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之写景诗鉴赏——一枝一叶总关情—写景抒情类诗歌的鉴赏与答题(苏教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
关于写景的诗词鉴赏指导
关于写景的诗词鉴赏指导关于写景的诗词鉴赏指导一枝一叶总关情——写景诗鉴赏指导【考点阐述】写景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了较大的比例,也是历年高考命题选材的一个热点。
这类诗歌,或勾勒意境,或写景言志,或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
意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此类试题的命题角度主要考查考生对诗歌意象的识别与理解、对诗歌意境的体味与品析以及对相关表达技巧的辨析与评价。
知识覆盖面广,综合性强,对考生的诗歌素养有较高的要求。
【知识梳理】一般来说,写景诗涉及以下知识点:传统意象的特点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意境所展示的画面及其凸显的情感氛围和主题思想,情和景的关系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一些表达技巧、写景的方式方法,与主旨相关的炼字、炼句及修辞的辨认分析,诗话材料中对情景关系的评点等等。
鉴赏中常用语主要有:1.思想内容方面,如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2.表现手法方面,如借景抒情、白描、衬托(正衬、反衬)、对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移情于物、浓墨渲染……3.语言特点方面,如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方法点播】写景诗的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1.把握意象的特征和寓意,理解诗词的主题。
一般而言,诗人构建意象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撷取相似之“象”表意;二是用拟人的手法塑造富有人格性情的意象;三是借助不变之“象”反照“意”。
诗人的主观情感往往通过一组或一两个精心选择的意象来体现。
把握意象是解读诗歌的一把钥匙,作题时能根据诗歌内容选择所描绘的意象进行分析,同时对两首诗中的异同意象进行比较分析。
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情感。
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
意境鉴赏可分三步去答:一看写了哪些景物,找出景象、物象;二看用了哪些技巧,展开联想、想象再现画面;三要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指明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一)解题方法和技巧及练习题含解析解析(1)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一)解题方法和技巧及练习题含解析解析(1)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浣溪沙苏轼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
沈郎①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
此情惟有落花知!【注】①沈郎:苏轼自比南朝诗人沈约,体弱多病。
(1)词的上片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下片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有关意象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阁夜①杜甫恍惚寒山暮,逶迤白雾昏。
山虚风落石,楼静月侵门。
击柝②可怜子,无衣③何处村。
时危关百虑,盗贼尔犹存。
【注】①766年,诗人移居夔州,初寓山中客堂,秋后,离西阁。
该诗写于移居西阁时。
②击柝,敲梆子巡夜。
《易》:“重门击柝,以待暴客。
”是说设置多道屋门,击柝巡夜,以防强盗。
③《诗·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描绘日暮景色,山雾缭绕;颔联描绘山上夜中见闻,动静结合,景色相映成趣。
B.前两联,“暮”“昏”着眼时间,“雾”“风”“月”着眼景物,内容富有层次感。
C.诗歌善用修辞,比如“白雾昏”“月侵门”采用了比拟手法,使景物描写更加生动。
D.诗歌尾联直抒胸臆,安史之乱虽已结束,诗人却依然关注纷乱时局,担心百姓疾苦。
(2)颔联和颈联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听颖师琴歌[唐]李贺别浦云归桂花渚,蜀国弦中双凤语。
芙蓉叶落秋鸾离,越王夜起游天姥。
暗佩清臣敲水玉,渡海蛾眉牵白鹿。
谁看挟剑赴长桥,谁看浸发题春竹。
竺僧前立当吾门,梵宫真相眉棱尊。
古琴大轸长八尺,峄阳老树非桐孙。
凉馆闻弦惊病客,药囊暂别龙须席。
请歌直请卿相歌,奉礼官卑复何益。
(1)《听颖师琴歌》是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代表作之一,本诗前八句描写________,后八句叙写________。
(2)文字是无声的,却能够生动刻画有声的音乐,在《听颖师琴歌》中,李贺是如何表现古琴的音乐魅力的?4.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各题。
一枝一叶总关情——写景抒情类诗词的鉴赏
一枝一叶总关情——写景抒情类诗词的鉴赏
邓先超
【期刊名称】《中学语文(下旬·大语文论坛)》
【年(卷),期】2012(000)001
【摘要】写景抒情类诗词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了较大的比例,一直是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热点。
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两个要素。
情因景生,景以情合,二者相互生发与渗透,并从而达到融合无间的状态。
