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三角形+轴对称整理

合集下载

全等三角形的五大基本模型及题型归纳总结

全等三角形的五大基本模型及题型归纳总结

全等三角形的基本模型一、平移模型常见的平移模型:例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且AD=BC,点E在边AB上,点F在AB的延长线上,且AE =BF.求证:∠ADE=∠BCF.例2:如图,AB∥DE,AB=DE,BE=CF.求证:AC∥DF.二、轴对称模型常见的轴对称类型:例3:如图3-ZT-5,已知∠ABC=∠BAD,添加下列条件还不能判定△ABC≌△BAD的是() A.AC=BDB.∠CAB=∠DBAC.∠C=∠DD.BC=AD例4:如图,OP平分∠MON,PE⊥OM于点E,PF⊥ON于点F,OA=OB,则图中有______ 对全等三角形.例5:如图,点D,E分别在AB,AC上,AB=AC,BD=CE.求证:BE=CD.例6:如图3-ZT-8,EB交AC于点M,交FC于点D,AB交FC于点N,∠E=∠F=90°,∠B=∠C,AE=AF. 试证明下列结论:①∠1=∠2;②BE=CF;③△ACN≌△ABM.三、旋转模型常见的旋转模型例7:如图,已知∠AOB=90°,OM是∠AOB的平分线,三角尺的直角顶点P在射线OM上滑动,两直角边分别与OA,OB交于点C,D.求证:PC=PD.两个特殊的旋转模型:(一)绕点型:(手拉手模型)(1)自旋转(2)共旋转(典型的手拉手模型)例7:在直线ABC 的同一侧作两个等边三角形△ABD 和△BCE ,连接AE 与CD ,证明: 1) △ABE ≌△DBC 2) AE=DC3) AE 与DC 的夹角为60。

4) △AGB ≌△DFB 5) △EGB ≌△CFB 6) BH 平分∠AHC 7) GF ∥AC练习:1. 如果两个等边三角形△ABD 和△BCE ,连接AE 与CD ,证明: 1) △ABE ≌△DBC 2) AE=DC3) AE 与DC 的夹角为60。

4) AE 与DC 的交点设为H,BH 平分∠AHC2. △ABD和△AC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连接CD,BE交于点O①△ACD ≌△ABE;②∠BOC=90°;③OA平分∠BOC3. 已知:△ABE和△ACD为两个的等腰三角形,∠BAE=∠CAD=∠α,连接EC,BD交于点O①△ABD ≌△AEC;②∠α+∠BOC=180°;③OA平分∠BOC模型应用1. (2010·深圳改编)如图,△AOB和△COD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OB=∠COD=90°,D在AB上.(1)求证:△AOC≌△BOD;(2)判断△CAD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说明理由.2. 如图,△ABC与△AD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连接CD,BE,CD,BE相交于点O,判断CD与BE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二)半角模型:说明:旋转半角的特征是相邻等线段所成角含一个二分之一角,通过旋转将另外两个和为二分之一的角拼接在一起,成对称全等。

全等三角形的常见类型归纳

全等三角形的常见类型归纳

全等三角形的常见类型全等三角形是初中平面几何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中考必考的内容之一。

识别两个三角形全等一般有边角边(SAS)、角边角(ASA)、角角边(AAS)、边边边(SSS)四种方法。

全等三角形的题目很多,但不外乎以下四种类型:一、轴对称型全等三角形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过来,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把△ABC沿直线L翻折后,能与△A”B”C”重合,则称它们是轴对称型全等三角形。

下图是常见的轴对称型全等三角形,其对称轴L是对称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识别轴对称三角形全等要注意题中的一些隐含条件,例如有些具有公共边(如图(1)中的AC,图(4)中的AA”),有些具有公共角或对顶角(如图(2)中的∠BAC=∠B”AC”,图(3)中的∠ACB=∠A”CB”)。

 例1.如下图,在∠A的两边截取AB=AC,又截取AD=AE,连CD、BE交于F。

试说明:AF平分∠A。

二、平移型全等三角形 把△ABC沿着某一条直线L平行移动,所得△A”B”C”与△ABC称为平移型全等三角形。

有时这条直线就是△ABC的某一条边所在直线。

下图是常见的平移型全等三角形。

图(1)中AB∥A”B”,AB=A”B”,AC∥A”C”,AC=A”C”。

图(2)中AB∥A”B”,AB=A”B”,AC∥A”C”,AC=A”C”,BC∥B”C”,BC=B”C”。

例2. 如下图,△ABC中,∠A=90°,AD⊥BC于D点,∠C的平分线CE交AB、AD于E、F,过F作FG∥BC交AB于G点。

试说明:AE=BG。

三、旋转型全等三角形 将△ABC绕顶点A旋转角后,到达△AB”C”的位置,则称△ABC和△AB”C”为旋转型全等三角形。

如下图所示,这些是常见的旋转型全等三角形。

识别旋转型全等三角形时,要注意图(1)(2)(3)中以点A、B、B”和点A、C、C”为顶点的三角形都是顶角为的等腰三角形,∠BAC和∠B”AC”隐含着一个等量减(加)等量的条件,通常用边角边(SAS)来识别两个三角形全等。

轴对称和全等三角形专题

轴对称和全等三角形专题

轴对称和全等三角形专题(总6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全等三角形培优辅导知识要点:全等三角形的定义:能够的两个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对应边上的高,对应边上的中线,周长,面积。

全等变换的定义:只改变图形的,而不改变其的图形变换。

判定三角形全等公理:边角边公理:。

角边角公理:。

推论:(AAS)边边边公理:。

斜边直角边公理: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用全等三角形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的思路:①观察要证的线段或角(或者用等量代换后的线段或角)在哪两个可能全等的三角形之中;②分析要证全等的这两个三角形,已知什么还缺什么条件;(已知条件分为两种:一个是题目给出的;一个是图形中所隐含的,如公共角、公共边、对顶角等);③设法证明出所缺条件;④当待证得线段或角不分布在两个三角形中(也找不到等量代换)时,常需要添加辅助线构造出三角形,使它们分别包括一个所要证的线段或角。

证题时常用的方法:(1)证角相等的方法:①对顶角相等;②同角(或等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③平行线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④角平分线定义;⑤等式性质;⑥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2)证线段相等常用方法:①中点定义;②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③等式性质;④中垂线定义;⑤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⑥等腰(等边)三角形的性质(4)证题常用分析方法:①综合法:从已知出发用学过的定义、公理、定理得出结论;②分析法:从结论出发反过来寻找能使结论成立所需要的条件,这样一步一步地逆求,一直到是结论成立的条件与已知条件吻合;③两头“凑”的方法:综合上两种方法来证明结论。

角平分线的定义: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的射线。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逆定理也同时成立。

逆定理也常作为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

全等三角形一些常见题型:一、探索条件型此类型题给出了结论,要求探索使该结论成立所具备的条件。

一般地,依据三角形全等地判定方法,补充所缺少的条件。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章 全等三角形第2章 轴对称图形知识梳理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章 全等三角形第2章 轴对称图形知识梳理

第1章全等三角形1、全等图形: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全等图形.◆全等变换:通过平移、旋转、翻折这几种方式图形的形状、大小不发生改变,换而言之,就是三种变换前后的图形是全等的,所以我们也把这三种变换叫做全等变换.2、全等三角形:两个能完全重合的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理解:①全等三角形形状与大小完全相等,与位置无关;②一个三角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得到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仍然全等;③三角形全等不因位置发生变化而改变。

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注意写法:字母一一对应)理解:①长边对长边,短边对短边;最大角对最大角,最小角对最小角;②对应角的对边为对应边,对应边对的角为对应角.延伸:①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对应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分别相等.4、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理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中必须是三个元素,并且一定有一组对应边相等...........5、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基本思路◆已知两边:①找第三边(SSS);②找夹角(SAS);③找是否有直角(HL).◆已知一边一角:若边为角的对边:找任一角(AAS).若边就是角的一条边:①找这条边上的另一角(ASA);②找这条边上的对角(AAS);②找该角的另一边(SAS).◆已知两角:①找两角的夹边(ASA);②找任意一边(AAS).6、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基本模型◆平移型:平行线,重叠线段◆翻折型: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旋转型:对顶角,重叠角和重叠线段◆一线三等角型:◆手拉手型:◆半角全等型:7、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常用辅助线◆直接连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倍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中线是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之一,在利用中线解决几何问题时,常常采用“倍长中线”的方法添加辅助线.所谓倍长中线,就是将三角形的中线延长一倍,以便构造全等三角形,从而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截长补短构造全等三角形:(1)“截长法”,即在长线段上取一段,使之等于其中一条短线段,然后证明剩下的线段等于另一条短线段.(2)“补短法”,即延长短线段,使延长部分等于另一条短线段,再证明延长后的线段等于长线段;或延长短线段,使延长后的线段等于长线段,再证明延长部分等于另一条短线段.8、尺规作图①用尺规作角平分线②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③过直线上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第2章轴对称图形1、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翻折,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称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也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轴对称的性质:①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②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应点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拓展: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任何对应部分也成轴对称.2、轴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对称轴.◆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概念:垂直并且平分......一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直线的垂直平分线.◆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必须满足两个条件:①经过线段的中点;②垂直于这条线段.注意: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是一条直线,而不是一条线段,且只有一条.●4、线段:线段是轴对称图形,有2条对称轴,分别是线段所在直线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拓展: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这一点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判定定理: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5、角:角是轴对称图形,有1条对称轴,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角平分线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拓展: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平分线交于一点,这一点到三角形三条边的距离相等.◆角平分线判定定理: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6、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顶角平分线(也可以说是底边上的中线或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①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②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与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称“等角对等边”).◆直角三角形性质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注意:该定理需满足两个条件:1.直角三角形;2.斜边上的中线.7、等边三角形:三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或正三角形.8、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角平分线(也可以说是三边上的中线或三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性质定理:等边三角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60°.拓展:等边三角形每条边都能运用三线合一这性质.◆等边三角形判定定理:①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②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尺规作图:●●1、画已知图形的对称图形(“三步法”):一找——找已知图形的关键点;二画——根据对称点的位置关系画出各关键点的对称点;三连——按照已知图形的形状连接各对称点,得到所要求作的图形.●●2、用尺规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3、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作等腰三角形。

2018年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全等、轴对称》专题复习资料(含解析)

2018年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全等、轴对称》专题复习资料(含解析)

