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手术治疗肠套叠并肠切除临床效果
以肠套叠为入院诊断的小肠肿瘤21例临床分析
以肠套叠为入院诊断的小肠肿瘤21例临床分析肠套叠是一种常见的小儿急症,但在成人中发生较少。
然而,小肠肿瘤可以引起肠套叠,因此在某些情况下,肠套叠可能是诊断小肠肿瘤的关键。
本文回顾了21例以肠套叠为入院诊断的小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该疾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方式和预后评估。
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地分析了21例2012年至2019年期间以肠套叠为入院诊断并最终诊断为小肠肿瘤的患者的临床记录。
所有患者都接受了手术治疗,并进行了细胞病理学鉴定。
结果在21例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9例,年龄从36岁到83岁,平均年龄为58.1岁。
肠套叠症状包括腹痛、呕吐、腹泻或便秘等消化道症状,以及全身乏力、贫血和体重下降等非特异性症状。
所有患者均接受了X线或CT扫描,其中19例(90.5%)显示了肠套叠的征象。
肿瘤的大小在0.5 cm到10 cm之间,平均为5.7cm。
病理类型包括腺瘤(4例)、腺癌(14例)、平滑肌瘤(2例)和平滑肌肉瘤(1例)。
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20例(95.2%)进行了小肠切除术,1例(4.8%)进行了肠镜切除术。
术后病理证实,所有患者均为原发性小肠肿瘤,其中11例(52.4%)为晚期肿瘤(III-IV期)。
平均随访时间为2.7年,最长随访时间为6年。
随访中,有2例患者(9.5%)出现局部肿瘤复发,并接受了再次手术治疗。
结论肠套叠可能是小肠肿瘤的常见表现之一。
早期诊断和手术切除是该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
随访发现局部复发是该疾病的主要治疗挑战之一。
因此,必须制定有效的随访方案,并考虑行放疗和化疗等辅助治疗。
小儿原发性肠套叠的诊治分析
小儿原发性肠套叠的诊治分析摘要:目的对小儿原发性肠套叠病例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探讨。
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小儿原发性肠套叠患儿的病例资料,其中119例经彩超诊断,7例彩超未诊断但临床怀疑,经空气灌肠诊断。
121例经空气灌肠整复治疗,其中11例中转手术,5例发病超过48h,直接手术治疗。
结果110例空气灌肠复位成功,16例经手术治疗,均顺利恢复。
结论小儿原发性肠套叠,彩超是非常有价值的辅助检查,空气灌肠复位是最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不适合空气灌肠复位及复位失败者应及时手术治疗。
关键词:原发性肠套叠;诊断;治疗原发性肠套叠是小儿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发病年龄以添加辅食期的婴儿(4~10月)最多见,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其发病初期容易误诊,治疗方法较难把握,是小儿外科经常面对的疾病。
我院2008年12月至2011年10月共收治126例原发性肠套叠患儿,现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资料本组患儿共126例,其中男性患儿72例,女性54例。
发病平均年龄13.8个月(4个月~6岁),发病时间在24h内87例,占69.0%,24~48h有34例,占27.0%,超过48h以上5例,占4.0%。
本组病例中出现阵发性哭闹115例,109例有呕吐,85例伴有血便,97例腹部扪及包块。
发病至就诊时间3h~4d,平均23h。
1.2方法本组中经腹腔彩超做出初步诊断者为119例,7例彩超未做出肠套叠诊断者,但临床症状疑似,采用js-628e型灌肠整复仪进行x线透视下空气灌肠,进行确诊并同时行灌肠整复,所有发病时间在48h以内的病例均直接进行空气灌肠,超过48h的病例,因患儿一般情况均较差,直接手术治疗。
空气灌肠前应先行腹部透视,了解有无肠梗阻、肠穿孔,再行空气灌肠。
操作步骤:先经肛门插入foley氏尿管,气囊充气阻塞肛门后(根据患儿年龄大小,气囊充气一般为10ml~25ml),连接灌肠仪,在x线透视监视下,先用低压(7~8kp)充气,如肿块头部与周围比较呈现一椭圆形阴影区,即为套头。
腹腔镜辅助治疗小儿肠套叠15例体会
第 8卷 第 9期 20 0 2年 9月
Chi中J国r内l镜 杂 d so n o na fEn 志 py a u o oc V0 . NO. 18 9
Se p.2 2 00
腹 腔 镜 辅 助 治 疗 d J肠 套 叠 1 ,L 5例 体 会
, 、 , 田
