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地方地名命名管理工作方案-精品
地名更名实施方案
![地名更名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94f568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2f.png)
地名更名实施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一些地名可能已经不再适应当下的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
因此,地名更名成为一个必要的举措。
地名更名不仅仅是为了适应当下的社会需求,更是为了弘扬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体现地方特色,提升城市形象。
在实施地名更名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各方的意见和利益,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确保更名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调研分析在实施地名更名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分析工作。
首先,要对需要更名的地名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了解其历史渊源、地域文化、社会影响等方面的情况。
其次,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包括地方政府、专家学者、居民群众等,形成多方共识。
最后,要进行科学的评估和分析,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定更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制定方案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地名更名方案。
首先,要明确更名的目的和意义,确立更名的原则和标准,如突出地方特色、彰显历史文化、体现社会需求等。
其次,要确定更名的范围和对象,包括需要更名的地名、街道名称、景点名称等。
再次,要明确更名的程序和流程,包括征求意见、公示公告、审批批复等。
最后,要制定更名后的管理办法,确保更名工作的顺利实施和后续管理。
三、征求意见在制定地名更名方案之后,需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
可以通过举办听证会、征集意见、开展民意调查等形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同时,要积极与相关部门和群众沟通交流,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形成更名方案的最终版本。
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民意,坚持民主决策,确保更名方案的公平公正。
四、公示公告在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需要对更名方案进行公示公告。
公示公告的内容包括更名的具体对象、原因和依据、征求意见的情况、后续程序和流程等。
公示公告的形式可以采取张贴公告、媒体发布、互联网公开等多种方式,确保信息的公开透明。
公示公告的时间一般为15天以上,确保社会各界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对更名方案进行审议和监督。
五、审批批复经过公示公告之后,需要向相关部门提交更名方案,经过审批批复。
标准化地名规范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标准化地名规范管理工作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05a249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10.png)
标准化地名规范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标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地名规范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标准化地名规范管理可以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方便居民和游客的生活和出行。
本实施方案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完善的地名规范管理体系,确保地名的准确、统一和规范。
二、范围和内容本实施方案的范围包括全市范围内的地名规范管理工作。
具体内容如下:1. 制定地名规范管理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并进行宣传和培训工作,让相关人员明确其职责和义务。
2. 对现有地名进行全面审核和清理,确保地名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对于存在问题的地名,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改善措施。
3. 建立地名管理数据库,包括地名的标准化命名、编码、地理位置等信息。
为市民和行政部门提供准确的地名信息查询服务。
4. 加强地名标识管理,确保地名标牌的一致性和可读性。
制定标准化的标牌设计规范,并对现有的地名标牌进行整治和更新。
5.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如交通、邮政等部门,确保地名的一致性和统一性。
与各个部门共享地名信息,减少信息不一致的情况。
6. 定期开展地名规范管理的监督和评估工作,确保规范的执行和效果。
及时纠正违反规范的行为,并进行处罚。
三、工作流程1. 制定并发布地名规范管理的政策和法规。
2. 进行培训和宣传,让相关人员了解地名规范管理的重要性和具体要求。
3. 对现有地名进行审核和清理,确保地名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4. 建立地名管理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录入和整理工作。
