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它们有确定的形状吗》教学设计
新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4.2《它们有确定的体积吗》教学设计
新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4.2《它们有确定的体积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它们有确定的体积吗》是新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体有确定体积的概念。
教材以生活中的实例为素材,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物体的体积特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生活中的物体有一定的认知。
但学生对物体体积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在教学中通过实例和实验,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物体体积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有确定体积的概念。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物体有确定体积的概念。
2.难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物体体积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采用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体,发现物体的体积特性。
2.采用实验法,让学生动手操作,验证物体体积的概念。
3.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物体体积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球、盒子、水杯等。
2.准备实验材料,如沙子、水、量筒等。
3.准备教学课件,展示物体体积的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球、盒子、水杯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的共同特点,即它们都有确定的体积。
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它们有确定的体积吗?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课件,呈现物体体积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物体体积的存在。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这些物体有确定的体积?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验证物体体积的概念。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沙子、水、量筒等材料,测量物体体积。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物体体积的特点。
同时,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物体体积概念的理解。
新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4.3《它们有确定的质量吗》教学设计2
新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4.3《它们有确定的质量吗》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它们有确定的质量吗》是新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物质”的第三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质量的概念,学会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并能够比较不同物体的质量大小。
教材内容丰富,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但对于质量的概念和测量质量的方法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和形象直观的演示,引导学生掌握质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学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能够比较不同物体的质量大小。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和科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质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2.天平的使用和调平衡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演示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掌握质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学生分组,每组一台天平、砝码、测量容器等实验器材。
2.教师准备一些不同质量的物体,如书本、铅笔、糖果等。
3.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引出质量的概念:“什么东西,越用越少,放在桶里,清清楚楚?”让学生猜测,引发学生对质量的思考。
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质量的概念,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然后,教师进行一个实验,演示如何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让学生初步了解天平的使用方法。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天平测量教师准备的不同质量的物体。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准确测量质量。
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实验中的发现和体会,讨论如何准确测量质量。
然后,教师进行总结,强调测量质量的注意事项。
湘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4.1 它们有确定的形状吗 教案
第四单元固体、液体和气体第1 课它们有确定的形状吗教学目标:1 科学知识:知道固体有确定的形状,液体、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
知道液体的表面在静止时一般会保持水平。
2.科学探究:经历观察、归纳、比较等方法,研究固体、液体、气体是否有固定的形状。
