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及计划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湘教版教案

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湘教版教案
油、淀粉、陈错、雪碧、吸管、洗发乳、肥皂、洗洁精、洗浴露等
课时安排
3课时
课标要求
依照溶解观点判断物质能否简单溶解在水里。
单元小结
第1课它溶解了吗
一、教课目的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什么是溶解。能判断溶解和很难溶解的物件。
2、经过察看实验,经历溶解观点建构的过程,培育学生察看、描述、比较、对照实验、抽象等研究技术。
明,食盐颗粒经历由大变小,最后看不见的过程。
3、对照发现沙子还在水中,而盐粒不见了,从而引起学生追问:盐“藏”到哪儿去了呢?教师再组织学生依
据生活经验进行猜想。
4、教课中,教师要依照学情指导学生对照察看、做记录,演示并解说搅拌的操作规范。要修业生做到察看仔细,描述清楚正确,并用精心设计的问题指引学生深入思虑。
教师指引学生在实验结束后对器械进行分类整理。
活动2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
1、教材列举了生活中应用到的5种溶解均能解决生活中的不同需求。让学生找寻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实
例,领会科学技术为我们的生活中带来便利。
2、本活动的教课能够承接上个活动,厨房里有好多的调料品能溶解在水中,能够给我们生活带来些什么影
响?而后指引学生把视角拓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找出溶解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教师准备的图片能够依照学
6、指引学生类比推理:食盐进入水中也是平均分别在水中,要修业生说出推导依照。如胭脂红进入水中最
后平均分别在水中(红色平均散布于水中),食盐进入水中最后颗粒看不见,分别“藏”在水中各个部位(水杯中
不同地点均能尝到咸味)等凭证。
溶解观点:“像食盐和胭脂红那样,放入水中后会平均地分别,最后它们的颗粒看不见了,这类现象叫溶解。”
3、掌握察看活动的基本步骤
四、增强安全防备意识

湘科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湘科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溶解第一课它溶解了吗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学生通过实验採亢,知道什么是溶解。

2.科学探究观察溶解实验,能如实描述过程中看到的现象:学生能导求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能够通过观察胭脂红的溶解过程类推盐的溶解过程。

3.科学态度乐于动手,会积极参与实验;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类比分析的严谨性。

二、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烧杯,凉开水(矿泉水),3个试吃杯,2根玻璃棒(消毒),3根筷子,盐,沙子,胭脂红,吸管,包装袋,记录单。

相关课件及“吸管取水”微课。

学生准备用具:记录笔、活动手册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读一读:水加糖,就变甜:水加盐,就变咸。

藏在水中看不见,观察比较去发现。

(二)新课学习1.把食盐和沙子放入水中会怎样?(1)出示食盐、沙子和水。

(2)提问:把食盐和沙子放入水中会怎样?(3)实验并观察,记录食盐和沙子刚入水时、搅拌时、静止后的变化情况。

(4)说一说你的发现。

2.食盐“藏”到哪里了(1)讨论:食盐“藏”到水中了吗?你有办法找到它的“踪迹”吗?(2)汇报:毫无疑问,食盐在水里。

看不到,可以用尝的方法找到并辨别。

方法:1.取杯中不同地方的水2.尝一尝从杯子底部、杯子中部、杯子上部取出来的水3.比较水的味道。

(3)思考:怎样用吸管取水?(4)吸管取水指导(观看微课)(5)分组实验、观察、记录(6)小结:充分搅拌后,食盐均匀“藏”在水中了。

同一个杯子中不同部位取的水味道都一样咸。

3.观察胭脂红在水中的变化(1)取少量胭脂红放入水中,观察一会儿,然后搅拌。

(2)把观察到的过程画下来。

(3)食盐也是这样变化的吗?说一说你的理由。

(4)小结:像食盐和胭脂红这样,放入水中后会均匀地分散,最后它们的颗粒看不见了。

这种现象叫作溶解。

第二课生活中的溶解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水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里。

2.科学探究能通过实验观察,辨认不同物品能否溶解在水中:依据实验结果,按能溶解、很难溶解把物品(例如厨房的调料品)分类。

最新湘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新教材】

最新湘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新教材】

湘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及计划一、学情分析:本册教材从儿童的已有经验、生活实际和周围环境要素出发,以认识周围常见物体、事物的现象、特征或性质,学习认识事物的方法为线索,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比较、分类、小制作、小实验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探索,从而学习有关的科学知识。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以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为起点,选用常见的动物、物质、科学现象、自然现象、简单工具等为探究对象,以了解其特征变化为主要内容目标,在一年级的基础上进一步训练并发展观察、描述、比较、分类、实验等探究技能,渗透体验分析、归纳、抽象、概况等思维方法。

