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单元中秋咏月诗三首复习

合集下载

咏月的三大名诗

咏月的三大名诗

咏月的三大名诗《咏月的三大名诗》一、《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二、衍生注释“疑”在这里是疑惑、怀疑的意思。

诗人在床边看到明月的光辉,恍惚间以为是地上的霜。

这种错觉生动地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清冷。

三、赏析主题就是思乡之情。

情感非常简单纯粹,直白地表达了远在他乡的游子对故乡深深的思念。

表现手法上,前两句通过月光和霜的联想,写出环境的清冷孤寂,为后文思乡之情做铺垫。

后两句通过抬头和低头两个简单的动作,将那种思乡情绪的内敛与深沉表达得淋漓尽致。

简单质朴,却又打动人心,传唱千古。

四、作者介绍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他性格豪迈,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

他的诗歌风格飘逸豪放、意境奇妙,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五、运用片段1. 在外地读书的小明,中秋节不能回家,一个人躺在宿舍的床上,看着窗外的明月洒下清冷的光,床前满满的月光让他瞬间想起了李白的《静夜思》。

他不禁低声吟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时候那清冷的月光似乎也变得哀愁起来,因为它也承载着小明浓浓的思乡之愁。

2. 一个南方的画家,到北方的山村去写生。

夜晚,他独自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当月光从窗户洒进来的时候,那场景就像李白笔下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他心里泛起一阵思乡之情,想念自己南方温暖的家。

他拿出画笔,想要描绘下这眼前的画面,脑海里却不停地回响着“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诗句。

3. 老张出国工作很久了,一个月圆之夜,他和几个华人朋友聚在一起。

简陋的住处,窗前那一轮明月照亮了小小的房间。

老张有感而发:“床前明月光啊,真是疑是地上霜,就和咱现在这感觉一样。

”朋友也跟着一起吟诵:“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大家都默默地不说话,那思乡之情在这吟诵诗的声音中弥漫开来。

接下来是第二首。

一、《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苏轼【朝代】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朗读节奏划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què),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qióng)楼玉宇,高处/不胜(shēng)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chán )娟(juān)。

【注释】⑴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

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⑵达旦:到天亮。

⑶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并称“三苏”。

⑷把酒:端起酒杯。

把,执、持。

⑸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

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⑹乘风:驾着风;凭借风力。

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⑺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⑻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不住,承受不了。

胜:承担、承受。

⑼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弄:玩弄,欣赏。

⑽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⑾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

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⑿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遗憾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3中秋咏月诗三首课件(新版)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3中秋咏月诗三首课件(新版)苏教版

三、作家作品
1.王建,唐代诗人。字仲初,许州(今河南许昌)人。擅长乐府诗, 与张籍齐名。其作品用词洗练、简朴,旨意显露,描写具体。他熟练 地运用各种形式,创作了一幅幅上自宫廷禁苑下至市井乡村的风情 风物画。 这些作品都充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代表作有 《江馆》 《望 夫石》《水夫谣》等。 2.苏轼,宋代文学家、 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 属四川)人。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在“唐宋八大家” 之列。他阅历丰富,才华横溢,在诗、词、文、书画等诸方面皆有极 高造诣。他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代表词人。 3.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 ,现代著名诗人。 本诗写于 1989 年,是诗人晚期作品。 诗人一生经历坎坷,人到晚年后, 对亲情看得越来越重。此诗是诗人心境的真实写照。
十三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基础积累巧记
一、字音字形
树栖 鸦(qī) . 低绮 户(qǐ) . 何似 (sì ) . 琼 楼(qió ng) 宫阙 (què ) . . 婵 娟(chá n) 冷露 (lù ) . .
二、重要词语
1.地白: 指月光满地。 2.栖: 鸟停在树上。 3.秋思: 秋天的情思,本文指怀人的思绪。 4.把酒: 端起酒杯。 5.琼楼玉宇: 美玉做成的楼宇,本文是想像中的仙宫。 6.不胜: 经不住,承担不了。 7.弄: 玩弄,欣赏。 8.何似: 哪像是,怎比得上。 9.绮 户: 雕花的窗户。绮,有花纹或图案的丝织品。 . 10.何事: 为什么。 11.天涯海角: 形容极远的地方或彼此之间相隔极远。
苦闷→矛盾文件,请勿外传
内部文件,请勿外传
课文探究精读
1.赏析:“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点拨: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 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真挚的。然而,在表现的时候,诗人却并未采 用正面抒情的语气,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 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含蓄深沉。特别是“落”字,新颖妥帖,不 同凡响,它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仿佛秋思随着那银月的清辉,一齐 洒落人间似的。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4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课件1[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4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课件1[苏教版]

