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内静脉穿刺

合集下载

颈内静脉穿刺术

颈内静脉穿刺术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穿刺入路: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有3种入路:前路、中路、后路。 (1)前路:将左手示指和中指放在胸锁乳突肌中
点、颈总动脉外侧,右手持针,针尖指向同侧乳 头,针轴与冠状面呈30°~40°角,常于胸锁乳突 肌的中点前缘入颈内静脉。
实用文档
穿刺入路:
(2)中路: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锁骨头 与锁骨上缘构成颈动脉三角,在此三角形 顶点穿刺(图6-78)。针轴与皮肤呈30角, 针尖指向同侧乳头(也可指向骶尾),一 般刺入2~3cm即入颈内静脉。
实用文档
穿刺入路:
(3)后路:在胸锁乳突肌外侧缘的中下1/3交 点,约锁骨上5cm处进针,针轴一般保持水平位, 针尖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深部指向胸骨上切迹。
一般选择中路:不易误入颈动脉,也不易伤及胸 膜腔。方法简便、可靠。多选择右侧颈内静脉:
①距上腔静脉较近。②避免误伤胸导管。 ③右侧 胸膜顶稍低于左侧。 ④右侧颈内静脉较直;而左 侧较迂曲。
2. 有临时导管,但不能满足内瘘成熟获无 法建立内瘘。
3. 内瘘手术多次失败,已经无法在肢体制 作各种内瘘。
实用文档
【长期导管的适应证】
4. 部分因为心功能较差而不能耐受内瘘的 患者。
5. 部分腹膜透析病人,因各种原因需要 暂时停止一段时间的腹透,用血液透析 过 渡一段时间,可以选择长期导管作为血管 通路。
实用文档
4、在搏动的外侧进针局部麻醉,先用6号 针接5ml注射器穿刺,穿刺方向朝向同侧乳 头方向,成扇形从外向内扫描。边回吸注 射器边进针,可见到回血(一般进针深度 2-3cm左右)。如针已深入3~5cm,仍未 见到回血,可带负压边回退,如仍然无回 血,须将针回拔至皮下,改变穿刺方向。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记录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记录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记录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这名字听起来就有点儿高大上,对吧?别担心,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高大上”的过程,让你轻松搞懂这门医学“黑科技”。

想象一下,我们在医院,医生穿着白大褂,脸上挂着微笑,准备进行一项“神秘”的操作。

这时候,病人往往有点儿紧张,心里想:“哎呀,这到底是什么鬼啊?”颈内静脉穿刺就是给病人放一根管子,方便以后给药或者抽血,简单又实用。

先来聊聊准备工作。

医生需要提前准备好工具,像是针头、导管、消毒液这些,真是应有尽有,像开箱新玩具一样。

不过可别小看这一步,准备的过程可是决定成败的关键,细致入微,万无一失,才能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医生在准备的时候,嘴里还可能念叨:“安全第一,咱们一定要小心。

”哎,听着这话,就像老妈在叮嘱,心里暖暖的。

然后,进入“战斗”阶段。

医生会让病人躺好,找到合适的位置,接着用消毒液把要插针的地方擦干净,像是给小姑娘扎花一样小心翼翼。

再来就是麻醉了,别担心,医生会给你注射点局麻药,稍微有点儿刺刺的感觉,但没事,片刻就过去了。

这时候,你可能会想:“哎,真没想到,打针也可以这么轻松。

”哈哈,这就是现代医学的魅力啊!医生要找到颈内静脉的位置,咦,这可不是随便摸摸就能找到的。

这就像是探险家寻找宝藏,得靠着技巧和经验。

医生会用手轻轻按压,感觉静脉的脉动,哇,真是一门艺术!找到目标后,医生就会小心翼翼地插入针头,像是给小鸟喂食一样,细腻又温柔。

这个时候,病人可能心跳加速,紧张得有点儿冒汗,但别担心,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治疗。

等到针头成功进入静脉,接下来就是放管子了。

医生会把导管慢慢插入,简直就像在给花园里种花,轻轻松松。

这时候,医生可能还会跟你聊聊天,问问你最近的趣事,像老朋友一样,让你放松下来。

你会发现,紧张的气氛逐渐消散,变得轻松愉快。

插管完成后,医生会用胶带把管子固定住,像是给它穿上小衣服,呵护得可真周到。

然后就是清理现场,收拾工具。

这时候,你可能会松一口气,心里想着:“嘿,这也没那么可怕嘛!”医生也会松一口气,暗自庆幸这一切都顺利进行。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考核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考核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考核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技术,用于在颈内静脉中插入导管,以便输液、输血或进行其他治疗。

这项考核内容涵盖有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相关知识和技术操作。

一、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定义和适应症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是一项将导管插入颈内静脉进行静脉内置管的技术。

