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成语带动文言文

合集下载

利用成语学习古文学与文言知识

利用成语学习古文学与文言知识

利用成语学习古文学与文言知识成语是人们相沿习用的意义完整、结构定型、表达精炼、含意丰富的固定词组。

多为四字格。

如“知己知彼”、“南辕北辙”、“防微杜渐”等;不是四字的较少,如“五十步笑百步”、“欲速则不达”、“醉翁之意不在酒”等£在成语中蕴藏着古文学与文言知识,我们在教学中要加强成语教学。

一、了解成语的来源,学习古文学知识成语大都有一定的出处。

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都是古代的寓言。

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都是历史上的故事,至于截取古书的文句用为四字成语的更为普遍。

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举一反三”取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赏笙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丁•胸中”。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其他采用古人文章成句的也为数很多。

如“星罗棋布”原作“星罗云布”,语出班固《两都赋》,“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等。

在人们口里常说的一些四字习用语也可以归入成语里来。

如“咬文嚼字”、“拖泥带水”、“阳奉阴违”、“不三不四”、“心直口快”之类,与成语的结构相同。

在成语中也有些是接受外来文化而出现的。

如“竭斯底里”“天花乱坠”、“当头棒喝”、“不可思议”、“不二法门”等都是。

二、学习成语语法结构,掌握文言知识除了以上成语故事来源我们可以理解其意思外,剩下的大部分成语都是ABAB的构词结构,我们甚至可以“望文生义”。

例如:人情世故、惹是生非等,为ABAB格式,两个A意义相近,两个B意义也很相似。

这样的成语很多。

例如还有“洞幽烛微”,“日积月累”,“星罗棋布”等,前一个AB是什么格式的短语,后边一个AB同样也应该是什么格式的短语。

利用成语学习古文学与文言知识

利用成语学习古文学与文言知识

利用成语学习古文学与文言知识成语是人们相沿习用得意义完整、结构定型、表达精炼、含意丰富得固定词组.多为四字格.如“知己知彼”、“南辕北辙”、“防微杜渐” 等;不是四字得较少,如“五十步笑百步”、“ 欲速则不达”、“ 醉翁之意不在酒”等.在成语中蕴藏着古文学与文言知识,我们在教学中要加强成语教学.一、了解成语得来源,学习古文学知识成语大都有一定得出处.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 “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基本上古代得寓言.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基本上历史上得故事.至于截取古书得文句用为四字成语得更为普遍.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举一反三”取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其他采纳古人文章成句得也为数非常多.如“星罗棋布”原作“星罗云布”,语出班固《两都赋》, “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等.在人们口里常讲得一些四字习用语也能够归入成语里来.如“咬文嚼字”、“拖泥带水”、“阳奉阴违”、“不三不四”、“心直口快”之类,与成语得结构相同.在成语中也有些是同意外来文化而出现得.如“竭斯底里”“天花乱坠”、“当头棒喝”、“不可思议”、“不二法门”等基本上.wcOm二、学习成语语法结构,掌握文言知识除了以上成语故事来源我们能够理解其意思外,剩下得大部分成语基本上abab得构词结构,我们甚至能够“望文生义”.例如:人情世故、惹是生非等,为abab格式,两个a意义相近,两个b意义也非常相似.如此得成语非常多.例如还有“洞幽烛微”,“日积月累”,“星罗棋布”等,前一个ab是什么格式得短语,后边一个ab同样也应该是什么格式得短语.我们只需要理解其中一个ab,另外一个ab得意思也就能够“望文生义”了.例如“仗义执言”,我们明白“仗义”得意思,也明白它是动宾短语,那么我们也就能够推断“执言”也是一个动宾短语,也能大体推测出其意义(公正主持言论)来.再如:嬉笑怒骂、神出鬼没,依然abab构词法,唯一不同是两个a意义相对,两个b意义相对,然而两个ab得结构依旧是一样得,因此,我们也能非常快推测出其意义.如此得方法不仅能够“望文生义”,了解我们不熟识成语得意义,也能方便我们做字形辨析和文言文阅读.三、辨析成语词类活用,提高学习文言文得能力成语大多是文言词汇,如含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宾语前置等得成语,我们要灵活得运用已有得文言文知识去辨析了解成语.1名词活用做一论文联盟wwwl论文联盟整理wlm整理般动词例如,成语“一鼓作气”出自《左传》:“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其中”得“鼓”是动词而非做乐器解释得名词.再如出自《荀子》得成语“兵不血刃”中得“血”放在否定词“不”得后面必须做动词“沾上血”.来解释.成语中得名词活用做动词得还有非常多,如:不衫不履、先礼后兵等2名词直截了当作状语①.表比喻:如“虎踞龙盘”、“席卷天下”、“蜂拥而至”、“蚕食鲸吞”、“风驰电掣”、“珠联璧合”、“狼吞虎咽”、“风起云涌”、“土崩瓦解”、“烟消云散”、“神出鬼没”等.②.表动作所凭借得工具或方式如“管窥蠡测”、“刀耕火种”、“车载斗量”、“言传身教”等.③.表处所、时刻:如“野处穴居”、“南征北战”、“道听途讲”、“风餐露宿”、“日积月累”、“日就月将”、“日新月异”等.但在某些短语中,如“冰消瓦解”中得名词“冰”“瓦”却用在动词“消”“解”前作表示事物特征、状态得状语,这确实是文言文汉语中名词直截了当作状语得现象,例如成语“蝇营狗苟”“蚕食鲸吞”、“风驰电掣”、“星罗棋布”中带点得都属于名词直截了当作状语得现象.3形容词活用作名词从现代汉语得语句结构来讲,成语中得某个形容词处于主语或宾语得位置,表示具有这一性质状态得人或事物时,它就属于文言文汉语中得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得现象,解释时一般要补上名词中心语,而该形容词只用作定语.例如:“取长补短”、“披坚执锐”、“温故知新”、“摧枯拉朽”中带点得字都属于形容词且处于宾语得位置,这确实是文言文中得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得现象,可分不解释为:长处、短处、坚韧得盔甲、锐利得武器、旧得知识、心得体会、枯草、烂叶.4意动或使动用法形容词或名词得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是文言文汉语中特有得,也在成语中保留下来了.如“不耻下咨询”,不以向学咨询或地位比自己差得人请教为耻辱;“不远万里”,不把万里之遥看得非常远;“生死骨肉”,使死人复生,使白骨长肉;“祸国殃民”,使国家受害,使人民遭殃.再如,意动用法:“贵耳贱目”、“人贵自如”、“兵贵神速”、论文联盟“是古非今”等;使动用法:“多难兴邦”、“玩物丧志”、“一鸣惊人”、“毁家纤难”、“落龙伏虎”、“惊天动地”等.5倒装现象有得成语,例如“时不我待”假如按照我们现在现代汉语得适应,其语序显然是颠倒得.事实上这也属于文言文常见得情况——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置于动词前.如,“陈言务去”、“人莫予毒”等就属于宾语前置.再如“何去何从”属于文言文中疑咨询句中代词做宾语得倒装.还有,“唯利是图”、“唯命是从”、“马首是瞻”等都属于文言文中用“是”提早得倒装句,以加强语气.语言是反映和记录社会生活得要紧工具.随着社会生活得变化进展,语言也在不断变革.了解了语言进展得过程,我们就会更加自觉地使用新得语言,并制造性地运用语言.。

