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讲解
五四运动的知识点汇总总结
![五四运动的知识点汇总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19897a0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7b.png)
五四运动的知识点汇总总结一、五四运动的起因五四运动的发生有着复杂的原因,其中主要包括国内原因和国际原因。
国内原因主要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如北洋政府腐败无能、对外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割地让利、外国资本的侵入、战争负担加重、国内政治动荡等。
国际原因主要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使中国的经济和民生受到影响,而且使国际势力在中国加强了对中国的掠夺和侵略。
二、五四运动的爆发五四运动是在1919年5月4日爆发的,当时在北京爆发有激烈反对巴黎和约的群众运动。
爆发的导火索是北洋政府撕毁对德国的旧约,将山东割让给日本。
在此背景下,学生们组织了游行示威,并呼吁全国学生和市民一起参加,最终演变成了一次全国范围的爱国运动。
三、五四运动的主要内容五四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举行示威游行、罢课、罢工,以及组织宣传团体,要求废除对德秘约、废止对日进行割地赔款、废除国际的不平等条约,改善国内政治形势等。
五四运动的原则是爱国、进步和民主,要求废除封建制度,建立民主制度。
四、五四运动的影响五四运动的发生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五四运动使中国青年觉醒,使中国人民意识到国家的危机和民族的危机,产生了一股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自尊心。
其次,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中国的现代文化的发展,形成了一个以爱国、进步和民主为主要原则的新文化运动。
最后,五四运动促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促进了中国的民主运动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五、五四运动的意义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新阶段的开始,标志着中国的民族觉醒和民族意识的觉醒,为中国的现代化和民主化打下了基础。
其次,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和政治改革,促进了中国的现代文化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的新政治、新经济、新文化的建设。
最后,五四运动激励了中国青年奋起反抗外国侵略者,开启了中国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新时代,为中国的独立和自由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五四爱国运动的背景是什么
![五四爱国运动的背景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e9527f99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0e.png)
五四爱国运动的背景是什么五四运动是一场发生于中国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的学生运动,那么你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背景是什么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五四爱国运动的背景,希望能帮到你。
五四爱国运动的背景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那时的中国的封建王朝已经结束,正处于民国时期。
那时的中国是处于危难之中的,不仅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导致中国受到严重地摧残,还要受到西方列强贪婪的瓜分。
民国建立的时间是1912年,清政府已经灭亡,可是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给中国留下的伤害远远没有灭亡,因为清政府的软弱无能使本应该是中国坚强的后盾的政府却成了帝国主义侵犯中国的工具。
巴黎和会上中国本应该得到胜利国应有的权利,但是最终却还是失败了,这件事反映出中国的政府还是那么地无能,国家还是被帝国主义压榨,这极大地激起了民众的愤怒,他们开始了反抗,五四运动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了。
这体现了民众渴望国家富强与反对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决心。
巴黎和会的名字只是一个莫须有的名称,打着和平的名义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国聚集,却干着不和平的事情,中国就这个大会的受害者。
政府妥协了,可是人民群众不会妥协,他们罢工、游行,进行着一系列的反抗,这就成了后来举世瞩目的五四运动。
五四爱国运动的起因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之一,参加了会议。
中国代表在和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队和取消“二十一条”等正义要求,但巴黎和会不顾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竟然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此消息传到中国后,北京学生群情激愤,学生、工商业者、教育界和许多爱国团体纷纷通电,斥责日本的无礼行径,并且要求中国政府坚持国家主权。
在这种情况下,和会代表提交了关于山东问题的说帖,要求归还中国在山东的德租界和胶济铁路主权,以及要求废除《二十一条》等不合法条件。
但结果,北洋政府屈服于帝国主义的压力,居然准备在《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的历史回顾
![五四运动的历史回顾](https://img.taocdn.com/s3/m/8c5bbe28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e3.png)
五四运动的历史回顾一、五四运动的背景与起因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群众性革命斗争,于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
该运动主要反对列强的剥削和外国势力对中国的干涉,同时也是一次民主与科学思想大潮的集中爆发。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历史事件,我们需要了解其背景与起因。
1.响应巴黎和会失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巴黎和会上,西方列强将出席国家之间签署的《凡尔赛和约》中原本属于德国在中国山东地区旅居点等特权及其在华获得来自日本的长春地演进到中国人至今仍大量关注并讨论这些问题。
2.北京学生游行示威青年学生们怀着抗议和不满情绪组织了一系列游行示威活动,并呼吁全国人民共同抵制列强势力干涉中国内政。
他们高喊口号:“拒绝取消山东归还日本”,“打倒欺侮工商业者”等。
这些学生游行示威活动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支持和响应,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民族独立斗争潮流。
二、五四运动带来的影响与意义五四运动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斗争,还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启蒙思想的传播五四运动以学生为主力军,在运动中呼吁推广科学、民主与自由的观念,开展对西方先进文化的学习和传播,使中国社会开始接触新思潮,启蒙教育逐渐走入人们视野。
2.独立意识觉醒在五四运动中,年轻一代积极参与社会革命,并发出强烈的反对列强势力干涉中国内政的声音。
这种独立意识觉醒对于激发整个民族抵御外来侵略和追求民族独立、振兴具有重要作用。
三、五四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五四运动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改革与知识分子的崛起在五四运动后,对传统教育制度进行了彻底反思,强调以科学为导向的新式教育。
同时也为知识分子提供了更多机会参与社会变革和国家建设,大量先锋人物涌现出来。
2.文化与艺术创新自五四运动以来,中国文学、戏剧、绘画等艺术领域迎来了一次重要的变革。
文化人开始探索独立自主、民族性的表达方式,并注重发展原创力量。
五四文化运动发生的背景、经过、意义和影响
![五四文化运动发生的背景、经过、意义和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90dcc9380912a216147929bb.png)