适应症包括但不限于需要长期静脉内输液、需要频繁采血检查、需要持续监测中心静脉压等。

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解剖和生理学知识颈内静脉位于颈部,与头脑血管供应有关。

了解颈部血管解剖,特别是颈内静脉的位置和走向,对于成功进行穿刺置管非常重要。

此外,还需了解静脉内压力的变化和静脉瓣膜的功能,这些知识对于选择置管的合适位置和防止并发症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先决条件和术前准备在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之前,需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评估时需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和病史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置管器材。

同时,还需准备好必需的消毒液、导管、引导针、注射器等器械和物品。

四、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操作步骤具体的操作步骤包括:1. 患者的准备,包括让患者保持平卧位,并清洗颈部。

2. 患者外周静脉置管,用来输液预防感染和维持补液。

3. 皮肤消毒,用无菌酒精覆盖穿刺部位并使用交叉清理方法清洁。

4. 穿刺,使用穿刺针穿刺颈内静脉,以保证正常血流进入针腔。

5. 第一次排气,即打开上方的三通,让空气排进,冲洗静脉。

6. 导管插入,将导管沿着穿刺针缓慢插入静脉,并在适当时间内停止导管前移。

7. 补液,将注射器与导管相连,并根据医嘱给予患者合适的液体。

8. 保护导管,使用透明敷料和固定带将导管固定。

五、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并发症和处理方法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虽然已经成为常规操作,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

常见的并发症包括穿刺部位感染、动脉穿孔、心律失常等。

在操作中,要特别注意避免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并做好处理和护理工作。

六、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操作要点和技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是需要丰富经验和技巧的操作。

颈内静脉穿刺术详解

颈内静脉穿刺术详解

颈内静脉中段穿刺的三条路径
颈内静脉中段穿刺的三条路径
2、穿刺点定位:胸锁乳突肌后缘的中点,或胸锁乳突肌前缘的中 点,或颈静脉三角的顶端。 3、消毒麻醉:穿刺前应严格消毒防止感染。穿刺点周围旁开10~15 cm范围消毒,铺无菌洞巾。1%利多卡因或1%普鲁卡因,穿刺点局 部浸润麻醉。
颈内静脉中段穿刺的三条路径
颈内静脉穿刺并发症的防治
2、血胸:颈内静脉意外穿刺损伤颈动脉,在多数情况下只要局部 压迫10分钟即可止血。主要问题是要根据针尾回血的情况及时意识 到可能穿破颈动脉。
颈内静脉穿刺并发症的防治
3、气栓:患者在低血容量情况下,穿刺时或穿刺后若穿刺针或导 管意外与大气相通。心脏舒张期导致的负压可将空气吸入心脏。少 量空气,无心内分流不致引起严重并发症;但若有先天性心内分流 (右向左分流)可能引起严重的后果。拔管或发生脱管时空气可经 隧道进入血液,此时应使用湿纱布压迫情况下拔除。
颈内静脉穿刺并发症的防治
6、感染:主要的原因是导管滞留过久容易引起皮肤感染或菌血症。 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将近35%,尽量短期的置放导管,或及时更换 导管对防止感染非常重要。
颈内静脉穿刺并发症的防治
7、颈动脉损伤:主要是颈总动脉损伤,发生率1.9%~4.0%,和学习曲 线相关。主要是发现穿刺针回血的速度和颜色不一样时应该及时意 识到动脉意外穿刺,拔除针,甚至导管压迫5~10 min即可防止血肿 的形成。
颈静脉解剖
internal carotid artery——颈内动脉 internal jugular vein——颈内静脉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胸锁 乳突肌肌肉 brachiocephalic vein——头臂静脉 subclavian vein——锁骨下静脉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进针过程中边进边回抽。有突破感后如见暗红色回血,说明针尖已进入静脉内。
助手视角
术者视角
大家可以参看一下下图右侧颈内静脉解剖变异度,在颈动脉右上方的比例为82%。
其实最佳的确定方法是在找到颈三角位置后,用超声来确定。非常的安全和准确,直观, 会极大的增加术者的穿刺信心和成功率。
超声探头的定位标志指向甲状腺,这样比邻关系显示会更加明了,皮肤穿刺点的位置,也可以在B超显示下,用棉签的 尾端来进行点压确定,同时观察颈内静脉受压以及按压的角度。初学者可以根据棉签的尾端对皮肤的压迹,赶紧用记号
二、右颈内静脉解剖
以乳突尖和下颌角连线中点至右胸锁关节的连线作为颈内静脉的体表投影。
选择右颈内静脉穿刺原因:
1、右颈内静脉解剖位置较固定,体表解剖标志较为明显,包括胸骨上凹、锁骨、 胸锁乳突肌以及在多数病人可以触摸到的颈动脉搏动。
2、右颈内静脉进入上腔静脉的行程短而直,也便于行右心腔内的置管术,无穿 破胸导管致胸导管淋巴液漏的危险。