巧借成语学古文

巧借成语学古文

巧借成语学古文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

汉语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

大部分是从古代继承下来的,历史文献中记载了大量的书面语成语,有的来源于寓言故事,有的来源于神话传说,有的来源于历史事件,(还有的来源于历朝历代名家名篇中的名句)。

因其大都是概括事件,有一定情节,所以也称典故。

在这类成语中,至今还保留着许多文言词的词义和用法。

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一语言现象借助成语促进文言文虚词、实词甚至语法的教学。

目前,不少中学生学习古文,往往是以今释古,指鹿为马,由于不理解古今词义的差别和一词多义,在中考、高考答卷中闹出不少笑话。

一般中学生,虽然学了几十篇古文,但大量使用和接触的是现代语言、理解的是现代词义。

如果平时不注意积累古文词汇,逐个记忆,那是很容易遗忘的。

如果能充分利用有关成语,再对照所学过的古文进行查对比较,从而加深理解,就十分有利于巩固和记忆了。

比如,《木兰诗》:“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失街亭》:“吾与汝二万五千精兵。

”《廉颇蔺相如列传》:“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与成语“招兵买马”、“按兵不动”、“兵临城下”中的“兵”指的是军队或士兵。

而《谋攻》:“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失街亭》:“今四方分争,兵戈方始,若复废法,何以讨贼耶?”与成语“纸上谈兵”、“兵贵神速”、“兵连祸结”、“兵不厌诈”中的“兵”,指打仗、战争、军事。

而《国殇》:“车错毂兮短兵接”。

《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与成语中的“短兵相接”、“厉兵秣马”、“兵不血刃”中的“兵”,指的是兵器。

用成语为例归纳文言文多义词的义项,易辨易记。

再如《送东阳马生序》:“媵人持汤沃灌。

”《辨日》:“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廉颇蔺相如列传》:“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

”中的“汤”,与成语中的“扬汤止沸”,“以汤沃雪”,“赴汤蹈火”中的“汤”都指热水或开水。

在《窦娥冤》:“那张驴儿把毒药放在羊肚儿汤里”,“洗手作羹汤”中的“汤”,与成语“清汤寡水”中的“汤”指菜汤。

从成语中学古汉语

从成语中学古汉语

从成语中学古汉语中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往往感到费力大收效小,特别是文言词语、句式,纷繁复杂,仅凭死记硬背是远远不够的。

其实,我们如果从其他途径中理解掌握一些文言知识,那么对学习文言文是很有帮助的,甚至是事半功倍的。

比如从成语中学习文言知识,既能巩固掌握文言知识,又能培养学生能勾连、善联想的意识,进而开拓解题思路。

首先指导学生了解一些成语知识。

成语是长期使用流传下来的具有固定形式的词语,是一种表意丰富而又精炼的语言形式。

成语大部分是四字,也有三字、五字、六字、七八字乃至十几字的。

结构上大都为并列式、动宾式、动补式等。

节奏上为二二形式,如,怨天/尤人、不学/无术等;四一形式,如,风/花/雪/月、之/乎/者/也等;一三形式,如,迫/不及待、乐/不思蜀等;三一形式,如,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等。

来源有,历史故事,寓言故事,古代诗文,民间口语等。

第二,利用成语中古今词义的差异,掌握文言中的古今异义现象,达到理解文言文之目的。

如,百读不厌,“厌”为满足的意思,而常见义为“讨厌、厌恶”;爱莫能助,意思为虽然同情,但无力帮助,“爱”是“同情、怜惜”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的“喜爱”有区别;奔走相告,“走”与“奔”为同义,都为“跑”的意思;不假思索,“假”是“凭借、依靠”的意思;不速之客,“速”为“招致”的意思,引申为“邀请”,而今义为“迅速”;因人成事,“因”不是“因为”的意思,而是“依靠”,意为“依靠别人做成事的”;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池”不是“水池、池塘”之意,而为“护城河”,比喻无缘无故受连累;赴汤蹈火,“汤”为“沸开的水”,不是“带汁的水”;吊民伐罪,“吊”是“慰问”,不是“凭吊”之意;刮目相看,“相”为“他”之意,偏指一方,不是“互相”的意思。

第三,通过对成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及句式特征的整理积累,更好的理解掌握古汉语,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之目的。

比如,名词做状语的,草行露宿,意思为“在草里行走,在露天住宿”;蚕食鲸吞,“蚕”“鲸”解释为“像蚕那样”“像鲸那样”;大海捞针,“大海”意思为“在大海里”。

成语——学习文言文的钥匙..

成语——学习文言文的钥匙..


