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隔离症影像诊断

合集下载

肺隔离症PPT

肺隔离症PPT
• 大多无明显临床症状,或仅仅轻微不适。 • 典型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咯血。 • 实验室血浆D-二聚体明显增高。 • 多发生于叶段动脉及其以下分支,累及主
肺动脉和左、右肺动脉较少见。
影像学表现
• 肺缺血:韦斯特马克征,肺血灌注减少,
肺纹理减少或消失,透亮度增加。
• 肺动脉改变:梗阻端肺血管影增宽,梗阻
持续时间较长。
影像学表现
• 胸片可以直接观察骨折线的存在以及形态,
并能观察对位对线情况。
• 能够发现继发性改变,如气胸/液气胸/皮下
气肿等。
• CT较胸片对骨折的判断更为优越,对肋骨
骨折的定位及骨折程度的判断均优于胸片
肺挫伤
• 肺部常见外伤性改变,可由直接撞击或高
压气浪伤引起,多见于外伤着力点亦可见 于对冲部位。
肺隔离症的X线表现主要为圆形、卵圆形或三角形分叶 状块影、密度均匀,合并感染后支气管或胃肠道相通后, 可见囊肿含气,甚至出现液平面。应与肺炎、肺脓肿和肺 囊肿鉴别。支气管碘油造影可见正常支气管受压,主动脉 造影可显示异常的分支有助于鉴别诊断。治疗主要依靠手 术切除。
本病例诊断体会。1 阅片必须仔细。 实际上,该患者在外院所做的CT片已 经显示降主动脉左前壁所发出的滋养 动脉,只不过阅片者未能注意,未提 出进一步的检查方案。2在双下肺内 后基底部,尤其是左下肺后基底部出 现的实变块、反复感染的囊性病变应 注意到本病的可能。3 与肺发育不良 的鉴别诊断:CTA、MRA或血管造影 显示由体动脉供血的滋养血管即可诊 断。
端以远则变细。
• 多发生于下叶且以右下叶多见,表现为肺
体积缩小,可合并盘状肺不张。
• 心影增大。
CTPA
直接征象: 1.血管腔内充盈缺损:中心性;附壁性;骑跨状 血栓。 2.血管完全阻塞:血管截断。

多排螺旋CT诊断肺隔离症的价值

多排螺旋CT诊断肺隔离症的价值

征象 ,且多见支气管壁改变 ,纵隔可见 l m 以上淋 巴结 阴 5c 影 。肺炎性假瘤可发生在肺组织任何部位 , 强强化不 明显 , 增
肿 块 无 明 显 分 叶 及 毛 刺 , 围 多 见肺 组织 的炎 性 改 变 。 脓 肿 周 肺
型与正 常 肺组 织无 共 同脏层 胸 膜 , 合 型则 是指 隔 离肺 组 混 织与正常肺组织 有部分共 同脏层胸膜 。临床 以叶内型多 见 , 本组 7例患者均为 叶内型。肺 隔离症发病年龄 不等 , 以 2 但 0 岁左右年轻人多 发。临床表 现缺乏特异性 , 有咳嗽 、 可 咯痰 、 发热甚 至咯血 等 , 易引起 反复 和持续 性肺部 感染 , 术前诊 断
扫 描 。 先 行 常 规 平 扫 , 描 范 围胸 廓 入 口至 肺 底 , 后 C 扫 然 T增 强 扫 描 , 比剂 为碘 海 醇 注 射 液 ( 0 gm 9 ~ 0 L 高 对 3 0m / L) 0 10m , 压 注射 速 率 25 3 l , 时 2 和 3 双期 扫 描 。 规 层 . . mIs延 ~0 0s 0s 常
药及骨髓异 常增生症 患者 ; 呼吸 、 咳嗽 等创伤 易致血 流沉积
于肝 段静 脉内。本 组中 1 例见隔膜处钙化 ,另 1 例患 者有 3
年 反 复 咳 嗽 病 史 , 符 合 血 栓 形 成 学 说 。有 分 析 指 出下 腔 静 均
入导丝及导管 治疗后肝脏灌注明显改善 , 肝淤m明显减轻 ,1 f J ! 1 j
手术 是治疗肺隔离症 的主要方法 ,术前螺旋 C T检 查及
V T、 P MP R MI 、 R技术 的运用 ,为外科术前 了解病变供血 动脉
位置及数量 、 围比邻关 系提供 了详实 的资料 , 周 有效避免外科 手术 血管损伤导致大出血 。 多排 螺旋 C T诊断肺隔离症最 主要的依据 是显示肺 内病 灶 有来 自循 环 的异常供 血动脉 , 该动脉 多为 一支 , 数 为多 少 支, 大部分 发 自胸 主动脉 , 数来 自腹 主动脉或 其他 动脉 。 少

CT增强及后处理技术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价值

CT增强及后处理技术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价值

CT增强及后处理技术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价值【摘要】目的探讨肺部CT增强及CT后处理技术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分析梅河口市医院2002-2007年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10例,9例术前行胸部薄层增强CT检查并应用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及曲面平展等多种后处理技术进行重建。

结果9例行胸部薄层增强CT检查及应用多种后处理技术进行重建的病例中,8例发现异常血供,确诊率为89%。

结论术前行胸部薄层增强C扫描T并应用多种后处理技术进行重建有利于发现异常血供,对肺隔离症诊断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肺隔离症;薄层增强;后处理技术肺隔离症是一种较少见的先天性肺发育畸形,也有学者称为伴迷走血管的先天性肺囊肿。

隔离肺为来自体循环异常分支供血的一段无功能肺组织,它不与气管、支气管相通[1]。

临床上术前误诊率高,充分认识本病,正确诊断是治疗此病的关键。

1 资料与方法1.1 分析本院2002-2007年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10例。