五四文化运动发生的背景、经过、意义和影响背景:1、根本原因: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引起阶级矛盾的尖锐激化。
2、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推动。
3、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促进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五四运动提供了阶级基础。
4、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促进中国人民觉醒,为五四运动提供了思想基础。
5、一战爆发后,列强无暇东顾,日本趁机加快侵略中国的步伐。
袁世凯同日本签订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6、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
会上英、法、美、日、意等列强无视中国的正义要求,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力转交给日本,打破了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幻想,引起中国人民极大的愤怒。
过程:1、导火索: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
2、前期:1、时间:1919年5月4日;2、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勿作五分钟爱国心”,“打倒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3、中心:上海。
4、主力:学生。
后期:1、时间:6月初以后。
2、中心:上海。
3、主力:工人。
推动高潮事件:“三罢”斗争: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3、初步胜利:表现:1、6月10日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
2、释放了被逮捕的爱国学生。
3、6月28日,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4、最终结果:失败。
(根据: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意义:1、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爱国精神贯穿运动的始终。
2、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
3、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
4、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时代背景与文化内涵分析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时代背景与文化内涵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4cbf0a0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05.png)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时代背景与文化内涵分析1919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重要的节点。
这个运动以学生抗议反对《凡尔赛条约》为契机,引发了一场全国范围内的文化、思想的革新。
这个运动不仅给予了中国人民更多的精神力量,还为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
一、时代背景五四运动爆发时,正值中国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折时刻。
在新文化运动之前,中国正处于封建王朝的统治下,人民的生活困苦,社会保障不完备。
在政治方面,清朝的统治也愈发腐败,引发了人民对统治者的不满。
同时,中国还被列强侵略,经济、文化诸多领域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这些问题都为五四运动的爆发提供了社会基础和政治背景。
在文化层面,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日渐疲软。
而在西方文化的熏陶下,中国知识分子们开始异化,逐渐出现了新思潮。
在20世纪初期,普及教育的兴起,更是为新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基础。
二、文化内涵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的基本理念是民主、科学、社会主义。
这些理念给予了人民新的思想武器,鼓励他们勇敢地挑战反动势力,提高政治意识和文化自信。
同时,这些理念为中国现代化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1. 民主思想五四时期的中国,政治上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在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改革来实现民主化。
这就意味着,民主思想在整个中国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五四运动中的学生们,提倡的正是民主、自由、平等的观念,这些观念得到了广泛认同。
这也给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政治制度的改革提供了基础。
2. 科学意识五四时期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于国家的重要性。
这种科学意识不仅是从学习自然科学入手,也包括了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
在这一方面的探究,也为中国的知识界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更大的认可。
3. 社会主义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社会主义思潮得到了广泛传播。
中国学生们主张通过社会主义来改良国家社会政治形态。
这些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在中国工人阶级和左翼知识分子中得到了很大的支持。
他们通过各种手段实现了众多的社会改革,为实现社会公平和全民普惠奠定了基础。
有关五四知识点总结
![有关五四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dfd60df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0b.png)
有关五四知识点总结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爱国革命运动。
它发生在1919年五月四日,也被誉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爱国革命运动。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五四运动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对中国革命史和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五四运动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这一历史事件的背景、影响和意义。
一、五四运动的背景1. 运动爆发的原因五四运动的爆发有其深层次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背景。
在当时,中国正处于民族危机的深重时刻,经历了长期的腐朽统治和外国列强的侵略。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政府签订了《凡尔赛条约》,将德国在中国的权益割让给日本,引起了中国学生和知识分子的不满和激愤。
另外,中国政府签署《凡尔赛和约》对于国家的不利和失去平等的权益也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之一。
同时,在国内政治方面,北洋政府的腐败和无力应对外国侵略也激发了人民的愤慨和抗议。
2. 运动的社会基础五四运动的社会基础主要是由学生和知识分子所组成的自发性抗议群体。
他们是中国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对于国家的未来发展充满了期待和愿望。
同时,这一运动也得到了广大工人、市民和农民的积极支持和参与。
这些人民群众的热情参与为这一运动注入了强大的力量和动力,使得运动得以迅速发展和壮大。
二、五四运动的主要内容1. 要求废除《凡尔赛和约》五四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要求废除《凡尔赛和约》。
这一条约的签订,严重割让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利益。
因此,废除《凡尔赛和约》成为了五四运动的主要政治诉求之一。
2. 反对帝国主义五四运动还包含了抗议帝国主义的内容。
中国的领土在这一时期受到了多国的侵略和割让,中国的主权和尊严受到了极大的侵犯。