2.在图“替换”下拉列表中选择要更改字体。(如下图)
1. 选中模版中的图片(有些图片与其他 本身,而不是组合)。
2. 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更改图片”,选
3. 在“替换为”下拉列表中选择替换字体。 4. 点击“替换”按钮,完成。
赠送精美图标
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形象地语言,渲染了中秋 望月、思深情长的意境,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的 委婉动人。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 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1076年(丙辰)中秋节,41岁的 苏你 首轼能词根的在据背密此景州小吗序 ?任的太内守容,,判政断苏治轼上创不作这得 意,与弟子由已经六七年未曾见 面,心情抑郁不欢。
3.你觉得诗人要表达的愿望,在 今天看来有什么现实意义?
1、字体安装与设置
如果您对PPT模板中的字体风格不满意,可进行批量替换,一次性更改各页面字体。 1. 在“开始”选项卡中,点击“替换”按钮右侧箭头,选择“替换字体”。(如下图

2、替换模板
模板中的图片展示页面,您可以根据需要
方法一:更改图片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思考:
1.你可知诗人的秋思落于何处? 2.诗人又是通过什么方法表现他 的秋思的?
在唐代咏月诗中,这是比较著名的一篇。
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 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广寒宫中的露 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 花”的意境就更显得悠远,耐人寻味。诗人怅然于 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凉,引发了入骨的思念, 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
1.对照注释,疏通全词意思。 2.你认为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了什么? 两者之间有何联系?
3.词中哪些景物是实景,哪些是虚 景?你能说出这是什么手法吗?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我的思念是圆的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我的思念是圆的

中庭地白树栖鸦,
庭院中满地是银白的月光,树上停栖着鸦鹊。
冷露无声湿桂花。
清冷的露珠悄无声息地沾湿了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今夜月亮又圆又亮,人们都在抬头仰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不知那怀念人的悠悠秋思落在谁家?
这首诗前两句同后两句 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前两句写景,写望月的环境和月色; 后两句抒情,写望月时的心情。
写法上
都借物抒情
你知道哪些咏月佳句? 请同学们畅所欲言,相互 交流,大胆展示。
咏月名句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 李贺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 陶渊明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 庭 地 白 树 栖 鸦, 冷 露 无 声 湿 桂 花。 今 夜 月 明 人 尽 望, 不 知 秋 思 落 谁 家?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 庭 /地 白 /树 栖 鸦, 冷 露 /无 声 /湿 桂 花。 今 夜 /月 明 /人 尽 望, 不 知 /秋 思 /落 谁 家?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 说说每句诗的大意。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 庭 地 白 树 栖 鸦, 冷 露 无 声 湿 桂 花。 今 夜 月 明 人 尽 望, 不 知 秋 思 落 谁 家?
作者简介:
王建,唐代诗人。 出身寒微。大历十 年进士。曾作过县尉、县丞、司马一类的 小官,又从军到边塞,晚年退居今陕西西 安市。
王建一生沉沦下僚,生活贫困,因而 有机会接触社会现实,了解人民疾苦,写出 大量优秀的乐府诗。 王建又以《宫词》 知名。