5. 制定地名标识的设计规范,并对现有的地名标牌进行整治和更新。
6. 与相关部门进行合作,共享地名信息,确保一致性和统一性。
7. 定期开展地名规范管理的监督和评估工作,及时纠正违反规范的行为。
四、资源需求1. 人力资源:建立专门的地名管理部门,并配备合适的工作人员。
2. 资金资源:用于地名标牌的整治和更新工作,以及地名数据库的建设和维护。
3. 技术资源:建立先进的地名管理系统,用于地名信息的录入和查询。
五、预期成果1. 所有地名都经过审核和清理,确保其准确性和规范性。
地名规范实施方案最新
![地名规范实施方案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44eaf1bf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7d.png)
地名规范实施方案最新
近日,国家地名管理局发布了地名规范实施方案的最新版本,旨在
规范地名命名、标注和管理工作,提高地名管理水平,保护地名文
化遗产,促进地名文化传承和发展。
根据方案,地名命名应遵循历史文化、民族传统和地理特征,尊重
当地人民的意愿和习惯,不得违背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情感。
地名
标注应统一规范,符合地图制图标注规范,确保地名在地图上的准
确性和一致性。
地名管理应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地名信息公
开和查询机制,方便公众了解地名信息,提高地名文化的传播和普及。
这一最新方案的实施,将有力推动地名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加强地名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推动地名文化的研究和传播。
同时,
也将为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旅游导航等领域提供更加准确和
规范的地名数据,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和应用。
地名是一个地区的文化和历史的载体,地名的规范管理对于保护和
传承地方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信随着地名规范实施方案的最新版
本的出台和实施,地名管理工作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地名文化也
将迎来新的繁荣。
市地名管理工作计划范文
![市地名管理工作计划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9784d50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2f.png)
市地名管理工作计划范文一、总体要求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地名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城市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地名是城市的名片,具有文化传承、历史记忆、城市形象等多重意义。
因此,加强地名管理工作,促进地名规范化、标准化,对于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背景下,我市地名管理工作计划旨在规范地名命名、管理和维护工作,确保地名与城市发展相适应,更好地为市民服务,展现城市特色和历史魅力。
二、工作目标1、完善地名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地名管理制度;2、加强地名标准化建设,规范地名命名、变更和维护工作;3、推广城市地名知识,营造浓厚的地名文化氛围;4、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地名,弘扬城市文化传统。
三、主要任务1、完善地名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地名管理制度(1)完善地名管理职责,明确各部门的地名管理职责和权限;(2)建立地名管理协调机制,加强地名管理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3)制定地名管理相关规定和标准,健全地名管理制度,明确地名命名、变更和维护的程序和要求。
2、加强地名标准化建设,规范地名命名、变更和维护工作(1)制定地名命名标准,规范地名命名原则和程序,确保地名名称合理、规范;(2)建立地名变更审核机制,加强对地名变更的审核和管理;(3)加强地名维护工作,及时更新、维护地名信息,确保地名信息的准确性。
3、推广城市地名知识,营造浓厚的地名文化氛围(1)组织城市地名知识宣传活动,向市民宣传地名的由来、含义和故事,增强市民对地名的认同感;(2)编写城市地名文化图书、手册等宣传资料,扩大地名文化知识的传播范围;(3)开展地名文化体验活动,让市民亲身感受地名文化的魅力。
4、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地名,弘扬城市文化传统(1)做好历史文化地名保护工作,制定保护规划和政策,保护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地名;(2)挖掘历史文化地名的故事,开展相关文化活动,提升市民对历史文化地名的认知度;(3)开展历史文化地名的保护利用,使其成为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凸显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
标准化地名规范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标准化地名规范管理工作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b31f92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29.png)
标准化地名规范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地名是反映地理空间信息的重要资源,对于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标准化地名规范管理工作对于推动地名信息化、提高地名数据质量、促进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目标1. 建立健全地名标准化管理体系,提高地名统一规范度;2. 提高地名数据质量,确保地名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3. 推动地名信息化,提高地名查询及使用的便捷性;4. 促进地理信息资源共享,推动地名标准化应用。