3.科学态度、STSE在科学探究中能细心观察,以事实为依据,尊重事实。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液体、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液体的表面在静止时一般会保持水平。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集气瓶、蚊香、打火机学生准备:七巧板、烧瓶、烧杯、锥形瓶、试管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一、活动一:1.教师出示几种形状,问:你认识吗?是什么形状?(三角形、长方形……)2.拼一拼:请你用七巧板中的形状,拼出你喜欢的图案。
(5 分钟,择优展示,学生解说自己的作品)3.讨论:在你拼图的过程中,七巧板小块的形状发生了改变吗?(没有)二、活动二:1.做一做:请你摸一摸你的课桌、铅笔等物体,用最快的速度、最安静的状态把它们整理好。
(3 分钟)2.说一说:它们的形状可以随意发生改变吗?(不可以)3.小结:固体有固定的形状。
三、活动三:1.提问:回忆之前我们学过的和水有关的知识,液体有固定的形状吗?(没有)你有什么办法设计实验证明你的观点?2.实验:自己设计实验证明液体没有固体的形状,并动手完成实验。
3.分享:请一个孩子上来和大家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鼓励学生大胆说)4.观察连通器(或倾斜烧杯)中的水面,提问:现在这些容器里的水,它的表面都是什么状态?(平的,学生如果说不出,也可以画出来)那如果把它倾斜着看呢?(还是平的)5.小结: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而且,静止时它的表面会保持水平。
四、活动四:1.提问:气体有没有固定的形状?可以怎样证明?2.设计或演示:教材40 页的实验,收集蚊香的烟雾,先盖上瓶盖,再打开,学生观察现象?这说明什么?烟雾为什么会跑出来?3.观察生活中的各种充气物品,问:如果气体有固定的形状,所有充气物品都应该怎么样呢?4.小结: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
新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4.1《它们有确定的形状吗》教学设计
新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4.1《它们有确定的形状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它们有确定的形状吗》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和掌握物质的三态变化,以及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性质。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物质的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物质三态变化的深层次原因,可能还不是很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自己去发现和理解物质三态变化的规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质的三态变化。
2.让学生掌握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性质。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4.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物质的三态变化,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性质。
2.难点:物质三态变化的深层次原因。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物质的三态变化。
2.观察法: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物质的不同状态。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4.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和理解物质三态变化的规律。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水、冰、盐、蜡烛等。
2.实验器材:烧杯、杯子、勺子、显微镜等。
3.PPT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物质三态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物质的三态变化?物质在不同状态下有什么不同?2.呈现(10分钟)教师进行实验,展示物质的三态变化。
实验过程中,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记录下实验现象。
实验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自己动手操作,观察物质的三态变化。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物质为什么会发生三态变化?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新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4.3《它们有确定的质量吗》教学设计
新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4.3《它们有确定的质量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它们有确定的质量吗》是新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和掌握质量的概念,以及质量与物体所含物质的关系。
教材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背景,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引出质量的概念,并通过实验和探究,使学生认识质量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质量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适当的引导和启发,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质量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使学生能够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质量比较。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质量的概念及其含义。
2.天平的使用方法。
3.质量的测量和比较。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质量的概念,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发现和总结质量的规律。
3.讨论法: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天平、砝码、测量容器等。
2.教学课件:教材相关内容的PPT。
3.教学资源:与质量相关的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苹果、书本、玩具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物品的质量。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物品的质量吗?质量是什么?”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PPT,向学生介绍质量的概念,以及质量与物体所含物质的关系。
