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川町社区营造
构筑美好社区 营造向往生活--以深圳佳宝中心公馆项目为例
Design ViewBuild Beautiful Com m unity Create Yearning Life-------T a kin g th e J ia b a o C e n tra l M a n sio n P ro je c t in S h e n z h e n as anExam ple构筑美好社区营造向往生活—以深圳佳宝中心公馆项目为例文/上海曰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林斐斐【摘要】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人们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发生巨大改变。
结合深训佳宝中心公馆的规划建设实例,针对如何在钢筋混凝土林立的都市构筑人们心中美好和谐的社区空间,营造住户心中向往的生活,从规划设计、绿化景观、空间营造等多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美好社区;向往生活;街区设计;人居环境古人的理想生活,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追求在自然界实现静穆、淡远、和谐的生存状态。
在 钢筋混凝土林立的当今社会,大众追求的理想都市生活是怎样的?研究以深圳佳宝中心公馆为例,探讨在现代社会人们追求的美好社区和向往的生活。
1项目概况1.1背景深圳已发展为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享有“设计之都”的美 誉。
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增长,以及 人们曰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打造美好的社区,满足人们向往的生活,是作为建筑设计师需具备的职业能力和应有的社会责任。
1.2 区位深圳佳宝中心公馆顶目位于深圳市坪山新区行政二路和甲片路交汇处,顶目占地约37975.9m2,容积率5.19,建筑面积约197030m2。
顶目所处的坪山中心区位于坪山新区中部,作为深圳市的城市副中心,是坪山新区动力引擎、实现新区跨越式发展的试点之一。
根据 规划,坪山中心区将为新区产业发展提供高端生产性服务,为新区市民提供商业、文化娱乐、教育、医疗等生活服务和公共配套服务。
基地北侧为兰竹西路,西侧为长安二街,南侧为金丰路,东侧规划为人行道路。
1.3规划设计1.3.1功能布局在地块北侧、东侧和南侧,设置小区的主要功能-住宅,在西北角irama宅一102设置保障性用房,西侧沿街设置大体量商务型公寓,东南 角设置2G G0m2的3层幼儿园,沿塔楼底部设置一圈商业用房,社区体育活动场地设置于中心花园和局部架空层(见 图1)。
从民俗文化视角看历史街区景观保护——以日本古川町历史街区景观
【 关键词】历史街区 古川町 遗产保护 风景园林
当今 我国正处在一个快速 发展的时期 ,城 市建
鱼流失 ,河道在 1 2个地方设置了铁栅,每天早晚各
一
设呈 现出蓬勃的朝气 新 的建筑物在增加 ,一个 又 个 的现代化城市综合 体不断涌现 。与此 同时,具
一
次对铁栅 上的垃 圾进行清除 ,濑户 川周围的居户
( 2 )厌 恶 破 坏 “ 老规矩 ”
户J I I 。濑户川本为武士住 宅区和商人住宅交 界处的
与其景观 的属性要 指导意义 ,有利 于保持景观 的
原真性 。本文 以古川 町历史街区景观改造 为例,分析 了保
河道,后在元 和元年 ( 1 6 1 5年)“ 一国一城 令”中 , 武士被驱散 ,殿町逐渐变 成商人的居住地 ,界限被
地 方 同 意 。之 后这 个 改 建 的旅 馆 为 与 古 川 町 整 体 建
筑风貌相协调而特意 降低 了一层 。 1 9 9 6年,由古川町居 民自发讨论 的 《 飞睇古川 故乡 景观条例》颁布 ,古 川 I 町历史街区景观改造从 不成文 的 “ 老规矩 ” ,走上将补助标准办法 明文规定 在行政 手续 上的道路 ,此举有 力的约束了外来者进 行建造 活动的力度 。这些 都反映 了古川町居 民对于 老规 矩和传 统文化 的尊重 ,才使得小镇能保 留一份
一
轮流分担清 除的工作。如今 ,7个町 内的居 民仍然 保 持 着 濑 户 川 的清 理 工 作 。 在 古川町居民的努力下 ,
濑 户 川 清 澈 见 底 ,河 水 可 浇 花 洗 手 。
洁净 的水体环境一旦形成 ,居民则更加关注水
文 的状 况 。濑 户 川 作 为 小 镇 的 重 要景 观 轴 线 ,通 过
城市的远见读书笔记
古川町物语人口只有一万六千人得小镇。
离名古屋两个多小时车程,古镇与高山。
三十多年前,濑户川放生鲤鱼就是为了提醒民众保护水质,放生了三千条,属于全镇人民共有。
全民参与清理河床得活动,原来污浊得臭水沟,现在变成了美不胜收得清水空间,这就是一个新环境意愿得开始。
社区营造最关键得体认:让居民认识到自己对环境改造得力量。
产业基础:林场飞騨匠师,完全用榫头组装。
每个工匠制作得云饰都有不同得设计。
云饰斗拱,就就是匠师得签名。
因为相互比较,所以古川町得房子越盖越好。
居民与木匠之间得老规矩:建築物得高度不得超过古川町三座寺庙,建筑物得材料、颜色不标新立异,与相邻得房子协调一致。
巴塞隆納得經驗巴塞隆那得经验:波西嘉局长得战略,就就是从都市中小型得公共空间下手,逐渐让巴塞隆那转变成一个可以居住得城市。
这种由单点切入得手法,她们称为「针灸法」。
空间得主角可能有两类,第一就是使用公园得人,第二就是周边得建筑物。
当然最主要得,就就是使用公园得人,她们就是公共空间得真正主角,她们将会带给公园各式各样得活动,她们得活动与穿着,都会带给空间生气与活力。
因此,空间本身应该简单一点,而不需要复杂得材料,复杂得形状,复杂得形式。
(巴塞隆那设计师得手法在于创造空间,而不就是创造一大堆沒有用而又复杂得造型。
这一点对于城市规划非常重要,在纽约如中央公园与哥伦布亚大学图书馆前得空地台阶。
简单、朴素、耐用得建材以及不用修建,却又有四季变化得植栽便就是空间营造得秘诀。
