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浪淘沙刘禹锡课程设计

浪淘沙刘禹锡课程设计

浪淘沙刘禹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背诵刘禹锡的《浪淘沙》,掌握其文学特点及历史背景。

2. 学生能识别并解释《浪淘沙》中的关键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

3. 学生能了解唐代边塞诗的风格特点,并将其与《浪淘沙》进行联系。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分析《浪淘沙》,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学会如何评价文学作品。

2. 学生能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创作简短的诗歌或散文,展现个人情感。

3.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浪淘沙》,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文化自信。

2. 学生从刘禹锡的诗中体会边塞将士的豪迈情怀,培养勇敢、坚定的品格。

3. 学生通过感悟诗人的家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浪淘沙》的文本内容,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同时强化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明确,可衡量,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导入:《浪淘沙》文学作品背景介绍,引导学生了解刘禹锡及其创作特点。

- 作者生平简介- 唐代边塞诗风概述2. 课文诵读:全班同学共同朗读《浪淘沙》,体会诗歌韵律美。

- 诗词朗读技巧指导- 韵律、节奏感知训练3. 课文解析:- 诗句理解:逐句讲解诗句含义,分析关键意象和修辞手法。

- 结构分析:探讨诗的结构特点,如起承转合等。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浪淘沙》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 思想内容探讨:家国情怀、豪迈精神等。

- 艺术特色分析:边塞诗的典型特点、刘禹锡的个人风格等。

5. 课后作业:- 背诵《浪淘沙》- 运用修辞手法创作短文,表达个人感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制定,涵盖诗词诵读、解析、讨论、作业等方面,确保学生全面掌握《浪淘沙》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系统科学,与教材紧密关联,符合教学实际需求。

浪淘沙教学设计一等奖窦桂梅

浪淘沙教学设计一等奖窦桂梅

浪淘沙教学设计一等奖窦桂梅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1、学习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的意思。

2、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之河,古往今来,无数诗人为她放声歌唱。

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向我们展现了黄河一泻千里的气魄,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展现了黄河的源远流长。

那刘禹锡的“九曲黄河万里沙”又要表现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刘禹锡的《浪淘沙》中的一首,来细细品味诗人的情感。

齐读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2、我能借助注释,结合图画,展开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黄河磅礴的气势和作者丰富的想象,体会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三、学习古诗1、检查预习情况(1)、会读这首诗。

(3)、谁来介绍诗人?2、自主学习(1)、给诗划分节奏,并按节奏来读出诗的韵味。

(要求:达到上口、入耳)(2)、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这首诗的大概意思?3、合作学习(1)、我能根据注释来理解诗句的意思?(2)、我能够体会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汇报(1)、同学认真倾听做好补充和质疑(2)、指导朗读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能读出这种画面吗,(重点读)你能把浪读得再大一点吗?师:谁再来读一读,让我们感到黄河的涛声震耳欲聋.师:男耕女织,互敬互爱多么温馨甜蜜呀! 轻声地读,别让我们打扰他们,谁想读师:刚才我们想象到牛郎织女的家是那么宁静温馨,想想怎么读(3)、教师进行引导挖掘师:作者想象着,要直上银河,同去牵牛女家,感受那样的宁静美好。

可此时的诗人,他的处境遭遇是怎样的,你知道吗?从他的诗中,你能看到什么?师:我们这首诗体现了什么精神?四、拓展延伸师:我想诗人的这种豪迈的气概,奋发的精神一定能在你的心中激起涟漪。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其一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其一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其一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其一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会写“簸、涯”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本课三首古诗,疏通字词,理解诗歌大意。

3.能借助注释、结合图画、展开想象来理解诗句的意思。

感受《浪淘沙》中黄河磅礴的气势和作者丰富的想象,体会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浪淘沙》的诗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黄河磅礴的气势,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体会诗人丰富奇特的想象和用词的生动传神。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导语:在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三首古诗词,同学们还能背出来吗(指名背诵。

)同学们背得真不错!这三首古诗词都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风光,相当有画面感。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三首古诗也描绘了大自然的风光,我们先来听一听,想一想它们又给我们呈现了怎样的画面。

2.板书课题:古诗三首。

教师播放朗读音频,学生听读三首古诗,观赏插图,进入古诗描绘的情境。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初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朗读三首古诗,要求:①借助拼音把诗歌读准确,读流利。

②借助课本注释或者工具书了解不理解的字词的意思。

③想想这三首古诗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2)指名读三首古诗,教师相机指导读正确。

◆着重正音:九曲(qǔ) 浪淘风簸(bǒ) 南朝(cháo) 净无苔(tái) 畦(qí) 绕(rào) 闼(tà)◆着重辨形:“簸”要注意下部左边的“其”,最后一点要小。

“绕”中“尧”是声旁,有一首“尧字歌”可以用于辨字:尧字歌用水浇,用火烧;手儿挠,尾巴翘;日出东方天刚晓,左边绞丝弯弯绕。

骁勇善战骑上马,丰衣足食才富饶。

(3)同桌间互相读,互相正音。

(4)齐读,读出节奏。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统编六上《浪淘沙》教学设计

统编六上《浪淘沙》教学设计

统编六上《浪淘沙》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所在单元是“保护环境”主题,突出“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主要观点”的语文要素,六年级的学生已经积淀了一定的学习方法,能通过资料对诗歌的大意进行自学理解。

