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第一章第二节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模块三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一讲区域和区域差异学案含解析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模块三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一讲区域和区域差异学案含解析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卷别频次考点卷Ⅰ卷Ⅱ卷Ⅲ海南卷区域的概念、特征——2017·T1——2016·T13~15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016·T362015·T372017·T1~3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016·T36————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2018·T36——————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2016·T1~32018·T1~32016·T3~52016·T1~3 2015·T3~5第一讲区域和区域差异一、区域和区域差异1.区域(1)概念: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

(2)划分指标:有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某一方面的,也有综合性的。

(3)区域的特点⎩⎪⎨⎪⎧具有一定的边界区域内各要素之间有内在联系,表现出相对一致的特性范围有大有小,等级有高有低2.区域差异(1)概念:两个或者多个区域之间的差别。

(2)研究方法:比较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

(3)研究目的:为选择区域发展的方向、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提供依据。

二、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1.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地域差异。

其中,地形和气候是基本因素,而土壤和植被是自然区域的标志。

2.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三大自然区A东部季风区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C青藏高寒区分界线a400 mm年等降水量线;b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c横断山地位置东部临海深居内陆西南部的青藏高原面积45% 30% 25%地形平原、低山丘陵为主山地或高原和盆地为主高原、山地为主气候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寒气候水文特征多外流河,雨水补给为主多内流河、咸水湖,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内外流区兼具,湖泊众多,是许多大河的发源地土壤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荒漠植被和草原植被下发育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可溶性盐分含量较高原始土壤植被以森林和森林草原为主自西向东依次为荒漠、荒漠草原、草原高寒荒漠、高山草甸和灌丛,森林集中于东部和南部边缘山谷地区3.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农业活动最主要的农业区,以耕作业为主以畜牧业为主,灌溉农业、绿洲农业以畜牧业为主,河谷农业交通状况交通发达交通不便经济和文化发达落后1.分界线。

【新步步高】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学案:第一章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Word版含答案

【新步步高】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学案:第一章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Word版含答案

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学习目标定位] 1.理解目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掌握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特点。

一、环境问题的表现1.资源短缺:地球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①无限的需求与②有限的供应之间的矛盾造成了资源短缺。

2.环境污染:人类弃置到环境中的废物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而且有些废弃物在环境中几乎不能降解,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3.生态破坏:③植被是生态系统的基础和核心,生态破坏主要是④植被的破坏。

4.全球环境变化: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已经遍及全球每个角落,人类的某些行动,使全球环境趋于恶化,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乃至人类的生存。

像全球气候变暖、⑤臭氧层破坏、酸雨、⑥生物多样性锐减和海洋污染等问题已成为热门话题。

思维活动1.如何区别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答案环境污染是指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生态破坏是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环境污染会导致生态破坏,生态破坏也会影响到环境污染的发生及其后果。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环境问题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而以⑦人为原因更为重要。

2.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表现为以下几对矛盾的冲突:(1)资源的⑧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⑨无限性的矛盾;(2)短期⑩经济利益与长远⑪环境效益的矛盾;(3)⑫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4)个人行为和⑬大众利益的矛盾。

思维活动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答案归根结底,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向自然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另一方面是人类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三、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1.危害的不可预见性环境变化是一个规模极大、⑭时间很长的过程,难以在实验室中模拟。

2.过程的不可逆性由于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人类具有了大规模的⑮干预环境的能力,使环境中经长期演化形成的物理、⑯化学、生物过程发生改变,而有些过程是⑰不可逆的。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二节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教学案 高二地理教学案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二节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教学案 高二地理教学案

第二节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情景导入先思考——————思考探究:此漫画的主题可概括为什么?易产生哪一类环境问题和后果?提示:“枪下留情”或“滥捕滥杀”。

导致生物物种锐减和物种灭绝。

造成生物基因库的巨大损失,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和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基础知识要记牢——————1.环境问题的概念指因自然变化或人类活动而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由此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

2.环境问题的分类3.环境问题的成因(1)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2)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

———————重点难点掌握好——————结合人类与环境关系模式图,分析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

该模式图说明了人类通过生产消费活动与环境发生关系,这种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即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图解如下:1.内圆表示占有一定空间的人类社会,内、外圆之间的空间表示人类社会周围的环境。

2.箭头①②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3.箭头③④代表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

4.箭头⑤⑥指人类通过生活和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

这种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二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下降、恶化。

5.箭头⑦⑧指环境把它所受到的人类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

这种反作用,一种是良性的,将使人类获得可持续发展;一种是恶性的,会产生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

[拓展提升]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1)威胁生态平衡。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失调,生态失衡,致使环境质量下降,甚至造成生态危机,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教学教案