但就是这种手法放在中国得大部分城市也许不适用,不仅就是因为没有人会在市中心得公共用地建筑街心花园,更因为除了老年人与学龄前儿童,鲜有人有此闲情逸致。
欧洲人得生活范本对我们来说就是无忧得境界,但就是无忧得生活本来就就是一个伪命题。
)巴塞隆那得城市规划师发现早期疯狂建设得道路把社区割碎了,而且让行人走投无路,于就是开始执行缩减车道得政策。
常见得手法,就是让车道中央形成一个人行带,这些人行空间配上精心规划得街道家俱,便成为附近居民得活动场所,以此为市民争取到很大数量得开发空间,而且使车道人性化,都市景观也大为改善。
城市规划漫谈论文—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与保护.doc
《城市规划漫谈》论文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与保护摘要:探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关系,分析当前我国城市建设中出现的建设性破坏的危害性,并结合河南省郑州市的经验探讨通过科学的城市规划来实现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现代城市建设的有机融合,并提出具体措施。
关键词:郑州城市规划历史建筑保护正文:中国历史十年看深圳,百年看上海,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陕西,五千年看陕西,八千年看河南。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相传伏羲女娲就是在中原一带奠定了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基础,至今淮阳仍保存着规模底大的太昊陵。
被称为"中华第一大帝"的轩辕黄帝,据说就诞生在今天郑州的新郑市,并在这里建立都城。
从夏代到北宋,从中国第一个王朝——夏代到公元13世纪的金代,这3500年间,先后有20多个朝代的200 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此,长期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中国八大古都河南有四个,即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殷商古都安阳、商都郑州。
河南处于承东启西、通南达北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在全国经济社会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河南自古就是各族人民南来北往、西去东来的必经之地,是各族人民频繁活动和密切交往的场所,因此,古人称:"得中原者得天下"、"当取天下之是,河南在所必争"。
郑州,河南省省会,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中原经济区核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和世界历史都市联盟成员。
全市有世界文化遗产2项1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0多处,拥有黄帝故里、商城遗址、天地之中等众多历史人文景观。
一•我爱的郑州我来自河南郑州荥阳市,是河南省省会郑州周边的一个县级市。
即使是一个小小的县级市,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陈胜吴广与秦军争夺荥阳粮仓,吴广战死于荥阳;刘邦项羽在荥阳对峙,而后隔鸿沟设汉王城霸王城;刘关张三兄弟在荥阳虎牢关大战吕布;秦王李世民在荥阳大败窦建德降王世充;闯王李自成也在荥阳大海寺集合农民起义......区区荥阳尚且如此,更别提洛阳郑州的历史文化底蕴了。
传统乡村社区的参与式地域文化设计系统研究
传统乡村社区的参与式地域文化设计系统研究作者:由新妮许佳来源:《戏剧之家》2019年第06期【摘要】参与性设计的方法是研究乡村社区地域文化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参与者相互沟通并解决乡村地域文化流失和同质化的问题。
首先对乡村社区地域文化进行分析,其次分析参与性设计对研究乡村地域文化的意义,最后提出并建立乡村文化资源的创意系统。
本文尝试站在芦洋村独特的地域文化视角下,通过参与式设计进行分析,深入挖掘乡村地域文化价值,保护和开发芦洋村的资源,形成可持续的产业链和文化生态。
【关键词】乡村社区;地域文化;参与式设计理念;创意系统中图分类号:TU98 ; ; 文献标志码:A;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6-0125-03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中共中央国务员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是全面谋划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首次提出了乡村经济要多元化发展[1]。
乡村地区要注重保持地域文化多样性,保护优秀文化传统资源。
在保护利用当地文化资源的基础上,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发展乡村的民俗风情、人文地理等。
发展乡村社区的地域文化必须树立乡村文化品牌,提升民众文化参与度和乡村文化认同感,走继承和弘扬乡村地域文化之路。
一、芦洋村地域文化乡村社区的建设范围必须定位于自然村落或者以自然村带周边小村落为范围的村落社区,这是由乡村社区自身的特点决定的[2]。
乡村是最早和最普遍的聚居形式,千百年的历史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
在不同的地理环境空间上演化形成多彩的地域文化、自然环境和人文生态等构成了乡村社区历史文化资源。
芦洋村位于烟台开发区大季家镇东部,拥有滩阔沙平的海岸线。
全村共1216户,总人口3300人。