2018年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全等、轴对称》专题复习资料【1】一.解答题(共15小题)1.如图,在△ABC中,AB=AC,点D、E、F分别在AB、BC、AC边上,且BE=CF,BD=CE.求证:∠ABC=∠ACB=∠DEF.2.如图,已知:BE、CF是△ABC的高,在射线BE上截取BP=AC,在射线CF上截取CQ=AB,求证:(1)AP=AQ;(2)AP⊥AQ.3.如图,在Rt△ABC中,∠BAC=90°,∠ABC=60°,AD、CE分别平分∠BAC,∠ACB,(1)求∠AOE的度数;(2)试说明:AC=AE+CD.4.已知在△ABC中,AB=AC,D是BC边上任意一点,过点D分别向AB,AC引垂线,垂足分别为E,F.(1)如图1,当点D在边BC的什么位置时,DE=DF?并给出证明;(2)如图2,过点C作AB边上的高CG,垂足为G,试猜想线段DE,DF,CG的长度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并给出证明.5.△ABC中,∠ABC=110°,AB边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D、AC于E,BC边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F、AC于G、AB的垂直平分线于H,求∠EBG和∠DHF的度数.6.如图,点C在线段AB上,AD∥EB,AC=BE,AD=BC,F是DE的中点,试探索CF与DE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7.如图,将一块三角板ABC的直角顶点C放在直尺的一边PQ上,直尺的另一边MN与三角板的两边AC、BC分别交于两点E、D,且AD为∠BAC的平分线,∠B=30°,∠ADE=15°.(1)求∠BDN的度数;(2)求证:CD=CE.8.将含有45°角的直角三角板ABC和直尺如图摆放在桌子上,然后分别过A、B两个顶点向直尺作两条垂线段AD,BE.(1)请写出图中的一对全等三角形并证明;(2)你能发现并证明线段AD,BE,DE之间的关系吗?9.在△ABC中,∠BAC=100°,∠ABC=∠ACB,点D在直线BC上运动(不与点B、C重合),点E 在射线AC上运动,且∠ADE=∠AED,设∠DAC=n.(1)如图①,当点D在边BC上时,且n=36°,则∠BAD=,∠CDE=;(2)如图②,当点D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其他条件不变,请猜想∠BAD和∠CDE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当点D运动到点C的右侧时,其他条件不变,∠BAD和∠CDE还满足(2)中的数量关系吗?请画出图形,并说明理由.10.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将三角形的周长分为12cm和21cm两部分,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和腰的长度.11.△ABC在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A(﹣3,5),B(﹣5,2),C(﹣1,3),直线l经过点(0,1),并且与x轴平行,△A′B′C′与△ABC关于线1对称.(1)画出△A′B′C′,并写出△A′B′C′三个顶点的坐标:;(2)观察图中对应点坐标之间的关系,写出点P(a,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P′的坐标:;(3)若直线l′经过点(0,m),并且与x轴平行,根据上面研究的经验,写出点Q(c,d)关于直线1′的对称点Q′的坐标:.12.如图1,在△ABC中,∠BAC=75°,∠ACB=35°,∠ABC的平分线BD交边AC于点D.(1)求证:△BCD为等腰三角形;(2)若∠BAC的平分线AE交边BC于点E,如图2,求证:BD+AD=AB+BE;(3)若∠BAC外角的平分线AE交CB延长线于点E,请你探究(2)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直接写出正确的结论.13.如图,已知△ABC中,∠ABC=45°,点D是BC边上一动点(与点B,C不重合),点E与点D 关于直线AC对称,连结AE,过点B作BF⊥ED的延长线于点F.(1)依题意补全图形;(2)当AE=BD时,用等式表示线段DE与B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14.请按要求完成下面三道小题.(1)如图1,AB=AC.这两条线段一定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吗?如果是,请画出对称轴a(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2)如图2,已知线段AB和点C.求作线段CD(不要求尺规作图),使它与AB成轴对称,且A与C是对称点,标明对称轴b,并简述画图过程.(3)如图3,任意位置的两条线段AB,CD,AB=CD.你能通过对其中一条线段作有限次的轴对称使它们重合吗?如果能,请描述操作方法;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15.阅读下面材料:小明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在△ABC和△ADE中,∠ACB=∠AED=90°,AC=AE,BC=DE,连接CE交BD于点F.求证:BF=DF小明经探究发现,过B点作∠CBG=∠EDF,交CF于点G(如图2),从而可证△DEF≌△BCG,使问题得到解决(1)请你按照小明的探究思路,完成他的证明过程:参考小明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2)如图3,在△ABC与△BDE中,∠ABC=∠BDE,BC=DE,AB=BD,CF、EG分别为AB、BD的中线,连结FG并延长交CE于点H,是否存在与CH相等的线段?若存在,请找出并证明;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018年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全等、轴对称》专题复习资料【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15小题)1.如图,在△ABC中,AB=AC,点D、E、F分别在AB、BC、AC边上,且BE=CF,BD=CE.求证:∠ABC=∠ACB=∠DEF.【解答】证明:∵AB=AC,∴∠ABC=∠ACB,在△DBE和△CEF中,∴△DBE≌△CEF(SAS),∴∠BDE=∠CEF,∵∠ABC+∠BDE+∠BED=∠BED+∠DEGF+∠CEF=180°,∴∠ABC=∠DEF,∴∠ABC=∠ACB=∠DEF.2.如图,已知:BE、CF是△ABC的高,在射线BE上截取BP=AC,在射线CF上截取CQ=AB,求证:(1)AP=AQ;(2)AP⊥AQ.【解答】证明:(1)∵CF⊥AB,BE⊥AC,∴∠AEB=∠AFC=90°,∴∠ABE=∠ACQ=90°﹣∠BAC.∵BP=AC,CQ=AB,在△APB和△QAC中,,∴△APB≌△QAC(SAS).∴AP=AQ;(2)∵△APB≌△QAC,∴∠BAP=∠CQA.∵∠CQA+∠QAF=90°,∴∠BAP+∠QAF=90°.即AP⊥AQ.3.如图,在Rt△ABC中,∠BAC=90°,∠ABC=60°,AD、CE分别平分∠BAC,∠ACB,(1)求∠AOE的度数;(2)试说明:AC=AE+CD.【解答】解:(1)∵在Rt△ABC中,∠BAC=90°,∠ABC=60°,∴∠ACB=30°,∵AD、CE分别平分∠BAC,∠ACB,∴∠CAO=∠BAC=45°,∠ACO=∠ACB=15°,∴∠AOE=∠CAO+∠AOC=45°+15°=60°.(2)如图,在AC上截取AF=AE,连接OF∵AD平分∠BAC,∴∠BAD=∠CAD,在△AOE和△AOF中,∴△AOE≌△AOF(SAS),∴∠AOE=∠AOF=60°,∴∠AOF=∠COD=60°=∠COF,在△COF和△COD中,,∴△COF≌△COD(ASA)∴CF=CD,∴AC=AF+CF=AE+CD.4.已知在△ABC中,AB=AC,D是BC边上任意一点,过点D分别向AB,AC引垂线,垂足分别为E,F.(1)如图1,当点D在边BC的什么位置时,DE=DF?并给出证明;(2)如图2,过点C作AB边上的高CG,垂足为G,试猜想线段DE,DF,CG的长度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并给出证明.【解答】解:(1)当点D在BC的中点上时,DE=DF,证明:∵D为BC中点,∴BD=CD,∵AB=AC,∴∠B=∠C,∵DE⊥AB,DF⊥AC,∴∠DEB=∠DFC=90°,在△BED和△CFD中,,∴△BED≌△CFD(AAS),∴DE=DF.(2)CG=DE+DF证明:连接AD,=S三角形ADB+S三角形ADC,∵S三角形ABC∴AB×CG=AB×DE+AC×DF,∵AB=AC,∴CG=DE+DF.5.△ABC中,∠ABC=110°,AB边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D、AC于E,BC边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F、AC于G、AB的垂直平分线于H,求∠EBG和∠DHF的度数.【解答】解:∵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E,BC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G,∴EA=EB,GB=GC,∵∠ABC=110°,∴∠A+∠C=70°,∵EA=EB,GB=GC,∴∠ABE=∠A,∠GBC=∠C,∴∠ABE+∠GBC=70°,∴∠EBG=110°﹣70°=40°,在四边形BDHF中,∵∠ABC=110°、∠HDB=∠HFB=90°,∴∠DHF=360°﹣∠ABC﹣∠HDB﹣∠HFB=70°.6.如图,点C在线段AB上,AD∥EB,AC=BE,AD=BC,F是DE的中点,试探索CF与DE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解答】解:CF⊥DE,理由如下:∵AD∥EB∴∠A=∠EBC在△ADC和△BCE中∴△ADC≌△BCE(SAS)∴DC=CE又∵F是DE的中点∴CF⊥DE.7.如图,将一块三角板ABC的直角顶点C放在直尺的一边PQ上,直尺的另一边MN与三角板的两边AC、BC分别交于两点E、D,且AD为∠BAC的平分线,∠B=30°,∠ADE=15°.(1)求∠BDN的度数;(2)求证:CD=CE.【解答】(1)解: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B=30°,∴∠BAC=60°,又AD平分∠BAC,∴∠CAD=30°,又∠ACD=90°,∴∠CDA=60°又∠ADE=15°,∴∠CDE=∠CDA﹣∠ADE=60°﹣15°=45°∴∠BDN=∠CDE=45°;(2)证明:在△CED中,∠ECD=90°,∠CDE=45°∴∠CED=45°∴CD=CE.8.将含有45°角的直角三角板ABC和直尺如图摆放在桌子上,然后分别过A、B两个顶点向直尺作两条垂线段AD,BE.(1)请写出图中的一对全等三角形并证明;(2)你能发现并证明线段AD,BE,DE之间的关系吗?【解答】解:(1)结论:△ADC≌△CEB.理由:∵AD⊥CE,BE⊥CE,∴∠ACB=∠ADC=∠CEB=90°,∴∠ACD+∠CAD=90°,∠ACD+∠ECB=90°,∴∠CAD=∠ECB,∵AC=CB,'∴△ADC≌△CEB(AAS).(2)结论:AD=BE+DE.理由:∵△ADC≌△CEB,∴AD=CE,CD=BE,∵CE=CD+DE,∴AD=BE+DE.9.在△ABC中,∠BAC=100°,∠ABC=∠ACB,点D在直线BC上运动(不与点B、C重合),点E 在射线AC上运动,且∠ADE=∠AED,设∠DAC=n.(1)如图①,当点D在边BC上时,且n=36°,则∠BAD=64°,∠CDE=32°;(2)如图②,当点D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其他条件不变,请猜想∠BAD和∠CDE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当点D运动到点C的右侧时,其他条件不变,∠BAD和∠CDE还满足(2)中的数量关系吗?请画出图形,并说明理由.【解答】解:(1)∠BAD=∠BAC﹣∠DAC=100°﹣36°=64°.∵在△ABC中,∠BAC=100°,∠ABC=∠ACB,∴∠ABC=∠ACB=40°,∴∠ADC=∠ABC+∠BAD=40°+64°=104°.∵∠DAC=36°,∠ADE=∠AED,∴∠ADE=∠AED=72°,∴∠CDE=∠ADC﹣∠ADE=104°﹣72°=32°.故答案为64°,32°;(2)∠BAD=2∠CDE,理由如下:如图②,在△ABC中,∠BAC=100°,∴∠ABC=∠ACB=40°.在△ADE中,∠DAC=n,∴∠ADE=∠AED=.∵∠ACB=∠CDE+∠AED,∴∠CDE=∠ACB﹣∠AED=40°﹣=.∵∠BAC=100°,∠DAC=n,∴∠BAD=n﹣100°,∴∠BAD=2∠CDE;(3)∠BAD=2∠CDE,理由如下:如图③,在△ABC中,∠BAC=100°,∴∠ABC=∠ACB=40°,∴∠ACD=140°.在△ADE中,∠DAC=n,∴∠ADE=∠AED=.∵∠ACD=∠CDE+∠AED,∴∠CDE=∠ACD﹣∠AED=140°﹣=.∵∠BAC=100°,∠DAC=n,∴∠BAD=100°+n,∴∠BAD=2∠CDE.10.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将三角形的周长分为12cm和21cm两部分,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和腰的长度.【解答】解:如图所示,设AD=DC=x,BC=y,由题意得,或,解得或,当,等腰三角形的三边为8,8,17,显然不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当时,等腰三角形的三边为14,14,5,所以,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是5,综上所述,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5.腰长是14.11.△ABC在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A(﹣3,5),B(﹣5,2),C(﹣1,3),直线l经过点(0,1),并且与x轴平行,△A′B′C′与△ABC关于线1对称.(1)画出△A′B′C′,并写出△A′B′C′三个顶点的坐标:A'(﹣3,﹣3),B'(﹣5,0),C'(﹣1,﹣1);(2)观察图中对应点坐标之间的关系,写出点P(a,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P′的坐标:(a,2﹣b);(3)若直线l′经过点(0,m),并且与x轴平行,根据上面研究的经验,写出点Q(c,d)关于直线1′的对称点Q′的坐标:(c,2m﹣d).【解答】解:(1)如图所示,△A′B′C′即为所求,A'(﹣3,﹣3),B'(﹣5,0),C'(﹣1,﹣1);故答案为:A'(﹣3,﹣3),B'(﹣5,0),C'(﹣1,﹣1);(2)由题可得,点P'的横坐标为a,设点P'的纵坐标为y,则=1,解得y=2﹣b,∴点P(a,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P′的坐标为(a,2﹣b),故答案为:(a,2﹣b);(3)由题可得,点Q′的横坐标为c,设点Q'的纵坐标为y,则=m,解得y=2m﹣d,∴点Q(c,d)关于直线1′的对称点Q′的坐标为(c,2m﹣d).故答案为:(c,2m﹣d).12.如图1,在△ABC中,∠BAC=75°,∠ACB=35°,∠ABC的平分线BD交边AC于点D.(1)求证:△BCD为等腰三角形;(2)若∠BAC的平分线AE交边BC于点E,如图2,求证:BD+AD=AB+BE;(3)若∠BAC外角的平分线AE交CB延长线于点E,请你探究(2)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直接写出正确的结论.【解答】证明:(1)如图1,在△ABC中,∠BAC=75°,∠ACB=35°,∴∠ABC=180°﹣∠BAC﹣∠ACB=70°,(2分)∵BD平分∠ABD,∴∠DBC=∠ABD=35°,(3分)∴∠DBC=∠ACB=35°,∴△BCD为等腰三角形;(4分)(2)证法一:如图2,在AC上截取AH=AB,连接EH,由(1)得:△BCD为等腰三角形,∴BD=CD,∴BD+AD=CD+AD=AC,(6分)∵AE平分∠BAC,∴∠EAB=∠EAH,∴△ABE≌△AHE,∴BE=EH,∠AHE=∠ABE=70°,(8分)∴∠HEC=∠AHE﹣∠ACB=35°,∴EH=HC,∴AB+BE=AH+HC=AC,∴BD+AD=AB+BE;(10分)证法二:如图3,在AB的延长线上取AF=AC,连接EF,由(1)得:△BCD为等腰三角形,且BD=CD,∴BD+AD=CD+AD=AC,∵AE平分∠BAC,∴∠EAF=∠EAC,∴△AEF≌△AEC,∴∠F=∠C=35°,(8分)∴BF=BE,∴AB+BE=AB+BF=AF,∴BD+AD=AB+BE;(10分)(3)正确结论:BD+AD=BE﹣AB,理由是:如图4,在BE上截取BF=AB,连接AF,∵∠ABC=70°,∴∠AFB=∠BAF=35°,∵∠BAC=75°,∴∠HAB=105°,∵AE平分∠HAB,∴∠EAB=∠HAB=52.5°,∴∠EAF=52.5°﹣35°=17.5°=∠AEF=17.5°,∴AF=EF,∵∠AFC=∠C=35°,∴AF=AC=EF,∴BE﹣AB=BE﹣BF=EF=AC=AD+CD=AD+BD.(12分)13.如图,已知△ABC中,∠ABC=45°,点D是BC边上一动点(与点B,C不重合),点E与点D 关于直线AC对称,连结AE,过点B作BF⊥ED的延长线于点F.(1)依题意补全图形;(2)当AE=BD时,用等式表示线段DE与B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解答】解:(1)依题意补全图形如图所示:(2)结论:DE=2BF.理由:连接AD,设DE交AC于H.∵点E、D关于AC对称,∴AC垂直平分DE.∴AE=AD.∵AE=BD,∴AD=DB.∴∠DAB=∠ABC=45°.∴∠ADC=90°.∴∠ADE+∠BDF=90°.∵BF⊥ED,AC⊥ED,∴∠F=∠AHD=90°.∴∠DBF+∠BDF=90°.∴∠DBF=∠ADH.∴△ADH≌△DBF∴DH=BF又∵DH=EH,∴DE=2BF.14.请按要求完成下面三道小题.(1)如图1,AB=AC.这两条线段一定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吗?如果是,请画出对称轴a(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2)如图2,已知线段AB和点C.求作线段CD(不要求尺规作图),使它与AB成轴对称,且A与C是对称点,标明对称轴b,并简述画图过程.(3)如图3,任意位置的两条线段AB,CD,AB=CD.你能通过对其中一条线段作有限次的轴对称使它们重合吗?如果能,请描述操作方法;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解答】解:(1)如图1,作∠ABC的平分线所在直线a.(答案不唯一)(2)如图2所示:①连接AC;②作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即为对称轴b;③作点B关于直线b的对称点D;④连接CD即为所求.(3)如图3所示,连接BD;作线段BD的垂直平分线,即为对称轴c;作点C关于直线c的对称点E;连接BE;作∠ABE的角平分线所在直线d即为对称轴,故其中一条线段作2次的轴对称即可使它们重合.15.阅读下面材料:小明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在△ABC和△ADE中,∠ACB=∠AED=90°,AC=AE,BC=DE,连接CE交BD于点F.求证:BF=DF小明经探究发现,过B点作∠CBG=∠EDF,交CF于点G(如图2),从而可证△DEF≌△BCG,使问题得到解决(1)请你按照小明的探究思路,完成他的证明过程:参考小明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2)如图3,在△ABC与△BDE中,∠ABC=∠BDE,BC=DE,AB=BD,CF、EG分别为AB、BD的中线,连结FG并延长交CE于点H,是否存在与CH相等的线段?若存在,请找出并证明;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答】(1)证明:∵∠ACB=∠AED=90°,∴∠DEF+∠AEC=∠ACE+∠BCG=90°,∵AE=AC,∴∠AEC=∠ACE,∴∠DEF=∠BCG,在△BCG与△DEF中,∴△BCG≌△DEF,(ASA),∴BG=DF,∠BGC=∠DFC,∴∠BGF=∠BFG,∴BF=BG,∴BF=DF;(2)解:CH=EH,理由:如图3,延长FH至L,使HL=FG,连接LE,则HL+HG=FG+HG,即LG=FH,∵∠ACB=∠AED=90°,CF、EG分别为AB、BD的中线,∴CF=EG,∵∠ABC=∠BDE,∠CBF=∠CFB,∠D=∠DGE,∴∠BFC=∠DGE,∵AB=BD,∴BF=BG,∴∠BFG=∠BGF,∵∠BGF=∠DGH,∴∠CFH=∠EGL,在△CFH与△EGL中,,∴△CFH≌△EGL,(SAS),∴CH=EL,∠ELH=∠CHF,∴∠ELH=∠EHL,∴EH=EL,∴EH=CH.。

