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的比较研究
金融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金融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金融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金融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一、商业银行与其它金融机构系列1、关于小额贷款银行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2、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存在问题及对策3、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研究4、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作用分析5、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6、第三方支付体系研究7、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分析及实证研究8、我国家庭理财方案的设计9、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作用10、我国商业银行房贷风险与防范11、商业银行业务合同研究12、我国商业银行高端客户理财业务发展状况研究13、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研究14、浅谈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15、试论述中小企业融资的困境解决16、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17、我国银行信用卡系统风险防范18、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19、关于财务公司的金融职能探析20、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的潜在风险21、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研究22、我国中小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方法探讨23、商业银行国外投资研究24、租赁业在我国的现状分析25、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研究26、外资银行在华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分析27、商业银行的QDII发展28、商业银行流动性分析29、我国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问题30、商业银行财务分析对银行发展的作用31、商业银行资产种类创新发展32、商业银行综合柜员制操作风险与防范33、浅析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启示34、从次贷危机谈银行的资产证券化发展35、我国典当业的融资功能研究36、浅析巴塞尔信用评级方法对风险管理的作用37、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风险控制38、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研究39、关于汽车金融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40、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评级的作用41、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状况研究二、金融市场系列1、未来美国股市趋势分析及对中国市场的影响2、对中国股市的"势头效应"和"反转效应"的实证研究3、对中国股市的成长性与投资机会研究4、金融衍生品定价问题研究5、试探机构投资者对股市价格的影响问题6、外汇交易策略探讨7、论开通国际板对A股市场的影响8、我国投资银行的业务存在的问题研究9、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原则依据研究10、对股市同步现象的实证研究11、股市日期效应的实证研究12、外汇交易技术分析13、经济长期发展背景下的中国资本市场投资机会分析14、黄金交易市场县长分析与展望15、股指期货套利交易问题研究16、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理论研究17、中国从成熟资本市场的经验借鉴18、我国股份制企业董事会成员结构与决议研究19、金融期货在我国开展的功能性研究20、股票价格波动问题研究21、华尔街百年兴衰历程对中国发展金融市场的启迪22、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的比较分析23、试论股市中的羊群行为24、试论我国票据市场的现状及发展25、浅析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因素26、债券信用评级问题研究27、股权溢价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实证分析28、上市公司市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29、债券投资策略研究30、浅析IPO定价的合理性31、股票定价与价值投资研究32、股指期货交易开市场站的必要条件研究33、中国金融市场监管现状与问题分析34、试论述我国债券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35、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研究36、认股权证定价的实证研究37、试论中国股市的"股权溢价"现象38、对中国股市中的信息与波动率的实证研究39、我国创业板推出的意义和面临的问题研究40、对中国封闭基金之谜的研究41、市场繁荣与理性投资-全球主要股票市场投资经验借鉴42、中国股票市场的"IPO异常"现象探析43、对中国公司购并行为及其效果的研究44、外汇市场做市商制度研究三、货币理论、政策、与监管系列1、新自由主义的货币理论褒贬分析2、中国货币政策取向与宏观经济态势分析3、我国监管部门的监管方式改革研究4、货币政策对经济调控的效应分析5、中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研究6、金融资产价格影响因素分析7、金融危机发生金融监管的责任分析8、金融机构的信用创造研究及实证分析9、浅析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启示10、金融监管的发展趋势研究11、金融危机管理中的财政政策研究12、金融创新理论在我国的应用研究13、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效应与创新14、货币政策对金融市场的调控作用及影响15、在新形势下,货币理论与政策创新研究16、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调控的效应分析17、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关系18、金融深化论在当代的适应性研究四、国际金融系列1、企业海外间接投资与股票、债券、基金研究2、企业海外投资技术研究3、外汇管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4、国际收支分析效应研究5、新形势下我国外汇管理改革研究6、我国国际储备的现状及成因分析7、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特点分析8、公司海外投资的风险研究9、错误与遗漏数据及不明资金逾出研究10、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深层次根源探析11、人民币国际化利弊分析12、我国汇率衍生品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13、人民币升值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其对策14、浅谈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政策建议15、国际结算中的风险研究与防范16、关于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及监管问题的探讨17、我国扩大对外投资的现状及趋势研究18、外汇洗钱的方式与渠道研究19、美元、欧元、邓国际货币汇率波动其实分析20、关于我国国际储备管理的探讨分析21、国际结算中的收汇考核案例分析22、个人海外投资研究23、关于我国资本账户开放的相关问题探讨24、外汇交易防险工具研究25、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进程分析26、国际结算在国内银行国际化服务中的作用27、试论述我国如何应对国际热钱的流动28、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研究29、人民币持续升值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30、国际金融危机的防范与治理五、银行方向1、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问题研究2、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问题及对策3、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问题及对策4、我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改革及发展定位5、中小商业银行贷款定价问题探讨6、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的风险及对策7、从美国的次级住房贷款危机看中国银行业的住房贷款业务风险8、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继续改革问题探讨9、我国民间金融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10、中外银行信贷管理的比较与启示11、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与监管对策12、我国银行监管与国际接轨问题研究13、中国期货市场的创新与发展问题14、关于构建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思考15、国外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及启示16、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17、构建农村信用社风险控制体系的研究18、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19、发展农村消费信贷问题研究20、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存在问题及对策21、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改革问题研究22、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中的问题研究23、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现状及发展对策24、浅议建立适合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25、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的形成及防范对策26、论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拓展与创新27、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面临的风险及防范对策28、我国中央银行与政府之间关系的研究29、浅析加强中央银行独立性地位30、电子货币发展与中央银行面临的风险分析31、中国信用卡市场的规模与结构32、对中国当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传导效率的思考33、浅析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34、略论我国商业银行现阶段汇率风险与防范35、货币市场发展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功效分析36、政府在房地产业管理中的定位思考37、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与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趋势38、我国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化的实施思路39、我国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化的实施时机40、"从紧"货币政策下住房抵押贷款政策的新思考41、新时期商业银行业务管理的特点与对策42、创建我国新时期"和谐金融"环境研究43、"从紧"货币政策下商业银行的经营调整对策44、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房地产价格的影响45、"私募资本"市场的金融监管问题研究46、"从紧"货币政策下的金融监管研究47、央行加息对银行业务的影响分析48、央行加息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分析49、房贷新政对住房市场的影响效果评价50、探析当前紧缩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发展的影响51、探析当前紧缩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业发展的影响52、解析房地产业融资困境53、当前房价波动原因及趋势分析54、近年"房地产热"的成因、表现及其影响分析55、论住房信贷与金融风险56、论我省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57、河北省资本形成机制研究58、河北省银行业发展研究59、河北省消费信贷发展研究60、商业银行如何发展个人理财业务61、我国商业银行的综合经营研究62、银行卡市场环境建设研究63、河北省证券业发展研究64、河北省信托业发展研究65、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未来发展前景研究66、河北省在京津冀金融合作中的地位研究67、河北省风险投资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68、论绿色金融评介体系的建立69、金融需求的分析与金融战略的制定70、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探讨71、混业经营条件下银行产品的设计72、论银行资产业务的优化组合73、论混业经营条件下商业银行风险的控制74、论以风险控制为主的银行信贷组织机构的建立75、论以客户为核心的银行服务流程的建立76、论以客户为核心的银行服务机构的建立77、论环保与金融联动机制的建立78、论环保与金融联控机制的建立六、金融保险方向1. 河北农村住院医疗保险的实践及影响因素研究2. 河北农村保险制度改革难点与对策调查研究3. 高校大学生医疗保险现状研究及对策分析4. 保险公司的品牌战略研究5. 大学生失业保险项目开发的可行性研究6. 被保险人道德风险的防范方法研究7. 中国存款保险制度研究8. 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9. 浅谈保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10. 人寿保险保费分析方法研究11. 保险产品创新研究12. 保险组合产品及其规制问题探讨13. 保险资产管理的'监管模式探讨14. 保险营销创新与监管研究15. 保险业集团化经营模式探讨16. 保险公司经营绩效指标体系研究17. 影响保险市场运行效率的主要因素及政策建议18. 保险公司治理结构创新研究19. 存款保险制度若干问题的思考20. 我国责任保险发展研究21. 我国保险公司经营效率分析22. 我国保险公司经营安全的外部保障体系研究23. 寿险代理人素质管理研究24. 我国保险营销制度变迁研究25. 我国保险市场营销的现状及策略选择26. 中国保险市场形态分析27. 中国商业保险规范性发展研究28. 我国少儿医疗保险制度研究29. 中国农业保险立法问题研究30. 关于我国银行保险发展趋缓的分析31. 中国保险业诚信问题研究32. 中国居民保险需求问题研究33. 提高农业保险覆盖率问题研究34. 