但同时还存在着理解不够深入等问题,特别是通过抓关键词体悟情境上有着明显的不足,为了帮助学生入情入境感受诗情,将采用以下教学策略及评价标准:1.联系注释感悟诗意:引导学生结合注释,走进诗文构建的时空。

2.展开想象感悟画面:抓住关键词,结合插图等,把诗的语言变成脑海中的一幅幅画面,深入感悟诗文情境。

3.会心吟诵感悟诗情:多形式朗读,会心吟诵,体味出其中的意蕴之美。

4.巧用典故感悟“诗心”:融入《牛郎织女》等古代文化常识,读懂诗中景物人情,感受诗人逆流而上的精神和豪迈浪漫的气魄。

【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结合旧知,联系全诗,梳理不理解的字词,如“浪淘沙”“风簸”“九曲”等词。

2、重点抓住“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等带有画面感的诗句,反复朗读,通过画面想象,感受黄河的气势雄伟。

3、联系古代文化常识,结合“牛郎织女”等神话传说及诗人背景,以一篇带多篇,体悟诗歌主旨,感受诗人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豪迈精神。

教学重点:重点抓住“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等带有画面感的诗句,反复朗读,通过画面想象,感受黄河的气势雄伟。

教学难点:联系古代文化常识,结合“牛郎织女”等神话传说及诗人背景,以一篇带多篇,体悟诗歌主旨,感受诗人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豪迈精神。

【教学准备】学生:熟读古诗,了解诗人刘禹锡相关生平背景。

教师:课件制作,查找诗文相关文献资料。

【教学过程】一、板块一:走进黄河,了解“浪淘沙”(一)图片激趣,感受黄河她,蜿蜒曲折,一路向东。

她,雄浑伟岸,势不可挡。

她就是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孕育了中华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黄河文化,驻足于黄河岸边,很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自己的精彩诗篇。

(出示黄河诗篇)(二)诗体拓展1.拓展篇目今天要认识的这位诗人,他虽不是第一个写黄河的,可是在他之后却有许多的文人墨客纷纷使用他的文体来写,这成为千古传颂的,就是一种诗体文化,他的朋友白居易曾经写过,一起读:暮去朝来淘不尽,遂令东海变桑田。

浪淘沙教学设计

浪淘沙教学设计

浪淘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浪淘沙》这一词牌名的特点和格律要求。

2、引导学生理解并感受刘禹锡《浪淘沙》(其一)这首词的意境和情感。

3、培养学生诵读古诗词、欣赏古诗词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掌握词的诵读技巧,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2、教学难点(1)感受词中所描绘的壮阔景象,理解其中蕴含的哲理。

(2)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2、讲解法:对词中的重点词句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含义。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词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词的内容。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黄河奔腾咆哮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感受黄河的雄伟气势。

(2)提问学生:看到这样的黄河,你想到了哪些诗句?引导学生回忆与黄河相关的诗词,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等。

(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与黄河有关的词——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一)。

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刘禹锡的生平经历和文学成就。

(2)讲述这首词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环境和写作动机。

3、初读诗词(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读音和节奏错误。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教师再进行点评。

4、理解词义(1)结合注释,让学生自主理解词的大意。

(2)重点讲解“九曲”“浪淘风簸”“自天涯”等词语的含义。

(3)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对词意的理解,教师巡视并参与讨论。

5、赏析词句(1)提问:词的前两句“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引导学生想象黄河蜿蜒曲折、波涛汹涌的画面。

(2)分析“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这两句,探讨诗人的想象和表达的情感。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优秀教案(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大体理解诗意;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对雄伟自然的赞美之情。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知诗人,解诗题。

1、直接揭题:浪淘沙2、理解诗题,学生结合课前预习自由说说。

(1)浪淘沙:唐教坊曲名。

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

(2)浪淘:波浪淘洗。

3、了解诗人。

学生交流有关刘禹锡的资料,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背背积累的刘禹锡的诗,并适时提示学生注意作者与当地的关系,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

刘禹锡,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

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

他的七律和七绝都有许多名篇,而用民歌体裁来写七绝更是他引人注目的特点,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二、读通读顺。

浪淘沙刘禹锡三、抓字眼,明诗意。

1、初读,理解词义。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

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

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

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浪淘:波浪淘洗。

簸:掀翻。

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

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

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2、再读,理解诗意。

想一想,为什么这么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解决。

(1)——理解第一、二句。

(事物的形状、状态。

)借助简笔画理解。

(2)——理解第三、四句。

(景物的雄伟壮观,作者的夸张方法。

)引导学生联想进行理解。

(3)——学生连起来说说诗意。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古诗三首《浪淘沙》教学设计 精选1篇

古诗三首《浪淘沙》教学设计 精选1篇

古诗三首《浪淘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浪淘沙》的作者辛弃疾,掌握《浪淘沙》的基本内容和意境,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分析、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浪淘沙》的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浪淘沙》的作者辛弃疾,掌握《浪淘沙》的基本内容和意境。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浪淘沙》的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 通过播放辛弃疾的生平简介,让学生了解辛弃疾的背景。

