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己亥杂诗》(初中课文)
第21课 《己亥杂诗》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第21课 《己亥杂诗》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b759baf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23.png)
诗歌朗读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品读诗歌
1.“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写什么景? 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 描写望着夕阳西下辞官离京回乡情景。 抒发浩浩荡荡的离别的悲苦愁绪,不仅是离别家眷, 更是离别朝廷牵挂之愁。孤清郁闷、悲壮豪迈。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了解作者
龚自珍(1792—1841),字璱 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 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主张革 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全力支持 林则徐禁除鸦片。著有《定庵文 集》,后人辑有《龚自珍全集》。
诗歌背景
清道光十九年(1839)是己亥年,这一年龚 自珍辞官,由北京南返杭州,后又北上迎接眷属。 往返途中,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 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 成七绝315首,总题为《己亥杂诗》。这是第五 首。
板书设计
己亥杂诗
龚自珍
一二句 辞官离京,离愁牵挂。 三四句 落红自比,不忘报国。 名句含义表面义:落花化作泥养育新花。
深意:1.虽辞官归乡,仍心系报国。2. 形容 甘愿牺牲自我的无私奉献精神。
布置作业
1.熟诵理解诗意,默写本诗。 2.阅读同步读写训练中的《幽居初夏( 其一)》《已亥杂诗(其七十)》,完 成习题。
2.“落红”和“花”指什么?诗句什么含义?
比喻,把“落红”比喻为“辞官后的自己”,“花” 比为“国家和朝廷”,诗人以落花自比,表明自己的心志, 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不忘报国,愿 意为国效力。表现出一种不甘自弃、昂扬奋进的精神。 后来用来形容甘愿牺牲自我的无私奉献精神。
课堂小结
龚自珍《己亥杂诗》拼音版及赏析
![龚自珍《己亥杂诗》拼音版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e8ecfc6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d4.png)
龚自珍《己亥杂诗》拼音版及赏析《己亥杂诗》是清代时期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首自叙诗,本文就来分享一篇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拼音版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己亥杂诗》作者:龚自珍jiǔ zhōu shēng qì shì fēng léi九州生气恃风雷,wàn mǎ qí yīn jiū kě āi万马齐喑究可哀。
wǒ quàn tiān gōng chóng dǒu sǒu我劝天公重抖擞,bù jū yī gé jiàng rén cái不拘一格降人才。
译文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注释本文选自《龚自珍全集》.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
浩荡:无限。
吟鞭:诗人的马鞭。
东指:东方故里。
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落红:落花。
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花:比喻国家。
即:到。
赏析这诗作于1839年(农历己亥),是诗人的代表作品。
是年,诗人辞官南归故里,后又北取眷属,就在往返途中创作了这一部堪称绝唱的大型七绝组诗。
这组诗忆述见闻、回忆往事、抒发感慨,艺术地再现与反映了自己生平、思想、交游、宦迹、著述的丰富阅历,标志着诗人认识社会和批判现实的能力,在晚年已臻新的境界。
时值鸦、片战争爆发的前夜,诗中颇有感时忧国的力作。
这首诗则表现诗人辞官的决心,报效国家的信念与使命,以及献身改革理想的崇高精神,语气乐观,形象很生动,极富有艺术魅力。
这首诗是作者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
其含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抒发离京南返的愁绪,二是表示自己虽已辞官,但仍决心为国效力,流露了作者深沉丰富的思想感情。
诗中的“落红”、“化作”两句是历来传颂的经典名诗,他们一方面是诗人言志抒怀的心声,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广泛意义上的崇高人格道德境界的出色写照。
龚自珍《己亥杂诗》原文
![龚自珍《己亥杂诗》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7e631f66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bf.png)
龚自珍《己亥杂诗》原文龚自珍《己亥杂诗》原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对古诗词都不陌生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龚自珍《己亥杂诗》原文,欢迎大家分享。
《己亥杂诗·其五》清代: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注释选自《龚自珍全集》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
浩荡:无限。
吟鞭:诗人的马鞭。
东指:东方故里。
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落红:落花。
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这里的落花又称为落红。
花:比喻国家。
即:到。
鉴赏这首诗是《己亥杂诗》中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
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
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
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
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
“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鸦、片战争爆发后,他多次给驻防上海的江西巡抚梁章钜写信,商讨国事,并希望参加他的幕府,献计献策。
可惜诗人不久就死在丹阳书院(年仅50岁),无从实现他的.社会理想了,令人叹惋。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
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己亥杂诗》ppt优质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己亥杂诗》ppt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33bd0eeda38376baf1fae78.png)
