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上好一堂历史公开课

合集下载

历史公开课点评与建议

历史公开课点评与建议

历史公开课点评与建议
以下是一份关于历史公开课的点评与建议:
1. 教学目标:课程目标明确,与课程标准和学生需求相符合。

教学内容涵盖了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和发展过程,知识结构清晰。

2.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灵活多样,通过讲解、讨论、图片、视频等多种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学科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如历史时空观念、史料实证意识等。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获得了历史知识,还提高了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4. 教学效果: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积极性,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教师能够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反馈。

5. 建议:
- 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在教学中可以多引入一些历史原始资料,培养学生解读和分析史料的能力。

- 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或趣闻,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教学内容可以更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对现实的影响和启示。

总体来说,这堂历史公开课是一次成功的教学示范。

希望教师能够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保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浅谈如何上好一堂历史公开课

浅谈如何上好一堂历史公开课

浅谈如何上好一堂历史公开课铜陵县钟仓中学杨岳内容提要:面对新课改,历史公开课教学必须与时俱进,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切实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本。

首先是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其次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思想性;三是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先进性;四是教师个人素质的渗透性.浅谈如何上好一堂历史公开课内容提要:面对新课改,历史公开课教学必须与时俱进,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切实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本。

首先是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其次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思想性;三是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先进性;四是教师个人素质的渗透性.随着历史新课改的深入,对我们现有的历史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

历史老师们感觉到上好一节优质的公开课的难度越来越大。

本人根据从教二十年的经验,简单说说在新形势下怎样才能上好一节历史公开课。

(一)教学内容正确,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理论的讲解要清楚,无科学性错误。

课堂上学生接受的知识是否正确,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过程。

历史课的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史实、历史概念,对人物、事件分析的基本观点及从史实中总结出的理论规律等。

一节课中哪些是基础知识,有哪几个概念,分析哪个人或哪件事,教师要心中有数,明了清楚,并在授课中体现出来。

如果教师对教材理解上有失误,就会传授给学生错误的信息,误人子弟。

因此,一堂优质课应该做到讲授准确无误.例如,讲授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首先要讲清的基本史实是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发生的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过程以及后果,对其中的许多个时间、人物发明的新机器等基础知识要分别交代清楚。

其次对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科技革命、蒸汽时代等几个概念要加以说明,比较各区别。

此外,要认真剖析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使学生懂得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同时为学生理解后面“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打下基础。

(二)教学结构层次分明,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容量适当,能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

历史公开课点评与建议

历史公开课点评与建议

历史公开课点评与建议历史公开课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历史课程,学生可以了解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培养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

历史公开课的教学效果对学生的历史学习产生重要影响。

对于历史公开课的点评与建议至关重要。

历史公开课应该注重内容的丰富和深度。

历史学科的内容广泛而复杂,如果单一地讲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和演变,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

老师可以结合历史事件的背后故事、人物的性格特点、历史文化的内涵等方面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关注个体人物的命运和思想感受历史的风云变幻和文明的交融。

历史公开课的方式应该多样化。

传统的历史课程往往采用讲述的方式,学生的参与度较低。

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引入互动讨论、小组活动、多媒体展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参与,使历史课程不再枯燥乏味。

历史公开课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历史有时冷冰冰的数据和事件,但如果能够引导学生去理解当时人们的思想、情感和选择,历史课程将更具吸引力。

老师可以适当让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对当时人们的影响,对人类的进步与发展的启示等,在情感共鸣中获得深刻的历史体验。

历史公开课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历史学习不应仅仅是记忆历史事件和人物,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发掘历史背后的逻辑与原因,培养他们主动思考和质疑的能力,进而提升他们的批判性思维水平。

历史公开课的点评与建议应着眼于教学内容的丰富与深度、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学生情感体验的引导以及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通过不断改进历史公开课的教学模式和内容设计,可以增强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理解,提高历史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设计有效的历史课堂教学公开课

设计有效的历史课堂教学公开课

设计有效的历史课堂教学公开课一、引言历史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的重要途径,而开展公开课则是提升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式。

本文将探讨如何设计有效的历史课堂教学公开课,以期提供一些有益的指导和启示。

二、概述历史课堂教学公开课的意义与目标历史课堂教学公开课是教师在专业领域的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旨在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同时也是学生历史学习的重要环节。

通过公开课的开展,教师可以展示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与同行进行交流和互动,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三、确定公开课的主题和内容在设计历史课堂教学公开课时,首先需要确定一个明确的主题和内容。

主题可以根据教学大纲、学生需求和教师的专业特长来确定,例如“探索古代文明的兴衰”或“解读历史文献中的谜团”。

内容应该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既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又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四、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在设计历史课堂教学公开课时,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

教学目标应该具体、可衡量,并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契合。

例如,教学目标可以包括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和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等。

评价标准应该清晰明确,能够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

五、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在历史课堂教学公开课中,教师应该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例如,可以运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历史学习。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六、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课堂教学公开课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思维能力包括历史分析能力、历史判断能力、历史解释能力等。

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例如通过让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结果,判断历史人物的行为是否合理,解释历史文献中的含义等。

