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生活中的比》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生活中的比》教案教学目标:1、创设情境,巩固求比值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健康观念。
2、沟通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和分数应用题的内在联系,综合应用知识解答有关应用题。
3、在实际的生活情境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沟通比与分数的内在联系,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再现知识(1)说说生活中有哪些比?学生举例说明。
(2)猜猜老师的身高与体重,并求出比值。
(3)课件出示:我国小学生体重(kg)与身高(cm)的比值正常值为0.18——0.25。
请你算一算自己身高与体重的比值,看看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吗?如果不符合,你打算以后怎么做?学生先自己完成,然后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由于比的有关知识是学生已学过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复习的愿望,因此,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一个让学生猜老师、自己的身高与体重的情境,然后利用所得数据写出体重与身高的比并求出比值,并借助课件向学生渗透健康观念,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是有用的,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二、归纳整理,实施创造课件出示:电饭煲煮饭的情境:谁是父母的小帮手?用电饭煲煮饭,如果水与米的比为3:2,那么1.2千克大米应加多少千克水比较合适?(至少用两种方法解答。
)1、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自由解答。
2、分组交流,总结各自的方法。
3、全班集体订正,沟通比与分数的内在联系。
【设计意图】:本部分内容是借助一个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和解答,沟通分数和比的内在联系,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发散学生的思维,并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创造性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目的。
三、解决问题,整体提高你会算吗?(1)小明的爸爸想给快成熟的柑桔打药水,农药说明书是这样写的:“此药配制时,请将药与水按1:100的浓度配制。
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数学教案
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数学教案
标题: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比的概念,学会求解简单的比例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分析中理解比的概念。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求解简单比例的方法。
2. 难点: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能灵活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比的概念,如同样大小的两个苹果,一个被切成了4份,另一个被切成了6份,引导学生思考两者之间的关系。
2. 新授:
(1)定义比的概念: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讲解比的读法、写法和比值的求法。
(3)举例说明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3. 练习与实践:
设计一系列练习题,包括基础题和提升题,以巩固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作业设计:
设计一些有关比的应用题目,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
五、教学反思:
在课程结束后,反思本次教学的效果,找出优点和不足,为下次教学提供参考。
数学北师大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使学生们对比的应用有了更深刻的体验。但我也注意到,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有时会偏离主题,讨论与比的应用无关的内容。为了提高讨论效率,我需要在今后加强引导,确保讨论围绕主题展开。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比的基本概念。比是表示两个数之间关系的运算,它在分数、除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比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比如,一个水果店老板需要将8斤水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如何按比例分配?通过这个案例,展示比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数学北师大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
一、教学内容
《比的应用》选自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五章“分数与除法”的第三节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教学内容:1.深化对比的概念理解,掌握比的意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2.学会使用比的基本性质,如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3.通过实例,学会解决比的实际问题,如按比例分配、比例尺等;4.能够运用比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如比例计算、简化比等。本节课将围绕这些内容,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比的应用。
