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如何重获阿里巴巴的控制权_甘星
马云最早的股权分配方案
马云最早的股权分配方案马云最早的股权分配方案一、引言马云作为互联网行业的领军人物,创办了中国最大的电商平台阿里巴巴集团。
他的成功得益于团队的努力和创新,同时也离不开早期的股权分配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马云最早的股权分配方案,探讨其对阿里巴巴发展的影响。
二、马云的创业历程在讲述股权分配方案之前,有必要回顾一下马云的创业历程。
1999年,马云创办了阿里巴巴,初衷是帮助中国的小企业通过互联网获得更大的商机。
然而,在互联网行业的初期,阿里巴巴并不被看好,很多投资者对其持怀疑态度。
马云明白,要想实现他的目标,必须要有一支坚定的团队。
三、马云的股权分配方案1. 资金投入马云作为创始人,最早投入了500万人民币作为创业资金。
这笔资金用于公司运营和基础设施建设。
2. 创始团队的股权分配马云非常注重团队的建设,他相信一个优秀的团队是创业成功的基石。
在阿里巴巴最早期,马云将团队成员分为三类:技术人员、营销人员和管理人员。
分别给予他们不同的股权比例,以激励他们为公司的发展贡献力量。
对于技术人员,马云认识到技术是公司最核心的竞争力,因此给予技术人员相对较高的股权,以激励他们持续创新和提高技术能力。
对于营销人员,马云知道市场拓展是公司发展的关键,因此给予营销人员一定的股权,以激励他们积极开拓市场、带来收益。
对于管理人员,马云注重公司的规范化管理,他相信一个优秀的管理团队可以提高公司的效率和稳定性。
因此,马云给予管理人员一定的股权,以激励他们为公司的长期发展负责。
3. 基石投资者的股权分配除了创始团队外,基石投资者也是马云早期非常重要的团队成员。
他们为阿里巴巴提供了宝贵的资金支持和资源整合能力。
为了吸引基石投资者的加入,马云给予他们一定的股权,并与他们达成长期合作关系。
四、股权分配方案的影响1. 激励团队成员马云早期的股权分配方案在很大程度上激励了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团队成员对公司的发展有着明确的目标和动力,努力为公司创造价值。
马云初期股权分配方案
马云初期股权分配方案马云创办阿里巴巴并发展成为全球知名的互联网公司的故事众所周知。
然而,在阿里巴巴初创阶段,马云为了吸引和激励优秀的人才,制定了一系列创新的股权分配方案。
下面将从马云的初期股权分配理念、具体方案和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马云初期股权分配的理念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 公平公正:马云认为,公平和公正的股权分配是吸引和激励人才的基础。
他希望每个员工都能够公平地获得公司的成长红利,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2. 激励创新:马云深知创新是公司成功的关键,因此他希望通过股权分配激励员工持续进行创新和努力。
他相信,只有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激情,公司才能不断创造价值。
3. 长期稳定:马云注重长期发展,他希望通过股权分配方案,吸引和留住长期共同成长的优秀人才。
他认为,只有员工与公司共同成长,才能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
基于以上理念,马云制定了一系列创新的股权分配方案。
首先,马云将公司的股权分布分为“员工股份”和“创始人股份”两个部分。
员工股份分配给公司的员工,作为他们的激励和回报;创始人股份则由马云等核心创始团队持有,作为他们的奖励和掌控权。
其次,马云将员工股份分为“常规股份”和“特别股份”两种,以激励不同层次的员工。
常规股份按照员工的职位和贡献进行分配,每个员工按照一定的比例获得公司股份,享受公司成长的红利。
特别股份则分配给公司的核心骨干员工,以激励他们更好地发挥领导作用、推动公司的长期发展。
此外,马云还推出了“股票期权”和“员工持股计划”两项制度。
股票期权允许员工在未来某个时间按照约定价格购买公司的股份,以分享公司的成长价值。
员工持股计划则允许员工以一定比例购买公司股份,并在特定条件下享受股份增值的红利。
这些股权分配方案的主要效果是,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吸引了众多优秀的人才加入阿里巴巴。
员工通过持有公司股份,分享了公司的成长红利,同时也增强了对公司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这些方案还帮助阿里巴巴建立了一套相对公平公正、激励创新和长期稳定的股权分配制度,为公司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阿里巴巴股权构成(马云在阿里巴巴占股比例)
阿里巴巴股权构成(马云在阿里巴巴占股比例)
阿里巴巴是一家享誉世界的电商巨头,始创于1999年,由马云等18人共同创办。
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阿里巴巴的股权构成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目前,阿里巴巴的股权构成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上市公司阿里巴巴集团的股权构成,另一部分是阿里巴巴集团控股的旗下公司的股权构成。
阿里巴巴集团的股权构成中,马云拥有约7.8%的股份,这使他成为阿里巴巴的最大股东。
除此之外,还有来自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的持股比例为14.3%,蚂蚁金服持股比例为33%,而其他股东则持有剩余的股份。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的旗下公司的股权构成中,马云的股份比例也相对较高。
其中,马云控股的阿里巴巴影业集团拥有阿里影业的80%股份。
此外,马云还拥有阿里巴巴云计算的股份比例为50%。
总体来看,马云在阿里巴巴的股权构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他的股份比例不仅体现了其在公司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更体现了他对公司的信心和对未来的信念。
然而,虽然马云在阿里巴巴的股权构成中占股比例较高,但他并不是唯一的影响力者。
阿里巴巴的管理层、投资者、股东等都对公司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力,他们共同构成了阿里巴巴的发展生态系统。
总之,阿里巴巴作为一家领先的电商企业,其股权构成的变化也反映了其发展壮大的历程。
在未来的发展中,阿里巴巴将继续秉持着马云提出的“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理念,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品质,实现更加辉煌的发展。
马云不是阿里巴巴最大股东 背后的大老板究竟是谁
马云不是阿里巴巴最大股东背后的大老板究竟是谁
提到马云,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
尤其是双11刚过,很多剁手党都成为马云背后的男人、女人。
一直以为马云是阿里巴巴最大的股东,毕竟他是阿里巴巴集团主要创始人。
但是实际上,马云不是阿里巴巴最大的股东,那么背后的大老板,究竟是谁?2012年:马云阿里巴巴股份为7.43%,日本软银持股31.9%在2012年的时候,阿里巴巴同雅虎签订了一个协议。
协议中规定,前者将以76亿美元,将雅虎手中所持有的20%阿里巴巴股份回购。
在回购之后,雅虎持股比例是24%,而软银持股比例是31.9%。
这样,日本的软银,也就是阿里巴巴最大股东。
这时候,阿里巴巴的管理层所持有的股份是10%,而马云的股份是7.43%。
香港股市历来有同股同权的说法,也就是说投票权要同股权比例相一致。
按照这种原则,阿里巴巴的管理层,所拥有的投票权是10%。
此时阿里巴巴的管理层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路是仿照腾讯,说服那些大股东放弃自己的投票权。
第二条路是采用AB 股架构赴美上市。
之后阿里巴巴的做法,相信大家都清楚。
2013年:马云个人持股比例不到5%2013年10月15日,阿里巴巴举行了全球路演。
在这次路演上,阿里巴巴公布了招股说明书的初稿。
按照文件说明,阿里巴巴中马云个人所持的股份,不到5%。
要知道马云是阿里巴巴的主要创办人,
公司上市后,马云所持的股份比例竟然小于5%,这简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2014年:马云持有阿里巴巴8.9%股份,日本软银持股34.4%。
马云在阿里的股份仅为7%,为什么他还能牢牢控制整个阿里集团?
