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

2理解“风成说”。

3知道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后果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

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从而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观。

●教学重点1黄土高原的位置。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教学难点风成说的解读。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点播法、讨论法、演示法等相结合。

●教具准备教材、地图册、地理能力培养、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第六七章,我们学习了中国区域地理中的省级区域和省内区域,从这节课开始,我们进入第八章,认识两个跨省区域。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我国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黄土高原。

(板书: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讲授新课]1教师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共同了解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2回忆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并组织学生小组学习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教师板书1 位置范围)教师点拨。

学生板书黄土高原的位置,教师播放黄土高原位置课件,让学生在图上找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以及黄土高原所跨的省区。

教师补充黄土高原的面积,(和辽宁比较,加深体会)。

提问黄土高原的黄土厚度,联系实际体会100米的厚度,理解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板书: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通过黄土高原黄土厚度不均,理解黄土高原上呈现的地貌不同,幻灯片展示黄土高原上三种常见地貌。

进一步体会黄土高原是由众多的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连缀而成的千沟万壑的地貌特征。

(板书:2地貌: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3无论哪种地形,都是由厚厚的黄土构成,质疑黄土的由来,提出三种假说,结合教材组织学生小组解读“风成说”及“风成说”被认可的证据。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6.1.2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教案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6.1.2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教案
- 网络资源:访问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中国科学院等官方网站,查阅有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动态。
2. 拓展要求:
-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和拓展,通过阅读材料、观看视频资源、查阅网络资源等方式,深入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的相关知识。
- 思考问题:让学生思考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d. 案例研究环节: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具体的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治理案例,深入了解治理措施及效果,引导学生从实践中获取知识。
e. 总结环节: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总结黄土高原的特点、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3. 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本节课将充分利用PPT、视频、互联网等教学媒体和资源。PPT用于展示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形成原因及其影响;视频用于播放黄土高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当地生态环境;互联网用于查找相关的案例资料,方便学生进行案例研究。此外,还可以利用在线地图工具,让学生实时查看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地形、气候、生态环境等概念有了一定的理解。同时,他们可能已经了解了中国的地理分区,对不同地区的特点有一定的认识。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兴趣各有不同,有的学生对自然地理感兴趣,有的学生则更关注人文地理。学生在学习能力上存在差异,有的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较容易,而有的学生则更擅长通过实践活动来学习。在学习风格上,有的学生喜欢独立思考,有的学生则更愿意与同伴合作。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浙江省七年级人教版下册6-1-2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教案

浙江省七年级人教版下册6-1-2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教案
3. 随堂测试:在随堂练习环节,学生们完成了相关的练习题。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回答出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特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的相关问题。但也有部分学生在一些细节知识点上存在掌握不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巩固。
4. 学生作业:根据课后作业的提交情况,学生们能够较好地完成作业任务。他们在作业中应用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点,分析了一些实际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从作业中可以看出,学生们对黄土高原的内容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
- 植被破坏和森林覆盖率下降,导致生态系统失衡,生物多样性减少。
- 地下水位下降,地表水资源的减少,影响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的维持。
- 环境污染问题,包括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质量。
3. 防治措施:
- 植被恢复和植被建设,通过植树造林、草地建设等措施,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
- 土壤改良和土地利用调整,通过改良土壤质地、改善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抗侵蚀能力。
- 水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通过修建水库、引水工程等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地表水资源的供给能力。
- 环境法规和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通过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教学反思
今天的课讲完了,我坐在办公室里,心里有些许的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我回顾了整节课的过程,想对自己今天的教学进行一个反思。
5. 板书设计亮点:在板书设计中,通过使用图表、图片等元素,将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特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进行生动展示,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同时,板书设计注重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准确精炼,概括性强,便于学生记忆和复习。通过艺术性和趣味性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描述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特征,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

二、教材分析:《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围绕黄土高原的文化展开。

首先介绍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地形地势特点等基本地理特征的基础上,结合黄土高原的气候、土质、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分析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成因(也是黄土高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然后再把黄土高原区域内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特征结合起来,展示出黄土高原独具特色的文化民俗,如信天游、安塞腰鼓、窑洞等。

