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品质变异现象培训课件
中药储存与养护基本知识课件

影响中药品质变异的因素
?中药变质的自身因素 ?中药变质的环境因素
.
1.1 中药变质的自身因素
? ⑴中药的含水量 ? ⑵中药的化学成分及对中药贮存的影响
.
2.1 中药变质的环境因素
? ⑴温度 ? ⑵湿度 ? ⑶空气 ? ⑷日光 ? ⑸霉菌和害虫
.
中药的分类贮存方法
1.植物类药材 ? ⑴重点养护品种 指最容易虫蛀、霉变、泛油、变色的品种。这类中
⑴常见易发霉的中药有:甘草、当归、 羌活、紫菀、黄芩、远志等,它们含 有霉菌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在适宜 条件下,极易霉变。
⑵易生虫的中药有:川芎、当归、板蓝 根、半夏、甘草、桔梗等。
.
? 叶、花、全草类药材的养护
1.花类药材在贮藏中常发生退色、发霉、虫蛀、走气、 花冠脱落变形等现象。在贮藏时,应根据各花类药 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方法贮藏。
.
附:各类中药饮片分类( 植物药)
? 1、富含淀粉类饮片(来源于植物的根及块状茎、果实或种子 部位,含丰富的淀粉,质地粉性) a.强淀粉饮片有 白芷、山药、贝母、天花粉、葛根、泽泻、防 己、赤勺、重楼、北沙参、南沙参、何首乌、太子参、天葵子、 金果兰、白术、大黄、猫爪草、薏苡仁、芡实、浮小麦、白扁 豆、乌豆、赤小豆、刀豆、麦芽、神曲、娑罗子、决明子、皂 角、胖大海、预知子、莲子等。 b弱淀粉饮片有 三棱、莪术、防风、白蔹、白芍、银柴胡、千 年健、藕节、仙茅、红大戟、木瓜、桔核、金樱子、槐角、荔 枝核、桑椹、冬瓜子、车前子、葶苈子、菟丝子、楮实子、韭 菜子、青葙子、急性子等。
? 害虫来源?1)产地收取加工 (2)运输过程 (3)贮 藏过程 (4)包装物或容器 (5)库房内外的清洁工 作做得不好
.
3.1 变色
(2024年)全新中药鉴别培训

1 2 3
薄层色谱法(TLC)
将中药材提取液点在薄层板上,通过展开剂分离 各成分,观察斑点颜色、大小、形状等特征进行 鉴别。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中药材提取液进行分离和 检测,通过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峰面积等参数进 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气相色谱法(GC)
适用于中药材中挥发性成分的分离和检测,通过 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峰形等特征进行鉴别。
23
加强原料质量控制、优 化生产工艺、改善储存
条件等。
06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2024/3/26
24
现场实践操作演示
中药性状鉴别
通过现场展示不同中药的性状特 征,包括形状、大小、颜色、质 地等,让学员直观了解中药的外
观特点。
2024/3/26
中药显微鉴别
利用显微镜观察中药的组织构造和 细胞特征,帮助学员掌握显微鉴别 的方法和技巧。
2024/3/26
6
02
中药材性状鉴别
2024/3/26
7
根及根茎类中药鉴别
根的性状鉴别
主要观察根的形态、大小、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断面及气味等。如黄芪呈圆柱形,表面灰黄色或 淡棕褐色,有纵皱纹及横向皮孔,质硬而韧,断面纤维性强,显粉性,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有 放射状纹理及裂隙,气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味。
