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教育事业规划

合集下载

宜昌市夷陵区教育局

宜昌市夷陵区教育局

宜昌市夷陵区教育局宜昌市夷陵区教育局是夷陵区教育系统的领导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辖区内各级各类教育工作。

夷陵区教育局的成立旨在推动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提升教育质量,为广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优质的教育资源。

作为教育局,首要任务是推动学校教育的发展。

教育局要加强学校管理,引导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政策,加强教师培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同时,教育局还要积极组织各项学科竞赛和教育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育局还要关注特殊教育和教育公平问题。

教育局要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对特殊教育学校和教育机构的管理和审核,确保特殊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同时,教育局要努力推动教育公平,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

通过加大对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学校的投入和支持,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努力保障每一个学生的平等受教育权利。

教育局还要加强对学校安全的管理和监督。

教育局要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学校安全工作的组织和督促。

教育局要定期检查学校的安全设施和安全教育工作,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同时,教育局还要加强对校园暴力、校园欺凌等问题的预防和处理,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教育局要积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和合作。

教育局要主动与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推进教育事业发展。

教育局还要鼓励学校与社区、家庭紧密合作,形成教育工作的良好局面。

通过开展家校合作、社区教育等活动,加强家长教育,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教育的良好氛围。

总之,宜昌市夷陵区教育局是夷陵区教育事业发展的组织保障和推动力量。

教育局要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在全社会的支持和合作下,推动夷陵区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和发展平台。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表彰宜昌市农村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通报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表彰宜昌市农村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通报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表彰宜昌市农村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宜昌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9.06•【字号】宜府办发[2012]94号•【施行日期】2012.09.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表彰宜昌市农村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通报(宜府办发〔2012〕9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宜昌开发区管委会:多年来,全市广大农村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根基层,爱岗敬业,为人师表,默默奉献,为农村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进一步激励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投身农村基础教育工作,推动全市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市人民政府决定,对向容丽等40名“宜昌市农村优秀教师”、李华兵等10名“宜昌市农村优秀教育工作者”予以通报表彰。

市政府希望受表彰的个人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农村教育工作中再立新功。

全市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以先进为榜样,牢固树立教育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严谨笃学,教书育人,开拓进取,勇于创新,为全市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附件:宜昌市农村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名单二○一二年九月六日附件:宜昌市农村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名单一、宜昌市农村优秀教师(共40名)向容丽宜都市红花套镇中心小学邓清华宜都市高坝洲镇中心小学向艳宜都市五眼泉中小学廖再坤宜都市聂家河镇初级中学夏江华宜都市松木坪镇中心小学卞小鹏宜都市枝城大堰堤小学陈夙华枝江市百里洲镇刘巷中学杜勇枝江市七星台镇初级中学季辉梅枝江市问安镇初级中学王明珍枝江市仙女镇仙女初级中学赵锋平枝江市安福寺镇初级中学李万益枝江市顾家店镇勤丰小学郑国武当阳市河溶高级中学杨建兵当阳市干溪中小学张少华当阳市两河初级中学刘正蓉当阳市河溶镇中心小学向立亚当阳市烟集中小学陈波当阳市草埠湖中学张玉清远安县旧县镇中心小学王朝龙远安县洋坪镇洋坪中学王尚华兴山县高桥乡中心学校邹晓艳兴山县水月寺镇高岚小学XXX松兴山县榛子乡中心小学杜丙三秭归县屈原镇新滩初级中学郭从年秭归县杨林桥镇初级中学邓绍杰秭归县磨坪乡初级中学覃军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榔坪镇中心学校赵江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贺家坪镇中心学校郑贵敏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龙舟坪镇中心学校肖俊娥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傅家堰中学王成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乐坪中学桓光程夷陵区邓村初中易仁龙夷陵区雾渡河镇中心小学王莉萍夷陵区樟村坪初级中学陈桂林夷陵区下堡坪乡下堡坪中小学黄朝雄夷陵区鸦鹊岭镇中心小学徐大新夷陵区龙泉镇龙泉初级中学岳燕伍家岗区花艳小学张明春点军区第五中学谭莎猇亭区高家店小学二、宜昌市农村优秀教育工作者(共10名)李华兵宜都市王家畈中心小学校长许东平枝江市董市镇中心学校校长郑金涛当阳市半月初级中学校长曾凡平远安县旧县镇中学校长罗忠诚兴山县建阳坪小学校长杨柳秭归县两河口镇一支笔中学校长胡晓峰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都镇湾镇中心学校副校长彭昌望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湾潭镇明德小学校长朱义洲夷陵区分乡镇分乡初级中学校长刘圣权伍家岗区中南路小学校长。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在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单位)实行“局管校聘”教师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在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单位)实行“局管校聘”教师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在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单位)实行“局管校聘”教师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7.06.05•【字号】宜府办发〔2017〕29号•【施行日期】2017.06.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师队伍建设正文关于在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单位)实行“局管校聘”教师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宜府办发〔2017〕2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根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52号)、《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的通知》(鄂办发〔2014〕30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高中阶段教育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宜府办发〔2016〕57号)等文件精神,现就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单位)实行“局管校聘”教师管理体制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与普通高中新高考和职业教育技能高考相适应,与构建开放、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新体系相适应,与城区高中布局调整与特色化发展新任务相适应,在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单位)实行“局管校聘”教师管理新体制,实行教师全员竞岗、全员聘用制度,健全教师待岗培训、转岗退出工作机制,进一步落实学校用人自主权,进一步提升教育人事管理与服务效能,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激发教师队伍活力,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为提高教育质量、建设“宜学之城”提供更加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基本原则(一)服务教学、提升效能。

