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合成抗感染药(药物化学)总结

合集下载

《药物化学》复习重点资料整理总结

《药物化学》复习重点资料整理总结

《药物化学》复习重点资料整理总结名词解释:1.稳态血药浓度:以半衰期为给药间隔时间,连续恒量给药后,体内药量逐渐累积,给药4、5次后,血药浓度基本达到稳态水平。

2.药物:是指调节机体生理、生化和病理过程,用以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物质。

3.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包括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两个方面。

4.首关消除:有些口服药物在经胃肠壁及肝脏时,会被此处的酶代谢失活。

5.肝肠循环:有的药经胆汁排泄再经肠黏膜上皮细胞吸收,由门静脉重新进入全身循环,这种在小肠、肝脏、胆汁间的循环称为肝肠循环。

6.治疗指数:药物的半数致死量LD5a与半数有效量ED50的比值。

7.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

8.肾上腺素升压作用的翻转:预先给予α受体阻断药能阻断肾上腺素激动α受体的缩血管作用,保留激动β受体的血管舒张作用,使升压作用翻转为降压作用。

9.耐受性: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需增加剂量才能发挥原有药效。

10.反跳现象:长期大剂量使用某药物后突然停药,导致原有病情再现或加重。

11.二重感染: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使得敏感菌被抑制,不敏感菌大量繁殖,引发新的感染。

模块-1、在机体方面,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有哪些?(填空题)年龄性别个体差异病理状态心里精神因素遗传因素2、“三致”反应致畸致癌致突变3、药物的二重作用包括什么?P5~防治作用和不良反应4、药物作用的主要类型包括哪些?P4-5兴奋作用和抑制作用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选择性作用和普遍作用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预防作用和治疗作用模块二1、药品贮存条件中阴凉处、凉暗处、冷处、常温的条件P28阴凉处:系指不超过20℃阴暗处:系指避光并不超过20℃冷处:系指2℃~10℃常温:系指10℃~30℃2、批准文号的代表字母和数字各自的含义,批号的含义P27字母:化学药品:H 中药:Z 保健:B 生物制品:S体外化学诊断试剂:T 药用辅:F 进口分包装药品:J数字第1、2位为原批准文号的来源代码,第3、4位为换发批准文号之后(公元年号)的后两位数字,第5~8位为顺序号批号的含义:在药品生产过程中,将同一次投料、同一生产工艺所生产的药品定为同一个批号。

第2章合成抗感染药

第2章合成抗感染药

C2H5 HN N F O

N COOH
诺氟沙星*
Norfloxacin
化学名为1-乙基-6-氟-1,4-二氢-4-氧代-7-(1-哌嗪基)3-喹啉羧酸, 又名氟哌酸

本品为第三代吡酮酸类抗菌药。

抗菌谱广,对G+菌和G-菌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对绿脓
杆菌的作用大于氨基糖苷类的庆大霉素。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至
吡哌酸等抗菌 谱扩大,对变 形杆菌和绿脓 杆菌也有效, 副作用较少。
诺氟沙星、环丙 沙星、氧氟沙星 等。抗菌谱广, 对 G- 菌 、 G+ 菌 作 用强,对支原体、 衣原体、军团菌 及分支菌也有效 ,耐药性低,毒 副作用小。
莫西沙星、加 替沙星等,除 对革兰阴性菌 有强大的抗菌 作用,增强了 抗革兰阳性菌 、支原体、衣 原体、军团菌 以及分支杆菌 的活性 。
作用机制
靶点:DNA螺旋酶 拓扑异构酶IV
药物以氢键和DNA螺旋酶-DNA复合物结合,形成三者的三重 复合物,使DNA螺旋酶活性丧失,细菌DNA超螺旋合成受阻。
5位氨基取代抗菌活性最强, 其他基团取代活性降低 6位以F取代最佳
构效关系
A环、3位羧基及 4位酮基为抗菌 活性必需结构。
5 6
B环可作改变, 苯环、吡啶环、 嘧啶环均可 7位哌嗪基、吡咯基 取代活性增加
泌尿道、胃肠道等感染。
性质
• 具吸湿性,遇光色变深。结构中既含有羧基和碱性的哌嗪 基,具有酸碱两性,既可溶于酸,又可溶于碱。 • 光照下分解得到7-哌嗪环开环产物,使颜色变深。酸性条 件下回流可发生脱羧,生成3-脱羧产物,应遮光、密封, 在干燥处保存。 • 分子中的叔胺基团可与丙二酸和醋酐在80~90℃反应,显
与金属离 子反应

药物化学在抗感染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药物化学在抗感染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药物化学在抗感染药物研发中的应用药物化学是研究药物分子结构与性质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广泛应用于药物研发领域。

随着细菌耐药性的不断增强,抗感染药物的研发变得尤为重要。

药物化学在抗感染药物研发中发挥关键作用。

本文将探讨药物化学在抗感染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一、药物化学的意义和作用药物化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有机合成、药物设计与合成、药物分析等多个方面。

它的意义在于探索药物分子与靶标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为药物研发提供指导。

在抗感染药物研发中,药物化学的作用不可忽视。

通过药物化学的手段,可以合成出具有高效、低毒副作用的抗感染药物。

二、抗感染药物研发的挑战抗感染药物研发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方面,细菌不断产生耐药性,已有的抗生素逐渐失去了对感染的治疗效果。

