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专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七次代表大会选出的129名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中 的98人,1966名代表中的1108人,被逮捕或镇压。列宁 格勒省的154名代表中,只有2人继续当选十八大代表。 在军队中,大约有2万名军官遭到清洗,1938年, 红军师以上的军官中,只有39%的人是原任的。全军5名 元帅中有3名被杀害,10多位副国防人民委员中,无一 人得以幸免,15名集团军司令中有13名被清洗。 同时,在经济建设部门,大批专家、工程技术人 员和企业管理干部被清洗,严重影响了经济的正常进行。 1939年,大清洗运动才逐渐平息。 各州、市都进行类似的清洗,把一切敢于揭露特权 和官僚主义,提出不同意见的人视为政敌加以逮捕或消 灭肉体。 1936—1939年,苏联约有400多万人遭逮捕和判刑。 在斯大林时代有2000多万人遭到杀戮,这个骇人听闻的 数字已占当时苏联人口近1/9。 1939年,大清洗运动才逐渐平息。
1991年12月25日,世界将记住这一天。晚上
19时,戈尔巴乔夫向全国和全世界发表辞职讲话。 讲话一结束,他就把发射2.7万个核弹头的“核按 钮”(一个装有发射苏联核武器密码的1.5公斤的 黑色公事包)郑重地通过“独联体”武装力量临时 总司令沙波什尼科夫,交给俄罗斯总统叶利钦。
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悄然降下, 俄罗斯国旗缓缓升起,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新 时代的开始,也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最终瓦解。
• 白俄罗斯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和乌克兰三 国领导人于1991年12月8日在明斯克签订 了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
• 1991年12月21日,除波罗的海三国和格鲁 吉亚外的原苏联的11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 在哈萨克斯坦当时的首都阿拉木图会晤, 通过了《阿拉木图宣言》等文件,确认加 入独立国家联合体。并宣布随着独立国协 的成立,苏联将停止存在。
社会主义改革
改革失败
苏联成立
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第一 次代表大会召开,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 国联盟(苏联) 1924年1月,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苏联第 一部宪法,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以法 律形式确定下来
苏维埃
• 苏维埃(俄文:совет 的译音),意即"代表会议" 或"会议"。因为俄国1905年革命时出现过一种 由罢工工人作为罢工委员会组织起来的代表会 议,简称"苏维埃",其代表可以随时选举并随 时更换,暗含着巴黎公社式的政权形式。十月 革命以后,苏维埃成为俄国新型的政权的标志
大多数俄罗斯人把戈尔巴乔夫视为苏联 解体、苏共垮台的罪魁祸首。一直到今天, 尽管他在西方受到赞扬和欢迎,但他却得不 到多数俄罗斯国民的谅解,俄罗斯社会上对 他的指责不绝于耳。1996年,戈尔巴乔夫参 选俄罗斯总统,只获得不足1%的选票。在一 次竞选活动中,他被一名愤怒的选民重重地 扇了一记耳光。2005年7月《莫斯科新闻》 曾报道说,俄罗斯国家杜马自由民主党议员 阿贝尔特塞夫在星期五的杜马会议上称,他计划提交一份有关 取消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豁免权并对其展开刑事调查的提案。 阿贝尔特塞夫称,戈尔巴乔夫是“苏联解体的主要发起者”和 “我们承受的所有痛苦”的主要罪人。俄共议员伊尤克宁对此 提案表示支持。2005年10月的一天,戈尔巴乔夫在参加一个圆 桌会议时,被一名与会者泼了一脸水。俄罗斯的一项民意调查 显示,超过50%的俄民众认为,戈尔巴乔夫作为苏联领导人 “过大于功”;持相反观点的受访者不过11%;仅有14%的人 对他表示好感,反感者则为28%。

布尔什维克与孟什维克 • 布尔什维克(Bolshevik)俄语意为多数派,是俄国