保险业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35. 河北省人身保险需求现状调研36. 河北省财产保险需求现状调研37. 河北省保险专业本科生就业现状调研38. 银行保险股权投资相关问题探讨39. 房贷险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40. 代位追偿原则的法律思考41. 交强险"无责赔付"的是非研究42. 气候变化对保险业的影响43. 保险公估发展的路径选择44. 紧缩政策对保险业发展的影响45. 巨灾风险证券化问题研究46. 绿色保险问题七、国际金融方向1. 信用担保机构与银行合作机制研究2. 金融业全方位开放后民营银行市场准入问题研究3. 论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难点及对策4. 我国中小企业贷款的体制障碍及对策研究5.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证券化模式分析6. 我国个人理财市场拓展的难点及对策研究7.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制上市效应的实证分析8.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负效应及对策研究9. 人民币汇率与我国国际收支状况分析10. 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进展情况及推进对策研究11. 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建设与发展问题研究12. 金融风险与防范问题的研究13. 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14. 央行加息对房地产业的影响分析15. 西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及启示16.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利弊分析17. 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时机分析18. 规范民间金融政策研究19. 民间金融的风险分析20.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实证研究21. 论信息不对称与我国保险公司经营22. 有效市场理论在中国股票市场的实证分析;八、往届金融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题目:1、浅析金融租赁与中小企业融资2、浅析佛山地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服务营销体系的建立和完善3、商业银行新不良资产的成因和化解对策4、浅谈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升与金融支持5、企业战略联盟-解决佛山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一种新思路6、政府在风险投资中的作用7、浅析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8、建立我国信托投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探讨9、佛山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风险及对策10、大陆,香港保险资产配置比较分析11、外国银行并购给中国银行业带来的思考12、浅谈金融业混业经营13、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4、大佛山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分析与对策15、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分析16、论珠三角产业结构调整与金融支持17、对国有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思考18、论中国工商银行网上银行的竞争力19、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投放中的问题及对策20、中国股票市场发展的突出问题及其解决思路21、我国股票市场羊群行为成因及其抑制22、国际"热线"对我国的冲击及其防范措施23、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成因及其治理对策24、非市场因素影响下的行为选择--从佛大热水交费制度看合作与竞争的选择25、论大力发展佛山个人理财业务26、论融资方式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27、佛山市银行营销策略的优化研究28、试谈资本形成机制与金融创新29、商业银行的营销策略研究30、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现状与主要问题探析31、佛山保险市场研究32、佛山物流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33、发展信用担保,解决佛山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34、推进广东金融发展、加强粤港金融合作与创新35、中国券商竞争力分析36、个人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与控制37、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与发展策略38、试论我国的金融业综合经营及其制度选择39、国有商业银行品牌营销策略研究40、论我国网络银行的现状及竞争策略41、广东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及方案建议42、深化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体制43、珠三角中小企业融资对策研究44、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佛山地区的实证分析45、银行不良资产居高不下的成因和对策46、中国外汇储备持续增长的影响与对策47、开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前景分析48、宏观调控下广东房地产业的多元化融资分析-以佛山为例的实证分析49、农村金融行为与农村金融创新研究50、论佛山民营经济的金融支持51、我国金融业综合经营的模式选择与风险52、城市商业银行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53、佛山房地产融资专业化问题研究54、广东省担保行业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55、中美保险业资产配置比较研究56、中国股票市场发展现状与主要问题分析57、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相关问题及路径选择58、关于金融征信体系的问题探讨59、我国股票指数期货若干问题研究60、当代商业银行业务创新探析61、关于促进我国消费信贷发展的思考62、论多元化融资对我国电信业实现国际化经营的推动作用63、我国商业银行品牌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64、论农村金融发展中农信社的改革之路65、金融机构风险的评估与防范对策66、电子商务时代下我国网络银行的战略研究67、浅谈我国政府在农业保险发展中的地位68、中国开放式基金的发展状况及思路初探69、浅谈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其解决方案70、我国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分析研究71、对证券投资中羊群效应的浅析72、关于我国投资银行发展问题的战略研究73、佛山银行业面对金融全球化竞争的思考74、我国个人金融理财业务分析75、人民币汇率机制分析76、中小企业融资中的银企关系探讨77、我国洗钱防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78、我国区域金融中心城市发展潜力比较研究79、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研究80、对发展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思考81、央行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效应分析82、如何建立健全银行内部控制制度83、创新佛山城市建设融资渠道的设想84、现阶段国际汇率形势与我国外汇风险防范85、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86、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及创新之路87、人民币国际化的成本效益分析与路径选择88、中英保险资金配置比较研究89、论佛山地区家族企业的社会化转型90、顺德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现状与对策研究91、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配套措施研究92、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思考93、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94、人民币升值的经济分析及缓解升值压力的政策建议95、如何完善人民币汇率制度96、论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处置方式97、中外银行信贷管理的差异与启示98、全球离岸金融市场与我国的离岸银行业务发展99、浅论中国利用外资的成就、问题和对策100、论国际投机资本及其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浅谈我国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102、我国网上银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03、试论中国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发展104、佛山市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报告105、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方式的探讨-基于南海区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方式的实证106、我国担保公司的博弈困境及对策研究107、我国资本市场深化的背景与途径分析108、论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与有效管理109、论中国商业银行如何应对银行并购浪潮110、论信用体系的健全与金融经济的稳定111、广东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112、我国保险投资证券化发展的分析及建议113、佛山市中小企业融资研究114、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115、我国社会信用建设问题研究116、我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117、试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进一步深化改革118、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分析119、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探讨120、论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及其发展模式121、从信息不对称看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122、试述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和对策123、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境外上市研究124、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与对策思考125、论我国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及管理126、浅谈新时代电子商务的税收问题127、提高商业银行经营效益的思考128、浅谈利率市场化及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129、国外证券投资者赔偿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130、商业银行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131、网络化与我国商业银行发展132、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与完善133、广东省民营经济金融支持体系研究134、我国房地产证券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135、中国反洗钱的现状与对策136、论加快我国体育保险产业的发展步伐137、金融调控的实施对房地产的作用及企业的对策138、广东省金融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139、民营企业融资问题探讨140、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与对策研究141、我国个人消费信贷风险分析与解决建议142、美元走势与我国储备资产的管理143、中国证券市场现状及对策研究144、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分析及对策145、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146、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147、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理性及对策148、外汇储备高速增长的问题和对策149、试论我国的金融业混业经营及其制度创新150、保险产品创新问题研究151、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结构研究152、广东担保业的现状与前景分析153、谈网络金融现状及其发展战略154、推进粤港金融一体化问题研究155、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探析156、加强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思考157、佛山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及发展建议158、我国汽车金融服务业的制约因素及促进措施第 1 页共 1 页。
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的比较分析
211公开上市 ( iil ulcOfrn , .. I ta bi feig简称“P” n P IO) 是指 风险投资者通过风险企业股份公开上市, 将拥有 的 私人权益转换 成为 公共股权 , 在获得市场认可后, 手以实 转
现资本增值 。
风险投资退 出, 是指风 险企业发展 到一定阶段以后, 风
1 风险投资简介及其退 出渠道的重要性 风 险投资 ( e tr a i a ) V n u eC pt 1,又称创业投资、风险资 本, 是一种由专门的投资公司或专业投资人员在 自担风险的
前提下, 通过科学 的评估和严格筛选, 把资金投 向有潜在发 展前景的新创或市值被低估 的公司、 目、 项 产品, 并以其长 期积累的经验 、 知识信息往来辅助企业经营 以获取资本增值
铰 分 析
摘
要: 险投资退出渠道的选择是风险投资运作过程 的最后接力棒 。是风 险资本价值能 否增值和 良性循环的重要保证 , 风
灵活、有效 的退 出机制将使得风 险投资长足 的发展 。在此对风 险投 资的几种退出方 式进行 比较和分析。并在对我 国风险投资
退 出渠 道 的现 状 进 行 分 析 的基 础 上 提 出几 点建 议 。
关键词: 险投资:退出: 风 渠道:IO P;兼并与收购
中图分类号 :F 3 .9 8 05
文献标 识码 :A
文 章编 号:1 7 - 7 2 (0 78 0 5 0 1 4 9 一 2 0 )— 1 — 3 6 0 2 1风险投资常见的几 种退 出渠道 . 风险投资常见的几 种退 出方式有 :IO P 、出售 、回购和 兼并收购 以及破产清算 。
2 12股份 回购 ..
