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三都澳区域发展消防战略定位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消防安全作为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民经济的稳定运行和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环三都澳区域的开发建设,是一项庞大的、跨越几个五年规划期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全新的事业,需要以创新的思路和举措,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服务区域大规模开发的消防工作机制。如何适应环三都澳区域的发展需要,为环三都澳区域发展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是一个亟需深入研究解决的战略课题。
关键词:环三,消防,战略
在福建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备受闽东330万人民瞩目的《环三都澳区域发展规划》于2008年10月正式获准实施。2009年9月,《宁德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加快推进环三都澳区域发展的实施意见》又获得宁德市委审议通过。《规划》和《实施意见》明确了环三都澳区域发展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功能定位、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指明了环三都澳区域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环三都澳区域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是引领闽东今后几十年发展的宏伟蓝图,宁德跨越崛起的希望所在。通过对《规划》和《实施意见》的反复研读,在心情激动澎湃之余,作为一名消防工作者,我一直思索这样几个问题:作为承担防火、灭火和应急救援任务的公安消防部队,如何贯彻《规划》和《实施意见》,准确把握环三区域发展消防战略定位?随着环三区域的发展,宁德消防工作将面临诸多新问题,我们如何未雨绸缪,使消防工作更好地服务、保障环三区域的安全发展?大型、特大型项目的落地,宁德消防战区将面临着核电、火电、石化、高速公(铁)路长隧道火灾等世界公认的最难扑救的火灾类型,我们如何提前运作,科学练兵,努力打造闽东消防铁军,为环三区域发展磨砺消防精兵?对此,笔者认为:
一、谋划环三都澳区域发展消防战略定位,必须放眼全局、把握大势,正确研判环三区域消防工作面临的形势
黄小晶省长在2009年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环三都澳……等临港工业区,明确将环三都澳放在全省建设临港工业区的首位,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宁德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加快环三都澳发展的决心和信心。环三都澳区域的开发建设分为近期的“开发起步”阶段、近中期的“加快开发”阶段和中远期的“全面发展”阶段,将构建“一线三湾四片区”的整体空间功能结构。依托由东冲口经东冲水道、官井洋、加仔门水道至赛江白马门的深水航线,形成
“以港兴城”的区域功能发展主线,集中布局功能各异、空间相对分离的城市湾、产业湾、旅游湾三个特色突出的功能湾区,促进“港业城”互动,实现区域内各功能区的协调发展。通过内部空间整合、交通网络组织形成四大片区,包括宁德主城片区、溪南片区、漳湾片区和赛江片区。在环三开发战略的带动下,近年来,宁德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同时也给公共消防安全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
(一)城市建设规模逐年扩大给消防工作带来新挑战。随着环三都澳区域发展战略的推进,城市建成区面积逐年扩大,在新老城区中,大型居民区和商业区不断增多。自2003年以来,中心城市投入80亿元,共实施了130个城建项目建设,项目范围涵盖了城市规划编制、市政道路建设、市政设施建设、公园绿化建设、社会事业建设五大方面,是宁德城市建设史上投资最多、项目建设规模最大的时期,也是成效最显著的时期,宁德中心城市面貌有了巨大的变化。
