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及组织行为(4)
组织行为管理---重点
①组织的构成要素: 1、目标2、资源3、管理4、环境②组织诊断模型(四个标准):1明确组织目标;2合理配置组织资源;3选择正确的管理模式;4协调和控制好组织和环境的关系。
③组织行为的种类:根据分析水平的不同,也可分为微观(个体)、中观(群体)和宏观(组织)三个层次。
④组织公民行为: 是指组织成员主动、自发、自愿为组织的成功而付出额外的努力的行为。
如不计报酬加班等。
⑤组织行为学学科起源:独立标志: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霍桑研究。
⑥科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哪些原则?1研究程序的公开性。
2、收集资料的客观性。
3、观察与实验条件的可控性。
4、分析方法的系统性。
5、所得结论的再现性。
6、对未来的预见性。
⑦研究组织行为学的意义:⑴有助于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有助于知人善任,合理使用人才(3)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凝聚力和向心力(4)有助于提高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5)有助于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6)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或工作效率(7)有助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⑧有效组织的特征1、战略导向顾客第一;反应迅速(对机会和问题);重点明确(只做自己最擅长的)。
2、高层管理领导有方:能指明方向和鼓舞员工行动至上:管理者身体力行强调核心价值观:高层经理决策时一贯遵循组织核心理念,并让员工共同奉行。
⑨利益相关者法:根据利益相关者对组织的满意度衡量。
利益相关者是指影响组织绩效任一内外部组织、群体或个人。
如顾客、股东、员工、社区、银行等等。
⑩能力的类型:一般能力(通常指智力)、特殊能力、创造力○11最早的智力测量-------1905年编制的比纳—西蒙儿童智力量表后来改称斯坦福—比纳量表,他首次使用智商表示智力水平的高低。
智商是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的比率乘以100的结果。
○12创造力:是个体为了一定的目的,运用已知信息,展开思维与想象,产生独特、新颖的新思想、新产品的能力。
组织行为学 第四章第二节团队建设与管理
【复习】群体发展阶段
群体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从不熟悉到熟悉、从松散到紧密的过程。
(一)群体发展的五阶段模型 塔克曼和詹森认为,群体的发展要经历五个阶段: 1.形成阶段:互相了解 2.震荡阶:明确定位 3.规范化阶段 4.执行阶段 5.中止阶段
一、团队建设的发展阶段
组建期
激荡期
规范期
二、团队建设的心理机制
(一)情绪认同 (二)共生效应 (三)心理相容 (四)共同的信念 (五)参与心理
【单选题】团队工作的主旨是( )
A、委托和授权 B、命令和执行 C、责任和行为 D、任务和目标
【多选题】团队建设的心理机制包括( )
A. 情绪认同 B. 共生效应 C. 心理相容 D. 共同的背景 E. 参与心理
1、组基础。
2、临时项目,在组织中有限的范围内或在完成某些任务时采 用团队的形式 。
一、团队建设的发展阶段
组建期
激荡期
规范期
成员与成员之间的激荡、成员与环境之间的激荡 。
一、团队建设的发展阶段
组建期
激荡期
规范期
主要危险:害怕遇到更多的冲突而不愿提出自己的好建议 。 工作重点:提高责任心和权威、给新挑战促进信任。
组织行为学4-管理情绪
国际心理学会议的枪声
在一次国际心理学会议正在举行的时候,突然从外面冲进一个村夫,后 面追着一个黑人,手中挥舞着手枪。两人在会场中追逐着,突然“砰”的一 声枪响,两人又一起冲出门去,事情发生的时间不过20秒。在参会者的惊 慌情绪尚未平息的时候,会议主席却笑嘻嘻地请所有参会者写下他们目击的 经过,原来这是一位心理学教授做的一项关于“注意”的实验。结果,在上 交的40篇报告中,没有一个人的记载是完全正确的。
(8)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别人至 多只能在某些方面帮助你,但不能代替你生 活。安全感的获得还是得依靠自己
(9)过去已成历史,并不能决定现在和将 来,人通过自身的努力是有能力改变现状的
(10)对于他人的问题,我们可以表示关 心和同情,有能力时伸出援手,但如果帮不 上忙也不必过多自责
2.焦虑 3.退化
4.冷漠
5.幻想
目录
一个人在单位受到上司责斥,回 家后冲着妻子大喊大叫,妻子转向儿子大 喊大叫,儿子气得只能去踢狗,狗则愤怒 地追猫。这是适应挫折的哪种方式?