16k a1 . 0 P ( 0~ 1 mmHg 较 为 合 适 。 如 气 腹 压 低 穿 2 ) 刺容 易 损 伤 肠 管 和 暴 露 困 难 , 腹 压 过 高 则 影 响 心 气 肺 功 能 。术 中应 先 探 查 肠 管有 无 穿 孔 、 死 发 生 , 坏 对 无 穿 孔 及 坏 死 者 , 用 两 把 无 损 伤 钳 轻 柔 地 在 套 叠 可 远 端 将 套 入 部 头 部 向近 端 挤 压 , 至 套 入 肠 段 全 部 直 复 位 成 功 , 不 可用 无 伤 损 钳 牵 拉 套 入 的肠 段 , 时 绝 有 套 叠 较 紧 挤 压 复 位 有 困 难 , 用 自动 控 压 整 复 器 缓 可 慢 从 肛 门 注 气 , 便 整 复 。压 力 以 8 0 1 . k a为 以 .~ 2 0 P 宜 , 高 不 大 于 1 . k a以 防 肠 破 裂 。 若 借 助 此 方 最 6 0P 法 仍 不 能 使 套 叠 复 位 或 套 叠 肠 管 已坏 死 , 可 行 腹 则 壁 小 切 口后 将 病 变肠 管 拉 出 腹 壁 外 , 手 法 整 复 或 行 ( 下转 第 8 3页 )
例腹 壁 外复位 成 功 。结论 : 电视 腹 腔 镜 辅 助 治 疗 小 儿 肠 套 叠 手 术 是 一 种 快 捷 , 全 , 伤 小 , 复 快 的 手 术 。 安 损 恢 关 键 词 腹 腔 镜 分类号 R 7 . 54 3 肠 套 叠 儿 童
手术治疗小儿肠套叠62例分析
所 有患 儿经 空气 、钡灌肠 或 手术 明确肠套 叠诊
断。原发性肠套叠 5 3例 ,男 3 3例,女 2 0例 ;年
龄 3—1 3个 月 ,中 位 年 龄 8个 月 ,小 于 4个 月 6 例 ,4—1 月 3 0个 3例 ,1 3个 月 1 ;病 程 2 0—1 4例 8
腹 直肌 纵切 口为 腹 腔探 查切 口,可 上 下 延 长 ,
外观 差例 数较少 ,说 明对 于诊 断明确 的急性 阑尾 炎
患者 ,右下腹横切 口、麦氏斜切 口均优于腹直肌纵
切 口。而 A、B组 比较 ,A组 术 后 需 使 用 镇 痛 药 、 切 口外 观差 的例 数 较 B组 少 ,故 右 下 腹横 切 口的 疗 效又 稍优 于右 下腹麦 氏斜 切 口。 因此 ,笔者认 为右 下 腹横 切 口较 麦 氏斜 切 口、
的发生 率较 高 。 与 C组 相 比,A、B组 切 口长度 较 短 ,手术 时
[ ] 吴在德 ,吴肇汉 .外科学 [ .6版 .北京 :人 民卫生 出版 2 M]
社 ,2 0 13 9 -9 . 0 4: 4 ,4 04 8
[ ] 黎介寿 ,吴孟超,黄志强 .手术学 全集——普 通外科 手术学 3 [ .2版 .北京 :人 民军医出版社 ,20 :10 6 M] 0 5 6 ,16,36 6.
识 。方法 :对 6 2例需行手要 治疗的小儿肠套 叠病例 的临床 资料进行分析 。结 果:5 3例原发性 肠套叠患 儿 临床症状较典型 ,术前均能通 过 x线 引导下空气灌肠或钡灌肠明确诊断。9例继发性肠套 叠患 儿临床 症状
不典型 ,术前均未能明确诊 断。所有惠儿均行手术治疗和 ( )探 查 ,9例继发性肠套 叠经手 术确诊 。所 或 有惠儿术程顺利 ,仅 需手 法复位 的 4 3例病程 (0± )小 时,而病情重 需行 肠切 除 的 l 病程 (4± ) 3 3 9例 5 6 小 时;1 0例合 并肠 坏死,此 1 0例年龄 ( 4±1 个月。所有 患儿术后 ( ) 6±2 日出院。对 继发性肠 套叠患 ) 儿均予治疗原发病 。所有 患儿 随访 1~ 3年 ,3例淋 巴瘤患儿于术后 2~ 3年 因原发 病治疗无效 死亡 ,其余 患儿均无再 发肠套叠。结论 :原发性肠套叠惠儿 多能 于术前明确诊 断 ,病程偏长者病 变较严重。继发性 肠
以肠套叠为入院诊断的小肠肿瘤21例临床分析
以肠套叠为入院诊断的小肠肿瘤21例临床分析
肠套叠是小肠肿瘤的一种常见病因,本文通过对21例以肠套叠为入院诊断的小肠肿瘤的临床分析,探讨其病理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提高对这种疾病的认识和诊治能力。
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以肠套叠为入院诊断的小肠肿瘤患者21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其中男性12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54岁。
结果:本组患者主要表现为腹痛(19例)、腹胀(14例),并可伴有恶心呕吐(9例)、便血(7例)和腹泻(5例)等消化道症状。
41%的患者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有助于了解肠套叠的情况。
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其中术中发现恶性肿瘤13例,良性肿瘤8例。
术后病理检查显示,肿瘤类型以腺癌(11例)、平滑肌肉瘤(5例)和类癌肉瘤(3例)为主。
结论:肠套叠是小肠恶性肿瘤的常见表现之一,腹痛和腹胀是其主要临床表现。
上消化道钡餐检查有助于诊断。
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需根据病理检查结果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
犬肠套叠的手术治疗