浅谈如何上好一堂高中历史课

浅谈如何上好一堂高中历史课

浅谈如何上好一堂高中历史课皋兰县第二中学:张国成历史学科一直是高中生必修的基础学科之一。

但历史课讲述的是已经过去的,无法给学生精确验证的历史现象,时空差距很大,学生无法走进当时的历史氛围,无法体会当时的人物感受。

而重结论,轻过程的传统教学排斥了学生的思想和个性,使学生总是站在历史发展的旁观者角度被动的接受知识,从而使学生感到历史学科的枯燥无味,从而失去了学习历史的兴趣。

那么怎样才能上好一堂历史课,这也是许多历史教师一直探究的一个问题,我本人认为应该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入手:首先作为教师,一定要抛开教案,对所讲内容了然于胸,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如果一个历史教师连内容都不熟悉,讲两句还要看一下教案,或干脆照本宣科,讲了半天,恐怕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讲的是什么,又如何让学生理解掌握呢?而且只顾埋头读教案,哪里还顾得上学生。

至于和学生的目光交流,师生之间的互动等等,就根本谈不上了。

这种呆板的教学模式如何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那么如何唤起学生兴趣,从而提高历史课堂的效率呢?本人认为做到以下几点:(一):创设适合学生的问题情景。

每个学生由于在接受知识的能力,个性,特点等方面是有一定差异的。

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开发学生潜能,创设多种问题情境,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现才华的机会。

所以在备课的时候,教师要先备学生,后备教材,根据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差异设置多样性的问题,层层递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二):补充课外知识,满足学生对课外知识的需求。

如今的学生已不满足于课本知识的学习,他们更渴望了解课本以外的知识,特别是对于一些具有多重性质的历史事件,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与现代生活有一定关系的问题,有兴趣愿意进行讨论。

例如:对秦始皇的评价,有人说他是千古一帝,有人说他是暴君。

这些知识学生非常感兴趣,通过对课外知识的扩充,可以调动学生思维以及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三):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唤起学生的激情。

浅谈上好历史课的方法

浅谈上好历史课的方法

浅谈上好历史课的方法历史学科一直是中学必修的基础学科之一。

但是历史学科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历史事件往往离学生的生活时代较远,时空差距很大,学生无法走进当时的历史氛围,无法体会当时的人物感受,而重结论、轻过程的传统教学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使学生总是站在历史发展的旁观者角度被动地接受知识,很难激起内心的波澜,常常感到历史教学的枯燥无味,也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

所以,怎样才能把一堂历史课上好,这是让许多历史老师迷惑不解的问题!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一直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怎样上好历史课?围绕这个问题,我也进行了一些尝试。

在尝试的过程中,摸索出了一些做法,现在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一下。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一门功课让孩子们产生兴趣是不容易的,我们可以借助讲故事,借助诗歌,借助一些竞赛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讲故事能引人入胜,所以穿插故事就显得很有必要。

当讲到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时,我提到了清朝有个官员叫曾国藩,当他与太平天国的军队作战时屡战屡败,但如果这样上报朝廷,呈给慈禧太后,太后会降罪的。

于是,他的部下建议将“屡战屡败”改成“屡败屡战”,更能表现出自己虽败,但斗志尚存的决心,结果得到了朝廷的嘉奖。

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还活跃了课堂气氛。

在讲八年级上册《“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当讲到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件爆发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于是,我灵机一动,唱起了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河北高粱熟了——保卫平津,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歌声把学生带到了那种血与火的岁月,使得他们更能理解“7月8日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通电,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把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这一历史事件。

当讲到八年级下册国家对少数民族的政策时,我就提到《爱我中华》“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

浅谈如何上好一堂历史课

浅谈如何上好一堂历史课

八年级历史期末学科小结、林兰芳在历史教学中,我认为教师要上好一堂历史课,首先要把握好历史教材的深度,更要把握好调动学生的广度;其次要把握好课堂训练的密度;最后,要把握好教学艺术的力度。

一、要把握好教材的深度要挖掘好教材的深度,首先要吃透教材和大纲,明确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思想教育)和编者意图。

弄清知识体系和教材结构,熟悉教学内容,把握重点,难点。

其次掌握学生情况,有的放矢。

由于学生基础不一,教材撑握的深度应有分寸。

否则是对牛弹琴。

显然这里所说的挖掘教材深度并不是越深越好。

关键是不要做夹生饭。

应做到深浅适宜恰到好处,让学生感到津津有味,能最大限度地获得知识。

二、要把握好调动学生的广度抓好调动学生的广度是区别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

应试教育只注意调动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落实好面向全体学生。

课堂气氛的好坏关键要看调动学生的广度,要使每个学生都处在积极的学习之中。

从目前情况看,课堂上满堂灌,唱独角戏的现象不多了。

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许多教师仍觉束手无策,在课堂上仍看几个尖子。

教师提问,学生发言的,老是那么几个人,对大多数学生从不过问。

学生情绪低落。

课堂气氛沉闷。

师生活动脱节。

有些学生即使想主动学习,也因教学目标过高和方法不对胃口,只是腾云驾雾,一堂课下来,不知所云,收获甚微。

要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全面考虑如何因材施教,分类指导,课堂上要善于启发各类学生,特别是那些成绩差的学生,把转化学困生的工作做成功了,才是个合格的教师。

三、要把握好课堂训练的密度课堂训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讲练结合是课堂教学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抓好课堂训练的密度是落实知识体现学生主体,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