15
04
中药材理化鉴别
2024/3/26
16
物理常数测定法
01
02
03
熔点测定法
利用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 在一定温度下熔化的性质 ,通过测定熔点来判断药 材的真伪和纯度。
2024/3/26
折光率测定法
通过测量中药材提取液折 光率的变化,判断药材中 有效成分的含量和种类。
《中药养护知识》PPT课件

❖ 贮藏养护不善
❖ 贮藏年限的影响
精品医学
23
泛油的防治
❖ a. 降温 将易走油的药物选择阴凉干燥、 通风条件好的仓位。
❖ b. 防潮 ❖ c. 加快周转 ❖ d. 明矾储藏法
精品医学
24
泛油的处理方法
❖ a.晾晒。常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于植物类药材,如柏子仁,泛油不 甚严重,可曝晒几小时,待凉后再装包储藏;如 较严重则采用冷藏处理
❖ 石灰埋藏法 ❖ 沙子埋藏法 ❖ 糠壳埋藏法 ❖ 地下室贮藏法
精品医学
65
化学药剂法
❖ 硫磺熏蒸法 ❖ 磷化铝熏蒸法 ❖ 氯化苦熏蒸法 ❖ 氨水熏蒸法 ❖ 酸酸钠喷洒
精品医学
66
变异中药的救治养护
❖ 撞刷法 ❖ 淘洗法 ❖ 抢水洗法 ❖ 沸水喷洗法 ❖ 醋洗法 ❖ 酒喷洗法 ❖ 油擦法 ❖ 吹霉法 ❖ 热蒸法
≥25% ≤15%
较重 无虫害
❖ 在一定条件下,药材的含水量越高, 造成虫害愈严重。
精品医学
34
中药水分与质量的关系
❖ 水分与霉变的关系
品名
含水量
细菌细胞 80~85%
酵母菌细胞 70~85%
霉菌细胞 70~80%
❖ 水分越高,则霉菌新陈代谢的作用愈 强,其生长繁殖愈快。
精品医学
35
中药水分与质量的关系
❖ 含挥发油多的药材易散失气味。 ❖ 含盐分较多的药材易潮解。
精品医学
32
中药的含水量
❖ 中药含水量直接影响其质量与数量, 是养护工作的关键。
精品医学
33
中药水分与质量的关系
❖ 水分与虫害的关系
品名 温度 含水量 虫害情况
第三章 中药变异现象

鲜地黄
生地黄
熟地黄
天 麻
绿矾
FeSO4· 7H2O
第三节
1. 药材变色的主要原因: ⑴ 酶的作用
变
色
药材所含有的化学成分不稳定(如含酚
羟基的成分),在酶的作用下发生氧化、聚
合、水解等化学反应而生成新的有色物质,
使中药变色。 含有黄酮类、蒽醌类、鞣质类等成分的 药材易发生变色。
第三节
⑵ 非酶引起的变色
一些肉眼可见的绒毛状、絮状或蛛
网状的菌落,那就是霉菌。
第一节
霉
变
1. 常见霉菌的种类 黑曲霉、白曲霉、绿霉菌、兰霉菌
第一节
霉
变
2. 中药发霉的主要原因 (1) 中药内含有养料可供霉菌的寄生 (2) 受潮湿影响 (3) 中药本身“发汗” (4) 生虫后引起发霉 (5) 外界环境不清洁
5000斤霉变大枣“洗澡”欲重新出 售
执法部门在调查
第三章 中药品质变异现象
第二节 虫 蛀 虫蛀:昆虫侵入中药内部所引 起的破坏作用。 虫蛀使药材出现空洞、破 碎,被虫的排泄物污染,甚至 完全蛀成粉状,会严重影响中 药疗效,以致不能药用。
第二节
1. 常见的中药害虫
虫蛀
谷象 大谷盗 赤拟谷盗
米象
药谷盗
锯谷盗
日本标本虫
印度谷螟
粉螨
粉斑螟
树脂类中药材
乳香
松香
第三章 中药品质变异向现象
⒉挥发:液体中药在常温下转变为气体而散 失,称之为“挥发”。 中药挥发的原因: 温度影响所致,温度愈高则挥发愈快。
易挥发液体中药
苏合香 薄荷油
第三章 中药品质变异向现象
⒊升华:固体中药,不经过液体阶段,直接 转变为气体的现象,称之为“升华”。
中药饮片培训 ppt课件

• 三、中药饮片储存中常见的变异现象;