问题: 1、诗中运用形象的比喻,寄托要为国家和社会竭尽余力的感情诗句 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诗中描写诗人辞官离京时复杂心情的诗句是: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3、表现诗人以落红自比,寄托要为国家和社会竭尽余力之情的诗句 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歌颂落花的积极作用,从而表达自己虽离开职位也要为国家和人 民效力的思想感情的诗句是: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5、诗中表现要投身于广阔天地去进行新的战斗,为改革和振兴中华 贡献自己毕生精力的诗句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ppt精品课件
6、诗中通过抒情点明主旨的诗句是: 落红不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7、作者曾在另一首,〈己亥杂诗〉中呼吁统治者重用人才、任人唯 贤的句子是: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8、诗中化用刘禹锡“莫道两京非远别,春明门外即天涯”两句,说 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的一句是: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9、表现壮志未酬,行将远离,不能不勾起无限愁思的一句是: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10、表明作者不甘消沉,愿为国家无私奉献的诗句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后两句抒情。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 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 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 景,情景交融。
ppt精品课件
小结: 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 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耐人 寻味。
ppt精品课件
朗读:
《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ppt精品课件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己亥杂诗(其五)》课件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己亥杂诗(其五)》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c24208c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3d.png)
途命运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非常感谢你上课
鞭东指即天涯。
一、二句叙事抒情,写龚自珍报国无门,终于辞官回归杭 州故里,心情十分苦闷。用“浩荡”来形容愁之深、之久, 用夕阳西斜来烘托离愁,更为愁绪抹上了一层浓重的色彩, 强化了诗人离京时的眷恋、怅惘、失落、孤独的情怀。第二 句具体可理解为:甩响马鞭,奔向遥远的天涯,从此和朝廷 天各一方,决然离开京城,湮没于滚滚红尘之中。
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诗歌。 2.积累写“落花”的诗句。 3.阐明以下诗句所蕴含的哲理或诗人的思想情感。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 叙事抒情:离开京城,
——愁绪万千
亥
远离朝廷
不不
杂
畏甘 落红——自己的身世 虽然辞官, 挫 沉
诗 比喻明志
但仍关心 折 沦
花——朝廷(社会、 国家的前
国家)
2.朗读诗歌,用“/”划出诗句的节奏。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3.理解诗意:
浩荡:这里形容愁绪无边无际的样子。 吟鞭:诗人的马鞭。吟,指吟诗。 天涯:天边,形容很远的地方。 落红:落花。
满怀离愁看着太阳西下,诗人的马鞭向东一指,前面 便是海角天涯。落花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它化作春泥后 滋养了更多花儿。
小结
本诗是龚自珍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诗的含义主要体现在 两个方面,一方面写黯淡的前途迫使他挥鞭远离京师,抒发了 诗人离京南返时的愁绪。另一方面表达了诗人虽已辞官远赴天 涯,但不甘退伏,憧憬未来有机会还要为国效力的决心,流露 了作者效忠朝廷与国家的深沉丰富的思想感情。全诗寄情于物 ,形象贴切,浑然一体,感人至深。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其五)课件(共34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其五)课件(共3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2c2195a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a2.png)
主要写了诗人的两种感情。一是离别之感。诗人因为敢于揭露封 建社会的黑暗、危机和统治集团的专横腐朽,所以受到排挤,仕途 受到挫折,不得不离开京城,奔向遥远的南方,心情是愁苦郁闷的。 二是诗人并未一蹶不振,相反,他要投身更广阔的天地,进行新的 奋斗,表现了其不忘报国、为国家贡献自己毕生的精力的精神。
扫清字词
biān hào xiá
鞭浩 斜
初读感知
己亥杂诗(其五)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自由朗读古诗并思考下列问题: 1.诗歌描写了什么自然景物? 2.诗歌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翻译课文
浩荡:这里形容愁 绪无边无际的样子。
吟鞭:诗人的马 鞭。吟,指吟诗。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五首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 和韵律。(重点)
2.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难点)
3.感悟诗人寄寓在诗歌中的情感。(重点)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 和审美情趣。
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1841),字璱(sè)人, 号字庵,清代杰出的思想家和诗人。道光 进士,官礼部主事。学务博览,重经世济 民。主张从事政治和经济改革,以解决当 时日益深入的社会危机,并热切要求抵抗 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和军事侵略,维护国 家主权,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散 文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诗尤瑰丽奇肆, 有“龚派”之称,被誉为古代的最后一位 和近代的最初一位杰出诗人,在中国诗歌 史上占有里程碑式的地位。有《龚自珍全 集》。
①叙事和抒情有机结合。
诗的前两句既抒情又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 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另一方面,离别是 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 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 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 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 ,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 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己亥杂诗》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己亥杂诗》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41aa03b7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14.png)
