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版《史记》选读《荆轲》课件
2017-2018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史记选读》课件:5.10荆轲 (共39张PPT)
预习导学
资料链接
二、通假字 (1)吾曩者目摄之(摄,通“慑”,威慑,震慑) (2)荆轲嘿而逃去(嘿,同“默”) (3)北购于单于(购,通“媾”,和好) (4)心惛然(惛,同“昏”) (5)恐不能须臾(能,通“耐”,坚持,经受得住) (6)跪而蔽席(蔽,同“撆”,或作“衤敝”,拂拭) (7)太子送至门,戒曰(戒,通“诫”,告诫) (8)田光俛而笑曰(俛,同“俯”,低头) (9)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厌,通“餍”,满足) (10)右手揕其匈(匈,同“胸”)
10
荆
轲
-1-
10 荆 轲
吟诵赏析
预习导学
资料链接
登山者知道自己的能力,所以“半途而废”也不悔,别人却认为他应 该登到山顶。但是说不定到了山顶这位登山者就会因为缺氧而死 去,所以登山者是明智的。 荆轲却不明智,他不能清楚地认识自己。他在卫、在榆次、在邯 郸之时,人们对他的期待很低,卫元君不用他,盖聂“怒而目之”,鲁勾 践“怒而比之”,这些人都看不起他,而他自己却认为自己不是平凡之 人,整日与高渐离饮于市,歌于市,旁若无人,最后还真被太子丹看中, 担负起刺秦的重任。结果,秦王没死,自己这方先死了田光、樊於 期,最后自己死了不算,还加速了燕的灭亡。太子丹开始说他能刺 秦时,荆轲还说“恐不足任便”,没想到,经不住太子的“固请”,荆轲竟 不顾此“国之大事”而接了这个活,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 活。”他荆轲就被别人的期待弄昏了头。结果,在他死后,鲁勾践笑 他说:“惜哉其不讲于刺剑之术也!囊者吾叱之,彼以为我非人也。” ——高考优秀作文《自己的认识与别人的期待》
-4-
10 荆 轲
基础导练 问题导读
吟诵赏析
预习导学
资料链接
(11)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腐,通“拊”,拍,捶) (12)于是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豫,同“预”,预先) (13)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决,通“诀”,告别) (14)而秦舞阳奉地图柙(柙,通“匣”,匣子) (15)北蕃蛮夷之鄙人(蕃,通“藩”) (16)图穷而匕首见(见,同“现”,露) (17)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擿,同“掷”,抛掷)
《史记·荆轲》精品课件
作为与荆轲相对立的主要人物,秦王的形象塑造也十分生动 。通过对秦王的言行、心理活动的描绘,展现出其威严、冷 酷的性格特点,使读者对这一历史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
叙事技巧
情节安排
作者通过巧妙的情节安排,将荆轲刺秦王的历史事件叙述得跌宕起伏、扣人心 弦。情节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意外和转折,使得整个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人性的复杂
总结词
该部分揭示《史记·荆轲》中人性的复杂 ,通过分析荆轲的内心世界和行为动机 ,展现出人性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VS
详细描述
荆轲作为故事的主人公,他的内心世界和 行为动机是十分复杂的。他在面对国家危 难和个人安危的选择时,既有英勇无畏的 一面,也有犹豫和胆怯的一面。这种人性 的复杂使得荆轲的形象更加真实可信,也 使得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作品内容概述
主要内容
记述了荆轲刺秦王的经过,以及秦王 、燕太子丹、荆轲等人物的性格和命 运。
作品特色
以生动的文笔和丰富的细节描绘了荆 轲刺秦王的历史事件,展现了作者对 历史和人物的深刻洞察和评价。
02
《史记·荆轲》的文学价值
人物塑造
荆轲
作为《史记·荆轲》的主要人物,塑造了一个英勇无畏、忠诚 守信的侠义形象。通过对荆轲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的描绘 ,展现出其性格特点,使读者对这一历史人物有更深刻的认 识。
