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 说课稿
出师表说课稿模板
出师表说课稿模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将为大家展示一堂关于《出师表》的说课稿。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所作,是一篇著名的辞赋,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以及对事业的执着追求。
本课旨在通过深入分析《出师表》的文本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诸葛亮的高尚情操和坚定信念,同时提升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鉴赏能力。
首先,我将从文本的背景入手,简要介绍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诸葛亮的生平事迹,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文本的初步认识。
接着,我会引导学生逐段阅读《出师表》,对文中的字词进行解释,确保学生能够理解文本的基本内容。
在文本分析阶段,我将重点分析《出师表》的文学特色和表达技巧。
例如,诸葛亮在文中运用了反问、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同时,我也会引导学生探讨文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如诸葛亮的忠诚、智慧和担当。
在课堂互动环节,我会设计一些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和体验文本内容。
例如,学生可以分组讨论诸葛亮的决策是否合理,或者扮演诸葛亮,向刘备陈述自己的出师理由。
最后,在课堂总结阶段,我会引导学生回顾本课的学习重点,总结《出师表》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发扬诸葛亮的高尚品质。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提高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更能
深刻体会到忠诚、智慧和担当的重要性,从而在思想上得到提升和启迪。
谢谢大家,我的说课稿到此结束。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部编版《23出师表》说课稿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部编版《23 出师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出师表》是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部编版的一篇课文,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历史散文。
课文以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出师中原,决战曹魏的故事为主线,展示了诸葛亮忠诚、智慧、勇敢、坚韧的品质,以及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本文在教材中占有一席之地,旨在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文阅读能力,对古代历史和文学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对文中的一些生僻词语、特殊句式和古代文化常识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和特殊句式,了解古代文化常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古文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感受诸葛亮的忠诚、智慧、勇敢和坚韧,传承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生僻词语和特殊句式的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了解。
2.教学难点:文中一些隐喻、象征手法的运用,以及诸葛亮的精神品质的内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讲授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古代地图、历史资料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诸葛亮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查找生僻词语和特殊句式的解释,了解古代文化常识。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隐喻、象征手法,探讨诸葛亮的精神品质。
4.教师讲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诸葛亮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出师表》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出师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出师表》是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重要文言文。
它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散文,作者是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诸葛亮。
这篇文章以其严密的逻辑结构、深刻的哲理内容和感人至深的情感表达,成为古代散文的瑰宝。
学习《出师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还可以让学生领略到中国古代文人的忠诚、智慧和人格魅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他们对于文言文的语法、词汇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出师表》作为一篇内容丰富、情感深沉的文学作品,对于学生来说还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节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课文的艺术魅力。
三. 说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出师表》,使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掌握关键的词语和句式;能够领会诸葛亮的忠诚和智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能够欣赏古代散文的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掌握关键的词语和句式。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能够领会诸葛亮的忠诚和智慧,以及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景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所描绘的场景;通过情感教学,让学生深入体会诸葛亮的忠诚和智慧;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理解课文中的深刻哲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讲述诸葛亮的事迹,引发学生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标记出生字词和不懂的句子。
3.讲解课文:针对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讲解,重点解释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4.分析课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诸葛亮的忠诚和智慧,以及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5.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感受诸葛亮的忠诚和智慧,体验课文的情感魅力。
人教版出师表说课稿
人教版出师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出师表》,这是一篇选自中国古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所写的辞表,也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经典文言文。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教材分析:《出师表》是一篇典型的辞表文,通过诸葛亮对刘备的忠诚和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展现了其深厚的政治智慧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文章以诸葛亮北伐前向刘禅上表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以及对先帝刘备的忠诚和对后主刘禅的期望。
这篇文章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同时也蕴含了丰富的历史和人文教育意义。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文言文中的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掌握《出师表》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体会诸葛亮的忠诚精神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出师表》的主旨,掌握文章的基本结构和修辞特点。
难点:深入理解文章中蕴含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作者的情感态度,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教学方法:1. 讲授法:对文中的难词难句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文章的主题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三国历史背景,引出《出师表》的写作背景和目的。
2. 课文讲解:逐段讲解文章内容,分析诸葛亮的政治主张和人格魅力。
3. 难点突破:针对文章中难以理解的部分,进行重点讲解和讨论。
4.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诸葛亮的忠诚和责任感,讨论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5. 总结反馈:总结文章的主旨和结构,对学生的讨论和理解进行反馈和评价。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出师表说课稿人教版
1.软硬件资源:教室、投影仪、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白板、黑板、教学挂图、文具等。
2.课程平台:学校教学管理系统、班级微信群、学习APP等。
3.信息化资源:《出师表》相关视频资料、音频资料、电子教材、在线词典、历史图片等。
4.教学手段: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多媒体教学等。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出师表》这篇课文时,学生可能遇到以下困难和挑战:首先,文言文的语言表达和句式结构较为复杂,学生可能存在阅读理解困难;其次,文中涉及到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关系较为复杂,学生可能难以理清;最后,学生可能对古代散文的审美鉴赏能力不足,难以体会课文的韵味和艺术魅力。针对这些困难和挑战,教师需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课文。
-分析图片:观察三国时期的历史图片,结合课文内容,思考图片中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加深对当时社会的了解。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拓展内容进行学习和探究,也可以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项拓展任务。
-在拓展学习过程中,学生遇到问题时,可以寻求教师的帮助,教师会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解答。
-学生应在课后合理安排时间进行拓展学习,确保学习效果。
2.当堂检测:
(1)选择题:
1.《出师表》是哪位人物的作品?