马云在阿⾥的股份仅为7%,为什么他还能牢牢控制整个阿⾥集团?为什么⽇本的软银占股份这么多,依旧抢不⾛马云的阿⾥集团呢?⼤家提到阿⾥是谁的公司的时候,第⼀个想到的也是马云呢?主要原因就是阿⾥的合伙⼈制度阿⾥给他们的这种合伙⼈关系命名为“湖畔合伙⼈”。
湖畔合伙⼈变动⼀般有三类情况:1、每年现任的湖畔合伙⼈可以提名、选举新合伙⼈候选⼈;2、违反湖畔合伙⼈标准被除名;3、因离职、正常退休、死亡等原因⽽正常退出。
永久合伙⼈只有两⼈:马云、蔡崇信。
湖畔合伙⼈制度的执⾏机构是合伙⼈委员会。
马云的⾼明之处就是设置了同股不同权,虽然⼤部分公司的股东是依据持股⽐例⽽提名董事候选⼈,最终形成董事会对公司的经营进⾏决策、并掌管公司事务。
但阿⾥的董事候选⼈提名权并不是依据持股⽐例确定的,⽽是进⾏了特殊约定,也就是同股不同权。
湖畔合伙⼈可以提名董事会半数以上的董事⼈选,并且,在公司因任何原因⽽导致董事会成员中合伙⼈提名的董事不⾜半数时,合伙⼈可以额外再提名,直⾄超过半数!如果董事会中有董事在任期结束前离职,不管这个董事是否合伙⼈提名的,合伙⼈都有权任命临时董事(过渡董事)直⾄召开股东⼤会。
因为任命董事需要股东⼤会通过,如果合伙⼈提名的董事未获得股东⼤会通过,合伙⼈可以继续提名,直⾄通过。
这些条款,需要公司章程⾥约定。
⽽国内《公司法》、《证券法》对股份公司进⾏类似的约定是不允许的,相关的法律也不允许,所以,阿⾥跑到纽交所撞钟去了!但是,如果你们是有限公司,不是股份公司,你们可以在公司章程⾥进⾏类似约定,法律对有限公司没有相关严格限制。
但是,董事提名或章程⾥的这些约定也是可以修改的,不过修改董事提名需要董事会全部独⽴董事的同意,或者股东⼤会表决权的95%以上同意。
湖畔合伙⼈在控制了董事会之后,为了对股东⼤会也有⼀定程度的控制权,也进⾏了⼀些约定。
阿⾥合伙⼈与软银、雅虎达成了关于表决权安排的协议,在董事提名提交股东⼤会后,协议⾥把软银、雅虎对董事提名的表决权授予了马云和蔡荣信,只有当马云和蔡崇信⼀致同意否决是才可对提名投否决票,否则投赞成票。
马云创业经历概况
马云创业经历概况阿里巴巴作为中国电子商务行业的先驱军,从1999年创建至今17年,期间出现了如京东、聚划算、聚美优品、苏宁易购等一系列强大的竞争对手。
下面店铺就为大家解开马云的创业经历概括,希望能帮到你。
马云的创业经历概括1994年创业开始,18年来经历了中国互联网从萌芽到繁盛,他自己也浓缩了中国创业者所经历过的磨难和辉煌:三次创业、上市退市、与大股东争执,不担任CEO,直到今天阿里赴美上市。
1984年,第3次高考的马云,在前2次失败之后,做过秘书、搬运工,给杂志社蹬三轮,白天上班,晚上读夜校,最后勉强考入杭州师范学院英语系,毕业后进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当英语老师。
虽然经历坎坷,但当时马云练就的英语能力,机缘巧合之中,为他的创业提供了帮助。
1994年,马云创立第一个机构:海博翻译社。
第一个月收入700元,房租2,000元。
马云独自背起麻袋去义乌,摆小摊养活翻译社,两年后组织了杭州的第一个英语角。
马云告诉《中国企业家》:“我当时认为翻译一定会有需求,应该能成功。
”1995年,号称“杭州英语最好”的马云,受到浙江省交通厅委托到美国催讨债务,意外在西雅图接触到互联网,他认定了互联网是未来的方向,并发现中国的网站都搜不到。
回国后马云和妻子、朋友筹集2万人民币创立了海博网络,三名员工是马云、马云夫人张瑛和何一兵。
并且启动了中国黄页项目,其模式是为中国企业提供互联网的在线信息发布和主页,当时的收费标准是,一个homepage,3000字外加一张照片,收费2万元。
在当时中国,推销中国黄页的马云被很多人视为“骗子”。
1997年底,中国黄页实现盈利。
但是和杭州电信合作后,双方产生分歧,让马云决定放弃网站。
外经贸部中国电子商务中心总经理1997年底,马云和团队受邀担任中国外经贸部中国电子商务中心总经理,负责开发其官方站点及中国产品网上交易市场。
开始接触到外经贸业务,马云做B2B网站的想法开始逐步成熟。
阿里巴巴1999年2月,辞去公职后的马云,开始自己的又一个创业公司——阿里巴巴。
破解阿里巴巴的双重股权结构
破解阿里巴巴的双重股权结构双重股权结构,让持股比例很少的马云及其团队行使对阿里巴巴集团的有效控制,同时又保障了股东的股权收益。
之前阿里巴巴在美国成功上市,让人们熟悉了一个新的法律术语:VIEs——可变利益实体(Variable Interest Entities)。
这是一种双重股权结构,既可保障股东的股权收益,又让持股比例很少的马云及其团队能够行使对阿里巴巴集团的有效控制。
阿里巴巴的“产权迷局”在阿里巴巴上市之前,公司董事会有4个董事席位,马云和蔡崇信是小股东并代表着管理团队,软银的孙正义和雅虎公司代表各占一个席位。
阿里巴巴上市后董事会变更为9个席位,其中管理团队占5席,4人为执行董事,另5个席位是非执行董事。
重大人事任命以执行董事为主的“合伙人委员会”提名,并经董事会半数以上通过方可生效。
由于这种双重股权结构不被香港联交所认可,阿里巴巴的上市计划转投美国,并留下了一个谜局:VIEs结构的产权理论解读。
现代企业理论的奠基者科斯教授讲过:“清晰的产权界定是市场交易的前提”。
香港联交所否决阿里巴巴VIEs股权结构的理由之一就是“产权界定不清晰”,而产权清晰的简单概念就是同股同权。
美国华尔街热烈欢迎阿里巴巴赴美上市,美国证监会仅要求阿里巴巴在信息披露中提示VIEs结构包含的法律风险。
事实上,VIEs结构就是华尔街创造的一种协议股权安排,最早开始于新浪网在美国上市。
目前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概念股”有超过40%的公司选择了VIEs结构。
最颠覆的案例之一是京东商城,规定实际控制人刘强东所持股份的投票权1票等于20票!相比之下,阿里巴巴管理层在董事会中的“强势”或“不对等”,不过是小巫见大巫。
从香港联交所和美国证监会对于阿里巴巴上市的不同态度中,我们看到了同股不同权的案例。
阿里巴巴的双重股权结构对股东权利是不对等的,却可保证管理团队的稳定性。
从所有权的角度看,阿里巴巴的第一大股东是韩国国籍的日本人孙正义,所以网上有人“吐槽”马云不过是为日本人的打工仔。
马云只持有不到百分之十的股份,为什么还有绝对控制权呢
马云只持有不到百分之十的股份,为什么还有绝对控制权呢
马云只持有阿里巴巴的8.9%股份,为什么还有绝对控制权呢?为什么马云是阿里巴巴创始人,但持有的阿里巴巴股份这么少,才8.9%?那为什么在公司他还是权利最大的呢?
日本软银集团是不参与任何有关阿里巴巴运营的事情,可以说只投资,不控权。
为什么是只投资,不控权呢?
这和阿里巴巴的股权机制有关,也就是阿里施行多年的阿里巴巴AB股机制,这是在阿里巴巴上市之前就已经确定的。
