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组织形式的含义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热门考点3.4教学组织形式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热门考点3.4教学组织形式第四节教学组织形式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研究教师如何把学生组织起来进行教学活动、如何分配教学时间、如何利用教学空间等问题。
在教学活动中,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方法的运用、课程的开设等,都必须凭借和运用一定的组织形式来落实。
二、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发展教学组织形式是在人类教学实践的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演变的,它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依据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及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发展。
(一)古代学校的教学组织形式古代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教育被统治阶级所垄断,受教育的人数不多,因此学校教育普遍采用个别教授形式,由一个教师对一两个或几个学生进行教学,不定修业年限和教学时间,不分年级、学科,年龄和文化程度参差不齐。
例如我国商、周至隋唐时期的各级官学和私学,古希腊罗马时代的各类学校以及西欧中世纪的教会学校和宫廷学校等,均采用这种耳提面命、手把手、一对一的教学形式。
这种个别教授因难于系统化、集中化,因而速度慢、效率低,只能适应当时学生人数不多且教学内容比较简单的情况,带有“师徒相授”的性质。
(二)近现代学校的教学组织形式1.班级授课制随着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兴起和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原有的个别教学组织形式已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新兴的资产阶级为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开始充实教学内容,扩大教育对象和教育规模,于是在16世纪的欧洲学校里开始出现了编班上课的新尝试。
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总结当时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在其《大教学论》等著作中首先对班级授课这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了研究,确定了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轮廓;后来,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过程的形式阶段理论(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使班级授课制得以进一步完善而基本定型;最后,以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为代表,提出了课的类型和结构的理论,使班级授课这种组织形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 综合素质
教学组织形式,简称“教学形式”,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按照一定的结构和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方式。
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活动的结构方式,它受到教育普及程度、学科性质、教学任务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其发展变化反映了社会生产方式的要求。
教学组织形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1. 按组织结构分:可以分为全班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三种形式。
全班教学是指教师对整个班级的学生进行统一教学;小组教学则是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个别教学则是教师针对个别学生进行教学。
2. 按师生交往分:可以分为师生直接交往和师生间接交往两种形式。
直接交往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直接进行教学互动;间接交往则可能通过教学媒体或其他中介进行。
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和变化与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紧密相关,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教学形式不断出现,以适应教育的需要。
例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混合式教学(Blended Learning)成为了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它结合了线上学习和线下教学,提供了更加灵活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教学组织形式》课件
协作学习制
总结词
学生通过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详细描述
协作学习制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学生通过 小组或团队的形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通过交流、讨论、 合作等方式,互相帮助、互相启发,提高学习效果和合作能 力。
个别教学制
总结词
教师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行一对一教学。
不同学科领域适合的教学组织形式
语文、外语等语言类学科
体育、艺术等技能类学科
适合采用班级授课制和个别化教学, 注重语言知识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适合采用个别化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 ,注重技能训练和创作能力的培养。
数学、物理等逻辑类学科
适合采用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学习 ,注重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 养。
小组合作学习
优点是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促进个性化发展;缺点是 效率较低,需要教师精心组织和指导。
个别化教学
优点是能充分满足个性化需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缺点是成本 高,难以管理。
混合式教学
结合班级授课制、小组合作学习和个别化教学的优点,提高教学效率 和效果。
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依据
教学目标
传统教学组织形式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导致学生缺乏实际应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
对现代教学组织形式的评价
现代教学组织形式强调学生的主 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
力和实践能力。
现代教学组织形式注重个性化教 学,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
兴趣。
现代教学组织形式注重团队合作 ,能够提高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
。
构建适合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建议
个别化教学
协作式教学
起源于20世纪中叶,强调学生的个性差异 和自主学习,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
十二、教学组织形式(课件)
实施目的与前提
分组教学
能力分组
按能力发展水平分,内容相同而年限不同
作业分组
按学生特点和意愿分,年限同而内容不同
按年龄编班的基础上,根据成绩差异分组
成绩分组
评析:利于分层教学,适应不同层次,有利 组织教学和因材施教,但不利于个性的健康 发展。
第二章 教学论
第六节 教学组织形式
一、教学组织形式概述
教学活动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各种教学 要素(教师、学生、教材等)借助一定的 手段在特定的时空关系中组合起来。教学 各要素在时空上的组合结构影响着教学活 动的展开、效率与质量。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
1、教学组织形式的定义: 为了实现一定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围绕一 定的教育内容或学习经验,在一定的时空 环境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 结构、程序。 简言之,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组 织方式及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安排方式。
2、现场教学与个别辅导——班级授课制的辅 助形式。 现场教学。将两个心理承受能力一样强的人放在两
个不同的场合中,一个亲眼看见一起车祸的发生,另一 个由第三者告诉他车祸事件,反应却大不相同,前一个 吓得几乎晕倒,后一个只是以较为惊讶的口气询问事 情的结果。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出,“现场”对 人刺激的力量是非常大的
现代
优势与问题
班外分组教学
根据学生能力或成绩差异,班级间分组 (快班、慢班) 同年级中编成快慢班重点班普通班等 (重点学校、一般学校、薄弱学校)
第十一章__教学组织形式
.