目录
三、适应挫折的方式 1. 升华
目录
(二)积极的适应方式
2. 补偿
三、适应挫折的方式
(三)折中的适应方式
1.推诿
2.自我安慰
(2)从发生角度看,情绪发生较早,为人类和动物所共 有,而情感体验发生得较晚,是人类所特有的。
目录
一、情绪与情感
(3)从稳定性程度看,情绪永远带有情境性,而情感既具有 情境性,又具有稳固性和长期性,稳固的情感体验是情绪概 括化的结果。
目录
二、情绪的分类
A
快乐
C
恐惧
目录
(一)情绪的基本分类
B
愤怒
D
管理学中的组织行为
管理学中的组织行为组织行为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个体在组织中的行为以及组织内部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它涉及到个体的动机、决策、领导、团队合作等方面,对于组织的发展和成功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个体动机、领导力和团队合作三个方面来探讨管理学中的组织行为。
首先,个体动机是组织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个体的动机决定了其在组织中的行为和表现。
在组织中,个体的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指个体出于内心的兴趣和满足而进行某项活动,而外在动机则是指个体为了获得奖励或避免惩罚而进行某项活动。
在实际管理中,激励措施可以通过提供适当的奖励和认可来增强个体的动机,从而提高其工作表现。
其次,领导力在组织行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领导力是指个体通过影响和激励他人来实现组织目标的能力。
领导力可以分为交易型领导和变革型领导。
交易型领导主要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影响员工的行为,而变革型领导则通过激发员工的内在动机和潜力来推动组织的变革和创新。
在实际管理中,领导者应该根据组织的需求和员工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领导风格,并通过有效的沟通和激励来发挥领导力的作用。
最后,团队合作是组织行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团队合作是指个体在共同的目标下进行协作和合作,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团队合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促进信息共享和创新。
在实际管理中,团队合作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团队氛围、明确的角色分工和有效的沟通来实现。
同时,团队成员应该具备良好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总结起来,管理学中的组织行为涉及到个体动机、领导力和团队合作等方面。
个体的动机决定了其在组织中的行为和表现,领导力通过影响和激励他人来实现组织目标,而团队合作则是个体在共同的目标下进行协作和合作。
这些方面相互作用和影响,共同构成了组织行为的重要内容。
在实际管理中,了解和应用这些理论和方法,可以提高组织的绩效和竞争力,实现组织的长期发展和成功。
2023国开《教育组织行为与管理案例》形考四
请结合身边教育组织的实际,或者结合已有资料,编写教育组织行为领域相关案例,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分析案例中的管理理念和实践做法。
(100分,其中案例编写占50%,案例分析占50%。
)要求:案例可为教育组织中的“人性假设与师生管理、教师态度与工作绩效、教师职业生涯设计与管理、教师工作满意度与绩效、教师工作投入与绩效、教师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师生关系、激励教师的方法、学校群体规范、学校群体决策、学校领导效能、学校组织特征、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组织变革”等方面的案例。
案例编写时可摘录已有案例(刊载于网络、报纸、杂志上),也可根据管理实践自己编写和加工。
案例编写要求主题清晰、重点突出,1500字左右。
案例分析要求紧扣主题、联系相关知识进行分析,800字左右。
案例描述B校长调到某农村中学已经三个月了。
一天,教初三化学课的A老师来到办公室,郑重地说:“校长,这是我的请调报告。
我大学毕业后就来到这所学校。
这里条件差,没奖金,福利又薄。
我结婚四年了,至今还没有房子,孩子也无法入托,实在困难。
况且,我校的年轻教师进城的进城,改行的改行,都另找了出路。
校长,您来这所学校才三个月,我们无恩无怨。
请您给我安排个简单的工作,我边干边办调动”。
B校长听了先是心头一惊,转而深情并恳切地说:“小A啊,你能把心里话说给我听是看得起我。
人往高处走,鸟往亮处飞。
你还年轻,大有前途,我同意你调动。
我来这所学校时间不长,可我了解你。
五年来你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从来不缺勤或早退。
自从你教初三化学课以来,教学提高很快,学生很爱听你的课。
只是经费短缺,学校欠老师们的太多,伤了老师们的心,才迫使有些老师调走。
在我任期的五年里,如果不把学校面貌改变,我就自动下台?调动的事你尽管办,初三的课你照样教。
你这个人我知道,不让你上课,你会不舒服!自打这次谈话以后,小A老师和B校长之间的距离缩短了。
他有什么话都愿意与B校长讲; B校长也时常和小A拉个家常里短。
