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2第9课《赤壁赋》课件(共24张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课件:第9课·赤壁赋 (共47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课件:第9课·赤壁赋 (共47张PPT)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
苏轼像
•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 •辙者,善处乎福祸之间也。
• 林语堂在他的《苏东坡传•序》中写得十分明确 而详尽:“我可以说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 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 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 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 义的人,一个瑜珈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 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 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 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 东坡的全部。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 而温暖地会心一笑,这个结论也许最能表现他 的特质。”
62岁儋州
59岁惠州
乌台诗案
• 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 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 政见不合,被迫离京。 • 苏轼也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表露了对新政的不 满。遭到李定、舒亶(dǎn)、何正臣弹劾,被以莫须有的罪 名抓进乌台,一关就是4个月,每天被逼要交代他以前写的诗 的由来和词句中典故的出处。在当时苏轼已是认定自己必死 无疑。 因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以及众人的营救,使得苏轼 免于一死,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 “乌台诗案”,是一个有名的文字狱,也是一个冤狱。 • (注: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是专任弹劾百官的中央机关。 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 台”,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
赋是一种有韵的文体,讲求声律、押韵、 对比等形式,兼有诗歌、散文的特点,可以咏 物写志抒情。 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 律赋、文赋各个阶段。
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 文赋各个阶段。 骚赋:以楚辞为源头 大赋(汉):以铺张渲染为能事,排列许多怪异 生僻的词汇,鸿篇巨制,繁缛富丽。 小赋:抒情咏物 骈赋(魏晋南北朝):受骈文影响,讲究对仗工 整。 律赋(唐):科举中写赋,按照诗歌声律,除句 式对偶 外,还限制用韵,规定平仄配合,音律谐和。 文赋(宋):打破声律限制,加入散文特点。

人教版语文必修2第9课《赤壁赋》课件(共29张PPT)PPT语文课件

人教版语文必修2第9课《赤壁赋》课件(共29张PPT)PPT语文课件

望美人兮天一方。” 写啊出,在了天箫边声遥摄远人的心地魄方。的”感染
客有吹洞箫者 ,倚歌 力客。人中有位吹洞箫的,随着
而和之。其声呜呜然 ,歌在声苏伴奏子。看那来洞,箫与声客呜饮呜地酒正 如如不潜怨诉绝蛟如, , ,缕余 泣如。音孤慕舞舟袅,幽之袅如壑嫠泣,之妇,。在 乎 中 “响泣悠断龙兴 不 道 正,,长。跳象象,起使头 太 理 襟怨倾象舞得, 合 , 危恨诉细来潜客 拍 于 坐,;长,藏却 , 是 ”象 吹 的 使在忽但才问完 丝 得思 深起却有客后 线 孤慕 渊悲有下:, 独, 延 中余 小象 绵 的曲深段“音 船抽 不 蛟,知的何似其为
听读录音,注意字音与 朗读的节奏。
111111
翻译与理解
既望:十六日,既,已经,望,农历每月 的十五日
壬戌之秋,七 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状语后置句,应
月既望,苏子 与客泛舟游于
为:于赤壁之下游.于,介词,在.下,方 位名词
赤壁之下。清 兴:起,同风雨兴焉
风徐来,水波 不兴。举酒属
属:zhǔ,通嘱,意思是劝,请
作者用清新的散文笔调作赋,中间有骈词、俪句,也用 了韵,更多的是散句成分。这种赋称为文赋。《前赤壁赋》 除采用赋体传统的主客问答形式外,句式长短不拘,用韵 错落有致,语言晓畅明朗,其间有歌词,有对话,抒情、 说理自由洒脱,表现力很强。这些都是对赋体写作的一种 发展。
重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语积累
七月既望
举酒属客
一苇之所如 万顷之茫然
止;飘飘乎如遗
世独立,羽化而
登仙。
翻译与理解
二写乐极悲来 。先写歌声, 后这写时,箫酒声喝;得歌十中分的欢“畅,美我人”
于而棹溯是兮流歌饮兰光之酒 桨 ;。乐渺歌,甚渺曰击:兮,空予“扣明桂 怀兮舷,喻 出 诉 点敲“划江啊君 力 , ,着桂开面悠船木远浮清, ; 抓 末边做茫动澈表 箫 住 尾唱的的澄茫现 声 了 两起棹月明,了 的 箫 句歌啊光的盼作怨声夸来 兰。江望者、“张, 木我水着希慕哀性歌 做的,‘词 的迎 情美望、”比说 桨人着 思为泣的喻: ,’国、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课件:第9课 赤壁赋(共46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课件:第9课 赤壁赋(共46张PPT)