到2009年7月,全市目前已有高层建筑264栋,公众聚集场所1015个,公共娱乐场所488家。中心城区面积拓展到17.07平方公里,城区人口增加到22万人,城镇化水平已达到50.25%,均比撤地设市时增加一倍多,市政配套更加完善,新城区框架开始形成,城市规划展示馆、三都澳迎宾馆、会展中心、市文化艺术馆、汽车南站、东湖南岸景观休闲区以及一大批拥有高尚生活元素的房地产项目提升了人们的居住水准。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一座崭新的滨海中心城市即将崛起。然而,作为城市重要基础设施之一的城市公共消防设施却长期滞后,中心城区应有407个公共消火栓,实有仅343个,而且现有的消防队站建设历史欠帐较多,无法满足灭火救援实际需要,队站布局不合理这一制约城市安全发展的“瓶颈”性问题日渐突出,加速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已成为城市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新兴经济园区不断出现给消防工作带来新要求。近年来,宁德市共发展创办了27个工业集中区,并大力加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投资服务体系建设,成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当前,环三都澳区域正利用沿海临港、环境资源承载能力较强等有利条件,着力在建设“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上体现新成效,将在加快宁德核电一期、火电三期工程建设的同时,积极规划布局风电、潮汐电、抽水蓄能发电等项目,继续深化钢铁、石化项目前期工作,抓好中海油海西宁德石化工业园八大产业基地合作项目,全力跟踪锂离子电池、镍合金、多晶硅、不锈钢和大型造船、游艇生产、油品、煤炭储备及新能源、新材料等一批在
洽谈、在建设高新产业技术项目,并全方位拓宽渠道,多领域加强与台湾和浙南及长三角的合作对接,积极承接其先进产业、技术转移,加快实施一批产业链延伸项目和科技创新项目,推动电机电器、船舶修造、汽摩配件等传统产业不断升级壮大。预计未来5年内,环三都澳区域将形成2个产值超过200亿元,8个产值超100亿元的新产业集群。随着这些目标的实现,溪南片区、漳湾片区以及赛江片区将形成规模建设,集中布局一大批具有较强支撑作用的产业项目,一批批大项目,成为宁德摆脱低水平发展,实现向更高平台跃升的新动力,将使环三都澳区域形成海峡西岸新兴临港工业基地。但是,它们远离现有消防队站,无法给予保障,如果消防保卫力量配置与4大片区开发建设没有同步,产生滞后发展,将使这些片区的火灾防控能力难以抵御经济发展带来的火灾风险,因此增加配套的消防力量迫在眉睫。同时,现有的消防队站装备只能满足一般的灭火和抢险救援需要,对各类工业园区特别是各种现代火灾的专业性攻坚装备配备严重不足。
(三)城乡民营产业经济发展迅速给消防工作带来新需求。环三都澳区域发展要求推动建立布局合理、结构协调、功能明确、特色鲜明的城镇体系,形成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新格局。而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展开,全市农村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民营产业经济、规模经济发展迅速。截止2009年,全市民营中小企业约1.5万多家,其中工业企业3760多家,实现利税总额26.8亿元,年创造财政总收入7亿多元,成为宁德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大量公众聚集场所、易燃易爆单位、劳动密集型企业特别是茶叶加工、食用菌种植等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而近年来农村火灾普遍呈上升趋势,由于远离消防队站,常因小火酿成大灾,建设覆盖农村的专职或义务消防队站已成为当务之急。另外,农村消防队站既可发挥灭火救援作用,又可承担治安巡防、防火巡查任务,实现一专多能,对维护一个地方的安定稳定作用突出,也已成为诸多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
(四)灾害事故日益增多给消防工作带来新问题。依据新《消防法》的规定,消防部队除承担火灾预防与扑救任务之外,还承担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在环三区域,随着沈海高速、温福铁路宁德段的相继通车,未来的几年内,沈海高速复线、宁武高速、宁古高速以及各段连接线和宁衢铁路也将陆续动工并逐一通车,这些交通干线的建设,在给环三区域带来巨大的发展前景的同时,也给消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特别是核电、火电、大型石化、铁路和超长隧道事故等世界公认的应急救援难题,已是沿线消防部队正在面对的巨大考验。从近年来的消防部队抢险救援任务量看,全市消防部队2000年仅实施抢险救援和社会救助91起,到2008年这个数字已经增加到324起,是2000的3.56倍,并已超过同期实施的火灾扑救数量。就抢险救援灾害事故类型而言,建筑倒塌、化危泄露、交通肇事以及常规灾害等呈现多发性、复杂性、处置难度大、与百姓关系密切等特点。