三、主要内容1. 制定地名标准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制定适用于本地区的地名标准,包括地名命名原则、地名拼写规范、地名译名规范等内容。
2. 地名命名审批管理明确地名命名的审批权限、程序和要求,建立健全地名命名审批管理机制。
确保地名的命名符合相关标准,避免重名现象的发生。
3. 地名标准化整理对已有地名数据进行标准化整理,包括地名名称、地名属性、地名分类等内容的修正和补充,确保地名数据的一致性和规范性。
4. 地名登记管理建立地名登记管理制度,对新命名的地名进行登记,将地名信息纳入地名数据库,确保地名数据的及时更新和管理。
5. 地名查询及使用规范制定地名查询及使用的规范,包括地名查询系统的建设、查询方式的规定等,提高地名查询的准确性和便捷性。
6. 地名标准化宣传和培训开展地名标准化宣传活动,提高社会公众对于地名标准化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组织地名标准化培训,提高从业人员地名标准化管理的能力。
四、实施步骤1. 成立地名标准化工作组,制定工作计划和责任分工;2. 开展地名标准的制定工作,明确地名命名审批的程序;3. 进行地名标准化整理工作,修正和补充地名数据;4. 建立地名登记管理制度,对新命名的地名进行登记;5. 开展地名查询及使用规范的建设工作,建设地名查询系统;6. 开展地名标准化宣传和培训工作,提高地名标准化的认识和重视程度;7. 定期评估地名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效果,不断完善和提升地名标准化管理水平。
2023年全区地名清理整顿方案
![2023年全区地名清理整顿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c782121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fd.png)
2023年全区地名清理整顿方案引言:地名是地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地理位置的标识,还承载着历史、文化和社会意义。
然而,由于历史变迁、行政调整、人口流动等原因,一些地名存在重复、不规范和不合理的现象,影响了地名的准确性和功能性。
为了规范地名命名方式、提高地名管理水平,特制定本方案,对全区地名进行清理整顿。
一、整顿目标:规范地名,准确标识地理位置,体现历史文化,提高管理水平。
二、整顿内容:1. 清理重复地名:对同一个地理位置存在重复命名的地名进行清理。
首先,组建清理整顿小组,由相关部门人员和地理学专家组成,对全区地名进行调研和分析,确定存在重复命名的地区。
然后,与相关部门协商,通过改名或合并等方式,清理重复地名,并严格按照程序公示,确保信息透明。
2. 规范命名方式:根据地理位置和特色属性,制定统一的地名命名规则。
以具体地理特征、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等为依据,避免盲目命名和随意拼凑,保证地名准确、规范和易识别。
同时,注重地名和历史、文化的相互融合,通过地名展示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提升地名的价值和意义。
3. 完善地名补录制度:建立健全地名补录机制,及时补录新增地名和命名变更,确保地名管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相关部门负责对新增地名进行命名审核和登记,确保地名的合规性和权威性。
4. 加强地名管理和保护:建立地名档案和数据库,完善地名信息的采集和存储。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建立地名查询平台,方便公众查询和使用。
同时,加强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地名的保护,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和政策,确保地名的延续和传承。
5. 宣传推广工作:通过媒体宣传、地名故事讲解、地名文化展览等方式,加强对地名文化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公众对地名的认知和理解。
同时,组织相关培训活动,提高地名管理人员和相关从业人员的水平,增强地名管理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三、整顿步骤:1. 建立清理整顿小组:组建专门的清理整顿小组,由相关部门人员和地理学专家组成。
制定清理整顿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节点,明确各工作任务和责任。
地名规范管理实施方案
![地名规范管理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a3a890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56.png)
地名规范管理实施方案一、背景。
地名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活动的重要标志,对于地名的规范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名的规范管理不仅关乎地方文化传承,还与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地名标准化、地名翻译等相关工作息息相关。
因此,制定地名规范管理实施方案,对于加强地名管理、规范地名使用、推进地名标准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
1. 建立健全地名规范管理体系,规范地名的命名、使用和管理。
2. 加强地名标准化建设,提高地名的规范化水平。
3. 推进地名翻译工作,提升地名的国际化水平。
4. 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促进地名的文化传承和创新。
三、主要内容。
1. 地名命名规范。
(1)制定地名命名原则,遵循地方文化传统,尊重历史沿革,体现地域特色。
(2)规范地名的命名流程,建立地名命名审核制度,确保地名的规范性和合法性。