一堂课就做到训练内容好,方法得当,密度大,这样效果就会必然好。

从当前课堂教学中反映出来的问题看完全没有课堂训练的课很少发现。

主要是课堂训练的密度不足,主导和主体一头重一头轻。

如何上好历史课

如何上好历史课

如何上好历史课历史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

下面提供一些方法和技巧,帮助您上好历史课。

1. 主动参与思考在历史课上,积极思考并积极参与讨论是至关重要的。

尝试提出问题、发表观点以及分享您的想法。

与教师和同学共同探讨历史事件和人物,这有助于您理解历史的本质和背景。

2. 多角度观察历史事件历史并不是单一的解释,而是多样化的。

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观点来审视历史事件和人物,了解不同的历史解释和解读。

尝试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政治环境和文化氛围,以便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真实含义。

3. 研究历史资料和资源历史课程需要对历史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

利用图书馆、互联网和其他可靠资源来寻找相关的历史资料。

阅读历史文献、参观博物馆以及查阅历史学家的著作,这些都有助于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4. 制定研究计划研究历史需要有良好的计划和组织。

制定一个研究计划,包括每天一些固定的研究时间,复历史知识和准备课堂讨论。

通过确定研究目标和掌握重要概念,能够更好地应对历史课程中的挑战。

5. 提问和解答问题在历史课上,不要害怕提问或解答问题。

通过提问能够激发思考和深入理解。

同时,鼓励自己回答其他同学的问题,这有助于巩固和加深对历史知识的掌握。

6.利用多媒体资源利用多媒体资源可以使历史课更加生动和有趣。

如有可能,尝试观看与历史相关的纪录片、影片和图片资料。

通过图像和声音的呈现,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7.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历史课程往往需要小组合作和讨论。

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与同学共同解决问题和分享观点。

通过集思广益,能够获得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观点,从而深入了解历史。

8.及时复和总结历史课程的知识内容较多,需要及时复和总结。

在课后复所学内容,整理笔记和思维导图。

通过复和总结,能够更好地巩固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以上是如何上好历史课的一些建议和方法。

希望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您更好地研究历史知识,提升历史课程的研究效果。

如何上好一节历史公开课

如何上好一节历史公开课

如何上好一节历史公开课摘要:公开课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一种面向特定人群作正式的公开的课程讲授形式活动。

公开课是老师展示个人教学水平,也是教师之间交流教学经验的重要平台。

因此,历史教师应该重视公开课的开展与实施。

下面我从课前准备工作、教学过程的细节工作、课后教学反思工作三个方面,来谈谈如何上好历史公开课的一些浅薄见解。

关键词:公开课历史教学教师一、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课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这是上好历史公开课的前提和基础。

做好历史公开课课前准备工作,可以这几个方面入手:1、要树立先进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决定着教师的教学行为。

当今素质教育,教师要端正教育教学思想,打破传统落后的教育观的束缚,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教育教学观念,且切实落实在教学的全过程之中。

2、要把握好公开课内容的教学地位公开课内容的教学地位如何,这就需历史教师认真研读教学大纲和高考考纲,对于我们讲好历史公开课每一节、每一个知识点是非常重要。

这样,我们讲授公开课时才能有重有轻、才能拿捏得恰如其分。

3、要明确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教学目标不明确,尽管公开课设计环节很齐全,很完美,但是给人一种云里雾里的感觉。

教学重难点不突出,不但学生分不出本课的重难点,导致练习、复习没有针对性,且使历史公开课变得乏味、没活力。

4、要备好学生课堂是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

学生是这项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他们的状态直接影响公开课教学的效果。

因此,历史教师在备课时应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兴趣及爱好,尽量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走近他们的生活,经常用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或话题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同时也应考虑到不同学生的成绩状况及理解能力的差异,设置不同梯度的问题供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

5、要反复试讲,及时改进教案课前教案拿捏得熟悉程度如何,都不如课前给同行教师反复试讲,让其指正存在问题及如何改进。

如何上好一节历史课

如何上好一节历史课

如何上好一节历史课概述历史课是学生了解过去的一种重要途径。

一节好的历史课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促进思维发展。

本文将分享一些提升历史课质量的方法和建议。

1. 确定目标在上好一节历史课之前,教师应该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并与教学内容相符合。

例如,目标可以包括让学生熟悉某个历史事件、理解历史事件的影响等。

2. 创造积极的研究氛围创造积极的研究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

- 利用小组讨论和合作研究,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强学生的研究兴趣。

- 引入有趣的故事和案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3. 导入课题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导入课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展示一个历史图片或播放一个相关视频,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4.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在历史课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述故事、组织小组讨论、展示课件等。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5.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不仅仅是一堆事实和数据的堆砌,还需要学生具备历史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开展独立思考。

- 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结果和影响。

- 指导学生推理和进行历史断代。

6. 增加互动和实践活动互动和实践活动有助于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历史。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活动,如实地考察、历史模拟等,让学生参与其中,体验历史,并增加兴趣。

7. 反馈和评估教师在历史课结束后,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估。

通过及时的反馈和评估,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研究情况,并及时纠正错误,改进研究方法。

8. 激励学生的研究动力激励学生的研究动力对于上好一节历史课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激励学生的研究动力:- 表扬和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果。

- 设定一些具体的目标和挑战,激发学生的竞争心理。

如何开展有效的历史课堂

如何开展有效的历史课堂

如何开展有效的历史课堂历史课堂作为学生了解和学习过去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历史观念、历史意识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历史本身的复杂性和抽象性,开展一堂有趣且有效的历史课堂并不容易。