投资。而退 出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正是风险投资资本变现的渠道,是风险资
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的研究
和 国 人 的重 视 , 国 的 风 险 投 资 业 才 真 正 启 动 。 中 风 险投 资 是 职业 金 融 家 将 资本 投 入 到 新 兴 的 、
迅 速 发 展 的 、 巨大 潜 力 的企 业 中 , 过 参 与 管理 , 有 通
种 程 度 上 解 决 了 我 国 二 板 市 场 缺 位 的 问 题 , 目前 但
将 影 响 到 股 价 的 走 势 , 险 投 资 的 高 额 增 值 因 而 受 风 到影 响 ; 我 国的股 市 易 受 政策 影 响 , 动 较大 , ④ 波 无 疑 也 给 风 险 资 本 的 退 出 增 加 了风 险 系 数 。
2 0 0 4年 5月 , 圳 中 小 企 业 板 的 推 出 虽 然 在 某 深
风 险 适应 并不
模 、 绩 、 业 等 方 面 都 有 严 格 的 规 定 , 般 风 险 资 业 行 一 本 投 资 的 中  ̄ i 新 技 术 企 业 很 难 达 到 上 市 规 定 的 要 lN ,
求 ; 主 板 市 场 上 的 法 人 股 、 有 股 不 能 流 通 , 险 ② 国 风
称 , 国 二 级 市 场 的 投 资 者 对 高 科 技 前 景 的 判 断 能 我 力 有 限 , 险 资 本 投 向 的企 业 未 必 能 得 到 认 同 , 起 步 于 2 0世 纪 8 O年 代 中 期 , 由 于 政 策 、 度 的 原 因 , 展 较 为 缓 慢 。1 9 制 发 9 8年 政 协 会 议 上 的 “ 号 提 案 ” 后 , 险 投 资 才 真 正 引 起 政 府 一 之 风
的 中小 企业 板 市 场 离真 正 的创 业 板 还 有很 大差 距 , 它 的 门 槛 并 没 有 多 少 降 低 , 了 上 市 的 股 本 总 额 要 除 求 较 低 以外 , 部 分 还 是 沿 袭 了 主 板 的 游 戏 规 则 , 大 在
浅谈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问题
困扰中国风 险投资最大的 问题 是退 出 渠道的不健全 。对我 国风险投资退 出渠道 的种种 障碍进行分析 ,找出问题 ,分析 问 题 ,将会对解决 风险投资退出这一瓶颈有 上把风险投资收 回且增值是相 当困难 的。 5 破产清算机制的缺陷 所帮助。 目前 ,我 国关于企业破产 清算 方面 的 1 P 难以在 主板 市场 实现 、I 0 主板市场难 以为 I O方式退 出提供通 手续复杂 ,过程缓慢 ,而且由于传 统观念 P 畅的退 出渠道 ,主要表现在主板市场的门 的原因 ,我 国风险投资一般 不能及 时采取 槛相对 太高 。对于那些 刚刚步入扩张阶段 这种方式来减少 损失。在对我国风险投 资 或稳定成熟阶段 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来说 的预期退 出方式上 ,没有 一个 风险投资者
浅 谈我 国风 险投 资 退 出机 制
赵 爽 湘潭双 鹤医药有 限责任公 司 4 O 2 0 1 7
选择破产清算退出方式。这一方面说 明我 国的风险投资者缺乏对风险投资的真正认 识 ,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的风险投资采用 破产清算的方式几乎是 不可能 的。但在很 多情况下 ,又必须 断然采取清算退出。因 为风险投资风险很 大,不及时退出 ,只能 导致更大损失 ,这不仅对单项投资造成损 失 ,而且影响风险投资市场 可利用 的资金 量及风险资本 的融通 。
【 文章摘要】
本 文主 要 研 究我 国风 险投 资退 出机
制 中存在的问题 , 并提 出如何根据我 国国
情建立有效的风险投资退 出渠道。 【 关键词】
风 险 投 资 ;退 出机制 ;现 状 及 问题
一
存在着难 以逾越的障碍 。在现有制度框架 内,主板市场上 的法人股 、国有股不能流 通和交 易 ,这与风 险投 资通过股权转让 , 退 出投 资以实现 回报 的投 资方式相矛盾 。 在主要服务于 国企改制 以及扩大融资渠道 的倾斜性政策 背景 下,现存和即将涌现的 以非国有企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很难进 入 主板市场。
中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
时 退 出 。 因此风 险 投资 的退 出渠 道是 否 畅通是 资 本 能否 积 极 进 入风 险 投资 领域 的决 定性 因素 。 9 5年 18 9月 国 务 院 正 式 批 准 成 立 “ 国新 技 术 创 业 投 资 公 中
司” 以来 , 险投 资在 中国 已有 2 风 o多 年的 发展 历史 , 所 建立 的 风 险投 资 公 司 要 么投 资 有 去 元 回 , 么就 要 是 投 资 转 向 , 以说 还 没 有 一 家 风 险投 资 公 司具 备 可
风 险投 资又 称 为 创业 投 资 , 集 金 融 、 新 、 是 创 科 技 、 理 与 市场 于 一 体 的 资 金运 作 模 式 , 2 纪 管 是 o世
金 融 领 域 最 为 成 功 的 创 新 成 就 之 一 。美 国 学 者
真 正 的 风 险投 资 运 作 机 制[ , 成 这 种 情 况 的 根 本 1造 ] 原 因在 于 中国缺 乏 风 险投 资的退 出机 制 。 ( 风 险投 资 难于 通 过资本 市 场变 现 一) 中 国证 券 市场 虽然 已有 了很 大 的 发 展 , 是 由 但
一
内的风 险投 资难 以通过 资本 市场 得 以变 现 。
( 产 权 交易市 场 不发 达 二) 风 险 投 资 的 出售 、 外 交 易 等 退 出方 式 是 在 产 场
权 交 易 市场 中得 以完 成 的 , 以明 晰 的 产 权 关 系 为 需 前提。 而多年 来 受计 划经 济 的影 响 , J L 国的 产权 交 易 } 市 场不 发达 , 产权 交 易成 本 过高 , 同时在 产 权交 易 形
自由转换 产 权 , 就 阻碍 了中 国风 险投 资 的发 展 。 这
( ) 乏健 全 的法律 保 护机 制 - 缺
我国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问题研究
程度不高, 风险投资发展时间较短 , 国风 险投 资退出机制仍然存 我 在着较多问题 : 乏退 出所需的合理 的市场制度安排。主板市场 ①缺 门槛过高 , 以形成 为风 险资本主要的退 出渠道。由于 目前我国风 难 险投资公司普遍规模较小 , 考虑到短期 资金 回报 的压力和分散化持 有降低风险的要 求, 不太可能将绝大多数的资金都投入一个风险企 业, 一般风险企业将很难仅靠风险投资达到主板上市的要求。②缺 乏完善的法规与政策体 系。主板市场难以为风险投资提供畅通的公 开上市 渠道。主要表现在: 主板市场 门槛相对 太高 ,股 票发行与交 < 易管理暂行条例 > 公司法> 与< 关于上市公司必须达到 的上市标准 , 对于那些刚刚步入扩张阶段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来说, 存在难以逾
越的规模障碍。 ⑨缺乏有效的中介组织。为风险投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务的中介机
才可实现资金退 出的限制, 而且上市成本一般较高。② 契约式转让 :
出售或回购 。一般来说契约方式退 出有两种形式: 股份出售或回购 。 股份出售是指另 一家风 险投资公司或非风 险投资公司, 按协商 日价 勺 格收购 或兼并风险投 资企业或风险资本家所持有 的股份 的一种退 出渠道 , 也称收购。 股份出售 分两种: 一般购并和第二期购并。 第二期 购并是指由另一 家风险投资公司收购, 接受第二期投资。股份 回购 是指风 险企业或风险企业家本人出资购 买风险投资家手 中的股份。 ⑧ 强迫式转让: 破产清算。 众所周知 , 风险投 资并不总能成功。 当风 险 企业因不能清偿 到期债务被依法宣告破产 时,按照有关法律规定 , 组织股东、 关专业人 员和单位成立清算组 , 有 对风 险企业进行破产 清算。这种方式退出投资者会承担很大程度 的损失 , 是投资失败 的 必然结果 ; 对于风 险资本家来说 , 一旦确认风险企业失去 了发展 的 可能或者成长太慢 ,不能给予预期的高额 回报 ,就要果 断地撤出 , 将能收回的资金用于下一个投资循环 。 20 0 7年度 , 我国共 有 1 7个投资项 目实现退出 , 出总金额 为 9 退 9 . 4亿元。 98 其中 ,1 7个项 目的退 出金额达到 9 . 7亿元, 4 92 平均
风险投资方面的研究综述
风险投资方面的研究综述【摘要】本文从风险投资的运行过程、风险投资退出渠道、影响因素及新兴国家地区风险投资等方面进行综述。
并弥补了实证方面研究。
【关键词】风险投资投资回报影响因素纵观国内外风险投资研究的前沿文献,梳理出如下观点:1.国外在风险投资方面的研究风险投资系统环境对风险投资的影响研究:wonglimpiyar (2007)[1]讨论了美国联邦政府法律和证券交易委员会对风险资本市场的规制。
cumming(2010)[2]发现好的法律意味着快速交易筛选、更大的联合投资概率、有利于投资者向风险企业派出代表。
风险投资对经济的作用研究:风险投资系统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促进创新经济的发展方面。
wonglimpiyarat (2007)[3]描述和分析了泰国中小企业发展银行的风险投资管理。
coehrane(2004) [4] 研究以ipo和收购方式退出的投资项目回报,发现风险投资回报波动性很大,早期波动性大于晚期。
风险投资过程研究:ramón(2007) [5]风险投资公司可以利用本研究的信息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决策过程。
giot(2007)的研究竞争风险模型来对退出时间建模,它允许对退出时间和退出类型联合分析。
新兴国家和地区风险投资研究:naqi (2007)[6]发现亚洲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差异很小mohanan(2007)[7]认为印度风险投资达到了一个起飞阶段,各种形式的风险资本变得更加容易获得。
ahlstrom(2007)[8]回顾了中国的风险投资文献,研究了中国风险投资产业的发展历程和未来的前景。
jingu(2009)[9]研究了深圳创业板的演化。
初始投资规模方面的影响:valentin (2008)中等规模的药物开发公司诞生的更快、更集中,同时能够更早、更快的产生专利和项目。
但masson(2002)的研究认为初始投资规模对投资回报的作用不明显。
创业风险投资发展方面的分析:fritsch (2008)认为创业风险投资这种区域分布不平衡性可以用信息不对称理论来解说。
投资退出机制
投资退出机制所谓投资退出机制,是指风险投资机构在所投资的风险企业发展相对成熟或不能继续健康发展的情况下,将所投入的资本由股权形态转化为资本形态,以实现资本增值或避免和降低财产损失的机制及相关配套制度安排。
风险投资的本质是资本运作,退出是实现收益的阶段,同时也是全身而退进行资本再循环的前提。
它主要有四种方式,包括股份上市、股份转让、股份回购和公司清理。
目录投资退出机制的意义和作用投资退出机制的方式我国投资退出机制的不足投资退出机制的意义和作用投资退出机制的方式我国投资退出机制的不足展开编辑本段投资退出机制的意义和作用[1]风险投资的本性是追求高回报的,这种回报不可能像传统投资一样主要从投资项目利润中得到,而是依赖于在这种“投入—回收—再投入”的不断循环中实现的自身价值增值。
所以,风险投资赖以生存的根本在于资本的高度周期流动,流动性的存在构筑了资本退出的有效渠道,使资本在不断循环中实现增值,吸引社会资本加入风险投资行列。
