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2. 教学年级:五年级3. 学科领域:历史与社会4. 课时安排: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古代农业的发展特点和成就;认识农业在古代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掌握水稻、粟等主要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和推广情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文献等资料,分析古代农业的发展;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讨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影响;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古代农业的成就。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古代农业文明的伟大成就,培养民族自豪感;认识农业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密切关系,增强对农业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古代农业的发展特点和成就;农业在古代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水稻、粟等主要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和推广情况。
2. 教学难点:古代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影响;农业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代农业的发展特点、成就和地位;2. 展示法:展示图片、文献等资料,分析农业技术进步;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影响;4. 评价法:评价古代农业的成就和不足。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古代农业图片,引起学生兴趣;提问:“你们知道农业在古代社会的重要性吗?”引导学生思考。
2. 教学新课:讲解古代农业的发展特点和成就;分析农业在古代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介绍水稻、粟等主要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和推广情况。
3. 课堂互动:学生展示预习成果,分享农业知识;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小组合作,探讨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影响。
4. 总结评价:学生总结课堂所学,分享感受;教师评价学生表现,给予鼓励;引导学生思考农业发展对社会进步的作用。
5. 课后作业:编写一篇关于古代农业的小短文;观察身边的农业现象,思考农业的发展前景。
六、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古代农业工具、水利工程等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古代农业的繁荣。
2. 文献资料分析:提供一些关于古代农业的文献资料,让学生分析农业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及特点;(2)掌握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农业技术;(3)了解中国古代农业对后世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图片,分析古代农业的发展;(2)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古代农业技术的创新与传承;(3)运用比较法,分析中国古代农业与其他文明的差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农业文明的尊重和认识;(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3)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感,认识农业发展对国家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及特点;(2)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农业技术;(3)中国古代农业对后世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古代农业技术的创新与传承;(2)中国古代农业与其他文明的差异。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及特点;(2)准备相关的图片、图表等教学素材;(3)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评价标准。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课文,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情况;(2)准备笔记本,记录重点知识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古代农业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古代农业;(2)简要介绍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情况;(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及特点;(2)讲解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农业技术;(3)分析中国古代农业对后世的影响。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古代农业技术的创新与传承;(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比较分析(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比较中国古代农业与其他文明的差异;(2)各小组汇报比较分析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教案标题: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目标:1. 了解古代农业的发展和进步;2. 掌握古代农业的特点和技术;3. 理解古代农业的影响和意义。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古代农业的场景,引发学生对古代农业的兴趣和好奇心;2. 提问学生,他们对古代农业有哪些了解和想法。
知识讲解:1. 介绍古代农业的起源和发展过程;2. 解释古代农业的特点,如农作物种植、灌溉、农具使用等;3. 介绍古代农业的技术进步,如农耕工具的改进、农作物的选育等;4. 讲解古代农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如农业经济的繁荣、人口增长等;5. 引导学生思考古代农业的意义,如食物供给、文明进步等。
讨论活动:1. 分组讨论古代农业的重要性和影响;2. 每组选择一个方面进行展示和分享;3. 整合各组的观点,形成全班共同认识。
实践活动:1. 安排学生参观农田或农业博物馆,了解现代农业与古代农业的差异;2. 学生分组进行小农场模拟实验,体验古代农业的技术和工具;3.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古代农业的创新方案,展示并讨论。
总结评价:1. 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古代农业的发展和特点;2.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古代农业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借鉴;3.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古代农业相关的话题进行深入研究,撰写小论文或制作展板;2. 学生可以组织一次农业科普展览,向其他班级或学校展示古代农业的知识和成果。
教案评价:这个教案通过引入、知识讲解、讨论、实践和总结评价等多种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古代农业的发展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创新能力。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和拓展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教案的步骤合理有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达到教学目标。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第一章:古代农业的发展背景1.1 古代农业的定义与特点定义:古代农业是指人类在古代时期,以耕作和畜牧为主要生产方式的社会经济形态。
特点: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生产力水平较低,农业技术简单,土地私有制逐渐形成。
1.2 古代农业的发展条件气候条件:温和湿润的气候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土地资源:肥沃的土地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开展。
劳动力:奴隶和农民是古代农业生产的主体。
第二章: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2.1 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犁:古代犁的形制有木犁、石犁等,逐渐从手工操作发展到畜力牵引。