5
二、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 沿革
(二)班级授课制的兴起与普及
·时代背景:
中世纪末期,在西欧,由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逐 步发展和科学文化的繁荣进步,客观上要求扩大教育 对象,充实、丰富教学内容,特别是增加自然科学的 内容,进而要求对教学的组织形式进行改革,以提高 效率,培养各方面的人才。
.
25
三、综合化的教学组织形
式
2.分层递进教学 焦点:针对集体教学和学生个体差异之间的矛盾关系 而展开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改革。 基本假设: 1.学生层次具有可行性。可以将其区分为不同层次或
类型。 2.学生层次具有可变性。鼓励学生由较低层次向较高
层次“递进”。 3.学生层次具有多样性,应根据实际情况变换分层标
机学习。
.
27
四、现代个别化教学制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在程序教学的基础上发展而 来的,是指教师将计算机用作媒体,为学生提 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通过与计算机的 交互作用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
28
四、现代个别化教学制
(三)凯勒式教学制
20世纪70、8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 凯勒提出的“个别教学制”,主要适用于大学 和中学教学。它强调学生按各自的需求和速度 学习教材,教师运用预测性的测验,检查学生 对教材的掌握情况,并据此及时调整教学。
怎么办?如果任其自然,这个样子怎么能走进文本,产生同 情、愤恨?如果马上制止,让学生转入教师的预设,可是可 以的,但被你牵着走,效果肯定不好。对!我何不顺着学生 的兴趣走,只要巧妙引导,也能上出精彩来。
于是,我顺水推舟让学生模拟这些声音,看谁学得最好,然 后再请几位同学上台表演,学生兴趣盎然。
教学组织形式名词解释
教学组织形式名词解释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教学活动的安排格式与组织结构的总体框架。
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一般包括讲授型、讨论型、研习型、悟性激发型、心理实验型、技巧和拓展性等形式。
默认讲授型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教学形式,它通常采用听讲-注意-理解-回顾-练习的过程,该模式以教师作为主导,学生作为受教对象,依靠老师对知识提供详细的细节讲解,帮助学生认清知识细节和联系,从而形成系统性认识。
讨论型教学组织形式的主要特点是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讨论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并学习和积极交流,从而获得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们能够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发展不同角度的思考,加深认知,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研习型教学形式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调节和行为探索来获取知识,促进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准备资料,联系实际,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该形式的教学组织,通常会教导学生如何进行独立思考,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细节和创新应用所学知识。
悟性激发型教学组织形式与研习型教学形式比较相似,旨在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从而获得知识和新知识机制,并培养学生认识洞察和调动学习能力,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探索和掌握知识的机会,使学习质量得以提高。
心理实验型教学形式是利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结合实效性的实验测试和教育学的实践形式,让学生通过同伴小组间的讨论和实践探索,来体验学习过程并形成学习技能 ,以提升学习效果。
技巧和拓展性的教学形式,对于一些课堂上很难消化和理解的知识,该形式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出发,采取有利于激发认知活动、进行转换思维、提升认知能力等行为,。
第五节 教学组织形式
• (四)道尔顿制 • 由美国教育家柏克赫斯特创立,并于1920年开始在美国 柏克赫斯特创立 1920 由美国教育家柏克赫斯特创立,并于1920年 马萨诸塞州的道尔顿中学试行 其具体做法是: 试行。 马萨诸塞州的道尔顿中学试行。其具体做法是: • 1.凡可以试行这种教学形式的学科,每科设置一个作业 凡可以试行这种教学形式的学科, 室或称实验室,所有有关这门学科的参考书、图表、 室或称实验室,所有有关这门学科的参考书、图表、仪 器都陈列在室内; 器都陈列在室内; • 2.每科设置一二位教师任指导员; 2.每科设置一二位教师任指导员 每科设置一二位教师任指导员; • 3.每学期开学之前,由指导员把本学科必须学习的教材 3.每学期开学之前 每学期开学之前, 编成半年或全年的计划, 编成半年或全年的计划,并分别制定出每个月和每周的 进度,画成图表张贴在实验室内; 进度,画成图表张贴在实验室内; • 4.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研究,师生订立学习公约,学生 4.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研究 师生订立学习公约, 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研究, 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由支配时间, 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由支配时间,学习进度进行 登记,完成一个阶段后,经教师考核合格, 登记,完成一个阶段后,经教师考核合格,可进行下一 阶段学习,学习进度快的学生可以提前结束这门课程, 阶段学习,学习进度快的学生可以提前结束这门课程, 毕业年限也因之缩短; 毕业年限也因之缩短; • 5.有些课程不适宜按此法进行的仍按钟点授课。 5.有些课程不适宜按此法进行的仍按钟点授课 有些课程不适宜按此法进行的仍按钟点授课。
优点
因材施教
缺点
效率低
经济有效大面积培养人才;理论与实际脱节; 经济有效大面积培养人才;理论与实际脱节; 不利于因材施教。 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 不利于因材施教。 挥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 学作用。 学作用。 难于鉴别学生的能 力和水平; 力和水平;难于照 顾学生、 顾学生、家长的意 愿;易造成快慢班 学生积极性分化。 学生积极性分化。
名词解释教学组织形式
名词解释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不同形式和方式,以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
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包括:
1.讲授:教师通过口头讲解、演示、示范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