积极顺应新高考、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选课走班制”教学的新形势,准确对接开放、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主动服务城区普通高中布局调整和特色化发展,进一步理顺各部门职责,进一步落实学校用人自主权,进一步提升教育引才、用才的科学性、规范性、精准性,进一步提升教育人事工作的服务效能。

(二)优化配置、激发活力。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中心城区2011—2020年中小学校点布局规划的通知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中心城区2011—2020年中小学校点布局规划的通知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中心城区2011—2020年中小学校点布局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宜昌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6.16•【字号】•【施行日期】2014.06.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中心城区2011—2020年中小学校点布局规划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宜昌高新区管委会,各大中型企业,各大中专学校:《宜昌中心城区2011~2020年中小学校点布局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4年6月16日宜昌中心城区2011~2020年中小学校点布局规划一、总则(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科学配置中小学教育资源,促进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世界水电旅游名城、省域副中心城市和现代化特大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二)规划依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48号)、《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学校基本建设规划的意见》(教发〔2010〕7号)、《湖北省义务教育条例》(2010年12月省人大讨论通过)、《省教育厅、省发改委关于切实做好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稳步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计划的指导意见》(鄂教发函〔2010〕39号)、《湖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鄂教规〔2011〕3号)、《宜昌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宜府办发〔2011〕44号)、《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宜昌市中心城区教育设施规划(2008~2020年)》(宜府函〔2009〕145号)等文件。

(三)规划原则。

一是坚持科学发展合理布局。

科学合理布局中小学校点,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水平;二是适应城市发展规模与水平。

宜昌教育整合实施方案

宜昌教育整合实施方案

宜昌教育整合实施方案宜昌市教育整合实施方案旨在促进全市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本方案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具体规划和实施。

一、整合学校资源,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1.整合学校布局,合理规划学校设置,避免学校过度集中或过度分散的现象,确保每个地区都有足够的教育资源。

2.优化学校管理,推动学校间的资源共享,鼓励学校间合作办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教师资源的流动和共享,确保每个学校都能拥有优秀的教师团队。

二、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1.深化课程改革,推动学科教学内容的更新和优化,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

2.加强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创新,推广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3.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三、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1.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确保贫困地区学生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2.建立健全教育补贴和奖励机制,鼓励优秀教师和学生到贫困地区支教或学习。

3.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城乡教育资源的对接和共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四、加强教育管理和监督,确保方案的顺利实施。

1.建立健全教育管理体制,加强对教育资源配置和使用的监督和管理。

2.加强对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3.加强对教育整合实施方案的宣传和推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凝聚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推动教育整合实施。

综上所述,宜昌市教育整合实施方案将通过整合学校资源、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育公平和加强教育管理和监督等措施,全面提升宜昌市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

希望全市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共同推动教育整合实施方案的顺利实施,为宜昌市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2024年督导的工作计划八篇

2024年督导的工作计划八篇

2024年督导的工作计划八篇督导的工作计划篇1(约3561字)一、思想,全镇教育督导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以教育法规为依据,教育督导监督、考核、检查、评价、的职能,把更新教育观念、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强化教育教学管理、规范办学、校园文化建设督导评估工作的中心任务,教育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得以,全镇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二、工作思路,镇中心学校将健全三项制度、三项督导、三个、改进三个、三个。

健全三项制度:督导检查评估的提前告示制度、结果通报制度、复查制度。

三项督导,即:督政:督查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方针政策的情况;督学:督查学校要求、自身发展的情况;督教:督查校长教改、管理教学、教师教学常规、课效的情况。

三个: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范办学;校园文化建设。

改进三个:强化督导评估的性(社会、家长反映的办学不规范问题督导);强化督导评估的质效性(直接督查各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强化督导评价的系统性(学校自评、校长述评、师生参评、中心学校综合评价的体系)。