此外,学生小组讨论环节,虽然大家积极参与,但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分享成果时表达不够清晰。针对这一点,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帮助他们更准确地传达自己的观点。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意识到需要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尝试设计一些有趣的复习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回顾比的应用知识。
比的认识-完整版公开课教学设计
《比的认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
2、能正确读写比,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会正确求比值;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在生活中发现、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
3、启发学生广泛联系生活实际,充分感受数学知识的美与乐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2、理解比的意义三、教学过程(一)创境激疑1、同学们,同学们,前几天同学们进行的一场篮球赛非常精彩,其中一个场景我用相机记录了下来,你们想看看吗你看:这是照片的原版(照片A)2、现在老师把这张照片变个样,请你仔细观察每次拉动照片的时候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此时老师直接将照片A进行左、右、上、下、对角拉动)3、这些照片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从中我们可以学到那些数学知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生活中的比。
(二)互动解疑1、出示照片B、C、D、E,提出问题:看了这几张照片之后,你认为哪几张与A比较像2、引导学生观察照片A在方格纸上的长是6,宽是4,明确1格就是1。
让学生在小组里探究这些照片的长和宽之间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各抒己见,互相交流。
3、汇报交流,估计学生有以下发现:①照片B的长和宽分别是照片A的。
②照片D的长和宽分别是照片A的2倍。
③照片B和C的长一样,照片C的宽是照片B的4倍。
④照片D和E的长一样,照片D的宽是照片E的4倍等等。
4、出示下表(PPT)对于照片A,它的长和宽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你是怎么得出的学生回答时老师板书:6÷4 =。
对于其他的几张照片的长和宽的关系谁能说一下学生回答的同时,我相应的在PPT的表格上出示。
5、议一议:为什么照片C和E不太像6、归纳总结:刚才我们将照片的长除以宽,或宽除以长,将长方形照片的长和宽进行比较,找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像这样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还有一个新名字,叫什么呢(学生齐读课本第50页第一行的同时板书比的意义。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4页“比的应用”。
【教学目标】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按一定比例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
2、根据题中所给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1、小调查奶和茶的比:3:72、3月12日是植树节,学校把种植42棵小树苗的任务分配给六年级人数相等的三个班,怎样分配才合理?3、李明与黄华合办股份制食品有限公司,李明出资20万元,黄华出资30万元,两年后盈利150万元,怎样分配利润才合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出示课本主题图:幼儿园大班30人,小班20人,把这些橘子分给大班和小班,怎么分合理?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认为怎么分合理?说一说你的分法2、出示题目:这筐橘子按3:2应该怎样分?自学提示:1、可列表、可画图来分。
2、联系比与分数的关系,将本题转化成分数的相关应用题。
3、按自己的想法来做。
(1)六(1)班要举行联欢会,班委决定买12千克水果,据调查,爱吃苹果的同学人数和爱吃梨的人数的比2∶1。
请你算一算,苹果和梨分别买多少千克。
(2)用2份水泥、3份沙子和5份石子配制一种混凝土。
配制4吨这种混凝土,需要水泥、沙子和石子各多少千克?四、谈收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练一练的1题、2题,3题。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我讲授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的应用》,主要就是按比例分配问题。
按比例分配是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