燕国献身;也有人认为荆轲行为过于冒险,对燕国的利益考虑不足。
03
关于《史记》记载的争议
对于《史记》中关于荆轲的记载,也存在一些争议和质疑。例如,有人
认为《史记》中对荆轲的描写存在夸张和虚构的成分。
现代解读与启示
现代视角下的荆轲形象
在现代视角下,人们更加关注荆轲的个人品质和精神内涵。荆轲的形象被视为忠诚、勇敢 、正义的代表,对现代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影响。
《荆轲》精品课件
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沈深好书;其所 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 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 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 “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①往,去;②是,代词,他;③宜,应该;④使使, 派人;⑤之,到;⑥主人,指店家,房东;⑦驾,乘 车;⑧报,报告;⑨固,本来;⑩摄,通慑,威慑, 震慑。
翻译:如果去(看一看),他应该走了,不敢再 留在这里了。”派人到荆轲住处询问房东,荆 轲已乘车离开榆次了。派去的人回来报告,盖 聂说:“本来就该走了,刚才我用眼睛瞪他把 他震慑住了。”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理解文意。
2.了解荆轲刺秦的过程,重点鉴赏“易 水送别”和“廷刺秦王”两个场面的描 写。
3.分析荆轲这个人物形象以及如何来 看待“荆轲刺秦”这个历史事件。
荆轲
荆轲(?~公元前227),战国末期卫 国人,喜好读书击剑,为人慷慨侠义。后 游历到燕国,被称为“荆卿”(或荆叔), 为人仗义豪爽,结识了许多豪侠义士,后 由燕国智勇深沉的“节侠”田光推荐给太 子丹,拜为上卿。后来前往秦国刺杀秦王, 因失败而被杀。
咏荆轲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轲。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萧萧哀风逝,澹澹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虽已殁,千载有馀情。
鲁人版高二《〈史记〉选读》《荆轲》第一课时ppt课件
2.写高渐离与田光这两个人物,对刻 画荆轲有什么作用?在结构上有什么 好处? (1)这两位名士愿意与他结交,说明荆 轲不是庸俗之辈。 (2)这与后来的故事发展密切相关,在 结构上起到了铺垫作用。
合作探究
3.简析“易水诀别”场 面描写的作用。 通过写“士皆垂 泪涕泣”“士皆瞋 目,发尽上指冠” 为整个故事渲染了 一种苍凉悲壮的氛 围和同仇敌忾的气 势。表现了荆轲悲 壮而又义勇的精神。
千百年来,受压迫的人们之所以敬仰荆 轲,也正是基于他那种同情弱小和反抗强 暴的义侠精神。当然这当中也流露出“士 为知己者死”的因素,这既是荆轲本身的 局限,也是作者的局限。从荆轲刺秦王的 做法来看,这种个人的恐怖手段是不可取 的,企图凭借个人的拼杀来改变历史的进 程更是不可能的,因为秦统一六国,是历 史发展的趋势,这是个人或少数人的愿望 改变不了的,所以只能以悲剧告终。就与 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消极因素作斗争来讲, 这场斗争具有合理性;就整个历史进程来 讲,它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1.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 是宜去,不敢留。
语句翻译
2.其後秦日出兵山东以伐齐、楚、三晋, 稍蚕食诸侯,且至于燕,燕君臣皆恐祸 之至。 此后秦国天天出兵崤山以东来攻打齐、 楚和三晋,像蚕吃桑叶一样,逐渐地侵 吞各国。将要打到燕国了,燕国君臣都 唯恐大祸临头。
语句翻译
3.太傅之计,旷日弥久,心惛然, 恐不能须臾。且非独于此也 。
于易水送人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于易水送人》写于反武则天乊前, 表达了诗人自己高进的心怀和深沉 的抑揄乊情。本诗运用了什么典故?