了解写景抒情类诗词的基本规律和手法特点能够提高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总页数】2页(P63-64)
【作者】邓先超
【作者单位】四川省眉山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3
【相关文献】
1.诗词中的“写景抒情”--一枝一叶总关情 [J], 梁迎军
2.写景抒情类古诗词教学三妙招 [J], 薛颖
3.浅议如何引导学生学会鉴赏写景抒情诗 [J], 邢志强
4.读细、读厚、读深:提高写景抒情散文鉴赏能力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七单元学习任务设计 [J], 周康平
5.读细、读厚、读深:提高写景抒情散文鉴赏能力——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七单元学习任务设计 [J], 周康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枝一叶总关情---写景诗歌鉴赏..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动静结 合,构成动人的意境。第二联写物,“明月松间照,”
• 目标:
• 掌握写景的方法(角度)和答题方法 • 掌握写景抒情诗中描绘的意境及答题方法
写景方法六:正面侧面结合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山雨
• 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侧面)
• 西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正面)
•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正面)
• 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侧面)
•
和“白雪”分别比喻“棠梨叶落”的红色与“荞麦花开”的白色, 生动形象地把山村原野写得色彩斑斓,可谓有声有色有香。同时, 诗人以“含”“立”“无语”等词语,赋予“万壑”“数峰”以人 的情感,使画面富有别样的美丽。
两种即可。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早春寻李校书 元稹
款款春风澹澹云,柳枝低作翠笼裙。 梅含鸡舌兼红气,江弄琼花散绿纹。 带雾山莺啼尚早,穿沙芦笋叶才分。 今朝何事偏相觅,缭乱芳情最是君。 【注】缭乱:激发,撩动。 本诗写景生动形象,景物如在眼前,试对写景手法 进行赏析,请写出两种。
•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正面)
• 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侧面)
•
诗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除侧面描绘山雨之奇外,
还有中间两联正面描绘山雨的特征。抒写了诗人雨前的心旷神怡,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理解诗句内容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古诗鉴赏:理解诗句内容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一、理解诗句内容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另一体现是理解诗句内容。
解答此类题,要从把握关键字词入手。
[答题示例8]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卜算子张元幹[注]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
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
〖诗意赏析〗这首《卜算子》写于其退居故里游览山水之时。
上片写景:清柔,高远。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沙水”,即沙溪,闽江上源之一。
句意谓:独自摇荡着一叶小舟在静夜里归来,爽风夜露,行云舒卷;沙溪上,飘浮着淡淡的雾气,使小舟迷失了归路。
一起句,词人就用“风”“露”“云”“水”“艇”几个字,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了一幅夜间泛舟归来清幽、静逸的画面,显然是围绕着“归艇”来“布景”的。
接下来就引出艇上之人了:“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小艇既已迷航失路,人也好借此机会躺上一躺,于是,枕着小舟,抬眼望去,那深远的天宇上,银河横亘,月华明朗,北斗七星闪烁在静穆的苍山顶上。
这一句所织成的意境与前句紧承,依然是悠然闲适,但却显出博大的气势。
下片抒情:深沉,壮烈。
宇宙的辽阔,星月的永恒,常会引出人们的千古思绪:“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
”句意谓:历史长河悠悠流转,唯有那茫茫苍天永存,在这个多灾多难的时代,人生境况是如此悲凉。
到此句,着一“悲”字,则前面的“静”非“静”,“闲”也非“闲”了。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句意谓:心中沉闷极了,只说一醉方休罢了,不料醉中也挥舞起宝剑来;沙溪的潮水退下去了,深夜的秋江变得更加凄清寒冷。
“起舞闻鸡”,据说晋代祖逖与刘琨共被同寝,中夜闻鸡而起床舞剑。
这里词人借用典故,既照应上文思古之心,又抒写了自己壮志难酬的幽怨。
全词就在这一腔愁苦难遣之情中使抒情达到高峰时戛然而止,但那韵外之味却袅袅绵延不绝。
题:“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高考复习一枝一叶总关情:咏物诗鉴赏ppt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赏牡丹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4、将不同作者的作品进行比较,
感悟他们在描摹同一事物中所寄托的不同感 情或不同意象中表达的同一情感。
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2)诗中表现了诗人 怎样的思想感情?