日本软银只享有股权,不享有公司的管理权力,也就是,孙正义可以到时间就拿钱,但是不能插手公司管理。
这种和国内大部分企业同股同权截然相反。
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格力董明珠视频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董明珠想要通过一些收购方案,推动格力更好的发展,但是必须经过董事会股东同意,但是格力的股东考虑各自利益,否决了议案,收购方案也只能就此搁置。
也就是说,不懂公司发展的股东不仅分红,还手握重权,这对公司来说就是一个灾难。
如今,阿里巴巴施行同股不同权并多次增加中国人的股权,也在一定意义上,保障了阿里巴巴的血统。
尤其是,在未来起着决定作用的支付宝等核心机构都在马云及其合伙人手里,这种手握重剑,不怕狼的胆气,值得任何一个人为中国企业骄傲。
而争论了多年的阿里巴巴是日本人的企业,也就水落石出。
马云从失败到成功
马云从失败到成功马云,中国电商巨头,阿里巴巴集团的创始人之一,备受世人瞩目的商业成功故事。
然而,在他成为巨富之前,他经历了一系列的失败和挫折,通过不懈努力和坚定的信念,他最终实现了自己崇高的理想。
本文将探讨马云从失败到成功的过程,并分析他所取得的关键成功因素。
第一部分:失败的起点马云的商业道路并非一帆风顺。
他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成绩平平,连续多年在求职过程中遭遇失败。
他曾申请到30多个工作岗位,结果全部被拒绝。
这一系列的挫折使他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面临的困境。
然而,他没有放弃,而是在失败中寻求机遇。
第二部分:互联网创业的曙光1995年,马云首次接触到互联网,这个新兴的行业让他眼界大开。
他看到了互联网的巨大潜力,并坚信它将引领未来的经济发展。
于是,他辞去了大学教师的工作,投身于创建自己的互联网公司。
然而,最初的创业并不顺利。
他的第一家公司中国黄页在线没有获得成功,面临着资金压力和市场竞争的困扰。
尽管如此,马云并未气馁,他继续寻找机会。
第三部分:阿里巴巴的崛起1999年,马云创立了阿里巴巴,一个旨在帮助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B2B电子商务平台。
然而,在初创阶段,阿里巴巴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不少人对电子商务持怀疑态度,市场竞争激烈,资金短缺等问题一度让阿里巴巴处境艰难。
然而,马云始终坚信,只要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他们就能赢得市场份额。
他不断改进和创新阿里巴巴的业务模式,同时注重建设强大的团队。
借助良好的战略规划和务实的执行,阿里巴巴渐渐崭露头角。
第四部分:阿里巴巴的巅峰阿里巴巴的快速发展和突破性成功始终伴随着马云。
通过引入淘宝网、支付宝等创新服务,阿里巴巴迅速占据了中国电商市场的主导地位。
2007年,阿里巴巴成功在香港交易所上市,成为一家市值巨大的企业。
随着时间的推移,阿里巴巴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力和业务领域,涉足零售、云计算、金融、娱乐等多个领域。
如今,阿里巴巴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企业之一,马云也成为中国最富有的商人之一。
马云从沙滩教师到阿里巴巴创始人的成功之路
马云从沙滩教师到阿里巴巴创始人的成功之路马云,这个名字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陌生。
他是中国最成功的商业巨擘之一,被许多人尊称为“电子商务的教父”。
然而,马云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他经历了从沙滩教师到阿里巴巴创始人的艰辛过程。
本文将追溯他的成功之路,深入探讨他是如何从一个普通教师成长为全球商业领袖的。
1. 初出茅庐的梦想马云生于1964年,成长于中国浙江省的一个普通家庭。
在童年时代,马云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梦想与才能。
尽管他在学业上并不出类拔萃,但他对英语的热情却是与众不同的。
他对西方文化、商业和互联网充满好奇,并坚信这将是改变世界的力量。
2. 挫折与努力在大学毕业后,马云曾多次尝试考取公职,但都遭遇失败。
他甚至申请了30多个工作岗位,但仍然没有得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然而,挫折并没有让他沮丧,反而激发了他进一步追求梦想的决心。
3. 神奇的互联网之旅1995年,马云首次在美国旧金山的一次商业旅行中接触到互联网。
这个新兴的技术改变了他的人生观和商业观念。
他立即意识到互联网在中国的潜力,并决定追逐这个机遇。
4. 创办阿里巴巴的奇迹1999年,马云和一些合作伙伴共同创办了阿里巴巴,一个旨在帮助中国企业家开展在线贸易的平台。
起初,阿里巴巴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竞争,但马云坚信互联网会改变传统商业模式,并始终坚守着他的信念。
5. 马云的智慧和领导才能马云不仅仅是一个有远见的创始人,他还展现出卓越的领导才能。
他深知成功的关键在于构建一个强大团队,并注重培养员工的发展。
他还以智慧和胆识闻名于世,通过与政府、科技界和全球商界领袖的合作,推动着阿里巴巴的快速发展。
6. 马云的慈善心事马云对于社会责任的关注与行动同样令人钦佩。
他积极参与慈善事业,并创办了马云公益基金会。
通过这个基金会,他致力于推动教育、环境保护和扶贫事业,不断回馈社会。
7. 传奇的成功之路如今,马云已经成为全球商界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成功之路堪称传奇。
他的故事激励着无数人,告诉我们只要拥有梦想、坚持努力,并始终相信自己,就有可能实现不可能。
中国企业家创业历程
中国企业家创业历程只有创业资本能正常地从投资的项目中退出并获得高额利润,才能吸引更多的资本进入创业资本市场。
下面店铺就为大家解开中国企业家创业历程,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企业家创业历程篇一2014胡润百富榜上,年仅37岁白手起家的富豪叶国富以24亿资产列975名。
叶国富,分利宝创始人,哎呀呀集团董事长,名创优品(大中华区)总裁,赛曼基金创始人,赛曼投资公司董事长,著名天使投资人,中国十大营销人物。