同时,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物体的质量。
它们有确定的形状吗教案及反思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它们有确定的形状吗》学科领域:科学(探究物质属性)年级:三年级课时:1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1月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形状特性。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采用小组合作、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物质形状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的精神。
2. 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形状特性。
难点:让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与物质形状相关的现象。
四、教学准备物质准备:各种形状的固体(如球体、正方体、长方体等)、液体(如水、果汁等)、气体(如空气)。
实验器材:放大镜、滴管、容器、实验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各种形状的固体、液体和气体,引导学生关注物质的形状特性。
2. 探究活动一:观察固体形状教师提供各种形状的固体,学生分组观察,并用语言描述固体的形状。
3. 探究活动二:观察液体形状教师提供液体,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液体的形状。
4. 探究活动三:观察气体形状教师提供气体,学生用容器捕捉气体,观察其形状。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与物质形状相关的现象,并进行记录和分享。
7. 板书设计:它们有确定的形状吗?固体:有确定的形状液体:无确定的形状气体:无确定的形状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了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形状特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
但也有不足之处,如在观察液体和气体的形状时,部分学生难以准确描述其形状特点。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七、改进措施1. 针对学生观察液体和气体形状时的困难,教师可以在实验过程中提供更多具体的描述词语,如“扁平”、“膨胀”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
2. 在课堂小结环节,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分享生活中与物质形状相关的现象,以此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湘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它们有确定的形状吗》教学设计
第上册,第四单元,第1 课
《它们有确定的形状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1.知道固体有确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确定的形状。
2.知道液体的表面在静止时一般会保持水平。
2.科学探究
经历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探究固体、液体、气体是否有确定的形状。
3.科学态度
在科学探究中能细心观察,以事实为依据,尊重事实。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在探究中能热爱大自然的事物。
【教学重点】
1.知道固体有确定的形状。
2.知道液体和气体没有确定的形状。
【教学难点】
1.经历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探究固体、液体、气体是否有确定的形状。
【教学模式】本课属科学探究课课型,其教学结构设计如下:
课题导入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搜集证据得出结论交流评估拓展迁移【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器材和资源】
教学准备:课件、实验记录单。
分组实验:七巧板、塑料收纳箱、玻璃弹珠、积木、儿童小玩具、水、不同形状的玻璃容器、打气筒、各种形状的气球、集气瓶、玻璃盖片、火柴(打火机)、蚊香。
【板书设计】
它们有确定的体积吗
固体有确定的体积
液体没有确定的体积
空气没有确定的体积
《它们有确定的形状吗》学生实验记录单。
它们有确定的形状吗教案及反思
湘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4.1《它们有确定的形状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知道固体有确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确定的形状。
知道液体的表面在静止时一般会保持水平。
科学探究经历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探究固体、液体、气体是否有确定的形状。
科学态度、STSE在科学探究中能细心观察,以事实为依据,尊重事实。
【教学重点】知道固体有确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确定的形状。
【教学难点】经历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探究固体、液体、气体是否有确定的形状。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七巧板、塑料收纳箱、玻璃弹珠、积木、儿童小玩具、水、不同形状的玻璃容器、打气筒、各种形状的气球演示实验材料:集气瓶、玻璃盖片、火柴(打火机)、蚊香【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读一读:苹果直接能拿起,饮料盛放用器具,捕捉空气要封闭,三种状态分仔细。
2.聚焦问题:固体、液体、气体有确定的形状吗?(二)新课学习1.固体有确定的形状吗(1)动手实验:分组,尝试用七巧板拼出各种有趣的图案。
(2)汇报展示拼出的图案。
(3)交流:在拼图的过程中,每个七巧板小块的形状发生了改变吗?这说明了什么?(4)小结:每个七巧板小块的形状没有发生改变,它有确定的形状。
(5)思考:积木、苹果、玻璃弹珠等“宝贝”,也有确定的形状吗?(6)再次动手实践:摆一摆,试一试,然后整理好你的百宝箱。
(7)继续交流并得出结论:固体有确定的形状。
2.液体和气体有确定的形状吗(1)动手实验:把水倒入不同形状的玻璃容器,观察水的形状。
(2)记录:在活动手册上画出水的形状。
(3)交流:水的形状改变了吗?(4)小结:水的形状发生了改变。
(5)继续观察:观察各种容器中的静止状态的水面,你有什么发现?(6)小结:在静止状态的水面会保持水平。
(7)演示实验:点燃蚊香,用倒扣的集气瓶收集一些烟雾,正放盖上玻璃片,观察,接着移开玻璃片,观察。