自伤迟暮,自叹身世。表达作 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
境。
(3)由这首诗你能想起同 题却表达不同情感的诗吗?
作 业
积累更多的咏物诗,并用所 学方法进行鉴赏。
谢谢大家!
西安市第二十六中学 语文组 王建华
2008年11月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韩愈 ★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 --卡莱尔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达· 芬奇(意大利) ★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 -郭沫若 ★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 -茅以升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 --屠格涅夫 1、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 ——弗莱格 2、重复是学习之母。 ——狄慈根 3、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 ——利希顿堡 4、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 ——B.V 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 ——洛 克 6、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 ——阿卜· 日· 法拉兹 7、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乌申斯基 8、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 9、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10、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1、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 -茅以升 12、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 --屠格涅夫 13、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 --爱因斯坦 14、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真心英雄》 15、只有登上山顶,才能看到那边的风光。 16只会幻想而不行动的人,永远也体会不到收获果实时的喜悦。 17、勤奋是你生命的密码,能译出你一部壮丽的史诗。 1 8.成功,往往住在失败的隔壁! 1 9 生命不是要超越别人,而是要超越自己. 2 0.命运是那些懦弱和认命的人发明的! 21.人生最大的喜悦是每个人都说你做不到,你却完成它了! 22.世界上大部分的事情,都是觉得不太舒服的人做出来的. 23.昨天是失效的支票,明天是未兑现的支票,今天才是现金. 24.一直割舍不下一件事,永远成不了! 25.扫地,要连心地一起扫! 26.不为模糊不清的未来担忧,只为清清楚楚的现在努力. 27.当你停止尝试时,就是失败的时候. 28.心灵激情不在,就可能被打败. 29.凡事不要说"我不会"或"不可能",因为你根本还没有去做! 30.成功不是靠梦想和希望,而是靠努力和实践.
江苏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带答案
江苏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带答案诗歌鉴赏是江苏高考语文考试中的重要应试能力,为帮助考生提高古诗鉴赏能力,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江苏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带答案,供各位考生练习。
江苏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一)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11分)再过金陵① 唐包佶石头城宋刘翰玉树歌终王气收,雁行高送石城②秋。
离离芳草满吴宫③,绿到台城④旧苑东。
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
一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雁声中。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
②石城:指南京,又称为石头城。
③吴宫:此指三国时吴国的宫殿。
④台城:指六朝时的禁城(宫城),又称“苑城”,是当时的皇帝用于办公、居住的场所。
17.这两首诗都描写了金陵城,请结合诗句分析两诗景物描写的异同。
(5分)18.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6分) 江苏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答案17.相同点:①两诗都描写了金陵城凄凉、衰败之景。
(2分)不同点:①包诗运用拟人手法,写江山不管天下兴亡之事、任凭夕阳伴着客愁;(1分)刘诗运用动静结合手法(或答视听结合),写所见离离芳草、台城旧苑、空江烟水、明月高悬,又写所闻空中雁声。
(1分)②刘诗的景物描写有时间(从白天到黑夜)和空间(从吴宫到台城)的变换,写出了作者的所见所闻。
(1分)说明:如学生能从以下角度回答两诗不同点,给2分。
包诗写的是金陵秋景,写秋高雁飞、残照斜阳、江山依旧的凄凉萧瑟之景;刘诗写的是金陵春景,写离离芳草、台城旧苑、空江烟水、明月飞雁的悲凉寥落之景。
(2分)18.①包诗抒发了作者对江山依旧、物是人非的慨叹,表明六朝兴亡皆由人事;(2分)借古讽今,表现作者对安史之乱后政事日非、家国衰败的悲愁。
(2分)(如回答作者过金陵的羁旅愁思给1分)②刘诗暗含古今盛衰对比,抒发了作者对金陵古城繁华不再、沧桑变化的深沉感慨。
(2分)江苏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二)将进酒李贺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
一草一木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诗歌思想感情类题型解题策略
年提到的得体的语言交际、 语文活动 中提 出问题、 运用 语文知识探究问题进行概括强化为在综合 I 生 学习方面 特别强调探究并解决实际问题 。 而词语使用、 句子使用、 语病 、 标点等 四个考点被移至写作部分进行考查 , 并由 专人进行批改。 当然各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总体遵循 省考试说明, 但又根据本地域的实际情况有所微调。
二、 技 法 指 导
1 . 区分 题材 。 推 断情感
明确诗歌的类型, 可 以宏观把握诗歌思想内容。 古诗按题材可分为 : 山水 田园诗 、 边塞诗 、 托物言 志诗 、 怀古咏史诗 、 送别诗 、 闺怨诗等。