A.曹操B.诸葛亮C.孙权D. B.陶渊明
2.《出师表》主要表达了谁的什么情感?
A.刘备的喜悦B.诸葛亮的喜悦C.刘备的忧虑D.诸葛亮的忧虑
(2)填空题:
1.《出师表》是_______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一篇辞表。
2.《出师表》主要陈述了诸葛亮_______的决心和志趣。
(3)简答题:
1.请简要概括《出师表》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24《出师表》说课稿[推荐五篇][修改版]
第一篇:24《出师表》说课稿24 《出师表》说课稿一、说教材“表”原来是古代臣子写给君主表达忠诚和希望之情的一种文体,历来以表传后者颇少,惟有诸葛亮的《出师表》彪炳千古,奥妙何在?“忠有《出师表》,孝有《陈情表》”一语道破。
诸葛亮的《出师表》不仅长存于史册,而且粲然于文苑,是因为它不但饱含殷切希望,同时情词恳切,感人至深。
学习此文,可利用经典名篇积累文言知识,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章内容和词句,理清文章贯穿全文的情理双线,点点结合分析,有条理地将名篇读出深度,读出情味。
《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上的奏章,或表明报国之心,或呈现攻城掠地之策。
本文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对朝廷内政提出的建议。
文章总结了“亲贤臣,远小人”才能使蜀汉兴盛的历史经验,表示作者“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表现了诸葛亮忧心国事、鞠躬尽瘁的忠忱。
本文寓情于议,寓情于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不仅主张明确,析理透辟,而且殷切期望之情溢于言表。
教学中,应着重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体会本文以情动人、情挚辞切的特点。
通过质疑问难、相互辩驳两个环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诸葛亮的“忠”及诸葛亮的时代意义。
通过课堂教学双边活动,逐步提高学生的诵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探究的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说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情理交织的写作方法。
3、结合文章品析文章谨言慎谏、情词恳切的写作特点,感受诸葛亮忠臣形象。
三、说教学重点1.背诵全文,疏通文句,力求当堂成诵。
2.理清并分析文章情理交织的写作特点。
突破方法:教师借助“晓知以理、动之以情“的劝勉方式提出情理说,引导学生循着情理双线理清文章主要内容和写作脉络。
教学难点:结合文章品析文章谨言慎谏、情词恳切的写作特点。
突破方法:回避直接发问和分析,借助朗读,读出诸葛亮的语言艺术和良苦用心,是学生入情入境地根据自己的理解展开分析,教师可适当评价总结。
《出师表》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
《出师表》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一、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自读课——24课《出师表》。
二、说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A在学习中了解“表”这种文言文体的一般知识;B整体感知内容,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用法,能够背诵的重点段落;C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迁移性阅读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A反复诵读,在读中感知大意及内容要点;B在读中质疑探究、迁移发现;C强调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之间的对话、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实现师生的相互动;D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多角度阅读。
三、说教法、学法1、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品味。
2、由单向思维转向多向思维,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思考。
3、注意传授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思考,在思考中发现,在发现中走向完善。
4、重视教与学的双边性,重视师生互动,注重学生的自主理解和思考,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成功的喜悦。
5、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自然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切忌为了完成目标而强行设计教学环节。
6、要借助学生的学习兴奋点和兴趣所在,以知识链接的形式,将学生对文本本身的学习拓展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更为广阔的时空中自主学习。
四、说教学构思(一)以组全诗句的方式,通过“出师一表”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课文。
(二)自读课文,扫除障碍通过学生自读课文,熟悉课文,提出疑难,扫除朗读和理解的障碍。
(三)共读课文,理清要点以理清结构为目标,以教师范读为引子,通过师生共读课文,在读中理解课文,在理解中反复朗读,把握要点,品味语言。
(四)综合学习,自主探究学生围绕人物和作品评价或分析其学习中的问题,自我发现,自谈感受,合作探讨。
(五)选背课文,文化积累学生选背精彩片段,展开竞背,师生共评。
“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它是臣子给君主上的奏章,或表明报国之心,或呈现攻城掠地之策。
出师表说课稿8篇
出师表说课稿出师表说课稿8篇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出师表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出师表说课稿1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24课《出师表》,该篇课文是自读课文,该单元的课文大部分选自历史著作的传统名篇,学习这些文章不但可以增长历史知识,还可以受到古人的智慧、勇气、节操方面的感染和激励。
文章总结了“亲贤臣,远小人”才能使蜀汉兴盛的历史经验,表示作者“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表现了诸葛亮忧心国事、鞠躬尽瘁的忠心。
本文寓情于议,寓情于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不仅主张明确,析理透辟,而且殷切期望之情溢于言表。
教学中,应着重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体会本文以情动人、情挚辞切的特点。
鉴于教材内容,我将利用2课时完成本课的教学,下面我说的是第二课时,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知识目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能力目标:反复诵读,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的写作方法。
德育目标:深切感受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做社会的有用人才。