这首诗运用了“荆轲刺秦”的典故。 战国时,燕太子丹曾被质于秦,与 秦王赢政结下忿怨。太子丹回国后 就招募勇士荆轲到易水边上,为他 送行,即是“此地别燕丹”的寓意。 当是时,高渐离击筑,荆轲昂首高 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 兮不复还!”于是“土皆嗔目,怒发 上冲冠。”此就是第二句“壮士发 冲冠”的意思。
鲁人版-语文-高二-鲁人版语文选修史记选读教师用书 第5单元10 荆轲
10荆轲美得深沉,美得悲壮的易水壮士——荆轲有人说,你仅仅为了一个承诺,为了一种方式,为了燕太子丹设置的情感和信义的罗网而无法自拔,在身不由己地异化为一把刺秦的匕首中完成了个人的悲剧。
也有人说,你为了去兑现那个时代所崇尚的“士为知己者死”的信条而用生命拥抱信仰,这就注定了你完成的必定是个时代悲剧。
其实,在那个大悲大歌、风起云涌的时代,你也犹如一颗没有决定输赢勇气与权利的棋子,在那个时代,你的选择是二元对立的,同时,你的选择也是步履维艰的。
当楚国的宫殿在战火中坍塌的时候,当长平冤魂在地下悲号的时候,当诸侯国的王侯大臣成为降臣贱虏的时候,当不可一世的秦王虎视天下的时候,你,荆轲,燕地的热血男儿,需要做出抉择……于是,你成了别萧萧易水而去的壮士!你也留恋自己的家园故国,你也知道深入虎穴的险恶与危难,然而你义无反顾地去了,去得那样坚定,带着一腔对国君的忠诚和满怀对誓言的忠贞。
明知山有虎,却向虎山行。
你,荆轲,你这千古侠士,图藏七寸匕首,血溅秦朝王庭!“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一生的诀别,这是跨越生死的美,美得深沉,美得悲壮!易水壮士——荆轲荆轲(?~公元前227),战国末期卫国人,喜好读书击剑,为人慷慨侠义。
后游历到燕国,被称为“荆卿”(或荆叔),为人仗义豪爽,结识了许多豪侠义士,后由燕国智勇深沉的“节侠”田光推荐给太子丹,拜为上卿。
后来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因失败而被杀。
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六年。
当时,秦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又于公元前228年破赵,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
地处赵国东北方的燕国是一个弱小的国家,当初,燕王为了结好于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做人质。
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
为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报“见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或者刺杀秦王嬴政,使秦“内有大乱”,“君臣相疑”,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英雄悲歌10荆轲课件鲁人版选修史记蚜
其实,在那个大悲大歌、风起云涌的时代,你也犹如一颗没有决定输赢勇气 与权利的棋子,在那个时代,你的选择是二元对立的,同时,你的选择也是步履 维艰的。当楚国的宫殿在战火中坍塌的时候,当长平冤魂在地下悲
号的时候,当诸侯国的王侯大臣成为降臣贱虏的时候,当不可一世的秦王虎 视天下的时候,你,荆轲,燕地的热血男儿,需要做出抉择……
(8)北购于单于,其后乃可图也( “购”通“媾”,和好 ) (9)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 “厌”通“餍”,满足) (10)跪而蔽席( “蔽”同“撆”,拂拭 ) (11)田光俛而笑曰( “俛”同“俯”,低头 ) (12)北蕃蛮夷之鄙人( “蕃”通“藩” ) (13)心惛然( “惛”同“昏” ) (14)不能须臾( “能”通“耐”,支持,经受得) 住 (15)太子送至门,戒曰( “戒”通“诫”,告诫 ) (16)切齿腐心( “腐”通“拊”,拍,捶 ) (17)于是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 “豫”同“预”,预先 )
(6)诚诚帝得感劫其秦诚王名,使词悉,反诚诸侯心之地副词,果真 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副词,实在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意 名词,私利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动词,偏爱 (7)私私见张良 形容词,私下里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形容词,私人的 项王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 名词,秘密活动
(8)固北是有固甘丹泉命、卒谷之口时之也固
于是,你成了别萧萧易水而去的壮士!你也留恋自己的家园故国,你也知道 深入虎穴的险恶与危难,然而你义无反顾地去了,去得那样坚定,带着一腔对国 君的忠诚和满怀对誓言的忠贞。明知山有虎,却向虎山行。你,荆轲,你这千古 侠士,图藏七寸匕首,血溅秦朝王庭!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一生的诀别,这是跨越生死 的美,美得深沉,美得悲壮!