三、学情分析:通过第五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了解了我国我国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总体特征,知道中国幅员辽阔,不同的地区的人文特色和自然环境差异显著。

本课的学习是建立在第五单元的基础上,展现区域特色,使学生对我国黄土高原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和人文民俗特色有更直观和深入的了解,激发学生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区域人文特色,探索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黄土地貌,气候。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严峻现实及其原因。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及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搜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其成因。

难点:黄土高原的人文特征及其成因。

六、教学过程:导入:播放视频《安塞腰鼓》。

观看了由上千人一同进行的安塞腰鼓表演,你有何感想?通过视频你们能猜出安塞腰鼓的故乡安塞县在中国的哪个区域吗?安塞腰鼓粗犷豪放,气势磅礴,浑厚雄壮,威猛刚烈,铿锵有力,舞姿优美,有张有弛,群而不乱,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安塞腰鼓的故乡黄土高原。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案设计一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案设计一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一)》教案设计一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本区域的位置,范围;在地形图上识别本区域主要
的地形类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区域地形景观特征。

2、能根据资料分析本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及造成的后果。

3、了解本区脆弱的生态环境的表现及成因。

4、会举例说明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成就。

教学重点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脆弱的生态环境及生态建设。

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实例,使学生能够了解到黄土高原的独特之处,并认识到保护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地形、气候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可能对黄土高原的特点和生态环境有一定的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黄土高原的特点和生态环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图片、地图和实例,了解黄土高原的特点和生态环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保护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图片、地图和实例,理解黄土高原的特点和生态环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黄土高原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黄土高原的特点。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地图、图片、视频等。

2.学具:笔记本、笔、地图、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黄土高原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2.呈现(10分钟)通过地图和图片,展示黄土高原的地形特点、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

让学生观察并描述黄土高原的地形特点,分析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介绍黄土高原的地形特点、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其影响。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特点以及治理措施,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对黄土高原地区的了解相对较少。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生态环境及其治理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分析黄土高原的地形、气候、植被等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生态环境及其治理措施。

2.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治理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黄土高原地区为例,分析其生态环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方案。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黄土高原的治理措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黄土高原的地形、气候、植被等图片和视频资料。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3.作业布置:提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黄土高原的资料,了解其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黄土高原的自然景观,引导学生关注这一特殊的地理区域。

2.呈现(10分钟)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生态环境,让学生了解这一地区的基本情况。

3.操练(15分钟)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治理措施。

教师可提供一些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提出的治理措施,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6-1-2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6-1-2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第六单元第一课《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课标:1-2-6 描述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特征,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课标解读:“不同地区”:在第五单元基础上,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为基本格局,在四大地理区域内,选择既能体现区域总体格局又能反映各自独特自然与人文特色的地区。

(尺度辩证思想,整体论思想)如何达到课标要求:既要展示各区域丰富多彩的人文特色,又要分析自然环境与人文特色之间的联系。

(人地关系论思想)二、【教材简析】:1.教材编写特点及意图:在第五单元基础上,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为基本格局,在四大地理区域内,选择既能体现区域总体格局又能反映各自独特自然与人文特色的地区。

在第六单元中北方地区选择了红松之乡(山地),黄土高原(高原),南方地区的平原,盆地。

选择各具特色的地形,各具特色的区域。

而无论是哪一区域的人们生产、生活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充分体现出了人地关系及整体论的思想。

2.教材结构体系: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利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在中国的位置。

2.从地形图、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中获取有用信息,分析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特点。

3.分析本区域的自然景观、人们生产生活方面的特色,理解区域特色是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结果。

4.通过案例剖析,学会分析区域的自然环境、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初步树立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观察、体验、感悟的过程,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2.采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分析现象,探究问题,找到解决的办法。

3.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区域的发展变化。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逐步引导学生形成资源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树立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学会尊重文明多样性,欣赏不同区域的人文特色。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并能展示黄土高原的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民俗。