[说明]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教学重点: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情挚辞切的特点。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理解诸葛亮的“忠”?二、说教法学法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学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
具体做法如下:1、情景设置法——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激发学生情感,引起共鸣。
出师表说课稿
出师表说课稿《出师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诸葛亮的《出师表》。
一、说教材《出师表》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
这篇表文以恳切的言辞,针对当时的局势,向后主刘禅反复劝勉要继承先主刘备的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同时也表达了诸葛亮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本文言辞恳切,感情真挚,是古代奏疏中的名篇,也是学生了解诸葛亮这位历史人物和感受其忠诚精神的重要文本。
二、说学情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言文知识,具备了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但是,《出师表》这篇文章篇幅较长,文言词汇较多,理解起来仍有一定的难度。
而且,文中所表达的忠诚之情和治国理念对于学生来说可能较为抽象,需要引导他们结合历史背景和人物经历来深入体会。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诸葛亮的忠诚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体会诸葛亮的忠诚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的治国理念,以及诸葛亮向后主提出建议的现实意义。
五、说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
六、说教学过程接下来,我将详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一)导入新课上课伊始,我会给学生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在三国时期,有一位智者,他为了报答主公的知遇之恩,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在出师北伐之前,写下了一篇感人至深的表文,向后主表达了自己的忠心和期望。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智者是谁吗?这篇表文又是什么呢?通过这个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出师表》。
《出师表》说课稿9篇
《出师表》说课稿9篇《出师表》说课稿9篇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出师表》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出师表》说课稿1教材地位:本课位于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本单元是文言文单元,选录的都是名篇本课虽被定为自读课文,但在初中教材中却占有重要位置,是教学的重点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文章体裁2、熟练朗读课文3、掌握一至五段重点词句含义4、理解作者提出的三条建议教学重点:同教学目标2、3、4教学难点:同教学目标3、4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质疑讨论法、朗读法、归纳法、讲解法学法指导:质疑讨论法、自学法、批注法、识记法、朗读法教学流程:一、引入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上知天文、下识地理,运筹帷幄,才智超群,后来成了智慧的化身他就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名篇《出师表》[设想]:以作者超人的才智引出本文,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尽快进入课堂二、了解作者[设想]:不管是从名著考查的角度,还是从历史名人的角度,本文作者都需要学生进行深入了解让他们借助手中资料自行进行了解,教师再根据情况及时进行补充,并强调需要识记的重点,是本文第一课时学习中不可少的环节三、师生共读课文[设想]:在共读中,既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自读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也可以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引导和纠正,并能在节奏、停顿、情感等方面给予指正四、小组合作,疏通文章一至五段含义[设想]:本文由于年代久远,一些字词含义变化较大,疏通文章含义是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由于课下注释标注比较全面,学生手中又有齐备的工具书,有能力解决翻译问题这一环节就放手交给学生去完成同时,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又可以互相提醒重点,解决难点,从而达到好的学习效果五、师生讨论,解决疑难[设想]:文中一些重点实词和虚词的含义注释和资料中都没有显示,学生依据自己能力可能无从解决,对于这些问题拿出来在全班讨论,以求解决彻底六、反馈检测,强调重点[设想]:为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检测其以文章词句含义的掌握程度,教师设置一些习题,提问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发现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又可以适时向学生强调词句翻译中的重点和难点七、口头翻译前五段[设想]:在多角度翻译的基础上,让学生看着课文独立复述其含义,达到巩固成果的目的八、合作探究思考:文章前五段写了什么内容?明确:提出了三条建议: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设想]:诸葛亮向刘禅提出三条建议是《出师表》的重点内容之一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从文章中得出结论,以培养他们的理解概括能力九、小结本节内容[设想]:作为这篇文章的第一课时,从作者到朗读,再到词句翻译和课文内容,学习内容相当零碎,但要点也较明晰,所以课堂小结必须进行,用以帮助学生梳理本节所学,再次明确学习重点十、布置作业1、背诵并翻译前五段2、完成基训相应题目[设想]:这篇文章需要识记的内容很多受课堂时间限制,学生难以当堂消化以作业的形式督促其课下及时巩固,利于下节课的学习。
《出师表》 说课稿
《出师表》说课稿一、背景和概述《出师表》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篇文章,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文学作品之一。
该文体裁为书信,作者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写给当时的蜀汉皇帝刘备。
该文主要是诸葛亮向刘备阐明蜀汉战争的重要性并请求得到统帅大军的机会。
二、文本结构和语言特点1. 文本结构《出师表》的文本结构比较简单,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