(五)港口码头迅速发展给消防工作带来新任务。世界航运的深水化、大型化发展将改变我国沿海港口格局,这为开发环三都澳区域深水港口资源,弥补长三角及长江沿线地区港口接卸能力不足,打造东南沿海重要港口枢纽和连接内陆的重要出海口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临海、跨海、环海”三步跃升战略的实施,中海油等大项项目的落地,环三区域溪南、漳湾、赛江三个临海工业片区将迅速分布石油储备、化工生产、船舶制造、油品和粮食码头等大型企业,三都澳海域大型油轮和危险品船舶往来将日益频繁。但目前环三区域港口码头及海上消防保卫力量却很薄弱,目前尚未一个港口组建专职消防队,消防艇数量也为零,无法满足实际需要。为了确保环三区域近海海域和陆域的消防安全,建设海上消防救援体系势在必行。
二、谋划环三都澳区域发展消防战略定位,必须遵循规律、具体分析,正确面对环三区域消防工作的现状
火灾规律表明,一个国家、一个区域的火灾形势走向与其工业化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在工业化的初期、中期和后期,火灾一般呈上升、平稳和下降的趋势,这一规律也已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所证实。以广东省为例,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火灾形势已经经历了高发、治理、反弹、再治理这样一个曲折的过程。随着环三都澳区域发展战略的逐步深化,如何发挥后发发展优势,认真吸取发达地区的经验教训,使环三都澳区域的消防工作力争少走、不走弯路,是我们谋划环三都澳区域消防战略定位所必需深入研究的课题。然而,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各种条件的制约,环三都澳区域的消防工作所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随时有重蹈覆辙的危险。当前环三都澳区域消防工作的突出问题具体体现为四个“不相适应”。
(一)公共消防安全防范能力与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一是源头性防范先天不足。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规划、管理等职能缺失,遗留了大量的消防安全隐患。随着环三区域社会经济突飞猛进,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各类建筑物、社
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数量日渐增加。与此相对应的是,城镇消防规划编制和实施严重滞后。先建设后规划、只建设不规划的现象比比皆是。全市各县(市、区)直到2008年才全部编制了消防规划,乡镇一级的消防专项规划编制率仅为30%。而早期编制的规划由于层次较低,无法与环三中长期规划相适应、相配套,需要重新编制。有的地方片面强调经济发展,甚至以牺牲公共安全为代价发展经济,城镇发展无规划、动工建设无审批、建筑投入使用无证照;一些地方虽有消防规划,但形同空文,执行难、落实难的现象突出,直接导致消防安全部局不合理、消防通道严重堵塞、消防站和消防基础设施严重缺乏,消防安全“欠帐”问题普遍存在。
而这些隐患都是“先天性”的,整改难度大,所需资金多,牵涉面又广,直接导致许多地方尤其是乡镇一级的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的先天不足。二是因应性防范相对滞后。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衍生了一系列消防安全问题。随着环三都澳区域的不断发展,全市第三产业发展迅猛,民营经济迅速崛起。人流、物流高度集中的服务业已成为突出的消防致灾点,而将商住楼、办公楼和居民村民住宅等擅自改建成各类小娱乐、小档口和家庭式作坊以发展民营经济的现象也十分普遍。特别是家庭式作坊,基本上是农民直接在宅基地上建房,集住宿、生产、仓库为一体,规模小、数量大、经营范围广、内部管理混乱、从业人员复杂,消防安全防范水平十分低下。而经营业主普遍在消防设施建设和技术改造上舍不得花资金,在落实火灾防范措施、严格消防管理上舍不得花精力,员工自防自救能力较低,消防安全隐患普遍存在,亡人火灾日益增多。三是针对性防范措施不力。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管理有所忽视,由此造成的火灾和人员伤亡居高不下。随着环三区域的发展,外来务工人员势必逐步增多,2008年全市跨乡镇流动人口已达37.9万人,他们总体上生活水平不高,居住环境简陋,生活用火用电用气混乱,极易引发火灾;加之整体文化素质和消防安全意识相对较低,流动性较强,难以接受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缺乏消防安全意识,缺乏逃生自救常识,一旦失火,很容易造成人员伤亡。
(二)消防工作群防群治体系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相适应。责任落实不够全面,部门联动不够协调,全民参与的机制尚未形成,发展的后劲有待提高。一是消防责任“上热下冷”,越到基层越难落实。近年,全市全面推动建立了政府消防联席会议制度,消防安全责任制在市、县政府得到较好落实。但基层政府仍然存在消防法