赋 •
文体知识
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 散文的性质。 • 特点:是“铺采螭文,体物写志”,讲究文 采,以铺陈为能事。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 演变的过程:屈原为代表的“骚赋”,汉代 为代表的“辞赋”,魏晋以后的“骈赋”, 唐代又由骈体转为“律赋”,宋代以散文形 式写,称为“文赋”。著名的有杜牧的《阿 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 《赤壁赋》。
本段展示了一个怎样的境 界?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 怀 ? 本段展示了一个友人相聚、 泛舟江上、畅饮美酒、咏诗诵 文、迎风赏月的舒畅飘逸、超 然物外的境界。在黄州苏轼过 的实际上是一种囚犯生活,处 境相当困难。居然有如此雅兴 ,夜游赤壁。表现了他听任自 然,乐观旷达的情怀。反映了 他超然物外、洒脱不羁的道家 思想。
合 作 探 究
乐 在 何 处
良辰 七月既望 第一层 美景 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清净、平淡、开阔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皎洁、幽静、动态美
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朦胧、开阔
4.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豪情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梦幻神奇、浪漫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苏 轼
赤 壁 赋
走 进 作 者
苏 轼
• 苏轼,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 世人称其为“苏 东坡”。北宋著 名文学家、书画 家、诗人,美食 家,豪放派词人 代表。中国文学 史上少有的全才 之一。
苏洵、苏辙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三苏
பைடு நூலகம்
唐宋八大家 (文) 苏辛(词) 苏黄米蔡 (书法)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辛弃疾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苏轼洞庭秋色赋
苏轼赤壁赋

人教新必修二 第9课赤壁赋 课件(共62张PPT)

人教新必修二 第9课赤壁赋 课件(共62张PPT)

2、写作此文的原因
这篇赋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作者被贬黄州 之后。苏轼被贬到黄州,名义上任团练副使,实则等 于充军。作者因内心愤慨不平,借助诗文以抒发感慨 。赋中所流露的“人生无常”的悲哀和旷达心情,就 是这种复杂感情的表现。作者是元丰三年(1080)春到 黄州的。从“乌台诗案”到流放黄州是苏轼人生的重 要转折,政治上失意访惶,精神上孤独苦闷。但是生 性旷达的诗人在老庄佛禅和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自 号“东坡居士”。元丰五年秋、冬,苏轼曾先后两次 到黄州城外的赤壁漫游,写下了千古传唱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样充 满哲学意味,凝聚人生思考的名篇佳作。
gēng zhuó
疏通研习课文
AC%E4%B8%89%E5%8D%95%E5%85%8
3/%E8%B5%A4%E5%A3%81%E8%B5%8 ①壬戌之秋,七 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
B月/既L望o,c苏a子l与%客20泛Se客t人t荡i着n船g儿s,/在Te赤m壁p的/下%面E游6览%。
况吾与子渔樵于 江渚之上,侣鱼 虾而友麋鹿,驾 一叶之扁舟,举 匏樽以相属。寄 蜉蝣于天地,渺 沧海之一粟。哀 吾生之须臾,羡 长江之无穷。挟 飞仙以遨游,抱 明月而长终。知 不可乎骤得,托 遗响于悲风。”

何况我和您在江中小洲上
捕鱼打柴,和鱼虾做伴侣,与
麋鹿交朋友,驾着一片叶子似
的小船,拿着简陋的酒杯互相
与 %少上8焉,B,徘%月徊E出于3于斗%东牛8山之0%之间8B上 前.升。w起白a,濛v在濛斗的宿水和气牛笼宿罩欣之江间面,逗赏留江不水
。白露横江,水光接 的泛光和天空连成一片。任凭小船 天。纵一苇之所如, 向何处漂荡,越过茫茫无边的江面。 凌万顷之茫然。浩浩 江面是那么浩瀚啊,船儿象凌空乘 乎如冯虚御风,而不 风而行,却不知道将要飞向何方; 知其所止;飘飘乎如 我们轻快地飘起啊,象脱离尘世, 遗世独立,羽化而登 无牵无挂,飞升到仙境的神仙。 仙。

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第9课《赤壁赋》课件 (共41张PPT)

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第9课《赤壁赋》课件 (共41张PPT)

