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用血规定
医院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医院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一、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对输血进行质量管理和监控,指导临床用血,并定期对临床用血的计划申报和血液储存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和监督。
二、凡患者血红蛋白低于100g/L和血球压积低于30%的属输血适应症。
患者病情需要输血治疗时,经治医师应当填写《用血申请单》,由上级医师核准签字后报输血库。
临床输血一次用血、备血量超过2000毫升时,需经输血科(血库)医师会诊,由科室主任签名后报医务处(科)批准(急诊用血除外)。
急诊用血可先领取血液,但必须在用血后一天内向血库补交《用血申请单》。
输血科要指定专人负责血液的领取工作,不得由病人家属领取血液。
三、临床医生应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和剂量,切实做到科学、合理用血,避免滥用和浪费血液,大力推广成分输血,使成分输血的比例控制在95%以上。
四、凡输任何血液及血液成分制品,均须与患者或患者亲属签写“输血同意书”,否则由此引起的问题由主管医生负责。
医院急救用血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保障医院急救用血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患者生命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各临床科室、输血科及其他相关部门。
三、职责1. 医院医务科负责制定、修订和完善急救用血管理制度,并监督其实施。
2. 输血科负责急救用血的调配、供应和管理,确保急救用血安全、及时。
3. 临床科室负责患者的救治,根据病情需要提出急救用血申请,并做好患者的输血护理。
4. 医院护理部负责指导、监督各科室的输血护理工作。
四、急救用血申请与审批1. 临床科室在患者出现危及生命的情况下,需紧急输血时,应及时向输血科提出申请。
2. 输血科接到急救用血申请后,应立即组织人员评估患者病情,确认输血必要性。
3. 对于病情危重、输血必要性明确的患者,输血科应立即调配急救用血,并及时通知临床科室。
4. 临床科室接到输血科通知后,应立即做好输血准备,包括患者的输血评估、输血知情同意等。
5. 急救用血申请需经科室主任、医务科审核批准后,方可进行输血。
五、急救用血供应与管理1. 输血科应建立健全急救用血储备制度,确保急救用血供应充足。
2. 输血科应定期对急救用血进行质量检查,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
3. 输血科应严格执行血液输注前的双人核查核对制度,确保输血安全。
4. 输血科应做好急救用血的记录工作,包括输血时间、输血品种、输血量等。
六、输血护理1. 临床科室在输血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输血反应,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2. 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的输血护理,包括输血前的准备、输血过程中的监护和输血后的观察。
3. 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输血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输血依从性。
七、监督与考核1. 医院医务科负责对急救用血工作进行监督和考核,确保本制度的有效实施。
2.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医院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八、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医院医务科负责解释。
临床科室用血管理规定(3篇)
临床科室用血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医院临床科室用血活动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安全性,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要求,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医院临床科室用血的所有环节和参与人员,包括临床科室医务人员、护理人员、输血科工作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
第三条临床科室应加强对医院临床科室用血管理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建立完善的用血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提高用血质量和安全性。
第四条临床科室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用血知识和技能,确保用血操作符合规定要求。
第五条临床科室应建立科学的用血评估制度,科学合理地开展血液检测、用血标本采集和血液储存管理工作。
第六条临床科室用血管理应积极开展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提高用血质量和安全性。
第七条医院应建立健全用血安全检查机制,加强对临床科室用血活动的监督和检查,确保用血质量和安全性。
第二章用血审批和申请第八条临床科室用血应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审批和申请。
第九条临床科室医务人员申请用血时,应填写用血申请单,注明患者姓名、住院号、临床诊断、用血指征、用血量、血液成分、输血速度以及特殊注意事项等内容。
第十条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在填写用血申请单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是否需要输血进行合理判断,避免滥用血液制品。
第十一条临床科室应建立严格的用血审批制度,审批人员应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按照临床指南和标准进行审批。
第十二条临床科室应及时将用血申请单送至输血科,输血科应按照规定时间和程序进行审批和办理。
第十三条临床科室应加强对用血申请单的管理,建立完善的用血申请单档案,确保用血程序的规范和完整。
