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淤积性疾病
婴儿胆汁淤积症诊断标准
婴儿胆汁淤积症诊断标准
婴儿胆汁淤积症,又称先天性胆道闭锁,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
疾病,通常在婴儿出生后不久即可出现症状。
诊断婴儿胆汁淤积症
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临床症状,婴儿胆汁淤积症的临床表现包括黄疸、皮肤瘙痒、灰白色粪便、深色尿液等。
这些症状通常在婴儿出生后的数周内出现,且持续存在。
2. 影像学检查,医生可能会进行超声检查、CT扫描或核磁共
振成像等检查,以观察胆道是否有梗阻或其他异常情况。
3. 血液检查,医生可能会进行血液检查,包括检测胆红素水平、肝功能指标、凝血功能等,以帮助确认胆汁淤积的程度以及肝功能
是否受到影响。
4. 胆道造影,有时候医生可能会进行胆道造影检查,通过注入
造影剂来观察胆道的情况,以确定是否存在胆道梗阻等问题。
5. 组织活检,在一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进行肝或胆道的组织
活检,以确定病变的性质和程度。
以上是诊断婴儿胆汁淤积症的一般标准,但具体诊断还需结合患儿的临床表现、检查结果以及医生的临床经验综合判断。
如果怀疑婴儿患有胆汁淤积症,应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胆汁淤积性肝病护理课件
皮肤瘙痒
关注患者皮肤状况,提供 舒适护理,减轻瘙痒症状 。
营养失调
根据患者营养状况,制定 合理饮食计划,改善营养 状况。
制定护理计划
饮食护理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避 免刺激性食物,增加营
养摄入。
病情监测
定期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肝功能等指标,及时
发现病情变化。
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心理状况,提 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
病情观察与记录
总结词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记录相关症状和体征,有助于及时发现病情恶化并采取相应措施。
详细描述
观察患者皮肤、巩膜黄染情况,定期测量黄疸指数。留意患者是否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以及 乏力、腹胀、腹泻等全身症状。记录患者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以及腹痛、肝脾肿大等体征变化。如有 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和自我管理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随访方式
可采用电话、微信、视频等多种方式进行随访,以便与患者保持联 系,提供及时的指导和支持。
患者自我管理与监测
病情监测
01
患者应密切关注自身病情变化,如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诊。
自我管理
02
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并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和情绪状态。
知识普及
03
向患者普及胆汁淤积性肝病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
胆汁淤积性肝病护理 课件
REPORTING
• 胆汁淤积性肝病概述 • 护理评估与诊断 • 日常护理措施 • 并发症预防与护理 • 心理护理与支持 • 出院指导与随访
目录
PART 01
胆汁淤积性肝病概述
REPORTING
胆汁淤积性肝病
三、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共性
• 发病与免疫有关 • 临床具有自身免疫病的一些表现 • 常有多种自身抗体的异常 • 有肝酶异常(ALP、GGT);多有高球蛋白
血症 • 诊断要点为症状、自身抗体和肝穿病理 • 治疗多采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 中晚期病程预后多不乐观
胆汁淤积性肝病
(cholestatic liver disease)
黄疸
溶血性 肝细胞性
梗阻性
肝外胆管梗阻 肝内胆汁淤积
黄疸
肝前性 肝性
肝内胆汁淤积
肝后性
病变部位
• 肝细胞内:胆汁成分转运障碍 • 肝细胞膜:胆汁分泌障碍 • 毛细胆管:胆汁排泄障碍 • 小叶内胆管:胆汁排泄障碍 • 小叶间胆管:胆汁排泄障碍
2.门冬氨酸钾镁:降BIL,防止肝坏死,促进肝细胞 再生。
3.消胆胺:阴离子交换树脂,亲和胆盐。
4.UDCA:增加胆汁转运蛋白活性
• “特殊”疗法:
1.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扑热息痛引起的肝损害。 可增加肝细胞内谷胱甘肽储存。宜早应用。
2.辅酶Q10:消灭自由基;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
3.肌苷:体内转变为ATP,参与能量代谢和蛋白质合 成;能增强多种酶活性,促进肝细胞恢复。
体外人工肝支持装置的类型
生物型(利用人或动物源性的肝细胞或整个组织)
– 生物-人工肝
非生物型(利用透析、滤过及吸附等技术)
– 血浆置换 加用或不加血液滤过 – 血液透析 – 血液灌流活性炭吸附 – 离子交换树脂吸附 – 部分血浆分离 – 分子吸附循环系统(MARS)
• 自身抗体:
AMA:90%PBC有不同程度阳性,滴度高 低与疾病活动性及病程或严重度无 关。M2(丙酮酸脱氢酶E2成分复合 物)成分为PBC特异抗体。其它疾 病引起的AMA升高不是M2成分
胆汁淤积症护理方案
胆汁淤积症护理方案引言胆汁淤积症是一种影响胆汁排泄的疾病,可能会导致胆固醇结石的产生,同时也会影响消化器官的功能。
针对胆汁淤积症患者的护理方案可以帮助患者管理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个综合性的胆汁淤积症护理方案,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