即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与分数的联系,已掌握“平均分”和“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延伸。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生活中的比(8)-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生活中的比(8)-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了解比的基本概念,能够准确地阅读比的大小和比的大小的比较,能够分辨比的大小的关系2.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比的知识,进行日常物品的比较和计算3.能够理解比例的概念,能够准确使用比例教学重点1.比的学习,学生能够准确地掌握比的大小和比的大小的比较2.实际生活中的比的运用,学生能够运用比的知识,进行日常物品的比较和计算3.比例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比例的概念,准确使用比例教学内容1.复习上一节课的知识2.学习生活中的比复习上一节课的知识1.总结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比的基本概念、比的大小比较、比的表达方法等2.通过举例,巩固同学们对比概念的理解学习生活中的比1.导入:教师可以向同学们讲述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同学们感受到生活中比的存在(可以是家里的用电量、食品购物等)2.根据生活中不同的比较对象,可以举一些具体的例子,如:小明家用电量比小红家多/少;这个苹果比那个大/小;这瓶水比那瓶便宜/贵等。
3.针对以上例子,让同学们自己分析比的大小,比的大小比较,比的表达方法等教学方法1.导入课堂: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发问等方式,让同学们对生活中比的存在有所感受,同时也可以引起同学们的注意2.在举例子时,教师要注意举例的对象要和学生的身边生活密切相关,方便同学们理解3.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总结一些实际的例子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学习对象是比和比例,我们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同学们感受到生活中比和比例的存在,同时也让同学们把所学的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认识到比和比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同学们对生活中的比有些困惑,这就需要我们对下一节的教学进行更深入的剖析,在理解上作更细致和明确的解释,使同学们对比的认知进一步加深。
生活中的比评课稿
生活中的比评课稿生活中的比评课稿生活中的比评课稿1《生活中的比》是小学六年级的教学内容。
“比”是本册教材中的重点概念,是建立在学生已学过的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分数的意义及基本性质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而《生活中的比》又是整个章节的起始课,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会直接影响到后面几节课能否顺利有效地进行。
杨老师的教学设计紧贴学习目标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教学流程思路清晰,教学重难点突出。
整个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能主动参与和体验整个教学过程。
杨老师在这一节课中主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遵循“导问题——思问题——解问题”这一基本框架设计每一个问题,学生问题解决和创新表达的欲望强烈,能联系实际,及时迁移并运用比的有关知识。
同时,课件制作精美,能够运用多媒体、电子白板等信息技术手段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有效辅助学习目标的达成。
美中也有遗憾,在教学中有些细节地方处理得不是很到位。
像在教学比的意义时,建议当“比的意义“在学生的头脑中初步建立模型后,继续延伸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也可以用比表示。
还有因为时间原因,习题以下内容包括课堂总结和延伸处理得比较粗糙。
生活中的比评课稿2刘老师教学的内容是六年级数学,课题是《生活中的比》的`第一课时。
整节课,从教案的设计,到课件的准备,双语教学,到最后的课堂教学,总体感觉比较好,重点突出,学生学习效率比较高,最后的效果也很好。
具体评议如下:一、充分体现了IB理念。
从课堂引入到最后结束,始终在渗透IB国际教育非常重视的领域活动和学科交叉。
从领域周学生数学探究过程中的照片开始,既延续了领域活动的成果,让学生感受到,领域活动不仅仅是在领域周进行,而且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丰富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和体育、物理、化学、社会等领域进行了有机的交叉,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课堂教学体现了学生学习为主的原则。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比的认识 第1课时 生活中的比 课件(共26张PPT)
作业1:完成教材P71练一练5、6题。 作业2:完成教材详解项
值
知识提炼
1.两个数相除,又叫作这两个数的比。 2.“∶”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
是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是比的后项。 3.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得到一个数,这个
数就是比值。
小试牛刀 判断对错
(1)体育比赛中的比分可以记作2∶0,所以比的后项可
以是0。
( ×)
(2)16 既可以看成一个分数,又可以看成一个比,还可
1.小兰的身高是1 m,爸爸的身高是170 cm。能 不能说爸爸和小兰身高的比是170:1?为什么?
答:不能。单位不统一,不能直接比,应该化 成相同单位再比。
2.看图回答问题。 (1)你发现这些图形的 长、宽有什么关系? (2)写出几个比。
8∶5 8∶3 4∶3 (答案不唯一)
图片见教材P70
4.你能说一个用3∶4表示的情境吗? 例:上周天气晴天天数和阴天天数的比是3∶4。
第1课时 生活中的比
1.理解比的意义,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 读写比,会求比值,体会认识比的重要性。
(重点)
2.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难点)