(2) 通过展示与《浪淘沙》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浪淘沙》的意境。

2. 学习新课(1) 朗读《浪淘沙》,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讲解《浪淘沙》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创作动机。

(3) 分析《浪淘沙》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

(4) 探讨《浪淘沙》的艺术特色,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感。

3. 巩固练习(1) 请学生仿照《浪淘沙》的形式,创作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小诗。

(2) 请学生分组讨论《浪淘沙》中的意象,如“流水”、“飞花”等,并进行交流分享。

4. 总结归纳(1)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浪淘沙》的作者辛弃疾及其创作背景。

(2) 总结《浪淘沙》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的能力。

5. 课堂小结本节课通过讲解、分析、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浪淘沙》的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努力,学好古诗词,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浪淘沙》的教学设计,旨在使学生了解《浪淘沙》的作者辛弃疾,掌握《浪淘沙》的基本内容和意境,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部编版上册六年级语文18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教学设计

部编版上册六年级语文18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教学设计
2.拓展作业:
a.搜索其他有关黄河的古诗,与《浪淘沙》(其一)进行对比阅读,分析不同诗人对黄河的描绘手法和情感表达。
b.以“我心中的黄河”为主题,创作一首现代诗,要求运用课堂所学的修辞手法,展现黄河的壮丽景色。
3.小组作业:
a.小组合作,编排一段关于《浪淘沙》(其一)的朗诵表演,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b.组织参观自然景观,让学生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创作灵感。
c.开展以“我心中的古诗”为主题的写作活动,鼓励学生运用古诗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的环节,我将运用多媒体展示黄河的壮丽景观,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美好的向往。我会问学生们:“你们知道我国的母亲河是什么吗?”当学生们回答“黄河”时,我会顺势引导:“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首古诗《浪淘沙》(其一),就是赞美黄河的壮丽景色。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感受黄河的雄浑与美丽。”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们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浪淘沙》(其一)中,诗人是如何描绘黄河的壮丽景色?
2.诗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3.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为什么?
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问题,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古诗。
3.教学评价:
a.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积极性和表达能力,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b.课后作业: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认真批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
c.期末考试:结合古诗的背诵、默写、理解和运用等方面,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4.教学拓展:
a.开展古诗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自信心。
(四)课堂练习,500字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教学设计(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分析】《浪淘沙》是统编教材小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是唐代刘禹锡的一首七言绝句体,全文内容共28个字,诗人由景色联想起黄河与天河相通的典故,进而驰骋想象,表现了诗人逆流而上、直冲九霄的豪迈气概。

整首诗前两句的写景与后两句的典故,呈现了层层相映,将黄河的壮阔与诗人的情感仅仅交织在一起。

【设计理念】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差异性、自主性和独立性,着眼于并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三维目标,设置精准的适合学生思考的教学环节和教学问题,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紧扣关键字词,最大化的为学生创建获取直接经验的环境,以方法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和情感的深化与沉淀。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随文识字“涯”。

2.通过感知“九曲”“浪淘”“万里”关键词语感受黄河壮阔雄伟的气势。

3. 通过神话传说故事和作者自身的遭遇,体会刘禹锡当时逆流而上的心境。

【教学难点】通过神话传说故事和作者自身的遭遇,体会刘禹锡当时逆流而上的心境。

【教学重点】通过感知“九曲”“浪淘”“万里”关键词语感受黄河壮阔雄伟的气势。

【教法学法】引导法、情境教学法、铺垫法。

想象法、圈点批注法、以读促悟法。

【教学过程】一、导语与感知:1.同学们,黄河自古以来就是我们的母亲河,她用她那甘甜的河水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刘禹锡的一首词,《浪淘沙》。

板书并齐读课题。

2.五千年的黄河,既是一幅画,也是一首诗,让我们打开翰墨文字,把每一个字读到心里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PPT出示文字全诗。

)推荐读。

集体读。

(指导读:重读、节奏读)设计意图:检查学生在这首诗中字词读音是否准确及朗读是否流畅。

明确前两句写景和后两句的用典。

这首诗的内容很简单,大家读几遍就可以成诵了,那么,这首诗写景与用典,有何关联。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浪淘沙》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浪淘沙》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浪淘沙》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教材为人教版的部编本,是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叙述了沙滩上一个幸福的家庭在一次抛沙游戏中登上了浪琴,其中蕴含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家庭的温馨,适合用来培养学生的自然观念和家庭情感,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感受海洋的自由、浪漫和力量。

二、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a.了解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一些成语和生词。

b.理解并掌握课文中转折的情节,分析其中的原因和结果。

2.情感态度a.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敬畏自然的态度。

b.启发学生珍惜家庭,体验家庭温馨的情感。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10分钟)引导学生展开联想,用自己的词汇描述一下海洋的壮阔与神秘,让学生了解到大自然的伟大和无穷。

2.讲解生词和成语(10分钟)解释生词和成语,并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理解词汇的含义和使用场景。