• 1、虫蛀是指害虫侵入饮片内部所引起的破坏性作用。由 于中药中含有大量的营养成分,极易滋生害虫,发生虫蛀, 经虫蛀后,会形成蛀孔,产生蛀粉,成分损耗,疗效降低。 • 害虫的种类:谷象、米象、大谷盗、药谷盗、锯谷盗、日 本标本虫、印度谷螟、粉满等。 • 害虫的来源: • A、从产地采收时收到污染,饮片加工未彻底灭害虫及卵 • B、由运输工具、包装材料或仓储容器和用具等潜伏的害 虫 • C、害虫本能的传播 • D、空仓未经彻底灭虫 • E、较小的虫害和满类(随动物、风力传播)
• 五、易发生变异的中药饮片
• 1、易生虫的中药饮片: • 质地松软,含糖类,脂肪较多的党参 枸杞子 熟地 肉松蓉 天冬 沙参等 • 含蛋白质较多的动物尸体 • 含淀粉较多的赤小豆 薏苡仁 芡实 山药 葛根 天花粉等 • 质地松散,含芳香挥发油较多的菊花 金银花 玫瑰 花 款冬花 蜜蒙花等 • 查看:检查跺的上面,以及跺底是否有虫丝或蛀粉等 • 2、易泛油,发霉的中药饮片: • 含脂肪油,挥发油的饮片受温度影响。含粘液质和糖 类饮片受湿度影响,或饮片含水量在15%,空气相对湿度 超过70%,温度在20——35度时易发霉 •
中药饮片相关知识培训
• • • • • •
Hale Waihona Puke 一、概述 二、中药变异现象的外界因素: 三、中药饮片储存中常见的变异现象; 四、中药饮片常用的储存和养护方法: 五、易发生变异的中药饮片 六、实行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饮片
• 一、概述
• 1、中药饮片:中药材经过加工炮制的产品,可直接用于 中医临床的中药。 • (中药材是在原产地以传统方式采收、加工的半成品或成 品。) • (中成药是以中药为原料,经批准依法生产的成方中药制 剂。) • 2、中药饮片由于截断面积增加,与外界接触面也随之扩 大,因此,吸湿与污染的机会也多。在运输和储藏过程中, 如果管理不当,养护不善,在外界条件和自身性质相互作 用下,就会逐渐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继而饮片霉变,虫 蛀等现象。直接影响药物的质量与疗效。 • 中药的变异现象取决于:A外界条件 B自身性质 • 掌握中药各种变异现象及特色,了解发生变异的原因,才 能有效的防治,保证用药安全。
中药常见质量变异现象--其他变质现象

《中药储存与养护 》中药常见质量变异现象----其他变质现象中药常见质量变异现象----其他变质现象一、气味散失概念:含有易挥发成分中药储存保管不当挥发损失中药气味改变中药的气味散失既是所含挥发油的散失,也是有效成分散失。
一、气味散失原因:挥发越快挥发气味散失越多挥发油(中药内具有芳香气味的油质储存时间越久常温温度越高气味散失的原因是挥发油被氧化、分解或自然挥发的结果。
一、气味散失原因:薄荷荆芥麝香中药芳香性气味是起治疗作用的有效成分,也是鉴别中药质量的标志之一。
二、风化概念:中药表面形成粉末状物失去一部分或全部结晶水含有结晶水的无机盐类中药空气干燥二、风化概念:胆矾硼砂任何一种中药风化后都会不同程度的改变其重量和成分的含量,风化后的中药的药用价值依风化产物而定中药常见质量变异现象----其他变质现象二、风化概念:任何一种中药风化后都会不同程度的改变其重量和成分的含量,风化后的中药的药用价值依风化产物而定质量和药性改变芒硝风化硝芒硝风化硝风化作用:泻热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主治:实热便秘、肠痈病证质量纯净、清上焦热主治:用于治疗牙龈肿痛、目赤肿痛等上焦病证中药常见质量变异现象----其他变质现象绿矾碱式硫酸铁不宜用药二、风化概念:任何一种中药风化后都会不同程度的改变其重量和成分的含量,风化后的中药的药用价值依风化产物而定风化中药常见质量变异现象----其他变质现象二、风化与空气相对湿度关系:风化现象越快药材的风化空气中的相对湿度空气中的相对湿度成反比越低空气的温度只起间接推动作用中药常见质量变异现象----其他变质现象二、风化与空气相对湿度关系:各种矿物药的结构组成不同,正常温下的风化程度也不相同。