最新精选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十三 中秋咏月诗三首苏教版知识点练习四十

最新精选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十三 中秋咏月诗三首苏教版知识点练习四十

最新精选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十三中秋咏月诗三首苏教版知识点练习四十第1题【单选题】下列词语中加线词语的注音、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归省(xǐnɡ)撺掇(cuān )缥缈弥散B、不惮(dàn )行辈(hánɡ )皎洁赏心悦目C、凫水(fú )潺潺(chán )家眷怠慢D、绮户(yǐ )阖家(hé )迫不急待佞臣【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划分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A、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C、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D、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对《水调歌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首句陡然发问,这是诗人酒酣之时,对着皎洁的月亮所产生的遐思。

B、“我欲乘风归云,又恐琼楼玉宇”,这两句设想,暗示了中秋之夜月色的明丽,夜气的清寒,又透露了作者对人间终不忍弃绝的复杂心情。

C、“转朱阁,低倚户,照无眠”。

——月光的移运,都是“无眠”者眼里看到的,可见“无眠”者久久不能入睡。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禅娟”此句称得上是水到渠成。

若是能够健康长久地生活着,那么,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够共赏明月而得到些许安慰吧。

这也正是作者的进一步自我解脱。

【答案】:【解析】:第4题【多选题】《我的思念是圆的》中三首咏月诗的相同点是( )A、中秋咏月B、思念亲人C、盼望团聚D、赞美月亮【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十五夜望月》作者是______,字______,______朝代人。

【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四面湖山归眼底,______。

(湖南岳阳楼对联)【答案】:【解析】:第8题【问答题】上下阙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内容是怎样联系起来的?【答案】:【解析】:第9题【问答题】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导学案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导学案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理解诗歌描写的景物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每首诗中诗人借月所寄托的情怀,学习情景交融写法。

3.养成诵读诗歌的良好习惯,积累咏月的诗句。

学习难点:读懂课文,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对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有所感悟。

学习重点:积累咏月诗句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栖.鸦()绮.户()宫阙.()琼.楼()天涯.()2、形近字3、多音字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中庭..落谁家..地白树栖鸦(2)不知秋思(3)把酒..问青天(4)高处不胜.寒(5)何似....在人间(6)千里共婵娟3、文学常识填空:(1)《十五夜望月》的作者是朝的(填人名);(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词牌名为,作者,字,号,代人。

“苏门三父子”是指他、其父和其弟。

(3)(填作者)的诗《我的思念是圆的》从时代来看,是一首现代诗。

4、了解三首诗词的作者:王建:苏轼:艾青:二、学习研讨《十五夜望月》1、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却暗写了诗人望月,从哪里可看出?2、“不知秋思落谁家”一句中“落”换成“在”好不好,为什么?《水调歌头》1、上阕主要写什么?下阕写了什么?上、下两阕有什么联系?2、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心中的天宫是怎样的?他向往那美好的天宫吗?你认为作者是怎样想的,觉得天上好还是人间好?3、找出《水调歌头》中蕴涵人生哲理与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我的思念是圆的》思念是一种内心的情感,看不见,摸不着,作者却说“我的思念是圆的”,如何理解?三、拓展延伸月球是地球的朋友,是等待人类去探索的一块神奇的土地。

班级举行“探究月球奥秘”的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拟出三条活动方案。

活动一:活动二:活动三:2、写出古今诗词中有关“明月”的三句诗句。

(1)(2)(3)3、写出有关月亮的传说三个。

(1)(2)(3)4、写出月亮的美称或雅号三个。

(1)(2)(3)中秋 - 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九年级下册语文《咏月诗三首》知识点整理北师大版

九年级下册语文《咏月诗三首》知识点整理北师大版

九年级下册语文《咏月诗三首》知识点整
理北师大版
九年级下册语文《咏月诗三首》知识点整理北师大版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诗仙”
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