因此,反对帝国主义成为了五四运动的又一主要诉求。
3. 提出民主、科学和新文化的口号在五四运动中,人们提出了“民主、科学、新文化”的口号。
这是中国知识分子对于传统文化和封建社会体制的一种反叛和挑战。
五四运动的背景
![五四运动的背景](https://img.taocdn.com/s3/m/88cef735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7a.png)
五四运动的背景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一次极为重要的思想启蒙运动,它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而要深入理解五四运动,就必须了解它的背景。
本文将从国际背景、国内背景和社会背景等方面来阐述五四运动的起因和背景。
一、国际背景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世界局势发生巨变的时期。
在战争的影响下,世界上许多旧秩序全面崩溃,殖民主义遭到了严重挑战。
同时,亚洲国家之间的民族解放运动也蓬勃兴起,为五四运动提供了有力的国际支持。
此外,新兴的社会主义思潮以及民族自决主义也对中国的思想潮流产生了深远影响。
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不仅在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还激发了很多中国年轻人的革命意识。
领导亚洲解放运动的东方之星孙中山也为五四运动提供了理论支持。
二、国内背景五四运动的国内背景极为复杂。
当时,中国虽然已经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但政权并未稳定下来。
北洋政府的威权统治以及外国列强的干涉使得中国社会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此外,近代中国的社会矛盾也日益加剧,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并存。
在近代化进程中,中国青年面临严重的社会压力,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念与西方先进文化的冲突使得他们陷入痛苦的迷茫之中。
此外,战乱和经济困难导致民不聊生,社会不稳定,导致人民的怨气和不满情绪逐渐积聚。
三、社会背景五四运动的社会背景主要包括学生运动和文化运动两个方面。
学生运动是五四运动的主力军,五四运动前夕,全国各地的大学和中学里的学生组织积极开展着各种反对封建与帝国主义的斗争,师生们团结起来,形成了强大的思想力量。
五四运动前夜,北京学生提出了“抵制巴黎和约,保卫国家”等口号,积极参与到了反帝爱国的斗争中。
文化运动则是五四运动的思想文化前奏。
文化界的一批有识之士开始鼓吹自由民主和科学主义思想,他们试图摆脱传统文化的束缚,主张独立自主地为中国寻求前进的道路。
这些新思潮以及其积极的实践为五四运动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综上所述,五四运动的背景既有国际背景,也有国内背景和社会背景。
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和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62c10cb0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0e.png)
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和意义1919年5月4日,一场规模浩大的学生运动在北京爆发,最终演变为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社会运动。
这场运动被称为“五四运动”,它发生的时代背景和涉及的问题对于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背景五四运动是发生在中国政治、文化和社会变革时期的重要事件。
当时,中国面临着诸多外部和内部的问题,这些问题催生了五四运动。
首先,中国处于溃败和危机之中。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统治者无力解决国家的诸多问题,导致国家内部动荡不安、经济萎靡、文化困境、外部势力侵略。
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主义情绪日益高涨。
其次,裁员和社会不公问题也加剧了五四运动。
一战后,中国商业溃败、海外劳工回国,导致了繁荣的经济繁荣。
对于大学毕业生们来说,就业压力非常大。
同时,不公的制度和社会等级制度也加剧了人民的不满。
最后,五四运动的爆发也与当时的文化和教育领域发生的变化有关。
五四前夕,中国传统文化的危机变得异常明显,自清代以来,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严重的动摇,出现了许多反传统文化的思想。
这也导致了民间文化和思想的深刻变迁。
意义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一次巨大的政治、文化、经济和社会事件。
五四运动的具体意义和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国新民主主义运动的发展。
运动期间,中国人士共同探讨了未来国家的制度、思想和文化的问题,共同认为新民主主义是未来中国的主流。
这为中国革命提供了新的思路。
第二,五四运动引导了知识分子与民众的联合。
五四运动的活动中,广大群众深受新思想的影响,纷纷参加到反帝反封建的运动中。
这也创造了一种新的形式,可以汇集各种不同的力量和资源。
第三,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
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先锋人物积极地推动中国文化现代化,大力倡导民主、科学、平等、自由、独立、人性思想等理念,引导了中国文化走向现代化。
第四,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革命的发展。
“五四革命”大大推进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发展,并推进了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崛起,推动了中国社会革命的发展。
五四运动讲课逐字稿
![五四运动讲课逐字稿](https://img.taocdn.com/s3/m/e3f2526b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ce.png)
五四运动讲课逐字稿### 五四运动讲课逐字稿导入新课:各位同学,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是一段非常重要的历史——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不仅是一次爱国运动,更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开启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纪元。
那么,五四运动是如何爆发的?它又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历史,去感受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新课内容:1. 五四运动的背景:-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巴黎和会上,列强无视中国的主权,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这一决定引起了中国民众的极大愤慨。
- 同时,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和帝国主义的侵略,使得国家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局面。
在这样的背景下,五四运动爆发了。
2. 五四运动的爆发:- 1919年5月4日,北京的学生率先走上街头,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抗议巴黎和会的不公决定,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
- 学生们的爱国行动迅速得到了全国各地的响应,工人、商人、市民纷纷加入抗议行列,形成了一场全国性的爱国运动。
3. 五四运动的意义:-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它不仅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 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为后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中国革命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4. 五四精神的传承:- 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至今仍激励着我们。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课堂互动:- 在这里,我们可以进行一个小讨论:五四运动对你有什么启示?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爆发过程以及它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五四运动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希望同学们能够深刻理解五四运动的意义,并将其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实现个人的梦想和国家的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四运动的爆发