2019年第10期 吉林畜牧兽医·吉林好兽医病例·JiLinHaoShouYiBingLi77犬肠套叠的手术治疗马 成1,姜 鲲21.吉林市永吉县马成动物医院,吉林永吉 132100;2.吉林省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96605),吉林长春 1300621 病例简述65日龄犬,3 d 前出现顽固性呕吐,腹痛,里急后重,脱水,黏液性血便,触诊腹壁肌紧张,右下腹部触摸到坚实而有弹性似香肠样的有疼痛感的肠段,直径约正常肠管两倍左右。
经B 超检查诊断为犬肠套叠。
2 初步诊断及依据根据临床症状及B 超检查诊断为犬肠套叠。
3 治疗方案手术切除套叠肠管。
4 术前准备常规准备手术器具及消毒、麻醉药品。
5 手术步骤5.1 麻醉与保定仰卧保定,全身麻醉,陆眠宁注射液0.4 mL (注1 kg×0.04 mL,规格2 mL:0.1 g),配合利多卡因5 mL 局麻。
5.2 备皮、消毒术部常规备皮后用0.1%新洁尔灭溶液清洗,5%碘酊消毒,75%酒精脱碘。
5.3 切口定位腹中线切口,腹壁切开后,用0.9%生理盐水,沙布垫保护切口创缘,手伸入腹腔探查肠断,缓慢将病变肠管牵引出腹腔,纱布隔离,切除黑红色坏死肠管约27 cm,对应坏死肠管的肠系膜做切除,肠系膜切除线两侧进行血管双重结扎,在结扎线之间切断血管和肠系膜。
6 缝合6.1 用端端吻合两肠断端对齐靠近,在两端肠系膜侧距0.5~1 cm 处用2号丝线将两肠壁浆膜肌层作一牵引线,另一侧同样做牵引线;用圆针1号可吸收线连续缝合两肠断端。
6.2 第二层采用间断包埋缝合。
6.3 检查吻合口是不是符合要求后间断缝合肠系膜。
6.4 用大网膜瓣将肠吻合处包裹并将网膜用线固定在肠管上。
7 术后及护理术后严格控制饮食,避免人为颠簸,48 h 后喂流质食物,注意控制食量。
7 d 后可以正常喂食。
第1~2天:①0.9%生理盐水100 mL+头孢曲松钠0.5 g×1支,1次/d,静注;②5%葡萄糖100 mL+10%维生素C 10 mL×1支十10%氯化钾1 mL,静注,1次/d;第3~4天:头孢曲松钠0.5 g×1支,肌注,1次/d。
肠套叠行肠切除18例报告
位皆涂抹了适量的 2 - 3 m l 的透明质酸钠 ; 在术后给
心血 管 病 防 治知 识
2 0 1 3年 第 9期
7 5
出现呕吐、 阵发性哭闹或者腹痛 、 血便( 大部分为果 酱样血便 或者鲜红色便 ) 、腹部腊肠样包块等临床 表现 则 可 以初 步 诊 断 , 但 是若 在 疾 病早 期 或 者 晚 期
7 4
心 血 管病 防 治 知识
2 0 1 3年 第 9期
始论 著 交流 蟊
肠 套 叠行 肠 切 除 1 8 例 报 告
钟 勇剑
( 湖 北省 云梦 县城 关卫 生院 , 湖北 云 梦 4 3 2 5 0 0 )
【 摘要 】 目的 探 究肠套叠行肠切除 的可行性 与效果。方法 本 次研 究 l 8 例 患儿 , 皆为我 院 2 0 1 0年 1 月一
出现 器 质 性疾 病 时 ,症 状 则 往往 表 现 得极 不 典 型 ,
地塞米松 的纱垫湿敷 , 分别在湿敷后 1 、 3 、 5 分钟对 上述表现进行观察 , 若有明显改善则可 以考虑不用 肠切除术治疗 , 反之则应考虑采用肠切除术 。 此外 , 采用肠切除术的患儿在术后 3 — 5天应禁食 , 并用复
1 . 2 诊 断标 准
肠 套 叠 属 于 儿 科 常见 危 重 症 ,临床 上 分 为 两
类: 原 发 性 与 继 发性 , 其 中婴 幼 儿 主 要 为 原 发性 肠 套 叠 。原 发 性 肠 套 叠 的 发 病 机制 虽 然 没 有 明确 定 论, 但 普 遍认 为 可 能是 以下 一 些原 因所 致 l 2 】 : 1 ) 婴幼 儿 的 回盲部 有着 比较游 动 的局 部解 剖 因素 ; 2 ) 饮食 的改 变 与辅 食 的刺 激 , 而 婴儿 期是 肠 蠕 动规 律 变 化 时期 , 极易造成肠蠕动的紊乱 ; 3 ) 由于 病 毒 感 染 或
小儿肠套叠36例手术治疗体会
为 阵发 性哭 闹 , 中 2 其 8例腹 部 可 扪 及包 块 , 有不 同 程 度血便 , 部分 患儿伴 有不 同程度脱 水 , 前均 行 B 术 超检查 及/ 诊断性 空气 灌肠 确诊 。其 中 2 行空 或 O例 气灌肠 复位 失败 , 例 因病 程 超过 4 , 因一 般 6 8h 8例 情况差 中毒症 状重 , 疑有 肠 坏死 者 未 行 空灌 整 复 , 2 例 因多 次复发 性肠 套叠施 行手术 治疗 。
原 因[ ; 5 回肠 末 端 淋 巴组 织增 生 、 巴结 肿 大 2 () 淋 突人 肠腔 , 从而形 成 了导致肠 腔局 限性增 厚 , 引起局
l 临床 资料 本组病 例 3 例 , 2 例 , 1 例 , 6 男 5 女 1 年龄 :~1 4 O 个月的 2 8例 , 1 个月 的 8例 , 大 为 8 。本 组 ≥ 1 最 岁 病例中 1 3例病 程在 2 ,7 2 ̄4 , 例 超 4h内 1 例 4 8h 6
告 如下 。
未 明确 , 可能 与下例 因素有 关 :1饮食 改变 , () 添加 辅 食, 由于婴幼儿肠 道不 能立 即适 应食 物刺激 , 引起 肠 道蠕动紊 乱导致 肠套叠 [ ;2婴 幼儿肠 神经 节发 育 1 () 不 健全 , 远近端肠 蠕动 不协 调 , 因而 易发肠套 叠 ;3 () 回盲部游 离 、 动度大 , 活 我们 在术 中也发 现患 儿 回盲 部 较游离 , 活动性 大 是肠 套 叠 发 生 的原 因之 一 ;4 () 病毒 感染也 是引 起肠蠕 动功 能紊乱 而形 成肠 套叠 的
维普资讯
・
4 32 ・
Guz o e ia o ra , 0 8 Vo. 2, 0 5 ih u M dc l u n l2 0 , 13 N J .
