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 课文理解

合集下载

藤野先生课文讲解

藤野先生课文讲解

藤野先生课文讲解
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藤野先生》这篇课文。

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回忆他在日本留学时的老师藤野先生的。

一开始,鲁迅先生就写到了他去日本留学的原因和在东京的见闻。

那里的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让他感到很失望,于是他决定去仙台学医。

在仙台,他遇到了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的外貌很特别,“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藤野先生对鲁迅先生非常关心。

他认真地帮鲁迅先生修改讲义,“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这让鲁迅先生十分感动。

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就像我们在学习中,如果老师认真地批改我们的作业,指出我们的错误,我们是不是也会很感激,并且更努力地学习呢?
比如说,藤野先生还关心鲁迅先生的解剖实习,担心他因为是中国学生而受到不公正的对待。

在课堂上,藤野先生会纠正鲁迅先生画的解剖图,他的严谨认真让鲁迅先生铭记在心。

同学们,从这些细节中,我们能感受到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鲁迅先生后来决定弃医从文,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藤野先生的教诲和关爱。

比如说,当我们遇到一位好老师,他的影响可能会伴随我们一生。

这篇课文通过对藤野先生的描写,表达了鲁迅先生对老师的深深敬意和怀念之情。

不知道大家对这篇课文有没有更深刻的理解啦?
希望同学们能从中学到藤野先生的认真、负责和关爱他人的精神。

1-藤野先生解析

1-藤野先生解析
突出历史教师的粗暴与男性化的外貌特点,与 自己心目中历史教师的印象截然不同,欲扬先抑 ,为下文写历史教师的细腻与学问渊博做铺垫。
13.阅读全文说说历史教师有哪些“独特”之处 ?概括一下历史教师是一个怎样的教师?【分析 人物形象】
独特之处:①不再是传统的讲台教学;②与学 生闲聊中仍能解决学生不懂的历史问题;③敬重 学生。历史教师是一个外表阳光、内涵丰富、学 问渊博、上课生动不呆板、课下与学生相处融洽 、敬重学生的好教师。
8.请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看电影大事促使鲁迅弃医从文。
9.“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 ,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 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一句中包含了哪 几类中国人?
影片中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影片中围观 的看客;讲堂中的“我”。
10.“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固然是低能儿” 这句话中的前后两句有必定的因果关系吗?作者 为什么这么说?
5.对以下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的推断有误的一项
为哪C一项( )
A.“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 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夸大、比方)
B.上野的樱花烂漫的季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 云。(比方)
C.于是点上一枝烟,再连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 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引用)
D.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 鉴,犹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 在标致极了。(反语)
6.这篇文章题为“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上 的篇幅并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而是写了清国留 学生赏樱花、学跳舞,写了从东京到仙台途经的 日暮里和水户,写了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他的优待 ,还写了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和看电影大事。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情节?
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是离开东京前往仙 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写途经日暮里和水户表现了 作者的忧国之情,这是作者学医的主要动机;写仙台 医专职员对自己的优待是为下文写藤野先生做铺垫; 写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是为写藤野先生做反面衬 托;写看电影大事是作者与藤野先生告辞的直接缘由 。总之,全部这些事都与突出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没 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珍贵品质有着亲切关系。

(完整版)藤野先生阅读及答案

(完整版)藤野先生阅读及答案

《藤野先生》阅读及答案一阅读课文1--3段:1.概括选文主要内容:写见到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的所见所感。

2.结合语境说说“标致”和“精通时事”在文中的意思。

“标致”,漂亮,这里是反语,讽刺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精通时事”,这是讽刺的说法,(他们)精通的时事,其实是一些无聊的事。

3.“花下也缺不了成……一座富士山”,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比喻、夸张,极言他们头发形状的高、大,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他们的丑陋形象,讽刺留学生庸俗腐朽的思想品质,表达作者厌恶之情。

4.第3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5.作者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的作用是什么?是作者离开东京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反衬作者忧国忧民的悲愤之情。

6.课文第1段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怎样的情感态度?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厌恶嘲讽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高高耸起、形成富士山、盘得平、油光可鉴、扭几扭、实在是标致极了7.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①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有些...……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还值得去一转常不免...要咚咚地响得震天。

“有时”写并非随时,“去一转”因有几本书买,与下文留学生对比,看出作者到日本学习的目的,表达作者的爱国情感。

“常不免”写经常地跳。

“响得震天”写吵闹声大,描绘留学生会馆污秽,留学生的劣行,表达作者无法抑制的愤慨之情。

②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无非”是只不过的意思,表达对东京的失望之情,引起下文的描写,为离开东京到别的地方去埋下伏笔。

二阅读课文4、5段1.作者记得“日暮里”“水户”的原因?在文中的作用?记得日暮里,也有“日暮乡关何处是”的家国愁思;记得水户,是因为这里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感的抗清志士朱舜水客死之地,表达作者的忧国之情。