板书设计
己亥杂诗(其五)
叙事——浩荡离愁,黯淡宦情
抒情——不甘退伏,憧憬未来
以“落红”自喻, 寄寓爱国情怀
随堂练习
1.背诵课文,并用楷书默写。 2.摘抄积累诗文名句。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大意: 浩浩荡荡的离愁别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京城,
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辞官归乡,犹如从 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 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细读感悟
浩荡离愁白日斜
以“浩荡”二字,极为凝练地写出离愁的深广。 “白日斜”三字一笔勾勒景物,夕阳西沉、黄昏将至,更添一种 日暮穷途的感觉,暮色苍茫的气氛。 强化了诗人离京时的眷恋、怅惘、失落、孤独的种种情怀。
这两句以新奇的比喻表现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落红不是 无情物”,以花自喻,移情于物,已是胜人一筹;“化作春泥 更护花”,则是新生命的讴歌,表现了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 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 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充分表达了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著追求。 成为传世名句。
课堂小结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同学们再见!
吟鞭东指即天涯
离京标志着龚自珍政治生涯的终结 离愁别绪、怨恨以及失落感交织在一起 这两句抒写离京时的心境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
诗人借落花翻出新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极为瑰丽的境界: 在诗人看来,落花作为个体,它的生命是终止了;但一当它化 作春泥,就能保护、滋养出新的花枝,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群 体身上得以延续,体现出真正的生命价值--终将孕育出一个 繁花似锦、绚丽灿烂的春天!这分明是一首新生命的赞歌!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己亥杂诗(其五)》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己亥杂诗(其五)》](https://img.taocdn.com/s3/m/6069f40edd3383c4bb4cd2a9.png)
• 2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的诗句 是: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 3、欧阳修曾叹: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龚自珍载 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诗句 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用 “诗中_______一句(一词)意思是 ____ ,从这句(这词)我感受到诗人 ___________感情”这样的句式来回答。
四 赏名句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里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作者什么 样的思想感情?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示自己虽然已成“落红” 甚至“化为春泥”,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并不因 此减退,今后仍将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尽自 己的责任。境界高远,比喻精妙。
吟鞭:诗人的马鞭。 东:向东。即:就是。 天涯:海角天涯。
夕阳西下,不尽的离愁油然而生,马 鞭向东一指,前面便是海角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红:落花。红:借代花。 护:滋养,惜护。
落花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待来年春 暖雪融之时,化成肥沃的泥土,又去滋养 惜护花儿。
三 读诗情
从诗句中你读出诗人什么的思想感情?
五 议主题
诗歌抒发了诗人辞官离京时的复杂感情 ,表现了诗人虽然脱离了官场,但仍会 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仍然会不畏挫 折,不甘心沉沦,要投身到更为广阔的 天地里去进行新的奋斗,为国为民尽自 己最后一份有情自比,表达自己虽然前途坎坷不畅,也不忘报国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教学课件)-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教学课件)-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86a6b980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46.png)
课下作业
1.背诵这五首诗。 2.感受诗中的意境,试着自己口头描 述出其中一首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画面。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两句抒情。运用了借代,比喻,拟人的手法。落红并不 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凋谢,也要化作春泥, 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表达作者自己虽然辞官还 乡,但仍然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不忘报国之志。表现了作 者自我牺牲的爱国热忱和奉献精神。景中寓情,情中有景, 情景交融。
己亥杂诗
【龚自珍】(1792—1841年), 字璱人,号定庵。晚年居住昆 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 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 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代表作】《定庵文集》。
这组诗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 年)。这年龚自珍辞官,由北京南返杭州, 后又北上接取家属,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 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 人民,不禁触景生情。
思绪万千的他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 于是诞生了《己亥杂诗》。在这路途中,龚 自珍一有感触便写下来,扔进篓里。他珍惜 诗篇,315首诗一首都没丢。
朗读诗歌,读准节奏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诗人以落红化春泥为喻,寄 托了自己怎样的情怀?