第三章血液采集和储存管理第十四条临床科室应加强对血液采集和储存管理的组织和领导,确保血液质量和安全性。
第十五条临床科室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用血指征,科学合理地选择血液成分,并按照规定程序采集。
第十六条临床科室应加强对血液采集过程的监督和检查,确保血液采集的规范和安全性。
第十七条临床科室应建立血液储存管理制度,配备适当的存储设备和设施,确保血液的储存质量和安全性。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规范临床用血行为,提高用血资源的利用效率,保障患者的用血安全,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医院所有需要用血的临床科室,包括但不限于外科、内科、急诊科、妇产科等。
三、用血指征1. 术前贫血患者,Hb < 70 g/L;2. 大出血患者,急性失血量达全血量的20%以上;3. 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出血引起的贫血;4. 其他特殊情况,例如骨髓抑制、溶血性贫血等。
四、用血管理流程1. 临床医生开具用血申请单,明确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临床诊断以及用血指征等信息;2. 护士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供血产品,并在输血前进行必要的检查,包括ABO血型、Rh血型、抗体筛查等;3. 输血前患者需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做好输血前的准备工作;4. 输血时,护士应根据医嘱,按规定的速度和时间输血,并密切观察患者的输血反应;5. 输血后,护士应及时记录患者的输血情况,包括输血量、输血速度、输血反应等信息,并向医生及时报告。
五、用血注意事项1. 输血前应确认患者的身份和血型,避免输错血;2. 输血时应注意输血速度,防止输血过快导致心脏负担过重;3. 输血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输血反应,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处理;4. 输血后应妥善处理输血袋和相关医疗废物,防止交叉感染。
六、用血监测和报告1. 医院应建立健全的用血监测系统,对用血情况进行定期、全面的监测,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2. 医院应建立用血不良反应的报告制度,对输血反应的发生及处理情况进行记录,并定期进行分析和评估。
七、用血质控1. 医院应建立用血质控小组,负责用血管理工作的质量控制和评估;2. 医院应定期开展用血质控评审会议,对用血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和改进。
八、用血教育和培训1. 医院应定期开展用血管理培训,包括用血操作技能培训、用血安全知识宣传等;2. 医院应定期组织用血知识考核,对相关人员进行考核和评估。
九、附则1. 本管理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2. 本管理制度解释权归医院质控部门所有。
医院用血管理规章制度细则
医院用血管理规章制度细则一、引言用血是医院临床工作中常见的一项医疗技术,对于拯救病人的生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用血的安全和规范,不断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水平,切实保障患者的利益和安全,制定医院用血管理规章制度细则是非常必要的。
二、用血管理的基本原则1. 安全原则:医院在用血过程中,必须确保用血的安全性,避免交叉感染和其他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
2. 合理用血原则:医院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遵循合理用血的原则,确保血液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合理分配。
3. 优质服务原则:医院应提供优质的用血服务,确保患者在用血过程中得到及时、诚信、安全的服务。
三、医院用血管理的责任部门和管理人员1. 责任部门:医院应设立血液科或血库管理部门,负责全面管理和监督医院用血过程的各个环节。
2. 管理人员:医院用血管理部门应有专职人员,负责日常的用血管理工作,包括用血的审查、调配、用血记录等。
四、用血的申请和审查1. 用血申请:医生在临床工作中需要用血时,应填写用血申请单,明确患者的基本信息、用血指征、用血量等内容,并进行相关检查。
2. 用血审查:医院用血管理部门负责对用血申请进行审查,严格按照用血指征和相关规定进行审核,确保用血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五、血液的供应与保管1. 血液的供应:医院应与正规合法的血液中心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血液的供应充足,并遵循血液的安全供应原则。
2. 血液的保管:医院用血管理部门应制定血液的保管规定,确保血液质量的安全和有效,防止血液污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
六、用血的实施与监护1. 用血的实施:医生在进行用血时,应根据临床需要,严格按照医疗操作规程进行用血,确保用血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2. 用血的监护:医院应配备专业的用血监护人员,对用血过程进行监护和记录,确保患者的用血过程得到有效的监护和管理。
七、血液的追溯与记录1. 血液的追溯:医院应建立血液追溯系统,对每一单位的血液进行编号和记录,确保血液的来源和用途的追溯性。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五篇)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1、血库必须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采供血机构购进血液,不得使用无血站(库)名称和许可证号标记的血液。
2、各科室用血,必须根据输血原则,严防滥用血源。
3、预约血办法:患者需输血时,应由临床主管医1、血库必须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采供血机构购进血液,不得使用无血站(库)名称和许可证号标记的血液。
2、各科室用血,必须根据输血原则,严防滥用血源。
3、预约血办法:患者需输血时,应由临床主管医师逐项认真填写输血单,值班护士按医嘱行“三对”后,给病人采交叉血,试管上应贴标签,并注明科别、姓名、床号、住院号,于输血前一天送血库(急症例外)。