( 1 ) 山水 田园诗 ( 写景 诗 )
描写 自然 山水 、 田园风光 , 采 用情 景交 融 的表现 手
6 . 植根 生活 及地 域特 色熟 悉综 合性 学 习的题 型
引导学生整理每册书中的字词 ,重点放在学生易 写错读错 的字词和同音字 、 多音字 、 形似字上。 也可让 小组长 、 课代表汇总错得较多的 , 然后 印发成测试卷 , 当堂检测 , 逐个消灭易错字。
3 . 重新 熟悉 并梳理 现代 文应对 各 类课本 题型
一
草一木 皆生命 , 一枝 一叶总 关情
— —
诗歌 思想 感 情 类题 型 解题 策略
◆ 江 苏省 江都 中学 陈志娟
一
、
考 点 阐述
读, 分析情感态度异 同的。 因此 , 考生在备考中要注意 全方位分析作 品的思想 内容 和作者 的观点态度。 3 . 从
考 查形 式来 看 ,除北京 卷 和上海 卷有 客 观题 和主 观题
r—]
l 9 21 2 0 1 4 年第 5 期( 总第 2 9 1 期)
一枝一叶总关情
链接考点一:意境类
命 题 形 式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这 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3、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 4、情与景的关系如何?
注意:鉴赏古诗的意境,要注意作者 选取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征,渲染 了何种气氛或传达了何种情感,情景 之间的关系如何等问题。
• 乌鸦:荒凉破败 蝉声:营造凄切氛围,象征志行高 洁的人,虞世南的《蝉》 。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蟋蟀:备寒衣、念征人。
意境
意: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
意境: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 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境 界。
意境特征
宏阔——雄浑壮阔、苍莽深远、幽静高远。 细腻——恬淡闲适、清新自然、欢快风趣、 幽静优美、宁静、缠绵、婉转、朦胧。 喧闹 ——热烈、高亢、繁华、华美。 清冷——孤寂凄凉、暗淡萧条、沉郁烦闷、 寂寞惆怅。
三、是要学会对古人写诗填词时炼 字所蕴含的深意的挖掘,做深入浅出 的分析。
• 例如可以用王湾《次北固山》(客路青山外,行舟绿 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 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出一道题: “这首诗中哪几个字是诗眼?生动地描述了江潮涨后 的什么样的景象?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回答 时应这样考虑:“平”、“失”两个字写出水势, “悬”则写出了旅途顺畅,从所描绘的画面看,境界 开阔,这是要首先想到的,然后依照情景交融回答诗 人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这就容易了。其答案曰:“诗 眼是‘平’、‘失’、‘悬’三字,生动地描述了水 势浩淼,风帆高悬,意境开阔,是一幅绝妙的画图。 表现出诗人胸怀的宽阔,表达了征途顺利的喜悦之 情。”
高考语文 鉴赏写景抒情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 苏教版
一切景语皆情语
—鉴赏写景抒情诗的表达技巧
鉴赏评价 D
考 纲
考查材料以唐宋诗词为主,也 可选择其他时代体裁的作品。
要 求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
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
观点态度
复习目标
•1、了解写景抒情诗的常见表 达技巧。 •2、把握此类试题的解题技巧 和方法。
写
•课堂小结:
• 1.了解写景抒情诗常见的表达技巧。 • 2.掌握诗歌技巧题题型的答题思路。 • 3.认识到做好表达技巧题是建立在对整首诗歌理解的基础上的。
景
抒
情 诗
写景
常
见
表
达 实结合 视觉听觉触觉相结合、白描、
渲染等表现手法
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 偶等修辞手法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触景生情、托物言志 等
例题导航
雨后池上 刘攽(bān)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联系全诗 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 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 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4分)
答案: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 做到,虚写国家分裂的现状;后两句实写鸥鹜南北自 由飞翔,虚写人民希望自由往来。(步骤一二)作者 对现实无可奈何的悲凉的同时,强烈表达了国家统一 的愿望。(步骤三)
露侵驼褐①晓寒轻,星斗阑干②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①驼褐:驼毛做的外衣。 ②阑干:横斜貌。
题材类别
第三要注意理与趣。理与趣的关系,是诗中的 理性内容与审美特征关系的一种特殊表现。优秀 的哲理诗都具有“理趣”,既富于哲理性,又富 于艺术趣味性。因此,我们应在生动形象、理趣 盎然的艺术趣味中理解古诗的哲理美。
课堂示例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 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 小。 这首诗最后一联,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试结合全诗 谈谈你的理解。 这两句是诗人由望山而想象登上顶峰以后,俯视 众多的山峰,都会显得矮小。反映了诗人那种雄伟的 气魄、远大的志向、崇高的理想、开阔的胸襟和不怕 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至今 仍阐明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道理,表现了不断进取、 勇攀高峰的精神。
• 【常见意象】
1、月、梦、泪、雁、寒蝉、更漏、笛声、梧桐 等言愁意象; 2、织布、捣衣、缝衣、登高、凭栏等行为类意 象; 3、灯、烛、帘、被、团扇、床枕、帷幕、帏、 镜等室内用具类意象; 4、高楼、宫殿、玉阶、窗等庭院建筑类意象。
• 【常用技巧】
乐景写哀情 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 触景生情 直抒胸臆 细节描写 烘托 渲染 衬托 对比 抑扬 虚实结合
从题材类别入手读懂古诗
一枝一叶总关情 [写景诗]
鉴赏要点
1、把握形象的特征
2、体味情景交融的意境 3、领会诗人所表现的情感
