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隔离的坚冰》教案(2)
教学设计打破隔离的坚冰人民版
《打破隔离的坚冰》◆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世界文艺产生的时代背景;掌握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世界文艺发展的背景,成就及影响;分析从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的时代背景理解文艺作品的影响价值。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世界文艺发展的背景,成就及影响,培养学生从已有的知识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充分利用信息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论证的能力。
通过课堂小组讨论的方法,分析从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的时代背景理解文艺作品的影响价值,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会欣赏文艺作品,认识其艺术价值,提高审美能力;认识无产阶级在解放人类的过程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为人类的精神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通过学习鲁迅的文章和毕加索的绘画作品,体会他们的忧国忧民意识。
【教学重点】世纪中期世界文艺发展的背景,成就及影响。
-20世纪末19.【教学难点】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的时代背景理解文艺作品的影响价值。
◆课前准备◆本节课运用图片、幻灯、课件、录像、计算机、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媒体的演示和示范。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工业领域进行着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那么在文学领域有着怎样发展呢?讲授新课一、世界的文学(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文学艺术潮流的背景1、经济: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历史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束更加密切了世界各国间的联系,世界各国各地区文化在经过激烈碰撞之后逐渐打破了隔离的坚冰,取得了共同发展。
2、政治:相继而来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两次世界大战、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以及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等,都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为这一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
(二)欧美文学1、欧洲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的代表作及其历史地位罗曼?罗兰:在欧洲,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1866—1944)凭借其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先后获得法兰西学院文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这部作品也被誉为20世纪第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而他本人也被称为“两个世纪的文化的一座桥梁”。
人民版必修三8.3《打破隔离的坚冰》教学设计
-教师如何巧妙地设计课堂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参与中体验,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重难点: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种族歧视的错误和危害,培养平等、公正、包容的价值观。
2.问答题: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如“结合我国实际,谈谈你对民族关系处理的认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3.分析题:要求学生结合案例,分析种族隔离政策产生的原因、危害以及解决措施,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知识梳理: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回顾,强化学生对种族隔离问题的认识。
1.作业布置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作业难度要适中,既要让学生能够完成,又要保证作业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3.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和观点表达,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4.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与他人交流、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3.通过学习《打破隔离的坚冰》,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珍视民族团结的品质,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4.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关爱他人的情怀,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道德素养。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章节《打破隔离的坚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种族隔离问题有初步的了解。然而,由于生活经验有限,他们对种族隔离政策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可能认识不足,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启发。