本文将探讨如何开展有效的历史课堂,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和兴趣。

首先,充分准备。

一堂有效的历史课堂离不开充分的准备工作。

教师应深入研究要教授的历史内容,了解背景和相关事件的发展。

同时,教师还应为课堂准备充足的教学材料,包括图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及相关的阅读材料和课堂活动。

通过充分准备,教师能够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并有效地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其次,创设互动性的学习环境。

历史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互动和参与的学习环境。

教师可以通过讨论、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例如,在学习历史事件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事件的原因、影响以及不同的历史观点展开深入的讨论。

通过互动性的学习环境,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并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另外,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历史课堂可能被认为是枯燥和无趣的,因此教师需要通过一些创新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或者引导学生观看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历史事件。

此外,教师可利用一些课堂游戏、竞赛等活动,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此外,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思维能力是指学生理解、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比较不同史料、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等。

通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思考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最后,评估学生学习效果。

开展有效的历史课堂不仅要注重教学过程,还要及时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探讨新课标下如何上好历史公开课

探讨新课标下如何上好历史公开课

探讨新课标下如何上好历史公开课公开课为教师提供了展现自我的平台,同行切磋探讨的机会,也是教师、学校之间取长补短、深化教学改革的窗口。

在历史公开课上,我们看到许多教师大胆创新,展示教学个性,追求独特教学风格,但同时也看到一些历史教师在公开课上搞一些华而不实形式化的内容,使公开课的效果大打折扣。

下面就历史公开课简单谈谈自己的反思。

1 历史公开课切勿让学生充当“课拖”一些歷史公开课,教师为了上好成功完美的一堂课,使自己成为课堂的中心,导演兼主演。

学生成为配角,烘托红花的绿叶,是名副其实配合教师演好一场戏的课拖。

为了教师课堂上几十分钟的表演,学生们在课下要进行几天的练功。

甚至有的教师公开课前设计一系列问题布置给学生,并给出标准答案(适合教师上课需求,有利公开课顺利完成)。

如此学生在历史公开课上踊跃回答问题,而且思路清晰准确,成为标准答案的发言人。

不用问,课拖成就了教师完美无瑕的公开课。

但不妨想一想,这是我们历史教育教学所需要的吗?这种假课是虚伪的美丽,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

希望所有的历史教师教学中能做到实事求是,立己立人。

2 历史公开课切勿滥用讨论讨论法是历史学习有益之法,有利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钻研精神、合作精神,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如果滥用就无法实现历史教学目的,浪费了时间。

如一次公开课上一位教师讲授《师夷长技到百日维新》一课,为活跃课堂气氛和讲述维新派如何宣传维新思想。

设计了封建顽固势力和资产阶级维新派论战的讨论,内容为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课堂上学生唇枪舌剑,积极分组进行讨论,不时会出现一些精彩的画面和新颖的观点,教师也及时跟进进行鼓励、肯定和点评。

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掌声接连不断。

但教师忽视了封建顽固势力和资产阶级维新派论战是旧教材内容,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不作要求,加之讨论内容过多,气氛活跃,教师很难对时间进行把握。

结果可以想到,时间有限,教学内容和任务没有完成。

简议“如何上好一堂历史课”

简议“如何上好一堂历史课”

简议“如何上好一堂历史课”上好每一堂课历史课是我们每位老师的追求。

青年教师如何积累教学经验、快速成长,此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从“语言需简明与生动、结构须简洁与清晰、过渡得自然与新颖、见解求个性与全面”四个方面浅谈如何上好一堂历史课,以供参考。

标签:青年教师;历史课;策略1.语言需简明与生动我个人以为一堂好的历史评优课中教师的上课语言相当重要。

年轻老师一般普通话都不成问题,但上课都不太注意语言表述的准确性与简明性,往往显得啰嗦与拖沓,有时还有“这个”“那个”“也就是说”等的口头禅,让人听起来很费劲。

作为教师的上课语言,我认为必须具备以下三个要求,第一必须“简明准确”,比如“我们这一节课的教材内容大概是讲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我们的开场白可浓缩为“本课主要讲述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说话简明精准,应是上历史课最基本的要素。

第二得“快慢有致”,有的老师上课语速太快,这让学生听起来很费劲,而且也抓不住重点。

老师在讲一堂课的重难点时,应放慢语言的节奏,再重复一遍,以便让学生听清楚与听明白。

第三是“声情并茂”,也就是要求老师在讲课时语调有一定的起伏,并带有感情色彩。

老师总用一种声调上课,会让学生听得昏昏欲睡。

如果老师在描述历史情节时能绘声绘色些,那效果则会好很多,并且配合一两句“本土方言”或“洋泾浜英文”,这样做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会使学生对这些历史概念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2.结构须简洁与清晰我们每节历史课都需构建一个知识框架,而这个框架能使书本知识更为体系与条理化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它对学生理解与记忆教材也有很大帮助。

例如教师上课时,用板书、投影仪或课件给学生展现一个简洁而又清晰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对知识点一目了然,这样学生就能把重点知识用“条理化”的方式逐一记住。

构建一堂课的知识体系,我一般都采用“大括号式”,当然偶尔也采用“表格式”。

下图以《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一课为例,展示一下我构建的“大括号式”知识结构。

