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气道管理质量考核标准
人工气道湿化技术操作及效果评价标准

人工气道湿化技术操作及效果评价标准
1. 操作要点
为了确保人工气道湿化技术的安全和有效性,以下是一些操作要点:
- 在操作前,确认患者的人工气道已正确放置并稳定。
- 检查湿化器的工作状态及无菌性,确保设备正常工作并符合卫生要求。
- 选择和配置适当的湿化介质,如生理盐水或蒸馏水。
- 将湿化介质倒入湿化器中,并确保湿化器的温度和湿度调节合适。
- 使用适当的方法或设备,将湿化介质输送至人工气道内,如雾化器、加热湿化器或超声雾化器。
- 持续监测湿化效果,并及时调整湿化器的参数,以最大限度地提供湿化效果。
2. 效果评价标准
为评估人工气道湿化技术的效果和患者的反应,可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 患者的气道湿润程度:观察患者的痰液粘稠度、气道分泌物的量以及气道黏膜的湿润程度。
- 患者的呼吸状态:评估患者的呼吸频率、呼吸深度以及氧饱和度等呼吸指标。
- 患者的舒适程度:观察患者是否有不适感、咳嗽或痰液增加的情况,并评估患者的血压和心率等生理指标。
- 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症状缓解程度以及需氧量的变化等治疗指标。
以上评价标准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评估和记录,并在每次操作后进行比对,以及时调整人工气道湿化技术的操作和参数。
> 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操作和评价标准应根据相关医疗机构的规范和专业指导进行。
人工气道湿化技术操作及质量评价标准

2
未洗手扣3分,其他一项未做到扣1分
未评估病人情况扣5分;评估不全扣2分物品少 Nhomakorabea项扣2分
环境不安全扣2分
操
作
方
法
及
程
序
60
分
1.携用物至床旁,核对,向清醒患者解释并取得合作
2.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检查加温湿化器及电源是否完好
3.将湿化液或药物加入加温湿化器并安装加温湿化器管路
4.充分吸净气管内、口、鼻腔内及气囊上分泌物,检查
未打幵加温湿化器扣5分,
未调节温度扣5分,未连接充气口扣10分
未评价效果扣5分
未取舒适卧位扣2分
用物处理不当扣1分,未记录扣2分
效果评价20分
1.操作熟练正确
2.关心爱护病人,动作轻柔
3.湿化效果达到要求
5
5
10
操作不熟练扣5分
不关心爱护病人扣5分
湿化效果不理想扣10分
人工气道湿化技术操作及质量评价标准
项目
操作规程
分值
评分标准
操
作
前
准
备
20
分
1.护士准备: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帽子
2.评估患者:病情、意识、合作程度、痰液情况、适应
证、禁忌症
3.物品准备:加温湿化过滤器、电源、气管内湿化液或药物、负压吸引装置、一次性吸痰包、呼吸囊
4.环境准备:安全、整洁、安静
5
5
固定带松紧程度
5.打开加温湿化器,调节加温的温度(吸入气体温度32°C〜37°C),将加温湿化器与气管导管连接
6.观察、评价湿化效果
7.整理床单位,协助取舒适卧位
8.处理用物,洗手,记录
2
气道管理护理质量考核标准