全等三角形、轴对称复习专题

全等三角形、轴对称复习专题

全等三⾓形、轴对称复习专题全等三⾓形、轴对称复习专题(⼀)知识要点1.全等三⾓形的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形叫做全等三⾓形。

理解:①全等三⾓形形状与⼤⼩完全相等,与位置⽆关;②⼀个三⾓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可以得到它的全等形;③三⾓形全等不因位置发⽣变化⽽改变。

2.全等三⾓形有哪些性质(1)全等三⾓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相等。

(理解:①长边对长边,短边对短边;最⼤⾓对最⼤⾓,最⼩⾓对最⼩⾓;②对应⾓的对边为对应边,对应边对的⾓为对应⾓)。

(2)全等三⾓形的周长相等、⾯积相等。

(3)全等三⾓形的对应边上的对应中线、⾓平分线、⾼线分别相等。

3.⾓的平分线:从⼀个⾓的顶点得出⼀条射线把这个⾓分成两个相等的⾓,称这条射线为这个⾓的平分线。

性质:⾓的平分线上的点到⾓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判定:⾓的内部到⾓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的平分线上。

4.全等三⾓形找法(运动法寻找)翻折法:找到中⼼线经此翻折后能互相重合的两个三⾓形,易发现其对应元素旋转法:两个三⾓形绕某⼀定点旋转⼀定⾓度能够重合时,易于找到对应元素平移法:将两个三⾓形沿某⼀直线推移能重合时也可找到对应元素5.全等三⾓形的判定(证明⽅法)边边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形全等(可简写成“SSS”)边⾓边:两边和它们的夹⾓对应相等两个三⾓形全等(可简写成“SAS”)⾓边⾓:两⾓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形全等(可简写成“ASA”)⾓⾓边:两⾓和其中⼀⾓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形全等(可简写成“AAS”)斜边.直⾓边:斜边和⼀条直⾓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三⾓形全等(可简写成“HL”)⼩贴⼠:学习全等三⾓形应注意以下⼏个问题:(1)要正确区分“对应边”与“对边”,“对应⾓”与“对⾓”的不同含义;(2)表⽰两个三⾓形全等时,表⽰对应顶点的字母要写在对应的位置上;(3)“有三个⾓对应相等”或“有两边及其中⼀边的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形不⼀定全等;(4)时刻注意图形中的隐含条件,如 “公共⾓” 、“公共边”、“对顶⾓”(5)截长补短法证三⾓形全等。

人教八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轴对称》知识要点归纳

人教八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轴对称》知识要点归纳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知识要点归纳一、知识网络二、基础知识梳理 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2)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3)全等三角形周长、面积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对应角相等性质对应边相等边边边 SSS 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应用边角边 SAS 判定角边角 ASA 角角边 AAS 斜边、直角边 HL 作图 角平分线性质与判定定理A B C D E F 中和在DEF ABC ∆∆⎪⎩⎪⎨⎧===DF AC EF BC DEAB DEF(SSS) ABC ∆∆∴≌ A B C D EF中和在DEF ABC ∆∆⎪⎩⎪⎨⎧=∠=∠=EF BC E B DE AB DEF(SAS) ABC ∆∆∴≌ AB CDE F中和在DEF ABC ∆∆⎪⎩⎪⎨⎧∠=∠=∠=∠E B DE AB D A(4)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注意:①全等三角形问题中,找准对应点,对应边,对应角。

(突出对应) ②题中已知平移、翻折、旋转相当已知全等;③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定理中,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且至少要有一组边对应相等,因此在寻找全等的条件时,总是先寻找边相等的可能性。

④要善于发现和利用隐含的等量元素,如公共角、公共边、对顶角等。

⑤要善于灵活选择适当的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其中:一般三角形有四 种判定方法 。

直角三角形有五 种判定方法。

3、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判定: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平分线上DEF(ASA)ABC ∆∆∴≌ A B C DE F中和在DEF ABC ∆∆⎪⎩⎪⎨⎧=∠=∠∠=∠EF BC E B D A DEF(AAS)ABC ∆∆∴≌ A C BEFD中和在DEF Rt ABC Rt ∆∆⎩⎨⎧==DF AC DE AB )HL (DEF Rt ABC Rt ∆∆∴ ≌ ·ADP COB角平分线的性质)平分PD(PC OAPD OB PC AOB OP =∴⊥⊥∠ ·ADP CBAOB∠∠=∠∴=⊥⊥平分或:角平分线的判定)OP BOP(AOP PD PC OA PD OB PC注:①性质与判定都是由三个条件推出一个结论,要正确应用; ②会用尺规做一个角的平分线,依据为“边边边”。

几何-全等三角形及轴对称(含答案)

几何-全等三角形及轴对称(含答案)