制观念淡薄,注重经济效益、忽视消防安全的问题,对消防投入、重大火灾隐患整改、消防力量发展、督促部门落实消防安全职责等重大问题解决不力。社区居委会、村委会作为基层自治组织,对政府架构的指令性工作经常打折扣,很难真正把群众性消防工作落实到位。有的地方领导在发生火灾后热衷于组织消防安全大检查、搞运动,对于从根本上解决制约消防工作发展的难点、瓶颈问题缺乏深入研究和有效措施。二是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消防安全职责落实不到位。对于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如规划、建设、工商、文化、安监等,以及教育、民政、交通、农业、卫生、电力、旅游等行业管理部门,消防法律法规都对其消防安全职责作了明确规定,但由于尚未建立类似于防火安全委员会的政府统筹组织,部门间执法基本上是独立进行,难以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的执法机制,部门消防安全职责不落实,尤其对无证无照违法经营的各类场所查处难以落实,最终导致失控漏管、养痈为患。三是社会单位主体责任意识弱化。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企业改制、结构调整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无主管的企业单位大量出现,游离于传统的管理体系之外。特别是一些单位无视法定的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消防安全意识淡薄,自防自救能力不足,违反规定大量采用易燃和燃烧后产生有毒烟气的装饰装修材料,加之疏散通道不畅、疏散指示标志不足、建筑消防设施运转失灵等问题整改不到位,一旦失火,往往造成惨重人员伤亡。特别是大量小规模的民营经济单位包括“三小”场所往往是当地农民或外来务工人员以家庭或家族为核心开展经营管理,既无企业管理经验,更无安全管理意识,“要钱不要命”现象仍然存在。
(三)消防警力与环三都澳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实际需要不相适应。全市330万人口,目前共有消防站10个,现役消防官兵仅303人,不到总人口的万分之一。
从防火监督工作角度看,宁德市防火监督人员为36人,而全市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近700个,一般单位11000多个。按照公安部《消防监督检查和程序》规定,每人大约要检查500个单位。消防监督人员还要承担消防行政审批、宣传、火灾调查处理、消防咨询及其他技术服务等大量的工作任务。从灭火救援角度看,宁德市灭火救援一线消防员219人,2003至2008年6年间,共接警出动4025次,出动车辆5863辆次,出动人员38663人次。2008年消防部队抢险救援出动次数达2003年的9倍,且2007年抢险救援和社会救助次数首次超过了火灾扑救。如此大量的社会防火监督和
灭火救援任务依靠现有警力远远无法承担。因此我市只能将有限警力用于重点单位与高危行业监管和推动消防工作社会化等方面。对于大量分布在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的基层单位难以兼顾,存在监管盲点和死角。
(四)消防部队灭火救援装备和战勤保障设施建设与繁重的灭火救援任务不相适应。由于一些地方政府财政困难,加之领导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全市消防装备和灭火救援保障设施建设显然与环三区域日渐繁重的灭火救援任务不相适应:一是装备建设不适应。高、精、尖的装备仍然缺乏,特别是用于扑救高层建筑火灾、石油化工火灾、地下工程火灾、异型建筑火灾和处置社会突发性灾害事故所需的特种车辆和抢险救援装备严重不足,多数县特种车辆基本空白,已成为消防部队提升扑救特、难、险火灾和抢险救援战斗力的“瓶颈”问题。二是战勤保障能力不适应。特别是处置特殊大型火灾和特种灾害事故所需的灭火药剂、装备维修、信息通讯、调度指挥、移动供气、远程供水、油料供应、社会联勤等方面的保障,往往无法及时跟上,影响了部队的灭火救援战斗力。三是执勤训练基础设施不适应。由于全市目前尚未建立一个功能完善的消防模拟训练基地,无法开展基地化、模拟化、实战化训练,目前全市消防部队处置危险化学品泄漏、交通事故、地震、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空难、爆炸、恐怖事件以及水旱、气象、地质等灾害的实战经验还十分欠缺,严重制约了消防官兵灭火和抢险救援素质能力的提升。
三、准确定位环三都澳区域发展消防战略,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推进环三区域安全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环三都澳区域发展大局下,必须把消防现实斗争与长远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既要着力解决影响火灾和应急救援的现实斗争需要,为环三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另一方面又要着眼于长远发展,标本兼治,努力找准制约消防工作发展的深层次原因,解决影响环三发展的带有根本性、长远性的基础问题。