芦洋村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人文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
芦洋村民俗艺术发展历史久远,民风习俗极具特色,并且分布着众多富有胶东特色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资源遗产。
芦洋村是渔灯节最有代表性的村落之一。
2008年,胶东渔灯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等部门授予“中国渔灯文化之乡”称号[3],芦洋村渔灯节文化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古川町物语
古川町物语人口只有一万六千人的小镇。
四面高高的山脉环抱着与世无争的山居岁月,水质清澈的河川流过小镇的西侧,使山城更显得宁静与一尘不染。
最令人称赞的是社区的营造,古川町的全体居民把自己居住的地方营造成舒适亲切的生活环境。
古川町位于日本关西地区祈福县,在山脉所围绕的盆地中,属于防御型都市,离名古屋两个多小时车程,古镇与高山。
神社伴随着高经济成长、环境污染、人心颓废,有严重环境污染,河流受害。
濑户川是宽1.5公尺的水道,穿过市区的中央,紧邻着住家,流入荒城川,是古川町物的起源。
三十多年前,濑户川放生鲤鱼是为了提醒民众保护水质,放生了三千条,属于全镇人民共有,人人有责。
全民参与清理河床的活动,原来污浊的臭水沟,现在变成了美不胜收的亲水空间,这是一个新环境意愿的开始。
社区营造最关键的体认:让居民认识到自己对环境改造的力量。
人们开始保护环境、细心的经营生活空间,并引以为荣。
人自发保持水质清澈,下雪的冬天会把鲤鱼全部送到一个温室里的水池中过冬。
居民最大的工作是捡水里的垃圾,从自家门口开始,自发地持续下去,每天晨昏两次捡垃圾,政府会提供工具来支援。
开始不希望脏水流到河里,后来慢慢变干净了。
产业基础:林场古川町四周的林场,盛产高级的林木,杉木、松木等一应俱全,产量丰富,管理良好的林场,适度的间伐,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木材,是古川町重要的产业基础。
工厂与木屋有许多木材工厂,提供木匠使用的各种木材,木匠人数多,技术高,全国闻名。
飞騨匠师,完全用榫头组装、不用铁钉。
木造房屋多,有一种层次丰富的统一感,形成古川町独特的魅力。
窗户、格栅、斗拱可以看出工匠的手艺,每个工匠制作的云饰都有不同的设计。
云饰斗拱,就是匠师的签名。
因为相互比较,所以古川町的房子越盖越好。
居民与木匠之间的老规矩:建築物的高度不得超过古川町三座寺庙,建筑物的材料、颜色不标新立异,与相邻的房子协调一致。
飞禅工匠文化馆——赞扬古川工匠的技术,展览工具。
设计考虑如何展现工匠技术,建筑本身是工匠的范本,还有考虑到让来馆的儿童也有地方游戏,展示内容全由工匠自己来,由古川工匠工会承包工程。
聚居空间环境演变下乡土记忆的珍存和继承
房 的简 易模 式 , 从 外在形 态上重 新 整合城 镇肌 理 , 却 忽
视 了以文化 为核 心的乡 土记忆 的 活化 。 生 活在 同一个 居 住社 区 的人 , 除 了共 享地 域 空 间
通过 对古 川町 社 区 营造 案 例 的分 析 , 可 以看 出 乡 土 记忆是 可 以 随着 聚居 空 间环 境 的演 变 而有 机更 新 的, 这一过 程也 是 城 市再 生 的过 程 。城 市再 生 本 身 也 是 一套人 为设 计 的机 制 , 它 是对 城 市 衰 败 的 干扰 和 逆 转【 。我 国快 速 城 镇 化 中 的小 型 人 口聚居 空 间 的 改 造 还存 在极 大 的提升 空 间 , 民众 积淀 的乡 土 记忆 亟 待 我 们 以有机循 环方 式予 以珍存 和继 承 。
从 空问形 态上体 现 了对本 土地理 环境 的适 应性转 变 和
有 效利用 , 并 形 成 独 特地 域 空 间环 境 下 的 聚 居 文 明。
聚 间 居 环 空 境r l
l
一 物 质 记 - 嵩 翥 墨 望 空
乡土记 忆
二 者共 同构成 了人们 对生 活场所 的 乡土记 忆 。人 类 聚 居 环境 的大 背 景 是 自然 环 境 、 农林 环境和生活环境 ,
记 忆是人 类对 有 形事 物 和无 形情 感 的存 储 意 向 ,
收稿 日期 : 2 0 1 4 - 0 9 - 2 0 .
基金项 目:天津市艺术科学规划基金资助项 目( D1 4 0 1 5) 作者简介 : 陈学文( 1 9 5 9 一
通讯作者 : 秦
), 男, 教授.
川, 4 2 2 2 8 9 2 5 2 @q q . e o l l 1 .
传统文化与社区精神的发扬——以古川町的社区营造为例
传统文化与社区精神的发扬——古川町社区营造摘要:如今,全球化和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正在改变着我们的城市。
拔地而起的楼群、笔直宽阔的马路、拥塞的车流、人工修剪的树木、闪烁的霓虹――当我们心安理得地享受着现代化带来的这些物质文明的时候,我们的城市却因传统与独特人文气息的消退而变得千篇一律,而缺乏某种文化支撑的社区同样会变得缺乏活力,缺少一个社区应有的氛围。
因此,城市的改造和建设理应体现居民对家园的集体记忆以及对故乡的美好想象,社区营造就是朝此方向努力的结果。
它使具有历史文化传统的城市风貌得以保存和开发,让传统街区重新焕发魅力,也使社会从片面追求经济、追求高效的时代过渡到重视历史传统和人文景观的时代。
以古川町为例:四十年前,古川町经济水平低下、环境污染严重、居民生活质量低下、人心颓废。
为了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营造舒适生活环境,古川町的社区营造协会以及一般社民开始了对古川町的社区营造。
关于其社区营造的措施有以下几点:1、为了让地方能够团结起来,以每家每户的门前水体的清洁义务为单位推广开来,让全社区的居民都参与进来。
2、利用木匠文化会馆的建设,让地方上的匠师参与共同施工,文化会馆保留的木匠传统,广场并成为新的民众休闲地点。
3、为了维护传统的建筑风格,订定了明确的规范与奖励方式,这是对传统价值感——“老规矩”的肯定。
4、地方文化与愿景成为校园教学活动的题材,扩大了参与的范围。
5、空屋以传统工法改建,创新经营方式,成为新的观光据点。
6、地下道的设计兼顾安全与景观,这是创意的处理方式。