沟壑纵横,壮美地貌——黄土高原的地理教案

沟壑纵横,壮美地貌——黄土高原的地理教案

沟壑纵横,壮美地貌——黄土高原的地理教案。

一、教学目标1.掌握黄土高原地貌的形成原因和历史渊源;2.认识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和景观表现;3.了解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分布情况;4.探索黄土高原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和历史渊源黄土高原是中国特有的地理地貌形态,在漫长的地质变迁和气候演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如今的壮美景观。

黄土高原原本是古老的石灰岩地层,经过长期地势逐渐提升,水平剥蚀,大气侵蚀等力量的作用,才逐渐形成了如今的黄土地貌。

与其它地貌相比,黄土地貌具有隆起高原、沟壑纵横和地貌迥异等特点。

2.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和景观表现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千奇百怪,沟壑纵横,丘陵迭起,显得极为壮观。

黄土高原还有着许多景观要素,比如土地、水源、河流、湖泊、草原、山地等等,这些景观构成了黄土高原特有的自然风貌。

同时,黄土高原还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还有着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神话传说和诗词歌赋等。

3.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分布情况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时常备受关注,其中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

除此之外,黄土高原的种植业早已广为人知,其农田蒸发水、土壤养分和光线透射率等诸多因素的特点,使其成为了全国闻名的农业区。

黄土高原还拥有多种珍稀野生动植物,包括开坦岛豹、天鹅、大麂、黄羊等。

然而,部分生物种群已经在人类的活动中消失,造成严重影响。

4.黄土高原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关系黄土高原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节点区域。

作为中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黄土高原拥有着悠久的民族文化遗产和传统的民间艺术,如玉雕、白描、篆刻、剪纸等等。

在社会经济方面,黄土高原的关建基于其丰富的资源储备、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文化底蕴,已逐步成为全国其它地区的经济中心之一。

三、教学方法1.系统讲授法通过讲述黄土高原的地理概貌,形成演化过程、生态环境和文化历史等方面,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并引发其对于黄土高原自然和人文景观深度探究的兴趣。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地理教案探究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地理教案探究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地理教案探究。

一、教案背景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中西部,包括陕西、山西、河南、甘肃、宁夏、内蒙古等省份,面积约63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黄土丘陵地带。

黄土高原区域干燥缺水、土壤贫瘠、植被稀疏、集水流量小,是中国内陆地区旱涝灾害频发的区域。

此外,黄土高原区域冬冷夏热、日照长、风大沙暴多,气候极其恶劣,是中国沙尘暴最为频繁的地区。

二、教学目标1.掌握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

2.理解黄土高原的气候特征和土地资源现状。

3.分析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及其保护措施。

三、教学流程1.学习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黄土高原是中国中西部的一个重要地理区域,其含义是指我国中黄土丘陵和高原地区,黄土地貌特征突出。

学生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或者上网查询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特征,例如山西吕梁山、陕西华山和黄山,以及甘肃的梁山、太白山、静宁、庆阳等地。

学习完毕后,学生需要在地图上标出黄土高原,从而深入了解实际地理位置。

2.理解气候特征和土地资源现状黄土高原气候恶劣,冬寒夏热,雨量不足,集水能力差,土地资源有限。

因此,农业发展困难,植被以荒漠化、旱地林、岩丘灌木为主,是中国内陆干旱区域生态环境恶劣、资源贫乏的代表。

在这一环节中,老师可以通过探究案例,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调查和学习黄土高原的气候特征和土地资源现状。

通过访谈、实地考察和文献调查等手段对黄土高原的气候特征和土地资源面临的挑战及可能的解决方案进行探讨。

3.探究生态环境及其保护措施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河岸线侵蚀速度迅速加剧,大量土壤流失形成许多“沟壑纵横”的景象。

为了保护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政府采取了许多行动。

例如,实施农村水土保持项目、大规模植树造林、荒漠化防治工作等。

在这一环节中,老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探讨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及其保护措施。