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教学教案

04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
教学方法简介: 通过具体案例的 呈现和分析,引 导学生理解和掌 握知识。
适用范围:适用 于抽象概念和理 论知识的讲解, 帮助学生深入理 解。
实施步骤:选择 合适案例、呈现 案例、组织学生 分析讨论、总结 归纳。
注意事项:案例 选择要具有代表 性和针对性,能 够紧密联系教学 内容;教师需引 导学生积极参与 讨论,提高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环境问题的类型与产生原因
环境问题的类型:空气污染、 水污染、土壤污染、生态破 坏等
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工业 生产、交通运输、农业活动、 城市建设等人类活动
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与技术
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推广可再生能源
实施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
提高环境意识和公众参与 度
环保意识与绿色生活倡导
教学内容:介绍环保意识的概念和重要性,强调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内容:探讨绿色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节能减排、减少污染、合理利用资源等。 教学内容:介绍环保法律法规和政策,强调个人在环保中的责任和义务。 教学内容: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环保实践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培养他们的环保行动力。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环保意 识的重要性
重点: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难点:如何平衡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的关系
环保意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实践应用:引导学生参与环保活动,将环保意识融入日常生活
06
教学评价与反馈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的参与度、思考能力等
参与度: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思考能力:学生是否能够独立思考并提出有见地的观点 表达能力:学生是否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合作精神:学生是否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二节人类与环境学案湘教版选修6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二节人类与环境学案湘教版选修6

第二节人类与环境学考要求说明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一、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1.人类与自然环境互相依存、互相影响。

2.环境具有供给物质、能量和消纳废弃物的能力,但其能力是有限的。

人类若能处理好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就会向有益于人类生存的良性方向发展。

反之,如果人类采取不适当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就会破坏大自然在漫长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生态平衡,导致环境的恶化。

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人类与自然环境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的关系可用“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来表示,具体如下:(1)内圆表示占有一定空间的人类社会,内、外圆之间的空间表示人类社会周围的环境。

(2)箭头①②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3)箭头③④代表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

(4)箭头⑤⑥指人类通过生活活动和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

这种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二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下降、恶化。

(5)箭头⑦⑧指环境把它所受到的人类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

这种反作用,一种是良性的,将使人类获得可持续发展。

一种是恶性的,会产生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

读下图,回答问题。

(1)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________和________。

(2)人类社会通过________活动和________活动向环境中排放________。

(3)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________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________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

(4)根据上图分析说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运用本节所学知识不难解答。

答案(1)物质能量(2)生产生活代谢产物(废弃物)(3)资源再生环境自净能力(4)人类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7.1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案(附导学案)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7.1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案(附导学案)

《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案【教学目标】:1. 说出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

2. 认同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3. 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 关注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负面影响。

5. 了解生物入侵及其危害,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概述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课前“热身”展示风光秀美的风景图片,让同学们感受到生物圈的美和自己生活在其中的快乐与幸福。

提问:1. 我们就生活在这样美丽的环境中,可是人类的活动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吗?2. 人类的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有哪些方面的?(有利、有害两方面的)教师:适时介绍三北防护林等,提出应特别关注人类的活动会对环境造成破坏的情况,引入本课——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展示课题)二、新课教学1. 探讨人口增长及其对环境的影响(1)世界人口的增长人类出现后很长一段时期里,由于人口数量少,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很有限。

19世纪初,世界人口总数达到了10亿;2011年已突破70亿。

人口的增长会对资源、环境和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2)我国人口的增长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03“我国不同年代人口数量的一组数据”,感受我国人口的飞速增长,了解人口数量对环境、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影响。

(3)面对人口的迅速增长,我国实行的基本国策是什么?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问题非常突出。

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我国已经把计划生育列为一项基本国策。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鼓励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2. 分析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事例人类活动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哪些影响呢?(1)请举例说明我们周围有哪些破坏行为?学生畅所欲言,列举出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教师总结引导:看来我们同学都很关注我们的生活环境,对生态环境的污染行为也有一定的了解。

归纳同学们所列举的例子为这几个方面:①人类对树木的乱砍滥伐、对土地的过度开发及一些牧民肆意的在我国的植被上放牧。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二节 环境问题概述(含解析)高二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二节 环境问题概述(含解析)高二地理教案

第二节环境问题概述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危害———————情景导入先思考———————思考探究:图中所表达的环境问题是什么?说出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提示:水污染问题。

其形成原因是片面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而忽视长期的环境效益。

———————基础知识要记牢———————1.环境问题的概念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2.环境问题的分类(1)工业生产导致人类索取资源日益增多,排放到环境中的“三废”迅速增加,造成部分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恶化。

(2)人口急剧膨胀对环境的冲击。

(3)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

4.环境问题的危害(1)威胁生态平衡。

(2)危害人类健康。

(3)直接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重点难点掌握好———————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大多数环境问题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是由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不协调而引起的。

1.工业生产的发展2.世界人口高速增长3.科学技术的发展[拓展提升]环境问题产生的实质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另一方面是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