7、让新一代的年轻人融入进当地的祭典之中,形成社区文化的良性循环,精神得以延续。
关键词:古川町、社区营造、历史记忆社区背景古川町位于日本关西崎埠县,是1589 年成立的城下町,四周环山,中间有河流,是个防卫型都市。
从1615 年开始,武士全部迁往高山市,所以古川町只剩下一般平民居住,并未留下太多珍贵而特殊的古建筑,算不上历史文化名城,社区规模也不大,人口一直维持在16000 人左右。
净水——以日本古川町改造为例
净水——以日本古川町改造为例摘要:淡水资源仅占所有水资源的0.5%,近70%的淡水固全球水资源分布图全球水资源分布图定在南极和格陵兰的冰层中,其余多为土壤水分或深层地下水,不能被人类利用。
地球上只有不到1%的淡水或约0.007%的水可为人类直接利用,而中国人均淡水资源只占世界人均淡水资源的四分之一。
关键词:水治理、历史街区改造、古川町、濑户川一、背景介绍水是生命之源,人是万物之灵,然而人的诞生成长无不可缺水,水在人体内占比重多达60~70%,可见水的重要性。
而孕育出人类的地球母亲其表面积有七成都是水,可这并不代表对于人类来说的水资源很丰富,相反如今随着环境的破坏、人口的增加,水资源正在向稀少方面发展。
约占世界人口总数40%的80个国家和地区约15亿人口淡水不足,其中26个国家约3亿人极度缺水。
更可怕的是,预计到2025年,世界上将会有30亿人面临缺水,40个国家和地区淡水严重不足。
而人类的活动又必然会污染稀少的水资源。
在古代,水污染是因为人类的日常用水的污水处理不当,最出名的就是西安城市地下水污染,起因是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污染物不断富积的结果,《隋书·痪季才传》中记载隋开皇二年(582年)“汉营此城,经今将八百岁,水皆咸卤,不堪宜人”。
因此,隋另建新都,说明在汉代时长安城地下水就出现了污染,发展到隋初,污染已比较严重。
之所以地下水会被污染,是因为当时人们习惯直接打深井将生活污水导入,从而导致这一结果。
而近现代,不用过多累述,工业化的发展以及人口的爆发性增长致使水污染更加恶化。
由此可见对于水的净化和再利用是以后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在历史街区改造中,这一方面却是最容易被忽视的。
人因水而生,由水而活,遇水则安,无水则迁,可以说人类历史的发展都是伴随着江河而兴盛,四大文明古国的人类更是都有各自引以为豪的母亲江河,所以绝大多数的历史建筑街区都相伴着河水或者沟渠。
在历史街区改造时,人们往往着眼于建筑的翻修、街道的革新,而忽略了对伴水的治理和净化,这无疑是可悲的。
海外社区治理、社区建设案例
海外社区治理社区建设案例集目录一、某某: (1)〔一〕某某长庚养生文化村: (1)〔二〕桃米生态村: 可复制的某某生态村经验 (6)二、美国 (8)〔一〕美国太阳城——集中式养老社区的代表 (8)〔二〕美国The Terraces老旧社区 (10)〔三〕美国阿灵顿县——社区管理表现官民“协作〞 (11)三、英国 (13)〔一〕英国贝丁顿社区——低碳社区的典X (13)四、日本 (16)〔一〕日本港北新城——镶嵌式养老 (16)〔二〕日本古川町——休闲社区营造 (17)五、瑞典 (20)〔一〕瑞典哈马碧滨水新城——可持续开展社区的典X (20)六、新加坡 (23)〔一〕新加坡社区管理突出“严厉〞 (23)七、德国 (25)〔一〕德国弗莱堡瓦邦社区案例:“旧军营〞变身和谐社区 (25)一、某某:〔一〕某某长庚养生文化村全村均为无障碍的环境设计,24小时安全保卫,进出村庄需刷卡。
村内附属有超市、书店、银行等服务性设施,村内居民除了自己做餐外还可到小吃店、餐厅等餐饮区就餐、或选择送餐服务。
村内养生休闲生活多种多样,建有体育馆、健康俱乐部、游泳池、网球场等休闲场所,还设有某某活动场所,开展运动养生,娱乐交谊,艺文技艺、民俗活动、某某活动等。
据村负责人介绍,村内的健康服务内容包括设立社区医院,提供居民特约门诊、康复与照顾护理等医疗服务;定期健康检查、防疫注射与体能检测,建立个人健康资料库;规划居民个人健康计划,提供养生处方和配膳建议,定期举办健康讲座、养生咨询;设立全天候监控中心,每户有紧急呼叫设施,确保高效率的紧急救护。
长庚养生文化村设计理念有“怡亲〞、“健康〞、“养生〞、“文化〞、“社区〞、“体验〞、“教育训练〞等主题,但最主要的理念是“活到老,做到老〞,集养老、医疗、生活和娱乐等功能于一体。
这里是一个协助年长者“积极地经营生活,而不是被动地承受养护〞、“过独立自主的尊严生活〞的地方。
目前长庚养生村约有4000户,可入住老人6000名,入住资格为年满60岁、配偶年满50岁且承受长庚医院身体检查证明健康状况合格者。
场景营造:社区营造与社会治理创新的空间实践转向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第82-92页场景营造:社区营造与社会治理创新的空间实践转向王磊摘要:后工业社会转向推动了社区发展的美学化、消费化和治理化。
以“人”营造为核心的社区营造已经难以满足超大城市的“场景”空间需求,需要注入空间实践的场景营造进行社会治理创新。
场景营造从空间赋权导向的“意象”营造出发,强调通过三元空间的赋权,实现社区营造的“具象”“意象”和“实践”的统一,是社会治理的空间实践转向。
场景营造还强调场景创富和空间链接,希望通过聚落空间重建实现场景营造的社会空间生产,通过跨域空间链接实现混合价值耦合,通过在地空间设计实现空间治理创新。
最终,以实现后工业社会变化过程中社会治理的社会生产与空间生产的整合。
关键词:场景营造;社区营造;社会治理;空间实践DOI: 10.19836/ki.37-1100/c.2023.06.008一、引言在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结构性转型过程中,城市形态的变迁推动城市空间从生产意义导向转为以美学意义和“消费社会”为导向。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回归到以人为本的文化性、消费性和发展性需求,更加关注休闲娱乐、学习教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满足。
以“生活美学”为基础,集艺术表达、文化展示、消费体验、情感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社区空间,逐渐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实践空间和外显舒适区。