组织行为学分类模拟群体行为与管理(四)_真题-无答案
组织行为学分类模拟群体行为与管理(四)(总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 在苹果电脑公司中,零件购买部与零件组装部之间的关系是______A. 顺序式相互依赖关系B. 互惠式相互依赖关系C. 联营式相互依赖关系D. 协作式相互依赖关系2. 一般认为冲突大约要经历的阶段是______A. 三个B. 四个C. 五个D. 六个3. 群体互动的基础是______A. 群体B. 群体凝聚力C. 某种群体关系D. 群体中的个人4. 下列四种形式中,不属于相互依赖性的类型的是______A. 联营式B. 顺序式C. 互惠式D. 协作式5. 在群体相互依赖关系中群体相互作用程度最低的是______A. 联营式B. 顺序式C. 互惠式D. 独立式6. 如果两个群体的功能相对独立,但它们共同的产品是为组织的总体目标作出贡献,那么这两个群体间的互动关系属于______A. 顺序式相互依赖关系B. 互惠式相互依赖关系C. 协作式相互依赖关系D. 联营式相互依赖关系7. 成功的群体间工作绩效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______A. 竞争B. 协作C. 人际关系D. 个性差异8. 影响群体互动的三个相互依赖关系中,互惠式相互依赖关系______A. 最为简单B. 与其他两种一样简单C. 最为复杂D. 与其他两种一样复杂9. 群体之间交换它们的产出和投入的相互依赖关系属于______A. 联营式互相依赖关系B. 顺序式互相依赖关系C. 互惠式互相依赖关系D. 独立式关系10. 在管理群体间互动问题上,最为简单、花费也最低的方法是______A. 规则与程序B. 综合部门C. 工作团队D. 特别工作组11. 管理群体间互动有许多办法,其中功能性最强,但代价最高的办法是______A. 设计联络员角色B. 建立工作团队C. 成立特别工作组D. 构建综合部门12. 人际关系学派认为冲突______A. 有害无益B. 有利无害C. 保持适度水平是有益的D. 有其存在的合理性13. 区分冲突是功能正常的冲突还是功能失调的冲突的指标是______A. 冲突类B. 冲突过程C. 群体工作绩效D. 群体目标14. 区分冲突是功能正常还是失调的指标是群体的______A. 竞争程度B. 合作程度C. 工作绩效D. 凝聚力15. 下列关于冲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______A. 冲突的早期观点认为所有的冲突都是不良的、消极的B. 冲突的现代观点认为维持适当的冲突水平对组织的发展是有益的C. 从根本上说,冲突对群体或是组织是有害无益的D. 群体规模越大,任务越专门化越容易激发冲突16. 一般地,人们把冲突源概括为沟通变量、个人变量与______A. 层次变量B. 结构变量C. 类型变量D. 行为变量17. 个体在冲突中只寻求自我利益的满足,而不考虑对他人的影响,这属于处理冲突行为意向中的______A. 回避B. 迁就C. 折衷D. 竞争18. 试图以牺牲他人的目标为代价而达到自己目标的冲突处理行为意向就是______A. 竞争B. 协作C. 回避D. 迁就19. 当情况紧急、果断的活动极其重要时,应采用处理冲突的策略是______A. 竞争(强制)策略B. 回避策略C. 迁就策略(克制策略)D. 合作策略(解决问题策略)20. 能够使冲突双方的利益都得到满足,且比较开诚布公的策略是______A. 合作B. 竞争C. 回避D. 迁就21. 以下属于迁就的例子有______A. 试图忽略冲突B. 愿意牺牲自己的目标使对方达到目标C. 试图找到双赢的解决办法D. 出现问题时试图让别人承担责任22. 在办理冲突的策略中,以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代价去满足别人的利益的行为是______A. 竞争B. 回避C. 迁就D. 折衷23. 在发生冲突时,冲突双方各自放弃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这种解决冲突的方式叫______A. 回避B. 缓和C. 折衷D. 协作二、多项选择题1. 群体之间的关系包括______A. 横向的联系B. 纵向的联系C. 组织内部的联系D. 单个人之间的联系E. 组织外部的联系2. 影响群体间协作程度的主要因素有______A. 群体间的互相依赖性B. 群体所从事任务的不确定性C. 群体工作的时间D. 群体的目标取向E. 群体间的一致性3. 在群体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中有以下主要类型______A. 协作式B. 折衷式C. 联营式D. 顺序式E. 互惠式4. 冲突的来源主要有______A. 沟通变量B. 群体变量C. 结构变量D. 个人变量E. 激励变量5. 冲突源的结构变量包括______A. 规模、任务的专门化程度B. 管辖范围的清晰度C. 员工与目标之间的匹配性D. 领导风格、奖励系统E. 群体间互相依赖的程度6. 冲突管理包括______A. 运用竞争B. 运用合作C. 解决冲突D. 激发冲突E. 运用回避7. 组织行为学认为,处理冲突的主要行为意向有______A. 竞争B. 合作C. 回避D. 迁就E. 折衷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三、名词解释题1. 群体间互动2. 冲突四、简答题1. 群体间互动行为的主要表现方式有哪些?2. 简述管理群体间互动的方法。
组织行为管理
组织行为管理组织行为管理(Organizational Behavior Management,简称OBM)是一门广泛应用于组织控制和管理的学科,它研究和应用了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优化组织中的人员行为。