女4例,男6例,年龄20~54岁。

症状出现的平均年龄20.6岁,平均病程49个月。

其中9例患者有反复咳嗽、咳痰病史。

6例反复发热,4例反复咯血,1例胸闷、气促。

1.2 9例术前行胸部薄层增强CT检查,1例因急诊外伤透视疑为挫裂伤而直接手术治疗。

CT扫描用GE多排螺旋CT机,0.8秒螺旋扫描,120kv,240mA,螺距1.5,选用3 mm层厚平扫,发现可疑病灶后,经肘静脉用高压注射器以3 ml/秒的速度,注入100 ml造影剂,在注药后30 s、1 min分别用1 mm层厚对病灶进行局部薄层扫描。

应用多平面重建(MPR)技术从轴位、冠状位、矢状位三个方位观察病灶的形态及结构;应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在厚层重建的基础上,完整地显示高密度的引流血管;应用曲面平展(CPR)技术将引流血管平展拉直,更好的显示引流血管与周围血管的解剖关系,以确定异常血供的来源。

02 结果9例行胸部薄层增强CT检查的病例中,8例发现异常血供,确诊率为89%。

肺隔离症的影像表现

肺隔离症的影像表现

肺隔离症影像诊断概述❖肺隔离症:(pulmonary sequestration PS)也称为有异常动脉供血的肺囊肿症,简称“隔离肺”,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肺发育畸形。

❖胚胎时期一部分肺组织与正常肺主体分离单独发育,并接受体循环动脉的异常动脉供血,形成无呼吸功能肺囊性肿块。

特点是由体循环动脉供血、多不与支气管直接沟通。

➢肺隔离症发生率低,占肺部疾病的0.15%~6.4%,见于各年龄段,以青年人居多(10-40岁),成年人男性多于女性(4:1)。

好发部位于下肺,左肺多于右肺(2:1)。

❖病因及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主要有Prvce血管牵拉学说、血管发育不全学说、副肺芽学说等。

❖P rvce血管牵拉学说:受到普遍认可:胚胎初期,原肠及肺芽周围有许多内脏毛细血管与背主动脉相连,当胚胎肺组织与原肠发生脱离时,这些血管即逐渐衰退吸收。

由于某种原因,发生血管残存时,就成为主动脉的异常分支动脉,牵引一部分胚胎肺组织,形成肺隔离症。

❖血管发育不全学说:胚胎发育期间,肺动脉发育不全使一部分肺组织血液供应受障碍,并由主动脉的分支代替动脉供应该区组织,由于来自主动脉的血液含氧量与来自肺动脉的血液完全不同使该段肺组织的肺功能无法进行,因而发育不全,而无肺功能。

分型分为叶内型和叶外型。

❖叶内型:多见,约为75%-85%;与正常肺组织为同一脏胸膜所包裹。

感染时囊腔可与邻近支气管相通。

❖叶外型:为副肺叶或为副肺段,被独立的脏胸膜所包裹,独立于正常肺组织之外,囊腔与正常支气管不相通。

叶内型叶外型发生率多见(80%)少见与正常肺组织关系与正常肺组织为同一脏胸膜所包裹独立于正常肺组织之外与正常支气管关系可相通不相通感染常伴反复感染不易引起感染好发部位下叶后基底段肺下叶与横膈之间,可位于纵膈、膈下、心包隔离肺组织多房囊腔实性多见供血动脉多发自降主动脉多发自腹主动脉引流静脉多回流至肺静脉多回流至下腔静脉、门静脉及奇静脉❖呼吸道症状(叶内型多见):大多数患者自幼即有呼吸道症状:咳嗽、咳痰,感染侵蚀毛细血管时可有痰中带血或大咯血。

肺隔离症的CT诊断

肺隔离症的CT诊断

肺 隔离 症过 去认 为 属 于先 天性 肺 发育 异常 ,目前 的观 点
更 支持 本 病是 一 种 获得性 疾 病回。发 病率 为 O.15%~6.4%,男
女 之 比 无 明 显 差 异 。 病 理 上 为 发 育 不 全 的 肺 组 织 ,无 呼 吸 功
能 .与正 常的 支气 管 不 相通 ,其 血 供 往往 为 异 常 的体 动 脉 供 血 。病变 多 见于 两肺 下 叶后 基底段 ,尤 以左侧 多 见 。根 据有 无
周 围 肺 组 织 受 压 膨 胀 不 全 ,纵 隔 内 未 见 肿 大 淋 巴 造 影
3 讨 论
肺 隔离 症 (pulmonary seguestration)为 先 天 性 发 育 异 常 , 一 部分 肺组 织 与正 常肺 分离 ,单独 发 育并 接受 体循 环 血液 供
应 。根 据解 剖可 分 为肺 内和肺 外 隔离 症两 种类 型 。
隔离 症 的诊 断有 着重 要 的定性 意 义 。
【参 考文 献】
[1] 杭 俊 德 ,陈炽 贤 ,陈 丽 英 ,等 .肺 隔 离 症 的 影 像 学 诊 断 [ 中 华 放 射 学 杂
志 .1995.29(1):15. f21 陆 淑凤 .肺 隔离 症 1例 病 例 分 析 『J].中 国实 用 医 药 ,2010,5(1):168. f31 黄璐 ,夏 黎 明.右 肺 上 叶 肺 隔 离 症 一 例 fJ】.放 射 学 实 践 ,2010,25(4):465. 『41 张 建 ,郝 兴 亮 ,崔 丽 华 ,等 .肺 隔 离 症 一 例 fJ].中 国呼 吸 与危 重 监 护 杂 志 ,
药 物 应 用 2010.30(5):74.
(收 稿 日期 :2010—07—13)