3.朗读原文(10分钟)由教师先进行整篇文的朗读,然后请学生跟读。

通过自己的口齿让学生加深对于文章的记忆。

4.分段理解(20分钟)在阅读课文时,将其分为三个主要情节:家庭幸福、抛沙游戏、登上浪琴。

教师主动引导学生思考其隐含的意义以及其中包含的情感,让学生懂得珍惜幸福的家庭生活,但是也得知任何美好的事情都需要考验与努力去换取,最终得到成功和收获。

5.课文分析(15分钟)分析作者写此文的深层目的,和让学生一起探讨文章中的情感和体验。

探究文字背后的条件与因果关系,培养学生理解文不在长而在深的阅读能力。

6.小结及课堂练习(15分钟)通过讲解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知识,让学生学会掌握课中内容,并加强学生的实际能力。

在课堂上进行小测验,通过游戏的方式测试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中的内容。

四、板书设计1.海洋的壮阔与神秘2.课文重点生词:浪淘沙,轻声细语,携手且进,心灵手巧3.家庭幸福、抛沙游戏、登上浪琴4.作者写此文的深层目的5.珍惜幸福的家庭生活6.提高阅读能力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采用多种交互式的方式,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和阅读兴趣,通过总结,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差距,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让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8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8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教学设计
在此基础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关注以下几点:
1.针对学生古诗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差异,教师应设计不同难度高。
2.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古诗的意境和寓意,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
-设计创作题,鼓励学生仿写或续写古诗,发挥创意。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教师引导学生对古诗《浪淘沙(其一)》的学习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2.教学过程: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复述诗句的意境和寓意。
-提问:“通过学习这首古诗,你们收获了什么?对黄河有什么新的认识?”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点评各小组的讨论情况,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理解能力。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教学过程:
-设计填空题,让学生根据诗句内容填空,巩固诗句记忆。
-设计简答题,让学生运用古诗知识,分析诗句的意境和寓意。
3.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素养。
4.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古诗《浪淘沙(其一)》的朗读与背诵,对诗句的理解与感悟,以及古诗意境的体会。
-诗句的理解与感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如“九曲黄河”、“浪淘风簸”,通过对比、联想等方法,感悟诗句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二)教学设想

《浪淘沙》教学设计

《浪淘沙》教学设计

《浪淘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浪淘沙》的寓意和主题;2.掌握《浪淘沙》的基本内容和情节;3.培养学生对于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4.激发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内容为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浪淘沙》。

该诗描述了诗人在江南旅游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于人生的感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讲解《浪淘沙》的寓意和主题,帮助学生理解诗歌背后的情感;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方法1.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江南的风景,引发学生的兴趣;2.讲解:老师讲解《浪淘沙》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带领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3.朗诵:学生分组进行《浪淘沙》的朗诵,并分享自己的感受;4.讨论: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探究诗歌中的意义;5.写作: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表达自己对于《浪淘沙》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流程1.导入(5分钟):展示江南风景图片,唤起学生对于诗歌的兴趣;2.讲解(15分钟):介绍《浪淘沙》的背景和作者生平,分析诗歌的主题和寓意;3.朗诵(10分钟):学生进行分组朗诵,并共同探讨诗歌的表现手法;4.讨论(15分钟):师生共同讨论诗歌中的意义和情感;5.写作(15分钟):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悟;6.总结(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

六、教学反馈1.学生的作业将作为教学反馈的主要依据,老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和评价;2.学生的课堂表现也将成为教学反馈的参考,老师将根据学生的表现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整。

七、拓展延伸在课外,建议学生多阅读古典诗词,培养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可以选择一些与《浪淘沙》风格或主题相近的诗歌进行鉴赏,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于古典诗歌还存在一定程度的陌生感,课堂氛围有待进一步活跃。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浪淘沙九首》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浪淘沙九首》教案、教学设计
-启发式: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讨论、查找资料等方式解决问题;
-体验式: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吟诵、创作等活动,感受古典文化的魅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浪淘沙九首》,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四)课堂练习
1.诗词填空:设计一些与《浪淘沙九首》相关的诗词填空题,让学生在填空的过程中,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和记忆。
2.诗句仿写:鼓励学生借鉴《浪淘沙九首》的句式和修辞手法,创作一首以黄河或其他自然景观为主题的诗词。
3.诗词鉴赏:提供一些与黄河相关的古诗词,让学生运用所学鉴赏方法,分析诗词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诗句的理解与感悟:《浪淘沙九首》中富含深刻的历史背景和人生哲理,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句的内涵,感受诗人的情感表达。
-古诗词鉴赏技巧: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古诗词鉴赏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朗读与吟诵技巧:培养学生正确的朗读和吟诵方法,体会古诗词的音韵美。
2.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
针对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在语文学习方面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写作和表达能力,但对于古典诗词的鉴赏和理解能力仍有待提高。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简单的古诗词,对古诗词的基本格式和韵律有了初步的认识。然而,《浪淘沙九首》作为一首具有较深寓意的古典诗词,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其中的历史背景和作者情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感受诗词之美;
-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奋发向前的人生态度。
2.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诗歌中的寓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古诗三首浪淘沙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浪淘沙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浪淘沙教学设计古诗三首《浪淘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浪淘沙》。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3、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歌的意境。

体会诗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表达手法。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复杂情感。

引导学生理解古诗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有关黄河波涛汹涌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黄河的壮观景象。

2、提问:同学们,看到这样的黄河,你们想到了哪些诗句?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三首与黄河有关的古诗——《浪淘沙》。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三首《浪淘沙》,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朗读,正音。