三个:以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工作的为,把教育督导质量和到新;以法律、法规赋予的督导职责为己任,把教育督导机制创新到新;以自身建设,内涵发展为基础,把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到新。

三、工作要点1、工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茶园冲中心小学在创建县级合格学校,评估验收。

全镇各学校在合格学校建设阶段性的基础上,全方位地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实施“十大工程”:干部教师队伍建设工程、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职教资源整合工程、教育信息化工程、学校文化建设工程、规范管理工程、安全稳定工程、环境优化工程、强基固本工程。

“六大”:先进办学理念,办学规范化;优化教师结构,师资配备均衡化;办学条件,基础设施标准化;提升应用,教育技术信息化;发展,教育生态化;推行素质教育,教育质量优质化。

2、提升办学理念,教育长足发展。

学校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师生认可的`价值观,是办学的思想和行动指南,是制订学校发展规划的依据。

宜昌市教育局

宜昌市教育局

宜昌市教育局宜昌市中小学体育协会2006年9~10月目录1、市教育局关于举办2006年城区中学生男子篮球联赛的通知 (1)2、2006年宜昌市城区中学生男子篮球联赛竞赛规程 (3)3、2006年宜昌市城区中学生男子篮球联赛组织机构 (6)4、2006年宜昌市城区中学生男子篮球联赛裁判员名单 (7)5、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工作人员守则 (7)6、体育道德风尚奖、最佳赛场、优秀教练员、优秀裁判员条件 (8)7、各代表队成员名单 (9)8、比赛日程安排 (12)9、竞赛成绩记录表 (14)市教育局关于举办2006年宜昌市城区中学生男子篮球联赛的通知城区各中学: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积极推进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推动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现研究决定于2006年9月至10月举办2006年宜昌市城区中学生男子篮球联赛,本次联赛由宜昌市教育局主办,宜昌市中小学体育协会协办。

现将竞赛规程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加强组织领导我市于2002年起在城区各中学举办男子篮球联赛,目前已连续举办了四届。

经过四年的发展,联赛已成为我市学校体育一张响当当的名片,在全省也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篮球联赛制度的成熟与完善,为宜昌市中学生篮球运动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和空间,学校的体育运动氛围空前浓厚,全体学生的运动意识得到极大增强。

各校要在总结以往联赛的基础上提高对篮球联赛的认识,把篮球联赛作为推进素质教育、活跃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列入学校工作计划。

为做好篮球联赛的组织管理工作,主办单位成立“宜昌市城区中学生男子篮球联赛组委会”和相应的竞赛部门。

各校要加强篮球联赛的领导,由分管体育的校长担任领队,做好本校组队、训练、参赛、场地器材建设及承办主场比赛等各项工作。

二、保障竞赛条件篮球联赛为主客场制,各校要修建一个符合篮球竞赛规则要求的场地,添置一套标准裁判工作器材,努力创造良好的竞赛条件,保证篮球联赛的顺利进行。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调整完善城区教育管理体制实施方案的通知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调整完善城区教育管理体制实施方案的通知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调整完善城区教育管理体制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宜昌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2.04•【字号】宜府办发[2013]6号•【施行日期】2013.03.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调整完善城区教育管理体制实施方案的通知(宜府办发〔2013〕6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宜昌高新区管委会:《关于调整完善城区教育管理体制的实施方案》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3年2月4日关于调整完善城区教育管理体制的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创新城区建设管理体制机制的意见》,加快我市教育现代化进程,促进区域性科教文化中心建设,更好地为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提供人才支撑,结合宜昌城区(不含夷陵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原则(一)依法治教。

落实各级政府教育工作法定职责,依法完善区级政府教育管理职能。

(二)统分结合。

建立和完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以区为主,高中、中职、特殊教育和高等教育以市为主的城区分级办学的教育管理体制,提升市级宏观管理能力。

(三)均衡发展。

充分发挥市级统筹管理职责,合理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统筹调控项目和资金,促进城区各类教育均衡发展。

(四)平稳过渡。

切实做好学校划转后干部、教职工和学生的安置工作,妥善处理移交学校的债权债务,确保稳定。

(五)提高质量。

加强和改进教育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主要内容(一)学校划转按照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以区为主,高中教育以市为主的城区分级办学管理体制,对现有学校进行划转:1将位于西陵区范围内的9所市直属公办初中学校(市三中、四中、五中、九中、十六中、廿二中、廿三中、廿四中、廿五中)划转至西陵区政府管理;将位于伍家岗区范围内的5所市直属公办初中学校(市六中、十中、十一中、十四中、十五中)划转至伍家岗区政府管理;将位于宜昌高新区范围内的2所市直属公办初中学校(市八中、在建的市十九中)划转至宜昌高新区管委会管理。

宜昌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三峡大学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实施意见-宜府发〔2017〕28号