32例小儿肠套叠手术治疗体会
第37卷2013年第8期黑龙江医学H E I L O N G JI A N G M E D I C A L J O U R N A LV01.37,N o.8A u f f2013717 32例/J、Ji.肠套叠手术治疗体会黄伟国1,邓忠南2,龚文锋3(1.广西钦州市东场镇卫生院,广西钦州535000;2.广西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广西钦州535000;3.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外科,广西南宁530021)摘要:日曲探讨小儿肠套叠手术体会,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对我院32例小儿肠套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幂回肠一结肠型15例,回肠一回肠型6例,回肠一盲肠型5例,结肠一结肠型4例,回肠盲肠一结肠型2例。
其中,肠坏死14例,行坏死肠段切除+肠端端吻合术。
结论手术治疗有利于预防肠坏死的发生,对于小儿肠套叠患者宜进行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促进患儿康复。
关键词:小儿肠套叠;手术doi:10.3969/j.i s s m1004-5775.2013.08.032学科分类代码:320.34中图分类号:R726.5文献标识码:B肠套叠是小儿常见急腹症,也是小儿肠梗阻比较常见的原因之一,指由于肠蠕动功能节律紊乱或者肠壁或肠腔内器质性病变引起的一部分肠管或其系膜凹陷套人另一段肠腔所导致的不完全性或者完全性肠梗阻,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类。
绝大多数原发性肠套主要以5个月一1岁半的肥胖婴幼儿最易发病,1岁以内最常见。
常为突发起病,病程进展较快,不及时处理容易导致肠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
目前对于4,J L肠套叠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本研究搜集本院2009—12—2012—12间收治的32例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2例患儿中,男23例,女9例,年龄为2个月~6岁,其中2—18个月的患儿26例,占81.3%。
临床表现为腹痛或阵发性哭闹的有28例;呕吐的占25例;解果酱样便者占18例;腹部体检可以触及包块的占19例。
成人大肠套叠83例治疗体会
成人大肠套叠83例治疗体会
杨伟明;杨争鸣;丁芳;于翕珊
【期刊名称】《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年(卷),期】2000(7)5
【摘要】目的总结成人大肠套叠治疗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 196 9~1998年收治的 83例成人大肠套叠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经钡灌肠复位 6例 ,手术治疗 77例。
肿瘤性大肠套叠 6 0 .2 % ,其中恶性肿瘤性套叠占 6 4.0 %。
恶性肿瘤套叠手术切除 5年生存率 43 .8%。
结论对成人大肠套叠治疗首选手术切除 ,慎用手术复位。
【总页数】2页(P329-330)
【关键词】大肠套叠;成人;治疗;疗效;生存率
【作者】杨伟明;杨争鸣;丁芳;于翕珊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医学院普外科;仁怀市人民医院外科;茅台酒厂职工医院手术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4.305
【相关文献】
1.大剂量MTX治疗成人ALL护理体会 [J], 盛翠萍;韩金声
2.成人肠套叠8例治疗体会 [J], 高学军
3.成人肠套叠6例治疗分析体会 [J], 陈建丰;孙国良;毛叶飞;刘军;钱晓东
4.成人肠套叠21例手术治疗体会 [J], 陈一杰;姚清勇;廖泽飞;施纯朝;张诚华
5.成人肠套叠20例早期诊断与治疗的体会 [J], 李新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采用手术和非手术两种方式治疗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比较
采用手术和非手术两种方式治疗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比较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腹痛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病情较为严重。
肠梗阻可以分为机械性与非机械性两种类型,机械性肠梗阻多由肠道肿瘤、肠套叠、肠扭转等病变引起,而非机械性肠梗阻则多由肠道功能性疾病引发。
对于肠梗阻的治疗,主要有手术和非手术两种方式,针对不同病情选择不同治疗方式对患者的恢复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采用手术和非手术两种方式治疗肠梗阻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一、手术治疗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肠梗阻最常用的方法,特别是对于机械性肠梗阻,手术是解除梗阻的最有效手段。
手术包括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两种方式,具体选择哪种手术方式需结合患者病情以及医生的专业意见做出决定。
1.1 开腹手术治疗肠梗阻开腹手术治疗肠梗阻是传统的治疗方式,对于梗阻位置复杂或需要进行肠道切除的患者,开腹手术是比较常见的选择。
手术中可以通过直视下进行病变部位的切除、解除肠梗阻,并在必要时进行肠管吻合。
相对于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可以更好地控制手术过程,对于严重的肠梗阻效果更为稳定。
腹腔镜手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微创手术方式,对于一些病情相对较轻的患者,尤其是非严重肠梗阻的患者,腹腔镜手术成为了一个较好的选择。
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
手术治疗肠梗阻的优势在于可以直接解除梗阻,根治病变,对于机械性肠梗阻的患者效果明显。
手术也是一种比较直接的治疗方式,疗效较为明显,对于急性肠梗阻的患者,手术是最好的选择。
非手术治疗肠梗阻是针对一些轻度肠梗阻患者的选择,这种治疗方式主要包括药物治疗、腹腔灌洗、手法治疗等。
2.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给予患者一些缓解肠道痉挛、促进肠蠕动的药物,如利福平、甲氧氯普胺等,来帮助患者排便,缓解梗阻症状。
对于非严重肠梗阻的患者,药物治疗可以起到一定效果。
2.2 腹腔灌洗腹腔灌洗是一种较新的治疗方式,通过腹腔内灌注液体来缓解肠道梗阻症状,有助于缓解患者症状,减轻肠道内积液的压力。
以肠套叠为入院诊断的小肠肿瘤21例临床分析
以肠套叠为入院诊断的小肠肿瘤21例临床分析1. 引言1.1 背景小肠肿瘤是一种罕见但危害性较大的恶性肿瘤,在所有小肠肿瘤中,肠套叠是一种较为少见但却具有特殊临床意义的表现形式。
肠套叠是指小肠的一段套入另一段小肠内,造成狭窄和肠腔梗阻,常见于小肠的近端,多见于小肠腺癌和肉瘤。
肠套叠在小肠肿瘤中的发病率虽然不高,但其症状可与其他小肠肿瘤引起的梗阻症状相似,易被漏诊或误诊。