投资家只有明晰的看到资本运动的出口,才会积极的将资金投入风险企业。
因此,一个顺畅的退出机制也是扩大风险投资来源的关键,这就从源头上保证了资本循环的良性运作。
可以说,退出机制是风险资本循环流动的中心环节。
风险投资与一般投资相比风险极高,其产生与发展的基本动力在于追求高额回报,而且由于风险投资企业本身所固有的高风险,使风险投资项目和非风险投资项目相比更容易胎死腹中。
一旦风险投资项目失败,不仅获得资本增值的愿望成为泡影,能否收回本金也将成为很大的问题。
风险投资家最不愿看到的就是资金沉淀于项目之中,无法自拔。
因此,投资成功的企业需要退出,投资失败的企业更要有通畅的渠道及时退出,如利用公开上市或将股权转让给其他企业、规范的破产清算等,以尽可能将损失减少至最低水平。
风险投资是一种循环性投资,其赖以生存的根本在于与高风险相对应的高度的资本周期流动,它通过不断进入和退出风险企业实现资本价值的增值。
风险投资产生的意义在于扶持潜力企业成长,那么其自身有限的资产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流动性,才能不断地扶持新企业。
我国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分析
我国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分析王玉英(厦门大学金融系,福建厦门361005)摘 要:风险资本的退出是风险投资运作的最后一个环节。
风险投资是以资本增值的形式取得报酬的,风险投资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风险投资家能否成功地退出投资。
本文分析了风险投资退出的主要模式,介绍了选择退出机制时应遵循的一般原则和我国风险投资的现状,指出了最适宜我国的风险投资退出渠道,并提出了完善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公开上市中图分类号:F830.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890(2008)02-0014-04收稿日期作者简介王玉英(),女,汉族,山东聊城人,厦门大学金融系6级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金融论与政策。
风险投资被称为中国经济“新”的发动机。
风险投资的高风险通常意味着高收益,而收益的获取、风险的转移,关键在于退出环节。
成功的退出不仅意味着高额回报,而且是风险投资进行新一轮投资的基础。
风险投资是以资本增值的形式取得报酬的,风险资本不断地循环运动是其生命力所在。
因此,当风险资本伴随着风险企业走过最具风险的阶段后,必须有渠道让其退出,从而得以进入下一个循环。
一、风险资本退出的必要性(一)风险资本的退出是由其本质特征决定的风险资本的退出机制是整个风险投资运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风险投资者将风险资本投向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的、迅速成长的未上市公司(主要是高科技公司),在承担很大风险的基础上为融资人提供长期股权资本和增值服务,培育企业快速成长,数年后通过上市、并购或其它股权转让方式撤出投资并取得高额投资回报。
风险资本的特征不仅在于它敢冒风险将资金投入到前景不明的产品或领域,更重要的是其资本和投资活动的循环流动性。
一旦成功退出则可以带着高额利润全身而退,进行新一轮投资。
若不能成功退出,风险资本将沉淀积于被投企业,从而失去其固有的本质特性。
另外,当风险企业进入成熟期后,技术壁垒在同业竞争中不断被清除,拥有高新技术的风险企业的垄断利润逐渐消失,迫使风险投资必须及时退出投资于新的高新技术项目。
试论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年第5期总第期&信息决策(下半月刊)试论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唐凡雅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对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介绍以及现今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现状与美国相比较得出问题症结,提出完善资本市场、政府职能及投资机构三方面的改进意见,以此健全我国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关键词风险投资退出机制IPO 企业并购中图分类号:F276.6文献标识:A一、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概述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是指风险投资机构在所投资的风险企业发展相对成熟或不能继续健康发展的情况下,将所投入的资本由股权形态转化为资本形态,以实现资本增值或避免和降低财产损失的机制,以及相关配套制度安排。
风险险投资的本性是追求高回报的,这种回报不可能像传统投资一样主要从投资项目利润中得到,而是依赖于在这种“投入—回收—再投入”的不断循环中实现的自身价值增值。
投资家只有明晰地看到资本运动的出口,才会将资金投入风险企业。
因此,一个顺畅的退出机制也是扩大风险投资来源的关键,这就从源头上保证了资本循环的良性运作。
可以说,退出机制是风险资本循环流动的中心环节。
风险投资退出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首次公开上市。
指风险投资者通过风险企业股份公开上市,将拥有的私人权益资本转换为公共股权资本,在交易市场取得认可而转手以实现资本增值的方式。
(2)企业并购。
包括兼并(Me rger )和收购(Acquisition),这主要是当风险企业发展到成熟阶段时,风险企业被风险投资机构包装成一个项目,出售给战略投资者,实现投资退出,获得风险收益。
(3)企业回购。
回购是风险企业的管理层或者员工以现金、票据等有价证券购回已经发行在外的风险企业股份,从而使得风险资本退出风险企业的行为。
(4)清算。
是指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解散或破产,进而对其财产、债权、债务进行清理与处置,风险投资不得不中途退出。
二、中美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现状分析(一)美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发展与现状。
1998年美国风险企业的并购数目达到202家,募集到的资金79亿美元,同期的公开发行上市却只有75家,募集的资金有38亿美元。
风险投资IPO退出渠道论文
浅谈风险投资IPO退出渠道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5-071-02摘要风险投资具有高风险、高投入和高收益的“三高”特点,风险投资本身是一个资本循环的过程,为了能保持风投行业持续良性发展,风险投资就需要一个安全可靠的退出机制。
本文从分析我国当前风险投资退出的现状出发,浅析ipo方式的优缺点并进一步探讨ipo方式退出的时机选择。
关键词风险投资退出渠道 ipo 时机选择一、我国风险投资退出现状2004年之前,我国风险投资项目近七成以上是以股权转让方式退出。
随着中小企业板块的开启和相关政策法律环境的完善,我国风险投资全面复苏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如图1所示,股权转让退出方式稳中有减;随着市场的完善,清算方式退出的比重逐年下降。
自2001年开始,以ipo方式退出的项目比例不断增多,在2007年股票市场火热的时候甚至与股权转让方式相差无几。
受金融危机影响和对全球经济前景的担忧,2008年股市大幅下跌,上证指数从6124点跌到1664点,市场持续低迷,使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大减,新股发行频率减小直至暂停。
据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编写的《2008年中国风险投资行业调研报告》中统计,有146个风险投资项目在2008年实现退出。
其中,39个项目的退出金额为11.8亿元,平均单个项目的退出金额仅为3044万元。
2009年ipo重启和下半年创业板的正式推出,我国的企业上市回升势头明显,企业的上市数量和融资额均较2008年同期出现大幅反弹。
据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统计,有173个风险投资项目在2009年实现退出。
其中,披露退出金额的69个项目的累计退出金额为37.80亿元,平均单个项目的退出金额为5478.26万元。
自2009年10月30日首批创业板登陆a股以来创业板上市数目已达194只(截至2011年3月22日)。
ipo正逐渐成为风险投资的主要退出渠道。
二、ipo退出方式分析ip0即首日公开发行,是指第一次面向公众发行公司的股票,对于风险投资行业来说,就是当风险企业成长达到证券交易所的上市条件时,通过一定的程序,在证券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
我国风险投资最优退出方式及退出时机研究
S u y o h x tM e h n s fo r Ve t r p t l t d n t eE i c a i o u n u e Ca i m a
CHEN f n Ye e g
(c ol f u l cnmc n n gmet hnh i nvri f i neadE o o c hnh i 20 3 ) Sho O b cE oo is dMaae n,S ag a U ie t o n c n cnmi,S aga 04 3 P i a sy F a
收稿 日期 :2 1 0 0一O —l l 2,修 回 日期 :2 1 0 0 0~ 3~3 O
摘 要 :风险投 资的退 出至 关重要。一般说来 ,退 出决策 包括退 出方式的选择和 退 出时机 的选择。在建立一个模 型基 础 上 , 分析 了何 时采 用何 种 方 式 退 出 实现 社 会 福 利 最 大 化 ;运 用 实物 期权 理论 , 对风 险投 资的 退 出时 机 选 择 进 行 定 量 分析 ,以期 为风 险投 资 的 实务 工 作 者 和 理 论 工 作 者 提 供 一 些 指 导 。 关 键 词 :风 险投 资 ;退 出机 制 ;最 优 退 出 ; 实物 期 权
2l O O ̄
1 4
s
a dT n 。
mnR e l rh c
文章 编 号 :10 00—79 (00 1 0 6 0 6 5 2 1 ) 4— 2 1— 3
我国风险投资最优退 出方式及退 出时机研 究
陈晔 峰
(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 经济与管理 学院 ,上海 203 ) 0 4 3
Ab t a t T e e i o e t r a i l n l d s te mo e a d t e e t n o e e i sr c : h xt f n u e c p t cu e h d n i s lc i ft xt h a e to u e h d a o v ai me o h .T ep p ri r c st e i e f n d te we ae e o o c y e t b i ig a mo e O a ay et e ma n ri h c oma i z h o il l r h f r c n mi sb sa l h n d lt n lz h n e n w ih t x mie te s ca f e. T ep p r s we a h a e h s a q a t aie a a y i w t h e l p i n t e r o d cd a i st e b s t o e i o e v nu ec p t f a u n i t n l s it e r a t oy t e i ewh t me i e t i t xt ft e t r a i lo t v s h o o h t h me h a