(3)加强地名的调查和研究,确保地名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 地名使用规范。
(1)建立地名使用管理制度,规范地名的使用范围和方式。
(2)加强地名标志的管理,规范地名标志的设置和维护。
(3)加强地名信息公开,提高地名使用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3. 地名管理体系建设。
(1)建立地名管理机构,明确地名管理的职责和权限。
(2)建立地名管理数据库,完善地名信息的采集、整理和管理。
(3)推进地名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地名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4. 地名标准化建设。
(1)制定地名标准规范,统一地名的命名、拼写、注音等规范。
(2)加强地名标准化宣传和培训,提高地名标准化的认知和执行力度。
(3)加强地名标准化评估和监督,确保地名标准化建设的持续推进。
5. 地名翻译工作推进。
(1)建立地名翻译规范,规范地名的翻译原则和方法。
(2)加强地名翻译人才培养,提高地名翻译的专业水平和质量。
(3)推动地名翻译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提升地名的国际化水平和影响力。
四、保护地方文化传承。
1. 加强地名文化保护,保护和传承地名的历史文化价值。
2. 加强地名文化创新,促进地名的文化传承和创新。
最新整理城市地名规范措施
![最新整理城市地名规范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2b1c31e67ec102de3bd891c.png)
最新整理城市地名规范措施一、指导思想以《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为指导。
加强城市地名管理的前瞻性、规范性、延续性和科学性,提高地名标准化水平,从源头上把好地名命名、更名关,优化城市地名环境,提高城市地名文化内涵和品位,规范和美化城市形象,方便群众生活,有利于对外开放、互相沟通,适应信息时代,与国际接轨,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
二、基本原则(一)继承与创新并举。
做到创新与继承的有机结合,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使地名最大限度地反映出我市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
(二)因地制宜。
坚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的原则,对已经命名的地名不搞一刀切,推翻重来。
对能够反映当地特色和群众已经熟知的地名,一般不作变更,以保持地名的特色和相对稳定性,方便群众社会交往。
(三)局部与整体相衔接。
每个地名区块根据各自的思想内涵和外在特征,确定不同的地名采词。
通过相互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体现地名方位特征。
同时地名在结构上分为不同的层次,如城市街道按规模、交通地位等划分为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三个层次,并通过地名通名表现出来。
通过地名层次化、序列化建设,控制随意命名等混乱现象,加强地名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三、规范地名通名(一)规范地名用字。
均应按照国家确定的规范汉字书写,各类地名名称。
不用自造字、简化字、繁体字、异体字。
地名的汉字字形,以1965年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为准。
(二)规范地名通名。
1道路通名层次。
市道路通名层次分为大道、街(路)巷三级。
大道—路面宽度在45米以上的城市主干道称大道。
街(路)路面宽度10-45米的城市主、次干道称街、路。
大体按照道路的性质和功能划分,市道路通名层次确定。
交通性道路称“路”生活性道路称“街”巷—路面宽度在10米以下的城市街道称“巷”2城市居民生活区通名层次。
有较完善的生活配套设施,小区(新村)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以上。
相对独立集中的住宅区;公寓—高层住宅楼或多栋占地面积较小的住宅群;花)园、花)苑—花草林木面积较大的住宅区;花园、草坪面积大于建筑占地面积的高级住宅区。
地名整治工作方案范文
![地名整治工作方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72309a2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7f.png)
地名整治工作方案范文1. 背景和目的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发展迅猛,地名随之大量涌现。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行政管理的不规范和地名的随意取名等因素,部分地名存在命名规范不统一、命名涵义不清晰等问题,影响了城市形象和文化传承。
为了加强地名管理,维护城市的规范性和整体性,制定本地名整治工作方案。
2. 工作目标本地名整治工作的目标是规范地名命名,促进地名的文化传承,提升城市形象。
具体目标如下:1.制定地名规范,确保地名命名的合理性和统一性;2.清理整治不规范的地名,修正涵义不清晰的地名;3.挖掘地名文化内涵,加强对地名的文化传承和宣传;4.引导公众参与地名整治,提高地名整治的社会知晓度和认可度。
3. 工作步骤3.1 制定地名规范制定地名规范是地名整治的基础工作。
制定地名规范需要考虑以下要素:•地名的涵义和命名理念;•地名的命名规则和命名方式;•地名长度和语法规范。
制定地名规范的过程中,应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和社会公众意见,确保规范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3.2 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基于制定的地名规范,组织地名整治工作队伍,对已存在的不规范地名进行清理整治。
清理整治的具体步骤如下:1.制定清理整治计划,明确工作目标、范围和时限;2.对不规范的地名进行筛选和初步评估,确定需要清理整治的目标地名;3.联系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与其协调合作,共同推进清理整治工作;4.对目标地名进行逐一核实和整改,确保地名符合规范;5.更新地名数据库,及时反馈整治结果。
