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的含义学习资料

合集下载

行政组织学笔记

行政组织学笔记

行政组织学(客观题:11分;名词解释:3*5分=15分;简答题:3*8分=24分;论述题:15分;案例分析:46分。

)第一讲:行政组织的概述一、组织的概念1、结构论。

组织是为了达到某些特定的目标经由分工与合作及不同层次的权力和责任制度,而构成的人的集合。

(1)组织必须具有目标;(2)没有分工与合作也不能称其为组织;(3)组织要有不同层次的权力与责任制度。

2、行为论。

组织是两人或两人以上有意识加以协调的活动的权力系统3、系统论。

组织是开放的社会系统,具有许多相互影响共同工作的子系统,当一个子系统发生变化时,必然影响其他子系统和整个系统的工作。

4、管理论。

从管理和组织职能关系界定组织:组织就是通过设计和维持组织内部的结构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使人们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有效地协调工作的过程。

★二、行政组织的含义和特征含义:(广义)为执行一定事务而将从事共同工作的人们通过权责和任务分配结成系统协调的组织机构;它既包括各类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政党的负有管理职能的组织系统,也包括国家立法、司法系统中负有执行性职能的各类单位和国家的整个行政机关。

特征(狭义)仅指政府系统(1)政治性(阶级性、决策性),阶级性是国家行政组织的本质特征(2)社会性(服务与管理),社会性是行政组织的基础,①为执行宪法和法律服务;②为一定社会公众的利益提供条件或保障,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③制定政策、维持秩序、提供机会、监督协调(3)权威性(约束与强制),政府行政组织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代表国家行使这种权利,是国家权力的具体实行者、体现者,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在行政组织的权责范围内,不允许其他任何组织团体个人与之抗衡,强制服从是行政组织权威性的突出特征(4)法制性,其一,行政组织本身的法制性。

组织设立的宗旨、编制、财政等须符合宪法和法律规定,符合法定程序。

其二,行政组织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法制性。

(5)系统性(结构与有序性,其一,结构性。

行政组织理论

行政组织理论

《行政组织理论》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组织与行政组织一、组织与行政组织(一)组织的含义:1、组织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是社会的细胞、社会的基本单元,是人们实现共同目标的工具,产生于人类的生产斗争和社会斗争之中,最初出现的人类组织是家庭、氏族、部落,以后逐渐产生了阶级,出现了国家,国家将其领域内的每个成员都编入一定的组织。

2、所谓组织,就是人们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编制起来的社会集团,是处于一定社会环境中的各种组织要素的有机结合体,是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有意识建立起来的人类群体。

3、简单地说,组织是两个以上的人、目标和特定的人际关系这三种要素构成的一种特殊的人群体系。

(二)行政组织的含义:1、广义的行政组织是指各种为达到共同目的而负有执行性管理职能的组织系统。

2、狭义的行政组织是指国家的行政机关,即根据宪法和法律组建的、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行使行政权力、执行行政职能、推行政务、管理国家公共事务的机关体系,是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

(三)行政组织的构成要素:1、物质要素:(1)人员:人员,是行政组织的主体、核心。

要建立行政组织,首先要选择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员,并对选择的程序和要求有着明确的规定。

(2)经费:是维持行政组织运营与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因素。

(3)物资设备:是行政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2、精神要素:(1)目标:是组织赖以产生、发展的基础和原因,是组织存在的灵魂,是组织前进的方向,从本质上反映了组织存在的基本功能,分为总目标、分目标和工作目标。

(2)权责结构:指组织系统内部各子系统、工作单元,以及各组织成员、各工作职位之间在工作任务、权力和责任方面的一系列从属并列关系。

(3)人际关系:也对实现组织目标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行政组织的性质(一)行政组织的一般性质:作为社会各类组织的一种,行政组织具有所有组织所的普遍共性,即它具有组织的一般性质。

1、静态的组织结构;从静态的角度看,行政组织是一个完整的实体,它是由按照职能目标分工、权力指挥关系、责任归属、工作程序设置的各个层级、各类部门、各个职位等所共同构建的一个完整体系。

