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17、头书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教案第十七课
三年级上册教案第十七课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读写本课生字,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大意,感受课文中描绘的美景。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通过课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
(2)课文朗读和背诵。
(3)课文内容的理解。
2.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2)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张美丽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看法。
2.课文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逐个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读写。
(3)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美。
(4)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课文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了解课文主题。
(2)教师详细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课后实践活动(1)教师出示课后实践活动题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2)学生分组讨论,完成实践活动。
(3)学生展示实践活动成果,教师点评。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四、课后作业1.抄写本课生字词,巩固记忆。
2.背诵课文,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观察大自然,用文字描绘自己看到的美丽景色。
五、教学反思1.继续加强生字词教学,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检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重难点补充:1.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都见过哪些美丽的景色呢?生1:我去过海边,看到了蓝蓝的大海和金色的沙滩。
生2:我去过山里,看到了青青的树木和清澈的小溪。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孔子拜师》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孔子拜师》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不畏艰辛及彬彬有礼的品质和老子谦逊有礼、诲人不倦的品质,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2、懂得学习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感悟孔子、老子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根底上对孔子、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
第五单元的课文为我们翻开了这座宝库的一扇门。
我们可以认识古代大思想家,了解古代神话故事,欣赏古代建筑和绘画。
今天,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去认识我国古代的一位大思想家──孔子。
2、揭题,读题:孔子拜师: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二、复习回忆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课文写了我过古代着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
2、故事中最关键的人物是谁?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课文中还写到了另外一个人物老子,他给你的印象又是怎样的呢?三、深入研究孔子、老子的人物形象1、是呀,那么在孔子拜师的整个过程中,孔子和老子是如何的谦虚有礼,都还需要我们去细细体会。
2、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⑴读句子,你认为孔子和老子的学问怎样?⑵他们的品行又怎样?3、学前指导。
我们说一个人的品行往往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言谈举止〕抓住人物的言行来研究人物的品行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今天这节课,老师就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来研究课文中自己感兴趣的人物,你可以研究孔子,也可以研究老子,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一两个句子,认真地读一读,细细地体会体会。
4、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划出让你感动的一两个句子,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
〕5、交流汇报,教师点拨,引导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词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7 古诗三首
17古诗三首文本分析:本课由三首古诗组成,分别是唐代李白的《望天门山》、宋代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和唐代刘禹锡的《望洞庭》,旨在引导学生积累写景的古诗,感受祖国河山的美丽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望天门山》描绘了波澜壮阔的长江从天门山中间奔流东去的雄奇景色。
全诗在“望”字统领下展开,天门山的山形和长江的水色融为一体,壮丽的景象得到了充分展现。