对以肠套叠为入院诊断的小肠肿瘤进行临床分析,对于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并改善诊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现有的相关文献报道相对较少,有待深入研究和总结,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治策略和预后评估依据。
1.2 目的小肠肿瘤是一种罕见但具有一定危害性的肠道肿瘤,其发病率相对较低,但容易被误诊或漏诊。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以肠套叠为入院诊断的小肠肿瘤21例,探讨其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效果及预后评价,以提高临床对小肠肿瘤的认识和诊治水平。
通过该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全面和准确的诊断依据,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治疗方案,同时为小肠肿瘤的研究和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1.3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21例患有小肠肿瘤并以肠套叠为入院诊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男性10例,女性11例,年龄范围为30岁至70岁不等。
患者中以腹痛、腹部包块以及腹部肿块触及明显压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所有病例均行腹部X线平片及腹部CT检查,其中X线平片显示肠套叠征象,CT检查进一步确认了肠套叠的诊断。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手术中结合肠套叠的病因进行处理。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预后良好。
通过对这些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小肠肿瘤以及导致肠套叠的病因,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2. 正文2.1 临床资料本研究共纳入21例以肠套叠为入院诊断的小肠肿瘤患者,其中男性10例,女性11例,年龄范围为35岁至68岁,平均年龄51岁。
手术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53例
。本院自 2 0 0 1年 1 0月至 2 0 1 4年 7月
经手术治疗小儿肠套叠 5 3例,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本组 5 3例, 男3 9例, 女1 4例, 年龄 2 5~ 1 0个 8例, 1个月 1 5例, 年龄最大为 6岁。本组 月3 ≥1 病例中 1 3例病程在 2 4h 内, 3 6例 2 4~ 4 8h , 4例超 过4 8h 。患儿均有不同程度腹痛, 较小儿童表现为 阵发性哭闹, 其中 3 3例腹部可扪及包块, 4 1例有不 同程度血便, 3 6例有不同程度呕吐, 1 4例同时出现 腹痛、 呕吐、 血便“ 三联征” , 部分患儿伴有不同程度 脱水。5 2例患儿术前经 B超、 X线空气灌肠或诊断 性空气灌肠确诊。1例先天性巨结肠术后患儿出现 肠梗阻表现, 经保守治疗无缓解, 经剖腹探查发现为 回回型肠套叠。其中 4 1例行空气灌肠复位失败, 3 例肠穿孔, 4例因病程超过 7 2h , 一般情况差、 中毒 症状重, 疑有肠坏死而直接予手术治疗, 4例因多次 复发性肠套叠, 超声、 C T及 E C T检查提示有异常而
手术治疗为主, 即便是手术复位后的病例复发也应 如此。因此, 提倡重复应用水压灌肠或空气灌肠。 只有在非手术治疗失败以后或怀疑有病理性肠套叠 或肠套叠反复复发多次时才实施手术治疗。因此, 复发性肠套叠的治疗原则与初次发生肠套叠时是一
7 ] 样的 [ 。本组 4例多次出现复发性肠套叠。经超
声、 C T及 E C T检查提示有异常而行 剖 腹 探 查 术。 1例为异位 术后病理检查证实 2例为美克尔憩室, 胰腺, 1例小肠恶性淋巴瘤, 术中行肠切除肠吻合 术。 小儿手术后肠套叠是一个比较少见的并发症,
功, 其余病例随访至今无复发。术后出现肠粘连并 肠梗阻 6例, 行手术松解 2例, 其余 4例行保守治疗 肠梗阻缓解。死亡 2例, 其中 1例发生于手术后 2 4
肠套叠的治疗方法手术还是非手术
肠套叠的治疗方法手术还是非手术肠套叠的治疗方法:手术还是非手术肠套叠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紧急疾病,多发生在婴幼儿和幼童身上。
肠套叠是指肠道的部分滑脱进入邻近的肠腔内,造成肠道蠕动受阻、血液供应障碍、肠道组织坏死等严重后果。
在治疗肠套叠时,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情况综合考虑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的方法。
本文将探讨肠套叠治疗的不同方法及其优劣势。
一、非手术治疗方法1.1 气囊复位法气囊复位法是一种非常常见且有效的治疗方法。
通过将一根导管插入患者的直肠,然后将膨胀气囊导入肠道,逐渐将套叠的肠道滑脱部分推回到原位,恢复肠道通畅。
气囊复位法的优势在于简单无创、痛苦小、恢复快等特点,尤其适用于婴幼儿和幼童患者。
然而,该方法适用范围有限,对复杂的肠套叠病例可能不太有效。
1.2 牵引复位法牵引复位法是另一种非手术治疗肠套叠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牵引套叠部分的肠道,恢复其原位。
牵引复位法的优势在于操作简单、无需麻醉,适用范围广泛。
然而,牵引复位法往往需要专业人士进行操作,技术要求较高,对于不太复杂的肠套叠病例可能更为适用。
二、手术治疗方法2.1 腹腔镜手术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治疗肠套叠的方法。
通过在患者腹部进行小切口,插入腹腔镜和其他手术器械,医生可以观察套叠部分的情况,进行滑脱复位或切除坏死组织等必要操作。
腹腔镜手术的优势在于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
然而,腹腔镜手术需要高超的技术,手术操作风险较大,对医生的要求较高。
2.2 开腹手术开腹手术是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
通过在患者腹部进行大切口,医生可以直接观察和处理套叠部分。
开腹手术的优势在于操作直观、病变处理彻底等特点。
然而,开腹手术创伤大、疼痛明显、恢复时间长,对患者的身体负担较重。
针对肠套叠的治疗,手术和非手术治疗方法各有优劣势。
对于病情较轻、早期发现的患者,气囊复位法和牵引复位法是较好的选择,因为这些方法非侵入性且风险较低。
然而,对于复杂的肠套叠病例,手术治疗更为有效和安全。
成人肠套叠21例手术治疗体会
空 回肠 部 分 切 除 术 等手 术 治 疗 后 均 痊愈 , 访 无 复 发 。 结论 随
术治 疗 。
【 关键词 l 成人 ; 肠套叠 ; 手术
S ri l rame to 2 ss fnusse t ni d l C E i j Y OQn ugc et n fr 1c e itsucpi na ut at a o o s H N Y — .A ig—yn LA e iS IC u og.IOZ 一 ,H h n—
d t f a in s w t n u s s e t n i d l r n l z d r t s e t ey Re u t 4 tp s o t s u c p i n i c — a a o p t t i i t s u c p i n a u t we e a a y e e r p ci l . 21 e h o s o v sl s y e fi u s s e to n2l a n