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初探
20 年 第 一 季 度 01 20 0 0年 第 四 车 度 20 0 0年 第 三 季 度
, m .. 一 查 摩 ) n i笙 f -
6 盎 2 4 ¥ 5 6 8 1
发行使风险公司获得了在证券市场获得低成本筹资 的途径 : 其次 , 通过 I P O可 以保持创业公司的独立性 和 管理层的稳定性 ; 第三 , 通过 I P O成功后 , 说明了金融市场和投资者对该公司创业成功的一种确认 。 但 目前 来讲 , O 尚不 能 成 为风 险投 资退 出 的主渠 道 。 I P 1 国 内二 板 。但 目前 国内二 板 市场 何 时推 出 尚无定 论 。 . 2 国外二板。无论从 N S A . A D Q还是到香港的二板 目前都 十分低迷 。且不论搜弧 、 网易 , 只是用友 和 金蝶 的强烈反差 , 以使得对 国外二板望而却步。并且 目前 , 足 香港联交所新修订的《 创业板上市规则》 对 , 于意欲叩开香港创业板之门的国内中小企业来说 , 无疑是 巨大的冲击。两年 的营业记录和“ 个 5 ” 3 亿 的 要求 ( 过去一年 内总收入 5 , 亿 总资产达 5 亿元或上市市值不少 于 5 亿元 )对 大公 司非常有利 , , 而对 中小 企业确实不小的门槛 。国外二板难成风险投资退出的主渠道。 3 国 内主 板 。 目前我 国的沪 深 交 易市场 可 以称 为 主板 市场 , 主板 市 场 却 难 以成 为风 险投 资退 出 的 . 但 有效 途 径 , 原 因有 三 :1主板市 场 门槛 过高 , 于那 些 创 业 之 初 的 风 险企 业 无 力跨 进 , 且 股 份 也 非 全 其 () 对 况 流通 ;2 目前的主板市场主要服务于国企改制和扩大融资渠道 , () 因而 以非 国有企业为基本 成分 的风 险企 业很难进入主板市场 。() 3 目前从 中国风险投资 的规模 来看 , 大约有 30家左 右的风险投 资机构 , 0 平均规 模在 1 亿元左右注册资本 , 考虑到短期资金回报的压力 , 不太可能将大部分资金投 入到一个项 目当中去 , 因而 , 很难达到主板的要求 。虽然 , 用友软件和太太股份成功从二板转到主板上来 , 但是 , 对于根据 目前 国 内风险投资的实际运做能力来讲 , 尚不能将主板列为主要退 出渠道 。 ( 并购退出。 自上个世纪 9 年代以来 , 二) o 并购退出方式已越来越多地为风险投资者所采用 。通过股 权转让可 以使得风险投资家立即从风险企业 中完全退出, 在较短的时间收 回资本后 , 以继续寻找前景更 可 好 的项 目进 行 投 资 。 并 购退 出从形 式 上 可 以分 为如 下几 种 : 1 跨 国企 业 、 . 上市 公 司 、 富裕 个 人 以及其 他 产业 投 资机构 和 风 险投 资机 构 , 购风 险 企业 。 并 () 国企业 。通常来讲 , 1跨 跨国企业的实力比较雄厚 , 为了满足向专业化拓展的过程 , 主业拓展有相 对 当的深度 , 通常利用 自身的触角兼并和收购具有技术优势的中小科技企业。这些跨 国公 司无疑会成为风 险投资所投资企业 的一个 良好的退出渠道。 自9 年代中期 以来 , o 全球企业并 购规模 呈直线上升趋势 。从 1 6年的 11 9 9 .4万亿 美元 迅速升 至的 19 99年 的 34万 亿美 元 。 . 19 —19 主要 O C 96 99年 E D国 家跨 国 并购 交 易额统 计 表 ( 单位 :O l 亿美元 )
金融专业论文参考题目汇总
金融专业论文参考题目一、银行方向1、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问题研究2、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问题及对策3、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问题及对策4、我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改革及发展定位5、中小商业银行贷款定价问题探讨6、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的风险及对策7、从美国的次级住房贷款危机看中国银行业的住房贷款业务风险8、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继续改革问题探讨9、我国民间金融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10、中外银行信贷管理的比较与启示11、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与监管对策12、我国银行监管与国际接轨问题研究13、中国期货市场的创新与发展问题14、关于构建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思考15、国外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及启示16、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17、构建农村信用社风险控制体系的研究18、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19、发展农村消费信贷问题研究20、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存在问题及对策21、江苏省农村信用社改革问题研究22、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中的问题研究23、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现状及发展对策24、浅议建立适合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25、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的形成及防范对策26、论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拓展与创新27、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面临的风险及防范对策28、我国中央银行与政府之间关系的研究29、浅析加强中央银行独立性地位30、电子货币发展与中央银行面临的风险分析31、中国信用卡市场的规模与结构32、对中国当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传导效率的思考33、浅析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34、略论我国商业银行现阶段汇率风险与防范35、货币市场发展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功效分析36、政府在房地产业管理中的定位思考37、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与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趋势38、我国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化的实施思路39、我国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化的实施时机40、“从紧”货币政策下住房抵押贷款政策的新思考41、新时期商业银行业务管理的特点与对策42、创建我国新时期“和谐金融”环境研究43、“从紧”货币政策下商业银行的经营调整对策44、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房地产价格的影响45、“私募资本”市场的金融监管问题研究46、“从紧”货币政策下的金融监管研究47、央行加息对银行业务的影响分析48、央行加息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分析49、房贷新政对住房市场的影响效果评价50、探析当前紧缩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发展的影响51、探析当前紧缩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业发展的影响52、解析房地产业融资困境53、当前房价波动原因及趋势分析54、近年“房地产热”的成因、表现及其影响分析55、论住房信贷与金融风险56、论我省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57、江苏省资本形成机制研究58、江苏省银行业发展研究59、江苏省消费信贷发展研究60、商业银行如何发展个人理财业务61、我国商业银行的综合经营研究62、银行卡市场环境建设研究63、江苏省证券业发展研究64、江苏省信托业发展研究65、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未来发展前景研究66、江苏省在华东地区金融合作中的地位研究67、江苏省风险投资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68、论绿色金融评介体系的建立69、金融需求的分析与金融战略的制定70、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探讨71、混业经营条件下银行产品的设计72、论银行资产业务的优化组合73、论混业经营条件下商业银行风险的控制74、论以风险控制为主的银行信贷组织机构的建立75、论以客户为核心的银行服务流程的建立76、论以客户为核心的银行服务机构的建立77、论环保与金融联动机制的建立78、论环保与金融联控机制的建立二、金融保险方向1. 江苏省农村住院医疗保险的实践及影响因素研究2. 江苏省农村保险制度改革难点与对策调查研究3. 高校大学生医疗保险现状研究及对策分析4. 保险公司的品牌战略研究5. 大学生失业保险项目开发的可行性研究6. 被保险人道德风险的防范方法研究7. 中国存款保险制度研究8. 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9. 浅谈保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10. 人寿保险保费分析方法研究11. 保险产品创新研究12. 保险组合产品及其规制问题探讨13. 保险资产管理的监管模式探讨14. 保险营销创新与监管研究15. 保险业集团化经营模式探讨16. 保险公司经营绩效指标体系研究17. 影响保险市场运行效率的主要因素及政策建议18. 保险公司治理结构创新研究19. 存款保险制度若干问题的思考20. 我国责任保险发展研究21. 我国保险公司经营效率分析22. 我国保险公司经营安全的外部保障体系研究23. 寿险代理人素质管理研究24. 我国保险营销制度变迁研究25. 我国保险市场营销的现状及策略选择26. 中国保险市场形态分析27. 中国商业保险规范性发展研究28. 我国少儿医疗保险制度研究29. 中国农业保险立法问题研究30. 关于我国银行保险发展趋缓的分析31. 中国保险业诚信问题研究32. 中国居民保险需求问题研究33. 