4、血库工作人员根据临床各科室预约血量,应及时与血站联系,备好各型血液,保证临床用血量,不得有误。
5、血库工作人员接受标本时,应逐项进行认真核对,无误后将标本收下备血。
6、凡血库所备各型血液,应有明显的标志,分格保存在4℃冰箱内,并随时观察冰箱内温度变化。
7、血库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血液交叉试验操作规定进行交叉试验,必要时复查血型,并观察全血,应无脂血、无溶血、血袋应密封,绝对无误,方可发出。
8、取血护士在取血时,应认真核对本科受血者姓名、床号、住院号、血型及交叉结果、储血号和供血者姓名、采血时间、血型等输血单上的各项目,无误后方可将血液拿出血库。
9、如果输血出现反应,应由临床主管医师向血库说明情况,并与血站一起查明原因。
10、血库工作人员必须保证入库、出库血量、库存血量帐目清楚,认真保管,非经院领导、财务科批准,不得私自销毁。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二)一、目的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加强我院临床用血管理,推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保护血液资源,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和医疗质量,制定本制度。
二、输血告之在输血治疗前,医师应当向患者或者其近亲属说明输血目的、方式和风险,并签署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需要紧急输血,且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以患者最大利益为原则决定输血治疗方案,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后,可以立即实施输血治疗,同时备案并记入病历。
医院手术室用血制度
术中输血制度-(1)凡术中需输血者,主管医师应于术前备好血标本,填好输血申请单,注明手术输血日期和备血量送血库。
如需血量大或者有特殊要求(如成份输血等),主管医师均应提前与血库直接联系妥当。
(2)术中需输血时,应由手术配合人员携带病历及时联系取血。
取血人员每次只许取1名病人所需的血液,以免发生差错。
(3)输血前应子细查对病人姓名、住院号、血型及输血申请单等3 遍,取血人在血库查对1 遍,麻醉医师与巡回查对 1 遍,输血或者加血者查对 1 遍。
(4)按手术进行情况调整好输血速度,密切观察输血反应。
有特殊反应者,应保留余血备检。
凡输两个以上供血者的血液时,应在两者之间输以少量生理盐水,两者不可直接混合。
(5)输血毕,保留血袋,以备查对。
(6)输血起始、完毕时间及输血量,由麻醉医师记录于麻醉记录单上。
手术中输血流程1、麻醉师根据术中病人病情及失血情况开出配血医嘱,填写输血申请单。
2、巡回护士核对医嘱后,进行血样采集,通知服务中心人员送检。
3、输血科做血型试验和交叉配血试验,复核后通知服务中心人员取血。
4、取血者与发血者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及交叉配血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分别签字确认。
5、巡回护士与取血者双方必须共同查对以上相关内容准确无误后,双方共同签字。
6、巡回护士与麻醉医生共同核对输血单与血型单信息:科别、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ABO 血型、 Rh 血型。
核对输血单与血袋信息:血型、血袋号、血液成份、有效期、血液质量、血量等,核对无误后,双方在输血单上签名。
7、巡回护士与麻醉医生共同来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腕带”信息,清醒病人共同参预核对,确认与输血单信息相符后开始输血。
8、取 0.9%氯化钠冲输血管,输入适量盐水。
9、无菌操作下将输血器插入血袋内,调整输血速度。
10、再次核对血型,确认无误后在输血单上双签名。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为了规范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工作,保证患者用血安全,减少用血不当造成的风险和损失,本制度依据《卫生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全国无偿献血工作的指导意见》、《临床用血管理条例》等有关文件制定。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需依靠外部捐血的科室,包括手术室、内科、外科、产科、妇产科、肿瘤科、重症监护室等科室。
同时,在医院内血库使用的血液制品也需执行本制度。
三、术前用血申请流程:1.申请人员填写《申请用血单》,注明受血人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病情、手术等信息,并由主诊医师签字确认。
2.医疗员将《申请用血单》和受血人的相关检查结果(如血型、血常规等)送至血库。
3.血库收到《申请用血单》后,将检测通过的血液制品交付医疗员并记录在《血液制品收发记录簿》中,并注明出库时间、用途等信息。
4.医疗员将血液制品送至患者床旁,同时提醒护士检查患者身份,确认患者是否符合用血申请条件。
5.护士对用血患者进行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师,并记录到《血液制品使用记录簿》中。
6.用血完毕后,护士记录用血患者的相关信息(如用血量、反应情况等),并将记录信息整理成《用血情况记录表》。
四、应急用血管理:1.应急用血应当优先使用本院库存的血液制品。
2.如果本院库存的血液制品不足以应急需求,则可向上级医院借调。
3.应急用血申请需满足相关条件,医生应当在用血后及时向血库备案。
五、血液制品保存:1.血液制品需要保持在设定的温度下(如红细胞在2-6℃,血小板在20-24℃等),并定期检查温度计的准确性。
2.血液制品应当按照保质期使用,逾期作废。
3.血液制品仅供临床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六、血液制品医学使用风险管理:1.血液制品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测,以确保血液制品的安全性。
2.血液制品使用前,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调查、身体检查,如有不适请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3.医护人员在用血过程中,应注意患者的体征表现,特别是呼吸、循环等方面,如有不适情况立即停止输液,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