表达作者的忧国之情,是作者学医的主要动机。

2.说说对“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这句话的理解。

作者以调侃、幽默的话语推断自己在仙台受到优待的原因。

3.为什么作者用“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来解释他初到仙台受到的优待?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藤野先生》教材理解

《藤野先生》教材理解

《藤野先生》教材理解课文研讨一、整体把握这篇课文是回忆性散文。

1926年8月底,由于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

这篇回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生活的文章,就是在这时期写的。

这篇回忆性散文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作者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文中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本文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记叙。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和把握。

(一)本文的叙述线索。

本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交往的缘起、交往的经过与别后的怀念)为叙事线索,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组织材料。

开头写东京(是作者往仙台见藤野先生的缘由),然后用设问句自然过渡。

接着写初到仙台受到优待(衬托藤野先生),写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除回忆藤野先生这条明线外,本文还有一条内在的暗线,这就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很多材料,如写东京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写赴仙台途中对日暮里和水户的深刻印象,写仙台医专日本“爱国青年”寻衅和看电影事件,写作者弃医从文,都是围绕这条内在的线索来组织的。

因此,文章篇幅虽长,却脉络分明,材料虽多,却井然有序。

(二)人物刻画抓住主要特征,突出精神性格。

文中具体写了四件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

1.主动关心“我”的学习,认真为“我”改讲义。

文中写道:“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

”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关注“我”,并主动问“我”上课的“讲义”能否抄下来,要“我”拿出所抄的讲义给他看,而且,“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

”对“我”的讲义,“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这些事情表现了藤野先生自始至终认真负责的精神。

2.为“我”改正解剖图。

藤野先生节选阅读答案

藤野先生节选阅读答案

藤野先生节选阅读答案篇一:藤野先生练习及答案藤野先生练习及答案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 )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yì yáng dùn cuò()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 )痛疾的文.字。

(1)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

答案:piē 抑扬顿挫wù(2)文段中画线的“正人君子”一词该如何理解?答案: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

(3)文段中画线的“良心”指什么?答案:指鲁迅先生的爱国之心,继续与反动势力斗争之心。

2.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除下帽来,油光可鉴。

.(2)实在标致极了。

..(3)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

.(4)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参考答案:(1)照。

(2)漂亮,这里是反语,用来讽刺。

(3)这里是动词,放映。

(4) 形容对某人某事厌恶、痛恨到极点。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感情色彩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清国留学生”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B.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C.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D.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解析:A、B、D三项中的加点词语都是褒义词贬用,只有C项是用了词语的本义。

答案:C4.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藤野先生》属于小说,所以文中的“我”指的不是鲁迅先生。

( )(2)作者描写藤野先生的外貌时,抓住人物的特点,用白描的手法,刻画出了一个普通平易、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

( )(3)《藤野先生》的主题:表现作者献身祖国人民,不畏艰苦、不断探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革命精神。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讲义第06课藤野先生(学生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讲义第06课藤野先生(学生版+解析)

第06课 藤野先生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1.了解回忆性散文的特点,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解作者情感。

2.理解回忆性散文的叙事特点,学习通过典型事件来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

1、能够通过阅读课文提取有用信息,理清行文思路,概括事件。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特征和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3、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情、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和重视中日友情、毫无民族偏见的精神;学习鲁迅先生将个人的志愿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

知识点01 回忆性散文1.概念文艺性散文以散文的基本形态为基础,在叙述上用回忆过去的方式,对过去发生的事件进行记叙和描写。

2.特点基本特点:(1)片段式的,不追求完整性;(2)具有双重视角,一是体验主体——过去的“我”,二是回忆主体——现在的“我”,即文章中既有“当时的我”的感受,也有“现在的我”的感受。

知识点02 作者、背景、文题、主旨1、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鲁迅是他的笔名。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知识精讲目标导航记》,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华盖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坟》等。

2、背景链接本文选自《朝花夕拾》。

1902年,鲁迅怀着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理想,去日本留学,在东京的弘文学院补习日文。

1904年,转赴仙台,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医。

藤野先生这时正在该校任解剖学教授。

鲁迅在此认识了这位日本学者,并且同他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

这篇散文写于1926年10月12日,当时鲁迅正遭受北洋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迫害,从北京南下,来到厦门大学任教,这篇回忆他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生活的散文,就是在这时期写的。

3、文题解读标题点明了文章记叙的中心人物。

《藤野先生》的课内阅读理解

《藤野先生》的课内阅读理解

藤野先生阅读理解1、课文据地点的转移可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1 - 3 ):写见到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所见所感。

第二部分( 4 - 35 ):写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别。

第三部分(36 - 38 ):写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和行动。

2、1-5、24-31段没怎么提先生,删去如何?1-2段: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是作者离东京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

