动时间约35-40分钟。在幼儿园的一些家园合作活动中,我们需要家长带孩子注意观察路上各种标志。 一、活动内容的生成与依据 幼儿意外伤害事故已经居幼儿死亡人数的首位,强化幼儿安全意识的教育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于是,我们在大班开展了以《安全》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本教学活动就是来源于安全教育中的“生活中的标志”。教学活动的直接目标是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预测故事可能发展,培养幼儿对语言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表达的积极性。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比较连贯地进行讲述小老鼠获救的过程,理解并尊重别人的观点。间接目标是留意日常生活中的标志,提高安全意识。 此活动是一个综合性的活动,活动中涉及语言、社会交往方面的内容。适合于大班幼儿,活动时间约35-40分钟。在幼儿园的一些家园合作活动中,我们需要家长带孩子注意观察路上各种标志。因为纲要中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相吻合。这是我选择它作为内容的原因之一,此活动与我班幼

儿接受能力相吻合。最后我通过书籍上网等方式查阅了一些相关的资料,通过本班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生成了此次的活动内容。 二、活动目标与依据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 1.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尝试用恰当的词语描述景物或状态,并能用完整的语言预测故事发展的可能性。 2.学习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阐述小老鼠获救的过程,理解并尊重别人的观点。 3.留意日常生活中的标志,提高安全意识。 教育目标正是通过每一个具体活动落实到幼儿身上的,具体活动目标的积累便构成了近期教育目标、年龄阶段目标乃至教育总目标。新纲要中明确的指出: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以上制定的具体活动目标是为教育总目标服务的,注重能力的培养,通过自主的学习,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其中目标的制定也贯彻了新纲要的精神:目标注重全面性。 三、活动准备 首先,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因此,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

北师大数学第十一册生活中的比导学案

《生活中的比》课堂实录 聊城市民主小学马改华 (课前谈话:刚才欣赏了同学们和陈老师一起研究的《圆的面积》,我发现大家在课堂上都能积极的举手发言,声音洪亮的回答问题,表现的非常棒。这节课,老师期望看到同学们更精彩的表现。)上课!我第一眼看到咱们这些同学,就发现小伙子一个个长得都是那么帅,而小姑娘又都是那么漂亮,我真为你们的父母感到幸福。我也有一个漂亮可爱的女儿,今天我把她的照片带来了,大家想不想看?(出示幻灯片2) 学生观察图片,说自己的看法。 师:观察这些图片,谁想告诉老师些什么?你有什么发现? 生1:这些照片有大有小。 师:对。现在我告诉大家,图片A是照片的原版。其余四张哪几张与A比较像呢? 生2:B。它是把A缩小了 生3:D.它是把A扩大了。 师:那谁能说说C和E为什么不像? 生4:C变胖了,E变瘦了。 师:这些图片都是什么形状?(生:长方形)下面我们研究一下这些长方形。研究长方形我们通常从哪些方面入手?(生:长方形的长宽、面积)那我们观察一下,看这些长方形的长和宽之间有什么关系?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小组的成员。(出示幻灯片3) 学生观察、讨论,教师巡视,了解各小组讨论的情况,并加以引导。学生汇报讨论成果: 生5:长方形A的长和宽分别是B的2倍,面积是B的4倍。 师:对。另外,长方形A的长和宽还分别是D的二分之一。下面咱们看一下,对于长方形A,它的长和宽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6:长是宽的1.5倍。 师:你是怎么得出的? 生6:6÷4 =1.5(师板书) 师:那其他的几个长方形长和宽的关系谁能说一下。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3÷2 =1.5 3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3÷8 = 8 12÷8 =1.5 12÷2 =6 师:现在谁解释一下为什么图片C和E不太像? 生7:因为A、B、D的长都是宽的1.5倍,而C、E不是 师: 说的很好。刚才我们找这些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关系运用的都是除法算式,这节课,我们给这些数的关系再起个新的名字,叫比。板书课题:生活中的比。 出示幻灯片4,学生读出比的意义,教师板书:两个数相除,又叫这两个数的比。 师:根据比的意义,任何两个数相除都可以写成比的形式。 6÷4= 6 : 4 =1.5 | | | | 前比后比 项号项值 仿照老师的写法,谁能把下面这个式子写成比的形式? (生8叙述,师补充板书: 3÷2=3 : 2=1.5 3 3÷8=3 : 8 = 8 生同时说出比的前项后项还有比值。) 谁能上黑板上把这两个式子补充完整?

二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导学案

二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导学案 教学内容:教材30页例2、31页例3和做一做及练习七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实例,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正确判断平移和旋转。 2、利用原有的工具,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3、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区别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法: 观察法与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事例的观察和分析平移与旋转现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教师谈话:同学们,上节我们在游乐场中认识轴对称图形,今天这节,我们继续走进游乐场,去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 播放游乐场动画视频。(视频中包括:开火车、旋转飞机、缆车和滑梯等游乐项目。)

提出观察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看看画面上都有哪些物体在运动,它们是如何运动的?(出示游乐场的情景图:开火车、旋转飞机、缆车和滑梯等)提问:这些项目大家都玩过吗?谁能来玩一玩?(引导学生用手势、身体来模仿这些玩具的玩法。) 学生不能用手势等来表演时,教师可以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表示。 2、这些玩具的运动方法相同吗?你们能根据它们运动方式的不同试着将它们分类吗?(学生汇报的结果可能分成两类。一类是缆车、滑滑梯;另一类是旋转飞机、飓风车。)学生汇报分类的结果,并说一说分类的理由。 3、谈话:你们不但观察得认真,而且还会分类。像缆车、滑滑梯这样的运动叫平移。像旋转飞机、飓风车这样的运动叫旋转。这节,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两种运动。 二、互动探究 1、生活中的平移。 谈话: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像缆车是向前平移,滑滑梯是向斜方向平移,你瞧,这里有一个观光电梯,它是什么运动?(平移) 师:说得真棒,瞧,我们学校的观光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平移。只要是物体或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