通过项目介绍、实地考察和文献调查等手段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面临的挑战及可能的解决方案进行探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地图分析法、文献调查法、实地调查法等。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方案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方案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流程图
新 课
情 景 导 入
观 看 归纳 典 型 的 黄土 景 观
探究问题
观看思考 分析水土 流失的成 因 严重的水 土流失 引导分析 讨论水土 流失的后 果
读图分析 黄 土高原的 位 置范围
最 大 的黄 土 堆积区
材料分析 思考黄土 来源学说 风成说
总结内容
七、教学评价设计
1.在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探究、讨论、课堂发言等给予及时的评价、引导和总结;20%
小实验培养学生 观察分析能力
加强读图归纳能 力
4.研讨活动: 对课本 69 页活动 2 谈 谈自己的看法?在两种说法中都提 到的一个共同问题是什么? 总结: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 探究二:水土流失造成的严重后果 结合黄土高原上的聚落和耕地图和 课本文字探讨: 1.水带走了什么?对农业有何影 4 响? 2.水流走后,地表会出现怎样的景 观,对农田、村庄带来什么影响?
引入
学习目标 展示
对每个目标作简单的说明
认真阅读学习目标
2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世界最 大的黄 土堆积 区
认真观察并回答:黄土 高原的地貌表现为 沟 壑纵横 , 有很多黄土堆 积,黄土高原景观主要 有黄土塬、黄土峁、黄 土梁三种类型。 读图回答:黄土高原东 起太行山、 西至乌鞘岭、 探究二: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你知道黄土高原在我国的什么地方 南至秦岭、北抵长城。 吗?播放黄土高原位置图并结合课 属于我国四大区域中的 本 P66 “图 8.1 黄土高原的位置” 北方地区,跨越了山西 在图上找出黄土高原区域界线,填 省、陕西省、宁夏回族 绘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 自治区、甘肃省等。在 这片广阔的区域内黄土 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的 厚 度 一 般 超 过 100 米,这就是世界最大的 黄土堆积区。 观看视频并讨论回答: “黄土的厚度均匀” 探究三:黄土高原黄土物质的来源 1. 说明黄土 是从上空 —“风成说” 不是流水 播放视频:黄土高原是怎样形成的 吹来的, 冲来的。 思考: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从哪里 “从西北向东南颗粒 来呢?为什么别的地方没有? 教师 2. 介绍;关于黄土高原上那么多的黄 越来越细”说明带来黄 土是从哪里来,科学家曾经提出过 土的方向是自西北向东 很多假说:有“风成说”“水成说” 南。 、 “黄土高原黄土的矿 和“风水雨相说”其中, “风成说” 3. 得到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物质 物质成分与堆积地方的 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 基岩的矿物种类极不相 同,却与中亚、蒙古等 吹过来的。 分四组讨论“风成说”的每一 地戈壁、沙荒的矿物成 分相同。 说明黄土不是 ” 条证据都说明什么问题。 本地产生,有可能是从 中亚、蒙古一带而来。 探究一:典型的黄土地形景观 展示黄土高原的景观图片并阅读课 本 P66“图 8.2 黄土高原景观” ,说 说:黄土高原的地貌有什么特殊 性?典型的黄土地形景观有哪些? 4. “黄土中有随地形起 伏的多层古土壤”说明 黄土不是当地岩石风化 逐渐形成的,而是外来 的。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学案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学案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第18课时一、教学目标: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

二、教学重难点: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三、问题导学:四、精讲点拨:1.简述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黄土高原的人们在生态建设、改善环境中摸索出的成功经验?五、归纳小结:六、当堂检测:1.填空(1)黄土高原东起___________、西至___________、南连___________、北抵___________。

跨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省区。

(2)黄土高原黄土物质是由____ _______作用形成的。

2.选择题(1)关于黄土高原叙述正确的是()A.黄土高原是世界上喀斯特地形分布最广泛的地区B.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泛的地区C.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D.黄土高原地形破碎,有许多山间小盆地(2)黄土高原的主要地貌有()A.黄土坡B.黄土塬C.黄土峁D.黄土梁3.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是( )A.云贵高原B.巴西高原C.黄土高原D.青藏高原4.我国北方地区冬季主要的盛行风向是(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5.黄土高原跨越了我国的_________等省级行政区。