首先是开头部分,主要描述蜀汉战争形势的严峻和诸葛亮编制军队的过程。
接着是正文部分,主要是请求得到统帅大军的机会并向刘备解释了蜀汉战争的重要性。
然后是结尾部分,主要是表达诉求的诚挚。
最后是诸葛亮的签名部分。
2. 语言特点作为一篇文言文书信,《出师表》的语言需求比较正式、规范,使用了大量的古汉语和文言词汇。
同时,该文也蕴含了诸葛亮的思想和情感,既表达了他对战争的认识,也表达了他对刘备名篇治下的忠心和诚挚。
三、文本分析和评价1. 文本分析从文本结构和语言特点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出师表》在多个方面有着优秀的表现。
首先,该文采用了书信体的形式,使得文本更加贴近真实生活。
其次,文本结构比较简洁明了,可以有效地凝练作者的表达,并将重点聚焦在请求得到统帅大军的诉求上。
最后,在语言方面,该文使用了大量地典故和比喻来说明战争的严峻和重要性,让读者更加深刻地了解到蜀汉战争的背景和意义。
2. 文本评价《出师表》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有着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该文既是一篇名篇佳作,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作品的历史价值。
同时,该文也被誉为是中国文学中表达忠诚、守正道、以人为本等传统美德的表率作品。
四、启示和教育意义《出师表》是中国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具有很大的启示和教育意义。
首先,该文是一篇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杰出作品,能够引发读者共鸣和思考。
其次,该文也传递了一种正直、忠诚、励志的价值观,能够给我们提供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的启示。
最后,通过学习《出师表》,我们还可以了解到中国历史、文化和文学的内涵,有助于提升我们的人文素养。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语文《22出师表》优质课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语文《22 出师表》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出师表》是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言文课文,是我国古代著名文学家曹操所作。
这篇课文以曹操出征前向皇帝呈上的一篇表文为主题,通过曹操对当前形势的分析、对自己职责的阐述以及对部下的勉励,展现了曹操的雄才大略和治国理念。
本文语言凝练、逻辑严密、情真意切,是初中阶段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优秀篇目。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但《出师表》篇幅较长,句子结构较为复杂,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此外,学生对古代历史和文化背景的了解不足,也会影响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内容,同时适当补充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曹操的雄才大略和治国理念,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的论证方法,理解曹操的治国理念,以及课文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和特殊句式。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上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通过历史背景的介绍,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曹操的历史地位和《出师表》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问题,理解课文大意。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和论证方法,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4.讲解分析: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分析,重点解释课文的论证方法和曹操的治国理念。
《出师表》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出师表》说课稿——获奖说课稿一、引言《出师表》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作品之一,被誉为“千古文章”。
此篇文章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写给刘备的一封出征时的檄文,内容十分丰富,充满感情。
本篇说课主要介绍《出师表》的背景,文章结构和主要内容,希望能够通过本篇说课,增进学生热爱中国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出师表》的作者诸葛亮及其背景;•掌握《出师表》的文章结构和主要内容;•能够分析《出师表》的语言运用和感情表达。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文化意识。
三、教学重点•了解《出师表》的作者诸葛亮及其背景;•掌握《出师表》的文章结构和主要内容;•能够分析《出师表》的语言运用和感情表达。
四、教学内容1.课堂导入介绍《出师表》的背景和作者诸葛亮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理解本篇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2.知识讲解1.文章结构•上联先生之兵不简——时关沮鹄之意不移;•中联既克之后安可服——乃窃议者何也哉!;•下联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崔文子译文诸葛亮上表,奏文武二臣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始以手谕示人,因感于未具,伏以表闻……”2.主要内容•描写了诸葛亮向刘备呈报他出征的决心、当时国势对凉州需求的大、献出自己爱女和不顾年事协助刘备、表达出了自己忠心耿耿和对国家未来的期待与赤诚。
•诸葛亮自比法家法正,引用《尚书》《周易》、联想战国名相伍子胥,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情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则显现了作者临危不惧、愤然出书的英雄气概。
3.教学活动1.分组朗读《出师表》,让学生全面掌握文章的我的内容和文学艺术特点,注重情感的表达。
2.要求学生结合国家状况,以《出师表》为范本,撰写一篇类似的劝进诏书。
3.与同学分享一下体会。
4.教学总结总结全文、尊重个性、鼓励创新、培养独立思考,注重学生实际的思想需求和多元化的智力开发,逐步达到知识的变异、发扬人的天资、增强人的义务感、策动人的奋斗志气的教育目标。
《出师表》说课稿7篇