(8)交流:瓶中的气体,在有盖和无盖的情况下发生了什么现象?(9)小结: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无盖的情况下,气体会跑出瓶外。
湘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它们有确定的形状吗》教学设计
湘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它们有确定的形状吗》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它们有确定的形状吗》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学生能够了解固体有确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确定的形状;知道液体的表面在静止时一般会保持水平。
2.科学探究:学生能够通过使用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探究固体、液体、气体是否有确定的形状。
3.科学态度:学生在科学探究中能细心观察,以事实为依据,尊重事实;热爱大自然的事物。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学生能够在探究中热爱大自然的事物。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知道固体有确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确定的形状。
难点:理解液体的表面在静止时一般会保持水平。
教学模式和方法】模式:科学探究课课型。
方法:实验探究法。
器材和资源】教学准备:课件、长条气球、两个大小相同的水瓶(含半瓶滴了红墨水的水)、实验记录单。
分组实验:七巧板、水槽、水、不同形状的玻璃、打气筒、各种形状的气球。
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四句话引入课题,让学生思考物体的特点。
2.探究固体、液体、气体的形状通过使用七巧板拼图,让学生探究固体、液体、气体是否有确定的形状。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计划,比较不同的图案的形状。
3.理解液体的表面在静止时一般会保持水平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液体的表面是否保持水平。
使用不同形状的玻璃和水,让学生观察水面是否保持水平。
4.总结通过讨论和总结,让学生理解固体有确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确定的形状;液体的表面在静止时一般会保持水平。
教学意图】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探究固体、液体、气体的形状,理解液体的表面在静止时一般会保持水平。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科学研究的能力,热爱大自然的事物。
师:我们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固体有确定的形状,而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但是液体在静止时会保持水平。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固体和液体有什么不同?生:固体有确定的形状,而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但是液体在静止时会保持水平。
师:非常好,那么我们可以把固体和液体都归为什么类别呢?生:物质。
湘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 第四单元《固体、液体和气体》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固体、液体和气体》教学设计1、《它们有确定的形状吗》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固体有确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确定的形状。
知道液体的表面在静止时一般会保持水平。
2.科学探究经历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探究固体、液体、气体是否有确定的形状。
3.科学态度价值观在科学探究中能细心观察,以事实为依据,尊重事实。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固体有确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确定的形状。
难点:经历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探究固体、液体、气体是否有确定的形状。
二、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七巧板、塑料收纳箱、玻璃弹珠、积木、儿童小玩具、水、不同形状的玻璃容器、打气筒、各种形状的气球演示实验材料:集气瓶、玻璃盖片、火柴(打火机)、蚊香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读一读:苹果直接能拿起,饮料盛放用器具,捕捉空气要封闭,三种状态分仔细。
2.聚焦问题:固体、液体、气体有确定的形状吗?(二)新课学习1.固体有确定的形状吗(1)动手实验:分组,尝试用七巧板拼出各种有趣的图案。
(2)汇报展示拼出的图案。
(3)交流:在拼图的过程中,每个七巧板小块的形状发生了改变吗?这说明了什么?(4)小结:每个七巧板小块的形状没有发生改变,它有确定的形状。
(5)思考:积木、苹果、玻璃弹珠等“宝贝”,也有确定的形状吗?(6)再次动手实践:摆一摆,试一试,然后整理好你的百宝箱。
(7)继续交流并得出结论:固体有确定的形状。
2.液体和气体有确定的形状吗(1)动手实验:把水倒入不同形状的玻璃容器,观察水的形状。
(2)记录:在活动手册上画出水的形状。
(3)交流:水的形状改变了吗?(4)小结:水的形状发生了改变。
(5)继续观察:观察各种容器中的静止状态的水面,你有什么发现?(6)小结:在静止状态的水面会保持水平。
(7)演示实验:点燃蚊香,用倒扣的集气瓶收集一些烟雾,正放盖上玻璃片,观察,接着移开玻璃片,观察。
(8)交流:瓶中的气体,在有盖和无盖的情况下发生了什么现象?(9)小结: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无盖的情况下,气体会跑出瓶外。
三年级【科学(湘科版)】它们有确定的形状吗-1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知道固体有确定的形状, 液体和气体没有确定的形状。
教学难点:经历观察、 比较、 归纳等方法, 探究固体、 液体、 气体是否有确定的形状。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一、 单元页导入,聚焦问题
二、 探究固体有确定的形状
三、探究液体和气体是否有确定的形状
2.观察对比实验:通过观察气体在不同形状的密封容器内的现象,初步得出:气体的形状随着密封容器的形状而变化,气体会充满整个密封容器的结论。
3.归纳总结:通过观察各种液体和各种形状的充气物品,在容器内的状态,总结出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液体表面静止时,一般会保持水平,气体没有确定的形状。
四、总结提升
1.观察超市货架上不同形态物体的摆放,知道物体可以根据物质的形态,按形状分类整理。
2.课后作业:想一想,在你身边还有哪些物体有确定的形状,哪些物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呢?
