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补益剂
方剂学——补益剂
三、应用: 1、用于妇女月经不调:血虚兼热加丹皮、栀 子;兼寒加艾叶、肉桂;兼气虚加黄芪; 兼血瘀加桃仁、红花;兼气滞加柴胡、香 附。 2、用于胎前产后:胎漏下血不止加阿胶、艾 叶、黄芪、党参、兔丝子。产后恶露不下 加炮姜、桃仁、红花。
六、应用:
1、本方为治疗阴虚气滞而致脘胁疼痛的代表 方。以胁肋疼痛,吞酸吐苦,舌红少津,脉弦细 为辨证 要点。
2、加减:大便秘结加蒌仁;虚热汗出加地骨 皮;胁肋胀疼,按之硬加鳖甲;腹痛加白芍、甘 草;不寐加枣仁。
3、现代医学用于慢性肝炎,慢性胃炎,胃及 十二指 肠溃疡,肋间神经痛,神经官能症。
第五节 补阳剂
玉屏风散
《医方类聚》
黄芪
白术
防风
一、主治: 1、表虚卫外不固之自汗 症见:恶风,自汗,面色萎白,舌淡 苔白,脉浮虚软。 2、体虚易感风邪
二、治法: 益气 固表 止汗
三、方解: 黄芪 补益脾肺,益气固表 气旺 汗不外泄 白术 益气健脾,培土生金 表实 外邪不侵 防风 疏风散邪 补中有散,固表不留邪,
四、比较: 1、 四物汤 治 重在补血和血 主治营血虚 月 滞之月经不调。 归脾汤 经 重在补血统血 主治脾气虚 不 不能统血之月经不调。 逍遥散 调 重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主治肝郁血虚之月经不调。
2、归脾汤 参、术 芪、草 益气健
补中益气汤 脾
补气与养心安神药同用,重在 补益心脾,主治心脾气血两虚 及脾不统血之出血。 补气与升阳举陷药同用,重在 补气升提,主治脾胃气虚,中 气下陷及气虚发热之证。
补中益气汤
《脾胃论》
黄芪 白术
人参
甘草
柴胡
升麻
中医方剂学补益剂
咽干口燥,神疲乏力,气短,干咳少痰,咳则汗出,脉虚细。
功用: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汗多
五味子(敛)
津亏 气虚
麦冬(润) 人参(补)
为何取名“生脉”
气复津生,汗止阴存,脉得气充,则可复生
运用
辨证要点: 体倦气短,咽干,舌红,脉虚。
病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孙某,男,40岁,心悸一年多,伴头晕、疲 乏、失眠、心电图检查为频发性房性早搏,窦性心 动过速。初服西药镇静剂及心得安等,症状可减轻, 终未能控制心律,常于夜班或脑力活动后加重,少 食,肌肤消瘦,中医诊视:面色无华,神疲懒言,六 脉沉细,76次/分,每三、五至一止,舌质红,苔薄 白。证属心脾两虚,拟心脾同治,予以归脾汤合炙 甘草汤,三剂后复诊,反见心律增快,92次/分,夜 汗,考虑属心气虚,兼心阴不足,改益气敛阴法, 药用生脉散加味,连服四剂而愈。
运用要点:
自汗恶风,面色晄白,舌淡脉虚。
临床运用
往年尝以玉屏风散做汤用,大剂量,治表虚汗,3-5 剂后,即取得汗收的效验,但不日又复发,再服再效,再 复发,似乎此方只有短效而无巩固的长效作用。后见我院 蒲辅周治疗此种病证,用散剂,每日9克,坚持服用1月, 不独汗止,且疗效巩固,不再复发。
摘自《岳美中医学文集》
脾胃气虚
附方
气滞
异功散
痰饮内停
六君子汤
痰阻气滞
香砂六君子汤
脾虚肝旺
柴芍六君汤
参苓白术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主治证:脾虚湿滞
1、脾气虚:四肢乏力,面色萎黄,食少腹胀 2、湿滞:肠鸣泄泻,胸脘痞闷 3、舌脉:舌苔白腻,脉虚缓。
功用: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方剂学课件 8补益剂
一、概念: 组成:补益药物为主 功用:补阳益人体气、血、阴、阳等作用 主治:各种虚损病证
二、分类
补气 — 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 补血 —四物汤、归脾汤、当归补血汤 气血双补—八珍汤、炙甘草 补阴— 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 补阳— 肾气丸 阴阳并补— 地黄饮子
三、使用注意
1、明确病证属但虚无邪,或以虚为主 2、辨别虚实之真假,勿犯“虚虚实实”之戒 3、兼顾气和血,阴和阳关系以及虚则补母的原则 4、注意调整脾胃功能 5、煎服法:文火久煎,空腹服用