4、鼓励多饮水,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
2
雾化、给氧 护理
(15分)
1、根据医嘱严格调节氧流量,保证病人有效吸氧
2
一项不符 扣1-2分
现场查看
2、吸氧者每日更换吸氧导管、面罩及湿化瓶
1
3、吸氧病人进食时暂停用氧,防止食物返流入气 管引起误吸
2
4、经氧气雾化吸入者,应指导病人正确使用雾化 器
2
5、给氧雾化时调节氧流量为5~10L/min,保证吸 气口喷出均匀雾状药液
2
7、体位合适,保持呼吸道通畅,
2
管道维护(呼吸机者,床旁 备简易呼吸器
2
一项不符 扣1-4分
现场查看
2、口鼻吸痰盐水与气管切开及气管插管盐水严 格分开
2
3、气管切开及气管插管病人生理盐水Q4h更换,经口鼻吸痰病人Qd更换
2
4、各种标识清晰,中心吸引装置功能完好
2
分
10、长期气管切开者,遵医嘱定期更换气管切开 套管(一次性导管每周更换1次,金属导管每月 更换1次)
2
一项不符 扣2-4分
现场查看 查看资料
协助排痰(10分)
1、协助病人翻身拍背,及时吸痰,指导清醒病人 有效咳嗽
3
一项不符 扣1-2分
现场查看
2、有效湿化,评估痰液性状
2
3、观察痰液的颜色、性状、量及粘稠度
气道管理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共100分,≥95分为合格)
检查科室:
检查时间:
检查者:
分数:
问题条目:
检查项目
检查标准
分 值
值 扣分标准
考核方法
操作准备(5分)
1、操作者着装规范,戴口罩及手套
1
人工气道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人工气道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人工气道护理技术是指通过机械装置或手动操作为呼吸困难或无法自主呼吸的患者提供呼吸支持。
在医疗领域中,人工气道护理是一项关键性的操作,它可以保证患者的呼吸功能得到维持,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人工气道护理技术的操作流程,并给出相应的评分标准。
一、插管前准备1. 检查仪器设备:确保呼吸机、气管插管、吸痰管等设备完好并清洁。
2. 准备药品:需要准备好麻醉药、肌松剂、纤维支气管镜以及各种必要的辅助工具。
3. 评估患者风险:确认患者的气道特点,评估是否存在插管风险。
二、人工气道插管技术操作流程1. 无创通气a. 将面罩或鼻塞设备与呼吸机连接。
b. 调整呼吸机参数,包括呼吸频率、潮气量和压力支持水平。
c. 观察患者的舒适程度和氧合状态,适时调整通气参数。
2. 超声引导下气管插管a. 确保患者头处于中立位,并开展必要的颈椎固定。
b. 通过超声检查确定插管部位。
c. 使用无菌技术进行气管插管,确保插管深度合适。
d. 插管后,确认插管位置是否准确,包括麻醉深度、血氧饱和度等。
3. 维护人工气道a. 固定气管插管,防止脱出或异物插入。
b. 合理调整通气参数,保障患者的呼吸功能。
c. 定时检查气囊压力,确保合适的充气状态。
d. 进行气管吸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e. 定期更换气管插管,避免感染风险。
三、评分标准评分标准广泛应用于监测和评估人工气道护理的质量,常采用经典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来评估患者的诱导和插管过程,并记录术后头颈部和呼吸道状况。
评分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插管过程中的并发症:评估插管是否出现误吸、声带损伤、食管通气等问题。
2. 气道通畅度:观察气道是否有分泌物、阻塞等情况。
3. 皮肤损伤:检查插管或固定装置是否损害了患者的皮肤。
4.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评估是否有VAP的发生。
5. 插管后并发症:包括撤管困难、气胸、管梗阻等。
本文详细介绍了人工气道护理技术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人工气道的管理细则

人工气道的管理细则
人工气道的管理
1、新入科的有人工气道的病人,准确记录插管位置妥善固定并记录在特护单上。
2、每班评估气管插管位置是否正确。
3、长期插管的病人,每日8—4班口腔护理、检查气囊充气情况(若需放气者,放气前必须认真吸净口咽部痰液)、更换固定的胶布及布条,胶布污染随时更换,插管外口有分泌物及时行囊上吸引。
4、评估病人气道痰液的粘稠度,合理滴入气道湿化液,一般情况使用
0.45%盐水。
对于痰液粘稠的患者选择微量泵泵入,10ml/h开始,根据吸痰情况适当增减;凡脱离呼吸机而未拔除人工气道患者常规使用人工鼻;一般情况应保证200~300ml/d(微泵5~12ml/h;滴速2~5滴/分)
5、认真做好胸部物理治疗。
6、严格按照电吸痰的正规操作做,非机械通气的`病人,吸痰后应使用呼吸气囊膨肺,防止肺不张。
7、发现有气道不通畅的迹象,必须马上小组长和值班医生,积极采取措施。
8、气管插管的固定方法:胶布+布带双固定法(清醒或烦躁病人),胶布法(昏迷病人)。
9、插管病人必须制动,防止自行拔管。
10、气管切开病人,保持局部清洁(包括纱布、布绳、固定氧气管的胶布),管腔内有血迹,必须清理干净(深部冲洗,管口处用消毒棉签擦拭)。
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人工气道固定(附考核评分标准)