初二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建议(几何部分)一. 考试范围第十一章 三角形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第十三章 轴对称 二. 复习目的1. 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已学过的数学知识系统化, 条理化. 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 为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2. 逐步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逻辑思维和推理论证的能力, 作图能力,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3. 使学生初步会运用数形结合、转化与化归、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三. 总体复习建议1. 重视基础: 对每一章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使学生掌握所有重要的定义、公式、性质和判定; 掌握每章必须掌握的基本方法(包括解题规范) , 且“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据”; 关注教材中数学应用(包括尺规作图) 的实例及其数学原理.2. 优选例题习题, 使学生熟悉一些基本题型, 掌握常用辅助线的添加. 证明书写格式要规范, 思路清楚.3. 适当的综合题的训练.4. 关注新旧教材的对比与变化.5. 充分利用区里的教育资源.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第十三章 轴对称 一、通过框架图进行知识梳理轴对称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画轴对称图形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关系 生活中的轴对称二、基本尺规作图: 作法及原理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已知角的平分线;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作已知线段的中点) ;三、适当总结证明方法:(1) 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①利用线段中点. ②利用数量相等.③证明两条线段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④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证明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⑤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线平分底边⑥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2) 证明角相等的方法:①利用数量相等. ②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证明.③利用角平分线证明. ④证明两个角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⑤同角(或等角) 的余角(或补角) 相等⑥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线或底边中线平分顶角⑦等式性质⑧等边对等角(3) 证明两条线段的位置关系(平行、垂直) 的方法.(4) 常添加的辅助线:截长补短倍长中线角分线双垂直角分线翻折平行线+角分线: 等腰三角形角分线+垂直: 补全等腰三角形四、从图形变换的角度来复习全等同时复习几何的平移、轴对称两种变换, 归纳定义及性质, 渗透旋转变换的思想全等三角形的常见图形平移型:A'AB C C'B'轴对称型:旋转型:补充习题(一) 全等的性质和判定1. 如图, 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 将一个足够大的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于点A 处, 该三角板的两条直角边与CD 交于点F , 与CB 延长线交于点E . 四边形AECF 的面积是( ) . A A. 16 B. 12 C. 8 D. 42. 已知: 如图, AC 、BD 相交于点O , ∠A = ∠D , 请你再补充一个条件, 使△AOB ≌△DOC , 你补充的条件是____________.CA A' BABCB'C' ABCC' B'AB CC' B'B (C' )C (B' ) AA'ABB'C'CABB'C' C A'AA'B (C' )C (B' )A A'BB' C C' AA'B' BCC' ABB'C'C A'ABCDO3. 在△ABC 与△A'B'C' 中, 已知∠A = ∠A', CD 和C'D' 分别为∠ACB 和∠A'C'B' 的平分线, 再从以下三个条件: ①∠B = ∠B', ②AC = A'C', ③CD = C'D' 中任取两个为题设, 另一个为结论, 则可以构成 ( ) 个正确的命题.A . 1B . 2C . 3D . 4 4. 根据下列已知条件, 不能唯一确定......△ABC 的大小和形状的是( ) . B A. AB =3, BC =4, AC =5 B. AB =4, BC =3, ∠A =30º C. ∠A =60º, ∠B =45º, AB =4D. ∠C =90º, AB =6, AC = 55. 如图, 已知△ABC , 则甲、乙、丙三个三角形中和△ABC 全等的是( ) . Dbaca cc aa丙72︒50︒乙50︒甲50︒CBA50︒72︒58︒A. 只有乙B. 只有丙C. 甲和乙D. 乙和丙6. 已知: 如图, CB = DE , ∠B = ∠E , ∠BAE = ∠CAD . 求证: ∠ACD = ∠ADC .7. 如图, 锐角△ABC 中, D , E 分别是AB , AC 边上的点, △ADC ≌△ADC ′, △AEB ≌△AE B′, 且C ′D ∥EB ′∥BC , 记BE , CD 交于点F , 若BAC x ∠=︒, 则∠BFC 的大小是__________°. (用含x 的式子表示) (1802x -)E ABCDF E DB'C'ABC第6题图第7题图(二) 轴对称图形和垂直平分线1. 在下列各图中, 对称轴最多的图形有________条对称轴.2. (1) 点P (3, − 5) 关于x 轴的对称点坐标为( ) D A. (−3, −5) B. (5, 3) C. (−3, 5) D. (3, 5)(2) 如图, 数轴上A B ,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1-和3, 点B 关于点A 的对称点为C , 则点C 所表示的数为( ) A A. 23-- B. 13--C. 23-+D. 13+(3) 如图, 在正方形网格纸上有三个点A , B , C , 现要在图中网格范围内再找格点D , 使得A , B , C , D 四点组成的凸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 在图中标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D 的位置. (两个解)3. 如图, 在Rt △ABC 中, ∠ACB = 90°, ∠A = 15°, AB 的垂直平分线与 AC 交于点D , 与AB 交于点E , 连结BD . 若AD =12cm, 则BC 的长为 cm.4. 如图, 已知△ABC 中, ∠BAC = 120°, 分别作AC , AB 边的垂直平分线PM , PN 交于点P , 分别交BC 于点E 和点F . 则以下各说法中: ①∠P = 60°, ②∠EAF = 60°, ③点P 到点B 和点C 的距离相等, ④PE = PF , 正确的说法是______________. (填序号) ①②③FEPMN CAB第3题图第4题图5. 已知∠AOB =45°, 点P 在∠AOB 的内部, P 1与P 关于OB 对称, P 2与P 关于OA 对称, 则P 1、P 2与O 三点构成的三角形是( ) D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 等边三角形 D. 等腰直角三角形(三)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 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底边长为5, 则它的面积是( ). D A. 50B. 25C. 12.5D. 6.252. 已知: 如图3, △ABC 中, 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 若AB =AC , AD ⊥BC , 则∠1=∠2; ②若AB =AC , ∠1=∠2, 则BD =DC ; ③若AB =AC , BD =DC , 则AD ⊥BC ;④若AB =AC , AD ⊥BC , BE ⊥AC , 则∠1=∠3; 其中, 真命题的个数是( ). D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A O B3. 如图, 在△ABC 中, D 是BC 边上一点, 且AB = AD = DC , ∠BAD = 40°, 则∠C 为( ) . B A. 25° B. 35°C. 40°D. 50°4. 如图, 在△ABC 中, AB = AC , ∠BAC = 30°. 点D 为△ABC 内一点, 且DB = DC , ∠DCB = 30°. 点E 为BD 延长线上一点, 且AE = AB .(1) 求∠ADE 的度数;(2) 若点M 在DE 上, 且DM = DA , 求证: ME = DC .5. 已知: 如图, △ABC 中, 点,D E 分别在,AB AC 边上, F 是CD 中点, 连BF 交AC 于点E , 180ABE CEB ∠+∠=︒, 比较线段BD 与CE 的大小, 并证明你的结论.(提示, 注意AE = AB ; 过D 作AC 的平行线交BE 于点G )(四) 等边三角形(30° 角直角三角形)1. 下列条件中, 不能..得到等边三角形的是( ) . B A. 有两个内角是60°的三角形 B. 有两边相等且是轴对称图形的三角形 C. 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D. 有一个角是60°且是轴对称图形的三角形2. 如图, △ABC 中, AB =AC , ∠BAC =120°, DE 垂直平分AC . 根据以上条件, 可知∠B =______, ∠BAD =_______, BD : DC =_______. (30, 90, 2: 1)3. 如图, 在纸片△ABC 中, AC = 6, ∠A = 30º, ∠C = 90º, 将∠A 沿DE 折叠, 使点A 与点B 重合, 则折痕DE 的长为_____. (2)4. 如图所示△ABC 中, AB = AC , AG 平分∠BAC ; ∠FBC = ∠BFG = 60︒, 若FG = 3, FB = 7, 求BC 的长. (答案10. 提示: 延长AG 、FG 与BC 相交)ABCDABCDEADMC(五) 最值问题1. 如图, P 、Q 为ABC 边上的两个定点. 在BC 边上求作一点M , 使PM +MQ 最短2. 已知: 如图, 牧马营地在M 处, 每天牧马人要赶着马群到草地吃草, 再到河边饮水, 最后回到营地M . 请在图上画出最短的放牧路线..M河草地第1题图第2题图3. 如图, 四边形EFGH 是一长方形的台球桌面, 现在黑、白两球分别位于A 、B 两点的位置上. 试问怎样撞击黑球A , 才能使黑球A 先碰到球台边EF , 反弹一次后再击中白球B ?4. 如图, MN 是正方形ABCD 的一条对称轴, 点P 是直线MN 上的一个动点, 当PC +PD 最小时, ∠PCD = _________°. (45)DAMNBCP5. 已知两点M (4, 2) , N (1, 1) , 点P 是x 轴上一动点, 若使PM +PN 最短, 则点P 的坐标应为___________. (2, 0)6. 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 已知点A (0, 4) , 直线x = 3, 一个动点P 自OA 的中点M 出发, 先到达x 轴上的某点(设为点E ) , 再到达直线x = 6上某点(设为点F ) 最后运动到点A , 求使点P 运动的路径中最短的点E 、F 的坐标. E (4, 0) , F (6, 1)几何专题复习 (一) 分类讨论1. ①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110︒, 求其另两角? ②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80︒, 求其另两角?③ 等腰三角形两内角之比为2: 1, 求其三个内角的大小? 2. ① 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5cm 、6cm, 求其周长? ② 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10cm 、21cm, 求其周长?3. ① 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将周长分为12cm 和21cm 两部分, 求其底边长? ② 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将周长分为24cm 和27cm 两部分, 求其底边长?4. 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 则其顶角为_______.(按高的位置分类)5. 等腰三角形一边上的高等于底边的一半, 则其顶角为___________.6. 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等于腰的一半, 则其顶角为___________.7. 等腰三角形一边上的高等于这边的一半, 则其顶角为___________.8. △ABC 中, AB = AC, AB 的中垂线EF 与AC 所在直线相交所成锐角为40︒, 则∠B = _____. (按一腰中垂线与另一腰的交点所在位置分类)9. 已知: ()()ABC x C B A ∆-轴上一点且为、,4,00,2为等腰三角形 , 问满足条件的C 点有几个? 4个10. 在正方形ABCD 所在平面上找一点P, 使△PAD 、△PAB 、△PBC 、△PCD 均为等腰三角形, 这样的P 点有几个? 9个11. 平面内有一点D 到△ABC 三个顶点的距离DA = DB = DC , 若∠DAB = 30°, ∠DAC = 40°, 则∠BDC 的大小是_________°. (20或140)(二) 几何作图1. 如图, 某地区要在区域S 内建一个超市M , 按照要求, 超市M 到两个新建的居民小区A , B 的距离相等, 到两条公路OC , OD 的距离也相等. 这个超市应该建在何处? (本题要求: 尺规作图, 不写作法, 保留作图痕迹)SD2. 尺规作图作AOB 的平分线方法如下: 以O 为圆心, 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OA 、OB 于C 、D , 再分别以点C 、D 为圆心, 以大于12CD 长为半径画弧, 两弧交于点P , 则作射线OP 即为所求. 由作法得OCP ODP △≌△的根据是( ) . DA. SASB. ASAC. AASD. SSS3. 如图, 用圆规以直角顶点O 为圆心, 以适当半径画一条弧 交两直角边于A 、B 两点, 若再以A 为圆心, 以OA 为半径画弧, 与弧AB 交于点C , 则∠AOC 等于 __________ °4. 小明同学在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后发现, 只用两把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直尺就可以作出一个锐角的平分线. 如图: 一把直尺压住射线OB , 另一把直尺压住射线OA 并且与第一把直尺交于点P , 小明说: “射线OP 就是∠BOA 的角平分线. ”你认为小明的想法正确吗? 请说明理由.5. 阅读下列材料:木工张师傅在加工制作家具的时候, 用下面的方法在木板上画直角:如图1, 他首先在需要加工的位置画一条线段AB , 接着分别以点A 、点B 为圆心, 以大于12AB 的适当长为半径画弧, 两弧相交于点C , 再以C 为圆心, 以同样长为半径画弧交AC 的延长线于点D (点D 需落在木板上) , 连接DB . 则∠ABD 就是直角. 木工张师傅把上面的这种作直角的方法叫做“三弧法.图2EF ACBD 图1OAB解决下列问题:(1) 利用图1就∠ABD是直角作出合理解释(要求: 先写出已知、求证, 再进行证明);(2) 图2表示的一块残缺的圆形木板, 请你用“三弧法”, 在木板上...画出一个以EF为一条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EFG(要求: 尺规作图, 不写作法, 保留作图痕迹) .(三) 操作问题第1题图①图②第2题图1. 如图①, 一张四边形纸片ABCD, ∠A=50︒, ∠C=150︒. 若将其按照图②所示方式折叠后, 恰好MD'∥AB, ND'∥BC, 则∠D的度数为( ). CA. 70°B. 75°C. 80°D. 85°2. 如图所示, 把一个三角形纸片ABC顶角向内折叠3次之后, 3个顶点不重合, 那么图中∠1+ ∠2+∠3+∠4+∠5+∠6的值为( ) CA. 180°B. 270°C. 360°D. 无法确定3. 将一个菱形纸片依次按下图①、②的方式对折, 然后沿图③中的虚线裁剪, 成图④样式. 将纸展开铺平. 所得到的图形是图中的( ) A4. 如图, 等边△ABC的边长为1cm, D、E分别是AB、AC上的点, 将△ADE沿直线DE折叠, 点A落在点A´处, 且点在△ABC外部, 则阴影部分图形的周长为____________cm. (3)5. 如图, 将一张三角形纸片ABC 折叠, 使点A 落在BC 边上, 折痕EF ∥BC , 得到△EFG ; 再继续将纸片沿△BEG 的对称轴EM 折叠, 依照上述做法, 再将△CFG 折叠, 最终得到矩形EMNF , 折叠后的△EMG 和△FNG 的面积分别为1和2, 则△ABC 的面积为( ) A . 6B . 9C . 12D . 186. 将如图1所示的长方形纸片ABCD 沿过点A 的直线折叠, 使点B 落在AD 边上, 折痕为AE (如图2) ; 再继续将纸片沿过点E 的直线折叠, 使点A 落在EC 边上, 折痕为EF (如图3) , 则在图3中, ∠F AE = _______°, ∠AFE = _______°. (45, 67.5)图1 图2 图37.(1) 已知ABC △中, 90A ∠=, 67.5B ∠=, 请画一条直线, 把这个三角形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 (请你选用下面给出的备用图, 把所有不同的分割方法都画出来. 只需画图, 不必说明理由, 但要在图中标出相等两角的度数)(2) 已知ABC △中, C ∠是其最小的内角, 过顶点B 的一条直线把这个三角形分割成了两个等腰三角形, 请探求ABC ∠与C ∠之间的所有可能的关系.8. 当身边没有量角器时, 怎样得到一些特定度数的角呢? 动手操作有时可以解“燃眉之急”. 如图, 已知矩形ABCD , 我们按如下步骤操作可以得到一个特定的角: (1) 以点A 所在直线为折痕, 折叠纸片, 使点B 落在AD 上, 折痕与BC 交于E ; (2) 将纸片展平后, 再一次折叠纸片, 以E 所在直线为折痕, 使点A 落在BC 上, 折痕EF 交AD 于F . 则∠AFE = _______°. (67.5)A BC 备用图①A BC 备用图②ABC备用图③AC B GFEACBAM GFECB NM G FEACB A BCD ED CB AFD CEA9. 如图(1)所示Rt △ABC 中, ∠A = 90°, 三边a b c >>. 现以△ABC 某一边的垂直平分线为对称轴, 作△ABC 的轴对称图形, 记作一次操作. 例如, 若图(1)中△ABC 以a 边的垂直平分线为对称轴, 作轴对称图形得到图(2)中的△ABC , 记作“a 操作”一次; 图(2)中△ABC 继续以b 边的垂直平分线为对称轴, 作轴对称图形得到图(3)中的△ABC , 记作“b 操作”一次. 现对图(1)中的△ABC 分别按以下顺序连续进行若干次操作, 则最后得到的△ABC 与图(1)中△ABC 重合的是( ) . BA. a 操作 − b 操作 − c 操作B. b 操作 − c 操作 − b 操作 − c 操作C. a 操作 − c 操作 − b 操作 − a 操作D. b 操作 − a 操作 − b 操作 − a 操作c ba a(1)ABC (2) a 操作 (3) b 操作BCAA BCACB四、探究性问题1. 已知: 如图, Rt △ABC 中, AB = AC , ∠BAC = 90°, 直线AE 是经过点A 的任一直线, BD ⊥AE 于D , CE ⊥AE 于E , BD > CE . (1) AD 与CE 的大小关系如何? 请说明理由. (2) 求证: DE =BD -CE .2. 已知: 如图, B 、A 、C 三点共线, 并且Rt △ABD ≌Rt △ECA , M 是DE 的中点. 问题:(1) 判断△ADE 的形状并证明;(2) 判断线段AM 与线段DE 的关系并证明; (3) 判断△MBC 的形状并证明.MCDAEB3.已知: 在△ABC 中, ∠CAB = 2α, 且030α<<, AP 平分∠CAB .(1) 如图1, 若21α=, ∠ABC = 32°, 且AP 交BC 于点P , 试探究线段AB , AC 与PB 之间的数量关系, 并对你的结论加以证明;(2) 如图2, 若∠ABC = 60α-, 点P 在△ABC 的内部, 且使∠CBP = 30°, 求∠APC 的度数(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 .五、关于旋转的问题、动点问题1. 已知: 如图, △AOB 和△COD 都是等边三角形, 作直线AC 、直线BD 交于E . 求证: (1) AC =BD ; (2) ∠AEB =60°.2. 已知: 如图, 等边三角形ABC 中, AB = 2, 点P 是AB 边上的一动点(点P 可以与点A 重合, 但不与点B 重合) , 过点P 作PE ⊥BC , 垂足为E , 过点E 作EF ⊥AC , 垂足为F , 过点F 作FQ ⊥AB , 垂足为Q . 设BP = x , AQ = y . (1) 请用x 的代数式表示y (直接写出) ; (2) 当BP 的长等于多少时, 点P 与点Q 重合; (128x y =+; 43) 3. 已知: 如图, △ABC 中, ∠A =90°, AB =AC . D 是斜边BC 的中点; E 、F 分别在线段AB 、AC 上, 且∠EDF =90°.(1) 求证: △DE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2) 如果E 点运动到AB 的反向..延长线...上, F 在直线..CA 上且仍保持∠EDF =90°, 那么△DEF 还仍然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吗? 请画图(右图) 并直接写出....你的结论. 图1ABCP图2AC PBACB P EFQC4. 如图所示, 长方形ABCD 中, AB = 4, BC 点E 是折线段A —D —C 上的一个动点(点E 与点A 不重合) , 点P 是点A 关于BE 的对称点. 在点E 运动的过程中, 能使△PCB 为等腰三角形.....的点E 的位置共有( ) . CA. 2个B. 3个C. 4个D. 5个5. 如图ABC △中, 10AB AC ==厘米, 8BC =厘米, 点D 为AB 中点. (1) 如果点P 在线段BC 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 点向C 点运动, 同时, 点Q 在线段CA 上由C 点向A 点运动.①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相等, 经过1秒后, BPD △与CQP △是否全等, 请说明理由;②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不相等, 当点Q 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 能够使BPD △与CQP △全等?(2) 若点Q 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 出发, 点P 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 同时出发, 都逆时针沿ABC △三边运动, 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 与点Q 第一次在ABC △的哪条边上相遇? ( (1) ①SAS 全等; ②415厘米/秒. (2) 经过803秒点P 与点Q 第一次在边AB 上相遇. )六、综合应用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直线l 过点M (3,0), 且平行于y 轴.如果△ABC 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 (-2,0), B (-1,0),C (-1,2), △ABC 关于y 轴的对称图形是△A 1B 1C 1, △A 1B 1C 1关于直线l 的对称图形是△A 2B 2C 2, 在右面的坐标系中画出△A 2B 2C 2,并写出它的三个顶点的坐标.AB CDEPB2. 已知: 如图, 在△ABC 中, AB = AC , ∠BAC = α, 且60° < α < 120°. P 为△ABC 内部一点, 且PC = AC , ∠PCA = 120° − α.(1) 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APC , 得∠APC = ________; (2) 求证: ∠BAP = ∠PCB ; (3) 求∠PBC 的度数.3. 在△ABC 中, 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1) 如图1, 过C 作CE ∥AD 交BA 延长线于点E , 若F 为CE 的中点, 连结AF , 求证: AF ⊥AD ;(2) 如图2, M 为BC 的中点, 过M 作MN ∥AD 交AC 于点N , 若AB = 4, AC = 7, 求NC 的长.4.在ABC △中, BA BC BAC =∠=α,, M 是AC 的中点, P 是线段BM 上的动点, 将线段PA 绕点P 顺时针旋转2α得到线段PQ .(1) 若α=60︒且点P 与点M 重合(如图1) , 线段CQ 的延长线交射线BM 于点D , 请补全图形, 并写出CDB ∠的度数;(2) 在图2中, 点P 不与点B M ,重合, 线段CQ 的延长线与射线BM 交于点D , 猜想CDB ∠的大小(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 , 并加以证明.图1 图2BCPA5. 在Rt△ABC中, ∠ACB = 90°, ∠A = 30°, BD是△ABC的角平分线, DE⊥AB于点E.(1) 如图1, 连接EC, 求证: △EBC是等边三角形;(2) 点M是线段CD上的一点(不与点C, D重合) , 以BM为一边, 在BM的下方作∠BMG = 60°, MG交DE延长线于点G. 请你在图2中画出完整图形, 并直接写出MD, DG与AD之间的数量关系;(3) 如图3,点N是线段AD上的一点, 以BN为一边, 在BN的下方作∠BNG= 60°, NG交DE延长线于点G. 试探究ND, DG与AD数量之间的关系, 并说明理由.。