现担任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副会长、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副会长、《中国企业家》理事会理事、《时尚报》名誉社长。
十多年前,叶国富只是湖北丹江口市里坪镇双龙堰村的一个穷小子,因为拖欠学费,连中专毕业证都没有拿到。
一枚典型的“屌丝”。
十多年间,他是怎么完成身份的巨变?期间又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讲述穷苦打工仔叶国富十年登上富豪榜的白手起家励志创业故事无钱上学,南下打工叶国富,1977年10月出生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六里坪镇双龙堰村的一户贫困的农家,家里有7口人,日子格外清贫。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读完中专,为了挣钱帮忙养家,1998年6月10日薄暮,21岁的叶国富从湖北踏上了南下的列车。
本该上高中、读大学的他,却因为拖欠学费拿不到中专卒业证。
为了避免卒业即失业,他瞒着父母,南下闯广东。
“我一直记得多年前的那个黄昏,只身一人踏上了南下的列车,独自承受着背井离乡的惆怅与未知前程的迷茫。
”回首往事,叶国富感慨万千。
到广东三个月后,学历不高的叶国富才找到人生活中的第一份工作——钢管厂的业务员。
虽然踌躇满志,但很快叶国富就发现,同事都比他学历高且有经验,如果做不出业绩就会被末位淘汰,卷铺盖走人将是迟早的事。
为了留下来,叶国富没事常去车间打转,熟悉生产流程和生产进度。
时间一长,客户只要报出要货数量,他立即就能敲定交货时间。
这让他赢得了客户们的信任。
一年之后,叶国富的业绩很快在同事中排名第一,而他每年的销售提成,也达到12万元。
多次试水起家10元店积攒了一些资金后,2000年初,一个做陶瓷销售的朋友向他阐述了陶瓷业的发展前景,这让叶国富激动不已。
马云管理公司的故事
马云管理公司的故事马云是阿里巴巴集团的创始人和前任首席执行官,他被广泛认为是中国乃至全球科技行业的一位领袖人物。
以下是马云管理阿里巴巴公司的故事:1. 公司起步阶段:阿里巴巴成立于1999年,当时的马云和他的团队面临着来自全球互联网巨头的竞争,如亚马逊和eBay。
马云坚信中国市场有巨大的潜力,并制定了“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愿景。
2. 用户至上的理念:马云非常注重用户体验和需求,将用户放在公司战略的核心位置。
他强调“用户是上帝”,并着力提升用户购物体验。
这种用户至上的理念成为了阿里巴巴成功的重要因素。
3. 强调团队合作:作为一家互联网企业,马云非常重视团队合作和沟通。
他认为一个优秀的团队可以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因此在公司中鼓励员工之间的合作和协作,同时也注重与公司合作伙伴的关系。
4. 创新精神:马云始终鼓励员工保持创新精神,不断寻找新的商机和创新的解决方案。
他认为创新是阿里巴巴持续发展的关键,而不只是依赖于已有的商业模式。
5. 全球化战略:马云意识到阿里巴巴不仅仅是一个中国的企业,而是全球市场中的一部分。
他积极推动阿里巴巴的全球化战略,将公司的业务扩展到全球各个市场,并与国际企业展开合作。
6. 文化建设:马云非常重视公司文化的建设和维护,他强调"只要能坚持,是什么样的文化都可以"。
阿里巴巴的公司文化注重员工的奉献和创新,并鼓励员工追求自我提升。
通过马云的领导,阿里巴巴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之一,并相继涉足金融、物流、云计算等领域。
马云因其在阿里巴巴管理和领导方面的杰出表现而受到广泛赞誉,并被视为企业家和领导者的典范之一。
马云的股权分配方案
马云的股权分配方案马云的股权分配方案马云,原名马云军,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家之一,也是阿里巴巴集团的创始人之一。
阿里巴巴集团成立于1999年,从最初的创业团队到如今的全球电商巨头,马云一直负责引领和推动公司的发展。
马云的股权分配方案是怎样的呢?本文将详细探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马云在阿里巴巴集团的股权状况。
马云在公司成立初期拥有约40%的股权,是公司最大的股东。
然而,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马云逐渐减持股权,将更多的股份分配给员工和合作伙伴。
这是马云一直以来的理念,他认为公司的成功是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因此应该给予员工相应的回报。
在早期,阿里巴巴集团实行了一套激励计划,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公司的发展。
其中包括了股票期权计划,员工可以购买公司的股票,并在将来按照公司的发展情况进行回报。
这样一来,员工不仅可以分享公司的成果,还能持有公司的股份,享受股权升值带来的好处。
除了股票期权计划,马云还推出了一系列公司股权激励计划,以便员工更全面地参与公司的发展。
这些计划包括了员工持股计划、股权激励计划和股权上市计划等。
这些计划不仅有助于激励员工积极工作,还能够吸引优秀的人才加入公司,推动公司的快速发展。
此外,马云还注重公司与合作伙伴的合作共赢。
他提出了“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理念,认为企业与企业之间应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促进发展。
因此,马云将一部分股权分配给了合作伙伴,让他们分享公司的成长果实。
值得一提的是,马云所推行的股权分配方案还包括了公益慈善事业的考量。
马云始终坚持将一部分股权用于慈善事业,他认为自己身份的转变并不会影响他对社会责任的承担。
他成立了马云公益基金会,通过基金会的努力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解决社会问题,回馈社会。
总结起来,马云的股权分配方案充分体现了他对团队合作和员工激励的重视。
他认为企业的成功离不开员工的共同努力,因此通过股权激励计划让员工分享公司的成长果实。
此外,他还与合作伙伴共同推动公司发展,并注重回馈社会。
马云如何掌控阿里巴巴?