营养管理胆汁淤积症患者需要特殊的饮食管理,以降低症状和减少不适感。
以下是一些建议:1.低脂饮食:减少脂肪摄入可以减轻胆汁淤积症症状,建议控制总脂肪摄入量在每天40克以下。
2.高纤维饮食:增加纤维摄入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有助于胆汁排泄。
建议每天摄入25-30克的膳食纤维,如水果、蔬菜和全谷类食物。
3.控制胆固醇摄入:限制胆固醇摄入可以降低结石形成的风险。
建议每天摄入的胆固醇不超过300毫克。
4.饮食均衡:保持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平衡摄入,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
药物管理药物治疗是胆汁淤积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药物治疗选项:1.胆汁酸制剂:胆汁酸制剂可以帮助促进胆汁的排泄和消化。
常见的胆汁酸制剂包括乙酰洛他地特和奥沙利铂。
2.便秘治疗药物:胆汁淤积症可能导致便秘,因此使用便秘治疗药物可以减轻不适感。
常见的便秘治疗药物包括缓泻剂和泻药。
注意:在使用任何药物之前,应咨询医生或药剂师的建议,并按照医生的指示使用。
生活方式管理胆汁淤积症患者可以通过一些生活方式的改变来减轻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以下是一些建议:1.定期锻炼:适量的锻炼可以促进胆汁流动,有助于改善胆汁淤积症症状。
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
2.控制体重:保持适当的体重可以减轻胆汁淤积症症状的严重程度。
如果患者超重或肥胖,建议采取适当的饮食和运动措施减轻体重。
3.饮食时间表:建立规律的饮食时间表,避免长时间空腹或暴饮暴食,有助于稳定消化功能和胆汁排泄。
4.管理压力:长期的压力会影响胆汁淤积症的症状,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应对压力的方法,如练习冥想、深呼吸或参加放松活动。
胆汁淤积症的诊断治疗
J Hepatol 2009;51:237-67
当前第3页\共有62页\编于星期六\10点
二. 初步诊断
陶小红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8;16(8):574
当前第4页\共有62页\编于星期六\10点
三. 常见肝内胆汁淤积疾病 1. 病毒性肝炎
肝功能检查以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患者凝血酶原活动度>60%或应用维生素K肌注后1周可升至60%上。 急性黄疸型肝炎,具有上述临床表现,黄疸持续3周以上,可诊断为急性淤胆型肝炎;而HAV和HEV引起急性肝炎,以急性淤胆型肝炎为主。 慢性肝炎基础上发生上述临床表现者,可诊断为慢性淤胆型肝炎。HBV和HCV主要引起慢性肝炎,以慢性淤胆型肝炎为主。 其它非嗜肝病毒如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等在儿童也可引起淤胆型肝炎。
当前第2页\共有62页\编于星期六\10点
二. 初步诊断
1. 胆汁淤积患者的诊断方法 2. PBC的诊断和治疗 3. PBC-AIH重叠综合症的诊断和治疗 4. PSC的诊断和治疗 5. PSC-AIH重叠综合症的诊断和治疗 6. Ig G4相关性胆管炎(IAC)的诊断和治疗 7. 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诊断和治疗 8. 遗传性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诊断和治疗 9. 妊娠期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诊断和治疗 10.胆汁淤积性肝病肝外表现的治疗
胆汁淤积综合征诊断标准
胆汁淤积综合征诊断标准摘要:一、胆汁淤积综合征的概念与病因二、胆汁淤积综合征的诊断标准1.血清胆汁酸升高2.空腹血清总胆汁酸大于10mmol/L3.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4.皮肤瘙痒三、胆汁淤积综合征的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2.孕妇胆汁淤积综合征的特殊处理3.日常护理与生活调整正文:一、胆汁淤积综合征的概念与病因胆汁淤积综合征是一种以胆汁排泄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其病因多样,包括先天性胆道畸形、肝内外胆管阻塞、胆囊疾病等。
胆汁淤积导致胆汁酸和胆红素在体内堆积,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
二、胆汁淤积综合征的诊断标准1.血清胆汁酸升高:血清胆汁酸升高可为正常的10倍,空腹血清总胆汁酸大于10mmol/L,是本病的特异性征象。
2.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碱性磷酸酶(ALP)是一种在肝脏、胆道和骨骼等组织中表达的酶,其活性升高提示胆汁淤积。
3.皮肤瘙痒:皮肤瘙痒是胆汁淤积综合征的典型症状,由于胆汁酸在皮肤沉着所致。
4.其他检查:根据病情,医生还可能建议患者进行超声、CT、MRCP等检查,以了解胆道结构及肝内外胆管情况。
三、胆汁淤积综合征的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根据病因和病情,患者需接受相应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包括熊去氧胆酸、S腺苷蛋氨酸、地塞米松等,可减轻临床症状,缓解瘙痒等不适。
2.孕妇胆汁淤积综合征的特殊处理:孕妇胆汁淤积综合征会影响胎儿发育,需及时就诊。
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加强监护、预防感染等,严重时可能需要提前终止妊娠。
3.日常护理与生活调整:(1)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充足的休息。
(2)饮食调整:多吃新鲜蔬果、低脂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高胆固醇食物。
(3)补充多种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K、维生素B族等。