富有活力和艺术品位的城市社区、多层次的社区生活体验场景,逐渐成为吸引优质人才和高端产业的关键。
然而,当下社会治理过程中,虽然社区营造促进了社区治理能力提升,但居民社区参与却仍处于薄弱状态,“弱参与困境”始终存在于社区治理实践中,影响基层治理水平①。
究其原因在于社区营造强调“人”的差异性营造,在营造“生活美学”社区空间和社区可持续发展要求下由于空间实践不足容易造成社会生产不足。
“场景营造”则强调以“空间生产”为基础的“意象”营造,在空间实践中有效满足“生活美学”的差异化体验,以场景红利推动可持续社会治理,进而促进社会生产。
古川町的传统建筑如何推动社区营造
龙源期刊网
古川町的传统建筑如何推动社区营造
作者:吴颖雯
来源:《海峡旅游》2016年第06期
古川祭时巡游的“屋台”。
飞驒工匠超凡的技艺,创造了屋台独特的三段式结构,加上京都的金具、织物及涂师的技术,打造成的屋台鲜艳华丽,成为古川祭的一大亮点。
古川町多年的社区营造,从针对居民生活环境的提高,发展到加强古川町与外部联结,开发新型产业。
而有『木匠的故乡』之称的古川町,其大量传统的飞驒工艺所打造的木造建筑,是古川町社区营造的起点与重要的着力点。
传统建筑的开发与维护,推动社区营造的同时,也在不同的发展背景下给古川町带来了不同的发展契机。
浅析日本古川町历史街区社区营造活动的启示
图 1 古川町中心地图[1]浅析日本古川町历史街区社区营造活动的启示一、日本古川町历史街区社区营造背景(一) 古川町简介古川町于1589年建成,是位于日本关西崎埠县的山城小镇,南边为城,北边为寺院,东边为武士住宅区,西边为商人住宅区。
翠绿山脉四面环绕,整齐木造街屋排列,溪水清澈。
古川町中心分为三町,风景秀丽,景点众多(图1)。
原属于防卫型城市,现为林业和小型物资集散地,人口保持在15000—16000之间。
从日本名古屋搭乘高山本线的火车往北,过了以保存传统建筑街廓闻名的高山市之后就可以抵达古川町。
一出古川町火车站,看到的是井然有序的战前广场,迎面而来的是干净的街道、整齐的店屋,令人神清气爽。
在1993年,古川町由于其广泛多样的社区营造活动,荣获“创造明天的日本”协会颁发的该年度“故乡营造大奖”,也因此顺理成章地成为一个旅游胜地。
(二) 古川町社区营造背景古川町的社区营造要从濑户川,这条流经其市中心的小水道说起。
该水道宽度只有2到3米,在1960年代,是一条淤泥满沟、脏乱不堪的臭水沟。
当地一家报纸为配合支持古川町明治百年纪念活动,发起“使社会更光明、使街道更美丽运动”一处在流经町内的濑户川饲养鲤鱼的计划,希望作为美化市街的一部分。
于是,这样一条本是城市中一条排放居民生活用水的臭水沟摇身一变,带着古川町走向持续了四十多年的社区营造。
在全体居民的持续不断努力下,古川町不仅成功地保留其历史街区的传统特色,并且成功地通过社区营造使得街区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二、日本古川町社区营造手法(一) 濑户川——臭水沟变小清流濑户川本来是计划作为从各家各户背面供水的渠道,后再1960年代由于脏乱开启了清图 2 居民共同清理濑户川图 3 濑户川现状图 4 各种形式的云饰理运动。
主要的计划就是在濑户川内饲养鲤鱼。
主要是有以下几个目的:1.希望能帮助提升青少年的情操教育;2.作为美化市街的一部分,使大家不再往濑户川丢垃圾和脏东西,使它成为美丽的河流;3.希望访问“美丽的古川”的人愈来愈多,使这里可以成为慰藉来访者及本地居民热爱自然的心情之场所。
历史街区休闲空间营造——以日本古川町为例
1 74 《 城市观察》2 1年第4 02 期
U b tIs h , o 4 2 1 r a7n i tN 0 g 2
CI M EM0RY TY
前所 未有 的机 遇 和挑 战 ,通 过学 习发 达 国 改善公共环境质量 , 提升人们对街 区的归
家营造手法 ,以期为我国历史街区休闲空 属感 与认 同感 ,同时 通过 标 志性 的节点 空 间 的营造 ,更提 高 了街 区知 名度 ,间接 产 间提供 经验借 鉴 。 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复兴城市活力 。
CIY EMORY T M
历史街 区休 闲空间营造
— —
以日本古川 町 为例 I
阮如舫 陈懿 君 王 东
◎
摘
要 :历 史街 区是反 映传 统历 史文 化发展 脉 络 的栽 体 ,伴 随休 闲经济 时代 的 来 挡 的发展 趋势 。然而 ,当前我 国在现代 休 闲
【 中图分类 号】T 9 4 U 8 改革 开放 以来 ,人 民生 活水平 显著 提 闲旅游 的首 选之 地 。然 而大 多数历 史街 区
高 。20 年 国务 院办公 厅 颁布 《国务 院关 由于缺 乏统 一规 划 ,大 多数 存在休 闲空问 07
于修 改 ( 国年 节及 纪 念 日放 假 办法 )的 不 足 ,难 以满足 居 民与游 客 的行为 需求 , 全
历 史 街 区 内部 拥 有 大 量 历 史 文 化 遗 日本 古川 町是 日本极 受欢 迎 的历史性 迹 ,是 体 现传 统居 住风 貌 的重 要空 间 ,是 聚落 “ ,因其 休 闲 空 间营 造 的 成 功 ,成 为 反 映城 市 特 色 的载 体 ,因其 地 理 位 置 优 著 名 的观光 地 区。面 对 即将来 临 的休 闲经 越 ,成为本 地 居 民休 闲娱 乐 和外地 游 客休 济 热潮 ,历 史街 区休 闲空 间营 造也 迎来 了
古川町
个案讨论
二,地下道
在都市中有许多空间是属於大众的,厕所,人行道,天桥, 地下道.在一般的社会中这些公共空间可以表现一个民族的民族 性.在一个都市中这些公共空间可以表现出这个都市的生活水平. 古川町的地下道我们觉得最特别之处在於它整合了许多公共空间 为一身,先不探讨是否有这样的必要性,但是在一个都市空间中 能够化许多空间为零,基本上是可能带来整齐的都市空间的.
议题讨论
2.什麼是古川町的「老规矩」?
答: 所有的房子都要按照当地约定俗成的特色来盖,一开始是一种 不成文的规矩,评审标准就是居民们的眼睛,不管是民宅,公 共建设,甚至是小设施也要以这种社会共识去做,比如说小凉 亭或是地下道,后来有一些外来的建筑师因为不懂当地的规矩, 盖了一些违反共识的建筑,於是古川町就透过立法,以奖励的 方式来让建筑师们盖符合老规矩的建筑.
