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六、酵母菌染色和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染色实验报告
实验二: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染色一、实验目的1.掌握细菌涂片的制备方法。
2.掌握细菌简单染色和革兰染色法的原理及操作步骤,识别细菌的革兰染色结果。
3.巩固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
4.学习无菌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1、染色原理:细菌生长于酸性、中性和碱性溶液时常带负电荷,所以通常采用带正电荷的碱性染料(如美蓝、甲紫、碱性复红或孔雀绿等)使其着色。
当细菌分解糖类产酸时,细菌所带正电荷增加易被带负电的酸性染料(如伊红、酸性复红或刚果红)着色。
2、革兰染色法原理:革兰染色法可根据细菌细胞壁结构和成分的不同,将其分为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
革兰阳性细菌的肽聚糖层较厚,经乙醇处理后使之发生脱水作用而使孔径缩小,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保留在细胞内而不被脱色;而革兰阴性细菌的肽聚糖层很薄,脂肪含量高,经乙醇处理后部份细胞壁可能被溶解并改变其组织状态,细胞壁孔径大,不能阻止溶剂透入,因而将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洗去而被脱色。
另外,革兰染色的差异并不能完全认为是化学的差别,也有物理结构不同的结果。
如酵母菌细胞壁的成份完全与细菌不同,但具有革兰染色阳性反应。
三、实验仪器,材料和用具1、仪器及用具:显微镜、酒精灯、火柴、接种环、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擦镜纸、镜油、无菌牙签2、菌种: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葡萄球菌、牙垢、未知菌S1和S33、试剂:结晶紫染液、革氏碘液、洗脱液(95%乙醇溶液)、番红染液四、实验步骤(1)简单染色1、载玻片的处理:用纱布将取出的载玻片擦干,把要涂菌的部位在火焰上烤一下,冷却待用。
2、涂片:左手持菌液试管,右手持接种环在火焰上烧灼灭菌,待接种环冷却后在火焰旁从试管中取一环菌液,在洁净无脂的载玻片上涂一直径约2mm的均匀薄膜。
3、干燥:涂片后待其自然干燥。
4、固定:将以干燥好的涂片标本朝上,在酒精灯火焰上通过2~3次,要求载玻片温度不能超过60度,以手背触载片不烫为宜。
5、染色:滴加一滴结晶紫染液,染色1min。
微生物学实验教程
微生物学实验内容实验一 . 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的简单染色实验二 .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实验三 .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鉴别实验四 . 酵母菌的数量测定实验五 . 酵母菌的大小测定实验六 . 微生物菌落的观察实验实验七 . 霉菌的形态观察实验八 .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实验九 . 放线菌的形态及菌落特征的观察实验十 . 微生物的纯种分离培养实验一 .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一、目的要求1. 学习并掌握油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 复习普通台式显微镜的结构、各部分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二 . 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及油镜的工作原理现代普通光学显微镜利用目镜和物镜两组透镜系统来放大成像,故又常被称为复式显微镜。
它们由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在显微镜的光学系统中,物镜的性能最为关键,它直接影响着显微镜的分辨率。
而在普通光学显微镜通常配置的几种物镜中,油镜的放大倍数最大,对微生物学研究最为重要。
与其他物镜相比,油镜的使用比较特殊,需在载玻片与镜头之间加滴镜油,这主要有如下二方面的原因:1. 增加照明亮度油镜的放大倍数可达 100Χ,放大倍数这样大的镜头,焦距很短,直径很小,但所需要的光照强度却最大。
从承载标本的玻片透过来的光线,因介质密度不同(从玻片进入空气,再进入镜头),有些光线会因折射或全反射,不能进入镜头,致使在使用油镜时会因射入的光线较少,物像显现不清。
所以为了不使通过的光线有所损失,在使用油镜时须在油镜与玻片之间加入与玻璃的折射率(n=1.55)相仿的油镜(通常用香柏游,其折射率 n=1.52)。
2. 增加显微镜的分辨率显微镜的分辨率或分辨力 (resolution or resolving power) 是指显微镜能辨别两点之间的最小距离的能力。
从物理学角度看,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受光的干涉现象及所用物镜性能的限制,可表示为:(公式 P16 )式中λ= 光波波长;NA=物镜的数值孔径值。