马云如何掌控阿里巴巴?第一篇:马云如何掌控阿里巴巴?马云如何掌控阿里巴巴?虽然马云个人在阿里巴巴总体股份中占比不高,但他拥有所有内部人的投票代表权,而这支创业队伍成为企业事实上的内部控制人,把马云个人7.4%的股票权限放大到51%以上。
马云采取了平衡术、分身术、明星术、动态术等4手法来掌控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至今已经走过了14年发展历程,但作为小股东的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依然牢牢掌控着这家庞大的商业帝国。
在股权的腾挪转换中,马云采取了哪些独特的手法呢?概括起来说,马云的股权掌控术采取了平衡术、分身术、明星术、动态术等多种手法。
平衡术:阿里巴巴双市场创业部分创业企业及企业家,把资本市场当作提款机,把PE/VC当作不懂公司与市场的傻瓜来利用。
而阿里巴巴集团的创业是面向行业市场和资本市场双市场运营。
马云成为“踩跷跷板”的人,一头是商品市场,一头是资本市场,而支点就是控制权。
首先,电子商务市场创业。
14年来阿里巴巴集团从一个小公司成长为市值约700亿美元的生态型社会企业,成长速度非常惊人(其主要事件见图2)。
阿里巴巴集团通过菜鸟网、阿里网络银行等一系列事件,使阿里巴巴生态业务发展势头越来越猛。
其次,股权资本市场创业。
阿里巴巴令人眼花缭乱的股权融资,以较小比例吸引巨额资金,以独有业务优势保持资本选择权,为商品市场经营持续注入资金而加速业务增长。
表1体现了阿里巴巴集团14年融资的情况,从图2也可以看出2002~2003年、2005~2006年、2009~2010年、2011~2013年是阿里巴巴提升的关键年份,也是公司融资和股权变动的主要节点。
其实,资本市场与电子商务市场互动很难,但马云做到了:阿里巴巴每跨越一个台阶,主要是依托融资来实现的。
马云不仅为商家们构建起电子商务平台,也为股东们缔造了电子商务投资平台—就像个投资公司一样。
而要平衡资本市场与电子商务市场的支点(控制权)就更难,但马云同样做到了。
关键原因是马云对阿里巴巴集团业务跃升的时机和融资的份额把握到位。
马云是如何控制阿里巴巴的?
的是 : 马 云 是如 何 控 制 阿 里 巴 巴 的, 是 如何在 资本进 入 、 公 司 扩 张时保持控制力的? —— 比之 阿 里 巴 巴 的商业 模 式 , 控 制力 话 题 对 于 中国企业 更有 价值 。 “ 左膀 右臂 ” 在董 事 会 对 上市 公 司 来 说 , 董 事 会 构
中 国 零 售 业 的现 状 给 予 了其 巨
后 来 分拆 支 付 宝 、 回购 雅 虎 股权 等 一 系列事 件 。在 阿里 巴 巴资金 无虞之后 。 蔡 崇 信转 而 为董 事 局 执 行 副 主 席 ,负 责 阿 里 的并 购 、
扩 展等 事 务 。在 阿 里 巴巴 的合 伙 人 名 单 当 中 ,马 云 与 蔡 崇 信 为 “ 永 久合 伙 人 ” , 也 与其 他 合 伙 人 身 份 不 同 。 在外 界 看 来 , 马蔡 二 人就像 G o o g l e的 两 位 创 始 人 拉 里・ 佩 奇 和谢 尔 盖 ・ 布林 一 样 . 性 格 和 特长 互补 , 互有 助益 。
但 基 本 完 整 的 传 承 了 苹 果 的精 都 在 里头 了。从 这 四个 人 的履历 神 内核 。在 阿里 巴 巴的诸 位管 理 四个 人各 占 人员中 , 巴 的路 演 宣 传 片 中 , 马 云 轻 车 熟 和现 在 的职 务来 看 , 酒 店 管理 专 业 出身 的 陆 方 , 对 阿里 的正 常 运 转 都 至为 路地 展 示 了他 出 色 的演 讲 才 能 。 兆 禧 其 实 代 表 了阿 里 巴 巴 的 核
江 苏 企 业 管 理 目 团 日
圊 @
成 无 疑 是 显 示 企 业 控 制 权 的 核 心 阿里 巴 巴招 股 书 中显 示 , 目 前 。 阿 里 巴 巴 董 事 会 由 9人 构
马云的创业经历故事
马云的创业经历故事马云创业经历1、好大喜功迁都上海铩羽而归时间:1999年原因:盲目追求高大上结局:公司总部重新迁回杭州再也没离开过1999年,阿里刚起步,员工的办公场所,是马云那150平米的家。
获得融资后,马云开始飘飘然,将公司总部搬到美国,国内总部搬到上海,马上发现水土不服,又重新迁回杭州。
财经评论人吴晓波表示,这是马云犯下的第一个错误。
事后分析,上海城市多是大型国企、外资企业,而阿里服务对象多是中小企业。
杭州聚集着大量制造外贸企业,它们有实实在在的电商需求。
点评:马云年轻时也犯过盲目追求“高大上”的毛病,远离自己的用户和“上帝”。
这点尤其值得其他创始人警醒。
据了解,很长一段时间,浙江一直是阿里收入最高的省份,后来才被广东超越。
2、扩张过快运营费用居高不下时间:2001-2003年原因:财力增强导致节奏失控结局:公司大幅裁员、减薪1999年创办之初,阿里实现市场净利润287万元。
随后,又分别获得高盛、软银等500万、2000万美元的投资。
财力的增强,打乱了马云原有的节奏,拿到钱后的阿里反陷入混乱之中。
2000年,阿里在海外疯狂扩张,运营成本居高不下。
在中国香港、美国、欧洲、韩国,需要大量市场推广、广告费用,每月开销是天文数字,且没有分文收入。
2001年1月,阿里银行账户余额不足1000万美元。
很快,阿里召开了历史上的“遵义会议”。
当时担任首席运营官的,是从GE空降的关明生,他在一天之内就把美国团队从40人裁到3人,并且相继关闭在香港、北京、上海办事处。
剩下的员工,薪资减半但期权加倍。
三个月后,阿里每月运营费从200万美元,缩减到50万,度过了危险期。
3、盲目相信空降兵“集体阵亡”时间:2001年原因:太年轻结局:空降兵大阵亡 18罗汉7位犹在1999年,阿里18罗汉放弃北京高薪,跟着马云回杭州创业。
两年后一次演讲上,马云告诉他们,不要想着靠资历任高职,“你们只能做个连长、排长,团级以上干部得另请高明。
马化腾马云股权分配方案
马化腾马云股权分配方案马化腾、马云股权分配方案导言:随着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和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崛起,马化腾和马云分别成为了两大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互联网创业者。
他们分别创办了中国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腾讯和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