——————应用体验不可少———————读下列材料,完成1~2题。

①全家老少齐上阵\更招呼左邻右舍\雪亮的尖锄粗暴挺进\而青草被蹂躏\土地在呻吟\那滴滴汗融进血痕\风干后\卷起飘飘沙粒\那一双双眼却毫不在意。

②水源不足,是这地方唯一令人望而生畏的缺陷。

地下水位相当的深,因此井就成了无价之宝。

③山下良田苦不多,耕来山顶做旋螺。

1.材料描述的人类行为,可能造成土地荒漠化的有( )A.①②B.②③C.①③ D.①②③2.材料③描述的人类行为可能造成( )A.土地荒漠化B.水土流失C.土壤次生盐渍化D.地面塌陷解析:1.A 2.B 第1题,土地荒漠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是由于人类不当的活动破坏植被造成的,材料①中的“卷起飘飘沙粒”和材料②中的“水源不足”是关键词。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环境与环境问题 1.1 人类环境(第2课时)学案 鲁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环境与环境问题 1.1 人类环境(第2课时)学案 鲁教版选修6

1.1 人类环境 第2课时 环境与人类的关系学习目标 明确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环境与人类的关系 1.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 时代人类活动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原始社会采集、捕猎①____________ 人类②________自然环境 ③______社会栽培植物 驯养动物 人类④________自然环境 工业社会人类⑤________性开采资源 人类与环境关系越来越⑥______ 当代社会认识改变 寻找⑦ 的协调发展2.正确的人地关系⎩⎪⎨⎪⎧ 人类生存发展要占据一定的⑧ ,并从环境 中获取⑨ 和⑩ 人类新陈代谢和生产、生活的○11 要排放 到环境中,环境对人类排放的废弃物具有一定的○12 人类既是环境的创造物,又是环境的塑造者基础达标练考查点1 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1.下列关于一定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类社会发展早期,人受地的制约比较小B .古希腊时期的人地关系已经得到了和谐发展C .工业社会之后,人地关系开始出现矛盾,局部地区产生环境问题D .到了近代,人们对人地关系的认识逐渐走向系统化和科学化考查点2 正确的人地关系2.下列人类实施的活动体现了人类与环境关系良性发展的是( )①生态旅游 ②生态住宅 ③绿色食品 ④石油农业A .①④B .②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方法技巧练一、人类对自然态度的变化1.下图为“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人类文明中发生了三次转换,形成四个时期,每个时期文明结构不同。

图中坐标横轴为社会生产力结构,纵轴为社会生产力水平。

横轴分别表示:原始社会时期为农业与狩猎采集劳动力之比,农业社会时期为狩猎采集与农业劳动力之比,工业社会时期为工业与农业劳动力之比,知识社会时期为工农业与知识产业劳动力之比。

圆圈代表工具制造革命、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知识革命(包含信息革命和生态革命)等。

(1)根据材料,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判断正确的是( )A.人地关系是不可能和谐的B.农业社会时期人地关系最和谐C.人类一直在努力使人地和谐D.知识社会和原始社会人地关系较为和谐(2)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对环境的破坏__________,人地关系是__________;农业社会时期,环境问题开始__________,人地关系开始不和谐;工业社会时期,环境问题开始________;知识社会时期,人类开始重新认识人地关系,努力使其和谐发展。

《第一节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导学案.docx

《第一节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导学案.docx

《第一节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导学案知识1环境污染1.环境危机包括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以及由此引起的生态环境的恶化。

2.环境污染包括水质变差、大气变浊和废弃物堆枳等。

3.污染物的种类水体中的污染物可以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

4.水体富营养化大量的无机污染物如氮、磷等进入水体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从而引起藻类的疯长,在海洋屮这种现象叫做赤潮,在淡水屮通常叫做水华。

5.大气污染大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其中前者会导致温室效应,后者能引起酸雨,另外氯氛烷炷类物质能破坏臭氧层,使紫外线对地球的辐射加剧,进而使皮肤癌的发病率大幅度上升。

思考交流现在世界上面临的五大问题是什么?最为关键的是什么?【提示】五大问题是:人口膨胀、资源短缺、能源危机、粮食不足、环境污染,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人口问题。

知识2生物多样性的丧失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功能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3.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1)由于人类活动而导致的环境污染。

(2)为满足自身需要对生物资源进行的掠夺式利用。

正误判断1.大量的有机污染物进入水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X)【提示】水体富营养化是无机污染物如氮、磷等进入水体引起的。

2.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于氟利昂等物质的大量排放造成的。

(X)【提示】气候变暖是由于C6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造成的。

3.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W)探究1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问题导思】①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②如何分析常见的环境污染?1 •温室效应(1)温室气体:CO2、CHi、氮的氧化物等气体,其中C02是主要气体,约占60%左右。

(2)原理:大气中的C。

等气体对长波辐射起着强烈的吸收作用,更多的辐射被截留在地球表层,从而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

(3)主要来源:煤、石油、泥炭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4)主要危害: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城市和生态系统消失,干旱范围扩大。

第二节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学案

第二节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学案

地理好望角学案第7期第三册第一单元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学案一、区域差异1、形成原因:由于不同区域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加上地形等自然要素的影响,形成了各个区域在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的差异。