肺隔离症的影像诊断

肺隔离症的影像诊断

与左侧对比,右侧没有 正常的肺纹理结构、形态!
K. Tokunaga,et al ECR 2015 Educational Exhibit Pulmonary vascular anomalies in adult; a pictorial
增强胸部CT及3D-CTA证实右肺动脉主干缺如。 肺窗显示右肺体积缩小伴磨玻璃影以及双侧肺气肿。 CTA显示源自支气管动脉、肋间动脉、胸廓内动脉、膈下 动脉以及冠脉诸多侧枝血管供应右肺。右侧肺静脉狭窄。
单侧肺动脉缺如
CTA显示源自支气管动脉、肋间动脉、胸廓内动脉、膈下动脉以及 冠脉诸多侧枝血管供应右肺。
正常灌注显像
正常通气显像
肺通气灌注显像:右侧全肺V/Q(通气/血流)不匹配
该例UPAP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本例的右肺 看似含气的肺组织,但是它却是多余的(没有 肺应有的气体交换功能);由于供应右肺的体 循环血管破裂,而导致大咳血、最终死亡。对 此或类似的体循环异常供血,尤其畸形血管较 粗大者,一旦确诊,是否应尽早予以手术治疗?
谢谢Leabharlann 肺隔离症的 影像诊断男,37岁。咳血,其他无特殊症状。
增强扫描:左下肺GGO、体循环血管增多
男,34岁。无明显临床症状。
看到主动脉发出的异常动脉血管供应肺,不全都是肺隔离症; 虽然是属于一种发育变异,但是否看作是“定时炸弹” ——大咳血危险因素?
女,62岁。大咳血。 胸片:心脏、气管及 纵隔右移位,右肺体 积缩小,右侧肺门及 肺部血管细小,右肺 中野侵润。

肺隔离症的诊治分析

肺隔离症的诊治分析

灶 诊 断肺 隔 离症 ,并进 一 步行 M 确 诊 。 离症 叶 内型 多见 , 占全部 病例 的 75%左 实性或囊性改变及来 自主动脉的异常供 术 前诊 断 :5例 拟诊 为肺 隔离 症 ,6例 误 诊 右 ,以左 下肺常 见 。偶 发于 右 下肺 。多为 血 动 脉 ,伸 及病 灶 区域 (图 1、2)。
11例 ,现 报 道 如 下 。
切 除 术 。术后 病 理 :表 现 为 囊 性 病变 ,囊 例 直 到体 检 才 发 现肺 内 阴影 。Gustafson
1 资 料 与方 法
壁可见纤毛柱状上皮覆盖,部分病例呈 等 强调反复发生的下叶肺炎应考虑 叶
支 气管 扩 张 、炎症 、脓肿 等 改 变 。
· 880 ·
肺 隔离症 的诊 治 分析
M odern Practical M edicine,January 2010,Vo1.22,No.8
赵 玉 军
【摘要 】目的 探 讨肺 隔 离 症 的 诊断 及 外 科 治疗 方法 。方 法 凹顾 分 析 1 1例 术 后 病 理 证 实 为肺 隔 离 症 患者 的临 床资料 。结果 11例中叶内型 9例 (81.8l%),叶外型 2例 ,(18.18%);叶内型以咳嗽 、咳脓痰 、咯血、胸痛等呼吸
染 及胸 痛等 呼吸道 症 状就 诊 ,1例 因严 重 肺 隔 离症 的发病 机制 尚不 清楚 ,可能 要、最有效的手段 。胸片常见肺下叶后 感 染病 灶 溃破 术 前发 生 脓胸 。部 位 :I1- 与 胚 胎发 育 时 支气 管 肺 芽和 主 动脉 之 间 基 地 段 有 不 规 则 一 角 形 ,圆形 等 曩性 病
肺 隔 离症 是 一种 少 见 的肺 脏 先天 性 1.3 手术 方法 全 组均 行 肺 叶 切 除术 , 等 呼 吸道 症 状 ;町有 反复 发 作 ,同一 部 位

肺隔离症诊断标准

肺隔离症诊断标准

肺隔离症诊断标准
1. 医学史和临床表现:具有与肺隔离症相一致的病史和临床表现。

2.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片和/或CT扫描显示有肺内的局限性结节、实变或特征性空洞。

3. 细菌培养:从痰或其他呼吸道分泌物或组织中分离出细菌,并与肺隔离症的病原微生物相一致。

4. 切除标本病理学检查:经手术切除的肺部组织标本和/或肺活检标本的病理学检查显示有肺隔离症的病理特征。

以上四个条件中,前两个可以单独用于初步肺隔离症的诊断,但需要其他两个条件进行确认。

细菌培养和切除标本病理学检查是为了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并确定肺隔离症的病原微生物和病理学表现。

多排螺旋CT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

多排螺旋CT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

可合并膈疝 。 本组病例 1 例位于 左下肺 纵隔旁 , 供血动脉来 自胸主动脉 , 引流致上 腔静脉 。 诊断肺 隔 离症最重 要 的依 据是显 示肺 内病灶有 来 自 体循环的 异常供 血动脉 , 该动脉大 多为 1 , 支 少数为 多支 ,3 的供 血动 7% 脉来 自于胸 主动 脉 , 它来 自腹主动 脉及其 它异常分 支 。 其 增强MS 伯 C
平扫 C 值 为4 ~6 H 增 强 后 C 值达 6 ~9 Hu 3 表 现 为 囊 实 T 2 5 u, T 8 0 。例 性病 灶 , 不 均 , 性部 分 可 强化 , 密度 实 囊性 成 分 无强 化 例 表 现为 实 l
性病 灶 , 为软 组 织密 度 , 增强 后 明显 强化 ;例表 现 为囊 性 , 多囊 性 1 为 病灶 , 内部 密 度均 匀 , 增强后 无 强 化 。 变 最小 者2 5m ×32m, 病 .c .c 最 大者 约 6 8m x8 5m, 例 病 灶 与 主 动 脉 之 间 有 规 则或 不 规 则 条 .c .c 4 索影 相 连 ,例 病 灶 紧 邻 主 动脉 , R及M I多 方 位 重 建 均 清 楚 显 1 MP P
5 例均为单 发 , 均位于 下叶 的基底 段 , 中左 下肺4 , 下肺 病变 其 例 右
l ,例为 肺叶 内型,例 为肺叶外 型 , 现为肿块者 4 , 例 4 1 表 例 不规则状 1 。 例
能是 由于 局部 肺组 织发 育不 良而 导致 周 围肺组 织代偿 性 或者反 复感
染、 修复 、 纤维牵拉所 致肺气肿 。 肺叶外 型肺隔离症的主要 c 现有 : 蹙 病 变位 于正常 肺组织 外 , 自己独立 脏层 胸膜 , 有 其内部 一般没 有气体 , 不 与正常肺动 脉和支 气管 相连 , 多为三 角形 或卵 圆形肿 块, 度均 匀 , % 密 3 o