光学显微镜的光源不可能超出可见光的波长范围( 0.4--0.7μm),而数值孔径值则取决于物镜的镜口角和玻片与镜头间介质的折射率,可表示为: NA=n × sin α式中α为光线最大入射角的半数。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细菌是微生物中最常见的一类生物,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各个角落,包括土壤、水体、空气等。
为了更好地了解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科学家们开展了许多实验,其中包括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
一、细菌的简单染色实验细菌的简单染色是一种常用的染色方法,通过给细菌染色,可以使其在显微镜下更加清晰可见。
这种染色方法主要使用了一种叫做甲基蓝的染料。
在实验中,首先需要制备好细菌的涂片。
将一根无菌的钢丝棒蘸取一小滴细菌悬液,然后将其均匀地涂抹在玻璃片上。
待涂片干燥后,将其固定在火焰上加热的玻璃柱上,以使细菌附着在玻璃片上。
接下来,将制备好的涂片放入染色盒中,加入适量的甲基蓝染料,浸泡片刻。
然后,用蒸馏水轻轻冲洗涂片,直至水洗液不再有颜色流出。
最后,用纸巾轻轻吸干涂片上的水分,将其放入显微镜下观察。
在显微镜下观察,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不同种类的细菌可能会呈现出不同的形状,例如球状、杆状、螺旋状等。
通过简单染色,我们可以更好地观察和研究细菌的特征。
二、革兰氏染色实验革兰氏染色是一种常用的细菌染色方法,它可以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两类。
这种染色方法主要使用了紫晶染料和碘酒。
在实验中,首先需要制备好细菌的涂片,方法与简单染色相同。
然后,将涂片放入染色盒中,加入适量的紫晶染料,浸泡片刻。
接着,用蒸馏水轻轻冲洗涂片,直至水洗液不再有颜色流出。
接下来,将碘酒滴在涂片上,使其浸润全片,然后用蒸馏水轻轻冲洗涂片。
随后,滴入乙醇或酒精醛溶液,使其浸润全片,然后用蒸馏水轻轻冲洗涂片。
最后,滴入蓝色染料,浸泡片刻后用蒸馏水冲洗涂片。
在显微镜下观察,我们可以看到细菌的染色效果。
革兰氏阳性菌会呈现紫色或蓝色,而革兰氏阴性菌则呈现红色或粉色。
这是因为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含有较多的胆固醇,可以吸附紫晶染料和碘酒,而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则较薄,无法吸附这些染料。
细菌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
细菌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实验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实验八、细菌革兰氏染色实验一、实验目的和内容目的:1.熟悉油镜的使用与保养。
2.掌握细菌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及实验操作。
3.了解革兰氏染色实验在细菌分类鉴定上的重要性。
内容:1.学习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保养。
2.学习细菌革兰氏染色实验。
3.用油镜观察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染色装片并判断其结果。
二、实验原理革兰氏染色法是1884年由丹麦病理学家C(Gram所创立的。
革兰氏染色法可将所有的细菌区分为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兰氏阴性菌(G-)两大类,是细菌学上最常用的鉴别性染色法。
染色前必须先固定细菌,其目的有二:一是杀死细菌,使细胞质凝固,菌体粘附于玻片上;二是增加其对染料的亲和力。
常用的有加热和化学固定两种方法。
固定时应尽量维持细胞原有形态,防止细胞膨胀或收缩。
三、实验材料和用具(1)菌种:培养12-16h的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或者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培养24小时的青枯假单胞杆菌。
(2)染色液和试剂:吕氏碱性美蓝染液(或草酸铵结晶紫染液),石炭酸复红染液、结晶紫、鲁哥尔碘液、95 %酒精、复染剂(蕃红)、二甲苯、香柏油。
(3)器材:废液缸、洗瓶、载玻片、接种杯、酒精灯、打火机、记号笔、擦镜纸、显微镜。
四、实验步骤:?涂片:取干净载玻片一块,在载玻片的加一滴蒸馏水,按无菌操作法取菌涂片,做成菌液。
干燥(可过火3—4次)制成薄的涂面,注意取菌不要太多,过火速度要快。
? 初染:在做好的涂面上滴加草酸铵结晶紫染液,染1 min,倾去染液,流水冲洗至无色。
? 媒染:先用新配的碘液冲去残水,而后用其覆盖涂面1 min,后水洗。
? 脱色:除去残水后,滴加95 %酒精进行脱色约15,20 sec,后立即用流水冲洗。
? 复染:(来自: 写论文网:细菌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滴加复染剂——番红染色液,染3,5 min,水洗后用吸水纸吸干。
细菌革兰氏染色的实验报告
细菌革兰氏染色的实验报告细菌革兰氏染色的实验报告一、引言细菌革兰氏染色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区分细菌的结构和特性。