临床用血规范管理制度
临床用血规范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管理医院的临床用血行为,提高用血质量和安全性,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本制度订立。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各临床科室、手术室、血液库等与临床用血相关的部门和人员。
第三条临床用血应遵从以下原则:血液安全优先,科学用血、勤俭用血、规范用血。
第四条医院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订立和监督本规章制度的实施。
第五条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领导、临床血液专家、护士长等相关人员构成,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和解决临床用血管理中的问题。
第六条医院应建立健全的临床用血档案管理系统,记录患者的用血情况,及时更新和归档。
第二章用血的适应症和禁忌证第七条用血必需有明确的适应症,包含但不限于以下疾病或症状: 1. 严重贫血,血红蛋白浓度低于70g/L; 2. 失血过多,伴有血压下降、心动过速等症状; 3. 手术中显现严重的失血; 4. 急性溶血性贫血等。
第八条用血存在以下禁忌证时,禁止使用血液制品: 1. 无明确适应症;2. 严重过敏史; 3. 自动脉瘤分裂; 4. 出血性中风后24小时内等。
第九条对于有相对禁忌证的患者,需经过专家组评估,确定是否使用血液制品。
第三章血液制品的管理与使用第十条医院应建立完善的血液库管理制度,包含血液手记、储存、运输、核查等环节的规范。
第十一条医院血液库应遵从以下原则: 1. 血液手记应当严格依照规范操作,确保手记样本的质量; 2. 血液储存应符合相关规定,确保血液制品的质量和安全; 3. 血液核查和交接应当认真记录,确保血液的正常流转。
第十二条用血前应进行血型鉴定和血液传染病筛查,确保血液符合受血者的血型和传染病阴性标准。
第十三条用血时应依照科学的用血原则,合理布置血液制品的使用,避开挥霍和交叉感染的风险。
第十四条医院应配备专业的输血团队,负责用血过程的监测和记录,及时发现和处理用血中的问题。
第十五条血液制品的使用和记录应当严格依照相关规定进行,包含用血指征、用血量、输血速度、输血反应等内容。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三篇)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一、总体要求临床用血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医院临床血液使用行为,确保用血的合理性、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制度的目标是达到合理用血、节约用血、保证供需平衡,并提高血液产品的使用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和传染病的发生率。
具体要求如下:1.医院应设置血液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完善和执行血液管理制度,协调相关部门的工作。
2.各科室要建立临床用血小组,负责制定本科室的用血指南和规范,履行好临床用血的管理职责。
3.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血液管理制度的要求进行用血操作,不得违反制度规定。
4.医院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用血培训和考核,提高医务人员的临床用血水平。
二、血液使用的标准和途径1.血液使用的标准:临床上需要输血治疗的适应症应明确,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血液检查结果来判断是否需要输血。
一般情况下,血红蛋白小于70-80g/L、血红蛋白下降快于10g/L/d,或出现休克、严重贫血和急性失血等情况,都是输血的适应证。
但是,对特殊患者如儿童、孕妇、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血液使用的判断。
2.血液使用的途径:血液使用途径包括定点献血和购买血液产品,医院要与当地血液中心建立血液供应管理机制,确保血液的及时供应。
三、用血操作流程1.临床医生在确定需要输血治疗后,提出申请,详细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及输血的原因和目的。
2.医院血库根据申请单和血液库存状况,审核申请单,并选择合适的血液产品。
3.临床医生核对血液品种和数量,并签字确认。
4.临床医生填写血液用法,包括输血速度、输血量和输血时间等,并通知护士负责输血过程管理。
5.护士在输血过程中,必须核对患者的身份、血型和血液品种。
6.护士监测输血过程中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血压、心率和呼吸等,并记录在输血观察表中。
7.输血结束后,护士做好输血过程记录,并填写输血后观察表。
8.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输血效果,进行疗效评估,并记录在病历中。
四、临床用血的质量控制1.血液采集和储存:医院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血液采集的安全性和质量,储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范文(5篇)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院临床用血行为,有效管理血液资源,保障患者用血安全,提高临床用血效果,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适用于医院内临床用血行为的管理,包括血液库存控制、用血审批、血液使用追踪等内容。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的所有临床科室和医务人员。
第四条临床用血应严格按照医学、伦理、法律等相关规定进行,确保临床用血活动符合规范。
第五条临床用血应尽量选用供血风险低、适应患者需求的血制品,避免不必要的用血。
第六条医院应建立完善的血液管理制度并定期进行宣教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临床用血的认识和操作技能。
第二章: 血液库存控制第七条医院应根据实际临床需求,合理确定血库需存储的数量和种类,并根据血液有效期进行动态管理。
第八条医院血库应定期进行库存清点,检查血液存储条件,及时处理过期、损坏、不合格等血液。
第九条医院血库应有充足的存储空间,满足日常存储需求,并做好防火、防潮等措施。