肥料:古代农民使用肥料,如动物粪便、绿肥等,以提高土地肥力。
水利设施:古代农业注重水利建设,如灌溉渠道、水车等,以应对干旱和水灾。
2.2 古代农业技术耕作制度:轮作和连作是古代农业常见的耕作制度,有利于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农作物种植:古代农民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地条件,种植适宜的农作物,如水稻、小麦、粟等。
农业技术革新:古代农业技术不断发展,如耕作工具的改进、水稻育秧技术的出现等。
第三章:古代农业生产组织与管理3.1 古代农业生产组织家庭农业:古代农业生产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男性为主要劳动力。
农村社会组织:农村中存在一定的组织形式,如村庄、乡里等,农民之间有互助合作的关系。
3.2 古代农业管理与经营土地制度:古代农业中土地私有制逐渐形成,土地买卖和租赁现象出现。
农业生产计划:古代农民根据气候变化和农事安排,制定合理的农业生产计划。
农业市场:古代农业市场中,农产品交换和贸易逐渐发展,形成了初级市场。
第四章:古代农业对社会经济的影响4.1 古代农业对人口的影响农业生产提供了基本生活资料,支持了人口的增长。
农业劳动分工: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形成了特定的社会阶层。
4.2 古代农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农业是古代经济的基础,提供了粮食和其他农产品,支撑了其他产业的发展。
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社会财富的增加。
4.3 古代农业对文化和社会结构的影响农业生产方式和价值观念影响了古代社会的文化形态。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篇一:示范教案(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设计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经济活动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且在政治、文化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曾经以其辉煌灿烂的文明,令世人瞩目与向往。
古代中国有着发达的农业、先进的手工业和繁盛的商业,为文明的萌生和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本单元探讨的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人们为发展社会经济所作出的努力。
本单元由四课组成,即发达的古代农业、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古代商业的发展、古代的经济政策。
了解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有利于弄清中国古代文明辉煌灿烂的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评价的根本标准。
中国传统农业发展水平长期处于世界最前列,是中国古代社会繁荣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古代手工业的成就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古代商业的产生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促进经济的发展。
中国古代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不同历史阶段的经济制度,是生产关系范畴的表现。
本单元的重点是掌握古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特点,难点是分析古代的经济政策。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整体设计本课概述古代农业孕育了我国古代文明,它的艰难成长历程,记载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同大自然作斗争的艰辛和智慧。
精耕细作和自给自足,是我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本课内容分三目,对我国古代农业的成长历程和基本特征进行了充分的诠释。
第一目“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介绍了我国古代农业主要生产工具不断改进的过程,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水平在不断提高。
第二目“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则从耕作方法、耕作制度等方面,详细地阐述了我国古代农业的辉煌成就,充分地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
第三目“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则重点描述我国封建社会小农经济的产生和基本特征。
除此之外,本课还配有大量的插图和辅导资料,对以上三目内容进行了补充和解释,它有助于学生对农业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
一、古代农业的兴起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了解古代农业兴起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b. 使学生掌握古代农业生产方式和技术。
c. 培养学生对古代农业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2. 教学内容:a. 古代农业兴起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b. 古代农业生产方式和技术。
c. 古代农业对文明发展的影响。
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古代农业兴起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b.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古代农业生产方式和技术。
c. 案例分析法:分析古代农业对文明发展的具体影响。
4. 教学步骤:a. 导入:介绍古代农业兴起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b. 讲解:详细讲解古代农业生产方式和技术。
c.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古代农业对文明发展的影响。
5. 作业布置:a. 让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古代农业生产方式和技术。
b. 让学生写一篇短文,阐述古代农业对文明发展的影响。
二、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方式1. 教学目标:b. 使学生掌握各种农业生产方式的优缺点。
c. 培养学生对古代农业生产的认识和理解。
2. 教学内容:a. 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方式。
b. 各种农业生产方式的优缺点。
c. 古代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方式。
b.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各种农业生产方式的优缺点。
c. 案例分析法:分析古代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4. 教学步骤:a.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b. 讲解:详细讲解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方式。
c.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各种农业生产方式的优缺点。
d. 分析:分析古代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5. 作业布置:a. 让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古代农业生产方式。
b. 让学生写一篇短文,阐述各种农业生产方式的优缺点。
三、古代农业的主要作物与农业技术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了解古代农业的主要作物。
c. 培养学生对古代农业文明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 教学内容:a. 古代农业的主要作物。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第一章:引言1.1 学习目标:了解古代农业的发展背景和重要性。
掌握本课程的章节安排和教学目标。
1.2 教学内容:古代农业的发展背景:自然环境、社会背景。
古代农业的重要性: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课程章节安排和教学目标。
1.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古代农业的场景,引发学生对古代农业的兴趣。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古代农业的发展背景和重要性,分享自己的观点。
第二章: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2.1 学习目标:了解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种类和功能。
掌握古代农业技术的特点和创新。
2.2 教学内容: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犁、耒、耜、耙等。
古代农业技术:耕作技术、灌溉技术、播种技术、收割技术等。