3.本课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固体有确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液体的表面在静止时一般会保持水平。关于固体液体和气体还有哪些其它的特性呢?我们下节课继续探究。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科学
年级
三年级
学期
第一学期
课题
它们有确定的形状吗
教科书
书名: 科学 三年级上册
出版社: 湖南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指导教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出固体、气体 液体形状的变与不变。
2. 在基于大量事实依据的基础上,学生能够总结出固体有确定的形状,液体、气体没有确定的形状。
四、总结提升
《它们有确定的形状吗》 教学设计
《它们有确定的形状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物体形状的概念,区分具有确定形状和不具有确定形状的物体,并能列举出生活中常见的例子。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和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体形状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确定形状的概念,能够准确判断物体是否具有确定的形状。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特殊物体形状的判断,以及理解物质状态对形状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四、教学准备1、各种形状的固体物体,如积木、球体、立方体等。
2、液体材料,如水、食用油等。
3、气体材料,如气球、打气筒等。
4、实验器材,如容器、模具等。
5、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书本、篮球、水杯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的形状特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它们有确定的形状吗?(二)新课讲授1、讲解物体形状的概念结合实例,向学生讲解物体形状是指物体外部的轮廓和形态。
2、固体的形状(1)展示各种固体物体,如积木、球体、立方体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形状。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用模具塑造固体形状,观察固体在不同外力作用下形状的变化情况,引导学生得出固体具有确定形状的结论。
3、液体的形状(1)将水倒入不同形状的容器中,让学生观察水的形状变化。
(2)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液体为什么没有固定的形状。
(3)通过实验,将水和油倒入同一个容器中,观察它们的分层现象,进一步理解液体的流动性导致其形状的不确定性。
4、气体的形状(1)给气球打气,观察气球形状的变化。
(2)让学生思考气体为什么难以确定形状。
(3)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气体在不同容器中的扩散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气体的无定形特点。
(三)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固体具有确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确定的形状,这是由于它们的分子排列和运动方式不同所导致的。
三年级【科学(湘科版)】《它们有确定的体积吗》【教案匹配版】最新国家级中小学精品课程带视频
水有确定的体积吗?
2.用力向下压紧注射 器的活塞,观察发生 的现象,记录数值。
水有确定的体积吗?
3.松开手,观察发生的 现象,记录数值。
水有确定的体积吗?
4.向上拉开注射器的活 塞,观察发生的现象, 记录数值。
学习任务二
在注射器中吸入一定量的水,用橡皮堵住注射器的出气口,压紧 和拉开注射器的活塞,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
空气有确定的体积吗?
第二步:用力将注射 器的活塞向下压,观察发 生的现象,记录数值。
空气有确定的体积吗?
第三步:松开 手,观察发生的现 象,记录数值。
空气有确定的体积吗?
第四步:用力将注射 器的活塞向上拉,观察发 生的现象,记录数值。
学习任务一
在注射器中吸入一定量的空气,用橡皮堵住注射器的出气口,压 紧和拉开注射器的活塞,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
本课总结
做好《它们有确定的质量吗》学习准备
冰块
气球
水
电子秤
橡皮泥
托盘天平
湘科版
它们有确定的体积吗
三年级 科学
主讲人 分校
学习内容回顾
固体有确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确定的 形状。液体的表面在静止时一般会保持水平。
固体有确定的体积
气体、液体有确定的体积吗?
实验器材
空气有确定的体积吗?