宜昌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三峡大学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实施意见-宜府发〔2017〕28号

宜昌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三峡大学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实施意见正文:----------------------------------------------------------------------------------------------------------------------------------------------------关于支持三峡大学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实施意见宜府发〔2017〕2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实施意见》(鄂政发〔2016〕75号)等省、市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现就支持三峡大学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全力支持三峡大学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需求为导向,以学科为基础,以改革为动力,以绩效为杠杆,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为宜昌加快建设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和世界水电旅游名城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促进高等教育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二、建设目标到2020年,三峡大学综合实力达到全国前150位;工程学、化学2个ESI学科进入前1%行列,水利工程、土木工程、电气工程3个学科进入国内学科排名前10或者前20%,机械工程、基础医学(或临床医学)、化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中国语言文学等学科进入国内学科排名前20或者前30%;建设3-4个与宜昌经济发展结合紧密的学科,建设与宜昌创新发展结合紧密的国家级实验室3个以上。

到2030年,三峡大学综合实力达到全国前100位,新增临床医学、材料科学2个ESI学科进入前1%行列,新增机械工程、基础医学(或临床医学)、化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中国语言文学等学科进入国内学科排名前10或者前20%,其他学科整体实力和水平显著提升。

三、支持措施(一)加大经费支持力度。

1.按照《关于支持三峡大学加快发展的专题办公会议纪要》(市委专题办公会纪要〔2013〕7号)要求,将对三峡大学的财政基本投入增量纳入市财政预算,以2013年市财政拨款为基数按每年不低于5%的幅度逐年增加。

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宜昌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的通知

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宜昌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的通知

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宜昌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4.10.14•【字号】宜府发〔2014〕34号•【施行日期】2014.10.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法总类综合规定正文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宜昌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的通知宜府发〔2014〕3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宜昌高新区管委会,各大中型企业,各大中专学校:《宜昌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已经2014年9月29日市人民政府第40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宜昌市人民政府2014年10月14日宜昌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行为,从制度上确保重大行政决策的合法性、科学性和民主性,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参照《湖北省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试行)》,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市政府作出重大行政决策,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遵循坚持党的领导、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注重效能、接受监督的原则。

第四条市政府作出重大行政决策,应当经过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程序,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导向的正确性、程序的完备性、内容的合法性、操作的可行性。

重大行政决策的基础工作由市政府具有法定职责的部门,市政府指定的单位或县市区政府(以下简称决策承办单位)承担。

多个决策承办单位共同承担重大行政决策基础工作的,由市政府确定一个牵头单位。

第五条市政府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本规定。

第二章决策范围第六条本规定所称重大行政决策,是指关系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行政决策事项。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2023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2023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2023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3.04.17•【字号】•【施行日期】2023.04.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2023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2023年宜昌市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3年4月17日2023年宜昌市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是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提高政府公信力执行力的重要手段,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为进一步加强我市政务公开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2023年政务公开工作的安排和部署,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要点。

一、强化重点领域信息公开(一)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公开。

聚焦发展数字经济、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招商引资等工作,做好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试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中小企业“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行动、专题招商、“飞地经济”政策等方面信息公开。

全面公开市级监管事项目录清单,持续推进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信息公开工作、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信息公开,强化重大项目、重点企业法律服务信息公开,持续征集营商环境“不满意”问题线索,做好涉及市场主体政策文件的执行落实情况公开,着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二)围绕提升城市品质强化公开。

聚焦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建设、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三峡地区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创建、宜荆荆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等战略任务,及时公开工作进展情况、政策制定情况、项目建设情况等。

聚焦东部未来城核心区建设、高铁新城建设、宜昌科教城建设,做好城建、交通等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情况信息公开。

宜昌市人文艺术高中学生培养方案规划

宜昌市人文艺术高中学生培养方案规划

宜昌市人文艺术高中学生培养方案规划一、背景介绍宜昌市作为湖北省的重要城市之一,一直以来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为了促进人文艺术教育的发展,宜昌市决定制定人文艺术高中学生培养方案规划,以提供更好的人文艺术教育,培养具备优秀艺术素养和综合素质的高中学生。

二、培养目标本方案旨在培养宜昌市人文艺术高中学生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综合能力:1. 艺术理论与实践能力:学生应掌握相关艺术理论知识,具备各种艺术实践能力,如音乐、舞蹈、戏剧等。

2. 创新与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作能力,以及自由表达、沟通与交流能力。

3. 综合素质与人文素养:强化学生的理性思维、审美品味,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质。

4. 学术研究与批判思维: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学术研究能力,使其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内容与方法为实现上述培养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内容和方法:1. 基础课程教育:学生在高中阶段将接受艺术基础课程的系统研究,包括艺术史、艺术欣赏、艺术理论等方面的知识。

