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批评和批评女性
批评6.女性主义
Ⅱ.Historical Overview and Major Themes in Feminist Criticism
• Elaine Showalter identified four models of difference: biological, linguistic, psychoanalytic, and cultural. The biological model is the most extreme; if the text somehow mirrors the body, this can reduce women merely to bodies. • Showalter’s linguistic model of difference posits women speaking men’s language as a foreign tongue; purging language of “sexism” is not going far enough.
Ⅲ.Four Significant Current Practices
• B. Marxist Feminism • Marxist feminist criticism focuses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reading and social realities. Certainly the establishment of feminist women’s studies programs, bookstores, libraries, political action committees, film boards, and community groups attests to the crucial connection between theory and reality offered by feminism. Unlike some other intellectual strategies, feminism acts on ideas.
当今四种主要的女性批评实践
当今四种主要的女性批评实践女性批评如今最为盛行的四种批评方法为:性别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心理分析研究、以及少数派研究。
在所有的这些研究中,女性批评有了普遍性的转向,从对男性写作的消极批判转移到女性写作中对女性身份积极地重新界定。
更为关注的是女性的创造力、风格、主题、意象、职业,和文学传统。
尽管一些女性主义者强调性别差异,但另一些则认为女性差异的整体概念是由女性压迫所造成的。
女性主义批评者提醒读者警示潜在的男权预设。
她们进一步辨别出女性的写作策略,包括主题、词汇、句法、风格、意象、叙事结构、角色、文体偏好。
马克思主义研究聚焦于阅读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女性主义者批判西方盛行的资本体系。
她们不仅从性别角度,也从经济角度认为它具有剥削性。
她们把个人身份与文化身份合为一体去考量,所以她们强调文学文本的历史语境和经济语境,关注作品的生产条件。
少数派女性主义批评。
这种批评方式是女性主义理论结合种族主义、仇外、对同性恋的憎恶等论证。
不仅批判女性地位的边缘化,还进一步反抗社会对少数派的歧视。
她们指出,黑人和同性恋在西方文化和文学中受到暴力的攻击;因此相比起普遍女性主义批评者,少数派女性主义批评者更趋向与把“个性的”做为政治议题。
他们的艺术和批评趋向运用反讽的写作手法来凸显她们的身份,拒绝经典的文学传统。
她们甚至也反对一些女性主义批评者,认为她们只考虑上层阶级的白人女性的利益,并希望想成为父权社会的一部分。
黑人女性和女同女性批评者则认为,女同性恋和女性黑人比起白种异性恋女性,更为被文学和历史所抛弃,有必要为女同团体和黑人女女性的作品创造一个新的阐释传统。
女性主义批评重新引导了西方文学中的价值观,并将持续挑战其长期存在的文学偏见和文学实践。
因其内在动力,女性主义批评得以深远地发展,但它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首先,很多女性主义批评者没有和一些更为激进的女性主义批评者达成共识,从而导致女性批评没有作为她们的共同的研究领域。
女性主义批评
第二阶段是1968年以后出现的新一代女权主义者, 即强调“女性”的女权主义者。她们一反初期注重 “平等”的策略,改弦更张,强调性别差异和女性 的独特性,注重女性不同于男性的心理体验、象征 表达和内在情思。
3
进入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第三代女权主义,即将 “女权”、“女性”加以整合折衷的重“女人”的女 权主义。不再提倡男女的对立或女性一元论,而是注 重多元论,提倡男女文化话语互补,即女人成为女人, 男人成为男人,在充分尊重男女独立人格的基础上扬 弃传统文化的弊端和偏见,完善和发展健康的人性。
一、定义
女性主义批评,是一种用女性意识观 照文学作品,具有女性价值标准和审美追 求的文学批评。
1
二、女权主义运动史
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50、60年代西方掀起的大规模 妇女解放运动,是女权运动的第一个阶段,斗争矛 头是指向政治、经济、社会领域的,以争取政治平 等、经济平等、职业平等以及精神解放为主要目的。
女权主义批评认为,现存的社会结构是建立在父权制 基础上的,男性掌握着社会的基本功能,女性则被置 于社会配角的地位。女性要获得真正的解放,就必须 颠覆父权制的社会结构,揭露所有话语中潜藏的若隐 若现的“性歧视”。
9
(1)批判象征父权制社会秩序的符号体系
例如: 在英语中 female (女性)和 woman(女 人)的构成依赖于男性的male和man,是他们的派 生词,如同《圣经》中女性是由男性的一根肋骨 创造。
(法)波伏娃:《第二性》,中国书籍出版社, 200性》,被誉为西方 女权主义的“圣经”。她 认为西方社会是由男性控 制的家族式社会,女性是 社会中的第二性,处于附 属地位。同时,她还系统 清算了男作家作品中所虚 构的“女人神话”,批评 他们对女性形象的歪曲和 误解。
女性主义
话语分析
把女性主义批评实践上升为理 论话语,为女性主义塑造理论 身份
凯特·米莱特于60年代末推出标志女 性主义批评正式诞生的重要著作《性政 治》。该书从男女生理差异出发,重点揭 露男性中心文学对女性形象的歪曲,抨击 传统的阳物批评,进而批判男性的父权制 社会。作者选用文学作品作为性政治分析 的依据。全书分三卷,第一部分为“性政 治”,第二部分为“历史背景”,第三部 分为“文学上的反映”。 米莱特主要是从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 形象在性别权利关系中所受支配受奴役的 地位入手,来揭露父权制社会男性控制, 支配女性的政治策略,其重要性在于首次 引入了一种女性阅读的视角,“我们第一 次被要求作为女人去阅读文学作品,而从 前,我们,男人们,女人们和博士们,都 总是作为男性去阅读文学作品”。
颠覆、消解、对抗、解构是20世纪以来女权主义者 惯用的手法,她们力求建构出真正意义上的男女两性 平等、和谐、自由的新的文化范式。
3、进入80年代后出现了第三代女权主义(后女权主义), 即将“女权”、“女性”加以整合折中的重“女人”的女 权主义。
女性主义反过来强调两性的不同和差异,承认女 人不同于男人,有着自己的特征和角色,不能盲目地 追求男女绝对平等。
第二阶段的特点是研究女性作家及其作品,重 建女性文学史。
第三阶段,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延伸到文化领 域,进入到跨学科的文化研究。
美国批评家莱奇把美国的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发展分 为三个阶段:
批评阶段
揭露男性作品中隐含的歧视扭 曲女性的意识形态程式
发掘阶段
女性批评和批评女性 -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
女性批评与批评女性——清代闺秀的诗论周兴陆【内容提要】清代闺秀的诗论,是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的一个盲点。