课堂示例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在诗中作者写了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 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怨诗]
鉴赏要点
闺怨诗有三类:
一类是妇女对丈夫的思念,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一类是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 生活的向往。 三类是借思妇闺情寄寓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慨。
写景抒情诗鉴赏
寒蛩 尺素
蟋蟀
离别,游子 凄凉悲愁 高洁隐逸 国君 坚贞 思乡 音信,书信 高洁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①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明确: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 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 恬静幽美的景象。 ② 这种意境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明确: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 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中以物芳而明志洁, 以人和而望政通。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 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为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意之门的钥匙
意境指诗歌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或 自然景色)与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而形 成的艺术境界。
意境——开启诗歌艺术之门的钥匙
诗人营造意境的方法,或触景 生情,或缘情写景,或寄情于景, 或情景交融,领会了诗歌营造的意 境就如同拿到了一把开启诗歌艺术 之门的钥匙 。
声与色的结合
门 泊 东 吴 万 里 船 。
窗 含 西 岭 千 秋 雪 , 一 行 白 鹭 上 青 天 。
两 个 黄 鹂 鸣 翠 柳 ,
杜 甫 绝 句
“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物候 柳枝刚抽嫩芽。“两个黄鹂鸣翠 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 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次句 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这 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 成行。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 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 明。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 “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 一幅绚丽的图景;首句还有声音 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高考语文复习之写景诗鉴赏--一枝一叶总关情-写景抒情类诗歌的鉴赏与答题(苏教版高三)教案教学设计
高考语文复习之写景诗鉴赏--一枝一叶总关情-写景抒情类诗歌的鉴赏与答题(苏教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淮海中学语文组王坚教学目标:A、明确考纲要求,明辨复习重点;B、掌握鉴赏写景抒情类诗歌的方法;C、规范写景抒情类诗歌的答题步骤;教学过程:一、解读考纲要求: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E 级。
)二、了解写景抒情类诗歌:借景抒情诗,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
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
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
借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三、分析高考试题:1、(2008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5分)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果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答:⑴“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答:⑵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
表现闲适的心情。
2、(2008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8分)画堂春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1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注】1捻(niǎn):持取,捻弄(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4分)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2)“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
思接视通皆为景,一枝一叶总关情—高考诗歌鉴赏“思想情感题”的全景透视
思接视通皆为景,一枝一叶总关情—高考诗歌鉴赏“思想情感题”的全景透视众所周知,思想情感是诗人创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决定了诗歌意象的甄选、语言的锤炼和手法的选择。