对于两个不同的区域一般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比较(相似性和差异性):一是自然地理环境,二是人文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要素: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地质人文地理要素:农业、工业、城市、人口、交通通讯、科技二、区域差异比较——以日本和英国为例1.日本和英国自然环境的比较(1)相似性:两者都是岛国,面积相差不大;都地处中纬度,气候比较湿润。

(2)区域差异:由于地理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地形,气候方面的不同,自然环境差异非常显著区域要素日本英国地理位置亚欧大陆东侧,东临太平洋亚欧大陆西侧,西邻大西洋,东临北海地形地表崎岖,以山地、丘陵为主。

平原狭小,分布零散。

多火山、地震。

关东平原是最大的平原。

富士山是活火山高原、低山、丘陵与平原、山谷交错分布气候南北差异显著。

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受北大西洋流及西风的影响,是典型的温带海洋气候。

植被森林覆盖率高,约占国土的2/3 ,植物种类多样。

森林覆盖率占国土面积的1/9,以草地为主。

植物种类比日本少水文河流短小湍急,多峡谷、瀑布,不利于航行,但水力资源丰富河网较较密,流量平稳,各河之间大多有运河相通。

矿产资源贫乏煤(伯明翰)、铁、石油(阿伯丁)1)相似性:都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都比较高,经济发展过程中都充分发挥了岛国的优势。

2)日本和英国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区域要素日本英国人文环境经济发展特点经济大国,工业化起步较晚工业化最早的国家农业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小麦、大豆等;畜牧业以畜禽饲养为主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合牧草生长,畜牧业发达;种植业以高产值的园艺业为主工业及其布局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表现出明显的“临海型”特点;高新技术产业在世界上地位突出早期工业大都建在煤炭产区,具有明显的“资源型”特点;北海油田的开发带动了北海沿岸苏格兰地区的发展;传统工业曾在世界上地位突出人口与城市人口稠密,城市众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带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具体分析:(1)农业生产的比较:英国:畜牧业发达,在农业中占主体,畜牧业放牧和饲养并存。

选修6第1章第2节环境问题概述学案

选修6第1章第2节环境问题概述学案

选修6第1章第2节环境问题概述学案课前温故知新【课标要求】1、说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2、归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学习目标】1、了解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能够分析某种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学习重点】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危害【学习难点】环境问题的形成【自主学习】一、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__________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2、分类(1)依据:__________。

(2)分类(举例说明)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危害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__________导致人类索取的资源日益增多,排放到环境中的“三废”迅速增加,造成部分资源__________和生态环境恶化。

(2)__________对环境的冲击: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受到干扰和破坏;__________加剧。

(3)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的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的危害三、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全球性的环境污染(1)全球性的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暖、__________、臭氧层破坏等。

(2)全球变暖导致南、北极地区部分冰川融化,加上海水受热膨胀,导致__________。

(3)酸雨是指大气降水中酸碱度(pH)值低于__________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

世界三大酸雨区主要集中在欧洲、__________和我国__________。

我国酸雨主要的分布地区有四川、__________、湖南、湖北、江西等省(市)。

(4)臭氧层处于大气__________中,自1958年以来,人们发现全球臭氧总量呈现__________的趋势,而且在南极上空出现了臭氧层空洞。

造成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向大气排放了大量能够显著消耗臭氧的物质——__________等。

2、大面积的生态破坏(1)大面积的生态破坏主要包括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和__________等。

高中地理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导学案详解及答案中图版必修3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高中地理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导学案详解及答案中图版必修3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三节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案例,能够描述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生产生活相互影响的关系。

2.通过分析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掌握人类对矿产资源、水资源及生物资源的不同利用。

(重点)3.联系生活实例,说明产业转移对移出地、移入地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并能分析产业移入地承接产业转移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重点+难点)自主研习一、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1.矿产资源的开采——以山西煤炭资源为例新-课-标-第- 一-网(1)开采条件:煤炭资源极为丰富,全国有的产量和1/2以上的出口量来自山西省。

(2)影响①有利加快全省进程、促进建设、改善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促进进程和农村小康建设②不利: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地下水漏失等问题。

问题磁场(1)山西省是我国能源大省,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并非我国经济强省。

最近,山西省提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发展战略,你认为应如何调整经济结构,才能使山西转变为经济强省?2.水资源跨区域调配(1)大型工程:中国的、引滦入津;美国加利福尼亚洲的;澳大利亚的(2)影响:(对调入区而言)①增加水源,扩大水域,缓解缺水;有利于净化污水和空气,补偿调节水量。

②利于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循环,利于水土保持和防止。

③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充足的。

(3)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北水南调工程①原因:北部,萨克拉门托河等水量丰沛;南部,水资源短缺,而需水量较大②影响:不仅缓解了南部缺水地区城市和工农业用水需求,使其成为生产出口基地和美国石油、电子和军事等尖端新兴工业中心,而且产生了水力发电、、航运、养殖、等综合效益。

问题磁场(2)阅读材料,思考回答问题。

材料西电东送是指开发青海、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将其输送到电力紧缺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北京、天津等地区。