第四章 组织《管理学基础》PPT课件

第四章 组织《管理学基础》PPT课件
(6)通过职权关系和信息系统,把各层次、各部门联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2)组织工作是动态的
通过组织工作建立起来的组织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组织内外部要素的变化而变化的。由于任何 组织都是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因此它在不断地与外部环境进行能量、信息、材料等的输入和输出,而 这种输入和输出一般都会影响到组织目标。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来的目标由于环境变化,可能不太适宜了, 那么这时依据计划工作中的改变航道原理,就必须根据环境条件的变化,不断地修正目标。目标的变化自然 又会影响到随同目标而产生的组织结构,为使组织结构能切实起到促进组织目标实现的作用,就必须对组织 结构做出适应性的调整。此外,即使组织的内外部要素的变化对组织目标影响不大,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 学技术的发展,当原有的组织结构已不能高效地适应实现目标的要求时,也需要进行组织结构的调整和变革。
4.2.3 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
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是综合了上述直线型组织结构和职能型组织结构的优点而设计的一种组织结构。这种结构是当前国内各 类组织中最常见的一种组织结构,是各级国家机关、学校、部队、企业、医院等组织最常用的结构形态(如图4-3所示)。
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是以直线型组织结构为基础,在各级直线主管之下,设置相应的 职能部门,即设置了两套系统:一套是按命令统一原则组织的指挥系统,另一套是按专 业化原则组织的管理职能系统。其特点是:直线部门和人员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有 决定权,对其所属下级的工作进行指挥和命令,并负全部责任;而职能部门和人员仅是 直线主管的参谋,只能对下级机构提供建议和业务指导,没有指挥和命令的权力。 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的优点:既保证了集中统一指挥,又能发挥各种专家的业务管理 作用,其职能高度集中、职责清楚、秩序井然、工作效率较高,整个组织有较高的稳 定性。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的缺点:横向部门之间缺乏信息交流;各部门缺乏全局观 点;职能机构之间、职能人员与直线指挥人员之间的目标不易统一;最高领导的协调 工作量较大;由于分工较细,手续繁琐,当环境变化频繁时,这种结构的反应较为迟钝。 这种组织结构形式对中小型组织比较适用,对于规模较大、决策时需要考虑较多因 素的组织则不太适用。

组织学习理论

组织学习理论

的一种方式。
二、组织学习的类型
维持型学习 沙 因 创新型学习 适应型学习 彼得•圣吉 产生型学习 单环学习 阿里吉斯 双环学习
单环学习是指在不质疑和改变系统根本的价值观的 情况下对错误的检测和纠正。 双环学习是重新评价组织目标的本质、价值观和 基本假设。
匹配
控制变量
行动
结果
单环学习
不匹配
双环学习
三、组织学习的过程
发 现 发 明
执 行
推 广
问题,机遇
找出解决方法
实施方法
贯穿,扩展
四、组织学习中知识的创造 与转化过程
显性知识:指能够用数据、科学公式、说明书和 手册等形式出现,用正式系统的语言来表述以及能 够实现共享的知识。 隐性知识:指那些包含技术和认知因素且难以用 语言来表达的知识。 野中郁次郎等人认为组织学 习是组织中隐性知识获取、创造 和传播的过程,并提出了SECI 模型。
组织学习与个体学习
组织成员共同发展和享有某些心智模式
组织学习开始
认知结果、新的和共享的心智模式镶嵌在组织成
员心中,产品,组织环境中
—— 丹 尼 尔 金
组织学习
·
对企业来讲,组织学习是企业围绕自己的日
常活动和企业文化,构建知识体系,补充知识技
能以及组织例行公事的一种方式;组织通过广泛
运用员工所掌握的各项技能,从而发展组织效能
组织学习理论
目录
• • • • • • 一、组织学习的含义 二、组织学习的类型 三、组织学习的过程 四、组织学习中知识的创造与转化过程 五、组织学习理论的应用 六、总结
一、组织学习的含义
发现错误,并通过重新建构组织的“使用理论” 而加以改正的过程。 ——阿尔吉里斯,舍恩

组织行为学的相关概念

组织行为学的相关概念

(二)组织的分类
1.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正式组织(Formal Organization)是为了 实现特定组织目标而建立的。正式组织属于官 方组织结构(Formal structure is the official structure of the organization.)。正式组织具 有组织存在的目的以及组织工作程序等一系列 组织规则,同时组织内部存在着正式分工,具 有固定的信息传递渠道。军队、学校、政府机 构、企业等都属于正式组织。
俄罗斯学者对组织的定义(作者补充):
组织是资源的目标综合体,是在一起协 同工作的人员群体,他们在领导者的领导下 完成特定的计划。( Организация— это целевое объединение ресурсов. Организация —это группа людей, работающих совместно, во главе с руководителем и выполняющих определенные планы.)
(三)组织的特征 ➢ 组织具有的普遍特征:
1.任何组织都有自己的目标; 2.组织都是一个有序的系统,包括目标结构
子系统和分工协作子系统。 3.组织是一个社会技术系统。 4.组织是一个与环境互动的开放系统。
➢ 具体形态的组织也有各自的特征: 正式组织:组织目标具体;强制服从组织决定;
组织层级结构严谨;沟通渠道由组织 规章提供。
作者认为,在自然和社会环境相同情况下思 维环境十分重要。举例:日本人和美国人遭遇 狮子的思维活动。日本人脱下皮鞋,穿上运动 鞋,认为只要我比美国人跑的快我就能生存。
二、组织行为 组织行为是指人们作为组织成员时表现出
来的并体现在个体、群体和组织三个水平上的 行为。组织行为具有可描述性、可解释性、可 预测性和可控制性。其中 个体的行为(Behavior of Individual)指人

现代管理学知识点(五)

现代管理学知识点(五)

知识点68:组织的含义管理学中的“组织”有两种含义:1.作为名词,是指为实现特定目标,依据一定的权力与责任、权利与义务关系,按照分工与合作规则而构成的人的群体——机构体系,管理总是要通过这样的组织来运作。