成语——学习文言知识的金钥匙


综上所述,古汉语的各个知识点,都不乏 成语用例。成语具有、易于记忆、便于提 取等特点,易于引起简洁精辟、信息量大 学生的兴趣,因而在帮助学生记忆和使用 文言词语意义和语法规则时,作为一种互 相印证、拓展补充的教学辅助手段,具有 无可替代的作用。结合成语学习文言文, 不但有利于文言文的学习,还可以加深对 成语的理解,一举两得,不亦乐乎?
文言句式
判断句 省略句 被动句 倒装句: 定语后置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主谓倒装
二、借助成语来把握文言句式
1.省略句 一驴拉车,不前。鞭之,仍不前;再鞭 之,乃卧地。一学者见状,附驴耳曰:“ 再不好好拉车,让你当语文老师兼班主任 。”即起,狂奔。
二、借助成语来把握文言句式
省略句
一驴拉车,( )不前。( )鞭之, ( )仍不前;( )再鞭之,( ) 乃卧地。一学者见状,附驴耳曰:“再不好好拉 车,让你当语文老师兼班主任。”( )即起 ,( )狂奔。
(以……为耻;认为……对的,认为……错的)

光宗耀祖 正本清源 (使……光耀;使……正,使……清)
三、借助成语理解词类活用
(3)动词中形容词的活用

量入为出 救死扶伤 道不拾遗 劳民伤财 闭月羞花 众口铄金 既来之则安之
四、借助成语来掌握一词多义
如:道:道不拾遗(道路) 坐而论道(道理、规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仁政) 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方法) 说长道短(说) 又如: 兵:短兵相接斩木为兵(兵器) 兵强马壮(军队) 草木皆兵损兵折将(士兵) 纸上谈兵(兵法)
五、借助成语来学习文言虚词





而:哀而不伤 (连词表转折,却) 不胫而走 (连词表承接,就) 侧目而视 侃侃而谈 (连词,表修饰) 具体而微 (连词,表并列) 引而不发 (连词表转折,却)

巧用成语学习文言文

巧用成语学习文言文

巧用成语学习文言文一词多义备:德才兼备(具备,具有)、关怀备至(周到,尽)、戒备森严(防备)。

兵:短兵相接(兵器)、兵强马壮(士兵,军队)、兵贵神速(用兵策略)。

达:四通八达(通达)、通宵达旦(到达)、达官贵人(显达)。

当:势不可当(抵挡)、首当其冲(对着,面对)、安步当车(当作)。

负:负隅顽抗(依仗,凭借)、忘恩负义(背弃)、不分胜负(失败)。

故:故步自封(与新相对)、非亲非故(老朋友)、明知故犯(故意)。

顾:顾影自怜(回头看)、三顾茅庐(拜访)、奋不顾身(考虑)。

疾:讳疾忌医(疾病)、疾恶如仇(痛恨)、疾风知劲草(强,猛)。

举:举足轻重(抬起)、选贤举能(推荐)、举国上下(全)。

名:不可名状(说出)、不名一钱(占有)、沽名钓誉(名声,名望)。

如:自愧弗如(比得上)、称心如意(适合)、突如其来(然,词尾)。

胜:略胜一筹(超过)、美不胜收(尽)、引人入胜(优美的景色)。

务:不务正业(致力,从事)、不急之务(事务,事情)、除恶务尽(必须)。

相:相机行事(鉴别,审察)、开诚相见(偏指一方)、肝胆相照(互相)。

于:青胜于蓝(比)、受制于人(被)。

与:与人为善(赞成)、与日俱增(跟着,随着)、欲取姑与(给予)。

以:以己度人(用)、以貌取人(凭)、以讹传讹(拿,把)。

因:因人成事(依靠)、因利乘便(凭借,依靠)、因材施教(根据)。

通假字1.同声旁的形声字通假。

如:①春华秋实:“华”通“花”,开花;②夫唱妇随:“唱”通“倡”,倡导;③被坚执锐:“被”通“披”,穿上。

2。

同(近)音形异字通假。

如:①矢口否认:“矢”通“誓”,发誓;②流言蜚语:“蜚”通“飞”,无根据;③秀外惠中:“惠”通“慧”,聪明。

3.形声字与它的声旁字通假。

如:①拨乱反正:“反”通“返”,返回;②励精图治:“励”通“厉”,振作;③一暴十寒:“暴”通“曝”,晒。

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1)名词用作一般动词的。

如:①不经之谈:经,常理,在这个成语中是“合常理”的意思(以下只指出活用意思);②不期而遇:期,“约定”;③密云不雨:雨,“下雨”。

成语学习文言文的钥匙

成语学习文言文的钥匙

② 一字( 值 )千金
一言( 重 )九鼎
再(鼓 )衰三( 鼓 )竭 ③
不以为意——应为“不以(之)为意” 引以为戒——应为“引(之)以为戒” ④ 车载斗量——应为“(以)车载(以)斗量” 高屋建瓴——应为“(于)高屋建瓴(líng)”。建,倾倒;瓴 ,盛水瓶子 祸起萧墙——应为“祸起(于)萧墙”。萧墙,宫室内的照壁. 类似的还有;鹤立鸡群、防患未然、运筹帷幄 思考这四组成语分别省略了什么成分?
车载斗量——应为“(以)车载(以)斗量” 高屋建瓴——应为“(于)高屋建瓴(líng)”。建,倾倒;瓴 ,盛水瓶子 祸起萧墙——应为“祸起(于)萧墙”。萧墙,宫室内的照壁. 类似的还有;鹤立鸡群、防患未然、运筹帷幄、
二、借助成语来把握文言句式
2.宾语前置句
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 的前面,以示强调。
成语有“见弃于人”、“见笑大方”、“古为今 用”、“受制于人”等;
运斤成风 破涕为笑 屡试不爽
不名一钱 乳臭未干 抱恨终天
一、借助成语来分析古今异义
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九章·哀郢》
古异义是古代汉语中的常见现象,结合成语的语境 来理解古今异义,不容易望文生义,以今解古。
运斤成风 斤 斧头 破涕为笑 涕 眼泪 屡试不爽 爽 差错
不名一钱 名 占有 乳臭未干 臭 气味 抱恨终天 恨 遗憾
何去何从2 不此之图4 何罪之有6
二、借助成语来把握文言句式
①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如:“忌不自信”、 “古之人不余 欺也”
成语——岁不我与、时不我待 明确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
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 。 ②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如:“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 ”、“微斯人吾谁与归”成语——何患无辞、 皮之不存,毛将 焉附 明确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条件:用疑问代词“谁、何、奚、 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③“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有加重语气的作用。 如:“无乃尔是过与”“何厌之有” 成语——唯命是听、唯利是图、马首是瞻 明确其基本的语法结构:“前置宾语+是(之)+谓语(动词)”, 其中“是”、“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利用成语促进文言文学习的有效性