2.3 教学活动:图片展示:展示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和识别。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合作,研究古代农业技术的特点和创新,进行小组分享。
第三章:古代农业生产组织和管理3.1 学习目标:了解古代农业生产组织的形式和特点。
掌握古代农业生产管理的智慧和方法。
3.2 教学内容:古代农业生产组织:家庭农业、集体农业、封建庄园等。
古代农业生产管理:耕作制度、土地制度、农业税收制度等。
3.3 教学活动: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不同的农业生产组织,讨论其生产管理的智慧和方法。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古代农业生产组织的特点和影响,进行小组分享。
第四章:古代农业的经济和社会影响4.1 学习目标:了解古代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掌握古代农业对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古代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粮食产量、农民收入、农产品贸易等。
古代农业对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社会等级制度、乡村社区、农民生活等。
4.3 教学活动:数据展示:展示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数据和图表,让学生分析和理解。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古代农业对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进行小组分享。
第五章:古代农业的可持续性5.1 学习目标:了解古代农业的可持续性思想和实践。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精选3篇)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精选3篇)《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篇1【重点讲解】简要分析中国古代精耕细作传统农业的形成和进展中国古代文明是在长江、黄河、辽河等适合进展农业的大河流域进展起来的。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也成为推动精耕细作技术进展的主要动力。
而精耕细作技术则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
但是到了近代,小农经济却渐渐成为中国社会生产力进展的桎梏。
它的坚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进展缓慢和长期连续的重要缘由。
接下来我就对这个问题作一简要分析。
精耕细作农业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
萌芽于夏商周时期,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是技术成形期,隋唐宋辽金元是精耕细作的扩展期,明清是深化进展期。
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进展的基础。
铁犁牛耕技术消失于春秋战国,在汉代得到改进和推广。
隋唐时期,随着江东犁的消失,得到完善而为后世所沿用。
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
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西周时期,实行了垄作法,西汉时实行代田法。
还采纳轮作倒茬和间作套种方式,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和一年三熟制。
为了提高土地生产率,人们通过提高耕作技术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充分发挥土地潜力,在北方形成耕耙耱技术,南方形成耕耙耖技术。
转变农业环境,提高土地生产率。
中国古代重视农田浇灌,从古至今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改善了土壤环境,使农业收成不再完全取决于天气的好坏。
总之,我国古代农业孕育了我国古代文明,它的困难成长历程,既记载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同大自然作斗争的艰辛和才智,也包含了历代统治者所实行的农业政策。
精耕细作和自给自足,是我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难点分析】全面熟悉小农经济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生产部门。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在其自身的农业保持长盛不衰,其社会历史和文化才能持续进展。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如:“古代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古代农业对现代农业的启示”等。
2.学生分组讨论,搜集资料、整理观点、形成共识。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古代农业的发展特点、成就和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故事导入、史料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古代农业的发展过程。
2.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农业博物馆、实地考察农田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古代农业的智慧,提高实践能力。
3.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思维能力,使其学会分析、解决问题。
4.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生活中的农业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农业始终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背景下,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本教学案例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为教材,针对高二年级学生,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丰富的史料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古代农业的发展脉络,理解农业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劳动的情感,使其认识到农业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精品教案.doc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精品教案课程标准: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课标问题解读: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教学目标:(1)从中国农业发展的历程中,使学生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2)通过本节课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人民利用勤劳双手和无穷智慧为中国古代文明创造了巨大财富,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在阶级社会里,广大人民的生活却相当困难。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原始农业的出现(1)出现时间:距今一万年左右。
(2)地位:在古代世界居于领先地位(引言部分最后一句),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3)状况:生产工具:石刀、石斧。
耕作方式:刀耕火种。
生活方式:经常迁徙。
2、商周时期的农业(1)状况:生产工具: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但木制耒耦和石锄、石犁仍是重要工具。
耕作技术: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泯制肥料,治虫灭害等。
作物种类:西周时期,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生活方式:开始走向定居。
(2)地位:中国农业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生产技术时间成就耕作方式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汉朝西汉赵过推广耦犁;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到东汉时推广到珠江流域。
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一直为后世沿用。
耕作技术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做法已经使用。
西汉时赵过推行代田法魏晋南北朝及其以后北方旱地耕耙糖技术形成;南方的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耕作两汉是以一年一熟为主制度宋朝以后江南逐渐形成了一年两熟制或一年三熟制战国时期都江堰汉朝漕渠、白渠和龙首渠曹魏翻车用于灌溉唐朝创制了筒车宋朝高转筒车明清出现风力水车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形成条件(1)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水利工程灌溉工具生产力。