(一)定位于“打得赢”,努力打造闽东消防铁军。新《消防法》规定,公安消防队依照国家规定承担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并明确了公安消防部队作为应急救援骨干力量的法定地位,赋予了消防部队新的职能使命。面对环三都澳区域日益加剧的火灾风险和日益增加的灭火救援难度,必须要通过打造消防铁军,进一步提升应对艰巨复杂消防现实斗争的能力。
1、新建1个消防指挥中心、2个特勤消防站和8个普通消防站。在消防站布局方面,应着眼
于环三区域发展战略布局,按照蕉城区、东侨开发区要壮龙头、做表率、求先行,福安要挑大梁、走前头、求先行,福鼎要当先锋、谋对接、求先行,霞浦要立潮头、争跨越、求先行,古田、屏南、周宁、寿宁、柘荣要强特色、重互动、求先行的要求,大力加强消防队站建设,使消防保卫力量形成与环三区域核心区、主体区、统筹区“三区”联动、整体推进的良好发展格局。
要尽快在中心城区完成指挥中心和特勤一中队的建设,改写闽东没有指挥中心和特勤消防力量的历史。根据宁德核电2012年3月开始发电的消防安全保卫需求,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尽快启动福鼎秦屿特勤消防站建设。同时,根据环三都澳区域发展开发起步、加快开发和全面发展三个阶段以及城市功能湾、产业功能湾和旅游功能湾“三湾”的安全保卫需要,在未来的3至6年内,在2015年前布局建设东侨一中队、福鼎沙垅二中队、福安赛岐三中队、蕉城三都二中队、漳湾中队、古田鹤塘二中队以及霞浦城区二中队、新湾坞中队(改造)等8个消防站的建设,并要督促中海油宁德工业区组建1支专职消防支队,切实保障宁德主城片区、溪南片区、漳湾片区和赛江片区“四片区”的消防安全和应急救援需要。在此基础上,要着手针对建立三都澳水域消防站进行可行性研究,根据港口建设的消防安全保卫需要,探索建立水上消防站,配备水陆灭火装备,保卫港口消防安全。
2、组建应急救援专业攻坚队。积极探索依托消防特勤中队和普通中队,建立全市“专业队”训练执勤的新模式,打造一支分工明确、技术过硬、装备配套、训练专业、定向作战的消防部队专业化力量体系。应急救援专业攻坚队主要担负与其任务相对应的火灾和其它事故的定向作战任务,是处置灾害事故的定向攻坚力量,根据环三都澳区域未来数年消防部队即将面对的应急救援难题,主要建设石油化工火灾事故应急救援、化学危险品泄露应急救援、高层建筑火灾应急救援、船舶火灾应急救援、地震及建筑物倒塌事故应急救援、交通事故应急救援、隧道事故应急救援、旅游景区(山岳)事故应急救援、自然灾害及水域事故应急救援和核生化事故应急救援等10支专业攻坚队,主要负责相应灾害事故急、难、险、重任务,发挥突击队的“尖刀”作用,形成保卫环三都澳区域发展的专业化攻坚力量。
3、组建灭火救援攻坚组。按照“选拔特殊人员、配备特殊装备、开展特殊训练、承担特殊任务、享受特殊待遇”的“五个特殊”要求,在每个中队组建1至2个灭火救援攻坚组,叫响“纵深作战100米,坚守阵地1小时”的战斗口号
。灭火救援攻坚组主要担负高层、地下、大空间、大跨度建筑火灾的强攻近战、火情侦察、灭火救人等攻坚作战任务,是首批派出力量,承担首战任务。灭火救援攻坚组实行队组结合模式,在专业攻坚队内建立专业攻坚组,在普通中队原有特勤班的基础上建立灭火救援攻坚组。通过攻坚组的建设,打造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英勇顽强的闽东消防铁军,形成保卫环三都澳区域发展的“拳头”力量。
4、建设1个消防模拟训练基地。基地培训是提高专业训练水平的有效途径。结合专业攻坚队和灭火救援攻坚组训练所需的扑救建筑火灾、石油化工火灾和其它主要灾害事故抢险救援模拟训练、实战训练设施,在福安湾坞建设一个占地约100亩的功能、设施完备的市消防训练基地,组织开展模拟化、实战化训练,努力缩短练与战的距离,提高训练质量,以满足攻坚人员、特勤官兵在高温、浓烟、黑暗等危险复杂环境下的灭火救援训练。
5、大力加强消防车辆器材装备建设。政府要把消防战勤保障工作纳入政府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快消防部队车辆器材装备建设步伐,根据不同灾害事故实现“模块化”装备储备,实行精确化管理。要按照“结构合理,功能多样,先进实用,防护优先”的原则,制定近期和中长期装备建设规划。增加大流量、高扬程消防车的比例,推广应用压缩空气泡沫等技术装备和新型的高效灭火剂,以及大流量、远射程的移动灭火和大功率的排烟器材等装备;逐年提高举高车和抢险救援、防化洗消、通信指挥等专勤消防车的比例,配备高空、水面、山地救援的专业装备和侦检、救生、破拆、堵漏、输转、洗消等抢险器材,确保消防部队“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
