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反思(习题课)
冀少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六单元第二章第一节(二)《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设计)
《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3)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因控制的。
(4)举例说明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图片资料,知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遗传学的学习,认同生命科学观点,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基因的显性与隐性。
【教学难点】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讲解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性状和性状的传递》,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完成下面的练习。
1.“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说明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着遗传现象。
2.亲代并没有把性状直接传给后代,而是通过生殖细胞将各自的一半染色体遗传给了后代,从而使其具有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
生:回忆上节课内容并完成练习。
师:你知道哪些关于染色体的知识?生:(相互补充回答)染色体是细胞核上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不同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成对存在;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是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师:同学们的知识掌握得很牢固。
早在19世纪40年代,科学家就已经认识到染色体与遗传有关,并发现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脱氧核糖核酸(DNA)组成。
那么,起遗传作用的是哪种物质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遗传的物质基础》。
二、新知导学(一)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师:1952年,赫尔稀和蔡斯进行了非常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你还记得什么是噬菌体吗?它由哪几部分构成?(展示噬菌体图片)生:噬菌体是专门寄生在细菌内的病毒,它的头部和尾部的外壳是由蛋白质构成的。
头部内是核酸构成的核心,也就是DNA。
师:噬菌体是怎样侵染细菌的呢?生:在自身遗传物质的指导下,利用细菌内部的物质来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从而大量繁殖。
初中生物_【课堂实录】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生:基因,基因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2.6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DNA片段
基因是DNA上的片段,作用是控制生物的某个特征。
基因:DNA分子上的这些包含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不是任意的一段)
2.6.1观察模型,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DNA、染色体和细胞核的位置关系:
《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染色体、DNA和基因的概念。
2.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1.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情感目标:
热爱科学,激起学生勇于探索生命奥秘的强烈愿望,提高科学素养。
该资料说明,染色体数量的变化会导致遗传病,染色体与遗传有关。
既然染色体与遗传有关,那么为什么我们前面提到的亲子鉴定,是检测的DNA,DNA和染色体有什么关系,我们继续学习。
2.5资料分析4
2.5.1自学观察染色体的结构模式图,同桌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表示______,②表示______,③表示______。
2.2资料分析1
2.2.1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分裂图,找到细胞核里的染色体。
观察动物细胞的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回答问题:
为什么细胞分裂前后,染色体数目不变?
染色体先进行复制,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使染色体在亲代和子代间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
染色体的这个变化说明染色体和遗传有关,所有我们继续学习染色体,看一下它的形态和数目。
一堂课下来,从学生的回答,反馈练习的正确率的情况看来,这堂课预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初中生物_【课堂实录】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能力目标描述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3、情感目标认同“生物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这一科学理论。
【教学重难点】“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少感性认识,该结论的得出需要许多证据,因此,对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认知与理解是本节的重点,更是难点。
此外,“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既包括位置关系也包括数量关系,学生容易混淆,也是本节的难点。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师:这是湖南卫视很火的一个节目,叫做《爸爸去哪儿》,下面请同学们帮助这几位朋友找到他们的爸爸。
生讨论发言。
师:请问,你是根据什么帮他们找到爸爸的?(生:因为他们长得很像)师:这种长得像的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生:遗传)对,在遗传学上儿子、女儿等我们称之为子代,爸爸、妈妈我们称之为亲代,谁来说一说遗传的概念?(生说)师:很好,同学们,你看这几位朋友和他们的父亲完全相似吗?(生:不是)师:那这种长得不像的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什么?(生:变异)变异还有一种情况,老师现场调查一下,咱班谁有亲的姐姐或者弟弟妹妹,请站一下。
这么多?某某你有个?你们两完全一样吗?(不一样)你和你妹妹不像的这种现象也叫变异。
那你现在能不能归纳出变异的概念?(生说)师:很好,请坐。
遗传变异的现象不仅人有,自然界中所有的生物都有。
现在就请你来判断以下现象是遗传还是变异?(出示课件,学生回答)师:这是动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这是植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并不是所有的现象都可以用遗传和变异来解释,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是变异,子代个体之间的相似既不是遗传,也不是变异。
<设计意图>:通过小游戏,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任何生命活动都有一定的物质基础”,那么遗传的物质基础是什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