《史记·荆轲》精品课件
荆轲刺秦王失败之后,秦大举攻燕,于公元前226年 破燕,公元前222年灭燕。
2021/10/10
9
2021/10/10
10
文本脉络
开端:荆轲的身世、交游 发展:因好友田光而卷入了燕秦之间
的恩怨纠纷 高潮:感于燕太子丹之义而行刺秦王 尾声:高渐离刺秦
2021/10/10
11
二、重点解读
1、“秦将王翦破赵”——“遂发” :
名词,指教 动词,使,让
动词,传授,教授
2021/10/10
18
2021/10/10
动词,回来
动词,通“环”,绕
动词,归还
动词,通“旋”,掉 转
名词,资财、钱物
名词,依据
名词,资历,资望
动词,积蓄
动词,考虑
名词,地图
动词,料想,预料
19
二、虚词
2021/10/10
介词,被,表被动 介词,对
动词,整理 动词,做,担任
2021/10/10
22
2.词类活用
进兵北略地 盛樊於期首函封之 其人居远未来 太子迟之 皆白衣冠以送之 使使以闻大王 乃朝服 群臣怪之 顾笑舞阳,前谢曰
名词做状语 向北 名词做动词 用匣子装 形容词做名词 远地 动词的意动用法 以……为迟 名词做动词 穿白衣带白帽 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听到 名词做动词 穿朝服 动词的意动用法 以…为怪 名词做动词 上前
兮寒风 不萧 复壮萧 还士兮
一易 去水
2021/10/10
5
秦始皇
秦始皇,秦孝公的第六世孙,秦庄襄王异人的儿子。
他出生于赵国,所以又叫赵政。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逐步富强起来,前247年,
赢政即位为秦王,前238年亲政,从前230年到前221
鲁人版《史记》选读《荆轲》课件(共53张)
其后秦日出兵山东( 崤山以东 ),以( 来)伐齐楚三晋,稍( 逐渐 ) 蚕( 像蚕一样 )食诸侯,且至于( 到 )燕。燕君臣皆恐祸之至。太子丹患 ( 为……担心 )之,问其傅鞠武。
●居有间( 住了一段时间 ),秦将樊于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太子受而舍 ( 居住 )之。鞠武谏曰:“不可,夫以( 凭 )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 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是谓委( 抛弃 )肉当饿虎之蹊( 小 路 )也,祸必不振( 救 )矣,虽( 即使 )有管晏,不能为之谋也。
●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购
于单于,其后乃可图也。”太子曰:“太傅之计旷日弥久,心惛
然,恐不能须臾( 不久,多久 )。且非独于此也。夫樊将军
穷困( 处境窘迫 )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以( 因
为 )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固丹命卒( 完
结 )之时也,愿太傅更( 另 )虑之。”鞠武曰:夫行危欲
求安,造祸而求福,计浅而怨深,连结一人之后交,不顾国家之
大害,此谓资( 帮助 )怨而助祸矣。夫以( 用 )鸿毛燎
于炉炭之上,必无事矣。且以雕鸷之秦,行怨暴之怒,岂足道哉。
燕有田光先生,其为人智深而勇沈,可与谋。”太子曰:“愿因
(
依靠,凭借 )太而傅得交于田先生可乎?”鞠武曰:
“敬诺。”
●出见田先生,道太子愿图国事于先生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 往,登
● 荆轲遂见太子,言田光已死,致( 传达 )光之言。太子再拜
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精品课件:第五单元10荆轲
四、古今异义 ①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 古义:有__很__高__修__养__的__人__。__
今义:年长、辈分高的人。 ②其后秦日出兵山.东.以伐齐 古义:_崤__山__以__东__。_
今义:山东省。
③且至.于.燕 古义:至__:__到__;__于__:__介__词__,__表__对__象 __。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④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 古义:获__罪__。__ 今义:招人不快或怀恨。 ⑤足为寒.心. 古义:内__心__恐__惧__。__ 今义:因失望而痛心。
②荆轲嘿.而逃去 嘿__,___同__“__默__”__,__沉__默__ ③祸必不振.矣 _振__,__通__“__赈__”__,__救____ ④北购.于单于 _购__,__通__“__媾__”__,__和__好____ ⑤心惛.然 惛__,__同__“___昏__”__,__迷__惑____ ⑥恐不能.须臾 _能__,__通__“__耐__”__,__经__受__得__住____ ⑦太子送至门,戒.曰 _戒__,__通__“__诫__”__,__告__诫 ____
三、一词多义 (1)及①②爱及.燕政之立狗为屠秦王及.善击_介__筑词__者,__高等__渐到_离 连__词__,__以__及__ (2)故①②故故..尝丹质怨于而赵亡归名__词__连__,__词__以__,__前__所___以_ (3)固①②③固北固..去有请也甘毋泉让副、__词副谷____,词__口__本,__之__来坚__固.__决__地名____词__,__险__要__的__地___势_
④其.后乃可图也 代_词__,__这___
①以.术说卫元君 介__词__,__用 __ (6)以连② __词_其_,后 __表 _秦__目 日__的 出__兵,__山可__东译__以为.__伐“__齐来__”____