顶岗实习支教心得体会《如何上好一堂历史公开课》

顶岗实习支教心得体会《如何上好一堂历史公开课》

如何上好一堂历史公开课这周吴主任通知我们要上一堂面对所有老师的历史公开课,这是对我们两个多月以来的验收,虽然也上了三次公开课,第一次是主任,校长听课,第二次是教研组的老师听课,第三次是师大指导老师前来听课,公开课对我们并不陌生了。

但是心里还是有些紧张,在想如何才能展现出一节出色的公开课呢?上好一堂公开课有一些想法,主要的是这几个方面:其一,导入新课上一定要新颖,公开课尽量少采用老套的导入方式,一开始就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吸引老师的眼球,让学生和老师进入不枯燥的课堂。

其二,把握以下几个原则:学生会的或学生可以在书上很容易找到的内容坚决不讲(也坚决不作问题提问)——课堂解决学生不懂的或有兴趣的问题;准备内容宜少不宜多——便于老师推敲做精和课堂发挥;能够由学生完成的内容或问题老师不要去代替——学生主体性发挥;争取自己精选材料(最好自己找材料)、自己设计问题,突破重点——有针对性;现实性一定要体现,这才可以出现本节课真正的亮点——也是学生的兴趣点所在。

其三,要努力体现历史学科的思想性,这是一个课是否有层次的关键所在。

高中的课虽然不用具有很深的思想性,但能够体现学科专业思想无疑是能征服学生和听课老师(含专家),以及评委。

如何体现?就是做好这节课的所提的问题,讲出内在线索,关键点的连接语言准确、专业、有说服力等。

其四、老师教态自如,始终呈与学生亲切平等的交流状,学生听课有安全感,老师为学生创造了充分的思考与交流环境,这是一种课堂氛围;另一种,老师有饱满的热情,用语言的魅力和历史学的内在张力感染学生,紧紧吸引学生,课堂激情四射,学生的思维与学习主动性被极大地激活,对课堂有强烈的期盼。

二者选一,必胜无疑。

其五、课堂环节衔接自然,问题设有悬念,关键处嘎然而止,为人留有余味。

其六,要体现课堂小结,让学生对这整节课的知识进行回顾,随堂练习加强学生的知识巩固。

这次公开课应该是实习学校对我们最后一次的检验了,我们也一定要给老师们展现出自己这段时间的实习成果,前几次多多少少都有不足之处,希望这次能展现出自己做好的状态,给指导老师们一个满意的答卷。

浅谈如何上好一节历史课

浅谈如何上好一节历史课

浅谈如何上好一节历史课[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每一位历史老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都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如何上好一节历史课?根据自己的一点教学经验,从把握课标、重难点、知识目标、多媒体教学四方面粗浅的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关键词]课程标准;知识目标;多媒体教学历史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真正的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因此,对于教师来说,我们在课堂中仅是一导演角色,学生表现不好了或者不会的时候我们指点一下,切不可喧宾夺主。

对于教材,我们仅是在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讲好一节历史课?下面根据自己积累的一点教学经验,粗浅的谈一下自己的一点感受。

一、以课程标准为备课和上课准绳,吃透、把握好课程标准新课程改革下,要想上“好”一节历史课,一定要以课程标准为备课、上课的准绳。

教师要真正走进教材,站在一定高度上整体把握教材,根据课程标准及教参制定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例如:北师大版的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维新变法运动》课程内容标准是这样说的: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根据课程标准制定的本节课的难点就是:如何客观认识戊戌变法的社会影响和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教学重点之一就是: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这就要求教师要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多学习,多充实。

真正实现新课程下师生的“教学相长”。

二、以课标为准绳上课一定要把握住教学重难点一堂完美的历史课,好比一部精彩的影片,要有扣人心弦的开头(导课)、引人入胜、跌宕起伏的情节(重难点知识)、还要有令人回味的结尾(情感升华)。

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平均用力、平铺直叙,否则就成了“面面俱到,面面不到”。

要善于整合教材,取舍教材,把时间用在突破重难点上。

教学中要有创新。

我在讲《维新变法运动》中没有循规蹈矩的从“公车上书”讲起,而是打破常规:在学生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整体把握,直奔主题,问学生:什么是维新变法运动?通过洋务运动的引导得出整体结论。

如何上好一堂历史公开课和对公开课的思考

如何上好一堂历史公开课和对公开课的思考

教学篇•教学反思如何上好一堂历史公开课和对公开课的思考徐文萍(江苏省昆山国际学校,江苏昆山)如今在新课改下,公开课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和潮流。

对于教师来说,选择公开课能够起到一个很好的示范和展示作用,同时也是接受他人建议和意见的良好平台。

2017年12月份,我在苏州吴江震泽中学上了一堂小高考的公开课,题目是《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通过这堂公开课,对于公开课有了一些感触和思考,下面就以这堂公开课为例粗浅谈一下我的感受,以供大家交流。

一、历史公开课教案设计注意原则1.注重创新意识我认为要想上好一堂历史公开课,首先要有创新意识,所以教案的设计是前期备课的基础和重点。

例如在学习“梭伦改革”这个知识点时我加入一个“大家来找茬”的文字找茬游戏,给出一段资料:“公元前590年,克娄巴(埃及人)花了两个月时间穿过了西奈半岛和波斯帝国,终于到了他向往已久的雅典,听说在这里所有的人都有可能成为官员,虽然他一到雅典的某个部落便看到一个人因为负债而变成奴隶,陪审法庭也不愿意受理这个人的申诉,但克娄巴仍充满信心地参加了公民大会,希望能弄个一官半职,能加入五百人会议也好。