提高农业保险覆盖率问题研究34. 保险业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35. 江苏省人身保险需求现状调研36. 江苏省财产保险需求现状调研37. 江苏省保险专业本科生就业现状调研38. 银行保险股权投资相关问题探讨39. 房贷险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40. 代位追偿原则的法律思考41. 交强险“无责赔付”的是非研究42. 气候变化对保险业的影响43. 保险公估发展的路径选择44. 紧缩政策对保险业发展的影响45. 巨灾风险证券化问题研究46. 绿色保险问题三、商业银行与其它金融机构系列1、浅析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启示2、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研究3、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研究4、关于汽车金融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5、我国中小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方法探讨6、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分析及实证研究7、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8、试论述中小企业融资的困境解决9、外资银行在华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分析10、从次贷危机谈银行的资产证券化发展11、关于小额贷款银行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12、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13、关于财务公司的金融职能探析14、第三方支付体系研究15、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风险控制16、我国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问题17、我国银行信用卡系统风险防范18、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研究19、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20、我国家庭理财方案的设计21、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状况研究22、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评级的作用23、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研究24、我国典当业的融资功能研究25、商业银行综合柜员制操作风险与防范26、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的潜在风险27、租赁业在我国的现状分析28、我国商业银行房贷风险与防范29、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作用分析30、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研究31、浅谈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32、商业银行财务分析对银行发展的作用33、我国商业银行高端客户理财业务发展状况研究34、商业银行流动性分析35、商业银行资产种类创新发展36、商业银行业务合同研究37、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作用38、商业银行国外投资研究39、商业银行的QDII发展40、浅析巴塞尔信用评级方法对风险管理的作用41、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存在问题及对策四、货币理论、政策、与监管系列1、中国货币政策取向与宏观经济态势分析2、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关系3、中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研究4、浅析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启示5、金融危机管理中的财政政策研究6、金融危机发生金融监管的责任分析7、货币政策对金融市场的调控作用及影响8、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效应与创新9、我国监管部门的监管方式改革研究10、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调控的效应分析11、金融监管的发展趋势研究12、新自由主义的货币理论褒贬分析13、金融创新理论在我国的应用研究14、金融机构的信用创造研究及实证分析15、金融资产价格影响因素分析16、在新形势下,货币理论与政策创新研究17、货币政策对经济调控的效应分析18、金融深化论在当代的适应性研究五、国际金融系列1、浅谈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政策建议2、人民币持续升值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3、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研究4、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深层次根源探析5、我国汇率衍生品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6、人民币升值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其对策7、国际结算在国内银行国际化服务中的作用8、国际结算中的风险研究与防范9、国际结算中的收汇考核案例分析10、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进程分析11、关于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及监管问题的探讨12、试论述我国如何应对国际热钱的流动13、关于我国资本账户开放的相关问题探讨14、我国扩大对外投资的现状及趋势研究15、我国国际储备的现状及成因分析16、关于我国国际储备管理的探讨分析17、国际金融危机的防范与治理18、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特点分析19、个人海外投资研究20、企业海外投资技术研究21、公司海外投资的风险研究22、企业海外间接投资与股票、债券、基金研究23、美元、欧元、邓国际货币汇率波动其实分析24、人民币国际化利弊分析25、外汇洗钱的方式与渠道研究26、国际收支分析效应研究27、错误与遗漏数据及不明资金逾出研究28、新形势下我国外汇管理改革研究29、外汇管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30、外汇交易防险工具研究六、金融市场系列1、股票定价与价值投资研究2、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理论研究3、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研究4、我国股份制企业董事会成员结构与决议研究5、浅析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因素6、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原则依据研究7、认股权证定价的实证研究8、股指期货交易开市场站的必要条件研究9、浅析IPO定价的合理性10、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的比较分析11、上市公司市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12、试论述我国债券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13、试论我国票据市场的现状及发展14、试探机构投资者对股市价格的影响问题15、我国投资银行的业务存在的问题研究16、我国创业板推出的意义和面临的问题研究17、论开通国际板对A股市场的影响18、未来美国股市趋势分析及对中国市场的影响19、经济长期发展背景下的中国资本市场投资机会分析20、对中国股市的成长性与投资机会研究21、市场繁荣与理性投资—全球主要股票市场投资经验借鉴22、华尔街百年兴衰历程对中国发展金融市场的启迪23、中国从成熟资本市场的经验借鉴24、试论中国股市的“股权溢价”现象25、对股市同步现象的实证研究26、试论股市中的羊群行为27、股市日期效应的实证研究28、对中国封闭基金之谜的研究29、股权溢价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实证分析30、对中国公司购并行为及其效果的研究31、对中国股市的“势头效应”和“反转效应”的实证研究32、中国股票市场的“IPO异常”现象探析33、对中国股市中的信息与波动率的实证研究34、中国金融市场监管现状与问题分析35、股票价格波动问题研究36、债券信用评级问题研究37、金融衍生品定价问题研究38、外汇交易策略探讨39、外汇交易技术分析40、外汇市场做市商制度研究41、债券投资策略研究42、股指期货套利交易问题研究43、黄金交易市场县长分析与展望44、金融期货在我国开展的功能性研究45、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的比较分析七、其它1、影响我国金融创新的因素分析2、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3、网络金融的发展研究4、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5、高新技术企业融资困境及其对策研究6、物流金融发展研究7、美国次级债危机对我国的启示8、对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发展与改革问题的思考9、区域金融合作对环渤海经济中心构建的支持10、关于环渤海地区金融合作问题的研究11、从紧的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12、我国央行货币政策操作与效果分析13、电子货币发行对货币供给影响的实证研究14、我国金融业综合化经营与监管问题探析15、****股票的价值分析;16、****证卷投资基金的绩效评估;17、****银行股份公司经营绩效评估;18、中国股指期货投资的风险管理;19、中国股指期货推出后对股票市场的影响;20、村镇银行经营模式研究;21、外资银行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所要求的经营环境研究;22、股权投资基金研究23、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研究24、认股权证定价的实证研究25、股指期货交易策略研究26、物流金融发展研究27、黄金市场投