4、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三)精读古诗,深入理解1、学习第一首《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理解“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这两句诗的意思。

提问:从这两句诗中,你感受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气势磅礴、源远流长)指导学生朗读,读出黄河的雄伟气势。

理解“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这两句诗的意思。

提问:诗人为什么想要到牵牛织女家?(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学生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朗读这两句诗。

2、学习第二首《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理解“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这两句诗的意思。

提问:这两句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八月的钱塘江潮声如雷,浪头高达数丈,撞击着岸边的山又退了回去)播放钱塘江潮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其壮观。

理解“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这两句诗的意思。

提问:潮头退去后是怎样的景象?(很快就退入江海,卷起的沙堆像雪堆一样)指导学生朗读,读出潮起潮落的变化。

3、学习第三首《浪淘沙》(汴水东流虎眼文)理解“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这两句诗的意思。

浪淘沙教学设计方案

浪淘沙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浪淘沙》这首诗的基本意思。

(2)学会欣赏古代诗词的美,提高审美情趣。

(3)掌握古诗的朗读技巧,提高朗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2)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浪淘沙·北戴河》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描写海滨风光的七言绝句。

这首诗通过描绘海浪的壮阔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北戴河的美丽风景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2)介绍诗人刘禹锡的生平事迹,让学生了解诗人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浪淘沙·北戴河》,思考诗歌大意。

(2)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的画面。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总结诗歌的主题。

4. 朗读指导(1)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分组朗读,教师指导纠正。

5.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对诗歌的感受,谈谈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教师总结,强调诗歌所传达的爱国主义情怀。

6.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诗歌特点。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背诵《浪淘沙·北戴河》。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交流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背诵《浪淘沙·北戴河》的情况。

3. 学生自评与互评:让学生评价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培养自我反思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浪淘沙·北戴河》。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18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18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2.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对比分析、小组讨论等环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感知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3. 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音乐美、意境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学习《浪淘沙》(其一),使学生能够了解古代诗词的基本特点,感受诗词中的意境美。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诗歌,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3. 实验器材:本节课不涉及实验操作,因此无需准备实验器材。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设置分组讨论区和实验操作台。在分组讨论区,安排一些舒适的座位和桌子,以便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在实验操作区,准备一些书写材料和展示用的白板或黑板,以便学生进行实验记录和结果展示。
此外,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潜能,还可以准备一些创作诗歌的工具,如纸张、彩笔、画笔等,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完成作业:学生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 反思总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存在的问题主要问题:
1. 课堂管理:在课堂上,我注意到部分学生在小组讨论和互动环节中过于活跃,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学习。我需要加强课堂管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专注于学习,并尊重其他学生的意见。
2. 教学方法:我发现一些学生在诗歌鉴赏和创作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我需要提供更具体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诗歌的鉴赏技巧,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

浪淘沙教学设计(共7篇)

浪淘沙教学设计(共7篇)

浪淘沙教学设计〔共7篇〕第1篇:语文《浪淘沙》教学反思本以为是一个很完美的设计,没想到却出乎我的意料。

因为一开始意境的创设不到位,我的引导又出现了错误、孩子们因为有许多老师听课而怯场畏畏缩缩,所以在第二个环节――读意思时就出了以外,接着便在第二个和第三个中纠缠不清。

整堂课下来让我感觉是一个人死拖着三十七个前行,很累,很累,更不要说表达诗歌的优美了。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没有一个好的开始,又哪来好的结果呢?在评课时刘校长也点出了一个问题――诗歌教学中意境的创设。

最后姚校长也进行了同样的点评。

我想,诗人写诗,往往是“言在此而意在彼〞。

要想现在的孩子知道几千年前诗人写诗的目的,能与诗人产生共鸣,除了进行必要的朗读而外,老师的引导至关重要。

就如《浪淘沙》,“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我们班的孩子在进行理解的时候,他就只能理解外表的意思,什么“茫茫东海变成了干涸的桑田〞、什么“东海变成了桑田,水没有了,要节约用水〞等等,始终不能上升到高度进行思考,更不要说让他们想到“沧海桑田〞的道理了。

而当时我也没有进行很好的及时的引导,而是让他们想怎样理解就怎样理解,所以就出现了越来越大的偏离,太“个性化〞反而还不好了。

可见,老师的引导确实非常重要。

当然除了老师的引导外,对作者的把握、情景的体会也不能无视。

或许对于小学的孩子,我们不能给他们太多的东西,但是,我们老师心中应该要清楚诗人的生平以及写作这首诗时的背景和诗人要表达的思想。

总之,老师先要读透这首诗,先要与诗人产生共鸣,才能感染孩子去与诗人心灵沟通,体会诗句的美,与诗人产生共鸣。

俗话说:“要给人一瓢水,自己就要有一缸水〞。

我觉得姚校说的一句话非常好,想把诗歌教学好,老师自己必须应该有渊博的学识和浓厚的文化底蕴。

我在东小的网站里,也看到了一篇关于马兴兰老师诗歌教学取得佳绩的报道,评课的专家也给予了马老师和这堂课高度的评价,说她是一位教学功底,文学功底深厚的老师,上出的一堂富有诗歌美,文学美的课。