随着企业的成长和壮大,马化腾和马云所持有的股权也变得异常庞大。
股权的分配方案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它关系到企业的治理、员工的激励以及股东的利益。
本文将探讨马化腾和马云股权分配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背景介绍及问题1. 马化腾及其股权马化腾作为腾讯控股的创始人和主要股东,同时也是公司的首席执行官。
根据公开披露的资料,马化腾持有腾讯控股大约8.98%的股份,是公司最大的个人股东。
随着公司价值的不断增长,马化腾的个人财富也节节攀升。
2. 马云及其股权马云作为阿里巴巴集团的创始人和主要股东,也是公司的执行主席。
根据公开披露的资料,马云持有阿里巴巴集团大约8.9%的股份。
阿里巴巴在2014年进行了首次公开募股,引发全球关注。
由于公司业绩优秀,马云的个人财富也得到了巨大的增长。
3. 问题的关键性由于马化腾和马云在各自公司的创立和发展过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所持有的股权成为了他们最为重要的财富和利益,也直接关系到公司的治理和股东权益。
因此,如何合理分配他们的股权成为了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需要充分考虑公司的长远发展、员工的激励和投资者的利益。
二、股权分配原则1. 先来后到原则根据企业的创立顺序,先来的创始人和投资者享有更多的股份。
根据这一原则,马化腾是最早创办腾讯的,他应该拥有更多的股份。
同样地,马云是先创办阿里巴巴的,也应该得到相应的股权回报。
2. 贡献度原则根据创始人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所作出的贡献,分配对应的股权。
创始人对企业的贡献不仅表现在资金上,还包括战略决策、运营管理、市场拓展等方面。
在此原则下,创始人所持有的股权应与其贡献成正比。
3. 市场竞争力原则根据企业的市场地位和发展前景,在股权分配中给予创始人相应的回报,激励其继续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
餐饮老板必看!阿里华为创始人是如何掌权的?
餐饮老板必看!阿里华为创始人是如何掌权的?一个企业的发展,从初创期到成熟阶段,随着企业股权融资、股权激励等资本运作后,创始人股东的股权会被逐渐稀释得越来越少,慢慢的创始人会因为股权比重的不断减少进而丧失控制权。
于是,创始人如何持续掌握公司控制权,防范公司脱离控制,便成了每个企业家最为所关心的问题。
今天,我们也来聊聊这个话题,通过如今国内两大巨头——阿里、华为——的事例,跟各位餐饮老板谈谈创始人该如何掌权。
众所周知,马云持股7%却能控制阿里巴巴,任正非持股仅1%却能控制华为,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只是因为个人魅力吗?其实最为关键的,是公司股权制度的设计。
股权制度设计能否合理合法,因公司的不同而不同,因国家政策的不同而不同,对于公司是否上市,在国内还是国外上市,都会有不同的设计方式,绝对不可同日而语。
我国《公司法》明确了对股份公司采取的是同股同权制度。
《公司法》第103条规定:“股东出席股东大会,所持每一股份有一表决权。
”第126条规定:“股份的发行,实行公平、公正的原则,同种类的每一股份应当具有同等权利。
”但同时,《公司法》第42条规定:“股东会会议由股东按照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但是,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43条规定:“股东会的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除本法有规定的外,由公司章程规定。
”可以看出,在股东的基本权利方面,《公司法》主要体现为对股份公司的强制性和法定性规定,而对有限公司的股东则赋予更多的任意性、自治性权利。
也就是说,对非上市公司而言,公司章程就是公司的宪法,是股东意志的载体,也是股东意思自治的集中体现。
接下来,我们先看看阿里华为的做法,再来细讲公司要怎么做好股权制度的设计。
1 华为:虚拟股权激励华为对外宣称永远不上市,至今未曾股改,其公司组织形式依然是有限公司,所以任正非完全可以通过公司章程约定来掌握公司控制权。
实际上华为正是通过制定公司章程,采取了一种虚拟股权激励的股权制度让任正非对华为掌握控制权。
股权分配方案马云
股权分配方案马云马云股权分配方案一、背景介绍马云,是中国知名企业家和慈善家,创立了阿里巴巴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B2B电子商务平台之一。
阿里巴巴在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已成为中国企业中最值得瞩目的成功故事之一。
马云作为创始人与领导者,为了认可与回报公司的核心骨干员工对公司成功的重要贡献,制定了一套公平合理的股权分配方案。
下面将详细介绍马云的股权分配方案。
二、目的与原则1.目的:马云的股权分配方案的目的是激励和留住优秀的员工,鼓励他们为公司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2.原则:马云的股权分配方案遵循以下原则:(1)公平公正原则:股权分配应该公平公正,基于员工的贡献和价值。
(2)激励原则:股权分配应该激励员工为公司的成功贡献更多。
(3)长期导向原则:股权分配应该考虑到员工在公司的长期贡献和发展。
(4)透明原则:股权分配方案应该透明,员工应该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股权和分配规则。
三、股权分配方案马云的股权分配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重要方面:1.股权激励计划马云设立了一种股权激励计划,用于激励和回报核心骨干员工。
该计划根据员工的贡献和表现,分配相应的股权。
具体分配比例和条件如下:(1)基本比例:按照员工的级别和职位,将他们的基本股权比例确定为公司总股本的一定比例。