本文以男性论者对女性诗歌的批评为参照系,考察清代女性的诗歌批评。
主要阐述三个问题:一、女性如何采用重释儒家文化的策略,突破“女人无才便是德”观念的束缚,确证闺秀诗歌的合法性。
二、清代才女依然羁縻于“四德”之下,以“德”正“才”,敛“才”以合“德”。
论诗高标合乎“风人之旨”、“温柔敦厚”等原则,尊奉儒家诗教。
三、女性诗学参与主流诗学关于“性灵”和“学问”的讨论。
对“脂粉气”的规避,体现出在主流诗学中,女性的身份特征是遭否定的,女性论者的意识中也存在自我身份否定的现象。
而在晚近时期,这种现象出现转机。
【关键词】闺秀诗学性灵脂粉气近些年来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一个显著发展,是传统女性的文学创作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①女性文学创作的历史轨迹和特征愈益明晰,女性文学在整个古代文学史中的地位愈益得到确证。
然而,在“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除了一篇尚生疑窦的李清照<词论>之外,各种“批评史”、“文论选”之类著述中,尚难寻觅女性论者的身影。
是否闺秀女性对于文学理论问题集体噤声?是否文学批评史上本来就没有女性的思想言说?非也。
若认真翻阅清代女性诗文别集、总集,其中不乏女性的文学批评文字,且时有深刻睿智的见解。
本文立足于诗歌理论,以男性论者对女性诗歌的批评为参照系,考察清代女性的诗歌批评。
女性诗歌创作,代有其人。
然其进入文学批评论域,是有一个过程的。
宋代的诗话如《浩然斋雅谈》、《临汉隐居诗话》,仅有若干条论及女诗人;明初高棅的《唐诗品汇》,将“闺秀”、“女冠”列于“衲子”、“外夷”之后,备体而已,聊胜于无。
直到①出版著作如张宏生:《古代女诗人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鲍震培:《清代女作家弹词小说论稿》,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胡晓真:《近代中国女性叙事文学的兴起》,麦田出版社,2003;华纬:《明清妇女之戏曲创作与批评》,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2003;Wilt Idema and Beata Grant,The Red Brush:Writing Women of Imperial China,Cambridge:Harvard East Asian monograph,2004;舒红霞:《宋代女性文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04;王绯:《中国妇女思想与文学发展史论》,商务印书馆,2004;薛海燕:《近代女性文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王力坚:《清代才媛文学之文化考察》,文津出版社,2006;赵雪沛:《明末清初女词人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李绍先:《古代巴蜀妇女的文学生活》,巴蜀书社,2009;傅瑛:《明清安徽妇女文学著述辑考》,黄山书社,2010;毕新伟《晚清至民国的女性解放与文学精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
评价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对女性意识四方面的划分
评价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对女性意识四方面的划分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对女性意识的划分主要涉及四个方面:个体意识、群体意识、社会意识和历史意识。
个体意识是指女性对自身的认知和理解,包括对自身身体、情感和性别经验的认识。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探索个体意识的目的是帮助女性摆脱传统性别角色的束缚,认识并坚守自己的权利和需求。
群体意识指女性对自己所属群体的意识和认同。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重视女性的集体体验,关注女性作为一个群体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同时探索女性之间的团结和互助。
社会意识是指女性对社会结构和权力关系的认识。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分析和批判社会中存在的性别不平等现象,揭示女性在家庭、职场和公共领域中所受到的歧视和压迫。
历史意识指女性对历史中女性地位和经验的认知。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通过研究和阐释女性文学作品,强调女性历史中被忽视和抹杀的贡献和经验,为女性的历史地位争取认可和重视。
这些划分帮助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者深入女性经验和观察,并在文学作品中寻找和展示女性的力量和价值。
同时也扩大了对女性问题的关注,为促进性别平等作出了重要贡献。
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女性”、“女性主义”和“女性写作”概念的本土化理解及运用
的 层 面 寻 找 出 女 性 的 自我 身 份 。 14 9 9年 1 1月 , 西
本 的 权 力 概 念 。 米 利 特 试 图 赋 予 愤 怒 的 、 压 抑 的 受
一
b r) 苏 珊 -格 巴 ( u a b r 在 她 们 合 写 的 《阁 et 和 S s n Gu a ) 楼 里 的 疯 女人 : 女 作 家 与 1 妇 9世 纪 的 文 学 想 象 》的
绪 言 里 , 语 言 的 发 展 对 男 权 与 男 性 性 征 进 行 了论 从 证 。她 们 认 为 : 自从 维 多 利 亚 时 期 以来 , 系 的 文 学 父
本概念的中西对照 , 阐释女性主义文学批 评 中这三个基本概念 引入 中国后的变异及 运用情 况。
[ 键词 ]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本土化; 女性; 女性主义; 女性写作 关
中图分类号 : 0 . I 67 2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6 2— 6 0 2 0 ) 7— 0 4— 2 17 8 1 (0 9 0 0 1 0
语文学刊
20 09年第7 期
论 女性 主 义 文 学 批 评 中“ 性 ”、 女性 主 义 ” 女 “ 和 “ 女性 写作 ” 念 的本 土 化 理 解 及 运用 概
。郑 燕
( 浙江 金融职 业学 院, 浙江 杭 州 3 0 1 ) 10 8
[ 摘 要] 女性、 女性主义、 女性写作是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中的三个基本概念。通过对这三个基
女性主义批评论
女性主义批评论摘要:伴随着女权主义运动的产生和发展,女性主义批评逐渐兴起,成为女权主义运动在文学和文化领域的延伸。
本文从女性写作、女性形象、女性阅读三方面入手,结合具体作品,详细地阐明了作者对这一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看法。
女性写作女性形象女性阅读1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 (2012)07-0000-01历史与现实中存在很多对女性的歧视现象,在某些领域女性也处于边缘化的位置。
作为对提高妇女觉悟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女性主义批评,也因此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