3.3 挖掘地名文化内涵地名不仅仅是地理位置的标识,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内涵。
为了加强对地名的文化传承,在地名整治的过程中,应重视地名背后的故事与文化。
具体措施如下:1.成立地名文化研究小组,深入挖掘地名的历史和文化内涵;2.与相关文化机构合作,开展地名文化宣传与推广活动;3.制作地名解说册和地名文化标识,提高地名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3.4 引导公众参与地名整治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关注。
地点命名活动方案
![地点命名活动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b7d277a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4f.png)
第2篇
地点命名活动方案
一、项目背景与宗旨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新的公共场所、建筑物及基础设施不断涌现。为体现城市的文化底蕴,提高城市形象,本活动旨在通过公开、公正、公平的方式,征集具有创意和地方特色的地点命名方案,以促进市民对城市建设的关注与参与,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和文化自信。
4.提升城市形象,促进旅游业发展。
三、活动原则
1.合法性:确保活动过程及命名结果符合国家法律法规;
2.公开性:活动全过程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
3.参与性: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充分听取民意;
4.专业性:邀请专家进行评审,确保命名质量;
5.实用性:命名结果便于社会管理和公众使用。
四、活动流程
1.筹备阶段
-对入围方案进行公示,收集公众意见。
-组织评审团进行复评,综合考虑各方意见,确定最终命名方案。
4.发布与应用阶段
-公布评审结果,并对获奖者进行表彰。
-将命名结果报送相关部门,办理地名登记手续。
-组织命名揭牌仪式,提升地点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六、奖励机制
1.设立奖项,包括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及优秀奖,并提供相应的奖金和荣誉证书。
六、风险防控
1.加强活动全程监督,确保活动公平、公正、公开;
2.对投稿者信息进行严格保密,防止个人信息泄露;
3.妥善处理异议和纠纷,维护活动秩序;
4.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确保活动合法合规。
七、后期管理
1.对命名地点进行定期巡查,确保地名标识清晰、完好;
2.加强地名宣传推广,提高公众认知度;
3.定期对命名效果进行评估,适时进行调整优化。
地名命名规划方案
![地名命名规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092cc6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29.png)
地名命名规划方案一、背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地名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地名作为地理空间的符号,不仅仅只是定位工具,还具有历史、文化和传统等意义。
因此,地名的命名需要考虑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社会需求等多种因素,以便更好地体现地名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渊源。
为此,需要对地名进行规划和管理,确保地名的合理、规范和有效利用。
本文旨在提出一套地名命名规划方案,以便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目的地名命名规划旨在规范和管理地名,确保地名的准确性、规范性和唯一性。
同时,地名命名规划还旨在传承和发扬地名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更好地体现地名的意义和地方特色,以及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三、规划原则1. 保持文化传承地名的命名应尊重和保持地方文化传承,反映地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地名命名时应尽量采用当地传统词汇,同时也可以考虑当地的习俗和传统。
2. 拓展文化内涵地名命名还应注重文化内涵的拓展,体现文化的多样性和个性化特征。
通过地名的命名,可以扩展地方文化内涵,增强地方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3. 保持地理准确性地名的命名还应保持地理准确性,确保地名与地理实际位置相符合。
地名应包含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等相关信息,方便人们进行地理定位和导航。
4. 保持规范性地名的命名还应保持规范性,确保地名的统一性和唯一性。
在地名的命名过程中,应考虑地名的语音、拼写和书写规范,确保地名的易读易写。
5. 注重社会需求地名的命名还应注重社会需求,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
地名的命名应考虑当地的经济、文化、教育和旅游等需求,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四、命名方案1. 观光景点命名对于观光景点,命名可以采用反映景点特色或名称;或者采用当地历史人物、民间故事、传说等相关信息。
同时,也可以采用地理名称、自然环境等相关信息命名。
例如:黄帝陵、青龙湖、九华山、五台山、泰山等。
2. 街道道路命名对于街道和道路,命名应尽量保持简洁明了、易于记忆。
可以采用数字、字母、人名、历史事件等相关信息命名。
开展地名工作实施方案
![开展地名工作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330ab1a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95.png)