血
不思饮食,舌淡,脉弱
虚
弱 肾虚胎元失养—胎动不安甚或堕胎
四物汤——养肝血,滋肾阴
四君子汤(去茯苓)加黄芪——益气健脾 续断——补肾安胎 白术——补脾安胎 黄芩——清热安胎 砂仁——行气安胎,且醒脾和胃 糯米——补脾养胃以助安胎
配伍要点:
● 补虚安胎:益气养血与安胎药并用。 ● 补脾养肝益肾并用,气血旺盛,冲任安固,
运用
1、辨证要点: 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心悸,气短乏力,舌 淡,脉细弱。 2、临证加减:
●心悸失眠者加酸枣仁、柏子仁 ●胃弱纳差者加砂仁、神曲
炙甘草汤
《伤寒论》(A类)
心 阴阳 血气 不虚 足弱
肺
不能奉养于心——心动悸 不能充养于脉——脉结代 形体失于温养——虚赢少气
肺气虚弱,阴血不足 咳唾涎沫
人参蛤蚧散(原名蛤蚧散)
《博济方》(C类)
肺之宣发肃降
肺 肾
肾之纳气失常
气 虚
肺之通调水道 肾主水液失常
痰 水湿聚而成痰 热 痰壅化热阻肺 咳 喘 热灼肺络
肉腐成脓
咳嗽气喘 呼多吸少 声音低微 脉虚
遍身浮肿
咳嗽气喘 痰稠色黄
中医《方剂学》补益剂(补血)——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中医《方剂学》补益剂(补血)——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一、组成当归去芦,酒浸炒(10克)、川芎(8克)、白芍(12克)、熟干地黄酒洒蒸(熟地黄已有成品;干地黄,即生地黄晒,用12克)各等分二、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渣热服,空心食前。
若妊娠胎动不安,下血不止者,加艾十叶,阿胶一片,同煎如前法。
或血脏虚冷,崩漏,去血过多,亦加胶、艾煎(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煎服。
一剂煎三次,早、午、晚空腹时服)。
三、歌括1.四物汤四物归地芍与芎,营血虚滞此方宗;妇女经病凭加减,临证之时可变通。
2.圣愈汤东垣方中有圣愈,四物汤内加参芪;气虚血弱均能补,经期量多总能医。
3.桃红四物汤四物汤内桃红入,活血行血又逐瘀。
四、功用补血调血。
五、主治冲任虚损。
月水不调,脐腹疼痛,崩中漏下。
血瘕块硬,时发疼痛。
妊娠胎动不安,血下不止,及产后恶露不下,结生瘕聚,少腹坚痛,时作寒热。
六、方解本方是补血调经的主方,它是从《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篇》中的芎归胶艾汤去阿胶、艾叶、甘草而成。
对诸种血虚证,均以本方为基础随证化裁。
冲为血海,任主胞胎。
若冲脉虚损,则妇女月经量少,色淡,经期推迟。
再加下焦寒滞,则小腹作痛。
若脾虚而不摄血,肾虚而冲任不固,则崩中漏下等证亦可相继发生。
又或肝寒血滞,血行不畅而瘀停,可兼现块硬结,少腹、脐周作痛。
本方以当归补血、活血;熟地补血为主;川芎入血分理血中之气;芍药敛阴养血。
故全方尽属血分药。
但组合得体,补血而不滞血,行血而不破血,补中有散,散中有收,构成治血要剂。
若血寒,经期腰腹疼痛,可酌加炮姜、桂枝、吴萸、枳壳、香附、桑寄生、续断温寒,理气,行血,止痛。
若妊娠胎漏,可加阿胶、酒炒艾叶、炙甘草变为“芎归胶艾汤。
若血瘀不行,可加丹参、桃仁、红花而逐瘀行血。
若血虚而有郁热,可加黄芩、丹皮;若气虚而不摄血,可加潞党参、黄芪、白术。
总之,本方随证加减,可统治诸种血证。
七、附方及方论1.圣愈汤(《医宗金鉴》):熟地七钱五分(20克)、白芍酒拌,七钱五分(15克)、川芎七钱五分(8克)、人参七钱五分(一般用潞党参20克)、当归酒洗,五钱(15克)、黄芪五钱,炙(18克)、水煎服。
方剂学课件2补益剂
课件
8
现代研究
1、成份—丰富的铜、铁、锰、锌(补气主要与铜有关)
2、抗贫血—对失血性贫血有显著恢复作用—治贫血 (气虚型)
3、抑菌—大肠杆菌等—治脾虚慢性肠炎。
4、抗肿瘤(抗C突变)----肿瘤后期的辅助治疗剂; ★化疗配合本方,可提高药效,降低毒副作用。
5、抗衰老—S0D升高,清除自由基,降低脂质过氧 化反应,促进衰老的胸腺功能恢复正常—防治气 虚衰老的代表方。
三、主治: 1、原文—暑伤气阴
52/1、4/20后20 世—久咳伤肺
肺之气阴亏虚症—气短体倦, 自汗或干咳,咽干舌红,脉 虚数(甚呼吸衰微,无脉.)