肺隔离症的X线平片及CT诊断

肺隔离症的X线平片及CT诊断

384鱼!i d£Q££地n!M14适i n刍51仑!Q E堂笪21Q§,迪!§,趟!:!Z士垦匡药塑壹2QQ§生2旦差§鲞差12塑要考虑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血管活性药的选择主要为13受体兴奋剂,最好选用既能影响肌肉的收缩(1not r opi sm),对心律影响有较小的药物。

目前常用的有多巴胺及D obut am i ne。

有人主张两种药并用,即可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输出量,又能利尿。

目前13受体兴奋剂和a受体阻断剂并用尤为一般医生推荐。

应用。

受体阻断剂的前提是补足血容量。

a受体阻断剂中常用的为酚苄明(Phenoxvbezm i num)。

它可使动脉压上升,心脏指数增加,尿量增多,肺动脉压及中心静脉压下降。

在液体量已经补足,但动脉压仍低,尿量仍少或肺动脉压及中心静脉压仍高时,可考虑用此药。

它是当前认为安全而有效的血管扩张药物。

其他还有酚妥拉明等。

7休克治疗中补钙问题钙对心肌收缩力的重要作用已为临床熟知。

近年来许多人对失血性休克时使用钙提出了反对意见。

H ow l and证实给毛地黄时如并用钙剂可以诱发心脏停搏。

Tr unkey发现低m容量休克时细胞内钙增高。

这一改变对人体有害,因而对休克时常规用钙,提出不同看法。

W hi t e提出细胞内钙增高加重脑细胞的损害可用钙通道阻断剂(C al cui um cha nnel bl ocker s)阻止。

D aenen和Fl am eny 提出钙通道阻断剂l i dof l azi nl对常温下缺血l小时的心脏同样有保护作用,可很快恢复心输出量、阻断心脏的短路。

W ai t并将钙通道阻断剂的应用扩大到肾缺血。

尽管如此,目前仍有不少学者主张休克时补钙有重要作用。

R onal d提出补钙对失血性休克狗的复苏效果,无论在恢复心功能还是在改善末梢灌注上,均明显优于不补钙或同时给钙通道阻断剂(V er apam i l)组。

观察放射线和CT对肺段隔离症疾病的临床诊断效果

观察放射线和CT对肺段隔离症疾病的临床诊断效果

观察放射线和 CT 对肺段隔离症疾病的临床诊断效果发布时间:2021-07-01T11:24:53.95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4期作者:韩磊[导读] 目的:探究放射线和CT对肺段隔离症疾病临床诊断的作用效果。

韩磊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延边医院)西区医院放射科吉林延吉 133000【摘要】目的:探究放射线和CT对肺段隔离症疾病临床诊断的作用效果。

方法:研究对象为我医院就诊的64例肺段隔离症疾病的患者,时间为2017年4月到2019年3月收治,所有的患者都将进行放射线和CT检查来确诊疾病,比较分析检查、诊断的结果。

结果:由放射线检查并且确诊的患者有54例,诊断的精准率为84.38%;由CT检查并且确诊的患者有63例,诊断的精准率为98.44%;两者间诊断率对比p<0.05,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结论:使用CT检查诊断肺段隔离症疾病的患者效果更加优越,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放射线;CT;肺段隔离症疾病;诊断前言:肺段隔离症疾病属于肺部的先天性发育畸形,它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

多表现为肺部病变的组织和正常的组织产生分离,特点是经常发作,而且具有较高的致残率,病情非常严重,极容易受到感染,从而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1]。

由此采取有效的检查手段是有必要的,以便能够有针对性的去治疗疾病,此次试验中研究放射线和CT对其疾病的诊断意义,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本院的64例在2017年4月到2019年3月期间接收的肺段隔离症疾病的患者作为此次实验的研究对象,病程1-5月,平均病程(2.36±0.12)月;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39.20±4.57)岁;男性32例,女性32例;经过手术的病理性检验,囊实性病例25例,囊性病灶20例,实性病灶19例。

经过影像学的检查,以上患者都属于肺段隔离症疾病,患者与家属都了解此次实验的诊断内容,排除患者有严重肺部疾病者,以上全部患者的病因、年龄、病程方面可以进行比较(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的意义。

右肺巨大囊实混合密度影--右肺隔离症

右肺巨大囊实混合密度影--右肺隔离症

病史:患者,女,65岁,因“咳嗽、咳痰、喘息伴发热8天”。

查体:一般状态尚可,口唇无发绀,胸廓对称,气管居中,右肺叩诊浊音,听诊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如图1-8胸部CT纵膈窗平扫及增强动脉期。

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基础解剖影像:图9图10图11图12图13图14图15图16图9-16所示分别为正常人纵膈窗增强动脉期及静脉期、肺窗轴位图像。