穿刺时注意:
(1)穿刺角度和深度:
建议穿刺角度为45°,如图,穿刺进针深度为等腰直 角三角形的斜边,颈内静脉的深度为直角边,根据初 中数学知识,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比例1:1:1.414, 正常人体颈内静脉的深度约为1-2cm,可以推算出进 针深度约为1.5-3cm,进针深度一般1.5~3cm,肥胖 者2~4cm。
3、血胸:颈内静脉穿刺尤其易损伤动脉,只要及时退针局部压迫3~5分钟可 止血。若同时穿破胸膜势必会引起血胸。应提示外科医生及时打开胸膜探 查,必要时从胸腔内缝合止血。改换穿刺点或经锁骨上路穿刺锁骨下静脉。
4、液胸:在送管时将穿透静脉而送入胸腔内,此时液体都输入胸腔内。此路 输液通畅但抽不出回血。
4、空气栓塞:穿刺前未使病人头低位,如病人处于低血容量状态,当穿 中静脉后一旦撤掉注射器与大气相通,由于心脏的舒张而将空气吸入心 脏。穿刺时应注意避免。

颈内静脉穿刺的解剖学原理

颈内静脉穿刺的解剖学原理

颈内静脉穿刺的解剖学原理颈内静脉穿刺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技术,用于直接进入上腔静脉,以便获取血液样本、输注药物或测定中心静脉压力。

它具有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因此在医疗机构广泛应用。

颈内静脉穿刺的解剖学原理主要涉及颈内静脉的解剖结构、血流动力学以及相关危险解剖结构等方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颈内静脉的解剖结构。

颈内静脉是一条位于颈部的大静脉,属于中静脉系统的一部分。

它起源于颈下颌总静脉与锁骨下静脉的汇合,下降至颈内动脉前内侧,在锁骨下动脉穿过斜方肌,最后与锁骨下动脉汇入上腔静脉。

由于颈内静脉与颈动脉、斜方肌等结构密切相邻,在进行颈内静脉穿刺时需要注意避开这些危险解剖结构。

其次,颈内静脉的血流动力学对穿刺操作也有一定的影响。

正常情况下,颈内静脉的血流速度较慢,静脉血压较低。

而血压是颈内静脉穿刺的一个重要指标,一方面可用来评估血流情况,另一方面可通过调整压力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在进行穿刺操作时,医务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调整穿刺角度和力度,以确保安全有效。

此外,还有一些与颈内静脉穿刺相关的危险解剖结构需要注意。

颈动脉和斜方肌是比较重要的结构,颈动脉位于颈内静脉的外侧,如果在穿刺过程中误刺入颈动脉,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动脉穿孔出血、颈内动脉海绵窦破裂等。

斜方肌位于颈内静脉的内侧,如果穿刺采用的角度太大,可能穿透斜方肌而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静脉附近还有神经结构,如喉返神经等,穿刺操作时需小心避开。

综上所述,颈内静脉穿刺的解剖学原理主要包括颈内静脉的解剖结构、血流动力学以及相关危险解剖结构等方面。

医务人员在进行颈内静脉穿刺时需要充分了解这些原理,准确掌握穿刺的技巧,以确保穿刺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此外,为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进行穿刺操作时应注意避开颈动脉、斜方肌以及神经结构等危险解剖结构。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这听起来可能有点复杂,但其实它在医疗领域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我们先来聊聊为什么这个程序这么重要。

首先,颈内静脉是个关键的血管,连接着大脑和心脏。

想象一下,正如交通干道,流通着身体内的重要物质。

当病人需要输液、采血,或者安装导管时,这里就是最优选之地。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就像在紧急情况下,选择最直接的路线,快速到达目的地。

接着,来看看这个过程的步骤。

首先,医生需要找到静脉位置。

这个可不简单,需要用到超声波。

就像用显微镜观察细微事物,医生得小心翼翼,确保万无一失。

一旦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接下来就是消毒、麻醉,再用一根细针穿刺进入静脉。

嘿,这时候,大家都得屏住呼吸,紧张又期待。

一旦针成功进入,医生就会慢慢放入导管。

这个时候,心跳加速,简直如同过山车。

导管就像是一条小路,通向血液流动的王国。

它的使用可以大大提升治疗效果,尤其是在重症监护中,简直是不可或缺。

当然,任何手术都有风险。

虽然这个过程相对安全,但偶尔也会发生一些并发症,比如感染、血肿等。

这时候,医生的经验和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能够应对突发状况,才是真正的高手。

接下来,我们来聊聊术后的护理。

手术虽然简单,但术后不能掉以轻心。

保持创口的清洁是关键,定期检查导管的位置和通畅度。

如果有任何异常,务必及时与医生联系。

这就像是照顾植物,细心呵护才能长得茁壮。

再谈谈这个程序的应用场景。

无论是外科手术前的准备,还是重症监护室的病人,颈内静脉穿刺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想象一下,一个病人急需大量输液,医生快速而精准的操作,就像是在关键时刻的英雄,让人倍感安心。