课件
17
四、说明—何谓生脉散?
《医方集解》说:“人有将死脉绝者,服此能 复
生之,其功甚大。”
五、临床应用:
1、原则—正虚无邪。
2、中医著名救急方、优秀古方。
5/14/2020
课件
9
四、临床应用:
1、范围:补气的代表方、基础方。 2、举例:①异功散
②六君子汤
③香砂六君子汤
④保元汤
⑤七味白术散
3、参考—对肾炎蛋白尿的治疗。
5/14/2020
课件
10
参苓白术散
一、作用: 1、补气强于四君—四君加莲、淮、 枣、扁、苡 2、祛湿和胃—砂仁(苓、术、扁、苡) 3、长于止泻:①补脾止泻 ②渗湿止泻 ③升提止泻
1、贫血:钩虫病贫血、流产后贫血。
2、N衰弱、N官能症。
3、出血症:紫癜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
4、窦房结综合征。
5/14/2020
课件
36
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
一、组成:1、重用生地,原方1斤,现代 50克以上。
方剂学第八章-补益剂
❖ 黎某某,男,31岁
❖ 2015-10-27就诊,失眠伴有耳鸣数年,现耳胀,无 疼痛,疲倦乏力,出虚汗,咽部充血,脉软。
❖ 耳胀
❖ 黄芪15白术10当归10新会皮6柴胡10升麻10红枣10
党参10僵蚕10蝉蜕10蔓荆子10桔梗10甘草6车前子
6
5剂
❖ 2015-10-31就诊,前药后耳胀后消失,诸症好转。
❖ 夏季脉当偏浮,但患者脉沉,切有疲倦之态,故而 采用补中益气之法,用补中益气汤原方,用药后不 但舌苔退,而且舌头发涩痊愈,说明不但活血化瘀 可以退厚苔,补中益气亦可退厚苔,今天患者来复 诊,主诉舌苔厚,但是舌头已无发涩,除开药外亦 给患者普及舌苔之正常和病态之别。
1
甘温除热:指应用性味甘温的药物组合成方,以 治疗机体因虚而发热的一种治法。诸如补中益气汤 治疗气虚发热证,当归补血汤治疗血虚发热证,小 建中汤治疗阳虚发热证。
1
升陷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黄芪、知母、柴胡、桔梗、升麻 功效:益气升陷 主治:大气下陷证。
1
四君子汤
《圣济总录》
【组成】
人参 茯苓
白术 甘草各等份
【用法】
1
【主治】脾胃气虚证
脾胃气虚
运化无力—不思饮食,大便溏薄
气血生化不足—面色萎白,体倦 乏力,语音低微,舌淡脉虚弱
【病机】脾胃气虚,运化乏力 【治法】益气健脾
1
1
方解
君:人参——甘温补气,健脾养胃。 臣:白术——甘温苦燥,补气益中,健脾燥湿
❖ 第二派学说就是赵献可他的《医惯》,他主 张从肾来调治,虚证要补肾,从后天之本来 治。这两派在历代打得不可开交,引伸好多 著作
1
但是从我临床体会,我的主张健脾不 如补肾。为什么呢?