(4)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保持合适的体重。
(5)遵医嘱,定期复查肝功能、胆汁酸等指标。
通过以上介绍,希望大家对胆汁淤积综合征有更深入的了解,一旦出现相关症状,请及时就诊,明确病因,对症治疗。
重度肝内胆汁淤积症诊断标准
重度肝内胆汁淤积症诊断标准
重度肝内胆汁淤积症(severe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是指肝
内胆汁淤积严重影响肝功能的一种疾病,其诊断标准包括:
1. 临床症状:患者出现明显的黄疸(黄疸指数>10倍正常范围)和瘙痒症状,伴有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胆汁淤积症状。
2. 实验室检查:血清总胆红素明显升高,常超过100μmol/L。
血清胆碱酯酶、γ-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也明显升高。
3. 影像学检查:肝脏B型超声或CT检查显示肝内胆管扩张,
肝实质内胆汁淤积。
4. 肝穿刺活检: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示肝细胞胆汁淤积、胆管扩张、胆汁淤积所致的肝细胞损伤等特征性改变。
以上是一般情况下的重度肝内胆汁淤积症诊断标准,具体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和其他相关检查结果,由医生综合判断得出。
因此,在具体诊断时还需要考虑一些其他病因和可能的并发症。
因为这些标准根据具体情况会有所不同,所以最好还是就医咨询医生,以确诊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肝内胆汁淤积症诊断标准
肝内胆汁淤积症诊断标准肝内胆汁淤积症(cholestasis)是指一种由胆汁管阻塞引起的代谢疾病。
胆汁淤积是一种使肝脏及其功能损害的常见及严重的问题,有时可导致肝硬化。
而诊断肝内胆汁淤积症,则需要依照一定的标准来进行。
1. 临床表现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腹部肿胀、恶心、厌食、腹痛、感厌腹部压力等,有的患者会出现肝大或肝软化,也会因为淤血继发性贫血而出现乏力等症状。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抗菌素过敏、肝病移植排斥反应以及慢性肝纤维化等其他一些症状。
2.断检查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诊断检查主要包括血清学检查、超声检查、肝穿刺抽吸法(LP)、肝脏病理学检查等。
(1)血清学检查血清学检查主要表现为抗胆碱酯酶、胆汁碱酯酶、抗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及胆汁酸等指标均显著升高。
此外,由于肝内胆汁淤积症经常伴随有肝功能损坏,故血清转氨酶及总胆红素(TBA)也会显著升高。
(2)超声检查超声检查主要表现为肝囊性病变或局部钙化。
此外,超声胆囊多次穿刺也会显示胆汁异常收集于胆囊壁、胆囊壁肿厚、胆囊内积液、胆总管及胰总管阻塞等改变。
(3)肝穿刺抽吸法肝穿刺抽吸法是通过细菌学或细胞学检查肝穿刺抽出的液体,可以检测出肝内胆汁淤积症引起的改变。
一般细菌学检查会检测到胆汁酸、胆汁中的细菌及其他物质,而细胞学检查则会检测到胆管细胞及其他物质,以及胆汁酸和胆管黏膜上皮细胞。
(4)肝病理学检查肝病理学检查主要表现为肝内胆汁淤积,这可以通过对活检肝组织进行细胞学检查来进行检测。
一般情况下,肝病理学检查会显示出肝毛细血管及肝细胞内胆汁淤积,以及肝细胞胆汁生成功能改变等特征。
3.合治疗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治疗主要在于改善肝功能及重建肝细胞,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胆嵴药物、甲状腺素前体醋酸盐及其他抗炎药物等。
此外,也可以通过抑制肝细胞内胆汁分泌、促进胆汁流动及抑制胆汁淤积的药物来治疗肝内胆汁淤积症。
胆汁淤积性肝的诊治现状
胆汁淤积性肝的诊治现状【摘要】胆汁淤积性肝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
诊断方法包括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调节胆汁酸代谢和减少胆汁的合成来改善病情。
手术治疗则是针对严重的病例进行胆道引流或移植手术。
胆汁淤积性肝的预后和并发症主要取决于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
胆汁淤积性肝的诊治现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未来发展仍具有挑战和机遇。
希望未来可以有更多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提高对这一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水平。
【关键词】胆汁淤积性肝、诊治现状、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预后、并发症、总结、完善、未来发展。
1. 引言1.1 胆汁淤积性肝的定义胆汁淤积性肝是一种由于胆汁的排泄受阻而导致胆汁在肝脏内积聚的疾病。
正常情况下,肝脏产生的胆汁应该通过肝内胆汁管道排泄到十二指肠中,帮助消化脂肪。
当胆道受阻或胆汁排泄功能受损时,胆汁会积聚在肝内,导致肝细胞受到损伤。
胆汁淤积性肝可以分为遗传性和后天性两类。
遗传性胆汁淤积性肝主要是由于遗传基因突变造成的先天性疾病,常见的遗传性胆汁淤积性肝包括先天性胆管囊性扩张症和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等。
后天性胆汁淤积性肝则是由于胆道结石、肝胆炎、胆道肿瘤等引起的获得性疾病。
胆汁淤积性肝的主要特征包括黄疸、肝功能异常、肝腹水等临床表现。
在诊断方面,临床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来确诊胆汁淤积性肝。
及时有效的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胆汁淤积性肝的诊治现状也在不断改善,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
1.2 胆汁淤积性肝的病因胆汁淤积性肝的病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先天性异常、炎症性疾病、药物和毒物的影响等。