技术七十二人工气道固定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生命体征及合作程度。
2.评估管路位置、深度,气囊压力,固定部位的皮肤情况。
(二)操作要点
1.测量气管导管外露长度,经口插管者应测量距门齿处的长度,经鼻插管者应测量距外鼻孔
的长度,记录并做标记。
2.监测气管导管气囊的压力,吸净气管及口腔内分泌物。
3.固定气管导管,将牙垫放置在导管的一侧嘱患者咬住;防止气管导管左右偏移,可在导管
的两侧都放置牙垫。
4.采用蝶形交叉固定法,先固定气管导管和牙垫,再交叉固定气管导管,胶布末端固定于面
颊部;或选择其它适宜的固定方法,如固定器。
5.气管切开导管固定时,在颈部一侧打死结或手术结,松紧度以能放入一指为宜,用棉垫保
护颈部皮肤。
6.操作后,测量气管导管的气囊压力,观察两侧胸部起伏是否对称,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一
致。
(三)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插管的意义及固定的重要性,取得患者的配合。
2.嘱患者不要随意变换体位。
(四)注意事项
1.操作前,测量气囊压力,使其在正常范围。
2.操作前后,检查气管导管深度和外露长度,避免气管导管的移位。
3.躁动者给予适当约束或应用镇静药。
4.更换胶布固定部位,避免皮肤损伤,采取皮肤保护措施;气管切开患者,注意系绳的松紧
度,防止颈部皮肤受压或气切套管脱出。
5.调整呼吸机管路的长度和位置,保持头颈部与气管导管活动的一致性。
(72)人工气道固定考核评分标准(100分)。
呼吸机气道管理技术评分标准

呼吸机气道管理技术评分标准
引言
呼吸机气道管理技术评分标准旨在评估呼吸机在气道管理方面
的技术性能和操作能力。
本文档将介绍评分标准的内容和评分方法。
评分标准
1. 气道插管技术
评分范围:0-10分
评分依据:
- 脱落/压迫牙齿的风险程度
- 安全插管过程的掌握程度
- 确保气道通畅的能力
2. 气管切开技术
评分范围:0-10分
评分依据:
- 切开气管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 切开后气道通畅度的维持程度
- 切开后伤口愈合情况的观察
3. 气管导管固定技术
评分范围:0-10分
评分依据:
- 气管导管固定的牢固程度
- 防止导管脱出的能力
4. 呼吸机连接和调节技术
评分范围:0-10分
评分依据:
- 连接呼吸机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 呼吸机调节参数的准确性和适应性
5. 气道清洁技术
评分范围:0-10分
评分依据:
- 定期清洁气道以保持通畅
- 气道清洁的方法和可行性
评分方法
根据每个技术项目的评分依据,评分员可根据实际操作情况,
给予相应的得分。
每个技术项目得分可以累加,得到最终的气道管
理技术评分。
总结
呼吸机气道管理技术评分标准对于评估呼吸机操作人员的技术
实力和专业能力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严格的评分标准和方法,可以提高气道管理的质量和安全性。
以上是《呼吸机气道管理技术评分标准》的内容,希望本文对
相关人员进行呼吸机气道管理技术评估提供参考和指导。
气道管理操作流程及评分规则