”让大家根据所学知识找出材料错误的地方。

在上《十二铜表法》这个知识点时,给出一个案例“罗马贵族瓦伦斯骑马走在罗马街道上,将一位行人踢倒在地,导致行人断了胳膊,两人寻求法官裁决”让学生当法官来断案:在《十二铜表法》下如果你是法官将怎么判罚?为什么?影响?由于“大家来找茬”的文字游戏和断案的设计比较新颖,大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课堂上既有参与度、活跃度,又有思考度,还及时巩固所学知识点。

2.注重实用、实效原则一般公开课知识容量大,知识点和知识点之间衔接速度快,课堂节奏比较快,学生可能来不及及时掌握课堂知识,为避免这种情况,这一堂课我在保持常规公开课的一些特色的同时,还坚持自己的特色———实用、实效的原则。

例如在分析考点“为什么说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奠定基础”“而克利斯提尼改革却是民主政治确立”这类理论性、知识性强的内容时,还是通过表格形式以传统讲授法对改革措施逐条展开,深入细致分析。

怎么可以上好历史课

怎么可以上好历史课

怎么可以上好历史课创造条件让学生体验历史,不精确的课堂才是好课堂,让学生有思考的欲望和能力”等观点。

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只有努力营造让学生喜欢的课堂,才会有诗和远方,才会有梦想和收获。

小编在这里整理了怎么可以上好历史课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怎么可以上好历史课一、一堂好历史课应该是生动鲜活的趣味课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魏勇老师说得好:“对学生最大的尊重,应该是在课堂上让他惊喜;对学生最大的轻视,就是在课堂上表现平庸。

”每一位教师,如果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参与教学、勤于思考、乐于提问、踊跃答题,那么,你的课堂肯定是成功的课堂。

作为历史教师,课堂教学,不能死板地给学生灌输枯燥无味、充满抽象的书本知识,而应该增强趣味性,用生动鲜活的历史故事、让人玩味的逸闻趣事、风趣幽默的语言表达、出乎意料的新奇观点,让学生心情兴奋激动、充满求知的欲望,快速和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为此,上课的老师要精心准备、充分挖掘,找准教学内容的兴奋点,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穿越历史时空,再现历史事件,讲活历史人物,让鲜活的历史生动形象的浮现在学生眼前。

例如,讲夏、商、周历史,可讲讲夏亡以妹喜、殷亡以妲己、周亡以褒姒的故事特别是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讲春秋战国历史,可适当讲讲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三家分晋、商鞅变法、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历史故事和讲苏秦、张仪合纵、连横的逸闻趣事。

又如,在讲到宋朝社会风貌时,可引导学生穿越时空,以一个宋代人的身份,谈一谈自己的衣食住行,介绍当时有哪些习俗;在讲抗日战争历史时,可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方式把学生们带回到70多年前,从而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紧张氛围,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

通过这些鲜活的呈现方式,增强课堂教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最终使课堂妙趣横生、激情四溢、充满活力,达到皆大欢喜、印象深刻的效果。

二、一堂好历史课应该是知识跨界的综合课魏勇老师说过:好课堂要跨界。

一个好历史教师,不能就历史讲历史,而应该博学多才,在课堂上适当跨界,运用地理知识来讲历史,运用政治知识来讲历史,运用文学知识来讲历史,运用军事知识来讲历史,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新奇感,增添教学的趣味性,还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新知识,并做到融会贯通。

上好一堂优质历史课的关键

上好一堂优质历史课的关键

上好一堂优质历史课的关键历史课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好的历史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对历史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思考。

下面将探讨上好一堂优质历史课的关键。

1. 知识准备:上好一堂历史课的第一步是教师对所教授的历史知识的充分准备。

教师应该针对教学内容进行详细的研究,了解相关历史事件、人物和背景知识。

只有通过充分的知识准备,教师才能够准确地传授给学生,避免因知识不准确或不全面而引发误导。

2. 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对历史常常持有负面情绪,认为历史知识无用或无聊。

因此,在上好一堂历史课中,教师应采取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讲述历史故事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培养他们对历史的兴趣。

3. 启发学生思考:历史课不仅仅是记忆与复述,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思考。

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历史课应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从多个角度去看待历史事件,形成自己的判断和观点。

4. 创设情境:历史课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模拟历史人物的对话、扮演历史事件的参与者等方式,将学生带入历史场景中,更好地理解历史背景、情节和发展过程。

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加深对历史事件的印象和理解。

5. 引入多样化教学资源:为了提升历史课的质量,教师应该引入多样化的教学资源。

可以通过运用视频、图片、实物等教具,使历史课更加生动有趣。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引入一些历史文献、照片等,丰富学生对历史的认识,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

6. 确立教学目标:在上好一堂历史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通过规定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教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并合理安排上课时间。