![五四运动的爆发](https://img.taocdn.com/s3/m/265b0a79783e0912a2162a8a.png)
3. 中国代表没有在和约上签字
4.五四运动队的历史意义:
(1).性质:它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由学生,工人和市民 掀起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广泛的社会性和彻底 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态度是它的特点
(2).运动的先锋是学生.主力是工人阶级,领导人是接 受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李大钊,陈独秀等.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 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比较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名称
旧民 主主 义革 命 新民 主主 义革 命
性质 任务 领导 主力 结果 阶级
资产 阶级 民主 革命 资产 阶级 民主 三民主 反封 阶级 群众 级共和 主义 义 建 国 反帝 无产 人民 人民民 社会 马克思 反封 阶级 群众 主专政 主义 主义 建 的国家
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作为 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一 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 子认识到工人阶级力量的伟大,积 极投到工人中间进行马克思列宁主 义的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五四运 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 动结合.
游行队伍在向天安门行进
青年学生在天安门城楼前
五四运动时期 的著名口号
一.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
(1):一战期间,日本,美国加紧侵略中国,使中国人民的反 帝情绪日益高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鼓舞了中国人民 的革命斗志;(国际上) (2):辛亥革命后,中国仍处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北洋军阀对外卖国,对内加重对人民的剥削;军阀混 战,人民苦不堪言。国内阶级矛盾日举益加深;(根本原因) (3):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得到发展,工人阶队伍壮 大,工人罢工斗争频繁发生;(阶级基础)
2.五四运动的爆发:
1919.5.4 北京 3.五四运动的新阶段: 标志:6月,上海工人罢工------中国工人阶级从 此登上历史政治舞台
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背景及其意义
![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背景及其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6e00ec0c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85.png)
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背景及其意义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的一场学生运动,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
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背景及其意义1五四运动历史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乘机加强对中国的侵略,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日渐增长。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
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又称"五四风雷"。
从1918年11月的"公理战胜强权"庆典,到次年1月的巴黎会议,短短两个月时间,当时的中国充分诠释了"自古弱国无外交"的定律,所谓的"公理战胜强权"不过是一个美丽的童话。
面对这样屈辱的局面,从5月4日开始,北京的学生纷纷罢课,组织演讲、宣传,随后天津、上海、广州、南京、杭州、武汉、济南的学生、工人也给予支持。
五四运动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党史一般将其定义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注意这里的"封建"一词是泛化的封建观),并以此运动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2五四运动意义第一,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群众爱国运动。
它的斗争对象直指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政府,表现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是史五四运动上前所未有的。
它充分发动了群众,工、商、学联合起来,农民也有部分参加了,实际上揭开了全民族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
第二,五四运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使中国人民进一步认识到帝国主义侵略的本质和军阀统治的黑暗,同时进一步提高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决心和觉悟;促进了全国人民对改造中国的问题的反思和探索,也促进了新思潮的蓬勃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中考历史复习重点:五四运动
![中考历史复习重点:五四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62d4afed2cc58bd63186bde3.png)
中考历史复习重点:五四运动一、五四爱国运动:1.国际背景:一战期间,日本,美国加紧侵略中国;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鼓舞了中国人民。
2.根本原因:北洋军阀的残酷统治,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
3.阶级基础: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得到发展,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4.思想基础:1915年新文化运动在社会上掀起思想解放潮流,尤其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
5.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1919年的巴黎和会召开,中国代表(战胜国)提出:取消日本和袁世凯签定的二十一条归还被日本所夺取的原德国在山东的特权。
结果:中国正义的要求遭到拒绝,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说明:弱国无外交二、五四运动的爆发和经过1. 第一阶段:1919年5月初——6月初中心:北京主力:青年学生第二阶段:1919年6月初中心:上海主力:工人阶级2. 结果:北洋政府迫于压力,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1.性质:彻底的反帝反封的爱国学生运动。
2.各阶层作用:先锋是学生,主力是工人阶级,领导人是接受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3.贡献:使中国人民开始觉悟,促进了思想解放,准备了革命力量,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4.地位: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的伟大开端。
是世界无产阶级斗争的组成部分。
★为什么说是一场伟大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斗争的坚决与彻底性。
★五四运动为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对中国革命产生深刻影响。