第十条医院血库应设专人管理,确保血液管理操作规范与安全。
第三章: 用血审批第十一条医院设立用血审批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负责审批患者的用血申请。
第十二条用血审批委员会由血液科、临床科室、质控科等相关部门的代表组成,主任医师担任主任。
第十三条患者用血需经过医生开具申请单,并填写患者的基本信息、诊断、用血原因、用血量等必要内容。
第十四条用血审批委员会按照患者的临床情况、血液库存等因素,决定是否批准患者的用血申请。
第十五条用血审批委员会审批结果应及时通知医生和患者,并记录在档案中。
第四章: 血液使用追踪第十六条医院应建立血液使用追踪制度,对每一袋用血进行记录与追踪,确保用血的及时、准确。
第十七条医生应及时向血库申领用血并签字确认,用血后应填写血液使用记录单,包括用血时间、用血量、用血原因等内容。
第十八条医院应建立血液使用统计和查询系统,可以随时查询和统计血液使用情况。
第十九条医院应委派专人负责血液使用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为临床用血管理提供参考。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一、为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本院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
三、临床用血应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
四、本院无偿献血由市卫生局指定的献血站负责组织。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组织或变相组织临床用血。
五、本院临床用血必须使用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血站供应的血液。
六、临床科室应严格执行输血适应症,认真执行输血前检验和核对制度。
七、临床科室应建立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如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应及时报告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并立即通知输血科负责人和献血管理机构负责人,及时调查处理。
八、临床科室应建立临床用血医学文书管理制度,确保临床用血的客观真实性和可追溯性。
医师应当将患者的输血适应症、输血过程和输血后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以及与患者亲属的沟通情况等,记入病例;临床科室应将输血申请单、输血记录单等资料保存至少10年。
九、本管理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如有违反本管理制度的行为,将按照医院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在医疗领域,临床用血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治疗效果。
然而,由于血液的短缺和复杂性质,医疗机构必须进行有效的临床用血管理,以确保有限的血液资源得到合理、安全、有效的利用。
一、临床用血的重要性临床用血是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对于那些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或治疗严重疾病的患者。
血液是生命的源泉,输血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缓解病情,提高治疗效果。
然而,血液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因此必须进行有效的管理,以确保其得到合理的分配和使用。
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的挑战1、血液短缺:全球范围内,血液供应都面临着短缺的问题。
这主要是由于人们对献血的认识不足,献血积极性不高,以及血液采集和分发的复杂过程导致的。
2、血液质量:确保血液质量是临床用血管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5号)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12年6月7日卫生部令第85号公布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根据2019年2月2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修改〈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办法〉等4件部门规章的决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令第2号)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推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保护血液资源,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和医疗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卫生部负责全国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
-1-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临床用血管理,将其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完善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制定并落实相关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临床用血管理工作。
第二章组织与职责第五条卫生部成立临床用血专家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一)协助制订国家临床用血相关制度、技术规范和标准;(二)协助指导全国临床用血管理和质量评价工作,促进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三)协助临床用血重大安全事件的调查分析,提出处理意见;-2-(四)承担卫生部交办的有关临床用血管理的其他任务。
卫生部建立协调机制,做好临床用血管理工作,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保证输血治疗质量。