遗传因素是导致胆汁淤积性肝的常见原因之一,特别是与胆汁淤积相关基因的突变或缺失,会导致胆汁排泄功能障碍,从而引起胆汁淤积。
胆汁淤积性肝的诊治现状
胆汁淤积性肝的诊治现状胆汁淤积性肝疾病(英文缩写:ICP)是一种由于胆汁排泄障碍导致肝内胆汁淤积的疾病。
其发病率在妊娠期间最高,同时也可以在非妊娠期间发生。
ICP疾病可导致高胆红素血症、胆囊结石等并发症,甚至引发肝功能衰竭、新生儿窒息、胎儿胆汁淤积症等严重问题。
诊治ICP疾病的现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临床表现ICP疾病的临床表现包括患者的瘙痒感(主要表现在手掌和脚底)、胆汁淤积表现、黄疸等。
临床上,妊娠ICP疾病需注意以下细节:①…大多在孕晚期发病,因此孕晚期出现上述症状的孕妇需要高度警惕。
二、诊断及鉴别诊断ICP疾病的诊断主要通过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检查生化指标、进行B超检查和胆道显像检查等。
而鉴别诊断则需要先将ICP疾病与其他一些肝病进行区分,如急性肝炎、急性胆道炎等。
三、治疗原则ICP疾病的治疗原则分为保胎和治疗两方面。
怀孕期ICP疾病的治疗主要针对其相关症状,如药物治疗瘙痒和加强肝脏治疗等。
同时,孕妇自身的情况也会影响治疗方式的选择。
对于妊娠超过38周的孕妇,选择剖宫产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因为这有利于尽快缓解患者的症状,减小孕妇和胎儿的风险。
四、预后分析ICP疾病对于孕妇和胎儿的影响十分明显,尤其是在高峰期发病的情况下,孕妇的症状有可能继续恶化,胎儿的死亡风险也会显著提高。
因此,及时诊断并加强治疗是关键,同时,也需要注意孕妇和胎儿健康状况的监测和评估。
此外,早期恶化的ICP疾病对疾病后遗症的影响也常常被忽视,这也是医生需要加强的一个方面。
总之,ICP疾病是一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疾病,治疗方式的选择和应对策略的制定都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病情、治疗期限等多方面因素。
医生需要加强对该病的认知和关注,并不断完善治疗方案,以期更好地应对这一慢性肝疾病。
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
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
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是一种发现频率较低的复杂的遗传性肝脏疾病,严重影响婴儿的正常健康和发育。
它主要是由缺乏β-糖苷酶引起的,可导致胆汁在肝脏中堆积,这会导致肝脏功
能障碍,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和结构,从而导致肝脏硬化,肝硬化又会带来更多其他疾病,最终影响婴儿的全部生活质量。
目前尚不清楚这种疾病的病因,但是可以确定的是,整个遗传过程中缺乏β-糖苷酶招致的胆汁淤积,是造成婴儿胆汁淤积
性肝病的主要原因。
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的症状很类似于普通的肝病症状,但是由于受到胆汁堆积的影响,这种疾病会特别地容易导致肝细胞的变性,肝细胞出现衰老和损伤,有时甚至会导致肝癌。
总而言之,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是一种复杂的遗传性肝脏疾病,主要由缺乏β-糖苷酶引起,可导致胆汁在肝脏中堆积,病理
改变会影响肝细胞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结构,严重影响婴儿的正常健康和发育,后果非常严重,因此对于发现疑似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的患者,应尽早进行检查,及早发现并采取有效治疗,以保障小婴儿的健康和未来发展。
胆汁淤积怎么治疗最好的方法是
胆汁淤积怎么治疗最好的方法是胆汁淤积是指胆汁在肝脏内不正常积聚导致病症的疾病。
胆汁淤积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急性胆汁淤积和慢性胆汁淤积。
急性胆汁淤积一般由于胆管结石或胆石引起,而慢性胆汁淤积通常与慢性胆囊炎、胆道炎或胆道肿瘤等疾病有关。
针对胆汁淤积的治疗最佳方法可能会因个体情况而异,但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种治疗方法的优点和注意事项。
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胆汁淤积的一种非侵入性方法,适用于轻度和早期病例。
药物可用于促进胆汁排泄、溶解结石、减轻炎症症状等。
一些常用的药物包括胆宁颗粒、小蓟茶和乳香丸等。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的效果因人而异,且可能需要长时间的使用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2.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胆汁淤积或引起严重并发症的患者,手术治疗是较为安全和有效的方法之一。
手术治疗主要包括胆道探查和结石清除。
胆道探查将帮助医生确定胆道病变的位置和性质,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结石清除可以通过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或胆道镜下取石等多种手术方式进行。
手术治疗的成功率较高,但手术风险和术后恢复期也需考虑。
3. 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是在病情较轻且无严重并发症的情况下的一种选择。
保守治疗主要是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来缓解症状及预防病情恶化。
建议患者遵循低脂、低胆固醇和高纤维的饮食,避免油腻和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患者还应该适度运动,避免长时间久坐。
此外,避免过度使用药物和饮酒也是保守治疗的重要方面。
综上所述,胆汁淤积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