在理解组织行为管理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组织行为。
组织行为是指在组织内的员工和管理者之间,他们在工作环境下所表现出来的个体与集体行为。
它包含了个人行为、团队行为和组织行为三个层面。
个人行为指的是员工个体在组织中的行为表现,如工作态度、职业道德、沟通能力等;团队行为指的是员工在小组或团队中的合作与决策行为;组织行为则是指组织整体的运作方式、文化氛围、价值观等。
组织行为管理即通过控制和引导组织中的人员行为,来实现组织目标和提高绩效的一系列活动。
它将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管理实践中,通过观察、分析和干预来优化员工的行为,提高组织的效能。
组织行为管理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实验和模拟。
观察方法通过观察员工的行为来收集数据,以便了解员工在组织中的表现和互动方式。
实验方法则通过实验来控制和观察不同变量对员工行为的影响,以便找到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和策略。
模拟方法是通过建立组织行为的数学模型来预测和优化员工行为,帮助管理者做出更科学的决策。
在组织行为管理中,有一些重要的理论和概念供管理者参考。
其中之一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它认为员工的动机和行为是由满足一定需求的欲望所驱动的。
根据这个理论,管理者可以通过满足员工的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等需求来提高员工绩效。
另一个重要的理论是赫茨伯格和赫格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它认为工作满足和工作不满足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因素,并且只有满足了工作满足的条件,才能够有效地激励员工提高绩效。
在实际应用中,组织行为管理可以帮助管理者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
首先,它可以帮助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通过满足员工的需求、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激励机制,管理者可以促使员工更加乐于参与工作,从而提高工作满意度。
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与管理
职能部门 (2)
采购、财务
职能部门 (3)
合同组
制造组、质量组
采购、财务
合同组
丙产品(项目)办公室
制造组、质量组
采购、财务
合同组
产品分销 广告代理
网络组织
售后服务 公司总部
产品设计
原料供应
产品制造
虚拟型组织
独立研发
高级主管群
广告公司
制造工厂
爱立信 戴尔公司 耐克
销售代表
第一节 组织结构设计
三 战略原则
战略是解决整体和长远问题的;实践证明;要搞好一个组织;没 有战略眼光是不行的 有了战略思想而在机构上得不到体现和保 证也是不行的
第一节 组织结构设计
三 组织机构设置的原则
四 少而精原则
从纵向来讲要做到尽量减少层次;从横向来讲要尽量减少部门
五 对立统一的原则
既要有分工各司其职;又要有利于集中统一指挥;
组织的结构通常以沟通 职权及工作流程来加以界定;它说明了组 织内各种关系的形式;反映了角色 人际关系的正式安排 组织希 望透过这些安排能够实现使命;达成目标
第一节 组织结构设计
表 为了设计恰当的组织结构;管理者需要面对六个关键问题 把任务分解成相互独立的工作单元时;应细化到何程度 对工作单元进行合并组合的基础是什么
超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超事业部制又叫做执行部制 是在事业部 制组织结构的基础上;20世纪70年代美国 和日本的一些大公司又出现了一种新的管 理组织结构形式 它是在组织最高管理层 和各个事业部之间增加了一级管理机构; 负责管辖和协调所属各个事业部的活动; 使领导方式在分权的基础上又适当的集中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集中几个事业部的力 量 共同研究和开发新产品;可以更好的协 调各事业部的活动;从而能够增强组织活 动的灵活性
《管理学》第四章组织(2024)
团队建设过程和方法
团队建设过程
包括形成期、震荡期、规范期、 成熟期等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
同的特点和任务。
团队建设方法
可以采用目标管理法、情境模拟 法、角色扮演法等方法,促进团
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
团队角色定位
团队成员在团队中扮演不同的角 色,如领导者、执行者、创新者 等,合理的角色定位有助于提高
升,员工满意度和工作积极性也得到了增强。
31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6
32
价值观冲突
因价值观、信仰等差异引发的冲突, 可通过教育培训、文化交流等途径增 进相互理解。
2024/1/26
关系冲突
涉及人际关系、个人情感等方面的冲 突,需要采取调解、协商等方式,促 进双方和解。
解决策略
在处理冲突时,可运用妥协、折中、 第三方介入等方法,寻求双方都能接 受的解决方案。同时,建立预防机制 ,减少冲突发生的可能性。
22
案例分析:某企业成功实施组织变革
案例背景介绍
某企业在面临市场竞争压力和内部管理问题时, 决定实施组织变革。
变革成果展示