《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不同风姿。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用绝色美人比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致、情味隽永。
《望洞庭》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描写,把色调和谐、淡雅无比的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
本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山水翠”“青螺”是遥望所得,生动地勾画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
教学设计中采用“创设情境入诗境,想象画面解诗意,吟诵诗词品情感”的教学方法,注重图文结合,抓字眼,抓想象,抓吟诵。
要能体现《语文课程标准》“以读为本”的理念,让朗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古诗语言的优美、精练和人文内涵的丰富,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1.认识“亦、宜”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抹、磨”,会写“断、楚”等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望天门山》。
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2.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及诗人的情思。
课时安排:3课时《望天门山》1.识记“断、楚、至、孤、帆”5个生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望天门山》。
2.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思。
3.体会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及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引导学生培养民族自豪感。
1.借助多媒体,通过聆听、诵读、画面呈现和想象,使学生形象地感知本诗,提升学生诵读古诗的能力。
三年级上册Unit17教学设计
广州版三年级上册Module6 Unit17教学设计一、Teaching contents: 三年级上册Dialogue:Unit 17 How many squares are there?二、教学对象分析: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了shapes: start, rectangle, triangle, square, circle, 以及对numbers: 1-15和How many…are there? 的句型也有了初步地了解;三年级的学生较好动,喜欢游戏、歌曲等教学活动,本课也将遵循这一原则来设计。
三、Teaching aims:1、Can say the numbers correctly: 1—152、Can use the sentences: How many … are there?—There is/are 数字。
3、To learn the words: finger, thumb四、教学策略:让学生学会交流和合作学习的交际策略,调控策略,善用资源策略五、教学重点、难点:1、finger, thumb 的发音;2、How many … are there? 以及回答。
六、Procedure:Step 1. Leading-in:1、 Review the chant & song :Chant:One, two, buckle my shoe. Three, four, knock at the door. Five, six, pick up sticks. Seven, eight, lay them straight. Nine, ten, a big fat hen.Song: I can count from one to fifteen. (Page79)2、 Review the numbers: Get the pupils count from 1-15 and 15-1Step 2. Pre-task1、Review the sentences:How many … are there? ---- There is/are…1)Look at the picture: (powerpoint)T: What are they? Ps: They are shapes.T: How many circles are there? P1: There are…(以下可由学生问老师答或其他形式的问答)P2: How many triangles are there? T: There are…P3: How many rectangles are there? P4: There are…2) 让学生就教室的实物演示: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让学生互相问答How many desks/chairs/TVs/girls… are there? There is/are…最后引出手指finger, thumb 代入句型,注意它们的发音区别。
三年级上册语文17课
三年级上册语文17课教学目标:1.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学习生字词。
教学重点:1.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学习生字词。
2. 理解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2. 学生准备字典等工具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已经学习过的古诗。
2. 引导学生了解本课学习的三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
3. 教师播放课件,展示古诗的意境和韵味,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2. 教师指名朗读课文,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指导学生读出韵味。
3. 教师引导学生感知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三、细读课文,理解意思1.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逐句理解三首古诗的意思。
2.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 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理解的意思,教师进行指导和补充。