2017高中语文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第五单元课件:第10课《荆轲》(共40张PPT)
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对荆轲刺秦王这一事件的叙述,赞 扬了荆轲机智勇敢和扶弱救困,反抗侵伐的侠 义行为,表现了作者反抗强暴统治的思想。
兮 寒风 不 萧 复 壮萧 还 士兮 一易 去水
一曲悲歌
且看如何演绎………
狼烟四起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 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危 机 四 伏
义士请缨
图穷匕现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椹 之。未至身,秦王惊, 自引而起,绝 袖。拔剑,剑长, 操其室。时恐急,剑 坚,故不可立拔。
}
激 昂 短 促 进 入 高 潮
导入新课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诸多风
流人物之中,有一位仅有短短两句吟唱,而 这两句却成为千古绝唱,这就是荆轲的《易 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 还!诗中透露出无限的悲凉和对人生的留恋, 但荆轲仍然一无反顾,“壮士一去兮不复 还”。许多英雄就这样永远地走入历史深处。 今天,让我们在前人的记述中再来探寻英雄 的足迹,倾听历史的回音。
荆轲:
荆轲,春秋战国时代有名的四大刺客之一。祖先 是齐国人,后迁居卫国,原叫庄坷,到了燕国以后, 才叫荆轲,他喜欢读书击剑,结交名人勇士。课文中 提到的击筑的高渐离,就是朋友之一。燕太子为了刺 秦王,先找智勇双全的燕国处土田光。田光觉得自己 老了,无法完成太子丹的重托,便向太子丹推荐了荆 轲。田光为了激励荆轲,便自杀了。荆轲接受了任务, 太子丹高兴万分,马上封荆轲为上卿,精心奉侍…… 以后,就是课文记叙的情况。
淬
忤 徵
(cuì )
(wǔ) (zhǐ)
揕 拊 夏 无 且 樊 於 期
(zhè n)
(fǔ)
陛
卒 提
(bì )
(cù ) (dǐ)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5单元英雄悲歌5.10荆轲课件鲁人版
基础导练
问题导读
4.樊於期是怎样认识荆轲的想法的? 参考答案:他也希望用自己的生命可以换取刺秦的成功,就自刎 而死了。 5.易水送别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其中易水饯行一段的场面描写,为突出荆轲的气质、 性格乃至整个精神风貌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也为故事高潮的到 来作好必要的铺垫。
基础导练
基础导练
问题导读
(11)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腐,通“拊”,拍,捶) (12)于是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豫,同“预”,预先) (13)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决,通“诀”,告别) (14)而秦舞阳奉地图柙(柙,通“匣”,匣子) (15)北蕃蛮夷之鄙人(蕃,通“藩”) (16)图穷而匕首见(见,同“现”,露) (17)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擿,同“掷”,抛掷)
基础导练
问题导读
1.文章开头部分写的两件事情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好读书击剑”,曾“以术说卫元君”;曾游榆次,“与盖聂论 剑”;游邯郸与鲁勾践博。这几段文字,后两段还插入两个精彩的细 节描写。这些,不仅对认识荆轲全人是必要的,而且对荆轲传的主 体部分起着铺垫作用。 2.燕太子为什么要报复秦王? 参考答案:燕太子丹,过去曾在赵国作人质,而秦王嬴政出生在赵 国,他少年时和太子丹要好。等到嬴政被立为秦王,太子丹又到秦 国作人质。秦王对待燕太子不友好,所以太子丹因怨恨而逃归。归 来就寻求报复秦王的办法。 3.荆轲为了刺杀秦王做了哪些准备? 参考答案:带着樊於期的脑袋和燕国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
10 荆 轲
登山者知道自己的能力,所以“半途而废”也不悔,别人却认为他应 该登到山顶。但是说不定到了山顶这位登山者就会因为缺氧而死 去,所以登山者是明智的。 荆轲却不明智,他不能清楚地认识自己。他在卫、在榆次、在邯 郸之时,人们对他的期待很低,卫元君不用他,盖聂“怒而目之”,鲁勾 践“怒而比之”,这些人都看不起他,而他自己却认为自己不是平凡之 人,整日与高渐离饮于市,歌于市,旁若无人,最后还真被太子丹看中, 担负起刺秦的重任。结果,秦王没死,自己这方先死了田光、樊於 期,最后自己死了不算,还加速了燕的灭亡。太子丹开始说他能刺 秦时,荆轲还说“恐不足任便”,没想到,经不住太子的“固请”,荆轲竟 不顾此“国之大事”而接了这个活,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 活。”他荆轲就被别人的期待弄昏了头。结果,在他死后,鲁勾践笑 他说:“惜哉其不讲于刺剑之术也!囊者吾叱之,彼以为我非人也。” ——高考优秀作文《自己的认识与别人的期待》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5单元英雄悲歌5.10荆轲课件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
基础导练
问题导读