北线(路线A):将内蒙古、陕西、山西等省区的坑口火电站的电能和黄河上中游的水电向华北电网输送。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一章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 学案(知识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一章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 学案(知识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第一章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 1 - 第二节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 - 14 - 章末复习 ....................................................................................................................... - 28 -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结合实例,说明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1.结合实例,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属性和分类,理解自然资源的共性特征。

(综合思维)2.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地理实践力)3.结合实例,分析不同资源的分布规律。

(区域认知)4.通过认识自然资源数量的有限性和利用的发展性,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懂得利用自然资源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人地协调观)一、自然资源概述(一)自然资源的概念1.概念: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2.属性:具有有限性、整体性、地域性、多用性和社会性等特点。

[特别提醒]判定自然资源,要充分把握自然资源的两个基本属性,即自然属性(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和经济属性(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有用的物质、能量)。

1.分类(1)根据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可分为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2)根据自然资源的增殖性能,可分为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高中地理第一章第2节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案中图版必修9

高中地理第一章第2节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案中图版必修9

第二节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了解区域自身发展规律。

2.理解海洋和岛屿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重点)3.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历史阶段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重、难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阅读教材P16~P19,完成下列问题:1.区域地理环境(1)概念:是一定区域内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总和。

(2)影响: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变化。

2.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采集和狩猎阶段①原因:人类的衣、食、住、行极大地依赖于地理环境,生存和发展受自然界气候、地形、动植物分布的制约。

②人类活动分布:少数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地区。

(2)农业社会阶段①原因: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便利的河水灌溉、适宜的气温、充足的日照,是农业社会的自然基础。

②人类活动分布: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大河流域冲积平原、三角洲、盆地,往往是农业文明的发祥地。

(3)工业社会阶段①原因:煤炭、石油、水力等能源资源,铁矿、铜矿等金属资源,道路、航道、港口等交通状况,是工业和商品贸易的基础。

②工业区分布: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有利的自然条件空间组合紧密的地区及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

(4)后工业化阶段①原因:新技术兴起,生活资料与生产资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整体下降,环境质量对社会的影响上升。

②高新技术产业分布:环境质量优越的地区。

正误判断:(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 )(2)采集和渔猎是农业社会人们主要的生活来源。

( )(3)工业社会阶段,资源的分布对工业区布局起决定作用。

( )(4)后工业化阶段,环境质量的优越对产业布局影响越来越大。

( )【提示】(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发展变化。

(2)×栽培的作物和驯化的禽畜是农业社会人们主要的生活来源。

(3)×工业社会阶段,资源、交通、科技都会对工业区布局起重要作用。

2023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章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第2节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课件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

2023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章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第2节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课件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

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之一。读我国某地区地理 要素关联图,完成3题。
3.该地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森林、土地资源枯竭,人均量减少 B.粮食问题突出 C.环境污染严重,生存质量下降 D.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答案:D 解析:围湖造田造成水生动植物减少,产生的环境问题是生物 多样性减少;毁林开荒造成水土流失,产生的环境问题是生态 破坏。故D项正确。
二、环境污染 1.概念 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倘若排放的废弃物超过 环境容量 和 自净能力 ,就会造成环境污染。
2.主要类型 (1)水污染。 ①当污染物进入水体,并超过水体自净能力时,就会改变水 体的物理、 化学 、生物等特性,降低水的 利用价值 , 造成水污染。 ②按照人类活动方式,水污染源可分为 工业 污染源、 农业 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按照污染物空间分布状态,分为 点污染源和 面 污染源。
资源 枯竭
水矿资资产源源资的、源 短土、 缺地能资源源等、人 过类度对索资取源的
华北平原用水 紧张,非可再生 资源面临枯竭
2.环境污染
具体内容 产生原因或来源
典型事例
大气污染 水体污染 土壤污染
工业“三废”和农药的不合理 施用
洛杉矶市的大气污染事件 多瑙河的污染 常熟市农田重金属污染
固体废物污染 生产、生活产生大量垃圾 垃圾场
(2)下列关于煤矸石危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占用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 B.若长期堆放,在日晒下会自燃,产生SO2等气体,污染大气 C.淋雨后有害物质进入水体、土壤,导致水体污染、土壤污 染
D.大量煤矸石的长期堆放会诱发气象灾害
解析:第(1)题,长期以来,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大量开 采和使用煤炭造成了大量的煤矸石排放。第(2)题,煤矸石自 燃会产生SO2等气体,污染大气,形成酸雨;被煤矸石污染的雨 水渗到地下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煤矸石大量堆放会占用大 量土地,但不会诱发气象灾害。

旅游地理学案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旅游地理学案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二节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第一课时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课程学习目标〗学习自主化1.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其分类2.理解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模式图,并能说明次生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3.通过对人地关系模式图的分析,培养学生读图和总结归纳的能力〖课程导学建议〗导学规范化[重点难点]理解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模式图,并能说明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教学指导]对环境问题的概念和分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举例交流自己看到的、听到的环境问题并归纳,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成课程内容一,对环境问题进行分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在分类时要让学生明确一点:环境问题不完全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自然变化同样会产生环境问题,这就是原生环境问题。