4.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并尝试背诵课文。
四、品读课文,感悟情感1. 教师引导学生品味三首古诗中的名句,体会其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 教师播放音乐,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诗人的情感表达。
3.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古诗的主题和思想感情。
五、拓展延伸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名篇佳作,如《静夜思》、《春夜喜雨》等,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2.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等渠道了解更多关于古诗的知识,如作者的生平、创作背景、其他作品等,从而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认识。
六、作业布置1. 背诵本课学习的三首古诗。
2.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进行深入的赏析和感悟,写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 搜集和阅读其他名篇佳作,准备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7、游戏和欢笑 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7、游戏和欢笑
教案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游戏和欢笑对人们的生活的积极影响。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引导学生思考游戏和欢笑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准备
1. 班级里一些常见的游戏道具,如纸牌、乒乓球等。
2. 教学PPT,包含有关游戏和欢笑的图片和视频资源。
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1. 利用PPT播放一些生动有趣的游戏和欢笑的视频。
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参与过的有趣游戏和令人开心的事情。
研究活动(20分钟)
1. 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不同类型的游戏和欢笑场景,并讨论它们给人们带来的愉悦和快乐。
2. 分组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游戏或欢笑的场景,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展示给全班观看。
3. 引导学生思考,游戏和欢笑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拓展活动(15分钟)
1. 引导学生思考,游戏和欢笑可以在什么场合产生,它们对人们的情绪和心理有何影响。
2. 利用游戏道具组织小游戏,让学生亲身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和团结力。
总结与延伸(10分钟)
1. 让学生总结今天研究到的关于游戏和欢笑的信息。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培养游戏和欢笑的氛围。
课堂讨论
- 游戏和欢笑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 你最喜欢的游戏是什么?为什么喜欢它?。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17古诗三首【课前解析】关注朗读:要将朗读贯穿于古诗教学的整个过程,要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韵味儿。
教师可以范读,学生可以自由读、个人展示读、小组比赛读、配乐朗读等。
教师也可以用手势提示诗句朗读的节奏起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
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整体感受古诗的韵味儿。
关注想象:在朗读和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可以帮助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也可以想象诗人面对美景时的表现,这样既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的意思,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入情入境地朗读。
在想象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进行朗读的指导。
【教学目标】1.认识“亦、宜”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抹、磨”,会写“断、楚”等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望天门山》。
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教学难点】体会诗文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策略】在字词教学方面,本课采用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重点强调、精讲点拨的策略;在文本阅读方面,采用自读、小组交流、全班讨论的方式;运用实践策略使学生举一反三,学会融会贯通,并记录所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断、楚”等5个生字,正确读写诗句中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教学过程】一、了解诗人及背景、揭示课题。
教师提问:同学们之前学过李白的哪些诗呢?预设:《静夜思》《古朗月行》《夜宿山寺》。
教师导入新课:同学们说得很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
教师过渡:刚刚老师领略了大家扎实的语文基本功,现在开始闯关,有信心吗?教师提出要求:大家喜欢这首诗吗?赶快自己读一读吧,注意读准字音,读完后老师要检查,看谁读得好。