气道管理操作流程及评分规则气道管理是医疗护理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涉及到对患者的气道的清理、通畅和保护,以确保患者能够正常呼吸,并维持其氧合和通气功能的正常运转。
本文将介绍气道管理的操作流程,并针对每个步骤给出相应的评分规则,以便评估操作的质量和患者的安全。
1. 病情评估在进行气道管理前,护士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
评估包括了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频率和深度、氧饱和度以及有无呼吸困难等指标。
根据评估结果,护士可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气道管理,以及选择合适的操作方法。
评分规则:- 意识状态正常、呼吸频率稳定、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内,无明显呼吸困难:满分- 意识状态较差、呼吸频率不稳定、氧饱和度较低,有呼吸困难:扣分2. 气道清洁在进行气道管理时,保持患者的气道清洁十分重要。
护士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清洁气道:- 使用湿润的纱布轻轻擦拭患者口腔和鼻腔内壁,以清除分泌物或异物。
- 如有需要,使用吸引设备吸除气道内的痰液或分泌物。
评分规则:- 气道清洁无明显异物、分泌物:满分- 气道内有少量异物或分泌物:扣分3. 气道通畅维持气道的通畅对患者的呼吸至关重要。
以下是常用的气道通畅方法:- 头后仰、下颌提起的方法,以打开口咽部,确保气道通畅。
- 可以采用喉罩、面罩或气管插管等装置辅助通气。
评分规则:- 气道通畅,患者呼吸正常:满分- 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气道不通畅:扣分4. 气道保护保护患者的气道,防止误吸和呕吐物进入下呼吸道是气道管理的重要目标。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气道保护方法:- 建立气道防护策略,使用口腔护理器、牙膏刷等清洁患者口腔。
- 及时拨除气道异物,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评分规则:- 气道保护措施到位,患者无误吸和呕吐物:满分- 患者发生误吸或呕吐,气道保护不彻底:扣分综合评分针对以上操作流程中的每个步骤,可根据实际执行情况进行评分,以反映操作的质量和患者的安全。
评分总分为100分,各步骤的满分根据具体要求而定。
评分可采用等级制,如满分为优秀,较低分数为良好或需要改进等。
人工气道固定操作及评分标准

6
未评估扣4分,评估不全一项扣2分,未解释扣2分
4.洗手,戴口罩
2
一处不符合要求扣1分
5.用物准备:手消毒液,手套,剪刀,胶布,寸带,盛污物容器,牙垫,手电筒,听诊器。
5
少一件或一件不符合要求扣1分
操
作
流
程60分
1.携用物至床旁,核对床号、姓名。
5
不核对扣5分
2.清醒病人告知配合方法,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4
一处不符合要求扣1分
6.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2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
7.洗手
2
未洗手扣2分8.记录Fra bibliotek2不记录或记录不准备扣2分
操
作
后
评
估
10
分
1.按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分类整理使用后物品
3
一处不符合要求扣1分
2.语言通俗易懂,态度和蔼,沟通有效
2
态度、语言不符合要求各扣2分
3.全过程动作熟练、规范、符合操作原则
5
一处不符合要求酌情扣1-2分
回
答
问
题
5
分
目的:
1.探讨安全,有效,舒适,省时的经口气管插管的固定方法;
2.保证患者皮肤清洁无损伤。
注意事项:
1.根据病人情况采用适宜的固定方法
2.固定寸带松紧适宜,并打死结,防止松脱;
3.烦躁病人约束双手及适当应用镇静药;
4.每班评估并记录导管外露长度。
5
一项内容回答不全或回答错误扣0.5分
人工气道固定操作及评分标准(标准分100分)
程序
规范项目
分
值
人工气道吸痰操作及评分标准

体位不正确扣2分
5.预充氧:吸痰前吸纯氧1~2分钟或用呼吸球囊加 压呼吸10〜15次(或根据病人病情延长时间)
3
未预充扣3分
6.将无菌生理盐水倒入一次性消毒碗内
2
一处不符扣1分
7.吸痰准备
①开吸引器,调试压力,证实压力正常
2
未证实扣1分
②检查吸引管是否通畅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未检查扣1分
③调节负压在100〜12OmmHg
8
少一件扣0.5分
少检查一项扣0.5分
操 作 步 骤
67分
1.核对患者手腕带,反问病人(你叫什么名字?)
3
未核对或反问扣3分
2.向患者解释吸痰的目的,以取得患者配合
3
未解释扣3分
不到位扣I〜2分
3.检查病人口鼻腔,询问是否有义齿,若有取下
2
一处不符扣2分
4.体位: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半卧位或平卧位), 使患者头偏向一侧,病情许可叩肺
3
少观察一项扣0.5分
13.操作后处理
①吸痰后评估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痰鸣音
3
少一项扣1分
②安置病人,整理处置用物,规范洗手
3
一项不符合扣1分
③告知病人相关注意事项
3
未告知扣3分
④记录:吸痰前后呼吸音改变、分泌物清除状况、 呼吸型态及病人反应
3
少一项扣1分
总体 评价
18分
1.无菌观念
5
违反•次扣1分
2.操作熟练程度
5
酌情扣2~4分
3.体现人文关怀
3
未体现扣3分
4.时间控制(12分钟)
5
每超时15秒扣1分
总分
人工气管湿化技术操作及质量评价标准