2.作为动词,也是作为管理的一项职能,组织是指设计、构建上述机构体系的活动。

知识点69:组织的构成要素1.目标。

目标是组织的第一要素。

目标决定了组织内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权责划分。

2.人员。

人员是组织的主体,是唯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组织要素。

3.物财。

物财是任何组织都不可或缺的要素。

物财是任何组织都不可或缺的要素。

经费、场所、设施、设备及各类用品,是组织赖以存在并开展活动的物质基础。

日常生活讲“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行军作战讲“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对管理组织而言,“财政为庶政之母”,“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4.信息。

信息包括组织内外的各种情况和资料。

5.机构。

机构是组织的实体,是组织目标的载体。

6.职位。

职位是依据组织目标的需要而设立的具体工作岗位。

7.权责。

从本质上看,任何组织都是一个相对封闭的权责结构与体系。

8.程序。

程序反映了组织活动展开的动态过程。

9.规制。

规制即组织的规章制度。

知识点70:职位的特征1.职位以工作为中心而设置,不受人的因素的影响,当某一职位没有合适人选时,称为“职位空缺”。

2.职位的数量明确、具体,由组织编制明文规定。

3.职位有类别划分。

4.任何职位都可归于相应的职位系列和职位等级。

知识点71:组织的分类依据性质和活动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正式组织是按照一定的程序设立,具有明确的组织目标、机构与职位体系和规章制度。

非正式组织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基于兴趣、爱好、情感等因素自发形成的组织。

知识点72:非正式组织的提出社会系统学派的代表人物、美国学者巴纳德首次提出了“非正式组织”概念。

知识点73:非正式组织的作用(一)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1.协助工作。

管理学原理--复习辅助材料

管理学原理--复习辅助材料

第一章1。

什么是管理,它表现为那几个特征?答:管理是根据组织的内外环境条件,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一系列的活动,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以实现组织预定目标的过程。

基本特征:1。

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组织的预定目标。

2。

管理是一个过程。

3.管理是对组织拥有的各种资源的优化整合。

4。

管理的核心是协调人际关系。

2.什么是管理的两重性原则?举例说明其现实意义何在?答:即一方面具有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又具有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管理的自然属性,是共同劳动的社会化性质产生的,它要求管理必须根据现代大生产的客观规律,合理组织生产力,使组织资源得到最佳组合和合理利用,取得最大经济效益;管理的社会属性,是由共同劳动所采取的社会结合方式的性质产生的,它要求管理必须体现社会制度的本质特征,不断维护和完善生产关系。

意义:认识和掌握管理的两重性原理,可以使我们分清资本主义管理和社会主义管理的共性和个性,正确的处理批判与继承、学习与独创、吸收国外管理经验与结合中国实际之间的关系,实事求是的研究和借鉴国外先进管理中有益的东西,做到兼收并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这对解决管理中的实践问题,实现组织目标,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6.基层管理者最接近现场作业,具备技术技能格外重要;对于高层管理者来说,需要有理解各种事物相互关系的能力,最重要的是思维技能.由于管理者的工作对象是人,人际技能对于各个层次的管理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7。

P7 表格8.应具备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思维技能第二章2。

三个阶段:古典管理理论(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管理过程理论,马克斯。

韦伯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行为科学理论(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现代管理理论(切斯特。

巴纳德的社会系统学派,赫伯特。

西蒙的决策理论学派,彼得.德鲁克的经验主义学派,弗雷德。

卢桑斯和亨利。

明茨伯格的权变理论学派,学者们的管理科学学派,弗里蒙特。

第三章 组织[学习重点]1.掌握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以及对...

第三章 组织[学习重点]1.掌握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以及对...

第二节 组织的运行
• 一、集权与分权的含义 • 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高层次 集权 的一定程度的集中; • 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低层次 分权 的一定程度的分散。 • 集权与分权是组织结构特别是纵向管 理系统内的职权划分问题, 理系统内的职权划分问题,即上级如何 授权予下级。 授权予下级。
• 三、组织结构的类型 • 企业组织结构形式,从传统管理到现代 管理,有多种模式。传统的组织结构模 式主要有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 直线制、 直线制 职能制、直线职能制、 直线职能参谋制。 直线职能参谋制。现代组织结构模式主 要有事业部制、矩阵制、多维立体制等。 要有事业部制、矩阵制、多维立体制 • 虽然组织结构的模式多种多样,但其中 最主要的是直线职能制和事业部制两种, 最主要的是直线职能制和事业部制两种 其他的结构模式都与前两种有密切关系。
• • • • • •
二、影响组织选择集权还是分权的因素 1.决策的代价; 2.政策的一致性; 性的影响; 5.控制技术与手段。
• 三、衡量集权与分权的标志
• 1.决策的数量; 决策的数量; • 2.决策的范围; 决策的范围; • 3.决策的重要性; 决策的重要性; • 4.决策的审核。 决策的审核。
• 第一节 组织结构设计 • 一、组织的含义和类型 • 组织的含义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去理解。从 组织 静态方面,是指组织结构,反映人、职位、各 自任务职责、相互关系的网络。从动态的方面 讲,是指维持与变革组织结构,以完成组织目 标的过程。 • 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是企业中 体现企业目标所规定的成员之间职责的组织体 系。正式组织具有目的性、正规性、稳定性的 特征。而非正式组织是指在共同的工作中自发 产生的,具有共同情感的团体。非正式组织不 一定有明确的共同目标,但有着共同的利益、 观点、习惯或兴趣。