在这个过程中,团队合作也至关重要。

医生、护士、麻醉师,大家密切配合,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顺利进行。

就像一场精彩的演出,缺一不可。

大家共同努力,最终为病人带来最佳的治疗体验。

说到这里,颈内静脉穿刺不仅仅是一个医疗操作,更是一种责任。

它承载着病人的生命和健康。

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专业和细心,任何一点疏忽都有可能影响结果。

颈内静脉穿刺

颈内静脉穿刺

VS
详细描述
血胸是颈内静脉穿刺少见的并发症之一, 多由于穿刺针刺破胸膜或肋间血管所致。 血胸发生后,应立即停止操作,并根据出 血量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如胸腔闭式引 流、补充血容量等。
空气栓塞
总结词
空气栓塞是由于颈内静脉穿刺时空气进入血液循环所致,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患者死亡。
详细描述
空气栓塞是颈内静脉穿刺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多由于穿刺针连接不紧密或操作不当所致。空气栓塞 发生后,应立即停止操作,并根据患者的症状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如吸氧、心肺复苏等。
中心静脉压监测
中心静脉压监测是评估病人循环功能 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颈内静脉穿刺, 可以放置中心静脉压导管,实时监测 中心静脉压的变化,了解病人的循环 状态和心功能情况。
中心静脉压监测对于危重病人的治疗 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能够帮助医生 及时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调整治疗 方案,提高病人的救治成功率。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颈内静脉穿刺适用于需要进行中心静 脉压监测、血液透析、心导管检查等 的患者。
禁忌症
颈内静脉穿刺的禁忌症包括凝血功能 障碍、感染病灶、颈部畸形或解剖异 常等。
颈内静脉穿刺的优缺点
优点
颈内静脉穿刺具有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对于需要长期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颈内静脉穿刺可以提供 长期稳定的血管通路。
在进行颈内静脉穿刺前,应充分了解 患者的颈内静脉解剖情况,选择合适 的穿刺部位和进针角度,以避免并发 症的发生。
03
颈内静脉穿刺技术
穿刺前的准备
01
02
03
评估患者
了解患者的病史、凝血功 能、有无颈部手术史等, 以便确定是否适合进行颈 内静脉穿刺。

颈内静脉穿刺

颈内静脉穿刺

颈内静脉穿刺(中路途径)
1.沿胸骨切迹向外侧触摸,分别确定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锁骨和胸锁乳突肌锁骨头。

2.从三角区顶点穿刺,沿颈动脉外侧,并与额面成45°穿行。

3.颈内静脉一般距穿刺部位约2cm以上,但当穿刺超过4cm,仍未见回血时,应在负压抽吸下缓慢后退穿刺针至皮下,略向内变换角度后重新穿刺,注意角度不应过大,以免误刺入颈动脉。

如穿刺血管的回血压力较大,血液颜色鲜红,则说明误穿入动脉,必须立即拔除穿刺针,并在穿刺的局部至少压迫10分钟。

4.导丝及导管进入长度12cm。

程序:
1.病人取仰卧头低位,头低位最少应保持15°,以减少发生空气栓塞的危险。

病人头部转向穿刺对侧,但不应超过45°,以免发生套管错位。

2.穿刺部位消毒,铺无菌巾,操作者戴口罩和无菌手套。

3.病人处于清醒状态时应用1%利多卡因局麻穿刺部位皮肤及皮下组织。

4.在穿刺过程中,保持穿刺针始终处于负压状态。

当见有回血后再推进数mm,同时用一手指堵住穿刺针末端,以免空气进入血管内。

5.注意应在病人呼气时取下注射器。

如病人处于人工呼吸状态,则应在吸气过程中(正压状态)取下注射器。

迅速从注射器末端置入导丝或套管,并拔除穿刺针。

6.穿刺部位缝合,妥善固定套管,并将套管与输液装置连接,最后用护皮膜覆盖穿刺部位。

颈内中心静脉穿刺适应证、禁忌证、解剖结构、毗邻关系、穿刺要点细节、并发症及处理

颈内中心静脉穿刺适应证、禁忌证、解剖结构、毗邻关系、穿刺要点细节、并发症及处理

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穿刺适应证及禁忌证、颈内静脉解剖结构、颈内静脉毗邻关系、穿刺要点、穿刺细节、并发症及处理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是内科医生必备的基本功之一,是测量静脉压、监测右心负荷和长期静脉输液及静脉内高营养的重要手段。