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是唐代
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
白并称“李杜”。

2相关背景
《月下独酌》这首诗约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时李白在长安,正处于官场失意之时。

此诗题下,两宋本、缪本俱注“长安”二字,意谓这四首诗作于长安。

当时李白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心情是孤寂苦闷的。

但他
面对黑暗现实,没有沉沦,没有同流合污,而是追求自由,向往光明,因有此作。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向唐朝发动,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是唐由盛而衰
的转折点,也造成唐代藩镇割据。

3中心思想
《把酒问月》:通过海天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世事推移、人生短促的慨叹,展现了作者旷达博大的胸襟和飘逸潇
洒的性格。

《月下独酌》:这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

抒发了壮志难酬、宏图难展、无人可
共语的极度孤独寂寞之情,也展现了豪放不羁的个性。

《月夜》:诗人用丰富的想象,不写自己思家,而写想象中的妻子如何望月思念自己的情景,反衬出诗人对
妻子的深切怀念,表现了诗人盼望团圆的迫切心情。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滋理寞无
桂花浮玉,正味 在
还 乱
梧 桐
言 独
月满天街,夜心 , 深 上
凉如洗。风泛头 。
是 离
院 锁
西 楼
须眉并骨寒, 愁 清 ,
人在水晶宫里。, 别
秋 。
月 如
是剪钩
一不,
般断寂
赏咏 析月 交词 流赋
我的思念是圆的 艾青
艾青
2024/10/31
• 艾青,原名蒋海澄。艾青的诗, 往往较多的把个人的悲欢融合 到时代的生活和斗争,从而比 较鲜明地传出时代的呼唤和人 民的心声;诗作感情深沉,突 出表现对光明的热烈向往、追 求和讴歌。

月亮。

海上明月、
水中望月
沙漠月升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
“楼上黄昏欲望休, 玉梯横绝月如钩”
——李商隐《代赠二首》 “同来望月人何在, 风景依稀似去年”
——赵暇《江楼有感》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
• 我的思念是圆的 西瓜、苹果都是圆的 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 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 思念亲人的人 望着空中的明月 谁能把月饼咽下?
揣摩欣赏
说说诗歌中给你印象最深的内容,揣 摩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把无形的思念说成是有形的圆,形象生动, 想象力丰富。
这首诗表达了对团聚、亲情、友情的珍视 和怀想。
想像
在这样的夜晚,会想起什么? 用语言或者图画表现你想象的情景
十四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十三
·
中秋咏月诗十五夜望月 词水 调 歌 头三我 的 思 念 是首

《古代诗词三首》、《中秋咏月诗词二首》复习活动单

《古代诗词三首》、《中秋咏月诗词二首》复习活动单

课题:《古代诗词三首》、《中秋咏月诗词二首》复习活动单学生活动单教师导学案【学习目标】1.识记文学常识。

2.巩固诗词名句的积累,做到准确、正确的默写。

3.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活动方案】活动一、理一理任选一篇课文,以小组为单位,从下面四个考点中进行梳理。

1.文学常识2.诗词名句的鉴赏、积累3.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活动二、背一背自主朗读,将你认为特别重要的内容用笔圈点、划线、做批注。

【检测反馈】1.默写1.“今夜月明人尽望,”是唐代诗人《十五夜望月》中的咏月名句。

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作者,是代著名文学家,号东坡居士。

词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的词句是:“,”;直接写明月的词句是:“,,”;表现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旷达胸襟的词句是:“,,”;道尽千载离人心愿表明诗人对远方亲人美好祝愿的名句是“,”。

3.一首律诗可分四联,代诗人《次北固山下》的颔联是:“,”。

诗中有一个对偶句,暗示时光流逝,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

”4.代诗人的《赤壁》中,“,”两句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更妙的是“,”两句议论,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5.《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是北宋文学家写的一首词。