管理学原理第五章 组织

管理学原理第五章  组织

课堂小结
故事案例
有七个人住在一起,每天共喝一桶粥,显然粥每天都不够。 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乎每周下来, 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 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强权就会产生 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障 气。 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互相 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 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 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 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 好。

资料来源《圣经旧约》第二章“出埃及记”, 这被称之为第一次有文献记载的管理层级制 度。
管理层次


所谓管理层次,是指一个组织内部从最低 层次的工作人员至最高组织主管之间的隶 属关系数目。 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关系。加大管 理幅度,可减少管理层次;缩小管理幅度, 会增加管理层次。
Insert Figure 15.7 here
案例分析
教师评 论


一个聪明的领导人,应该学习子贱,要善 于授权,正确地利用部属的力量,发挥团 队协作精神。授权不仅能使激发下属的工 作积极性,也能使团队很快成熟起来,同 时,也能减轻管理者的负担。 当然前提是建立了一个高效灵活的组织结 构。
4)集权与分权


a集权:是指较多的权力和 较重要的权力集中在组织 的较高层次的管理者手中。 b分权:是指将较多的权力 和较重要的权力分散授予 组织的较低层次的管理者 掌握。
课堂小结(10分钟)
中国有两句俗话: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 尚没水喝。” “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

公共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公共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1、组织的含义:具有一致性目标的人们依照一定的原则所构建起来的相互协作并具有一定边界的社会群体。

2、组织的构成要素和特点:(1)组织是具有特定目标,承担特定功能的群体。

(2)组织是按照一定的原则构建的(3)组织的本质是一个相互协作的关系体系(4)组织是有边界的。

3、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1)物质要素:人员、经费、物质设备(2)精神要素:目标、机构设置、权责体系、组织文化、运行秩序、制度规范4、公共组织的特点(基本属性):(1)法制权威性(2)层次性(3)公益性5、公共组织行为的基本属性;个体性、整体性、公益性、公共性。

第二章知觉、归因与公共组织管理1、知觉的特性: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恒常性。

2、社会知觉的特点(1)社会知觉是一个寻找意义的过程(2)社会知觉遵循图形—背景原则(3)社会知觉需运用图式。

3、社会知觉偏差及其管理启示:(1)首因效应管理启示:公共组织的管理者应该在第一印象的基础上长期、反复地考察一个人,这样才能获得较为准确的认识。

(2)近因效应管理启示:公共组织的管理者,在进行宣传教育时,要让自己的观点在最后得到重复和强调,使员工加深印象,形成符合管理者需要的思想观念和情感,以使员工在日后的工作中形成正确的社会知觉。

(3)刻板效应管理启示:管理者应抛弃陈旧的、古板的观念,以公正合理的视角去管理人。

应该与不同的群体成员进行长期、深入、一对一的交往。

这样才能真正改变对某类人的消极刻板印象,以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管理绩效。

(4)晕轮效应管理启示:作为公共组织的管理者,在管理时必须防止晕轮效应的出现。

不能由一点便论及全部。

认识员工,切记狂热;要注重内涵品质,不要注重外表;要持发展的观点,不要僵化、静止;要进行细致的分析,去捕捉现象背后的本质。

(5)期望效应管理启示:管理者如果对员工给予积极的期望,确认员工有较大的潜力和成功的可能,给予员工以鼓励和帮助,那么员工就有可能因管理者的所作所为而提高工作积极性,工作更加努力,工作绩效就会很快得到提高。

组织行为学 考点

组织行为学 考点

专题1 组织行为学理论基础1.对组织含义的理解。

组织是指按照一定的宗旨和系统建立起来的群体。

2.何谓狭义行为和广义行为?狭义的行为:能被观察到的外显活动。

广义的行为:除了直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外,还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

3.根据行为的主体的不同,如何对行为进行分类?个体行为:行为主体是单个人群体行为:行为主体是班组、科室、部门组织行为:行为主体是企业、学校、机关、医院等4.何谓组织行为和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是指社会组织,为实现其创立时的宗旨,自行发出动机、采取行动和取得效果的过程。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的运行及其规律的学科。

5.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分为哪几个层次?(1)对个体行为的研究(2)对群体行为的研究(3)对组织行为的研究(4)对社会环境的研究6.学习组织行为学的重要意义表现在哪几个方面?(1)研究组织中的个体行为,可以提高管理者知人善任、合理使用人才的水平。