穿刺径路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或股静脉。

颈内静脉是最常用的中心静脉入路之一。

中心静脉穿刺的适应证及禁忌证适应证•各类重症休克、脱水、失血、血容量不足和其他危重且无法做周围静脉穿刺的患者。

•需接受大量快速补充血容量或输血的患者。

•需长期静脉输注高渗或有刺激性液体及实施全静脉营养者。

•经中心静脉导管安置心脏临时起搏器。

•利用中心静脉导管测定中心静脉压,随时调节输入液体的量和速度。

•需长期多次静脉取血化验及临床研究。

•对心肺功能不全和各类心血管手术及其他大而复杂的手术患者进行中心静脉压、肺动脉插管、心血管造影等各种监测及操作。

•用于血液透析或血液滤过。

禁忌证•穿刺常用部位局部有外伤或感染。

•严重凝血功能障碍。

•患者兴奋、躁动、极为不合作者。

对于颈内静脉穿刺的患者,如果右侧穿刺失败(尤其是穿刺过程中穿刺到动脉的患者)应慎重穿刺对侧,因为若双侧均穿刺出血肿的话,可能导致压迫气道,严重可致窒息。

颈内静脉解剖结构颈内静脉是颈部最粗大的静脉干,在颅底的颈静脉孔处续于乙状窦,伴随颈内动脉下降,初在该动脉之背侧,后达其外侧,向下与颈总动脉(偏内)、迷走神经(偏后)共同位于颈动脉鞘内。

静脉在胸锁关节后方与锁骨下静脉汇合成头臂静脉。

以乳突尖和下颌角连线中点至胸锁关节中点的连线作为颈内静脉的体表投影。

颈内静脉毗邻关系颈内静脉分为三段。

甲状软骨上缘水平以上为上段,甲状软骨上缘水平以下再分成中、下两段。

颈内静脉全程均被胸锁乳突肌覆盖。

上部位于胸锁乳突肌内侧;中部位于胸锁乳突肌两头组成的三角之后;下部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之后。

颈内静脉穿刺首选右侧,原因为右颈内静脉与无名静脉和上腔静脉几乎成一直线;右侧胸膜顶低于左侧;右侧无胸导管。

医院手术室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技术

医院手术室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技术

医院手术室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技术经体表穿刺至相应的静脉,插入各种导管至大血管腔内或心腔,利用其测定各种生理学参数,同时也可为各种治疗提供直接便利通路,是重症病房、大手术抢救治疗危重患者不可缺少的手段。

1.适应证(1)外周静脉穿刺困难。

(2)长期输液治疗。

(3)大量、快速扩容通道的建立。

(4)危重患者抢救和大手术期行中心静脉压监测。

(5)用有刺激性或毒性的药物治疗。

(6)血液透析,血浆置换术。

2.禁忌证(1)广泛上腔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2)穿刺局部有感染、损伤、肿瘤或血管炎等。

(3)凝血功能障碍。

(4)不合作,躁动不安患者。

3.解剖特点颈内静脉从颅底颈静脉孔内穿出,颈内静脉、颈动脉与迷走神经包裹在颈动脉鞘内,与颈内和颈总动脉伴行。

(1)上段位于颈内动脉后侧,胸锁乳突肌胸骨头内侧。

(2)中段位于颈内与颈总动脉的外侧,胸锁乳突肌两个头的后方。

(3)下段位于颈总动脉前外方,胸锁乳突肌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的三角间隙内。

(4)末端后方是锁骨下动脉、膈神经、迷走神经和胸膜顶,在该处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汇合,汇合后右侧进入右头臂静脉,左侧进入左头臂静脉。

(5)右胸膜圆顶较左侧低,右侧颈内静脉与右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几乎成一直线,容易穿刺,而且右侧无胸导管,是优先选择的穿刺部位。

4.用物准备(1)静脉穿刺包1个,包括套管针(成人16G、小儿18G)、穿刺针、扩张器、导引钢丝、深静脉导管1根(双腔或三腔)、消毒用海绵刷、注射器(5mkIOm1各1副),洞巾、无菌手套、持针器、缝合针(三角)、4号丝线、无菌输液贴(透明)。

(2)药品:消毒剂(安尔典等)、生理盐水、肝素生理盐水(500m1生理盐水加肝素1支配制)、1%普鲁卡因或2%利多卡因。

5.穿刺路径的选择(1)前路法:于颈动脉三角处触及颈总动脉,旁开0.5〜1oCn1处进针,针杆与皮肤冠状面呈30。

〜45。

,针尖指向同侧胸锁乳突肌中段(即喉结/甲状软骨上缘水平)后面进入颈内静脉。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术清创
预防措施
01
02
03
04
严格无菌操作, 避免感染
熟练掌握操作技 巧,减少穿刺次