2.讨论:学生通过互相交流和讨论的方式,分享观点、解答问题、深化理解。
3.实验: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进行科学实验或实践活动,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小组合作:学生分组合作,进行学习和任务完成,促进互动、合作和交流。
6.角色扮演:学生扮演特定的角色,模拟真实情境,锻炼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课堂游戏:运用游戏化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参与学习,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8.研讨会:学生通过参与研讨会,进行主题探讨和研究,提高批判性思维和沟通能力。
9.问答互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或学生提问,互相解答,促进思维和知识的交流与碰撞。
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应根据学科特点、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灵活运用不同形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及其分类
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及其分类一、概念教学组织形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
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所构成的教学活动中,必然存在教师与学生如何组合起来发生相互作用,存在如何对时空条件进行有效控制和利用的问题,这就是教学组织形式的问题。
采用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助于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并使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得以在相应的组织形式中加以运用。
教学组织形式的改进总是同教学方法的改革,乃至整个教学模式的改革融为一体的。
教学组织形式同教学方法及整个教学模式的这种关系,决定了教学组织形式合理与否,对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效果的取得具有直接的意义。
二、分类我国当前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班级授课、个别化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3种类型。
1.班级授课班级授课也称为班级教学,它是按照年龄或程度把学生编成有固定人数的班级,由教师按照课程计划(教学计划)统一规定的内容和时数,并按课程表进行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的具体形式可大致分为3种:第一种是全班上课;第二种是班内小组教学;第三种是班内个别教学。
除了上面的三种以外,还有一种是复式教学。
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成一个班,由一名教师使用不同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这是班级教学中一种特殊的教学组织形式,它源于德国。
清末时,随着中国兴办小学,复式教学经由日本传入中国。
2.个别化学习所谓个别化学习,是为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而设计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现代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主要是一种内部操作,必须由学生自己来完成;当学生按照自己的进度学习,积极主动完成课题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就能获得最大的学习成果。
认知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大多数层次的学习目标,如学习事实信息,掌握和应用信息、概念和原理,形成动作技能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可以通过这种形式来达到。
当前,个别化学习主要在远程教育中(个别收视、收听广播电视教学)使用。
第十一章教学组织形式
二、教学组织形式的功能
1.教学组织形式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 如我国十年动乱;美国进步教育运动 2.确定科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学生个性充 分、自由和全面地发展 教学是交往的活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学 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学生个性的形成。 3.钻研教学组织形式,有助于对教学论本身的探 讨 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关系密切
3.说课的要求
1.缩小班级规模
小班教学有利保证教学质量
2.综合运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与个别教学、分组教学结合,课堂教学 与课外教学结合,传统的传习形式与现代教育技 术结合。 如“分层递进教学”
3.座位排列多样化,加强课堂教学的交往 互动
多样化座位排列有利师生、生生交流。 如马蹄形、双矩形、同心圆等
4.探索现代化、个别化教学
传统课堂“十八怪”
• • • • • • • • •
第一怪:教师课堂作主宰 学校学堂又学生, 学咋不在俺手中? 教师课堂作主宰, 只信灌输老传统。 第二怪:教参教案念开怀 备课本,抄明白, 复制粘贴真快哉。 脱稿上课成奢望,
• • • • • • • • •
第三怪:串讲串问嗯啊哎 大问题,全肢解, 点点问,陷阱栽。 串讲串问嗯啊哎, 答案皆从教参来。 第四怪:课件控制装现代 信息化,新时代, 现代技术令人爱。 无奈观念不转型,
• • • • • • • • •
第十三怪:标准答案莫更改 教学围着“考”字转, 急功近利但求快。 认准死理难求新, 标准答案莫更改。 第十四怪:实验无需动手摆 实验室,不常开, 有实验,讲出来。 多快好省求功利,
• • • • • • • • •
第十五怪:音体美课常不开 人有七窍莫堵塞, 开全课程都明白。 只因考试考不到, 音体美课常不开。 第十六怪:读写姿势难见范 最奇怪呀最奇怪, 读写姿势难见范。 问君可见哪学校,
教学论教案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论教案-教学组织形式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掌握不同教学组织形式的优点和局限。
3. 学会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
4. 能够分析实际教学中的教学组织形式,提出改进意见。
二、教学内容1. 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教学组织形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方式,进行教学活动的结构。
2. 不同教学组织形式的介绍:a) 讲授式教学:教师通过讲解、讲述、讲解等手段传授知识,学生通过听讲、记笔记等方式获取知识。