学生自由读、教师指名读。
冀教版英语三上 Lesson 17教案(省优)
Lesson 17 Are Y ou Okay?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目标:1.能听懂、会说和认读下列词汇:doctor2. 学生能理解并口头运用句子:Are you okay? My ____ hurts.What’s the matter?(二)、情感态度目标: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学习本课的句型和单词。
学生对本课情景有积极的兴趣,体验用英语交流的乐趣。
学生主动参与小组活动,并与他人积极合作。
(三)、学习策略目标:学生在学习中集中精力,对所学内容主动练习和运用。
学生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教学重难点:词汇:doctor句型:Are you okay? My ____ hurts.What’s the matter?三、教学过程:Step I Class opening and reviewT: Hello, boys and girls. How are you?S:I’m fine, thanks.T: Let’s sing ‘head, shoulder, knees and toes.’S: Sing the song.T: Good. How do you feel?T:…T: How does Steven feel? Let’s see.通过歌曲复习身体部位单词,通过问答复习表示各种感觉的词汇。
以问题引出本科内容。
Step II New conceptsPart 1: Are you okay?(1) Show the cartoon通过观看动画让学生了解本课要学内容。
T: How does Steven feel? He is sick.T: What’s the matter? His head hurts.引出sick, hurts.教师通过动作表情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
板书:Are you okay? No, I’m sick.What’s the matter? My ____ hurts.在学生理解意义的基础上,领读,做适当的动作。
最新三年级上册17课《为什么》教学设计(精品)
湘教版三年级上册17课《为什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8个生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有观察了解大自然知识、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难点:在读中感悟课文的韵律美,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知识。
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二、释疑探究1、感知(1)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小组内互相读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交流。
小组选出代表,汇报小组读书的收获。
2、识字。
(1)自己练读生子。
引导学生与同桌之间接龙读生字。
(2)小黑板出示生字,多种方式指读。
(读的时候注意提醒学生注意应该注意的地方。
)(3)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引导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给生字找朋友,用词语说话。
3、赏读。
(1)小组合作读课文,看谁读得美。
(2)选读。
选自己喜欢的一节练读,再展示。
(3)通读全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
三、写字1、出示要写的字:夏暗躲藏喳案就猜2、学生观察字的结构,交流书写应注意的`地方。
3、老师示范,指导重点笔画。
4、学生练习,老师巡视。
第二课时一、导入挑苹果游戏。
(将生字卡片做成苹果形写上编号)你选择第几好苹果,读出上面的生字,再组词造句。
二、诵读1、教师示范,学生边听边体会语气。
引导学生评一评老师哪里读得好,哪里读得不好。
2、学生自由练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3、朗读比赛。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小节,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三、演读1、老师引读,学生尝试背诵课文。
2、学生自由练背。
3、课文表演。
边背边加上动作。
四、讨论1、课文里提了多少“为什么”?2、“为什么,太多的为什么,一天到晚我都在心里猜”是什么意思?我心里猜出了些什么?五、拓展探究你能回答课文中的哪些问题?你还能提出什么新的问题?六、写字1、出示要写的字。
2、自由练写,小组评议。
3、老师小结,指导重点。
板书设计17 为什么为什么不知道弄明白想知道。
小学英语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Lesson 17
小学英语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Lesson 17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确立依据:根据英语课程标准,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各学科相互渗透,共同发展,引导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交际的要求。
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知识目标:(1)学习人体部位单词:leg , knee, foot(2)进一步学习询问身体情况的句型,掌握How are you?和它的另一种回答形式:Not too good .(3)掌握表示惊讶、同情与抱歉的说法:Oh, No! I’m sorry. 2.能力目标:通过录像、图片、课件呈现,让学生学会观察、思维、想象、归纳和总结,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1)引入竞争机制,创设与他人合作的机会。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增强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合作的团体意识。