经过一段时间的变革实施,该企业实现了业绩的 显著提升,员工满意度和忠诚度也得到了提高, 组织整体竞争力得到了增强。
2024/1/26
变革过程描述
该企业通过制定详细的变革计划,调整组织结构 ,优化管理流程,加强员工培训等措施,逐步推 进变革。
团队整体绩效。
2024/1/26
30
案例分析:某企业高效团队建设实践
2024/1/26
案例背景
01
某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压力,需要通过团队建设提高组织绩
效。
团队建设措施
04组织行为学(第四章、知觉和归因)
本章提要
人是如何认识周围事物的?这是一个古老的哲学问 题。近代心理学则从科学的意义上研究了人是如何接 受和处理外部信息、如何形成对他人的印象以及如何 对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判断等一系列问题。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能阐述影响知觉的基本因 素;掌握社会知觉的内容以及社会知觉偏差的具体表 现;描述凯利归因理论的三个基本维度及常见的归因 偏差,了解如何根据场合进行印象管理。
第四节、印象管理
一、印象管理的含义 二、影响印象管理的因素 三、印象管理策略
一、印象管理的含义
个体试图影响和控制别人对自己的社会知觉现象就是印 象管理。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印象管理,包括衣着 仪表、言语和非言语行为、举止和做事的方式等。人们通过 印象管理使自己的形象更符合社会期望,还可以运用印象管 理在别人心中达成自己所期望的自我形象。其实,不仅仅是 个人之间的往来如此,组织和组织之间也常常采取行动来赢 得更好的印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如清洁的环境、高素质的接待人员、隆重的 欢迎手段等。 人们进行印象管理有些是有意为之,有些是自发的印象 管理习惯。印象管理使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做出不同表现, 但并不意味着就是想要借用虚假的手段达到某些目的。
1.定型偏见
定型偏见又称刻板印象,是指根据某人某事物所在的 群体的属性来判断某人某事物的倾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 中,人们已经对某类人或事物形成特有的共同的固定的系 统的看法和印象。 刻板印象是固定而系统的印象,虽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它是呆板而缺乏变通的印象,知觉者仅以一个人是属于 哪个群体的来识别人,极易产生知觉偏见,造成先人为主 的成见。可能无法真正了解对象作为个人所独有的特点。
二、归因理论
(一)维纳的归因理论 (二)凯利的归因理论
(一)维纳的归因理论
组织行为学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演讲人姓名
CLICK HERE TO ADD A TITLE
面对现实—管理别人和接受管理
对一部分人来说你是上司,对另一部分人来说你是下属。 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 掌握员工心理和行为的特点和规律 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管理效能
02
通过长期考察了解员工的才能与品质
04
借助心理测量的方法了解员工的个性
1、识人之能
查阅人事档案,掌握员工的基本资料
01
每一位经理都应该到人力资源部门取得下属员工的基本资料,以便确确实实掌握本部门各个员工的基本情况,包括他的学历背景、所受的培训、取得的证书、业绩档案、过去的相关经验、家庭情况等。
02
个性心理的概念 人的个性心理指一个人在其生理素质基础上,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一定意识倾向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这些特点影响着特定的个人在各种不同情况下的行为表现。
个性心理结构
个性倾向性
个性心理特征
理想
兴趣
信念
需要
世界观
能力
气质
性格
动机
2、个性的心理结构
能力的概念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 特征。 能力的个体差异 能力的类型差异 能力发展的早晚差异 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沟通过程的要素
2。沟通的过程
准备发送 的信息
编码
通道
接收到的 信息
通道
反 馈
噪音
发送者
接受者
沟通过程模型
书面语言。书面语言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书面语言可以字斟句酌,达到完美的希望效果,实现口头语言无法完成的沟通效果。
组织行为学第四章
一、团队和群体
(二)团队和群体的区别
(2)目标方面 (1) 领导方面 (6)结果 方面 (3) 协作方面 (4)责任 方面
(5) 技能方面
一、团队和群体
(三)团队和群体的联系
第一阶段,由群体发展到伪团队,也就是 人们所说的假团队。
第二阶段,由假团队发展到潜在的团队,这 时已经具备了团队的雏形。 第三阶段,由潜在的团队发展为真正的团队。 真正的团队具备了团队的一些基本特征,但 它距离高绩效的团队还比较遥远。 第四阶段,由真正的团队发展成为高效的团队。
一、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与特征
(一)非正式群体形 成的原因
4.
时间与空间上的 接近
1.
共同的价值观 和共同的利益 与风险
3.
共同的经济与社会 背景
2.