人工气管湿化技术操作及质量评价标准引言人工气管湿化技术是一种常用于呼吸道管理的重要技术。
其操作的准确性和质量评价的标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人工气管湿化技术的操作步骤以及质量评价标准。
操作步骤下面是人工气管湿化技术的基本操作步骤:1.确保操作区域的清洁:在进行人工气管湿化技术之前,首先要确保操作区域的清洁和无菌。
使用洗手液和酒精消毒剂进行彻底清洁。
2.准备所需设备:准备好所需的人工湿化设备,如气管插管、湿化器、护理罩等。
确保设备完整、无损坏,并检查其清洁度。
3.设定合适的湿化器参数: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医生的建议,设定合适的湿化器参数,如温度、湿度和流量等。
确保设定的参数符合标准要求。
4.湿化器连接和安装:将湿化器连接到气管插管或其他呼吸机接口上,并确保连接处无漏气。
5.监测湿化效果:在人工气管湿化技术的进行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湿化效果。
观察湿化器是否正常工作,患者呼吸是否顺畅,呼吸道是否存在分泌物等。
6.操作结束:一旦完成人工气管湿化技术,及时关闭湿化器,并妥善处理使用过的湿化器和其他辅助设备。
质量评价标准对于人工气管湿化技术的质量评价,以下标准应被考虑:1.湿化器工作效果:评价湿化器的工作效果,包括湿化度、温度和流量等参数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2.患者反应:通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和吸氧需求等指标来评估湿化技术的效果。
3.分泌物情况:评估患者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情况,包括黏稠度和数量等。
较少的分泌物和易清除的分泌物是良好湿化技术的标志。
4.设备安全:评估所使用的湿化器和相关设备的安全性能,确保其无损坏和漏气等问题。
5.操作规范:评估操作人员是否按照正确的操作步骤进行人工气管湿化技术,如是否正确连接设备、设定参数和监测效果等。
结论人工气管湿化技术的正确操作和质量评价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通过遵循正确的操作步骤和质量评价标准,可以提高技术操作的准确性和质量,从而为患者的呼吸道管理提供更好的支持。
人工气道的选择与评估标准

人工气道的选择与评估标准人工气道是一种用于维持或辅助患者呼吸的医疗设备。
在临床实践中,恰当地选择和评估人工气道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不当的选择和评估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本文将介绍人工气道的选择与评估标准,以帮助医疗人员更好地进行临床实践。
人工气道的选择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评估。
以下是选择人工气道的一些常见原因:1. 气道保护:当患者无法自主维持呼吸道通畅时,如昏迷、中风、骨折等情况下,需要选择人工气道来保护气道。
2. 全麻操作:在手术或某些医疗程序中,患者需要全麻,此时也需要选择适合的人工气道。
3. 呼吸衰竭:对于严重呼吸衰竭的患者,如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或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选择人工气道进行辅助通气是必要的。
基于以上选择原因,下面是一些常用的人工气道和评估标准:1. 口咽罩(Face mask):适用于患者有自主呼吸,但需要辅助通气的情况。
评估标准包括口腔解剖结构、面部外伤、合作程度以及气道密封与通气效果。
2. 气管插管(Endotracheal intubation):通过喉咙插入气管管道来维持气道通畅。
评估标准包括口腔解剖结构、唇颌裂、气道损伤风险、颌咽损伤风险以及患者对插管的耐受性。
3. 气管切开术(Tracheostomy):通过在颈部进行手术切开,将气管插入患者的气道中。
评估标准包括气道阻塞风险、预期的通气时间、免疫功能状态、颈部解剖结构以及可能的并发症风险。
4. 高流量鼻导管(High-flow nasal cannula):通过鼻子提供高流量的氧气,适用于轻度呼吸衰竭。
评估标准包括鼻腔结构、耐受性、预期的通气时间以及氧合指标。
5. 气管插入式呼吸机(Tracheostomy ventilation):适用于需要长期机械通气的患者。
评估标准包括通气需求、颈部解剖结构、患者合作程度、气道护理设备以及相关併发症风险。
在选择人工气道的过程中,评估标准的准确性和全面性非常重要。
人工气道雾化吸入评分标准