第六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省级临床用血质量控制中心,负责辖区内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的指导、评价和培训等工作。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组织管理,明确岗位职责,健全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为临床用血管理第一责任人。
第八条二级以上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应当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本机构临床合理用血管理工作。
主任委员由院长或者分管医疗的副院长担任,成员由医务部门、输血科、麻醉科、开展输血治疗的主要临床科室、护理部门、手术室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医务、输血部门共同负责临床合理用血日常管理工-3-作。
其他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工作组,并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4篇)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和优化医疗机构临床用血流程,并确保用血安全有效而制定的一套管理制度。
该制度包括以下内容:1. 临床用血审批制度:规定医院临床用血需经过审批程序,包括申请、审核、审批等环节,确保用血合理、必要。
2. 用血指征和禁忌症的明确:明确不同病情需要用血的指征和禁忌症,防止不必要的临床用血,减少用血风险。
3. 用血的分级管理: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用血的紧急程度等,将临床用血分为不同级别,确保高危患者可优先获得血源。
4. 用血前的血液检验和交叉配血:规定临床用血前必须进行血液检验,包括血型鉴定、抗体筛查等,确保血液品质和血型适配性。
5. 用血品种和用量的严控:规定不同病情需要用血的品种和用量,防止不合理的浪费或供不应求。
6. 用血过程记录和追踪:规定医院要对每一例临床用血进行记录和追踪,包括血液来源、血液使用情况等,便于事后评估和血液质量管理。
7. 用血教育和培训:医院要进行相关用血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临床医生和护士对用血管理的认识和操作技能。
8. 用血不良事件的报告和处理:和规定医院用血不良事件的报告、处理和分析程序,及时发现和解决用血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确保用血安全。
通过制定和贯彻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提高用血质量,减少用血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2)是指医院规范化、科学化地管理血液和血液制品的使用过程的一套制度。
其目的是保证患者用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血液资源的利用率,确保医疗质量。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内容:1. 临床用血指征的制定:制定详细的用血指征,明确哪些患者需要输血,根据不同病情和临床需要确定输血的种类和数量。
2. 用血审批程序:规定临床用血的审批程序,确保医务人员在使用血液和血液制品时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申请、审批和使用。
3. 血液管理委员会:成立血液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监督执行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包括用血指征的更新和审核、用血指导方针的制定和宣传等工作。
医院临床用血分级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加强我院临床用血管理,规范临床用血行为,保障患者用血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分级管理原则1. 依据输血申请量、患者病情、输血指征等因素,将临床用血分为四级。
2. 不同级别的临床用血,由不同级别的医师负责审核、审批。
三、分级管理内容1. 一级临床用血(申请量少于800毫升)(1)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签字后,送交输血科备血。
(2)输血科对输血申请单进行审核,内容包括:受血者个人信息、血型、临床诊断、输血指征、目的、输注成分、数量等。
(3)输血科按照审核通过的输血申请单,为患者备血。
2. 二级临床用血(申请量在800毫升至1600毫升)(1)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签字后,送交输血科备血。
(2)输血科对输血申请单进行审核,审核内容同一级临床用血。
(3)输血科按照审核通过的输血申请单,为患者备血。
3. 三级临床用血(申请量在1600毫升至3200毫升)(1)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签字后,送交输血科备血。
(2)输血科对输血申请单进行审核,审核内容同二级临床用血。
(3)输血科按照审核通过的输血申请单,为患者备血。
4. 四级临床用血(申请量超过3200毫升)(1)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签字后,送交输血科备血。
(2)输血科对输血申请单进行审核,审核内容同三级临床用血。
(3)输血科按照审核通过的输血申请单,为患者备血。
四、特殊情况处理1. 急诊抢救患者,需紧急输血时,医师可先实施输血治疗,并及时补办相关手续。
2. 遇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自然灾害等特殊情况,需大量用血时,医院应启动应急预案,确保临床用血需求。
五、监督管理1. 医院成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临床用血管理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2. 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定期对临床用血工作进行评估,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临床用血规章制度