另一方面,抗感染药物的研发周期长、成本高、成功率低。

因此,寻找新的抗感染药物成为迫切的需求。

三、药物化学在抗感染药物研发中的策略在抗感染药物研发中,药物化学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以下为药物化学在抗感染药物研发中的策略:1. 靶向细菌的关键酶活性:通过药物化学的方法,可以设计和合成特异性靶向细菌关键酶活性的抑制剂。

这些抑制剂可以阻断细菌关键酶的活性,从而达到抗菌的目的。

2. 合成新的化合物结构:药物化学可以通过合成新的化合物结构,改变药物分子的性质,增强其抗菌活性和选择性。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寻找到更加有效的抗感染药物。

3. 结构修饰和优化:通过结构修饰和优化,药物化学可以提高药物的药效和安全性。

这一策略在抗感染药物研发中尤其重要,因为药物需要在受感染部位起到高效杀菌作用,并且避免对宿主产生毒副作用。

4. 组合用药策略:药物化学可以通过组合用药策略,将不同的抗菌药物进行合理的组合,以增强药效和防止多重耐药性的产生。

药物化学可以设计和合成适合组合用药的化合物,提高治疗效果。

四、实例分析以抗MRSA感染为例,药物化学在研发抗MRSA感染药物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药物化学的手段,可以设计出特异性靶向MRSA细菌的抑制剂,并通过合成新的化合物结构,改善药物的药效。

药物化学专业知识点总结

药物化学专业知识点总结

药物化学专业知识点总结一、药物化学的基本概念药物是指能够在生物体内起特定药理活性,并能够预防、治疗、诊断和改善疾病的化合物。

药物化学是研究药物的化学结构、性质及其合成途径的科学。

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 药物的化学结构与性质:药物的化学结构决定了其生物活性和药理效应,药物的理化性质决定了其药代动力学特征。

2. 药物的合成研究:药物的合成方法研究是药物化学的核心内容。

合成药物的目标是简捷、经济且高产率,具有可控性和可重复性。

3. 药物的作用机制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研究是药物化学和药理学的交叉领域。

药物的作用机制包括药物与靶分子的结合、生物途径的调控等。

二、药物分类根据药品的疗效、化学结构和用途,药物可以分为很多类。

根据药物的用途,药物可以分为:1. 治疗药物:用于治疗疾病的化合物,如抗生素、抗癌药、抗感染剂等。

2. 预防药物:用于预防疾病的化合物,如疫苗、预防性抗生素等。

3. 诊断用药:用于帮助诊断疾病的化合物,如放射性核素、造影剂等。

4. 应急药品:用于急救和紧急情况下的药物,如止血剂、解热镇痛药等。

根据药物的化学结构,药物可以分为:1. 有机化合物药物:由有机化合物合成的药物,包括多种结构类型的化合物。

2. 无机化合物药物:由无机化合物合成的药物,如氧化铁、氧化亚铁等。

根据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可以分为:1. 靶向药物:通过作用于特定的生物靶标来发挥药理效应的药物。

2. 非靶向药物:通过影响生物系统其他组成部分的功能来发挥药理效应的药物。

三、药物合成药物的合成方法是药物化学的核心内容。

药物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1. 有机合成:有机合成是药物合成的基础,包括常见的反应类型如亲核-亲电加成反应、消除反应、取代反应等。

2. 天然产物全合成:大部分天然药物都具有复杂的结构,需要进行全合成来得到纯品,这对有机合成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合成方法研究:随着有机合成方法学的发展,药物化学家在研究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合成方法,用于合成更加复杂的分子。

执业药师药物化学所有药物总结(无结构式)

执业药师药物化学所有药物总结(无结构式)

1.头孢呋辛3位氨基甲酸酯;7位顺式的甲氧肟基,甲氧肟基对β-内酰胺酶有高度的稳定作用,因此耐酶,对耐药菌作用强。

头孢呋辛钠口服吸收不好,注射给药。

做成酯可口服。

2.头孢克肟3位乙烯基;7位顺式的乙酸氧肟基,耐酶;3.硫酸头孢匹罗3位甲基上引入含有正电荷季铵基团,能迅速穿透细菌的细胞壁,增强与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作用快,抗菌谱广口服不吸收,肌肉注射。

4.他唑巴坦抑酶的广度和活性都强于克拉维酸和舒巴坦。

5.美罗培南结构:3位吡咯烷杂环;作用特点:不被肾肽酶分解,对大多数β-内酰胺酶稳定。

6.盐酸米诺环素四环素脱去6位甲基和羟基,7位引入二甲氨基口服吸收很好,目前治疗中活性最好的四环素类药物,高效、速效、长效特点7.斯帕沙星5位氨基,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口服吸收好,半衰期长8位F,有较强光毒性,可能引起Q-T间期延长,致心律失常8-甲氧基取代,广谱,R、S异构体抗菌活性相同口服吸收好,生物利用度高。

呼吸道感染的首选药物Q-T间期延长,避免和抗心律失常药一起使用8.伏立康唑广谱三唑类抗真菌药主要用于治疗免疫缺陷患者进行性的、可能威胁生命的感染靶器官为肝脏构效关系:药圈1.含氮唑环是必需的,三唑活性更强2.2.氮唑环1位相连取代基3.3.Ar为苯环时,4位或2位有负电性取代基(卤素)活性好4.4.R1、R2变化大,二氧戊环活性最好(酮康唑),毒性大,首选外用。