同时,明确的教学目标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的方向,提高学习的效果。

7. 激发学生的参与:无论教师如何精心准备和设计,如果学生不能积极参与,上好一堂历史课也就无从谈起。

关于如何上好一节历史公开课的教学反思及策略共4页文档

关于如何上好一节历史公开课的教学反思及策略共4页文档

关于如何上好一节历史公开课的教学反思及策略今年3月我上了一节公开课,算是通过实际教学对这一年工作的一次总结。

自从担任历史教学工作以来,与以前相比,我在教学方面有了很大进步。

第一,上课时的条理性更强了,能够较好地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并且根据学生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第二,在这一年教学中,我对教材的理解更深刻了,能较好地做到结合新课标理念对教材进行适当调整,使课程内容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拓宽学生知识面。

第三,讲课过程中,较好地做到根据课本内容选择恰当的历史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影像等资料,尽可能为学生展现鲜活的历史。

通过历史教学实践,结合教学反思,我真正体会到反思对教师成长的重要性,下面就谈谈此次教学需要反思的地方。

一、条理清楚,但细节不足。

本课重点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成就及政策和科技之间的关系。

通过教学清晰地展示出科技成就,但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细节处理得不是太到位。

如对史料的分析,对图片的处理,对视频的应用,还有欠缺的地方。

还有板书的书写偏左,板书设计与授课有不一致的地方,这些都是不规范的地方。

细节决定命运,我说细节决定教学效果,平时教学过程中只有更重视细节教学,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增强教学实际效果。

感性认识有余,理性分析不足。

学生知识的获得比较有效,能掌握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但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力培养还有欠妥之处。

这也是我经常思考且需要改进的地方。

学生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每节课教学中不断提高。

这个过程中老师应更好地引导学生,尤其是学习方法。

如论从史出,更重视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这方面明显存在不足,今后教学中一定要注重。

否则,学生能力的提高无从谈起。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所欠缺。

本节课讲的是新中国成立国以来的重要科技成就,科技成就的取得离不开科学家的辛勤努力和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尤其是新中国刚成立时,许多科学家舍身忘我,放弃优厚待遇,毅然回国。

本课应该是一节贯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效课。

但在实际操作中有所忽视,存在不足。

浅谈怎样上好历史课

浅谈怎样上好历史课

06/2016浅谈怎样上好历史课◆张伟(吉林省梨树县第一高级中学)提高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已经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系统工程的一个着力点。

根据长期的教学实践体会来论述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益。

历史教学策略教学评价机制历史课教育教学自有其特点,我以为,它既要有教育性,又要有趣味性。

如何把两者统一结合起来,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那么,在新课改的条件下,老师该如何去上好历史课呢?根据自己长期的教学实践体会,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方面:一、更新观念,提高对新课改的认识学校教育要成为“活的教育”的阵地,成为真正培养人的教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对学生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教育。

因此,面对新课改,面对新教材,要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提高对新课改认识,是当务之急的。

作为一名历史课教师,如果还是一味地认为学习历史就是为了考试而考试,那就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如今,历史新教材的教学要求已不仅仅停留在考试的层次上,更多地是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联系历史,分析当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发生的某些事件的前因后果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素质,而不再是培养只会考试的“书呆子”了。

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采取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在参与中学到了知识,提高学生自身文化知识的素养,更主要的是,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可喜可贺的新形势下,实现了根本上的教育教学的改变。

使历史教学发生质的超越,这是最难能可贵的,值得正视的教育教学。

二、更新备课方式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历史新教材的特点,历史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充分利用一些可以利用的素材进行备课,这些素材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教参和辅导资料了,而更多的是利用网络资源,这是因为网络上的素材非常丰富。

与此同时,教师的备课,还可以备一些学生的活动,在某些课中,可以调动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来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上好一堂历史公开课
铜陵县钟仓中学杨岳
内容提要:面对新课改,历史公开课教学必须与时俱进,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切实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本。

首先是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其次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思想性;三是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先进性;四是教师个人素质的渗透性。

浅谈如何上好一堂历史公开课
内容提要:面对新课改,历史公开课教学必须与时俱进,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切实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本。

首先是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其次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思想性;三是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先进性;四是教师个人素质的渗透性。

随着历史新课改的深入,对我们现有的历史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

历史老师们感觉到上好一节优质的公开课的难度越来越大。

本人根据从教二十年的经验,简单说说在新形势下怎样才能上好一节历史公开课。

(一)教学内容正确,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理论的讲解要清楚,无科学性错误。

课堂上学生接受的知识是否正确,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过程。

历史课的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史实、历史概念,对人物、事件分析的基本观点及从史实中总结出的理论规律等。

一节课中哪些是基础知识,有哪几个概念,分析哪个人或哪件事,教师要心中有数,明了清楚,并在授课中体现出来。

如果教师对教材理解上有失误,就会传授给学生错误的信息,误人子弟。

因此,一堂优质课应该做到讲授准确无误。

例如,讲授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首先要讲清的基本史实是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发生的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过程以及后果,对其中的许多个时间、人物发明的新机器等基础知识要分别交代清楚。

其次对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科技革命、蒸汽时代等几个概念要加以说明,比较各区别。

此外,要认真剖析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使学生懂得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同时为学生理解后面“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打下基础。

(二)教学结构层次分明,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容量适当,能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

一堂课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而教学内容要求教师在45分钟内解决的问题却很多。

这就给历史教师提出了高要求:一是在考虑教学内容时,要分清主次,掌握好轻重缓急。

二是要在体现教材系统性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如果把教材中所涉及的史实并列起来,一一讲授,肯定收不到好效果。