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人、动物、环境的关系的同时,了解科学与技术、科技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探究兴趣。

教学目标:“溶解”作为教材的第一个单元,观察、描述溶解现象,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溶解现象,尊重事实,激发探究兴趣,体会溶解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动物的反应”单元,认识动物的感官和功能。

知道动物是通过一些器官感知环境的,珍爱动物、探究兴趣、愿倾听、乐分享,多角度认识事物。

“太阳和月亮”单元,知道太阳发光发热,知道太阳东升西落,知道用太阳辨认方向,知道月相的变化,培养尊重事实,用事实说话的意识,坚持住。

“物体的位置”单元,知道用方位、远近描述物体的位置,激发兴趣,乐于表达,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

“尺子的科学”单元,了解尺子科技史,认识在比较时统一标准的作用,尝试多角度多方法设计制作尺子,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体会科技产品带来的便利。

三、教学措施:(1)把握小学生心理特点,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1、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2、精心安排多种活动。

3、尊重每一位学生。

(2)加强组织教学,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1加强教学组织工作。

2注重科学课教学常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明确观察要求,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1、必须准备好观察材料。

2、把握各课的观察重点。

3、掌握观察活动的基本步骤。

2023湘科版(2017)科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2023湘科版(2017)科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湘科版(2017)科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本册教材从儿童的已有经验、生活本质和周围环境要素出发,以认识周围常有物体、事物的现象、特点或性质,学习认识事物的方法为线索,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张开比较、分类、小制作、小实验等多种形式的实践研究,从而学习有关的科学知识。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以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为起点,采用常有的动物、物质、科学现象、自然现象、简单工具等为研究对象,以认识其特点变化为主要内容目标,在一年级的基础进步一步训练并发展观察、描述、比较、分类、实验等研究技术,浸透体验解析、归纳、抽象、概况等思想方法。

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人、动物、环境的关系的同时,认识科学与技术、科技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并发展学生的研究兴趣。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从儿童的视野选择教学内容,以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喜闻乐见的、适合他们探究的事物和现象作为学习动力。

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便于他们从原有意识和经验出发,仔细观察,发现问题,展开研究。

2、过程与方法:注重对能力和方法的指导,强调掌握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性,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并提高科学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践活动体验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科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科学的兴趣,建立学好科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策略1、把科学课程的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7、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五、教学进度安排表。

新湘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精品版(全册)(完美版)

新湘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精品版(全册)(完美版)

科目科技年级二班级70 时间.9.7 课题新学期的话第1课时总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入学教育,让学生明确学习科学的意义和学习目的,增强学生的学习目标性。

并懂得科学课堂的一些常规和安全注意事项。

2、通过一些趣味小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

3、让学生了解本学期的学习内容以及学习中需准备的、要用到的材料工具、及早准备。

4、发放新书,分组,认识学生。

重点发放新书,分组,认识学生难点通过一些趣味小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入学教育1、让学生再次明确学习科学的意义和学习目的。

2、重新交待科学课堂的一些常规和安全注意事项。

3、总结上期考评情况,指出优点和不足。

二、发新书。

三、引导学生了解本学期科学课的学习内容,以及上课时需要用到的,自备的材料用具。

四、进行科学实验小组的分组,选定课代表及组长,并明确其工作职责,根据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分组,一般为4-6人一组。

板书:后记:第一单元溶解科目科技年级二班级70 时间.9. 28课题1、它溶解了吗?第1课时总2课时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认识溶解现象,知道什么是溶解。

能判断能溶解和很难溶解的物品。

2.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实验,经历溶解概念建构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描述、比较、对比实验、抽象等探究技能。

3.科学态度、STSE培养学生严谨态度和细致观察的习惯,培养将科学知识(溶解概念)应用于日常生活的自主意识。

重点帮助学生建构溶解概念。

难点通过观察胭脂红的溶解过程类比推理出盐的溶解过程。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烧杯,凉开水(矿泉水),3个试吃杯,2根玻璃棒(消毒),3根筷子,盐,沙子,胭脂红,吸管,包装袋,记录单。