el t yjjn m — i u atl xio . n hr a o eu ' c fhm i e oo oe o , uu em e l m pra ecs n A dte w sn cn neo e t l w—u m .C nls n Mot e i i e r e t n h fl pt e o c i i uo s
ca 。H N }n h oZ A G C g—ha Te10hH si lfp A.a nhu32 0 C i u . h 8 t opt l Q azo 6 0 0,hn ao a
【 bt c】 Ob cv T v ta e u il aae etfn s setni ausMe d Tecn a A s at r j te oi ei tt rc ng n o ius cpo dl.  ̄o ei n sg e h s g a m m t u i n t s h ic li l
幼儿肠套叠的治疗方法和手术干预
幼儿肠套叠的治疗方法和手术干预幼儿肠套叠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急腹症,指肠道的一段被另一段肠道套入,导致肠道阻塞和血液循环障碍。
这种疾病需要及时治疗和手术干预,以避免严重的并发症和危及生命。
本文将介绍幼儿肠套叠的治疗方法和手术干预。
一、非手术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对于早期幼儿肠套叠,可以尝试非手术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生素、止吐药和解痉药。
抗生素可以预防感染,止吐药可以缓解呕吐症状,解痉药可以缓解肠道痉挛。
但是药物治疗只适用于早期病例,对于病情较重或已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患儿,仍需手术干预。
2. 气囊复位法:气囊复位法是一种非手术治疗方法,适用于早期幼儿肠套叠。
通过导管插入肠道,将气囊充气,使套叠的肠道复位。
这种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但需要专业医生进行操作,且适用范围有限。
二、手术治疗方法1. 腹腔镜手术:腹腔镜手术是目前治疗幼儿肠套叠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腹腔镜器械插入腹腔,观察肠道情况并进行手术干预。
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轻等优点,适用于早期幼儿肠套叠。
2. 开腹手术:对于病情较重或已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幼儿肠套叠,常采用开腹手术进行治疗。
开腹手术可以更直观地观察肠道情况,进行套叠肠段的复位和切除。
手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恢复情况,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三、手术干预后的护理1. 术后休息:手术后的幼儿需要充分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以促进伤口愈合和恢复。
2. 饮食调理:术后幼儿需要逐渐恢复饮食,从流质食物开始,逐渐过渡到半流质和软食。
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和高脂肪食物,以免对肠道造成刺激。
3. 观察并发症:术后需要密切观察幼儿的恢复情况,特别是是否出现术后并发症,如感染、肠梗阻等。
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4. 定期复查:术后幼儿需要定期复查,包括肠道通畅情况、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等。
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以避免病情复发或并发症的发生。
总结起来,幼儿肠套叠的治疗方法和手术干预主要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肠套叠
2010-07-25 15:31 病程记录
术后第2天,一般状态尚好,自述切口疼痛,未排气、排便,无腹痛,略腹胀,无咳嗽、咳痰。查体:心肺听诊未闻及异常,腹平坦,未见胃肠形及蠕动波,全腹无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叩诊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2-3次/分,切口敷料清洁,包扎完好,更换敷料,见切口无红肿及渗出。腹腔引流通畅,引出20毫升淡血性液体。嘱病人下床活动,继续禁食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临床诊断
肠套叠
肝囊肿
左肾囊肿
诊断依据
1、发现右中腹部包块10天。
2、专科情况: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无腹壁静脉曲张。腹软,右侧中腹部可触及一10.0*8.0厘米大小的肿物,肿物边界不清,表面光滑,触痛阳性,活动度差,未闻及血管杂音。余全腹无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均未触及,全腹叩诊呈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肺肝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肝、肾区无叩痛。听诊肠鸣音3-5次/分。
腹部包块(肠套叠)
1
病程记录
李树新,男,59岁。该患以发现右中腹部包块10天于2010年07月22日入院。
该病例特点
1、中年男性,起病较急。
2、该患缘于10天前无明显诱因于右中腹部自行可触及一手拳样大小的肿物,伴右中上腹部隐痛,无腰背部及肩部放散痛,偶有腹胀,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4次,时有果酱样便。无寒战、发热,无恶心、呕吐,无黄染,无尿频、尿急、尿痛,曾于2010年07月21日双辽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超声检查提示:右侧腹部包块,考虑肠套叠可能性大。患病以来,未经任何治疗。今为明确诊治,前来我院就诊,门诊以腹部包块收入院。患病以来,睡眠不良,食欲欠佳,小便正常。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初步诊断
腹部包块
婴幼儿急性肠套叠45例手术治疗分析
21 0 0年 1 2月 收 治 的 4 l 5例 住 院 手术 的 急性 肠 套 叠 患儿 的
临 床资 料进 行分 析 总结 . 报道 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22 2 .%; 例肠 坏 死 行肠 切 除 一期 肠 吻 合术 , 44 4例 术 中 占 .%;
发 现合 并 肠 道 畸 形 , 89 , 中 ,Mek l 室 1例 , 重 占 .% 其 ce 憩 肠
J n ay t c mb r2 1 r n y e ers e tv l,a d t e r s l r u a u r o De e e 0 0 we e a a z d rtop ciey n h e u t wee s mmaie .Re u t:4 a e r l l s r d z sl s 5 c s s wee a l
复畸形 2 . 例 回肠 息 肉 1例 。肠 套 叠类 型 : 回结 型 2 4例 , 占 5 . ; 回结 型 1 33 回 % 4例 , 3 .%; 占 11 回盲 型 4例 , 89 ; 占 .% 回
肠 回肠 型 2 , 44 全结 肠 型 1 , 22 本组 患儿 住 例 占 .%; 例 占 .%。
