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学》重点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

公共政策

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政策的本质:

政治控制或阶级统治的工具

公共管理的手段

利益关系的调节器

政策系统

定义:

由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社会政治系统。

是公共政策运行的载体,是政策过程展开的基础

1、政策主体

定义: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官方

政策主体

非官方

2、政策客体

定义: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

社会问题社会成员

本质:政策所要调整或规范的是人的行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利益关系。

从事的角度——依据人的主观判断

从人的角度——发生作用的范围是特定的目标团体

3、政策环境

⑴定义: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⑵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经济状况——公共决策最重要的依据

体制或制度条件——提供外部的组织环境

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隶属关系和权责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政治文化——对政策过程产生影响

国际环境——必须考虑的因素

4、政策系统(公共决策系统)的划分

公共政策学的定义

一个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

目的:提供政策相关知识,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质量

公共政策学的范式特征

公共政策学是一个跨学科、应用性的研究领域

公共政策分析既是方法论,又是艺术

公共政策分析涉及的是从问题发现到问题解决的整个政策过程

公共政策分析不仅是描述的,而且也是规范的

公共政策学政治学研究途径

系统理论

过程理论

团体理论

精英理论

制度理论

公共政策学经济学研究途径

福利经济学

公共选择理论

新制度主义

公共政策学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阶级分析途径

第二章政策分析的基本框架

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模式

渐进模式(incrementalist model)

政策制定所根据的是过去的经验,经过渐进变迁的过程,从而获得共同一致的政策。

它以现行的政策作为基本方案,在与其他新方案相互比较后,制定出对现行政策的修改、增加的新政策。

渐进模式的先决条件:

现行政策的结果大体上能满足决策者与社会各阶层成员的需要

问题的性质必须保持高度的连续性

能够用来处理问题的手段必须既有高度的连续性

渐进模式的基本内容:

目标选择过程与行动方案的经验分析过程同时进行、密不可分

只考虑与现行政策存在程度差异的部分方案

只对方案可能产生的重要后果进行评价

经常进行问题的重新鉴定和解决方法的调整

一致同意原则

补救性形式

渐进模式的合理之处:

比较符合政策分析的实际

通过这一模式做出的是有限的、注重实效并容易被人接受的决策或政策。

缺陷:

倾向于保守主义,安于现状和忽视社会变革尤其是革命

注重目前短期目标,而忽视长远目标

不适应政治性和战略性决策

政策分析的构成因素

七个基本因素:问题、目标、备选方案、效果、标准、模型、政治可行性。

问题

含义:

①政策问题,即政策分析者所要分析、研究或处理的对象。

②公共问题,影响全社会或相当部分社会成员的问题。

③不仅是客观的,而且也是主观的。

作用:政策分析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成功的界定问题等于完成分析任务的一半。界定方法:以明确的语言写出问题,并且以决策者和执行者所了解的方式予以建构。

目标

是决策者凭借决策手段所要取得或达到的东西。

备选方案

决策者用来达到目标的选择或手段。

★备选方案之间不必是明显的相互排斥或起着相同作用的。

效果

采用某一备选方案可能产生的结果

三种不同的效果:★成本★利益★外部效应

标准

用以支持所推荐的行动方案并加以明确陈述的各种价值。

一般的决策标准:效能、效率、适当性、公平性

模型

对备选方案的执行结果和达到目标的程度进行预测的一个框架或过程。

政治可行性

政策方案可以获得的政治支持和实际的可执行性。

政治资源限制

分配限制

制度的限制

第三章问题界定

政策问题的基本构成要素:

⑴一种客观条件或情况

⑵被感知

⑶被大多数人感知

⑷价值、利益、要求的冲突

⑸需要、受剥夺、不满足感的产生

⑹团体活动过程

⑺权威当局认为有必要采取行动

政策问题的特征

相互依赖性主观性人工性动态性

公共物品两难

个人或集体可能愿意取得大的直接的收益以换取后来的损失,不管他们后来是否要付出代价。

问题界定的方法——类别分析

目的:从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得出一般的概念

两种程序:

逻辑划分,选择一个分类并进一步分解

逻辑归类,把许多情况、事物和人组成一个更大的团体或类别

分类规则:①实质相关性②穷尽性③排他性④一致性⑤层次区别性

集合论思维:凡恩图的应用

第四章目标指标和标准

基本的政策目标

1、增长(growth)

实质:将有限的总生产更多地用于投资,进一步发展生产。

原因:①国民收入统计制度的建立

②经济增长是实现充分就业的重要条件

实现方式:方式多样,综合考虑,增量保质。

2、效率(efficiency)

实质: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

标准:帕累托原则,资源配置的改变不会在任何一个人效用水平至少不下降的情况下是其他人的效用水平有所提高。

效率标准与价值因素有关

实现方式:以市场配置为基础,以宏观调控政策为补充

3、稳定(stability)

实质:维持经济环境的稳定,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内容:⑴充分就业,失业率在社会可接受的范围内

自然失业

自愿失业

周期性失业

隐蔽失业

⑵物价稳定

⑶国际收支平衡

4、公平(equality)

实质:收入与财富分配的平等,涉及个人、团体经济利益的调整。

判断标准:价值因素

内容(三种不同的公平标准):

贡献标准,按个人能力及努力程度所做出的贡献大小进行分配。

需求标准,根据生存水平的必要性进行分配

机会均等标准,能否公平的确立分配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