教师准备材料:相关课件及“吸管取水”微课。

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出示食盐和沙子,提问:把食盐和沙子分别放入水中会产生什么变化?2.学生猜测,说说猜测的理由。

3.动手实验:静置→观察→搅拌→再观察,注意搅拌时不要触碰到杯壁和杯底。

把看到的现象记录到活动手册上。

湘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3.2看太阳认方向

湘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3.2看太阳认方向

第三单元太阳和月亮第二课看太阳认方向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太阳每天在天空中的视运动是有规律的。

2.科学探究会利用太阳的位置辨认方向。

3.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研究关于太阳和方向的兴趣以及对太阳运动的关注。

练习辨认方向的生活技能。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图片、动画视频、东西南北方向关系示意图卡片学生准备:活动手册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太阳每天升起又落下,有规律,我们可以利用它来辨认方向。

(二)新课学习1.看太阳辨方向(1)太阳东升西落的介绍。

用图片、照片、动画等方式,调动学生已有认知,确认太阳每天东升西落的规律。

(2)了解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早晨,面对太阳,前面是什么方向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傍晚呢(3)用上述方法初步辨认校园中的方向。

(4)练习。

选点确定校园中的某一个事物的方向,判断另外几个事物的方向。

并记录在活动手册中。

(5)思考:中午时刻,太阳在哪边?(6)提示:太阳和直立物体影子的方向总是相反的,直立物体中午的影子朝北,因此中午太阳的方向就是在南边。

(7)小结:太阳每天自东方升起西边落下,我们知道太阳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东西相对,南北相对,东南西北连起来可以制作成一个顺时针的示意图。

2.巧辨方向(1)明确游戏规则与方法。

可指定一个方向为东方。

(2)请一位学生选择一个方向卡片,其他学生依据要求判断出正确的方向,看谁的判断又快又准。

(3)重复游戏,练习辨认方向的方法。

(三)整理,下课。

湘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4.2它有多远∣湘科版

湘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4.2它有多远∣湘科版

湘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4.2它有多远∣
湘科版
·第四单元物体的位置
第二课它有多远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使用距离远近可以在确定方向后更加准确地描述物体所处的位置。

2.科学探究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思维方法,体会到用远近、移动的格子数、走路的步数等,在确定方向后可以更加准确地描述物体所处的位置。

在找地雷游戏中,体验有了对物体位置清晰准确的描述如何能找到它;并在活动中体会如何能清晰、准确地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3.科学态度、STSE
初步体验描述位置的本领在生活和游戏中运用的乐趣;
通过游戏激发学习兴趣,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篮球、钢球和乒乓球,以及能将三个球容纳的带网格的大纸。

如果篮球过大,可以变换为其他网球、玻璃球等进行替换。

教师准备:篮球、钢球和乒乓球的板贴,网格帖;或者与之相对应的PPT 投影。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看教材中的图片。

图中有什么,他们都在干什么,谁的回答更具体,怎样能更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
(二)新课学习
1.是远还是近
(1)出示乒乓球、篮球、钢球,并按照教材摆放。

(2)引导学生使用远和近描述乒乓球、篮球、钢球之间的位置关系。

湘科版(2017)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湘科版(2017)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湘科版(2017)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操作,喜欢提问题,但他们还缺乏探究问题的能力和方法,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指导。

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教师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二、教材分析湘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材包括“我们的地球家园”“材料”“力与形变”“位置与方向”四个单元。

教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了解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

三、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认识地球家园中的常见事物,如太阳、月亮、天气等,了解它们的特征和变化规律。

认识常见的材料,如金属、塑料、木头等,了解它们的性质和用途。

认识力的作用,如推力、拉力、弹力等,了解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认识位置和方向,如前后、左右、上下、东南西北等,能够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科学探究目标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事物,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描述观察结果。

能够提出问题,并通过简单的实验和观察来寻找答案。

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如对比实验、观察记录等。

能够与同伴合作完成探究任务,分享探究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对科学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

能够实事求是地记录观察结果,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

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

培养爱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科学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地球家园中的常见事物及其特征和变化规律。

认识常见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认识力的作用和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认识位置和方向,能够用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教学难点理解太阳、月亮的运动规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湘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配套教案(全册)

湘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配套教案(全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科版) 科学
二年级上册