利用成语促进文言文学习的有效性

利用成语促进文言文学习的有效性作者:尹和平马延利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7年第12期成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微缩景观,绝大多数是从古代文化中承袭而来的,它身上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信息,依然保留着文言文的各种固定结构和多样语法功能,是语言的活化石:另外,成语结构简单,表意精辟,是汉语言中的常青树,对中学生来说亲切又熟悉。

用学生熟悉的成语去学习文言文,能促进高中文言文阅读课堂的有效性。

一、用成语温热“冷冻”的文言文实虚词要克服文言文阅读的语言障碍,首先要让学生熟练掌握常见文言实虚词,此时,不妨巧用成语温热这些实虚词,促使文言文阅读课堂教学变得高效。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举例如下:1.沛公则置车骑。

(《鸿门宴》)可联想成语“置之度外”,解释为“舍弃,丢下”。

2.樊将军痛哭流涕。

(《荆轲刺秦王》)可联想成语“感激涕零”,解释为“眼泪”。

杜绝出现将“涕”理解为“鼻涕”的笑话。

3.进兵北略地。

(《荆轲刺秦王》)可联想成语“攻城略地”,解释为“掠夺,夺取”。

避免学生误将“攻城略地”写为“攻城掠地”。

4.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诗经·氓》)可联想成语中学语文·语言学习屡试不爽”,“毫发不爽”,解释为“差错”。

5.苏子愀然,正襟危坐。

(《赤壁赋》)可联想成语“危言危行”,解释为“端正的,正直的”。

6.申之以孝悌之义。

(《寡人之于国也》)可联想成语”三令五申”,解释为“说明”。

7.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寡人之于国也》)可联想成语“魂消魄夺”,解释为“丧失”。

8.内立法度,务耕织。

(《过秦论》)可联想成语“当务之急”,解释为“致力于”。

9.奋六世之余烈。

(《过秦论》)可联想成语”奋发有为”,解释为“振作”。

10.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

(《苏武传》)可联想成语“人才辈出”,解释为“表示人的多数,批”。

二、用成语软化“坚硬”的文言文倒装句文言句式种类繁多,其中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句式结构相对单一,学生容易理解,而文言文倒装句却涉及了很多语法现象,这对学生来说犹如坚硬的食物,无法咀嚼,更是难以下咽。

如何从成语中学习文言文

如何从成语中学习文言文

166方法与习惯如何从成语中学习文言文○赵谦翔文言文难学,—个重要原因是距离我们的生活太遥远。

有的同学说,如果让我去古代生活一两年,天天跟古人对话、用文言写作,我肯定能学好。

真正回到古代是不可能的,但我们身边也有这样一位可供你学习文言的老师,那就是“成语”,因为成语被称为“活着的文言”。

把学习成语同学习文言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可由此典型例词重温文言词义、词法和句法,又可彻底弄清成语的含义,从而避免对成语望文生义、张冠李戴。

一、巧借成语辨词义许多成语都含有古今异义词,这也正是造成被望文生义的重要原因,因此对词义进行辨析可以一举两得。

例如“正襟危4坐”中的“危”含义为“端正”,它是由古代诗歌“危4楼高百尺”的“危”的含义“高耸的,直立的”引申而来的,与“危4在旦夕”中“危”的“危险”这个现在常用义不同。

而“危4言耸听”中的“使感到恐惧”也不是现在的常用167高一年级●2010●7、8合刊方法与习惯义,它其实也是从“危”的本来义“高耸”引申来的:“高耸的”,则容易倾倒,倾倒的则是危险的、“使感到恐惧”的。

如此辨析自然可避免对“危”字的望文生义了。

再如“登峰造4极”中的“造”,由“登峰”的动宾关系可以推断“造极”也是动宾关系,“造”字的意思是“到”。

由此还可以联想到《五柳先生传》中的“造4饮则尽,期在必醉”与现代常用词“造4诣”中的“造”,都是“达到”之义。

次如“钟4灵毓秀”中的“钟”的含义与“古代乐器”(如“钟4鸣鼎食”)和现代常用义“计时器”(如“钟表”)大相径庭,是“集中,专注”之义,与现代常用词“钟4爱、钟4情”中“钟”的含义相同,也与杜甫《望岳》中的“造化钟4神秀”中的“钟”一模一样。

此外如“怒火中4烧”中的“中”并非“中间”之义,而是“内心”的意思,与“情动于中4”“外强中干4”的“中”同义,也与《诗经》中“行迈靡靡,中4心摇摇”中的“中心”同义。

再就是“不刊4之论”中的“刊”,并非现在常用的“刊4登”之义。

如何通过成语学习文言文-2019年文档

如何通过成语学习文言文-2019年文档

如何通过成语学习文言文成语是中华文化精华的凝缩,其中包含历史典故、哲理故事等,反映了古代汉语的意义变化,同时存有古汉语的重要语法现象。

学生通过成语学习文言文,一方面可以丰富对成语和文言文的认识,了解古代汉语在意义、语法方面与现代汉语的差别,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还可以了解文本所传达出的文化内涵,包括人生哲理、人生态度等。

一、通过成语看古文字的意义变化我们通过成语来学习文言文是一种捷径,因为成语简洁明了,便于识记,而且可以发现汉字意义变化的诸多规律,如有利于我们识记文言文的实词部分,也便于我们将成语中所学到的实词意义迁移到文学文本中来。

下面笔者就举一些成语中汉字意义变化的现象:1.识记实词通过成语的学习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识记文言文中的实词,因为成语是从古代文化典籍中汲取而来的。

如果我们能够将成语中的汉字意义熟记,我们在阅读其他古代典籍的时候就不会存在太大的困难。

如成语不易(改变)之论、不刊(删改)之论、不过尔尔(如此)、以己度(推测)人、登峰造(至)极、怨天尤(责怪)人、缘(攀援)木求鱼等,我们将这些重要词语的意思记住了,不仅有助于识记成语,而且还可以在成语的使用中识记这些汉字的意义,这对阅读文学文本大有裨益。

2.存有汉字的原始意义成语是从古代文化作品中凝练而来,保存了大多古代文字的原始意义,通过对这些原始意义的了解,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汉字意义的演变历程,如成语“兵不血刃”的意思是兵器上没有血。