通过革兰氏染色,可以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两类,从而在临床诊断和疾病治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细菌革兰氏染色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并通过观察染色结果,进一步了解细菌的特性。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细菌培养物:选择两种细菌菌株,一种为革兰氏阳性细菌,另一种为革兰氏阴性细菌。
- 革兰氏染色试剂:包括紫晶染液、碘液、脱色剂和红色染色液。
- 玻璃片和显微镜片:用于制作细菌涂片和观察染色结果。
2. 实验方法:- 步骤一:取两种不同的细菌培养物,分别在玻璃片上制作细菌涂片。
- 步骤二:将制作好的细菌涂片分别加入紫晶染液,静置5分钟。
- 步骤三:用蒸馏水冲洗玻璃片,使其清洁。
- 步骤四:加入碘液,静置1分钟。
- 步骤五:用脱色剂冲洗玻璃片,直到无色流出。
- 步骤六:加入红色染色液,静置1分钟。
- 步骤七:用蒸馏水冲洗玻璃片,使其清洁。
- 步骤八:将玻璃片放在显微镜片上,用显微镜观察细菌染色结果。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观察细菌染色结果,可以清晰地看到两种细菌的差异。
革兰氏阳性细菌在染色后呈紫色或蓝色,而革兰氏阴性细菌则呈红色。
这是因为细菌细胞壁的结构不同导致的。
革兰氏阳性细菌具有较厚的层状细胞壁,由多层的胞外多糖和蛋白质组成。
在染色过程中,细菌细胞壁的多糖会与紫晶染液结合,形成复合物。
而碘液的加入会使复合物更加稳定,不易被脱色剂去除。
因此,革兰氏阳性细菌在染色后仍保持紫色或蓝色。
相反,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较薄,主要由一个薄层的胞外脂多糖组成。
在染色过程中,细菌细胞壁的脂多糖无法与紫晶染液结合,因此无法形成复合物。
碘液的加入也无法稳定脂多糖,使其被脱色剂去除。
因此,革兰氏阴性细菌在染色后会被红色染色液覆盖,呈现红色。
细菌革兰氏染色的结果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区分细菌的类型,从而指导临床的诊断和治疗。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法实验报告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法实验报告摘要:革兰氏染色法是一种常用的细菌分类和鉴定方法。
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利用革兰氏染色法对不同类型的细菌进行了染色,并观察到了细菌在显微镜下的形态特征。
实验结果表明,革兰氏染色法能够有效地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两类,为细菌的鉴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引言:细菌是一类微生物,广泛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中。
了解细菌的分类和鉴定对于研究细菌的生理特性、病原性以及药物敏感性具有重要意义。
革兰氏染色法是一种常用的细菌分类和鉴定方法,通过染色后细菌在显微镜下的形态特征,可以将其分为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两类。
材料与方法:1. 细菌培养物:本实验选择了两种细菌培养物,分别是革兰氏阳性菌A和革兰氏阴性菌B。
2. 革兰氏染色试剂:结晶紫、碘液、酒精、脱色剂、苏木精。
3. 显微镜:用于观察染色后的细菌样品。
实验步骤:1. 取两株细菌培养物,分别进行涂片制备。
2. 将制备好的涂片用结晶紫染色液浸泡5分钟,然后用蒸馏水冲洗。
3. 加入碘液浸泡1分钟,然后用蒸馏水冲洗。
4. 用酒精滴加在涂片上,使其脱色,然后用蒸馏水冲洗。
5. 加入脱色剂浸泡30秒至1分钟,然后用蒸馏水冲洗。
6. 将涂片用苏木精染色液浸泡1分钟,然后用蒸馏水冲洗。
7. 涂片晾干后,放入显微镜下观察。
结果与讨论:经过革兰氏染色法染色后,我们观察到了明显的差异。
革兰氏阳性菌A呈紫色,而革兰氏阴性菌B呈红色。
根据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我们可以解释这种差异。
革兰氏染色法中,结晶紫染色液首先染色细菌细胞的细胞壁。
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含有较多的胞外多糖和胞外蛋白质,能够吸附结晶紫,形成紫色。
而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较薄,胞外多糖和胞外蛋白质含量较少,无法吸附结晶紫,因此在后续的染色步骤中无法保留紫色,最终呈现红色。
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是通过染色后细菌在显微镜下的形态特征来进行分类和鉴定。
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较厚,呈紫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形态较大、圆润。
实验六微生物的简单染色及革兰氏染色
细菌制片及简单染色 涂片:将玻片分成两个区域,各滴上一小滴蒸馏水,再
用无菌操 作的方法挑菌少许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
菌于玻 片的水中,并充分混匀涂成薄膜
枯燥:将涂片置火焰高处微热烘干或自然枯燥 固定:涂面朝上,通过微火2-3次 染色:玻片泠却后加结晶紫滴于涂片上,覆盖涂面染色1
双层瓶
香柏油 二甲苯