2. 艺术实践活动:学生将有机会参与各类艺术实践活动,如学校的文艺演出、艺术团体的合作表演等,以提高实践能力。

3. 专业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相关的专业选修课程,如音乐、舞蹈、美术等,以加强专业素养。

4. 实践研究项目:鼓励学生参与实践研究项目,如艺术创作、学术研究等,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5. 实践实机会:为学生提供实践实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以增加实践经验。

四、评价与考核为了对学生的培养效果进行评价和考核,我们将采取以下方式:1. 平时考核: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参与度等进行综合评价。

2. 艺术实践成果评价:评估学生在艺术实践方面的成果,如演出表现、创作作品等。

3. 学术研究成果评价:评估学生在学术研究方面的成果,如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等。

4. 专业技能考核:对学生的相关专业技能进行考核,如乐器演奏、舞蹈表演等。

宜昌市文化事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构建城乡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宜昌市文化事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构建城乡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宜昌市文化事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构建城乡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坚定文化自信,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市。

深化全域精神文明创建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

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丰富宜昌城市精神的新时代内涵,创新形式进行发扬和宣传。

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讲好宜昌故事,唱响宜昌声音,展示宜昌形象。

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深入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评选与宣传,提升公民文明素养。

推进志愿者服务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打造一批志愿服务品牌。

深入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健全文明城市创建长效机制,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争取更多县(市)跻身全国文明城市行列,在全省率先建成“全国文明城市群”。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重点引导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社会、全方位、全过程育人。

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资源作用,推进民族精神教育。

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模范人物宣传。

弘扬诚信文化,深入推进国家信用体系示范城市建设。

实施全民公益行动,打造公益活动品牌。

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开展劳动创造幸福主题教育。

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构建以男女平等为核心的先进性别文化。

构建城乡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显示,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提升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水平和服务效能。

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提高文化惠民工程覆盖面。

推进市级“一院三中心五馆”提档升级。

建设宜昌文学艺术馆(实物馆+数字馆),推进柏斯音乐小镇、环城南路历史文化街区等重点项目建设。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切实加强城区学前教育工作的通知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切实加强城区学前教育工作的通知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切实加强城区学前教育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宜昌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8.08•【字号】宜府办发[2012]87号•【施行日期】2012.08.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教育正文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切实加强城区学前教育工作的通知(宜府办发〔2012〕87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宜昌开发区管委会: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鄂政发〔2011〕27号)精神,加快实施城区(包含西陵区、伍家岗区、点军区、猇亭区、宜昌开发区,下同)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促进城区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协调发展,全面提升城区学前教育质量,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宜府发〔2011〕24号)和《宜昌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宜府办发〔2011〕67号),结合城区实际,现就加强城区学前教育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明确发展目标以普及学前三年教育为目标,全面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特别是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逐步实现覆盖城乡、布局合理、体制完备、群众满意的学前教育体系。

至2013年,城区新增公办幼儿园13所。

幼儿园办园条件和质量全面改善,优质学前教育资源逐步扩大,公益性(含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幼儿园的比例达到50%,三级及以上等级幼儿园的比例达到60%,专任教师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书人数达到95%,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5%以上。

二、完善规划布局坚持“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就近入园”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十二五”布局规划。

科学测算未来一段时期适龄幼儿入园需求和供需缺口,按照就近入园的原则完善幼儿园建设布点布局和总体规划。

原则上住宅小区达到1500户、农村服务人口6千人应设置1所幼儿园。

2024年小学创建特色学校的工作计划范例(3篇)

2024年小学创建特色学校的工作计划范例(3篇)

2024年小学创建特色学校的工作计划范例秉承《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的相关规定,以及长阳县教育局发布的《宜昌市体育、艺术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结合庄溪小学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艺术教育发展方案。

一、指导方针本方案以器乐口风琴教学为核心,旨在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开展富有本校特色的艺术教育活动,确保各项艺术教育任务的高质量完成。

二、实施目标致力于推进艺术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提升校园文化的内涵,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

三、特色项目开展二至五年级的口风琴教学与学习,作为学校艺术教育的特色项目。

四、实施方案(一)组织管理1. 成立艺术教育领导小组,完善艺术管理网络,定期研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

组长:白华锋副组长:张涛、向志香、李艳芝、李俊丽组员:唐永胜、高科扬及全体班主任教师2. 加强艺术教育工作的管理、检查与总结机制,领导小组通过定期与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3. 确保每年有艺术活动经费的投入,保障现代化教学设备、专用教室、乐器及艺术音响资料的需求,为艺术课程和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持。

4. 为教师提供成长平台,组织考察、观摩、听课等活动,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主渠道建设1. 严格执行课程标准,确保艺术类课程的全面开设,实现各年级音乐课的普及率达到____%。