《方剂学》第七章,补益剂
方名 同
异
正邪 主证
表证 治则
玉屏风散
祛风,治自汗证
正虚
不伤风常自汗 见风始有恶 无表证
扶正为先
桂枝汤
邪实 伤风始有自汗 不见风亦恶 有表证 散邪为主
▪ 完带汤(1)
▪ [组成] 白术,山药,人参,苍术,
▪
白芍,车前子,陈皮,柴胡,
▪
黑芥穗,甘草
▪ [功用] 补脾疏肝,化湿止带
▪ [主治] 脾虚肝郁,湿浊带下证。
▪ 4,加减法: ▪ 腹中痛,加——白芍。 ▪ 头痛,加——蔓荆子,川芎。 ▪ 头顶痛,加——藁本,细辛。 ▪ 咳嗽,加——五味子,麦冬。 ▪ 气滞,加——木香,枳壳。 ▪ 虚人外感,加——苏叶。
原书方解
▪ 黄芪(病甚劳役,热甚者一钱) 甘草 (炙)以上各五分 人参(去芦,有嗽 去之。)三分,(以上三味,除湿热 烦热之圣药也)当归身(酒焙干,或 日干以和血脉)三分, 橘皮(不去白 以导气,又能益元气,得诸甘药乃可, 若独用泻脾胃)二分或三分, 升麻 (引胃气上腾而复其本位,便是行春 升之令)二分或三分, 柴胡(引清气, 行少阳之气上升)二分或三分, 白术 (除胃中热,利腰脊脐间血) 三分,
方名
同
功效 异
病理
主治
完带汤
易黄汤
健脾化湿止带,治脾虚不运,
湿浊下注之带下病
补气疏肝燥湿
补肾清热收敛
脾虚肝郁,湿浊下注 肾虚有热,湿热下注
白带
黄带
第二节,补血
▪ 四物汤(1) ▪ [组成] 熟地黄,当归,白芍药,川芎 ▪ [功用] 补血调血 ▪ [主治] 营血虚滞证。
▪ [方解]
▪ 君:熟地黄——滋养阴血,补肾填精,
为补血的基础方,妇科调经的基本方。
方剂学之补益剂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1、脾虚气陷证。
2、气虚发热证。
黄芪18g炙甘草9g人参6g当归3g橘皮6g升麻6g柴胡6g白术9g
生脉散:生脉麦味与人参,保肺清心治暑淫,气少汗多兼口渴,病危脉绝急煎斟。
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1、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
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1、心脾气血两虚证。
2、脾不统血证。
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芪远志龙眼肉酸枣仁各3g人参6g木香1.5g炙甘草1g
补益剂之气血双补
方名及方歌
功效及主治
药物组成
八珍汤:四君四物加枣姜强,更加橘味志去芎,养荣补心安神良。
益气补血。
气血两虚证。
人参白术白茯苓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炙甘草各30g大枣5枚生姜3/5片
炙甘草汤:炙甘草参枣地胶,麻仁麦桂姜酒熬,益气养血温通脉,结代心悸肺痿疗。加芍去参枣桂姜,加减复脉滋阴饶。
益气滋阴,通阳复脉。
1、阴血阳气虚弱,心脉失养证。
2、虚劳肺痿。
炙甘草12g生姜9g桂枝9g人参6g生地黄50g阿胶6g麦门冬10g麻仁10g大枣10枚
补益剂之补阴
方名及方歌
功效及主治
药物组成
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山药萸,泽泻苓丹“三泻”侣,三阴并补重滋肾,肾阴不足效可居。滋阴降火知柏需,养肝明目加杞菊,都气五味纳肾气,滋补肺肾麦味续。
补益剂之补气
方名及方歌
功效及主治
药物组成
四君子汤:四君子汤中和义,人参苓术甘草比,益气健脾基础剂,脾胃气虚治相宜。
益气健脾。
脾胃气虚证。
人参白术茯苓各9g炙甘草6g
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扁豆陈,莲草山药砂苡仁,桔梗上浮建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
方剂学各论补益剂
佐 柴胡 疏肝,又升清阳
黑芥穗 疏肝收涩
使 甘草 益气,调和药味
完带汤
• 配伍特点:寓补于散,寄清于升,培土抑木,肝脾 同治。
• 随证加减: • 若兼湿热,带下黄色者,加黄柏、龙胆草以清热燥
湿; • 兼寒证,小腹疼痛者,加炮姜,茴香以温中散寒; • 腰脊酸软者,加杜仲、续断以补益肝肾; • 日久量多滑脱者,加龙骨、牡蛎以固涩止带。
补中益气汤
• 主治证候病机分析:
脾虚气陷
脾虚 气陷
食少便溏,少气懒言,体倦 肢软,面色萎白
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 崩漏
• 气虚发烧
身热自汗,渴喜热饮
补中益气汤
君
黄芪 补中益气,升阳固表
人参
补气健脾
臣
白术
炙甘草 补气健脾,调和诸药,亦为使药
当归 养血和营 佐