人民版必修三8.3《打破隔离的坚冰》教学设计
打破隔离的坚冰教师
第三节打破隔离的坚冰教学目标1.了解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的文学作品,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2.欣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艺术价值。
3.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
重点难点1.对这一时期文学艺术领域取得发展的历史背景的理解。
2.世界的交流与融合对文化的影响。
一、世界的文学;1、背景:1)经济:第二、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2)政治:两次世界大战及十月革命的影响。
2、欧美文学:1)法国: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凭借其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先后获得法兰西学院文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这部作品也被誉为20世纪第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而他本人也被称为“两个世纪的文化的一座桥梁”。
2)美国:①19世纪末:马克·吐温、欧·亨利、杰克·伦敦。
19世纪末的美国文学不像欧洲文学那样严肃,而是以幽默为主旋律,给人一种轻松诙谐的感觉。
②20世纪初(黄金时期):德莱塞《嘉莉妹妹》《美国悲剧》。
《嘉莉妹妹》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美国社会;《美国悲剧》则是德莱塞成就最高的作品,使人们清晰地看到了美国社会的真实情况,“至少依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海明威《太阳照旧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
《太阳照旧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都表达了作者强烈的反战情绪,成为描写两次世界大战的名篇。
《老人与海》通过描写人与自然的艰苦搏斗,表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寓含着作者对人生的看法。
这种创作手法则被称为“冰山原则”。
3)俄国:高尔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社会主义现实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导师)。
作品:《海燕》《母亲》。
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海燕》,创造了一个勇敢的海燕形象,鼓舞人们去迎接伟大的战斗,是不朽的无产阶级革命的战斗檄文与颂歌。
人民版必修三8.3《打破隔离的坚冰》精品教学设计
必修三专题八第三课“打破隔离的坚冰”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本课是必修三专题八的第三课,本课内容在本专题内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继前两课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欧美文学在这一时期继续焕发光彩,引领世界潮流。
另一方面,东西方文化在经历碰撞后,亚非拉文学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基础上,与欧美文学相融合,逐渐成为世界文学的一部分。
世界文学艺术呈现出共融性、多元化的特点。
此外,20世纪中期的文学艺术已经出现了向现代主义过渡的趋势,如文学中的海明威和美术中的毕加索。
这就有利于第三课20世纪50年代后,“与时俱进的文学艺术”的学习。
(二)教材内容:本课共有四目内容:第一目:介绍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文学艺术的时代背景以及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主要侧重于欧美和亚洲。
第二目:介绍了俄国的高尔基和中国的鲁迅为代表的无产阶级文学。
第三目:介绍了这一时期流派纷呈,丰富多彩的音乐艺术。
第四目:介绍了现代主义立体画派的代表毕加索和他的绘画艺术。
二、课标要求: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文学、音乐、美术的成就,理解其时代背景和影响。
认识世界文化融合的必然性。
体会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文学和艺术共融性、多样性的特点。
三、重点、难点:(一)重点:1.重点:19C末20C初世界文学艺术获得发展的历史背景;2.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世界文学艺术领域中的主要代表人物、作品、产生的重要影响及其蕴含的艺术价值。
(二)难点:世界的交流与融合对文化的影响。
认识世界文化融合的必然性,该时期世界文学的特点。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一)引导学生理解各个民族、地区、国家间的文化只有在相互交流与融合中才能获得生机和真正的发展,并学会尊重各民族的文化,认识文化的丰富与多元性。
(二)通过学习高尔基的作品,深刻地体验那种为无产阶级伟大事业而奋斗的勇气和决心;通过学习鲁迅的文章和毕加索的绘画作品,体会他们忧国忧民的意识和精神。
上述内容,我会在后面介绍教学流程时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情况详细说明。
人民版必修三8.3《打破隔离的坚冰》课件(共28张PPT)
C.印象主义 D.现代主义 B A.工业革命后社会问题日益突出
科技的发展拓宽了艺术家认识世界的视野;
9.(2016•广东惠州高二第一学期期末•31)欧美文学异彩纷呈,流派众多,下列作品和风格对应有误的是
可是在归程中,一大群鲨鱼围了上来,尽管老人奋力拼搏,但最终抵挡不住凶猛鲨鱼的进攻,等他回到海岸时,大马林鱼只剩下鱼头
鱼 D图尾4是和.毕一加条“索脊的骨对作。品建,属立于现在代主理义美性术,基故D础项正上确。的工业社会表示怀疑,不屑于表
《在人间》
B.