《出师表》说课稿7篇《出师表》说课稿1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今天我要说的:是由家喻户晓的诸葛亮写的《出师表》该课出现在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的第六单元,该单元的课文大部分选自历史著作,学习这些__不但可以增长历史知识,还可以受到古人的智慧、勇气、节操方面的感染和激励《出师表》是一篇情辞意切、感人肺腑,让人赞不绝口的__作者通过表文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贞,三条建议,既是安定后方的措施,也是施政的正理叙述生平及出师北伐表明自己“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更是慷慨深沉,动人心魄真正为蜀汉江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二、教学目标根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以及本课的实况和学生的实际特制定以下目标:知识与能力:①积累词语,丰富文言词汇②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③积累名言警句,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①反复朗读课文、疏通文句、培养学生自学文言文的能力②学习__融情于议论、叙事,以情动人的写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和愿望,②领会诸葛亮对“蜀国”的忠诚,从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立志做社会上用的人三、教学重点①背诵全文②掌握__寓情于理、寓情于事的写作手法【设计说明】__“辞情恳切,感人肺腑”,把浓浓的情谊融在说理与叙事之中这是__的精彩、神秘之处作为重点,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提升人格境界是很有裨益的四、教学难点①理清__的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设计说明】学生由于阅历浅对“政治”之概念的理解不是很透彻,应作特别理解②如何正确理解诸葛亮的“忠”【设计说明】诸葛亮对蜀国的赤胆忠诚,是其人格魅力的展观,因此需要人去认真品味同时对学生责任感、使命感的培养,也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说教法一、校情分析我校是典型的农村中学,也就具有了农村学校的特点:①语文资源匮乏②学生学习语文的氛围不浓二、学情分析①我班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差②学习语文的观念、方式、方法较落后③学习语文的能力较弱,语文的素养较低三、学法指导1、朗读法:【设计说明】__情辞恳切,动人肺腑要引导学生在理解作者思路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句中的语言停顿,读出层次感,读出情感古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尤其象这样文质兼美的__,读的作用就非同一般了2、讨论法:【设计说明】关于文句的疏通,文意的理解,应由学生自主解决,生生互动,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培养协作的精神3、探究法:【设计说明】提供有关__的材料,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发现问题,查找答案,得出结论,从而使学生从探究中找出乐趣4、“传授——接受”法与以上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设计说明】“传授——接受”法是传统的教学法,较适合农村学校的实际,但一堂课往往是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这样可以达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效果5、教具准备:多媒体、VCD光盘、三国形势图6、课时安排:3课时说学法新课标指出:阅读,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到审美情趣特设如下之学法:①用字典、词典及资料疏通自学障碍【设计说明】可以完成对“表”这种文学样式、“诸葛亮其人”、“三国的历史”等,相关资料的查阅;还可以提高学生查阅资料,使用工具书的水平及能力②朗读与默读相融合,多种读书方式相结合【设计说明】提高朗读、理解的能力,增强语感,形成整体感知,为深入理解文本作辅垫③借助经验、资料独自完成课文的翻译,然后与同学交流【设计说明】可以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翻译水平,增强合作的意识;还可加深对文本的理解④独自完成对文本的内容、层次、写作特点等内容的分析和总结,然后拿到小组中交流讨论【设计说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⑤把《隆中对》和《出师表》对比学习【设计说明】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两者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全方位理解诸葛亮其人;丰富学习方法说教学程序1、导入:同学们,《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呈上的奏章或表明报国之心,或呈现攻城掠地之策历来以表传后者颇少,唯有诸葛亮的《出师表》彪炳千古,奥秘何在?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出师表》吧!【设计说明】“以表的存者少”这个历史现实,去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__的兴趣、欲望2、利用工具书及资料,扫除障碍,自读课文【设想】通过学生自读,熟悉课文,提出疑难,扫除朗读及理解的障碍,提高自学能力(投影生字词的读音)3、师生共读课文,理解要点、重点【设想】①教师范读为引子,帮助学生把握朗读的速度、语调、情感,带领学生进入情境中去②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朗读,再次进入文本中去,并作适当的评价③以理清__的思路为目标即:出师前对治国的合理安排;出征的原因及决心4、综合学习,自主合作探究【设想】①反复朗读,自主理解,合作交流引导学生体会__寓情于理,寓情于事的写作特色②重点品读__的15段,感受诸葛亮的政治主张,以及他的远见卓识③深情朗读__的69段,感受诸葛亮对蜀国的忠诚,感受其沛然如注,勤勤恳恳之态5、背诵课文,积累知识【设想】①展开竞争背诵,完成对本课的背诵任务,并作适当的评价②结合文中的注解及资料,总结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知识(投影展示文言常识)6、比较学习,拓展延伸【设想】①结合《隆中对》再次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和超凡智慧②交流学习的收获、感受,写一篇读书心得,主题不限《出师表》说课稿2一、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自读课——《出师表》。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2课《出师表》说课稿4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2课《出师表》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出师表》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2课的一篇课文,是我国古代著名文学家曹操的作品。
这篇课文以曹操出征前向皇帝呈上的一篇表文为主题,通过描绘曹操内心的矛盾、痛苦和坚定,展现了曹操作为一个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的才华和品质。