学校:
年9月1日
第一单元溶解
学校教师个人电子备课用纸
学校教师个人电子备课用纸
学校教师个人电子备课用纸第二单元动物的反应
学校教师个人电子备课用纸
板书:
蜗牛的反应
一、认识蜗牛
二、蜗牛对气味的反应
三、蜗牛与声音
四、蜗牛爬行
学校教师个人电子备课用纸
学校教师个人电子备课用纸第三单元太阳和月亮
学校教师个人电子备课用纸
三、整理,下课。

板书:
变化的方向一、不同的月亮

二、观察月亮
第四单元物体的位置
学校教师个人电子备课用纸
学校教师个人电子备课用纸第五单元尺子的科学
学校教师个人电子备课用纸。

2018年最新湘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18年最新湘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18年最新湘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溶解第一课:它溶解了吗?教学目标:1.观察溶解现象,了解溶解过程。

2.经历简单的猜测,验证活动过程。

3.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惯和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观察溶解现象,了解溶解过程。

教学准备:水、烧杯、搅拌棒、粗盐、沙子、胭脂红。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一杯清盐水。

提问:透明的水中能否“藏”东西?(学生回答)二、请几个学生尝杯中的水。

提问:水中是否“藏”了东西,藏的是什么?三、观察实验:盐在水中发生了什么变化?1.教师出示实验器材:水、烧杯、搅拌棒、粗盐。

2.指导学生认识实验器材,并教给学生正确的搅拌方法。

3.提出观察实验的要求:1) 按照“没有放入水中时”、“刚放入水中时”、“搅拌一会儿”、“搅拌较长时间后”的观察顺序进行细致的观察。

2)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填写观察记录表。

(记录表附板书设计内)3) 安全提示:实验的液体不能随便尝,这样很危险。

只有经过老师确定无危险,且得到教师的允许才能尝。

4.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四、汇报交流。

1.学生根据观察记录进行汇报交流。

2.认识盐在水中的变化过程是:由大颗粒→小颗粒→微粒→“化”在水中。

五、对比实验。

1.观察沙子和食盐放入水中的情况。

2.理解溶解的科学含义:溶解就是像盐这样,在水中慢慢消失、慢慢溶化的现象。

3.使学生知道:有的物质在水中容易溶解,有的物质在水中不容易溶解。

第二课:生活中的溶解教学目标:1.观察溶解现象,了解溶解过程。

2.经历简单的猜测,验证活动过程。

3.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并将科学探究中得到的发现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点和难点:观察溶解现象,了解溶解过程。

教学准备:水、烧杯、搅拌棒、粗盐、糖块、食用油、红糖、沙子、淀粉、陈醋、味精等。

教学过程:一、提出猜想。

1.学生拿出准备的材料:粗盐、糖块、食用油、红糖、沙子、淀粉、陈醋、味精。

(允许学生补充其他的材料)2.学生预测这些材料放入水中后将如何变化,并说出预测的根据。

二上科学教学计划

二上科学教学计划

湘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湘科版《科学》教材二年级上册从儿童的已有经验、生活实际和周围环境要素出发,综合考虑二年级上册的教育起点、科学概念发展的逻辑顺序、探究技能的发展层次、学生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层次、课程内容间的相关性等因素,以科学概念和探究能力并行发展为明线,以科学态度为银杏渗透、STSE为融合延伸的暗线来组织教材,用科技史来促进这两条线的完善。

依据学生的障碍点,设立了“教扶放”的时机,选择合适的指导策略,有效引领学生达成《课标》的四维分段目标。

在卡通人“指南车”的引导下,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比较、小制作、小实验、游戏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探索,进而学习溶解、动物的感官、位置描述、太阳和月亮、尺子原理等有关科学知识,体验认识事物特征、性质、变化的方法线索,重点培养学生科学观察、比较、描述、动手做实验或设计制作等基本技能,重点发展学生观察、描述、比较、分类的认知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感悟什么是科学,体会技术对生活的影响。

本册教材教材采用“主题单元——课题——活动——评价”的组织形式,将《课标》中4个领域的科学内容布设在“溶解”、“动物的反应”、“太阳与月亮”、“物体的位置”、“尺子的科学”5个主题单元中。

布设了5个单元,13课,35个探究活动。

第一单元“溶解”:基于学生认知起点,采用“分分总”的结构构建单元,按“示范聚焦——类比举证——提炼概念——判断检验——拓展迁移”的活动概念,重点训练学生观察、比较、对比实验、制作与调试等技能。

教材中先将常见的食盐、沙子、胭脂红分别放入水中,引导学生对比观察、发现溶解的典型,再让学生用同样的实验方法,观察厨房中其他物品在水中的变化,判断识别溶解现象,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最后布设“自制泡泡液”一课,驱动学生拓展迁移,综合应用溶解知识。