面的客观真实,致力于探索离奇别致的形式技巧。”具有 【解析】注重人的情感是浪漫主义的特点,材料未体现对人情感的重视,故A项错误;
有一次,在艺术馆的出口处,毕加索发给每个德国军人一幅《格尔尼卡》的复制品。
专题八
19C以来的文学艺术 第三课
打破隔离的坚冰
一、世界的文学
(一)欧美文学——现实主义流派
伴随着工业革命而来的快节奏加剧了人们的紧张感;
国别/时间 作家 代表作 ——泰戈尔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地位/特点
英 20C初 萧伯纳 《苹果车》 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泉。
基础巩固:
1.19C末20C初, 属于亚洲第一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的作品是
A.《约翰•克利斯朵夫》 B.《戈拉》 C.《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D.《高利贷者》
B
2.高尔基哪部作品被公认为社会主义现实文学的奠基之作
A.《在人间》 C.《我的大学》
D B.《童年》
D.《母亲》
能力提升
1.从19世纪30年代起,现实主义成为文学的主要潮流。从
老渔夫经过生死搏斗终于杀死了它,把它绑在小船的一边。 A.古典主义 B.现实主义 受20世纪以来西方出现的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同时更多地吸收了东方和非洲的艺术风格。
上课打破隔离的坚冰
格尔尼卡
公牛象征强暴,受伤的马象征受难的西班牙,闪亮的灯火象征光明与希望…… 画的左边,一个妇女怀抱死去的婴儿仰天哭号,她的下方是一个手握鲜花与断剑张臂 倒地的士兵。画的右边,一个惊慌失措的男人高举双手仰天尖叫,离他不远处,那个 俯身奔逃的女子是那样地仓惶,以致她的后腿似乎跟不上而远远落在了身后。这一切, 都是可怕的空炸中受难者的真实写照。
二、音乐的变奏
1、印象主义: 德彪西(法国)的《牧神午后》 《夜曲》 《月光》
2、表现主义: 勋伯格《乐队变奏曲》 《小提琴协奏曲》 3、新古典主义:斯特拉文斯基 《浪子历程》 《春之祭》
三、立体派绘画
立体派,是进入20世纪以后在 法国兴起的一个现代艺术流派
《 母 亲 》 插 图
3、亚非文学
(1)印度:泰戈尔《吉檀迦利》
(2)日本:川端康成《雪国》《千只鹤》 《伊豆的舞女》 (3)中国: 鲁迅《狂人日记》 《阿Q正传》
泰戈尔(1861—
1941)是印度现代 伟大的诗人、小说 家和戏剧家。多才 多艺,才华超人 。 1861年5月7日出生 在加尔各答的一个 富有的地主家庭, 他的家庭是当时加 尔各答知识界的中 心。
(2)美国: ①19世纪末:马克·吐温、欧·亨利、 杰克·伦敦 ②20世纪初(黄金时期): 德莱塞《嘉莉妹妹》 《美国悲剧》 海明威《老人与海》等
海明威(1899—1961),美国作家,1954年诺贝
尔文学奖获得者。创作了中篇小说《老人与海》 。
《老人与海》的主题思想是人要勇敢地面对失败。 1961年,因精神忧郁自杀。海明威的创作具有独特的 风格,逼真的记述、简约的文体、细致入微的心理剖析 和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使他成为开创一代文风的巨匠。
历史人民版必修3课件专题83打破隔离的坚冰
8
4.亚、非、拉等国的文学 (1)特点: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基础上,与 欧美 文学相融合,并逐 渐获得世界的承认。 (2)印度: 泰戈尔 是印度近代文学史上伟大的诗人,代表作有诗 集《吉檀迦利》和长篇小说《戈拉》,他于 1913 年成为亚洲第一个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3)日本: 川端康成 的《雪国》《千只鹤》《伊豆的舞女》等作 品表现了“日本人内心的精髓”,并于 1968 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根据材料一指出,毕加索属于何种派别?其艺术风格如何? (2)材料二的《格尔尼卡》反映了怎样的史实?毕加索的回答又 说明了什么? [解析] 第(1)问,主要考查现代主义美术流派代表人物毕加索的 艺术风格。第(2)问,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所提供的时间入手,根 据所学知识回答;第二小问,毕加索的回答体现了他对德国法西斯 的憎恨之情。
27
2.特点 以立体派绘画为例,现代主义在创作宗旨上强调自我,注重抒 发个人情感;在技法上挑战传统,否定传统视觉的真实性。 3.影响 (1)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让现代人受到心灵的震撼。 (2)使人们产生迷惘的心理,更加深入地思考一些问题,剖析社 会的变化。
二、现实主义美术与现代主义美术的区别与联系
音乐界承前启后的天才人物,故选 B 项。]
35
5.“这个画派的画家摒弃了传统的光影、透视和平面表现等技 巧,另辟蹊径,仅以几何图形来构筑意象。”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 说法是( )
A.“恰似一地打碎了的玻璃” B.“光是画中的主角” C.“如实地表现我所生活的时代的风俗和思想面貌” D.“我不爱理性的绘画”
17
印象画派与立体画派 印象画派强调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立体画派 反传统、反理性,重视“象的表现方法。
打破隔离的坚冰 教案2
三打破隔离的坚冰[教学目标]:1、识记与理解:识记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世界文学艺术作品,理解其产生的时代背景、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影响。
通过归纳联系,认识随着世界联系的空前加强,人类文化的不断交流与融合。
通过讨论,提高分析认识理解及归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表格方法,帮助学生列举文艺成就,学会分类及概括重点的方法;通过讨论理解文学艺术的时代背景、特色、影响;阅读文学作品,欣赏乐曲和绘画,进行感悟和启示。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归纳引导谈话等,理解各个民族、地区、国家的文化只有在相互的交流融合中才能获得生机和真正的发展。