为了对当代妇女的社会、文化地位有更清醒的认识,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下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阅读。
下面,就分别从这三个方面做进一步阐释。
大的影响。
作家的个人性情、人生态度、审美偏好、生平经历、社会背景等都会是其中的影响因素。
而女性由于在历史上的受压迫的特殊形象,其独特的生活状况和经历,使其创作更引人关注。
?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房间》写到:“这里,有一个想法,其实很耐人寻味,如果夏洛蒂?勃朗特拥有三百英镑的年金——但她傻得以一千五百英镑售出了她的几本小说的版权;如果她对那个繁忙的世界,那些充满了生活的欢乐的城镇和郡县有更多的人生经验,与和她一样的人有更多交往,解释更多的秉性不同的人,结果又会如何呢?”1]了妇女创作面临的困境。
正如伍尔夫所说,一个女人要想创作,必须要拥有一个独立的环境和不依附于男人的经济地位。
而事实是,女性往往受到很多方面的阻碍,男性对女性家务劳动进行无偿占有,甚至把她们当做私有财产,作为性欲对象和生儿育女的工具。
女性一旦被这些家庭琐事所牵绊,她们就不再属于自己。
洗衣、煮饭、相夫教子,占据了她们很多时间,也就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充实自己,或是去工作,提高自己的经济地位。
“经济上对于男性的依附,使女性为了生存必须得取悦于男性,并因之将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制文化价值取向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安于男人指派给她们的地位,不去争取自由。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作为一种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旨在分析和解读女性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角色和经验,探讨并反映女性在社会、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地位和权利,并挑战传统文学中的性别偏见和不平等。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出现和发展,为女性作家和读者赋予了更多的权力和话语权,对文学与社会的关系提出了新的问题和观点,也为深化对社会性别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起源与发展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兴起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上半叶,当时女性意识和权益的争取活动兴起,女性开始批判和反抗传统的性别角色和家庭制度。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第二波女权运动兴起,进一步推动了女性主义思想的发展和扩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学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
在美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随着女性权益运动的高涨得到了迅速发展,出现了许多理论家和批评家,如珍妮特·沃尔芙、希拉里·布雷尔、艾利斯·海尔曼等。
她们通过重新解读文学经典作品,探讨文本中的性别问题,提出了“男性之眼”、“女性之眼”等概念,对传统文学批评进行了颠覆。
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基本原则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 关注女性经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试图揭示女性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角色和经验,并以此为中心去重新解读文本,挑战性别刻板印象和传统女性形象。
2. 揭示权力结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关注文学作品中的权力结构,分析性别、阶级、种族、性取向等因素对文学创作和阅读的影响,并对其中的不平等和偏见进行批评和反思。
3. 建立女性话语: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试图给女性创作者和读者赋予更多的权力和话语权,呼吁建立一种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
三、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研究方法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根据不同的文本和问题选取合适的研究视角和工具。
常见的研究方法包括:1. 文本分析: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对文本进行分析和解读,探讨其中的性别问题和女性形象,并考察文本如何描绘和塑造女性角色。
部编本初中语文中的女性批评主义
部编本初中语文中的女性批评主义
语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不但包含着中国历史文化
的宝藏,而且还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女性批评主义是语文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学语文课本中,运用女性批评主义的形式,致力于揭示女性在历史和
文学中的被压抑的地位、强制受到的剥削,以及对她们权利和发展的屏蔽等。
语文课本中的文学作品和文化内容是把女性的抗争力量从中甩脱出来的重要媒介,运用文学艺术和传统文化的手段,来唤起人们对女性某些尚未充分解放的地方的重视和关注。
许多知名经典小说作品,如郁达夫的《离婚》、唐家三少的《笑傲江湖》
以及曹文轩的《红高粱家族》等,都是用女性批判的手法,刻画出古老的封建社会中女性的种种境遇,表达着激进的女性视角,揭示古老的封建弊病,真正实现了人文历史解放作用。
此外,用女性概念来探究李白詩歌中心态和精神世界中的“心态二元结构”也成为语文教学深入探讨的热点内容。
当前,语文课堂教学内容要求老师更加注重和深入地讨论女性,一方面要
提高学生认知水平,使他们明白性别歧视是古老的封建社会的弊病,要激发他们不断发展的觉醒意识;另一方面,要着重节目之间的对比,从文本分析的训练,让学生学会用细腻的文字表达自己的思考,从而加强他们的文字素养和表达能力。
总之,女性批评主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语文课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
教学内容要求老师与学生重视的重要方面。
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着重引导学生认识到女性曾经在历史和文学中受到剥削,激发她们某些尚未充分解放的地方的重视和关注,使学生既有博大而深刻的历史视野,又有细腻而生动的文字表达。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课件
女性主义批评的特点
女性主义批评源于妇女解放运动,重视对运动有所助益 的文学。这使女性主义批评成为一种社会学色彩甚浓的 文化批评。 科洛德尼指出,女性主义批评基本上是一种“怀疑的” 研究方法, 认为女性主义批评家的首要任务是检验既往的美学判断 的有效性:“这些判断为什么目的服务?女性主义者问 道;它们(即使是无意地)帮助哪些关于世界的概念或 思想态度永久地存在?”