观察上面的图片,哪几张图片与A 像?右面这些图片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例题分析
为了找出图B与图A形状相同的原因,可以将 这些长方形画到格子中,如图所示。
以看成一个比值。
(√)
(3)最小的质数与它的倒数的比的比值是1。 ( ×)
小试牛刀 根据下列信息写出比。(选自教材P71练一练第3题)
路程与时间的比是 120∶2 。
付的钱数与买的米数的比是 72∶4 。
(1)谁快?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与反思-6.1生活中的比|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与反思6.1 生活中的比|北师大版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生活中的比》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入研究了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针对《生活中的比》这一章节,我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和目标。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教材中《生活中的比》这一章节展开。
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以及如何进行比的运算。
具体内容包括:比的意义、比的读写、比的计算以及比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读写和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比的计算方法和应用,难点是理解比的概念和比的读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包括比的定义、比的读写、比的计算和比的应用等内容。
2. 实际生活中的图片和实例,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比。
3. 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组实际生活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从而引出比的概念。
2. 讲解:利用PPT课件,详细讲解比的定义、比的读写和比的计算方法。
结合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
3. 练习: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运用比的知识解决问题。
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和反馈,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掌握。
4. 应用: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创造性地提出解决方案。
六、板书设计比的定义比的读写比的计算七、作业设计实例:妈妈买了3个苹果和2个香蕉,苹果和香蕉的比是多少?答案:苹果和香蕉的比是3:2。
实例:小华有20元钱,他买了3个糖果,每个糖果的价格是4元。
请问小华还剩下多少钱?答案:小华还剩下8元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了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学生们在比的读写和计算方面掌握得较好,但在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强调比的应用,并通过更多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比的知识。
北师大版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生活中的比(2)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生活中的比》的教学设计利辛县实验小学:张庆杰教材分析:教材利用“图形的放大、缩小”的情境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在这样的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介绍比的各部分名称。
在“试一试”环节中通过“甘蔗汁和水”、“树高和影长”、“速度”与“水果价格”几个情景内容,让学生充分体会生活中的比,让学生深刻体会比的意义,价值和引入比的必要性,为今后学习比的应用、以及比例的知识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有的已接触或使用过比,并有一些相关的活动经验,但学生对比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形式上。
学生喜欢探索有趣的、自己熟悉的、有挑战性的问题,喜欢探究的、合作的学习方式。
因此,借助“图形的放大与缩小”、“速度”、“价格”等情境,设计了各种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合作与探究,使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背景中逐步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了解比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同学们,都听说过柯南吧?今天我们来看一个与他有关的问题。
出示:某珠宝店发生了一起特大失窃案。
现场只留下一个脚印。
3三名嫌疑人的身高分别是:A:155厘米、B:175厘米、C:190厘米。
名侦探柯南一到,他只是量了量脚印的长为25厘米,就果断地推算出疑犯的身高,从而锁定了真正的罪犯。
你们想知道这里面有什么奥秘吗?他是如何判断的呢?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就会知道其中的奥秘!二、情境导入:出示课本69页情境图。
我们学校的读书月又开始了,今年学校要发展一批小记者,这不淘气报名参加了。
可是在发送照片的过程中出现了照片的变形。
请认真观察这几幅图片,你认为那几张与图A比较像呢?(B和D与A比较像,C太胖了,E太瘦了。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生活中的比(一)》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生活中的比(一)》一、教学目标1.理解比的概念和意义。