治疗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包括病情的严重程度、合并症和个体差异等。
当选择药物治疗或保守治疗时,患者需耐心等待治疗效果。
若病情较为严重,或出现严重并发症,手术治疗则是较为理想的选择。
无论采取何种治疗方式,都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胆汁淤积性疾病
诊断
胆汁淤积性肝硬化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 查和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肝功能异常、胆红 素升高、碱性磷酸酶升高等。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 磁共振等有助于明确病因和病变程度。
治疗与预防
治疗
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硬化应根据病因采取针对性措施。 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可使用药物治疗,如熊去氧 胆酸等。继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应解除病因,如手 术治疗胆道梗阻、控制感染等。同时,保肝治疗、对 症治疗等也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分类
根据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胆汁淤积性胆管炎可分为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胆管炎、继发性胆汁淤积性胆管炎和先天 性胆汁淤积性胆管炎等。
病因与病理生理
病因
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胆管炎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而继发性胆汁淤积性胆管炎则常由胆管结石、炎症、 肿瘤或手术损伤等引起。
病理生理
胆汁淤积性胆管炎的病理生理机制主要包括胆管狭窄或闭塞、胆管上皮细胞损伤、炎症细胞浸润和胆 汁淤积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导致胆道梗阻和胆汁流动受阻,进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
预防
预防胆汁淤积性肝硬化应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胆道 梗阻和感染。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 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也有助于预防胆汁淤积性肝硬化 的发生。
05
其他胆汁淤积性疾病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胆汁淤积性疾病是指胆汁分泌和排泄受阻导致的胆汁 在肝内淤积,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疾病。
分类
胆汁淤积性疾病可分为肝内胆汁淤积和肝外胆汁淤积, 其中肝内胆汁淤积又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治疗与预防
治疗
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如抗 病毒治疗、抗炎治疗、保肝治疗等。
VS
预防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接触肝毒性物 质,及时治疗相关疾病,定期进行肝功能 检查。
胆汁淤积症诊断标准
胆汁淤积症诊断标准胆汁淤积症(cholestasis)是指胆汁分泌和排出受阻,使胆汁成分滞留在体内、渗入血液的一类疾病。
病因复杂,可能涉及很多系统,一般可以分为四大类:结构性、代谢性、肝炎和药物诱发。
一、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胆汁淤积症的临床表现可以分为胆汁性和非胆汁性的症状。
(1)胆汁性症状:主要是体征,常见表现包括肝脏区域疼痛,可以从腹部左右侧,上腹部到肋软骨处感受到,肝脏可以按压增大,及时脾大。
此外,可见发绀、皮肤黏膜及白癜风等症。
(2)非胆汁性症状:肝功能异常及肝性脑病等。
2.实验室检查(1)肝功能指标:如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胱甘肽转移酶(GGT)等。
(2)免疫学检查:检查肝病抗体,如抗凝抗体和原发性肝病抗体。
(3)其他检查:如胆囊、胆道造影、增强CT等可以帮助确定诊断。
3.临床分型胆汁淤积症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即非肝炎性胆汁淤积症(NICB)、肝炎性胆汁淤积症(HBV)和慢性病变性胆汁淤积症(CPIB)。
二、诊断方法1.临床检查在发病症状的基础上,首先要进行临床诊断,通过对病史、家族史和体检检查等,推断病因是否为胆汁淤积症。
2.实验室检查(1)总胆红素(TBIL)升高。
TBIL可以衡量胆汁淤积症的程度,正常水平为<18μmol/L。
当TBIL达到24μmol/L以上时,说明疾病发展到了恶化阶段。
(2)直接胆红素(DBIL)升高。
直接胆红素比总胆红素更有参考价值,当DBIL达到8μmol/L以上时,说明胆汁淤积症已发生。
(3)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升高。
ALT及AST可以衡量肝细胞损伤情况,一般血液ALT>200U/L、AST>150U/L为高。
3.影像检查影像学检查如肝脏B超、增强CT等,可以显示肝脏淤血、积液,也可以确定胆道结石等。
三、治疗方法1.应用药物(1)抗炎药物:如甘露醇、泼尼松、吗啡、美托洛尔和阿司匹林等,可以控制炎症及减轻疼痛;(2)解毒剂:如乌司他丁、索库溴铵等,可以提高肝脏的抗毒能力,减轻肝脏的损害;(3)降血脂药物:如卡托普利、贝那普利等,可以用于缓解急性胆汁淤积症病人,这些药物可以降低脂肪酸血症,减轻肝细胞损害;(4)肝保护剂:如非特司、肝素等,可以减少炎症反应、促进蒸发及排泄,进而减轻炎症及病理性改变;(5)抗凝治疗:抗凝治疗可以有效减轻凝血障碍引起的血液流变障碍,并可以改善肝细胞损害及功能障碍;(6)手术治疗:对排除肝恶性肿瘤、消除胆癌及胆结石等,均可采用外科手术治疗。