从生物性别到社会性别
她们的结论促成这样一种思想在性别 研究中逐渐占据主流,即: 对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差异认识,必须 从生物决定论的理论中分离出来。 性别差异源于简单的社会原因:“社 会对两性的训练是并且一直是不同的, 导致了不同的选择因素,像兴趣和标 准等等。”
强调社会性别决定论的思想
1949年,波伏娃的《第二性》从存在主 义角度批判了生物决定论。指出女性是 反对男性在一个精神压迫的行为中对他 们自己进行定义的他者。 提出“女人不是天生的”观点,为当代 女性主义批评奠定了思想基础。 社会性别(gender)成为性别研究的关 键词。
反对雌雄同体的思想, 反对以这种理论作为 实现女性解放的策略。
主张重新阐释“女性 气质”
理由在于:
由于父权制,分配给女性的那 些气质特点如温和、谦虚、同 情、怜悯、温柔、直觉、敏感、 无私等等,其实都被视为价值 不高的气质特点,因而不被重 视。
而分配给男性气质的那些特点 如决断、勇敢、进取、坚强、 理性或逻辑思考等等,却被视 为具有更高的价值。
女性主义批评
7/21/2020
9
二、思想先驱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体系的发展是对先辈思想理论继 承的结果。女性主义有两个当之无愧的理论先驱者,她们 是20世纪前半期对世界文坛和批评界产生重大影响的英国 的弗吉尼亚·伍尔夫和法国的西蒙·德·波伏娃,这两位批评 家无论从思想观念还是批评实践方面,都为女性主义文学 批评开拓了方向。
论妇女的生存状况,后被奉为“女权主义的宝典”。该书上卷
深入探讨了女性的生活、地位和种种神话,下卷主要说明当代
妇女从少到老的实际生活经历,研究她们的共同身心状况与生
存处境,提出:“一个女人之为女人,与其说是‘天生’的,不
如说是‘形成’的。女性意识的一部意义重大、对后世具有深
远影响的著作。波伏娃在她的这部理论著作中解构了女人之所
中,不仅广泛的生活经验之门对妇女关闭,而且法律和习俗 也严格限制了她们的感情生活,这是妇女创作难以发展的根 本原因。这种社会学批评,既抨击了男权中心社会对妇女创
作的压制,又在方法论上直.接启发了当代女权主义批评。
7/21/2020
11
(二)波伏娃
西蒙·德·波娃出版于1949年的著作《第二性》,主要讨
流话语下的社会传统观念和习俗,它渗透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
面,尤其是在对女人的社会定位上融入了父权专制和性政治的
思想,强调性别特征的非自然化和非稳定化。
7/21/2020
12
所以,波伏娃认为,女性成长的过程即是被社会观念和习 俗规定、束缚的过程,女性从一出生便被约定如何梳妆打 扮,如何穿衣,如何与别人交往,如此等等,女性的自然 天性被压抑形成了男权话语下的女性角色,被社会局限于 家庭和生育的狭隘天地里。社会强加于女性的观念和思想, 又反过来促使女性按照男性化社会的要求约束、改变自己, 去适应这个压抑自己的社会为她制定的价值取向。同时, 男权社会剥夺了女性的经济地位和话语权,使女性不得不 依赖于男性,为了生存她们去适应男性的一切爱好和习惯, 成为男性把玩和欣赏的对象,放弃了作为人的独立自主性, 从而成为附属于男性而存在的第二性。造成女性这种结局 的根本原因,不是性别差异而是“阳性崇拜”和男权中心 文化。
什么是女性主义批评
什么是女性主义批评(1)概述:①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欧美,至今仍在持续发展。
②它是西方女性主义运动高涨并深入到文化文学领域的结果,因而有着较为鲜明的政治倾向。
③它广泛改造和吸收了当代西方影响很大的诸多批评流派如新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解构主义和新历史主义等,体现了鲜明的开放性,增强了其对父*权中心文化的颠覆性。
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以妇女为中心的批评,其研究对象包括妇女形象、女性创作与女性阅读等。
(2)主要主张与研究领域有:①要求以一种女性视角对文学作品进行全新的解读,对男性文学中对女性形象的歪曲更是进行了猛烈的批判。
②努力发掘不同于男性的女性文学传统,重新评价文学史。
③探讨文学中的女性意识,研究女性特有的写作、表达方式,关注女作家的创作状况。
④声讨男性中心主义传统文化对女性创作的压抑,提倡一种女性主义的写作方式。
(3)现实背景:①女性主义批评与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密切相关,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西方第二次女性运动的高涨,直接引发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②在要求男女平等、争取妇女性利的妇女解放运动的社会政治背景下,女性主义批评应运而生,首先发现了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中根深蒂固的男*权中心主义的存在、主流文学的男性文学作品中的大量性别歧视和女性作家作品受到男性中心话语的控制等现象,并对之加以批判。
③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就是这样依托争取女性的政治斗争的强大动力发展起来的,反之又为女性政治运动提供了独特的思想武器,作出了自己的重要贡献。
(4)思想来源:①60年代起西方文学理论批评发生重大变化和转折给女性主义批评提供了理论思路和方法上的多方面启示。
②女性主义批评还继承了一些重要先驱者的理论创造(5)主要代表是英国的弗吉尼亚•沃尔夫和法国的西蒙•德•波娃。