第二单元“动物的反应”,本课教材采用“分分总”的结构构建单元,按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的思路,布设“兔子的反应”、“蜗牛的反应”、“有趣的动物反应”三课,重点训练学生观察、比较、类比、对比实验、描述等技能。

湘科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湘科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湘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观察、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充分利用观察,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学生情况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科学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对周围事物的感知有了自己的认识。

但是,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感观进行观察并对自己观察的结果进行描述仍然是教学的一个重点。

本学期,需要在科学课堂以认识周围常见事物、物体的特征或性质,学习认识事物的方法为线索,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正确认识、理解和必要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科学学习兴趣的常规养成,为以后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材分析(一)本册教学内容本册教材以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为起点,选用常见的动物、物质、科学现象、自然现象、简单工具为探索对象,以了解其特征变化为主要内容目标,编排了“溶解”、“动物的反应”、“太阳和月亮”、“物体的位置”、“尺子的科学”等5个主题单元。

(二)本册教学目标“溶解”单元,观察和描述溶解现象,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溶解现象,激发探究兴趣,体会溶解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动物的反应”单元,认识动物的感官和功能,知道动物是通过一些感官感知周围环境的;懂得保护、珍爱动物;培养探究兴趣,愿倾听、乐分享,多角度认识动物。

“太阳和月亮”单元,知道太阳能发光发热,知道太阳东升西落,会利用太阳辨认方向;知道月亮不发光,知道月相的变化;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用事实说话的意识,和持之以恒探究的精神。

“物体的位置”单元,知道用方位、远近描述物体的位置,在合作交流中激发兴趣,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

“尺子的科学”单元,了解尺子的科技史,认识到在比较时统一标准的重要作用,尝试多角度多方法设计制作尺子,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体会科技产品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湘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湘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湘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它溶解了吗【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认识溶解现象,知道什么是溶解。

能判断能溶解和很难溶解的物品。

2.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实验,经历溶解概念建构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描述、比较、对比实验、抽象等探究技能。

3.科学态度:培养学生严谨态度和细致观察的习惯,培养将科学知识(溶解概念)应用于日常生活的自主意识。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建构溶解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胭脂红的溶解过程类比推理出盐的溶解过程。

【教学准备】学生实验材料:活动一材料,活动二材料。

教师准备材料:相关课件及“吸管取水”微课。

【教学过程】一、导入。

1.师出示食盐和沙子,提问:把食盐和沙子分别放入水中会产生什么变化?2.学生猜测,说说猜测的理由。

3.动手实验:静置→观察→搅拌→再观察,注意搅拌时不要触碰到杯壁和杯底。

把看到的现象记录到活动手册上。

4.学生描述用眼睛观察搅拌前后的现象。

二、活动一:食盐“藏”到哪里了?1.师:大家通过观察发现沙子还在水中,而盐粒不见了,盐“藏”到哪儿去了呢?2.学生依据生活经验进行猜想。

3.想一想:你们有哪些办法找到盐的“踪迹?”4.小组交流后,谈谈想到的方法。

5.师及时对可行的方法予以肯定和回应。

6.演示:使用“吸管取水”的方法。

7.学生实验,及时记录。

师巡视指导,参与到学生活动中。

8.汇报、交流:从杯中不同地方取的水,尝一尝有咸味的是……师将各组的实验结果用红“●”标注在黑板上的烧杯图形中,集中展示盐分散“藏”在了这杯水的各个部位。

9.小结:盐都藏在了这杯水的各个部位。

三、活动二:观察胭脂红在水中的变化。

1.师:盐“藏”在了水中,那么盐进入水中后是怎样到达这些位置的?大家刚刚用眼睛应该是没有办法看到的,老师有个办法能让大家亲眼见证!2.观察胭脂红在水中的变化①介绍胭脂红。

②分组制订实验计划(含实验步骤),学生代表交流分享,师生点评。

③分组实验,将实验现象及时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④汇报交流:描述胭脂红进入水中后的现象。

最新湘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优秀教案全册

最新湘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优秀教案全册

湘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优秀教案第一单元1、它溶解了吗【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认识溶解现象,知道什么是溶解。

能判断能溶解和很难溶解的物品。

2.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实验,经历溶解概念建构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描述、比较、对比实验、抽象等探究技能。