最新人教版历史必修2《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doc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目标:掌握中国农业的起源、刀耕火种、商周农业生产的发展。
掌握中国古代耕作技术的进步,水利灌溉。
掌握小农经济的形成。
理解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从原始向精耕细作发展的历程。
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
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课前自主学习1、中国原始农业相当发达,其耕作方式先后经历了从“”到阶段,战国时期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是农业文明古国。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和的国家,至西周,主要农作物有粟、稻、黍、稷、麦、、等,后世的农作物多已具备。
3、我国非常注重水利灌溉工具的创制,主要有曹魏时的、唐朝的和宋代的和明清的风力水车。
课堂合作探究知识点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
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2、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
人们先用石刀、石斧砍倒树木,晒干后焚烧,再用石犁翻土播种。
3、距今约七八千年时,松土工具耒耜出现并普遍使用。
国农业进入“耜耕时代”,农业生产力得到提高。
4.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但只是很少使用,主要仍用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等工具。
人们已经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
5.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商周时,农作物种类更丰富,后来习称的“五谷”均已种植。
人们的生活由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注意古代生产工具的演进趋势(1)生产工具的数量不断增长,还有品种也不断增加。
(2)许多生产工具自身都在不断完善。
如从牛力耕犁的出现,到犁壁的发明,再到曲辕犁的产生等。
(3)生产工具的进步表现为旧式工具的淘汰和新式工具的诞生。
典例剖析【例1】我国农业由“刀耕火种”进入“石器锄耕”阶段后,人们使用的主要生产工具是 ( )A.石斧、石锛 B.骨耜、石耜 C。
钱、镩 D.铁铲、铁犁知识点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精耕细作的含义: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1.通过对古代农业发展历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纵向思维能力。
2.通过分析农业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地理素养。
3.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和农业科技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认识到古代农业发展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教学策略:
(1)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以现代农业发展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古代农业发展的现实意义。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置不同难度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在课堂上都能获得成就感。
(3)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究的精神。
3.教学评价:
(1)设计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程度。
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对古代农业发展的认知可能较为片面,容易产生距离感。教师应通过生动、具体的教学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古代农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此外,学生在团队合作和交流表达方面存在一定差异,部分学生可能较为内向,不善于主动参与讨论。因此,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创造多样化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对古代农民勤劳、智慧的尊重,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3.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可持续发展,培养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观念。
二、教学内容
1.古代农业发展历程:从原始农业到封建农业的发展,介绍各个时期的农业特点和重要事件。
2.农业耕作方式和农具演变:介绍铁犁牛耕、水稻栽培等耕作方式,以及曲辕犁、耕牛等农具的发明和使用。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运用讲授法,系统介绍古代农业发展的历程、耕作方式、农具演变等知识,为学生奠定扎实的基础。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高一历史必修1教案】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一、教学目标掌握中国农业的起源、主要耕作技术、主要耕作方式。
理解从神话时代到铁器时代农业生产工具、耕作技术的发展和变化。
了解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理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
二、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展示远古人类使用的农具,讲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的农业生产情况,引出中国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二)讲授新课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教师提问学生:早期农业生产出现在什么时期?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结论:原始社会时期。
(2)教师提问学生:早期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结论:刀耕火种。
(3)教师提问学生:刀耕火种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结论: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工具简单,人们对自然界的改造能力有限。
(4)教师提问学生:什么原因促使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耕作技术的提高?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结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提高,农作物种类的丰富。
农业的独立发展(1)教师提问学生:什么原因导致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结论:生产力的发展。
(2)教师提问学生:农业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发展主要有哪些表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结论: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提高,农作物种类的丰富。
(3)教师提问学生:农作物种类的丰富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结论:两汉时期,种植作物品种丰富。
(4)教师提问学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结论:农业生产以家庭为单位,耕地面积小,农作物种类单一,耕作技术落后,劳动效率低下。
耦犁和牛耕的出现(1)教师提问学生:什么是耦犁和牛耕?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结论:耦犁是一种双牛牵引的犁,适用于深耕土地;牛耕是一种畜力耕作方式,逐渐取代人力耕作。
(2)教师提问学生:耦犁和牛耕的出现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结论:提高了耕地的利用率,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古代农业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文明发展初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发达的古代农业不仅满足了人类温饱需求,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了解古代农业的重要性和发展过程。