开展地名工作实施方案地名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文化建设工作,对于地名的规范管理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推进地名工作,制定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开展地名工作的实施方案进行探讨。
一、加强地名调查和整理工作。
地名是一个地区的文化符号,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加强地名调查和整理工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名的来历和含义,有利于加强对地名的保护和传承。
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建立地名数据库,实现地名信息的全面管理和利用。
二、规范地名命名原则。
地名的命名原则应当遵循历史文化传统和地域特色,不能随意更改或创新。
在命名过程中,应当充分调研,尊重历史,注重地域特色,避免出现重名或者不雅的地名,确保地名的规范和合理性。
三、加强地名标识和宣传。
地名标识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标识牌、地图等形式将地名展示出来,增强地名的辨识度和传播效果。
同时,加强地名的宣传工作,可以帮助更多的人了解地名的含义和历史,增强对地名的认同感和保护意识。
四、加强地名管理和保护。
地名管理应当建立健全的制度和规范,加强对地名的保护和管理,防止地名被滥用或者篡改。
同时,加强对地名的法律保护,严格规范地名的使用,保护地名的完整性和纯洁性。
五、加强地名文化传承。
地名是一个地区的文化记忆,应当加强地名文化的传承工作,通过文化活动、教育宣传等形式,增强人们对地名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推动地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六、加强地名工作的组织领导。
地名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多部门合作的工作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推动地名工作的全面开展。
综上所述,开展地名工作实施方案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加强地名调查和整理工作,规范地名命名原则,加强地名标识和宣传,加强地名管理和保护,加强地名文化传承,加强地名工作的组织领导。
只有全面推进地名工作,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地名文化,促进地名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地名的工作实施方案
![地名的工作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cc0754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d2.png)
地名的工作实施方案一、前言。
地名是地理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地名的工作实施方案,对于规范地名的命名、管理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地名的工作实施方案。
二、地名的规范命名。
1. 统一命名原则。
在地名的命名过程中,应当遵循统一命名原则,确保地名的统一性和规范性。
避免出现相同地名的重复命名,以免造成混淆。
2. 反映地理特征。
地名的命名应当准确反映地理特征,包括地形、地貌、水系、植被等,使得地名具有直观的地理意义。
3. 历史文化传承。
在命名地名时,应当充分考虑历史文化传承,尊重传统文化,避免破坏历史文化遗产。
三、地名的管理与应用。
1. 地名管理机构。
建立地名管理机构,负责地名的命名、审核、注册和管理工作,确保地名的规范和统一。
2. 地名标准化。
制定地名标准,明确地名的命名规范、审核程序和管理流程,确保地名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3. 地名信息系统。
建立地名信息系统,集中管理地名数据库,提供地名查询、应用和服务,为地理信息系统提供支持。
四、地名的保护与传承。
1. 地名保护法规。
制定地名保护法规,规范地名的使用和管理,保护地名的合法权益,避免地名的滥用和侵权行为。
2. 地名文化传承。
开展地名文化传承活动,宣传地名的历史文化意义,增强人们对地名的认同感和文化自豪感。
3. 地名知识普及。
开展地名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公众对地名的认知和理解,促进地名的合理使用和传承。
五、地名的应用与推广。
1. 地名应用推广。
加强地名应用推广工作,推动地名在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作、导航服务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2. 地名信息服务。
开展地名信息服务,为政府、企业和公众提供地名查询、定位服务,满足各类需求。
3. 地名文化旅游。
结合地名文化特色,开展地名文化旅游活动,吸引游客参与,推动地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六、总结。
地名的工作实施方案,涉及地名的命名、管理、保护、传承、应用和推广等多个方面,需要全面考虑地名的规范化、标准化和文化传承。
实施方案:县地名命名、更名工作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县地名命名、更名工作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5be1caefab069dc51220121.png)
××县地名命名、更名工作实施方案为进一步规范××县地名命名、更名审批管理,实现地名管理标准化、规范化。
根据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国发〔××〕11号)、《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省地名管理实施办法》《××市地名管理规定》有关文件要求,结合××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地名管理范围(一)行政区域名称:包括县、镇(街道)、行政村、村(居)民委员会、村(居)民小组名称。