(6)影响评价:①从总体上看,女性主义批评顺应了西方社会妇女解放运动逐渐深化的趋势,对父*权制社会给予了全面而深刻的批判,其批评研究的成果也有许多新的创造和拓展,做出了独特贡献而占据一席重要之地。
女性主义批评
纽约,女性解放沙龙,米利特(左)
读研究生期间,凯 特加入了哥伦比亚 大学的女性解放组 织。
《性政治》,女权主义 的经典读本
凯特· 米利特《性政治》
• 区分生理性别Sex与社会性别Gender,米利特因 而成为第一个系统地把两性关系与男权社会权力 结构联系起来论述的人。 • 引入父权制()概念:强权,支配 • 攻击弗洛伊德 • 批判劳伦斯、亨利· 米勒:男权文本写的根本不是 性,而是权力关系,是他们渴望随心所欲地安排 女人、甚至设计她们的欲望、身体和感受的微观 政治。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两大类型
• 一、女性批评(feminist criticism ) —作为读者 的女性 关注:女性形象(假象与歪曲);性符号; 菲勒斯中心主义 (Phallocentrism);女性经验 • 二、女性中心批评(gynocentric criticism )—作 为作者的女性 关注:研究作为生产者的女性,研究由女性 创作的文学的历史、主题、类型和结构。女性创 造力的心理因素,个人与整体女性经历的运作, 以及女性文学传统中有关兴革与法则等问题。
乔凡尼· 贝利尼《圣母子》
埃莱娜· 西苏 Hélèna Cixous ,1937• 法属埃尔及利亚,犹太人 • 批评家、小说家和戏剧家 • 积极参加1968年学生运动,并创立法国第 一个女权主义小组。 • 女性书写:妇女必须把自己写进文本。 “写你自己。必须让人们听到你的身体。 只有到那时,潜意识的巨大源泉才会喷 涌。”“通过身体将自己的想法物质化; 用自己的身体表达自己的思想。”
女性书写策略
• 作为父权制下的妇女,她没有自己的语言 而必须是模仿男性话语,她自己的写作也 不可避免走这条路。她不能假装她是在某 些纯粹的外在于父权制的女权主义领域写 作;如果她的理论要想不被人们视为无法 理解的唠叨,她就必须模拟男性理论,而 女性气质只能在她自己模拟的符号和字行 间留下的空隙中流露出来。
女性主义批评理论
女性主义批评理论)1 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女性主义批评理论是一种重新审视文学体裁,特别是文学作品中作者对性别和性别关系的展现与内涵的研究手段。
它既属于社会理论,也属于专业文学研究,旨在发掘文学作品中男女概念的表达、叙事形式和潜在的性别偏见。
这种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末、早期的二十世纪,以及1960年前后几位重要的文学家、女性主义者和女性学家的作品为基础。
女性主义者起初是希望社会本身实践性别平等,关注那些因性别不公而受到压制和忽视的女性,扩大女性的政治、社会和文化权利等;后来,随着女性主义的深入发展,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就从而制定出来。
2 女权及其影响女性主义理论的核心思想包括争取社会性别平等、促进同性恋权利以及支持和抗议男性主流社会文化的权力等。
它的研究从性别的角度剖析作品,从性别角色与情感之间的关系出发,分析不同性别背景和文化状况下性别偏见如何干扰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呈现,还有性别偏见如何反映在作品的结构和意义上。
3 电影领域的发展一些电影,特别是一些新的视角,从女性的角度出发,构建出一种新的视角去理解由本质上分裂开的女性和男性之间的关系。
同时,从摄影本身出发,采取不确定性的视角,将女性、男性、生活、性别等不同的维度综合起来,通过改写视角去理解生活、社会、家庭以及小范围社会之间的紧密联系。
此外,它还通过视角和美学形式表达出一种女性特有的态度、行动和价值观,诠释了女性发展的新路径,这是女性主义理论在电影领域的发展的重要变化之一。
4 总结随着女性社会的不断发展,女权作为一种新兴的理论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
文学研究理论也根据女权理论而发展出一种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目的是在于以不同的视角揭示社会文明中的性别版图,揭示男女关系的新机遇,进一步平衡男女力量,是一种对文学的新的思考方式,对以后的文学研究起到一定的重要作用,也对文学作品的研究与批评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女性主义批评和女性主义叙学事视角下解读《呼啸山庄》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女性主义批评和女性主义叙学事视角下解读《呼啸山庄》王全龙 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摘 要:本文拟将从文学作品的思想特质和形式特征两个层面出发,从女性主义批评和女性主义叙事学两个角度,对艾米丽勃朗特的《呼啸山庄》进行解读,旨在注重文学作品作为内容和形式高度统一的不可分割性,文学就应该区别于注重思想特质的哲学,也区别于注重现象描述的历史。
关键词:女性主义批评;女性主义叙事学;艾米丽勃朗特;《呼啸山庄》作者简介:王全龙(1990-),男,安徽桐城人,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2-154-01一、女性主义批评视角《呼啸山庄》是19世纪英国女作家艾米丽勃朗特的作品,是19世纪英国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全篇以凯瑟琳与希斯克利夫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述女主人公在爱情方面所表现出的婚姻自由,爱情自由,以及在父权社会下所表现出的自主意识。