课文语言华丽,情感丰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已经接触过一些古代文学作品,对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和阅读技巧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曹操这个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方面可能存在一些困难,如对曹操的评价、曹操内心的矛盾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曹操的内心情感,并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曹操的内心情感;学生能够领会古代文学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历史人物,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曹操的内心情感;领会古代文学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曹操这个历史人物,认识曹操的贡献和地位;理解曹操在课文中所表达的矛盾和痛苦。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曹操的内心情感。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曹操的历史背景和文学成就,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曹操的内心情感。
3.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课文中的难点问题,如曹操的评价、曹操的矛盾等。
初中出师表说课稿模板
初中出师表说课稿模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一篇脍炙人口的文言文——《出师表》。
这篇文言文出自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之手,是一篇表达忠诚、担当和智慧的经典之作。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教材分析:《出师表》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位于第六单元“古代议论文”中。
这篇文章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素材。
文章通过诸葛亮对刘备的忠诚和对国家兴亡的担忧,展现了一位政治家的伟大情怀和高尚品质。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结构,掌握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体会诸葛亮忠诚于国家、勇于担当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诸葛亮的忠诚精神和对国家兴亡的责任感。
2. 难点:分析文章的议论结构,理解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教学方法:本课将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和合作学习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讲授法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讨论法和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三国历史背景,引出诸葛亮的形象和《出师表》的创作背景。
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文章的气势和情感。
3. 讲解新词:教师讲解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
4. 分析结构:分析文章的开头、发展和结尾,理解诸葛亮的议论逻辑。
5.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诸葛亮的忠诚精神和担当意识,每组选出代表进行汇报。
6. 拓展延伸:讨论在现代社会中如何体现忠诚和担当的品质。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表达自己对《出师表》的理解和感悟。
板书设计:在黑板的左侧写下《出师表》的标题,右侧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诸葛亮的忠诚精神”,二是“文章结构分析”,三是“忠诚与担当的现代意义”。
出师表说课稿模板初中生
出师表说课稿模板初中生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一篇关于《出师表》的说课稿。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所写的一篇辞表,它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也是历史的一部分。
在这篇说课稿中,我将从文本背景、内容解读、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课堂活动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文本背景《出师表》写于公元227年,当时诸葛亮为了北伐中原,向刘备的儿子刘禅请命出征。
这篇辞表不仅是诸葛亮忠诚于国家、忠诚于君主的体现,也是他智慧和人格魅力的展现。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让学生了解这一历史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内容解读《出师表》全文共368字,分为三个部分。
首先,诸葛亮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君主的忠诚,以及对北伐的决心。
其次,他回顾了自己的政治生涯,表明自己为国家尽心尽力。
最后,诸葛亮提出了北伐的具体计划,并请求刘禅批准。
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理解诸葛亮的忠诚精神和高尚品质,以及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出师表》的文本内容,掌握文中的生僻字词和历史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诸葛亮的忠诚精神,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教学方法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文本:逐段解读《出师表》,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含义。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诸葛亮的忠诚精神和北伐的意义。
4. 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诸葛亮向刘禅请命的场景。
课堂活动1. 角色扮演:学生分角色扮演诸葛亮和刘禅,通过模拟对话,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2. 写作练习:学生尝试写一篇自己的“出师表”,表达对国家或学校的忠诚和建议。
3. 讨论分享:学生分享自己对《出师表》的理解和感受,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总结通过本次《出师表》的说课,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文本知识,更要引导他们体会诸葛亮的忠诚精神和高尚品质。
《出师表》说课稿
《出师表》说课稿背景介绍《出师表》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篇奏章,其作者为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诸葛亮。
《出师表》是诸葛亮致曹魏太祖曹操的一封表文,表达了他对于抗击外敌的决心和愿景,也记录了历史上蜀汉抗击曹魏的故事。
课文阅读宏观阅读:《出师表》是诸葛亮致曹操的一封表文,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决心。
诸葛亮在信中谴责了曹魏对天子的无理侵犯和欺压百姓的行为,表示要率领蜀汉军队征讨曹魏,恢复汉室的正统。
在诸葛亮的言辞中,充满了对于建功立业和保家卫国的决心和信念。
微观阅读:《出师表》的结构可以分为膺(yīng)、奏(zòu)、表(biǎo)三部分,每一部分都对应着诸葛亮的不同情绪和态度,彰显了他作为一个忠臣和将领的人格特质。