白茫茫的水汽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 顷之茫然。 旷远的样子 定后:凌茫然之万顷
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我们听任苇 叶般的小船随意漂荡,越过那茫茫万顷的江面。
极言水势浩大 通“凭”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 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超脱尘世 多么辽阔呀,像是凌空乘风飞去,不知将停留在何处; 多么飘逸呀,好像变成了神仙,飞离尘世,登上仙境。
苏轼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1037—1101)四川眉 山人。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 并称“三苏”,同为 “唐宋八大家”成员。 诗、词、文赋、书法、 绘画样样精通。 其词开豪放一派,著有 《东坡全集》、《东坡 乐府》。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为豪放词的创始人。 书法上为宋初四大书法家
状后:苏子与客于赤壁之下泛舟游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 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 玩。清风缓缓吹来,水面波澜不起。 通“嘱”,劝酒 名作动,吟咏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状后:月于东山之上出 状后:于斗牛之间徘徊 古今:斗宿与牛宿 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诗经· 陈风· 月出》中 “窈窕”这一章。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 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
《山村三首》中“老翁七十自腰镰,惭愧春山 笋蕨甜。岂是闻韶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 一首反映了人民疾苦的悯民之作,李定竟诬为 “讽刺盐法”。 又如《八月十五看潮五绝》中“吴儿生长狎xiá 涛渊,冒利轻生不自怜。东海若知明主意,应 教斥卤lǔ变良田。” 原本只是为一个吴儿弄潮而死感到可惜。却偏 偏被认为是攻击农田水利法。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九课《赤壁赋》教学课件 (共71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九课《赤壁赋》教学课件 (共71张PPT)

目标:
一、体会本文景、情、理 结合的特点
二、积累文言知识点
整体把握课文
1. 文章大致写了什么内容? 夜游赤壁,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2. 客与苏子的人生看法有什么不同? 客-悲观 苏子-乐观
3.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全文的感情是如何变 化的?
一 (1) 月下泛舟 乐 二 (2~3) 吊古伤今 悲 三 (4) 阐述哲理 乐
②歌声和箫声的内容是什么呢?
歌声用楚辞句法抒怀:美人指一种理想追求,显然是 倾心而不可得②,歌暗声和含箫惆声怅的之内意容。是什么呢?
美人比君,写出忠君之殷切,为宋王朝分忧,在遭 受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著态度,坚持对朝廷 政事关切而不甘沉沦的情怀 。
但形势不利,便力求豁达,顺应自然。 箫声运用生动的比喻,借助夸张想象,描写悲咽低回 的哀音十分形象真切,烘托出作者矛盾心理、复杂思想
请找出译文中的错误之处: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七,我同客人乘船 在赤壁的下面游玩 。清风缓缓吹来,江面水 波平静。举杯邀客人同饮,让他们先朗诵 “明月”诗,后吟唱窈窕章。一会儿,月亮 从东山上升起,在斗星和牛星之间逗留不前 , 白茫茫的水汽横越江面,波光与星空连成一 片。纵使驾一叶扁舟也要越过那宽阔的江面。 多么辽阔,像要凌空飞去,不知到什么地方 才能停止;多么飘逸呀,宛若超越尘世独立 存在,而飞登仙境。
文体知识:
赋:是汉形成的一种文体,有“汉赋” 之称,赋讲究词采、对偶、韵律和铺叙, 常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有诗歌和散文 特点。后来或向骈文方向发展,称为 “骈赋”、“律赋”,或进一步散文化, 称为“文赋”、“散赋”。“文赋”也 是散韵结合,但散文意味颇重,特别是 到了宋代,多以散文方法作赋,别具一 格。本文就是一篇文赋,是一篇记游散 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9课《赤壁赋》课件(共25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9课《赤壁赋》课件(共25张PPT)