四、比较新民主主义和旧民主主义★“五四精神”有哪些丰富内涵呢?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是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五四爱国运动特点领导阶级、主力:运动先锋是学生,主力是工人,领袖人物李大钊、陈独秀等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五四运动知识点高考
![五四运动知识点高考](https://img.taocdn.com/s3/m/e532e7bd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71.png)
五四运动知识点高考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的革命运动,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从五四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影响三个方面来论述有关五四运动的知识点,以便于高考复习。
一、五四运动的背景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当时的中国正处在国际国内局势动荡的时期。
首先,一战结束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并没有得到提升,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依然存在。
其次,巴黎和会影响到中国的主权,使得中国的政治局势更加紧张。
此外,经济的困局、社会的不公以及民族意识的觉醒,也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
二、五四运动的主要内容1. 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五四运动的一项主要内容就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
在当时,一些爱国青年开始有了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他们积极抵制外国商品,提倡“国货优先”。
同时,他们也开始抨击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落后,呼吁民主和科学。
2. 倡导新文化和科学主义。
五四运动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倡导新文化和科学主义。
爱国青年们开始推崇西方文化,主张文化革命和思想解放。
他们强调科学和民主的重要性,反对传统的迷信和束缚思想的观念。
新文化运动和科学主义的提倡,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中国的文化形态和思维方式。
三、五四运动的影响1. 改变了中国社会的观念。
五四运动将科学、民主和进步的理念引入中国社会,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和思维方式。
它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变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中国在近现代发展进程中的转型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2. 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五四运动为中国的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扫清了障碍。
爱国青年们提倡的新文化理念迅速传播,引发了一场文化革命,推动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
3. 促进了知识分子的觉醒与行动。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时期知识分子觉醒的开始。
这场运动激发了大量知识分子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意识,他们走出象牙塔,积极参与社会变革和斗争,为中国的独立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4. 对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五四运动对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 五四运动 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 五四运动 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e984f9aa417866fb94a8ea1.png)
第13课五四运动
时间:1919年5月4日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背景: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十月革命的影响
2.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3.时间:1919.5.4
4.地点:北京
5.主力:学生
6.口号:“外争主权,内惩国贼”(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7、斗争方式:罢课、游行示威、集会演讲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陈独秀《北京市民宣言》号召北京学生、商人、劳工奋起斗争,勇敢的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
1.主力: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
2.中心: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3.结果:取得初步胜利——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合约”上签字。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 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性质)
2. 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
3. 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重要作用
4.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地位)
四、五四精神
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和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是其精神真谛。
五四青年节知识点
![五四青年节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6b25d94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fb.png)
五四青年节知识点
一、五四运动的背景
一、五四运动的背景:
1、在当时的政治形势下,一个沉重的旧中国政治体制开始尽可能地被推翻。
2、中国人民对学术与自由的追求达到了顶峰,开始了一段令人难忘的反动派权力斗争。
3、爱国主义者结成了一支“五四运动”,坚决反对腐败的封建政权,要求政治体制的改革。
4、有一些有着富有进步思想的年轻学生,认为应该走向现代化和民主,甚至推动了实现独立、民主的运动。
5、五四运动宣扬了民主主义、科学技术、自由主义、国际主义、文化进步等理念,树立了一个全新的精神,在新中国的建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二、五四运动的动因
1、学术上,五四运动追求自由民主的思想,反对旧的封建学术结构,热衷于科学技术,从而引发勃勃的新生。
2、政治上,五四运动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宗教运动,要求对政治体制进行改革,实现中国人民的自由和现代化目标。
3、社会上,五四运动推动中国社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号召民众坚持保护社会稳定,反对阶级歧视,促进社会发展。
4、文化上,五四运动号召人们追求文化进步,宣扬科学思想,
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在新中国的建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五四运动的成果
五四运动取得了巨大的成果,首先,它助推了中国的社会价值观的变革,人们开始接受科学、自由、民主的思潮,积极投身于国家的建设中,推动中国的社会发展和进步。
其次,五四运动也积极推进了中国政治体制的变革,它不仅促进了独立和民主的真正意义上的建立,而且为新中国的政治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它推动了艺术思想的解放,为写实主义文学和新文化运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初三五四运动知识点总结