(2)教育学生学会关心、体贴他人;学会相互帮助、相互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新单词:leg, knee ,foot(2)掌握句型: How are you ? Not too good .Oh, no! I’m sorry .三、教具准备:医用纱布、胶布、剪刀;为每一个学生准备一张人体部位图作业纸;教学用单词、句型卡片;奖励用小粘贴卡片和糖果;为本课制作的课件,本课的录像带。
四、教学过程Step1:复习1.课前播放英语歌曲: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渲染气氛。
然后师生共唱Hello! How are you? 将学生带入英语的教学环境中,为新课的开始做好准备。
2.TPR 游戏,先由教师说单词,全体学生一起做动作,然后再叫两名学生到讲台上做,让一名学生说单词。
(叫三组学生。
)(每位到台前表演的学生奖励一块糖。
)复习巩固前几课学过的单词。
3.师生对话。
A组: A: Hi! Good morning. How are you?B: Fine, thank you. And you?A: I’m fine,too.B组:A: Hello! What’s your name? How are you?B: Not very well. Look at my arm.A: Oh,sorry.(出示句型的卡片,多叫几组学生对话,复习前几课学过的句型。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教案例文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教案例文教学目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进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它与传统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是截然不同的。
今天作者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于202X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教案例文,期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202X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教案例文1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学习能知道古诗内容,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句所描写的情境,感受诗人的孤独、对亲人的想念之情。
2、学会本诗中的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诵、背诵诗句。
4、能学懂一组想念亲友类古诗,提高浏览、知道古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在知道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感受诗句中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前准备:1、学生预习并了解相干知识,收集相干资料。
2、教师准备好课件。
教学进程:一、揭题、解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组诗,第一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件出示古诗及背景)2、九月九日是什么日子?你知道这天有什么习俗?忆是什么意思?教师简述山东的意思。
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题目的意思?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3、是谁在想念?你对王维有什么了解?师补充简介诗人。
过渡:王维为何要想念故乡亲人?他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想念之情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
(从题目入手,让学生的课外知识与所学内容有机结合,激发了学生课外浏览的爱好,使学生对全诗有个整体感知,以问题过渡激起学生的学习爱好。
)二、学习诗句。
1、范读,齐读古诗。
2、学生自学,知道诗意:先自由读知道诗句并划出不知道的词句,再小组交换讨论。
3、检查自学情形:第一指名说说已知道的诗句意思,并提出不知道的地方;师生共同解决疑难;再指名说;最后齐读古诗。
4、师述:读诗不是弄懂诗的意思就行了,还要弄懂、体会出诗中的情感。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从这首诗中感遭到了什么?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追问)诗人为何会有这样的情感?又是怎样表达出自己的情感的呢?5、学生分组自由讨论。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7课《孔子拜师》》教学设计和精品教案
17、孔子拜师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专题一组教材的打头课文。
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整篇文章让人感受到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是一篇能激起学生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的好文章。
教学目标:1、会认七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激发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3、能结合上下文,用查字典、联系生活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学会运用抓重点词句来理解孔子与老子的品行的阅读方法,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孔子拜师的故事。
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一、谈话导入,读资料袋了解孔子同学们好,电视机前的同学们,你们好。
我姓吴,来自浙江省温州市实验小学,从第五组课文开始,由我来给同学们上课。
通过第五组课文的学习,我们可以认识古代大思想家,了解古代神话故事,欣赏古代建筑和绘画,从中感受光辉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
这节课,我们先学习第一篇课文,(指课题)孔子拜师。
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课件出示孔子的画像)看,这就是孔子,你们知道孔子吗?你们还知道他的其他情况吗?那就让我们去读一读课本69页的资料袋,请电视机前的同学们也来读一读。