本文“以文为赋”的体裁情势是如何体现的?
本文作为一篇赋,既保留了传统赋体的诗的特质和情韵等特点,又不 拘泥于赋的固定情势,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体现了“以文为赋” 的特点。一方面用了赋体传统的对话手法,韵文和对偶句式,使文章富 有节奏感,如第一段的“徘徊于斗牛之间……水光接天……凌万顷之茫 然……羽化而登仙”的韵文体,“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诵之诗,歌 窈窕之章”等对偶句几主客问答的对话体。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音韵 美,另一方面有突破了传统手法,章法结构和语言格式,注入了更多的 散文因素,其造语而多有变化,用典而不拘故实,写景而富于想象,使 文章如行云流水,挥洒自如,不拘一格。一篇几百字的短文能够如此波 涛起伏,环换相扣,体现了作者奇妙的7和高深的艺术手段,又可看出苏 轼文学创作的革新,解放的精神和浪漫主义的色调。
谢谢!
学习本文有何收获和启发?对作者的思想有何认 识?1)“望美人兮天一方”写出了作者在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
持对朝廷政治的关心,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著态度而不甘沉溺含 有积极因素。
2)通过主客问答,论辩,阐明了世界万物的“变”与“不 变”的辨证统一关系,即不必敬慕长江的无穷,也不必哀叹人生 的短暂,应乐观地对待人生。
名词意动用法。 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句, 凌茫然之万顷。 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句,有吹洞箫之客。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 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句,而今在安哉?
1. 文章大致写了什么内容? 夜游赤壁,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2. 客与苏子的人生看法有什么不同? 客-悲观 苏子-乐观
3. 全文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
如何评价作者的观点?
作者的某些语言容易被误解为及时行乐,但这种思想并未从 文章中直接反应出来,作者表明的观点是希望一个人不要发无病 之呻吟,不要去追求那种看似超脱尘世其实并不现实防空想境 域;而应适应现实,在目前这种XXX恬适的环境中不妨陶醉于大 自然的怀抱。作者的这种观点包含一定的合理性,因为作者不同 意看问题绝对化,注意到事物相反相成的辩证关系。但这种观点 并非科学,因为作者沿袭了庄子的相对主义观点,否认衡量事物 的客观标准,抹杀事物质与量的实际界限。总之,在当时的背景 下,作者的观点还是积极的。

人教版必修2高一语文下册第9课《赤壁赋》(共44张PPT)

人教版必修2高一语文下册第9课《赤壁赋》(共44张PPT)

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 ,虽 我 有所,有虽的一东毫西而,虽莫然取是”一。丝如一毫此也,不
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风 , 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
能 人取世用间。的只荣有辱江上、的得清失风、,忧和山乐间便的 明 看 不月 到足, 它为就耳念成朵了听为。到颜它色最;就后取成他为用为声它“音们,没客眼有人睛人”
(一)、给下列画线的字词注音
1、壬戌(rénxū) 2、桂棹(zhào) 3、余音袅袅( niǎo ) 4、幽壑( hè) 5、嫠妇( lí ) 6、愀然(qiǎo ) 7、山川相缪(liáo ) 8、舳舻千里( zhúlú ) 9、旌旗(jīng )
10、酾酒( shī ) 11、横槊(shuò) 12、渔樵(qiáo) 13、扁舟(piān) 14、匏樽(páo ) 15、蜉蝣(fúyóu) 16、无尽藏(zàng) 17、狼籍( jí ) 18、枕藉( jiè)
望美人兮天一方。" 了啊箫,在声天摄边人遥心远魄的的地感方。染”力。
客有吹洞箫者 ,倚歌 客在人苏中有子位看吹来洞,箫与的客,饮随酒着 正
而如如不潜和怨诉绝蛟之如, , ,。 缕余如泣其。音慕孤声舞袅舟,呜幽袅之如呜壑嫠泣,然之妇,, 。在 乎 中 “ 其歌响泣悠断龙兴 不 道 正 然声,,长。跳伴象象,使起头 太 理 襟 也奏怨倾象得舞, 合 , 危 ?。恨诉细潜来客 拍 于 坐 ”那,;长藏,却 , 是 ”洞 象 吹 的 在 使忽但才问箫 完 丝 得思 深起却有客声 后 线 孤慕 渊悲有下:呜 , 独, 延 中呜 余 小象 绵 的曲深段“地 音 船抽 不 蛟,知的何其似为
蓄势。
翻译与理解
四写悟理自解。苏子的话针对
“客人”的感触而发,通过对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 乎?逝者如斯 ,而未尝往也;

高中语文 9《赤壁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9《赤壁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 哀叹我们生命的短促,羡慕长江的无穷无 尽。偕同神仙一起遨游,抱着明月一起永 世长存。知道这种愿望是不可能屡次实现 的,在悲凉的秋风中把这种遗憾寄托于箫 声的曲调当中。
ppt精选
19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 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 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 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 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 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 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 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 (江面)浩浩荡荡的样子,(小船)好像 凌空驾风而行,不知道将停留到的地方; (我们)飘飘然,像是脱离人世,长出翅 膀,升入仙境。
ppt精选
16
箫声
•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 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 之嫠妇。
• 翻译:
• 那箫声呜呜咽咽,像哀怨又像思慕,像哭泣又像 倾诉,余音悠长婉转,像细丝一样绵延不绝。使 潜藏在深渊里的蛟龙听了翩翩起舞,使孤舟上的 寡妇听了伤心哭泣。
• 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
• 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 卯(mǎo)、辰(chén)、巳(sì)、午 (wǔ)、未(wèi)、申(shēn)、酉 (yǒu)、戌(xū)、亥(hài)。
• 其中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 为阴支
ppt精选
7
ppt精选
8
一、给下列画线的字词注音