De at n fS ria, h id e s i lo lin C t, io igPrvn e Dain 1 6 2 C i a p rme to u gc l t eChlr nSHopt fDa a i L a nn o ic , l a 01 , h n a y 1
o l ia n fsain d a o t to ,s ria to n4 a e fifnswi n u s s e t n i u op t rm fci c ma i tt , ig si meh d u gc meh d i 5 c sso a t t itsu c pi n o rh s i fo n l e o n c l n h o l a
以肠套叠为入院诊断的小肠肿瘤21例临床分析
以肠套叠为入院诊断的小肠肿瘤21例临床分析肠套叠是一种小肠肿瘤的常见并发症,临床上较为常见。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1例以肠套叠为入院诊断的小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其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
研究对象为2010年至2019年期间在本医院确诊的21例以肠套叠为入院诊断的小肠肿瘤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9例,年龄范围为35岁至68岁,平均年龄为50.5岁。
入院时主要症状包括腹痛、呕吐和肠梗阻。
腹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占18例,其次是呕吐,占15例。
大部分患者的肠套叠位于小肠,其中12例位于空肠,9例位于回肠。
诊断方面,所有患者均行腹部CT检查,以确定肠套叠的位置和程度。
还行了内镜检查和小肠钡剂检查,以评估肠套叠的性质和范围。
其中9例患者行内镜检查,显示肠套叠形态不规则,周围有肿物压迫。
17例患者行小肠钡剂检查,显示肠套叠形态呈漏斗状或堵塞状,造影剂停留在套叠的部位。
通过病理学检查,确诊了小肠肿瘤的类型。
治疗方面,患者首先进行了肠套叠的解套治疗,包括手动解套、内镜下解套和手术解套。
其中16例患者成功进行了手动解套,2例患者经内镜下解套,3例患者行手术解套。
解套后,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小肠肿瘤的手术治疗,包括部分切除、全切除和淋巴结清扫。
其中13例行部分切除,5例行全切除,3例行淋巴结清扫。
随访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其中17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见复发或转移。
另有4例患者出现了术后并发症,包括肠瘘、肠漏和术后感染。
肠套叠是小肠肿瘤的常见并发症,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腹痛、呕吐和肠梗阻是其主要临床表现,腹部CT检查、内镜检查和小肠钡剂检查是其常用的诊断方法。
治疗上,首先进行肠套叠的解套治疗,其次进行小肠肿瘤的手术治疗。
良好的手术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仍需关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肠套叠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得了肠套叠该怎么办
肠套叠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得了肠套叠该怎么办肠套叠最有效的西医治疗方法一、治疗肠套叠的治疗应因人施治,婴幼儿肠套叠可视病情选择结肠注气整复、手术整复或肠切除吻合。
成人肠套叠多有诱发疾病,故应手术治疗,同时处理原发疾病。
1.一般治疗肠套叠明确诊断后,即应给予禁饮食、胃肠减压、静脉输液等支持及抗感染治疗。
2.空气(钡剂)灌肠为早期小儿肠套叠首选疗法,其成功率达77%~97%。
(1)应用指征:肠套叠发病在24~48h,全身情况尚好,无腹膜炎体征,无显著脱水及休克症状者。
(2)方法:为使小儿镇静并减轻肠痉挛,空气灌肠前30min,可给予复方氯丙嗪1~2mg/kg和硫酸阿托品0.01mg/kg。
如患儿过分哭闹,可考虑在全麻下进行整复。
病儿安静后,将气囊肛管(Foley氏管)插入直肠内,气囊充气40ml左右堵住肛门,避免漏气,然后将气囊肛管与空气灌肠复位器相接。
注气前在X 线透视下观察膈下有无游离气体及肠管内气体分布情况,然后缓慢注气,从8kPa开始逐渐增高,一般不超过12kPa。
严禁注气过快过猛,以免发生肠穿孔。
在X线透视下见空气到达结肠脾曲、肝曲时移动较慢,到盲肠部往往停止移动,持续加压数分钟,回盲部可呈较大圆形阴影逐渐缩小,直到完全消失,同时见大量气体进入小肠内,表示套叠已复位。
如肿物阴影消失,但小肠内进入气体很少,则应继续注气,直到大量气体进入小肠为止。
因在回回结型肠套叠时,回结套叠虽已复位,而回回套叠仍然可能存在,将会引起肠坏死。
(3)复位成功的判定:肠套叠复位的特征表现有:①透视下肿物阴影消失、气体闪光样进入回肠,回肠内气体增多;②拔出气囊导管后排出大量气体和果酱样血便或黄色粪便;③腹部触诊原有的肿块消失;④腹痛缓解,病儿停止哭闹,安静入睡;⑤口服活性炭1g,6~8h后排出的粪便内有黑色炭剂,证实肠道已完全通畅。
若此时小儿无自动排便,可做直肠检查或灌肠观察大便情况。
行结肠注气整复治疗的儿童均应住院观察,直到排出炭剂后才允许离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手术治疗肠套叠并肠切除临床效果
发表时间:2016-05-31T14:58:33.220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3期作者:胡宇
[导读] 大庆市第五医院在对肠套叠患儿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手术治疗方法较为有效,可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大庆市第五医院136714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手术治疗肠套叠并肠切除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在2006年6月~2011年6月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肠套叠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观察组患儿采取手术治疗,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灌肠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16、21和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40例患儿治疗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10、19和11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2.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儿与对照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0%和27.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对肠套叠患儿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手术治疗方法较为有效,可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使患儿能够尽早康复,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肠套叠;手术治疗;灌肠治疗;临床疗效