(二)定位于“保安全”,提升消防工作社会化水平。防控火灾责任主体的多元性决定了消防工作的社会属性,必须要综合运用教育引导、监督管理、奖惩激励等多种手段,充分调动社会各方责任主体落实消防安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科学的消防安全责任体系,催生社会化的消防工作新机制。
1、进一步健全消防工作责任机制。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公安部联合制定的《消防工作检查考核标准》,巩固完善“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群众积极参与”消防工作格局。一是健全领导机制。通过进一步完善各级政府消防工作会议和消防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推动各级、各部门明确消防工作职责,加大公共消防安全和业务经费投入,及时协调解决消防安全重大问题和重大火灾隐患,层层签订消防工作责任状,
形成完备的消防工作责任体系。二是健全考评机制。建立对区域消防工作发展水平、社会单位消防自主管理以及消防部门工作绩效的科学评价方法,将基础是否打得牢固、工作是否扎实到位、制度是否落实作为评价工作的重要依据,形成良好的导向,推动消防工作和队伍建设全面健康发展。三是健全督办机制。将年度消防责任目标落实、公共消防设施建设、重大火灾隐患整改、火灾隐患普查整治等工作纳入政府督办事项,定期督导和抽查,切实使消防工作成为政府和社会行为,推动消防工作向纵深发展。
2、进一步健全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机制。一是加快城乡消防规划编制。要根据把消防规划纳入环三都澳区域专项规划和各地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大局,全面对各地消防规划进行修正,并开展乡镇消防规划编制工作。二是推动消防规划实施。各级政府要制定公共消防设施建设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按照“政府负责,落实规划,不欠新账,快补旧账,健全设施,加强管理”的总体要求,加快推进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消防装备、消防水源、消防安全疏散通道、消防通信、公共消火栓等公共消防设施建设。适时提请政府组织开展公共消防基础设施达标工作,确保公共消防设施与城镇建设协调发展。三是还清旧账不欠新帐。对各地历史上因财政经费困难所欠下的公共消防设施旧账,必须加快推进消防队(站)等公共消防设施和灭火抢险救援装备建设,夯实防控火灾的物质基础。在城镇新建、扩建、改建以及各个新建开发区、工业区的规划建设中,公共消防设施建设要与其他市政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实施、协调发展。
3、大力加强新兴工业区消防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力度。如中海油海西宁德工业区,将规划建设大型石化工业基地、商业石油储备基地、成品油储备基地、造船基地和海洋石油配套装备制造业基地等大型项目,规划面积约228平方公里,开发面积将达100平方公里,将把三都澳建为国际一流水准的临海重化产业开发区。对海西宁德工业区的总体规划报请政府批准之前,要把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考虑周全、仔细。消防基础设施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产业基地规划建设进程中,要将包括消防安全布局、消防队站、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车通道、消防装备等内容的消防规划纳入城区总体规划,合理划分功能分区、布置城区基础生活设施,避免因技术规范不清而重复投资,浪费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以消防队站为例,在未来的数年内,海西宁德工业区除了逐步建设数个普通消防站外,还应筹划至少建设1个
特勤消防站,以满足石化、石油、制造等火灾和应急救援作战需要。
(三)定位于“保增长”,强化公共消防服务。
环三都澳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溪南片区、漳湾片区以及赛江片区正依托深水岸线着重发展临港产业,随着环三战略的集聚效应,在宁德市广大干群的持续运作之下,环三开发引领着海西东北翼的发展进入了“蓄势而发、提速发展、快步追赶、力求先行”的新阶段,特别是海西能源基地的推进和溪南半岛中海油海西宁德工业区项目的启动,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的几年内,将有更多项目向环三汇聚,环三将掀起一轮建设高潮。由此,公安消防部门应结合自身实际审时度势,以高度的政治感、责任感、使命感,积极配合市委市政府,举全警之力打造环三消防监督精品工程,为环三开发战略提供规划、督导等优质消防服务,充分发挥公安消防部门在服务经济和社会建设中的职能作用。