2.能够用“比”的形式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进一步认识到数的大小关系。
3.运用比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理解“比”的概念和意义。
2.能够用“比”的形式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三、教学难点1.运用比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向学生出示一组图片,例如两个不同大小的橘子,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让学生思考一下用什么形式来表示这两个橘子的大小关系可能更加准确。
在学生的帮助下,引出比的概念。
2. 讲解比的概念及表示方法1.定义比:比是一个数与另一个数相比所得的商数,用冒号“:”表示。
例如,两只狗的体重比为5:3,表示第一只狗重5千克,第二只狗重3千克。
2.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一些比,例如某天气温为15℃,而昨天气温为10℃,那么今天气温比昨天高多少?可以让学生用“比”的形式来表示,也可以用算式来表示。
3.给学生发一些水果,让学生分组比较各组内水果的重量比,然后用比的形式表示出来。
3. 学生练习1.练习册上的练习题,不要求完成全部,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题目抽查。
2.在生活中找一些例子,让学生用“比”的形式来表示。
4. 教学总结简要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出比的概念,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了练习。
学生参与积极,能够基本理解“比”的概念和表示方法,但在具体问题上运用还有一定的难度。
下一步需要加强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训练,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生活中的比例(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比例(教学设计)北京昌平昌盛园小学崔静教学目标:学生以自学为主,教师为辅,通过网络这个媒介,进行远程讨论、学习,最终掌握按比例解决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重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灵活解题方法,多种解法。
教学设计思想:按比例分配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本课从学生参与的活动开始创设情景,首先让学生对按比例分配的基本解题思路有一个了解,然后利用网络选择的形式着重分析多种解法。
再提供给学生大量的信息(分三个不同的层次),利用网络的交互性使学生进行分层练习。
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有不同的收获。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比例分配的多种解题思路,开拓他们的视野,培养多方面思考问题的能力,另外材料的选择具有代表性,让学生能从中有更多的感受与收获。
教学准备:flash网络课件一份。
课件分成“基本技巧、解法公司、生活中的比例”三个栏目。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出示美丽的树林,情景导入)昌师附小6(3)班和6(4)班的同学去参加植树活动,共植树180棵,六(3)班有40人6(4)班有45人,你认为怎样分配最合理,6(3)班和6(4)班各植树多少棵?解答按比例分配问题的思路是:(1)先求总份数: (2)再求6(3)班植树的棵数(3)求6(4)班植树的棵数。
(4)验算:验算表明,结果是符合题意的,说明列式计算是正确的。
小结:解答按比分配问题的思路,是先求总份数,知道了总份数,再求出每部分量占总份数的几分之几,最后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求出每部分的量,另外,验算是保证解答正确的保证,也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过程。
二、解法公司。
(多种解法)我们知道按比分配比较合理的方法,也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科学实验中经常要把一个数量分成几部分。
步骤:1、请同学们先看一看,试一试你能用几种方法解决。
2、同学互相交流不同的做法。
3、浏览网页,看不同的解法。
“解法公司”考职员“解法公司”顾名思义,是提供解决问题方法的公司。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1课时 生活中的比(1)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1课时生活中的比(1)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叫比及比的概念。
2.理解比的大小关系,能根据要求比较大小,进行简单的比例计算。
3.能够在真实或物化问题中灵活应用比的知识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知道什么叫比及比的概念。
2.能够根据要求比较大小,进行简单的比例计算。
三、教学内容1.绪论本节课将学习“比”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引入生活中常会遇到一些大小关系的问题,例如:哪个更大、哪个更小、哪个重一些等。
请宝贝们举例子说明生活中哪些情况需要比较大小,如何比较。
3.概念讲解比:是同一类物品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比的记法(1)用冒号表示“:”;比的左右两项分别叫作比的“前项”和“后项”。
(2)用分数表示比,前面的分子表示第一个数,后面的分母表示第二个数,即前项∶后项=分子∶分母。
4.讲解范例请指名同学用黑板上的画图解下面的比:五年级有A、B、C三个班,A班学生有50人,B班学生有60人,C班学生有70人,比一下B班和C班的学生人数多少。
解题思路:本题要比较的是B班和C班的学生人数,而A班的学生数量是多少并不重要,所以需要将B班和C班的学生人数相除,得到B班和C班学生数的比值。
解法:B班与C班学生数的比值=60÷70=6÷7,用分数可以简化为6∶7。