《浪淘沙》教学设计优质教案

《浪淘沙》教学设计优质教案

《浪淘沙》教学设计优质教案《浪淘沙》教学设计优质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2个生字,能借助注释和插图等感知古诗的大意,想象诗歌描绘的壮丽景色,感受黄河磅礴的气势和作者丰富的想象。

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默写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的意境,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借助注释知道古诗的大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色。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尝试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学生课前一分钟演讲(黄河——母亲河)。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古往今来,无数人赞美她、歌颂她。

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刘禹锡借黄河之势抒发自己情感的诗——《浪淘沙》(板书)齐读。

二、检查预习1.介绍作者;2.汉武帝派张骞寻找黄河源头典故;3.牵牛、织女。

师:《浪淘沙》是唐代一种曲子的名称,后用为词牌名。

《浪淘沙》为一组诗,共九首,这是其中一首。

这是一首七言诗。

回顾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初读先感知——朗读晓诗韵——研读解诗意——美读悟诗情——品读拓诗境三、出示学习目标1.我能借助注释、插图和小组合作学习,感知古诗的大意;能够想象诗歌描绘的壮丽景色,体会诗人的情感。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吟诵古诗,并能背诵、默写古诗。

四、自主学习出示导读纲要:1.自由读诗,借助注释、插图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同桌互读,纠正读音,读出诗的韵律。

3.朗读古诗,体会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感。

(画出诗的节奏。

)学生汇报:1.指名读。

(指导读:曲、簸)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2.男、女分读。

3.齐读。

五、小组合作学习古诗出示小组合作学习要点:1.借助注释、插图,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①九曲②簸③天涯④银河2.先说每句诗的意思,再说全诗的意思。

3.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5.诗人是怎样展开想象的?小组汇报。

浪淘沙教学设计

浪淘沙教学设计

《浪淘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1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能借助注释,结合图画,展开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黄河磅礴的气势和作者丰富的想象,体会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意思,想象诗中意境,感受黄河气势磅礴,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有感情地诵读。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丰富奇特的想象和用词的生动传神。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浪淘沙》,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他创作的《浪淘沙》共九首,今天我们学习其中的一首。

老师板书课题,同学们来读一读课题,想一想从课题你了解了什么?谁来说一说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生:浪淘沙是唐代的一种曲子名。

生:我知道了这可能是写的一位淘金者。

出示课件: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下面谁来读一读课题(指名读,齐读)二、读通读顺.课件: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请大家看着书,自由地朗读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

多练读几遍,还可以同桌互读。

(板书:簸bǒ)2、谁来读?请你读!其他同学注意听,他是否把字音读准了。

师:同学们,他把字音读准了吗?(指名读)师评:你第一个站起来朗读,就能把生字和多音字的字音都读正确,真了不起!不过,我想问一下,曲是多音字还读qǔ你为什么读qū师:对,你真会学习,根据字义来选择字音。

3、师:文章里有个生字簸,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示范书写。

师:同学们拿出纸自己写一写,注意写字的时候身要稳,背要直,手要阔,脚要定。

4、谁还想读?师:同学们,他把字音读准了吗?哪个字音不正确5、师:你想再读读吗?师评:这一遍,进步真大,把字音都读准了,请坐!谁还想读师评:你把平翘舌"直上"和鼻音"牛、女"都读得正确.6、师评:你读得很认真.字正腔圆,真好!还有谁想读来,我们一起读.三、读懂诗意。

六年级语文上册《浪淘沙》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浪淘沙》教案、教学设计
3.互动交流: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分享学习心得,促进思维碰撞,提高课堂实效。
4.拓展延伸:结合课文内容,开展相关拓展活动,如仿写诗句、创作古诗等,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5.个性化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提高学习效果。
2.诗词韵味:指导学生品味古诗的音韵美和意境美,感受诗人以沙喻人的深刻寓意。
3.修辞手法:分析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学生了解诗人如何通过这些手法描绘出美好的自然景象。
4.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感悟诗中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针对诗句的意义、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讨论。
3.情感升华:通过学习《浪淘沙》,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生如沙,历经磨难才能成为宝贵的财富,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课后拓展: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其他古诗,提高古典诗词鉴赏能力,并将所学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课后阅读:请学生课后阅读刘禹锡的其他诗作,如《望洞庭》、《秋词》等,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
1.作业内容要紧密结合课堂学习,旨在巩固知识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2.作业量适中,保证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避免增加学生负担。
3.鼓励学生发挥创意,个性化地完成作业,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4.教师要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浪淘沙》的诗意,感受古诗的韵味,以及掌握诗中的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浪淘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ﻫ1、认识1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ﻫ3、能借助注释,结合图画,展开想象,理解诗句得意思,感受黄河磅礴得气势与作者丰富得想象,体会其表达得思想感情。

4、感受诗句得优美,品味诗人用词得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得语感。

ﻫ【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意思,想象诗中意境,感受黄河气势磅礴,体会诗人所表达得情感,有感情地诵读。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丰富奇特得想象与用词得生动传神、【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ﻫ一、导入: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浪淘沙》,作者就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她创作得《浪淘沙》共九首,今天我们学习其中得一首。