通过学习高尔基、鲁迅、毕加索的作品,培养人文精神和忧国忧民的意识。
[教学重点]: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世界文学艺术领域中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理解其发展时代背景、产生的重要影极其富含的艺术价值。
[教学难点]:理解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世界文学艺术领域取得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作品产生的影响;世界的交流与融合对文化的影响。
[教学资源]:学生预习课文和学案,课外阅读《美国悲剧》等;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与学的方法]:借助学案法、学生板书图示、谈话法、欣赏法、、讲演法、讨论法、图示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生一起回忆本专题的主要内容和前面两节课的标题并说出本课的课题,多教师据提纲检查复习情况后,19世纪中期世界文化在碰撞中相互影响,到19世纪末以后,开始打破隔离的坚冰,走上融合。
导入本课。
二、多媒体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1、识记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文学、音乐、美术的成就。
2、认识这一时期世界文艺产生的时代背景。
3、理解这一时期文学的影响。
4、学会欣赏文艺作品,认识其艺术价值三、构建知识结构:学生结合本课的内容,在提纲上写出知识结构。
学生上黑板构建知识结构。
四、知识梳理:1、据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的时间,联系必修Ⅰ和必修Ⅱ所学的内容,归纳概括这一时期文艺发展的时代背景。
人民版 打破隔离的坚冰优秀ppt课件2
亚非拉国家的文学
与此同时,亚、非、拉等国的文学,在保留民族特色的 基础上,与欧美文学相融合,并逐渐获得了世界的承认, 出现了诸如泰戈尔、川端康成等著名作家。泰戈尔 (1861—1941)是印度近代文学史上伟大的诗人。他的诗 歌充满了浪漫主义精神。诗集《吉檀迦利》①含意深远, 清新美丽,使泰戈尔于1913年成为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 奖获得者。其余作品,如《新月集》、《飞鸟集》等都是 闻名世界的著名诗集。 川端康成(1899—1972)是日本现代著名小说家。他对 美有一种执著的追求,《雪国》、《千只鹤》、《伊豆的 舞女》等作品都以优美的笔触表现了“日本人内心的精 髓”。1968年,川端康成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给日本人 民带来了世界世纪末,世界音乐迎来了发展的新时期。 音乐家们纷纷挣脱传统的束缚,寻找新的音 乐艺术的突破口,一时间各种风格和流派层 出不穷,它们在相互影响中共存。
印象主义: 德彪西(法)
音乐 流派 及代 表人 物
表现主义: 勋伯格(奥地利)
新古典主义:斯特拉文斯基 (俄)
音乐流派及代表人物 法国作曲家德彪西(1862—1918)是印象 主义音乐的主要代表人物,被认为是20世纪音 乐界承前启后的天才。印象主义音乐和印象主 义绘画一样,追求的是一种朦胧的效果。从德 彪西的音乐中,人们可以领略到一种朦胧、飘 逸、空幻和幽静的意境。德彪西的交响诗《牧 神午后》以及管弦乐《夜曲》、钢琴曲《月光》 等都是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作。
音乐流派及代表人物 这一时期还兴起了重在表现内部、表现自我 的表现主义音乐,代表人是勋伯格(1874— 1951)。勋伯格是有犹太血统的奥地利作曲家。 他完全抛弃了传统的音乐调性观念,使自己创作 的音乐处于一种非调性或无调性的状态,并且探 索出了无调性音乐的规律——12音体系①,对20 世纪的音乐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重要作品 有《乐队变奏曲》、《小提琴协奏曲》、《华沙 幸存者》等。
8.3 打破隔离的坚冰 教学设计
8.3 打破隔离的坚冰教学设计三三打破隔离的坚冰打破隔离的坚冰一.内容及其解析一.内容及其解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打破隔离的坚冰,指的是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八第三节的内容,其核心是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世界文艺发展的背景,成就及影响。
理解它关键就是要从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的时代背景理解文艺作品的影响价值,认识世界的交流与融合对文化的影响。
学生在通史中和必修1.2中的接触的相关内容较少,本节课的内容打破隔离的坚冰,就是在此基础上的补充和发展。
由于它还与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比较密切的联系,在本专题中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在本学科中地位不重要,是本学科的次要内容。
教学的重点是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世界文艺发展的背景,成就及影响。
解决重点的关键是联系必修和必修所学内容,归纳概括这一时期文艺发展的时代背景,结合时代背景运用探究讨论的方法解决。
二.目标及其解析二.目标及其解析1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识记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文学.音乐.美术的成就;认识这一时期世界文艺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解这一时期文学的影响;学会欣赏文艺作品,认识其艺术价值。