图9-10所示为经右侧锁骨下静脉注射对比剂后动脉期图像,肺动脉主干位于升主动脉左旁(棕色箭头),分为左右肺动脉(黄色箭头)。

图11-12所示为静脉期图像,可见左右肺静脉汇合成肺静脉主干进入左心房(蓝色箭头)。

图13-16所示为肺窗可见右主支气管分为右肺中叶及下叶(黑色箭头),左肺下叶支气管分叉处(白色箭头)。

注意左肺下叶前基底段近胸膜处可见小片状磨玻璃影(灰色箭头)。

双肺支气管开口通畅、走行自然,支气管壁略增厚可见树芽征(考虑支气管炎),右肺中叶见条索样高密度影(黑色箭头,考虑右肺中叶少许炎性索条)。

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1-8所示胸部CT纵膈窗平扫及增强动脉期。

影像描述:(扫描层面未全部显示)胸廓对称,纵膈、气管、心脏向左侧移位,右肺内见巨大团片状混杂密度影,其内密度不均,可见气体密度影(白色箭头)、钙化影(未显示)、液体密度影及大小不等分隔(黄色箭头)。

增强动脉期见胸主动脉分支血管向右侧走行于病灶内(棕色箭头),肺内实性成分及分隔中等强化,囊性部分未见强化。

影像诊断:右肺改变,考虑右肺隔离症。

知识点:1.组织学基础:胚胎第3周,肺芽呈袋状从前肠发出,与前肠共同接受来自腹主动脉的腹腔血管丛的供血。

当第6对腮弓动脉发育为肺动脉后其分支进入到肺原基,此时腹腔血管丛发育为支气管动脉。

如果该过程发育障碍,腹腔血管丛对某部分肺脏供血状态保持不变,此部分肺脏始终保持接受体循环供血并与正常肺脏分离,形成囊状或囊实混合性畸形而失去正常功能。

2.病理学基础:肺隔离症为发育不良、结构紊乱的肺实质性结构,通常为囊性或囊实性结构,囊壁含平滑肌和软骨成分,内衬以柱状或扁平上皮,可呈单囊或多囊状结构。

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表现

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表现

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表现韩学芳;耿左军;孙胜军【摘要】目的探讨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表现,以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漏诊、误诊.方法收集2006年10月至2012年1月确诊为肺隔离症的病例23例,通过回顾23例肺隔离症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表现.结果肺叶内型22例,肺叶外型1例.病灶位于左肺下叶20例,右肺下叶3例.胸部X线平片表现为类圆形或卵圆形团块影、斑片状高密度影和(或)伴有囊性低密度影.CT表现为肺野内软组织肿块、囊实性或囊性病灶,增强扫描19例可见异常供血血管,均发自降主动脉;引流静脉1例为奇静脉,19例为下肺静脉.结论肺隔离症以肺叶内型多见,最常发生于左肺下叶后基底段.CT增强扫描结合图像后处理技术为目前诊断肺隔离症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期刊名称】《河北医药》【年(卷),期】2012(034)022【总页数】3页(P3394-3396)【关键词】肺隔离症;影像;诊断【作者】韩学芳;耿左军;孙胜军【作者单位】050000,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放射科;050000,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放射科;河北省行唐县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3肺隔离症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肺发育畸形,在先天性肺发育畸形中占0.15% ~6.4%[1]。

1877年Huber首次报道1例源于主动脉供血的肺囊肿;1861年Rokitansky和Rektorzik将这种病理表现描述称为“附属肺叶”;1946年Pryce将本病命名为肺隔离症[2]。

主要特点为肺内存在一部分无功能的肺组织,单独发育并由体循环的异常动脉供血。

分为肺叶内型和肺叶外型,以肺叶内型多见,主要发生于左肺下叶后基底段。

发现异常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是准确诊断肺隔离症的关键[3],所以影像学检查在肺隔离症的诊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MSCT增强扫描结合图像后处理技术是目前显示异常供血动脉和引流血管的最佳选择,还能显示肺部其他病变;MRI和MRA在对碘剂过敏者是较好的选择;DSA仍为确诊肺隔离症的金标准,也是术前或介入治疗前较好的检查。

肺隔离症影像学 诊断

肺隔离症影像学 诊断

精选
11
叶外型
90%的叶外型位于左半膈,可位于下叶与 膈肌间、膈下,膈肌内或纵膈中。
血液供应通常来自腹主动脉,静脉回流通 常经由下腔静脉、奇静脉或门静脉系统。
与支气管不相通,临床上常无症状,多在
胸部影像学检查、尸检或合并其他畸形时
被发现。
精选
12
精选
13
病理
叶外型有独立的胸膜包裹,与正常组织完全 分隔。
男性,46岁。反复咳嗽、咳痰多年。胸片及CT,诊断为左下肺支扩并感染、左下肺 化脓性病变等。
2020/10/3
精选
3
(A) Incision of diaphragm (black arrow), Intradiaphragmatic mass (red arrow) was identified. (B) Diaphragmatic bulge (black arrow). Incision site of diaphragm (red arrow).(C) Small aberrant vessels were clipped (black arrow).(D) Yellowish mucoid materials were drained (black arrow)
叶内型分布于正常肺组织内,与正常肺有薄 层
结缔组织相隔。可与正常支气管相通或不相 通。
镜下隔离肺组织可有不精选同程度的肺不张、炎 14
诊断
X线片检查:
下叶肺后基底段内,有单个或多发的圆形、卵圆 形等囊性病变阴影。囊壁厚薄不等,周围有炎变 影像。
确诊较难
精选
15
精选
16
左下肺隔离症
精选
17
CT诊断依据
精选5Biblioteka 定义肺组织与支气管树缺乏交通的先天 性畸形, 从而与其余肺分离,并 由体循环动脉供血。