分钟 水洗:倾去染色液,用水自玻片一端轻轻冲洗至洗出水
变无色为止 〔注:勿冲去菌体〕
枯燥:自然枯燥,或用吸水纸吸干 镜检: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
四、实验步骤
1、菌落形态观察:
2、➢细注滴菌加意少简:量单水菌染落颜色色:、湿度、形状、大小、透明度 3、、➢➢细染涂颜菌色片色革过→、兰程枯边氏:燥缘→染是固色否定规。→那染么色等〔特1征m。in〕→水洗→枯
二、根本原理〔革兰氏染色〕
革兰氏染色法是1884年由丹麦病理 ChristainGram氏创立的,可将细菌区分为革 兰氏阳性菌〔G+〕和革兰氏阴性菌〔G-〕 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中最重要的鉴别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法所以能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和
革兰氏阴性,是由这两类细菌细 胞壁的构造和组成不同决定的
三、实验器材与试剂
一是杀死细菌并使菌体粘附于玻片上 二是增加其对染料的亲和力
常用的有加热和化学固定两种方法 固定时尽量维持细胞原有的形
常用碱性染料进展简单染色,原因在于微生物细胞在碱性、中性及 弱酸性溶液中常带负电荷,而碱性染料在电离时,其分子的染色 局部带正电荷,因此碱性染料的染色局部很容易与微生物细胞结 合使其着色。常用作简单染色的染料有美蓝、结晶紫、碱性复红 等。
当细菌分解糖类产酸使培养基pH下降时,细菌所带
正电荷增加,此时可用伊红、酸性复红或刚果红
真菌的形态观察与革兰氏染色
实验、真菌的形态观察与革兰氏染色一、目的1、学习并掌握酵母菌和霉菌形态结构的观察方法;2、加深理解酵母菌和霉的形态特征。
3、巩固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
二、试剂与器材1.材料菌种:啤酒酵母、霉菌装片2. 仪器及相关用品:显微镜,香柏油,二甲苯(或1﹕1的乙醚酒精溶液),擦镜纸、吕氏碱性美蓝染液(或草酸铵结晶紫染液)、齐氏石炭酸复红染液。
3、G+和G-菌种三、内容1、酵母菌形态和无性孢子的观察2、霉菌形态和无性孢子的观察,由菌丝(hypha)和孢子(spore)组成,菌丝与孢子交织在一起。
各种霉菌的菌丝和孢子形态不同,是鉴别真菌的重要标志。
3、革兰氏染色简单染色法:涂片→干燥→固定→染色→水洗→干燥→镜检步骤(1)涂片:取一洁净载玻片,滴一小滴生理盐水于玻片中央,按无菌操作要求,先用接种环,挑取少量某菌培养物于玻片中央水滴中,涂布均匀。
要求涂片薄而均匀。
使其自然干燥。
(2)干燥、固定:涂片干燥后,快速通过火焰2-3次,进行固定。
固定时不可过热。
以载玻片不烫手为宜。
(3)染色:a)初染:滴加结晶紫染色液覆盖玻片涂布区,染色1分钟,用水冲洗。
b)媒染:滴加革兰氏碘液冲去残水,并覆盖1分钟,水洗。
c)脱色:甩净载玻片上水分,倾斜玻片,并衬以白纸,用95%乙醇滴洗至无紫色褪下时为止,时间20-30S。
立即用水缓缓冲洗,注意脱色时间不可过长,以免呈现假阴性。
d)复染:滴加番红染色液,染色3-5分钟,水洗。
(4)镜检:待其自然干燥,镜检。
五、关键及注意事项1、使用油镜后要用二甲苯清洗高倍镜头;2、涂片时,生理盐水及取菌不宜过多,涂片应尽可能均匀;3.水洗步骤水流不宜过大,过急,以免涂片薄膜脱落;4、革兰氏染色各步骤的时间控制;特别是脱色时间的控制。
六、作业简述染色结果,并指出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步骤,为什么要进行复染?。
实验六 微生物大小的测定
实验五微生物大小的测定实验教学课题:实验五、微生物大小的测定实验教学目的:1 学会测微尺的使用和计算方法2 学会球菌和杆菌大小的测定实验教学重点:测微尺的校正和使用方法。
实验教学难点:测微尺的校正原理。
实验用品:1镜台测微尺、目镜测微尺;2 菌种:酵母菌和大肠杆菌菌种3试剂:革兰氏染液(结晶紫染液、卢戈氏碘液、95%乙醇、石炭酸复红液)4器材:目镜测微尺、镜台测微尺、显微镜、擦镜纸、香柏油、二甲苯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板书讲解+演示实验+学生动手实验教学课时:4课时教学过程:一、实验原理微生物细胞大小,是微生物的形态特征之一,也是分类鉴定的依据之一。
由于菌体很小,只能在显微镜下测量。
用来测量微生物细胞大小的工具有目镜微尺和镜台测微尺。
镜台测微尺是中央部分有精确等分线的载玻片。
一般将1mm等分为100格(或2mm 等分为200格),每格长度等于0.1mm。
是专用于校正目镜测微尺每格长度的。
目镜测微尺是一块可放在接目镜内的隔板上的圆形小玻片,其中央刻有精确的刻度,有等分50小格和100小格两种,每5小格间有一长线相隔。
由于所用接目镜放大倍数和接物镜放大倍数的不同,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也就不同,因此,目镜测微尺不能直接用测量微生物的大小,在使用前必须用镜台测微尺进行校正,以求得在一定放大倍数的接目镜和接物镜下该目镜测微尺每小格的相对值,然后才用来测量微生物的大小。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四、操作步骤(一)目镜测微尺的校正1.放目镜测微尺:取出目镜,旋开接目透镜,将目镜测微尺放在目镜的光阑上(有刻度一面向下)然后旋上接目透镜,将目镜插入镜筒。
2.放置镜台测微尺:将镜台测微尺放在镜台上(刻度面向上)通过调焦看清镜台测微尺的刻度。