9133018 杨念恒
在现代的都市里已经很少看到默契这件事了,许多人与人之 间的规范都已型式化变成了法律或者是成文的规定.但其实在古 代人口较少时,人与人之间是有不成文的规范的,这就是所谓的 文化默契.在现代大都市这种传统无法存在,但是在小城镇却意 外的流传下来. 古川丁,一个日本的传统小城,发展了几百年,具有深厚的 文化背景,自然就会有许多"传统",而传统延续就变成文化以 及居民默契.我们看过许多古城的照片,为什麼那种是那麼协和 呢?其实就是默契的表现,在不同之中大家却有相同的默契,看 起来好像不太一样,但基调是相同的.古川就是一个这样的城镇. 木造构件的房子簇群造成了社区,而社区集合变成了都市,当都 市单元都很有默契的聚集在一起,都市景观自然就会很协和.
个案讨论
但是其实这样的方式,是有可能会导致许多管理层面的问题, 再影片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公共空间形成一栋房子,而这样的 房子当然给使用者许多方便,但是相同的是否会成为不良少年的 聚集所呢?而像厕所这种卫生机能的公共空间假如跟其他空间结 合起来也必需去考量一些乾净的问题,是否一间肮脏的厕所会导 致整个地下道或者是公共空间不能使用呢.
浅谈社区营造
浅谈社区营造何谓社区?社区是指由聚居在一定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而目前我们常常听到的社区发展(community development)是联合国从1951年开始在全球范围推广的一项地区发展运动,旨在通过地方社区自身的力量促进社区协调与整合,从而为地方找到一条有效发展的道路。
从概念起源来看,社区的本意是自发形成的、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利益共同体。
从自发形成的角度,社区概念暗含了政府权力在社区中的淡出,同时也超越了行政区划的范畴。
而当前中国的社区概念与其本意已有了相当大的区别:社区原本指居住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彼此相互认同而自发形成的一种利益共同体,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自组织行为,社区成员对社区发展形成责任共担和成果共享;而中国目前推行的社区概念是改革开放后为适应社区变革的需要发展而来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动,作为一种与传统计划经济相分离的空间和组织载体,为国家、社会和个人提供一个共同运作的平台。
因此本文,我们着重探讨的是从规划者角度出发的社区建设,或称为社区营造。
社区的营造有何意义?就我们考虑的对象——城市来说,城市的主体是人群,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需要有物质性的“容器”,城市及住区就是一种“容器”。
但是人具有社会性,不同人群的社会特征及交往方式等特定需求赋予了物质“容器”以社会空间属性及社会发展的诉求——“社区”的意义即在于此。
一个成功的社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我们以日本的古川町的社区营造为例来探讨这个问题。
古川町位于日本关西地区崎阜县飞陀山脉所环绕的盆地中,距离名古屋大约两个多小时的火车车程。
古川是1589年成立的城下町,周边有山,中间有河流,属于防卫型城市(类似贵州镇远)。
现为林业和小型物资集散地,人口保持在15000—16000之间。
一条叫濑户川的水道穿城而过,宽度只有2到3米,像这样的水道在其他的城市也许是一条排放居民生活用水的臭水沟。
但是从20世纪60年代起,古川町的居民就自发的清理濑户川,并且通过放养鲤鱼提醒居民维护水质,目前水沟里的溪水可以用来浇花、清洁等。
乡村建设中“农业”模式的研究与思考——以徐州市柳泉镇北村更新设计为例
中图分类号 TU982.2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 (2019)02-0082-04 收稿日期 2017-12-27王 栋 | Wang Dong 赵 彤 | Zhao Tong“农业+”模式的研究与思考——以徐州市柳泉镇北村更新设计为例Research and Thinking on "Agriculture +" Mode in Rural Construction:Taking the Renewal Design of Beicun, Liuquan Town, Xuzhou City as an Example摘 要 对于五千年农业文明的中国来说,农业是中国文化的集中展示。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乡村农业文明逐渐失去立足之地,从乡村更新的角度来看,需要重新发掘农业的多元价值。
该文以徐州市柳泉镇北村更新设计为例,分析农业在乡村建设中的基础作用,研究了“农业+”的乡村更新模式,为乡村更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乡村更新 农业+ 自下而上A b s t r a c t F o r C h i n e s e 5000 y e a r s ' a g r i c u lt u r a l c iv i l i z at io n, a g r i c u lt u re i s a c o n c e n t r a t e d d e m o n s t r a t i o n o f C hi nese culture. Wit h t he development o f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 r u r a l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civilization gradua lly lost its foot hol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renewal, it is necessary to rediscover the multiple values of agriculture. Taking Beicun Village in Liuquan Town as an example, we analyze t he b a sic role of agr iculture i n village construction and the rural renewal mode of "Agriculture +", which provides new idea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renewal.Keywords Rural renewal, Agriculture+, Bottom-up1 研究背景随着“乡建”浪潮的涌起,越来越多的建筑师投入到乡村建设的洪流中。
社区营造师金静:再造魅力街区
伴侣2022.10金静在上海的弄堂里长大,堂空间有着很深的感情。
那时候,堂里定期出黑板报,画,金静也会受到社区的委托去帮忙画画、写字,她发现,不仅是她,每一个曾经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对于家园的记忆,都被紧紧包裹在脚下的土壤之中,等待某一天生根发芽。
考上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空间设计专业后,金静有机会参与了一个弄堂的改造设计项目。
她向当地居民了解情况后,发现有两种不同的声音。