肺隔离症 1 例

肺隔离症 1 例

肺隔离症 1 例摘要患者,女,60岁,“反复右上腹部疼痛1+月”入院。

入院1+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腹部疼痛,不剧烈,能够忍受,无畏寒发热,无恶心呕吐,无巩膜黄染,无胸痛咳嗽,无心慌气促,无呼吸困难。

查体:右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未扪及包块,肝、脾肋缘下未触及,莫菲氏征阴性。

肝区无叩击痛,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

入院后行CT检查示:左肺下叶后基底段脊柱旁示一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影,约3.6cm×3.7m大小,边界清楚,密度均匀CT值27h,边缘可见少许短毛刺,增强扫描后肿块cT值约40H(轻度强化),外周见血管包绕,并见引流血管与胸主动脉下段相连。

右肺中叶内侧段少许条索影,气管、主支气管通畅未见狭窄扩张,两肺门结构清晰,纵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双侧胸膜轻微增厚,胸腔内未见积气积液。

术中所见:左肺叶、肺裂发育欠佳,胸腔粘连,左肺下叶与心包、膈肌、胸壁广泛膜状及带状粘连,无积血积液,病灶位于左肺下叶后基底段,肿块边界清楚,囊实性,与周围无粘连,滋养包块的变异血管发自胸主动脉,沿下肺韧带走行。

行左肺下叶切除。

病理诊断:叶内型支气管肺隔离症。

术后痊愈出院。

2讨论:肺隔离症最早在1946年由普莱斯(Pryce)提出,尽管Rokitansky和Rektorik于1861年描述了类似的临床发现方式。

肺隔离症是一种先天性肺胚胎发育畸形,由于胚胎的前原肠、额外发育的支气管肺芽接受循环的血液供应而形成的无功能肺组织团块。

肺隔离症依据其有无独立的脏层胸膜而分为叶内型和叶外型两种,以前者多见。

叶内隔离肺组织与正常肺叶为同一脏层胸膜所包裹,多位于后基底段,尤其是左肺下叶后基底段。

叶外型则有独立的时层膜包裹,可位干纵隔、膈下、心包或肺内。

(1)肺叶内隔离的特点是存在于功能性肺的内脏胸膜内。

静脉引流进入肺静脉。

在左下叶更常见。

大约三分之二的叶内隔离症发生在左下叶的后部基底节。

左侧病变是与弯刀综合征(部分肺静脉畸形连接)相关的肺隔离症,其中右侧病变更为常见。

浅谈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诊断

浅谈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诊断

临床上, 本病隐匿起病, 它的发病过程主要有三个环节 : ①肺泡的 IF的病 情随 之发展 , c P 其 T表 现亦 呈现 出一个 渐 进 的过 程 , 肺部
免疫 和炎 症反应 : 因一 活 A 释放 多种 因子 , P N趋化 因 病 激 M一 如 M 子、 间质 细胞 生长 因子 、 性 氧化 物 等 ; 毒 ②肺 实 质损 伤 : 泡上 皮 肺 细胞 损伤 、 底膜损 伤 ; 受损 肺泡修 复 和纤 维化 。 在病理 方面 基 ③ 它 的 主要 特 点是 : 组 织 内 出 现 片状 、 均 一 、 布多 变 的 间质 改 肺 不 分 变, 包括 间质 纤维 化 、 炎症 及 蜂 窝样 变与 正 常肺 组 织 间呈 灶状 分 布, 以下肺 和胸膜下 区域 病变 明显 。 胸膜 亦 出现 纤维 化及钙 化 。 ④ 3 P . IF的影像诊 断 2 3 .X线 胸片 :5 .I 2 9%可发 现异常 , 表现为 双侧 弥漫分 布、 相对对 称 、 间质 性改 变逐 步 加重 , 由肺 的外 围 向 中心发 展 , 双下肺 向上肺 有 发展 , 临床症 状 逐步 明显 。总之 , 在本 组 病 例 中 , 例患 者均 同时 3 患有 特发 性肺 纤 维化 , 期无 明显 临床 症状 , 于 常规 体检 时发 早 仅 现 , IF的诊断带 来 一定 的困难 。通 常认 为 , F 非家族 性疾 为 P I 为 P 病 , 本组 病 例呈 明 显 的家 族 聚集 性 , 示 IF与遗 传 易感 性有 但 提 P
多位 于基底部 、 部 、 胸膜 下 区 的网状 或 网状结 节影 , 有 周边 或 多伴 肺容积缩 小。随病情进展 , 可出现 多发性囊装 透光影 ( 窝肺 ) 蜂 。 3. .2常规 C 2 T扫描表现 : 磨玻璃 样影 、 双肺 不规 则线状或 网格状影 、 斑片状实变影、 小结节 影 、 窝样影 ; 膜钙 化 , 蛋壳状 包 围在 肺 蜂 胸 呈 的周 围。 常规 C T扫描层厚较 宽 , 对肺部 早期 间质病变显示 不理想 。 发现有 间质性病 变时 , 要进 行薄层 扫描 , 进一步观察病变的改变。 3 .IF高分 辨率 C ( R T 平 扫表 现 : 期 : .3 P 2 TH C ) 早 主要 是 肺泡 间隔 的 急性炎 症改 变 。C T表 现为 两肺 下部 弥 漫性 小片状 和 颗粒状 高 密度 影 , 侧大致 对称 , 近胸 膜 病变 愈 密集 , C 两 愈 HR T显示 小片 状 阴影 主要为小 叶性实 变或 d o融 合性病 灶 , 内可见 含气 的支 气 ,f 其 管影 。 磨玻 璃样 阴影是早 期 常见 的 C T征象 之一 , 与小片状 阴 分布 影相 同 , 密度 比小 叶性实变 阴影低 。 只是 早期 的小叶间隔增厚 主要 见于胸膜下 区 , 在薄层 C T上呈现 与胸膜 垂直并 达到胸 膜平行 线状 影, 长约 12m 边 缘光滑 ,  ̄c , 可能 与淋 巴性水 肿有关 。胸 膜钙化 , 呈 蛋壳状包 围在肺 的周 围。随着 病史 的延 长 , 由双下肺逐 步向双 病变 上肺发展 。 晚期 : 是慢性肺 纤维化 。 种 C 主要 各 T表现从不 同的角度 反映 了肺 间质纤 维化 的过程 , 或反 映了不 同的组织结 构。 同的纤 不 维化 表现 : 膜下 区的 弓线影 , 叶间 隔增 厚扭 曲 , 胸 小 网状及 细颗 粒 状影 , 肺界 面征 , 窝状 阴影 , 蜂 肺气 肿 , 支气 管扩 张 , 灶性 肺组 织 局 密度增 高等 。通 过 比较 IF高分 辨率 C ( R T平 扫表 现 比常规 P TH C ) C 表 现 明显清 楚 , 致 , 以对 细 小病 变 进行 分析 , 分辨 率 C T 细 可 高 T ( R T 平扫是诊断 IF的最重 要 的检查 方法 。结合 病理改变 , F HC) P I P 的H C R T主要表现有如下几个特点H①毛玻璃状改变: : 主要是 由 于炎症 细胞浸润所致 肺 泡间隔增 厚和部 分肺 泡充盈 的缘故 , 反 亦 映部分 间质纤维化 ; 不 规则线状 或 网格状影 : ② 主要表 明小 叶间隔 的增厚、 水肿或纤维化; ③牵拉性支气管扩张: 为外周支气管分支 或细支气管受纤维瘢痕组织牵拉而扩张改变; ④斑片状实变影 : 是 原有气腔被细胞性或非细胞性物质占据所致 ; ⑤小结节影: 反映局 部 肺泡 间隔增 厚 或肺 泡被 填塞 ; 蜂窝 状 : 肺 泡结 构 被严 重 破 ⑥ 是 坏的晚期纤维化病灶的表现。⑦胸膜呈蛋壳状钙化。 本组 病例 , 性患 者与其 姐 姐 的肺 部基 本 C 男 T表现 一 致 ( 图 如