而诗人苦心孤诣的目的也在于以合适的意象、贴切的语言和巧妙的手法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在2018年初最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古典诗歌的阅读教学依然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感情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让学生“汲取思想、情感和艺术的营养,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由此可见,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是诗歌阅读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内容。
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也就抓住了理解诗歌内容的锁钥。
从《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来看,诗歌鉴赏题的能力层级定位为“鉴赏评价”(能级层级D),主要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倾向”的能力。
作为诗歌鉴赏题考查的热点内容,思想情感类题目经常受到出题者的青睐,常常以各种形式出现在各地的高考试卷和模拟试卷中。
然而,在备考训练中,由于对诗歌鉴赏的技巧掌握不够,很多考生往往无法深入体会其中的思想情感,导致丢分失分较多。
诗歌鉴赏俨然成为语文试卷中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但是,如果能掌握运用相关的解题策略,考生也可以充分享受这份“鸡肋”带来的美味。
一、把握诗歌思想情感的特点思想情感是诗人创作的初衷所在。
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很多时候,诗人在诗歌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并不是单一呈现、单向发展的。
当内心思潮涌动、千回百转时, 诗人所创作出的诗歌往往也包含着复杂多样的思想情感。
因此,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时,要学会结合诗人和诗歌的具体情况,着重辨析诗歌情感的丰富性、变化性和矛盾性。
1.思想情感的丰富性思想情感的丰富性是指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不是一种,而是丰富多样的。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之形象、语言、技巧和情感
古诗鉴赏:形象、语言、技巧和情感一、考题纵览主观简答题。
一般从情感、形象、语言、技巧角度设题。
二、高频考点——鉴赏分析情感1.命题特点一般有三种题型,即:①表达了怎样的情感;②诗作是怎样表达情感的,这是前一问的变式,答题时要先回答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再回答是怎样表达情感的;③分析情感的变化。
2.解题指津“情感理解题”指的是对主观人物,即诗人情感形象的理解。
其情感形象是通过如下三个途径来表现的:一是写景抒情(情景关系)。
二是以时人、时事、时物来喻己之现状(写人喻己、托物言志)。
三是借助于怀古咏史来表达对现实的鞭挞或讽喻。
①咏史多因事兴感,重在寓历史鉴戒之意,给人以充实具体之感。
②怀古则因触景生情,重在抒今昔盛衰之感,给人以抽象空灵之感。
③用典。
3.解题步骤(1)以时人、时事、时物来喻己之现状时的情感理解思路:通过……表达……。
(2)借助于怀古咏史来表达对现实的鞭挞或讽喻时的情感理解思路:①“咏史”——眼前景象与昔时景象的比较+差异原因+现实意义。
②“怀古”——昔时景象(事例)+实质+所寓道理。
(3)分析情感的变化时的情感理解思路:作者首先借……表达……;而后借……表达……;最后借……表达……。
(4)用典是“咏史抒怀”的一种方式,目的是要借古喻今、讽今或自喻。
因此拟题者在考查考生对作者用典意图的理解时,通常是问有什么意图,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等。
用典的目的:一是为国家。
多为借古讽今,讽谏君王。
二是为个人。
多为仰慕前人,感怀自己,或者抒发同病之悲等。
答题时应将古人古事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视为今人今事来理解作答。
[例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夕崔涂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注]烟景有谁争?【注】〔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归隐之处。
这里指诗人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表达了哪些复杂的情感。
一枝一叶总关情全诗赏析 一枝一叶总关情知识点梳理
出自清代郑燮的《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墨竹图题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译文及注释译文在衙门里休息的时候,听见竹叶萧萧作响,仿佛听见了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
我们虽然只是州县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注释署:衙门。
年伯:古称同榜考取的人为同年,称“同年”的父辈为年伯。
中丞:清代将巡抚称为中丞。
衙斋:官衙中供官员居住和休息之所。
萧萧:拟声词,形容草木摇动声。
些小:很小,这里指官职卑微。
吾曹:我们。
关情:牵动情怀。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郑板桥于乾隆十一、二年(1746年—1747年)间任山东潍县知县时所作。
科举时代称同科考取的人为同年,对同年的父辈或父亲的同年称年伯。
清代巡抚又称中丞,“大”是表示尊敬之意。
郑板桥曾画过一幅《风竹图》呈送包括,此诗即是题写在这幅画上的。
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从写竹入手,托物言志,语多谦逊委婉,表达了对民众的忧虑关切之情,以及自己的责任感与清官心态。
第一、二句点明诗人身份与周边环境,紧扣画中风来疏竹的主题。
“衙斋”说明自己身为官员;不言“官邸”“府第”等,既表明自己的官阶较低,又有谦逊之意。
忙中偷闲,静卧休息,却听得似有风雨之声,原来那是衙中自己亲手所植的竹林幽篁为清风所动,萧萧作响,意趣横生,同时给人一种十分悲凉凄寒之感。
第二句诗人振腕转笔,由竹叶声响联想到民间疾苦,一个“疑”字道出了诗人的爱民之心与勤政之意,表达了他对百姓的真挚情感。
他在任期间确实对百姓关怀备至,深得百姓的感戴。
最后因擅自开仓赈济,触犯了贪官污吏的直接利益,而被诬告罢官。
第三、四句写诗人事无巨细、永远恪尽职守、关怀百姓。
诗人直陈自己官职卑微,只是一个普通县官,语虽自谦,却用“吾曹”点出像诗人等这种下级基层官员在全国的数量之广,将之上升到普遍的高度。
末句语带双关,还是用题咏画竹的方式说明,然而只要是有关民众疾苦,无论事情大小,都会放在心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复习之写景诗鉴赏——一枝一叶总关情—写景抒情类诗歌的鉴赏与答题(苏教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