3.校准目镜测微尺的长度:用低倍镜观察,移动镜台测微尺和转动目镜测微尺,使两者刻度相平行,并使两者间某一段的起、止线完全重合,然后分别数出两条一重合线之间的格数,即可求出目镜测微尺每小格的实际长度(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两个重合点的距离愈长,所测得的数值愈准确)。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观察酵母菌的细胞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
2. 学习掌握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染色方法。
二、实验原理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其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酵母菌主要通过出芽生殖进行繁殖,即在母细胞的一端形成芽体,芽体逐渐长大并与母细胞分离,形成新的个体。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其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
活细胞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因此,活细胞无色,而死细胞或代谢缓慢的老细胞则呈蓝色或淡蓝色。
三、实验器材1. 酿酒酵母或卡尔酵母(Saccharomyces calsbergensis)2. 0.1%吕氏碱性美蓝染液3. 革兰氏染色用的碘液4. 显微镜5. 载玻片6. 盖玻片7. 接种针8. 烧杯9. 火柴四、实验步骤1. 准备酵母菌培养物:取少量酿酒酵母,接种于土豆平板培养基上,28-30℃培养3-5天。
2. 制备美蓝浸片:a. 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0.1%吕氏碱性美蓝染液。
b. 用接种针挑取少量酵母菌,均匀涂布在染液上。
c. 盖上盖玻片,轻压使酵母菌与染液充分接触。
3. 制备水浸片:a. 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无菌水。
b. 用接种针挑取少量酵母菌,均匀涂布在水中。
c. 盖上盖玻片,轻压使酵母菌与水充分接触。
4. 显微镜观察:a. 将美蓝浸片和水浸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b. 观察酵母菌的细胞形态、大小、细胞核、芽体等特征。
c. 比较美蓝浸片和水浸片中酵母菌的形态差异。
5. 死活细胞鉴别:a. 观察美蓝浸片中酵母菌的染色情况。
b. 活细胞呈无色,死细胞或代谢缓慢的老细胞呈蓝色或淡蓝色。
五、实验结果1. 酵母菌细胞形态:a. 酵母菌细胞呈椭圆形、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不一。
b. 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呈圆形或椭圆形,核膜清晰。
c. 细胞质均匀,无色或淡蓝色。
2. 出芽生殖方式:a. 观察到酵母菌细胞一端形成芽体,芽体逐渐长大。
b. 芽体与母细胞分离,形成新的个体。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册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册专业学号姓名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二O一五年月实验目录实验一霉菌水浸片标本片的制备与观察实验二微生物的显微直接计数法实验三培养基的配制与高压蒸汽灭菌实验四自生固氮菌的分离、纯化及计数实验五固氮菌(细菌)划线分离技术实验六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和荚膜染色实验七细菌, 真菌, 放线菌, 酵母菌菌落观察实验一霉菌水浸片标本片的制备与观察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材料四、实验步骤五、注意事项六、实验结果手绘出你所观察到的霉菌的个体形态图(或拍照), 并注明各部位名称。
实验二微生物的显微直接计数法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材料四、实验步骤五、注意事项六、实验结果七、思考题: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 哪些步骤易造成误差?实验三培养基的配制与高压蒸汽灭菌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材料1、阿斯毕培养基、NA培养基的配方2.实验器材一、实验步骤1.阿斯毕培养基、NA培养基的配置步骤2.高压灭菌锅的操作步骤四、注意事项五、思考题(1)培养微生物能否用同一种培养基?细菌、放线菌、霉菌的培养基有何异同?(2)培养基为什么要调节pH值?所有微生物培养基最适pH值是否相同?(3)高压蒸汽灭菌开始之前, 为什么要将锅内冷空气排尽?灭菌完毕后, 为什么要待压力降到0时才能打开排气阀, 开盖取物?(4)如何检查灭菌后的培养基是无菌的?实验四自生固氮菌的分离、纯化及计数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材料四、实验步骤五、注意事项六、实验结果计算七、思考题1.培养微生物时, 为什么要把已接种的培养皿倒置保温?2.分离微生物的目的是什么?用稀释分离法, 怎样保证准确并防止污染?实验五固氮菌(细菌)划线分离技术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材料四、实验步骤五、注意事项六、思考题:为何每区划线后都要将接种环烧干净?为何第四区划线不能与第一和第二区重叠?实验六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和荚膜染色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材料四、实验步骤五、注意事项七、思考题:革兰氏染色要获得成功, 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 为什么?2.荚膜染色中, 1%结晶紫染色后为什么用20%硫酸铜冲洗, 而不能用水?实验七细菌, 真菌, 放线菌, 酵母菌菌落观察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材料四、实验步骤五、注意事项六、实验结果:七、思考题:。