陈皮 理气和胃
柴胡
使
升阳举陷
升麻
补中益气汤
• 加减变化: 若兼气虚者,加人参、黄芪以补气生血; 以血滞为主者,加桃仁、红花,白芍易为赤芍,以 加强活血祛瘀之力; 血虚有寒者,加肉桂、炮姜、吴萸以温通血脉; 血虚有热者,加黄芩、丹皮,熟地易为生地以清热 凉血; 妊娠胎漏者,加阿胶、艾叶以止血安胎。
• 使用注意:阴虚发烧及血崩气脱等证,不宜使用。
气阴两虚证
暑热汗多 耗气伤阴
久咳肺虚 气阴两伤
神疲乏力,短气,多汗, 咽干口燥,舌红少苔, 脉虚数
咽干口燥,神疲乏力, 气短,干咳少痰,咳则 汗出,脉虚细
生脉散
君
人参 益元气,补肺气,生津液
臣
麦冬 养阴清热,润肺生津
佐 五味子 敛肺止汗,生津止渴
生脉散
• 随证加减: 阴虚有热者,以西洋参替代人参,病情急重者,宜 加重全方用量。
《方剂学》补益剂
《方剂学》补益剂[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内外伤辨惑论》补中益气丸:[组成]黄芪病甚、劳役热甚者,一钱(18g) 甘草炙,各五分(9g) 人参去芦,三分(6g) 当归酒焙干或晒干,二分(3g) 橘皮不去白,二分或三分(6g) 升麻二分或三分(6g) 柴胡二分或三分(6g) 白术三分(9g)[用法]上口父咀,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食远稍热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或作丸剂,每服10—15g,日2-3次,温开水或姜汤下)。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1.脾虚气陷证。
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大便稀溏,舌淡脉虚;以及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
2.气虚发热证。
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简介凡以补益药为主组成,具有补益人体气、血、阴、阳等作用,治疗各种虚证的方剂,统称补益剂。
本类方剂是根据“虚者补之”,“损者益之”以及“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的理论立法,属于“八法”中的“补法”。
人体虚损不足诸证,成因甚多,但总属先天不足,或后天失调(包括饮食劳倦、情志所伤、病后失调等)所致的五脏虚损,而五脏虚损又不外乎气、血、阴、阳,故虚证有气虚、血虚、气血两虚、阴虚、阳虚、阴阳两虚等区别。
所以,补益剂则相应分为补气、补血、气血双补、补阴、补阳、阴阳并补六类。
补益气、血、阴、阳虽各有不同,但不能截然分开。
须从整体出发,既要有所侧重,又要统筹兼顾。
气虚补气,血虚补血,二者虽各有重点,但气血相依,补气与补血常配合使用。
《脾胃论》中说:“血不自生,须得生阳气之药,血自旺矣。
”《温病条辨》中说:“血虚者,补其气而血自生。
”因此,血虚者补血时,宜加入补气之品,以助生化,或着重补气以生血;如因大失血而致血虚者,尤当补气以固脱,使气旺则血生。
对于气虚,一般以补气药为主,虽亦可少佐补血药,但过之则阴柔碍胃。
至于气血两虚者,则宜气血双补。
补阴补阳亦是如此。
中医方剂学-补益剂
大补阴丸(原名大补丸)《丹溪心法》
附方:
1.异功散:四君子汤加陈皮。功效:益气健脾,行 气化滞。主治:脾胃气虚兼气滞证。 2.六君子汤: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生姜、大枣。 功效:益气健脾,燥湿化痰。 主治:脾胃气虚兼痰湿证。 3.香砂六君子汤: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木香、 砂仁、生姜。功效:益气化痰,行气温中。主治: 脾胃气虚,湿阻气滞证。 4.保元汤:人参、黄芪、甘草、肉桂。功效:益气
臣
三 泽泻---利湿而泄肾浊,并防熟地滋腻恋邪 泻 牡丹皮---清泄肝热,并制山萸肉之温涩 佐
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运
配伍特点:
1、三补配三泻
2、肝脾肾三阴并补,以补肾为主
《小儿药证真诀·卷下诸方》:“治肾怯失音,囟 开不合,神不足,目中白晴多,面色白等方。”
《成方便读》:“此方大补肝脾肾三脏,真阴不 足,精血亏损等证。故用补必兼泻邪,邪去则补 乃得力。故以熟地之大补肾脏之精血为君,必以 泽泻分导肾与膀胱之邪浊为佐;山萸之补肝固精, 即以丹皮能清泄厥阴、少阳血分相火者继之;山 药养脾阴,茯苓渗脾湿,相和相济,不燥不寒, 乃王道之方也。”
君