第一部分“膺”:表达了诸葛亮的忧国忧民之情和摒弃私利的政治理念。
第二部分“奏”:表达了诸葛亮迫不得已要用武力解决问题的决心。
第三部分“表”:表达了诸葛亮除了抗击曹操外,更重要的是维护天子和百姓的正常生活。
文化解析文化视角: 《出师表》所表达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尊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
中国文化中的忠臣义士、孝子贤孙等人物形象,都有着《出师表》的影子。
思想价值: 《出师表》所表达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尊心,渗透了深厚的儒家思想。
诸葛亮的忠诚、才干、智慧和胸怀,都是儒家思想所推崇的品质。
此外,《出师表》还表达了对正义的追求和对天地格物、尊重历史的思考。
教学实践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文化视角下《出师表》的思想内涵;2.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出师表》的课文;3.学生能够通过文化解析,对《出师表》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有一个简单的认识。
教学方法1.教师通过教学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对《出师表》有一个整体了解;2.教师讲解《出师表》的文化背景,分析其思想内涵和文化价值;3.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并模仿课文的语调和音节;4.教师与学生展开讨论,深入剖析文献中所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底蕴。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22出师表》优质公开课说课稿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22 出师表》优质公开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出师表》是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散文,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给刘备写的一封奏章。
文章主要叙述了诸葛亮自告奋勇出兵中原,恢复汉室江山的决心和壮志。
通过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的历史背景,增强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已经学过一些关于中国古代历史的知识,对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这篇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学生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讲解和辅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出师表》,使学生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出师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激发学生为实现国家富强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词语和句式的讲解。
2.教学难点:对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和情感的理解,以及对历史背景的把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和讨论中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三国时期的历史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激发学生对《出师表》的学习兴趣。
2.自学: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对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进行标记。
3.讲解:针对学生自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辅导,解释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
4.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思想内涵。
5.总结:对课文进行总结,强调其中的重要观点和思想。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部编版说课稿《23出师表》(说课稿)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部编版说课稿《23 出师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出师表》是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是我国古代著名文学家诸葛亮的代表作。
这篇文章以诸葛亮出征前的表白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忠诚报国的决心和对刘备的深厚感情。
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了解诸葛亮的事迹,感受他的忠诚和智慧,同时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但對於古代历史和文言文的掌握程度不一。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
同时,学生对于忠诚、担当等品质有一定的认知,但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进一步深化对这些品质的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一些文言文基础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分析文章结构,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诸葛亮的忠诚和智慧,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些文言文基础知识;感受诸葛亮的忠诚和智慧。
2.难点:分析文章结构,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采用问答、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诸葛亮的事迹,引导学生了解本文的主题。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结构,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4.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情感体验:让学生谈谈对诸葛亮的印象,引导他们感受诸葛亮的忠诚和智慧。
6.课堂小结:总结本文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师表》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今天我要说的:是由家喻户晓的诸葛亮写的《出师表》,该课出现在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的第六单元,该单元的课文大部分选自历史著作,学习这些文章不但可以增长历史知识,还可以受到古人的智慧、勇气、节操方面的感染和激励。
《出师表》是一篇情辞意切、感人肺腑,让人赞不绝口的文章。