22.目标检测.目标检测识记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文学.音乐.美术的成就;认识这一时期世界文艺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解这一时期文学的影响;学会欣赏文艺作品,认识其艺术价值就是指要通过归纳联系,认识随着世界联系的空前加强,人类文化的不断交流与融合;通过讨论,提高分析认识理解及归纳问题的能力。
通过表格方法,帮助学生列举文艺成就,学会分类及概括重点的方法;通过讨论理解文学艺术的时代背景.特色.影响;阅读文学作品,欣赏乐曲和绘画,进行感悟和启示;通过归纳引导谈话等,理解各个民族.地区.国家的文化只有在相互的交流融合中才能获得生机和真正的发展;通过学习高尔基.鲁迅.毕加索的作品,培养人文精神和忧国忧民的意识。
三.问题诊断分析三.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理解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世界文学艺术领域取得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作品产生的影响;世界的交流与融合对文化的影响。
打破隔离的坚冰教案
作者:丁晓平第3课打破隔离的坚冰教学目标:【内容标准】了解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的文学作品,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欣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艺术价值。
列举19 世纪末以阿里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和多样性。
【知识与能力】了解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这段时间主要的文学艺术作品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影响。
这一时期,人类社会所经历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世界的联系也空前加强了,通过学习能认识到人类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通过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缝隙、认识、理解及归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对这一时期文学艺术产生的时代背景展开讨论,帮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组织学生阅读这一时期的重要文学作品,欣赏著名的乐曲和绘画艺术,让学生从中得到感悟和启示。
通过上述活动,促使学生学会自主性学习,学会多层次、多角度、多途径地探讨问题,并且寻找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各个民族、地区、国家间的文化只有在相互的交流以融合仲裁孟获的生机和真正的发展。
通过学习高尔基的作品,深刻地体验那种为无产阶级伟大事业而奋斗的勇气和决心;通过学习鲁迅的文章和毕加索的绘画作品,体验他们忧国忧民的意识和精神。
【重点】1、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世界文学艺术获得发展的历史背景2、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世界文学艺术领域中的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品、产生的重要影响极其蕴含的艺术价值。
【难点】1、理解这一时期文学艺术领域取得发展的历史背景以及文学作品产生的影响。
2、世界的交流与融合对文化的影响。
【教具】多媒体教学【课时】两个课时一、导入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资产阶级革命的蓬勃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到来在给人们带来物质生活的极大提高的同时,也深刻的改变着人们的精神活动,各种学派、艺术相继兴起。
经过前两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在文学艺术领域19世纪兴起了浪漫之风,到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在全球进一步扩张导致文学领域批判现实主义风格的流行,那么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文学艺术领域又将有什么变化,它对世界又将产生什么影响?今天我们就将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文学艺术的发展。
人民版必修三8.3《打破隔离的坚冰》优质教学设计
教课方案三打破隔绝的坚冰湖州市第五中学泮飞庆一、指导建议要求:基本要求发展要求知道知道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世界文学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罗曼·罗兰与《约翰·克利斯朵夫》、海明威与《老人与海》、高尔基与《母亲》、鲁迅与《阿Q 正传》、泰戈尔与《吉檀迦利》。
认识这些文学成就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影响。
知道现代立体派画家毕加索及其代表作《格尔尼卡》;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体验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拥有代表性的文学艺术作品的魅力,提高对文学艺术作品的审美赏识能力。
说明“马克·吐温、欧·亨利、杰克·伦敦、德莱塞及其代表作、川端康成及其代表作”、等知识点和“音乐的变奏”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二、教课策略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课方式;以二次开发为特点的教材观。