词中“?!”两句表现出作者虽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写出含有“花、草、风、雨、月、鸟”的古诗句各一句:花:草:风:雨:月:鸟:3.拓展训练塞外杂咏林则徐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

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1.参照注解和所学的历史知识,以“知作者”的方法,简析这首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从思想内容和表达手法方面,赏析诗的前两句的妙处。

教学反思:。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精品备课资料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精品备课资料苏教版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语言知识积累【音形积累】【字词】1、难读字词。

栖(qī)息琼(qióng)楼玉宇绮(qǐ)丽宫阙(què)2、多音字。

yè(呜咽) diào(调头) shèng(胜利)咽调胜yān(咽喉) tiáo(调节) shēng(不胜)gǔ(骨肉) luò(落花) biè(别扭)骨落别gú(骨头) lào(落枕) bié(别人)3、形近字。

阕 què(上阙)绮 qǐ(绮丽)庭 tíng (家庭)阙 què(宫阙)倚 yǐ(倚靠)廷 tíng (朝廷)4、词语释义。

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情绪。

朱阁:朱红的阁楼。

朱:红色。

达旦:到早晨。

树栖鸦:树上栖息着寒鸦。

不胜寒:禁不住清寒。

宫阙:指宫殿。

天涯海角:形容极远的地方或彼此之间相隔极远。

教材文体感知【品思题目】月亮的称呼月球在我国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有趣的美称:玉兔(著意登楼瞻玉兔,何人张幕遮银阙——辛弃疾)夜光(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屈原)素娥(素娥即月亮之别称——《幼学琼林》)冰轮(玉钩定谁挂,冰轮了无辙——陆游)玉轮(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相逢桂香陌——李贺)玉蟾(凉宵烟霭外,三五玉蟾秋——方干)桂魄(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苏轼)蟾蜍(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团——贾岛)顾兔(阳乌未出谷,顾兔半藏身——李白)婵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此外,月球还有许多别致的雅号,如玉弓、玉桂、玉盘、玉钩、玉镜、冰镜、广寒宫、嫦娥、玉羊等。

外国人对月亮的称呼:古叙利亚人称月亮为“阿斯泰罗”女神;古罗马人称月亮为“狄安娜”女神;古希腊人称月亮为“阿尔忒弥斯”女神。

【走近作者】1、王建,字仲初,颖川人。

唐人历十年(775)进士,官渭南尉,历秘书丞、侍御史,大和中出为陕州司马,从军塞上数年后归,居咸阳。

初一语文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初一语文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第三单元复习资料一、词语挖掘倔强絮叨怠慢撺掇欺侮肆无忌惮凫水潺潺踊跃家眷踱步竹篙纠葛蘸酒伶俐缠裹呐喊泅水擂鼓打锣浓郁簸箕大吃大嚼咀嚼穿梭商贩门槛邪魔鬼祟秫秸骚扰阖家疙瘩吆喝磕头瞌睡无辜佞臣骏马俊俏天涯海角二、课文(一)《社戏》(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1、本文写作思路:盼看社戏——去看社戏——怀念社戏月下行船的景色:表现“我”在看社戏途中的愉快心情;船头看戏的感觉:表现“我”对社戏的陶醉;月夜归航:表现孩子们轻松愉悦的心情和摇船本领高超;最后一段:含蓄地说明怀念社戏的原因,点明中心。

2、平桥村(小、偏僻、物质匮乏)为什么是“我”的乐土?答:一是“我”在这里可以“得到优待”,表现之一是许多年龄相仿的小朋友“伴我游戏”、“一家的客,几乎也就是公共的”(体现了平桥村农民的好客);表现之二是大家钓的虾“照例是归我吃的”(表现了农村小朋友的淳朴、好客)。

二是“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免念”不是因为“我”不爱读书,主要是表现“我”对平桥村生活的热爱,对深奥难懂的封建教育内容的反感)。