学生齐读课题。
生1:老师,我知道孔子是一位大思想家。
学生摇头,表示不知道。
生读课后资料袋。
翻页1说说你从资料里了解到了什么?生1:我了解到孔子名丘,字仲尼,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
生2:我了解到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有很多弟子。
生3:我了解到孔子的弟子把老师的言行记录下来,编成《论语》,这本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17、石头书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能正确、规范书写,认识4个二类字,认识1个多音字“壳”正确书写课后词语,理解“聚精会神、刨根问底、矿物、矿石、化石”等词语。
2、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
关注提示语,读好人物对话,进而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石头书中的学问,激发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探究,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4、学习本课人物对话中提示语的安排形式,练习写一段对话。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学会理解本课生字、新词。
2、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去把握课文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读好人物对话。
难点:让学生明白石头就像一本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过去,知道地下资源,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让他们知道大自然中蕴含着无穷的知识,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评价设计:1.在检查学生预习的环节,通过批阅预习单、指名读、齐读、默写等方式,了解学生的识字、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通过各种方式的读,了解石头书中的学问,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保证学生读书和思考的时间。
3.借助小练笔,让学生尝试练习写人物对话,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完成预习单。
(见后附件)老师:1、教学课件2查看学生预习单,以学定教。
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谈话导入:作家冰心奶奶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谁来说说你都读过那些书?(指生说说,并及时评价:你读的书可真多,是个爱学习的孩子。
)你读过的书是什么样子的?(指生说,相机板书:一页一页字画)那么你从这些书中学到了什么?(生答,相机板书:知识)今天,老师还想和大家一起来读一本特殊的书,它叫“石头书”。
(板书课题,齐读)对于石头书,你想了解它的哪些内容?(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在刚才的板书后面打上问号。
)同学们提出了那么多的问题,把这些问题弄明白了,问清楚了,就叫——“刨根问底”(板书,齐读),还有一句俗语也表示这个意思,是“打破沙锅问到底”。
学问学问,就是既要学,又要问。
只要我们有好奇心,经常刨根问底,就一定能得到更多知识,更多学问。
那么,让我们打开语文书,到书中刨出这些问题的答案吧。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1、检查生字识、写(1)出示预习单,同位互相看看写得是否正确、规范;师巡视,大体了解学生书写情况。
提示:注意生字各部分的比例和避让,“叔”要左宽右窄、左松右紧;“矿、怪、煤”要左窄右宽,左紧右松;“印”左右大体等宽,右边是“卩”,不要写成“阝”。
(2)学生练写自己写得不满意的字和不规范的字。
2、检查对词语的识读和理解。
出示词语:好奇足迹矿物叔叔一册贝壳奇怪煤炭矿石化石脚印地壳(1)正确读词。
(多种形式读,注意“壳”的不同读音。
)(2)理解“矿石”和“矿物”。
3、检查朗读课文。
过渡:把这些字词放到课文中,你还认识它们吗?(1)同位两人,每人一自然段接读课文,做到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 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本文多音字较多,指导读正确,除了上面提到的“壳”,还有:好(hào)奇不禁(jïn)藏(cánɡ)着4、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说说通过刚才的读,你解决了哪些问题?(相机把对应的问号去掉)(2)默读课文,完成填空。
(幻灯片出示)川川和磊磊在看见,从和叔叔的交谈中,知道了。
(找不同层次学生填一填,了解课文大意。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三)精读感悟,了解石头书里的学问1、品读外形像书(1)幻灯片出示石头和书的图片,让学生观察。
(2)看完后,读一读1—5自然段,你觉得书上那句话最能表达图中的意思,找出来读一读。
(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板书:一层一层(3)这句话看上去是个问句,其实不在问,它的意思是?(石头一层一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这样的句子叫“反问句”。
把这句话的问号换成句号,不改变意思说一说。
指导读出语气。
(4)勘探队员叔叔是怎样对待这本书的?理解“聚精会神”,抓住“趴、聚精会神”体会叔叔的入迷,并感情朗读。
(5)对于叔叔的做法,川川和磊磊觉得怎样?指导读出他们的好奇。
(6)分角色朗读课文。
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石头书里有很多知识,既有字,还有画,那这些字啊、画啊是什么样的,石头书里还有哪些科学知识,我们将在下节课来学习。
第二课时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三)精读感悟,了解石头书里的学问2、品读石头书上有字(1)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石头书上有字,这字是什么样的,自由读一读6、7自然段,圈画出来有关词语。