共同的兴趣爱好
一、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与特征
1
(二)非正式群体的特征
以某种共同利益、观点和爱好为基础,以感情为纽带。
2
有较强的内聚力和行为一致性。 在非正式群体里,同样会推选出在群体中最有威信的 人当首领,他对其他成员拥有精神上的支配权力,有一套 见效快但不成文的奖惩制度与手段。
四、群体的形成和发展阶段
1.定向阶段
4.迷惑阶段
2.冲突和挑战阶段
5.醒悟阶段
3.形成凝聚力阶段
6.接受阶段
课外 连接
大成功靠团队,小成功靠个人。
——比尔· 盖茨
在组织中,存在许多“友谊小群体”。 他们三个一伙,五人一群,有的是有共同的 兴趣爱好,有的是气味相投,有的是邻居, 几乎每一个组织成员都有自己的“小圈子”。
(4)群体中每个成员都有较强的归属感、尊严感、自豪 感。
二、群体凝聚力
组织行为学第4章压力与挫折管理
教学提示
本章将首先介绍个体在组织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的压力 的种类、形成压力的原因,以及由于压力的产生造成 的对身体、心理以及工作绩效的影响,通过对压力的 管理,使压力转化为动力,提高工作效率。其次介绍 人在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遭遇挫折对人的生理和心理 所产生的影响,通过对挫折理论的研究,把握人的行 为的规律,改变人的行为,使其朝着积极意义的方向 转化。
皮尔逊要求各级主管给予下属更多的绩效反馈并表现出对下属利 益与成长的真正关心。公司今后将告知每位员工有关晋升的具体 标准与途径,管理人员的晋升与工资也将部分取决于他们指导、 培训下属的情况。此外,公司要求各级主管认真评估员工的绩 效,即使反馈给员工,并详细解释奖金分配的依据。
问题: ⑴百事可乐公司的员工工作压力来源有哪些? ⑵你认为皮尔逊总裁减轻员工的压力措施是否可行?为什么? ⑶试讨论理想的处理方式。
清前景,增强信心,也要认识到不利条件可能导致的 隐患,设置处理的预备方案。 第二,要从实际出发,做到既切实可靠,又留有余 地,并且及时检查执行和完成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 适当调整计划。 第三,排除可能产生挫折的各种原因。 2)及时了解并排除挫折产生的根源 3)改变挫折情境 一是调离原来的岗位或居住地点;二是改变环境的心理 气氛。 4)对员工进行挫折心理矫正 第一,采取宽容的态度。第二,精神发泄法。第三,认 知改组。第四,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
压力结果
4.1.1 压力概述
1、压力概念 压力是个体对某一没有足够能力应付的重要情
境的情绪与生理的反应。 第一,压力首先是个体感知到的、体验到的情
绪的反应(如焦虑、忧愁)和生理反应 (如血压升高、呼吸加快); 第二,压力是个体对某一不能较好地应对情境 的反应。如果个体能从容应对,则某一情 境不会使人产生压力; 第三压力是个体对某一重要情境的反应。所谓 重要是指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给个体带 来危害或使目标不能实现。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第4章-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课件
2
注意以下几个多选题可能出现小点(P101)
(1)影响感情承诺的因素
①工作本身的特性;②管理的特点;③人际关系;④组织的可靠 性;⑤组织的公平性。
(2)影响继续承诺的因素
①工作本身的特性;②受教育程度;③所掌握的技术应用范围; ④改行的可能性;⑤个人对组织的投入状况;⑥福利因素和个人 特性。
1、社会知觉的效应 (1)第一印象:这是首因效应,要增强好感; (2)近因效应:指最后的印象给人留下的知觉
具有强烈的影响;
(3)知觉防御:指在知觉放映的选择过程中, 人们对于不利于自身的信息采取视而不见或加以 歪曲的态度,以达到防御、保护自我的目的;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第4章-管理心 理与组织行为
12
1、识别和确认对绩效有重大影响的关键行为;
2、对这些关键行为进行基线测量;
3、得到一个基线标准,进行功能分析;
4、干预行为。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第4章-管理心
理与组织行为
7
第二节 工作团队的心理行为
一、团队有效的要素
1、绩效:表现在质量、数量、及时性、效率和 创新五个维度上;
2、成员满意度:承诺、信任和满足个人需要;
(3)影响规范承诺的因素
①对组织的规范要求;②员工的个性特征;③所接受教育的类型 。
特别注意组织承诺的结果:
组织承诺与缺勤率和流动率呈负相关!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第4章-管理心 理与组织行为
3
二、员工的知觉和归因
(一)社会知觉与管理
社会知觉直接影响着组织效率的发挥和组织内 部力量的变化。
2、领导替代论;