人工气道雾化吸入评分标准一、患者评估在进行人工气道雾化吸入治疗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及病史、呼吸情况、心理状态、肌力、合作程度等方面。
通过评估可以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1. 基本信息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和护士进行个体化治疗和跟踪管理。
2. 病情及病史包括患者的主要疾病、病情变化、治疗经过、药物过敏史等。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需求,避免过敏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3. 呼吸情况包括患者的呼吸频率、呼吸深度、氧饱和度等指标。
通过评估呼吸情况可以了解患者的呼吸功能及疾病严重程度,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
4. 心理状态评估包括患者的焦虑程度、情绪状态、心理压力等。
这些因素会影响患者对治疗的态度和效果,因此需要重视并及时干预。
5. 肌力评估包括患者的肌肉力量、活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
这些方面的评估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功能状态,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6. 合作程度评估包括患者对治疗的接受程度、配合程度、意愿及态度等。
合作程度评估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的配合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和方法。
二、治疗评分在进行人工气道雾化吸入治疗时,需要对治疗过程和效果进行评分。
治疗评分标准包括雾化治疗前后的呼吸情况、氧饱和度、痰液清除情况、疼痛及不适感、治疗时间等方面。
1. 雾化治疗前后的呼吸情况评分包括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呼吸节律、呼吸力度等指标。
呼吸情况的评分可以反映治疗效果,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呼吸功能和疾病状况。
2. 氧饱和度评分包括治疗前后的血氧饱和度及变化情况。
氧饱和度评分可以反映治疗效果,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氧气供应情况和治疗需求。
3. 痰液清除情况评分包括治疗前后的痰液量、痰液稀稠度、痰液排出时间等指标。
痰液清除情况的评分可以反映治疗效果,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痰液排出情况和治疗需求。
4. 疼痛及不适感评分包括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疼痛感、不适感、咳嗽情况、嗓子干涩感等。
经人工气道给药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④合理调节滴速,观察患者有无呛咳等不适。(不符合要求扣2分)
9.需要时单层生理盐水纱布覆盖于气管插管口或气道套管口;(不符合要求扣2分)
10.整理床单元,取舒适卧位;(未做不得分)
7.检查药物效期、质量;(不符合要求扣2分)
8.正确评估患者咳嗽反射情况,观察患者有无呛咳等不适;(未做不得分)
给药:(各35分:使用什么方法按什么步骤打分)
方法一:注射器人工气道给药
①检查注射器均在有效期内,质量合格,包装完好。(未检查不得分)
②正确配制药物。(不符合要求或未配制扣2分)
③用注射器正确抽取生理盐水(1-2ml)(不符合要求扣2分)
5
5
5
操
作
质
量
70
分
1.将用物推至患者床旁,核对患者信息;(少一项扣0.5分)
2.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意识情况;(一项不符合扣1分)
3.听诊肺部,洗手;(一项不符合扣1分)
4.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及配合方法;(未做不得分)
5.洗手,戴手套,规范吸痰;(不符合要求不得分)
6.评估痰液粘稠度、颜色、性质、量,洗手;(一项不符合扣1分)
②用50ml注射器抽取药物后连接延长管,排气。(不符合要求扣2分)
③用无菌剪刀减去延长管前端,将延长管前端放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内,妥善固定。(不符合要求扣4分)
④合理调节泵速,观察患者有无呛咳等不适。(未做不得分。)
方法三:输液器人工气道给药
①检查药物、一次输液器均在有效期内,质量合格,包装完好。(未做不得分,少一项扣2分)
④去掉针头,一手固定人工气道,另一手将生理盐水沿气管导管内壁在病人吸气时缓慢均匀注入,观察患者有无呛咳等不适。(不符合要求扣4分)
成人气道管理项目评分标准