初中生物_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你知道吗?你知道吗?克隆羊“多利”更像谁?为什么?的控制中心。
思考:伞藻C的伞帽形状是?为什么?克隆羊“多利”更像谁?为什么?探究二:遗传物质在细胞核中是怎样存在的?在细胞核中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请你来思考1.观察下图,你能说出不同种生物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有何不同吗?2.观察下图,你知道同种生物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有何特点吗?3.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水稻的体细胞中有12对染色体,果蝇的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
一般情况下,每种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相对稳定的,这有什么意义?4、染色体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什么?蛋白质和DNA(脱氧核糖核酸)观察思考:1.生物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是()出现的;不同种生物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均()。
2.同种生物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形态()。
3.一般情况下,每种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相对稳定的,这有什么意义?4、染色体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什么?认为谁与遗传有关呢?教师尽量多的提供相关图文信息,引导、帮助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得出结论。
探究三:揭秘DNA小组合作学习:1.科学家们是如何发现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2.DNA是唯一的遗传物质吗?举例说明。
3.是谁最终揭开了DNA的奥秘?4.DNA分子有何结构特点?5.DNA与基因有何关系?6.生物体表现出的不同特征是由谁控制的?师生交流时补充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图自主阅读课文,组内成员间讨论交流,小组代表班内展示。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探究,思维碰撞出一个又一个火花。
我来总结尝试描述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位置和数量关系。
观看动画图片,尝试描述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位置和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细胞核内有()条染色体,一条染色体有()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包含()基因。
通过观察播放的动画图片,学生尝试根据老师的简图与文字提示得出结论。
课堂小结出示概念图框架:完成概念图让学生动手完善概念图,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概念间的联系。
八年级生物上册4.4.1《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2(新版)济南版
-基因的传递:学生需要掌握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规律,包括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2.教学难点:
- DNA分子的结构:学生可能难以理解DNA双螺旋结构的复杂性和精确性,需要通过模型、图解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化理解。
4.作业完成情况:学生按时完成课后练习题,但部分学生的作业中出现了一些错误,说明对基因的传递规律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5.教师评价与反馈: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测试结果,我将在未来的教学中加强对基因的传递规律的讲解和练习,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际问题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点。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5.例题五:根据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如果父母都是高茎植株,那么他们的后代中高茎植株和矮茎植株的比例是多少?
答案:根据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如果父母都是高茎植株(假设控制高茎的基因为D,矮茎的基因为d),那么他们的后代中高茎植株和矮茎植株的比例是3:1。
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今天的课堂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学习了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DNA分子的结构、基因的概念以及基因的传递规律。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我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7.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课后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并完成课后练习题。同时,请同学们准备下一节课的预习内容: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原因。
学生学习效果
1.理解并掌握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包括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等,能够阐述这些实验如何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能够描述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理解DNA分子由两条互补的链组成,以及它们之间的配对原则A-T、C-G。
初中生物_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依据新课程标准,初中生物重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各项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重视以“发现”、“探究”为基础的生物学学习方法,重视以探索性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方法训练。
“发现→引导→探究”式教学法就是在这种理念下应运而生的,该教学法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式。
本节课就以“发现→引导→探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为设计理念。
在教师的引导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它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取,而且更加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及方法,更加突出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主旨。