b)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c) 探究式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d) 实践性教学: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和应用:a) 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
b) 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
c) 根据教学内容和资源选择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实际教学案例,引发学生对教学组织形式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及其重要性,介绍不同教学组织形式的特点和应用。
3. 分析:分析实际教学中的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问题和不足。
4. 实践: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方式,实际应用所学的教学组织形式。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评价。
2. 小组合作表现: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进行评价。
3. 学习任务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质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五、教学资源1. 教学PPT:制作精美的教学PPT,展示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特点和应用。
2. 实际教学案例:收集一些实际教学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什么是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按照一定的方式和方法组织教学活动的形式。
它是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具体实施方式,对于教学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来实现,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1.讲授法讲授法是最常见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教师通过讲述知识点、讲解概念和原理等方式进行教学。
这种教学形式主要适用于基础知识的传授和概念的解释,具有简单明了、易于理解的特点。
但是这种教学形式偏重教师的一方面,学生参与的机会比较有限,容易造成学生的被动接受。
2.讨论法讨论法是一种注重学生参与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通过提问、引导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交流能力的提高。
这种教学形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组织讨论的话题和时间,避免讨论无效或者在局限性领域内发展。
3.实践操作法实践操作法是一种以实践为基础的教学组织形式,通过学生亲手进行实践操作和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这种教学形式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和理解知识,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然而,实践操作法需要有相应的实验设备和实践场地,因此在一些条件有限的学校和班级可能无法实施。
4.课堂互动法课堂互动法是一种强调师生互动、学生之间互动的教学组织形式。
教师通过提问、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这种教学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好课堂节奏和学生参与的平衡,避免过度的互动导致教学进度的延误。
如何选择教学组织形式教师在选择教学组织形式时,需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特点等因素来综合考虑。
以下是一些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原则:1.根据教学目标选择。
《-教学组织形式》ppt课件
㈩协同教学
• 协同教学20世纪 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 期在美国 流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也称为“分化教学人员” ,是由具有互补性教学技能的两上或两个以上的 教师形成灵活的小组,针对学生个体的学习需要, 通过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协作来规划并实施一个组 的教学。
计教学、个别辅导教学等多样化的
组织形式。
四、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
㈠个别教学 个别教学就是教师分别对学生进行个 别教学的组织形式。 它的基本特征是:教师个体只与学生 个体发生联系;学生年龄不一,文化 程度参差不齐;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 教学时间和教学进度缺乏计划性。 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办学规模小、速度 慢、效率低。当然,个别教学在适应 个别差异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按照教学单位的规模大小,可分为个别教学、 小组教学、班级授课(小班教学、大班教学、 合班教学)
按照师生交往的程度划分,可分为直接的教
学组织形式(包括个别教学、小组教学、班级 授课等)和间接的教学组织形式(包括个别学 习、伙伴学习、合作学习、广播电视教学、计 算机教学等)。
从学生的组合方式看,教学组织形式有 两种基本类型:一是个别教学,即个别学 生与教师相互作用,教师在同一时间只是 教授个别学生;二为集体教学,即学生以 集体的形式与教师相互作用,教师在同一 时间里教授多个学生。这种集体教学形式 又可以划分为多种具体形式,主要有:一 是班级教学,即把学生按年龄或程度编成 固定的班级,教师在同一时间,使用统一 的教材,面向全班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 式;二是分组教学,即把学生按能力或作 业分成不同的组,教师面向全组学生进行 教学;三是合班教学,即把两个或两个以 上的班级合并起来,教师在同一时间里对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班级合成的学生集体进 行教学。
(三)班级授课制 1.班级授课制的定义 班级授课制又称课堂教学,是是将学生 按年龄和程度编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 由教师把握教学计划中统一规定的课程 内容和时数,按照学校的课程安排表进 行分科教学的一种形式,它是目前学校 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国内外最通 用的教学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属于集体教学的范畴,与个 别教学相比,它有如下基本特征:一是 以班为单位集体授课,学生人数固定。 二是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相对统一。三 是教学进度与学习年限统一。四是实施 分科教学,相对于古代原始的个别教学 是一大进步。
第十一章教学组织形式
优 点:
(1)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扩大教学规模, 提高教学效率;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优势,突出教师的主导 作用;
(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促进学生 个性健康的发展和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4)有利于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确保学生获 得系统的、连贯的知识,保证教学质量;
(5)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
传统课堂“十八怪”
• 第一怪:教师课堂作主宰 • 学校学堂又学生, • 学咋不在俺手中? • 教师课堂作主宰, • 只信灌输老传统。 • 第二怪:教参教案念开怀 • 备课本,抄明白, • 复制粘贴真快哉。 • 脱稿上课成奢望,
• 第三怪:串讲串问嗯啊哎 • 大问题,全肢解, • 点点问,陷阱栽。 • 串讲串问嗯啊哎, • 答案皆从教参来。 • 第四怪:课件控制装现代 • 信息化,新时代, • 现代技术令人爱。 • 无奈观念不转型,
• 第十七怪:周考月考竟慷慨 • 应试教育魂亦在, • “考”字法宝丢不开。 • 期考年考不必说, • 周考月考竟慷慨。 • 第十八怪:可怜更多眼镜孩 • 讲为主,如阴霾, • 听记背,日夜拽。 • 近视率,警心怀,
二、教学的辅助形式—个别辅导与现 场教学
1.个别辅导
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进 行个别指导的教学组织形式。 (1)类型:针对教材的复习和预习中的问题辅导; 针对学科内容相关的学习中疑难问题,拓宽视野, 发展思维。
含义: 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照年龄与知识程度
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程表和作息时间表 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上课的一种集体 教学形式,它是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基本特征:
(1)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将学生编班 (2)把教学内容按照学科和学年分解为小的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教学组织形式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教学组织形式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教学组织形式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教师以什么样的形式将学生组织起来,通过什么样的形式与学生发生联系,教学活动按照什么样的程序展开,教学时间如何分配和安排等问题。
教学组织形式主要受教学观念、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等因素的制约。
二、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在教育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
而班级授课制是我国现行的教学组织形式,会在后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个别教学制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都采用个别教学形式。
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布置检查和批改作业都是个别进行的,即教师对学生一个一个轮流地教;教师在教某个学生时.其余学生均按教师要求进行复习或作业。
个别教学制显著的优点在于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使教学内容、进度适合于每一个学生的接受能力。
所以,在个别教学中,由于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努力的程度不同.即使是同时上学的学生。
他们各自的学习进度也会有很大差别。
但采用个别教学,一个教师所能教的学生数量是很有限的。
这种个别教学形式在古代学校中普遍推行是与古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的状况相适应的.(二)分组教学分组教学是按学生能力或学生成绩把他们分成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
按学生能力、成绩进行编班的教学组织形式。
目前,美、英、法、德等国家实行的分组教学,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
外部分组是指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
外部分组主要有两种形式:学科能力分组和跨学科能力分组。
内部分组是指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班级内,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组。
分组教学显著的优点在于它比班级上课更切合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但是,它仍存在一些较严重的问题,一是很难科学地鉴别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在对待分组教学上,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意愿常常与学校的要求相矛盾:三是分组后造成的副作用很大.往往使高水平组学生容易产生骄傲,使低水平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降低。
教学组织形式
第四章教学组织形式第一节教学组织形式概述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对于教学组织形式,前苏联教学论学者对有较多的阐述;斯卡特金主编的中学教学论在对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演变和类型进行分析之后提出:“教学组织形式就是由既定的作息制度和规章制度规定的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休金娜认为:“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过程的极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学组织形式中体现也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严密的、按时间的组织,它与教师的活动又是相互联系的;这种活动可以是全班教学、小组教学,还可以是群众性的教学;”我国的教育学界对教学组织形式也有不同的解释;有学者认为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教学活动的结构”;有学者提出“教学组织形式就是关于教学活动应怎样组织,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怎样有效地加以控制和利用的问题;”有学者认为,“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或者说,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织形式”;还有学者认为,“教学组织形式,是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围绕一定的教育内容或学习经验,在一定时空环境中,通过一定的媒体,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与程序;”由此可见,国内外教学理论界并未形成大家都认同的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我们暂且把教学组织形式定义为是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组织方式及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安排方式;二、教学组织形式的作用第一,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得以实现的基本保证;第二,教学组织形式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第三,教学组织形式直接影响教学效率的高低和教育规模的大小;三、教学组织形式的类型1.