临床用血规章制度为了规范医院临床用血管理,确保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总则1.1 本制度适用于本院范围内所有临床用血活动。
1.2 临床用血应遵循科学、合理、安全、有效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1.3 医院成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工作。
二、临床用血申请与审批2.1 临床用血申请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医师提出,并填写《临床用血申请表》。
2.2 医师在提出用血申请时,应详细说明患者病情、用血原因及预计用血量。
2.3 用血申请经科室主任审核同意后,报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审批。
2.4 特殊情况下,可先行用血,但应在用血后24小时内补办审批手续。
三、临床用血管理3.1 医院应建立临床用血管理制度,明确各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
3.2 医院应设立专门的血库,负责血液的采购、储存、发放和管理工作。
3.3 血库应按照国家标准储存血液,确保血液质量。
3.4 临床用血应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确保用血安全。
3.5 医院应定期对临床用血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四、临床用血监督与评估4.1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应定期对临床用血情况进行评估,提出改进措施。
4.2 医院应建立临床用血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用血安全问题。
4.3 医院应加强对临床用血的培训和宣传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
五、奖励与处罚5.1 对在临床用血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医院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5.2 对违反本制度规定,造成用血安全事故的单位和个人,医院应依法依规进行处罚。
六、附则6.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6.2 本制度由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6.3 本制度未尽事宜,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执行。
以上是关于临床用血规章制度的基本内容,希望能对您的医院管理工作提供帮助。
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联系。
临床用血管理规定范本
临床用血管理规定范本一、引言本文旨在规范临床用血管理,保证血液安全和合理使用,提升医疗质量。
以下为相关规定:二、血液使用适应症和禁忌症1. 血液使用适应症应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定执行,确保适应症准确、具体、明确。
2. 血液使用禁忌症应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定执行,禁止违规使用血液。
三、血液危险评估和选择1. 在使用血液前,医务人员应进行全面的血液危险评估,包括血液传播感染的风险、血液成分的适宜性等。
2. 在选择血液时,应优先选择无血型和免疫学问题的血浆衍生制品,并尽量减少使用特殊血型和少见血型的血液成分。
四、血液保存和管理1. 血液成分的保存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确保血液的质量和有效性。
2. 血液的管理应建立血库信息管理系统,实时追踪血液的进出和使用情况,并定期进行库存盘点和质量检测。
五、临床血液使用操作规范1. 在使用血液前,医务人员应对血液进行严格的验收,并核对血液的标签、样本和病人信息等,确保血液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2. 血液输注操作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包括输血速度、输血时间和不良反应等方面的控制。
六、血液使用监测和不良事件处理1. 血液使用过程中应建立严格监测措施,包括输血反应的监测和不良事件的上报等。
2. 对于血液使用中发生的不良事件,应及时处理和反馈,并进行事后评估和改进。
七、血液使用的合理性评价1. 对于血液使用的合理性,应定期进行评价和分析,包括血液使用指标的分析和比较等。
2. 针对评价结果,应及时进行改进和优化,提升血液使用的合理性和效果。
八、血液安全宣教和培训1. 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血液安全宣教和培训活动,提高医务人员对血液安全的意识和素养。
2. 相关培训内容应包括血液使用的规范、血液安全事项和不良事件的处理等。
九、罚则和处罚1. 对于违规使用血液的行为,应依法给予相应的处罚和纠正,确保血液使用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2. 医疗机构应建立血液管理和监督机制,严格执行罚则和处罚,形成有效的内部管理和外部约束。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1. 前言为了有效管理医院的临床用血工作,提高患者用血的安全性和合理性,制定本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涉及临床用血的科室和人员。
2. 目的和原则2.1 目的本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患者用血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提高血液资源的利用效率;•规范临床用血的管理流程。
2.2 原则•临床用血必须符合医学指南和临床实践的相关规定;•临床用血必须有明确的证据支持;•临床用血必须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临床用血必须确保血液安全性;•临床用血必须进行必要的记录和报告。
3. 临床用血管理流程3.1 申请与审批•临床用血需由医生提出申请,并明确注明患者基本信息、用血指征和用血量;•临床用血申请需经过科主任或临床科室负责人审批,并确保用血合理性。
3.2 血液配型与定量•患者需要进行血液配型与定量检测,以确保血液的相容性和用血安全性;•血型不匹配的患者在无紧急情况下不得使用血液。