芒硝风化中药常见质量变异现象----其他变质现象二、风化与空气相对湿度关系:各种矿物药的结构组成不同,正常温下的风化程度也不相同。
绿矾风化中药常见质量变异现象----其他变质现象二、风化与空气相对湿度关系:各种矿物药的结构组成不同,正常温下的风化程度也不相同。
第二章中药品质变异现象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二章中药品质变异现象
•虫蛀
•4、害虫的来源
➢ 害虫的来源有多种渠道: ①中药材在采收中受到污染;干燥时未杀灭虫卵; ②在加工炮制过程中未能有效地将害虫或虫卵杀灭; ③在贮藏过程中,害虫由外界侵入并繁殖; ④贮藏的地方和容器本身不清洁,内有害虫生存。 ➢ 害虫的一般的生长条件:温度25~35C,相对湿度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二章中药品质变异现象
•
对“泛油”药的调理
• 1、晾晒法:常用于植物类药材,易“泛油”的中药材及其中药饮
片受潮时,一般都采用晾晒的方法。如当归、防风、党参、黄芪、牛膝、
麦门冬、柏子仁、枸杞、太子参等。如柏子仁,当“泛油”程度不严重时,
可以晾晒几小时,待凉后再装包储藏;如果程度较为严重则可采用冷藏处
•2 温度控制法
•冷藏防霉法:温 度在0℃-10℃
•中药材所含水分及空气相对湿度 是霉菌生长繁殖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对湿度不高于70%,
•温度是霉菌生长繁殖的条件之一。 将库温调节至15C以下,具有较好 的防霉作用
•3 是利用严密的包装或其他方 密 法,使中药与外环境隔绝,
•高温灭菌法:通过日 晒和烘干法,可以使药 材水分散失,水蒸(煮)
第二章_中药品质变异现 象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2/12
第二章中药品质变异现象
•一、生
•(一)生霉的原
霉
因
在适当的温度(25C左右)、湿度(空气
中相对湿度在85%以上或药材含水率超过
15%)、适宜的环境、足够的营养条件下,
散落在药材表面上的霉菌孢子即萌发为菌丝,
溶蚀药材的内部组织,促使腐败变质。
•4、通风法:掌握仓库温湿度,定时通风。
中药养护学 第二章变异现象

根霉:根霉是较常见的一种霉菌,在药材上寄生颇多,其分解淀粉和脂 肪的能力较强,对中成药及含淀粉、蛋白质、脂肪较高的原料药材有较 大的危害。
黑根霉
黑曲霉:含水分较高的中药常受其害而引起霉腐。 黑曲霉
二、中药发霉的主要原因
药材霉变的原因是由于大气中存在着许多真菌孢子,当 其落在药材表面后,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下即萌发为菌丝 ,并分泌一种酵素,溶蚀药材组织,使药材有效成分破坏 ,失去药用价值。引起药材发霉的主要因素有:
二、中药泛油的原因 1、中药本身的性质
药材在贮存过程中是否走油,起主要作用的是药材本身的 性质。
一般含脂肪油较多的种仁类药材,如柏子仁、桃仁、郁李 仁和苦杏仁等;含粘液质、糖质较多的药材,如麦门冬、天 门冬、黄精和枸杞子等都较容易走油,故在贮存这类药材时 应特别注意做好防止走油的工作。
2、温度、湿度的影响
(2)较易发霉的中药:知母、苍术、木香、商陆、山奈 、夜交藤、黄芩、远志、白茅根、葛根、白芨等(其中除 了山奈、夜交藤、黄芩、远志、白茅根、白芨外,其它还 易泛油,木香、牛膝、百部、黄精、山奈、苍术、薤白、 白芨等还易生虫)。
2.果实种子类药材 易泛油、发霉的果实种子类药材,按 其易泛油、发霉程度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一、常见霉菌的种类