5.练习与训练(1)小组竞赛:计算题,在黑板上出5道比的计算题,分别由5个小组作答,第一组答对将得分1分,错的将被扣半分。
出题的方式:•B班与C班学生数的比值=?•甲班与乙班学生数的比值是3∶4,乙班有32个学生,那么甲班有几个学生?•若一趟旅行12天,上午花掉6天,那么上午时间和下午时间的比是多少?•如果一张图片左边的边长是12cm,右边的是18cm,求这种矩形的长宽比。
•体重60.5kg的小A和55kg的小B的体重比是多少?(2)完成作业:完成生活中的比 worksheet。
四、教学方法1.讲解2.练习和训练五、教学用具1.教科书2.计算器3.黑板画笔4.板书笔六、教学评估本课时主要测试学生对比的概念认识以及比的大小关系,计算技能等方面的掌握情况。
《生活中的比》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
《生活中的比》教学反思《生活中的比》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生活中的比》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活中的比》教学反思篇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起始课,生活中的比教学反思。
比和现实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本节课体会比的意义和在生活中的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
要用足用好这些情境,真正达到帮助学生理解比的本质的目的,需要我们对这些素材的呈现顺序和呈现方式做一些教学法的加工。
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在教学内容的处理方面作了以下变动:1、游戏导入:让学生双手同时画一个长方形,然后同桌比比谁画得二个长方形更像。
学生在比较过程中是不能提供实际依据,只能根据目测来判断。
因此给学生一个悬念:我将如何证明我画得更像呢?激起学生兴趣。
同时也为课堂内几幅图像或不像可能根图形的什么有关(长和宽)埋下伏笔。
2、以图片的像或不像为主要教学素材,让学生在讨论中得出长与宽的关系,进而引入比的概念。
这也是在同类量相比的情况下感悟比的概念。
3、以“骑车速度与水果价格”这一生活情境,进一步理解不同类量之间的比。
在每个情境中只研究一组相对应的量的变化规律,这样处理更能凸显比的意义和引入比的必要性。
其次我们也对进行了前测:针对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学习基础以及学习方式方法我都有较全面的了解,他们喜欢探索有趣的、自己熟悉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喜欢探究式、合作式的学习方式;六年级的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的阅读、理解和自学能力,教学反思《生活中的比教学反思》。
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我有意识去设计一些生活中具有趣味性的、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什么是比?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文,从而得出比的概念及比与除法的关系。
《生活中的比》说课稿
《生活中的比》说课稿生活中的比引言概述:生活中的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比较方式,通过比较不同事物的特点和优劣,我们可以更好地做出决策和选择。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生活中的比的应用。
一、比价购物1.1 价格比较:在购物时,我们常常会比较不同商品的价格,以便选择性价比更高的商品。
1.2 品质比较:除了价格,我们还会比较商品的品质,以确保购买到符合自己需求的高品质商品。
1.3 服务比较:在选择购物场所时,我们也会比较不同商家的服务质量,以便享受到更好的购物体验。
二、时间管理2.1 优先级比较:在安排工作和生活时,我们需要比较不同任务的优先级,以便更好地安排时间和资源。
2.2 时间分配比较:我们还需要比较不同活动所需的时间,以便更好地分配时间,合理安排自己的日程。
2.3 效率比较:在完成任务时,我们可以比较不同方法或工具的效率,以便选择最高效的方式完成工作。
三、健康生活3.1 饮食比较:在选择食物时,我们可以比较不同食物的营养成分和热量含量,以便选择更健康的饮食方式。
3.2 运动比较:在选择运动方式时,我们可以比较不同运动项目的消耗热量和身体效果,以便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3.3 心理比较:在处理压力和情绪时,我们可以比较不同的应对方法和心理调节方式,以便选择更适合自己的方法。
四、人际关系4.1 交往比较:在选择朋友和伴侣时,我们可以比较不同人的性格特点和价值观,以便选择与自己相合的人。
4.2 沟通比较:在沟通交流中,我们可以比较不同的沟通方式和技巧,以便提高沟通效果和人际关系质量。
4.3 互助比较:在需要帮助或提供帮助时,我们可以比较不同人的能力和意愿,以便选择合适的互助对象。
五、学习成长5.1 学科比较:在选择学习内容时,我们可以比较不同学科的难度和实用性,以便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向。
5.2 学习方法比较: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比较不同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以便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