个别教学;个别教学反映出教育规模狭小,受教育的学生人数少,而且年龄层次和知识水平相差悬殊,教师根据不同的水平分别教授一个或几个学生;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特征是教学速度慢,效率低,没有明确或固定的学习年限,学生既不分年限,也不分科进行学习;通常认为这种教学形式较适合学生人数少的教学要求;2.班组教学;班组教学具备了班级教学的某些特征;在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下,教师可能不止一名同时教的是一组学生,班组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课程具有某些共同性,具备了集体学习的特点;但通常班组的学生人数并不是固定的;学生入学和退学较为自由,对学生的年龄、文化程度、学习进度和学习内容也没有明确的统一要求;3.班级教学,也称班级教学制或班级授课制;班级教学是在班组教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的出现适应了资本主义及其生产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为各国扩大教育规模,增加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供了比个别教学和班组教学更为有效的形式;4.分组教学分组教学是对班级教学的改革;各国的分组教学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外部分组,一类是内部分组;外部分组;这种分组方式打破了传统的统一按年龄编班的做法,改由按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兴趣来分组;这种形式的分组在西方国家运用得很广泛;1兴趣分组;也叫选修分组;这种分组也是跨班级的,甚至是跨年级的,如各种课外的活动小组、兴趣小组等等;2能力分组;按学生的能力分组也就是按学生的智力或学习成绩来分组,通常又可分为学科能力分组和跨学科能力分组两类;内部分组;它是在保持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班级教学条件下,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速度和学习兴趣等因素将他们编入暂时性的小组里进行学习,因此也叫班内分组;内部分组的具体做法也有两种;1在教学过程的某一阶段,在班级教学的基础上,由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对学生进行分组,其依据通常是简短的诊断性测验,分组后学生根据自身的不同情况学习不同的教学内容,经过一段时间达到教学目的后再进行班级教学;2对相同学习内容和相同学习目标采用不同的方法和媒介手段进行分组;5.开放教学;也称为“开放班级”或“开放课堂”,开放教学的最大特点是放弃了班级教学的形式;在开放教学的形式下,教学以儿童的兴趣为中心,无固定的计划、形式和结构,不拘泥于形式,在活动中进行学习;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提供学习情境,进行个别辅导,而不直接介入学生的学习活动;6现场教学现场教学是一种在空间上与课堂教学相对应的教学组织形式;作为对课堂教学的改革,现场教学在师资、教学时间、教学手段和方法等方面均有自身的特点;其最大的特色是在教学的空间上,即教学活动不是在学校的课堂中进行,而是在事件发生发展的现场中进行;四、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主要受教学观念、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等因素的制约;1.根据教学任务进行选择;在选择教学组织形式时,首先要考虑教学任务;如果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新知识,就应选择班级教学的形式,如果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则可考虑采用小组教学的形式,如果要完成多种教学任务,可以考虑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整合;2.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选择从不同的学科来看,如语文、数学和体育、美术等,其内容的性质不同,要考虑采用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从同一门学科来看,不同的教学内容,如难易程度不同,或复杂程度不同,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3.根据教学对象进行选择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身心发展方面存在着差异,在选择教学组织形式时必须顾及到这些差异,采用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例如在小学阶段,高年级和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发展水平不同,不宜一律采用45分钟一节课的组织形式;四在选择教学组织形式时,应该考虑教育的现有条件,学校的文化背景等因素;第二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在班级授课制中,同一个班的每个学生的学习内容与进度必须一致,但开设的各门课程,特别是在高年级,通常由具有不同专业知识的教师分别担任;一、班级授课制的产生和发展班级授课制产生于17世纪近代资本主义兴起时期,是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对高素质的人的需求大大增加,要求普及教育,扩大教学规模,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从而批判否定分散的小农经济和封建隔绝状态下长期实行的个别教学组织形式的结果;公元十六、十七世纪间,班级授课制首先在东欧的一些学校教学实践中由群众创造出来,它的发展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夸美纽斯为代表的教育家从理论上加以总结和论证,使它基本确立下来;第二阶段,以赫尔巴特为代表,提出教学过程的形式和阶段的理论,对夸美纽斯的理论进行了完善;第三阶段,以前苏联凯洛夫等人的教学理论为代表,提出课的类型和结构的概念,使班级授课制这个组织形式,形成一个体系,基本完成;二、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征1.把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分别编成固定的班级,即同一个教学班学生的年龄和程度大致相同,并且人数固定;2.有统一和固定的教学内容,教师按规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进行教学;3.