3.3 血液需求与调配•医院应建立完善的血液调配系统,确保血液的及时供应;•血液调配需遵循先进先出原则,并定期进行库存管理。
3.4 用血过程管理•在用血过程中,医院应加强对患者用血的监测和管理;•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用血效果进行实时调整和评估。
3.5 报告与记录•医院应建立完善的临床用血记录和报告制度;•临床用血的相关信息需及时记录和报告,以便进行后续的评估和分析。
4. 临床用血安全管理4.1 血液安全监测•医院应定期进行血液安全监测,确保血液质量符合相关标准;•监测内容包括血型鉴定、传染病筛查等。
4.2 质量控制•医院应建立血液质量控制制度,确保血液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对血液供应商进行定期评估,确保提供的血液符合质量要求。
4.3 不良事件报告与处理•发生严重的不良事件时,医院应立即启动不良事件报告与处理程序;•不良事件应及时进行调查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5. 培训与教育•医院应定期进行相关临床用血管理的培训和教育活动;•医生和护士等相关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培训和考核。
临床用血管理规定
临床用血管理规定是指在医院临床用血工作中,对用血的收集、储存、输送和使用等环节进行规范和管理的一项制度。
其目的是确保血液的安全有效使用,减少不必要的输血,保护患者的健康和利益。
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临床用血管理规定。
一、血液采集和储存1. 严格执行血液采集的规范,保持采血设备的洁净和无菌。
采用一次性采血器进行采血,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2. 对于献血者,必须进行详细的献血者信息登记和健康状况调查,确保献血者身体健康,血液质量符合标准。
3. 严格对血液进行标本管理,确保血液采集前后的完整性和标签的准确性,防止交叉污染。
4. 血液储存要符合要求的温度和湿度,避免血液质量的变化,加强储血库的管理,确保血液的及时供应。
二、血液输送和使用1. 输血前进行血液的核对,确保输血的正确性。
对于大规模输血需要进行血型和交叉配血试验,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2. 对于输血的适应症要进行严格评估,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减少输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3. 对于一次性输血袋和输血管的使用要符合规定,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4. 输血前要对受血者进行详细的病史和体格检查,了解其过敏史和疾病状态,避免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三、血液管理的质控和监测1.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血液采集、储存、输送和使用等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标准和监测指标。
2. 定期对血液库的环境、设施和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血液质量的稳定和安全。
3. 对于血液的使用情况要进行记录和分析,包括输血量、输血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及时评估和调整用血策略。
四、血液安全和风险管理1. 加强血液安全和质量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医护人员的用血意识和安全意识。
2. 对于血液安全事件和并发症的发生要及时报告和处理,进行事故调查和风险评估,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3. 设立血液安全委员会,负责血液安全和质量控制的全面管理和监督,定期召开会议进行血液管理的评估和改进。
以上所述仅为临床用血管理规定的一些基本内容,具体的规定和措施可以根据不同医院和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用血规定
医院用血规定是指医疗机构在临床用血过程中需要遵守的一系列规定和标准。
血液是一种重要的医疗资源,正确使用和管理血液可以确保患者的用血安全,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以下是医院用血规定的基本要点:
1. 严格执行血型鉴定和交叉试验:在为患者输血之前,必须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试验。
血型鉴定用来确定患者的血型,交叉试验用来检测供血者血液与患者血液的兼容性。
只有血型和交叉试验结果匹配的血液才能用于患者输血。
2. 确保血液安全和质量:医院必须从合法的供应商或者血液中心采购血液,并确保血液的来源可靠、抗体筛查合格、传染性疾病筛查阴性等。
同时,医院需要建立完善的血液储存和管理系统,确保血液的保存质量,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3. 合理使用血液:医院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血液使用制度,避免浪费和滥用血液资源。
对于一些可以通过其他替代方法进行治疗的病例,应尽量减少或避免输血。
对于真正需要输血的患者,应根据其具体病情和血液化验结果,制定合理的输血方案。
4. 严格控制输血指征:临床医生在决定是否进行输血时,必须严格控制输血指征。
只有在血红蛋白水平低于一定的标准、贫血症状明显、并且不能通过其他治疗手段得到有效改善的情况下,才可以考虑进行输血。
5. 注意输血并发症的防治:输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包括
输血反应、感染、过敏等,医院需要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输血前必须与患者充分沟通,了解其过敏史和用药史,做好输血前的准备工作。
在输血过程中,医院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保障患者的安全。
医院用血规定的实施有助于提高血液资源的利用效率,确保患者的用血安全。
同时,医院也需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用血意识和用血管理水平,以便更好地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