(2)研究组织中的群体行为,可以使管理者改善人际关系,增强他们所管辖的群体的凝聚力。

(3)研究组织中的领导行为,可以促使管理者提高领导素质,改进领导行为,掌握领导艺术,增强领导的有效性。

(4)研究组织行为学中的激励理论与应用,可以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研究组织行为学中的组织设计与组织变革的理论与方法,可使管理者能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及时地进行组织不改革,以增强活力和提高绩效。

7. 简述研究方法的类型。

(1)按研究目标分:描述性研究、预测性研究、因果性研究(2)按应用广度分:理论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工作性研究(3)按可控制性分:案例研究、现场研究、实验室研究8. 简述科学研究方法的含义及其步骤。

科学研究方法是一种实证研究方法,由在导出结论以前可以遵循的一系列的逻辑步骤所组成。

(1)提出假设:一定条件下可能产生的行为。

(2)观察实验:给出条件并观察实际结果。

(3)测量验证:测量实际结果是否与假设的行为结果一致。

管理学课件第六章-组织

管理学课件第六章-组织

2.职能制(Functional structure):领导与专业指挥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
特点: 按照组织所承担的职能来组织工作活动,将业务性质相似,所需 要的业务技能相近,与实现某个具体目标联系紧密的工作任务组 合在同一个部门中。 优点:能适应现代化工业企业生产技术比较复杂、管理工作比较精细的特点;充分发挥专业化分工的优势,有利于交流沟通、提高技能水平,减少人员和设备的重复配置;减轻直线领导人员的工作负担,有利于高层主管的集中决策、统一指挥。 缺点:不利于培养进行全面管理的高层次、综合性管理人才。职能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它妨碍了必要的集中领导和统一指挥,形成了多头领导,在上级行政领导和职能机构的指导和命令发生矛盾时,下级就无所适从;不利于建立和健全各级行政负责人和职能科室的责任制,在中间管理层往往会出现有功大家抢、有过大家推的现象;由于这种组织结构形式的明显的缺陷,现代企业一般都不采用职能制。
常见组织结构形式
三、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设计
1.直线制(Line structure):军队
是人类社会各种组织存在的最基本形式,这种组织结构没有管理职能部门,从最高层到最低层实现直线垂直领导。
特点:
一个下属人员只接受一个上级领导人员的指令; 所有管理职能都由一个领导者承担。 优点:简单明确,权责清楚、统一指挥。 缺点:① 要求行政负责人通晓各种专业管理知识,亲自处理 许多业务,需全面领导者; 领导者忙于日常业务,不能有效决策 缺乏横向协调的渠道,当组织规模扩大或主管人员的能力不足以有效控制时,则难以适应业务发展的要求。因此,直线制只适用于规模较小、生产技术比较简单的企业,对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比较复杂的企业并不适宜。
1.环境的影响
环境包括一般环境和特定环境两部分。 一般环境包括对组织管理目标产生间接影响的诸如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以及技术等环境条件,这些条件最终会影响到组织现行的管理实践。 特定环境包括对组织管理目标产生直接影响的话如政府、顾客、竞争对手、供应商等具体环境条件,这些条件对每个组织而言都是不同的,并且会随一般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两者具有互动性。

行政组织学答案(1-15章 全)

行政组织学答案(1-15章 全)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行政组织学答案(1-15章全)行政组织学作业题参考答案第一章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组织:一般意义上理解为某些社会成员为了达到特定的共同目标而自觉形成的有一定秩序和功能的排列组合体。

2、行政组织:正式组织是指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

3、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一种人际关系。

4、强制性组织:强制性组织是指以镇压、暴力等控制手段作为控制和管理下属的主要方式,即强制当事人服从组织的管理。

5、功利性组织:功利性组织是指以金钱、物质利益诱导作为权威基础,即以功利或物质报偿的方式作为管理和控制部属的主要手段。

6、规性组织:规性组织以荣誉的报偿或规作为管理部属的方式。

如教会、学校等。

7、互利组织:互利性组织。

这种组织是以组织的参与者或成员为主要的受惠对象,组织的目的在于维护及促进组织成员所追求的利益。

8、服务组织:这种组织的基本功能是以服务为主。

组织的受惠者,乃公众中与组织有直接接触者。

9、政治组织:政治组织是一种追求、运用、分配社会公共权力为基本目标的组织。

10、经济组织:经济组织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它承担着为社会创造和提供物质财富的职能。

它存在于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不同领域。

11、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是指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的,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

12、文化组织:文化性组织是以满足人们各种文化需求为目的,为社会提供和创造精神财富为职能的组织。

13、群众性组织:群众性组织是特定社会群体为追求和保障自己地位和权利的自治性组织。

性组织。

性组织是以某种信仰为宗旨而形成的组织。

14、霍桑实验:人际关系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乔治.梅奥,罗斯利斯伯格。

他们的学说是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初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实验的,因而得名霍桑试验。

《 组织结构设计》学习与练习

《 组织结构设计》学习与练习

组织结构设计现代组织是一个有多种元素构成的复合体,如果没有一套分工明确、权责清晰的组织结构,组织的各种资源就得不到合理配置,组织目标就难以高效实现。

因此,建立合理高效的组织结构就成为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一部分内容提要一、组织及组织结构的含义管理学中,可以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来理解组织的含义。