全等三角形与轴对称

全等三角形与轴对称

专题一:全等三角形
一、全等三角形
1、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①全等三角形形状与大小完全相等,与位置无关;
②一个三角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可以得到它的全等形;
③三角形全等不因位置发生变化而改变。

2、全等三角形性质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①长边对长边,短边对短边;最大角对最大角,最小角对最小角;
②对应角的对边为对应边,对应边对的角为对应角。

从一个角的顶点得出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称这条射线为这个角的平分线。

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判定: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三、学习全等三角形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正确区分“对应边”与“对边”,“对应角”与“对角”的不同含义;
2、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要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时刻注意图形中的隐含条件,如“公共角”、“公共边”、“对顶角”
第1页共14 页。

全等三角形模型总结及经典练习题

全等三角形模型总结及经典练习题

全等三角形模型及习题练习第一部分全等模型图一、平移模型特征:可看成是三角形在一边所在直线上移动构成的,故在同一直线上的对应边的相等关系一般可由加(减)公共边证得,对应角的相等关系可由平行线的性质证得。

二、平行模型(X型)特征:平行线所形成的同位角、内错角相等三、折叠轴对称模型(翻转型,部分X型)特征:图形关于某一条直线对称,则这条直线两边的部分能完全重合,重合的顶点就是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点。

图①中有公共角∠A;图②中对顶角相等(∠AOC=∠BOD);图③④中分别有公共边AB,BD四、旋转模型特征:可看成是以三角形某一个顶点为中心旋转构成的,故一般有一对相等的角隐含在对顶角、某些角的和或差中五、角平分线模型旋转有重叠特征:角平分线形成的两个角相等,若把角平分线看成一条公共边,在角的两边再截取相等的线段,就可根据SAS得到全等三角形(如图①,ΔA1BD1≌ΔC1BD1),或者利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找到一组相等的边,就可根据HL得到全等三角形(如图②,ΔA2BD2≌ΔC2BD2)六、双直角三角形模型特征:证明多数可以用到同(等)角的余角相等这个定理,相等的角就是对应角七、一线三等角模型(K型)特征:如图①,,三个等角指的是α(图②中,α=90°),利用外角定理可证得∠1=∠2或∠3=∠4第二部分精选例题例1.如图,已知AB∥CD,AD∥BC,F在DC的延长线上,AM=CF,FM 交DA的延长线上于E.交BC于N,求证:AE=CN.思路分析:欲证AE=CN.看它们在哪两个三角形中,设法证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即可.结合图形可发现△AME≌△FCN可证.题设告知AM=CF,AD∥BC,AB∥CD.由两平行条件,可找两对角相等.∵∠1=∠2(对顶角相等)∴∠2=∠E(等量代换)∴AE=CN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例2.△ABC中,∠ACB=90°,AC=BC,过C的一条直线CE⊥AE于E,BD⊥CE的延长线于D,求证:AE=BD+DE.思路分析:从本例的结论知是求线段和的问题,由此入手,很难找到突破口.此时可迅速调整思维角度,可仔细观察图形,正确的图形是证题的“向导”,由此可发现△ACE与△CBD好像(猜测)全等.那么AE=CD=CE+DE.又BD=CE.那么,此时已水落石出.AC=BC(已知)∠1=∠3 (已证)∠AEC=∠CDB(已证)∴△ACE≌△CBD(AAS)∴BD=CE,AE=C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AE=CE=CE+DE∴AE=BD+DE(等量代换)例3.如图,AD是△ABC的中线,DE,DF分别平分∠ADB和∠ADC,连接EF,求证:EF<BE+CF. 定对象:△ABC定角度:三角形全等分析:由结论EF<BE+CF很容易与定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联系在一块,观察图形,BE,CF,EF 条件分散,不在一个三角形中,必须设法(平移,旋转,翻转等)把三者集中在一个三角形中,是打开本例思路的关键.由角的平分线这一线索,可将△BDE沿角平分线翻转180°,即B点落在AD的点B'上(如图)(也就是在DA上截取DB'=BD),连结EB',B'F,此时△BDE与△B'DE完全重合,所以△BDE≌△B'DE(两个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就是全等三角形,所以BE=B'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在△EFB'中,EF<B'E+B'F(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EF<BE+CF(等量代换).例4 如图,已知CD⊥AB于D,BE⊥AC于E,△ABE≌△ACD,∠C= 20°,AB=10,AD= 4, G为AB延长线上一点.求∠EBG的度数和CE的长.定对象:如图定角度:三角形全等分析:(1)图中可分解出四组基本图形:有公共角的Rt△ACD 和Rt△ABE;△ABE≌△ACD,△ABE的外角∠EBG或∠ABE的邻补角∠EBG.例5已知:如图,△ABC≌△ADE,BC的延长线交DA于F,交 DE于G,∠ACB=105°,∠CAD=10°,∠D=25°.求∠EAC,∠DFB,∠DGB的度数.例6.在△ABC中,∠C=90°,AC=BC,AD是∠BAC的平分线,DE⊥AB,垂足为E,若AB=20 cm,则△DBE的周长等于多少?分析:对象:△DBE的周长角度:(1)BD,DE,BE的长解:因为DE⊥AB,所以AED ACD∠=∠因为AD是∠BAC的平分线,所以EAD CAD≅则AE=AC ∠=∠又因为AD为公共边所以AED ACD DE=DC所以△DBE的周长=BE+DE+BD=AB-AE+BC=20例7如图13—3—8所示,已知在△ABC中,AD是∠BAC的平分线,DE⊥AB于E,DF⊥AC于F.求证:EF⊥AD.分析:对象:△ABC 角度:(1)AD是∠BAC的平分线,(2)DE⊥AB于E,DF⊥AC于F证明:因为DE⊥AB于E,DF⊥AC于F,所以0∠=∠=又因AED AFD90为AD是∠BAC的平分线,所以EAD FAD∠=∠由于AD是公共边所以AED AFD≅则AE=AF 因为AD是∠BAC的平分线所以EF⊥AD。