5.3 成长比较:在自我评价和发展规划时,我们可以比较自己与他人的成长和进步,以便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教案范文(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教案范文(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教案范文第【1】篇〗首先,我来说一说教材,我讲的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63页比的基本性质,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和分数、比和除法的关系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和除法的商不变的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本节课知识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探索、比较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并会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把一个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抽象概括能力。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向学生进行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并将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探究学习的方法,教学媒体的使用:多媒体。
接着我来说一说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
一、创造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课伊始我询问学生:“同学们喜欢喝蜂蜜水吗?”大部分同学会说愿意并会表示他们愿意喝更甜一些的。
这时我会适时的向学生说明其实小明同学和大家一样也喜欢喝甜的蜂蜜水,这不小明的妈妈给小明准备了两杯蜂蜜水,但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杯,哪杯甜呢?这下难坏了小明,聪明的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他吗?电脑演示多媒体课件演示:第一杯360毫升的水,40毫升蜂蜜;第二杯180毫升的水,20毫升蜂蜜;同学们会兴致盎然,想尽各种办法帮助小明。
有的同学会根据商不变的规律确定选哪杯都可以,因为360毫升的水是40毫升蜂蜜的9倍,180毫升的水是20毫升蜂蜜的9倍即360÷40=180÷20;有的同学会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确定选哪杯都可以,因为40毫升蜂蜜是360毫升水的九分之一,20毫升蜂蜜是180毫升水的九分之一即40/360=20/180,学生会想尽各种办法帮助小明解决这个问题。
这部分的设计意图是每一个学生都是热情的,都是乐于助人的,尤其是愿意帮助同学解决问题,因此一听说帮助同学,学生会产生极大的兴趣兴趣就是学生思维的原动力,只要有兴趣,就会产生创造性的源泉。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比的认识第1课时生活中的比(1)教案北师大版
第1课时生活中的比(1)教材第69~71页内容。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出比的过程,体会认识比的必要性,理解比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理解比的意义,求比值。
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一、谈话导入(出示图)学生观察图片,说自己的看法。
1.研究长方形我们通常从哪些方面入手?(长方形的长、宽、面积)2.观察这些长方形的长和宽之间有什么关系?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小组的成员。
3.学生观察、讨论,教师巡视,了解各小组讨论的情况,并加以引导。
4.学生汇报讨论成果。
5.解释为什么图片C和E不太像。
(因为A、B、D的长都是宽的1.5倍,而C、E不是)6.小结:刚才我们都是用除法计算发现了这些图片像与不像的秘密。
有的同学发现了长方形A、B、D的长都是宽的1.5倍,宽是长的2/3,所以他们比较像;也有同学发现了长方形A的长和宽分别的B的2倍,长方形D的长和宽分别是A的2倍,所以它们比较像。
要使变化后的图形与原来相像,只要把原来的图形按一定的比例进行放大或缩小就可以了,也就是长与宽的商不变,像这样,两个数相除,又叫作这两个数的比。
二、探究新知1.自学教材第69页的“认一认”。
2.交流自学后的收获。
3.让学生自己写出一个比,并说出比各部分的名称。
4.师指板书,请学生观察,比与分数、除法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除法比分数(一种运算) (表示两个 数的关系) (一种数)被除数 前项 分子 (÷)除号 (∶)比号 (—)分数线 除数后项分母 5.用字母表示,强调比的后项不能为0。
三、巩固训练1.联系实际说一说“1∶4”的含义。
2.完成教材第70页“练一练”第2题。
3.完成教材第71页“练一练”第3题,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生活中的比(1) 6∶4=6÷4=64=1.5《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起始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9、50页。
教材简析:《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起始课。
设计了“图形放大缩小”“速度”“水果价格”等生活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比”的意义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已有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知识基础。
高年级学生喜欢探索有趣的、自己熟悉的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所以在教学时,有目的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在丰富的学习情境中逐步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初步了解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会正确求比值。
3、初步了解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4、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教学重点:比的意义;正确读写比;比各部分名称;求比值。