有些老居民说,他们不想离开这里,因为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但是越来越多的邻居搬走了,他们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另一些居民则非常期待拆迁,希望赶紧住进新房子。
金静当时有些茫然,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
这时候,一本叫《再造魅力故乡》的书给了她很大启发。
书中收录了国外17个小乡镇传统街区改造的故事。
也是从这本书里,金静了解到社区营造师这个职业,其所做的事情就是通过设计激发大家对街区的关心,激发街坊特有的能力以及主体性,共区营造师金静本伴侣2022.10时尚点击同把街区营造成大家想要的样子。
读完这本书后,金静决定出国学习城市规划与社区营造专业。
在街区办一场婚礼2018年,上海迎来了新一轮城市更新。
这时,金静回到上海,尝试在社区里开展设计。
她和几位有建筑设计经验和社区学背景的小伙伴成立了大鱼营造发展中心,他们试点的第一个社区就是新华路街区。
在大家的印象中,新华路的两边都是梧桐树和老洋房,非常幽雅。
事实上,这个街区里还有很多20世纪80年代建造的工人新村,居住空间比较狭小。
以前,居民们一直都没有参与街区设计的机会,金静和团队就想:有没有可能让社区居民成为主角,让他们参与社区设计的全过程呢?金静的好朋友武欣就住在新华路街区,她在番禺路222弄发起了一个“街坊四邻见面会”,让邻居们一起来讨论怎样改善环境。
综合街坊们的意见,大鱼营造发展中心给番禺路222弄取名为“步行实验室”,希望“行人优先”“里弄客厅”和“儿童友好”的理念在这里实现。
大鱼营造发展中心将原本高低不平的道路做平,去掉人车分隔带,行人终于可以自由舒心地行走;稍宽的那一边街道,保留带着居民记忆中的紫藤花架,下面摆着一排座椅;路面用不同颜色区分出孩子不同的活动空间……接着,大鱼营造发展中心在番禺路222弄成立了一个“新华·美好社区节”,街坊们可以在这里玩耍和摆摊,给彼此带来小惊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川町社区改造与常州城镇建设比较及借鉴意义18091318 社会工作杜连峰【摘要】日本古川町社区改造是由全体居民身体力行,历经四十年完成,其成功多样的社区营造活动及成果获得了日本“故乡营造大奖”,是社区改造成功的典范。
常州市是中国长三角地区小城市,其规模远比古川町大许多,但是在故乡营造方面仍有许多可借鉴之处,本文主在进行两者的城镇建设比较,并提出未来展望。
【关键词】古川町,常州,社区改造,城镇建设,历史,规划。
【正文】古川,一个位于日本关西崎埠县的山城小镇,人口只有16000人,四面清翠的山脉,清澈的溪水,环抱着与世无争的山居岁月。
这个风光明媚的小镇,最令人称道的,不是它的自然景色,而是它历经40年持续不断的社区营造。
从濑户川开始,古川町的社区发展正式开始,从地方上建筑物的外观到街角的建筑物是否会对社区整体外观造成影响,古川町的居民无不一一去关心,对古川町的整体营造达到最大的效益。
而古川町的问题不只有内部的,从外來的和时代所带來的冲击,又对古川町产生伤害,一枚破坏古川町整体外观的旅馆在此出现了,从此古川町以前那些「不成文」的规定,便落实成环境管制条例,只为了保护古川町优良的传统及以后的发展。
常州,常州市位于江苏省南部,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洲中心地带,北携长江,南衔太湖,与上海、南京等距相望。
常州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文字记载历史的文化古城,是季子故里,近代工业发祥地,现代装备制造城,银领摇篮,科教名城。
现辖金坛、溧阳两个县级市和天宁、钟楼、戚墅堰、新北、武进5个市辖区,全市土地总面积4385平方千米,人口459万,其中非农业人口147.31万人。
常州有着十分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便捷的水陆空交通条件,沪宁铁塔、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长江常州港作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年货物吞吐量超过百万吨。
(此段摘自百度百科)看完视频之后,关于居民自发的社区改造行为让我深有感触,作为生活在常州二十年的人,应该了解常州,我便将两者做了以下比较,更加深刻地理解常州的城镇建设规划。
古川町与常州公共空间比较古川町常州公共空间设计古川町对于公共空间的设计並非由居民以外的人去做,而是由居民本身去创造出一个属于古川町本身所拥有的特色。
而在此,居民本身也一个默契存在,不需任何提醒或拘束去做有关公共空间品质的相关维护。
规划对常州城市总体空间特色资源进行系统梳理与综合评价,整理出了一批应当在全省甚至更大区域范围具有独特性或唯一性的优势特色资源和标志特色资源,同时根据常州城市自身实际发展条件,提出城市空间特色体系,市民通过政府问卷形式参与。
①公共空间维护沒有任何公共权力的介入,仅仅只是居民爱护自己所居住的地方的一种力量。
这让当地居民全体动员,一起拿水桶清理积满淤泥且相当脏乱濑户川,這这项「使社会更光明、使街道更美丽」运动使得溪流更加清澈,而维护濑户川就成为全镇共同责任。
濑户川虽是一条小水沟,但充分代表古川町居民爱护故乡的心。
工厂污染发展引起民众不满,政府由于对于GDP政绩的过度执着而纵容公共空间破坏②,在经济发展之后再进行处理,政府积极与民众配合对环境的综合整治。
公共空间特色古川町对于公共空間的维护是由民众的老规矩去订定,像原本为学生所设立的天桥,由于破坏古川町原有特色之公共空間的视觉景观,所以居民将天桥毁掉,改作地下道,而地下道的出入口正是具有古川町特色的木造建筑物,充分发挥古川町独特的木造技术及景观。
东塔(天宁寺宝塔)西楼(大观楼)南淹城、襟江(长江)带湖(太湖)秀龙(中华恐龙园)城③古川町与常州城镇建设比较古川町常州背景古川町市区中央的濑户川,宽约一点五公尺,在一九六○年代,是淤泥满满、脏乱不堪。
1978年6月起着手修订城市总体规划,1984年4月3日,江苏省人民政府以苏政复(1984)55号文批准了《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81-2000年)。
(之后又有1996—2010年规划和2010—2020年规划)推动者 1.当地居民全体动员,一起拿起水桶等清理让环境获得改善,並得到热烈响应,使得古川町的社区改造运动因而萌芽。
而后居民为了维护水质的清澈,每天二次主动捞起水中的落叶和杂物。
2.除居民共同维护外,由政府辅助改善环境,使其社区改造活动得以成功。
国家发改委、计生委、国土资源部、科技部、铁道部、水利部、环保部、民航总局、解放军总参谋部、旅游局、地震局、公安部、文物局等14个部委局,江苏省人民政府,人口众多的城镇建设非民众可以主导。
起点当地居民全体总动员,一起拿起水桶等清理濑户川。
按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构筑和完善常州市市域四级城镇体系,大力推进常州主城和主城外围片中心的城市建设。
里程碑以飞弹木匠文化馆为其里程碑沪宁城铁常州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常州市客运中心)是常州城市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建筑工程。
自我定位以社区的维护,居民名自主的进行社区营造,由居民有效的利用荒废空屋及空地,由古川的传统文化设计出属于本地的特色与风格。