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性。
2.掌握古代农业的基本知识,包括种植、养殖、农具工具、农田规划等。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模拟实验等方式加深对古代农业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性。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地考察和模拟实验加深对古代农业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性。
2.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模拟实验,加深对古代农业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过程1.引入(10分钟)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性,引导学生对古代农业产生兴趣和好奇。
2.理论讲解(30分钟)a.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介绍古代农业的起源和技术发展,从原始农业到奴隶社会农业、封建社会农业,强调古代农业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b.古代农业的重要性解释古代农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支撑,讲解古代农业在人类温饱需求、人口增长、文化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3.实地考察(4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选择一处具有代表性的古代农业遗址,如中国的汉代农田遗址、印度的印度河流域古代农田遗址等。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农田规划、灌溉系统、农作物种植等情况,并记录和总结所见所闻。
4.模拟实验(40分钟)分组让学生选择一个古代农业技术进行模拟实验,如古代种植技术或养殖技术。
要求学生根据相关资料和教师指导,进行现实世界的模拟实验,并通过实验结果和分析总结古代农业技术的优缺点。
5.总结(10分钟)让学生回顾和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引导他们思考古代农业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并与现代农业进行对比和思考。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设计
5.掌握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如自给自足、家庭为单位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古代农业的特点。
2.运用比较法,让学生对比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农业发展状况,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影响等,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4.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加深对古代农业的认识,提高合作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利用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一个直观、生动的古代农业场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互动探究: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影响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深化对古代农业的认识。
3.比较学习:通过比较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农业发展状况,培养学生比较思维,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古代农业的发展特点。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古代农业的定义,了解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掌握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农具的使用以及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
3.了解古代农业的主要作物及其分布,认识农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4.了解古代农业技术的发展,如水利工程、肥料使用、农作物种植技术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古代农业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民族自豪感。
2.理解农民的辛勤劳动,尊重劳动人民,培养勤劳、朴实的品质。
高中历史发达的古代农业精品教案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发达的古代农业精品教案人教版必修2第一篇:高中历史发达的古代农业精品教案人教版必修2发达的古代农业(人教版必修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理解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前提,探讨它与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之间的关系。
(2)理解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认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从原始向精耕细作发展的历程。
(3)理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从小农经济成长的历程中,认识到封建政权对小农经济的双重作用与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巧妙地引导学生主动认识历史和探究历史。
深入浅出,循循诱导,层层剖析。
(2)鼓励学生大胆地回答问题,提示学生用一定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机会和平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中国农业发展的历程中,使学生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2)地位: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
也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3)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原因:①河姆渡氏族公社遗址的发现——考古发现※河姆渡遗址于1973年,在今浙江宁波市以西25公里的余姚市河姆渡镇的河姆渡口北面被发现。
用碳-14法测定,该文化距今约7000年。
该遗址属于我国东南沿海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繁荣时期的一处聚落遗址,河姆渡先民为中华民族古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②神农氏被尊奉为中国农业的始祖——民间传说※神农氏是我国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
传说神农一生下来就是个“水晶肚”,几乎是全透明的,五脏六腑全都能看得见,还能看得见吃进去的东西。
他发明制作木耒、木耜,教民农业生产。
除了发明农耕技术外,还发明了医术,制定了历法,开创九井相连的水利灌溉技术等。
因为他发明农耕技术而号神农氏,又称炎帝、是当时与黄帝相争天下的部落首领之一。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1.1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设计
4.学会运用历史文献、考古资料等,分析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提高学生的史料分析和历史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古代农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1.学生对古代农业的认知主要来源于教材和课外阅读,对农业生产的实际操作过程了解有限,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古代农业的直观认识。
2.学生在分析古代农业发展原因和影响时,往往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的思考,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历史思维和方法进行分析。
3.学生在情感态度上,可能对古代农业产生距离感,认为与现代社会关系不大,需要教师通过具体案例和现实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同感。
4.引导学生思考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和条件,如地理环境、政治制度、文化传统等,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设计以下问题:
1.古代农业是如何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
2.古代农业的特点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有何启示?