4段:写途经日暮里和水户表现作者爱国之情,作者在藤野先生教导下刻苦学医主要动机。

5段:写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作者的“优待”,对写藤野先生作正面陪衬。

24-28写日本“爱国青年”寻衅(匿名信事件),对藤野先生作反面衬托。

29-31写课堂上看电影,是作者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

均贯穿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弃医从文的原因:匿名信事件——个人与祖国尊严受到侵犯看电影事件——思想受极大震动,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

4、小结:写作特点及思想情感文章以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以爱国主义思想为暗线,回忆了作者与藤野先生相识、离别的往事,歌颂了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也展示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历程,洋溢着作者深沉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一)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1、概括本文段的主要内容。

在东京的所见所闻2、“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中的“无非”是什么意思?表现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样”指代什么?这一句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答:“无非”是只不过的意思;“这样”指清国留学生在东京赏樱花、不中不洋的打扮、学跳舞不学无术的种种丑行;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嘲讽和失望,引起下文对清留学生丑态的描写.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㈠也有解散辫子……实在标致极了。

(这表明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怎样的情感与态度?从句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答:表明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嘲讽。

《藤野先生》课文讲解

《藤野先生》课文讲解

《藤野先生》课文讲解【课文讲解】①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无非”意为“只,不外乎”,“这样”指“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这表达出作者对东京的失望、不满之情,引出下文对“清国留学生”的描写,为下文鲁迅离开东京埋下伏笔。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运用比喻的修辞和环境描写,把“樱花”比作“绯红的轻云”,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樱花的美丽、上野环境的优雅。

)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作者将“清国留学生”头上盘着的辫子把学生制帽顶得高高耸起的形态比作“一座富士山”,还把还把潘得平的辫子说成是“小姑娘的发髻”,这些都突出了“清国留学生”打扮的怪异、庸俗。

并且,他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更突显其滑稽可笑。

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以游逛为务、附庸风雅行为的厌恶和嘲讽。

)实在标致极..了。

(运用反语的修辞手法,“标致”就是丑陋的意思,强烈地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丑态,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憎恶之情。

)(辫子已经成为清朝臣民愚昧、落后象征,这些留日学生有的依偎于新思潮和旧势力之间,用帽子遮挡自己的辫子,却又不肯真正剪掉;有的更是招摇过市,丑态毕露。

作者抓住辫子这个细节,用夸张手法、揶揄的口吻,对他们盘辫子进行描写,揭示了这些留学生庸俗麻木的本质,也表达了对他们的厌恶之情。

)【随文探究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与下文哪些话相呼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与“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相呼应。

这感慨良多的一句话里包含了作者失望、痛苦、厌恶等复杂的感情,反衬出一个爱国志士忧国忧民的悲愤之情。

②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

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侧面描写,“咚咚咚地响得震天”“满房烟尘斗乱”,写出了留学生会馆的乌烟瘴气,从侧面烘托出这些留学生的不务正业。

藤野先生说课稿3篇

藤野先生说课稿3篇

藤野先生说课稿3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文档、教学教案、企业文案、求职面试、实习范文、法律文书、演讲发言、范文模板、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xperiences, job reports, work reports, resignation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es, lesson plan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藤野先生说课稿3篇藤野先生说课稿1说教材1、对课文的理解:该课文是八年级下期语文第一单元的一篇文章,本单元的主题是追述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是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生活侧面,揭示人生意义。

《藤野先生》课文详解(含课后习题)

《藤野先生》课文详解(含课后习题)

《藤野先生》课文详解一、作品背景1902年,鲁迅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离别祖国,到日本留学。

期间结识了藤野先生,并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

这篇散文写于1926年10月12日,当时鲁迅正遭受北洋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迫害,从北京南下,来到厦门大学任教,作此文予以怀念藤野先生。

二、作者简介《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我国伟大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础。

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

代表作小说集《狂人日记》《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散文集《朝花夕拾》。

三、主题概述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通过回忆作者在日本留学期间同藤野先生交往的生活片段,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真挚和深沉的怀念,同时追忆了作者弃医从文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同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线索结构1、线索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线:爱国情2、结构第一部分(1~3):写“我”在东京的见闻感受,交代转到仙台学医的原因。

第二部分(4~35):写“我”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处的经过以及弃医学文的原因。

第三部分(36~38):写“我”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

五、重点字词畸(jī)形不逊(xùn)绯(fēi)红发髻(jì)芦荟(lúhuì)驿(yì)站教诲(huì)芋梗(yùgěng)汤杳(yǎo)无消息油光可鉴(jiàn)抑扬(yìyáng)顿挫六、鉴赏品读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描写了清国留学生恶浊庸俗的生活,流露出作者矛盾、失望、痛苦、厌恶的复杂情绪,反衬一个爱国志士忧国忧民的悲愤。

《藤野先生》文本解读

《藤野先生》文本解读

《藤野先生》文本解读(1)时代背景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1906年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段。

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

1904—1906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原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来实现救人救国的人生梦想。