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诊断

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诊断

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诊断【关键词】肺隔离症[摘要]目的:研究肺隔离症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价值。

方法:报告经手术与病理证实肺隔离症18例,其中X线胸片18例,支气管碘油造影5例,CT 13例,MRI 4例。

结果:X线表现为肺内肿块7例,大片状影11例,其中病灶内有透光区9例; CT表现为肺内片影及团块影,其内具有含气囊腔或液气平面囊肿,共发现异常动脉供血5例。

MRI可见到病灶内含气液改变及异常血管影。

结论:对肺隔离症的诊断, CT与MRI结合可取代普通X线、断层摄影、支气管造影及主动脉造影。

[关键词]肺隔离症;X线检查;支气管造影;断层摄影;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磁共振成像1 材料与方法本组18例均经手术与病理证实,其中肺内型17例,肺外型1例。

男8例,女10例。

年龄为6岁~42岁,平均22.5岁。

其中30岁以下16例,占89%。

全部病例均有正侧位X线胸片,5例有支气管碘油造影资料;13例做了CT检查,4例做了MRI检查。

CT机为SIEMENS型螺旋CT机,MR机为BALANCE 0.35T永磁磁共振仪。

2 结果2.1 X线表现本组18例,发生在右下肺4例,左下肺14例,病变均偏后,其主要部分位于两肺下叶后基底段区域。

11例为大片状高密度阴影,境界比较模糊,其中4例密度均匀,9例密度不均,病灶内可见到一个或多个大小不等的透光区,较大者尚可见到液气平面;X线表现为团块状阴影7例,境界清楚,密度均匀。

2.2 支气管碘油造影表现5例中4例见病灶内无支气管影,1例病区内有支气管影,但分支亦少而不规则。

均有病灶周围支气管移位,2例见病灶周围支气管有不同程度的扩张。

2.3 CT检查所见18例X线表现为片状阴影者,13例行CT扫描,其中4例密度比较均匀,另9例密度不均,可见到含气囊腔,囊腔内有液气平面1例;7例X线表现团块影者4例做CT检查,亦表现为实质性肿块,3例病灶内有密度低区,2例病灶周围有肺气肿改变。