在父权制的社会中,男性的思维、观念占上风,女性在这样的社会中几乎没有自己的独立意识,在小说中凯瑟琳是那个时代的具有反抗精神的一个代表。
这种女性独立意识体现在凯瑟琳对当时所宣传的男性主义思想的强烈反抗,从小说中凯瑟琳想要的礼物“一条鞭子”便可看出。
凯瑟琳潜意识里想拥有一条鞭子去制服控制自己的马,从而控制自己的方向。
因为作为女性的凯瑟琳在父权制的社会下毫无安全感。
任由那匹无形的男权思想之马的驱使,所以,凯瑟琳想拥有一条鞭子去控制自己的方向,控制自己的人生。
在婚姻自由方面,凯瑟琳在当时父权制的社会中被剥夺了一切权利,她从潜意识里反抗她父亲、哥哥的一切愿望。
从而从小被认为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是个野孩子,疯丫头。
在这里,作者重点描述了凯瑟琳哥哥被送入学校接受所谓的良好教育的情节。
这为后文凯瑟琳哥哥极端丑陋的行为埋了一个伏笔,是个对当时学校教育的一个极大的讽刺,而且这些学校不接受女性。
这个层面更加深了作者对畸形的学校教育的批判。
课件-文学批评--女性主义批评
社会性别
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女性主义者确定了“性 别”(Gender)与“性”(Sex)之间的区别,其内 涵在于强调影响男女两性发展的非生物因 素———社会和文化因素的重要性,并引导人 们将对性别差异含义的质疑,转移到对构成(所 谓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这些含义的社会文化 因素的质疑。
二、女性主义批评的发展
(一)女性主义批评(女性的阅读)
女性主义批评是一种以女性作为读者的批 评,分析过往一切由男性创造的文学文本。 它的课题包括妇女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文 学批评中对妇女的忽视和歪曲,以及男性构 建的文学史的种种疏漏。她们试图打破男性 中心主义的研究视角,从女性视角来重新审 视文学作品和文学史,从而对文学现象作出 新的阐释。
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理论反思(伊莱恩·肖沃尔特的 《论女性主义诗学》 )
80年代以后的“身份批评”(苏珊·S.弗里德曼的 《超越妇女批评和女性文学批评——论社会身份 疆界说以及女性主义批评之未来》)
法国的妇女运动则更趋向于从理论上寻求男女
不平等的根源和解决的办法,自始至终注重理
论建设而轻本文评论,法国女性文学批评尤因 其批评家的学术个性而为学界所瞩目,代表有
理论先驱之二:西蒙·波伏娃
《第二性》(1949年)
此书被誉为“有史以来讨论妇女的最健全、最 理智、最充满智慧的一本书“,甚至被尊为西 方妇女的“圣经”。它以涵盖哲学、历史、文 学、生物学、古代神话和风俗的文化内容为背 景,纵论了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历史演变 中,妇女的处境、地位和权利的实际情况,探 讨了女性个体发展史所显示的性别差异。《第 二性》实可堪称为一部俯瞰整个女性世界的百 科全书,她揭开了妇女文化运动向久远的性别 歧视开战的序幕。
埃莱娜·西苏(“女性写作”),露丝·依利格 瑞(《镜子》)和朱莉亚·克里斯蒂娃(《妇 女的时间》)等,主要探索女性的身体、欲望 和情感特征。
女性主义批评
7/21/2020
14
这祥,波伏娃就首次较系统地清算了男性作者的文学作品所 虚构的种种“女人的神话”,批评了他们对女性形象的歪曲 表现,严格说来,波伏娃的这种分析还只是静态的,但却为 后起的女权批评提供了极好的范例。
作为先行者,沃尔夫与波伏娃的思想中都还存在不少矛盾, 如沃尔夫对妇女作家作品中的性别意识较强略有微词,认为 这会损害文学的美学风格;波伏娃有时又用男性的学批评标 准来衡量、评价女性的文学作品;等等。但总的说来,她们 在思想观念和批评实践上,都为女权主义批评树立了榜样, 开辟了方向。
7/21/2020
3
第一节 女性主义批评方法的现实背景和思想先驱
一、现实背景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催生物是西方妇女解放运动,两 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没有妇女解放运动亦不可 能有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诞生,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后席 卷欧美的第二次女权运动直接引发了女权主义文学批评。
西方文明发展的历程中,男人作为社会的主宰,其人 性、政治地位、权力等方面无不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高扬, 而妇女则一直是被压抑的对象,在男人面前,女人一直是 劣等公民。追求个性解放和社会地位亦成为几百年来妇女 为之奋斗的理想、目标。妇女争取解放和自由的历程是与 人类争取自由、解放的历程共同向前发展的。
论妇女的生存状况,后被奉为“女权主义的宝典”。该书上卷
深入探讨了女性的生活、地位和种种神话,下卷主要说明当代
妇女从少到老的实际生活经历,研究她们的共同身心状况与生
存处境,提出:“一个女人之为女人,与其说是‘天生’的,不
如说是‘形成’的。女性意识的一部意义重大、对后世具有深
远影响的著作。波伏娃在她的这部理论著作中解构了女人之所
中,不仅广泛的生活经验之门对妇女关闭,而且法律和习俗 也严格限制了她们的感情生活,这是妇女创作难以发展的根 本原因。这种社会学批评,既抨击了男权中心社会对妇女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性批评与批评女性——清代闺秀的诗论周兴陆【内容提要】清代闺秀的诗论,是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的一个盲点。