这里的“兵”使用了“兵”的原始意义。

3.一词多义一词多义现象是汉字发展的一种重要规律。

因为汉字随着使用的范围的广泛不免会产生诸多意义,我们可以通过对成语的了解,认识到汉字的多个意义。

如“备”:德才兼备(具备,具有)、关怀备至(周到,尽)、戒备森严(防备);“达”:四通八达(通达)、通宵达旦(到达)、达官贵人(显达)。

4.通假字通假字也是成语的一种意义变化形式。

这些通假字有一部分是被通假字的原始字形,有的是一种意义的假借,通过对这部分成语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汉字的通假现象,也有助于我们理解汉字的文本意义。

巧用成语搭建高中文言文学习的桥梁

巧用成语搭建高中文言文学习的桥梁

普通高中新课标语文必修2“梳理探究”的第一个专题就是成语。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特殊的固定短语。

很多成语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信息,所以也被称为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

成语大多脱胎于古代汉语,大多也是文言词汇,它保留了古汉语的许多特点。

所以不断积累并梳理学过的成语,不仅可以增加我们对语汇的积累,增强写作中语言的表达效果,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更直接的妙用是利用成语的许多古汉语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巧妙地学习高中文言文,积累大量的文言实词的意义。

也就是说我们无论是教文言文或是学文言文,如果能巧妙地用成语辅助,古汉语和成语的学习同时进行,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而且还大大增强了文言文学习的效益。

联系常见成语来推求词义和加深对文言词语的印象,帮助理解一些常见文言现象,把枯燥单调的实词记忆依托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成语上,既感受到古今词义的变化,又在变化中感受差异趣味,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下面是近年全国各地高考卷和江西卷部分文言实词释义题的一些实例,题后附有所能联系的成语。

2015年(北京卷)9.①至公也。

至:极、最———至高无上②忍所私以行大义。

忍:对……狠心———于心不忍2015年(上海卷)16.聪令有闻者。

令:美好见巧言令色2015年(浙江卷)16.B.当涂兵之冲冲:突袭,冲击(错)———首当其冲(要冲)2013年(江西卷)10.B.工丹青工:主管(错)———工于心计(善于)2011年(江西卷)9.D.亦不能夺之夺:强取(错)———三军可夺其帅,匹夫不可夺其志/舅夺母志(强行改变)2010年(江西卷)9.A.乱而继迁薄我薄:轻视(错)———日薄西山(逼近、迫近)2009年(江西卷)9.C.能偿者捐其息捐:舍弃———为国捐躯2008年(江西卷)9.A.吾不克救也克:能够———克勤克俭从上述题目可以看出实词考查都是选择一些常见字,但也是易错字,易错的原因是往往考查不常见的义项。

因为这些义项随着语言的发展,渐渐在日常语境消失了,学生只能在文言语境中有接触。

关于勤奋好学的成语文言文

关于勤奋好学的成语文言文

关于勤奋好学的成语文言文篇一:勤奋好学成语文言文原文如下:精勤求精,劳苦功高。

——《礼记·学记》又曰:勤能补拙。

——《荀子劝学》翻译:勤奋努力才能技艺高超。

勤奋好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史上有许多关于勤奋好学的成语和名言警句。

例如,“精勤求精,劳苦功高”意为勤奋努力才能技艺高超。

还有“勤能补拙”这句话,意思是勤奋能够弥补自身的不足。

这些成语和名言警句都强调了勤奋好学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除了在历史上留下的印记,勤奋好学的精神也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弘扬和应用。

在现代教育中,勤奋好学的学生往往能够获得更好的成绩和更高的评价。

在工作中,勤奋好学的员工能够在工作中取得更好的表现和更高的绩效。

因此,勤奋好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和态度,它可以帮助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此外,勤奋好学还可以带来许多实际的好处。

通过勤奋学习,我们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这些知识和技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工作环境,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同时,勤奋好学还可以培养我们的自信心和毅力,让我们更加坚韧和坚定。

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品质和能力,值得我们去弘扬和培养。

篇二:勤奋好学成语文言文示例如下:原文:勤勖好学,谓之君子。

——《礼记·中庸》拓展:勤勖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著名的成语。

它用现代汉语表达的意思是,勤奋努力地学习,叫做君子。

这个成语强调了学习和努力对于成为君子的重要性,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君子的美德。

在《礼记·中庸》中,这句话被记载为“勤勖好学,谓之君子”。

这句话中的“勤勖”指的是勤奋努力,而“好学”则指的是善于学习。

这两者结合在一起,就强调了一个人勤奋努力、善于学习的品质,这是成为君子的必要条件。

在古代,君子不仅仅是一个道德上的概念,也代表了一种社会地位。

如果一个人能够勤奋努力地学习,并且善于思考,就能够在社会中有很高的地位,成为众人的榜样。

成语和文言融合教学之尝试

成语和文言融合教学之尝试

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一直感觉到无能为力,读不通,读不懂,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有效途径是我们每个老师都希望可以实现的。

曾有人说,成语是活着的文言,在现实生活中,成语的使用率还是很高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通过巧妙地借助成语这一媒介帮助学生进行文言文的学习,是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成果的!学生都知道文言文中积淀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然而目前的学生钟情于文言文学习的是少之又少,本应该成为学生仔细咀嚼品味的文言文现如今却处在一个十分尴尬的地位:学生不愿意学却又不得不学。

古人云“强扭的瓜不甜”,在文言文的学习上也是同样的道理。

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个抓手,这是我们很多一线教师一直在教学实践中探索的问题。

其实,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我们似乎忽略了一笔高贵的财富,那就是——成语。

成语同样也是华夏文化的千年精粹,更有人说,成语是活着的文言。

成语相对于古诗和文言文来说,在人们的生活中,使用的程度和范围要更深、更广一些,生活中成语总是以各种形式出现在学生的周围,学生喜爱的动画、电视、电影,甚至是新闻和广告中都会有成语的身影,而且学生在自己的习作和日常交流中都会运用到成语,由此可见学生对成语的接受度要比文言文高很多。

既然学生能够接受成语这一个古人流传下来的文化宝藏,我们何不好好利用成语这一媒介来帮助学生学习文言文呢?如何利用好成语这一宝贵财富也就是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进行实践探讨的一个方面。