人教版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 第九课《赤壁赋》课件(共56张PPT)

人教版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 第九课《赤壁赋》课件(共56张PPT)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 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方:当 舳舻:指战船 酾酒:斟酒 横槊:横持着长矛
当他攻破荆州,夺得江陵,顺流东下的时候战舰千里 相接,旌旗遮天蔽日,面对大江酌酒豪饮,横握长矛 吟诗时,那本是一代了不起的英雄啊!可是如今在什 么地方呢?
过一会儿,月亮从东山升起,在斗、牛星 之间徘徊着。白茫茫的水气笼罩江面,水 光与天色连成一片。任凭这一苇叶似的小 舟随意飘荡,浮在宽广无边的江面上,觉 得像在浩浩荡荡的太空中驾风飞行,却不 知道要到什么地方去;又觉得像是飘飘悠 悠的离开了人世而无牵无挂,飞升到仙境 一般。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 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 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 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少焉:过了一会儿。 斗牛:星座名。斗宿和牛宿 白露:白茫茫的水气 纵:任凭 一苇:喻指苇叶似的小船 如:往 浩浩乎:广大的样子 冯:通‚凭‛,靠,依托 虚:太虚,指天空 御:驾御 遗世:脱离尘世 羽化:道教称成仙为羽化,认为成仙后可以飞升
文称书通诗苏 化“法。词轼 史宋与文文, 上四黄章赋字 巅家庭位、子 峰”坚唐书瞻 人,、宋法, 物是米八、号 之中芾大绘东 一国、家画坡 文蔡之样居 学襄列样士 史并,精。 、
公元1100年,徽宗即位,苏轼终于遇 赦北归,次年7月客死常州。去世前两个月, 诗人在《自题金山画像》中写到“心似已 灰之本,身如不系之舟,问余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颇有几分英雄末路美人迟 暮的空漠之意和苍凉之感了。
于是:在这个时候 桂棹:桂树做的棹 兰桨:木兰树做的桨 空明:指映照着月色的清澈透明的江水 溯:逆流而上 流光:指江面上随波浮动的月光 渺渺:悠远 美人:指内心所思慕的贤人

人教版必修二:9赤壁赋(共49张PPT)

人教版必修二:9赤壁赋(共49张PPT)
向东进军、东下)
(7)侣
.鱼虾而友
.麋鹿(“侣”“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
以……为友)
资源助读
知识整合
五、区别古今


白露 白露
..横江


白茫茫的水气
茫然 凌万顷之茫然
.. 旷远的样子


二十四节气之一
完全不知道的样子或失
意的样子
望美人
兮天一 思慕的人,圣君,或
..
美人
美貌的女子
理想

三读重难探究
译文白对译
4.从第2和第3段的内容看,客人之悲从何而来?
参考答案:从歌声中来(仕途失意),从箫声中来(箫声幽怨),从历史
人物中来(人生无常),从个人境遇中来(生命短暂)。
初读整体感知
再读细节揣摩
三读重难探究
译文白对译
【任务二】 体会文章的语言和手法
1.从全文的角度看,第1段写月夜赤壁之下的江面的水光月色有
进行比拟。仁厚的人安于义理,仁
慈宽容而不易冲动,性情好静就像
山一样稳重不迁,所以用山来进行
比拟。以山、水形容仁者和智者,
形象生动而又深刻。
资源助读
知识整合
一、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
合称“三苏”;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
然热爱生活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初读整体感知
再读细节揣摩
三读重难探究
译文白对译
【任务一】 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
1.文章第1段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赤壁赋》(63张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赤壁赋》(63张PPT)课件