本文以男性论者对女性诗歌的批评为参照系,考察清代女性的诗歌批评。
主要阐述三个问题:一、女性如何采用重释儒家文化的策略,突破“女人无才便是德”观念的束缚,确证闺秀诗歌的合法性。
二、清代才女依然羁縻于“四德”之下,以“德”正“才”,敛“才”以合“德”。
论诗高标合乎“风人之旨”、“温柔敦厚”等原则,尊奉儒家诗教。
三、女性诗学参与主流诗学关于“性灵”和“学问”的讨论。
对“脂粉气”的规避,体现出在主流诗学中,女性的身份特征是遭否定的,女性论者的意识中也存在自我身份否定的现象。
而在晚近时期,这种现象出现转机。
【关键词】闺秀诗学性灵脂粉气近些年来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一个显著发展,是传统女性的文学创作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①女性文学创作的历史轨迹和特征愈益明晰,女性文学在整个古代文学史中的地位愈益得到确证。
然而,在“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除了一篇尚生疑窦的李清照<词论>之外,各种“批评史”、“文论选”之类著述中,尚难寻觅女性论者的身影。
是否闺秀女性对于文学理论问题集体噤声?是否文学批评史上本来就没有女性的思想言说?非也。
若认真翻阅清代女性诗文别集、总集,其中不乏女性的文学批评文字,且时有深刻睿智的见解。
本文立足于诗歌理论,以男性论者对女性诗歌的批评为参照系,考察清代女性的诗歌批评。
女性诗歌创作,代有其人。
然其进入文学批评论域,是有一个过程的。
宋代的诗话如《浩然斋雅谈》、《临汉隐居诗话》,仅有若干条论及女诗人;明初高棅的《唐诗品汇》,将“闺秀”、“女冠”列于“衲子”、“外夷”之后,备体而已,聊胜于无。
直到①出版著作如张宏生:《古代女诗人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鲍震培:《清代女作家弹词小说论稿》,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胡晓真:《近代中国女性叙事文学的兴起》,麦田出版社,2003;华纬:《明清妇女之戏曲创作与批评》,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2003;Wilt Idema and Beata Grant,The Red Brush:Writing Women of Imperial China,Cambridge:Harvard East Asian monograph,2004;舒红霞:《宋代女性文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04;王绯:《中国妇女思想与文学发展史论》,商务印书馆,2004;薛海燕:《近代女性文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王力坚:《清代才媛文学之文化考察》,文津出版社,2006;赵雪沛:《明末清初女词人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李绍先:《古代巴蜀妇女的文学生活》,巴蜀书社,2009;傅瑛:《明清安徽妇女文学著述辑考》,黄山书社,2010;毕新伟《晚清至民国的女性解放与文学精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
晚明,公安、竟陵性灵诗学重性情、标才慧、尚清趣的审美倾向才将诗学视角转向闺阁,先后有江盈科《闺秀诗评》、锺惺《名媛诗归》、刘士鏻《闺秀诗评》、赵世杰《古今女史诗集》等评选闺秀诗歌的著述。
发凡起例后,清代女性诗歌总集蔚然兴起。
出现了邹斯漪《诗媛八名家选》、王士禄《燃脂集》、陈维崧《妇人集》、胡孝思《名媛诗钞》、周之标《女中七才子兰咳二集》、陆昶《历朝名媛诗词》、袁枚《随园女弟子诗选》、蔡殿齐《国朝闺阁诗钞》等男性编纂的闺秀总集。
同时,女性编纂闺阁诗集也一时成风,出现了查昌鹓《学绣楼名媛诗选》,王玉映《名媛诗纬》,完颜恽珠《闺秀正始集、续集》,王谨《闺秀诗选》,骆绮兰《听秋馆闺中同人集》,秋蟾女史《伴月楼诗钞》等选本。
在诸多男性著者撰写《闺秀诗话》的同时,女性著者也开始撰述诗话,如沈善宝有《名媛诗话》十五卷,施淑仪有《国朝闺阁诗人征略》十卷补遗一卷等。
当然,女性诗论多局限于评论女性作家,但也有不少评论,突破了性别限制而纵论列代男女作者。
如嘉庆时期女作家熊琏的《澹仙诗话》四卷,论列诗人不限于闺阁,扩大到清代整个诗坛,对诗学基本问题也提出自己独立的认识。
女史汪端评选的《明三十家诗选》,是继钱谦益《列朝诗集》、朱彝尊《明诗综》、沈德潜《明诗别裁集》之后的一部重要的明诗选本,对明代重要诗人和诗作多给予评论。
此外,论诗诗、序跋、书信、笔记等文学批评体裁样式,在闺秀著述中大量存在。
可以这样说,女性诗论有独特的问题关注,形成了自己的话语场域,同时对男性主导的主流诗学问题作出自己的反应,并从而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妇女文学观。
一.“<国风><周南>冠四始,吟咏由来闺阁起”——闺阁吟咏的合法性论证男人学诗、作诗,似乎是天赋的权力和义务,是无须证明的。
而女性的文学表达权,却需要去努力争取。
中国传统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形成了多重的性别意识形态,剥夺女性的文学表达权力,压抑女性的艺术创造能力。
而女性文学意识的觉醒,则须从破除这种思想束缚和精神压抑开始。
对妇女艺术创造能力的压抑,与儒家思想意识形态的确立是同步的。
自汉代始就出现了女性尚德不尚才的观念,班昭《女诫》论“妇德”说:“妇德不必才明绝异也。