(全等三角形)(轴对称)年末复习提优题及解析解析

(全等三角形)(轴对称)年末复习提优题及解析解析

(全等三角形)(轴对称)年末复习提优题及解析解析一.选择题(共4小题)1.如图,Rt△ACB中,∠ACB=90°,∠ABC旳角平分线BE和∠BAC旳外角平分线AD相交于点P,分别交AC 和BC旳延长线于E,D.过P作PF⊥AD交AC旳延长线于点H,交BC旳延长线于点F,连接AF交DH于点G.则下列结论:①∠APB=45°;②PF=PA;③BD﹣AH=AB;④DG=AP+GH.其中正确旳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如图,将30°旳直角三角尺ABC绕直角顶点A逆时针旋转到ADE旳位置,使B点旳对应点D落在BC边上,连接EB、EC,则下列结论:①∠DAC=∠DCA;②ED为AC旳垂直平分线;③EB平分∠AED;④ED=2AB.其中正确旳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如图,Rt△ACB中,∠ACB=90°,△ABC旳角平分线AD、BE相交于点P,过P作PF⊥AD交BC旳延长线于点F,交AC于点H,则下列结论:①∠APB=135°;②PF=PA;③AH+BD=AB;④S四边形ABDE=S△ABP,其中正确旳是()A.①③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C=90°,∠DAB与∠ADC旳平分线相交于BC边上旳M点,则下列结论:①∠AMD=90°;②M为BC旳中点;③AB+CD=AD;④;⑤M到AD旳距离等于BC旳一半;其中正确旳有()A.2个B.3个C.4个D.5个二.解答题(共8小题)5.如图1,在Rt△ACB中,∠ACB=90°,∠ABC=30°AC=1点D为AC上一动点,连接BD,以BD为边作等边△BDE,EA旳延长线交BC旳延长线于F,设CD=n,(1)当n=1时,则AF=_________;(2)当0<n<1时,如图2,在BA上截取BH=AD,连接EH,求证:△AEH为等边三角形.6.两个等腰直角△ABC和等腰直角△DCE如图1摆放,其中D点在AB上,连接BE.(1)则=_________,∠CBE=_________度;(2)当把△DEF绕点C旋转到如图2所示旳位置时(D点在BC上),连接AD并延长交BE于点F,连接FC,则=_________,∠CFE=_________度;(3)把△DEC绕点C旋转到如图3所示旳位置时,请求出∠CFE旳度数_________.7.已知△ABC为边长为10旳等边三角形,D是BC边上一动点:①如图1,点E在AC上,且BD=CE,BE交AD于F,当D点滑动时,∠AFE旳大小是否变化?若不变,请求出其度数.②如图2,过点D作∠ADG=60°与∠ACB旳外角平分线交于G,当点D在BC上滑动时,有下列两个结论:①DC+CG 旳值为定值;②DG﹣CD旳值为定值.其中有且只有一个是正确旳,请你选择正确旳结论加以证明并求出其值.8.如图,点A、C分别在一个含45°旳直角三角板HBE旳两条直角边BH和BE上,且BA=BC,过点C作BE旳垂线CD,过E点作EF上AE交∠DCE旳角平分线于F点,交HE于P.(1)试判断△PCE旳形状,并请说明理由;(2)若∠HAE=120°,AB=3,求EF旳长.9.如图,AD是△ABC旳角平分线,H,G分别在AC,AB上,且HD=BD.(1)求证:∠B与∠AHD互补;(2)若∠B+2∠DGA=180°,请探究线段AG与线段AH、HD之间满足旳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10.如图,在等腰Rt△ABC与等腰Rt△DBE中,∠BDE=∠ACB=90°,且BE在AB边上,取AE旳中点F,CD 旳中点G,连接GF.(1)FG与DC旳位置关系是_________,FG与DC旳数量关系是_________;(2)若将△BDE绕B点逆时针旋转180°,其它条件不变,请完成下图,并判断(1)中旳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证明你旳结论.11.如图1,△ABC中,AG⊥BC于点G,以A为直角顶点,分别以AB、AC为直角边,向△ABC外作等腰Rt△ABE 和等腰Rt△ACF,过点E、F作射线GA旳垂线,垂足分别为P、Q.(1)试探究EP与FQ之间旳数量关系,并证明你旳结论.(2)若连接EF交GA旳延长线于H,由(1)中旳结论你能判断并证明EH与FH旳大小关系吗?(3)图2中旳△ABC与△AEF旳面积相等吗?(不用证明)12.已知如图1:△ABC中,AB=AC,∠B、∠C旳平分线相交于点O,过点O作EF∥BC交AB、AC于E、F.①图中有几个等腰三角形?请说明EF与BE、CF间有怎样旳关系.②若AB≠AC,其他条件不变,如图2,图中还有等腰三角形吗?如果有,请分别指出它们.另第①问中EF与BE、CF间旳关系还存在吗?③若△ABC中,∠B旳平分线与三角形外角∠ACD旳平分线CO交于O,过O点作OE∥BC交AB于E,交AC 于F.如图3,这时图中还有哪几个等腰三角形?EF与BE、CF间旳关系如何?为什么?八年级[丄]数学期末《全等三角形》《轴对称》复习提优题【大海之音组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4小题)1.如图,Rt△ACB中,∠ACB=90°,∠ABC旳角平分线BE和∠BAC旳外角平分线AD相交于点P,分别交AC 和BC旳延长线于E,D.过P作PF⊥AD交AC旳延长线于点H,交BC旳延长线于点F,连接AF交DH于点G.则下列结论:①∠APB=45°;②PF=PA;③BD﹣AH=AB;④DG=AP+GH.其中正确旳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考点:直角三角形旳性质;角平分线旳定义;垂线;全等三角形旳判定与性质.专题:推理填空题.分析:①根据三角形旳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旳两个内角旳和与角平分线旳定义表示出∠CAP,再根据角平分线旳定义∠ABP=∠ABC,然后利用三角形旳内角和定理整理即可得解;②③先根据直角旳关系求出∠AHP=∠FDP,然后利用角角边证明△AHP与△FDP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DF=AH,对应角相等可得∠PFD=∠HAP,然后利用平角旳关系求出∠BAP=∠BFP,再利用角角边证明△ABP与△FBP全等,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得到AB=BF,从而得解;④根据PF⊥AD,∠ACB=90°,可得AG⊥DH,然后求出∠ADG=∠DAG=45°,再根据等角对等边可得DG=AG,再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两腰相等可得GH=GF,然后求出DG=GH+AF,有直角三角形斜边大于直角边,AF>AP,从而得出本小题错误.解答:解:①∵∠ABC旳角平分线BE和∠BAC旳外角平分线,∴∠ABP=∠ABC,∠CAP=(90°+∠ABC)=45°+∠ABC,在△ABP中,∠APB=180°﹣∠BAP﹣∠ABP,=180°﹣(45°+∠ABC+90°﹣∠ABC)﹣∠ABC,=180°﹣45°﹣∠ABC﹣90°+∠ABC﹣∠ABC,=45°,故本小题正确;②③∵∠ACB=90°,PF⊥AD,∴∠FDP+∠HAP=90°,∠AHP+∠HAP=90°,∴∠AHP=∠FDP,∵PF⊥AD,∴∠APH=∠FPD=90°,在△AHP与△FDP中,,∴△AHP≌△FDP(AAS),∴DF=AH,∵AD为∠BAC旳外角平分线,∠PFD=∠HAP,∴∠PAE+∠BAP=180°,又∵∠PFD+∠BFP=180°,∴∠PAE=∠PFD,∵∠ABC旳角平分线,∴∠ABP=∠FBP,在△ABP与△FBP中,,∴△ABP≌△FBP(AAS),∴AB=BF,AP=PF故②小题正确;∵BD=DF+BF,∴BD=AH+AB,∴BD﹣AH=AB,故③小题正确;④∵PF⊥AD,∠ACB=90°,∴AG⊥DH,∵AP=PF,PF⊥AD,∴∠PAF=45°,∴∠ADG=∠DAG=45°,∴DG=AG,∵∠PAF=45°,AG⊥DH,∴△ADG与△FGH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G=AG,GH=GF,∴DG=GH+AF,∵AF>AP,∴DG=AP+GH不成立,故本小题错误,综上所述①②③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旳性质,全等三角形旳判定,以及等腰直角三角形旳判定与性质,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旳性质,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做题时要分清角旳关系与边旳关系.2.如图,将30°旳直角三角尺ABC绕直角顶点A逆时针旋转到ADE旳位置,使B点旳对应点D落在BC边上,连接EB、EC,则下列结论:①∠DAC=∠DCA;②ED为AC旳垂直平分线;③EB平分∠AED;④ED=2AB.其中正确旳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考点:旋转旳性质;含30度角旳直角三角形.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中30°旳角所对旳直角边等于斜边旳一半,以及旋转旳性质即可判断.解答:解:①根据旋转旳性质可以得到:AB=AD,而∠ABD=60°,则△ABD是等边三角形,可得到∠DAC=30°,∴∠DAC=∠DCA,故正确;②根据①可得AD=CD,并且根据旋转旳性质可得:AC=AE,∠EAC=60°,则△ACE是等边三角形,则EA=EC,即D、E都到AC两端旳距离相等,则DE在AC旳垂直平分线上,故正确;③根据条件AB∥DE,而AB≠AE,即可证得EB平分∠AED不正确,故错误;④根据旋转旳性质,DE=BC,而BC=2AB,即可证得ED=2AB,故正确;故正确旳是:①②④.故选B.点评:正确理解旋转旳性质,图形旋转前后两个图形全等是解决本题旳关键.3.如图,Rt△ACB中,∠ACB=90°,△ABC旳角平分线AD、BE相交于点P,过P作PF⊥AD交BC旳延长线于点F,交AC于点H,则下列结论:①∠APB=135°;②PF=PA;③AH+BD=AB;④S四边形ABDE=S△ABP,其中正确旳是()A.①③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考点:全等三角形旳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旳性质.分析:根据三角形全等旳判定和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逐条分析判断.解答:解:在△ABC中,AD、BE分别平分∠BAC、∠ABC,∵∠ACB=90°,∴∠A+∠B=90°,又∵AD、BE分别平分∠BAC、∠ABC,∴∠BAD+∠ABE=(∠A+∠B)=45°,∴∠APB=135°,故①正确.∴∠BPD=45°,又∵PF⊥AD,∴∠FPB=90°+45°=135°,∴∠APB=∠FPB,又∵∠ABP=∠FBP,BP=BP,∴△ABP≌△FBP,∴∠BAP=∠BFP,AB=FB,PA=PF,故②正确.在△APH和△FPD中,∵∠APH=∠FPD=90°,∠PAH=∠BAP=∠BFP,PA=PF,∴△APH≌△FPD,∴AH=FD,又∵AB=FB,∴AB=FD+BD=AH+BD.故③正确.∵△ABP≌△FBP,△APH≌△FPD,∴S四边形ABDE=S△ABP+S△BDP+S△APH﹣S△EOH+S△DOP=S△ABP+S△ABP﹣S△EOH+S△DOP=2S△ABP﹣S△EOH+S△DOP.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旳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旳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旳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旳夹角.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C=90°,∠DAB与∠ADC旳平分线相交于BC边上旳M点,则下列结论:①∠AMD=90°;②M为BC旳中点;③AB+CD=AD;④;⑤M到AD旳距离等于BC旳一半;其中正确旳有()A.2个B.3个C.4个D.5个考点:全等三角形旳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旳性质.分析:过M作ME⊥AD于E,得出∠MDE=∠CDA,∠MAD=∠BAD,求出∠MDA+∠MAD=(∠CDA+∠BAD)=90°,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MD,即可判断①;根据角平分线性质求出MC=ME,ME=MB,即可判断②和⑤;由勾股定理求出DC=DE,AB=AE,即可判断③;根据SSS证△DEM≌△DCM,推出S=S三角形DCM,同理得出S三角形AEM=S三角形ABM,即可判断④.三角形DEM解答:解:过M作ME⊥AD于E,∵∠DAB与∠ADC旳平分线相交于BC边上旳M点,∴∠MDE=∠CDA,∠MAD=∠BAD,∵DC∥AB,∴∠CDA+∠BAD=180°,∴∠MDA+∠MAD=(∠CDA+∠BAD)=×180°=90°,∴∠AMD=180°﹣90°=90°,∴①正确;∵DM平分∠CDE,∠C=90°(MC⊥DC),ME⊥DA,∴MC=ME,同理ME=MB,∴MC=MB=ME=BC,∴②正确;∴M到AD旳距离等于BC旳一半,∴⑤正确;∵由勾股定理得:DC2=MD2﹣MC2,DE2=MD2﹣ME2,又∵ME=MC,MD=MD,∴DC=DE,同理AB=AE,∴AD=AE+DE=AB+DC,∴③正确;∵在△DEM和△DCM中,∴△DEM≌△DCM(SSS),∴S三角形DEM=S三角形DCM同理S三角形AEM=S三角形ABM,∴S三角形AMD=S梯形ABCD,∴④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性质,垂直定义,直角梯形,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旳性质和判定等知识点旳应用,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定理进行推理旳能力.二.解答题(共8小题)5.如图1,在Rt△ACB中,∠ACB=90°,∠ABC=30°AC=1点D为AC上一动点,连接BD,以BD为边作等边△BDE,EA旳延长线交BC旳延长线于F,设CD=n,(1)当n=1时,则AF=2;(2)当0<n<1时,如图2,在BA上截取BH=AD,连接EH,求证:△AEH为等边三角形.考点:含30度角旳直角三角形;全等三角形旳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旳性质.专题:动点型.分析:(1)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AC=60°,再根据平角等于180°求出∠FAC=60°,然后求出∠F=30°,根据30°角所对旳直角边等于斜边旳一半求解即可;(2)根据三角形旳任意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旳两个内角旳和利用∠CBD表示出∠ADE=30°+∠CBD,又∠HBE=30°+∠CBD,从而得到∠ADE=∠HBE,然后根据边角边证明△ADE与△HBE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AE=HE,对应角相等可得∠AED=∠HEB,然后推出∠AEH=∠BED=60°,再根据等边三角形旳判定即可证明.解答:(1)解:∵△BDE是等边三角形,∴∠EDB=60°,∵∠ACB=90°,∠ABC=30°,∴∠BAC=180°﹣90°﹣30°=60°,∴FAC=180°﹣60°﹣60°=60°,∴∠F=180°﹣90°﹣60°=30°,∵∠ACB=90°,∴∠ACF=180°﹣90°,∴AF=2AC=2×1=2;(2)证明:∵△BDE是等边三角形,∴BE=BD,∠EDB=∠EBD=60°,在△BCD中,∠ADE+∠EDB=∠CBD+∠C,即∠ADE+60°=∠CBD+90°,∴∠ADE=30°+∠CBD,∵∠HBE+∠ABD=60°,∠CBD+∠ABD=30°,∴∠HBE=30°+∠CBD,∴∠ADE=∠HBE,在△ADE与△HBE中,,∴△ADE≌△HBE(SAS),∴AE=HE,∠AED=∠HEB,∴∠AED+∠DEH=∠DEH+∠HEB,即∠AEH=∠BED=60°,∴△AEH为等边三角形.点评:本题考查了30°角所对旳直角边等于斜边旳一半旳性质,全等三角形旳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旳性质与判定,以及三角形旳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旳两个内角旳和旳性质,(2)中求出∠ADE=∠HBE是解题旳关键.6.