穿刺前充分评估 患者情况,避免
并发症
术后密切观察患 者情况,及时发 现和处理并发症
谢谢
缘交界处
4
穿刺:使用穿刺 针穿刺颈内静脉, 确认穿刺成功后, 将导管插入血管,
固定导管。
适用范围
操作要点
01
穿刺部位选择: 通常选择颈内 静脉,也可选 择锁骨下静脉
02
穿刺角度:通 常选择45度角 进针,避免损 伤血管壁
03
穿刺深度:根 据患者年龄、 体重、身高等 因素调整穿刺 深度
04
穿刺技巧:采 用“Seldinger 技术”进行穿 刺,避免损伤 血管壁和周围 组织
05
02
04
06
血肿:穿刺过 血栓形成:穿
程中损伤血管,刺过程中损伤
导致出血形成 血管内膜,导
血肿
致血栓形成
导管移位或脱 落:导管固定 不牢,导致导 管移位或脱落
处理方法
穿刺失败: 调整穿刺角 度和深度,
重新穿刺
出血:压迫 止血,必要 时使用止血
材料
气胸:立即 停止操作, 进行胸腔穿
刺排气
感染:使用 抗生素,必 要时进行手
穿刺角度控制
01
穿刺角度应与 皮肤表面呈 30-45度角
02
穿刺角度应根 据患者的具体 情况进行调整
03
穿刺角度应避 免过大或过小, 以免损伤血管
04
穿刺角度应保 持稳定,避免 在穿刺过程中 改变角度
预防并发症
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 染
A
穿刺后妥善固定导管, 防止脱出

颈内静脉穿刺

颈内静脉穿刺

颈内静脉穿刺颈内静脉穿刺解剖:颈内静脉位于颈动脉的外侧,且稍靠前;行至甲状软骨水平,颈内静脉正好在胸锁乳突肌后面。

若将锁骨作为底边、胸锁乳突肌胸骨端的外侧缘和锁骨缘的内侧缘,共同围成一个三角形,颈内静脉到达此三角形顶部时位置转浅,向下至锁骨后方,汇入锁骨下静脉。

在其汇入锁骨下静脉之前,颈内静脉在三角形内,由稍靠外渐移向靠内(亦即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内侧缘,向三角形中间靠拢)。