资策略研究28、高新技术企业融资困境及其对策研究29、我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研究30、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关系研究31、中国股票市场“政策市”表现及原因探析32、股票发行制度创新研究33、从紧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34、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现状及发展趋势(创新)35、资本市场理财产品现状及发展趋势36、中国股票市场制度缺陷及纠正37、信托业务创新探析38、私募基金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39、金融支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40、人民币汇率升值与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41、中小企业融资难与商业银行贷款低效率42、现金流量表与企业的并购业务(借助案例分析)43、期权激励与中国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44、企业并购融资分析45、企业并购估值分析46、企业并购风险分析47、浅析我国的IPO定价方式48、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的比较分析49、浅析风险投资的激励机制50、浅析风险投资的风险解决方案51、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与制约因素分析52、流动性过剩形势下县域金融发展的思考53、江苏省县域中小企业融资的调查与思考54、绿色信贷的发展与创新机制研究55、贫困地区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56、商业银行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创新机制研究57、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管制度研究58、农村金融资源有效配置机制创新研究59、江苏省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风险投资退出方式
风险投资退出方式风险资本的运行与所投入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开发进程,基本上是同步的。
如果站在资本运行的角度看,它可分为种子期、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五个阶段。
在不同的时期投入的特点不同。
种子期就是科技研究和实验期,只须高素质的几个人,经费投入很少,主要是“脑袋投入”,从资金的数量增减来说,只有投入而没有产出,但脑袋的投入却可能有丰富的产出,技术的可行性在种子期末已经可以看到。
导入期,需要试制产品了,需要许多硬件(设备),资金投入比种子期显著增加,工艺技术是否可行?是否能实现低成本和高质量?产品的功能与价格是否能协调?等等,都已能看到。
这是能否产业化最重要的过度期。
导入期一般是投入多产出少,还需另外花钱作市场调查或作宣传。
成长期是产量和销量都加速增长的时期,是所谓“旭日东昇”期,是高新技术能否产业化的决定性阶段,是对企业经营者的“命运考试”阶段,需要扩大生产,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在这个阶段,风险投资家是否愿意大举投入,主要看市场前景和经营者素质。
“命运考试”合格就进入成熟期。
成熟期,没有风险了,风险资本已变成能获高回报的无风险资本。
股票可以上股票市场了,对风险投资家来说是“撤资”的最佳时期,10万元的股本有可能获的100万的套现资金,以弥补在其他失败项目上的损失。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风险资本的撤出应该是在成熟期。
资本运用效率的奥秘在于流通,如果长久地“沦陷”在少数几个企业里而退不出来,则新的、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产品又如何能得到输血!鉴于风险投资的这一特性,不少研究人员都提出:要发展我国的风险投资业,完善我国的风险投资体系,首先必须合理建设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拓宽风险资本的退出渠道。
而目前的退出渠道不畅通制约了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
由于高收益的难以变现和资金的不流动性,使风险投资失去了它能够赖以生存发展的动力。
1998年6月中创投资公司破产清盘就是一个真实写照。
在分析中创失败的原因时,其中重要一点就是所投的风险资本无法合理退出,导致资金沉淀、固化,无法循环使用,后续经营无以为继,不得已转向股票和房地产市场,最终因经营不善而破产清算。
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
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摘要:论文结合中国目前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在中国的经济环境下,有借鉴意义的改进思路,以建立完善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关键词: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我国风险投资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起步晚,但速度较快,每年风险投资募集的资金不断在增长,资金结构不断地变化。
风险投资的主要收益不是来源于企业的利润分配,而是投资的资本收益。
通过不同的退出机制来实现其投资收益。
1、中国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从退出方式来看,股权转让是近年来主要的退出方式,同时公开上市交易受ipo重启和创业板推出的带动,比例亦有所增加。
1.1股权转让即风险投资公司将投资所持股份转让给其他投资者。
一般通常是风险企业达不到上市要求,无法在公开市场上出售其股权。
如果企业具有独特的技术、良好的发展前景,就会吸引企业或投资者的感兴趣。
风险投资公司可以借机退出,收回投资,取得可观收益。
此外还存在另一种情形是创业企业经营陷入困境或资金短缺,被其它企业兼并,这时企业的价值通常是被低估的,风险投资公司能否收回投资则看双方博弈的结果。
1.2初始公开发行(ipo)这是风险投资家追求的目标。
当创业企业发展到成熟期时必然会选择在证券市场上市的方式。
实现ipo的前提条件是具有适合创业企业上市并且流通性很好的证券交易市场,有完善的交易规则和监管法律。
在度过一定期限的禁售期后风险投资者便可以将持有的股份抛售变现获得收益,这是风险投资获得回报最高的退出方式。
但就数量而言,ipo并不是主要的风险投资退出方式,超过60%甚至更多的企业是采取并购方式作为退出方式的。
我国2005年的新《证券法》对公司股份上市的规定作了修改,将公司股本总额的规定由5000万改为3000万;将社会公开发行股份的比例降低至10%;取消;“公司最近三年连续盈利”以及“公司预期利润率可达银行存款利率”的规定,这些改变为风险投资的顺利退出创造了一定的法制环境,有利于风险资本的变现再投资,促进了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大力发展,也为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融资平台。
中国风险投资业退出渠道问题的研究
 ̄i s r g 简称“P ” 是指将 被投资的风险企业以普通股方式 . n IO ) 第 …次向证券市场上 的一般 公众发行股票 、上 市交易 的做
法 。首 次 公 开 上 市 可 以选 择 在 主板 市 场 上 和 二 板 市场 上市 ,
出下二 板市场 的进入 门槛较低 , O的最佳退出途径是在二 : I P 板市场( 也称创业板市场 ) 上市。 |O是风险企业 家和风 险资本家 最愿意采 取的退 出方 P 式, 其平均回报率远远高于企业的 回购不I 1 并购。P IO最佳的退
风险投资 ( e t eC pt , V nu ai l也称 创业 投资 )是 一种风靡 r a , 全球的投 资方式 ,是伴 随着知识经济产生的新型金 融工具 。 全美风险投 资协会 ( V A) N C 定义为 : 职业金融 家投 入到新兴 的、 迅速发 展的 、 巨大竞 争潜力 的企业 ( 别是 中小 型企 有 特 业) 中的一种股权资本 ; 经济合作和发展组 织( E D) O C 的定义 为 : 是以高科技与知识 为基础 , 凡 生产与经营技术 密集 的创 新产 品或服务的投资 , 都可视为风险投资 。中国 自 18 9 5年正
构, 更是企业在激烈 竞争 中实现优势互补 、 扩大生产经 营规 模、 实现战略性产业结构调整等一系列重要措施 的手段。
兼并 与收购实质是对市场的一种接管行为。在 中国 , 对
}途径是存二板市场 ( j { 也称 “ 创业板市场”上市 , ) 其优点是 它
收 稿 日期 :00 0 — 8 2 1— 3 0
年 5月深圳 中小企业 板的推出虽然弥补 了中国二 板市场 的
式 发展风险投 资以来 , 已有 二十多年的历史 , 中国对 高新 但
风险投资退出方式探析
黄健 ( 信息职业 辽宁 技术学院)
摘要: 改革 开 放 以来 , 国 的风 险 投 资 市场 已经 取 得 了巨 大 的发 展 , 险 我 风
优势: 公开 发 行 的退 出方 式 的创 业 企 业 的资金 流 动 性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i 公开
投 资 已经成 为 电子 商 务 等 高科 技 企 业 发 展 的重 要 资金 来 源 ,如 何 规 避 风 险 、 发行方式的投资收益普遍较 高, 尤其是股市行情较好的情况下 , 公开 选 择 正确 的退 出 方式 成 为 了风 险投 资 发 展 的 重要 条 件 。 发 行 的 收 益更 是 超乎 想 象 ;创 业 企业 以及 风 险投 资 者 的股权 可 以在 关键 词 : 险投 资 风 险投 资 退 出 风 险 管理 风 股 票 市 场完 成 现 金 方式 的退 出 ;公开 发 行 能够 提 高创 业 企业 在 社 会
劣势 : 公开发行对企业条件要求比较严格 ; 上市企业要求公布企 争 潜 力 的企 业 中 的一 种 权 益 资 本 。 一般 是 以高 新 技术 做 为 基础 , 它 对 业信息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 自主性 i 上市 时间成本、 经济成本很高 ; 生 产技 术密 集 型 产 品 的企 业 进 行 的投 资 。 为一 种 融 资手 段 , 险投 作 风 对 大 股 东 ( 般 包括 风 险 投 资 者 ) 有 的 股 票 有 一定 出售 时间 限 制 , 一 持 资 可 以 为新 技 术 的发 展 提 供 资 金 支持 并 促 使其 商 业 化 , 由此 促 进 新 使 风 险投 资 者 可 能 因此 错过 最 佳退 出时机 造 成 资 金损 失。 产 业 的形 成 和 发 展 , 并且 加 快 科 技 发展 的进 程 。 另 外 , 很 多 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险管理)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的比较研究直至风险企业或风险项目公开交易或通过并购方式实现资本增值与资金的流动性。