乐 感觉 遗世独立,羽化登仙。
舒畅飘逸,超然物外,陶醉于 良辰美景,宁谧空阔,如临仙境。

思考:第一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描写了夜游赤壁的情景,展现了诗 情画意的意境; 表达了愉悦的心情; 为全文奠定了悠扬和谐的基调。
词中的"美人"指什么?歌词表达主人怎 样的情怀? 明确: “美人” 代表作者的政治理想 和追求。是作者在遭受贬谪之后,仍 然坚持对生活的执着态度,坚持对朝 廷政事关切而不甘沉沦的情怀。
渺沧海之一粟。哀 吾生之须臾 ,羡长 江之无穷。挟飞仙
渺小得象大海里的一粒米。 哀叹我们生命的短促,羡慕 长江的无穷无尽。希望携着 神仙飞升遨游,和明月一起
以遨游 ,抱明月而 永世长存。知道这种想法是
长终。知不可乎骤 不可能屡次得到,只好把感
得 ,托遗响于悲风。 慨通过箫声寄托在悲凉的秋
风中。
4翻译与理解
天地万物一刻不停 万古江山相对永恒
生老病死
人 人生短暂
代代相承 精神可存
超脱人生的欢快
面对灾难性命运, 苏轼持什么样的人 生态度?
以坦然的心境欣赏“江上 之清风,山间之明月” 到大自然中寻求精神寄托。
写作特色
• 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紧密 结合
• 优美形象,善于取譬 • 有偶有散,错落有致
知识点整理
我说:“您了解那江水和月亮吗? 江水总是象这样不断地流去,但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 始终没有消失。有时圆有时缺的
乎?逝者如斯 ,而未尝往也;月亮像那样变化,但最终没有消
盈虚者如彼 ,而卒莫消长也。长。如果从那变化的一面去看它,
பைடு நூலகம்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则天地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连一眨 曾观不之能,以则一物瞬与;我自皆其无不尽变也者,而 眼一穷的面无功看尽夫,的都那,不么还停万羡止物慕。和什从我么那们呢不都?变是况的无且, 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 ,天地之间,事物都各自有其主宰,

人教版语文必修2第9课《赤壁赋》课件(共24张PPT)

人教版语文必修2第9课《赤壁赋》课件(共24张PPT)


《闲情赋》陶渊明 《思旧赋》向秀 《洛神赋》曹植 《登楼赋》 王粲
名 《恨赋》》《别赋》 (南朝·梁)江淹
赋 《登楼赋》 王粲 《长门赋》 司马相如

文 《采莲赋》 萧绎
前后《赤壁赋》写于苏政治上失意,行动上不自由, 生活贫困,心情极其苦闷的时期。在沉重的精神压力下, 苏内心产生了深刻的变化,他开始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感 慨世事的纷扰和虚无,他哀叹人生如梦,他渴望从那唯一 不变而又与世事无关的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中,求得慰藉 和超脱。在黄州的四年,他过着清苦恬淡的生活,与和尚 为友,同渔樵杂处置地耕田,种桑养牛。
赤 壁 赋苏
轼 湖 北 黄 冈 赤 壁 图
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这实在是一种相 辅相成的有趣关系。苏东坡写于黄州的那些杰作,既宣告着黄州 进入了一个新的美学等级,也宣告着苏东坡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 阶段,两方面一起提升,谁也离不开谁。
宋代的黄州,就是今天的湖北 黄冈。黄冈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 处风景胜地。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 色的山崖,因为形状很像鼻子,人 们就称它为赤壁矶;又因为山崖陡 峭如一面墙壁,它也被称为赤壁。
一、给下列画线的字词注音
1、壬戌 rénxū
10、酾酒 shī
2、桂棹 zhào
11、横槊 shuò
3、余音袅袅 niǎo
12、渔樵 qiáo
4、幽壑 hè
13、扁舟 piān
5、嫠妇 lí
14、匏樽 páo
6、愀然 qiǎo
15、蜉蝣 fúyóu
7、山川相缪 liáo
16、无尽藏 zàng
8、舳舻千里zhúlú
然而,东坡毕竟是一个胸怀旷达,政治上有抱负的人。 他想从佛老思想中寻求慰藉,寄情山水,幻想出世。可是, 他终究未能超脱也不甘超脱。黄州的山水勾起了他对古人 的怀念,他触景生情,倾吐了自己对曾经大显身手、建功 立业的历史人物崇敬、颂扬的感情,同时也流露了自己治 世立业的壮志。

高中语文第9课《赤壁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第9课《赤壁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白茫茫的雾 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
片。这两句露珠和水色辉映,描 绘了一幅苍茫而朦胧的画面,置
身于这样的美景中游人自然心旷 神怡,快乐之情油然而生。
《赤壁夜游图》之人物活动: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赤壁夜游图》之人物感受: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通凭 驾
栖息、居住
并请 加找 以出 赏写 析景 。的
句 子 ,
《赤壁夜游图》之景物描写: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思考:作者是如何通过景物 描写来抒发“乐”情的?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 清风轻拂人面,江上风平浪静。
纵观苏轼一生,既坚持了一个富 有社会责任感的士大夫积极入世、 刚正不阿、恪守信念的人格理想, 又保持了文化追求超越世俗,追求 艺术化的人生境界与心灵境界的高 度和谐。无数的宦海风波和人生挫 折铸炼了诗人宏大旷达胸怀——尤 其当我们读他这一时期的作品时, 能否更多一些人生的感悟与哲理的 思考?
艺术特色
1、写景、抒情、说理有机结合; 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
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这就创造出 一种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画 意而又蕴涵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
构思和表达艺术
赤壁之景
(“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白露横江,水