二、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教材在生物的生殖、发育后,安排遗传和变异的内容,是揭示生命延续和发展的自然深入。
本节课从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四个层次,阐述其在遗传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学习,为学生进一步探究遗传和变异的奥秘奠定知识基础。
教材内容涉及课标中“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作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三部分。
2. 教学目标:依据教材和课标的地位,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说明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活动,提高思维能力,使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
(3)情感目标:通过对遗传学发展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3.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方式:教学重点:细胞核是遗传控制中心;DNA分子的结构功能;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教学难点:因为学生初次接触染色体、DNA和基因等名词,而且各微观的结构是学生既看不见又摸不着的,比较抽象,所以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是本节的难点。
三、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已有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储备,初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
初中生物_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情分析:
预测学生可能达到的程度:学生平时也关注到生物子代与亲代相似的
活动四: 综合建模
学生先回忆本节内容,然后教师给出网络图
学生根据网络图理解各知识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板书设计
第一节 遗传的物质基础
当堂检测
1、下列不属于遗传现象的是( ) A 、“一母生九子,九子都像娘” B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C 、“将门出将子” D 、“老鼠生儿会打洞
2、染色体的化学组成是( )
A 、DNA 和蛋白质
B 、DNA 和基因
C 、蛋白质和基因
D 、DNA 和脂肪
3、克隆牛时,选用甲牛的卵细胞,去掉细胞 核,选用乙牛(雄性)的耳缘细胞培养,取出细胞核植入甲牛的去核卵细胞中,移植到丙牛的子宫中,出生的克隆牛将( )
A.肯定是雌性
B.肯定是雄性
C.可能是中性
D.无法确定 4、下列有关染色体、DNA 、基因三者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DNA 主要在染色体上 B 、基因在DNA 分子上
C 、一条染色体上有很多DNA 分子
D 、一个DNA 分子上有很多基因 5、以下关于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同种生物的体细胞内所含染色体的数目相同 B 、不同种生物的体细胞内所含染色体的数目相同 C 、染色体上的蛋白质也是遗传物质
D 、染色体上的 DNA 具有双螺旋结构,说明染色体 往往是成对存在的
布置作业
学习检测p54——56
A 基础达标
B 能力提升
C 学考体验。
高中生物_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设计学校:科目:生物教师:班级:3.4学情分析高三四班是一个典型的普通理科班,自分班以来的情况看,本班总体还是不错的,班风积极向上,严肃活泼,基本不存在突出的问题学生。
在学习方面,多名学生选择艺术理,而且在艺考结束后,这部分学生干劲十足,表现出积极的态势。
且本班就生物单科成绩来看,优等生多,但多数学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懒惰的习惯尤为突出,而且存在严重的偏科现象;其次,学习方法欠妥,部分女生依赖于死记硬背、不能灵活变通,而后进生缺乏自信心,很难跟上整体进度。
本班学生处于高三下学期二轮复习阶段,虽然此时的他们已经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但依然对遗传有所恐惧,加上不均衡,部分学生想学但起步较晚,总体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欲望,因此整体学习氛围较为活跃,但往往思维深度不够、准确性稍微欠缺,学生的讲解能力欠缺,出现紧张情况。
因此,针对本班学生学情,在本节课堂实施过程中,教师应作出相应的改变:(1)面向全体学生。
尤其是鼓励、关心、帮助补弱的后进生,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整体水平,又营造良好的高考备考氛围。
(2)因材施教,克服那种老师盲目教、学生盲目学;老师盲目布置,学生盲目应付的现象。
(3)上课过程中要有所选择,有所放弃;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做到“三讲三不讲”。
课堂结束后能做到让学生在轻松获取相关知识的同时也增强了自信心。
效果分析本节复习课的内容主要分为三大考点:遗传物质探索的经典实验、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遗传物质中的有关计算。
遗传物质探索的经典实验这一考点主要考查学生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设计对照实验,通过本节课复习总结,学生对对照实验的一般步骤及原则有了详细了解,相信对其他实验的设计也会有所帮助。
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部分内容相对简单,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基本可以解决,问题不大。
本节的重难点在遗传物质中的有关计算,学生本身数学学科的欠缺,导致本身对此类题目有所排斥,但在授课过程中,学生的灵活讲解也给其他同学做了个榜样,增强了其他同学的信心。
初中生物_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主题遗传的物质基础一、教材分析本节从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四个层次描述了遗传物质的结构、成分、作用。
教材通过观察与思考归纳出:细胞核是遗传信息控制中心。
又描述了染色体、DNA、基因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二、学生分析通过对前三章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的知识,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也会关注到每种生物的子代都与它们的亲代非常相似,但也存在一些差异。
学生平时也经常在媒体报道中接触到染色体、DNA、基因等名词,对此也非常感兴趣。
三、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1.明确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通过对伞藻实验的分析讨论,能归纳出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3.尝试描述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重点:1.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难点: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1.在导入阶段,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利用技术解决问题。
2.在合作交流探究中,通过多媒体动画的播放,PPT课件的展示,学生亲自模拟实验,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本课内容。
3.在课堂总结、评价中,通过实物投影展示课堂练习的答案,对学生进行总结评价。