社会民主工党中的革命派。孟什维克即少数派。 •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898年在明斯克成立。1903年在 伦敦举行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以 列宁为首的马克思主义者同马尔托夫等围绕党纲、党 章问题展开激烈的斗争。在选举中央领导机关成员时 ,前者获得多数,故得名。但这两派在1912年以前并 未公开分裂。 • 1912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六次代表大会召开。在 这次大会上,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公开分裂,布尔 什维克从此成为独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简称俄国社 会民主工党(布)。
思想文化模式单一
斯大林发动的三大运动(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和大 清洗),它们是相互配合、互相促进的,彼此有着紧密的 内在联系。首先要解决的高度工业化所需的资金从何而来。 为此,斯大林发动了农业的全盘集体化运动,把个体农民 组织成为集体农庄,实行义务交售制,将农村纳入国家指 令性计划的运行轨道。不论是高速工业化,还是全盘集体 化,都是由国家采取强制措施自上而下推行的,这必然引 起党内外的普遍不满。为了镇压这种不满情绪,斯大林发 动了大清洗运动,从而为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 化扫清了政治障碍。由此可见,三大运动是相辅相成、紧 密配合的。于是,最终形成了以高度集中为基本特征的斯 大林模式。
国家结构形式
美国宪法第四条第三款规定: 国会得准许新州加入本联邦, 但未经有关州州议会及国会 之许可不得在他州之辖区内 建立新州,亦不得合并两州 或两州以上或各州之部分以 建立新州。 修正案第十条规定:本宪法 所未授与合众国或未禁止各 州行使之权力,均由各州或 由人民保留之。
美国制宪会议
• 瑞士联邦宪法第三条规定:“各州在联邦 宪法Biblioteka Baidu限度内享有主权。凡未委交联邦政 府的权利,概由各州行使”。
国家结构形式
联邦制
联邦制国家是宪法规定国家最高权力由中央和地方分享 的国家,是由若干个具有部分主权(对内主权)的单位构成 的国家,其构成单位(state、国、共和国、邦等)具有一定 的对内主权特征,如邦籍、邦宪、最高立法机关、最高行政 机关、终审法院等,但对外主权一般统一由联邦中央行使 (少数联邦国家的构成单位也有一定的对外主权,比如前苏 联中的乌克兰、白俄罗斯还拥有联合国席位)。 “双重主权”(仅指对内主权)是联邦制国家的本质特征。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与改革
一、苏联经济体制的建立与改革 二、布拉格之春-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 1968年的改革 三、中国改革
马、恩对社会主义的设想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 社会主义社会应以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作为物质前提; 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低级阶段); 社会主义社会应实行计划经济; 社会主义社会没有商品货币,不存在市场关系; 社会主义社会应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到它的最高阶段--共产主义,将是 这样一个联合体: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 展的条件。
在亿万人民的心目中斯大林成为神话般的 人间上帝,大家开始战战兢兢地念叨他的名字, 他们相信:只有他一个人能够拯救苏维埃国家, 使之不受侵略和解体。
俄国(苏联)发展线索
俄国
1917年 十月革命
苏俄
1922年
苏联
独联体
1991年12月 《阿拉木图宣言》
苏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探索
列宁
斯大林 赫鲁晓夫
1953
勃列日涅夫 1964
戈尔巴乔夫 1991
1917 1921 1925
1985
战时共 新经济 斯大林模式 产主义 政策 有益探索 高度集中模式形成
苏联(苏俄)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思路:
列宁时代:战时共产主义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失败)
新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资本主义 (国家资本主义),利用商品、货币、市场 关系建设社会主义 斯大林时代是否会继续坚持走列宁的新经济政策道路 还是走斯大林自己的道路?