因为环境问题自古就有,只是发生在局部地区,自然环境可以迅速将其净化或恢复,所以并未对自然环境造成很大的损害。

由人为因素导致的环境问题为次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又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不要一提到环境问题就认为是人类行为的必然后果。

然后自然地过渡到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让学生读图1—2—6,完成课程内容二,首先让学生分析得出人类同环境关系密切,人类离开环境无法生存。

然后分析图中不同箭头的含义,最后引导学生分析环境问题的实质。

本节课还可以利用网络搜集图片和材料,增加学生对环境问题的直观认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第一学习时间【自主预习】不看不讲〖知识体系图解〗系统形象化一.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其分类1.概念:因自然变化或(1)人类活动而引起的环境破坏和(2)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由此给人类(3)生存和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

2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9)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2.人类向环境排放(10)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本身的(11)自净能力。

〖课堂预习交流〗知识问题化1.什么是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分为哪几类?答案:环境问题指因自然变化或人类活动而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由此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二节 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 (学生版)学案-高一地理

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二节  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     (学生版)学案-高一地理

第一章 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节 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 (学生版) 学案 第一章 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 整体知识网络结构第二节 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 整体知识网络结构【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环境问题的产生的原因。

【核心要点】1. 环境问题2. 环境问题的分类3.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的产生的原因、影响及防治【知识梳理】知识点一 环境问题的概念:1. 概念:一般指由于自然界或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引起 或 ,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2. 环境问题的分类:1. 按照成因:环境问题分为 和 。

今天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失调所导致。

2. 除资源枯竭外,次生环境问题主要分为 和 两大类。

3. 目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 等。

知识点 二 环境污染:环境污染主要有 、 、 和 等。

(一)水污染: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工业社会阶段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影响信息社会阶段农业社会阶段 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概述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概 述定义大气污染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退化 分类固体废弃物污染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1. 按照人类活动方式,水污染源可分为污染源、污染源和污染源;2. 按照污染物空间分布状态,可分为污染源和污染源。

(二)大气污染:1. 大气污染的形成过程: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大量粉尘和废气进入,这些污染物的浓度若超过一定标准并持续一段时间,就会造成大气污染,对和造成不良影响。

严重的大气污染与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密切相关。

2 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及典例: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CxHy、NOx、SOx。

主要是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及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中产生。

(1)煤炭燃烧产生的主要污染物:和。

如:伦敦烟雾事件,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2)汽车尾气、石油化工排放的主要污染物:、、等。

如:日本“石油之城”四日市发生的“哮喘事件”,科威特发生的“科威特哮喘”。

高中地理第一章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节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学案第三册

高中地理第一章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节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学案第三册

第二节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必备知识·素养奠基一、环境问题概述1.环境问题概念:环境问题一般是指由于自然界或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引起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失调,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辨一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环境是一个绝对的概念,是人类生存的环境。

(×)②自然资源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环境要素。

(√)③环境问题的产生都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④自然环境的变化都会对人类活动造成危害。

(×)2.环境问题的类型:(1)环境问题类型.(2)次生环境问题的类型。

(3)全球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等.[填一填]在下列环境问题中,属于原生环境问题的是(②③⑥),属于次生环境问题的是( ①④⑤),说出你的判断理由.①太湖的水体富营养化②珠江口的咸潮③雷击引发森林火灾造成生物灭绝④乱砍滥伐造成的水土流失⑤过度放牧造成的荒漠化⑥冰岛火山造成的大气污染【激疑】2019—2020年澳大利亚森林火灾主要造成哪些环境问题?提示:森林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大气污染、全球气候变暖等。

二、环境污染1。

水污染:(1)概念:当污染物进入江河湖海等水体,并超过水体自净能力时,就会改变水体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特性,降低水的利用价值,造成水污染。

(2)污染源的类型.(3)工业污染。

项目内容来源由矿产资源开发产生的矿山废水,往往通过固(4)农业污染。

[辨一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污染物进入水体中一定会造成污染. (×)②发电厂处理的热水排入水体不会造成污染。

(×)③赤潮是一种生物性污染。

(√)④农业污染属于典型的点污染源. (×)2。

大气污染:(1)概念: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大量粉尘和废气进入大气层,这些污染物的浓度若超过一定标准并持续一段时间,就会造成大气污染,对人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2)主要污染物。

[连一连]将国家、城市与污染事件连线。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必备知识·素养奠基一、环境问题概述1.环境问题概念:环境问题一般是指由于自然界或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引起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失调,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辨一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环境是一个绝对的概念,是人类生存的环境。

(×)②自然资源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环境要素。

(√)③环境问题的产生都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④自然环境的变化都会对人类活动造成危害。