3.科学态度:培养学生严谨态度和细致观察的习惯,培养将科学知识(溶解概念)应用于日常生活的自主意识。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建构溶解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胭脂红的溶解过程类比推理出盐的溶解过程。

【教学准备】学生实验材料:活动一材料,活动二材料。

教师准备材料:相关课件及“吸管取水”微课。

【教学过程】一、导入。

1.师出示食盐和沙子,提问:把食盐和沙子分别放入水中会产生什么变化?2.学生猜测,说说猜测的理由。

3.动手实验:静置→观察→搅拌→再观察,注意搅拌时不要触碰到杯壁和杯底。

把看到的现象记录到活动手册上。

4.学生描述用眼睛观察搅拌前后的现象。

二、活动一:食盐“藏”到哪里了?1.师:大家通过观察发现沙子还在水中,而盐粒不见了,盐“藏”到哪儿去了呢?2.学生依据生活经验进行猜想。

3.想一想:你们有哪些办法找到盐的“踪迹?”4.小组交流后,谈谈想到的方法。

5.师及时对可行的方法予以肯定和回应。

6.演示:使用“吸管取水”的方法。

7.学生实验,及时记录。

师巡视指导,参与到学生活动中。

8.汇报、交流:从杯中不同地方取的水,尝一尝有咸味的是……师将各组的实验结果用红“●”标注在黑板上的烧杯图形中,集中展示盐分散“藏”在了这杯水的各个部位。

9.小结:盐都藏在了这杯水的各个部位。

三、活动二:观察胭脂红在水中的变化。

1.师:盐“藏”在了水中,那么盐进入水中后是怎样到达这些位置的?大家刚刚用眼睛应该是没有办法看到的,老师有个办法能让大家亲眼见证!2.观察胭脂红在水中的变化①介绍胭脂红。

②分组制订实验计划(含实验步骤),学生代表交流分享,师生点评。

③分组实验,将实验现象及时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及计划一、学情分析:本册教材从儿童的已有经验、生活实际和周围环境要素出发,以认识周围常见物体、事物的现象、特征或性质,学习认识事物的方法为线索,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比较、分类、小制作、小实验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探索,从而学习有关的科学知识。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以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为起点,选用常见的动物、物质、科学现象、自然现象、简单工具等为探究对象,以了解其特征变化为主要内容目标,在一年级的基础上进一步训练并发展观察、描述、比较、分类、实验等探究技能,渗透体验分析、归纳、抽象、概况等思维方法。

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人、动物、环境的关系的同时,了解科学与技术、科技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探究兴趣。

教学目标:“溶解”作为教材的第一个单元,观察、描述溶解现象,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溶解现象,尊重事实,激发探究兴趣,体会溶解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动物的反应”单元,认识动物的感官和功能。

知道动物是通过一些器官感知环境的,珍爱动物、探究兴趣、愿倾听、乐分享,多角度认识事物。

“太阳和月亮”单元,知道太阳发光发热,知道太阳东升西落,知道用太阳辨认方向,知道月相的变化,培养尊重事实,用事实说话的意识,坚持住。

“物体的位置”单元,知道用方位、远近描述物体的位置,激发兴趣,乐于表达,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

“尺子的科学”单元,了解尺子科技史,认识在比较时统一标准的作用,尝试多角度多方法设计制作尺子,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体会科技产品带来的便利。

三、教学措施:(1)把握小学生心理特点,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1、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2、精心安排多种活动。

3、尊重每一位学生。

(2)加强组织教学,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1加强教学组织工作。

2注重科学课教学常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明确观察要求,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1、必须准备好观察材料。

2、把握各课的观察重点。

3、掌握观察活动的基本步骤。

(4)加强安全防范意识。

湘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溶解第一课:它溶解了吗教学目标:1、观察溶解现象,了解溶解过程。

2、经历简单的猜测,验证活动过程。

3、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教学重难点:观察溶解现象,了解溶解过程。

教学准备:水、烧杯、搅拌棒、粗盐、沙子、胭脂红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一杯清盐水。

提问:透明的水中能"藏"东西吗?(学生回答)二、请几个学生尝杯中的水。

提问:水中藏没藏东西,"藏"的是什么?三、观察实验:盐在水中发生了什么变化?1、教师出示实验的器材:水、烧杯、搅拌棒、粗盐。

2、指导学生认识实验的器材,并教给学生正确的搅拌方法。

3、提出观察实验的要求:1)按照"没有放入水中时"、"刚放入水中时"、"搅拌一会儿"、"搅拌较长时间后"的观察顺序进行细致的观察。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填写观察记录表。