一轮风险资本投资退出以后,该资本将投向被选中的下一个风险企业或风险项目,这样循环往复,不断获取风险资本增值。
所谓风险投资退出,是指风险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风险投资者认为有必要是时候将风险资本从风险企业中退出,因而选择一定的方式(公开上市、出售或回购、清算)通过资本市场将风险资本撤出,以求实现资本增值或者降低损失,为介入下一个项目做准备。
高收益是通过风险投资成功的退出而实现的,可行的退出机制是风险投资成功的关键。
二、几种退出渠道一般而言,按照法律条款限制、交易市场环境制约以及企业发展阶段的不同,退出渠道一般可以分为:竞价式转让——股份公开上市;契约式转让——出售或回购;强迫式转让——清算。
以下根据不同方式逐一比较分析。
(一)竞价式转让——股份公开上市(IPO)股份公开上市(IPO)是指风险投资者通过风险企业股份公开上市,将拥有的私人权益转换成为公共股权,在获得市场认可后,转手以实现资本增值。
股份公开上市被一致认为是风险投资最理想的退出渠道,其主要原因是在证券市场公开上市可以让风险资本家取得高额的回报。
风险企业股份上市离不开“第二证券市场”的作用,这类证券市场以发行高科技风险企业的股票为主,发行的标准低于一般的证券“主板”市场,只要风险企业的规模和资金达到了一定的标准就可以在这类市场上上市公开发行股票。
在欧美发达国家中,著名的“第二证券市场”有:美国专为没有资格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等主板市场上市的较小的企业的股票交易而建立的0TC(柜台交易)市场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NASDAQ(全国证券自营商协会自动报价系统);英国于1980年建立的USM(未正式上市公司股票市场);日本政府于1983年在大阪、东京和名古屋建立的“第二证券市场”等。
(二)契约式转让——出售或回购美国风险投资以契约式方式退出有两种形式——股份出售或回购。
股份出售是指一家一般的公司或另一家风险投资公司,按协商的价格收购或兼并风险投资企业或风险资本家所持有的股份的一种退出渠道,也称收购。
股份出售分两种:一般购并和第二期购并。
一般购并主要是指公司间的收购与兼并;第二期购并是指由另一家风险投资公司收购,接受第二期投资。
股份回购是指风险企业或风险企业家本人出资购买风险投资企业家手中的股份。
随着兼并的第五次浪潮的开始,风险资本更多的采用回购或出售的方式退出。
(三)强迫式转让——破产清算众所周知,相当大部分的风险投资不会很成功,当风险企业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被依法宣告破产时,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组织股东、有关专业人员和单位成立清算组,对风险企业进行破产清算。
对于风险资本家来说,一旦确认风险企业失去了发展的可能或者成长太慢,不能给予预期的高额回报,就要果断地撤出,将能收回的资金用于下一个投资循环。
三、几种退出渠道的比较分析(一)几种退出渠道自身优缺点比较(二)几种退出渠道的国别分析1、美国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发展风险投资事业的国家,30年代美国就有了第一家风险投资公司。
在政府、法律、税收方方面面的帮助支持下,美国风险投资蓬勃发展,为美国经济增长做出了突出贡献。
时至今日,美国已经毫无疑问的成为了世界上风险投资最发达的国家。
美国风险投资多元化的退出渠道,发达健全的产权市场,一直是世界各国争相模仿的对象。
美国的风险企业既可以通过NASDAQ 市场公开上市,也可以在不同发展时期在私人权益市场上以出售或回购的方式实现退出。
所谓NASDAQ是全美证券商协会自动报价系统(NationalAssociationofSecuritiesDealersAutomatedQuotati ons)的英文缩写,但目前已成为那斯达克股票市场公司(NasdaqStockMarket,Inc.)的代名词,其职能是操作并维持NASDAQ报价系统的运转,并提供各种金融服务。
1999年NASDAQ成交额11万亿美元,首次超过纽约证交所,占美国三大股市的51%。
虽然2001年以来,世界市场对NASDAQ的影响很大,但也不能改变影响它在世界金融领域的重要地位。
NASDAQ是全世界风险投资公开上市最大的市场,90年代美国通过风险基金和原始股上市等途径进行的风险投资每年都在450亿至650亿美元之间,其中NASDAQ吸纳的约占半数。
更有微软、英特尔、西斯科、戴尔、雅虎等等著名的风险企业都在NASDAQ 实现了成功退出和再度融资。
NASDAQ不仅是美国的创业板市场,更是世界优秀风险投资企业展示自己的舞台。
所谓私人权益资本市场是指不必经过美国政权交易委员会审批登记的,在私人之间或各金融与非金融机构之间交易的权益资本。
最常见的权益资本投资是普通股和可转换的优先股或带有优先权及认股权证的次级贷款。
这些有价证券可能是上市公司发行的,但大多数是由私人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发行的。
美国私人权益资本市场是整个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私人权益资本其中又包括了风险资本和非风险资本。
私人权益市场一般具有四种形式:有组织的私人权益资本市场;天使市场;非正式的私人资本市场以及144法规资本市场。
可以说私人权益资本市场是为风险投资进行出售或回购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以下是对各种退出渠道的分析(见表2)。
表2美国风险投资退出渠道分析资料来源:根据《美国风险投资》2003年3-8期的相关资料整理而成由表2可看出,在风险投资最发达的美国第二种退出方式——出售或回购达到了60%(一般购并25%,管理层回购25%,二次购并10%,共60%),成为最主要的退出渠道。
这种方式投资年限是最短的,报酬率中等,但是对于风险投资企业来说,要注重投资资本的赢利性和流动性的统一,才能达到收益最大化,所以多数的风险投资企业会选择这种退出渠道。
公开上市回报率最高,达到了7.1,属于完全成功,但只占到了20%。
破产清算是无奈之举,不仅长期占用资金而且成本都只能回收20%,试想如果没有这么高的风险,岂不是人人都来涉足风险投资,所以正是存在很高的失败率,才能保证风险投资者的高收益。
2、中国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国人开始了解美国的“硅谷神话”。
“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兴起标志着我国高科技产业步入了探索和发展的阶段,同时也开始了我国风险投资的探索之路。
短短十几年,中国的风险投资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见表3)。
现行的条件下,当前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渠道中,出售和回购占据绝对优势。
风险企业可以通过回购、直接被上市公司收购、被跨国公司兼并甚至风险企业之间进行重组达到退出的目的(见下页表4)。
表31994-2001年全国创业资本增量和总量的年度比较(单位:万元人民币)尽管我国风险投资已经取得了较快速度的增长,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我们还处于起步阶段。
当前,退出渠道的不畅通已经成为严重阻碍风险投资发展的瓶颈。
当前的中国,不存在二板市场,主板市场限制多,主板市场相对于大多数的风险企业来说门槛太高。
如发起人认购的股本数不少于3000万元,股票发行后的公司股本总额不低于5000万元,企业有三年以上的营业业绩且连续盈利,无形资产表42002年中国风险投资项目退出渠道分析资料来源:根据王松奇、王国刚主编《2002年中国创业投资发展报告》中的风险投资项目退出渠道分析整理而成占总资产的比重不高于20%等等;现有的制度框架内,主板市场上国有股法人股不能流通与交易,可流通股仅限于社会公众股,而我国许多风险企业都是国家参股扶持的,这与风险投资要求一次性全部退出实现回报相矛盾。
此外,产权市场不健全,产权制度还待完善。
风险投资是长期股权投资,没有产权明晰的股份制企业,风险投资机构就很难通过产权交易,全身而退。
风险投资发达的国家股票市场和产权市场非常健全。
在我国,风险企业大多有政府背景,国有股法人股一般通过协议转让。
这样做往往不能获得充分的市场信息,风险企业股份并不一定能根据自身的情况在最合适的时间找到最合适的买家和最真实的价格,影响风险资本的流动性及其收益。
四、当前我国风险投资最佳退出渠道——出售或回购公开上市和出售或回购已经是世界上最频繁采取的退出渠道,也是当前我国风险投资最佳退出渠道(见表5),这是因为: 第一、我国目前不存在二板市场,而主板条件对风险企业来说要求太高。
表5中国的主板市场与其他国家的创业板市场上市条件比较由于不存在二板市场,风险投资企业在国内只能选择主板上市。
从表5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主板市场对“先天弱小”的风险企业“门槛”太高。
《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的股本总额不得少于5000万元,且必须达到连续三年盈利的要求,香港的创业板市场和新加坡的SESDAQ市场对此没有要求,其他方面创业板的上市条件相对我国主板市场的要求也较宽泛。
因此,通过主板上市对中国大多数风险企业来说是行不通的。
第二、公开上市成本很高。
近几年来,美国风险投资以IPO方式退出的数量正在逐年减少。
风险投资家不愿采用IPO方式退出的原因主要是这种退出渠道的费用十分昂贵,如作为承销商的投资银行,一般索取投资总额5%-10%的佣金,美国NASDAQ在2001年10月宣布提高企业在NASDAQ市场的上市交易费用,NASDAQ全国市场首次上市费用从95,000美元上调58%,至150,000美元;小型股市场IPO交易费用从10,000美元调到40,000美元。
香港创业板也根据实际情况,相对提高了企业上市的费用,这为中国风险投资海外上市设置了不小的障碍。
除了昂贵的上市费用以外,对风险企业的公众监督更广泛,信息披露要求更充分,公司必须更加规范地运作,实际上失去了公司部分控制权和灵活性,也可能增加运作成本。
第三、出售或回购相对于公开上市操作简单,费用低,可以实现一次性全部撤出且适合各种规模类型的公司。
股份出售或回购的谈判对手通常只有几个,所涉及的部门和手续相对要少,可以做到股份的全部转让而没有后顾之忧。
对于处于萌芽阶段规模弱小、风险巨大的高新技术企业,这可能是唯一可行的退出渠道。
第四、股份的出售或回购还可以作为风险投资企业回避风险的一种工具。
例如,北京科技风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北科投)投资于华诺公司(从事宽带网络通讯技术开发及其应用推广的高新技术企业)之初,双方在遵循国际惯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设定了管理层回购条约,即北科投投资1500万人民币,占有30%的股份,一年以后,管理层以1500万人民币的价格,回购风险投资公司一半的股份。
这一条款最大限度地锁定了投资风险,它保证北科投可以获得较其他投资人更为优先的套现权利。
第五、就是在二板市场发达的国家,出售或回购已经成为最主要的退出渠道。
表6欧洲大陆1997年-2001年退出渠道比较分析资料来源:EVCJ,November2002.P22整理而成由表6可见,在欧洲出售和回购已经成为风险投资退出的主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