(×)2.环境问题的类型:(1)环境问题类型。

(2)次生环境问题的类型。

分类概念举例资源枯竭空气、水、土壤、矿藏等资源越来越少,被人类过度开发、利用,最终干枯、枯涸、枯死、枯竭环境污染人类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消费过程中,向自然界排放的污染物超过了环境容量和自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噪声污染等(3)全球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等。

[填一填]在下列环境问题中,属于原生环境问题的是(②③⑥),属于次生环境问题的是(①④⑤),说出你的判断理由。

①太湖的水体富营养化②珠江口的咸潮③雷击引发森林火灾造成生物灭绝④乱砍滥伐造成的水土流失⑤过度放牧造成的荒漠化⑥冰岛火山造成的大气污染【激疑】2019—2020年澳大利亚森林火灾主要造成哪些环境问题?提示:森林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大气污染、全球气候变暖等。

二、环境污染1.水污染:(1)概念:当污染物进入江河湖海等水体,并超过水体自净能力时,就会改变水体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特性,降低水的利用价值,造成水污染。

(2)污染源的类型。

(3)工业污染。

(4)农业污染。

[辨一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污染物进入水体中一定会造成污染。

(×)②发电厂处理的热水排入水体不会造成污染。

(×)③赤潮是一种生物性污染。

(√)④农业污染属于典型的点污染源。

(×)2.大气污染:(1)概念: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大量粉尘和废气进入大气层,这些污染物的浓度若超过一定标准并持续一段时间, 就会造成大气污染,对人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2)主要污染物。

[连一连]将国家、城市与污染事件连线。

【激疑】酸雨主要有哪些类型?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来源是什么?提示:硫酸型酸雨和硝酸型酸雨。

硫酸型酸雨主要是燃烧煤炭放出的二氧化硫等气体所致;硝酸型酸雨主要是大量使用石油燃料排放的氮氧化物形成的。

3.固体废弃物污染:(1)来源及特点。

(2)污染途径:水、空气、土壤等。

(3)危害。

4.环境污染的治理:(1)难以根除的原因:随着市场需求、经济发展、科技进步而不断变化。

(2)治理措施。

[辨一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固体废弃物污染单一,处理难度小。

(×)②固体废弃物通过影响水、空气、土壤等污染环境。

(√)③对固体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处理可再利用。

(√)④发达国家过去的发展道路是先污染,后治理。

(√)三、生态破坏1.土地退化:(1)土地退化:是指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所造成的土地生产力衰减,包括水土流失、荒漠化、次生盐碱化、沼泽化等。

(2)水土流失的危害。

[辨一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使得中游河床抬升形成“地上悬河”。

(×)②荒漠化的本质是土地沙化。

(×)③荒漠化就是指发生在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

(×)④不合理的灌溉方式易导致土壤次生盐碱化。

(√)2.生物多样性减少:(1)生物多样性作用。

(2)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都会破坏野生物种生存繁衍的环境,进而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不利影响。

[辨一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生物多样性减少都是人为原因造成的。

(×)②全球气候变暖会使生物多样性增加。

(×)③世界上每年至少有5万种生物灭绝。

(√)④我国的环境保护是从生态保护开始的。

(×)关键能力·素养形成能力1 主要的环境污染与防治1.水污染与防治:2.大气污染与防治:(1)可吸入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是空气质量播报中的一个重要参数,是指空气中悬浮的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固体颗粒。

其主要来源及影响见下表:(2)酸雨的形成、危害与防治。

(3)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节能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洁净煤技术;开发新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控制机动车污染;控制工业污染等。

3.固体废弃物污染:(1)固体废弃物的污染途径。

①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垃圾中的细微颗粒,随风飘浮,污染大气;堆放垃圾,分解释放有害气体;填埋垃圾,逸出沼气;焚烧垃圾,产生二次污染。

②对水环境的影响:直接倾倒,污染水体,危害生物,缩减水域面积,降低排洪和灌溉能力;露天堆放和简单填埋,渗滤液污染地表水及地下水。

③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垃圾中的有毒液体渗入土壤,杀死微生物,破坏土壤的腐解能力和土壤结构;有害废弃物成分残留在土壤中,并在动植物体内积蓄,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给人类健康带来极大危害。

(2)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

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应坚持“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原则,其主要处理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解决城市垃圾问题的主要措施。

解决城市垃圾问题,必须从源头入手,实行全过程控制。

①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尽量减少城市垃圾总量。

②改变粗放型的资源利用方式。

③商品包装要尽量使用可分解、可降解或可回收利用的材料。

④大力改善城市居民的燃料结构。

(2020·山东学业水平等级考模拟)河涌是广东方言中对河流的称谓,在广州地区主要指除珠江干流以外的河道水系。

广州的河涌纵横交错,景色优美,曾经是城区居民的生活水源(下图)。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生产生活污水不断排入城区内的河涌,污水易在涌内迂回往复,消散缓慢,污染严重。