(记录表附板书设计内)3)安全提示:实验的液体不能随便尝,这样很危险。

只有经过老师确定无危险,且得到教师的允许才能尝。

4)、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四、汇报交流。

1、学生根据观察记录进行汇报交流。

2、认识盐在水中的变化过程是:由大颗粒→小颗粒→微粒→"化"在水中。

五、对比实验。

1、观察沙子和食盐放入水中的情况。

2、理解溶解的科学含义:溶解就是像盐这样,在水中慢慢消失、慢慢溶化的现象。

3、使学生知道:有的物质在水中容易溶解,有的物质在水中不容易溶解。

第二课:生活中的溶解教学目标:1、观察溶解现象,了解溶解过程。

2、经历简单的猜测,验证活动过程。

3、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并将科学探究中得到的发现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难点:观察溶解现象,了解溶解过程教学准备:水、烧杯、搅拌棒、粗盐、糖块、食用油、红糖、沙子、淀粉、陈醋、味精等。

教学过程:一、提出猜想。

1、学生拿出准备的材料粗盐、糖块、食用油、红糖、沙子、淀粉、陈醋、味精。

(允许学生补充其它的材料)2、学生预测这些材料放入水中后将如何变化,并说出预测的根据。

二、观察实验:其他物体在水中是否溶解?1、教师提出实验要求:1)实验过程中细心观察,并且做好实验记录。

(记录表附板书设计内)2)实验完毕整理观察结果,得出哪些材料容易溶解、哪些材料不容易溶解的结论。

2、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三、汇报交流。

1、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还有溶解现象?2、怎样使糖块溶解得快?把自己的方法与同学交流,比一比谁的方法更好。

四、拓展延伸气体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师总结:水除了能溶解一些液体和固体外,还能溶解少量的二氧化碳、氧气等气体。

鱼就是靠呼吸溶解在水中的氧气生存。

第三课:自制泡泡液教学目标:1、大胆尝试和探索,选择合适的材料调制泡泡水。

2、尝试不同的工具吹泡泡,感知泡泡的形状、大小和颜色。

教学重难点:大胆尝试和探索,选择合适的材料调制泡泡水。

教学准备:清水、盆、沐浴乳、洗洁精、肥皂、洗发乳、塑料管等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游戏“抓泡泡”引入。

这泡泡是从哪来的吗?是老师做的那么你们想不想自己也制作出吹泡泡的水呢?2、介绍制作泡泡水的材料。

二、调制泡泡液1、制作泡泡水,让学生感知制作时的快乐和探索的兴趣。

1)、师拿出洗发乳、肥皂、洗洁精、沐浴乳试试哪种效果会更好?2)、教师总结并演示操作的过程。

2、生思考:怎样使吹出的泡泡更多更大呢?1)、在活动手册上记录你的发现2)、还有哪些想要探究的问题?小泡泡容易破还是大泡泡容易破?吹出的泡泡为什么是彩色的?泡泡都是球形的吗?如果在泡泡液中加入少许白糖,吹出的泡泡会怎样?第二单元动物的反应第一课观察兔子的反应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兔子可通过眼、耳、鼻、舌等感知环境,并产生相应的反应。

2.科学探究初步发展对比实验的设计能力;提高观察比较描述的能力和依据事实分析判断的能力。

3.科学态度、ST SE 对研究兔子的反应产生兴趣;认真细致的观察比较;能如实进行描述;设计方案与描述分析中,乐于倾听和交流;增进爱护保护兔子的情感。

二、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兔子、兔笼;胡萝卜、青菜、干草、苹果等教师准备材料:挡板,两个黑色布袋,分别装篮球和青草三、教学时间 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人用各种感官感觉周围的世界,做出反应。

小动物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观察研究一种小动物——兔子。

(二)新课学习1.观察兔子的感官(1)观察前提出要求:安静,不要惊扰兔子;先整体观察,再重点观察它的感官。

(2)观察兔子例如:兔子眼睛是红色的。

兔子有两颗大门牙。

兔子的耳朵上有很多红色的血管。

(3)画一画:把兔子的样子画下来,标出它的眼、耳、鼻等感官。

2.观察兔子对不同食物的反应(1)讨论:兔子喜欢吃什么?(2)将兔子依次放在胡萝卜、白菜、草和饼干附近。

(3)观察:兔子对几种食物的反应一样吗?说一说你的发现和想法。

第二课观察蜗牛的反应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蜗牛的身体主要由头、腹足和外壳构成,头部有长短不同的2对触角,长触角的顶端长有眼。