实验六酵母菌死活细胞鉴别
三.将制片放约3min后镜检,先用低倍镜 然后用高倍镜观察酵母的形态和出芽情况, 并据颜色来区别死活细胞。
四.染色约0.5h后再次进行观察,注意死活细 胞数量是否增加。
五.用0.05%吕氏碱性美蓝染液重复上述操作。
二.水-碘液浸片的观察
在载玻片中央加一小滴革兰氏染色用 碘液,然后在其上加三滴水,取少量 酵母菌苔放在水-碘液中混匀,盖上盖 玻片镜检。
实验六 酵母菌细胞 的形态观察、死活细胞
的鉴别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 的观点。
演讲人姓名
一、目的和要 求
一.观察酵母菌的出 芽繁殖方式,学习 区分酵母菌死活细 胞的实验方法。
二.掌握酵母菌的一 般形态特征及其与 细菌的区别。
二、基本原理
形态观察:酵母菌是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通常比常见细 胞大几倍甚至十几倍。大多数酵母菌以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繁殖,
有的分裂繁殖;有性繁殖是通过接合产生子囊孢子。
死活鉴定: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 化型呈蓝色,还原型呈无色。用美蓝对酵母的 活细胞进行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 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 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因此,具有还原 能力的酵母活细胞是无色的,而死细胞或代谢 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成蓝色或淡蓝色。
五、实验报告
绘图说明所观察的酵母 菌的形态特征。
酵母死活细胞的对比
六、思考 题
一.吕氏碱性美蓝染液浓度和作用时间 的不同,对酵母菌死细胞数量有何 影响?试分析其原因。
二.在显微镜下,酵母菌有哪些突出的 特征区别于一般细菌?
啤酒酵母
酵母出芽
酵母菌出芽繁殖 及芽体
细菌的简单染色与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共4篇)
细菌的简单染色与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共4篇)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实验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实验实验目的1. 学习微生物涂片,染色的基本技术,掌握细菌的单染色方法及无菌操作技术。
、2. 巩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基本原理1. 简单染色法:用单一染料对细菌进行染色的方法。
此法操作简单,适用于一般形态的观察。
在中性,碱性或酸性溶液中,细菌细胞通常带负电荷,所以用碱性染料进行染色。
碱性染料并不是碱,和其他染料一样是一种盐,电离时染料离子带正电,易于带负电荷的细菌结合而是细菌着色。
带正电的染料离子可使细菌细胞染成蓝色。
通常的碱性染料除了美蓝外,还有结晶紫,碱性复红,番红等。
细菌体积较小,较透明,如未经染色常不易识别,而经染色后与背景形成鲜明的对比,是易于在显微镜下观察。
2. 革兰氏染色法:将所有的细菌分成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兰氏阴性菌(G-)两大类,是细菌上最常用的鉴别染色法。
该染色法所以将细菌分为G+和G-菌,是由这两类菌的细胞壁结构和成分的不同决定的。
G-菌的细胞壁中含有较多易被乙酸溶解的类脂质,而且肽聚糖层较薄,交联度低,故用乙醇脱色时溶解了类脂质,增加了细胞壁的通透性,使染色的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易于渗透,结果细菌被脱色,在经复红染色后就成了红色。
G+菌细胞壁中肽聚糖层厚且交联度高,类脂质含量少,经脱色剂处理后反而使肽聚糖层的孔径缩小,通透性降低,因此细菌仍保留初染时颜色。
革兰氏染色需要四种不同的溶液,碱性染料初染液,煤染剂,脱色剂和复染液。
碱性染料初染液的作用像在细菌的单染色法基本原理中所述的那样,而用于革兰氏染色的初染液一般是结晶紫。
媒染剂的作用是增加染料和细胞之间的亲和性或付着力,即已某种方式帮助染料固定在细胞上,是不易脱落,碘是常用的媒染剂。
脱色剂是被染色的细胞进行脱色,不同类型的细胞脱色反应不同,有的能被脱色,有的则不能,脱色剂常用95%的酒精。
复染液也是一种碱性染料,其颜色不同于初染剂,复染的目的是使被脱落的细胞染上不同于初染液的颜色,从而将细胞区分成G+和G-两大类群,常用的染色液是复红。
实验六微生物的简单染色及革兰氏染色