六、教学流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新课导入通过播放视频短片:动物的各种行为,思考:动物的这些行为是由什么决定的?通过“小小游戏“环节,让学生帮助明星找到他们的父亲。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结合自身生活感受,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帮助各位明星寻找父亲,说出自己快速找到的原因,初步体会遗传的概念。
视频播放导入,引出新知识遗传的现象。
然后通过多媒体展示“寻找亲人“游戏,引出遗传的概念。
探究学习,提出疑问通过例举生活中的相关俗语(众瓜得瓜,种豆得豆。
初中生物_《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说明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尝试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伞藻嫁接实验的讨论分析,能够归纳出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遗传学知识,认同生命科学观点,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描述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学难点】描述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说明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认同生命关于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具有相似性的科学解释。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内容【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欣赏:课件播放音乐《爸爸去哪儿》主题曲,出示图片导入:请同学们找找看,图中的三对父子分别是谁?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亲代和子代之间有相似的特征。
小结:我们判断的依据其实就是运用了生物学知识遗传和变异,这节课我们就开始学习第四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那么遗传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呢,让我们开始这节课的学习,一起来研究一下遗传的物质基础。
二、问题引导,探究质疑(一)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过渡)最初,人们对遗传的认识只停留在子女与父母的长相方面,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人们逐渐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解释遗传现象,并通过实验确定了遗传物质在细胞中的位置。
1.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案内容。
2.师生共同讨论伞藻嫁接实验(1)了解伞藻:①伞藻是一类大型的单细胞水生绿藻,其细胞核位于基部的假根内。
成熟后,伞藻的顶部长出一个伞帽,伞帽的形状因伞藻的种类不同而有所差异。
②伞藻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切去伞帽后仍能长出新的伞帽。
(2)请学生阅读课本P93,找出伞藻A和伞藻B的不同点。
课件展示:伞藻A 伞藻B伞帽形状圆形扫帚形伞藻颜色绿色黄色注意:细胞核的位置(3)伞藻嫁接质疑:①伞帽的形状是由伞藻的哪部分结构决定的?②通过对伞藻嫁接实验的观察,你得到什么启示?学生讨论、交流,尝试总结。
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二章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设计与反思第二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教学目的: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二)教学重点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三)教学难点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四)教学用具: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过程图、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图及多媒体教学器材。
(五)教学方法:讨论、讲述、提问。
(六)教学设计首先复习有关内容: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内的生命物质叫原生质。
在原生质的各种成分中,何者是遗传物质呢?首先,由教师采用设问、自答的方式,介绍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史。
1.人类对遗传现象、遗传规律的探究一直没有停止,并且还在不断深入。
当初摩尔根虽然证明了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但染色体究竟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基因的化学构成是什么?基因为何能传递遗传信息?……这些问题仍然有待进一步去解决。
虽然当时已经发现核酸是组成细胞核的主要成分,而且也已经发现核酸中有四种不同的碱基,但是人们却误认为核酸是由四种核苷酸组成的单调均匀的大分子,因此,许多生物学家不相信核酸会是千变万化的基因的载体,他们认为蛋白质才可能是遗传物质。
为什么蛋白质会被认为是遗传物质呢?这是因为20世纪以来,人们发现的蛋白质的种类越来越多,功能也越来越广泛,一切生命活动,包括遗传特性的表现都离不开蛋白质。
如我们在前面学习过的起催化作用的酶、起免疫作用的球蛋白,以及一些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的激素。
据估计,人体中的蛋白质不少于十万种。
因此,许多生物学家都认为,只有蛋白质才有可能是复杂基因的载体。
2.在核酸和蛋白质中究竟谁是基因的载体呢?我们首先要从理论上推断一下作为遗传物质必须具备哪些特点,如果我们能够用实验来证明某种物质具备这些特点,我们就能确定到底哪种物质是遗传物质。
用‚遗传物质必须具备哪些基本特点才能使生物的遗传现象成为可能?‛的问题将教学转入下一阶段:(l)‚我国民间有句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反思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反思(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心得体会、名人名言、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ersonal experiences, famous quot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反思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反思(通用6篇)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反思过往之事,活在当下之时。
初中生物_第一节 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重点)(2)、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难点)(3)、描述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重点)2、能力目标(1)、通过对伞藻嫁接实验的分析讨论,归纳出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2)、通过对DNA分子模型的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逐步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科学结论。