1、全力服务产业功能湾的建设。对于临海产业基地引进的投资项目,在保证消防安全的前提下,从简化程序、缩减合并环节、压缩时限入手,提高办事效率,实行项目随报即审、特事特办,尽量简化行政许可的前置条件。同时,可由政府牵头,定期和不定期召开临海产业基地消防服务会议,并组成产业基地技术服务小组,为产业基地的消防规划编制工作、消防站建设、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等工作提供技术服务,避免造成新区建设过程出现消防规划不落实、平面布局不合理、城市公共消防设施欠帐等问题。特别是临海产业基地因项目巨大,往往可能存在“边设计、边修改、边办手续、边施工”的“四边”工程。对此,消防部门无法采取常规的一次审核的方式,为避免因项目审核不及时而遗留下先天性火灾隐患,在不降低国家规范标准的同时,应坚持“项目设计到哪,审核就到哪”,做到了分步审核,跟踪指导,并要建立工作会商机制,全力搞好服务。
2、大力加强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一是全面推行“三分三定”消防监督管理模式(分重点、分行业、分区域,定人、定岗、定量)。将全市区域、行业、重点单位与消防监督员一一对应,分级分类监管,支队、大队和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员按照“三定”要求,履行消防工作“联络员”、“指导员”、“监督员”的岗位职责。二是完善社会消防技术服务机制。依法推行消防中介检测行业服务管理,依托消防协会成消防行业自律组织,推行消防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推进消防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进火灾公众责任保险工作,积极引导公众聚集场所和生产、储存、运输、销售易燃易爆危险品的企
业参加火灾公众责任保险,有效控制和转移火灾风险。三是抓好执法制度落实。健全和完善各项消防执法工作制度和管理措施、公安派出所消防工作制度和消防执法监督工作,规范执法程序,严格依法行政,切实从制度上杜绝消防执法不作为、乱作为。
3、强力推进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创新宣传机制,整合各类资源,加大投入力度,在东侨、屏南建设2个分片区的消防教育培训基地,提升闽东消防宣传工作层次。深入推进消防宣传“五进”活动,进一步完善社区、农村、学校、社会单位的消防志愿者网络体系,拓展消防宣传阵地,整合宣传资源,完善消防教育馆、消防站等宣传功能,巩固师范附小等宣传品牌,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提升消防工作软实力。建立完善社会消防安全培训制度,以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和专(兼)职消防人员、消防控制室人员、特殊工种岗位人员为重点,开展全员消防安全培训。推行消防职业技能鉴定,落实消防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提升全民消防安全素质。
(四)定位于“保民生”,统筹城乡公共消防发展。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和难点在农民。
农村消防安全事关环三区域广大农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维护和保障农村安定和谐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是构建平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环三都澳区域发展中,特别是在引导有条件的建制镇发展成为中心镇,促进农村人口与产业向中心镇集聚的过程中,必须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统筹城乡消防工作,推进城乡消防一体化格局和城乡公共消防服务供给的均等化。
1、构建农村公共消防产品多元化供给体制。把公共消防产品供给逐步由城市向农村倾斜,增加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继续加大国民收入再分配向农村的倾斜力度。推动农村消防工作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改造等项目实现资金捆绑,对政府资金难以及时到位或者不充分的,可以采用“公办民助”、“民办公助”等方式,采取政府补助一点,企业投资一点,民众集资一点的方式,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实现农村公共消防产品的有效供给。
2、构建多种形式消防力量体系。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立足实际,落实保障,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坚持“重点扶持、统筹发展”的工作思路,尤其要充分发挥宁德市寿宁县南阳镇新农村消防工作经验,进一步加强典型带动效应;不断健全基层农村消防组织机构,构筑以综治办和派出所为依托、村委会为载体、治安巡逻队伍为纽带、综治协管员为骨干、家庭为单元的农村消防安全管理网络。