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认为要利用好成语帮助学生学习文言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巧创情境生趣味翻看我们的成语字典,你会发现基本上每个成语都有一个或美丽或忧伤或励志或劝勉的历史故事,而且这些故事都是由文言来叙述,有些时候我们教材中的文言文就是这些故事的叙述,如《〈列子〉一则》中就叙述了“高山流水”这个充满温情的成语故事,《黔之驴》则向我们讲述了“黔驴技穷”这个富有人生哲理的成语故事等。

对于这类文言文的教学,若能采用相关的成语来创设情境进行教学,会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成语是文言文教学的利器

成语是文言文教学的利器

成语是文言文教学的“利器”论文摘要:作者从成语的来源、特征以及与古代文献间的联系出发,详实有据地说明其与文言文教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并从文言文教学实际出发,具体论证了运用成语的音、义、结构可以训文言文难解之义,校文言文难读之音,理文言文难懂之语法结构。

关键词:成语、文言文教学、音训、义训古人写的文言文,由于与今年代相隔甚远,加以古人与今人所处的语言背景的差异,再加上语言本身的发展、演变,所以,所用字的意义、语音与组织语言的方式、习惯与我们现代汉语有许多的不同,加以保留下来的文言文大多属于书面语,所以要学好文言文对我们今天的每个人来说都有相当大的难度。

特别对知识面并不广,智力结构并不完善,语言感知能力并不强的初中生来说,难度就更可想而知了。

那么,怎样便捷而有效地进行初中文言文教学呢?方法是很多的,但其中适当而灵活地运用成语来辅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知识,不失为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辞海》对成语作了较详细的诠释:“古语常为今人所引用者,曰‘成语’。

或出自经传,或来自谣谚,大抵为社会间口习耳闻,为众所熟知者”。

“成语大部分都与古汉语有关,或者是从古书上摘出来的,或者包含典故。

”(姚殿芸潘兆明《说“四字格”》《新疆大学学报》1985年第4期)可见成语与文言文有着千丝万缕的直接或间接联系,它保留了古人许多的语言、思想的精华,素有古代文化的“活化石”之称。

成语的这一特点就为学生准确把握离现实生活甚远的文言文提供了可能。

而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在数年的语文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中,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成语。

调动已知知识和已备能力去学习、分析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就更行之有效。

而知识“如果没有圆满的结构把它联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被遗忘的知识,一串不连贯的论据在记忆中仅有短促得可怜的寿命。

”(布鲁纳《教育过程》,上海人民出版社,第21页)。

而以“四字格”为主要构词方式的成语把整齐和错综,具体和抽象巧妙地结合起来,达到整齐而不雷同,匀称而不呆板,集中地体现出汉语整齐的美,抑扬的美,是形成汉语音乐性、精炼性的重要因素。

文言文与成语的联姻

文言文与成语的联姻

三、联系成语学习文言句法
• 5、省略句 • ①省略主语 白衣苍狗——应为“(浮云)(似)白衣(如)苍狗” 穿云裂石——应为“(声音)穿云裂石” • ②省略谓语 杯水车薪——应为“(以)杯水(救)车薪” 道路以目——应为“(于)道路以目(示意)” 凤毛麟角——应为“(如)凤毛(如)麟角” 空谷足音——应为“(于)空谷(听)足音” • ③省略宾语 • 不以为意——应为“不以(之)为意” • 引以为戒——应为“引(之)以为戒” • ④省略介词 悲天悯人——应为“悲(于)天悯(于)人” 车载斗量——应为“(以)车载(以)斗量” 厝火积薪——应为“厝(cuò)火(于)积薪(下)”。厝,放置 高屋建瓴——应为“(于)高屋建瓴(líng)”。建,倾倒;瓴,盛水瓶子 祸起萧墙——应为“祸起(于)萧墙”。萧墙,宫室内的照壁,比喻内部
三、联系成语学习文言句法
• 4、状语后置句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经常放在谓语动词之前,或主语之前, 做句中或句前状语。而在文言文中,这种介词却经常放在谓语动 词后用作补语,翻译的时候,习惯上把它当作状语,所以这种语 法现象称为状语后置或介词结构后置。而从古代汉语脱胎而来的 成语中也常有这种用法。状语后置现象在成语中的表现形式基本 上可以分为两种。 ①“于”字结构的成语,这类成语是由介词“于”和名词或名词 短语构成。 • 如:无济于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重于泰山、死于非命、喜 形于色、毕其功于一役、拒人于千里之外、防患于未然 ②“以”字结构的成语 • 如:相濡以沫、嗤之以鼻、持之以恒、掉以轻心
《鸿门宴》 1、鸿门宴:后指加害客人的宴会。 2、秋毫不犯: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 的东西;犯,侵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3、劳苦功高:指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 的功劳。 4、约法三章:约,协商,议定。章,条目。临时议定三 条法令。比喻以语言或文字规定出几条共同遵守的条款。 5、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别人是刀和砧板,自己是放在 砧板上被宰割的鱼和肉。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他人手中, 自己处于被人宰割的地位。 6、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 所指。

成语对提升文言文阅读与作文能力的作用

成语对提升文言文阅读与作文能力的作用

成语对提升文言文阅读与作文能力的作用成语对提升文言文阅读与作文能力的作用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大家都背过文言文,肯定对文言文很熟悉吧?文言文是指用文章语言,而不是日常语言写的文章。

广为流传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成语对提升文言文阅读与作文能力的作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历年来各地高考试卷中基本上都会有一道成语检测题。

这道题目,多数情况下要求学生对成语运用的正误情况作出判断或选择,偶尔也会考查对成语中某个难字的解释。

由于成语量很大,再加上运用时出现的错误经常是无法简单地依靠词典来解决的,所以有同学认为成语题很难做,为了这么三分左右的题目,进行大量的成语积累不值得。

其实,积累成语的用处很多,不仅可以做好一道成语运用的题目,还可以同时用来积累文言文中重点虚词、常见实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一些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改善阅读,丰富作文的内容、提升作文的层次。

一、积累词意只要我们稍微留意一下,就会发现,如果对成语的含义掌握得很扎实的话,可以积累起文言文中很多经常会考到的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比如“举”的常见意项有“全”、“拿”、“提出”、“推荐”等,相应的成语就有“举国上下”、“举棋不定”、“不胜枚举”、“选贤举能”。