蜗牛对不同气味有嗅觉反应。

蜗牛对声音变化无明显反应。

初步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初步了解蜗牛喜欢吃的食物。

2.科学探究通过观察蜗牛,初步形成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教师的辅导下,初步学习利用对比的思路设计实验的能力;发展观察、比较、描述能力。

3.科学态度、STSE 对观察小动物充满兴趣,认真细致、乐于记录;乐于将发现的动物反应主动与他人分享;乐于饲养小动物。

二、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蜗牛,棉棒2支,小玻璃瓶2个,分别装少量白醋和糖水;透明长尺子、棉线绳、木头铅笔;放大镜。

学生准备材料:课前寻找并饲养的蜗牛。

教师准备材料:蜗牛身体组成部分的PPT;饲养蜗牛塑料盒(内放湿沙子、菜叶、黄瓜,放养多只蜗牛)三、教学时间 1 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这节课,我们将观察蜗牛的身体特征和蜗牛的反应,大家在哪里找到的蜗牛?它们生活在什么地方?(二)新课学习1.认识蜗牛(1)出示蜗牛。

(2 )从整体到局部、按照一定顺序观察蜗牛的外形。

(2)组内交流之后再全班交流。

(3)画一画:把蜗牛的样子画下来,并标注出蜗牛的身体外形结构及感官。

第三课有趣的动物反应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能举例说出2—3种动物利用某种感官(眼、耳、鼻、舌等)对周围环境进行感知、做出反应的事例;进一步感受到多样的动物做出多样的反应。

2.科学探究能观察、比较环境变化下,动物做出反应的情况,并进行如实描述,力求准确;发展利用不同方式获取动物反应的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搜集动物反应资料的能力。

3.科学态度、STSE细致观察,比较,乐于与同伴分享发现;能倾听、欣赏同伴对动物反应的发现;不断形成研究动物反应的兴趣,增进亲近、关注、爱护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课前准备好的表现动物因环境变化做出反应的汇报资料,可以是图片,可以是记录,可以是录制的小视频。

教师准备材料:多媒体播放设备,实物投影。

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观察身边的动物,说一说它们是怎样感知环境和产生反应的。

(二)新课学习1.“动物的反应”交流会(1)交流小动物利用感官对周围进行感知,做出反应的事例(2)可以根据学生的预先准备进行交流,也可以借助教材的图片组织交流。

例如:小鸡见到米时,会聚集啄米。

敲鱼缸时,鱼会快速游动起来。

当光线变弱时,小猫的瞳孔变大。

当有陌生人靠近家门时,家里的小狗会大叫并驱赶陌生人。

(3)交流饲养小动物的经验(更接近自然、常态的条件下进行动物感知环境做出反应的研究)。

(4)可以根据学生的预先准备进行交流,也可以借助教材组织交流。

例如:每过一段时间,要给小鱼换水。

(5)关注自己饲养的小动物对哪些环境感到不适、发生了什么不良反应,对哪些环境很适应、产生了什么趋近、喜爱做出的行为,合理饲养。

2.了解动物的本领(1)依次出示教材P18蛇、鹰、马的图片。

(2)想一想:这些动物都是通过什么感官感觉周围环境?(3)讨论: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本领吗?例如:变色龙能在不同环境下改变自己的肤色。

乌贼在遇到危险时,会吐出墨汁。

(4)小结:动物用眼、耳、鼻、舌等感觉周围环境,从而产生各种反应,其目的是好好生存下去。

第三单元太阳和月亮第一课发光发热的太阳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太阳能够发光发热,描述太阳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有着重要影响。

2.科学探究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获取太阳发光发热的证据;用归纳、总结的方法,梳理关于太阳发光发热的影响的认识。

3.科学态度初步培养学生用事实和证据说话的思维习惯。

4.STSE 太阳的发光发热对动植物和我们都意义重大。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各种有关太阳发光发热的图片、录像、小的冰块学生准备:活动手册三、教学时间 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太阳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二)新课学习 1.寻找太阳带给我们光和热的证据(1)提问:如何证明太阳带给我们光和热?(2)生活经验的证据举例:太阳可见时,空中光线充足明亮;太阳不可见时,天空是阴暗乃至是黑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