可鲁迅最终并没有成为一名医生,他后来放弃了医学,开始从事文学活动,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

1900年,帝国主义国家为了镇压义和团起义,维护在中国的利益,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沉痛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

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

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政治体制的进步,但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先天不足和后天畸形发展,资产阶级没有真正掌握实权,所以这种所谓的民主体制实际上只是地主阶级为扼制革命而采取的自救措施.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继续陷于苦难的深渊。

这篇课文是回忆性散文。

1926年8月底,由于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

这篇回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生活的文章,就是在这时期写的。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藤野先生》PPT课文课件说课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藤野先生》PPT课文课件说课

弃医从文的原因
重民思看
挫 伤
族 自 尊 心
想 受 极 大
电 影 事
受震件
爱 国
到动
严,
受个匿
到人名
侵 犯
与 祖 国 的
信 事 件


在东京 所见所闻---- 憎恶至极 日暮里、水户-----敬仰忧国 匿名信事件----愤慨心酸
看电影事件----悲愤震动 弃医从文----忧国忧民
暗线 感情线索
双线结构:
写作背景
1902年4月,鲁迅到日本留学。先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1904年8 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想用医学“救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 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为反压迫、反侵略的斗争出力;还想以 医学作为宣传新思想的工具,启发人们对社会改革的信仰,达到改造国家 的目的。但是现实的教育,使他终于认识到“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重 要的是改变人们的精神。后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 危亡。鲁迅在仙台医专学习期间,结识了藤野先生,并与之建立了深挚的 情谊。
所见所闻 ——
樱花美丽,环境美好 清国留学生的怪异 不学无术 思想腐朽
修辞:夸张、比喻、 反语

感 ——
厌恶和嘲讽 不屑与之为伍
作 用 —— 初步体现作者的爱国思想, 为下文作者离开东京做铺垫。
去仙台
作者在仙台只记得日暮里和水户 的原因是什么?
去仙台
日暮里:触发思家忧国之情
爱国
水户:反清志士客死之地
添改讲义 纠正解剖图 关心解剖实习 了解裹脚
正直热忱、工作认真负 责、一丝不苟
严格要求、循循善诱、 尊重科学
真诚关怀、正直无 私、热情
认真求实的精神 严谨的治学态度

论文:统编语文教材《藤野先生》的理解及设计

论文:统编语文教材《藤野先生》的理解及设计

论文:统编语文教材《藤野先生》的理解及设计一、课文理解:《藤野先生》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第5课,是一篇精读课文。

《藤野先生》是一篇传统课文,是鲁迅对20世纪初自己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经历的回顾,重点叙述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热情地歌颂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洋溢着作者一腔的爱国之情。

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能学到叙事性文章的写法,也能从中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

鲁迅的文章大多含蓄难懂,加之本文篇幅较长,主题较深,情节简单,很难吸引住学生。

应如何高效地完成授课任务,如何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呢?本设计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做的:首先,长文短教。

将此文压缩为两课时,即:一课时分析藤野先生这一人物形象,一课时领会鲁迅的爱国之情。

其次,难文浅教。

从分析事例入手,引导学生领会鲁迅的爱国之情,降低理解主题的难度。

这两点设计是在研读课文,抓住典型事件,扣住文章线索的基础上完成的。

抓住典型事例分析人物形象,才实现了长文短教;巧解线索(两条线索),才实现了难文浅教;由浅及深,深入浅出地从微言看大义,让学生领会文章的精髓。

教学过程中,既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提升,又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教师点拨到位,学生探究深刻,能够做到学以致用。

二、设计思想(一)、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有主见,他们对于作品内容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概括、分析能力,但看问题往往不够客观、全面、深入。

不过,他们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好胜心强。

倘若教师在班级中创设交流、探索、合作的良好氛围,在教学中“还政于民”,引导得当,学生定会从中获得感悟,得到教益的。

(二)、设计理念: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总目标“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设计。

在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同时,展开横向思维,读懂事件与主题的关系;在引导学生欣赏名家作品的同时,使学生受到前人高尚情操的熏陶,达到既学读书又学做人的目的。

本文篇幅较长,涉及的人和事较多。

藤野先生解读

藤野先生解读

藤野先生解读《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的一篇著名散文,写于1926年10月12日,当时鲁迅先生正在遭受北洋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迫害,从北京南下,来到厦门大学任教。

这篇文章回忆了鲁迅先生在东京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和离别,以及他弃医从文的原因。