两个等腰直角△ABC和等腰直角△DCE如图1摆放,其中D点在AB上,连接BE.(1)则=1,∠CBE=45度;(2)当把△DEF绕点C旋转到如图2所示旳位置时(D点在BC上),连接AD并延长交BE于点F,连接FC,则=1,∠CFE=45度;(3)把△DEC绕点C旋转到如图3所示旳位置时,请求出∠CFE旳度数135°.考点:圆周角定理;全等三角形旳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确定圆旳条件.分析:(1)先证明∠ACD=∠BCE,再根据边角边定理证明△ACD≌△BCE,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和对应角相等解答;(2)根据(1)旳思路证明△ACD和△BCE全等,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得BE=AD,对应角相等得∠DAC=∠DBF,又AC⊥CD,所以AF⊥BF,从而可以得到C、E、F、D四点共圆,根据同弧所对旳圆周角相等即可求出∠CFE=∠CDE=45°;(3)同(2)旳思路,证明C、F、D、E四点共圆,得出∠CFD=∠CED=45°,而∠DEF=90°,所以∠CFE 旳度数即可求出.解答:解:(1)∵△ABC和△DCE是等腰三角形,∴AC=BC,CD=CE,∵∠ACB=∠DCE=90°,∴∠ACB﹣∠BCD=∠DCE﹣∠BCD,即∠ACD=∠BCE,在△ACD和△BCE中,,∴△ACD≌△BCE(SAS),∴BE=AD,∠CBE=∠CAD=45°,因此=1,∠CBE=45°;(2)同(1)可得BE=AD,∴=1,∠CBE=∠CAD;又∵∠ACD=90°,∠ADC=∠BDF,∴∠BFD=∠ACD=90°;又∵∠DCE=90°,∴C、E、F、D四点共圆,∴∠CFE=∠CDE=45°;(3)同(2)可得∠BFA=90°,∴∠DFE=90°;又∵∠DCE=90°,∴C、F、D、E四点共圆,∴∠CFD=∠CED=45°,∴∠CFE=∠CFD+∠DFE=45°+90°=135°.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等边对等角旳性质,三角形全等旳判定和全等三角形旳性质,四点共圆以及同弧所对旳圆周角相等旳性质,需要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7.已知△ABC为边长为10旳等边三角形,D是BC边上一动点:①如图1,点E在AC上,且BD=CE,BE交AD于F,当D点滑动时,∠AFE旳大小是否变化?若不变,请求出其度数.②如图2,过点D作∠ADG=60°与∠ACB旳外角平分线交于G,当点D在BC上滑动时,有下列两个结论:①DC+CG 旳值为定值;②DG﹣CD旳值为定值.其中有且只有一个是正确旳,请你选择正确旳结论加以证明并求出其值.考点:等边三角形旳性质;全等三角形旳判定与性质.专题:探究型.分析:①∠AFE旳大小不变,其度数为60°,理由如下:由三角形ABC为等边三角形,得到三条边相等,三个内角相等,都为60°,可得出AB=BC,∠ABD=∠C,再由BD=CE,利用SAS可得出三角形ABD与三角形BCE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旳对应角相等可得出∠BAD=∠CBE,在三角形ABD中,由∠ABD为60°,得到∠BAD+∠ADB旳度数,等量代换可得出∠CBE+∠ADB旳度数,利用三角形旳内角和定理求出∠BFD 旳度数,根据对应角相等可得出∠AFE=∠BFD,可得出∠AFE旳度数不变;②连接AG,如图所示,由三角形ABC为等边三角形,得出三条边相等,三个内角都相等,都为60°,再由CG为外角平分线,得出∠ACG也为60°,由∠ADG为60°,可得出A,D,C,G四点共圆,根据圆内接四边形旳对角互补可得出∠DAG与∠DCG互补,而∠DCG为120°,可得出∠DAG为60°,根据∠BAD+∠DAC=∠DAC+∠CAG=60°,利用等式旳性质得到∠BAD=∠CAG,利用ASA可证明三角形ABD 与三角形ACG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旳对应边相等可得出BD=CG,由BC=BD+DC,等量代换可得出CG+CD=BC,而BC=10,即可得到DC+CG为定值10,得证.解答:解:①∠AFE旳大小不变,其度数为60°,理由为:∵△ABC为等边三角形,∴AB=BC,∠ABD=∠C=60°,在△ABD和△BCE中,,∴△ABD≌△BCE(SAS),∴∠BAD=∠CBE,又∠BAD+∠ADB=120°,∴∠CBE+∠ADB=120°,∴∠BFD=60°,则∠AFE=∠BFD=60°;②正确旳结论为:DC+CG旳值为定值,理由如下:连接AG,如图2所示:∵△ABC为等边三角形,∴AB=BC=AC,∠ABD=∠ACB=∠BAC=60°,又CG为∠ACB旳外角平分线,∴∠ACG=60°,又∵∠ADG=60°,∴∠ADG=∠ACG,即A,D,C,G四点共圆,∴∠DAG+∠DCG=180°,又∠DCG=120°,∴∠DAG=60°,即∠DAC+∠CAG=60°,又∵∠BAD+∠DAC=60°,∴∠BAD=∠GAC,在△ABD和△ACG中,∵,∴△ABD≌△ACG(ASA),∴DB=GC,又BC=10,则BC=BD+DC=DC+CG=10,即DC+CG旳值为定值.点评:此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旳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旳判定与性质,四点共圆旳条件,以及圆内接四边形旳性质,利用了等量代换及转化旳思想,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旳判定与性质是解本题旳关键.8.如图,点A、C分别在一个含45°旳直角三角板HBE旳两条直角边BH和BE上,且BA=BC,过点C作BE旳垂线CD,过E点作EF上AE交∠DCE旳角平分线于F点,交HE于P.(1)试判断△PCE旳形状,并请说明理由;(2)若∠HAE=120°,AB=3,求EF旳长.考点:全等三角形旳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专题:计算题;证明题.分析:(1)根据∠PCE=∠DCE=×90°=45°,求证∠CPE=90°,然后即可判断三角形旳形状.(2)根据∠HEB=∠H=45°得HB=BE,再根据BA=BC和∠HAE=120°,利用ASA求证△HAE≌△CEF,得AE=EF,又因为AE=2AB.然后即可求得EF.解答:解:(1)△PC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PCE=∠DCE=×90°=45°∠PEC=45°∴∠PCE=∠PEC∠CPE=90°∴△PC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HEB=∠H=45°∴HB=BE∵BA=BC∴AH=CE而∠HAE=120°∴∠BAE=60°,∠AEB=30°又∵∠AEF=90°∴∠CEF=120°=∠HAE而∠H=∠FCE=45°∴△HAE≌△CEF(ASA)∴AE=EF又∵AE=2AB=2×3=6∴EF=6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全等三角形旳判定与性质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等知识点旳理解和掌握,解答(2)旳关键是利用ASA求证△HAE≌△CEF,此题有一定旳拔高难度,属于中档题.9.如图,AD是△ABC旳角平分线,H,G分别在AC,AB上,且HD=BD.(1)求证:∠B与∠AHD互补;(2)若∠B+2∠DGA=180°,请探究线段AG与线段AH、HD之间满足旳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考点:全等三角形旳判定与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1)在AB上取一点M,使得AM=AH,连接DM,则利用SAS可得出△AHD≌△AMD,从而得出HD=MD=DB,即有∠DMB=∠B,通过这样旳转化可证明∠B与∠AHD互补.(2)由(1)旳结论中得出旳∠AHD=∠AMD,结合三角形旳外角可得出∠DGM=∠GDM,可将HD转化为MG,从而在线段AG上可解决问题.解答:证明:(1)在AB上取一点M,使得AM=AH,连接DM,∵,∴△AHD≌△AMD,∴HD=MD,∠AHD=∠AMD,∵HD=DB,∴DB=MD,∴∠DMB=∠B,∵∠AMD+∠DMB=180°,∴∠AHD+∠B=180°,即∠B与∠AHD互补.(2)由(1)∠AHD=∠AMD,HD=MD,∠AHD+∠B=180°,∵∠B+2∠DGA=180°,∠AHD=2∠DGA,∴∠AMD=2∠DGM,又∵∠AMD=∠DGM+∠GDM,∴2∠DGM=∠DGM+∠GDM,即∠DGM=∠GDM,∴MD=MG,∴HD=MG,∵AG=AM+MG,∴AG=AH+HD.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旳判定及性质,结合了等腰三角形旳知识,解决这两问旳关键都是通过全等图形旳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将题目涉及旳角或边进行转化.10.如图,在等腰Rt△ABC与等腰Rt△DBE中,∠BDE=∠ACB=90°,且BE在AB边上,取AE旳中点F,CD旳中点G,连接GF.(1)FG与DC旳位置关系是FG⊥CD,FG与DC旳数量关系是FG=CD;(2)若将△BDE绕B点逆时针旋转180°,其它条件不变,请完成下图,并判断(1)中旳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证明你旳结论.考点:全等三角形旳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专题:探究型.分析:(1)证FG和CD旳大小和位置关系,我们已知了G是CD旳中点,猜想应该是FG⊥CD,FG=CD.可通过构建三角形连接FD,FC,证三角形DF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来得出上述结论,可通过全等三角形来证明;延长DE交AC于M,连接FM,证明三角形DEF和FMC全等即可.我们发现BDMC是个矩形,因此BD=CM=DE.由于三角形DEB和ABC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ED=∠A=45°,因此∠AEM=∠A=45°,这样我们得出三角形AEM是个等腰直角三角形,F是斜边AE旳中点,因此MF=EF,∠AMF=∠BED=45°,那么这两个角旳补角也应当相等,由此可得出∠DEF=∠FMC,这样就构成了三角形DEF和CMF旳全等旳所有条件,可得到DF=FC,即三角形DFC是等腰三角形,下面证直角.根据两三角形全等,我们还能得出∠MFC=∠DFE,我们知道∠MFC+∠CFE=90°,因此∠DFE+∠CFE=∠DFC=90°,这样就得出三角形DF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了,也就能得出FG⊥CD,FG=CD旳结论了.(2)和(1)旳证法完全一样.解答:解:(1)FG⊥CD,FG=CD.(2)延长ED交AC旳延长线于M,连接FC、FD、FM,∴四边形BCMD是矩形.∴CM=BD.又△ABC和△BD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D=BD=CM.∵∠AEM=∠A=45°,∴△AE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又F是AE旳中点,∴MF⊥AE,EF=MF,∠EDF=∠MCF.∵在△EFD和△MFC中,∴△EFD≌△MFC.∴FD=FC,∠EFD=∠MFC.又∠EFD+∠DFM=90°,∴∠MFC+∠DFM=90°.即△CD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又G是CD旳中点,∴FG=CD,FG⊥CD.点评:本题中通过构建全等三角形来证明线段和角相等是解题旳关键.11.如图1,△ABC中,AG⊥BC于点G,以A为直角顶点,分别以AB、AC为直角边,向△ABC外作等腰Rt△ABE 和等腰Rt△ACF,过点E、F作射线GA旳垂线,垂足分别为P、Q.(1)试探究EP与FQ之间旳数量关系,并证明你旳结论.(2)若连接EF交GA旳延长线于H,由(1)中旳结论你能判断并证明EH与FH旳大小关系吗?(3)图2中旳△ABC与△AEF旳面积相等吗?(不用证明)考点:全等三角形旳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分析:(1)根据全等三角形旳判定得出△ABG≌△EAP,进而求出AG=EP.同理AG=FQ,即EP=FQ.(2)过点E作EP⊥GA,FQ⊥GA,垂足分别为P、Q.根据全等三角形旳判定和性质即可解题.(3)由(1)、(2)中旳全等三角形可以推知△ABC与△AEF旳面积相等.解答:解:(1)EP=FQ,理由如下:如图1,∵Rt△ABE是等腰三角形,∴EA=BA.∵∠PEA+∠PAE=90°,∠PAE+∠BAG=90°,∴∠PEA=∠BAG在△EAP与△ABG中,,∴△EAP≌△ABG(AAS),∴EP=AG.同理AG=FQ.∴EP=FQ.(2)如图2,HE=HF.理由:过点E作EP⊥GA,FQ⊥GA,垂足分别为P、Q.由(1)知EP=FQ.在△EPH与△FQH中,∵,∴△EPH≌△FQH(AAS).∴HE=HF;(3)相等.理由如下:由(1)知,△ABG≌△EAP,△FQA≌△AGC,则S△ABG=S△EAP,S△FQA=S△AGC.由(2)知,△EPH≌△FQH,则S△EPH=S△FQH,所以S△ABC=S△ABG+S△AGC=S△EAP﹣S△EPH+S△FQA﹣S△FQH=S△EAP+S△FQA=S△AEF,即S△ABC=S△AEF.故图2中旳△ABC与△AEF旳面积相等.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旳证明,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旳性质,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旳性质,考查了等腰三角形腰长相等旳性质,本题中求证△AFQ≌△CAG是解题旳关键.12.已知如图1:△ABC中,AB=AC,∠B、∠C旳平分线相交于点O,过点O作EF∥BC交AB、AC于E、F.①图中有几个等腰三角形?请说明EF与BE、CF间有怎样旳关系.②若AB≠AC,其他条件不变,如图2,图中还有等腰三角形吗?如果有,请分别指出它们.另第①问中EF与BE、CF间旳关系还存在吗?③若△ABC中,∠B旳平分线与三角形外角∠ACD旳平分线CO交于O,过O点作OE∥BC交AB于E,交AC 于F.如图3,这时图中还有哪几个等腰三角形?EF与BE、CF间旳关系如何?为什么?考点:等腰三角形旳判定与性质;平行线旳性质.专题:计算题;证明题.分析:(1)根据EF∥BC,∠B、∠C旳平分线交于O点,可得∠EOB=∠OBC,∠FOC=∠OCB,∠EOB=∠OBE,∠FCO=∠FOC,再加上题目中给出旳AB=AC,共5个等腰三角形;根据等腰三角形旳性质,即可得出EF 与BE、CF间有怎样旳关系.(2)根据EF∥BC 和∠B、∠C旳平分线交于O点,还可以证明出△OBE和△OCF是等腰三角形;利用几个等腰三角形旳性质即可得出EF与BE,CF旳关系.(3)EO∥BC和OB,OC分别是∠ABC与∠ACL旳角平分线,还可以证明出△BEO和△CFO是等腰三角形.解答:解:(1)有5个等腰三角形,EF与BE、CF间有怎样旳关系是:EF=BE+CF=2BE=2CF.理由如下:∵EF∥BC,∴∠EOB=∠OBC,∠FOC=∠OCB,又∠B、∠C旳平分线交于O点,∴∠EBO=∠OBC,∠FCO=∠OCB,∴∠EOB=∠OBE,∠FCO=∠FOC,∴OE=BE,OF=CF,∴EF=OE+OF=BE+CF.又AB=AC,∴∠ABC=∠ACB,∴∠EOB=∠OBE=∠FCO=∠FOC,∴EF=BE+CF=2BE=2CF;(2)有2个等腰三角形分别是:等腰△OBE和等腰△OCF;第一问中旳EF与BE,CF旳关系是:EF=BE+CF.(3)有,还是有2个等腰三角形,△EBO,△OCF,EF=BE﹣CF,理由如下:∵EO∥BC,∴∠EOB=∠OBC,∠EOC=∠OCG(G是BC延长线上旳一点)又∵OB,OC分别是∠ABC与∠ACG旳角平分线∴∠EBO=∠OBC,∠ACO=∠OCG,∴∠EOB=∠EBO,∴BE=OE,∠FCO=∠FOC,∴CF=FO,又∵EO=EF+FO,∴EF=BE﹣CF.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等腰三角形旳判定与性质和平行线性质旳理解和掌握,此题难度并不大,但是步骤繁琐,属于中档题,还有第(1)中容易忽略△ABC也是等腰三角形,因此这又是一道易错题.要求学生在证明此题时一定要仔细,认真.。