6.从我国东部季风区的雨带移动规律看,黄土高原地区的降水主要集中在____ ___月份,而且多_ _____雨。

7.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主要表现为__ ____。

7.黄土高原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而且多种_______频繁发生。

8.黄土高原要想使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________,改善_______。

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因素,而后者更为突出。

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业布置:练习册及课后练习。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案示例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案示例

教案示例1——“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第一课时北京市北方交大附中代阿【教学重点】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成因及治理的途径;3.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教学难点】1.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2.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教学设计:师生活动提示和建议导入:播放《黄土高原》的一段录像。

教师:从录像的画面中同学们是否能够判断出录像反映的是我国的那个地形区?学生:是黄土高原。

教师:对,从无声的录像中同学们能够认识这是我国的黄土高原,看来同学们对黄土高原是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的。

那么同学们是否知道黄土高原有多大?它是怎么形成的?它怎么形成了这种独特的外貌?今天我们就来对黄土高原进行一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

请同学们重新看录像。

录像:《黄土高原》: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的范围。

新课:教师:从录像中我们知道了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板书: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教师:哪个小组能够帮助老师将录像中提供的关于黄土高原的数据整理出开始播放录像时是无声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录像判断地形区,录像控制在30秒以内。

有声录像,1分钟让学生将录像中的数据整理出来,即可以检验课堂学习效果又能够加强印象突出黄土高原的特点。

投影图“黄土高原的位置”展示学生收集的黄土高原的来?(教师提供一个表格,让学生填写数据)学生(某个小组):面积 64万平方千米海拔 1000—2000米黄土厚度 100米,最厚可达150米 教师:看来同学们观看录像是很认真的,从这组数据中我们不难证实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有人曾经形容如果将黄土高原上的黄土做成1米宽和1米厚的黄土墙,则能从地球到月球一个来回。

下面哪个小组能够指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具体分布范围?学生(某个小组):指图“黄土高原的位置”,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

鲁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1《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鲁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1《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鲁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1《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1《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是关于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征的学习。

本节内容通过介绍黄土高原的地形、气候、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使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特殊地形地貌,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中国的地理分区,对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有一定的认识。

但黄土高原地区的特殊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问题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具体实例使学生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植被分布等自然环境特点;了解黄土高原地区的人口、农业、工业、交通等人文地理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数据等资料,分析黄土高原的特殊地形地貌形成的原因;通过实例分析,了解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地理环境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知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关爱生态环境的自觉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人文地理特征。

2.难点:黄土高原特殊地形地貌的形成原因,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黄土高原地理环境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实例为依据,分析黄土高原的特殊地形地貌和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料:黄土高原地区的图片、视频、数据等资料。

2.教学工具:电脑、投影仪、黑板、粉笔等。

3.学习任务单: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指导和要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黄土高原的特殊地形地貌,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

2.呈现(10分钟)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植被分布等自然环境特点,以及人口、农业、工业、交通等人文地理特征。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2.了解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3.让学生理解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

4.让学生认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认识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与经验。

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

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

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

●教学难点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导学法、谈话法、讲述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1.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或自制课件。

2.挂图或投影片——黄土高原的位置,中国水土流失分布图。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一块来学习一个特殊地形区,下面我们一块来听一段录音。

共同感受一下这个地形区的实况引出新课。

板书: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讲授新课]教师播放黄土高原的录像,共同了解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教师播放课件——黄土高原的位置。

首先让学生在图上找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以及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然后教师可根据有关资料把黄土高原给学生简单介绍。

板书: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承转过渡: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