再如“而”的常见意项有“表并列”、“表顺承”、“表递进”、“表转折”、“表修饰”等,相应成语如“学而不厌”、“称柴而爨”、“久而久之”、“不谋而合”、“侧目而视”。

有时,我们无法正确地解答文言文中的某些字词,原因其实也在于我们对于自己司空见惯的成语的意义和用法一知半解。

比如,我们经常可以在一些人物传记类文言文中接触到“克”、“擢”这两个字,我们是比较容易译错的。

“克”在古文中较易考查的意项有“攻克”和“能够”这二个,第一种解释,我们是知道的,但是第二种解释学生就很陌生了。

实际上,我们在小学阶段就经常会接触到的成语“克勤克俭”中的“克”就是“能够”的意思。

著名歌星李克勤的姓名就蕴涵着自勉的意思,绝对不会是要求自己“克服勤俭,做个懒人”的意思。

巧借成语之水,妙灌文言之花——浅析成语对高中文言文教学的促进作用

巧借成语之水,妙灌文言之花——浅析成语对高中文言文教学的促进作用

巧借成语之水,妙灌文言之花——浅析成语对高中文言文教学的促进作用摘要:我国的传统文化包罗万象,有关典籍更是浩如烟海,文言文就是其中的精华部分。

与之相关的文言文教学,是当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也在新高考的考查中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古今文化的差异,加之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和可行性高的辅助手段,当下高中文言文的教学现状令人堪忧。

其实,笔者发现,成语由于其自身得天独厚的特点和优势,可以成为帮助我们破解高中文言文教学困境的他山之石。

关键词:文言文;成语;辅助教学著名语文教师钱梦龙曾说,“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

”笔者认为,由于古今文化的差异,加之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和可行性高的辅助手段,当下高中文言文的教学现状依旧不容乐观,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多数教师文言文教学效率不高的现象仍然存在,二是大多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畏难心理和厌学情绪比较突出。

成语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独具特色、千古无双的语言奇葩,可谓汉语之瑰宝。

“成语”这一特定称谓,最早是在东汉时期出现的,人们将其称之为“成言”。

根据前人研究综述,笔者认为,所谓成语,是指脱胎于古代汉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具有书面色彩的、简洁精辟的固定短语,其基本形式为“四字格”,它具有结构上的稳定性和意义上的整体性。

正是由于其自身得天独厚的特点和优势,成语可谓是研究古代文言和文化最好的“活化石”。

换言之,成语能成为帮助高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把利器,只要善加利用这一资源,优化课程设计,那高中语文教师有望可以借助成语,改变当下文言文教学的现状,提高教学效率。

一、借助成语学习文言实词(一)联系成语可以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七单元苏轼《赤壁赋》中有“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一句,很多同学对于该句中“危”字的理解不准确、不到位,还是按照惯有的现代汉语思维去理解,当成是“危险”之义,如此一来,显然不符合语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都是一些固定的词组或短句,汉语成语大多是从古汉语文句中演化、凝结而来的,它在很大程度上保留着古汉语语法的特征,但在沉淀的过程中又有现代生活的积累,因此准确领会和把握成语的含义,无论是对古文学习,还是对现代文学习,无疑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词类活用A.名词用作动词声东击西:声,声张。

衣锦还乡:衣,穿。

还是读yī。

不可名状:名,说出。

目不转睛:目,看。

不名一文:名,占有。

一鼓作气:鼓,擂(léi)鼓。

春风风人:第二个风,吹。

夏雨雨人:第二个雨,淋。

苗而不秀:苗,长了苗,但没有秀穗。

不衫不履:衫,穿衣服;履,穿鞋子。

不翼而飞:翼,展翼。

经天纬地:经,管理;纬,衡量。

沐猴而冠:冠,戴帽子。

袖手旁观:袖,笼(lóng)着双手。

报仇雪恨:雪,洗刷。

月晕而风:风,刮风。

础润而雨:雨,下雨。

础,台阶,古时叠衬木柱子的石头。

B.名词用作状语狼吞虎咽:狼,虎,像狼(虎)一样的。

土崩瓦解:土,瓦,像……一样。

席卷天下:席,像席子一样的。

瓜剖豆分:瓜,豆,像……一样。

风餐露宿:风,露,在风中(在露天里)鬼哭狼嚎:鬼,狼,像……一样再如水深火热、风驰电掣、粉妆玉砌、鹤立鸡群、虎踞龙盘、涣然冰释等。

南征北战:南,在南方;北,在北方。

貌合神离:貌,在表面上;神,在实际上。

C.形容词用作名词披坚执锐:坚,坚固的铠甲;锐,锋利的武器。

扶老携幼:老,老年人;幼,小孩子。

扶贫济困:贫,贫穷的人;困,走投无路的人。

改邪归正:邪,邪恶的事情;正,正道。

拈轻怕重:轻,轻巧的事情;重,重担子。

扶弱抑强:弱,柔弱的人,即弱势群体;强,豪强地主,即先富起来的人。

逢凶化吉:凶,凶险的情况;吉,吉祥的境况。

舍近求远:近,身边的人和事;远,远处的人和事。

弃旧图新:旧,旧的事物;新,新的面貌。

喜新厌旧:新,新人;旧,旧人。

去粗取精:粗,粗糙的东西;精,精华。

化险为夷:险,危险的处境;夷,平安的处境。

激浊扬清:浊,浑浊的的;清,清廉的行为。

驾轻就熟:轻:轻巧的车子;熟,熟悉的道路。

D.形容词用作动词目空一切:空,什么也没有——把一切看得什么也没有。

形容骄傲自大。

自圆其说:圆,圆圈——圆合,使其没有破绽。

自高自大:高,高大——看得很高;大,伟大——看得伟大。

自强不息:强,强大——努力向上,振作,奋发图强的意思。

独善其身:善,好处——好好地修养。

E.动词用作名词路不拾遗:遗,别人掉了的东西。

量入为出:入,自己的收入;出,生活中的付出。

救亡图存:亡,将要灭亡的国家;存,让其保存的方法。

绝处逢生:生,可以生还之道。

二.使动和意动用法1.动词的使动用法劳民伤财:劳民,使民劳;伤财,使财伤。

骇人听闻:骇人,使人骇。

降龙伏虎:降龙,使龙降;伏虎,使虎伏。

惊心动魄:惊心,使心惊;动魄,使魄动。

怵目惊心:怵目,使目怵;惊心,使心惊。

显亲扬名:显亲,使亲显;扬名,使名扬。

一鸣惊人:惊人,使人惊。

沉鱼落雁:沉鱼,使鱼沉;落雁,使雁落。

闭月羞花:闭月,使月亮躲起来;羞花:使鲜花感到羞愧。

丧权辱国:丧权,使人权丧失;辱国,使国家蒙受耻辱。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丰衣足食:丰衣,使衣丰;足食,使食足。