2. 成立艺术研修组,确保艺术教师开学时有工作计划,期末有工作总结,定期开展艺术教研活动,确保艺术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3. 积极参与县级及以上层面的培训、公开教学和课堂教学评比活动,确保每位艺术教师每学期至少开设一节高质量的艺术课程。

(三)艺术活动1. 校内活动:① 加强艺术教育工作,为各班配备兼职指导教师,通过训练,每学期确保各班推出1-____个优秀节目。

② 根据艺术教师的专长,挖掘学生潜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③ 结合重大节日,每学期举办有特色、有主题的文化艺术活动或艺术周,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宜昌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1.10•【字号】宜府办发[2012]1号•【施行日期】2012.01.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正文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宜府办发[2012]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宜昌开发区管委会,各大中型企业,各大中专学校:《宜昌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1~2015年)》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二年一月十日宜昌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1~2015年)根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卫生部《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省卫生厅《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意见》和《宜昌市区域卫生规划》(2011~2015年),制定本规划,作为全市医疗资源配置和医疗机构设置的依据。

本规划所指城区不含夷陵区,夷陵区按有关县市的规定执行。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满足宜昌市居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并辐射周边地区为出发点,以建立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度,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为目标,加强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宏观调控,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设与省域副中心城市相适应、功能和结构更趋合理的医疗服务体系,为全市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质优的医疗卫生服务,全面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实现医疗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现状分析(一)区域概况宜昌市地处我国中南部长江中上游结合部、湖北西部。

全市共辖5县(远安县、兴山县、秭归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3市(宜都市、枝江市、当阳市)5区(夷陵区、西陵区、伍家岗区、点军区、猇亭区),总面积21084平方公里,其中宜昌中心城区的建成区面积92.23平方公里。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城区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宜府办发[2013]11号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城区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宜府办发[2013]11号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城区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文:----------------------------------------------------------------------------------------------------------------------------------------------------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城区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宜府办发〔2013〕1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宜昌高新区管委会:《宜昌城区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3年2月21日宜昌城区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创新城区建设管理体制机制的意见》,进一步理顺市区两级城市管理体制,合理划分市区事权财权,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在城市管理工作中的积极性,加快推进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现制定宜昌城区(不含夷陵区)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按照“市级宏观统筹、区级具体实施”的思路,创新城市管理体制,科学合理划分市区两级事权财权,强化区级政府(含宜昌高新区管委会,下同)在城市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建立市管全局、区管具体、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基本原则统一领导,属地管理;重心下移,权责一致;创新机制,提高效能;和谐有序,平稳过渡。

三、主要内容(一)调整市区两级城市管理职责权限将城市管理执法、环境卫生作业、市政及环卫设施维护、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和小型园林绿化管养等事权和行政审批权下放到区,形成“监督考核以市为主,组织实施以区为主”的城市管理工作格局。

调整后,市区两级城市管理职责如下:1市级部门:负责城市管理执法、市容环境卫生和市政设施的统一管理、综合协调、宏观指导和监督检查与考核;负责制定行业及专项规划、规范性文件、行业标准和规范,并组织实施;负责城区防汛工作的组织协调;负责数字化城管平台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负责市城管委办公室日常工作;指导县(市、区)城市管理工作。

宜昌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人事局等部门关于宜昌市市直义务教育学

宜昌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人事局等部门关于宜昌市市直义务教育学

宜昌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人事局等部门关于宜昌市市直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意见的通知【法规类别】义务与基础教育【发文字号】宜府办发[2009]59号【发布部门】宜昌市政府【发布日期】2009.09.03【实施日期】2009.09.03【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人事局等部门关于宜昌市市直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意见的通知(宜府办发[2009]5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宜昌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义务教育学校:市人事局、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关于宜昌市市直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意见》,己经市政府同意并报省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是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的具体措施,也是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对广大义务教育教师的关心,对于依法保障和改善义务教育教师的工资待遇,吸引和鼓励各类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涉及广大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的切身利益,政策性强,倍受社会关注。

各级各有关部门、各义务教育学校要高度重视,在市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周密部署,认真组织实施。

通过实施绩效工资,推动教育改革,促进义务教育事业发展。

要注意研究解决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确保教师队伍稳定。

二○○九年九月三日关于宜昌市市直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意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教育部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8〕133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事厅等部门关于全省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意见的通知》(鄂政办发〔2009〕48号)、《省人事厅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有关具体问题处理意见的通知》(鄂人薪函〔2009〕1号)以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有关规定,为切实做好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工作,结合我市市直义务教育学校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实施范围和时间按国家规定执行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义务教育学校正式工作人员,从2009年1月1日起实施绩效工资。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十四五”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十四五”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十四五”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公布日期】2022.05.15•【字号】宜府办发〔2022〕38号•【施行日期】2022.05.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十四五”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宜府办发〔2022〕3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宜昌市“十四五”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2年5月15日宜昌市“十四五”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和湖北省“十四五”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鄂政发〔2021〕20号)精神,结合宜昌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把握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推进“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加快建设世界旅游名城、清洁能源之都、长江咽喉枢纽、精细磷化中心、三峡生态屏障、文明典范城市,打造中西部非省会龙头城市和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全面提升区域科创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消费中心、活力中心功能,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稳步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到2025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以上、力争达到6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缩小至2∶1以下,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城市50强,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和水平位居全省前列,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显著提高,现代化城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乡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二、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一)改革完善人口管理服务制度。