常见的霉菌有曲霉、青霉、毛霉、根霉、木霉和黑酵菌、云白霉、绿霉 菌、兰霉菌等几种。霉菌的菌体结构比较复杂,菌落呈绒毛状或疏松的 棉絮状,孢子有多种颜色。霉菌的菌丝体由许多分枝菌丝所构成,菌丝 为棉絮状、毛状、网状、团状或粉状。如在发霉的药材上,往往能见到 许多毛状、线状、网状物或斑点,这就是各种不同霉菌孢子萌发的菌丝 。
害虫,或者是未生虫与已生虫的药材一同启运,都会遭到感染。如果药 材的包装不严或受损坏,在运输途中更易感染害虫。
第三章 影响中药品质变质的因素ppt课件

山东中医药大学
精品课件
第三章 影响中药品质变异的因素
第一节 中药的产地、采集与贮藏
中药的贮藏
(二)影响中药贮藏过程中变质的因素
1、药材本身的因素:化学成分、性质; 2、生产加工环节的因素:中药采集、产地加工、炮制、包装等因素; 3、外界因素:温度、湿度、霉菌、蛀虫、光照、通风、贮存时间、生
物污染、人为污染等。 4、贮存的时间:一般贮存时间愈久,愈易变质。但也有例外:半夏、
量15%以内时不易发生虫害。
山东中医药大学
精品课件
第三章 影响中药品质变异的因素
第一节 中药变质的自身因素
2、水分与霉变的关系 水是一切微生物躯体必不可少的组成成分。霉菌细胞所进行的新陈代
谢,主要是在水的作用下进行的。
山东中医药大学
精品课件
第三章 影响中药品质变异的因素
第一节 中药变质的自身因素
第一节 中药变质的自身因素 6、水分与走味的关系
主要指含有挥发性和含有苦味质的药材,这些成分 具有水溶性,当空气中温湿度发生变化时,这些成分就 会散失和稀释,气味随之发生变化。
山东中医药大学
精品课件
第三章 影响中药品质变异的因素
第一节 中药变质的自身因素
(二)中药的吸湿性和吸湿率
吸湿性:药材有从空间吸收水分和向空间散发水分的性能,这种
性能叫吸湿性。
• 吸湿性主要受以下条件的影响:
• 1、空间的温湿度;
2、空气的流动;
• 3、药材表面面积大小;
4、药材结构性质;
• 不同药材在相同的条件下或相同药材在不同的条件下,吸湿 性是不同的。
山东中医药大学
精品课件
第三章 影响中药品质变异的因素
第一节 中药变质的自身因素
中药验收医学知识培训培训课件

部常开裂,略平稍凹入,中药底验收部医学平知识;培训
13
2)看大小:指看中药材的长短、粗细和厚薄 程度。
• 蛤蟆油(习称大油):不规则弯曲、相互重叠的 厚块状,厚约1.5-5mm;
小蛤蟆油(地方习用品,习称小油):不规则弯 曲、相互重叠的片块状,厚约1mm;
癞蛤蟆油(伪品):鸡肠状或盘卷成串,厚约0.8 -1.5mm;
欧当归(较多)。 • 疣点:根及根茎头部有圆点状疣样突起的根痕、芽痕。其中疣点特别
密集且特别膨大的称狮子头如党参;疣点较密集的称珍珠盘如银柴胡 ,而银柴胡伪品山银柴胡、灯心草缀、霞草均无此特征。 • 毛茸:指中药材外表面有较密集、较长、肉眼明显可见的茸毛。如辛 夷、密蒙花、地产的紫珠叶、天青地白等。 • 绒毛:指中药材外表面有纤细、肉眼不明显见到的短毛。如乌梅、金 银花、墨旱莲、败酱草等。
• 1)显色反应:苏木投入热水――水液呈桃红色,后转深红色。
西红花入水――柱头膨胀呈喇叭状,水呈黄色。
黄芩遇水――发生酶解,断面由黄色变为黄绿色。
胆矾加热灼烧后遇水――白色变蓝色。
• 2)旋转反应:熊胆少许入水,在水面旋转并呈黄线下沉而不散。
• 3)沉浮反应:沉香―上等的沉香含树脂多,能沉入水中;劣质的沉香含树脂极少, 浮在水面。
结晶状物。
中药验收医学知识培训
23
质量优劣
• 1.中药饮片
• 1)切制饮片:验收时应检查要求:
• 片形:均匀;无整体、无连刀、无斧头片;不规则 片<15%;
• 片厚:极薄片(镑片) 0.3 ~ 0.5mm;
薄片 1~ 2 mm;(p52)
厚片 2 ~ 4 mm ;
• 菊花心:指中药材断面呈致密的放射状纹理,如甘草。 • 车轮纹:指中药材断面呈稀疏的放射状纹理,如乌药、防
2024年度中药材性状及鉴别培训课件