R1为醇(氟康唑),深部首选5.有立体化学要求9.扎西他滨2′,3′双脱氧转化为三磷酸酯产生活性耐受性好10.盐酸伐昔洛韦是阿昔洛韦与缬氨酸形成的酯类前体药物,口服后在体内转化为阿昔洛韦,抗病毒作用、机制和过程与阿昔洛韦一样。

在体内的抗病毒活性优于阿昔洛韦,毒性很低。

11.更昔洛韦侧链比阿昔洛韦多一个羟甲基对巨细胞病毒的作用比阿昔洛韦强毒性比较大(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12.喷昔洛韦是更昔洛韦的生物电子等排衍生物,侧链氧原子被碳原子取代,与阿昔洛韦有相同的抗病毒谱,但生物利用度较低。

药物化学知识点总结

药物化学知识点总结

药物化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绪论1药物的概念药物是用来预防、治疗、诊断疾病,或为了调节人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保持身体健康的特殊化学品。

2药物化学是一门发现与发明新药、合成化学药物、阐明药物化学性质、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

3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既要研究化学药物的化学结构特征,与此相联系的理化性质,稳定性状况,同时又要了解药物进入体内后的生物效应、毒副作用及药物进入体内的生物转化等化学内容。

为了设计、发现和发明新药,必须研究和了解药物的构效关系,药物分子在生物体中作用的靶点以及药物与靶点结合的方式。

(3) 药物合成也是药物化学的重要内容。

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一、巴比妥类1 异戊巴比妥HNN H OOO中等实效巴比妥类镇静催眠药,【体内代谢】巴比妥类药物多在肝脏代谢,代谢反应主要是5位取代基上氧化和丙二酰脲环的水解,然后形成葡萄糖醛酸或硫酸酯结合物排出体外。

异戊巴比妥的5位侧链上有支链,具有叔碳原子,叔碳上的氢更易被氧化成羟基,然后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易溶于水,从肾脏消除,故为中等时效的药物。

【临床应用】本品作用于网状兴奋系统的突触传递过程,阻断脑干的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使大脑皮质细胞的兴奋性下降,产生镇静、催眠和抗惊厥作用。

久用可致依赖性,对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二、苯二氮卓类1. 地西泮(Diazepam, 安定,苯甲二氮卓)【结构】NNOCl结构特征为具有苯环和七元亚胺内酰胺环并合的苯二氮卓类母核【体内代谢】本品主要在肝脏代谢,代谢途径为N -1去甲基、C -3的羟基化,代谢产物仍有活性(如奥沙西泮和替马西泮被开发成药物)。

形成的3-羟基化代谢产物再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排出体外。

第三节 抗精神病药1. 盐酸氯丙嗪(Chlorpromazine Hydrochloride) 【结构】. HClNSClN【体内代谢】主要在肝脏经微粒体药物代谢酶氧化代谢,体内代谢复杂,尿中存在20多种代谢物,代谢过程主要有N -氧化、硫原子氧化、苯环羟基化、侧链去N -甲基和侧链的氧化等,氧化产物和葡萄糖醛酸结合通过肾脏排出。

药物化学-第十二章-合成抗感染药

药物化学-第十二章-合成抗感染药

喹诺酮类抗菌药
诺氟沙星Norfloxacin
抗菌谱广,对G+菌和G-菌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对绿脓杆菌的作用大于氨基糖苷类的庆大霉素。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至泌尿道、胃肠道等感染。
酸碱性:在醋酸,盐酸或氢氧化钠液中易溶。
01
稳定性:在室温下相对稳定;但遇光变色(光照分解,哌嗪开环)。
02
鉴别(叔胺基团)——与丙二酸和醋酐反应,显红棕色。
03
鉴别(有机氟)——本品经氧瓶燃烧破坏后,吸收液与茜素氟蓝和硝酸亚铈试液作用生成蓝紫色配合物。
04
诺氟沙星
盐酸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
Hydrochloride 抗菌谱广,对所有细菌的活性比诺氟沙星强,优于某些第三代头孢菌素。 可用于呼吸、泌尿及消化系统的感染。
1
2
喹诺酮类抗菌药
左氧氟沙星
开创了细菌感染性疾病化学治疗的新纪元; 启示从体内代谢产物中寻找新药; 开辟了一条从代谢拮抗来寻找新药的途径; 启发从研究药物的副作用来发现新药。
磺胺类药物及抗菌增效剂
磺胺嘧啶Sulfadiazine, SD 对溶血性链球菌、脑膜炎双球菌、肺炎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易渗入脑脊液中,为治疗和预防流行性脑膜炎的首选药物。至今在临床上仍占有重要的地位。 磺胺类药物及抗菌增效剂
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几乎不溶于水,易溶于稀盐酸、氢氧化钠试液和氨试液。
本品具芳香第一胺基,遇光易氧化生成偶氮化合物和氧化偶氮化合物而变黄并逐渐加深。
本品具有芳香第一胺基,可发生重氮化偶合反应,生成橙红色沉淀。
本品的钠盐水溶液与硫酸铜试液作用,产生草绿色铜盐沉淀。
甲氧苄啶(TMP)
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几乎不溶于水,易溶于冰醋酸。 本品的醇溶液加稀硫酸和碘试液,即生成棕褐色沉淀。 本品为抗菌增效剂

药物化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药物化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药物化学重点知识点总结1 绪论细目要点要求1.药物化学的定义及研究内容———掌握2.药物化学的任务———掌握3.药物的名称通用名和化学名掌握一、药物化学的定义及研究内容药物化学是一门发现与发明新药、合成化学药物、阐明药物化学性质、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生物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是连接化学与生命科学使其融合为一体的交叉学科。