人参、炙甘草、白术---补气健脾 臣
当归---养血和营 佐
陈皮---理气和胃
升麻、柴胡---升阳举陷
(炙甘草)---调和诸药
使
生脉散《医学启源》
功用: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主治:1.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汗多神疲,体倦
中医(专长)-方剂学-补益剂
第八单元补益剂(一)概述1.补益剂的适用范围凡以补益药为主组成,具有补养人体气、血、阴、阳等作用,治疗各种虚损病证的方剂,统称补益剂。
本类方剂是根据“虚则补之”“损者益之”以及“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的理论立法,属于“八法”中的“补法”。
2.补益剂的应用注意事项(1)辨清虚证的实质和具体病位,分清气血阴阳之虚的不同,并结合脏腑相互资生关系,予以补益。
(2)注意虚实真假,勿犯虚虚实实之戒。
(3)补益剂常易壅中滞气,宜适当加入理气醒脾之品,以资运化而使补而不滞。
(4)注意煎服法,宜慢火久煎,务使药力尽出。
以空腹或饭前服药为佳,急症则不受此限。
(二)补气剂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炙,各等分【功用】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证。
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配伍意义】本证为脾胃气虚,运化乏力所致。
治当益气健脾。
人参为君,益气补虚,健脾养胃,脾气健旺则运化复常,气血化生充足。
脾胃虚弱,运化乏力,易致湿浊内阻,故以白术为臣,健脾燥湿。
君臣相配,益气健脾之功更著。
佐以甘淡之茯苓,健脾渗湿。
苓、术相配,健脾祛湿之功更强,并能顺应脾喜燥恶湿的生理特性。
佐使以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化裁运用】异功散、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均为四君子汤加味而成,皆有益气健脾之功。
异功散中加陈皮,功兼行气化滞,适用于脾胃气虚兼气滞证;六君子汤配半夏、陈皮,功兼和胃燥湿,适用于脾胃气虚兼有痰湿证;香砂六君子汤伍半夏、陈皮、木香、砂仁,功在益气和胃,行气化痰,适用于脾胃气虚,痰阻气滞证。
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莲子肉一斤薏苡仁一斤缩砂仁一斤桔梗一斤白扁豆一斤半白茯苓二斤人参二斤甘草炒,二斤白术二斤山药二斤【功用】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主治】脾虚湿盛证。
饮食不化,胸脘痞闷,肠鸣泄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
【配伍意义】本证由脾虚湿盛所致。
方剂学-补益剂PPT课件
(3)气虚发热
补气· 补中益气汤
补 益 剂
主证分析:
脾不升清:食少便溏,少气懒言, 体倦肢软,面色萎白,头 晕目眩,视物昏花,耳鸣耳聋。 气陷:脱肛,子宫脱垂, 久泻久痢,崩漏 气虚发热(阴火):清阳下陷, 郁遏不达则发热,热不盛,时轻
补气· 补中益气汤
分
1.补气剂
述
补 益 剂
2.补血剂 4.补阴剂 5.补阳剂
3.气血双补剂 6.阴阳并补剂
分述· 补气
补 益 剂
适应证:
气虚(脾、肺)证
临床表现:
肢体倦怠,短气乏力, 动则气促,声低懒言, 面色萎白,食欲不振, 舌淡苔白,脉弱或虚弱
分述· 补气
补 益 剂
配伍用药:
以补气药为主, 配伍行气药;祛湿药; 升阳举陷药;补血药及 敛阴生津药等
补气升阳;甘温除 热
证治要点:
少气懒言,体倦乏力 或脏器下垂, 舌淡苔白,脉虚软无力。
补气· 补中益气汤
补 益 剂
随证加减:
头痛加蔓荆子、川芎;
腹痛加白芍;
兼气滞,加木香、枳壳;
虚人感冒,加苏叶少许;
小便不利,加泽泻、车前子;
补气· 补中益气汤
补 益 剂
使用注意:
(1)方中黄芪宜重用, 升麻、柴胡用量宜轻; (2)阴虚发热及内热炽盛者禁用
生脉散
金元· 张元素《医学启源》
组
成 人参五分(9g) 麦门冬五分(9g)
五味子七粒(6g)
水煎服
功 用
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主治
补 益 剂
方解: 一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君:黄芪—— 二补肺实为卫,固表止汗 臣:人参、白术——益气健脾 佐:当归——养血补虚(气虚日久致血 虚) 陈皮——理气和胃,使补而不滞 升麻、柴胡——升阳举陷 佐使:甘草——和中,调药