1997年广州开始采取“两闸联控”“抽水补水”等措施整治河涌。

其中,“两闸联控”指通过河涌两端闸门的调控,提高涌内水位,实现涌内水的单向流动,达到“流水不腐”的治理效果。

据此完成(1)、(2)题。

(1)污水易在河涌内迂回往复,主要由于( )A.潮汐涨落的影响B.流域降水集中C.城区地形起伏小D.河涌纵横交错(2)适宜采用“两闸联控”措施治理水污染的河涌是( )A.乌涌B.猎德涌C.海珠涌D.大冲口涌【思路点拨】解该类题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理解河流水系、水文特征以及影响河口地区水体运动的主要因素。

(2)结合概念、图中信息,理解治理水污染的措施及应用河段。

【解析】(1)选A,(2)选C。

第(1)题,由“河涌是广东方言中对河流的称谓,在广州地区主要指除珠江干流以外的河道水系”可知,图中的“河涌”主要是指“支流”,污水在“支流”中“往复”,能够出现这种现象的只能是“潮汐涨落的影响”。

第(2)题,由材料知,“两闸联控”指通过河涌两端闸门的调控,提高涌内水位,实现涌内水的单向流动,达到“流水不腐”的治理效果;由图可知,乌涌、猎德涌、大冲口涌均为单向支流,只有海珠涌连通两个河道,最适合通过“两闸联控”措施治理水污染。

【补偿训练】(2020·温州模拟)有关部门根据我国1118个城市连续监测数据显示,约有64%的城市地下水遭受严重污染,33%的城市地下水受到轻度污染,基本清洁的城市地下水只有3%。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带来的地下水污染问题,已经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下图为我国城市地下水污染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大部分城市地下水污染比较严重主要是由于( )A.下渗量增加B.地表水污染严重C.降水污染严重D.过度开采地下水(2)我国城市地下水污染难以治理的主要原因有 ( )①污染源多②地下水更新快③难以监测监管④地下水水位变化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1)选B,(2)选A。

第(1)题,图中显示,我国大部分城市地下水污染主要是河湖、池塘或沼泽中的废水下渗、工业废水下渗、下水道废水下渗等原因导致,因此我国大部分城市地下水污染比较严重主要是由于地表水污染严重导致;由于城市多硬化地表,地表水下渗量减少,而不是增加;图中显示,雨水下渗不是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因此降水污染严重不是地下水污染比较严重的主要原因;过度开采地下水与地下水污染没有直接关联。

第(2)题,治理污染首先是要控制源头,图中显示,我国城市地下水污染源头很多,控制难度较大,这是我国城市地下水污染难以治理的主要原因之一,①符合题意;地下水在空隙中流动,流动速度慢,更新速度慢,自净能力差,②不符合题意;要治理水体污染,必须通过监测监管摸清污染时空变化、污染物质、污染来源等,而城市地下水污染在地表以下,难以监测监管,导致难以治理,③符合题意;由于地下水流动性差,一般相对于地表水来说,地下水水位变化较小,④不符合题意。

2020年1月13日,江苏省气象台发布今年首个大雾红色预警信号。

其中,淮安、扬州、泰州、盐城等多地能见度不足200米。

受大雾天气的影响,境内沈海高速连云港、盐城、南通段等部分高速进行特级交通管制。

(1)(区域认知)本次雾霾的危害主要包括哪些方面?提示:主要对人体健康和对交通安全造成影响。

(2)(综合思维)与我国西部地区相比,江苏等东部沿海地区的雾霾频发,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提示:东部经济发达,化石能源消耗量大。

(3)(地理实践力)结合自身体验,说出预防和治理雾霾的措施。

提示:控制高耗能企业的发展,加快传统企业的改造升级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出行;禁烧秸秆;管好工地扬尘;提高能源利用率,使用清洁能源。

能力2 生态破坏与环境保护1.森林的生态效益及毁林的危害:森林具有强大的生态效益,能为人类提供各种生态服务,森林尤其是原始森林被大面积砍伐,无疑会影响和破坏森林的生态功能,带来生态灾难。

2.湿地干涸及其保护措施:(1)湿地的生态功能。

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2)湿地减少的原因。

(3)湿地的保护措施:签署《湿地公约》;恢复和重建湿地生态系统。

3.草地退化原因及保护措施:(1)草地退化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气候变暖、降水减少和干旱频繁发生等。

②人为原因:是最主要原因,包括超载放牧、盲目开垦、规划利用管理不当、乱采滥挖等。

在我国,鼠害和虫害也是重要原因。

(2)草地退化的危害。

载畜量下降;草地生态环境恶化;使当地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

(3)保护草地的措施。

①主要措施:控制人口增长、改善经济结构、加强经济发展。

②我国保护牧场的措施。

4.水土流失的原因、治理措施(黄土高原,江南丘陵红色荒漠化,西南地区石漠化,南亚、东南亚地区):5.土地沙漠化的原因、治理措施(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6.土壤盐碱化的原因、治理措施:(2020·浙江7月选考)互花米草是一种原产于北美的海滩植物,种子可随海浪传播,其茎干密集粗壮,地下根茎发达,耐盐耐淹、抗风浪,能够促进泥沙沉降和淤积,减弱海水交换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