研究内容包括化学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合成工艺、构效关系、体内代谢、作用机制以及寻找新药的途径与方法。

(二)药物化学的任务1.为有效利用现有化学药物提供理论基础;2.为生产化学药物提供先进、经济的方法和工艺;3.为创制新药探索新的途径和方法;(三)药物名称国际非专有药名(INN)INN是新药开发者在新药研究时向世界卫生组织申请,由世界卫生组织批准的药物的正式名称并推荐使用的名称。

该名称不能取得任何知识产权的保护,任何该产品的生产者都可使用,也是文献、教材及资料中以及在药品说明书中标明的有效成分的名称。

中国药品通用名称通用名是中国药品命名的依据,是中文的INN。

简单有机化合物可用其化学名称。

化学名(1)英文化学名(2)中文化学名如:阿司匹林,中文化学名为:2-(乙酰氧基)苯甲酸商品名生产厂家为了保护自己利益,在通用名不能得到保护的情况下,利用商品名来保护自己并努力提高产品的声誉。

商品名可申请知识产权保护举例: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泰诺、百服宁ParacetamolN–(4-羟基苯基)乙酰胺通用名中文的INN商品名国际非专有药名化学名2 麻醉药细目要点要求局部麻醉药(1)局部麻醉药分类、构效关系掌握(2)盐酸普鲁卡因、盐酸利多卡因结构特点、性质和用途熟练掌握(3)盐酸丁卡因的性质和用途了解麻醉药按作用部位分为全身麻醉药和局部麻醉药。

全身麻醉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其受到可逆性抑制;局部麻醉药作用于神经末梢或神经干,阻滞神经冲动的传导。

一、全身麻醉药(一)全身麻醉药的分类全身麻醉药根据给药途径可分为吸入性麻醉药和非吸入性麻醉药,即静脉麻醉药。

《药物化学》毕业考试题库

《药物化学》毕业考试题库

毕业生考试习题库(适用于药学专业)药物化学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单选)1。

药物化学的研究对象是()A。

天然药物 B. 生物药物C。

化学药物D。

中药材E。

中成药2。

硝苯地平的作用靶点为( )A。

受体B。

酶 C. 离子通道D。

核酸E。

基因二、配比选择题[5-9]A。

药品通用名B。

INN名称 C. 化学名 D. 商品名 E. 俗名5.对乙酰氨基酚( )6。

泰诺()7.Paracetamol ()8。

N-(4-羟基苯基)乙酰胺( )9.醋氨酚()第二章合成抗感染药一、选择题(单选)1.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抑制()A.二氢叶酸合成酶B.二氢叶酸还原酶C.叶酸合成酶D.叶酸还原酶 E. DNA回旋酶2。

下列具有三氮唑结构的抗真菌药物有()A。

酮康唑B。

氟康唑C。

克霉唑D。

两性霉素E。

咪康唑3。

属于开环核苷类的抗病毒药物是( )A。

阿昔洛韦B。

利巴韦林C。

齐多夫定D。

盐酸金刚烷胺E。

阿糖腺苷4。

下面哪个药物为抗菌增效剂()A。

磺胺甲噁唑B。

呋喃妥因C。

盐酸小檗碱D。

甲氧苄啶E。

诺氟沙星5。

在喹诺酮类抗菌药构效关系中,为抗菌活性不可缺少的部分是() A.1-位氮原子无取代B.3—位上有羧基和4—位是羰基C.5 位的氨基D.7 位杂环取代基团E.8 位的氟原子6。

磺胺甲噁唑(SMZ)和甲氧苄啶(TMP)代谢拮抗叶酸生物合成通路( )A.都作用于二氢叶酸还原酶B.都作用于二氢叶酸合成酶C.前者作用于二氢叶酸还原酶,后者作用于二氢叶酸合成酶D.前者作用于二氢叶酸合成酶,后者作用于二氢叶酸还原酶E.干扰细菌对叶酸的摄取7. 利福平的化学结构属于下列哪一种( )A。

大环羧酸类B。

氨基糖甙类C。

大环内酰胺类D. 环状多肽类E. 大环内酯类8。

下列哪个药物结构中含有叠氮基团 ( )A. 利巴韦林B. 齐多夫定 C 。

阿昔洛韦 D 。

特比萘芬 E 。

克霉唑9. 与乙胺嘧啶属同一结构类型,作用机制也相似的药物为 ( )A. 磺胺甲恶唑 B 。

药物合成化学总结

药物合成化学总结

一.药物作用的生物学基础1.药物在分子水平作用分类:①非特异性结构药物:药理作用与化学结构类型的关系较少,主要受药物理化性(脂水分配系数)质的影响②特异性结构药物:发挥药效的本质是药物小分子与受体生物大分子的有效结合,包括立体空间上互补,在电荷分布上相匹配,通过各种键力的作用使二者相互结合,进而引起受体生物大分子构象的改变,出发集体微环境产生与药效有关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