跨越了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

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内黄土的厚度一般超过100米。

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别的地方没有?请同学结合教师课件(风成说动画)看课本第57页活动2题,分组讨论,寻找答案。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教案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教案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晓黄土高原在中国的位置及自然环境、人文特色
2.理解区域自然环境和人们的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
3.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黄土高原的文化
难点:理解区域自然环境和人们的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形式:
多媒体辅助,问题引导、小组探究式教学
四、教学过程
导入:开门见山式导入
讲课:
1.出示投影,从所属地理区域、范围、所跨主要省级行政区领悟黄土高原在中国的位置
2.出示投影,结合书本P39-40页探究题,从地形地貌、气候、河流等方面知道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
★“我当好老师”个人展示
3.小组探究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小组合作,完成探究任务单并汇报展示
4.阅读概括黄土高原的独特文化
★“我当好老师”个人展示,并落实P41探究题
★以黄土高原的民居特色为例小组探究“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们的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并完成探究任务单并展示
5.课堂小结升华:黄土地上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告诉我们,人类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因地制宜利用自然,融于自然,保护环境,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这样,再造山川秀美的黄土高原就不仅仅是梦想。

五、布置作业:作业本P26――28
2016.03.28。

八年级地理下册《8.1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8.1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8.1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黄土高原,这是八年级地理下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黄土高原是中国北方的一个特殊地形区,以其沟壑纵横的地貌特征而闻名。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黄土高原的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提高对地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地形、气候、生态环境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黄土高原的特殊地貌特征和生态环境问题,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黄土高原的特点和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图片、地图等资料,分析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和生态环境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的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难点:黄土高原地貌特征的形成原因和生态环境问题。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图片、地图等资料,引导学生发现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八年级地理下册。

2.图片:黄土高原地貌特征的图片。

3.地图:黄土高原的位置图。

4.案例:关于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的特殊地貌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地图,介绍黄土高原的位置和形成原因,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基本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熟悉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特征,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讨论导致的严重后果及治理措施;了解黄土高原文化。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及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搜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黄土高原文化。

教学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及治理。

三、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准备:《黄土高坡》、《安塞腰鼓》、《山丹丹花开红艳艳》视频剪辑;反映黄土高原地表特征的图片和资料;课前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

五、教学实施过程:
[导入新课] 1.多媒体课件播放《黄土高坡》的视频,学生观看,说出创作于哪个地区。

2.多媒体出示黄土高原的图片,学生感知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

板书课题: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讲授新课]
一、明确学习任务
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水土流失原因和治理。

3、黄土高原文化。

二、自主学习(十分钟)
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包括省级行政区)?
2、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征;
3、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你了解多少(原因、影响)?如何治理?
4、黄土高原文化大展示。

三、合作探究
1、寻找黄土高原
教师出示——黄土高原的位置。

首先让学生在图上找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以及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承转过渡: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

跨越了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

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内很早就成为我国农业发达的地区,但是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如今的黄土高原支离破碎。

展示图片材料,展示出黄土高原的地貌状况。

提问:为什么黄土高原会是这样子?引出下一环节。

2、剖析黄土高原
展示材料,学生通过材料概括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提问:黄土高原为什么水土流失严重?
小组合作,小组根据资料分析归纳水土流失的原因。

多媒体展示学生分析的结果:
自然原因:地形、黄土特性、降水、植被
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毁林开荒、过度放牧、采矿修路)
学生探讨:水土流失带走了什么(水土流失的危害)?怎么去拯救?
展示学生讨论的结果:
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植树种草,增加植被覆盖率;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兴修水库;打坝淤地;修建水平梯田。

过渡:在独特的自然环境影响下,这里的人们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黄土高原文化。

说一说,你了解的黄土高原地区有哪些文化?引出下一环节。

3、品味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文化
学生提出典型的几种黄土高原文化特色,教师展示图片,显示窑洞、信天游、腰鼓、服饰、饮食等,并播放相应的视频,体会其特色。

结束语:正是黄土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独特的文化魅力,同样,人类的行为也影响着黄土高原的环境,而环境的破坏也制约着人类的发展。

因此,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课堂小结]
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
黄土高原人文特色——黄土高原文化
[巩固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