(11)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腐,通“拊”,拍,捶) (12)于是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豫,同“预”,预先) (13)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决,通“诀”,告别) (14)而秦舞阳奉地图柙(柙,通“匣”,匣子) (15)北蕃蛮夷之鄙人(蕃,通“藩”) (16)图穷而匕首见(见,同“现”,露) (17)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擿,同“掷”,抛掷)
基础导练
问题导读
资怨而助祸(帮助) (3)资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资助) 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费用,物资) 如姬资之三年(悬赏) 致光之言(传达)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表达,表示) (4)致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招致,招引,引来) 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致使,使)
基础导练
问题导读
(三)形容词用作名词 其人居远 (远方) . (四)使动用法 使使以闻 大王(使……听到) . (五)意动用法 (1)太子迟 之(以……为迟) . (2)群臣怪 之(以……为怪) .
基础导练
问题导读
六、相关成语 (1)切齿腐心:又作“切齿拊心”。形容愤恨到极点。 (2)一去不复返: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后亦称事情已成陈迹。 (3)图穷匕首见: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4)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 无能为力。
基础导练
问题导读
(6)愿大王少假借 之 .. 古义:通融,迁就。今义:利用某种名义、力量等来达到目的。 (7)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 .. 古义:消除借口。今义:害怕泄露秘密而杀害知情的人。 (8)且至于 燕 .. 古义:到达,(打)到。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 (9)其后秦,出兵山东 .. 古义:崤山以东,这里泛指秦以外的其他六国地区。今义:专指山 东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剑有不称( 不符合 )者,吾目( 瞪 )之,试往,是宜去
( 离开 ),不敢留。”使( 派 )使往( 前往
)之主人,荆
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 瞪 )
摄( 震慑 )之。”
●荆轲游于邯郸,鲁句践与荆轲博( 博戏 ),争道,鲁句践怒而叱之,
荆轲嘿而(
表修饰 )逃去,遂不复会。
也,非尽天下之地,臣( 使……臣服 )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
( 通“ 餍”满足 )。今秦已虏韩王,尽纳其地,又举兵南伐楚,
北临赵,王翦将数十万之众距漳、邺,而李信出太原、云中。赵不能
支( 支撑,抵抗 )秦,必入臣,入臣则祸至燕。燕小弱,数困于
兵,今计举国不足以当秦。诸侯服秦,莫敢合从。丹之私计,愚以为
太子也,愿足下过太子于宫。”
●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吾闻之,长者( 老成人,很高 修养的人 )为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告光曰:‘所言者国之大 事也,愿先生勿泄’,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而使人疑之,非节侠 也。”欲自杀以激荆卿,曰:“愿足下急过( 拜访 )太子, 言光已死,明不言也。”因遂自刎而死。
荆卿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可乎?”田光曰:“敬诺。”即
起趋( 快 )出,太子送至门,戒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
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偻( 曲背而行 )行见荆卿曰:
“光与子相善,燕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 及,达
到 )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
● 居顷之(过了不久 ),会( 适逢 )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燕 太子丹者,故尝质( 做人质 )于赵,而秦王政生于赵,其少时与丹 欢。及政立为秦王,而丹质于秦,秦王之遇( 对待 )燕太子丹不善, 故丹怨而亡归。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
其后秦日出兵山东( 崤山以东 ),以( 来)伐齐楚三晋,稍( 逐渐 ) 蚕( 像蚕一样 )食诸侯,且至于( 到 )燕。燕君臣皆恐祸之至。太子丹患 ( 为……担心 )之,问其傅鞠武。
● 荆轲遂见太子,言田光已死,致( 传达 )光之言。太子再拜
而跪,膝( 跪着 )行流涕,有顷( 一会儿 )而后言曰:
“丹所以( ……的原因
)诫( 告诫 )田先生毋言者,
欲以成大事之谋也。今田先生以( 用 )死明不言,岂丹之心
哉!”