方剂学笔记-补益剂
其中,脾胃气虚是后天之气不足的常见证型基础
补气方配伍基本结构
补气药+除湿药 (开宣,苦燥,芳化,淡渗)-桔梗、苍朮、白朮、白蔻、砂仁等
+行气药
+升提药 升麻、柴胡
(1.开宣肺气,气行则湿化。2.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1.如果脾气不足,运化功能就会减弱,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水谷不得正常运化而转化为病理产物水湿。以脾气虚为中心的一类证候,往往伴随脾湿。
《新医药学杂志》1979(6):60,《江苏中医杂志》1980(2):32,四君子汤在体外能够较明显地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及活性花斑形成。本方去甘草后煎汤内服,可使人体血清IgG含量较显著地上升,使自然玫瑰花瓣形成率及淋巴细胞转化率显著上升。
《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6):366,对营养不良所致小鼠胸腺萎缩和功能降低者,可促使其恢复。
中医方剂学
1.【补益剂—补气】
气蓄积在气海,有上气海,下气海之分。这里讲的补气,主要是以脾肺气虚,特别是脾气虚为中心的后天之气。先天之气,它由肾精所化,肾精化生肾气。
基础气虚证
望:面色萎白
闻:声低息短
问:倦怠乏力
切:脉来虚弱
食少便溏→脾气虚
心悸怔忡→心气虚
自汗恶风,易感风寒→肺气虚
【用法用量】上药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稍热服。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脾胃气虚,少气懒言,四肢无力,困倦少食,饮食乏味,不耐劳累,自汗,动则气短;或气虚发热,气高而喘,身热而烦,渴喜热饮,其脉洪大,按之无力,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头痛;或气虚下陷,崩漏,久泻脱肛。现常用于气虚不摄血,出现皮下出血,现在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用补中益气也是很好的。特别小儿有脾虚不固,不摄血这个类型。也用于子宫下垂;胃下垂或其它内脏下垂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闻诊:语言低微
问诊:不思饮食,便溏,呕逆
切诊:脉虚弱
方剂学补益剂
三、方解:
人参 甘草 益气 益气
茯苓 白术 健脾 健脾
喜燥 白术 燥湿和中 助脾胃之
恶湿 茯苓
渗湿健脾 运化水谷
防参、术、草甘温壅滞
二药配伍,使湿不内生,脾不为湿所困,脾胃
功能恢复正常。
方剂学补益剂
配伍特点:补中有泻,补而不滞。
四、比较:
四君子汤 参、术、草 重在益气健脾,主治脾
胃气虚之证
补
补中益气
理中丸 脾
脾胃气虚
重在温中散寒,主治
阳不足之证
温
方剂学补益剂
五、应用: 1、辨证要点:面色萎白,食少便溏,舌淡 苔白,脉虚。 2、现代医学: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 疡。 3、常服、久服,药量宜等分,不宜过大。
方剂学补益剂
补中益气汤
《脾胃论》
祛邪不伤正 黄芪得防风的祛风而外无所扰 黄芪得白术的补脾而内有所据
方剂学补益剂
四、比较: 玉屏风散 表虚
桂枝汤 自汗
卫气虚弱,腠理不固 故 黄芪配术、风,重在固表 止汗兼以祛风。
外感风寒,营卫不和 故桂 枝白芍为主,重在解肌发 表,调和营卫。
方剂学补益剂
五、应用: 1、本方证为表虚卫气不固所致,以反复自汗,面色萎 白,虚人易感冒为使用要点。 2、加减:自汗不止加浮小麦、牡蛎、五味子;表虚外 感风寒,汗出不解,加桂枝。 3、现代用于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支气管炎,各类 肾小球肾炎。 4、用法:黄芪60克、白术60克、防风30克,研末开水 送服,每次6 ~ 9克。 5、注意:阴虚盗汗、外感邪多虚少自汗不宜使用。
补气药:黄芪、人参、白术、甘草
1、 药物 补血药:当归、白芍、阿胶、熟地
组成 补阴药:龟板、枸杞、沙参、麦冬
补阳药:鹿茸、杜仲、巴戟天、续
断
方剂学补益剂
2、功用: 具有补益人体脏腑气、血、阴、阳的作用。
3、适应症: 先天不足,禀赋薄弱
虚证 后天失养,饮食失节,起居失调, 大病之后
方剂学补益剂
关于气、血、阴、阳不足的诊断标准(全国中 西结合会制定) 气虚 神疲乏力,食少懒言,自汗,舌胖有
配伍:A、清虚热药如黄柏。