2.生物靶点:①定义:与药物结合的受体生物大分子②种类:受体<例:G-蛋白偶联受体(GPCR)>、酶、离子通道、核酸③存在位置:机体靶器官细胞膜上、细胞浆内。

<1>以受体为靶点:药物与受体结合才能产生药效。

(治疗高血压的血管紧张素2受体拮抗剂:沙洛坦,依普沙坦;中枢镇痛的阿片受体激动剂:丁丙诺啡,布托啡诺;阿尔法受体激动剂:阿芬他尼。

)(受体亚型:肾上腺能受体:α1,α2,α3,β1,β2,β3,多巴胺受体D1,D2,D3,D4,D5,5-羟色胺受体:5-HT1A-1F)孤儿受体:其编码基因与某一类受体家族成员的编码有同源性,但目前在体内还没有发现其相应的配基<2>以酶为靶点:由于酶催化生成或灭活一些生理反应的介质和调控剂,因此,酶构成了一类重要的药物作用靶点。

(降压药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肾上腺素抑制剂、调血脂药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康前列腺增生治疗药物中的5阿尔法还原酶抑制剂;非甾体抗炎药物中的环氧化没(COX—2)抑制剂;抗肿瘤药物中的芳构化酶抑制剂一氧化氮氧化酶抑制剂)<3>以离子通道为靶点:(Ⅰ类抗心律失常药为Na+通道阻断剂,主要药物:奎尼丁,利多卡因,美西津,恩卡尼,普罗帕酮;Ca2+拮抗剂:硝苯地平,尼卡地平,尼英地平,帕罗地平,非洛地平;K+通道激活剂:色马凯伦,尼可地尔,吡那地尔)<4>以核酸为靶点:诺霉素和阿霉素3.治疗效果:药物在体内发挥作用的关键:①药物到达作用部位的浓度(药物的动力学时相:通常以生物利用度和药代动力学参数来进行描述)②药物与生物的靶点相结合(药效学时相)4.理化性质对药效的影响:①溶解度分配系数对药效的影响:脂水分配系数:P=Co/Cw.(正辛醇化学性质稳定,本身无紫外吸收,便于测定药物浓度)药物化学结构决定其水溶性和脂溶性。

药学专业药物化学复习资料2总结

药学专业药物化学复习资料2总结

硝酸甘油本品在弱酸性及中性条件下相对稳定,在碱性条件下迅速发生水解。

与氢氧化钾试液反应,生成甘油,再加硫酸氢钾,可产生丙烯醛的刺激性臭气。

本品临床用于各种心绞痛,舌下含服可通过口腔黏膜迅速吸收,发挥作用。

硝酸异山梨酯本品与适量的水和硫酸混合后可水解生成硝酸,沿管壁缓缓加入硫酸亚铁,在两液层接界面呈棕色环。

本品经硫酸水解后,生成的亚硝酸,可与儿茶酚溶液作用生成对-亚硝基儿茶酚,再加入硫酸,溶液显暗绿色。

临床主要用于缓解和预防心绞痛、心肌梗死和冠状循环功能不全等疾病。

单硝酸异山梨酯本品为硝酸异山梨酯的活性代谢产物,具有明显的扩血管作用。

口服吸收、分布迅速,不受肝代谢效应的影响,生物利用度几乎100%。

以原形药物进入体循环,主要以异山梨醇及本品的葡萄糖醛酸结合物的形式自尿液排出,半衰期5h 左右。

主要用于冠心病的治疗和预防心绞痛发作,效果优于硝酸异山梨酯。

在贮存和运输硝酸酯类药物应注意哪些问题?为什么?硝酸酯类药物在受热或剧烈震动下易发生爆炸,产生大量氮和二氧化碳等气体,故药用为其10%的无水乙醇溶液,运输或贮存时应避免剧烈碰撞。

抗心绞痛药作用机制 钙通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通过抑制细胞外Ca2+内流,使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缺乏足够的Ca2+,结果导致心肌收缩力减弱,心率减慢,同时血管平滑肌松弛,血管扩张,血压下降,从而减少心肌耗氧量。

分类钙通道阻滞剂按化学结构可分为: 二氢吡啶类: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 芳烷基胺类:维拉帕米、加洛帕米等 苯并硫氮杂zaozi002类:地尔硫zaozi002 二苯基哌嗪类:桂利嗪、氟桂利嗪、利多氟嗪等硝苯地平OOO 2NNO 2NO 2O 222HNH 3C CH 3O CH 3O H 3COO NO 21、本品的丙酮溶液,加20%的氢氧化钠溶液振摇后,溶液显橙红色。

2、本品遇光不稳定,分子内部发生光催化歧化反应,生成硝基苯吡啶的衍生物和亚硝基苯吡啶衍生物,后者对人体有害,故在生产和贮存中要注意遮光、密封贮存。

2.合成抗感染药(药物化学)

2.合成抗感染药(药物化学)

1,4-二氢-4-氧代吡啶-3-羧酸 (吡酮酸类 )
二、发展
第一代(1962-1969)
H3C CH3 N NH CH3
Cl
N
氯喹
萘啶酸 (萘啶羧酸类 )
第二代(1969-1978)
O O
6 6 N
HN N
OH
6 7
7
N
N
N
CH3
吡哌酸 (嘧啶并吡啶羧酸类)
西诺沙星 (噌啉羧酸类)
第三代(1978-1998)
N H
O S H 2N
O N N H
磺胺甲氧嗪(t1/2=37h)“长效磺胺”
5、优缺点
• 优点 – 抗菌谱较广 – 性质稳定 – 使用方便 – 价格低廉 – 对某些感染有显著疗效 • 缺点 – 抗菌活性弱,为抑菌剂 – 易产生耐药性 – 肾损害
二、结构分类
• 基本结构:对氨基苯磺酰胺
R1 HN
4 1
2
N
1
磺胺甲噁唑 新诺明(SMZ)
O H2N
O S
3
NH N
1
O
5
CH3
复方新诺明:SMZ+TMP
六、构效关系
(1) 氨基与磺酰氨基在苯环上必须处于对位;
(2)磺酰氨基上N单取代活性增强
-杂环取代更佳;
(3)4位氨基的游离或潜在的游离状态是活性的关键
H2N N N
N
O H2N S
O NH
N
SO2NH2
[作用机制]
2.抑制拓扑异构酶IV 干扰细菌G(+) DNA复制
解环连
(-) 喹诺酮类药物
四、构效关系
5
B环可作改变, 苯环、吡啶环、 嘧啶环均可。 7