文章开篇描述了鲁迅先生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特别是他对清国留学生的态度。

鲁迅用“标致”一词形容了这些留学生,但随后使用了反语表达出他对这些留学生的不满和厌恶。

这一部分体现了鲁迅对弱国国民的辛酸和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的感受。

随后,文章描写了鲁迅先生与藤野先生的相识和相处。

藤野先生在生活上并不讲究,但他的教学却非常认真,对鲁迅先生也非常关心。

藤野先生不修边幅,但他的博学和教学能力却让鲁迅先生非常敬佩。

这一部分描述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认真教学的态度。

在文章的第三部分,鲁迅先生讲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原因。

他意识到学医只能治疗身体上的痛苦,而不能治愈心灵上的疾病。

只有通过写作,才能唤醒国人的意识,推动社会进步。

因此,他选择了离开仙台,离开藤野先生,回到中国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涯。

这一部分体现了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他对国家的热爱。

最后,文章表达了鲁迅先生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

尽管他们已经分别多年,但鲁迅先生的心中仍然深深地记着藤野先生的教诲和关心。

这一部分体现了鲁迅先生对藤野先生的感激之情和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总体来说,《藤野先生》是一篇充满情感和深意的文章。

它表达了鲁迅先生对藤野先生的敬重和怀念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忠诚。

这篇文章也启示我们,作为一名教育者,应该以藤野先生为榜样,以高尚的品质和认真的教学态度来教育学生。

1《藤野先生》.讲解

1《藤野先生》.讲解

4.精读第38段,思考: “良心发现”指 作者热爱祖国、勇于斗争的思想受到触动。 “增加勇气”指
作者长期遭受反动势力的迫害,一想 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中国的希望,便增 加了勇气。 “正人君子”指
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反动政府的御用 文人。
这句话有什么意思?这样一来的结尾有 何作用?
这句话的意思是作者决心以笔做刀枪,与 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中国的光明继续奋斗。
(3)匿名信和看电影事件促成作者弃医从文的 转变,对这两件事的叙述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匿名信事件中作者有意揭示日本“爱国 青年”的荒谬逻辑,表现在遭受屈辱后极力辛 酸和愤懑的感情。看电影事件反映作者难以 抑制的激愤。第一件事侧重写弱国国民受人 歧视,从而激发作者立志使自己祖国富强的志 向,第二件事写中国国民的不觉悟------这是造 成民族衰弱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两件事促使作 者弃医从文。
2.精读第5语段,思考: (1)初到仙台的“我”受到优待,究其原因是 “物以稀为贵”,句中的“大概”可以用“因 为”替代吗? “大概”表示推测,与句末语气的“罢”合用, 更加强了不肯定语气。作者用诙谐的口气猜 测他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有自谦、自喜、 感激之情。但推断为“物以稀为贵”,包含一 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同时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 族自尊心。“因为”表达不出这层意味。
鲁迅生活的绍兴河埠(bù)
鲁迅(1881—1936) 生于浙江绍兴,原 名周树人,字豫才, 自第一篇小说《狂 人日记》开始用鲁 迅作笔名。
著名作品集有《野草 》《朝花夕拾》《呐 喊》《彷徨》 《华盖集》《坟》等 。本文选自散文集 《朝花夕拾》。
1902年4月到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

语。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 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课文藤野先生主要内容

课文藤野先生主要内容

课文藤野先生主要内容《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的一篇著名散文,讲述了作者在留学期间与他的老师藤野先生的交往和深厚的感情。

文章通过回忆藤野先生的言行举止,展现了他高尚的品质和深厚的学识,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深深热爱和对国民劣根性的深刻反思。

文章的主要内容如下:一、背景介绍文章一开始,鲁迅先生就交代了自己在东京留学的经历。

在那里,他受到了日本学生的歧视和排斥,深刻感受到了作为弱国子民的屈辱。

这使得他对国民劣根性有了深刻的反思,也激发了他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二、藤野先生的出场在仙台,鲁迅遇到了他的老师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是一个认真负责的医生,他不仅关心病人的健康,也关心他们的生活。

他对待工作一丝不苟,严格要求自己,同时也非常关心学生。

三、与藤野先生的交往鲁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上的学习:藤野先生在课堂上讲解了医学知识,同时也通过实际行动向学生展示了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医生。

他的严谨和认真态度对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实验室里的实践:在实验室里,藤野先生严格要求学生,让他们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在这里,鲁迅第一次接触到了人体解剖学,并通过实践加深了对医学知识的理解。

3.生活上的关心:除了在学业上给予帮助,藤野先生还关心鲁迅的生活。

他了解到鲁迅因为经济原因而不能购买足够的营养品,便主动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

四、对藤野先生的感激和敬仰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和敬仰之情在文章中表露无遗。

他感激藤野先生对自己的关心和帮助,尊敬他的高尚品质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在与藤野先生离别之际,鲁迅写下了这篇文章,表达了他对老师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五、结尾和启示文章以鲁迅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思念作结。

虽然时间和空间已经改变了他们相遇的场景和人世间的诸多变化,但鲁迅始终铭记着藤野先生的教诲和帮助,这些对他的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这篇文章也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启示:一个好的老师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应该珍视并感激这样的老师。