儿童胆汁淤积症诊断标准
儿童胆汁淤积症诊断标准
儿童胆汁淤积症是一种常见的小儿消化系统疾病,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包括黄疸、腹痛、肝大等。
为了准确地诊断儿童胆汁淤积症,医生需要根据一定的诊断标准进行评估。
以下是儿童胆汁淤积症的诊断标准,供临床医生参考。
一、临床表现。
1. 黄疸,患儿出现进行性黄疸,伴有皮肤、巩膜、口腔黄染。
2. 腹痛,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上腹痛,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3. 肝大,患儿可出现肝大,肝脾可触及,质地较硬。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清胆红素升高,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常伴有间接胆红素升高。
2. 肝功能异常,患儿肝功能检查异常,如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升高。
3. 彩超检查,行腹部彩超检查,显示胆囊、胆总管扩张。
三、影像学检查。
1. 腹部X线平片,显示肝、胆囊、胆总管扩张。
2. 腹部CT/MRI检查,显示肝、胆囊、胆总管扩张,排除其他疾病。
四、病史及家族史。
1. 病史,患儿有明显的黄疸、腹痛史,病程较长。
2. 家族史,患儿家族中有类似症状或确诊为儿童胆汁淤积症的成员。
五、其他辅助检查。
1. 肝穿刺活检,对疑难病例可行肝穿刺活检,明确诊断。
2. 胆道造影,行胆道造影,显示胆总管扩张、梗阻等情况。
综上所述,儿童胆汁淤积症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史及家族史以及其他辅助检查综合分析。
医生在诊断时应全面了解患儿的病情,结合多方面的检查结果,做出准确的诊断,并及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胆汁淤积症诊断标准
胆汁淤积症诊断标准胆汁淤积症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胆汁淤积,其发病机制与机体免疫功能障碍有关。
目前,胆汁淤积症诊断依据主要集中在临床、肝功能、生化指标及影像学检查等。
本文旨在提供一种胆汁淤积症诊断标准,以便于临床更好地鉴别诊断该疾病。
一、临床胆汁淤积症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右上腹部不适、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可伴有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精神抑郁等症状。
某些患者还可出现皮肤过敏、腹部水肿等症状。
此外,还可观察到腹部包块、肝脓肿或脓肿、腹部肿块等。
二、肝功能肝功能检查是诊断胆汁淤积症的关键检查项目之一,主要检查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胆汁酸(BA)、胆碱酯酶(ALT)等。
其中,ALT、AST均明显升高,ALP也明显增高,而TBIL、BA则有不同程度的降低;ALT与ALP的比值超过正常范围可诊断胆汁淤积症。
三、生化指标生化指标检查是胆汁淤积症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主要检查指标包括总胆汁酸(TBA)、粗糙胆汁酸(MBA)、全胆固醇(TCh)、氨基酸转运量(AAT)、胆红素(Bil)、胆碱酯酶(BET)等,其中TBA可诊断胆汁淤积症,MBA>5.0mmol/L及TCh/Bil>2.0可诊断慢性胆汁淤积症。
四、影像学检查胆道造影是胆汁淤积症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见胆总管、右囊管、肝内胆管等,其左右囊管管腔改变呈现“迷宫形”,胆囊肿大或明显变窄、张口不全,可见胆汁性囊管逆行梗阻或胆汁性块状影等病变,可作为胆汁淤积症的诊断标志。
五、综合分析综合分析上述各检查指标,临床表现及生化指标异常,而肝功能中ALT、AST、ALP均明显升高,TBIL、BA则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并且ALT与ALP的比值超过正常范围,生化指标中TBA、MBA、TCh有明显异常,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胆汁淤积症。
总之,以上为诊断胆汁淤积症的标准,主要通过临床表现、肝功能、生化指标及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来确定,目的在于让临床更好地判断及治疗该疾病。
胆汁淤积症诊断标准
胆汁淤积症诊断标准胆汁淤积症是一种疾病,归属于中毒性肝病科,主要表现为胆汁淤积,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根据病史、检查以及临床检查结果,胆汁淤积症可以分为急性胆汁淤积症和慢性胆汁淤积症2种类型。
一、急性胆汁淤积症诊断标准1.临床症状患者可出现胆绞痛、发热、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痛、腹泻等,也可伴有乏力、头痛、肢体乏力等。
2.检查(1)血液检查:血清CK的水平升高,血清AST、ALT的水平升高;(2)肝B超检查:显示出肝区影像增大,环形模糊;(3)肝穿刺:检查出胆汁淤积,并可以检查出细菌性或其他病毒性感染;(4)肝功能检查:显示出肝功能异常,如胆汁酸水平升高,胆固醇水平升高等。
3.可以有助于急性胆汁淤积症的诊断的其他检查(1)EEP:肠道内补液,以观察患者的病情;(2)正常化肝脏脂质:用于改善肝脏细胞受损;(3)细菌和病毒培养:用于诊断病原体感染;(4)胆囊活检:用于诊断胆汁性病变。
二、慢性胆汁淤积症诊断标准1.临床症状患者可出现疲劳、乏力、恶心、呕吐、胆绞痛、腹胀、腹泻等。
2.检查(1)血液检查:血清CK、AST、ALT水平均未异常;(2)肝B超检查:检查出肝区影像可以正常或增大,环形模糊;(3)肝穿刺:检查出轻度胆汁淤积,可以检查出细菌性或其他病毒性感染;(4)肝功能检查:显示出肝功能异常,如胆汁酸水平升高,胆固醇水平升高等。
3.可以有助于慢性胆汁淤积症诊断的其他检查(1)消化道内镜检查:检查出胆囊及胰腺影像,以确定病灶;(2)CT/MRI检查:有助于确定肝脏、胆囊及胰腺影像;(3)肝功能检查:检查出肝脏功能障碍;(4)免疫检查:检查出胆汁性肝炎、胆汁性病变以及病毒感染。