《药物化学基础(中职药剂专业)》第11章_抗感染药

《药物化学基础(中职药剂专业)》第11章_抗感染药

H2N
SO2NH N O CH3
磺胺甲噁唑 SMZ(11-5)
O H2N SO2NH C CH3
磺胺醋酰 SA 磺胺噻唑 ST
N H2N SO2NH S
N H2N SO2NH N
OCH3
磺胺甲氧嘧啶
分类:
◆根据临床感染部位不同,磺胺药通常分为三大类:
局部感染用磺胺 肠道感染用磺胺药 全身性感染用磺胺药 ◆根据药物在体内作用时间长短又可分为三类 : 短效磺胺药如磺胺异恶唑 中效磺胺药如磺胺嘧啶SD 长效磺胺药如磺胺甲氧嘧啶
第三代的喹诺酮类抗菌药是 吡哌酸 环丙沙星 莫西沙星 萘啶酸 诺氟沙星


哪个药物揭开了喹诺酮类药物研究的序幕 () A.氟哌酸 B.萘啶酸 C.依诺沙星 D.环丙沙星 E.氧氟沙星

(二)结构、命名和分类(熟)

磺胺类药物的结构通式如下:★
4 HN 1 SO2NH
R1
R2
R1多为H,R2多为杂环,如嘧啶、异恶唑 环等,环上取代甲基或甲氧基
命名:

以对氨基苯磺酰胺为母体进行命名,通 常冠以“磺胺”,其后接N1取代基的名 称。
N H2N SO2NH N
磺胺嘧啶 SD(11-4)


磺胺甲嗯唑(SMZ)与甲氧苄啶(TMP)代谢拮抗叶酸 的生物合成通路 都作用于二氢叶酸还原酶 都作用于二氯叶酸合成酶 前者作用于二氢叶酸还原酶,后者作用于二氢叶 酸合成酶 前者作用于二氢叶酸合成酶,后者作用于二氢叶 酸还原酶
(二)构效关系(熟)
R1 4 HN 1 SO2NH R2
第十一章 抗感染药 (合成抗感染药)
你知道有哪些名人受感染而死亡的名人吗? 1939年11月12日白求恩死于葡萄球菌引起 的败血症而死!!(什么是败血症) 雪莱(英国诗人):死于肺结核!!(冬天来了,春 天还会远吗?)

2024年药物化学总结范本(三篇)

2024年药物化学总结范本(三篇)

2024年药物化学总结范本导言:药物化学是研究药物的合成、结构与活性之间关系的学科。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药物需求的增加, 药物化学在近年来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本文将总结____年在药物化学领域的研究与发展, 并展望未来可能的方向。

一、合成新颖药物1.绿色合成策略由于环保意识的增强, 药物化学合成中绿色合成策略的开发和应用成为研究热点。

这些策略包括使用可再生资源作为原料、采用催化剂促进反应、发展无需毒性试剂的反应等。

这些策略不仅降低了合成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 还提高了合成的效率和产率。

2.多样性导向合成多样性导向合成是一种用于快速合成复杂分子库的方法。

通过结构多样性的合成, 可以提供更多药物候选化合物, 加快药物发现的速度。

____年, 多样性导向合成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和扩展, 为药物化学带来了新的推动力。

3.仿生合成仿生合成是利用生物体内的合成途径合成天然产物或其衍生物的方法。

通过从自然界中获取合成路线的灵感, 合成了许多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化合物。

____年, 仿生合成方法在药物化学中的应用进一步扩大, 为合成药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

二、药物结构优化1.三维药物设计三维药物设计是研究药物与靶点之间相互作用的空间构型的方法。

通过精确的计算和模拟, 可以预测分子的构象、亲和力等参数, 优化药物分子的结构, 提高其活性和选择性。

____年, 三维药物设计方法在药物结构优化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药物研发提供了更准确和可靠的指导。

2.末端修饰末端修饰是通过对药物分子的末端进行化学修饰, 改变其药效和代谢性质的方法。

末端修饰有助于提高药物的溶解度、生物利用度和药代动力学特性。

____年, 末端修饰在药物结构优化中得到了更加深入的研究, 为药物设计和开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三、药物活性机制研究1.蛋白质组学蛋白质组学是研究生物体内所有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学科。

通过蛋白质组学的研究, 可以揭示药物与靶点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加深对药理学的理解。

22.化学合成抗感染药

22.化学合成抗感染药
呈桔红色
[临床应用]
各型结核及重症者,麻风病、抗金葡菌感染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刺激:恶心、呕吐.
2.肝损害:肝大、黄疸 3.过敏:药热、皮疹、血小板减少 4.可激活肝药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速皮质素、雌激素破坏
异烟肼
N
CONHNH2