写作特色
②构思新颖奇特。 本诗构思新颖奇特,诗人以花自喻,一改历代文人对
花落泪、伤怀的情调,歌颂了落花献身护花、育花的精神 ,从而表明自己虽离开朝廷,但愿为国家、社会、人民献 身的精神。这样的构思,使该诗充满了积极昂扬的格调, 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课堂小结
这首诗以“落红”自喻,抒发了诗人自己辞 官离京时的复杂感情,表现了诗人不畏挫折、 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满腔热情和 献身精神。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己亥杂诗》PPT教学电子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己亥杂诗》PPT教学电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d31f180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77.png)
品味赏析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 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 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 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诗后两 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总结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这首诗写出了作者辞官南归的 痛苦心情,同时也表述了诗人关心国家前途命运,希望统治 者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思想感情。作者于诗中指出要使中国 恢复蓬勃生机,必须倚仗一场猛烈的疾风惊雷般的社会变革 的震撼与涤荡。并希望最高统治者振作起来,选拔、任用各 种治国的英才,给予他们施展才能的机会,从而振兴中国。 这表现了一个政治家时时处处以国事民事为重的爱国情怀和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这两句抒情。运用了借代,比喻,拟人的手法。落红并不 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凋谢,也要化作春泥, 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表达作者自己虽然辞官还 乡,但仍然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不忘报国之志。表现了作 者自我牺牲的爱国热忱和奉献精神。景中寓情,情中有景, 情景交融。
写法探究
借代和比喻修辞手法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作者以落红
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 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 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
背景资料
这组诗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这年龚自 珍辞官,由北京南返杭州,后又北上接取家属,在南北往返 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 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于是 诞生了《己亥杂诗》。
拓展延伸
古代诗人描写落花: 一种是怨啼鸟,怪东风,叹年华,面对落花嘘唏感叹:
初中必背古诗文50《己亥杂诗》朗读+课文+译文
![初中必背古诗文50《己亥杂诗》朗读+课文+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b9a1eac7482fb4daa48d4bda.png)
作者:龚自珍朗诵:雅坤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
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注解:
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
浩荡:无限。
吟鞭:诗人的马鞭。
东指:东方故里。
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落红:落花。
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花:比喻国家。
即: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己亥杂诗》课件PPT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己亥杂诗》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222b4f1d0c22590103029d0f.png)
Word教程: /word/
Exc e l教程:www.1ppt.c om /e xc e l/
资料下载:www.1ppt.c om /zilia o/
P P T课件下载:www.1ppt.c om /ke j ia n/
范文下载:www.1ppt.c om /fa nwe n/
己亥杂诗
• 龚自珍
-
龚自珍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学家。 是近代思想启蒙的先驱。
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是鸦片战争 爆发的前一年,英国利用鸦片入侵,清廷 分成主战和主和两派。龚自珍越位言事, 竭力主战,因而“忤其长官,赋归来”。 他辞官南归,在归途中写了大型组诗《己 亥杂诗》
落 红 不 是 无 情 物 ,
P P T素材下载:www.1ppt.c om /suc a 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PPT图表下载:/tubiao/
优秀PPT下载:/xiazai/ PPT教程: /powerpoint/
• 另一种把落花作为自然景物来描写, 其中不少昂扬向上的精神。“花落春 仍在”“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 要学生 学的知 识,教 职员躬 亲共学 ;要学 生守的 规则, 教职员 躬亲共 守。20 21/4/23 2021/4/23Frid ay , April 23,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 1/4/232 021/4/2 32021/4/234/2 3/2021 9:23:23 AM •11、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 学和教 育学的 人。202 1/4/232 021/4/2 32021/4/23Ap r-2123- Apr-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 也是学 生的教 育者, 生活的 导师和 道德的 引路人 。2021/4/23202 1/4/232 021/4/2 3Friday , April 23, 2021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4/23202 1/4/232 021/4/2 32021/4 /234/23 /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 育好, 他就不 能发展 培养和 教育别 人。202 1年4月 23日星 期五20 21/4/23 2021/4/232021 /4/23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 ,莫如 树木; 终身之 计,莫 如树人 。2021 年4月20 21/4/23 2021/4/232021 /4/234/23/2021 •16、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 重要。 因为解 决问题 也许仅 是一个 数学上 或实验 上的技 能而已 ,而提 出新的 问题, 却需要 有创造 性的想 像力, 而且标 志着科 学的真 正进步 。2021/4/23202 1/4/23 April 23,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 他们而 组织起 来。202 1/4/232 021/4/2 32021/4/23202 1/4/23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己亥杂诗》课件(共20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己亥杂诗》课件(共2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0a1d223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d6.png)