![初三五四运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c4798e1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a5.png)
初三五四运动知识点总结一、五四运动的背景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影响深远的爱国学生运动。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中国的国家形势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中国作为协约国的一方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在战争胜利后,将德国在中国的一些特权交给了日本,这引起了中国国内的激烈抗议。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学生和知识分子开始对国家的危局感到担忧,他们积极参与到国家的民主改革中来。
五四运动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二、五四运动的起因五四运动的起因是因为中国民众对于外国列强的侵略和民国政府的软弱无能感到愤慨。
学生和知识分子开始组织起来,要求对国家进行改革。
此外,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利益并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这也加剧了中国民众的不满情绪。
三、五四运动的主要内容1. 反对帝国主义五四运动的参与者要求废除对外国列强的特权,并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
他们强调中国应该保卫自己的权益,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
2. 追求民主五四运动的学生和知识分子呼吁建立一个民主的政府,推动政治体制的改革。
他们要求废除帝制,建立共和国制度,实行三民主义思想。
3. 推动文化发展五四运动也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
参与者们提倡新文化和新思想,倡导科学、民主、和自由主义的价值观念,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四、五四运动的影响五四运动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教育改革五四运动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口号,推动了中国教育改革的进程。
学生们提出了“行动起来”,“学术进步,民族进步”,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反帝游行。
2. 国家统一五四运动的影响推动了中国的国家统一。
在这个运动中,学生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思想观念,他们开始关注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发展。
3. 文化革新五四运动也推动了中国文化的革新。
许多知识分子开始研究和借鉴西方的文化和科学知识,推动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
总之,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伟大的爱国学生运动。
这场运动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对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和影响力通用版
![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和影响力通用版](https://img.taocdn.com/s3/m/835c1f33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98.png)
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和影响力通用版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很有影响力的运动。
它发生在1919年的五月四日,也因此得名。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和影响力。
一、历史背景1.1.清朝的社会背景当时,中国正处于清朝的封建统治之下,社会经济非常落后,国家面临着外侮和内忧。
在外部方面,中国遭受了列强的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的压迫,大量的民族资源被掠夺。
在内部方面,中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社会阶级矛盾激化。
1.2.一战对中国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面临着进一步的侵略。
中国原本由于参战维持中立而期望能够收回自己的领土,但最终通过《凡尔赛和约》将中国在山东的权益割让给日本。
这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和反抗情绪。
1.3.五四运动的导火索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的要求没有得到充分尊重,这激起了国内外留学生的不满情绪。
当时,很多留学生受到了欧美民主思想的影响,他们追求民主和平等,渴望改革现状。
5月4日,北京的学生组织了反对列强干涉的示威游行,这一活动成为了五四运动的导火索。
二、五四运动的影响力2.1.政治变革五四运动初期,学生们主要抗议中国政府对待和会的态度,要求政府坚决拒绝签署《凡尔赛和约》。
随着运动的发展,学生们提出了更为深远的政治要求,包括民主与科学、言论自由等。
五四运动在中国政治上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对中国的革命与解放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2.2.思想启蒙五四运动期间,学生们广泛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等先进思想,这对中国的思想启蒙和意识形态的转变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四运动使得思想解放成为了一种风潮,为后来的新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
2.3.文化革新五四运动不仅仅是一场政治运动,它还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四运动期间,一大批新思潮涌现,新文学、新诗、新艺术等形式逐渐兴起,对传统封建文化进行了极具创新精神的颠覆,为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2.4.民族意识觉醒五四运动使得中国人民对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意识进一步觉醒。
一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讲解
![一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9202b8a6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b3.png)
国际因素
“一战”期间,帝国主义侵略 反帝情绪高涨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指明方向
国内因素
北洋军阀
对外: 卖国 对内:掠夺,混战
阶级矛盾尖锐(根本原因)
民族工业发展:无产阶级 经济基
壮大
础、阶 级基础
新文化运动
思想基础
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和经过
导火线
巴黎和会上中 国外交的失败
爆发
(1)取消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2)废除“二十一条” (3)归还在大战时被日本夺去的德国在山 东占有的各种特权;
1919年1-6月,巴黎和会
一战结束后1919年1月召开的巴黎和会否定 了中国代表提出的取消“二十一条”等项 要求,决定由日本接管德国在山东的一切 殖民权益。消息传到国内,群情激愤,成 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爱
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说其“彻底”是指斗争的坚决性而言的)。
国
先锋:青年学生
运
主力:工人阶级
(五四运动取得初步 胜利的决定因素)
动
领导:先进的知识分子
意义
五 •功绩:启导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革命 四 力量的团结 爱 •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
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国 •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运
命
反帝 反封
建