2024年度中药材性状及鉴别培训课件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中药材的性状特征外观性状气味特征味道特点2. 第二章:中药材的显微鉴别细胞结构组织构造粉末特征3. 第三章:中药材的理化鉴别溶解性试验沉淀反应光谱分析4. 第四章:中药材的化学成分鉴别主要成分分析特征成分检测含量测定二、教学目标1. 使学员掌握中药材的性状特征,能够准确鉴别不同中药材。
2. 使学员了解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的方法,能够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3. 使学员熟悉中药材的化学成分鉴别,提高中药材质量控制的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中药材的性状特征、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和化学成分鉴别。
难点: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的方法应用,以及化学成分的检测技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中药材标本、显微镜、理化仪器等。
学具:培训教材、笔记本、笔、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介绍中药材市场现状,分析中药材质量问题,引出中药材性状及鉴别的重要性。
2. 理论知识讲解:第四章:中药材的化学成分鉴别主要成分分析特征成分检测含量测定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讲解中药材鉴别的方法和技巧。
4. 显微鉴别实践:使用显微镜观察中药材标本的细胞结构、组织构造和粉末特征。
5. 理化鉴别实践:进行溶解性试验、沉淀反应等理化实验,鉴别中药材的真伪。
复习中药材的性状、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和化学成分鉴别的方法。
7. 课后练习: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中药材的性状特征外观性状气味特征味道特点2. 中药材的显微鉴别细胞结构组织构造粉末特征3. 中药材的理化鉴别溶解性试验沉淀反应光谱分析4. 中药材的化学成分鉴别主要成分分析特征成分检测含量测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中药材性状鉴别练习2. 作业题目:显微鉴别练习3. 作业题目:理化鉴别练习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培训结束后,进行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不断提高培训质量。
初级中药师-专业实践能力-中药品质变异(7页)

中药调剂学——第十一单元中药品质变异影响中药品质变异的因素中药变质的自身因素1.中药的含水量水分与虫害——枸杞子水分与霉变——霉菌新陈代谢在水的作用下水分与潮解——大青盐、柿霜水分软化——含亲水集团的动物胶质阿胶、龟板胶、鹿角胶水分与风化——玄明粉水分与走味——芳香、苦味、水溶性水分与其他质变——过于干燥,干裂、脆化、变形中药水分测试方法:烘干法、甲苯法、红外线干燥法、电阻法、中药水分测定仪速测法中药水分的平衡与安全Ⅰ.水分的平衡吸湿和散湿能力水蒸气层Ⅱ.水分的安全中药的安全水分:在一定条件下,能使其安全储存,质量不发生其他异变的临界含水量北方地区30℃,红枣12%-17%,党参11%-16%,麦冬为11%-15%。