(2)业绩比例:根据员工的绩效和贡献,额外分配一定比例的股权,作为业绩奖励。
(3)时间条件:基本股权和业绩股权在员工在公司工作满一定年限后逐渐解锁。
2.股票期权计划除了股权激励计划,马云还设立了股票期权计划,用于激励高级管理人员,并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
该计划提供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激励措施:(1)授予期权:根据员工的职位和贡献,授予一定数量的股票期权。
(2)行权条件:股票期权在员工在公司工作满一定年限后逐渐行权。
(3)行权比例:行权比例根据员工的绩效和公司的发展情况确定,优秀员工获得更高的行权比例。
3.股权平等机会马云非常重视对所有员工的公平对待,他为普通员工设立了股权平等机会,让每个参与者有机会分享公司的成长和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nternational Financing● 经典案例分析December 2013 国际融资How could Ma Yun regain control of Alibaba马云如何重获阿里巴巴的控制权?■ 甘星 蓝裕平公司控制权争夺战近年来上演了多场好戏。
阿里巴巴集团创始管理人马云和大股东雅虎再次上演了创始人与资本的对决在现代公司治理中,创始人与投资人,大股东与小股东,大股东与经理人的代理冲突无处不在,并往往演变成对控制权的争夺。
掌握了控制权,便可以掌控公司的运营,还可以获得某些私人收益。
这种私人收益包括货币型收益和非货币型收益。
货币型收益包括工资、奖金和期权,还可能包括对小股东利益的侵占——隧道挖掘(t u n n e l i n g),即通过非公平关联交易、资金占用、现金股利、股价操纵等方式来攫取私人收益。
非货币性收益包括福利、社会地位、个人名誉等。
公司控制权争夺战近年来上演了多场好戏。
2010年国美创始人和控股股东黄光裕与经理人陈晓争夺控制权,最终陈晓出局,公司进入了由黄光裕与战略股东贝恩资本共同治理的新阶段。
雷士照明创始人吴长江2012出走,2013年回归,创始人与投资人之间反复博弈。
由于失去对公司的控制权,公司创始人被战略资本家反噬的案例也时有发生,如当年新浪创始人王志东的被迫出局,U T斯达康创始人吴鹰的黯然离场等。
正因为有这些前车之鉴,阿里巴巴集团创始管理人马云和大股东雅虎再次上演了创始人与资本的对决。
雅巴控制权争夺战的背景2005年雅虎和阿里巴巴(下称雅巴)签订合作协议后,阿里巴巴集团股权结构:马云及持股高管等31.7%,软银29.3%,雅虎39%。
雅虎是阿里巴巴集团的第一大股东,其投票权到2010年10月增至39%,并在董事会中席位增至两名,董事会格局将变成2:2:1。
2005年雅巴之间合作协议中的股权隐患,导致了后续一系列雅巴之间围绕着股权争夺事件的发生。
马云是阿里巴巴的创始人,董事会主席,但却4748PRACTICE融资实务只是阿里巴巴的小股东。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马云私人持股只有约7.43%。
马云有三重典型身份——创始人、管理人和小股东。
雅虎是互联网鼻祖,在全球有着极高的影响力,作为阿里巴巴的大股东,给这个新公司带来了资本和品牌效应,同时也取得了公司的控制权。
马云与雅虎在阿里巴巴集团中是创始经理人与大股东的角色,他们之间的矛盾仍然是委托与代理问题。
后来马云借助支付宝的股权变动和价值重估重新取得了阿里巴巴的控制权。
这个事件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但其中的细节并不是一般的人能够理解清楚的。
笔者从各种公开的信息,讲述这个市场事件的前因后果,并对雅虎和马云的角色已经操作策略做出评述,希望帮助大家更深入理解这个注定成为经典的案例,并从中得出启发。
雅巴合作协议与控制权隐患2005年的阿里巴巴处于市场开拓的前期,面临严重资金缺口。
同年8月,雅虎以10亿美元外加雅虎中国的全部资产参股阿里巴巴,并获得其约39%的股份。
协议内容包括:1.从2010年10月开始,雅虎投票权增加至39%,将成为阿里巴巴真正的第一大股东。
2.雅虎在董事会的席位增至两位,即雅虎和阿里巴巴均可委任两位董事,软银依旧一位。
此外,马云只要持有一股,就有权在董事会指派一个董事。
3.“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马云不会被辞退”条款到期。
在2010年10月以前,雅虎虽为阿里巴巴单一最大股东,和软银一样在董事会仅占一席,而阿里巴巴在董事会占两席,小股东兼创始人马云实际掌控了阿里巴巴。
但这种控制格局是有期限的,这就为后续的股权之争埋下了隐患。
这份协议为雅虎带来了巨额回报。
至2012年签署雅巴回购协议,雅虎已有部分回报落袋为安。
投资阿里巴巴被视为杨致远时期最成功的一个案例。
2005年马云之所以和雅虎签订有股权隐患的条约,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2005年的美国互联网鼻祖雅虎相对于在中国市场暂露头角的阿里巴巴来说强大太多,雅虎2005年度营收近40亿美元,市值高达近500亿美元,而当时阿里巴巴的营收不过数千万美元。
雅巴地位悬殊,阿里巴巴处于弱势,自然在谈判中筹码不够,且马云亟待解决资金缺口问题;第二,电商在中国市场还属于新鲜物种,面对e b a y、亚马逊的压力,阿里巴巴前景并不明朗,投资风险较大。
然而市场就是这么残酷,协议后的五年,雅巴之间的地位发生了逆转;第三,马云与雅虎掌门人杨致远的私交不错,互动良好,杨致远因台湾出身多少对中国商业文化有所了解,且电商不是雅虎的强项和发展重点,因此杨致远将雅虎在阿里巴巴的角色定位为纯粹的财务投资者;第四,马云的自信,忽略了资本残酷与贪婪的本性。
作为创始人的马云一手打造了这家公司,自信一切在自己掌控中,也许以为雅虎、软银的角色仅是财务投资者,赚钱分钱而已。
显然,商场没有永恒的伙伴,只有永恒的利益。
支付宝事件与谈判较量逆转2008年底雅虎易帅,与马云私交甚好的雅虎创始人杨致远辞职,新掌门人巴茨行事作风强势,是西方职业经理人的佼佼者。
但她在应对中国最具潜力的电商企业阿里巴巴时,显得水土不服。
据媒体报道,巴茨上任后的两年没有和马云有过任何接触。
马云去硅谷拜访她时,巴茨公开对马云在运营雅虎中国业务方面表示了不满。
巴茨的不友好态度引发了马云对控制权的担忧。