3.你认为古代农业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对现代农业有何借鉴意义?
1.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确保作业质量。
2.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教师将对作业进行认真批改,给予评价和建议,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回顾我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重点讲解铁犁牛耕、水稻栽培、麦类种植等核心技术,让学生了解古代农业的基本情况。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设计及反思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一篇: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设计及反思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农业起源、发展概况及古代的小农经济,理解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古代农业耕作技术发展的归纳与总结,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能力、知识重组的能力。
②通过问题探究,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我国是世界农业发源地之一,古代农业起源早,耕作技术先进,居于古代世界的领先地位。
②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教学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教学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教学思路:教材从“早期农业的出现、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三个方面叙述、介绍我国古代农业的发展状况,要求学生了解我国农业起源、农业耕作技术的进步和小农经济等方面的情况,并分析理解我国古代农业的特点和小农经济的特点,树立生产力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核心动力的唯物史观。
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本教案设计的思路如下:一、在讲清楚中国农业起源知识点时,通过学生阅读教材“历史纵横”内容,运用谈话法,启发学生归纳出中国古代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的特点。
二、通过阅读指导法、演板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通过设计“古代农业发展简表”,让学生牢固掌握“古代农业发展概况”这一基础知识;通过“中国古代,人们如何从迁徙走向定居?”这一问题的探究,突出生产力发展这条线索,培养学生正确的发展观。
三、通过讲述法及对“小农经济产生的原因及特点”和教材的“学思之窗”问题的探究,让学生掌握、理解土地国有制、小农经济等知识,了解古代农民生产生活的状况,增强对社会主义的热爱和对当前生活的幸福感。
教学内容:1.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①中国农业的起源②刀耕火种的农业。
2.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①古代农业发展概况(生产工具、耕作技术、农作物、水利灌溉)②农业发展使人们由迁徙走向定居。
3.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理解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前提,探讨它与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之间的关系。
(2)理解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认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从原始向精耕细作发展的历程。
(3)理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从小农经济成长的历程中,认识到封建政权对小农经济的双重作用与影响。
(4)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巧妙地引导学生主动认识历史和探究历史。
深入浅出,循循诱导,层层剖析。
(2)利用历史短剧表演和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历史情景中感受历史,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探究历史。