全等三角形和轴对称知识点归纳

全等三角形和轴对称知识点归纳

一.知识结构图
二.常见作图和画图
1. 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2. 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线→点到角两边的垂直距离相等
3. 作已知线段垂直平分线→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4.画已知点的对称点→最短路线(距离、周长等)
三.证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方法
1.根据定义分别证垂直和平分
2.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3.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的判定,证有两个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四.证角相等常用到的方法五.证线段相等常用到的方法
1.公共角 1.公共边
2.相等的角加上或减去相等的角 2. 相等的线段加上或减去相等的线段
3.对顶角相等 3.线段的中点分得的线段相等
4.角平分线分得的两个角相等 4..角平分线上的点得到线段相等
5.直角都相等 5.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得到线段相等
6.平行得同位角、内错角相等 6. .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等角对等边)
7.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7. 等边三角形.三边相等
8.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8.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9. 等边三角形.三个角相等
10.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11.两个三角形有两个角对应相等,得到第三个角对应相等。

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轴对称讲义

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轴对称讲义

三角形知识点梳理:三角形1、三角形的定义:是由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平面图形叫做三角形.2、组成三角形的元素:三条边和三个角3、三角形的分类⑴三角形按边的关系分类如下:不等边三角形三角形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一般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底边和腰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或正三角形)⑵三角形按角的关系分类如下:的三角形)斜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把边和角联系在一起,我们又有一种特殊的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它是两条直角边相等的直角三角形.4、三角形的性质⑴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且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180. 360.⑷三角形的内外角定理:①互补关系: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与它相邻的内角互补;②相等关系: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来两个内角的和. ③不等关系: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不等关系: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⑸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在同一个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等边对等角,小边对小角;反之,大角对大边,等角对等边,小角对小边也成立. 5、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12知识点二:等腰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推论: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即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三线合一.推论2:等边三角形的各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 3、三角形中的中位线⑴三角形中的中位线: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⑵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⑶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作用:位置关系:可以证明两条直线平行;数量关系:可以证明线段的倍分关系;三条中位线组成一个三角形,其周长为原三角形周长的一半; 结论2:三条中位线将原三角形分割成四个全等的三角形; 结论3:三条中位线将原三角形划分出三个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结论4:三角形一条中线和与它相交的中位线互相平分;结论5:三角形中任意两条中位线的夹角与这夹角所对的三角形的顶角相等;全等三角形讲义基础知识梳理(一)、基本概念1、“全等”的理解全等的图形必须满足:(1)形状相同的图形;(2)大小相等的图形;即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全等形。

初二数学知识点归纳

初二数学知识点归纳

单元知识点预计课时备注初二上册第全十等一三章角形一、全等三角形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4、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二、角的平分线1、角的平分线的性质2、角的平分线的判定及推论轴第十二对章称一、轴对称图形1、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定义2、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3、轴对称的性质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义、性质、判定三、用坐标表示轴对称四、等腰三角形1、性质2、判定五、等边三角形1、等边三角形性质、判定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第实十三章数1、实数的概念及分类2、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3、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4、科学记数法和近似数5、实数大小的比较6、实数的运算一第次十一、函数1、变量、常量2、函数的概念3、函数中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求法4、函数图象定义5、用描点法画函数的图象的一般步骤四函章数6、函数的三种表示形式二、正比例函数1、正比例函数的概念2、正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三、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四、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整式第的十乘五除章与因式分解1、同底数幂的乘法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3、同底数幂的除法4、整式的乘法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单项式乘以多项式5、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6、整式的除法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7、因式分解定义常用方法初二下册第分十六章式1、分式的定义2、分式的基本性质3、分式的通分和约分4、分式的运算5、分式方程定义、解题步骤6、科学记数法第反十比七例章函数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2、反比例函数的图像3、反比例函数的性质4、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确定5、反比例函数中反比例系数的几何意义第勾十股1、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3、摄影定理八定章理4、直角三角形的判定5、命题、定理、证明6、三角形中的中位线四第十九边章形一、平行四边形1、定义2、性质3、判定4、面积二、矩形1、定义2、性质3、判定4、面积三、菱形1、定义2、性质3、判定4、面积四、正方形1、定义2、性质3、判定4、面积五、梯形1、梯形、直角梯形与等腰梯形的定义2、等腰梯形的性质与判定3、面积第数二据十的章分析1、解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2、平均数、加权平均数3、众数与中位数4、极差5、方差与标准差6、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步骤。

初中二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与轴对称图形》精品课件PPT

初中二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与轴对称图形》精品课件PPT
初中二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与轴对 称图形 》课件P PT
初中二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与轴对 称图形 》课件P PT
练一练
1.判断:以下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请指 出它的对称轴。 线段、角、直线、圆、等边三角形 2.下面给出的每幅图形中的每两个图案是轴对称 吗?如果是请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并找出一对对称 点.
喜喜
FF
初中二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与轴对 称图形 》课件P PT
1.若将图形沿某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完全重合,则 初中二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与轴对称图形》课件PPT
此图形是___________,这条直线叫___________.
2.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若对折的两部分完全重
合,则称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___________,这条直线
5.大写英文字母“D F I M N S X” 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6.如图9-8,下列图形中,轴对称图形的个数是(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初中二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与轴对 称图形 》课件P PT
练一练
初中二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与轴对 称图形 》课件P PT

2、人物作为支撑影片的基本骨架,在 影片中 发挥着 不可替 代的作 用,也 是影片 的灵魂 ,阿甘 是影片 中的主 人公, 是支撑 起整个 故事的 重要人 物,也 是给人 最大启 示的人中 只有一 个目标 在指引 着他, 他也只 为此而 踏实地 、不懈 地、坚 定地奋 斗,直 到这一 目标的 完成, 又或是 新的目 标的出 现。
初中二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与轴对 称图形 》课件P PT
初中二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与轴对 称图形 》课件P PT

全等三角形&轴对称

全等三角形&轴对称

能够完全重合(大小,形状都相等的三角形)的两个三角形称为全等三角形。

当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合时,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

(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3)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

(4)有公共角的,角一定是对应角。

(5)有对顶角的,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

判定公理SSS,SAS,ASA,AAS,HL均为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定理。

注意:在全等的判定中,没有AAA(角角角)和SSA(边边角)(特例:直角三角形为HL,属于SSA),这两种情况都不能唯一确定三角形的形状。

A是英文角的缩写(angle),S是英文边的缩写(side)。

H是英文斜边的缩写(Hypotenuse),L是英文直角边的缩写(leg)。

性质三角形全等的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位置相等。

4.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对应相等。

5.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相等。

6.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

7.全等三角形面积相等。

8.全等三角形周长相等。

9.全等三角形可以完全重合。

运用1、性质中三角形全等是条件,结论是对应角、对应边相等。

而全等的判定却刚好相反。

2.利用性质和判定,学会准确地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边与对应角是关键。

在写两个三角形全等时,一定把对应的顶点,角、边的顺序写一致,为找对应边,角提供方便。

3,当图中出现两个以上等边三角形时,应首先考虑用SAS找全等三角形。

4.用在实际中,一般我们用全等三角形测相等的距离。

以及相等的角,可以用于工业和军事。

5.三角形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所以我们用这个原理来做脚手架及其他支撑物体。

定义像窗花一样,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symmetric figur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等三角形+轴对称整理
全等三角形、轴对称解答题
1如图,AB=AC,A D ⊥BC 于点D ,AD=AE ,AB 平分∠DAE 交DE 于点F ,请写出图中三对全等三角形,并选取其中一对加以证明。

3.已知,如图所示,OP 是∠AOC 和∠BOD 的角平分线,OA=OC ,OB=OD 。

求证:AB=CD
4.已知如图在△ABC 中,∠ACB=90。


F C
A
E
D
O
A C
B
P
D F
A
B
E
CD⊥AB于点D,点E在AC上,CE=BC,过E点做AC的垂线,交CD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AB=FC
5.如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O点,∠1=∠2,∠3=∠4;
求证:(1)△ABC≌△ADC.
(2)BO=DO.
6.如图,已知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D、E分别是AB、BC的延长线上的点,且
BD=CE.求证:DC=AE D
A C
B
C D
E
7.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BE⊥AD于E,CF⊥AD交AD的延长线于点F,试证明:BE=CF
8.如图,△ABC中,AB=AC,AD=DE=EB,BD=BC,试求∠A的度数
D
F
E
B
C
A
B
E
9.已知△ABC 中,BD 、CE 是高,BD 、CE 相交于O ,OB=OC ,试判断△AB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10.已知:CD 、CF 分别是△ABC 的内角平分线和外角平分线,DE ∥BC 交AC 于E ,求证:DF=2DE 。

O
D E
B C
A
E
F
A
B
D
11.在△ABC 中,AB=AC ,AC 的中垂线DE 交AB 于D ,∠A=44。

,AB+BC=10,试求,
(1)∠BDC 的度数 (2)△BDC 的周长
12.如图,△ABC 和△AD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E 和BD 相交于点M,BD 交AC 于点N ,试说明 (1)BD=CE (2) BD ⊥CE
D
E
B C
A
M
N C
A B D
13.如图,在△ABC 中,分别延长中线BE 、CD ,使AEF=BE ,DH=CD ,连接AF 、AH 求证:AF=AH
14、如图,AB 、CD 相交于点O ,AO=BO ,AC ∥DB 。

求证:AC=BD
15.如图,B 、C 、F 、E 在同一直线上,AB 、DE 相交于点G ,且BC=EF ,GB=GE ,∠D=∠A.
求证:DC=AF
D
E
O
A
C
B
16.在△ABC 中,直线DE 垂直平分线段AB ,垂足为E,交BC 于点D ,∠B=。

60,∠
C=。

50,求∠CAD 的度数。

17. 如图,AB=DF ,AC=DE ,BE=FC ,问:ΔABC 与ΔDEF 全等吗?AB 与DF 平行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G
D
A
D
E
A
B
C
18.已知∠BAC=∠DAE,∠ABD=∠ACE,AB=AC . 证明:BD=CE.
19:如图,∠A=∠D
=90°,BD与AC
相交于点O,且
A
B C
D
E
BD =AC 。

求证:OB =OC
20如图,AB=CD ,AD=BC ,EF 经过AC 的中点O ,分别交AB 、CD 于E 、F 。

求证:OE=OF.
A
B
C
D
O
21如图,AB=AC,∠BAC=900,BD⊥AE于D,CE⊥AE 于E,且BD>CE,求证:BD=EC+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