把教学内容以及实现这种内容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展开的教学活动,按学科和学年分成许多小的部分,分量不大,大致平衡,彼此连续而又相对完整,这每一小部分内容和教学活动,就叫做“一课”,一课接着一课地进行教学;4.把每一“课”规定在统一而固定的单位时间里进行;单位时间可以是50分钟、45分钟或是30分钟,但都是统一的和固定的;课与课之间有一定的间歇和休息;从各学科总体而言,可能是单科独进,也可能多科并进,轮流交替;三、班级授课制中课的类型和结构关于课的类型和结构划分的理论根据,前苏联教学论并非简单继承赫尔巴特的统觉论,而是力图应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学生在教学中掌握知识要经过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效果等几个互相联系的阶段;不管是掌握一个概念,还是掌握某一系统的学科知识,都有要经过这些过程、环节或“工序”;有的教学内容份量不多,而且比较浅显,在一个单位时间50分钟或45分钟内就可以全部完成;但是另一些教学内容,份量大,程度深,不可能在一节课里就完全掌握,需要由一系列不同类型的课所组成的课程体系来完成任务;课的类型即由此而来;那种包括掌握知识过程全部或大部环节或“工序”的课,叫做“综合课”;那种只担负一道或二道“工序”的教学任务的课,分别叫做:讲授新教材课、复习课、练习课,实验课,测验课……等;具体到某一特定类型的课中,由于它担负的任务,教材特点,以及所采取的手段和方法的具体情况,又有不同的更为具体的阶段、环节、步骤;这就叫做课的结构;一般的“综合课”都包括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等到环节;四、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和局限性一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1、它大规模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一位教师能同时教许多学生,而且使全体学生共同前进;2、它能保证学习活动循序渐进,并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扎扎实实,有条不紊;3、它能保证教师发挥主导作有,首先是教师系统讲授,而且在这个基础上直接指导学生学习的全过程;4、它把教学内容及活动加以有计划的安排,特别通过课的体系,分工合作,从而赢得教学的高速度;5、学生彼此之间由于共同目的和共同活动结集在一起可以互相观摩,启发,切磋,砥砺;6、它在实现教学任务上比较全面,从而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它不仅能较全面地保证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同时也能保证对学生经常的思想政治影响,启发学生思维、想象能力以及学习热情等等;二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1、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2、封闭式教学,教学容易与学生的现实世界相脱离;3、重视预设内容的教学,课堂教学的开放性、生成性、创造性不强;4、强调统一,齐步走,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5、固定化、形式化,教学方式方法单一,以课堂讲授为主要教学方式;6、不能保证真正的智力卫生的要求,往往将某些完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人为地分割;7、每个学生独自完成学习任务,集体智慧没有充分发挥,合作精神也没有等到充分发展;五、班级授课制改革动态一世界各国缩小班级规模的运动美国克林顿政府的CSRClass Size Reduction计划主要采用联邦政府拨款的方式推动实施,准备将中小学各年级班级学生人数从平均23人减少至18人2005年实现;日本教育研究学会的调查显示,低年级教师认为最恰当的班级大小为20人,日本山形县2002年实施的“新新计划”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和小学各班人数为30人;韩国于2001年开展小班化,政府打算投入一半的教育预算约110亿美元,加建学校和教室,以将班级人数降至35人;我国台湾决定以10年为限1998-2007,国民小学班级人数降为35人,国民中学班级人数降为40人;澳门已经实现了每班35人的目标;不仅中小学缩小班级规模,大学也在缩小班级规模;这种改革可以使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教师充分的关注,使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更有针对性,可以使师生的互动更加深入,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说话,从而挖掘学生最好的一面;二加强班级授课制与其他教学组织形式的相互配合虽然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条件不同,适应不同的时代和地区的需要,但是人类社会是复杂的,而各种教学组织形式又都有其优点和缺陷,它们在一定意义具有互补性,可以实现优化组合;三班级授课制的弹性化1959年,美国着名教育家约翰·古德莱德在其不分级小学一书中指出,分级制是一种僵化的教育体制,它不是建立在儿童发展的个别性和独特性的基础上,没有考虑到儿童发展的不同速度和不同层次,无法实现儿童发展的多样性;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他提出了不分级小学这一解决方案,主张构建灵活的学制,让学生可以根据个体不同的学习能力和速度,得到最大程度的持续发展;通过实行这种学制,教师们则有可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创造型的教育与教学策略;1999年1月,芬兰颁布的芬兰高中教育法,明确规定所有高中都应采纳无年级制;实行无年级授课制的学校,不为学生分班或分配固定教室,不同学年入学的学生会因选择同一课程而坐在一个教室,而同一年入学的学生也会因为选择不同课程而坐在不同的教室;选修同一门课程,坐在同一个课堂上的学生,可以是刚进校的新生,也可以是即将毕业的高年级学生;新学年伊始,学校即发给学生每人一本课程设置手册,内含本学年开设课程明细表,包括对课程的总体介绍,课程设置、各科详情、任课教师、选修必备前提条件等,同时将手册全部内容公布在校园网上,以使学生随时查询;学校对大部分课程的选修不作任何限制,只是根据课程难易程度加以编号并注名选修该课必备的知识前提;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和各自不同的兴趣爱好,从学校提供的“课程菜单”中选择不同的学段课程和适合自己的任课教师,制定个人的学习计划并决定自己的学习进程;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教学组织取决于学生对课程的选择;同学入学的学生,每个人的课程表很可能因为选课的不同而不同;学校建立了对学生的顾问制度,设专业的学生顾问,解答学生在学习、生活、未来择业或继续深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四课堂教学环境的变化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逐渐改变,不再是纯粹的“我讲你听”的单向信息传递关系,也不再是“星星绕着太阳转”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依附关系,而越来越多地体现出人格上的师生平等关系、教学中的师生对话关系;第三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包括备课、上课和评课三个环节;备课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预先计划和准备