4、教学方法与阐释根据主体性教学目标,以“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为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维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指导,以侧重科学方法教育为归宿,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模式,融合讨论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发现过程,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
“引导探究”教学模式流程: 设疑导入→引导探索→归纳总结→拓展升华5、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搜寻与本节内容有关的生物学资料,留心观察身边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2.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多媒体展示图片】找家人引导学生认识遗传现象并提出现象是有物质基础的学生通过生活经验和常识找出三个宝宝的妈妈和姐姐思考: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相似的现象遗传学上叫什么?理解遗传现象是有物质基础的通过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及探究心里。
而明星恰恰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贴合学生的“胃口”。
温故知新多媒体展示细胞结构说出生物细胞的共有结构思考:遗传物质存在于哪种结构中?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探究之旅:探究活动一生物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哪个结构中?并控制生物的遗传现象呢?视频资料展示1、多莉的诞生2、伞藻的核移植实验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哪个结构中?并控制生物的遗传现象呢?通过了解克隆羊多莉的诞生过程,请同学们认真分析和观察,多莉和哪只羊长的像?这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判断:非常正确,细胞核内有遗传信息,那么细胞核里究竟是有什么样的遗传物质呢?学生认真观看视频资料通过了解克隆羊多莉的诞生过程,请同学们认真分析和观察,多莉和哪只羊长的像?这又说明了什么问题?踊跃举手,发表意见,共同得出多莉的身世之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反思
一节习题课《遗传的物质基础》讲完了。
以下我要从教材、教学目标、重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六部分来反思和回顾。
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上《遗传的物质基础》是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第六单元的内容,本节知识前面承接遗传基本定律内容,后面是生物变异、育种,所以复习好这个单元的习题,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也在高考中综合遗传与进化这一模块考点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在教学目标上结合高三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习题练习巩固DNA的实验、分子结构、复制,信息表达等基础知识。
能力目标:锻炼学生的独立解题能力,能够综合遗传的物质基础各知识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对科学严谨的态度。
在教学的重、难点上针对性讲解DNA分子的结构、复制、信息表达等综合习题,重点分析DNA分子的结构、转录、翻译的图文转换题型。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教法中在习题课授课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突出了集体讨论法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习题的试卷情况,组织学生对照答案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错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学法上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本节习题讲解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采取思考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的学法。
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在正堂的教学过程上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时注重突出条理清晰,紧凑合理。
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第一步,导入新课:(2分钟)
直接揭示课题为习题导入,简单明了可以为整堂的习题处理节省时间。
第二步,习题讲授:(20分钟)
在开始时,展示学案课前预习的第三题,学生自己分析错题自查考点编写诗歌,选几个同学投影展示,进行发言。
根据发言引导学生提炼考点。
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既可以使学生课前就对错题有了思考,在编写诗歌时就对已有的知识有了整编和归纳,又可以在课上听边诗歌,同学们边思考考点对知识再次的回顾,全班提高。
之后,结合白板显示数据谈习题成绩情况及各题得分情况,教师积极鼓励学生;我这样设计的目的可以在得分公布时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位置可以及时调整状态,对正确率高的同学表扬可以更加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随后环节让学生对照习题答案进行自查自纠,反省是哪些知识的疑惑。
小组探讨解决一些错题,学生将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小组形式提出与教师一起解决疑惑。
我这样设计可以让学生动脑思考错题,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互相讲题,不但效果好,还可以逐渐培养他们课下也会相互讲题思考的习惯。
第三步,完成学案中的变式习题。
我设计这个环节可以将错题进行变身及时巩固,也可以检查学生的落实情况。
(10分钟)第四步,课堂小结(8分钟)
我设计让学生谈收获,总结反思自己对那些考点有了认识,对那些题型有了提高。
可使学生动脑思考及时总结,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对错题反思的良好习惯。
第五步,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这样设计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第六步,板书设计,这次板书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设计,所以将这节的考点都排列在黑板上,让学生对琐碎
的知识有整体的框架归类和提高,以便于学生能够分类掌握。
本节习题课我采用自查自纠小组讨论,再师生讨论的习题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放手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现在看来,在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基本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但课后思考发现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在学生讨论合作解题环节,时间有些长,使后面的变式训练环节没有都完成,最后总结时让更多的学生都谈收获会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不成熟之处还有很多,请各位评委和前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