(2)交流,板书:雨痕、波痕、矿物,(3)幻灯片依次展示雨痕、波痕、矿物图片,师讲述:石头书上也有字,你们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留下的足迹,叫波痕;还有那些小不点儿,黄的,黑的,红的,闪光的,透明的……叫矿物。
这些都是石头书上的字。
不过这些字啊,可只有勘探队员才认识呢!(4)体会冒号用法:师读第1句和最后一句,生读中间部分。
认识“:”,在哪见过它?(说话的句子,表示引出说的话)这里的冒号没有引出说的话,自己读一读,为什么用冒号?(后面具体写看到了什么。
)小标点也提醒我们知识,读书的时候小标点也要留心啦。
师生分句朗读,体会冒号的用法。
(5)找出这一段中的一组近义词,认真读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把雨痕、波痕当做人来写生动、形象,让课文显得生动有趣;用不同的词表达同一个意思又说明作者词汇丰富,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这样写。
)小结:石头上有字,这些字能告诉我们很多知识,这是一本——(师指题目,生读)“石头书”啊!3、品读石头书上有画过渡:那石头书上又有什么样的画呢?读一读课文8—11自然段。
(1)你们看到过石头上的画吗?(看文中化石插图),这样的石头叫“化石”。
(板书)(2)请同学们欣赏各种各样的化石,(出示图片)欣赏了这么多美丽的化石,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吗?(这么多化石哪儿来的呢?上面的画又能说明什么呢?……)(3)、出示幻灯片:“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是一片密林,地上有花有草,还有许多昆虫。
后来,这里变成了大海。
又过了很多很多年,地壳慢慢上升,这里又变成了高山,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山。
”请你联系第7、9自然段,想想勘探队员叔叔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这里曾经是海洋和密林的?师引说:(出示幻灯片)化石告诉我们:看到树叶的化石,知道这里曾是__________,地上有花有草,还有许多昆虫;这是贝壳,那块石头上还有一条小鱼,知道这里后来变成了__________,这是波浪留下的足迹,叫波痕。
这块石头告诉我们:又过了很多很多年,地壳__________,这里又变成了__________。
(4) 化石告诉我们的知识可真多呀,让我们再来读读第11节,体会化石的作用。
(5) 化石是一下子就形成的吗?你是从哪知道的?圈出有关词语读一读。
(很久很久以前、很多很多年)(6)在化石形成的漫长过程中,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学家就是根据这些画来推测地球上曾经发生的事,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那里曾经是一片汪洋,我们脚下的这块大地曾经也许是一片大海,化石帮助人们了解到很多我们所不知道的曾经发生的事情。
让我们再次拿起书,体会一下这本石头书中神奇的画。
(分角色朗读8—11自然段)小结:石头上有画,这些画能告诉我们很多知识,这是一本——“石头书”啊!)4、品读石头书告诉我们很多知识过渡:看懂石头书上的字画有什么用呢?齐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1)除了书上讲的,说说石头还能告诉我们什么?(知道地下埋藏的石油、天然气等)由此看来,石头书的用处——可真大!(生接)(2)用川川和磊磊的话说就是——生接读课文。
(板书:学问)(3)用你的朗读告诉别人石头书的作用大,好吗?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四)、概括课文,拓展交流1、分角色朗读课文。
2、现在你知道石头为什么像一本书了吧,填一填,谁能连起来说一说出示提纲帮助概括:因为石头的,就像是一页一页的书;石头上有,就像书上的字;石头上还有,就像书上的画;我们从石头上,就像书能告诉我们很多知识一样,所以大自然中的石头就是能教会我们知识的一本书。
3、不只是石头,比如,一缕云也是一本书,人们观察云,总结出了:朝霞不出门,(让生接)晚霞行千里。
你说大自然奇妙吧,大自然中还有许多可以为书的东西,课下查查有关资料,你从大自然这本大书里又学到了什么知识呢?(五)小练笔1、川川和磊磊在与叔叔的对话中,一步一步了解了石头书,看看课文中人物的对话,提示语的位置有什么不同?(提示语在话前,提示语在话后,提示语省略)看看提示语的位置不同,标点符号有什么不同?3、回想一个你和家人或者同学对话的情景,把提示语用在不同的位置,写一写,还要注意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呦!(1)生练习写,师巡视指导。
(2)指生读一读,集体评议。
(七)板书设计:17.石头书一页一页 一层一层字 雨痕 波痕 矿物 刨根问底画 化石知识 学问附《石头书》预习单:班级: 姓名: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并自我评价。
完成以后,可以在相应的评价栏里打“√”。
一、我会识认读文中的10个生字并描红仿写,看谁能做到正确、规范。
(友情提示:不要多一点,也不要少一点)纠正写错的字: 把不满意的字再写一个:二、读词语,在课文中圈出来,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好奇 足迹 矿物 叔叔 一册 贝壳.奇怪 煤炭 矿石 化石 脚印 地壳.三、查阅词典或者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下列词语。
聚精会神:化石:刨根问底: 地壳:四、认真读课文,争取读得正确流利。
可以读给家长或同学听,请他们评价一下。
(在括号里面打对号)真棒( ) 不错( ) 还要加油( )教后反思:成功之处:我把整篇课文课的教学分成了四大块。
第一块:石头的外形很像书。
第二块:石头书上有字很像书。
第三块:石头书上有画很像书。
第四块:石头能告诉我们很多知识,正确规范就像书本能告诉人们知识一样,用处很大。
从新课的导入,到教学中的品读,再到课堂总结,都体现了这四块内容。
这样的教学,使得层次非常的清晰。
也让孩子们明白了石头像书,石头就是一本书。
最后,我还留了一个思考题----大自然中还有许多可以为书的东西,课下查查有关资料,你从大自然这本大书里又学到了什么知识呢?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不足之处:在讲授“石头书上的字”时,忽略了学生的理解程度,例如,对于矿物的教学,只是出示了图片,矿物里面的小不点儿,有各种各样的颜色,这时应该让学生通过看图再说一说这些红的、黄的、闪光的、透明的像我们生活中见过的哪些东西,如钻石、红宝石、煤炭-----把课堂与生活衔接起来。
教学建议:在引导理解化石的作用时,如果让学生自己搜集相关的资料和图片,再结合课文11自然段来理解感悟,效果会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