老师板书课题,同学们来读一读课题,想一想从课题您了解了什么?谁来说一说从课题中您知道了什么?生:浪淘沙就是唐代得一种曲子名。

生:我知道了这可能就是写得一位淘金者。

出示课件: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下面谁来读一读课题(指名读,齐读)ﻫ二、读通读顺、课件: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ﻫ1、请大家瞧着书,自由地朗读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

多练读几遍,还可以同桌互读。

(板书:簸bǒ)2、谁来读?请您读!其她同学注意听,她就是否把字音读准了、师:同学们,她把字音读准了吗?(指名读)师评:您第一个站起来朗读,就能把生字与多音字得字音都读正确,真了不起!不过,我想问一下,曲就是多音字还读qǔ您为什么读qū师:对,您真会学习,根据字义来选择字音。

3、师:文章里有个生字簸,写得时候应该注意什么?示范书写。

师:同学们拿出纸自己写一写,注意写字得时候身要稳,背要直,手要阔,脚要定。

4、谁还想读?ﻫ师:同学们,她把字音读准了吗? 哪个字音不5、师:您想再读读吗?ﻫ师评:这一遍,进步真大,把字音正确?ﻫ都读准了,请坐!谁还想读ﻫ师评:您把平翘舌"直上"与鼻音"牛、女"都读得正确、ﻫ6、师评:您读得很认真、字正腔圆,真好!还有谁想读来,我们一起读、三、读懂诗意、课件:再读古诗:读懂诗意ﻫ1、同学们把字音都读准了,古诗得意思能读懂吗?(生:能)行,那就借助注释与插图试着自己说说诗意,有不懂得字词,可以与同位交流。

ﻫ2、同学们,有哪些字词还不懂吗?课件:九曲黄河师:九曲就是指九道弯吗?那就是说明了什么?(弯很多,曲曲折折)课件:万里沙师:为什么理解沙多?您想想"万里"还形容什么?对,"万里沙”不仅告诉我们水里夹带着大量泥沙,其实还告诉我们黄河河流漫长、ﻫ课件:浪淘风簸ﻫ师:谁知道浪淘风簸形容浪怎样?(生:浪大)师: 为什么浪大?(风大)师:风大掀起巨浪,浪头很高,波涛汹涌、课件:自天涯师:"自”什么意思?谁知道?师:"自"字典里有许多意思,其中有"自己"也有"来自"。

您选择哪一个?”自天涯"得意思呢?(生:好像来自遥远得天边。

) 3、这些字义理解了,谁能说出诗意呢可以说一句也可以说整首诗。

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好像来自天涯、我想沿着黄河巨浪,直上银河寻访牛郎织女得家。

四、品读想象。

课件:读品诗境师:(过渡)诗人站在黄河边,望着滚滚得波涛,她浮想联翩写下这千古佳作。

(师:范读。

)听了老师得朗读,您眼前仿佛瞧到了什么?别急同学们,自己再细细地读诗,想想您眼前会浮现哪些画面?您就是从哪些字词中想象到得?在这些字词下做上记号,等会儿与周围同学交流一下、ﻫ师:同学们,诗人用短短四行描绘出生动得画面,您最欣赏其中哪一行诗所描绘得画面呢?您想象到什么?您就是从哪些字词中想象到得?ﻫ第一幅:九曲黄河万里沙九曲弯——蜿蜒曲折弯曲悠长像巨龙盘旋ﻫ万里沙沙多长——河流漫长自西向东绵延万里黄河入海流师:您想象得真丰富呀!我们似乎身临其境了、我们仿佛来到了黄河边了!ﻫ师:再读读这一行,您还想象到什么?这个画面,有谁想补充吗?九曲师:想读得更好吗想象一下,"九曲"黄河蜿蜒曲折,怎么读评:好一个”九曲"读出了黄河曲折悠长得画面、万里沙ﻫ师:想象一下,您站在黄河边,向西望得到头吗?向东呢?再远一点呢?就是呀,自西向东绵延万里,怎么读?ﻫ评:真好一个"万里"您读出了黄河蜿蜒漫长得画面了九曲万里沙ﻫ师:您想象得真好,把这种想象读进去,读到词得字里行间去。

ﻫ评:真好!您读出了黄河曲折悠长得画面了还有谁想读评:您想象一下,黄河入海流,一眼望不到头,带着这种感觉再读、ﻫ师:来,我们一起读,读出您自己得想象、师:想瞧一瞧黄河远景吗?出示:课件师:这就就是九曲黄河,从高空俯瞰,如巨龙蜿蜒盘旋、它就是中国第二长河,就是世界第五大河流,流经九个省与自治区、ﻫ黄河多么源远流长啊!(范读)九曲黄河万里沙,来,齐读、ﻫ师过渡:同学们,欣赏了黄河得远景图,您还欣赏黄河得哪一幅画面ﻫ第二幅:浪淘风簸自天涯要求:浪淘风簸——(瞧)波涛汹涌惊涛骇浪巨浪滔天一泻千里(听)奔腾咆哮震耳欲聋排山倒海(感受)气势磅礴,气吞山河ﻫ自天涯长-—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师:您仿佛瞧到了什么?生:浪大。