静态方面,指的是组织结构,即反映人、职位、任务以及它们之间的特定关系的网络。

动态方面,指的是维持与变革组织结构以实现组织目标的工作过程。

正确认识组织结构的含义,必须把握三方面的要素:1.组织结构决定了组织中的正式报告关系;2.组织结构明确了将个体组合成部门、部门再组合成整个组织的方式;3.组织结构包含了确保跨部门沟通、协作的制度设计。

二、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组织结构设计是指一个正式组织为了实现其长期或者阶段性目标,设计或变革组织的结构体系的工作。

设计组织结构应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有效性原则(1)组织结构设计要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服务。

(2)力求以较少的人员、较少的层次、较少的时间达到较好的管理效果。

(3)组织结构设计的工作过程要有效率。

2.分工与协作原则分工与协作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分工没有协作,分工就失去意义,而没有分工就谈不上协作。

3.权责利对等原则责任、权力和利益三者之间是不可分割的,必须是协调的、平衡的和统一的。

在委以责任的同时,必须委以必需的权力,还必须有利益来激励。

有责无权,有权无责,或者权责不对等、不匹配等,都会使组织结构不能有效运行,组织目标也难以实现。

4.分级管理原则每个职务都要有人负责,每个人都知道他的直接领导是谁,下级是谁。

正常情况下,等级链上的下级只接受一个上级的命令;每一个上级领导不得越权指挥但可以越级检查,下级也不要越级请示但可以越级反映情况和提出建议。

5.协调原则一是组织内部关系的协调;二是组织任务分配的协调。

6.弹性结构原则具有弹性,是指一个组织的部门机构、人员的职责和职位都应适应环境的变化而作相应的变动。

什么是组织

什么是组织

什么是组织
在不同上下文中,"组织" 这个词有不同的含义,以下是两个常见的用法:
1. 生物学中的组织:在生物学中,组织是由一组相似或相同类型的细胞组成的结构,这些细胞共同执行特定的生理功能。

生物体的各个层次都包含组织,例如动植物组织、人体组织等。

不同的组织可以组合形成器官,器官系统,最终构成一个完整的生物体。

2. 管理学中的组织:在管理学中,组织是指为实现特定目标而形成的社会性系统,其中有明确的职责和任务分工,并通过规定的规章制度进行协调和管理。

这种组织可以是企业、政府机构、非营利组织等。

组织的目标通常是为了提供产品或服务、实现利润、推动社会发展等。

在生物学中,组织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而在管理学中,组织是一种社会性系统,旨在协调和管理各种资源以达到设定的目标。

这两个概念都强调了各个部分之间的有序结构和相互协作。

1/ 1。

00054管理学原理 讲义 第七章

00054管理学原理  讲义  第七章

第七章组织学习目标: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掌握组织的含义、分类、特点与职权等基本概念;理解部门设计、层级设计及职权设计的方法;掌握集权、分权、授权的内容,熟悉组织结构的类型。

第一节组织概述一、组织及其特征(一)组织的概念组织是人们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组成的有机整体。

从管理学的角度看,组织有以下含义:(1)作为静态的组织,是指为实现一定目的而建立起来的人与单位的有序结构,使人能在这种结构里进行有效的协同工作。

(2)作为动态的组织,是指把分散的人或事物进行安排,使之具有整体性、连续性和比例性,形成一个协调系统。

(二)组织的特征1.具有明确的目标没有目标就不是组织,而仅是一个人群。

目标是组织的愿望,只有确立了目标后组织才能确定方向,才能有号召力和吸引力去组建一支队伍。

2.拥有资源组织的资源主要包括人、财、物、信息和时间等。

其中人是组织最大的资源,是组织创造力的源泉。

拥有资源是组织运行和发展所必需的,同时,组织通过管理活动的配置整合,能够促进资源增值,为组织及其成员带来利益。

3.具有一定的权责结构管理组织的内涵是人们在职、责、权等方面的划分与互相联系,从而形成一定的结构体系,这个结构体系可简称为权责结构,表现为层次清晰,任务有明确的承担者,并且权力和责任是对等的。

二、组织分类组织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1)按照组织规模大小,可以把组织划分为小型组织、中型组织和大型组织。

不同规模的组织所拥有的资源不同。

这种划分具有普遍性,是对组织现象表面的认识。

(2)按照组织的性质,可以把组织划分为政治组织、经济组织、文化组织、群众组织、宗教组织。

(3)按照组织目标的不同,可以把组织划分为营利性组织、非营利性组织和公共组织。

营利性组织是指以获利为主要目标的组织,如工厂、商店、酒店、旅行社、银行等。

非营利性组织指除公共组织外,一切不以营利为主要目标的组织,如各类社团、宗教组织、慈善机构等。

公共组织是负责处理国家公共事务的组织,如立法机构、司法机构、政府机构、军事机构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的含义组织这个词非常的普遍,从现代的意义上来看,广义上说,组织是指由诸多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相互联系起来的系统。