乐极生悲 , 释悲生议
光接天”)


夜游之行
(“举酒属客”,
苏子
借景议理, 解客之悲
感慨: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悲
三写因悲生议。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九课《赤壁赋》精选课件(共23张PPT)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九课《赤壁赋》精选课件(共23张PPT)

(三)一词多义
固一世之雄也
本来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顽固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使…巩固
江山险固,沃野千里 坚固
第四段:说理明事
处理方法:译文法
翻译下列句子:
1.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 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 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译文:
如果从它们变化的一面看,那么天地 间的一切事物,甚至不到一眨眼的工夫就 发生了变化;若从不变的一面看,万物同 我们一样是永存的,又何必羡慕它们呢?
苏轼
教学目标:
一、体会本文景、情、理结合的 特点。
二、积累文言知识点。
方法指导:
抓诵读,清思路, 重感悟,多积累。
苏 轼
苏轼
第一步:熟背
整体感知,把握思路,体会情感 问题一:
本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变化?
提示: 乐


问题二:
“情随景生,景随情变”,随着情感 的发展,描写对象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提示:
清风明月 洞箫呜然 怀古伤己 理至释然 飘然仙境 泣诉悲情 寄予悲风 主客自乐
第二步:讲解、分析
第一段:夜游画境 处理方法:找错法
请找出译文中的错误之处:
壬戌年秋天,七月中旬,我同客人乘船游 于赤壁之下。清风缓缓吹来,江面水波平静。 举杯叮嘱客人,让他们先朗诵“明月”诗,后 吟唱窈窕章。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 斗星和牛星之间徘徊,白茫茫的水汽横越江面, 波光与星空连成一片。纵使驾一叶扁舟也要越 过那茫茫江面。多么辽阔,像凌空飞去,不知 将停在何处;多么飘逸呀,宛若离开人世,飞 登仙境。
2.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 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译文:
再说,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人, 如果不是为我所有相与枕藉乎舟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狼籍 jí
9、旌旗 jīng
18、枕藉 jiè
二、本文押韵换韵的字:
第1段:间、 天、然、仙 第2段:桨、光、方,慕、诉、缕、妇 第3段:稀、飞、诗; 昌、苍、郎;
前后《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 响。它为以后的戏曲、绘画、雕塑等提供了创作的题材。 宋代画家李公麟、明代画家唐寅都画过苏轼舟游赤壁的 画。
苏在赤壁的创作活动,给赤壁增添了光彩,清人就 干脆把黄州赤壁命名为“东坡赤壁”,并镌刻在建筑物 的门额上,由此名满天下。直到今天,在黄冈东坡赤壁 ,仍有“二赋常”“酹江亭”“坡仙亭”等名胜。
苏轼力图排遣政治打击而带来的苦闷从而听任自然, 乐观旷达,作者力图从消极中超脱出来,其实是含蓄地 向他的政敌暗示,我虽然遭贬,但我却超然世外,飘然 欲仙,寄情山水,尽得其乐,不寂寞不烦恼,反而积极 向上。由于屡遭贬斥,作品往往流露出达观放任,忘情 得失的思想。

“赋” 以楚辞为源头,至荀

始有定名。它出现于战国后期,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 ——曹 操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许 浑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 轼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杨 慎
背景介绍: 北宋元丰二年,苏轼被贬调湖州。贬调的原因是他
不赞成王安石的新法。元丰二年(1079年)八月,苏轼 因"乌台诗案"被加以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苏辙 等拼死上表相救,幸好太后曹氏爱才,不肯杀轼,神宗 才对苏轼从轻处置。苏轼被囚128天之后,贬为黄州团 练副使,交由本州安置,不得干预公事。在黄州苏轼过 的实际上是一种较自由的囚犯生活,处境相当困难。在 此期间,写就一词二赋。
面对灾难性命运, 苏轼持什么样的 人生态度?
以坦然的心境欣赏“江上之清风,山
间之明月”
到大自然中寻求精神寄托。 达 穷
积极进取,直面人生 听任天命,随遇而安
则则 兼独 济善
天其
下身
自题金山画像
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余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面对宇宙和历史时都 感到短暂悲哀,你能举出这方面的诗句吗?
一、给下列画线的字词注音
1、壬戌 rénxū
10、酾酒 shī
2、桂棹 zhào
11、横槊 shuò
3、余音袅袅 niǎo
12、渔樵 qiáo
4、幽壑 hè
13、扁舟 piān
5、嫠妇 lí
14、匏樽 páo
6、山川相缪 liáo
16、无尽藏 zàng
8、舳舻千里zhúlú