藤野先生内容教学讲解

藤野先生内容教学讲解

藤野先生一.教材分析《藤野先生》是八年级下期语文第一单元的一篇文章,本单元的主题是追述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是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生活侧面,揭示人生意义.《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早年留学日本期间,正值日俄战争,许多日本人深受狭隘民族主义的毒害,鲁迅深切感受到毫不受恶劣空气藤野先生人格的伟大,怀着感激的心情,颂扬了他的师德,颂扬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鲁迅原来想走“学医救国”的道路,但“匿名信风波”和“电影事件”极大地伤害了他的民族自尊心,使鲁迅认识到要拯救国家,就要医治国民的麻木、愚昧,这就需要用文艺唤醒沉睡的国民.于是他决定弃医从文.这一举动正是作者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表现.我们也知道初中的学生也正处于自我意识觉醒,青春叛逆时期,让他们了解名人、伟人的经历,理解他们的人格魅力和人生追求,可以唤起学生内心美好的情感,引导他们思考自己的追求.二.学情分析本文篇幅较长,涉及的人和事较多,学生学习有一定困难.教学需要2个课时.如果讲课时面面俱到,势必会顾此失彼,给学生“零碎”的感觉.这就要求教师从总体上把握课文,突出重点、难点.在这篇文章的两个重点中,和藤野先生的交往是叙事线索,学生比较好把握,所以应把攻克“感受藤野先生高贵品质”当做重点,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体会鲁迅的爱国主义精神.从易到难地掌握本文的两个重点.而课堂要真正地成为学生的课堂,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此,我设计一中心“问题”促使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法,在合作交流中完成对课文的解读,引导学生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但要领会鲁迅的爱国主义情感,课文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的词语、句子,就必须让学生通过多种朗读获得体验.三.教学目标1、100%的学生把握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2、85%体会鲁迅语言的感情色彩和风格特点.3、80%学会选取典型事件,抓住主要特征,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作者留学日本的情况、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和本文的写作背景.2.把握课文的组织结构,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教学难点:掌握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课前准备1.可引导学生课下观看中央10套的8集电视专题片节目《先生鲁迅》2.整理学过的鲁迅先生的作品.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感情调节:学过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我们了解到三味书屋中的老先生虽然施行的是封建书塾教育,但思想还算开明,因此,鲁迅对他“很恭敬”.虽是“很恭敬”,但并不是很有感情.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一位日本医专的教授,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鲁迅对他的感情又是如何呢?让我们一起走访《藤野先生》吧!(板书课题)任务一:预习检测,夯实基础(一)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1.学生交流预习时标注出的难字难词.需要注意的字词列举如下:绯(fēi)红:鲜红. 流言:流传的毫无根据的坏话. 瞥(pīe)见:很快地看一下. 畸(jī)形:不正常的形状. 遗民:a.留下的在国外的人;b.改朝换代后仍效忠前一朝代的人;c.大乱后遗留下来的人民. 不逊(Xùn):不客气;无礼貌;骄傲、蛮横. 美其名曰:(把不美的事物)美化它的名字叫.(二)检查作家作品掌握情况:1、学生介绍鲁迅其人及作品. 1881年诞生于浙江省绍兴县城一个逐渐没落的封建家庭.1936年病逝于上海.原名周树人,鲁迅是他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开始用的笔名,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人.我们在初中学过他的作品有《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阿长和<山海经>》、《社戏》.2、《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题意为“早晨的花到了傍晚才拾起来”,是鲁迅在中年以后回忆自己青少年时的经历感受的集子,原题是《旧事重提》,这组散文,是浸透着儿时故乡瓜果的清新甜美滋味的小品,鲁迅把这美好的回忆散文,比作一组晨光里绽开的花朵,拾来自赏、自慰,而并不是直接为了战斗.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一曲少年时代生活的恋歌,而不是投向敌人的投枪和匕首.我们前面提到的《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阿长和<山海经>》都是选自这一本集子.任务二:了解作者的留学目的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1904—1906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原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来实现治病救人,救人救国的人生梦想.可鲁迅最终并没有成为一名医生,他后来放弃了医学,于1906年到东京开始从事文学活动,1910年回国后,继续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成为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过渡: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阅读这篇课文.任务三:自学,整体感知,理清结构1.这篇散文是以什么顺序记叙的?又是以什么作为中心记叙的? 以什么为线索来记叙的?2.注意:文章变换了几个地点?3.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并说说各部分的大意.任务四:回顾知识,即时检测订正作业中配练第一大题答案,巩固基础知识结束语:本节课,我们了解了有关的基础知识,理清了结构,下节课我们继续深入研讨本课的主题,深入了解一下藤野先生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作者为什么对他充满了敬意.。