作者通过表文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贞,三条建议,既是安定后方的措施,也是施政的正理,叙述生平及出师北伐表明自己“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更是慷慨深沉,动人心魄,真正为蜀汉江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本课设计了四课时,我上的是第二课时。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以及本课的实况和学生的实际特制定以下总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词语,丰富文言词汇。
2.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3.积累名言警句,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反复朗读课文、疏通文句、培养学生自学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事,以情动人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和愿望。
2.领会诸葛亮对“蜀国”的忠诚,从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立志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上的第二课时的目标是:(1)继续积累文言字词句。
(2)在第一课时翻译全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章层次脉络。
(3)重点学习文章第一段。
(三)教学重点
1.背诵全文。
2.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的写作手法。
(四)教学难点
1.理清文章的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
2.如何正确理解诸葛亮的“忠”。
第二课时的重难点是:背诵第一段;理清第一段的表述思路,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之一,即广开言路。
二、说教法
(一)班情分析
九年级四班是典型的“活跃分子”,具有这样的特点: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氛围很浓,可谓是“好一派热闹的景象”,这只是外在的表象。
实则90%的学生懒病很重,只有10%的学生对课前预习、资料搜集、熟读课文等活动用心。
(二)学情分析
九四班学生:
1.近50%语文基础较差,主要表现在:拼音胡乱写,错别字较多,字迹潦草难辨,作文语意零乱等。
2.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较差。
3.从小学到初中,阅读量较小、阅读面不广,因此语文素养较低。
如问起课外知识时,只有很少的几名学生能回答得上,大部分学生一脸茫然。
(三)学法指导
1.朗读法:【设计说明】本文情辞恳切,动人肺腑,引导学生在理解作者思路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句中的语言停顿,读出层次感,读出情感。
古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尤其象这样文质兼美的文章,读的作用就非同一般了。
2.合作讨论法:【设计说明】关于文句的疏通,文意的理解,将学生自主解决与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点拨强调相结合,生生互动,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培养协作的精神。
3.交流探究法:【设计说明】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发现问题,查找答案,得出结论,从而使学生从探究中找出乐趣。
4.点拨归纳法:【设计说明】全班学生交流环节,出现模糊不清或争论不休时,教师予以适当的点拨或强调,最后明确归纳较为较为合理的结论。
5.“传授——接受”法与以上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设计说明】“传授——接受”法是传统的教学法,较适合文言文学习较难这一实际。
但一堂课往往是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这样可以达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效果。
6.教具准备:三国形势图,音响及mp3朗读资料,小黑板。
7.课时安排:4课时。
本节课进行的是第二课时,学法指导主要是:合作讨论法、交流探究法、点拨归纳法;利用小黑板这一传统教具,做一次小小的课前复习检测活动。
三、说学法
1.用字典、词典及资料疏通自学障碍。
2.朗读与默读相融合,多种读书方式相结合。
3.借助经验和文下注解完成课文的翻译,然后与同学、老师交流疑难。
4.独自完成对文本的内容、层次、写作特点等内容的分析和总结,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讨论,最后师生合作统一结果。
5.把《隆中对》和《出师表》对比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1.第一课时用诗人陆游《书愤》中的一句诗“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和杜甫的《蜀相》一首诗导入(“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本文的学习。
诸葛亮的《出师表》彪炳千古,奥秘何在?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出师表》吧!
2.利用工具书及资料,扫除障碍,自读课文。
3.听mp3朗读资料,听准字音和停顿;再听范读,教师强调多音字和重难点字的读音。
4.师生共读课文,明确要点、重点。
5.综合学习: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点拨归纳。
6.课堂抽查与课后检查相结合,督促学生完成背诵全文这一重点;积累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知识。
7.比较学习,拓展延伸。
结合《隆中对》再次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和超凡智慧;交流学习的收获、感受,写一篇读书心得于日记练笔中,主题不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过程是:第一,由朗读全文和检查文言字词引入新课学习。
第二,翻译和文言字词的复习巩固,已达到继续积累文言字词的目标。
第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梳理文章层次脉络。
第四,学习课文第一段,明确内容。
五、说板书设计
○1—○5段三条建议〈叙述形势:不利条件(思危)——有利条件(希望仍存)
目的(“光”“恢弘”)
——建议:广开言路﹛规劝(“不宜……之路也”)〉
○6—○7段追忆往事
出师表
○8段明确责任
○9段表文结束语
六、说教后反思
1.虽然在当天早自习和课前进行了多次朗读,但在课中还是需要朗读的,比如在划分层次时或学习第一段时,再次朗读一下是很有必要的,但只是让学生速读和默读了。
2.我平时上课是这样做的:学生知道的不再讲,学生说到的不再说,学生会写的不再写。
所以,对学案中“概括段落大意”这一项,我只是口头一说、与同学们的一对比而已,没有详细板书。
不过,课后想想也有不妥,没有照顾基础差的学生。
3.没有做到当堂达标,六个问题中剩下一个没有解决,只能留在下一节课完成。
4.就整堂课而言,较好地贯彻了“初中语文30+10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有效的事,教师充分发挥在课堂教学系统中的控制、引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课堂的主人是学生这一新课程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