《闲情赋》陶渊明 《思旧赋》向秀 《洛神赋》曹植 《登楼赋》 王粲
名 《恨赋》》《别赋》 (南朝·梁)江淹
赋 《登楼赋》 王粲 《长门赋》 司马相如
文 《采莲赋》 萧绎
前后《赤壁赋》写于苏政治上失意,行动上不自由, 生活贫困,心情极其苦闷的时期。在沉重的精神压力下, 苏内心产生了深刻的变化,他开始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感 慨世事的纷扰和虚无,他哀叹人生如梦,他渴望从那唯一 不变而又与世事无关的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中,求得慰藉 和超脱。在黄州的四年,他过着清苦恬淡的生活,与和尚 为友,同渔樵杂处置地耕田,种桑养牛。
然而,东坡毕竟是一个胸怀旷达,政治上有抱负的人。 他想从佛老思想中寻求慰藉,寄情山水,幻想出世。可是, 他终究未能超脱也不甘超脱。黄州的山水勾起了他对古人 的怀念,他触景生情,倾吐了自己对曾经大显身手、建功 立业的历史人物崇敬、颂扬的感情,同时也流露了自己治 世立业的壮志。
总之,苏轼的内心是复杂的、矛盾的。消极退隐和积 极进取,疾世愤懑与逍遥山水的两重情绪,在与世无争的 的思想后面,流露出不甘妥协的积极精神和鄙弃富贵、傲 然独立的旷达情怀。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 苏轼遭受政治迫害,被贬谪到黄州 已经两年了。“长江绕廓知鱼美, 好竹连山觉笋香” ,水中的鲜鱼, 山间的竹笋,江城的一切风物,都 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莫大的慰藉。 这时,他曾站立在江边赤壁之上, 眺望如画江山,唱出了“大江东去” 的豪放歌声。他还在七月十六日一 个幽静的夜晚,驾舟畅游于赤壁之 下的长江水面,写下了千古名作 《赤壁赋》。

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
文赋各个阶段。
骚赋:以楚辞为源头
大赋(汉):以铺张渲染为能事,排列许多怪异生僻的 词汇,鸿篇巨制,繁缛富丽。
小赋:抒情咏物 骈赋(魏晋南北朝):受骈文影响,讲究对仗工整。 律赋(唐):科举中写赋,按照诗歌声律,除句式对偶
外,还限制用韵,规定平仄配合,音律谐和。 文赋(宋):打破声律限制,加入散文特点。
到了汉代才形成确定的体制。
• 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说:“赋者,铺也;铺 采摛(chī)文,体物写志也。”体物写志,指赋的 内容;铺采摛文,指赋的形貌。赋在艺术表现上必然 注重铺陈形容事物的外象和内理。在语言上使用新奇 美丽的辞藻。另外赋也讲究声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 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长短 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 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既适 合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诗意 。
赤 壁 赋苏
轼 湖 北 黄 冈 赤 壁 图
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这实在是一种相 辅相成的有趣关系。苏东坡写于黄州的那些杰作,既宣告着黄州 进入了一个新的美学等级,也宣告着苏东坡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 阶段,两方面一起提升,谁也离不开谁。
宋代的黄州,就是今天的湖北 黄冈。黄冈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 处风景胜地。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 色的山崖,因为形状很像鼻子,人 们就称它为赤壁矶;又因为山崖陡 峭如一面墙壁,它也被称为赤壁。
作者简介
一度下狱, 三度贬官。 命运多舛, 生活坎坷。
但他 既没有像贾谊那样“抑郁而终”, 也没有像陶潜那样“归隐田园”。
为什么?
作者的复杂思想: 儒:积极入世,忧国忧民,平生倾慕贾谊 佛:精通佛理,不计得失,常与僧人来往 道:好学老庄,齐万物,一死生,追求内 心调和
儒家的积极入世态度与佛道的超然物外, 与世无争的态度是矛盾的,但又奇妙地统一在 苏轼身上。当儒家思想遭遇挫折时,苏轼却能 峰回路转,在佛道二家思想中找到精神归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