(二)居民地名称:包括自然村、片村和城镇内的街、路、巷、居民区、小区、花园式住宅、别墅、公寓、大厦、旅游度假村(山庄)、商号等名称。
(三)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包括山、山脉、山峰、山口(垭口、关隘)、山梁、篝(峡谷)、地片、盆地(坝子)、地形区、自然保护区、林场、牧场、江、河、湖、塘、岛、滩、洞、泉、瀑布等名称。
(四)交通设施名称:包括铁路、公路、桥梁、遂道、人行天桥、立交桥、高架桥、索道、车站、停车场、码头、渡口、指挥调度中心、监管站(所)、培训基地等名称。
(五)公共场地名称:包括广场、花园、公园、名胜古迹、纪念地、游览地(含旅游景点)、水库、水坝、公墓、植物园、体育场(馆、训练或比赛基地)、广播电视、气象台站等名称。
(六)其他:永久性的、具有地名意义的交通、水利、电力设施、企事业单位、主要人工建筑和各专业部门使用的台、站等名称。
二、地名命名、更名要求(一)××县县域范围内的地名命名更名工作应遵循属地管理原则,范围以现行行政区划为准。
(二)地名命名要从县内各地的历史和现状出发,反映城市建设的成就,反映历史文化和资源物产,突出地理特征,体现城乡建设规划,照顾群众习惯,反映地方、民族特色,并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确切的含义。
(三)县域范围内的行政村和较大的自然地理实体名称、自然村和街、路、巷、居民区、村(居)民委员会、人工建筑物、一般自然地理实体、企事业单位名称不得重名。
山西道路地名规范管理方案
![山西道路地名规范管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a34a669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16.png)
山西道路地名规范管理方案一、目标。
咱山西这么大,道路地名那可得好好规范管理,目的就是让大家找路方便、外地人来了不迷糊,也能把咱山西的文化特色更好地体现出来。
二、现状分析。
1. 命名乱。
有些地方新修的路,名字起得那叫一个随心所欲。
有的叫什么“老板路”,就因为那一片有几个小工厂老板住附近,这名字没一点文化底蕴,还让人摸不着头脑。
2. 重名多。
就像“和平路”,好几个县城都有,这给快递小哥、导航啥的都造成了不少麻烦。
外地人开车跟着导航走,可能一不小心就被导到另一个县的“和平路”上去了。
3. 缺乏文化体现。
咱山西可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像晋商文化、古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啥的,但是好多道路名字就没把这些体现出来,简直是浪费了这么好的文化资源。
三、具体措施。
(一)建立严格的命名规则。
1. 文化优先。
以后起名得把咱山西的文化元素充分考虑进去。
比如说,在晋中的路,可以和晋商的票号文化挂钩。
像“日升昌路”“大德通街”,这样的名字一听就很有山西特色,还能让大家记住咱山西的辉煌历史。
2. 避免歧义。
那些容易让人产生误会的名字可不能再用了。
什么“歪脖子路”这种搞笑但不合适的名字,必须杜绝。
名字得让人一看就明白,好记又好懂。
3. 区域特色。
不同的区域要有不同的命名特色。
在煤矿产区的路,可以和煤炭开采、运输相关,像“乌金大道”;在旅游景区附近的路,就和景区特色结合起来,比如在五台山附近就有“灵鹫峰路”之类的。
(二)清理整顿现有道路地名。
1. 重名处理。
对于那些重名的“和平路”们,要重新规划。
可以在名字后面加上区域标识,像“太原和平路”“大同和平路”,这样就分得清清楚楚了。
2. 不合理名字更改。
那些莫名其妙的路名,成立个专门的专家小组来重新命名。
这个小组得有历史学家、地理学家还有本地的文化名人,大家一起商量出既符合当地特色又好听的名字。
(三)公众参与。
1. 意见征集。
在道路命名的时候,要广泛征求老百姓的意见。
可以在社区设意见箱,在网上搞投票活动。
地名整治工作方案
![地名整治工作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c13d872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32.png)
地名整治工作方案一、背景与意义地名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方文化的一种体现。
地名的恰当使用和规范命名能够体现地方文化的魅力,富有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提升地域知名度,形象和文化品牌影响力。
但在当前地名污染的情况下,地名逐渐失去了本来的意义和价值。
乱用简称、误用外语、乱用地图等现象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地名整治工作,纠正乱用地名的不良情况。
因此,加强地名整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1.保护地名的文化遗产价值;2.促进地名的恰当使用和规范命名;3.强化地名管理,纠正乱用地名的不良情况;4.改善公众的地名文化素质,提高地名的文化内涵和品质等。
二、整治对象1.系统混乱、错误标注以及有歧义、重名、错误的地名;2.超标准、违犯规定的地名;3.拟用、乱改、滥取、误解、违法地名的社会用例;4.无具体地理实体的虚构、捏造地名;5.违反标准化规范的繁体字、异体字读音、方言和专有名词等;6.对已有的传统地名进行规范化管理和保护。
三、整治措施1.加强标准化建设:–制定和完善地名的规范标准和地名管理制度,增加地名标准的实际操作指南,加强地名词典词目和地名数据库的建设及管理;–完善地图地名标注规范,强化地图定位和地名查询应用,避免地图错误标注的现象。
2.整理核对地名相关信息:–加强地名采编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工作,优先整理核对各类地名的基本资料、含义及历史价值等;–取消不规范的地名,修改歧义重名地名,恢复历史典故的地名。
3.做好地名宣传工作:–积极普及地名文化知识,提高公众地名文化素质,增强对地名文化历史的认知和尊重;–在执法与教育相结合中进行地名保护宣传普及工作,广泛开展地名知识竞赛、讲座、展览,为地名规范化管理赢得社会支持和广泛认同。
4.健全地名管理体系:–建立地名管理数据库,完善地名管理的信息化体系;–制定地名管理的长效机制、绩效考评办法和责任追究机制,调整城市地名建设规划,实现地名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
最新 整理各类地名及标志实施办法-精品