”尽管魏晋至唐代,对女性才情有不同程度的肯定,但是妇“德”之重要,远远高于“才”之上,至明代甚至出现“妇女无才便是德”的论调,“才”和“德”成了对立的关系。
这种“才德”观成为主流社会压抑女性创造才能的伦理依据。
黄本骥<茶香阁遗草序>忆其先兄花耘训诫女儿黄葆仪曰:“女子之德,不在能诗,且能诗而享厚福者少。
”戒之勿学。
黄本骥也因为葆仪少亡而感慨“为女子者,固不必能诗,凡有才而欲享厚福者,皆当引吾兄之言以为戒”①。
在黄本骥心中作祟的是女性“福慧无双”的观念,从这种观念推演出“闺阁能诗,率多薄命”(雷瑨《闺秀诗话》卷一)的宿命,据此而忌讳女子作诗。
甚至女性自身也接受这种观念而自我贬抑。
周浣月<与姊书>云:陈眉公谓“女子无才便是德。
”吾姊娴笔墨,工诗文,可称绝世。
以妹言之,虽则绣虎嘉名,实非祥鸾本色,戒之慎之。
②浣月姐姐擅长诗文,在妹妹看来,这不是女人的本分事,应该慎重戒除。
即使是一些擅长作诗、已驰骋才艺的女诗人,也难以摆脱主流观念的浸染,而遭遇内心矛盾的煎熬。
如季兰韵<读书>云:“竹素性所耽,也知非妇职。
”③梁兰漪自十三岁开始学诗涂鸦,然一生历尽坎坷,至晚年时决意弃砚废书,学仙学佛,毕此余生。
查昌鹓<学绣楼名媛诗选自序>云:“至声韵之学,往往见猎心喜。
然不敏未尝能作,且以非女子事,辄不敢为。
”④艺术创造作为人类的一种天生的心灵需求和才能,然而对于女性,这种才能却被世俗的观念压抑着。
“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同样,男权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支配性的主导观念,也主宰着女性的思想。
在这种观念下,女性是“只工刺绣不工诗”,身心局限在女红、酒食、井臼等琐务“本分”,艺术的天赋和才能多遭抑制而任其枯萎。
女性创作的勃兴,首先需要破除压抑女性才艺展现的种种男权文化观念。
这种思想动力一方面是来自于晚明的“性灵”文学精神对个性自我和本色性情的尊重。
江盈科撰《闺秀诗评》和锺惺编选《名媛诗归》无不是由于“性灵”文学思想的启示,另一方面是来自满族入主中原带来的新鲜的妇女观。
当汉族女诗人还不失矜持,猬缩于“无才便是德”的男权压迫下而慨叹“天地无情薄女流”⑤时,满族女性则在更自由地享受创作的乐趣。
百保友兰<自嘲>云:笑我诗成癖,推敲意自怡。
闲时吟弗辍,午夜卷仍披。
研露圈《周易》,焚香读《楚辞》。
何妨呼獭祭,乐此不曾疲。
⑥佟佳福晋<自述歌>云:“年来无事勉为歌,自笑无文语句多。
不是闺中闲弄笔,聊将心事记吟哦。
”轻松明快,不似汉族女子那么婉媚幽怨。
蒙古女诗人那逊兰保更是唱出“吟咏由来闺阁起”的响亮口号。
她的<题冰雪堂诗稿>云:①黄婉璚:《茶香阁遗草》卷首,清道光十年(1830)刻本。
②静寄东轩辑:《名媛尺牍》卷下,清刻本,。
③季兰韵:《楚畹阁集》卷三,道光二十七年(1847)刻本。
④王英志主编:《清代闺秀诗话丛刊》,第2527页,凤凰出版社,2010。
⑤陈华:《题韫兰诗草后》自注,恽珠《国朝闺秀正始续集》附录,红香馆道光十一年(1836)刻本。
⑥百保友兰:《冷红轩诗集》卷上,清光绪元年(1875)刻本。
《国风》、《周南》冠四始,吟咏由来闺阁起。
漫言女子贵无才,从古诗人属女子。
诗人世每谓多穷,我道穷时诗乃工。
请看后世流传者,多在忧愁愤激中。
①“与汉族社会相比,满族社会对女性的各种约束相对较弱,尤其是满族家庭的女儿,在家中养尊处优,并有相当的接受教育和出行社交的自由。
”②清朝满、蒙联姻形成皇族阶层,其女性观对整个社会也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我们在清代关于闺阁诗歌的文献中,可以看到大量置疑、反抗“女子无才便是德”之类男权观念的理论文字。
吴文媛<女红余绪自序>曾说她年幼时祖父诫曰:“不必墨舞而笔歌。
”但吴氏后来笔歌不辍,还吟到:“试看巾帼刚强,偏多奇女子;漫道衣冠文绣,未许秀闺人。
”③乾隆时期的女诗人王贞仪,是一位个性鲜明、富有思想的女诗论家,饱才情而崇气节,当时就被目为“闺中狂士”。
她在<上卜太夫人书>里说:“其足异者,唯今世迂疏之士,动谓妇人女子不当以诵读吟咏为事。
夫同是人也,则同是心性,六经诸书皆教人以正性、明善、修身、齐家之学,而岂徒为男子辈设哉?”④又<德风亭初集自序>说:“噫嘻,剑头一吷,聊用自娱,犹之鸟之鸣春,虫之语秋,言所欲言而已。
覆瓮无憾,登选非荣。
毁我誉我,不妨两任之。
”她<题女中丈夫图>为闺阁女子吐气,体现出清代的新型女性观:“当时女杰徒闻名,每恨古人不见我。
……伏雌缩猬徒自惭,壮情往复怀芳姞。
……始信须眉等巾帼,谁言儿女不英雄。
”(《德风亭初集》卷十二)女性自我意识逐渐觉醒的思潮,至晚清时与外来思想文化合流,促成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
其中,女诗人和教育家施淑仪提出“女人亦具独立人格”的光辉思想。
清道光时期的女诗人恽珠编辑《国朝闺秀正始集》,因为黄道周、祁彪佳殉节明朝,故不录二人之妻蔡玉卿、商景兰诗。
施淑仪《清代闺阁诗人征略·凡例》辩驳说:不知著述乃个人之事,与夫无与。
两夫人能以文学美术传世,不为两公忠节所掩,正女界绝大光荣。
……恽氏当日未明男女平权之理,以为妇人从夫,自应不选;今既认女子亦具独立人格,故仍从甄录。
⑤当然,由于传统封建意识形态的顽固力量,女性意识的逐步觉醒,既非一蹴而就,也非直线上升的,其中有曲折迂回,甚至有生命的代价,但总体趋势是前进的,女性的人格平等意识逐渐觉醒,女性的艺术创造意识日益自觉。
清代突破“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精神禁锢,解放女性的艺术创造潜力,从诗歌理论角度来说,男性、女性论者采取这样几方面的策略:(一).是“依经立论”,根据《诗经》中多女性篇章,来为女子创作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