又名雷米封 在水中易溶,水溶液偏碱性。 本品遇光慢慢变色。
异烟肼性质
利褔平的化学结构和用途
H3CCOO H3CO CH3 CH3 CH3 OH CH3 H3C O O H3C

OH O OH HO
CHN N O OH
N CH3
本品为鲜红色或暗红色结晶性粉末。
利福平性质



氧化反应:本品结构中含有酚羟基,在碱 性下易氧化成醌型结构失活。 本品加盐酸溶解,加亚硝酸钠,由橙色变 为暗红色。 腙的分解反应:在强酸性下腙键可分解回 原来的芳醛和1-氨基-4-甲基哌嗪。

化学名:1-乙基-6-氟-4-氧代-1,4-二氢-7-(1哌嗪基)-3-喹啉羧酸,又名氟哌酸
诺氟沙星性质
酸碱性 稳定性 鉴别

诺氟沙星性质-酸碱性

(1)结构中既含有羧基和碱性的哌嗪基,既可 溶于酸,又可溶于碱,具有酸碱两性。
HN N 7 8 C2 H5 N1 2 3 4 COOH O
N OCH3 N OCH3 CO NH N=CH OH
+
OHC
OH
CO NH NH2
异烟肼:目前作用最强的抗结核病药
[抗菌谱] 结核杆菌、麻风杆菌;对结核杆菌的杀菌作用:繁 殖>静止 [作用原理] 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的组成成分——分枝菌 酸的合成 [抗药性] 易产生 与其他药物合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2N
不良反应
泌尿系统损伤:
• SD、SMZ的乙酰化代谢产物,可在尿路(尤其在 酸性尿中)析出结晶,引起肾损害:蛋白尿、血 尿、尿痛、尿少、尿闭等症状。
• 预防: ⑴同服等量碳酸氢钠;
⑵用期不可过长(不>7d); ⑶嘱病人多饮水(尿量>1500 ml/d); ⑷老年人、肾功能不良者慎用或禁用。
主要学习内容
①萘啶羧酸类
R3 O COOH
O
②噌啉羧酸类
O COOH
R2
N
N R1
O
N
N R1
③吡啶并嘧啶羧酸
O N COOH
④喹啉羧酸类
O R3 COOH
R2
N
N R1
R2
N R1
三、作用机制
(1)抑制DNA螺旋酶(切割与连接功能,
抗G-的重要靶点 )
(2)抑制拓扑异构酶IV(解环连功能, 抗G+菌的重要靶点) 药物通过抑制以上两个酶,干扰细菌DNA的 合成,导致细菌死亡。
H2N NH2
N
N
O O S NH2
1)只有具有磺酰胺基的偶氮染料才抗菌 2)“百浪多息”在试管内却无明显的抗菌作用 3)服药后病人尿中分离出对乙酰氨基苯磺酰胺
H2N NH2
N
N
O O S NH2
2、对氨基苯磺酰胺-抑菌的有效基团 磺胺(sulfonamide) -1908年合成
O S
O NH2
4
SO2NH R2
1
• 分类(作用时间)
–短效类(t1/2﹤10h) 磺胺异恶唑 –中效类(t1/2=10~24h)磺胺嘧啶 、磺胺甲恶唑 –长效类(t1/2﹥24h) 磺胺地托辛
O N N H N H2N 磺胺嘧啶 Sulfadiazine 磺胺地托辛 Sulfadimethoxine OO S N H N N O
• 1,重点药物
–磺胺嘧啶 –磺胺甲噁唑 –甲氧苄啶
• 2,磺胺的结构和分类(作用时间) • 3,代谢拮抗原理(抗代谢学说) • 4,作用机制和增效原理
实训十三 磺胺醋酰钠的制备及 精制实训P331
O H2N S NH2 O O H2N O CH3 NaOH O H2N S NHNa O O H2N O CH3 S N H O (CH3CO)2O NaOH O C CH3
1,4-二氢-4-氧代吡啶-3-羧酸 (吡酮酸类 )
二、发展
第一代(1962-1969)
H3C CH3 N NH CH3
Cl
N
氯喹
萘啶酸 (萘啶羧酸类 )
第二代(1969-1978)
O O
6 6 N
HN N
OH
6 7
7
N
N
N
CH3
吡哌酸 (嘧啶并吡啶羧酸类)
西诺沙星 (噌啉羧酸类)
第三代(1978-1998)
F
6
O
O OH
诺氟沙星
N HN
N
CH3
O F
6
O OH
环丙沙星
N HN
O F O OH
N
6
N HN O
8
N
1
CH3
氧氟沙星 (喹啉羧酸类)
第四代(1999-至今)
O F
7
COOH
O F H HN N
7
COOH
N
8
Cl
N H F
8
OCH3
N
H 2N
H
西他沙星
(喹啉羧酸类)
莫西沙星
分类-----化学结构
H2N
3、 药物化学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 开创了化学治疗的新纪元 • 提出了“代谢拮抗”学说
-开辟一条从代谢拮抗寻找新药的途径
• 从副作用发现新药
具有磺胺结构的 -利尿药 -降血糖药
O O H2N S Cl O O S NH
N H
化学治疗概念的提出
埃尔利希.P (Paul Ehrlich) -1908年提出化学治疗的概念 磺胺类药物的发现与研究 -化学治疗的里程碑 Magic bullet
4 1
2
N
1
磺胺甲噁唑 新诺明(SMZ)
O H2N
O S
3
NH N