![最新 整理各类地名及标志实施办法-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f5a11fa5b8f67c1cfad6b892.png)
整理各类地名及标志实施办法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为规范全市各类地名及标志,推进地名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解决目前全市地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定自年月至年月,对各类地名及标志进行清理规范。
现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任务目标清理规范地名及标志的主要任务是:纠正和规范不符合地名命名原则的各类地名、洋地名和利用外文译写地名通名的各类标志,完善各类地名命名、更名审批手续,完成城乡各类地名标志设置、楼院门牌号码编制和市、县区地名专项规化及市、县区地名网站建设,实现地名及标志的标准化、规范化,提高城乡地名文化品位和公共服务能力。
二、工作步骤(一)动员部署(年月)1?闭倏?全市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对各类违章地名及标志进行清理规范工作;2?备飨厍?按照市《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3?北嘀仆瓿墒泻拖厍?地名专项规划;4?比险孀橹?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强制性国家标准、地名管理有关文件和技术规范,并组织培训;5?奔哟蠖愿骼嗟孛?及标志进行清理规范工作的宣传报道力度,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二)全面清查(年2月)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强制性国家标准、地名管理有关文件和技术规范,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县区要按照职责分工,摸清问题底数,提出可行性整改措施和办法。
各单位要将清查和整改情况上报市地名委员会办公室。
清查的主要内容包括:1?辈环?合地名命名原则的各类地名,未按规定程序履行命名、更名报批手续擅自命名各类地名、洋地名、违章地名,擅自编制的门牌号码。
2?蔽シ础吨谢?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地名标志(-)》、《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地名命名管理工作方案
各功能区管委会,各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县政府直属各单位:
为推动地名管理工作实现法制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更好地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民政部《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和《县地名管理办法》的规定,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加强地名命名与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强地名命名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地名是社会交往和经济活动中最广泛使用的媒介之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加强地名命名与管理,推广使用标准地名显得越来越重要。
近年来,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全县地名命名与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但是,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主要表现在:地名使用单位不依法申报,非法命名或冠名新建设小区;相关部门不按标准地名设标;广告媒体在宣传中不使用标准地名;地名命名与规划建设不同步;门牌户牌及镇街、村标牌设置少、不规范;地名名不副实、重名同音,有路无名、有名无牌等。
这些问题增加了社会管理成本,降低了公共服务效率,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社会交往带来了不便。
因此,做好地名命名与管理工作,对于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传播先进文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各镇(街道)、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地名命名与管理工作,充分认识做好地名命名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做好地名命名与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强化措施,不断提升地名命名与管理工作水平。
二、地名命名、更名原则
地名命名要严格按照《地名管理条例》、《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和有关规定进行命名。
要坚持以下原则:
(一)依法审批原则。
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擅自命名、更名地名。
(二)采词规范原则。
要使用规范的汉字,做到雅俗共赏,名副其实,特点突出,指位性强。
(三)突出特色原则。
要突出自身特点,注意发掘古地名,保护历史地名,新命名的地名要反映当地人文或自然地理特征。
三、职责分工
(一)县民政局。
负责县地名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宣传地名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编制并组织实施本县行政区域内的地名工作规划;负责本辖区内各类地名命名和更名的有关审核工作;对各类地名标志的设置和管理进行指导,根据路牌、门(幢)牌的标准,对地名标志的生产及设置进行检查和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