藤野先生重点解析

藤野先生重点解析

《藤野先生》重点解析1 字音辨读。

2 辨别形似字。

3 词义辨析。

①模胡:一般指不分明、不清楚。

例:他神志模胡、言语不清。

文中指马虎、不讲究。

②名目:一般义为名称、种类。

例:名目繁多。

文中指名字、地名。

③掌故:通常指历史上的人物事迹、制度沿革等。

如:文坛掌故。

文中指学校里发生过的一些事情。

④讲演:指在公开场合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最后一次讲演。

文中指连演带说地叙述。

⑤讲义:现在通常指为讲课而编写的教材。

文中有时指讲课的内容,如:“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有时则指听课笔记,如:“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

”⑥照相:动词,即拍照。

文中为名词,意即照片。

4 选取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

(帮助完成练习一)文芯咛逍戳?个典型事例,从不同侧面表现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添改讲义,表现其工作认真负责;纠正解剖图,表现其对学生要求严格;关心解剖实习,表现其热情诚恳;了解女人裹脚,表现其求实精神。

5 写人要抓住特征。

(帮助完成练习四)写藤野先生,写他的“黑瘦”、“八字须”、“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戴着眼睛,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衣着“模胡”,活画出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

写“清国留学生”,抓住盘辫子、学跳舞等细节反映他们庸俗的思想本质。

清末,仁人志士以剪辫子表示与清王朝决裂,而这些留洋学生既要赶时髦,又要表示忠于腐朽的清王朝,只有盘起辫子。

6 语言的感情色彩。

(帮助完成练习七)本文语言表现力强,有些看似平淡无奇的语句,却表达子强烈的感情。

①反语。

反语,讽刺性强,可表达强烈的感情。

如“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精通时事即讽刺那些满脑子装满无聊事情的人;写清国留学生盘的辫子“实在标致极了”,以辫子的“标致”讽刺他们庸俗无聊。