5
合计
100
3.选择合适尺寸的口咽通气管并正确放置:
(1)选择:选择适于成人的口咽通气管,将其置于脸部一侧,蝶翼在嘴角处时,通气管腔的前端应位于下颌角。
(2)放置:使用反向插入法,在患者的上下门齿之间把口咽通气管的凹面朝向硬腭部插入口腔,当其前端到达咽后壁时,旋转180度凸面向上呈静息位,同时向内继续置入,使其咽弯曲段正好位于舌根后,通气管腔的前端位于会厌的上方附近,蝶翼在唇齿之间。
轻柔复位头颅无摔响(0.5分)。
5
面罩球囊辅助通气
“E—C手法”使用面罩球囊(1分);
面罩位置恰当(1分);
通气时无漏气(1分);
潮气量正确500毫升(1分);
通气频率正确(10次/分)(1分)。
5
气
管
插
管
选择合适的气管导管(0.5分),检查充气套囊是否漏气(0.5分),气管导管塑型满意(0.5分),充分润滑气管导管(0.5分),喉镜镜片选择得当(0.5分),检查喉镜灯光良好(0.5分),关闭灯光备用(0.5分),准备气管导管固定器(0.5分),挂听诊器(0.5分)。
口述默认IPPV模式(0.5分);
托起人工肺,观察通气两次,确定呼吸机工作正常(2分)。
7.5
患者呼吸阀连接气管导管(1分);听双肺底确认双肺呼吸音(1分);观察插管深度(1分);观察病人通气改善情况(1分)
4
呼吸机接病人后出现任何故障报警,扣5分。
整体
质量
操作熟练,动作规范,总时间不超过220秒(总时间计时从选手报告比赛“开始”到操作“完毕”);
人工气道湿化技术实施及质量评价标准

人工气道湿化技术实施及质量评价标准
一、概述
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人工气道湿化技术的实施和质量评价标准。
人工气道湿化技术是一种用于维持人工气道通畅和保持呼吸道湿润
的重要方法。
二、人工气道湿化技术的实施要点
人工气道湿化技术的实施要点如下:
1. 水蒸气湿化:使用水蒸气通过呼吸机或湿化器提供湿气,保
持气道的湿润。
2. 气道管理:正确安装和维护人工气道,确保通畅且适合湿化
技术的应用。
3. 温度控制:保持湿化器提供的气体温度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避免过热或过冷对呼吸道造成不良影响。
三、人工气道湿化技术的质量评价标准
人工气道湿化技术的质量评价标准包括以下方面:
1. 湿化效果评估:评估湿化技术对人工气道湿润程度的影响,
通过测量湿润度指标来评估效果。
2. 安全性评估:评估湿化技术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包括对气道的刺激、感染和其他不良事件的风险评估。
3. 治疗效果评估:评估湿化技术对病情的治疗效果,包括气道通畅度、呼吸道症状等指标的变化评估。
4. 持续改进:建立质量评估体系,监测和改进人工气道湿化技术的质量,优化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四、总结
人工气道湿化技术的实施和质量评价标准对于保障患者的呼吸道健康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正确的湿化方法,控制温度,评估湿化效果及安全性,并持续进行改进,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
气道管理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新)

气道管理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新)该文档旨在制定气道管理技术操作的考核评分标准,以确保医务人员正确、有效地进行气道管理操作。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的气道管理培训和考核。
评分标准:根据气道管理操作的前期准备工作情况评分,包括清洁工具、准备药物、检查设备等。
评分等级:A、B、C、D。
A级表示准备工作完善,无遗漏;B级表示准备工作基本满足要求,但有一些遗漏或不足;C级表示准备工作存在明显不足,且可能影响操作效果;D级表示准备工作明显不符合要求,不能进行操作。
评分标准:评价操作人员在气道通畅维持过程中的技术操作,包括正确选择和使用通气设备、监测呼吸参数等。
评分等级:A、B、C、D。
A级表示技术操作流程正确、顺利;B级表示技术操作基本正确,但存在一些不足;C级表示技术操作存在较多不足,可能影响通畅维持;D级表示技术操作明显错误,无法保持通畅。
评分标准:评价操作人员在气道管理中风险评估和预防工作的实施情况,包括判断风险程度和采取相应预防措施等。
评分等级:A、B、C、D。
A级表示能准确判断风险并采取适当预防措施;B级表示能基本判断风险并采取一些预防措施;C级表示判断风险不准确或未采取预防措施;D级表示完全未进行风险评估和预防。
评分标准:评价操作人员对气道管理应急情况的处理能力,包括气道堵塞、误吸、呼吸急促等应急情况的处理。
评分等级:A、B、C、D。
A级表示能快速、稳妥地处理应急情况;B级表示能基本应对应急情况,但可能存在一些不足;C级表示对应急情况处理存在一些错误或延误;D级表示对应急情况处理完全不当。
本评分标准旨在规范和提高医务人员的气道管理技术操作水平,确保患者的安全与健康。
各医疗机构应根据该标准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并将评分标准纳入气道管理操作考核中。
同时,根据评分结果采取适当的教育和培训措施,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能力和责任意识。
修改人:[Your Name]修改人:[Your Name]。
成人气道管理操作评分标准