资产 阶级 民主 革命
资 产 阶 级
三 资产阶 失
民 主 义
级民主 败 共和国
新民主 主义革
命
反帝 资产 反封 阶级
建 民主 革命
无 产 阶 级
马克 思主 义
社会 成 主义 功 社会
巩固练习
1、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的是(
中国的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
![中国的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c32f8d2f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29.png)
中国的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1919年5月4日,中国的五四运动爆发,掀起了一场深刻而广泛的社会变革。
这场运动不仅在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成为了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里程碑。
与五四运动紧密相关的是新文化运动,它在思想解放、文学艺术和社会观念等方面带来了革新。
本文将对中国的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进行分析,探讨其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一、五四运动的背景与起因五四运动的背景是1919年《巴黎和约》签署后,中国被迫把德国在中国的特权移交给日本。
这引起了中国学生的强烈不满和抗议,他们对中国政府的软弱和政治腐败感到愤怒。
五四运动的直接起因是五四学生运动,作为对巴黎和约的抗议,上万名学生走上街头,要求政府采取行动。
二、五四运动的影响1. 思想解放:五四运动催生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由于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怀疑传统价值观念,追求进步思想和自由民主。
五四运动以反封建、反帝国主义为主题,推动了社会思想的解放。
2. 文化革新:五四运动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文化运动以解放思想、革新文化为目标,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多元文化。
在文学艺术方面,新诗、白话文、现代小说等形式迅速发展,为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3. 女性解放:五四运动为女性争取平等权益提供了重要的契机。
女性运动家们积极参与运动,对传统封建观念进行批判,并提出女性独立自主的主张。
五四运动为后来的妇女解放运动奠定了基础。
4. 国家觉醒:五四运动催生了民族主义情绪,呼唤民族独立和振兴。
通过对西方文化和社会制度的学习,中国学生认识到了民族的弱点和不足,进而呼吁振兴中国,并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三、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 思想解放与知识革新:新文化运动鼓励学生和知识分子勇敢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不再盲从传统观念。
通过学习西方的科学、哲学、政治理论等,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反思中国传统文化,寻找新的道路。
2. 文学艺术的进步: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
中国近代五四运动背景介绍
![中国近代五四运动背景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08fe3a6f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a3.png)
中国近代五四运动背景介绍五四运动是一场发生于中国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的学生运动,以及包括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的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课、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下面是由店铺提供的中国近代五四运动背景介绍,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中国近代五四运动背景介绍历史事件都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那么五四运动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发生的呢?五四运动背景是怎样的呢?关于五四运动背景,在甲午战争之后,中国年轻人受到了西方思想的影响,新文化运动更是将西方思想传到了中国,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在新文化运动中给众多的年轻人传递科学和民主的思想。
而当时的中国正处于一个脆弱的阶段,列强想要瓜分中国的领土,中国本土政权也不稳定,中国社会处在一个动乱的阶段。
在这样的背景下,众多的知识分子都很关心国家的未来。
在1917年,北京政府和德国进行了一场战争,中国也参与到世界第一次大战当中来了。
1919年,世界第一次大战结束,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一次大战的战胜国。
中国代表团出席了凡尔赛会议,但是中国却没有享受到战胜国的待遇。
凡尔赛会议上,战胜方想要将中国的青岛瓜分给日本,这引起了中国人的不满。
已经接受过科学和民主教育的中国人走上了救国的道路,他们针对这件事情发起了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的背景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期,当时的中国内部存在很多的问题,外部也受到了很多的国家的压迫,这个时候的中国人已经想到反抗和抵制,他们就是通过五四运动这样的活动来反帝反封建。
到了国家危难,民族存亡之际,五四运动彻底爆发。
中国近代五四运动性质介绍巴黎和会上,面对各国列强的无理要求,中国代表团只有吃亏的份儿。
这让很多中国人站了出来,著名的五四运动爆发了。
五四运动的性质是很多人关注的话题,而就是因为活动的性质,也让五四运动在当时的社会上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五四运动的指导思想是民主和共和,在五四运动前期,早期的共产党人进行了大量的思想传播工作,在五四运动爆发最为激烈的北京大学,更是思想传播的集中地带,这里的学生大多都接受了新思想,也都赞同共产主义,反对落后教条的封建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191年912年20商0万会7人94 ,入手会工19工.66场万人工人和店 员已增至11290150年万人商会1211 入会23.85万人
投罢资工情次况:数18:951—9119211—年1投9资19总年额间1.1,亿元工人罢工130次,
1912仅—1199119年9年投资前总5额个1月.4亿就元达19次
)
A、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3、五四运动的直接斗争目标得以完全实现的是:( )
A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 废除《二十一条》
C 还我青岛
D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是:(
)
A废除《二十一条》
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D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动
中国近代史(110年)
1840 鸦片战争
1919 五四运动
1949 新中国 成立前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1840----1919----1949)
名称
任务
性质
领导 阶级
指导 思想
前途
结果
旧民主 主义革
(1)取消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2)废除“二十一条” (3)归还在大战时被日本夺去的德国在山 东占有的各种特权;
1919年1-6月,巴黎和会
一战结束后1919年1月召开的巴黎和会否定 了中国代表提出的取消“二十一条”等项 要求,决定由日本接管德国在山东的一切 殖民权益。消息传到国内,群情激愤,成 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材料二:军阀扩充军队数目:1914年全国陆军45万 多人,1918年85万多人。
材料三:对人民的压榨:1912年——1919年,田赋 增加了7倍,盐税、烟税、酒税增加了3倍。
主北 义洋 ,军 大阀 肆政 出府 卖对 国外 家投 利靠 益帝 。国
北洋军阀政府对内疯狂掠夺
材材料料5:6民:辛国亥初年革新命注前册的后工工厂人数(人不数包及括矿罢山工)次及投数资:情况 注人册数的:工1厂91数1年:1前9035—0—190680年万人265家
课后作业:什么是五四精神? 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你该 如何弘扬五四精神.