实验六微生物的简单染色及革兰氏染色利用显微镜对微生物细胞形态、结构、大小和排列进行观察前,首先要将微生物样品置于载玻片上、染色,为观察到真实、完整的生物形态结构,根据不同微生物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制片及染色方法。
微生物细胞个体微小且较透明,在光学显微镜下难以将其与背景区分开而看清。
所以,在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微生物进行观察前,需要利用染料对微生物进行染色,使着色细胞或结构与背景形成鲜明对比,以便更清晰地观察微生物细胞形态及结构特征。
微生物的另一个特点是种类繁多,不同微生物细胞结构各异,对各类细胞染料的结合能力不同,研究者必须根据所要观察的微生物特点及观察目标,选用适宜的染色技术。
(一)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制片和简单染色一、目的要求1.学习并掌握微生物制片及简单染色的基本技术。
2.初步了解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及霉菌的形态特征和相互区别。
3.巩固显微镜操作技术及无菌操作技术。
二、基本原理对个体较小的细菌进行制片时采取涂片法,通过涂抹细胞个体在载玻片上均匀分布,避免菌体堆积而无法观察个体形态,通过加热固定使细胞质凝固,使细胞固定在载玻片上,这种加热处理还可以杀死大多数细菌而且不破坏细胞形态。
利用单一染料对菌体进行染色的方法称为简单染色。
用于染色的染料是一类苯环上带有发色基团和助色基团的有机化合物。
发色基团赋予染料颜色特征,而助色基团使染料能够形成盐。
不含有助色基团而仅具有发色基团的苯化合物(色原)即使具有颜色也不能用作染料,因为它不能电离,不能与酸或碱性成盐,难以与微生物细胞结合使其着色。
常用的微生物细胞颜料都是盐,分碱性染料和酸性染料,前者包括美蓝(亚甲蓝)、结晶紫、碱性复红、沙黄(番红)及孔雀绿等,后者包括碱性复红、伊红及刚果红等。
通常采用碱性染料进行染色,原因在于微生物细胞在碱性、中性及弱酸性溶液中常带负电荷,而染料电力红染色部分带正电荷,很容与细胞结合使其着色;当细胞处于弱酸条件下(如细菌分解糖类产酸)所带正电荷增加时,可采用酸性染料染色。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细胞壁结构的不同,观察细菌的革兰氏反应,了解细菌的形态特征及分类情况。
实验原理:细菌细胞壁的结构不同,根据革兰氏染色方法可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其中革兰氏阳性菌在染色后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在染色后呈红色,通过观察染色后的细菌颜色能够大致了解细菌的分类情况。
实验材料:
1. 革兰氏染色试剂(含靛派液、碘酒、脱色剂、碱性洗涤液)
2. 外部消毒液、无菌采样棒、无菌平板
3. 革兰氏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
4. 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杆菌)
实验步骤:
1. 将需要实验的细菌分别接种于无菌平板上。
2. 用外部消毒液将无菌采样棒消毒并晾干。
3 .取一个无菌采样棒分别在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菌落上轻轻刮取,避免沾到无关菌种。
4. 将采样棒沾有菌落的一端放入一滴靛派液中浸润,再在菌液上加2-3滴碘酒,静置1分钟,使靛派液和碘酒渗透到其内部。
5. 倒掉靛派液和碘酒,用脱色剂加水洗涤液一一洗去染色剂,每次洗涤2-3秒,规定洗4次,每次可以轻轻甩去液体。
6. 最后观察染色后的细菌颜色,革兰氏阳性菌为紫色,革兰氏阴性菌为红色。
实验结果:本次实验观察到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染后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染后呈红色。
实验结论:通过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实验,发现革兰氏阳性菌在染色后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在染色后呈红色,这种染色方法为快速鉴别大肠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提供了简单、快捷的方法。
微生物学实验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分析“染色”)共7张
1、涂片:取干净载玻片,火焰灼烧后,横放于玻片架上;
5将烘、染干水好 菌的液洗涂〔:片注放:倒空不去气能中直染晾接液干在或火,者焰用用上吸烘洗水烤瓶纸,吸以自干免载。菌体玻变片形〕的。一端轻轻冲洗〔切勿将菌膜冲掉〕,
使菌体固直定至于载流玻下片的上。水为无色为止。
6、枯燥:将玻片置于玻片架上,自然枯燥或用吸水纸沿菌膜外缘吸干残留水分。
脱色时间对革兰氏染色结果的影响:脱色时间过短,G-菌转呈革兰氏阳性结果;
3微、生固物学定实:验细用菌夹的简子单夹染色住和载革兰玻氏片染色一端,迅速通过火焰2~3次, 涂载片玻使不 片菌易、过接体厚种固,杯否、定那木于么夹造子载成、玻局酒片部精菌灯上体、。脱擦色镜不纸完、全显,微而镜使。G-菌呈现革兰氏阳性结果。
将菌载玻片龄倾斜对使少革量菌液兰延伸氏至玻染片中央色。 结果的影响:选取处于活泼生长期— —指数生长期的菌体进行革兰氏染色。菌体尚未成熟或 菌体过老,可能使染色结果呈现相反的结果。
四、实验步骤
〔一〕简单染色的步骤 〔见P11〕
1、涂片:取干净载玻片,火焰灼烧后,横放于玻片架上;
在载玻片中央滴一小滴生理盐水,