把教学内容最能体现现代教学目的的那部分,加以浓默重彩,让学生印象深刻,十分必要。

三是要对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的内容(有时就是重点),要专门给学生讲述清楚。

这样,才能让学生主次分明,明确重点,突破难点。

四是讲课的起点要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把积极性调动起来。

(三)课堂教学结构紧凑,知识联系整体性强,教学环节紧密连贯,过渡自然,条理清
楚,线索清晰。

历史上发生的一切事件,都和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相联系,而历史事件也不是孤立的,是相互联系、先后相承乃至互为因果的。

所以,历史课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知识联系的整体性强。

这就要求教师注意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时代先后,发展线索,及来龙去脉。

导入新课、讲授、提问、小结、作业各个教学环节都要围绕主体内容展开;过渡、时间分配也要得当,整个教学过程恰到好处。

例如,讲初中《中国历史》第一册22课“三国鼎立”时,首先简单回顾前面所学知识“东汉豪强地主的特征”,可自然过渡到本章出现军阀混战、割据一方的分裂结果,从而引出群雄争霸,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在讲授新知识时,一定要讲清魏、蜀、吴三个国家在形成鼎立过程中的外部条件和内部关系,讲清从官渡之战到三个国家分别建立的发展线索。

对三个国家发展状况作分析时,要突出各自的特点,又要强调同一背景的一致性,让学生对“三国”这个概念有整体印象。

其间可利用影视故事、民间传说帮助学生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最后让学生根据三个国家建立的时间、大致疆域、都城所在地等基础知识做课堂作业,当堂巩固。

(四)挖掘教材中材中的思想教育内容,融汇于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大多数历史课,都是活生生的思想教育教材。

历史教师要充分利用这块阵地,让学生通过历史课有形无形的教育,在道德水准、人生观、世界观等主面有一个正确的选择。

为此,教师要善于挖掘,用真正有意义的理论、观点、榜样和史实,一点一滴地去滋润青年一代。

例如,《中国历史》有许多章节是专门价介绍中国文化发展情况的。

从教材表面上看,是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各个时期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成就,实际上却包含着深刻的思想教育内容。

一节优质课,教师能过中国历史文化的状况,使学生得到这样的启示:1、劳动创造了历史,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各精神财富,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2、中华民族依靠勤劳与智慧,取得了在科技发明创造,文学、艺术等方面领先于世界的伟大成就,加深了热爱自己祖国的情感;3、吸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继承中华民族的美德,做一个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

(五)教法灵活,注重启发式,以思维训练为中心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形成“有疑—有问—有思—有解”的积极思维过程。

启发式教学不是指某种具体方法,它是一种教学思想,教学原则。

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地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自觉学习,实现从感性到理性,从生动的直观到抽
象的思维的飞跃。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教科书的规定和要求与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思维路线,保证教学始终沿着预定的路线进行。

此外,要根据历史发展的因果关系、内在联系,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设问,引导学生逐步深入。

要尽可能采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进行形象化的思考。

这样的教学就具有很强的启发性,既传授了丰富、生动的知识,又把调动学生的思维建立在掌握了历史知识的基础之上。

(六)恰当使用图片、图表、幻灯、录像、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各种器官参与学习活动。

历史课是讲述过去已经发生了的事情,而这些事情无法再现在现实生活中。

为了让学生贴近历史史实,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刺激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力,教师还应结合教材内容,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插图、图表,或根据讲课的需要自制。

有的图表可让学生边听课边动手制。

有条件的,要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功能,将珍贵的历史镜头通过幻灯、录像展示给学生。

(七)教态亲切自然,庄重大方,感情充沛;语言简练规范,形象生动;板书简要明了,纲目内在联系紧密。

上好历史课,需要教师在情感、语言、板书等方面给自己提出高要求。

在情感上要给学生一种亲切、容易接近的感觉。

教师一个信任的目光,一个赞赏的微笑,一个肯定的表示,都会给学生带来精神力量。

在语言表达上要注意两点:一是观点正确,概念确切。

要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歌颂什么,批判什么,观点应该鲜明;对每一个人作出结论、评价时,概念应该准确。

二是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再现历史,发音要清晰正确,语调要起伏多变,有节奏,还应伴随一定的表情和手势。

板书要精心设计,线索清楚,主次要争清,字迹要工整,让人一目了然,给学生一种美的感受。

(八)组织教学有条不紊,应变能力强。

组织教学是一门艺术,是教师教学、教育能力的综合运用,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

教师站在讲台上,首先要有信心,按照备课的步骤有序地进行教学,胸有成竹地驾驭课堂,放得开,收得拢。

还要能够急中生智,妥善处理意外情况的发生(如学生提出教师无准备的问题,同学之间发生矛盾,课堂秩序不好等)。

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能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身心特点及其个别差异,准确迅速地作出判断,巧妙地采取措施,妥善解决问题。

当然,要具有应变能力,需要教师本身思维敏捷,责任心强,知识面广,善于捕捉意外事件的苗头。

这不是一日之功,而要经过艰苦探索、实践,才能形成。

参考书目:
(一)《历史课程标准解读》,朱汉国、王斯德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

(二)《教育学概论》,朱德全、易连云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三)《邓小平教育思想教程》,黄蓉生、陈跃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

(四)《探究教学的学习与辅导》,靳玉乐主编,中国人事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