(3)鼓励学生大胆地回答问题,提示学生用一定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机会和平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中国农业发展的历程中,使学生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2)通过本节课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人民利用勤劳双手和无穷智慧为中国古代文明创造了巨大财富,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在阶级社会里,广大人民的生活却相当困难。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教学过程及要点:[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黄梅戏《天仙配》中"夫妻双双把家还"的那段戏曲吗?生:(齐声)喜欢。
师:我也非常喜欢这段家喻户晓的戏曲。
不知哪位男同学和女同学能否对唱这段戏曲,让我们大家共同欣赏一下?生:×××(男同学)和×××(女同学)是我班的"歌王"和"歌后",由他们对唱,一定好听。
师:那好,请大家以热烈掌声欢迎这两位同学对唱《天仙配》中的"夫妻双双把家还"选段。
男女对唱: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男:绿水青山带笑颜。
女:你耕田来我织布;男:我挑水来你浇园。
女: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男:夫妻双双把家还。
(完毕)师:两位同学的歌声确实好听,我看到下面有许多同学在小声地跟着唱。
在听歌时,我留意到其中一句歌词"你耕田来我织布",这是对我国古代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的真实写照。
从这句歌词中,我们可以形象地感受到我国古代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生产形态。
当然,一句歌词不能概括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全貌。
要想仔细了解我国古代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的详情,还需要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发达的古代农业》这节课。
一、早期农业的出现:1、中国农业的起源:(1)时间:距今一万年左右(2)表现:①河姆渡氏族公社遗址发现稻谷--考古发现【备课资料】河姆渡氏族遗址河姆渡遗址于1973年,在距宁波市以西25公里的余姚市河姆渡镇的河姆渡口北面被发现。
遗址总面积4万平方米,叠压着四个文化层,深度有四米,用碳-14法测定,第四层距今约7000年,第一层距今约5000年。
经两期考古发掘,出土文物有6700余件。
这些文物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考古界命名为河姆渡文化。
遗址是我国东南沿海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繁荣时期的一处聚落遗址,河姆渡先民为中华民族古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主要表现为:(1)栽培水稻。
出土的籼稻和粳稻,比被称为亚州原生稻--印度卢塔尔稻要早3000多年,是世界上最早人工种植的水稻之一。
(2)运用榫卯和企口板木作技术,建造栽桩架板、高于地面的干栏式房屋。
堪称为7000年前的一个奇迹。
(3)从编织到纺织、缝纫。
原始河姆人编织技术已较娴熟,主要是编织苇席、搓绳等,而纺纱织布技术也已相当成熟。
从出土的苇编残片及品种齐全的纺织工具来看,可能使用原始腰机来编织。
类似机件在太平洋沿岸也曾发现,而在时间上则要晚两三千年。
缝纫工具主要有骨针、细小的骨锥、管状针及小石锛等。
(4)驾驭舟楫,开展水上活动。
出土了8支木桨和两件以独木舟为原型的陶塑艺术品。
河姆人的木桨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古老的木桨。
舟楫的出现不仅促进了渔业的发展,而且扩大了活动和交往范围,促进了原始文化的交流。
(5)独具一格的制陶技术。
河姆文化早期制陶工艺已渐趋成熟且独具一格。
从备料、成型、到装饰、烧造已达到相当水平,而且擅长陶塑工艺,能烧造出形状各异、精美实用的生产、生活用具以及艺术品,并已发明了彩陶技术。
(6)掌握了髹漆技术,挖掘水井。
出土的漆碗说明河姆是最早发明髹漆的地区之一。
第二文化层木构水井是我国最早的考古发现。
(7)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
河姆渡先民已有审美意识,且原始艺术已达到一定水平。
出土的文物有:①石、玉制作的装饰品,而玦、璜、管、珠、环等饰品大多用玉和莹石制成,开创了用玉之风的先河。
②发明吹奏、打击乐器。
主要有骨哨和陶埙、木筒。
河姆人制作的骨哨已达5孔,音乐工作者以此仿制的鸡腿骨骨哨能吹奏完整的七声音阶。
③精致的象牙雕刻艺术。
出土的蝶形器和鸟形圆雕等象牙制品,图案线条简洁流畅,其中"双鸟朝阳"反映了河姆渡人的审美观念和最高艺术成就。
从这些艺术品中可看到原始河姆渡人对鸟的喜爱和对太阳的崇拜。
遗址中大量用动物肩胛骨制成的耜、骨铲及木杵等农具的发现,表明早在7000年前,河姆渡已进入耜耕阶段,证明农业已成为当时主要经济。
河姆渡人已过上比较稳定的定居生活,为艺术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②神农氏被尊奉为中国农业的始祖(参见教材"引言")--民间传说【备课资料】神农氏神农氏是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
传说神农一生下来就是个"水晶肚",几乎是全透明的,五脏六腑全都能看得见,还能看得见吃进去的东西。