斯大林模式
高度集中的社会主 义政治经济体制
问题一:功过参半的斯大林体制
国家结构形式
单一制下,地方权力是中 央授予的。 有利于中央政府统一调配 资源和协调发展。 公民很难影响政府的公共 政策。 易使人民产生对国家和政 府的疏离感。 具有较强的征税能力,有 利于福利计划的实现。 全国实行统一的国籍、法 律体系和政府等。 一般实行一院制 联邦制下,联邦权力是地方 授予的。 有利于联合向外扩张和免遭 军事攻击。 能够观察地方官员的决策过 程和效果。 有利于形成公民对地方政府 的亲近感。 更容易试验新项目,损失较 小,可能会导致重复建设。 各成员单位有自己的国籍、 法律和政府。 一般实行两院制。
国家结构形式
类型划分
单一制
联邦制
国家结构形式
单一制
单一制国家是宪法规定国家最高权力由中央独 享的国家,是由若干个不具有任何主权特征的 单位构成的国家。
特点: 1)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力较强,地方 政府很少或没有自主权; 2)政治权力的行使由首都向周围地区辐射。 3)但即便如此,地方政府仍然保留了某些实 质性的权威。
社会主义(经济)
制度确立阶段
勃列日涅夫改革(趋于停滞) 戈尔巴乔夫改革(深化 失败)
社会主义经
济改革阶段
易混的2组名词
俄共(布)、联共(布)、苏共 俄国、苏俄、苏联、独联体
俄共(布)、联共(布)、苏共
1918-1925年,称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 克),简称俄共(布); 1925-1952年,称苏联共产党(布尔什维 克),简称联共(布); 1952年后,称苏联共产党,简称苏共。
国家结构形式世界地图
苏联解体
1. 苏联解体的过程(1991年)
《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 ----国家体制发生变化 八一九事件后 《明斯克协定》
----国家政权发生质变
----独联体成立
《阿拉木图宣言》
----苏联解体
《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
• 新条约规定,“苏联为平等共和国联合 组成的联邦制主权民主国家”,“缔约 的每个共和国均为主权国家”。
• 1991年3月17日举行的全民公决结果显 示,76.4%的投票人赞成保留经过革新 的主权共和国联盟。
政变的发动者本想挽救苏联这个濒临解体的超级 大国,而政变失败的结果则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8月29日,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决议,终 止苏共在全国范围内的活动。随之,各加盟共 和国共产党或被终止、禁止活动,或被迫自动 解散,或在共产党基础上改建新党,有的共产 党甚至被宣布为非法。苏共中央办公厅主任克 鲁齐纳跳楼自杀,曾任苏军总参谋长和戈尔巴 乔夫军事顾问的阿赫罗梅耶夫元帅在办公室上 吊自杀。苏共领导人有的被逮捕,有的自杀, 大批苏共党员干部加入失业大军。短短几天, 具有93年历史、执政70多年、尚有1500万党 员的苏联共产党就被摧残。
苏联最高苏维埃会场
• 苏联国名如果全按意译,该译为“会议社会主 义共和国联盟”,简称“会联”。当时采取这 种带有浪漫主义、理想主义色彩的国名,是为 了便于将来各国革命胜利后都改名为“苏维埃 德国”“苏维埃法国”等,都加入苏联。实际 上后来“苏联”这个名称助长了苏联输出革命 、对外扩张的野心。
• ——高放:《苏联弊病的历史沿革及其教训》
中央与地方的最高权力划分由宪法明确规定。
中央的最高权力一般有国防、外交、国籍、 宣战、媾和、关税、贸易、货币、铁路、航 空、邮电、电信等涉及国家整体利益的事项 地方的最高权力一般是经济、教育、文化、 卫生、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等,中央政权和 地方政权都严格在宪法规定的权力范围内活 动。 宪法中未规定的权力多数为地方保留,但也 有的属于中央。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和假 定,都是一种科学预测,是对理想形态 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质的规定性的理论概 括,是对成熟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特征 的超前研究。
(一)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
十月革命
确立政权 社 会 主 义 建 设 道 路 不 是 一 帆 风 顺 的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探索)
新经济政策(新的探索) 斯大林经济体制(确立) 赫鲁晓夫改革(探索开始)
1. 斯大林模式是指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在
斯大林的领导下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形成的经济、 政治体制及其运行机制,其主要特点是高度集中, 即政治集权、经济集中、思想集控,曾经发挥过 重要作用,但也存在致命不足。 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2、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及特征 经济: 集中 单一的公有制 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 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体制 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政治: 集权 高度集权,个人专权 开展大清洗运动 思想文化: 集中 盛行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