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全市范围内落户限制,持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市,实行户口迁移一地办结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宜昌市教育事业规划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和政策,促进宜昌教育事业快速、协调、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切实提高市民素质,更好地服务于宜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成绩与经验“十五”期间,我市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教育改革成效显著,教育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十五”计划全面完成,多项指标超过预期目标。

宜昌教育在全省有地位,在全国有影响。

(一)各类教育协调快速发展1、“两基”工作取得巨大成绩。

九年义务教育实现新的跨越,2005年与2000年相比,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由99.8%提高到10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由95.3%提高到99.44%,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由83.9%提高到95.9%,居全省前列。

全市2005年度零辍学乡镇达25个,占全市乡镇总数的26%。

努力巩固扫盲成果,青壮年非盲率达到98.85%。

2、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大幅提高。

与2000年相比,全市高中阶段学校在校生由7.95万人增加到15.3万人,年招生由2.95万人增加到5.8万人,初升高比例由9.7%提高到87.9%,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由43%提高到66.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7个百分点。

3、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

与2000年相比,全市中职学校招生规模由1.2万人增加至3万人,在校生由3.2万人增加至6.9万人。

普通高中与中职教育保持大体相当,普职比4.8:5.2。

全市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6%。

市教育局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集体。

教育兴农稳步推进,每年完成农村实用技术和职工岗位培训30万人次。

4、高等教育发展加快。

三峡大学全日制在校生达到2.4万人。

成立了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在校生达到6421人。

5、幼儿教育和特殊教育取得长足发展。

与2000年相比,全市在园幼儿(含学前班)由4.44万人增加至5.9万人,入园率由46.1%提高至69.8%。

全市残疾少年儿童在校生达到1213人,入学率近90%。

6、民办教育发展取得突破。

全市各类民办教育机构达到478个。

2005年,民办普通中小学在校生4319人,民办中职教育全日制在校生1726人。

(二)教育改革深入推进1、“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基本建立。

农村教育经费上收县管,全市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财政性体制全部上划到县,教育人事归口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中小学校长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考核任命。

乡镇教育组全部撤消,县市区“一级办学、一级管理”的体制初步形成。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突破。

我市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和起始学科于2002年全部进入新课程。

2005年,城区课改实验区在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和高中招生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并获得成功,改变了过去将学生考试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作法。

中考改革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影响。

3、企业办中小学移交工作全面完成。

葛洲坝集团、16化建、七局五公司、红光港机厂、403厂等部省在宜企业办中小学全部移交地方管理。

我市企业办中小学的历史已经结束。

4、教育督政力度加大。

全面实行县市区政府教育工作责任目标考核,对促进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落实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办学条件大为改善1、教育投入大幅增加。

与2000年相比,2005年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由9.6亿元增加到15.6亿元,增长62.5%;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由6.4亿元增加到10.1亿元,增长58.5%,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

2、农村中小学布局得到优化。

推进农村小学保育寄宿制学校建设,全市农村保育寄宿制小学达到449所,占小学校数的71%,保育寄宿学生7万余人,占全市小学生总数的30%。

与2000年末相比,全市小学由1332所调减至559所,减少了58%;教学点由740个调减至31个,减少了96%;初中由226所调减至177所,减少了22%。

小学校均规模由260人上升至385人,初步实现了“校点调少,规模调大,队伍调优,质量调高”的目标。

3、办学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大力推进名校创建工作,全市中小学创建省级示范学校12所,市级名牌学校96所。

中等职业学校创建国家级重点职校6所,省级重点职校5所,建设国家级骨干专业1个,省级骨干专业15个,市级骨干专业35个,市级示范专业23个,建设实训基地30个,县市职教中心全部成为省“512工程”合格学校。