师:能读出这种画面吗?(生读)师:您能把浪读得再大一点吗?(生再读)ﻫ评:这一次,您读出了黄河得波涛汹涌。

师:有谁对这个画面还有补充?(生:波涛汹涌,一泻千里)师:再读读"浪淘风簸"您仿佛还听到了什么?(生:震耳欲聋得水声,排山倒海而来)ﻫ师:您想象得很生动很形象,能把想象得画面(情景)读出来吗?ﻫ评:您得朗读把巨浪滔天得画面展现出来了,真棒!ﻫ师:谁再来读一读,让我们感到黄河得涛声震耳欲聋。

师:您能把浪读得再大一点吗?评:这一遍老师从您读得”浪淘风簸"中似乎瞧到黄河一浪高过一浪。

师:大风掀起万丈巨浪,如万马齐奔浩浩荡荡、谁能把这种气势读出来(指名读)师:好,读出了巨浪排山倒海得气势还有谁能读出黄河奔腾咆哮得气势(指名读)ﻫ师:再读读这一行”浪淘风簸自天涯”您还想象到什么师:就像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天上来又流向天际。

评:您读出了黄河巨浪一泻千里气吞山河得雄伟气魄。

师:您"浪淘风簸”一词读出了黄河波涛汹涌得画面,您再想象巨浪滚滚一泻千里好像来自遥远得天边,您再读师:读得真不错!让我们感到黄河得磅礴气势、请女生读\男生读\全班齐读、ﻫ师:同学们,让我们随着诗人得脚步一同到黄河边去亲临其境吧!(课件)解说:这就是黄河源头,发源于青藏高原,经过一段平缓得河流,穿越峡谷劈开万刃山波涛滚滚向东流惊涛骇浪巨浪滔天如千万匹骏马奔腾多么惊心动魄得气势!多么雄伟壮丽得奇观!来,我们一起读,九曲—-ﻫ(过渡):我们欣赏了黄河远景与咆哮图,您再读读三四行诗句,您还想象到什么画面第三幅: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ﻫ(要求:直上—-浪大,浪高牵牛织女家—-静谧美好)ﻫ师:想象得真丰富,如同黄河远上白云间jiàn得感觉、能读出来吗评:朗读得真有感情、您读出了黄河直上云霄得非凡气魄、师:想象一下巨浪滚滚直上银河,能读出这种气势吗评:您读出了黄河直上云霄得非凡气魄。

师:诗人想乘着巨浪扶摇直上去寻访牵牛织女家,谁知道牛郎织女得故事ﻫ师:请您简单地讲述一下(生述)师:谢谢您为我们讲述、同学们,我们不妨也随诗人得脚步到牵牛织女家去,想象一下您会瞧到怎样得画面(生述)师:男耕女织,互敬互爱多么温馨甜蜜呀!轻声地读,别让我们打扰她们,谁想读师:刚才我们想象到牛郎织女得家就是那么宁静温馨,想想怎么读?谁来试试?您能像她这样读吗ﻫ评:您柔柔得声音把我们带进牛郎织女温馨甜蜜得家?还有谁想读。

评:”同到牵牛织女家"读得好,您为什么读得这么轻柔评:您得朗读让我们仿佛瞧到牛郎织女美满幸福得生活画面!师:听您读"牵牛织女家" 读得很温与,很轻柔,我好像也感觉到牵牛织女家就是那么安宁美好!师:来,我们一起读。

五,赏读背诵ﻫ(过渡)师:诗人刘禹锡用精练得语言,将现实中汹涌得黄河与想象中静谧得银河相融,这就是多么奇伟得想象、ﻫ师:还想读吗请同学们自由练习吟诵全诗,体会古诗得韵味、(练读)师:同学们,谁想吟诵(指名读)ﻫ师:好,试着像古人那样吟诵古诗,老师给您配上音乐、评:同学们,她吟诵得怎样ﻫ预设ﻫ师:谁能评一评您觉得哪里可以读得更好呢ﻫ师:说得好、谁还想评或者有好得建议ﻫ师:您评得很好,您能给她不足得地方做个示范吗ﻫ评:您读得抑扬顿挫,颇有古人吟诗得风范,还有谁想读ﻫ评:您读得荡气回肠,令人回味。

师:谁来像古人那样吟诵古诗,还可以加上动作、师:古人云:好诗不厌百回读、谁还想吟诵ﻫ师:我们男女生合作读怎样请男生读一二行,女生读三四行。

师:我们一起来读。

六,课外拓展ﻫ黄河—-伟大得母亲河,民族得摇篮,灿烂文化得发源地,古往今来多少诗人为它吟诵。

同学们,用刚才得感觉自己试着读一读这些描写黄河得诗句。

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唐)王之涣《登鹳雀楼》2,黄河远上白云间jiàn,一片孤城万仞rèn山、(唐)王之涣《凉州词》ﻫ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留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谁来为大家朗读我们一起来读。

ﻫ七总结全课ﻫ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得《浪淘沙》。

古人用她们得双脚踏遍了祖国山川河流,用饱含深情得语言写下无数千古不朽得名篇。

课余请大家收集有关得古诗读一读,去领略中华民族特有得古诗古韵!ﻫ板书设计:浪淘沙ﻫqū(唐)刘禹锡ﻫ九曲黄河万里沙,ﻫbǒ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ﻫ同到牵牛织女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