爽心悦目:爽心,使心爽;悦目,使目悦。

大快人心:快人心,使人心快。

坚壁清野:坚壁,使壁坚;清野,使野清。

倾城倾国:使诸侯之城为之倾,使国都为之倾。

富国强兵:富国,使国家富强;强兵,使军队强盛。

汗牛充栋:充,使……充实。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厚古薄今:厚古,以古为厚;薄今,以今为薄。

不耻下问:耻,以……为耻。

4.名词的意动用法幕天席地:幕,以……幕;席,以……席。

草菅人命:以……为草菅。

5.名词的使动用法汗牛充栋:汗,使……出汗;三.表示被动关系见笑大方:见,被。

被大方之家取笑。

见弃于人:见……于,被。

被别人抛弃。

金石可镂:镂,被雕刻穿。

水滴石穿:穿,被穿破。

四.表示倒装关系1.否定句式中,代词宾语前置。

时不我待:时不待我,时间不等我。

人莫予毒:人莫毒予,没有人能伤害我。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何去何从:去何从何,去哪里,跟从谁。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毛将附焉,毛将寄托在哪里呢?3.用“之”“是”作标志帮助宾语前置何罪之有:有何罪。

唯利是图:唯图利。

唯你是问:唯问你。

唯命是从:唯从命。

唯我独尊:唯尊我。

唯才是举:唯举才。

4.介宾倒装,以示强调夜以继日:以夜继日。

一以当十:以一当十。

文以载道;以文载道。

一言以蔽之:以一言蔽之。

5.介词结构后置(也叫状语后置)喜形于色:[于色]喜形——在脸色上表现出高兴的情形。

问道于盲:[于盲]问道——向盲人问路。

重于泰山:[于泰山]重——比泰山还要重。

相濡以沫:[以沫]相濡——用口水互相沾湿。

五.表示成分的省略1.省略谓语车水马龙:车(如)水,马(如)龙。

一发千钧:一发(引)千钧。

春华秋实:春(开)华秋(结)实。

夏炉冬扇:夏(进)炉冬(奏)扇。

秋毫之末:(察)秋毫之末。

2.省略介词逍遥法外:逍遥(于)法外。

投桃报李: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付之东流:付之(于)东流。

付之一炬:付之(于)一炬。

祸起萧墙:祸其(于)萧墙。

3.省略量词(古汉语中数词直接放在动词前面不用量词)九死一生:九(次)死一(次)生。

三令五申:三(次)令五(次)申。

三思后行:三(次)思考然后再行动。

4.省略主语举棋不定:(弈者)举棋不定。

不平则鸣:(物)不平则鸣。

言过其实:(马谡)言过其实。

做贼心虚:做贼(人)心虚。

5.省略宾语网漏吞舟:网漏吞舟(之鱼)。

驾轻就熟:驾轻(车)就熟(路)。

绝口不道:绝口不道(前恩)。

6.省略定语鸟尽弓藏:(飞)鸟尽(良)弓藏。

精卫填海:精卫填(东)海。

批郤导窾:批(大)郤导(大)窾。

7.省略状语雪上加霜:雪上(更)加霜。

曲高和寡:曲(弥)高和(弥)寡。

8.省略补语鞭长莫及:鞭长莫及(马腹处)。

不堪回首:不堪回首(月明中)。

长吁短叹:长吁短叹(三两声)。

六.找出下列成语中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门庭若市:比喻嗷嗷待哺:比喻,嗷嗷若待哺草木皆兵:比喻八字打开:比喻,打开若八字不足挂齿:缩小夸张垂涎三尺:扩大夸张打破沙锅问到底:谐音。

璺到底——问到底是可忍,孰不可忍:反问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拟人、双关、对偶言必行,行必果:顶针不识之乎:借代顽石点头:拟人七.说明下列成语的语法结构(并列、偏正、动宾、主谓、兼语、连动)井底之蛙:偏正世外桃源:偏正向隅而泣:偏正百废俱兴:主谓请君入瓮:兼语成人之美:动宾毛遂自荐:主谓抑扬顿挫:联合经风历雨:联合经历风雨:动宾饱经风霜:偏正风雨如晦:主谓画龙点睛:并列刻舟求剑:连动风云变幻:主谓八.指出下列成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衣.锦还乡:衣,名词用作动词,穿。

厚.古薄.今:厚,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厚(重视);薄,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薄(轻视)。

被坚.执锐.:坚,形容词用作名词,坚固的铠甲;锐,形容词用作名词,锋利的武器。

完.璧归赵: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完整。

灰.飞烟.灭:灰,名词用作状语,像灰一样(飞扬);烟,名词用作状语,像烟一样(消散)。

汗.牛充.栋:汗,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出汗;充,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充实。

不耻.下问: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下的人请教感到羞耻。

振.聋发.聩: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震动;发,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醒悟。

去.伪存.真: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去;存,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存。

一鼓作.气:作,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作。

擂第一通鼓可以振作士气。

兵贵.神速:贵,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贵。

无所事.事:第一个“事”,名词用作动词,从事、干、做。

九.辨析下列成语中的一词多义1.因。

因势利导(介词,趁)因地制宜(介词,根据)因噎废食(介词,因为)因陋就简(动词,沿袭,因袭)2.兵。

兵强马壮(名词,军队)短兵相接(名词,武器)纸上谈兵(名词,兵法)用兵如神(名词,军事部署)3.负。

负荆请罪(动词,背负)忘恩负义(动词,辜负,对不起)负隅顽抗(动词,凭借,依仗)如释重负(名词,负担)4.见。

见异思迁(动词,看见)固执己见(名词,见解)见笑大方(介词,被)日见亲密(动词,同“现”,显得)瑕瑜互见(动词,看得出来,读jià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