仅5例增强扫描见有异常动脉自胸主动脉进入病灶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2
A
3
A
4
A
5
A
6
病理
(左下肺)镜下示支气管扩张,个别管腔内积脓,管周多 量急慢性炎细胞浸润,泡沫细胞反应,灶性区淋巴滤泡形 成,肺间质纤维组织增生明显,小血管增生,炎细胞及组 织细胞反应,结合临床可符合肺隔离症。
A
7
病例2( 1194464/0712711)
女 23岁 反复咳嗽、咳痰六周余,体温最高达39°C。
A
17
发病机制
肺隔离症的发生机制不清,常见有副胚芽学说、 Prvce的牵引学说和Smith的血管发育不全学说。 Prvce的牵引学说受到普遍承认,它认为在胚胎初期 的原肠及肺芽周围,有许多内脏毛细血管与背主动 脉相连,当肺组织发生脱离时,这些相连的血管即 逐渐衰退吸收。由于某种原因,发生血管残存时, 就成为主动脉的异常分支动脉,牵引一部分胚胎肺 组织,形成肺隔离症。肺隔离症的胚胎组织处于异 常部位,使肺循环血管不能发育。
A
35
边缘及周围肺组织改变 多数边缘较清楚 反复感染、合并肺不张时边缘显示呈条索状,与 正常肺组织分界不清 处于感染期时,周围可呈斑片状渗出改变 局部肺气肿表现 压迫周围的支气管可引起阻塞性改变
A
36
动脉造影: 是传统的诊断肺隔离症的方法,可以直观地显示病变部
位的异常供血动脉的起源、数量、走形及管径,但为有创性 检查。 MRI:
A
8
2012-10-8
A
9
A
10
A
11
2012-11-9
A
12
A
13
A
14
病理
(右下肺)送检肺叶大小12*9*7cm,镜下示支气管及肺 泡扩张伴多量分泌物,肺间质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伴多量急 慢性炎细胞及泡沫细胞浸润,结合临床,可符合肺隔离症 之改变。
A
15
概述
肺隔离症也称为有异常动
A
21
病例3( 1360996/0697812)
女 29岁 反复咳嗽、咳痰两年余。
A
22
A
23
A
24
A
25
病理
送检肺组织大小11*10*4cm,见一块7*7*2.5cm大小组织 切面为拥挤的囊状扩张的支气管,且与肺叶支气管不通, 镜下见支气管增生,囊样扩张,正常肺泡囊、肺泡腔结构 仅局灶可见,间质多量淋巴细胞浸润,结合临床,可符合 隔离肺。
A
19
分型
叶内型:位于胸膜组织内,其囊腔病变与正常的支气管相
通或不相通
叶外型:被自己的胸膜包盖,独立于正常肺组织之外,
囊腔与正常支气管不相通。
内外混合型:少见
A
20
叶内型(80%)
隔离的肺组织在肺叶之内,为同一脏层胸膜所包裹 与正常的支气管相通或不相通 多位于后基底段,尤其是左下叶后基底段(约60%) 常伴反复的感染 供血动脉:多数病例异常血管来自胸主动脉 引流静脉:大多回流至(下)肺静脉
实性: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
囊性:单个或多个薄壁囊性病变,密度均匀,无强 化,感染后有液平,囊壁模糊、增厚
增强扫描/CTA:实质部分强化。可显示肺隔离症的供养 动脉。供血动脉常为1支,此时血管多较粗,直径约 0.5~2cm,也可为多支,最多可达6支,此时血管较细, 直径约在0.3cm以下。
发现异常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是准确诊断肺隔离症的关 键。
肺隔离症
( Pulmonary Sequestration PS)
A
1
病例1( 1668149/0771145)
女 36岁
主诉:反复发热、咳嗽、咳痰一年。
现病史:患者一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高热,咳嗽,较多白 痰,最高达39度,至当地医院就诊,查CT示左下肺炎, 予抗炎等对症处理,出院时复查CT时左下肺占位,考虑 机化性肺炎,三月后复查CT病变稍有缩小,未予特殊处 理,今年一月再次出现高热伴咳嗽咳痰。患者病程中感胸 痛,针刺样。
脉供血的肺囊肿症,简称
“隔离肺”,是一种少见
的先天性肺发育畸形。胚
胎时期一部分肺组织与正
常肺主体分离单独发育,
并接受体循环动脉的异常
动脉供血,形成无呼吸功
能肺囊性肿块。特点为肺
部有无功能的肺组织,由
体循环动脉供血、多不与
支气管直接沟通。
A
16
病因
在胚胎发育期间,肺动脉发育不全使一部分肺组 织血液供应受障碍,并由主动脉的分支代替动脉 供应该区组织,由于来自主动脉的血液含氧量与 来自肺动脉的血液完全不同使该段肺组织的肺功 能无法进行,因而发育不全,而无肺功能。
A
18
PS是较为常见的肺的先天性发育异常,占肺部疾 病的0.15%~6.4%,在肺叶切除中占1.1%~1.8%
可见于各年龄段,以青年人居多(10-40岁),男 性多于女性(4:1)叶内型多于叶外型,左侧多于右 Nhomakorabea(2:1)
多数无症状,合并感染则可表现为呼吸道感染的 症状,可有发热、咳嗽、咳痰、胸痛、甚至痰中 带血的症状
无症状(叶外型多见):一般查体时发现。叶内型病程早 期与支气管不相通时亦无症状。
A
32
影像学诊断
X线:
密度均匀、边界清楚的肿块或结节 囊性空腔影,部分可见气液平 形状不规则的斑片状略高或浅淡密度影 确诊较难
A
33
A
34
CT:
囊实性:实性内多个或单个囊变区,囊性部分可为 液性密度也可为含气腔。实性部分可强化
女,16岁 “胸痛反复发作1年” 外院胸部CT示:右肺上叶占位
A
28
A
29
A
30
手术:右肺分4叶,上叶上缘有1独立肺叶,实变状,有1增粗动 脉自主动脉侧壁发出,供应该肺叶。
病理:符合隔离肺。
2020/7/3
A
31
临床表现
呼吸道症状(叶内型多见):大多数患者自幼即有呼吸道 症状:咳嗽、咳痰,感染侵蚀毛细血管时可有痰中带血或 大咯血。隔离肺内有感染时可有发热、胸闷、憋气、以及 心悸、气短。长期反复感染可致消瘦乏力、营养不良、贫 血、低蛋白血症。
A
26
叶外型
有独立的脏层胸膜,与正常肺组织完全隔开 可位于纵隔、膈下、心包或肺内 与支气管不相通,是确切的先天性疾患 多伴随其他畸形,以心脏和膈肌畸形多见 临床常无症状 供血动脉:通常来自腹主动脉 引流静脉:通常经由下腔静脉、奇静脉或门静脉系统。
A
27
病例4:(1071183/ 0626017)
病变呈囊性或实质性改变,囊性可见分隔、边界清楚、 光滑。T1WI呈中等或高信号,中等信号时与肌肉相仿, T2WI呈高信号,信号常不均匀。由于MRI的血管流空效应和 多平面成像能力,能清楚显示异常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冠 状面成像能清楚显示病灶与纵隔、横膈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