这些反语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清朝留学生的鄙夷与反感。

②引用。

引用对方的语言,进一步归谬,同样可表达强烈的感情。

如“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

”这里引用帝国主义对弱国人的一种轻蔑说法,在本无因果关系的“弱国”、“低能儿”之间加“所以”,再用“当然”加以强调,深刻揭露了这种逻辑的荒谬。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
2、留级学生是怎么说藤野先生的?这是怎样的描 写角度?
(第9自然段)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 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被 别人疑心是扒手。 侧面描写
3、从这两段的描写,可以看出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 的人?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为下文描写藤野先生 的优秀品质作了反衬。
整体感知
1、通读全文,标好自然段 2、找出文中地点的变化,了解作者的行踪
到仙台前(东京)
在仙台
离开仙台
3、本文依据时间和地点的转移组织材料,请按 “到仙台前”,“在仙台”,“离开仙台”, 给文章划分段落,归纳段意。
⑴第 1-3 段: 写认识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的见
闻和感受,交代去仙台的原因。
写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⑵第 4-35 段: (相识、相处、离别)。 写离别藤野先生后对他的怀念 ⑶第 36-38 段:和感激之情。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那抑扬顿挫的话音总会在那深邃的夜里,萦绕在我的耳边, 特别是在我疲倦想偷懒之时。 怎能相忘?岂敢相忘?在那樱花烂漫的国度里,在我漂洋过海却万般无奈之时,我遇见了 你——野藤先生,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的一位先生。 不管你的衣服穿得多模糊,不管你的领结有没有带,不管后排的留级生对你的品头论足有多 大声,我都不敢放松,因为我知道我的日语水平有限,因为我知道我的责任很重。即使如此,我 的讲义还是错漏百出,当从藤野先生你手里拿回来一看时,我不禁吃了一惊。才学习一个星期, 就存在如此之多的问题。我心里又来了一种莫名其妙的不安,但更多的却是感激。这种感觉我每 周都体验一次,因为先生每周帮我添改讲义一次。 可惜那时我不太用功,有时也很任性。不仅文字笔记有脱漏情况,就连依葫芦画瓢的解剖图也把 血管画移了位。 “你把这血管移了一点位置,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看来你的绘画本领真不错。然而解剖图一 定要照实物画,这是尊重事实,尊重科学。” 我心里在咕嘀:实情如何我自然知道,还不是差那么一点点? 我只有口里连声诺诺,点头答应。 “给你一个充分发挥绘画天份的机会。你可以画一幅图画给我吗?”藤野先生似乎和我开起 了玩笑,“这次你真的要把实情改一改。把我的肖像画下来,总不能把我的胡须画得那么乱吧, 能不能不把我画得又瘦又黑?连同修改好的解剖图一同交来给我,可以吗?” 黑瘦的脸,八字须,戴着眼镜。至今仍留在我的记忆。可惜我当时没有完成他的要求,就连 分别时他要求我送他一张照片也没有办到。 为什么我总是让他失望?难道只有这样才能让他记住我吗? 在内疚中,我又一次想起了你,阔别多年的藤野先生,你在他乡还好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义;“我”的讲义错误多,让先生费神
18、“实物是那样,我们没法改换它”这句 科学严谨 话反映了藤野先生对学生的 和对科学的 态度。 19、由上文段可以反映“我”对藤野先生相 处的前两件事的态度是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 不安与感激;还不服气 (用原文回答) 20、“我”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后两件事分别 求实 热情诚恳; 体现了藤野先生① 和② 的高贵精神。 21、本文段主要采用 语言、行动 的描写方法来表 现人物形象。 22、本文段的记叙顺序是 顺叙
(六)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38、用简洁的语言概括1、2自然段写了什么事情? 写了“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和学跳舞的事情。 39、上文对“清国留学生”的描写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比喻、夸张和反语 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失望 和厌恶之情。 40、结合全文分析,第3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起过渡作用,引出作者前往仙台学医和与藤野先生结识、 相处的内容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7—12题。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可惜每天总要喝 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7、鲁迅去仙台的途中谈及日暮里、水户这 两处驿站,用意是 表达自己的爱国主义的情感 。 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尊为“胶菜”,福 野生着的芦荟到了北京美其名月“龙舌 8、“物以稀为贵”具体表现 “ 9、“我在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中的 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 “这样的优待”具体指 为我的食宿操心 反映日本人民的友好热情, 正衬藤野先生的精神品质 10、本文段写在仙台受到优待,作用是 。 《藤野先生》 11、本文段选自 ,作者是我国著 的 、 、 。 鲁迅,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2、本文段在全文内容?结构上的作用是什 为全文奠定爱国主义的感情基调铺垫下文;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么?
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3—22题。 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 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13、概括本文段的主要内容 “我“与藤野先生的相处 14、“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他所担任的功课”中的“这 “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尾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也都一一订正 样”是指 1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段“我”和藤野先生相处的 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图;了解裹脚 四件事。 16、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心是见诸行动的,而且极为认 真负责的,这从他看鲁迅抄的讲义中得到了具体的体现。 第二三天 其中最能表现“及时”的词语是 ;最能体现“全面” 从头到尾 ;最能体现“细致”的词语是 一一订正 的词语是 ;最能体 一直 现“始终如一”的词语是 。 17、“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一惊,同时感到一种不 安和感激”,“我”因何“吃了一惊” “我”又因何 藤野先生竟然为一个外国留学生细心地添改 “感到一种不安”
“那时”:看电影时。“那地”: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的讲堂里。
(五)阅读下面文字,回答31—37题。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 的文字。
为了 wèi 31、文段第1段第1个“为”的正确读音是 ,意思是 ; 被 第2个“为”的正确读音是 ,意思是 。 wéi 32、文中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结合对全 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真诚关心和帮助中国留学生 文的理解,请简述其原因。 33、为什么“为中国”,“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是“小而言之”; “为学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是“大而言之”? “小而言之”是为了中国的进步,指一个国家;“大而言之”指为 学术、为科学,指的是人类进步 34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本文主要采用的表达方式是 记叙、抒情、议论 。 35、作者对藤野先生怀念的具体行为 是 收藏讲义、悬挂照相、继续写作 、 、 。 36、“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的含义是 自己的爱国思想和斗争精神受到触动而增加斗争的勇气和力量 37、“正人君子”具体指为军阀政客张目的反动文人 它所用的 反语 ,表现作者 修辞是 的思想感情。 憎恨与讽刺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6题。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1、概括本文段的主要内容 。 1、在东京的所见所闻 2、“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中的“无非”的意思是 , 2、只不过 失望 表现了“我”的 思想感情。 3、本文段主要针对清国留学生的 外貌 和动作 进行描叙,表现 了作者的 憎恶、讽刺的思想感情,其中从 标致 这个词中可以看 出,它运用的修辞是反语。 4、本文段描述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方式,表现了清国留学 生 的丑恶灵魂。4、行尸走肉、醉生梦死 5、从本文段可以看出鲁迅离开东京去仙台的原因 5、看不惯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醉生梦死的生活方式 是 。 6、文段最后一句话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是 。 6、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四)阅读下面文字,回答23—30题。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23、概括本文段的主要内容 。 24、“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这句话中的两个分句有必然的 看电影事件 因果关系吗?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25、“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说明 ; 没有,是为了揭露这种逻辑的荒谬,表达愤慨的感情 “这一声”指 ;作者觉得刺耳的原因是 。 这种现象带有普遍性,拯救民族的灵魂刻不容 26、“他们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的含义是 “万岁” 伤害了民族自尊心 其中“何尝”的词性是 ,对表达句义的作用是 。 生命看热闹的人完全丧失了民族自尊心 27、“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中的“那时那地”具 副 用诘问语气加强肯定 指 ; 联系全文,“我的意见”是指 ;“变化了”的具体内容 学医救国 弃医从文 是 , 爱国主义 表现了鲁迅 的精神。 不可压抑的激愤 28、“呜呼,无法可想”后的感叹号传达出 的感情。 29、“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中的“中国人”即将被日军枪毙的中国人及围着 记叙、议论 的一群中国人和课堂里的“我” 指 。 30、这段文字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