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曰:“田先生不知丹之不肖,使得至前敢有
所道,此天之所以哀燕而不弃其孤也。今秦有贪利之心,而欲不可足
荆轲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 到 )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 ( 到 )燕,燕人谓之荆卿。
● 荆卿好( 喜爱 )读书、击剑,以( 凭借 )术说( 治术游 说 )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
●荆轲尝游过(
路过,经过 )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
表
修饰 )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 先前 )吾与
●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北有甘泉谷口之固( 坚固的 ),南有泾 渭之沃( 肥沃的 ),擅巴汉之饶( 富饶的 ),右陇蜀之山,左关崤之险 ( 险要的 ),民众而士厉( 振奋,振作 ),兵革有余。意有所出,则长 城之南,易水之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 被动 )陵( 欺凌)之怨,欲 批( 触犯 )其逆鳞哉?”丹曰:“然则何由?”对曰:“请入( 深入 )图 ( 考虑 )之。”
于单于,其后乃可图也。”太子曰:“太傅之计旷日弥久,心惛
然,恐不能须臾( 不久,多久 )。且非独于此也。夫樊将军
穷困( 处境窘迫 )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以( 因
为 )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固丹命卒( 完
结 )之时也,愿太傅更( 另 )虑之。”鞠武曰:夫行危欲
求安,造祸而求福,计浅而怨深,连结一人之后交,不顾国家之
诚( 果真 )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
视,引申为引
诱 )以( 用 )重利,秦王贪,其势必得所愿矣。诚得劫秦
王,使悉( 都,全 )反诸侯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则大善矣。
则不可,因( 趁机 )而刺杀之。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
则君臣相疑;以( 凭借 )其间( 时机 ),诸侯得合从,其破秦
必矣。
● 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委命,唯荆卿留意焉。”久之,荆轲曰:“此
国之大事也,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顿首,固( 坚决 )
日造门下,供太牢( 旧时祭礼的牺牲品
),具(饭
食 )异物,间( 间或,不时 )进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
大害,此谓资( 帮助 )怨而助祸矣。夫以( 用 )鸿毛燎
于炉炭之上,必无事矣。且以雕鸷之秦,行怨暴之怒,岂足道哉。
燕有田光先生,其为人智深而勇沈,可与谋。”太子曰:“愿因
(
依靠,凭借 )太而傅得交于田先生可乎?”鞠武曰:
“敬诺。”
●出见田先生,道太子愿图国事于先生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 往,登
●居有间( 住了一段时间 ),秦将樊于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太子受而舍 ( 居住 )之。鞠武谏曰:“不可,夫以( 凭 )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 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是谓委( 抛弃 )肉当饿虎之蹊( 小 路 )也,祸必不振( 救 )矣,虽( 即使 )有管晏,不能为之谋也。
●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购
● 荆轲既至燕,爱( 喜欢 ) 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 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 以后 ),高渐离击筑, 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 一会儿 )相泣,旁若无人者。荆 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沈深好书,其所游(所字结构 )诸侯,尽 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 到 )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 知其非庸人也。
门 )焉。太子逢迎( 上前迎接 ),却( 倒退 )行为( 作为
)
导,跪而蔽( 同“撆”拂拭 )席。田光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
“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
至其衰老,驽马先( 在……之前 )之。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臣精已消
亡矣。虽然(
虽然如此 ),光不敢以图国事,所善( 所交好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