实施农村保育寄宿制小学配套建设示范工程和初中建设标准化工程,创建农村保育寄制小学配套建设示范校205所,农村初中建设标准校15所。

4、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成效突出。

国家“义教工程”和“危改工程”共完成投资1.96亿元,新建和改扩建校舍面积36万平米,消除D级危房30万平米,全市中小学D级危房和土木结构教学用房已全部消除。

5、教育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

全市计算机装备总量达到27969台,中、小学机生比分别为1∶14和1∶25。

93%的定点中小学利用多种形式实现了校校通,66.2%的定点中小学开展了信息技术教育,教育城域网初步建成。

(四)教师队伍建设卓有成效1、民办教师遗留问题得到解决。

2002年,全市2143名民办教师中,451人转为公办教师,1469人给予一次性补偿后辞退,223人退养。

2、教师队伍结构得到优化。

与2000年相比,全市中小学教职工总数由37820人减少至30881人,减少18.3%;全市中小学专任教师专科以上学历人数由16546人上升至21836人,所占比例由50%提高到81.3%;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6.9%、95.8%、92.8%,分别提高7.5个、10.7个和24.9个百分点;小学、初中、高中师生比分别提高至1∶18、1∶15、1∶18。

专任教师占教职工总数的86.9%。

3、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以市级学科带头人和县级骨干教师为主体的两级骨干教师队伍基本形成。

全市在职特级教师达到59人,省级骨干教师288人,正高级中学教师达到70人,第二届学科带头人达到322名。

4、师德建设成效突出。

连续4年开展主题鲜明、全员参与、实效突出的师德教育月活动,社会反响较好,教育效果明显。

涌现出以宋芳蓉、郑琦、罗忠秀、陈春晓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教师典型。

(五)素质教育扎实推进1、学生德育工作取得成效。

形成了“五加强、五建立、五改进、五创新”的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思路。

广泛开展各类德育实践活动,每年参加活动的中小学生近50万人次。

2、教育科研成果突出。

“十五”期间,共承担并完成100余项课题任务,10余项被列为国家级重点课题,19项被列为省重点课题,“语文课内外衔接”等一批科研成果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较大影响。

3、科技、体育、艺术教育活动广泛开展。

连续举办四届青少年科技节,受到省内外高度关注,被称为“奇特的宜昌现象”。

通过举办学生体育艺术赛事,丰富了校园文体活动,对专业人才的选拔和培养起到促进作用。

4、高考质量不断提高。

2005年,全市高考本科上线人数16313人,比2000年的5617人增加10696人,上线率由47.78%提高到57.25%,提高了9.47个百分点;高等教育录取率由67.47%提高到76.4%,提高了8.93个百分点。

几年来的教育实践,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条:一是坚持求真务实,科学发展。

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排除影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障碍,求真务实,为社会提供优质、充足的教育资源。

二是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遵循教育发展客观规律,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准确分析和把握教育实际,前瞻思考,大胆创新,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三是坚持依法治教,加强督导。

以目标考核为关键,促进各级政府教育工作责任的全面落实;以专项督查为手段,大力治理中小学乱收费,规范办学行为,树立教育良好形象;以评估定等为基础,推进学校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四是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始终坚持突出重点,攻破难点,一年一个重点,解决几个突出问题,促进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五是坚持以人为本,改进作风。

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一切从教育发展的实际出发,一切从学生成长的需要出发,切实树立良好的政风、教风、校风和学风,用优良的工作作风树立形象,用教育的发展业绩凝聚人心,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未来五年,我市教育事业面临着发展机遇。

从国内环境看,国务院出台了提供充分有质量的全民教育、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免除学杂费、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等一系列加快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十一五”时期国家将新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2182亿元,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从我市情况看,我市教育事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

到2010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将达到1025亿元,人均达到24739元,教育经费投入较“十五”时期可望有大幅增长,学龄人口的减少与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为教育事业赢得了发展机遇。

2010年,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将由目前的21.5万、15.2万和15.3万人分别减少到18万、9.5万和13万人左右,将有利于消除大班额现象,优化教育资源,实现办学的规范化、标准化。

到2010年,我市城镇化水平将由目前的40%提高到47%,城镇人口由165万人增加至199万人,将为消除农村偏远地区薄弱校点、进一步优化教育布局、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创造条件。

同时,我市教育事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挑战。

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教育要积极为社会提供更充足、更优质的教育服务,满足不同层次的教育需求。

实现建设世界水电旅游名城总目标,把宜昌建成世界最大的水电基地、初步建成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急需培养大批中高层次专业人才、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迫切需要加快教育改革步伐,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为提升城市综合实力提供智力支持、人才支撑和知识贡献。

另一方面,我市教育事业正处于发展转型期和改革攻坚期。

教育发展急需解决城市化进程加快与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的矛盾、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紧缺的矛盾、社会对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与教师队伍素质结构需要优化的矛盾,任务十分艰巨。

“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有待巩固和完善,办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需要调整和创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进一步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力度要进一步加大。

综观全局,“十一五”期间,我市教育事业既有难得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既有发展的潜力,又存在着诸多的困难。

因此,必须正确分析形势,科学规划,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推动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三、“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坚持依法治教,促进教育公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