3、领导技能和职业发展计划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第4章-管理心 理与组织行为
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公平理论
®公平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 (J.S.Adams)提出的一种激励理论。该 理论着重研究个体在社会比较过程,对 个人所作的贡献与其所获得的回报之间 如何平衡,它强调公平、公正对于职工 积极性的激励作用。
管理及组织行为(4)
(一)理论概述
® 亚当斯认为,职工的工作动机,不仅受自己所得的 绝对报酬(即实际收入)的影响,而且还受相对报 酬(即通过社会比较后的相对收入)的影响。
® 2,有效的管理,应在不断改善保健因素的 基础上,从工作本身入手,创造条件,满足 职工对激励因素的需求,从而激发和提高其 工作的积极性。
® 3,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的区分是相对的, 其作用可以相互转化。
管理及组织行为(4)
第二节 过程型激励理论
® 一、期望理论 ® 美 国 心 理 学 家 弗 鲁 姆 ( Y.H.Vroom ) 在
E
模 •效 价
•激 励
式
•关联性
•能
•技
力
术
•努
••绩绩 效 •结果(报酬)
力
效
•E 值 •I 值 •V 值
® VIE模式
管理及组织行为(4)
续
® 关联性是指工作绩效与所得报酬之间的关系,这种 联系通常用系数表示,一般在+1和-1之间变化。假 如高工作绩效总导致报酬的提高,则关联系数为正 值;如果二者无关则为零值;如果高的工作绩效导 致报酬的降低,那么关联系数为负值。
管理及组织行为(4)
续
® 赫茨伯格对这一命题的进一步解释是: 传统观点认为满意的对立面是不满意, 这一看法是不确切的。实际上满意的对 立面应该是没有满意,而不满意的对立 面是没有不满意。没有满意不等于满意, 没有不满意也不等于满意。
管理及组织行为(4)
(二)理论的运用
® 1,应创造良好的工作外部环境条件,改善 保健因素,消除职工的不满情绪。
管理及组织行为(4)
2020/11/29
管理及组织行为(4)
(一)理论概述
® 马斯洛把人类纷繁复杂的需要进行了高 度地概括和总结,认为每个人都有一套 需要系统和层次。
® 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人的基本需要包 括五大类,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 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管理及组织行为(4)
1、生理需要
管理及组织行为(4)
其基本模式是:
® 激励力量(M)= ∑效价(V)╳期望(E) ® M 即 Motivation(激励力量)的缩写, ® V 是 Valence (效价)的缩写, ® E 是 Expectancy(期望值)的缩写。
管理及组织行为(4)
续
® 激励力量是指动机的强度,即特定活动或目 标对个体积极性和激发程度。
® 在现代组织中,安全需要主要表现为人们 希望有一个安全和稳定的职业;医疗有保 障;人身、家庭和财产免遭攻击与伤害; 工作安全,避免失业,老有所养等。
管理及组织行为(4)
3、社交需要
® 社交需要也叫爱与归属需要,这是一种比生 理和安全需要为高级的社会需要。
® 社交需要主要是指人们希望得到爱和爱他人; 希望获得友谊、结交朋友;人们相互理解、 认同、信任、支持、同情、合作、忠诚,形 成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希望归属于一定 的群体和组织,并为之接纳、认同,拥有归 属感。
® 该理论的全称是“生存(Existence)、 关 系 (Relatedness) 、 成 长 (Growth) 理 论”,因生存、关系、成长三个词英文 的字头分别是E、R、G故简称为“ERG理 论”。
管理及组织行为(4)
(一)理论概述
® 1、生存需要
® 生存需要是人的最基本需要,这种需要类似于需 要层次理论中的生理、安全需要,这类需要只有 通过金钱的方式才能满足。
® 如果这些因素没有处理好,也能引起职 工的不满,但影响并不很大。
® 赫茨伯格把这些影响职工工作积极性的 工作本身的因素称为激励因素。
管理及组织行为(4)
2、保健因素
® 赫茨伯格通过对1844人次的调查发现,导致 职工非常不满意的因素主要有:
® ①公司的政策与行政管理; ® ②技术监督系统; ® ③人际关系; ® ④工资; ® ⑤工作环境条件;
® 2、关系需要
® 关系需要相当于层次理论中的社交需要和一部分 尊重需要。
® 3、成长需要
® 成长需要是个体对于自尊和自我实现等方面的追 求和需要。包括个人在事业、前途等方面的创造、 发展与成长的努力。
管理及组织行为(4)
(二)三类需要间的关系
® 同马斯洛的理论不同的是,ERG理论主张 人的需要并不一定严格地按照由低到高, 逐级发展的顺序,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 是可能越级发展的。
管理及组织行为(4)
续
® 他认为这些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不具备时, 会使职工感到不满意,从而降低职工工作 的积极性和热情。