实力大增的阿里集团于2009年2月向雅虎发出回购股权要约,巴茨公开发表声明表示拒绝,声称在淘宝、支付宝业务未上市之前,无意出售手中持有的阿里集团股份。
其后,雅虎在阿里巴巴年庆前抛售了1%的阿里巴巴股票;后来雅虎香港染指内地及香港广告市场,与阿里巴巴抢夺客户,迅速恶化了与阿里集团的合作关系。
阿里前C E O卫哲公开回应,阿里不再需要雅虎。
雅巴关系跌入冰点。
巴茨则表达了进入阿里巴巴董事会、执行雅虎大股东权力的想法。
雅虎的步步紧逼加速了马云在2012年10月大限前收回股权,掌握主动权的计划,但谈判异常艰难。
有媒体认为阿里回购雅虎股权不可能实现,因为雅虎不可能现在放弃这么诱人、还在继续膨胀的蛋糕。
外号为“风清扬”的马云最后使出了中国功夫——支付宝牌照,局面迅速得到了扭转。
雅虎这才意识到契约并不能完全约束代理人。
2011年5月11日,雅虎在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会(S E C)的经营业绩详细报告(10-Q)中踢爆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子公司支付宝所有权被转移到了马云控股的一家公司(浙江阿里巴巴)。
马云和阿里集团另一创始人分别持有浙江阿里巴巴商务有限公司80%,20%的股份。
自此,阿里集团最核心业务之一,最具增长潜力的支付宝从阿里集团剥离,脱离了大股东雅虎和软银的控制。
2011年5月18日,支付宝拿到国内首张第三方支付牌照——“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许可”。
雅虎随后声称,阿里巴巴集团将支付宝在线支付业务转移给其它公司并未获得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或股东的批准,甚至他们都不知情。
马云公开确认管理层对支付宝股权调整并未获得董事会的正式授权,仅有无实际效力的会议纪要和所谓的口头协议。
支付宝International Financing December 2013 国际融资股权转移是为了尽快拿到支付牌照,否则淘宝模式就会难以为继。
因为根据中国央行的规定,支付宝若要获得支付牌照,不能由外资绝对控股。
马云说他做了一项正确但不完美的决策。
联系到之前旷日持久的雅巴股权之争,马云拒绝了软银控制人孙正义所提出的通过重新签订V I E协议回归到三方控制支付宝的提议。
这确实是马云所走的一步险棋——以个人声誉换取谈判股权回购的筹码。
为了避免事态扩大,给三方带来更大损失,2011年7月29日,阿里集团、雅虎和软银就支付宝股权转让事件正式签署协议,支付宝的控股公司承诺在上市时予以阿里巴巴集团一次性的现金回报。
回报额为支付宝在上市时总市值的37.5%(以IPO价为准),回报额将不低于20亿美元且不超过60亿美元。
雅虎股东或是担忧马云会继续如法炮制转移阿里集团其它核心资产,因而重回谈判桌。
阿里赢得了控制权,但马云似乎输了道德——涉嫌违约。
雅巴回购协议支付宝股权转移使雅虎认识到了管理人的强势,以及阿里回购股权的决心,雅虎最终作出了让步,重回谈判桌。
事实上,雅虎面对一个其不熟悉的电商领域,也找不到比阿里系更好的管理人团队。
2012年5月12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以63亿美金现金及价值8亿美金的新增阿里巴巴集团优先股,回购雅虎手中所持股份的50%,即阿里巴巴集团股权的20%。
在未来公司上市时,阿里巴巴集团还有权优先购买其剩余的所持股份。
在交易完成后的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软银和雅虎的投票权之和将降至50%以下。
作为交易的一部分,雅虎将放弃委任第二名董事会成员的权力,同时也放弃了一系列对阿里巴巴集团战略和经营决策相关的否决权。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将维持2:1:1(阿里巴巴集团、雅虎、软银)的比例。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的控制权重新回到了马云手中。
雅巴控制权争夺的反思回顾雅巴联姻的七年之痒,目前这个结果有其必然性。
最初结合时雅巴互为依赖。
雅虎的优势是资金提供,搜索技术支持,品牌效应。
阿里则会给雅虎股东带来未来发展红利。
而后的五年,雅虎停滞不前走下坡路,在中国内地搜索领域的市场份额缩水至可以忽略不计。
阿里甚至抱怨雅虎未贡献其先进的搜索技术,并自主开发了搜索引擎一淘和阿里云。
相比之下,阿里巴巴一路向前冲,发展迅猛,蒸蒸日上,资本不断积累,为雅虎股东带来了丰厚的投资回报,市值超过了雅虎,全球知名度越来越高。
相反,阿里给雅虎带来的投资回报越来越高。
因此,不和谐的声音就出现了。
这是阿里收回股权的一个决定性的因素。
从这个案例中,笔者认为有两个要点值得反思。
如何看待雅虎的作用内地有很多人,看到了一些公司上市后股价大涨,战略投资者获得暴利颇有一种嫉妒的心理,认为他们获得暴利与其投入不对称。
尤其是一些创始人,认为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却当不成皇帝,往往迁怒于人早期的投资人。
笔者认为,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和倾向。
从投资的角度,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是要对称的。
一个项目在早期阶段的投资风险是非常大的。
按照国际风险投资的统计,十个早期阶段的项目,能够走到最后成功的,往往不到20%。
人们往往只看到在某些成功的项目中风险投资者大赚其钱的例子,却没留意到他们同时投资在类似项目上可能已经颗粒无收。
尽管雅虎在投入资金后没有为阿里巴巴提供其他发展的支持,但是,当初雅虎在这个项目上投入巨资,也算是风险投资界的一次豪赌。
雅虎最后获得的利益,可以理解为他们承担高风险的高回报。
如果没有雅虎当初的出资,阿里巴巴能否有目前的成功?这种假设似乎很难有统一的看法,不过,当初雅虎的入局,肯定是因为马云认为对方是最合适的伙伴才得以成功的,双方是出于自愿走到了一起。
而阿里巴巴确实是在雅虎入资以后才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雅虎的作用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