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
己亥杂诗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首诗歌。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 意境。 3.领会作者的爱国之心。
作者简介
龚自珍,号定庵,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朝代)思想家、 诗人。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 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 48岁辞官南归,次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 张“更法”“改图”,揭露清朝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 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被誉为“古代 最后一位和现代最初一位诗人”。
新课导入与教学方法总结(二)
例如,可以在导入时说:“清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龚自珍感受到了时代的苦难和无奈 。他写下了许多深刻的诗歌,表达了对社会的关切和对人民的同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己亥 杂诗》就是其中之一。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首诗的情感和意义吧!”或者,“龚自珍是清朝末 年的一位杰出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深刻、凝练。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己亥杂诗》就是他的代表 作之一。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首诗的韵律和情感吧!”
:
1
课堂氛围:在本节课中,我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进行互动讨论和朗读等方式,营造了一个
浓郁的文化氛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对古诗的热爱和兴趣。同时,我也注重了
与学生的互动,让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朗读等活动,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涉及《题临安邸》这首古诗的教学,包括诗人林升的背景、诗的意思、
答:主要写了诗人的两种情感。一是离别之感。 诗人因为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危机和统治集团的 专横腐朽,所以受到排挤,仕途受到挫折,不得不 离开京城,奔向遥远的南方,心情是愁苦郁闷的。 二是报国之情。诗人并未因此一蹶不振,相反,他 要投身更广阔的天地,开始新的奋斗历程,表现了 其不忘报国、为国家奉献自己毕生精力的情感。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之《己亥杂诗(其五)》语文七年级下册重点课文教学课件(部编版)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之《己亥杂诗(其五)》语文七年级下册重点课文教学课件(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756aab2f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9e.png)
PART
08 课文主旨
THE HEADLINE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 本诗是龚自珍最著名的代表作之 一。诗的含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抒发了诗人离京南 返时的愁绪,黯的前途迫使他挥鞭远离京师。另一方面达了诗 人虽已辞官远赴天涯,但不甘退伏,憧憬未来,有机会为国效 力的决心,流露了作者效忠朝廷与国家的深沉丰富的思想感情 。全诗寄情于物,形象贴切,浑然一体,感人至深。
PART
02 文章写作背景
THE HEADLINE
古诗写作时间: 己亥年(1839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 府战败(1860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年)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 (1840年)
甲午海战战败。 (1894年)
龚自珍的生活在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产生了这位近代 史上启蒙思想家。他意识到封建的闭关锁国政策行不通了。他以其才华,起 而议政“医国”,宣传变革,终因“动触时忌”。
PART
01 链接作者
THE HEADLINE
龚自珍(1792—1841),字璱(sè)人,号定庵(ān)。仁和 (今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 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出生于书香门第, 官宦家庭。幼读(8岁)《经史》《大学》13岁作《知觉辨》,15岁 出版诗集。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 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 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7岁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遭排挤, 辞官回乡。 48岁辞官南归,次年教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欲辞教 职,参加反抗外国侵略的战斗荡/离愁/白日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PART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己亥杂诗》PPT课件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己亥杂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3da14a210a6f524ccbf85ef.png)
己亥杂诗
❖
清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
❖ 天公:天帝,在这里指清朝皇帝。 • 重抖擞:重新振作精神。
己亥杂诗
❖
清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
❖ 不拘一格:不拘守一定的规格。 • 降:赐予,给予。这里有选用、产生的意思。
【译文】
只有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 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气,然而朝 野臣民噤口不语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 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赏析】