此时,颈总动脉伴气管而行,位置偏向深部;臂丛神经下行到这里,与锁骨下静脉之间,为前斜角肌所分隔;而膈神经又在前斜角肌的前侧。

穿刺入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有3种入路:中路、后路及前路。

一般选择中路:不易误入颈动脉,也不易伤及胸膜腔。

方法简便、可靠。

多选择右侧颈内静脉:①距上腔静脉较近。

②避免误伤胸导管。

③右侧胸膜顶稍低于左侧。

④右侧颈内静脉较直;而左侧较迂曲。

操作步骤:1、病人仰卧、去枕。

肩下垫薄枕。

头尽量转向对侧。

操作者站在病人头前。

2、头低位,15°~30°,使颈内静脉充盈,以便穿刺成功,且可避免并发气栓。

3、消毒铺单后,找到胸锁乳突肌的锁骨端内侧缘及胸骨端外缘,用作定出穿刺点的界标。

再触颈总动脉搏动点,一般采用“3”指法,即用稍稍分开的左手第二、三、四指,触摸到颈总动脉搏动点,在搏动点的外侧缘画点,连成一线,即相当于颈内静脉的走向。

4、在搏动的外侧进针,先用6号针接5ml注射器穿刺,穿刺方向朝向同侧乳头方向,成扇形从外向内扫描。

边回吸注射器边进针,可见到回血(一般进针深度3cm左右)。

如针已深入3~5cm,仍未见到回血,须将针回拔至皮下,改变穿刺方向。

5、试穿成功后,沿相同穿刺点和穿刺方向用穿刺针穿刺,当回抽到静脉血时,表明针尖位于颈内静脉,然后减小穿刺针与额平面角度。

当回抽血十分通畅时,固定针头不动。

插入导引钢丝,注意插导引钢丝时不能有阻力。

有阻力要重新调整位置,无阻力则插入导引钢丝过针头约5cm,退出穿刺针。

右颈内静脉穿刺严重并发症

右颈内静脉穿刺严重并发症

2015-04-15 胸部DR正侧位DR 检查所见:双侧肺野清晰,未见明确实质性病变。双肺纹理走向分布自然。双侧肺门结构正常。纵
隔居中,未见增宽。双侧膈面光整,双侧肋膈角锐利。两侧胸廓对称。 心影大小、形态 、位置未见异常。 检查结论:心肺膈未见异常。
2015-04-24 18:32:13胸部正位DR
25日上午接电话告知患者CT检查显示静脉导管在胸腔内。经胸外科和血管外 科医生会诊后决定直接拔除该导管。下午1点左右,患者在病房拔出导管,出 现短暂(1~2分钟)意识丧失,予相关紧急处理后意识恢复。下午2点左右, 主麻医生 在病房 看 望 患者 ,Bp 90/50mmHg,HR 130bpm , 胸腔引流约 200ml血。后患者转送SICU继续治疗。
既往史:平素身体健康状况一般,无特殊。
诊断: 1.结肠造口术后 2.膀胱造瘘术后 3.骨盆粉碎性骨折治疗后
手术经过
患者于4月23日8AM 拟行“剖腹探查+腹腔包块切除+结肠造口回纳术”。
入室后开放左右上肢两条外周静脉通路。全麻诱导平稳,置入ID 6.5F 气管导 管,过程顺利。
手术开始至13:45分时,手术医生反映术中失血较多(约为800ml),多次要 求行深静脉穿刺。此时患者BP 105/80 mmHg,P 105次/分,SPO2 99%
右颈内静脉穿刺严重并发症一例
病史
患者,女,19岁,38kg,因“车祸伤乙状结肠造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胱造瘘术后16 年”。
现病史:患者于16年前因车祸伤致骨盆骨折、尿道断裂、盆腔脏器损伤 在外院兴乙状结肠造瘘、膀胱造瘘、子宫切除术等处理,出院后2年 又行乙状结肠造瘘口回纳术,手术未成功,现仍予左下腹壁人工肛 门排便。现患者无腹痛腹胀,无发热,人工肛门有排气排便,无心 悸气促等不适,为求进一步治疗到我院,以“会阴外伤、肠造口术 后”收住入院。

颈内静脉穿刺术

颈内静脉穿刺术
颈内静脉穿刺术可以减少透析过程中的并发症
颈内静脉穿刺术可以提高血液透于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血液透析治疗
01
输液治疗:用于补充体液、电解质和营养物质
02
药物注射:用于注射药物,如抗生素、抗凝血药物等
03
取血化验:用于采集血液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生化检查等
04
空气栓塞:穿刺过程中空气进入血管,导致空气栓塞
处理方法
感染:使用抗生素,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必要时进行手术清创
04
气胸:立即停止操作,进行胸腔穿刺排气
03
出血:压迫止血,必要时使用止血带
02
穿刺失败:重新定位,调整穿刺角度和深度
01
预防措施
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操作轻柔,避免损伤血管和神经
02
熟练掌握操作技巧,避免误伤
演讲人
01.
02.
03.
04.
目录
颈内静脉穿刺术概述
颈内静脉穿刺术的步骤
颈内静脉穿刺术的并发症及处理
颈内静脉穿刺术的临床应用
操作方法
患者体位:仰卧位,头偏向一侧
穿刺点选择:颈内静脉与锁骨上缘交界处
02
消毒:使用碘伏消毒穿刺点及周围皮肤
穿刺:使用专用穿刺针,沿颈内静脉方向进针,见回血后固定针头,连接输液器进行输液。
置管:将导管插入颈内静脉,固定导管,确保导管位置正确
穿刺角度:与皮肤呈30-45度角
穿刺深度:约1-2cm
4
3
固定和护理
固定:在穿刺过程中,需要保持穿刺部位的稳定,防止针头移位。
护理:在穿刺完成后,需要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防止感染。
观察:在穿刺完成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异常情况,需要及时处理。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在医疗领域,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操作技术。

它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通道,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监测病情、输送药物和进行营养支持等。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颈内静脉的解剖位置。

颈内静脉起始于颅底的颈静脉孔,位于颈动脉鞘内,伴随颈内动脉下降。

它在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和锁骨头形成的三角顶点的稍下方穿过筋膜,最终汇入锁骨下静脉。

了解这些解剖结构对于准确进行穿刺置管至关重要。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通常在患者仰卧位的情况下进行。

患者的头部需要转向对侧,以充分暴露颈部。

选择合适的穿刺点也非常关键。

常用的穿刺点包括前路法、中路法和后路法。

前路法是在胸锁乳突肌前缘中点,相当于甲状软骨上缘水平,触及颈动脉搏动,在其外侧 05 10cm 处进针;中路法是在胸锁乳突肌三角的顶点进针,约在环状软骨水平,针尖指向同侧乳头;后路法则是在胸锁乳突肌外侧缘中、下 1/3 交点处进针,针尖朝向胸骨上切迹。

在进行穿刺置管前,医护人员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这包括准备好所需的器械,如穿刺针、导丝、扩张器、导管等,并确保这些器械都经过严格的消毒和灭菌处理。

同时,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的凝血功能、是否有过敏史等。

穿刺时,医护人员会先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和局部麻醉。

然后,手持穿刺针,以适当的角度和深度缓慢进针。

当感觉到突破感,或者看到注射器内有回血,说明已经成功穿刺进入颈内静脉。

此时,需要小心地送入导丝,确保导丝的送入过程顺畅无阻。

在导丝送入成功后,需要使用扩张器对穿刺部位进行扩张,以便于导管的置入。

扩张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过度损伤周围组织。

接下来是导管的置入。

将导管沿着导丝缓慢送入颈内静脉内,直到达到预定的深度。

然后,拔出导丝,用肝素盐水冲洗导管,确保导管通畅,并妥善固定导管。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虽然是一项常见的操作,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