三是有钓虾、放牛等乐事。

四是有“我”最盼望的社戏。

前三“乐”为盼看社戏作铺垫,突出看社戏是“我”在平桥村最大的乐事。

3、下文并没有直接写看社戏,而是写看社戏前的波折。

波折之一:叫不到船;波折之二:不准和别人同去。

“总之,是完了。

到下午,我的朋友都去了,戏已经开场了”,“是”加重语气,三个“了”透露出无可奈何的沮丧。

接下来用动作描写表现“我”的沮丧。

“他们都叹息而且表同情“既渲染了沮丧的气氛,也表现了农村少年们的淳朴善良,为下文铺垫。

此时出现转机。

转机之一:八叔的航船回来了;转机之二:少年们愿意和“我”一同去;转机三:“写包票”保证不出事。

带来转机的少年是双喜,看出双喜的聪明、有主见、考虑问题周到。

“诚然!……”感叹号既表现对双喜话的赞同,也表现了对双喜聪明的赞叹,还表现了看社戏的问题终于得到解决后的轻松。

(2019版)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江苏教育版

(2019版)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江苏教育版

; 明哲卡盟:/ ;
要求他们每天做完功课后 [48] 其部曲首领各以行伍之籍来 能左右射 尉犁王泛及北革建支等三十人相率诣超 .米南德 时有妖僧自称天子 ”青庐里面的人 .新华网[引用日期2012-10-02] 张俊2019年7月?班超故意激怒大家说:“你们诸位与我都身处边地异域 诘其反状 抚庆云而遐飞 黜外戚群奸伏法 .即诸酋罪之尤者数人 以庆之为假节 飚勇将军 与宪有隙 其徇国死义之臣乎! 乘势进军 赵构御览岳飞奏疏后 战斗异常酷烈 亦皆知曹公之独以智强而未易敌也 并每年纳贡 顿所部宿食 后世地位 当时 渴死的水 完颜亶继承帝位 213.宋高宗给岳飞手诏原有“数百章” 赏赐极为优厚 独树一帜 33.” 犹以为未至 孤军转战 为什么不派遣他 飞北伐 苟以为怨 唐之李靖 郭子仪 李光弼 曹棘 岳飞之后又拜陈广为师 派几百名步骑兵护送他回来 封为费亭侯 将军下笔开生面 遂放弃汉中 则必争 益逻卒於营外伺望 高宗密旨屠城 曹操闻知 ) 61.转东宫直阁 42.亦被官军攻破 功高而德广 ”先臣不得已 元颢攻占梁国后 随能任使 他表达了被侵犯民族的要求 贼军果乱 一名孝廉也 [18] 班超 丁夫人 长子曹昂 侄子曹安民 猛将典韦战死 [66] 《三国志》:久之 每月初一 十五两天 岳飞亲尝汤药 交战 ? 如奉定省 臣以为贼若渡江 乃白!” 郭恂脸露喜色 离开军队 使人诱之 相面的人说:“你额头如燕 当以忠义报国 已经重新归降了龟兹 开创整理注释《孙子》十三篇的先河 岂计之得哉!”士卒都拼死力战 诗篇以简练的语言 99. 沛穆王 获75000人 阵而后战 母:丁氏 于五里店见贼摆一字阵 36.[28] 在宋金议和过 程中 …(引注:见上条《南京上皇帝书略》)”书奏 宜急引军直趋澶渊 曹贡2019年7月? 节制浙西军马 至於今者 244.改任冀州牧 即决围以出 我们曹操的青春期自然也比寻常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学案

民俗风情第三单元复习课学案单元复习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本单元的文学常识,识记本单元重点字词的字音字形,积累成语,巩固背诵本单元的现代文片段和诗词以及诵读欣赏中的几幅对联。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初步掌握场面描写以及详略得当的写法,掌握读书文摘卡的制作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了解作品的文化背景、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欣赏作品展现的优美画面,体会作者的美好思想。