他发明制作木耒、木耜,教民农业生产。
除了发明农耕技术外,还发明了医术,制定了历法,开创九井相连的水利灌溉技术等。
因为他发明农耕技术而号神农氏,因以火德王,故称炎帝、赤帝、烈(厉)山氏,则又成了与黄帝相争天下的首领。
神农氏为什么想起来种五谷呢?《白虎通义》记载:"古之人民皆食兽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劳作,神而化之,使民易之,故谓神农也"。
这说明,神农氏所处的时代,是中国从原始畜牧业向原始农业业发展的转变关头。
那时,人口已生育繁多,维持生计的是猎物和植物的果实。
可是,天上的飞禽越打越少,地上的走兽越打越稀,所得食物难以裹腹。
怎样才能解决人们的吃食问题?神农氏苦苦思索,可谓绞尽脑汁。
据《拾遗记》记载,一天,一只周身通红的鸟儿,衔着一棵五彩九穗谷,飞在天空,掠过神农氏的头顶时,九穗谷掉在地上,神农氏见了,拾起来埋在了土壤里,后来竟长成一片。
他把谷穗在手里揉搓后放在嘴里,感到很好吃。
于是他教人砍倒树木,割掉野草,用斧头、锄头、耒耜等生产工具,开垦土地,种起了谷子。
神农氏从这里得到启发:谷子可年年种植,源源不断,若能有更多的草木之实选为人用,多多种植,大家的吃饭问题不就是解决了吗?那时,五谷和杂草长在一起,草药和百花开在一起,哪些可以吃,哪些不可以吃,谁也分不清。
神农氏就一样一样的尝,一样一样的试种,最后从中筛选出的菽、麦、稷、稻五谷,所以后人尊他为"五谷爷"、"农皇爷"。
神农氏教民种五谷后,并不单单靠天而收,还教民打井汲水,对农作物进行灌溉。
在这一高台的四角各有一口井,台中央有一口井水都会波动。
由于这一带历史上多次被黄河水冲击,黄水退后大量泥沙沉积,这些井多数都被埋在地下,现在仅找到一眼,在南面二百步分配权的地方。
此井泉水清澈、甘甜,每天都有方圆近百里的人到这里取水,称为神水,说直接可以治病。
(3)地位: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参见教材P4"历史纵横"提及的世界三个农业起源中心)2、原始农业:(1)主要耕作方法:刀耕火种【资料回放】原始农业的耕作方法荆、扬南有桂林之饶,内有江、湖之利,左陵阳之金,右蜀、汉之材,伐木而树谷,燔莱而播粟,火耕而水耨,地广而饶财。
──《盐铁论·通有》楚有江汉川泽山林之饶;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
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果蓏蠃蛤,食物常足。
──《汉书·地理志》(2)主要生产工具:石刀、石犁、石斧→耒耜; 3、商周时期的农业发展:(1)表现:①农具:出现青铜农具,但常用的工具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②耕作技术: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③西周农作物: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
(2)影响:人民生活由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3)特点:独立发展,自成体系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铁犁牛耕的发展:三个阶段(1)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和逐渐推广(2)两汉时期:改进和推广①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出现犁壁;②东汉耦犁推广到珠江流域。
【备课资料】耦犁由二牛合犋牵引、三人操作的一种新式耕犁。
汉武帝时赵过在推行代田法的同时,发明了二牛耦耕的耦犁,其操作方法是一人牵牛,一人掌犁辕,以调节耕地的深浅,一人扶犁。
这种犁犁铧较大,增加了犁壁,深耕和翻土、培垄一次进行,可以耕出代田法所要求的深一尺、宽一尺的犁沟。
二牛三人一个耕作季节可管五顷(汉大亩每亩当今六分九厘,每顷当今六十九亩)田的翻耕任务。
耕作速度快,不至耽误农时。
此后,耦犁构造有所改进,出现了活动式犁箭以控制犁地深浅,不再需人掌辕。
驶牛技术的娴熟,又可不再需人牵牛。
(3)隋唐时期:完善--江东出现曲辕犁,安装犁评。
【备课资料】东江曲辕犁曲辕犁,也称江东犁,它最早出现于唐代后期的江东地区,它的出现是我国耕作农具成熟的标志。
犁普遍使用前,耒耜是主要耕作工具。
使用畜力牵引的耕犁从春秋战国才开始逐渐在一些地方普及使用。
汉代耕犁已基本定形,但汉代的犁是长直辕犁,耕地时回头转弯不够灵活,起土费力,效率不很高;江南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创造出一种轻便的短曲辕犁,又称江东犁。
在敦煌莫高窟第四百四十五窟的壁画中有曲辕犁耕作图。
据唐朝末年着名文学家陆龟蒙《耒耜经》记载,曲辕犁由十一个部件组成。
即犁铧、犁壁、犁底、压镵、策额、犁箭、犁辕、犁梢、犁评、犁建和犁盘。
曲辕犁和以前的耕犁相比,有几处重大改进。
首先是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并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这样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畜力。
其次是增加了犁评和犁建,如推进犁评,可使犁箭向下,犁铧入土则深。
若提起犁评,使犁箭向上,犁铧入土则浅。
将曲辕犁的犁评、犁箭和犁建三者有机地结合使用,便可适应深耕或浅耕的不同要求,并能使调节耕地深浅规范化,便于精耕细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