实验步骤:
首先,将注射器吸入 一定量的空气,用橡皮堵 住注射器出气口,观察发 生的现象,记录数值。
量筒A
量筒B
100ml
量筒A
量筒B
100ml
100ml
量筒A
量筒B
量筒C
100ml
100ml
量筒A
量筒B
量筒C
它们有确定的形状吗教案及反思
它们有确定的形状吗?——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常见物体的形状特征。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究物体形状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形状。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观察和描述生活中常见物体的形状。
2.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物体形状的稳定性。
3. 学习运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形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观察和描述物体形状,探究物体形状的稳定性。
难点:运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形状。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描述它们的形状。
2. 实验法: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物体形状的稳定性。
3. 讨论法: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总结归纳物体形状的特点。
4. 讲授法:讲解物体形状的数学描述方法。
五、教学准备1. 准备各种形状的物体,如球、正方体、圆柱体等。
2. 准备实验材料,如积木、沙子等。
3. 准备数学描述形状的卡片。
教案及反思:一、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提问:“它们有确定的形状吗?”2. 学生举例说明,教师总结。
(二)新课讲解1. 教师展示各种形状的物体,如球、正方体、圆柱体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形状。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归纳物体形状的特点。
3. 教师讲解物体形状的数学描述方法,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三)实验探究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物体形状的稳定性。
2. 学生记录实验现象,与组内同学交流讨论。
3. 各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总结。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物体形状的特点和稳定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常见物体的形状特征,掌握了物体形状的数学描述方法。
在实验探究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培养了合作意识。
整节课下来,学生对物体形状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交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新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4.2《它们有确定的体积吗》说课稿
新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4.2《它们有确定的体积吗》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它们有确定的体积吗》是新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课。
本课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物体的体积特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理解物体体积的概念,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物体的大小、形状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物体的体积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体积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和掌握物体体积的概念,能够用体积来描述物体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观察和实验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对科学的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物体体积的概念,能够用体积来描述物体的大小。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物体的体积特性,理解体积的概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我将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采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体积的概念。
2.教学手段:我将使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体积的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我将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课的主题。
2.探究:学生将分组进行观察和实验,通过观察不同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探究物体的体积特性。
3.讨论:学生将分组进行讨论,总结和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理解体积的概念。
4.巩固:学生将进行练习,运用体积的概念来描述物体的大小。
5.总结:我将对本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体积概念的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简洁明了,突出体积的概念,包括物体的体积、体积的描述等。
新湘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4.2《它们有确定的体积吗》教学设计
新湘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4.2《它们有确定的体积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它们有确定的体积吗》这一节内容位于新湘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和掌握固体和液体的体积的概念。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喜欢通过动手操作来解决问题。
但是,对于体积的概念,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验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和掌握固体和液体的体积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固体和液体的体积的概念。
2.难点:让学生通过实验来理解和掌握体积的概念。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对体积的思考。
2.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直观地了解体积的概念。
3.讨论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加深对体积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固体和液体物品,如石头、水、盐等。
2.准备量筒、杯子等实验器材。
3.准备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固体和液体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有没有体积呢?它们的体积是否一样大呢?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观察和触摸准备好的固体和液体物品,引导学生感受和认识体积的存在。
然后,使用量筒和杯子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品的体积,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体积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自己动手测量不同物品的体积,并记录实验结果。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和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小组内讨论实验心得,分享对体积的理解。
然后,邀请几名学生上台进行实验演示,让全班同学一起验证实验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册,第四单元,第1 课
《它们有确定的形状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固体有确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确定的形状。
知道液体的表面在静止时一般会保持水平。
2.科学探究
通过使用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探究固体、液体、气体是否有确定的形状。
3.科学态度
在科学探究中能细心观察,以事实为依据,尊重事实。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在探究中能热爱大自然的事物。
【教学重点】
知道固体有确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确定的形状。
【教学难点】
知道固体有确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确定的形状。
【教学模式】
本课属科学探究课课型,其教学结构设计如下: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器材和资源】
教学准备:课件、长条气球、两个大小相同的水瓶(含半瓶滴了红墨
水的水)、实验记录单。
分组实验:七巧板、水槽、水、不同形状的玻璃容器、打气筒、各种形状的气球。
【板书设计】
它们有确定的形状吗
固体有
液体没有
气体没有
《它们有确定的形状吗》学生实验记录单第组组长:组员
1、尝试用七巧板拼出各种有趣的图案。
鱼
思考:在拼图过程中,七巧板中的每个小块的形状发生变化了吗?
2、把水倒入不同形状的容器中,画出水的形状。
1号容器中水的形状2号容器中水的形状3号容器中水的形状
思考:水的形状改变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