教学难点: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媒体:电脑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2008年在我们的首都北京将举行的盛会是—(学生回答)这是件令我们感到多么自豪的事情啊!
出示实例1:淘气被“2008年北京奥组委”邀请担任现场小记者,需要上交照片,你看:(ppt先出示照片a,接着再出示照片b、c、d、e):照片b、c、d、e是组委会的有关负责人根据需要将淘气的照片有的放大了有的缩小了,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二、探究新知,构建模型。
(一)理解“比”的意义。
1、观察探究(ppt)。
(1)提出问题。
你认为哪几张与原来那张比较像?为什么有的像?有的不像?(生:……)
这些照片的像与不像与照片的什么有关呢?(生:……)
(2)小组探究。
师:为了方便研究,我们把照片放在方格纸上再做研究。
(ppt出示下图)(略)。
(3)汇报交流。
估计学生有以下发现:
①照片d的长和宽分别是照片a的2倍。
②照片b的长和宽分别是照片a的1/2。
③照片b和c的高度一样,照片c的长是照片b的3倍。
④照片e和f的高度一样,照片e的长是照片f的4倍。
⑤6÷4=1.512÷8=1.53÷2=1.5(或4÷6=2/38÷12=2/32÷3=2/3)此时出示下表(ppt)
长方形
长
宽
长是宽的几倍
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a
6
4
b
c
d
e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发现a、b、d三张照片的长都是宽的1.5倍,宽是长的2/3,所以它们比较像。
明确:(师)看来图形要按一定的比例进行放大或缩小,这样放大或缩小后的图与原来的图形才会相像。
2、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数学知识“比”(板书课题:比)
3、引出“比”的概念,理解“比”的意义。
(1)“比”的概念。
什么叫做“比”呢?学生打开课本第50页,齐读最上面一行:比的意义。
(板书: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
(2)理解“比”的意义。
长和宽相除,又叫做长和宽的比;宽和长相除,又叫做宽和长的比。
6和4相除,叫做6和4的比,记作6:4;18和12相除,叫做18和12的比,记作18:12;读作:18比12……。
(二)比的各部分名称,读写比和求比值的方法。
1、介绍比的各部分名称及读、写法
(1)学生再学课本。
(2)汇报交流。
(ppt)
生1:我还能知道比的读、写法以及各部分名称。
生2:我还知道……生3:“:”叫做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和整数来表示。
)(根据板书让学生说说具体每个比中各部分的名称)
(三)生活中的比。
师:凭你的经验和平时的观察,你认为“从我们学校到中山市政府大楼,你认为是跑步快还是骑自行车快?”(生:……)
师:说的都有道理,在奥运会中,有一个比赛项目—马拉松赛,你知道马拉松运动吗?(ppt:马拉松运动起源于公元前490年的古希腊。
赛程由第一届的40公里200米,到第四届奥运会才正式定为42公里195米。
)
1、实例2。
(1)出示情境图(ppt):
1)提出问题:
要比谁快,比什么呢?(生:比速度)要比速度,也就是要求哪个量与哪个量的比?请你算一算,比一比。
2)汇报交流,老师板书:40:2=40÷2=20(千米)
45:3=45÷3=15(千米)
师:马拉松运动员真了不起!跑步的速度比骑自行车的还快。
2、实例3。
师:你喜欢吃苹果吗?欧阳老师特别爱吃苹果。
昨晚逛街的时候,看到了三个卖苹果的摊位,据我观察,质量上没什么差别。
(1)出示情境图(ppt)(略)。
师:你认为老师该去哪个摊位买呢?应该考虑到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认识到:通过比单价也就是比总价与数量的比值大小的方法可以解决问题。
)
1)学生独立思考。
2)全班反馈交流:(ppt)
a:15:3=15÷3=5(元)b:9:2=9÷2=4.5(元)
c:12:3=12÷3=4(元)
(四)介绍比的另一种写法(分数形式)。
(示范书写比“”书写的顺序)
(五)师生探究——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提出问题:(指着板书)请观察,比与除法、分数之间有什么关系没有?
(1)学生独立思考。
(2)小组互相交流。
(3)集体反馈(ppt)。
除法
(一种运算)
比
(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分数
(一种数)
被除数
前项
分子
(÷)
除号
(:)
比号
(—)
分数线
除数
后项
分母
归纳:用字母表示比、除法、分数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a÷b==a:b(b≠0)
注意:比的后项不能为零。
三、拓展运用,巩固新知。
1、生活中的比。
(ppt)
(1)标准的篮球场长和宽的比是28:15。
(2)我国国旗长和宽的比是3:2。
(3)地球上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的比是63:27。
(4)雀巢咖啡是由白砂糖和速溶咖啡按(2):(5)混合而成的。
味道好极了!
(5)你还能举出一些生活中的比吗?
2、读出下面各比,并求出比值。
3:12*5/8*6:2/31/5:1/6
3、填一填。
(1)我们班有男生25人,女生21人,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男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
(),女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
(2)一项工程,甲独做需要5个月完成,乙独做需要6个月完成。
甲、乙两队工作时间的比是(),工效比是()。
(3)甲数是乙数的3倍,可以说成()与()的比是()。
4、写一个比值为1/2的比。
5、课外延伸。
(ppt)
(1)小知识。
各类比赛中的比不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比,它只是一种计分形式,是比较大小的,是相差关系,不是相除关系。
(2)福尔摩斯侦探术。
人的脚长与身高的比1∶7。
福尔摩斯发现一个脚印长25厘米,他可以做出什么样的推断?
四、课堂小结,回顾新知。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书上第49和50页的知识,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结合板书引导学生小结)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