混匀用并涂接成种薄环膜〔以注无:菌涂片操不作易取过厚少〕许。菌体于水滴中〔注:不要挑破培养基〕,
直至混流下匀的水并为涂无色成为薄止。膜〔注:涂片不易过厚〕。
3、固定:用夹子夹住载玻片一端,迅速通过火焰2~3次, ②在碱性、中性或弱酸性溶液中,细菌菌体通常带负电荷,而碱性染料在电离时,其分子的染色局部带正电荷〔酸性染料的染色局部带
实验六、酵母菌染色和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实验六、酵母菌染色和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实验六、酵母菌染色和细菌的革兰氏染色一、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革兰氏染色法。
2、了解革兰氏染色原理二、实验原理革兰氏染色法可讲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两种类型,这是由这两种细菌细胞壁结构和组成的差异决定的。
前者细胞壁肽聚糖含量高,壁厚且脂质含量低,肽聚糖本身并不结合染料,但其所具有的网孔结构可以滞留碘—结晶紫复合物,现在一般认为乙醇处理可以使肽聚糖网孔收缩而使碘—结晶紫复合物滞留在细胞壁,菌体保持原有的蓝紫色。
而后者细胞壁肽聚糖含量低,交联度低,壁薄且脂质含量高,乙醇处理时脂质溶解,细胞壁通透性增加,原先滞留在细胞壁中的碘—结晶紫复合物容易洗脱下来,菌体变为无色,用复染剂(番红)染色后又变为复染剂染色。
三、实验材料1、菌种: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2、溶液和试剂:草酸铵结晶紫染液、卢戈氏碘液、95%乙醇、番红复染液等。
3、仪器和其他用品:酒精灯、载玻片、显微镜、双层瓶、擦镜纸、接种环、试管架、镊子、滤纸、滴管和无菌生理盐水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革兰氏染色步骤:1、制片取菌种按常规方法涂片(不宜过厚)、干燥、固定。
2、初染滴加草酸铵结晶紫染液覆盖涂菌部位,染色1min后倾去染液,水洗至流出无色。
3、媒染先用卢戈氏碘液冲去残留水迹象,再用碘液覆盖1min,倾去碘液4、95%酒精脱色在白色背景下用滴管流加95%乙醇脱色(一般25-30s),当流出液无色时立即用水洗去乙醇。
4、复染将玻片上残留水用吸水纸吸去,用番红复染液染色1min,水洗,吸去残水晾干。
5、镜检将制好的片在显微镜下观察。
6、混合涂片染色在载玻片同一区域用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混合涂片,其他步骤同上,显微镜下观察。
(2)酵母菌的普通染色1、制片取菌种按常规方法涂片(不宜过厚)、干燥、固定。
2、染色滴加草酸铵结晶紫染液覆盖涂菌部位,染色1min后倾去染液,水洗至流出无色。
3、显微镜下观察五、思考题1、革兰氏染色法操作下的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显微镜下的颜色是怎么样的,他们分别属于什么菌(G+ 、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六、酵母菌染色和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革兰氏染色法。
2、了解革兰氏染色原理
二、实验原理
革兰氏染色法可讲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两种类型,这是由这两种细菌细胞壁结构和组成的差异决定的。
前者细胞壁肽聚糖含量高,壁厚且脂质含量低,肽聚糖本身并不结合染料,但其所具有的网孔结构可以滞留碘—结晶紫复合物,现在一般认为乙醇处理可以使肽聚糖网孔收缩而使碘—结晶紫复合物滞留在细胞壁,菌体保持原有的蓝紫色。
而后者细胞壁肽聚糖含量低,交联度低,壁薄且脂质含量高,乙醇处理时脂质溶解,细胞壁通透性增加,原先滞留在细胞壁中的碘—结晶紫复合物容易洗脱下来,菌体变为无色,用复染剂(番红)染色后又变为复染剂染色。
三、实验材料
1、菌种: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
2、溶液和试剂:草酸铵结晶紫染液、卢戈氏碘液、95%乙醇、番红复染液等。
3、仪器和其他用品:酒精灯、载玻片、显微镜、双层瓶、擦镜纸、接种环、
试管架、镊子、滤纸、滴管和无菌生理盐水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革兰氏染色步骤:
1、制片
取菌种按常规方法涂片(不宜过厚)、干燥、固定。
2、初染
滴加草酸铵结晶紫染液覆盖涂菌部位,染色1min后倾去染液,水洗至流出无色。
3、媒染
先用卢戈氏碘液冲去残留水迹象,再用碘液覆盖1min,倾去碘液
4、95%酒精脱色
在白色背景下用滴管流加95%乙醇脱色(一般25-30s),当流出液无色时立即用水洗去乙醇。
4、复染
将玻片上残留水用吸水纸吸去,用番红复染液染色1min,水洗,吸去残水晾干。
5、镜检
将制好的片在显微镜下观察。
6、混合涂片染色
在载玻片同一区域用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混合涂片,其他步骤同上,显微镜下观察。
(2)酵母菌的普通染色
1、制片
取菌种按常规方法涂片(不宜过厚)、干燥、固定。
2、染色
滴加草酸铵结晶紫染液覆盖涂菌部位,染色1min后倾去染液,水洗至流出无色。
3、显微镜下观察
五、思考题
1、革兰氏染色法操作下的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显微镜下的颜色是怎么样的,他们分别属于什么菌(G+ 、G﹣)。
2、混合涂片染色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