的过程;上课是教师灵活地执行计划实际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评课是教师本人或其他评课人员对学生的目标达成程度及教学活动质量做出价值判断和改进决策的过程;一、备课备课质量直接决定着上课的质量;一般来说,备课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条件等因素,更要考虑学生情况和教师自身情况;一写好三种计划1、学期教学进度计划长期计划;这是对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所作的总的准备和制订的总计划,应在学期开始前编制好;它的内容包括:学生情况分析,课程目标和内容分析,教学资源分析,教学活动安排等;2、课题单元计划中期计划;这是一个课题或单元教学开始前,教师对这个课题或单元教学所作的统筹安排,形成课题或单元计划;它的内容包括:课题名称、课题教学目的、课时划分、每一课时的教学任务与内容、课的类型与主要方法;3、课时计划短期计划;这是教案,是教师在课题备课基础上,对每一节课进行的深入细致的准备;它的内容包括班级、学科名称、授课时间、课的类型、教学目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进程、布置作业等;有的教案还留有课后反思或教学后记一栏;所以,有人形象地称教案为“课前的计划书,课上的备忘录,课后的反省簿”;教师在编写课时方案应问自己的问题:二三种工作优质高效的教学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深刻全面了解,对教学内容的融会贯通,对教学方法的恰当使用;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备学生、备教材、学法、备教法;1、研究学生教材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教师的教也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备课从根本上说是选择适合和促进学生学习的内容、设计适合和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所以,备课的首要工作是研究学生、了解学生,而不是研究教材;2、研究教学材料成功的教学往往与教师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和恰当处理有关;备课中,教师既要立足于教材又要超越教材;3、研究教法和学法教师教的方法、学生学的方法直接关系到教学任务完成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在备课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水平、教学的设备条件和自身的优缺点等因素来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二、上课依据国内个的众多研究,上课环节可分为启动、导入、展开、调整和结束五个部分;1、启动环节启动环节主要是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同时,还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往往利用问题、演示、实验、言语描述等手段来创设这种情境;此外,课的启动还包括教师将学习的目标、方式、程序和评价形式与标准以板书、幻灯片或书面材料等方式告诉学生,让学生一开始就明白一堂课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样学;2、导入环节“导入”的功能在于使新旧学习任务之间能顺利地衔接;导入环节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任何新知新能的学习都离不开学生已有的相关经验,学生学习新知识需要利用旧知识结构的支撑;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检查家庭作业等手段帮助学生回忆与学习新任务直接相关的旧知能;3、展开环节这是上课的主体部分,要求学生对新任务有实质性的理解;在这个阶段,教师要把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生接受的心理顺序合理呈现新知识,引导学生主动接受新知识,通过指导性练习和独立练习,让学生真正掌握新知识;4、调整环节课堂教学是一种依据目标导向目标的实践活动;课的调整既包括了补救教学,也可能含有补充教学;补救教学是针对学生普遍存在或典型出现的错误反应或动作,从新的角度加以澄清和纠正;5、结束环节课的结束要做的工作主要是通过“小结”和“照应”起到提炼主题、概括要旨、深化认识、过渡衔接等作用;课堂小结既可以由教师来做,也可以由学生来做,不仅是加深学生对刚上完的课,对刚学到的东西的印象,而且,通过小结,发现问题,还可以把这次课和下次联系起来;美国一些大学的“一分钟文章”就有这样的功能;三、评课评课,起着检查学生达标程度和教师教学质量的作用,同时评课可以促使教师对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提高教学水平;评课可以分为自评和他评,前者由执教者自己进行,后者由教师同行、教育行政人员或教研人员进行,针对学生达标程度进行检查;一般来说,教学活动由教师、学生和教学媒介等要素构成,因此,评课就要评学生学得怎么样、教师教得怎么样、师生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什么是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的含义
教学组织形式是联系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纽带与方式,是根据一定的教学日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的主客观条件来组织安排教学活动的方式。
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教学组织形式来进行是教学活动的根本特征之一。
教学组织形式变革是当代教学方式、课堂教学结构变革的核心内容。
当代教学改革实际上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改进与教学组织形式变革的合一。
不同教学组织形式具有其个性化特点,它是将不同教学组织形式间相互区分开来的根本要素,任何教学组织形式的展开都要考虑三个重要因素:
(1)时间(时间分配)
师生之间教与学的时间分配,如教学活动之间是相继还是同步,是轮流活动还是交替活动。
如课堂教学的基本特点是:教师同时向四五十名学生施教;复式教学是教师交替对不同年级学生施教等。
(2)空间(空间结构)
师生在同一教学空间——教室中的搭配方式或空间结构,如学生之间结成小组,所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室中占据一个“马蹄空间”;课堂教学是每个学生在教师中占据一定的“秧田”空间。
教学活动的实施空间是现场还是在课堂也是不同教学组织形式间出现差异的一个节点。
(3)人员(师生组织)
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人员,即师生间在教室中结成的教师组织与学生组织,如分层教学与小队教学,学生被按照学习水平差异与兴趣爱好分为不同的小组,教师针对不同小组分别施教等。
2、教学组织形式的三个微观组成单元是什么?
教学组织形式的三个微观组成单元
1、“班”(组)常常被视为教学的基本人员组成单位,班内包括小组和个人等,在教学活动中师生既可以在固定的一个班内开展教学活动,也可以在变动的班内(如走读)开展教学活动。
2、“课”它是教学活动的具体构成形态,是教学活动的基本构成单元,“课”是师生共同栖身其中的教学活动时空。
3、“时” 它是教学活动的时间性的体现,有固定时间的教学活动组织形式一般以“一节课”为单位,没有固定教学时间的教学活动组织形式被称为弹性时间制。
一般一节课的教学时间为40-60分钟,没有固定教学时间要求的教学活动组织形式多见于现场教学、实践活动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