3、
完善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消防设施建设与经济和城镇建设同步发展”的观念,推动农村消防发展和农村全面治理有机统筹、双管齐下,将村民住宅及乡镇企业的消防安全布局、消防通道、消防水源建设纳入乡镇总体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合理编制消防发展规划,推动各级政府提供必要的物力财力保障,实现农村消防工作与村镇规划建设同步实施,协调发展,实现有消防组织、有规章制度、有消防规划、有消防队伍、有消防设施、有消防水源、有宣传氛围、有考评奖惩的“八有”目标。
4、健全城乡火灾救济保障机制。作为公共消防服务的一个重要环节,应积极探索建立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的火灾救济保障机制,使受灾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要完善市场救济保障机制,在推行公众场所、各类企业火灾责任保险的基础上,将火灾保险向小经营场所、城乡居民家庭延伸,扩大保险覆盖面,发挥保险平时防灾和灾后社会救助功能,减轻政府灾后救济压力。其次是探索建立火灾民事赔偿救济机制。同时,要充分发挥民政部门的救济功能,建立民政部门火灾救济机制尤其是对弱势群体的救济机制,在第一时间为受灾群众提供必需的日常生活保障,帮助其尽快恢复生活、生产秩序。
(五)定位于“促和谐”,着力构建和谐警民关系。警民关系始终是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的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是基层基础工作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环节,也是公安部党委提出“三项建设”中的一项非常重要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消防工作必须坚持的理念和导向。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消防部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举措和实际行动,我们要在建设和谐警民关系上下功夫,在队伍建设上做文章,以主导推出主流,以主动促进被动,引导全体消防官兵缔造和谐的警民关系。
1、加强班子和队伍建设。把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大力开展党委班子达标创建活动,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推动警地联动开展八闽特色文化教育,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忠诚可靠、服务人民、竭诚奉献”的“三句话”总要求,大力培育“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忠诚可靠、赴汤蹈火、服务人民”的新时期公安消防精神,切实把“一线指挥部”、“一线战斗堡垒”和“一线带兵人”建好建强。
2、确保部队高度稳定。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抓好部队经常性管理和经常性思想工作,狠抓
官兵的基本行为、内务设置和警营秩序,建立正规的执勤、训练、工作、生活秩序,建立健全安全预案,完善分析预测、风险评估等机制,完善作战安全管理制度,避免官兵伤亡,确保部队正规、安全、稳定。
3、落实从优待警政策。坚持既要爱民也要爱警,严格落实休假和定期体检制度,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工作,认真做好因公牺牲负伤官兵的抚恤优待工作,进一步减轻基层负担,从政治上、生活上、工作上、待遇上解决涉及官兵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
4、开展双拥共建活动。突出抓好行风政风评议工作、“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和争创“人民满意消防队”、“青年文明号”活动,不断增强广大官兵“做群众工作”、“让人民满意”的能力和水平,努力构建团结和谐、风正气顺、鱼水情深的警政警民关系。要以密切警民关系、服务和保障民生为切入点,成立消防宣传和技术服务队,走访重点单位、乡镇农村、人员临时聚集场所以及弱势群体家庭,宣传消防安全知识,开展消防安全培训,提供消防技术服务,指导整改火灾隐患,帮助解决难题。落实群众来信来访查办、督办、结案、复查及反馈制度,疏通信访渠道,切实化解矛盾,维护群众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