1
O
5
CH3
复方新诺明:SMZ+TMP
六、构效关系
(1) 氨基与磺酰氨基在苯环上必须处于对位;
(2)磺酰氨基上N单取代活性增强
-杂环取代更佳;
(3)4位氨基的游离或潜在的游离状态是活性的关键
H2N N N
N
O H2N S
O NH
N
SO2NH2
[作用机制]
2.抑制拓扑异构酶IV 干扰细菌G(+) DNA复制
解环连
(-) 喹诺酮类药物
四、构效关系
5
B环可作改变, 苯环、吡啶环、 嘧啶环均可。 7
O 4 COOH
A环是抗菌作用 必需的基本药效 基团。 3位羧基 和4位酮基为活 性必须
6
B
8
A 3 N 2 1 R
5位以氨基取代时抗菌活性最强, 其他基团取代时,活性降低
毒性更小
• 硝基咪唑类 • 口服吸收好,生物利用度高,作用强,毒 性小,对大多数厌氧菌有抑制作用。
6位以F取代最佳
5 6
O 4 3 COOH 2
7位取代可增强活性, 以取代或无取代的 哌嗪基、吡咯基等 5、6元杂环取代好
7 8
N R
1
8位F取代口服吸收及活性 更好,若甲氧基、甲基 取代光毒性减小
1位由烷基和环烃基取代活性增加,以乙基、 氟乙基、 2,4-二氟苯基、4-羟基苯基取代最佳。 1位和8位间成环时,(S)-异构体作用最强
[作用机制]
1.与DNA回旋酶A亚基结合 阻 碍细菌 G(-)DNA复制
切断后侧的双连
在前侧封闭切口
(-)
正超螺旋DNA
(-)
负超螺旋DNA
喹诺酮类药物
DNA
DNA螺旋酶
喹诺酮类药物
药物以氢键和DNA螺旋酶-DNA复合物结合,形成三者的三重 复合物,使DNA螺旋酶活性丧失,DNA超螺旋封口受阻。
主要学习内容
1、喹诺酮药物的构效关系 2、典型药物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的 结构、 性质、用途 3、喹诺酮药物的结构与毒性关系
第三节 其他类抗菌药 Other Antimicrobial Agents
H3CO H3CO
N O O 盐酸小檗碱 Cl , 2H2O
• 异喹啉类 • 黄色结晶性粉末,味极苦,具有抗菌活性 强、毒性低、副作用低的特点,主要用于 肠道感染。
【毒副作用】
1、与金属离子络合 2、光毒性 3、水溶性小,可产生结晶尿。 4、含有羧基显酸性,对胃肠道有刺激性 5、其他 – 中枢毒性、心脏毒性
在临床应用中,应如何合理的使用、贮 存喹诺酮类药物?
1、因此服用本类药物时,不宜和牛奶等含钙、 铁的食物或药品同服;可影响软骨发育,孕 妇、18岁以下儿童避免使用本类药物。 2、服用药期间应避免紫外线和日光照射,在 遮光、密封,在干燥处保存本类药物。 3、服药期间多饮水以防止产生结晶尿。 4、为避免对胃肠道的刺激,应饭后服用。
2、稳定性
F
O
O OH
• 室温下相对稳定 • 光照分解 • 脱羧
HN N N CH3
分 解
H+ 回流
脱 羧
O F
O F
O
O F
OH
O
OH
HN
CH
H2N NH N CH3
H2N
N CH3
N
N CH3
3、鉴别
(1)叔胺反应 ——– 与丙二酸,醋酐反应显红棕色 (2)有机氟化物的鉴别反应
【临床应用】
抗菌谱较广对G+ 、G-杆菌有高效,但口服血药浓度 低(生物利用度35%~45%); 用于敏感菌引起的泌尿系和肠道感染。
PABA + 二氢喋啶 焦磷酸酯 + 谷氨酸
磺胺类
二氢叶酸 合成酶
抗菌增效剂
二氢叶酸 还原酶
×
二氢 叶酸
×
四氢 叶酸
嘌呤 嘧啶
对磺胺类敏 感的微生物
摄入叶酸 人和哺乳动物
抗菌增效剂
抗菌药物和其他药物在一起使用时,所产生 的治疗作用大于两个药物分别给药的作用总和。
NH2 N OCH 3
5
OCH 3 OCH 3
第二章 合成抗感染药
概念
• 化学治疗:应用化学药物对病原体和肿瘤 所致的疾病进行预防或治疗,简称化疗。 • 抗微生物药物:能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 的药物,包括合成抗菌药、抗病毒药、抗 生素等
学习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磺胺类药物及抗菌增效剂 喹诺酮类药物 其他抗菌药 抗结核药物 抗真菌药 抗病毒药物 抗寄生虫药物
Cl NH CH C COOC 2H5 O OC 2H5
CH3 Cl N
F
环合
二苯醚
Cl
H N
N-乙基化
(C 2H5) 2SO4
F
COOC 2H5 O
CH3
DM F
F O
COOC 2H5
水解
NaOH
Cl N
缩合
COOH
H N N H
H N N N
CH3
HCl
F O
F O
COOH
【性质】
1、酸碱两性(羧基,哌嗪环)
第一节
磺胺类药物 及抗菌增效剂
Antimicrobial Sulfonamides and Antibacterial Synergists
主要内容
• • • • • • 发展概况 结构分类 理化性质 作用机制 典型药物 构效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