1、爱国主义精神
2、民主和科学精神
3、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讨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 战胜国,为什么在巴黎和会上却仍然摆 脱不了任人宰割的命运?巴黎和会上中 国外交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日军占领下 的山东青岛
日本乘一战之机出兵占领德国控制下的山东
根据上面材料,请分析:
1、这个材料指五四运动中的哪一件事?
2、这个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1、6月3日以后,五四爱国运动发展成为工人阶级为主力,有 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
2、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但没有中国工人阶级参 加并发挥主力军作用,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就不能迫使北洋 军阀政府在人民面前低头。
爱
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说其“彻底”是指斗争的坚决性而言的)。
国
先锋:青年学生
运
主力:工人阶级
(五四运动取得初步 胜利的决定因素)
动
领导:先进的知识分子
意义
五 •功绩:启导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革命 四 力量的团结 爱 •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
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国 •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运
5、五四运动最重要的作用是:(
)
A 促使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
B 促成中国人民的觉醒
C 促使北洋军阀政府撤消三个卖国贼职务
D 迫使北洋军阀政府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 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释;工界 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1919年6月12日
材料1:日本首相寺内称:在他 任期内,1916年—1918年日本对 华借款三倍于以前,日本在华权 利何止十倍于《二十一条》。
返回
国俄 人国 民十 指月 出革 了命 解的 放胜 的利 出, 路为 。中
返回
材料一:从1916年——1919年5月,北洋政府共借 外债100多次,债权国包括日、美、英、法、俄、德 等国,以中国的银行、矿山、交通、税收等为担保。
口号和要求
贼外 废 拒
争 主
除
绝 在
权二 和
、十 约
内 除 国
一 条
上 签 字
贼外
争
主
权 、
曹汝霖:时任 交通总长,订 二十一条时任
内 外交次长 章宗祥: 驻日公使
除
陆宗舆:币制局总
国
裁,订二十一条时 任驻日公使
当天逮捕30多名学生,后又有800多名学生被捕
返回
彻底性:从口号和结果看,特别是不达目
一、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
国际因素
“一战”期间,帝国主义侵略 反帝情绪高涨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指明方向
国内因素
北洋军阀
对外: 卖国 对内:掠夺,混战
阶级矛盾尖锐(根本原因)
民族工业发展:无产阶级 经济基
壮大
础、阶 级基础
新文化运动
思想基础
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和经过
导火线
巴黎和会上中 国外交的失败
爆发
的不罢休。口号中“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尽管未能收回山东权利,但拒绝在和约上签 字,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内惩国贼,撤销 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
表明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势不两立、彻底 决裂。
反帝:口号
外争国权 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和约签字
反封建:口号:内除国贼 惩办曹、陆、章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时间
1919年5月4日
地点
北京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五 中心: 北京
上海
四 参加者: 学生等
工、商、学
爱 主力: 学生
工人
国 方式: 罢课示威
三罢斗争
运
口号: “外争主权, 内除国贼”
动
等
6月3日
斗争结果: 取得初步胜 利
释放学生
罢免三个卖国贼 的职务。
拒绝签字
三、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五
性质
四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
命
反帝 反封
建
资产 阶级 民主 革命
资 产 阶 级
三 资产阶 失
民 主 义
级民主 败 共和国
新民主 主义革
命
反帝 资产 反封 阶级
建 民主 革命
无 产 阶 级
马克 思主 义
社会 成 主义 功 社会
巩固练习
1、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的是(
)
A青年学生 B工人阶级 C中国共产党 D农民阶级
2、五四运动的性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