☆
套囊注气,压力适中
☆
助手通气,术者听诊确导管位置正确
☆
气管导管进入深度适当,模拟人未出现单肺通气
☆
手持导管,未固定好导管前手不能松开
☆
正确固定导管(胶布长短合适,粘贴牢靠,不可粘住嘴唇)
★
从打开喉镜至气囊通气时间30秒内
★
插管不成功马上进行球囊面罩通气
☆
吸痰时间(10秒)球囊通气
成人气道管理操作评分标准
重点
项目
操作要求
有
无
★
准
备
环境判断是否安全
☆
操作者带手套,记录抢救时机
★
病人体位摆放得当,抬颏推额,气道开放满意
★
清除口腔异物
★
给氧:球囊面罩应用,交予助手,持续通气
准备动作流畅,操作轻柔
☆
按无菌原则操作
相关用物放置有序
☆
选择合适的气管导管
☆
检查充气套囊是否漏气
☆
插入丝
☆
气管导管塑性满意
充分润滑气管导管
☆
喉镜镜片选择得当
☆
检查喉镜灯光良好
关闭灯光备用
☆
准备牙垫
☆
准备胶布
☆
挂听诊器
☆
准备吸引设备(吸痰机、吸痰管)
☆
准备时间不超过2分钟
☆
喉镜使用得当,手柄握位恰当
☆
操
作
镜片深度适中
☆
不能有撬动门齿的声音
☆
声门暴露充分
★
气管导管准确进入气管
☆
拔导丝,送入导管
☆
正确放置牙垫(固定翼不可压迫口唇),并撤出喉镜
连接呼吸机
人工气道管理质量考核标准

人工气道管理考核标准(35分)
注:管道安全管理得分率=实得分/应得分*100%
口腔评估工具(BOAS(BeckOralAssessmentScale(BOAS))评估量表
总评分解释:
BOAS0-5分每日评估口腔情况?次,口腔护理2次/日。
BOAS6-10分每日评估口腔情况两次,口腔护理2次/日,湿润口唇、口腔1次/4小时
BOAS11-15分每班评估口腔情况,口腔护理1次/班,建议采用软?牙刷进行口腔擦洗。
湿润口唇、口腔1次/2小时。
BOAS16-20分每4?时评估腔情况,采??刷刷洗,湿润口唇、口腔1次/1-2小时。
评估方法:由2名护士分别应用BOAS进行评估,两者评估结果不?致时,由护士长确认。
记录BOAS得分、依照得分确定的清洁频次、评估时间及评
估者姓名。
BOAS1分变动时再次记录相应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气道管理考核标准(35分)
口腔评估工具(BOAS)——(Beck Oral Assessment Scale (BOAS))评估量表
BOAS 0-5 分每日评估口腔情况⼀次,口腔护理 2 次/日。
BOAS 6-10分每日评估口腔情况两次,口腔护理 2 次/日,湿润口唇、口腔 1 次/4 小时
BOAS 11-15分每班评估口腔情况,口腔护理 1 次/班,建议采用软⼀牙刷进行口腔擦洗。
湿润口唇、口腔 1 次/2 小时。
BOAS 16-20 分每4 ⼀时评估腔情况,采⼀⼀刷刷洗,湿润口唇、口腔 1 次/1-2小时。
评估方法:由 2 名护士分别应用 BOAS 进行评估,两者评估结果不⼀致时,由护士长确认。
记录 BOAS 得分、依照得分确定的清
洁频次、评估时间及评估者姓名。
BOAS 得分变动时再次记录相应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