淮海中学语文组王坚
教学目标:
A、明确考纲要求,明辨复习重点;
B、掌握鉴赏写景抒情类诗歌的方法;
C、规范写景抒情类诗歌的答题步骤;
教学过程:
一、解读考纲要求: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
层级为E级。
)
二、了解写景抒情类诗歌:
借景抒情诗,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
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
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
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
借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三、分析高考试题:
1、(2008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5分)
山居即事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果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答:⑴“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答:⑵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
表现闲适的心情。
2、(2008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8分)
画堂春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1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1捻(niǎn):持取,捻弄
(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4分)
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2)“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
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
写动作描写也可。
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
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
3、(2008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6分)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问: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答:这首诗景中含情。
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
动。
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
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
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
(言之成理即可)
4、(2007全国卷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新晴野望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答: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
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
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修画面活了起来。
5、(2007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答: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难,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
抒情或寓情于景。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答: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
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
四、赏析答题指导
1、赏析步骤:
1、结合诗题、作者、主体、注解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乐、哀)。
2、找出诗中写到的景物,明确景色的特点。
(抓意象)
⒊展开联想根据诗中的景物在自己的头脑中构建诗中所展示的画面,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明意境)
⒋把自己融入意境中,想象作者处于其中,会有怎样的感情。
(品感情)
2、答题步骤:
1、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回答: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2、对诗歌意境的体味回答: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样的感情
3、对所抒发情感的理解和回答:通过什么+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4、对关键字的品位回答:词语含义+手法+表达作用
5、对表达方式的赏析回答:运用什么手法+描写什么+抒发什么情
6、对表现手法的赏析回答:手法+表达作用
语言
景色——意境——感情
手法
一、赏景:角度、顺序、手法、色调
二、析情:
①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隐
闲适淡泊悠然自得
②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白描
③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
附: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附: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三个方面: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
附:诗歌内容鉴赏口诀
1.题目识对象
2.字面读感觉
3.注释破难点
4.作者解背景
5.景物握情感
6. 意境察心胸
7.首联找特点
8.尾句参主旨
9.题干得启示 10.原作找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