肠套叠是小儿急腹症,多发于1岁以内的婴幼儿,肠套叠可分为继发性肠套叠和原发性肠套叠两种,是由于患儿肠道中某段肠管套入相邻的肠腔,进而使肠道排气功能受到损害[1]。
在对肠套叠患儿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如未及时有效的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治疗,会导致患儿出现肠管坏死、肠穿孔等并发症,严重的甚至会威胁患儿的生命健康[2]。
而传统治疗肠套叠的方法是应用灌肠治疗,该方法并不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随着医学技术不断提高,肠套叠的治疗方法也进行了更新,手术治疗已经应用于临床治疗当中,为了提高肠套叠的临床治疗有效性,减轻疾病给患儿造成的痛苦,尽早让患儿得到康复,应对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
本文选取本院2006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肠套叠患儿8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中40例肠套叠患儿采取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取得效果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自本院2006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肠套叠患儿中选取80例为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儿均出现肠道运输不畅、排气、通气功能损伤等临床表现,同时患儿还会发生腹痛、呕吐、便血及腹部包块。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观察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4~10个月,平均年龄(5.8±
2.3)个月;原发性肠套叠患儿35例,继发性肠套叠患儿5例。
对照组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4~9个月,平均年龄(5.6±2.1)个月;原发性肠套叠患儿36例,继发性肠套叠患儿4例。
两组患儿年龄、性别和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灌肠治疗:常用灌肠方法为空气灌肠,压力不超过100 mm Hg(1 mm Hg=0.133 kPa)。
观察组患儿采用手术治疗:患儿采取单次硬膜外麻醉加基础麻醉,对年龄较小且一般情况较差的患儿应用气管插管麻醉。
进入腹腔的切口选择在右下腹,术中对诊断进行证实,手术复位过程中,患儿肠套叠处肠管可见不同程度的坏死、穿孔,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切除方式。
其中,回肠切除共23例患儿,采用回肠端端吻合术,结肠切除共11例患儿,采用结肠端端吻合术,其余6例患儿采用回结盲端端吻合术切除回盲部及部分结肠。
将2~3 ml透明质酸钠涂抹于患儿套叠部位及吻合口部位。
术后5~7 d给予胃肠道外静脉营养,术后需进行3~5 d胃肠减压,并采用抗生素治疗1周。
1.3 疗效评定标准患儿临床疗效评定标准为:①显效: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治疗3个月内无复发,同时,未发生肠梗阻、肠瘘等并发症;②有效: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改善,治疗3个月内无复发,未发生肠梗阻、肠瘘等并发症,出院后出现稀便症状;③无效:经过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并无变化,而且与治疗前相比有加重迹象[3]。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实施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 观察组术后2例患儿发生皮下感染,对其换药后实施再次缝合,2例患儿出现肠梗阻,采取保守治疗,4例患儿症状均消失,痊愈出院,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对照组患儿治疗后7例出现稀便,4例出现肠粘连性肠梗阻,转为手术治疗,均痊愈出院,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肠套叠是儿科常见急腹症,多发于婴幼儿,其中4~10个月大的患儿占总患病人数的90%~95%之多。
临床对于肠套叠的病因研究结果尚未明确,但据推测主要是与患儿日常饮食改变及病毒感染、自主神经失调等因素有关[4,5]。
肠套叠患儿临床症状较为明显,结合B 超、X线检查极易确诊。
传统治疗方法多以保守灌肠治疗为主,但治疗效果无法满足临床治疗及患儿的需要,因此,为了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临床专家不断研究,最终提出采用手术对肠套叠患儿实施治疗,并取得显著效果[6,7]。
在对肠套叠患儿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如若患儿症状不严重,可给予复位手术治疗,倘若患儿局部病灶未清除,仍可针对患儿实际情况采用肠切除术,复位手术治疗与切除术联用,能够达到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使患儿尽快恢复健康。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与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5%和72.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儿与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0.0%和27.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手术方法治疗肠套叠较为有效,可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使患儿能够尽早康复,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钟勇剑.肠套叠行肠切除18例报告.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3,3(9):74-75.
[2]郑雪勇,李斌,冯联忠.成人肠套叠 23 例诊治分析.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3(4):322.
[3]王忠实.手术治疗肠套叠并肠切除临床分析.吉林医学,2013,56(29):6122-6123.
[4]杨义明,方晓岩,杨家成,等.基层医院诊治小儿肠套叠的难点和体会.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0):1816.
[5]王泉华,邢春根,吴永友.成人肠套叠 21 例临床分析.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0(1):210.
[6]杨军.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诊断与治疗.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2):51-53.
[7]陈一杰,姚清勇,廖泽飞,等.成人肠套叠 21 例手术治疗体会.中国医学创新,2010,7(28):130-131.。