狭义上说,组织就是指人们为着实现一定的目标,互相协作结合而成的集体或团体,如党团组织、工会组织、企业、军事组织等等。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组织是人们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编制起来的社会集团,组织不仅是社会的细胞、社会的基本单元,而且可以说是社会的基础。

古往今来,大家对组织概念的理解众说纷纭,在汉语中,“组织”一词指将丝麻织成布帛。

如《吕氏春秋·先己》高诱注:“夫组织之匠,成文于手”;当指诗文的造句构辞,如唐代诗人孟郊《出东门》诗:“一生自组织,千首大雅言。

”组织一词还可以分为动词与名词来解释,当作为名词时,是指一个有效的工作集体,如古典组织理论的研究者詹姆斯·D ·穆尼认为,组织是每一种人群联合起来为达到某种共同的目标形式。

美国管理学家切斯特·巴纳德认为,组织就是有意识地协调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的活动力量的协作系统,1该定义强调了组织是由个体或者群体集合而成的系统。

格罗斯与埃策尼认为:“组织,是人类为了达到某种共同目标而特意建构的社会单元,企业公司、军队、学校、教会、监狱等都是组织。

”2作为动词来说,是指将众多的人组织起来,协调其行为,以实现某个共同目标。

如法约尔认为:“组织是一个企业,就是为了企业的经营提供所有需要的原材料、设备、资本、人员。

”3另外,有的从组织的与环境的适应方面,有的从组织的形态方面,有的从组织的管理方面去理解组织。

官僚组织模式的创始人德国马克斯·韦伯认为,组1参见罗珉:《组织管理学》,5页,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2转引自朱国云:《公共组织理论》,4页,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织是一种通过规则对外来者的加入既封闭又限制的社会关系,它意味着一个正式的有意形成的职务或者职务机构。

4美国理查德·L·达夫特教授为组织下的定义是:“所谓组织,是指在这样一个社会实体,它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和精心设计的结构与有意识协调的活动系统,同时又同外部环境保持密切的联系。

”5在这里,理查德·L·达夫特教授强调了外部的环境与组织作用。

系统理论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弗里蒙特·卡斯特和詹姆斯·E·罗森茨韦克伟组织下的定义是:“组织是:1、有目标的,即怀着某种目的的人群;2、心理系统,即群体中相互作用的人群;3、技术系统,即运用知识和技能的人群;4、有结构的活动整体,即在某种特定的关系模式中一起工作的人群。

”6该定义表明,组织是由为实现某种目的而在工作中结成一定关系的有知识和技能的人群组成。

美国管理学家斯蒂芬·P·罗宾斯给作为名词的组织和作为动词的组织下了一个定义:组织是一个自觉协调的社会单元,他是由两个和两个以上的人所构成,用以实现一个普通的目标或者一组目标;而作为动词的组织则决定执行什么任务,谁去做,任务怎样组合,谁像谁报告,决策在哪里做出。

7美国组织学家史蒂文·L·麦克沙恩等为组织下了一个简短的定义:组织是向着某个目标而相互依赖的工作的人的团体。

在这里,它主要强调了组织目标和组织中的认为因素。

84转引自任浩:《公共组织行为学》,3页,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

5理查德·L·达夫特,组织理论与设计「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0:69.6卡斯特,罗森茨韦克,组织与管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15.7转引自任浩:《公共组织行为学》,4页,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

还有,我国一些研究组织也对组织所下的一些定义。

郑海航认为“组织是由两个人以上的群体组成的有机体,是一个围绕共同目标、内部成员形成一定的关系结构和共同规范的力量协调系统。

9”刘巨钦认为:“所谓的组织,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的共同目标而按照一定的规则、程序所构成的一种权责结构安排和人事安排,其目的在于确保以最高效率使用目标地以实现。

”10由于研究视角的不同,有多少研究学者,就有多少的定义,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W·理查德·斯格特从三种视角对组织概念进行了界定11:他从理性系统视角出发为组织下的定义是:“组织是意图寻求具体目标并且结构形式化程度较高的社会结构集合体。

”12该定义的基本思想包括:1、组织有一个共同的目标,组织之所以存在,只能是因为它执行一定的功能,否则就失去了其存在的理由。

而组织能够存在并发展下去,就是因为它执行一定的目标。

2、组织是实现目标的工具,组织目标是否实现,就要看组织内各要素之间的协调、配合程度,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呀看组织是否合理有效。

3、组织包括不同层次的分工协作。

组织为达到目标和效率,就必须进行分工协作,把组织上下左右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体。

13根据自然系统的组织理论强调组织是社会的集合体, W·理查德·斯格特教授将从系统视角出发为组织下的定义是:“组织是一个集合体,参与者寻求着更多的利益,无论是不同的还是相同的。

”149郑海航,企业组织学导论「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0:69.10刘巨钦,企业组织设计原理与实务「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6:23.11转引自任浩:《公共组织行为学》,4页,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

12W·理查德·斯格特.组织理论:理性、自然和开发系统「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26.13转引自任浩:《公共组织行为学》,5页,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