教课过程的设计贯串一个主题、一条主线;以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世界文化艺术的共融性、时代性、民族性和世界性为主题,以泰戈尔的时代与作品为主线。
过程中直接领会泰戈尔作品的魅力,感悟泰戈尔作为亚洲诺贝尔文学奖获取者的伟大,透过以泰戈尔以及其作品为代表的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世界文学艺术剖析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切合建构主义和认贴心理学原理。
三、中心修养培养课时目标知道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世界文学艺术的代表人物(包含国别、代表性作品);【时空..观点】鉴赏泰戈尔等拥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发掘这些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认识一准期间的..思想文化是由一准期间的政治和经济决定的道理;【史料实证】【唯物史观】运用编写历史表格的方法,对该期间文学艺术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进行总结和归纳,..以达到理清历史线索,掌握历史知识,锻炼能力的目的;【历史解说】认识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世界文学艺术的时代性、民族性、共融性、世界性。
【历史解..释】四、重、难点确实定要点:认识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文学艺术的时代性、民族性、共融性、世界性。
高中历史38.3 打破隔离的坚冰(教案2)
8.3 打破隔离的坚冰(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文学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罗曼·罗兰与《约翰·克利斯朵夫》、海明威与《老人与海》、高尔基与《母亲》、鲁迅与《阿Q 正传》、泰戈尔与《吉檀迦利》。
2、认识这些文学成就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影响。
3、知道现代立体派画家毕加索及其代表作《格尔尼卡》,了解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4、体验19世纪末20世纪初具有代表性的文学艺术作品的魅力,提高对文学艺术作品的审美欣赏能力;感受音乐的魅力,认同音乐的多样性和民族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文学艺术获得发展的历史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文学艺术领域中的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品、产生的重要影响及其富含的艺术价值。
难点: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文学艺术领域取得发展的历史背景及文学作品产生影响的理解;世界的交流与融合对文化的影响.【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生一起回忆本专题的主要内容和前面两节课的标题并说出本课的课题,教师据提纲检查复习情况后,19世纪中期世界文化在碰撞中相互影响,到19世纪末以后,开始打破隔离的坚冰,走上融合。
导入本课.新课讲授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文学艺术潮流的背景(引导学生从这一时期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归纳总结。
问: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有哪些发明可以缩短世界之间的距离的?对文艺的传播有何影响?从中谈谈你的认识?)1、经济: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历史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束更加密切了世界各国间的联系,世界各国各地区文化在经过激烈碰撞之后逐渐打破了隔离的坚冰,取得了共同发展。
2、政治:相继而来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两次世界大战、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以及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等,都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为这一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
二、世界的文学1、欧洲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的代表作及其历史地位罗曼·罗兰,法国作家、音乐评论家。
高中历史《打破隔离的坚冰》说课稿
高中历史《打破隔离的坚冰》说课稿一、说教材1、说本课在必修三和本专题中的地位作为必修三思想文化史中的一节课,本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体现了思想文化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在整个专题中,本课扣住了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艺从19世纪初期的隔离到19世纪中期的碰撞与冲突再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打破隔离的坚冰而后互相融合与时俱进的特点,既承接前面两课,又能导入后面一课的内容。