B、补阳药如鹿角胶。
C、利水药如泽泻
代表方:如六味地黄丸。 方剂学补益剂
5、补阳剂
适用于脾、肾阳虚之证。
常用药物:鹿角胶、巴戟天。
配伍:A、补阴药如熟地。
B、祛湿药如茯苓。
代表方:如肾气丸。
6、阴阳双补剂 。
适用于阴阳两虚之证
配伍:补阴与补阳药同用。
代表方:如地黄饮子。
方剂学补益剂
2、补血剂 。
适用于心、肝营血亏虚证
常用药物:当归、白芍、熟地。
配伍:A、活血药如川芎。
B、补气药如黄芪。
C、理气药如木香。
D、安神药如酸枣仁。
代表方:四物汤、归脾丸。
方剂学补益剂
3、气血双补剂
适用于血气两虚之证。
配伍:补气与补血药同用。
代表方:如八珍汤。
4、补阴剂 适用于肝、肾、肺阴虚之证。
常用药物:熟地、麦冬、龟版。
方剂学补益剂
玉屏风散
《医方类聚》
方剂学补益剂
黄芪
白术
防风 方剂学补益剂
一、主治: 1、表虚卫外不固之自汗 症见:恶风,自汗,面色萎白,舌淡 苔白,脉浮虚软。 2、体虚易感风邪
二、治法: 益气 固表 止汗
方剂学补益剂
三、方解: 黄芪 补益脾肺,益气固表 气旺 汗不外 泄白术 益气健脾,培土生金 表实 外邪 不侵 防风 疏风散邪 补中有散,固表不留邪,
齿印,脉虚无力(弱、软、濡 ) 具备以上症状三项者即可诊断。 血虚 面色苍白,起立时眼前昏暗,唇舌色 淡,脉细。 具备以上症状三项者即可诊断。
方剂学补益剂
阴虚 主症:五心烦热,咽燥口干,舌红少苔
或无苔,脉细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次症:午后颧红,便结,尿短赤,盗汗 。
具备以上主症二项,次症一项者即可诊断。
阳虚 主症:畏寒肢冷,面目浮肿,舌淡胖,
苔润,脉沉微迟。
次症:夜尿频多,便溏,尿清长。
具备主症二项,第一项一定具备,次症一项
者即可诊断。
方剂学补益剂
二、分类:
1、补气
适用于肺、脾气虚之证。
常用药物:黄芪、白术、人参、甘 草。
配伍:A、利水渗湿药如茯苓。
胡。
B、 升 阳 举 陷 药 如 升 麻 、 柴
C、养血药如当归。
D、行气药如砂仁。
代表方方剂学:补益如剂 四君子汤。
体
方剂学补益剂
四、方解:
炙黄芪
补中益气,升阳固表
四君子汤去茯苓
升举清阳
升麻、柴胡
引参芪走表实卫
当归 养血和营,使气有依附
陈皮 理气化滞,补而不滞
特点:补中有行,养中寓升
补而不滞,升不助火。
方剂学补益剂
五、应用: 1、辨证要点:身热,少气懒言,口渴欲热 饮,脱肛,子宫下垂,内脏下垂,脉虚 软无力。 2、现代用于重症肌无力,肿瘤放、化疗后 支持治疗,体虚易感及内脏下垂等。 3、注意:阴虚发热或里热炽盛均不宜使用。
方剂学补益剂
黄芪 白术
人参
甘草
柴胡
升麻
当归
方剂学补益剂
陈皮
一、特点: 1、为甘温除大热之代表方。
2、为治中气下陷之代表方。
二、功用: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方剂学补益剂
三、主治: 1、脾胃气虚,中气下陷之证: 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萎 白,大便稀溏,舌淡脉虚; 以及脱肛,子 宫下垂,久泻久痢,小便失禁,肾下垂, 胃下垂。 2 、脾胃气虚发热证: 身热,汗出,渴喜热饮,少气懒言,肢
1、关于补气与补血关系: 2、关于补阴与补阳关系: 3、关于正补法与间接补益法: 四、注意事项: 1、辨清虚实和具体病位所在脏腑、气血、
阴阳,针对病位和气血阴阳之不足进行 补益。 2、注意顾及气与血、阴与阳关系进行补益 。
方剂学补益剂
3、分清补益的峻缓,慢性虚弱者宜缓补,急 性虚脱者宜峻补。
4、注意脾胃的功能,在运用甘温壅滞或甘寒 滋腻之品时,当配伍行气醒脾之品。
第七章 补益剂
方剂学补益剂
要求: 1、熟悉补益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
应用注意事项。 2、掌握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玉屏风散
、完带汤、四物汤、归脾汤、六味地黄丸、一 贯煎、肾气丸。
方剂学补益剂
补益剂概述
一、定义:凡是以补益药为主组成,具有滋养 、
补益人体脏腑气、血、阴、阳不足,用于
治疗各种虚证的方剂,称为补益剂。
5、注意虚实的真假,因“大实有羸状”、“ 至虚
有盛候”。 6、身体不虚不可妄投补益剂。 7、补益剂宜久煎,空腹时服或饭前服。
方剂学补益剂
第一节 补气剂
四君子汤
《太平惠民和济局方》
方剂学补益剂
人
白
参
术
茯苓
炙 甘 草
方剂学补益剂
一、功用:益气健脾,养胃和中 基础方。
为补气
二、主治:脾胃气虚之证:
望诊:面色萎白,舌淡,苔薄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