中成药蜜丸11%-15%,水丸6%-9%,片剂4.5%-6%。
2.中药的化学成分及对中药贮存的影响生物碱类:干燥方法不适宜,含量降低;与空气和日光,氧化分解而变质;避光贮藏。
苷类:55℃~60℃干燥,避免酶分解。
鞣质类:在空气与日光中,渐渐变成棕黑色;在碱性溶液易氧化变色;遇铁盐变成黑色。
油脂类:光线、温度、水分、杂质等加速酸败。
挥发油类:密闭、凉爽避光、不宜紧密、重压;常较低温度干燥(35℃以下);某些含挥发油具有杀虫、杀菌(丁香)。
植物色素类:花色素酸红、碱蓝、中紫;与金属盐类变蓝以至黑色,沉淀;加热分解、褪色;日光和空气氧。
中药变质的环境因素1.温度5℃~20℃,药材成分稳定,利于贮藏;34℃以上,杏仁、桃仁、柏子仁走油;薄荷、荆芥、肉桂、丁香芳香气味降低;天冬、玄参、党参含糖质较多软化;动物胶、植物树脂、干浸膏、蜜丸发软粘连或熔化;30℃左右,利于害虫霉菌的生产繁殖;0℃以下,鲜活中药,鲜姜、鲜石斛水分结冰。
2.湿度一般药物含水量10%~15%左右。
空气相对湿度70%以上,糖质多的中药,糖人参及蜜制品吸潮发霉虫蛀。
盐附子与芒硝会潮解溶化。
空气相对湿度60%以下,胆矾、芒硝易风化;叶、花、胶干裂发脆,蜜丸剂类失润发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汗”。
1/10/2021
中药品质变异现象
3
另外:外界环境不清洁,也 是药材发霉的主要原因之一。
易受霉变的中药有车前子、大青叶、马 齿苋、独活、紫菀等。
1/10/2021
中药品质变异现象
4
(三)生霉的防治方法
1 水分控制法
2 温度控制法
冷藏防霉法:温 度在0℃-10℃
中药材所含水分及空气相对湿度是 霉菌生长繁殖的重要条件之一。相
泌尿道时可产生血尿;进入呼吸系统可引起哮喘;进入血液循
环系统可引起发烧、水肿等全身症状。
鼠类传播的疾病更多。
鼠疫 杆菌
1/10/2021
中药品质变异现象
8
3、中药性质与虫蛀的关系
(1)药物的成分 一般含多量淀粉(白芷、山药、芡实等)、 含糖份高(党参、枸杞、大枣等)、含蛋白质多(乌梢蛇、土 元、九香虫等)、含脂肪油大(苦杏仁、柏子仁、郁李仁等) 的药物易虫蛀。
1/10/2021
中药品质变异现象
9
虫蛀
4、害虫的来源
Ø 害虫的来源有多种渠道: ①中药材在采收中受到污染;干燥时未杀灭虫卵; ②在加工炮制过程中未能有效地将害虫或虫卵杀灭; ③在贮藏过程中,害虫由外界侵入并繁殖; ④贮藏的地方和容器本身不清洁,内有害虫生存。 Ø 害虫的一般的生长条件:温度25~35C,相对湿度
一、生霉
(一)生霉的原因
在适当的温度(25C左右)、湿度(空气 中相对湿度在85%以上或药材含水率超过 15%)、适宜的环境、足够的营养条件下,
散落在药材表面上的霉菌孢子即萌发为菌丝, 溶蚀药材的内部组织,促使腐败变质。
俗语有“蛀药不蛀性,霉药不治病”。
1/10/2021
中药品质变异现象
1
青霉 菌
14
三、变色
各种药材都有固定的色泽,色泽是药材品质 的标志之一。如药材储存不当,可使色泽改变。
中药在采收、加工、贮藏过程中,由于受到温度和空气、 日光的影响而引起中药自身原有色泽改变的现象。(部分花、
叶、全草及果实种子类药材)
主要原因: 1、中药所含化学成分不很稳定(如含酚羟基成分) 2、由于酶的作用而发生氧化、聚合、水解等反应而产生新的有色物 质。 3、中药在加工干燥的过程中,因火烤、曝晒致温度升高而变色 4、因霉蛀后用硫黄熏蒸也会变色。
75%以上,中药的含水量15%以上 。
1/10/2021
中药品质变异现象
10
5、常见的有害昆虫和种类
Ø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有害昆虫可以分为以下3大类。
1、甲虫类: 如米象、谷象、药谷盗等。
2、蛾类: 如印度谷蛾、地中海粉螟等。
3、螨类: 常见的有粉螨、干酪螨等。
口服中药中活螨和螨卵的检查已经列为专项