总之,胆汁淤积症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其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病史、检查结果以及临床检查结果。
此外,对于急性胆汁淤积症和慢性胆汁淤积症,还可以进行其他检查,以便确诊。
最后,在做出正确的诊断之前,患者应充分了解胆汁淤积症的病因,并咨询医生,确保最终的诊断结果是准确的。
胆汁淤积的发病机制及危害
胆汁淤积的发病机制及危害胆汁淤积是指胆汁在肝脏排泄通道或胆囊内积聚形成堵塞的情况。
胆汁淤积的发病机制涉及多个方面,主要包括胆汁分泌减少、胆汁排泄障碍和肝脏功能异常。
正常情况下,肝脏每天会分泌500至1000毫升的胆汁,经过胆管系统流入肠道,帮助消化和吸收脂肪。
然而,当胆汁分泌减少时,就会导致胆汁淤积。
胆汁分泌减少的原因包括肝功能不良、肝胆管扩张或肿瘤压迫胆管等。
此外,胆汁排泄障碍也是引起胆汁淤积的重要原因之一、胆汁排泄障碍可以源自胆管结石、胆囊炎、胆管狭窄或胆道肿瘤等。
当胆管受阻时,胆汁无法正常流入肠道,会积聚在肝脏中,导致胆汁淤积。
肝脏功能异常也可能导致胆汁淤积。
例如,肝炎、肝硬化等肝脏疾病会导致肝细胞受损,胆汁合成和排泄功能受到影响,从而引起胆汁淤积。
胆汁淤积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首先,胆汁淤积会影响消化功能。
胆汁在肠道中起着消化脂肪的重要作用,它能够使脂肪被乳化分散,有利于胃液和胰液的作用,促进脂肪的消化吸收。
当胆汁淤积时,脂肪消化吸收减少,导致脂肪泻和营养吸收不良。
其次,胆汁淤积还会引起胆囊炎和胆石症等胆道疾病。
胆汁在胆囊内积聚,容易形成胆囊炎,主要表现为腹痛、发热、恶心和呕吐等症状。
此外,胆汁中的胆固醇、胆固醇结晶等物质也可能形成胆结石,造成胆绞痛和胆管梗阻。
另外,胆汁淤积还会对肝脏造成损害。
胆汁淤积会导致胆汁中溶解的毒性物质浓度升高,如胆红素和胆汁酸。
这些物质对肝细胞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长期积累会引起肝细胞损伤甚至坏死。
此外,胆汁淤积还会导致肝功能减退,如黄疸、肝功能衰竭等。
总的来说,胆汁淤积的发病机制涉及胆汁分泌减少、胆汁排泄障碍和肝脏功能异常等多个方面。
胆汁淤积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包括影响消化功能、引发胆道疾病和对肝脏造成损害。
因此,及时发现和治疗胆汁淤积非常重要,需要根据具体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proportion of conjugated bilirubin to the total raised bilirubin
20-40% of total: more suggestive of 20hepatic than posthepatic jaundice 40-60% of total: occurs in either hepatic 40or posthepatic causes > 50% of total: more suggestive of posthepatic than hepatic jaundice less than 20% :secondary to haemolysis or constitutional e.g. Gilbert's disease, CriglerCrigler-Najjar syndrome
恶性狭窄
肝外胆管癌(近端胆管癌、胆管中下端癌) 肝外胆管癌(近端胆管癌、胆管中下端癌) 壶腹癌( 壶腹癌(十二指肠乳头、乳头附近和壶腹内 粘膜、胰腺大导管口及胆总管十二指肠壁 间部粘膜上皮) 间部粘膜上皮)、胰腺头部癌等
肝内胆汁淤积
☺定义:任何病因引起肝细胞和/或毛细胆管 定义:任何病因引起肝细胞和/
慢性淤胆
纤维化形成, 纤维化形成,最终肝硬化 最重要病因:PBC,PSC 最重要病因:PBC,PSC
临 床 表 现
临床表现
黄疸:结合胆红素血症;金黄色(肝内胆汁淤 黄疸:结合胆红素血症;金黄色(肝内胆汁淤 积)、黄绿色(原发性胆汁性肝硬 化)、黄绿色(肝外胆管梗阻) 瘙痒:日轻夜重 瘙痒:日轻夜重 黄疣:扁平型(眼内眦、掌纹、乳下或颈胸、 背);结节型(腕、肘、膝、踝及臀伸侧) 肝肿大 粪尿颜色改变:陶土色便、尿色深 脂肪泻: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吸收障碍 肝性骨病: 肝性骨病:骨质疏胆汁性肝硬化 肝内型胆汁性肝炎 肝内胆管梗阻 肝内型胆道闭锁 华支睾吸虫病 囊性纤维化 胆管消失综合征 GVHD
发 病 机 制
肝细胞膜可分为窦膜(基膜) 、侧膜和毛细胆管膜, 肝细胞膜可分为窦膜(基膜) 、侧膜和毛细胆管膜, 二个邻近肝细胞的胆管膜组成毛细胆管 二个邻近肝细胞的胆管膜组成毛细胆管 (canalculus) ,胆管系统以此为起点,集合成小胆管 ,胆管系统以此为起点,集合成小胆管 (ductule) 、叶间胆管(intralobular bileduct) 和间隔胆 叶间胆管(intralobular 管(septal bile duct) 。胆汁排泄依靠细胞支架的功能 完整。细胞支架由微丝和微管组成, 完整。细胞支架由微丝和微管组成,微丝由肌动蛋 白组成,起自细胞侧膜的带状桥粒,围绕毛细胆管, 白组成,起自细胞侧膜的带状桥粒,围绕毛细胆管,以 维持其张力, 维持其张力,使胆汁排泄至小胆管。在肝细胞分泌 的胆汁分为胆盐依赖性和胆盐非依赖性两种, 的胆汁分为胆盐依赖性和胆盐非依赖性两种,二类 各占一半,前者是主动耗能过程, 各占一半,前者是主动耗能过程,后者是依赖电解质 ( K+、Na + 等) 的转运及HCO-3 的分泌。胆汁淤 K+、 的转运及HCO积可发生于胆汁排泄过程中任何部位。
肝外胆管梗阻
肝细胞质膜上极性倒转 各种酶和 载体从毛细胆管顶膜反向分布在肝窦底侧 膜 毛细胆管底物进入肝细胞后 泌入血 胆汁淤积
肝内胆管梗阻
胆管梗阻 毛细胆管扩张 肝细胞膜极性改变
毛细胆管通透性增加
酶和转运器转移至窦面和 侧面
胆汁反流入血液和淋巴液
进入肝细胞的底物入血
肝细胞性胆汁淤积
血液动力学改变:
获得性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 α1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α1-antitrypsin deficiency,ATTD)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α1deficiency,ATTD) 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 α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 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α1-抗胰蛋白酶是由位 于染色体14q31-32.3上的基因编码的 分子量约52KD, 上的基因编码的, 于染色体14q31-32.3上的基因编码的,分子量约52KD,含 394个氨基酸残基 能与靶蛋白酶结合形成一种1 个氨基酸残基, 有394个氨基酸残基,能与靶蛋白酶结合形成一种1:1的 紧密结构而抑制多种蛋白酶活性 抑制多种蛋白酶活性, 紧密结构而抑制多种蛋白酶活性,包括中性粒细胞弹性蛋 白酶( elastase, NE)、组织蛋白酶G )、组织蛋白酶 白酶(neutrophil elastase, NE)、组织蛋白酶G G)和蛋白酶3 3,PR3), ),从而 (cathepsin G)和蛋白酶3(proteinase 3,PR3),从而 抑制相应组织的降解。 α1-AT缺乏时对蛋白酶的抑制 抑制相应组织的降解。当α1-AT缺乏时对蛋白酶的抑制 作用缺失,正常组织受到蛋白酶的降解而产生病变。 作用缺失,正常组织受到蛋白酶的降解而产生病变。 ATTD的临床表现虽然以肺气肿等慢性阻塞性肺病为主要 ATTD的临床表现虽然以肺气肿等慢性阻塞性肺病为主要 表现,但是肺部损害多在青年期后出现, 表现,但是肺部损害多在青年期后出现,而早期婴儿时期 则出现胆汁淤积性黄疸、进行性肝功能损害(慢性肝炎、 则出现胆汁淤积性黄疸、进行性肝功能损害(慢性肝炎、 肝硬化、肝癌)等肝病症状。其中α1-AT缺乏所引起的 肝硬化、肝癌)等肝病症状。其中α1-AT缺乏所引起的 婴儿时期胆汁淤积性黄疸是儿童肝病最常见的遗传原因 儿童肝病最常见的遗传原因。 婴儿时期胆汁淤积性黄疸是儿童肝病最常见的遗传原因。
诊
断
Jaundice diagnosis(1)
history and examination urine, stools serum biochemistry bilirubin transaminases - AST, ALT albumin alkaline phosphatase
Jaundice diagnosis(2)
胆汁分泌功能障碍, 胆汁分泌功能障碍,或肝内小胆管弥 漫性梗阻所致。 ☺病因:肝细胞性胆汁淤积 肝内胆管梗阻性胆汁淤积
α-抗胰蛋白酶缺乏 良性复发性肝内胆汁淤积 遗传性 妊娠期胆汁淤积 Byler综合征 异常胆汁酸合成 肝细胞性胆汁淤积 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 酒精性肝炎、药物 充血性心衰、霍奇金病、淋巴肉瘤 急性妊娠脂肪肝、术后胆汁淤积
haematology haemoglobin WCC platelets prothrombin time +/- parenteral vitamin K +/abdominal ultrasound and chest X-ray Xfurther investigations - determined by the basis of the jaundice, e.g. pre-hepatic, prehepatic, extra-hepatic extra-
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 in childhood
诊断步骤
病史症状体征、生化、免疫检验 B超 胆管扩大 结石? 胰腺癌 难定 ERCP/PTC 胆管不扩大 肝内胆 汁淤积
肝活检
胆管疾病
结石 ERCP/PTC/内镜超声 ERCP/PTC/内镜超声
内镜超声 MRCP/CT/ERCP
淤胆病理
基本病理: 基本病理:胆汁在肝细胞、毛细胆管和库普 弗细胞内储积,肝细胞羽毛状变性, 弗细胞内储积,肝细胞羽毛状变性,毛细胆管 内胆栓形成
淤胆病理
急性淤胆 慢性淤胆
急性淤胆
淤胆不伴有其它明显病变 淤胆伴有点或灶性坏死炎性病灶 淤胆伴有假性腺体和脂肪变性 淤胆伴有巨细胞形成 淤胆伴有小大包干管增生和胆栓形成 淤胆伴有急性胆管炎 淤胆伴有胆管变性和坏死
梗阻性黄疸的发病机理
病因
胆汁淤积性疾病
肝外胆管梗阻
肝内胆管梗阻
肝细胞分泌方式改变
肝内型胆汁淤积
肝外胆道梗阻
良性狭窄 恶性狭窄
良性狭窄
炎症性狭窄( 炎症性狭窄(化脓性胆管炎、硬化性 胆管炎、急性胆囊炎、十二指肠憩室炎、寄生 虫) 创伤性狭窄( 创伤性狭窄(外伤性胆道狭窄、胆道手术损伤、吻合 口狭窄、T管放置不当致狭窄、肝移植后胆管狭窄) 口狭窄、T管放置不当致狭窄、肝移植后胆管狭窄) 胆管结石(原发性、继发性) 胆管结石(原发性、继发性) 外压性狭窄( 外压性狭窄(慢性胰腺炎、周围占位性病变致胆道狭 窄) 先天性狭窄( 先天性狭窄(先天性胆道闭锁、胆总管囊肿合并胆管 狭窄) 狭窄) 肿瘤性狭窄(胆管上皮细胞肿瘤、胆管间皮细胞肿瘤) 肿瘤性狭窄(胆管上皮细胞肿瘤、胆管间皮细胞肿瘤)
胆汁最大分泌压20mmHg>肝窦灌注压(3 胆汁最大分泌压20mmHg>肝窦灌注压(35mmHg) 5mmHg),心衰或肝静脉血栓形成时,肝静脉压 胆汁流
窦膜改变: 1)浆膜胆固醇含量增加使膜流动性降低(雌二醇、
氯丙嗪、单羟胆汁酸等) 2)Na-K-ATP酶活性降低,膜转运器功能下降 Na- ATP酶活性降低,膜转运器功能下降
肝细胞性胆汁淤积
细胞骨架改变: 1)抑制微管,降低胆盐依赖的胆汁流(秋水仙碱)
2)干扰胆盐结合,降低胆汁酸分泌(吲哚美辛)
毛细胆管改变:
下调mrp2,降低阴离子分泌,包括胆盐、胆红素、 下调mrp2,降低阴离子分泌,包括胆盐、胆红素、 黄溴酞钠(雌激素、雌二醇、内毒素)
紧密连接的通透性增加 胆汁酸代谢异常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
自身免疫性肝病 原因不明 肝内小胆管渐进性破坏和炎症 肝内慢性淤 胆 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中年女性好发 表现为倦怠乏力, 表现为倦怠乏力,皮肤搔痒 ALP ,GGT 特征性免疫学标志:AMA阳性 特征性免疫学标志:AMA阳性
Identification of cause
dilated ducts on ultrasound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rapy undilated ducts on ultrasound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holangiopancreatography needle biopsy of the l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