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长江三角洲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之一和历史文化名城。
经济发展将本地的林业发展至精致产业,使其木材为日本主要供应地,另外以木材为主的建筑及飛飞弹木匠文化馆也供应了观光经济的來源。
常州是近代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之一,中国近代工业之父盛宣怀的故里,以经济发达、工商比翼而著称。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常州成为闻名全国的工业明星城市,以乡镇工业发达为时代特征创造了著名的“苏南模式”,是全国最早的“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和“对外开放城市”。
如今,常州市以农机制造业、输变电设备制造业、汽车及配件制造业、新型纺织服装业四大支柱产业为龙头,带动电子信息、新型材料工业、生物医药及精细化工三大新兴产业的发展,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规模和品牌效应逐步显现。
近年来引进海外创新创业领军型人才,国际上有称之为将带来21世纪的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
古川町与常州对外来文化和传统适应的比较古川町常州外来冲击与回应一、外來建筑的破坏景观(冲击)外來的设计师不了解当地风俗民情或为了利益的关系,建造了与当地景观完全不符的建筑物,造成了景观破坏。
(回应)当地居民联合政府制定一套有关建筑的规定,维护当地的景关。
二、古川町天桥(冲击)古川町本有一座天桥,是为了方便小学生过马路而设计的,但此天桥却破坏了景观。
(回应)因此将天桥改建地下道。
为了和当地的传统建筑相配和,地下道的出入口也采用相应方式。
三、街角空屋的处理(冲击)由于街角的空屋将变为停车场,此将破坏整个社区的景观。
(回应)政府帮忙寻找进驻的商家,以维护当地的街景。
外来文化:主要是动漫文化,动漫产业是继IT业后最具爆发力的“黄金产业”。
常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共公技术服务平台已初具规模,而且成为常州动画基地吸引境内外企业入驻的一大优势。
国际动漫艺术周国际动漫产学研论坛和国际动漫合作论坛先后在常州成功举办,使常州的动漫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和弘扬。
中国(常州)国际动漫周的国际动漫产业论坛,也给我国动漫产学研发展融入更多的国际元素。
所以动漫文化的发展为常州经济腾飞提供了契机。
常州除了青果巷、前后北岸、天宁寺-舣舟亭等三大历史文化街区,拥有约园、近园、意园等古典园林;藤花旧馆、唐顺之、赵翼、张太雷等一批名人故居和洪亮吉纪念馆,其他居民建筑均为西式公寓。
传统的维护景观的维护-以木造建筑为主古川町是木材的生产地,为木匠的故乡。
房子多是和式建筑,与建造屋子时不用任一根铁钉都用木头接榫而成的。
(設设计者为地方人民所设计)深入挖掘运河两岸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京杭大运河整体申遗,通过新建“三吴第一楼”、小型工商文化博物馆等文化建筑吸引城市居民汇聚休闲,将运河打造成为活力之河、文化之河、休闲之河、魅力之河,充分彰显常州古运河文化特色。
发扬美食文化,保护好一批老字号和当家菜,形成地方特有品牌,并用现代经营方式引导特色小吃、老字号、名菜名点向标准化方向发展。
综上比较列表可见常州城镇建设不足之处正是古川町社区改造独特之处,即居民的参与,自发行动。
由于常州市的城镇规模和人口规模都远超古川町,居民的自发行动意义就远没有古川町那么大,政府主导就成为了最实际的实行办法,而居民的作用就体现在对政府的信访、网络互动、问卷调查中,而在这几方面常州的城镇规划就做得不错。
将来常州的城市建设规划必须依靠居民对自我环境的保护意识,积极参与政府规划中献计献策,共同建设美好常州。
常州是“最具和谐发展力城市”,常州是“共和国六十年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常州要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吸引力,还必须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实现先进文化的持续繁荣。
一部文化发展史,就是文化不断开拓自己的疆域,利用已知创造新知的过程,就是人类不断创新的过程。
时代在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人门对文化的需求和鉴赏水平也在不断变化和提高,只有与时俱进,根据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坚持对文化进行多角度创新,才能给人以新鲜感,才会对人产生吸引力,才能永葆其凝聚力。
说到底文化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就来自于不断创新。
常州是一个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文化厚重的城市。
为常州历史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为常州文化书写更辉煌的篇章;是历代常州人的贡献,也是今天常州人的骄傲。
深入挖掘文献信息资源,探讨常州地域文化特色与城市发展精神,无疑对常州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纵观历史,放眼中外,文化的强弱与国家的兴衰紧密相连,张扬常州地域文化,就是为了勿让后人忘记了那宣纸间花开的东方神韵,勿让世界遗失了那千年的中华文明。
①常州市特色空间规划问卷调查: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城市的空间特色、文化品位、生活质量将成为城市下一阶段发展的重心。
按照省住建厅《关于开展城市空间特色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苏建规〔2011〕174号)的要求,全省13个城市开展了城市空间特色提炼与规划工作。
为进一步深入分析城市空间特色资源的历史和现实价值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影响力,传承和发扬城市历史文化特色,培育和发展现代城市空间特色,保护和延续城市的自然与人文空间特色脉络,指导城市空间特色结构的构建,我局组织编制了《常州市特色空间规划》。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城乡统筹的要求,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公开性,我局现就《常州市特色空间规划》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征求社会各界建议。
请您填写以下内容:注:本次问卷共有2题,第1题为单选题<圆圈为单选>,第2题为简述题;为了您的答卷能提交顺利,填写内容请使用汉字和这些常见标点<,。
?!>符号。
此次网络问卷调查为非记名、非反馈形式,敬请谅解。
(表格太麻烦,删了)②江苏常州溧阳古渎村的数百名村民于2010年4月23日23日数百村民自发来到“化工园区”,在园区的各路口搭起大蓬,并搬来被褥过夜,围堵园区3个出入口,化工园区内一片死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