质量检测项目。
豹
而含辛辣、苦味成分(细辛、花椒、干姜、黄柏、黄连等) 一般不易虫蛀。 (2)药物的质地 质地柔润的药物(红参、地黄、党参)在潮 湿状况容易生虫。而质地坚硬致密的药物(桂枝、赭石、石决 明)不易生虫。 (3)药物的完整度 原药材外表面有保护组织( 木栓、角质、 茸毛等)害虫不易侵入。 (4)药物的加工炮制
1/10/2021
中药品质变异现象
7
常见的中药变异现象
二、虫蛀
(2)污染药品,传播疾病 害虫食害药品时,积聚大量的粪便
、分泌物、虫尸、微生物并排泄大量的水分,可导致药品在短
期内发热、发霉变质。
人们服用这些被污染的药品后会生病。如螨类能引起皮炎、
皮疹;若随药品内服后,螨能穿过胃壁进入内部器官,当进入
纹
蛾
1/10/2021
中药品质变异现象
11
6、虫蛀的防治方法
(1) 温度 处理法
冷藏和高温处理,常用的高温法有 曝晒法、烘烤法、热蒸法及远红外 高温法等。
(2) 化学杀 虫处理法
常用的液体熏蒸杀虫剂有氯化 苦(三氯硝基甲烷 Cl3NO2)、固 体熏蒸剂有磷化铝。
1/10/2021
中药品质变异现象
12
毛霉 菌
常见霉菌的种类
霉菌
孢子
念 珠 菌
曲霉菌
常见的有根霉属、毛霉属、青霉属、曲霉 属等多种霉菌。黄曲霉菌的代谢产物为黄曲 霉毒素,对肝脏有强烈毒性。
毒性为氯化钾的10倍,为 砒霜的68倍
1/10/2021
中药品质变异现象
2
引起药材发霉的主要因素
1、中药内含养料可供霉菌的寄生;
许多药材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淀粉、糖类及粘液质等,给 霉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
对湿度不高于70%
温度是霉菌生长繁殖的条件之一。 将库温调节至15C以下,具有较好 的防霉作用
3 是利用严密的包装或其他方 密 法,使中药与外环境隔绝,
高温灭菌法:通过日晒 和烘干法,可以使药材 水分散失,水蒸(煮)
封 法
阻止了霉菌生长所需的氧气,
等高温灭菌方法而使霉 菌生长受到抑制。
而达到防止霉变的目的
2、受潮湿影响 药物本身含水分过高;药材从外界吸收
水分;
3、中药本身“发汗”; 4、生虫后引起发霉;
药材被害虫蛀蚀后,害虫在生活过程中要排泄代谢产物,并
散发热量,使药材的温度升高、湿度增加,这就给微生物创造 了生活的条件,从而引起霉变。另外,药材生霉以后也易引起 虫蛀,形成恶性循环。
发汗:药材受到焖热时内部的水分会蒸至表面,这种现象称为
中药品质变异现象
13
昆虫生长繁殖的适宜温度为18℃~35℃ (22℃~32℃最适)。仓库中的害虫一般能 耐38℃~45℃的高温,高于48℃为致死温度, 在10℃以下停止发育,-4℃以下不能存活。 中药材含水量11%时易生虫并受虫蛀,而
7~8月是害虫最容易繁殖的时间。
1/10/2021
中药品质变异现象
6、虫蛀的防治方法
(3)气调养 护法
气调意为“空气组成的调整管理”。 近年来采用充氮降氧法贮藏中药取 得了显著成效。
(4) 传统 养护法
最常用的是对抗法。它是利用某些 物质的特殊成分或特殊气味所具有 的驱避作用,达到防虫、防霉的目 的,如泽泻与牡丹皮同贮,泽泻不 生虫,牡丹皮不变色
1/10/2021
1/10/2021
中药品质变异现象
5
简易防治措施:
1、干燥防霉法:曝晒、摊晾、烘干、阴干或木炭、石灰
等干燥剂。
2、化学熏蒸法:利用防霉剂抑制霉菌的生长、繁殖, 如氨水熏蒸法。
1/10/2021
中药品质变异现象
6
常见的中药变异现象 二、虫蛀
1、定义 虫蛀是指昆虫侵入中药内部所引起的破坏作用。 2、害虫对药材的危害通常表现以下几方面: (1)消耗药品,造成浪费 害虫将药材蛀蚀成空洞,严重时内 部蛀空,使药材重量减少、有效成分丧失,降低或失去治疗作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