® 如果具备这些条件,就不会降低其工作热 情,换句话说,就能够维持职工已有的现 状,但不会因此而提高其积极性。
® 赫茨伯格把这些影响职工积极性的工作环 境条件方面的因素叫保健因素,或称为维 持因素。
® 与需要层次理论另一个明显的区别是, ERG理论认为人的三种需要即是由低到高 发展的,也存在一旦遇到挫折就下降的 可能性。
管理及组织行为(4)
续
•自我实现需要 •尊重需要 •社交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成长需要(G) •关系需要 (R) •生存需要(E)
® 需要层次论与ERG理论对比图
管理及组织行为(4)
管理及组织行为(4)
5、自我实现需要
® 马斯洛所谓的自我实现需要,是指促使人的 潜在能力得以实现的趋势,这一趋势就是希 望自己越来越成为所期望的人物,完成与自 己能力相称的事情。
® 也就是说,希望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做自己认为有意义、有价值、有贡献的事, 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
管理及组织行为(4)
管理及组织行为(4)
(三)需要层次理论 在管理中的运用
® 据一些西方组织行为学家宣称,马斯洛 的需要层次理论能够帮助企业家管理好 业务。
® 下表就是有关需要层次理论同管理措施 密切结合的参考表。
管理及组织行为(4)
需要层次理论在管理中的运用
管理及组织行为(4)
二、ERG理论
® ERG理论是美国耶鲁大学组织行为学教授 阿尔得夫提出的需要理论。
® 职工在自觉不自觉中首先思考自己收入与付出的比 率,然后将自己的收入/付出比与相关他人的收入/ 付出比进行比较。
® 如果职工感觉到自己的比率与他人相同,则为公平 状态;如果觉得二者不相同,则产生不公平感。
® 不公平感出现后,职工就会试图去纠正之。
管理及组织行为(4)
续
® 亚当斯认为,当职工感到不公平时,他们可 能会采取以下几种做法以期实现其公平:
® ①通过自我解释,达到自我安慰,如曲解自 己或他人的付出或所得;
® ②采取某种行为谋求改变他人的付出或所得; ® ③采取某种行为谋求改变自己的付出或所得; ® ④选择另一个参照对象进行比较; ® ⑤辞去现在的工作。
管理及组织行为(4)
续
® 公平理论主张每个人不仅关心由于自己 的工作而得到的绝对报酬,而且还关心 自己的报酬与他人报酬之间的关系。他 们会对自己与他人付出与所得之间的关 系作做出判断。
(一)理论概述
® 他认为在人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之后, 其行为取决于另外三种需要的满足与否, 这三种需要是:
® 权力需要 ® 友谊需要 ® 成就需要
管理及组织行为(4)
(二)成就需要的作用
® 麦克莱兰特别强调成就需要对个体行为 的作用和影响,认为具有高成就需要的 人对于组织、国家的进步和发展意义重 大。
续
® 概而言之,三类需要间的关系包括如下三 点:
® ①某种需要受到的满足越少,则其越为人 所渴求,对人的激励作用越大;
® ②较低需要越能获得较多的满足,个体就 对较高需要越渴求;
® ③较高需要一旦反复受挫,人们就会转而 寻求较低需要的满足。
管理及组织行为(4)
(三)需要与管理
® 阿尔得夫认为,作为一个组织管理人员, 应该了解职工的真实需要。
® 管理者要控制下属的工作行为或工作表 现,首先要了解他们的真实需要,同时, 通过控制工作结果(使之成为能满足下 属需要的东西和报酬)来达到控制他们 的工作行为。
管理及组织行为(4)
三、成就需要理论
® 成就需要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 麦克莱兰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激 励理论。
管理及组织行为(4)
管理及组织行为(4)
1、激励因素
® 赫茨伯格从1753人次的调查中发现,使职工 感到非常满意的因素主要有:
® ①工作富有成就感; ® ②工作成绩能得到承认; ® ③工作本身富有挑战性; ® ④职务上的责任感; ® ⑤个人发展(成长、晋升)的可能性。
管理及组织行为(4)
续
® 他认为这些工作本身的因素的改善,能 激发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热情,从而 会经常性地提高人的工作效率。
《工作与激励》(1964)一书中,提出 了期望理论。
管理及组织行为(4)
(一)理论概述
® 期望理论认为,要分析一个人的行为,应该 从行为所追求的目标的价值或吸引力与其实 现的可能性来考虑。
® 概而言之,工作对人激励力量的大小,取决 于目标价值(效价)的大小和预计能够达到 该目标的可能性(期望值)的高低。
® 生理需要是保证和维护个体存在的最基 本需要。
® 生理需要的满足,是维持生命的基本的、 必要的条件。
® 生理需要是人的最低层需要,但却是至 关重要的。
管理及组织行为(4)
2、安全需要
® 马期洛认为,人们希望生存于一个安全、 有序、可以预测、有组织的世界里。在这 种环境条件下,个体可以寻求到依赖和保 护,避免危险与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