❖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 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 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 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 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 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 样,中国才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 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 气势磅礴。诗人热情地呼唤社会变革,而且认为这种变革越 大越好,大得该像惊天动地的春雷一样。他又认为实行社会 变革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所以他热情地呼唤:天公啊!请 你抖擞精神,把各式各样的人才都赐给我们吧。
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
己亥:指道光十九年(1839年)。这一年是 龚自珍辞官南归,后来又北上迎接家 属,在短途中写了三百五十首短诗, 这是其中的第二百二十首。
己亥杂诗
❖
《己亥杂诗》的原文翻译及赏析
![《己亥杂诗》的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5963788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c3.png)
《己亥杂诗》的原文翻译及赏析《己亥杂诗》的原文翻译及赏析《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己亥杂诗》的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己亥杂诗》其五赏析窦凤才己亥杂诗(其五)——[清]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注释】浩荡离愁白日斜(xiá):浩荡,广阔无边的样子,这里形容愁思无穷无尽。
离愁,离别的愁思。
白日,太陽。
吟鞭:诗人的马鞭。
落红:落花。
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古诗今译】带着满怀离愁别绪,趁着西下的斜陽,扬鞭催马,远走天涯。
纷纷飘零的落花绝不是无情之物,化作春泥还要培育出更美的鲜花。
【赏析】龚自珍(1792—1841),又名巩祚,字璱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
清代杰出的思想家、诗人和学者。
共有《己亥杂诗》315首,多咏怀和讽刺之作,写于已亥年,即清道光十九年(1839)。
这首诗是龚自珍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的含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抒发了诗人离京南返时的愁绪,另一方面表达了诗人虽已辞官赴天涯,但仍决心为国效力,流露了作者效忠朝廷与国家的深沉丰富的思想感情。
诗的前两句既有抒情,又有叙事,诗人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了豪放洒脱的气概,感慨的是离别之忧伤;洒脱的是终于逃出了令人窒息的官一场樊笼,可以轻松愉快地到外面的世界做自己想做的事。
这样,离别愁绪就和回归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夕陽斜晖,又有广阔天涯。
这是诗人当时复杂心境的真实写照。
诗的后两句则笔锋一转,用形象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的`心境,用“落红”来比喻自己虽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命运,仍要做些于国于民有用的事。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历来为人们传颂的经典名句,它一方面是诗人言志抒怀的心声,另一方面也是诗人崇高人格道德境界的真实写照,形象、贴切地展示了作者为国效力的献身精神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龚自珍《己亥杂诗》(初中课文)己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
1.这是《己亥杂诗》中的第二百二十首。
九州:中国。
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3.恃(shì):依靠。
4.喑(yīn):哑。
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究:终究、毕竟。
5.天公:造物主。
重:重新。
抖擞:振作精神。
6.降:降生。
【译文】
只有风雪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气,
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语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
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写作背景】
《己亥杂诗》写于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龚自珍辞官返乡之时,由农历四月二十三日起,至十二月二十六日止,计315首,诗名都为《已亥杂诗》,表达了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
【赏析一】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
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
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
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
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
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赏析二】
道光十九年(1831年)岁次已亥,龚自珍辞官返乡,又去北上迎接妻儿,在南北往来途中,感于清朝朝庭压抑、束缚人才的现状,作诗315首表达他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
在这首绝句中,诗人对清朝末年那种扼杀生机、窒息思想,导致万马齐喑的局面,十分痛惜。
同时他还大声疾呼:若想振兴国家,挽救危亡,就需要涌现出大批立志改革的仁人志士。
这首出色的政治小诗是其中的一首。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究可哀”,是在告诉人们:
要想让中国大地焕发生机,必须要“恃风雷”,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荡涤一切陈腐的东西,诗人在这里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
可是整个朝野却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说话,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确实令人觉得悲哀。
“我劝天公重抖数,不拘一格降人才。
”作者认为摧毁一切阻碍社会发展的腐朽势力的巨大力量来
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能有希望。
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些意象,实际上是以双关的修辞方式,表达诗人内心深处力主改革现实政治的强烈愿望。
在诗人看来,当时的中国死寂一片,毫无生气可言。
只有疾风暴雨以及惊雷一样的变革力量,才能给中国带来希望。
诗人期盼最高统治者能够重新振作精神,打破陈规陋俗,使普天下涌现出各种人才,来迎接华夏的新生。
激情澎湃,气势磅礴,发人深思,催人振奋。
不过,诗作中也有其局限的一面,那就是诗人依然把变革社会的希望寄托于“天公”,寄托于陈腐老气的朝廷。
这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