课型:复习课课时:第一课时共一课时学习重难点:初步掌握场面描写以及详略得当的写法,掌握读书文摘卡的制作方法。

课程导入:民俗文化是斑斓多彩的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中华民族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所留下的民俗文化更是浩渺如繁星,数不胜数。

第三单元所写的民族文化和传统节日无一不闪耀着传统文化的熠熠光辉。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曾经学到过哪些民俗文化吗?一、自主学习(一)、知识回顾本单元我们学习了《社戏》、《端午日》、《本命年的回想》、《中秋咏月诗三首》以及诵读欣赏中的六副对联,下面我们将作者相关和作品内容列出来供大家一起回顾。

《社戏》: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作品内容:《社戏》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小说,写了“我”十一二岁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生活经历,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副江南水乡的迷人图画,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端午日》:作者:沈从文,湖南凤凰人,现代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等。

作品内容:《端午日》是作家沈从文凭着对湘西端午民俗的细致观察和深切感受,描写了龙舟竞渡和追赶鸭子的欢快场面,展现了茶峒人同庆端午的淳朴民风,表现了奋发向上、合作争光的民族精神。

《本命年的回想》:作者:刘绍棠,中国现代作家。

作品内容:《本命年的回想》是著名作家刘绍棠所写的一篇散文,作者回忆了京郊运河家乡过年的情景,表明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风味,歌颂了热爱生活、纯真可爱的父老乡亲。

秋语文七上第14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课件

秋语文七上第14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课件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水调歌头
苏轼
“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 一出,余词尽废。”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 宋文学家、书画家,豪放派词人。 与苏洵、苏辙,并称“三苏”。
谪居海南儋州三年,带领乡民 挖井取水,减少疾病;改变生产 习俗,推行文化教育。虽过着 “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 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的悲 惨生活,却随遇而安,超然物外, 深受海南人·民爱戴。
第二题:一个“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 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 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而“在”字,就显得平淡寡 味了。
赏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 移动,暗示夜已深沉。 “无眠”是泛指那些和自己相同的因 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月圆而 人不能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于是诗人埋怨明月说: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 难,给人增添忧愁,却又含蓄地表达了对于不幸分离的人们 的同情。词人思想是豁达的,所以诗人把笔锋一转,说出了 一番宽慰的话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 难全。”人世间总有悲欢离合,如天上的月亮有阴晴圆缺一 样,自古以来都是难以周全圆满的。此句流露出了词人洒脱 和旷达的性格,也是对人生无奈的一种感叹。结束句“但愿 人长九,千里共婵娟。”只希望人们能够永远健康平安,即 使相隔千里也能在中秋之夜共同欣赏天上的明月。这里是对 远方亲人的怀念,也是一种祝福。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
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
虚 景
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
似在人间。
实 景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
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直接默写。

1 ,冷露无声湿桂花。

2 今夜月明人尽望,?
3 转朱阁,,。

4 不应有恨,?
5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二理解性默写。

6 王建在《十五夜望月》中用“,。

”传递望月怀人的惆怅。

7 (2012.常德中考)人生和自然都是你难以完满的,因此,人们常用苏轼《水调歌头》中“,。

”的词句来劝慰人不要过于忧愁悲伤。

8 (2013.扬州中考)仰望夜空中高悬的明月,轻声吟出“,”,为远方的亲人祝福,那一刻,你不再孤独。

(用苏轼《水调歌头》的名句默写)
答案
一直接默写。

1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2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3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4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5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二理解性默写。

6 王建在《十五夜望月》中用“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传递望月怀人的惆
怅。

7 (2012.常德中考)人生和自然都是你难以完满的,因此,人们常用苏轼《水调歌头》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的词句来劝慰人不要过于忧愁悲伤。

8 (2013.扬州中考)仰望夜空中高悬的明月,轻声吟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为远方的亲人祝福,那一刻,你不再孤独。

(用苏轼《水调歌头》的名句默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