根据开放系统的组织理论将组织视为在环境的巨大影响下,有着不同的利益关系的参与者的联合。

它更加的强调了组织与外界环境的互动关系,将组织与环境看成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W·理查德·斯格特教授从开放视角的出发为组织下的定义是:“组织者参与者之间的不断变化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活动体系;该体系植根于其运行的环境之中,既依赖于环境之间的交换,同时又有环境建构。

”15组织是指在群体基础上形成的,由一定的目标、任务和形式组建起来的一个社会结构单元。

社会就是一个由个人、群体、组织构成的复杂的系统。

在组织中,大家互相合作、共同的行动,通过集体的努力来实现目标,达到无法达到的目的。

组织的目标实现后,就能够促使我们改善我们的生活条件,很多地方就能够得到前所未有的效果。

对于组织的内涵,我们可以做出以下的理解:第一,组织是由人组成的,组织不同于群体,一个组织有效的组织后,形成一个有效的团体,发挥整体的优势,产出大于个人的力量,发挥最大的效用;组织内的人际关系是工作的需要,与群体之间亲密的关系有所不同。

如果要按照一定的原则来指挥组织,需要的是管理者的聪明才智来使组织中的人相互吸引,相互作用。

第二,组织是有目标的,组织之所以能够存在,就是因为它是按照一定的特定目标而设定的,组织目标是一个目标体系,组织所有的活动都会围绕这个目标而展开,并且承担一定的社会功能,大家在这个共同目标的感召下,人们聚集在一起共同实现目标。

15W·理查德·斯格特.组织理论:理性、自然和开发系统「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26.第三,组织是有边界的,任何组织都出于一定的环境中,组织成员的精神、行为和作风都有一定的个性特征,使自己的组织有别于其他的组织。

第四,组织是一个相互协作的体系,海尔·G·瑞尼在《理解和管理公共组织》一书中这样描述组织:“所谓组织,指的就是加起来组成的整体的一些列机构,这种责任划分要求个人和单位的活动做到协调一致。

”组织协调关系体现在三个层面:人际关系、人群关系、群体关系。

16一个群体如果需要产生出更大的效用,更高的效率,就要分工明确,用组织的制度来规范灭个组织成员,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使整个组织协调运转,最终达到组织目标。

20世纪初工业化进程加快,随之在企业组织理论、政府组织理论中理清了公共组织的历史发展;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首先,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组织理论;以法约尔为代表的行政管理理论,以韦伯代表的科层组织理论。

他们具有规范性和建设原则,侧重了对于组织内部的静态研究;20世纪30到60年代,出现了以梅奥为代表的人际好、关系组织理论,以巴纳德为代表的组织平衡理论,以西蒙为代表的决策过程理论,他们都是以组织中人为中心,从动态的角度研究人的行为;20世纪60到80年代以卡斯特、罗森茨韦克伟代表的系统分析组织理论,以洛西、伍德沃德为代表的权变理论,他们重视从社会的整体联系、环境影响、发展变化来研究,为组织提供新的理论方法。

在现代社会,组织所追求的目标有公共目标和非公共目标,所以说组织液有公共组织与非公共组织之分,从20世纪30年代末起,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组织中的人就出现了“经济人”一说,例如传统理论的学者们中的泰罗、法约尔、韦伯等等;在现实生活中,组织的类型很复杂,对于公共组织的界定一直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广义是指政府、整个国家的一切公共工作机构乃至企业的经营管理机构;中义是指维护、实现、发展社会全体公众的利益为目标的组织,包括国家机关,依赖国家公共财政运转的学校、医院等等;狭义是指执行国家政务的政府组织。

17公共组织的发展历史与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相一致,阶级社会以来,政府就是典型和传统意义上的公共组织。

第一,公共组织是以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目标,通过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来管理公共事务,它的目的就是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公共组织向社会提供物品和服务,社会成员在支付国家成本的基础上不必再支付其他成本既可以享用的。

第三,公共组织行使的是公共权力,以国家法律为活动依据,依法管理是公共组织的重要特点。

第四,公共组织是各类社会组织中规模最大的组织,其管辖的领域及社会生活的各方面,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直接或者间接的都要受到各种公共组织的管理,接受公共组织所提供的服务。

18公共组织所行使的公共权力是来自宪法、组织法的,还有就是其他的公共权威部门的委托,因此公共权力具有权威性、强制性、普遍性的特点;公共组织是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机构,它是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为职责的机构,任何一个组织活动都是投入产出过程,都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公共组织谋求的是社会的效益最大化,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并且每个组织都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广义的社会责任是公共组织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必须要17转引自娄成武:《公共组织行为学》:5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8转引自娄成武:《公共组织行为学》:6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对国家的权力主体夫责任,要通过自身的职责来为国民谋利益,狭义的公共组织责任是工作人员在违反组织工作规定是必须承担的责任;为了防止公共权力在运行中侵权、越权等现象的发生,公共权力在行使中必须要公开、公正的原则,接受全社会的监督,为保证公共权力的合法化,公共组织的一切行为必须要有法律的依据,符合法律的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