比如,可能会出现误穿动脉,导致局部血肿形成;也可能会因为穿刺过程中的操作不当,引发气胸、血胸等严重并发症。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在现代医学领域,各种治疗手段和技术不断发展,其中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是一项重要且常用的操作。

颈内静脉位于颈部,是人体较大的静脉之一。

它在临床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则为许多医疗操作提供了便捷和有效的途径。

为什么要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呢?这主要是因为在某些情况下,需要长期、大量、快速地给患者输入药物、营养液或者进行血液透析等治疗。

通过外周静脉进行输液可能无法满足这些需求,而且容易出现药物渗漏、静脉炎等并发症。

而颈内静脉管径较大、血流速度快,能够承受较高的输液速度和较大的输液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在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之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

这包括了解患者的病史、目前的病情、凝血功能等。

同时,还会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手术的目的、过程、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取得他们的理解和同意。

手术时,患者通常采取仰卧位,头偏向对侧,肩部垫高,使颈部充分伸展,以利于暴露颈内静脉。

医生会先对患者的颈部进行消毒和铺巾,然后进行局部麻醉。

接下来,就是关键的穿刺步骤。

医生会使用一种特殊的穿刺针,在超声等设备的引导下,准确地找到颈内静脉的位置,并将穿刺针刺入静脉。

当看到有回血时,表明穿刺成功。

然后,通过穿刺针引入导丝,再沿着导丝将导管置入静脉内。

最后,拔出导丝,固定好导管。

整个手术过程需要医生具备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

因为颈部的解剖结构较为复杂,周围有许多重要的神经、血管和器官,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引起气胸、血胸、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

在术后,医护人员会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包括生命体征、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渗液、红肿等。

同时,要定期对导管进行护理,保持导管的通畅和清洁,防止感染的发生。

对于患者来说,在术后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比如,要避免剧烈活动颈部,防止导管脱出;注意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干燥,不要随意搔抓;如果出现发热、疼痛、呼吸困难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虽然是一项较为常见的操作,但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导管插入一定深度后边进导管 边拔出导丝。
10.用肝素生理盐水注射器与导管各 腔末端连接进行试抽,在抽出回血后, 向导管内注入2~3ml肝素生理盐水, 取下注射器,拧上肝素帽。
11.将导管固定处与皮肤缝合固定。
12.连接三通,补液,用敷料覆盖。
13.这是中心静脉穿刺包。
注意事项:
1. 在抗凝治疗或有凝血障碍的病人中,因锁骨下出血后压迫止血困难, 因此此时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应视为禁忌。 2. 颅内高压或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不应采取Trendelenburg体位。 3.颈内静脉穿刺进针深度一般为3.5~4.5cm,以不超过锁骨为度。 4.锁骨下静脉穿刺进针过程中应保持针尖紧贴于锁骨后缘以避免气胸。 5. 注意判断动静脉,插管过程中需注意回血的颜色及观察穿刺针头后针 柄的接头处是否有血液搏动。此外,导管与压力换能器或自由流动的 静脉输液袋相连后可通过压力来判定。误穿动脉则退针压迫5~15分钟, 若系导管损伤动脉应予加压包扎。 6. 置入导管时必须首先将引导丝自导管的尾端拉出,以防引导丝随导管 一起被送入血管引起严重后果。 7. 颈内或锁骨下静脉导管插入困难时,可行Valsalva手法(将口鼻闭住, 关闭声门,强行呼气,以增加胸内压,从而减少静脉回流)以增大静 脉口径。 8.置管后各导管尾部均要回抽见血以证实开口在血管内。
4.穿刺针进入皮肤后保持负压, 直至回抽出静脉血。
5.从注射器侧边导丝口插入引导丝(如 用普通注射器则撤去注射器,从针头处 插入引导丝).
6.导丝进入导丝口2大格(20cm) 后,边进导丝边拔出注射器。
7.绷紧皮肤,沿引导丝插入扩 张管,轻轻旋转扩张管扩张皮 肤。
8.沿引导丝插入导管(成人置管深度一般以 13~15cm为宜)。亦可根据公式:身高 >100cm,深度=身高/10-2;身高<100cm, 深度=身高/10-1。
颈内静脉穿刺
1.患者去枕仰卧位,最好头Fra bibliotek15°~30° (Trendelenburg体位),以保持静脉充盈和减 少空气栓塞的危险性,头转向对侧。
2.颈部皮肤消毒,术者穿无菌手术衣及手套, 铺无菌单,显露胸骨上切迹、锁骨、胸锁乳 突肌侧缘和下颌骨下缘。检查导管完好性和 各腔通透性。
3.确定穿刺点(常用中间径路,路定位于胸锁乳突肌胸骨 头、锁骨头及锁骨形成的三角顶点,环状软骨水平定位, 距锁骨上3~4横指以上。)左手轻柔扪及颈动脉,针尖指 向胸锁关节下后方,针体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内侧缘平 行,针轴与额平面呈45°~60°角进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