2、说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 1)、知识与能力:知道这一时期世界文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认识这一时期文学成就的特点、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会用历史的视角来体验文学艺术,帮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促使学生学会自主性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文学艺术的魅力,感受文学大师的精神,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4)确立依据:课程标准、教学指导意见、学生情况——南浔中学高一学生3、说教学主题、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的确立及依据(1)主题:文化的世界性(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基本学情)(2)教学重点:19世纪末20世纪初文学艺术的时代性、共融性。
(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基本学情)(3)、教学难点:19世纪末20世纪初文学艺术的时代背景,理解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
(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基本学情、课堂反映)二、说学情和师情1、学情:学生通过必修一、二的学习对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两次工业革命的内容已经有一定的掌握,这都有助于本课的学习。
但在以往教学中发现学生史料研读、发现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弱,历史学习缺少兴趣。
不能区分不同科目学习的侧重点,很有可能把这堂文学史课当成文学课来学。
2、师情:本人语言功底较好,善于引导学生,但课堂团体活动的组织能力相对薄弱。
三、说教法和学法及依据1、教法:范例教学、以史导论2、学法:阅读感悟、师生交流3、依据:课标要求、教学目标、学情、师情;布鲁纳的“构建知识结构发现模式”理论四、说教学设计思路、环节及过程1、设计思路:以泰戈尔这个人物为主线,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这一时期文学领域其他人物和作品为辅进一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课堂教学以文学为例引导学生掌握一种学习历史的方法,课后自主完成这一时期美术领域的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媒体出示本课的知识结构和专题结构:
【板书设计】
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结
束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密切世界联系
政治:世界大战等打破
思想:发生变化
【作业】
根据学生实际分层布置。
教
学
反
思
教
学
过
程
【检查学案完成情况,导入新课】
教师据提纲检查复习情况后,19世纪中期世界文化在碰撞中相互影响,到19世纪末以后,开始打破隔离的坚冰,走上融合。导入本课。
【讲授新课】
一、据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的时间,联系必修Ⅰ和必修Ⅱ所学的内容,归纳概括这一时期文艺发展的时代背景。引导学生从这一时期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归纳总结。问:(1)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有哪些发明可以缩短世界之间的距离的?(2)对文艺的传播有何影响?(3)从中谈谈你的认识?主要由学生列举回答,。
二、感悟历史,合作探究:学完本课,我们要举办一期展览,介绍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世界文化艺术的发展概况。全班同学分工合作,群策群力,把这一空白展版变成一期版面美观,内容充实的板报。分成四组:第一组的任务是拟一合适的标题;第二组是写一段前言;第三组是设置合理的版面,为各个版面拟标题;第四组设置每个版面的内容排版Leabharlann 打破隔离的坚冰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浪漫主义音乐、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杰作;印象主义音乐、表现主义音乐、新古典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及其杰作;音乐的大众化、多元化趋势,如摇滚乐。理解19世纪音乐发展的社会背景;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结合时代的变化理解20世纪的音乐流派及发展方向。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认识音乐的发展与时代变迁间的关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全面评价摇滚乐。
(2)过程与方法:分析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的音乐产生的背景;进行音乐欣赏,进入音乐情境,加深对音乐意境的理解并形成对不同类型音乐的进一步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音乐名作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学习音乐家执着追求、热爱生活的精神和爱国情操。
重点
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
中心发言人
难点
现代主义音乐的发展反映了时代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